门诊药物咨询情况分析

2024-05-02

门诊药物咨询情况分析(精选九篇)

门诊药物咨询情况分析 篇1

1资料和方法

资料来源于我院门诊药物咨询室2008年5月至2009年5月记录完整药物咨询信息记录1815例, 按患者咨询内容和咨询人群的健康状况进行统计分析。

2咨询的内容

咨询的内容以药物的用法用量 (28.48%) 、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23.25%) 、药物的作用及用途 (22.09%) 比例最大, 其次是药物相互作用 (13.00%) 等, 具体见表1。

2.2 咨询人群的健康状况 主要以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骨质疏松、胃肠道疾病为主, 分居前5位, 见表2。

3讨论

3.1 在咨询药物用法用量方面占有比较大的比例, 但咨询的问题往往不是“1日几次, 1次几片”, 而更多的是对服用时间以及是饭前还是饭后、或是对一天哪个时辰服用效果最好。如高血压患者经常会述及血压控制不好, 咨询药师此类药服用时间。对药物是饭前还是饭后服用的咨询往往集中在消化系统用药较多, 如抗酸药铝碳酸镁片应在餐后1 h服用, 胃黏膜保护药替普瑞酮片应在饭后服用, 而质子泵抑制剂则适合在早上空腹服用。再者对药品能否掰开服用亦比较关心, 如有一高血压患者述及对半掰开服用拜心通 (硝苯地平控释片) 已有1年, 咨询药师此用法是否合适, 药师通过解释药品剂型-控释的作用, 要求整片吞服, 不要嚼碎或掰断, 否则达不到平稳降压的效果, 并告诉患者象糖衣片、肠衣片、控释片、缓释片一般不可掰开或嚼碎服用。另就是患者对部分药物机械装置的使用方法不很了解, 希望咨询药师演示, 如:胰岛素注射装置使用-来得时笔、诺和笔、哮喘患者吸入装置-信必可/都保、思力华、舒利迭准纳器等。

3.2 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是患者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 不少患者担心药品的毒副作用、不良反应危害身体健康, 希望药师给予用药指导, 以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如:服用高血压药普遍出现的水肿问题, 一抑郁症患者服用博乐欣 (文拉法辛) 片后出现多汗, 一红斑狼疮患者服用美卓乐 (甲泼尼龙) 片1个月后出现体重降低、腿抽筋, 一疱疹患者服用阿昔洛韦片出现关节痛、腹泻、血尿等。药物的咨询服药注意事项患者的关注度亦较高。如治疗骨质疏松药-福善美 (阿仑磷酸钠) 片:本品必须在每天第一次进食、喝饮料或应用其他药物之前半小时, 用白水送服, 因为饮料 (包括矿泉水) 、食物和一些药物有可能降低本品的吸收, 为降低对食道的刺激, 本品应在清晨用一满杯白水送服, 并且在服药后至少30 min之内和当天第一次进食前, 患者应避免躺卧。又如抗菌药-百夜星 (盐酸洛美沙星分散片) :本品可引起光敏反应, 至少在光照后12 h才可接受治疗, 治疗期间及治疗后数天内应避免长时间暴露于明亮灯光照下。又如一高血压合并胆道阻塞患者问能否服用美卡素 (替米沙坦) 片问题, 药师答复:由于该药绝大部分通过胆汁排泄, 胆道阻塞会降低本品的清除率, 说明书已明确告知此类患者禁用, 因此建议患者找医生替换品种。

3.3 在药品作用及用途方面, 患者更多的是关心医生所开药品是否对症, 如白细胞低下患者, 医生开药碳酸锂, 由于该药主要是治疗躁狂症, 患者取药后很是不解, 后经药师解释:该药除了抗精神病外, 还能刺激骨髓造血机能, 促进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增殖, 因此是对症的。

3.4 从统计结果可看出, 有相当一部分患者要求取阅说明书, 这主要原因是一部分药品拆零后缺乏完整、有效的用药说明和指导 (我院己提供打印药品标签形式对药物的用法用量进行交代, 但对于用药的其他信息无法获取) 。拆零药品品种在我院相当普遍, 而且相当一部分患者在服药前都有阅读说明书的习惯, 提示药物咨询药师应做好对药品说明书何分类和保管。

3.5 在患者咨询药物相互作用方面, 许多老年患者往往同时患有多种疾病, 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骨质疏松等, 由于每个病种的用药都由不同的专科医生所开, 于是很是担心, 如合用时是否会产生配伍禁忌, 是否会影响药效或增加毒副作用。

3.6 少部分患者对药物的比较与药物的选择较关心, 如治疗骨质疏松药舒降之 (辛伐他汀) 片与易维特 (雷诺昔芬) 疗效比较, 舒乐安定与阿普唑仑疗效比较等。

3.7 其他 (有无药、药品价格、是否属医保、看化验单等) 仍有一定比例, 其实这些项目也是患者比较关心的问题。这类人群主要有外地够药、慢性病患者服完一疗程药后继续要求开药、医保患者及体检者。

3.8 从表2可看出前来咨询人群的健康状况以慢性患者群为主, 占了90%, 其中又以高血压病患者居多首, 说明高血压病已是一种多发的慢性病, 然而血压达标却是很困难的。因此, 绝大多数高血压病患者需要联合用药, 那么联合用药的配伍禁忌或是如何组合一种比较安全, 有效的用药方案都是这类患者所咨询的要点。而在慢性患者群中又主要是老年患者为主, 老年患者由于所患疾病病程长、恢复慢, 并且患者有多种脏器的疾病, 因此, 特别关注常用药物的基本信息及合理使用的相关知识, 因此这类人群咨询的药物问题较多, 同时希望得到药师的用药指导。有一点值得注意, 随着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大, 不少城市人在工作、生活上都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紧张。随之抑郁、焦虑一类病患的就诊人数增加, 他们进行药物咨询的人次也程上升趋势。社会人群的心理精神健康需引起广泛关注。

4建议

4.1 联网

联网可为咨询药师提供更多的信息资源, 便于药师及时了解最新用药动态, 也能为咨询药师快速查找提供方便, 从而使咨询变得更有时效性、实用性[1]。另一方面, 与医院信息系统联网可方便药师了解患者病情与医生用药。通常患者咨询时, 药师一般都要了解患者病情和医生用药情况, 结合患者反映的问题, 再给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从而使咨询更具针对性。

4.2 加强学习, 充实和丰富药学医学知识

由于患者咨询问题的内容十分广泛, 咨询工作要求药学人员具备较多的医药综合知识, 如药物的作用机制、治疗效果、毒副作用、相近和可替代的药物、联合用药及相关注意事项、检验结果的正常值及意义、简单的病因病理和临床表现等, 这样在面对患者疑问时, 就能给出比较满意的答复。因为在给患者看病时, 医生由于太忙的原因, 往往未给患者更多的解释, 而患者在应用这些药物时会有较多顾虑, 这时药师若能针对病情给患者讲解一些病理生理学知识并给予一些心里辅导, 患者服药的依从性会有很大提高。如有一位儿童多动症患者的母亲拿着哌甲酯片前来咨询药师:问医生是否开错药, 理由是该药的包装上标有“精神药品”字样而她的小孩并非是“精神病”, 后经耐心说明“精神药品”只是药政管理上的术语, 是特殊管理的一类药品, 并不代表服该药就表示精神有毛病, 最后该患儿母亲打消顾虑, 表示按医嘱服药。

4.3 执行优质服务规范

执行优质服务规范是提高药物咨询质量的有效保障[2], 如我院对咨询药师从仪表、行为、语言及对咨询问题记录和答复都有明确的规范, 通过规范的服务, 拉近了药师与患者的距离, 赢得了患者的信任。

4.4 加强合理用药的宣传

目前我院药物咨询室每天接受患者的咨询平均25人次左右, 与日均门诊量1万多人次相比, 这个数字严重偏小, 而实际上前来咨询的人群基本上都是就近-综合西药房取药的患者 (我院的药物咨询室紧邻综合西药房) , 而离药物咨询室较远的中药房及专科西药房 (儿科、皮肤科、妇科) 取药的患者相对较少, 表明患者主动前来药物咨询的意识还很不够, 提示药物咨询药师在合理用药咨询宣传方面还应多下功夫。

4.5 开设网络咨询服务

网络作为便捷的交流工具, 可以成为患者用药咨询的有效方式[3]。患者来医院看病取药后, 往往都不会第一时间去考虑怎样合理用药, 而往往是回家后准备服药时或在服药过程中才发现有疑问, 由于医院药师提供的咨询服务一般都是在正常的上班时间内, 患者的问题往往得不到解决。网络咨询的优势在于其使用便捷、传递的信息量大, 患者可不受地域、时间的限制, 随时进行用药咨询, 门诊药物咨询室可由专人负责在医院网站上开设用药咨询专区, 对患者在网上提出的用药问题进行及时解答。此外, 相对于面对面的咨询来说, 药师有充足的准备解答的时间, 可以在查询文献资料的基础上, 针对患者的问题提供比较详细、确切的解答。

摘要:目的对我院门诊患者药物咨询情况进行分析与总结, 了解门诊患者用药咨询内容, 为进一步提高门诊药物咨询服务质量提供依据和建议。方法对我院2008年5月至2009年5月期间记录完整的1815例药物咨询信息记录, 按患者咨询内容和咨询人群的健康状况进行分析。结果咨询的内容以用法用量、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药品作用及用途居多, 分列前3位。咨询人群的健康状况以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和骨质疏松为主, 分居前4位。结论药物咨询能充分了解患者关心的内容, 促进患者合理用药和药师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 药师在如何改进和提高咨询服务质量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的问题, 促进药师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 保障患者用药合理、安全、经济、有效。主要关心的问题, 促进药师自身业务水。

关键词:药物咨询,综合分析,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邱季, 范鲁雁.临床药师为患者提供出院带药治疗建议的探讨.中国药房, 2007, 18 (2) :157-158.

[2]陈泰昌、陈展曦, 2002年~2006年我院门诊患者药物咨询问题综合分析.海峡药学2007, 19 (12) :134-136.

门诊药物咨询情况分析 篇2

摘要 目的: 了解我院门诊国家基本药物使用情况,进一步深化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 2015年三个月的门、急诊处方及相关资料各100份根据《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 年版,按照《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进行处方点评。结果:我院门诊药品配置1000 种,其中国家基本药物品种数量330 种,占 33.0 %。我院2015年门诊、急诊国家基本药物使用率分别为56.72%、77.62。我院2015年门诊、急诊未首选国家基本药物的处方比例分别是35.66%、12.67%。结论:我院门诊国家基本药物使用率符合国家要求,仍存在无正当理由不首选国家基本药物的情况,提示医院应采取有效干预措施,以提高国家基本药物的使用率,保证合理用药。

基本药物是指适合基本医疗卫生需要,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剂型适宜、使用方便以及价格合理,且获得了公众认可的药品。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是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有效途径。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的一项重要的内容。我院为促进基本药物的使用,在药品信息库中对基本药品种进行了标示,便于优先使用,同时也方便统计。为了解我院门诊处方中国家基本药物使用情况,根据《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 年版,结合我院2015 年门诊处方国家基本药物使用情况,随机抽取三个月的门、急诊处方及相关资料各 100份处方按照《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进行处方点评。

1资料和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 2015年三个月的门、急诊处方及相关资料各100份根据《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 年版[1],按照《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进行处方点评,对国家基本药物的品种数,国家基本药物使用率等指标进行分析。运用Excel软件,采用数据对比分析法对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其中国家基本药物使用率 = 国家基本药物累计使用数量 /处方药品累计使用数量[2]。统计分析无正当理由不首选国家基本药物的处方情况,“无正当理由不首选国家基本药物处方”评判标准为: 处方应该首选国家基本药物而不选用或不首选国家基本药物的处方行为即判为无正当理由不首选国家基本药物处方。2 结果

2.1 我院 2015 年门诊处方药品配置情况。

我院门诊药品配置 1000 种,其中国家基本药物品种数量330种,占 33.0 %。2.2 我院 2015年门诊处方国家基本药物使用情况。

表1我院 2015年门诊处方国家基本药物使用情况

二月份

评价指标

门诊 急诊

门诊

急诊

门诊 80

急诊 130

门诊 94

急诊 154

八月份

十二月份

平均

国家基本药物品

175 102 157 种数

国家基本药物使60.98 80.80 57.25 76.21 用率(﹪)

2.3 无正当理由不首选国家基本药物的处方情况。

51.95 75.85 56.72 77.62 表2无正当理由不首选国家基本药物的处方情况

二月份

评价指标

门诊 急诊

门诊

急诊

门诊

急诊

门诊

急诊 12.67

八月份

十二月份

平均

未首选国家基本药物的处方比例31 10 36 13 40 15 35.66(﹪)

3讨论

3.1 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院,我院门诊药品配置 1000 种,其中国家基本药物品种数量330种,占33.0 %,符合三级医疗机构国家基本药物配备使用要达到 30% 以上的要求。

3.2 处方点评是医院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和药品临床应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临床药物治疗水平的重要手段。其中国家基本药物使用率反映医疗机构在医疗实践中贯彻国家基本药物政策的程度。《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年版)自2013年5月1日起施行,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其保证群众基本用药需求,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为深化医疗机构体制改革和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起了重要的作用。基本药物是按照“临床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中、西药并重”的原则遴选的,因此基本药物的使用率同时也可以反映医院的合理用药水平。通过对我院国家基本药物使用情况的调查,如表1所示,我院2015年门诊、急诊国家基本药物使用率分别为56.72%、77.62,符合国家不低于50%的要求。这充分反映了我院贯彻国家基本药物政策,能够合理的用药,但是与WHO 制定的发展中国家基本药物使用率为 86% ~ 88%的标准仍有一定的差距[3]。

3.3 在《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中,“无正当理由不首选国家基本药物”属于不合理用药中的不适宜用药[4]。如表2所示我院2015年门诊、急诊未首选国家基本药物的处方比例分别是35.66%、12.67%。分析我院没有选用国家基本药物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院,但具有妇科、产科等特色科室,儿童和妇女的患者居多。《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很多药品剂型并不适合儿科特别是新生儿用药,如各类丸剂、胶囊剂等不如口服液或糖浆剂方便[5];其次《目录》里生物制品只有血清与疫苗,缺乏治疗菌群失调和肠炎常用药微生态制剂,如“复合乳酸菌片”、“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等;缺乏各种矿物质药,如“葡萄糖酸锌口服液”;缺乏妇科大量使用的洗液和栓剂,如“洁尔阴洗液”、“肤阴洁洗液”、“克霉唑栓”等。再者部分国家基本药物供应不足,如常用的“甲硝唑片”、“维生素 D3注射液”、“地高辛片”等,由于价格低,利润少,厂家生产积极性不高,医药公司不愿销售,医院经常无法采购。最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新药、进口药、合资药的购买能力较强,同时近年来医药市场发展突飞猛进,可选择的药品越来越多,致使医师开具的非基本药物品种较多[6]。4结论与建议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基本药物足量供应和合理使用,有利于保障群众基本用药权益,转变“以药补医”机制,也有利于促进药品生产流通企业资源优化整合,对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维护人民健康,体现社会公平,减轻群众用药负担,推动卫生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院的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基本药物使用的监管力度,将基本药物使用的考核结果与医护人员的绩效工资挂钩,进而提高基本药物使用率。充分利用信息系统对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的用药行为进行监管,强化和发挥药学人员在处方审核或点评等临床药学工作服务的作用;将高比例的使用基本药物变成医院的基本政策,这样既保证患者的治疗需求,又促进合理用药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符合国际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安全、有效、经济、恰当”。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2012版[S].2015。

[2] 李 川,李素华,杨 悦. WHO 医疗机构合理用药评价方法研究[J]. 中国执业药师,2011,8(12):37-39。

[3] WHO. How to investigate drug use in health facilities: Selected druguse in dicators[R]. Geneva: WHO Publications,1993: 12-24. [4] 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S].2015。[5] 车章洪,我院1 500张处方国家基本药物使用情况及处方点评结果分析[J].中国药房,2014,25(4):327-326。

门诊药物咨询情况分析 篇3

【关键词】 医院;门诊;输液处方;用药情况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62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324-01

抗菌药物静脉给药具有疗效快、疗效明显等优势。近几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逐渐增多,门诊中采取抗菌药物静脉给药的情况也逐渐呈现上升趋势,因此,不合理用药现象也逐渐增多。下面主要对2010年3月——2013年3月我院门诊的输液情况进行统计并分析,以为相关医师合理用药提供有效参考。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隨机抽取7561张2010年3月——2013年3月我院门诊输液患者的处方,并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科室、诊断、使用抗菌药物名、价格、疗程、剂量等进行整理分析[1]。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给药方案情况,如给药方案不合理、溶媒不当、重复用药以及药物联用不当等情况进行整理、统计、分析。

2 结 果

7561张处方中,除输液用浓度为10%的葡萄糖及浓度为09%的氯化钠外,涉及的药物大概达到50种[2]。此外,用药过程中,出现药物连用及用药不合理情况。其中,给药方案不合理的有1345例,占1791%;溶媒不当的有2101例,占2779%;重复用药的有1321例,占1747%;药物联用不当的有1221例,占1615%;其他1564例,占2069%。

3 讨 论

31 给药方案 对需要时间才能起到抗菌作用的药物而言,和细菌的接触时间的长短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峰浓度对它的影响却很少,因此,是否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杀菌作用,取决于24h内血药中浓度是否能高于致病菌MIC至少60%的时间及血药浓度能否能高于血药浓度超过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时间。由于抗菌药物的半衰期通常比较短,因此,如果想要使疗效得到有效增强,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给药次数。根据抽查的处方可知,某些药物出现每日只给一次药的现象,这样对血药的有效浓度是毫无作用的,此外,这样还会使细菌产生新的或更强的耐药性,因此,为了抗菌药物能够起到一定的抗菌作用,也为了患者的尽快康复,必须大力加强此方面的宣传工作。

32 溶媒不当 主要表现在溶媒用量过少及载体选用出错两方面。①溶媒用量过少,如对体重为35kg的儿童进行静脉滴注时,用了21g头孢孟多酯钠,仅用了98mL浓度为09%的氯化钠注射液,药物浓度太高,会在很大程度上使人体内的药量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加,这样就会导致人体内血药浓度快速增高,从而进一步引发人体体局部血管因药物而受到强烈刺激,进而很可能会致使孩子产生不良反应,从而不利于患者的康复治疗[3]。②载体选用错误,如果药物成分过多或复杂多变,某些药物对载体的pH值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如浓度为10%的葡萄糖的pH值大约是35-56,但根据相关说明书提示,必须尽量避免和酸碱性比较强的药物联合使用。浓度为10%的葡萄糖的pH值如果小于46,那么就会出现沉淀,如果pH值小于41但在81以上的话,药效就会出现很明显下降。因此,为了患者的身体能够尽快康复,选择溶媒时一定要小心。

33 重复用药 7561张处方中,出现重复用药情况的有1321例,占1747%,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根据对处方的分析可知,导致重复用药的原因有:①同一药品具有多个名称。厂家不同进而导致同一药品具有多种名称,因此,当医生给患者开药前,应仔细询问患者服用过的药物情况。②复方制剂。当患者服用两种以上含有某一药物成分的复方制剂时,导致用药过量。如当患者服用治疗发烧或感冒的药物时,一次性服用2片的复方制剂VC银翘片,此药每片都含有乙酰氨基酚01g,此外,患者又一次性服用1片乙酰氨基酚片,如此以来,患者一次性已服用过多的乙酰氨基酚,这不利于病情的治疗。③多种剂型。某些药物通常为了治疗的需要而被制成各种各样的剂型。如吲哚美辛有胶囊剂、片剂以及栓剂等。虽然,但每个剂型的药物比例大小不同,但药物成分是一样的。因此,综上可知,用药时,医生必须注意药物成分,有效避免重复用药的发生。

34 药物联用不当 7561张处方中,出现药物联用不当的有1221例,占1615%。①中西药混合使用。处方中出现新鱼腥草、喜炎平等中药注射剂和氨苄西林钠、头孢替唑钠等抗菌药物联合使用,并导致患者病情出现恶化现象[4]。②处方中还出现维生素B6和氨苄西林钠氯唑西林钠、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联合出现,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抗菌药物的活性。

7561张处方中,除了出现给药方案不合理、溶媒不当、重复用药以及药物联用不当等情况,还出现了病毒唑、激素的广泛使用以及药物用法错误等现象,为了有效避免上述不良用药现象的再次发生,我院应采取相应措施,如通过医院的刊物及开展用药知识讲座等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静脉给药的使用行为,以有效保证患者的康复治疗。

参考文献

[1] 30000张儿科门诊输液处方的用药分析[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17):231-236

[2] 儿科门诊抗菌药物输液处方的调查分析[J]北方药学,2011,08(14):220-231

[3] 某三甲医院门诊输液处方分析2011年江苏省药学大会暨第十一届江苏省药师周[J]2011,18(09):120-129

我院门诊药房药物咨询295例分析 篇4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2011年1-11月我院门诊药房的药物咨询信息295例。

1.2 方法

将咨询记录按咨询人员类别、咨询方式和药物咨询内容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 咨询人员分类

药物咨询295例中, 非医学专业人士咨询所占比例最高, 为67.5% (199/295) ;其次是医师、护士, 所占比列分别为19.0% (56/295) 、10.5% (31/295) ;药师所占比列最低, 为3.1% (9/295) 。

2.2 咨询方式分类

药物咨询295例中, 非医学专业人士咨询方式主要为来访, 个别通过来电咨询;医师、护士咨询方式为来电咨询。来访咨询所占比列为69.2% (204/295) , 来电咨询占30.8% (91/295) 。

2.3 咨询内容分类

非医学人士咨询的内容相当广泛, 且许多问题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平。具体来看, 门诊患者主要咨询药物的用法用量和药品不良反应;电话咨询者较关注医院是否有其想购买的药品。医护人员对药品使用的各方面均较关注, 但对具体咨询内容有自己的倾向性。医师对用药品种的选择、类似药品的替代比较关注;护士的咨询则以药品的配伍禁忌为多见。而药师则更关注药物的适应证和不良反应。见表1。

3讨论

3.1 药品供应及价格问题

由表1可知咨询此类问题的比例较高, 多因患者长期服用某种药物, 治疗效果较好, 后因暂时缺货, 又不能中断治疗, 所以前来咨询某药的供应情况。遇到这种情况, 我院药房一般会告知缺货原因;如明确知道断货时间较长, 需细致询问病情, 向患者推荐替代药物并介绍其价格、是否在医保范围内等, 努力帮患者解忧, 当然具体用药情况还需询问主治医师。

3.2 药品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概念的不断理解, 患者对药物的安全性亦有了更深层的认识, 药物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已引起广大患者的重视。部分患者有阅读说明书的习惯, 对药品说明书上所列的不良反应存在顾虑。如有询问尼美舒利致死事件, 家里备用的尼美舒利颗粒能否继续使用, 此时应告知患者该药确实有药物性肝损害不良反应, 医师需在权衡利弊后, 确定此种药物无可替代的情况下才可使用。我院还有其他的退热药, 如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等, 因此尼美舒利不做为退热首选。有些患者对药品说明书上的不良反应存在惧怕心理, 不敢服药, 遇到这类情况时, 药师应积极地与患者沟通, 给予正确的用药指导, 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3.3 药品的药理作用和用法用量

该问题的咨询比例最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现在门诊就诊量大, 患者和医师的交流时间有限, 临床医师一般无法解释药物与疾病的关系, 因此患者的疑惑只能来询问药师。如有患者被诊断为过敏性紫癜, 但医师开具的药物西咪替丁说明书上未有过敏性紫癜这一适应证, 怀疑医师开错药。药师要及时向患者解释西咪替丁是H2受体拮抗剂, 具有抗组胺和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 可用来预防治疗过敏性紫癜的消化道出血, 还能减弱免疫抑制细胞的活性, 增强免疫反应, 具有免疫调节作用。一些患者是来咨询得病后, 该服用哪些药, 药师一般在告知患者用药选择的同时, 还应建议患者找专科医师就诊后再服药。由于现在大窗口发药时药师都会告知患者服药时间和用量, 来咨询药品用法用量的患者人数相对较少。

3.4 药品的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

联合用药及相互作用易出现配伍禁忌, 有些患者因同时患有几种疾病, 当多种药物同时服用时更需咨询药师, 这就要求药师在了解各类药物知识的同时, 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以提高患者用药的合理性和依从性。输液室护士常来电咨询注射剂的配伍问题, 如氨溴索注射液和二羟丙茶碱注射液能否配伍注射?氨溴索注射液不易与pH>6.3的溶液配伍使用, 否则易析出氨溴索游离碱沉淀[2], 而二羟丙茶碱的pH在4~7之间, 有文献报道两者配伍易出现浑浊, 因此不能配伍使用。药物的相互作用具有多样性、复杂性, 尤其医务人员的咨询较专业, 是用药咨询中较难解决的问题之一, 这就要求药师必须全面、扎实地掌握好药学专业知识, 掌握最新的药学信息, 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才能给予更多更专业的用药指导。

3.5 储存保管及有效期

有关药品储存和有效期方面的咨询问题主要为哪些药品需避光或冷藏等。大多数糖尿病患者知道胰岛素笔芯需放置冰箱保鲜层保存, 但有不少人并不知道已开启使用的胰岛素笔芯则无需再放进冰箱, 常温保存即可。有些患者将药品说明书中的核准日期或批准文号错认为是药品有效期, 认为药品已过期, 常气冲冲的前来投诉并要求退药或换药。遇到此类问题时, 药师要耐心地做好解释工作。

3.6 特殊人群用药

老年人、婴幼儿、孕妇等特殊人群在门诊就诊患者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哺乳期妇女用药应考虑药物是否会经乳汁分泌而对婴儿产生影响[3]。遇到此类患者, 药师要详细询问年龄、体质量、身体状况等, 结合实际情况指导其用药。如某老年患者在门诊开具了乳果糖口服液, 但因患有糖尿病, 虽向医师提起糖尿病史, 但仍不放心, 便来询问药师是否可服用乳果糖口服液。药师在了解到老人是因患有便秘才开腹乳果糖口服液, 而该药是几乎不被吸收, 可以原型到达结构继而被肠道菌群分解代谢, 在便秘的治疗剂量下不会给糖尿病患者带来任何影响。

3.7 皮试问题

例如有患者在其他医院做的破伤风皮试 (TAT) 为阳性, 便来我院药房药物咨询处询问该如何治疗, 药师会告知患者由于目前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紧缺, 当TAT皮试阳性时, 患者可注射破伤风马免疫球蛋白, 当然也需先做皮试, 但皮试的阳性率较低, 如皮试阳性再选择用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

3.8 其他类

除上述七大类的药物咨询问题外, 药师还会遇到很多其他方面的问题, 例如如何办理麻醉卡专用病例、如何退药、在哪抽血做B型超声等。药师在对专业问题熟悉了解的情况下还要对相关的医疗知识有所了解, 力求能在更大程度上帮助患者。

4小结

开展药物咨询工作是整个药学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提高临床合理用药的有力途径。我院设立门诊用药咨询窗口真正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模式, 方便患者用药。开展用药咨询后, 缓解了门诊大窗口发药的同时患者询问药物的紧张情况, 增进了药师与医师护士之间的沟通, 提高了临床药师在整体医疗活动中的地位, 使药师的自身价值得以体现[4]。当然药师在把握机遇的同时也遇到了更大的挑战, 药师只有充分了解常见药物的药理作用、理化性质、临床用途、用法用量、常见不良反应、禁忌证、相互作用、保存条件、药动学特点及人体有关生理特点和时辰药理学等知识才能胜任该项工作。总而言之, 开展药物咨询工作提高了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合理性, 同时也提高了药师的专业知识水平, 具有很大的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 通过开展药物咨询工作, 了解患者用药情况, 以促进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年1-11月门诊药物咨询295例的资料。结果 295例药物咨询中, 非医学专业人士咨询所占比例最高, 为67.5% (199/295) ;来访咨询所占比列为69.2% (204/295) , 来电咨询占30.8% (91/295) 。对药物的药理作用及用法用量和药品有无及价格的咨询所占比例较高, 分别是120例 (40.68%) 、74例 (25.08%) 。结论 开展药物咨询工作是临床药学工作的重要内容, 也是药学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有利于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 促进合理用药。

关键词:药房,门诊,用药咨询

参考文献

[1]邢来常.浅谈高血压患者的合理用药[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 2009, 13 (12) :1784-1785.

[2]卫生部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医师药师临床用药指南[M].重庆:重庆出版社, 2009:1024-1025.

[3]王怀良, 陈风荣.临床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123-131.

门诊药物咨询情况分析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的1156例药品咨询记录均来自于我院门诊药房2014年1月至8月药品咨询窗口的咨询记录本。药品咨询窗口每天都由药学部主管药师及以上职称的药学工作人员轮流值班, 专册登记, 记录。包括日期, 咨询人姓名、性别、年龄、职业 (患者或亲属、医师、护士、其他) , 咨询方式 (电话或面对面) 、咨询内容和备注。1.2统计学处理:本研究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咨询人情况、咨询内容和药品咨询分类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咨询人情况:

1156例咨询记录中。咨询人性别女性635例, 占54.9%;男性521例, 占45.1%。咨询人年龄在30岁以下308例, 占26.6%;30~50岁357例, 占30.9%;50岁以上491例, 占42.5%。咨询人职业:患者或亲属789例, 占68.3%;医师126例, 占10.9%;护士175例, 占15.1%;其他66例, 占5.7%。

2.2 咨询内容:

咨询内容1156例统计结果, 见表1。

2.3 咨询药品:

1156例咨询记录, 其中有1116例是对药品进行咨询的, 咨询药品共计1023种 (西药按通用名相同的进行合并) , 包括西药652种, 占63.7%;中成药273种占26.7%;中草药98种, 占9.6%。西药652依据药理进行分类统计, 结果见表2。

3 结论

研究分析表明, 在我院门诊药房药品咨询窗口的咨询记录中, 女性咨询问题的人数所占百分比要高于男性;咨询人中50岁以上咨询医药的人数较多, 年轻人相对较少, 说明易患病人群更加注重自身的健康状况;咨询人职业中, 患者或亲属咨询问题占绝大多数, 医护人员也有一定比例, 咨询窗口的设立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患者及家属所遇到的问题, 同时也为本院的医护人员提供了方便。

在所咨询内容中, 药物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药物适应证、药物不良反应所占百分比较大, 占到一半以上, 表明患者不仅关注药品的疗效, 也重视药品的不良反应;咨询药品中, 心脑血管、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药品占据多数,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及人口老龄化的出现, 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也呈上升趋势, 同时发病年龄也有年轻化的趋势[3], 服用心脑血管药品的患者显著增加;抗生素所占比例较小, 说明随着时代的进步, 人们对抗生素的认识也有所提高, 一些患者经常会问到:“有没有必要服用抗生素”, 特别是普通感冒患者有相当比例都知道不需要用抗生素, 患者的医药常识在不断提高, 这就要求药师需要更进一步地去学习专业知识, 紧随时代步伐, 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我院药品咨询窗口, 很好地指导了患者合理用药, 为患者提供了高效便捷的药学服务, 普及了用药知识、降低了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减少了医疗纠纷、为医院树立了良好窗口形象, 对医院的进一步发展意义重大。

摘要:目的 总结我院开展药品咨询窗口的意义。方法 对我院2014年1月至8月1156例药品咨询记录进行分析。结果 药品咨询窗口在我院门诊有重要作用。结论 药品咨询窗口对于促进患者合理用药, 提高优质高效的药学服务意义重大。

关键词:门诊药房,药品咨询窗口,JCI,合理用药,药学服务

参考文献

[1]刘夏, 郭澄.门诊药房药学服务改革与创新的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1 (9) :133-134.

[2]班婷婷, 朱素蓉, 施毅颋, 等.浅谈JCI评审标准对中国医院管理的影响[J].中国卫生法制, 2013, 21 (6) :38-41.

我院药物咨询情况分析 篇6

1 资料与方法

对我院2010年1月-2010年6月门诊药房咨询窗口受理的药物咨询记录进行综合整理和分析。咨询方式分窗口咨询和电话咨询。药师在咨询工作中通过查询药品说明书、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等药物工具书给予详细的解答。

2 结果

药物咨询人数375例次,其中患者及家属303例次 (80.8%) ,医护人员72例次 (19.2%) 。

2.1 年龄分布

<30岁79例次 (21.1%) ,30~50岁193例次 (51.5%) ,>50岁103例次 (27.5%) 。

2.2 咨询药物的类别分布

见表1。

2.3 咨询问题的内容分布

见表2。

3 讨论

3.1 年龄分布分析

本文咨询者中以中老年患者居多,<30岁最少,因为这部分人群患病率低,而中老年患者易患慢性疾病或多种疾病,药物的使用率也增加,服用的疗程也会增加,易产生不良反应,故对药物的不良反应、相互作用等前来咨询。而30~50岁人群文化层次较高,故咨询者较老年患者多,且咨询内容也较专业。

3.2 药物类别分析

从表1中可以看出抗菌药物、心脑血管药物、消化系统药物咨询较多。由于抗菌药物品种多、应用广泛、使用频率高,故咨询人数较多。其次为心脑血管用药,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越来越年轻化,故咨询者众多。然后是消化系统药物,主要询问服药的最佳时间,如饭前服好还是饭后服好。

3.3 咨询内容分析

3.3.1 药品基本信息:

从表2中可以看出药品的基本信息 (供应、价格、医保比例等) 咨询例次最多。可见药品价格是广大患者关注的热门话题,而国家屡次下调药品价格,使药品价格以及医保比例更受关注。

3.3.2 药物的用法用量:

虽然我院在发药过程中已经注明每种药物的用法用量,但一些老年患者还是不甚理解,以及一些具有时辰药理和特殊用法的药物,均需要药师详细解释。如抗高血压药何时口服最佳,药师回答:正常人昼夜血压有一定的节律,即6∶00~10∶00、16∶00~18∶00血压最高,达到峰值,到午夜02∶00~03∶00降至最低谷。平均夜间血压低于白天,清晨服药可避免晨起因活动增多的血压急剧上升,上午和下午在血压峰值到来前给药可以控制白天血压的平稳,晚间给药对于非勺型高血压患者不仅能维持24h血压正常,而且能纠正紊乱的自主神经系统恢复,使血压逐步恢复正常,保护靶器官不受到损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心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2]。消化系统药物、降糖药物饭前还是饭后服用咨询的也较多。

3.3.3 药物不良反应:

如地氯雷他定 (商品名:恩理思) 是否有嗜睡作用。地氯雷他定偶见嗜睡的不良反应,但有报道说曾出现过严重的嗜睡反应[3],故使用时需注意。还有如询问儿童服用诺氟沙星会如何,回答:可能会致关节病变,故禁用于18岁以下的小儿和青少年。还有患者询问长期使用复方地芬诺酯的不良反应?回答:地芬诺酯是哌替啶的衍生物,长期使用可产生依赖性,但较阿片类药物为弱,需慎用。

3.3.4 药物使用的注意事项:

如青光眼病史能否服用氯米帕明 (商品名:安拿芬尼) ,回答:有青光眼的患者禁用此药。有患者询问坦索罗辛 (商品名:哈乐) 的适应证为前列腺增生症引起的排尿障碍,能否用于女性?回答:坦索罗辛为主要通过选择性阻断尿道、膀胱颈及前列腺中肾上腺素α1A受体,使平滑肌松弛,故女性也可使用。

3.3.5 药物功效:

如有患者询问震颤为何给予普奈洛尔 (心得安) 治疗,而心得安说明书上的适应证为心肌梗死、高血压、心绞痛、心律失常等,无震颤的适应证。回答:心得安能降低肌肉强力和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善血管壁的弹性和脑组织的血液循环,使震颤麻痹得到缓解,是原发性震颤的一线推荐治疗药物[4]。此外还有患者询问奥氮平的适应证等。

3.3.6 药物相互作用:

随着联合用药的增加,患者对联合用药的关注度也增加,是否可以一起服用是经常出现的询问语句。如骨科的乙哌立松 (商品名:妙纳) 和美洛昔康 (商品名:宏强) ,泌尿外科的塞来昔布 (商品名:西乐葆) 和普适泰 (商品名:舍尼通) 。美洛昔康与其他非甾体类抗炎药合用时,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性会增加。又如阿奇霉素是否可以和溴隐亭合用?回答:溴隐亭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合用,可使溴隐亭的血药浓度升高,从而使毒性增强,必须合用时应谨慎。而一些输液的配伍禁忌则更是医师护士关注的问题。

3.3.7 特殊人群用药问题: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的用药问题也很多见,如儿童是否可以服用依巴斯汀、黄连素、牛黄解毒片等,孕妇是否可以服用阿奇霉素、奥硝唑,老年人用药是否需要减量等。

通过开展门诊药物咨询工作,既加强了药师与患者、医护人员的联系和沟通,为患者和临床提供了便捷的药学服务,有助于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依从性和合理性;同时对于药师自身的理论水平,业务能力及素质也可以得到提高。此外,做好咨询工作的药师需要有深厚的知识功底、亲切的服务态度以及耐心的咨询方式等,需药学人员在工作中不断探索提高。

参考文献

[1]吴蓬.药事管理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285.

[2]匡玉霞, 付晓琴, 刘生友.高血压病的最佳给药时间探讨[J].中国药师, 2008, 11 (9) :1113-1114.

[3]刁义平, 申国庆.抗过敏新药——恩理思引起严重嗜睡1例[J].江苏药学与临床研究, 2005, 13 (2) :50.

我院门诊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分析 篇7

关键词:门诊部,医院,抗菌药物,合理用药

抗菌药物是临床预防、治疗和控制各种感染必不可少的药物,随着新型抗菌药物的不断问世及市场经济的影响,临床抗菌药物滥用现象非常普遍,给药物管理及合理用药带来了许多问题。分析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抗菌药物的应用管理,提供较规范的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0月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包括药物品种、规格、用药途径、数量、金额等。

1.2 分析方法

利用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值)用药频度(DDDs值)金额排序等药物利用研究方法,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门诊抗菌药物使用品种、DDDs及金额构成比情况

门诊抗菌药物金额构成比例最高的是头孢菌素类及喹诺酮类药物,DDDs排序第一的是喹诺酮类,第二是头孢菌素类,且头孢菌素类药物使用品种数目最多;统计口服药品种为43种(55.13%),注射剂35种(44.87%)(见表1)。

2.2 不同途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我院门诊抗菌药物占药品总金额48.03%,注射剂抗菌药物占抗菌药物总金额数的52.12%,而口服抗菌药物占47.88%。注射剂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头孢噻肟钠,其次是左氧氟沙星;口服抗菌药物使用频率最高的是盐酸洛美沙星分散片,其次是头孢拉定胶囊(见表2)。

3 讨论

3.1 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从调查结果看,我院门诊抗菌药物22个月使用品种共78种;抗菌药物占药品总金额48.03%,注射剂抗菌药物占抗菌药物总金额数的52.12%,而口服抗菌药物占抗菌药物总金额数的47.88%;口服抗菌药物使用频率最高的是是盐酸洛美沙星分散片、其次头孢拉定胶囊,注射剂药物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头孢噻肟钠、其次是左氧氟沙星。可能头孢类药物广谱、高效、过敏少、t1/2长、依从性好,所以临床应用广泛;而喹诺酮类药物同样因其广谱,抗菌活性强、毒性低、高效、组织分布广,生物利用度高,耐药性小,无需皮试等优势为临床广泛应用。依据《抗菌药物应用指导原则》的管理,药品总费用中抗菌药物所占比例偏高,虽然低于我国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中抗菌药物应用率应<50.00%,但WHO要求抗菌药物费用不能超过药品总费用的30.00%[1];另外存在着药物品种多、用药起点高、剂量偏大、未按药物t1/2的要求用药,且门诊抗菌药物基本属于经验性用药,有联合用药不合理等现象,因此,加强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十分必要。

3.2 加强门诊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

抗菌药物的滥用可以造成耐药菌株增加,二重感染及新的病原菌不断出现,不仅影响患者治疗的疗效,增加药费支出,而且还会加重病情增加病死率[2]。因此,针对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应严格按药品管理制度及要求进行管理。(1)严格组织管理,进行专业人员培训、学习相关药物合理应用知识,加强监管力度,进行严格目标管理考核。(2)药品管理要符合国家的商品价格、医疗保险制度等有关政策,应正规集中招标采购,对药品品种有一定的限制。(3)要求医生用药时,注意药物的合理性及规范用药,应首选敏感、窄谱、价廉的抗菌药物;能局部给药就不采取全身给药,口服给药能达到治疗效果的决不采取静脉给药,以减少药物引起的不安全性,提高患者的顺应性,降低患者精神和经济负担[3];掌握好各类抗菌药物的作用、用药剂量、时间、配伍禁忌、撤换原则,最好结合细菌培养和药敏进行选择;建议对明显病毒感染的患者,以及无感染征象的疾病一般不采取抗菌药物治疗;对门诊感染严重、感染时间较长、需要用抗菌药时间较长或抗菌药物应用效果不好的,应做细菌培养和药敏,根据结果选药,以免造成药物滥用,影响患者治疗效果。(4)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存在个别患者及家属指定用药的现象,做好患者及家属的解释沟通工作,也是提高合理用药的有效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宁德娥,常翠,刘春.923份住院病历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4,13(6):338.

[2]Cosgrovr SE.The relationship belween antimicrobial resistnace and pa-tient outcomes:mortaliy,length of hospital stay,and health care costs[J].Clin Infect Dis,2006,42(suppl2):82-89.

我院门诊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分析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我院2009年1~6月份门诊处方。

1.2 调查方法

随机抽取每月一周的全部门诊处方共计21 450张, 样本涵盖门诊各科室。将患者性别、年龄、科别、诊断、用药情况等填入调查表中进行统计分析, 调查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 并对其中不合理用药的处方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抗菌药物使用的基本情况

见表1。

2.2抗菌药物的使用频度

使用频度=该抗菌药物的使用次数/所有抗菌药物的使用总次数, 见表2。

2.3 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情况

在使用抗菌药物的7 638张处方中, 有537张不合理用药, 占抗菌药物处方的7.03%, 不合理应用情况见表3。

3 讨论

3.1 抗菌药物的使用状况

统计分析我院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35.6%, 低于文献41.2%的报道[2], 说明医师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比较谨慎。抗菌药物单独使用率为80.6%, 两种联合使用率为18.8%, 3种联合使用率为0.6%, 基本符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在应用中两种联用多为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联用, 3种联用一般在此基础上加硝基咪唑类, 以防治厌氧菌感染。从抗菌药的选择看,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是临床应用较多的品种, 其中一线药物使用率57.9%, 二线药物使用率42.1%;从用药途径看, 使用频度前十位的抗菌药约70%为口服, 15%为注射。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有537张, 占抗菌药物处方的7.03%。从统计数据来看, 多数科室能够依据指导原则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但也有个别医师在治疗过程中不合理使用的情况。

3.2 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

3.2.1 用药指征不明

调查中发现有使用抗菌药物与诊断不符的情况。例如:诊断为“发热待查”, 而口服罗红霉素;“病毒性上感”而注射头孢唑啉。在门诊治疗感冒中, 常见用头孢菌素类和抗病毒类药物联用, 而感冒多由病毒引起, 治疗中用抗菌药物针对性不强, 且易引起耐药菌株的产生或菌群失调, 这种情况可能与医师未能正确掌握和严格遵守应用原则, 造成预防用药指征过宽有关。

3.2.2 给药方法不合理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时间依赖性药物, 其杀菌效果主要取决于血药浓度超过致病菌最低抑菌浓度的时间, 而不是最高浓度, 因此应根据药物的半衰期合理给药。调查中发现有的医生将青霉素、头孢唑啉一日一次给药, 这可能是由于患者依从性差, 为了方便在门诊治疗才如此用药;有的医生将莫西沙星一日两次治疗量给药, 莫西沙星的半衰期较长, 应该一日一次给药;有的在治疗中使用的溶媒不合适, 如甲磺酸培氟沙星与含有氯化钠的输液静脉滴注, 此药在说明书中指出, 不宜与含Clˉ溶媒配伍, 否则易析出沉淀。

3.2.3 用药剂量不合理

主要发生在老年患者的治疗中, 如头孢羟氨苄片0.25 g×48片, 0.5 g bid;司帕沙星0.1 g×8片, 0.2 g qd, 这两种药物主要经肾脏排泄, 老年人肾功能呈生理性减退, 当使用主要经肾脏排泄的抗菌药时, 由于药物排泄减少, 导致药物在体内蓄积, 血药浓度升高, 易产生不良反应。因此, 老年患者在使用主要经肾脏排泄的抗菌药物时, 应按肾功能减退的情况酌情给药, 可用正常治疗量的1/2~2/3。

3.2.4 联合用药不合理

较常见的是杀菌剂和抑菌剂合用, 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与大环内酯类联合使用, 前者为繁殖期杀菌剂, 对静止期的细菌几乎无作用, 而大环内酯类药物是快速抑菌剂, 使细菌基本处于静止状态, 两种药物相互作用会降低抗菌作用, 因此要避免此类药物联合应用。另外有抗菌药物与活菌制剂的联用, 如头孢氨苄、阿莫西林与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 (妈咪爱) 或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 (金双岐) , 活菌制剂可因抗菌药物的存在被灭活或抑制, 抗菌药物可因活菌制剂存在而使药效降低, 所以两种药物不能同时服用, 即使需要联合应用, 也应间隔使用, 并在处方上注明, 以利于发挥药物的各自疗效, 达到治疗的目的。

3.2.5 药物选择不合理

抗菌药物的选择应遵循能窄不广, 能低不高, 能少不多, 能口服少注射的原则, 静脉滴注以一、二线抗菌药物为主, 应避免广谱抗菌药物之间的联合应用。有的临床医生在治疗过程中, 未能严格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有随意应用的情况, 如腿外伤使用甲磺酸培氟沙星注射液, 一般引起外伤感染的细菌是金葡菌, 治疗时常选用青霉素类、一代头孢菌素类或克林霉素等, 而甲磺酸培氟沙星主要用于Gˉ杆菌引起的感染。另外有的医生在治疗过程中用药选择起点高, 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而且容易导致细菌耐药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如治疗普通上呼吸道感染而静脉滴注头孢吡肟。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是现代药物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目的是为了治疗的安全、经济、有效, 减缓细菌的耐药性, 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调查表明, 我院抗菌药物的应用基本合理, 但仍然存在不合理应用的现象, 医院应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 促进合理用药, 确保患者用药安全[3]。

重视处方点评, 贯彻落实《处方管理办法》, 定期对门诊处方进行评价, 找出治疗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典型个例, 及时和临床医师沟通, 促进医院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和规范处方行为[4]。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关键在于提高临床医师的合理用药认识水平, 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证, 结合患者的病情合理应用。药学服务是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有效途径, 药学人员应结合临床治疗的需要, 认真审核处方, 及时与临床医师沟通, 发挥药师的干预作用, 使临床用药更加安全、有效、经济, 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医院药学人员应积极开展药学服务, 以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5]。

摘要:目的:了解我院门诊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 评价其用药的合理性, 分析不合理应用的原因。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1~6月份门诊处方21450张, 对抗菌药物的的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处方中有7638张使用抗菌药物, 使用率为35.6%, 其中使用一种抗菌药物的处方6154张, 占使用抗菌药处方的80.6%, 两种抗菌药联用的处方1437张, 占18.8%, 3种抗菌药联用的处方47张, 占0.6%。结论:我院门诊抗菌药物的应用基本合理, 但仍然存在不合理应用现象, 应进一步加强临床用药督导, 规范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关键词:门诊,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参考文献

[1]卫生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总后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S].卫医发[2004]285号.

[2]孟珺, 何光明, 刘丽娟.我院门诊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药师, 2008, 11 (7) :866-868.

[3]熊健, 欧阳谨.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 2009, 16 (9) :133-135.

[4]文加勇, 张万智, 秦媛.我院2009年门诊处方点评汇总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 2010, 48 (8) :75-76

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篇9

1资料与方法

隔日抽取我院2010年儿科抗菌药物处方, 共1580张。记录患儿的年龄、诊断、抗菌药物 (不包括抗真菌药和外用药) 的名称、给药途径、日剂量、用药总量、用药天数、联合用药情况。经统计, 患儿平均34个月, 4岁以下占94.6%, 以此年龄为参照, 以患儿体重10kg计算。对处方中抗菌药物的使用以世界卫生组织 (WHO) 推荐的日剂量 (DDD) 、用药频度 (DDDs) 及药物利用指数 (DUI) 作为评价依据进行分析, DUI≤1.0为合理用药, DDDs=总用药量/该药的DDD值, DUI=DDDs/总用药天数。

2结果

2.1 患儿基本情况

在随机抽取的1580张儿科抗菌药物门诊处方中, 4岁以下1413张 (89.4%) ;处方诊断为呼吸道感染1326张 (83.9%) 。

2.2 使用品种情况

使用抗菌药物5类16各品种, 其中青霉素类3种, 头孢菌素类9种, β-内酰胺及酶抑制剂复合制剂1种, 大环内酯类2种, 其他β-内酰胺类1种;

2.3 联合用药情况

二联用药处方116张 (7.3%) , 无三联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联合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处方1478张 (93.5%) ;使用频数前10位的品种、处方数和排序见表1。

注:所统计患儿4岁以下占89.4%, 表中DDD值以体重10 kg计算

3讨论

3.1 无适应证给药

儿科门诊以呼吸道感染居多, 而呼吸道感染的可能病原菌通常为病毒, 少部分为肺炎支原体或肺炎衣原体[2]。抗菌药物对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治疗无效, 无需常规使用抗菌药物, 只有患者继发细菌感染后才需加用抗菌药物。抗病毒治疗大多没有明显效果[3]。而我院患儿处方全部选用第二、三、四代头孢菌素联合利巴韦林, 抗菌药物的选用以及抗病毒药物的选用均不合理。氨曲南对婴幼儿的安全性尚未确立, 应慎用。

3.2 使用的抗菌药物起点高

在使用频率前10位的抗菌药物中, 头孢菌素类为7种, 用药频次1266 (80.1%) , 说明该类抗菌药物已经成为目前儿科临床抗感染的首选, 实际应首选青霉素[4]。阿奇霉素作为新一代的大环内酯类药物, 对肺炎支原体的作用优于红霉素, 半衰期长, 体内的血药浓度高于红霉素[1]88, 取代了红霉素在临床的应用, 在门诊的使用频数较高 (14.9%) 。三代、四代头孢菌素排列在前10位, 且应用于呼吸道感染, 存在用药起点高的问题。

3.3 抗菌药物联合用药不合理

二联用药, 以阿奇霉素与β-内酰胺类联合居多, 虽然临床实践证明两者联用对重症感染, 混合感染是非常有效的[5], 但是门诊轻度感染使用二者联合, 亦无必要。阿奇霉素与罗红霉素或者克拉霉素联合应用, 同属大环内酯类, 作用机理相同, 抗菌谱、不良反应相近, 联合用药产生拮抗作用, 同时易产生耐药性, 加重不良反应[6]。头孢匹胺与头孢呋辛联合应用, 属重复用药。

3.4 与其他药物配伍不合理

妈咪爱、思密达和希刻劳配伍, 用于患儿腹泻。思密达会吸附抗生素和妈咪爱的活性菌, 使它们失去活性;抗生素会杀灭妈咪爱的活性菌。因此, 这三种药一起服用时, 疗效互相削弱。

3.5 超剂量使用

头孢呋辛、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阿奇霉素的DUI值均大于1.0, 且所占比例较大, 表明抗菌药物使用剂量过高。

3.6 给药间隔时间不当

所使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法, 均为一日一剂, 又皆属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血药浓度高时, 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血药浓度低于最低抑菌浓度, 一般无显著的抑菌作用[7], 应根据药物的半衰期一日多次给药。

综上所述, 我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中存在许多问题。其原因主要是临床医生对抗菌药物的使用不够重视。目前已经停止头孢吡肟在门诊的使用。医院药学部门, 应对临床抗菌药物处方进行点评;医务部门要加强对医生的培训、检查、考核。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需要医院管理者、医生和药师的共同努力, 其中最主要的是靠医生的自我约束。

摘要:目的 调查分析我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隔日抽取我院2010年儿科门诊抗菌药物处方1580张, 根据有关文献以及公开出版的书籍, 对抽取的处方中用药目的、抗菌药物的品种、出现频率、药物利用指数、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使用频次居前10位的抗菌药物中, 头孢菌素类为7种;联合用药占7.3%;联合抗病毒药占93.5%;头孢呋辛等3种药物的药物利用指数 (DUI) >1.0。结论 抗菌药物使用中存在一些问题, 医院领导者、医务、药学部门要加强培训、督导。

关键词:儿科,门诊,抗菌药物,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陈新谦, 金有豫, 汤光.新编药物学.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2]《中国国家处方集》编委会.中国国家处方集.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0:399.

[3]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编委会,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09年版, 基层部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33.

[4]卫生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总后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

[5]王海生.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22;

[6]张永信.制定抗菌药科学的给药方案.中国临床医生, 2005, 33 (7) 16-17

上一篇:半参数法下一篇:中国-东盟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