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持作用

2024-05-18

扶持作用(精选十篇)

扶持作用 篇1

关键词:合作组织,扶持,培养,桥梁

各级政府要正确处理好放手发展与积极引导的关系, 千方百计把农民合作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把蕴藏在农村的各类合作力量激活, 从舆论上、组织上、政策上支持农民实现新的联合与合作。

一、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性质

历史上, 在农民合作社建立初期, 资本主义国家并不支持, 始而刁难, 继而观望。当政府看到农民合作社的存在和发展不仅不影响资产阶级的统治, 反而有助于社会稳定、农业发展及政府推行各项政策时, 就转而支持它的发展, 给合作社多种优惠。确实, 农民合作社的广泛建立减少了暴力行为, 团结劳动者致力于实现经济目的, 是社会的稳定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一个负有特殊历史使命的企业, 我们不仅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看作一种企业, 还应注意发挥它的社会作用, 鼓励农民走共同富裕之路。

二、政府应给予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一定的扶持

为了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经济上自立, 各级政府必须给予必要的扶持。

(一) 党和政府应给予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明确的政治、法律、社会地位。

近年来, 各级政府都从不同方面加大了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支持, 但还远不能适应当前发展的需要, 还需要继续加大落实力度。一是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主要用于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标准化生产、品牌建设、市场促销、灾害补助等;二是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用于发展农产品仓储、保鲜、加工、营销等方面的贷款, 要给予贴息扶持。对有一定基础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直接扶持, 让其迅速扩大生产, 带动千家万户, 形成商品竞争力;三是税务部门要按照国家财政部有关规定, 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继续实施减免所得税、增值税的优惠政策, 要明确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营业税等税种上的优惠条例, 以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可持续发展;四是要加强信贷支持, 制定专门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倾斜性贷款支持政策;五是政府部门也可以设立农业担保基金, 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供经济担保。农业、民政、工商等相关部门要结合本部门改革, 积极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供服务, 特事特办, 完善政策, 为本部门全面支持农民合作组织发展做好政策储备, 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章程、注册登记、内部制度建设等方面给予辅导和指导, 促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尽快走上规范化轨道。同时, 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信息化建设纳入农业信息体系建设, 及时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市场信息、人才信息、技术信息、管理信息等等, 以有效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信息不灵、盲目发展的现状。

(二) 在经济上给予适当的财政、信贷、税收等资助, 以促进它们不断发展。

在新中国建立初期, 国家推行合作化运动, 政府曾给予了合作社大量的支持, 从财政、金融、税收、价格等多方面给予优惠。但到后来, 各种优惠逐渐取消, 政府与合作社社员在经济上是收税人和纳税人的关系, 加上长期的产品“剪刀差”, 农民与城市工人之间存在不等价交换, 这一切无疑在宏观上制约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拓展。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产生和发展有其客观必然性, 但离开了国家的支持和有关部门的扶持, 也是难以取得明显进展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独立于政府之外的民间组织, 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自主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因此, 在一般情况下, 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自身利益而开展的事业, 政府不给予财政支持;但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素质, 减轻农民生产生活负担而进行的事业, 则应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我们认为, 对于那些主要从事公益性活动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国家应给予积极鼓励并大力扶持;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刚刚兴办的技术经济服务实体, 国家要依据农村产业发展规划, 在税收上予以优惠;对于那些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生产上可行、生态效益良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项目, 国家要给予专项物资供应和贷款。要减轻各种实际负担, 不得向他们随意摊派。与此同时, 在金融政策方面, 允许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试办内部融资机构, 开展内部资金融通活动;参照有关国家经验, 如专业银行每年从上年存款余额中拿出一定比例作为专项贷款, 交由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放, 其收益归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目前,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税负问题上与一般经营企业同样对待是不尽合理的。首先,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经营服务对象是本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会员, 经营项目和地域范围有很大的局限性, 无法与一般商业组织一样参与竞争;其次,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经营的目的不是为了赢利, 而是为本会会员提供服务, 其“利润”分配:一是发展公益服务事业;二是弥补会员的风险损失;三是余下部分按红利返还给会员。可见,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经营与其他商业性经营有着质的区别。但是, 税务部门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减免税缺乏政策依据, 不得不以一般企业对待。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甚至不能享受与农办服务实体一样的待遇。因此,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承担着上缴国家税收和保障会员经营风险的双重负担。在实行新税制以前, 有少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部分经营项目得到一年一定的税收优惠。但在新税制出台后,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税负更重了, 不利于其开展自我服务和自我发展。我们认为, 国家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应规定特殊的税收扶持政策。

对待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应如同对待龙头企业一样, 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协调好与其他组织的关系, 解决其在生产经营和运行管理中遇到的困难, 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壮大创造条件。

三、加快农村合作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合作文化的教育

西方国家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完全采用现代管理方式, 对市场反映快速敏捷、决策科学, 这主要是他们拥有一大批掌握先进管理知识, 受过良好教育和培训的管理人才。在国外, 几乎每个国家都设有合作学院及各种合作管理人才培训机构, 正是它们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造就了新型的管理者, 从而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才有可能与私人公司等竞争, 并在竞争中求得发展。

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 我国农村成了相互雷同的小农世界, 他们之间存在着相似的利益和要求, 由谁来代表他们的“共同利益和要求”呢?我国的合作经济管理人员是比较缺乏的, 而且大多以经验为依据经营合作业务, 而缺乏现代管理知识。因此, 建立各种教育和培训机构, 尽快提高我国合作经济管理人员的素质是一项重要任务。

我国的广大农民, 只知道自己的眼前利益, 看不到长远利益, 更看不到在长远利益基础上形成的各农户间的共同利益。因为看不到共同利益, 所以不能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建立起超家庭的各种形式的经济联合体。因而, 他们需要有“别人”来替他们识别共同利益并代表他们的共同利益。这就是说, 分散独立的农民无法通过平等协商的途径将各分散和独立的利益提升为普遍的共同利益, 更无力通过制定共同遵守的章程与选举共同服从的领导来实现共同利益。这是我国农民的共同特点与弱点。

在我国广大农民中, 自己的处境、利益和困难与共同利益和困难之间, 似乎存在一条难以超越的鸿沟。“没人管事”与“没有办法”之所以成为广大农民的常用语, 是上述状况的反映。不过, 在村落内部, 有时会孕育出一种“能管事”且“有办法”的人物, 这种人物绝不是村民协商选举产生的, 而是自己产生出来的。这种人物一旦产生, 他有能力认识全村的共同利益, 并有能力带领村民去实现这种共同利益。这种人物越是无私, 越是能代表共同利益, 便越能赢得村民的信赖与尊重, 从而凝聚起一股强大的集体力量, 其威望与智慧成为公共事业发展的基本保障。

加强对干部群众合作能力的培养。首先, 要加强合作知识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让广大群众知道合作的规则是什么, 怎么合作才有效率;其次, 要加强市场知识和市场开拓能力的培训。各级政府要因势利导, 积极帮助农民走上合作之路。要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完善章程、健全管理制度。宣传部门要大力宣传优秀合作组织带头人, 大力宣传先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实践证明, 要确保成员利益不受损害,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必须构建明晰的产权制度和配套的运行机制, 同时要以一种强大的社会力量为基础、作支撑。这种社会力量便是群众性合作制运动。这里说的合作制运动其实是教育、锻炼农民, 培育市场主体的大学校。广大农民通过这样的合作制运动, 经受市场经济竞争环境的锻炼和熏陶, 从自发到自觉, 开阔视野, 打破传统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 树立起市场经济的新观念, 方能从经济上真正觉醒, 真正成为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可以预料, 合作制运动将会造就出成千上万廉洁奉公、有奉献精神、事业心强和办事公道的管理者, 成长起一大批极富经营能力的精明实业家和企业家, 其历史使命是带领农民成长为与其他市场主体地位相称的平等的交易伙伴。

四、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桥梁作用

政府制定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现代化的政策、措施、规划和计划, 都应广泛深入地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协商, 吸收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特别是在国内农副产品市场保护方面, 政府的政策要更多地直接来源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立场。政府采取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充分协商的方针, 一方面可以保证所制定的政策措施更加完善、有效, 充分考虑到农民的利益, 因而得到广大农民的积极响应与合作, 顺利贯彻实施;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巩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地位, 使之在农民中具有较强的号召力。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组织力, 能够积极调动广大农民与政府合作。因此, 政府在具体实施各项农业发展计划时, 应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这一优势, 吸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参加组织协调和推动, 以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成为政府贯彻实施其农业政策的一支重要依靠力量。据此, 政府在各方面应给予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以扶持, 来创新、发展、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参考文献

[1]吴传毅.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主体[N].人民日报, 2007.7.23.

[2]刘照亭, 王敬根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推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J].江苏农业科学, 2008.6.

扶持作用 篇2

来源:本网讯

发布时间:2006年07月03日

字体:【大】 【中】 【小】

各市地方税务局:

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我省服务业发展的一系列重要部署和指示精神,积极发挥地方税收的扶持作用,大力促进我省服务业发展,进一步提升服务业对地方税收的支撑作用,确保地方税收在依法治税、规范管理的前提下持续增长,现就全省地税部门促进服务业发展工作提出如下意见,请认真贯彻落实。

一、认清形势,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发展服务业的重要战略意义,把促进服务业发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级地税部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经济决定税源、管理增加税收”的治税理念,在推进依法治税、强化税收征管的同时,全面贯彻落实各项税收政策,积极为经济发展服务、为社会服务、为纳税人服务,在促进服务业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2005年全省地税部门组织的税收收入中服务业收入已占到47.76%。当前,我省已进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时期,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综合实力增强越来越依赖于服务业的发展。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推进我省半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提升我省经济质量;有利于缓解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城乡就业压力,促进和保持社会稳定;有利于为地方税收的可持续增长创造广阔的经济基础;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社会主义新山东。因此,全省各级地税部门务必认清形势,更新观念,提高认识,认真学习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服务业发展的指示精神,充分认识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意义,牢固树立发展意识和经济、社会全局意识,把思想统一到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大局上来,把促进服务业发展摆到地税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强化措施、整合资源、优化服务、狠抓落实,积极促进我省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二、整合税收政策资源,加大对服务业发展的税收政策扶持力度

(一)积极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

1、认真落实国产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政策,对物流企业引进信息管理系统、更新设备、工具等技术改造中购置国产设备的投资抵免工作,经省经贸委确认,按税收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予以抵免企业所得税。

2、符合条件的物流企业,可以由总部统一缴纳企业所得税。

3、对纳入试点名单的物流企业及其所属企业将承揽的运输业务、仓储业务分给其他企业并由其统一收取价款的,以该企业取得的全部收入减去付给其他运输、仓储企业的运费、仓储费后的余额为营业税的计税基数。

4、对新办的从事物流技术和咨询服务、物流信息服务企业,按规定减免企业所得税。

5、占地较大的现代物流企业,按规定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有困难的,可按税收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给予减征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照顾。

(二)培育和促进会展业发展

1、单位和个人举办各种展览活动向参展者收取的各项价款,按“服务业-代理业”征收营业税。

2、展览馆、会展中心等专门用作会展活动的房产,按规定缴纳房产税确有困难的,可按税收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给予减免房产税的照顾。

(三)积极支持代理业发展

1、对专门从事货运代理业务的单位,以扣除支付给其他单位的运输费、货运港务费、货物中转费、货物打包费、港口码头费、港口作业费后的余额为计税营业额计算缴纳营业税。

2、拆迁代理单位接受委托从事房屋拆迁业务,其向拆迁者实际转付的拆迁补偿费和支付给施工单位的拆迁工程费,不计入其营业额计算征收营业税。

3、商标代理公司向客户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可按规定扣除支付给工商管理部门的商标费后的余额为营业额计算征收营业税。

4、广告代理业以代理者向委托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减去付给广告发布者的广告发布费后的余额为营业额计算征收营业税。

(四)大力支持旅游业发展

1、对旅游企业国产交通运输工具等相关国产设备技术改造的投资抵免工作,经省经贸委确认,按税收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予以抵免企业所得税。

2、景点类旅游企业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确有困难的,可按税收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给予减征城镇土地使用税照顾。

3、旅游企业组织旅游团在中国境内旅游的,以收取的全部旅游费减去替旅游者支付给其他单位的房费、餐费、交通费、门票或支付给其他接团旅游企业的旅游费后的余额为营业额计算征收营业税。

4、新办的省内旅游企业和在我省设立的符合企业所得税纳税人条件的省外旅游企业分支机构,可减征或免征企业所得税1年。

(五)积极支持金融、保险服务业发展

1、凡经商务部、国家税务总局确认的融资租赁试点企业,可按规定享受融资租赁业务的营业税优惠政策。

2、对保险代理公司从事保险代理业务取得的全部收入,允许以扣除支付给保险公司保费收入后的余额为计税营业额计算缴纳营业税。

3、纳入全国试点范围的非营利性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再担保机构从事担保或再担保业务取得的收入,自纳税人享受免税之日起,免征营业税3年。

4、保险营销员(非雇员)为本公司提供推销保险劳务,月营业额未达到5000元的,免征营业税。

5、对进入我省设立经营机构的外资金融、保险机构,缴纳城市房地产税确有困难的,按税收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可给予减免城市房地产税的照顾。

(六)大力支持科技服务业发展

1、对研发、设计、创意等科技服务企业,经有关部门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可按国家规定享受相应的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

2、对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服务于各行业以及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服务于农业生产需要的技术成果转让、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承包取得的技术性服务收入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

3、科技服务机构为完成特定服务项目,凡聘请属于海外留学人员和国内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所支付的咨询费、劳务费用可直接进入成本。

4、对经有权部门批准的转制科研机构,从转制之日起或注册之日起5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和科研开发自用土地、房产的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5年期满后,再延长2年期限。

5、社会力量(不含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通过境内非营利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资助非关联的科研机构和高校的研究开发经费,可在当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中全额扣除。

6、对经申请认定为科普基地的科技馆、自然博物馆、对公众开放的天文馆(站、台)和气象台(站)、地震台(站)、高校和科研机构对公众开放的科普基地的门票收入,以及县及县以上党政部门和科协开展的科普活动的门票收入免征营业税。

7、单位和个人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取得的收入,可免征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

(七)积极支持医疗卫生服务业发展

1、营利性医疗机构取得的医疗服务收入,直接用于改善医疗卫生条件的,自其取得执业登记证之日起,3年内免征营业税;对其自用的房产、土地、车船3年内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车船使用税。

2、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按照国家规定的价格取得的医疗服务收入,免征各项税收。

3、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将取得的非医疗服务收入,直接用于改善医疗卫生服务条件的部分,经审核批准可抵扣其应纳税所得额,就其余额征收企业所得税。

4、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自用的房产、土地、车船,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车船使用税。

5、对疾病控制机构和妇幼保健机构等卫生机构按照国家规定的价格取得的卫生服务收入(含疫苗接种和调拨、销售收入),免征各项税收。对其取得的其他经营收入,如直接用于改善本卫生机构卫生服务条件的,经审核批准可抵扣其应纳税所得额,就其余额征收企业所得税。

6、对疾病控制机构和妇幼保健机构等卫生机构自用的房产、土地、车船,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车船使用税。

(八)积极扶持社区服务业发展

1、对物业管理企业代有关部门收取的水费,电费、燃(煤)气费、维修基金、房租等收入免征营业税。

2、对劳务公司等接受用工单位的委托,为其安排劳动力,凡用工单位将其应支付给劳动力的工资和为劳动力上交的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下同)以及住房公积金统一交给劳务公司代为发放或办理的,以劳务公司从用工单位收取的全部价款减去代收转付给劳动力的工资和为劳动力办理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后的余额为营业额计算征收营业税。

3、在社区内新办的物业管理、家政服务、医疗卫生、文化服务、体育健身等服务业所得盈利,免征企业所得税1年;

(九)积极支持老、幼年服务业发展

1、对养老院、残疾人福利机构提供的育养服务、婚姻介绍、殡葬服务收入免征营业税。对经县以上教育部门审批成立并取得办园许可证的托儿所、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机构,在规定收费标准以内收取的教育费、保育费免征营业税。

2、对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个人等社会力量投资兴办的福利性、非营利性的老年服务机构,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以及老年服务机构自用房产、土地、车船的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车船使用税。

3、对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等社会力量,通过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和政府部门向福利性、非营利性的老年服务机构的捐赠,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前准予全额扣除。

(十)大力支持民用航空业发展

在我省机场新建民用航空公司基地的,其机场飞行区(包括跑道、滑行道、停机坪、安全带、夜航灯光区)用地,场内外通讯导航设施用地、飞行区四周排水防洪设施用地,机场外道路用地,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航空现代物流企业,按规定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确有困难的,可按照税收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给予减征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的照顾。

(十一)鼓励和支持文化产业、服务业发展

认真贯彻中央支持文化体制改革试点、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关税收政策,对中央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审定的试点单位,可从进一步改制年度起至2008年12月31日止免征企业所得税。

(十二)鼓励和支持服务型企业吸纳军队转业干部、随军家属、城镇退役士兵和下岗失业人员

1、对为安置自主择业的军队转业干部就业而新开办的企业,凡安置自主择业的军队转业干部占企业总人数60%(含60%)以上的,经批准,3年内免征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

2、对为安置随军家属就业而新开办的企业,凡安置随军家属占企业总人数 60%(含60%)以上的,经批准,3年内免征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

3、对为安置自谋职业的城镇退役士兵就业而新办的服务型企业(除广告业、桑拿、按摩、网吧、氧吧外)当年新安置自谋职业的城镇退役士兵达到职工总数30%以上,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经认定审核,3年内免征营业税及其附征的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

当年新安置自谋职业的城镇退役士兵人数不足职工总数30%,但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经认定审核,3年内可按计算的减征比例减征企业所得税。减征比例=(企业当年新招用自谋职业的城镇退役士兵人数÷企业职工总数×100%)×2

4、服务型企业(除广告业、房屋中介、典当、桑拿、按摩、氧吧外)在新增加的岗位中,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符合规定条件的,经认定审核,按实际招用人数予以定额依次扣减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优惠。定额标准为每人每年 4000元。

5、对国有大中型服务企业通过主辅分离和辅业改制分流安置本企业富余人员兴办的经济实体(从事金融保险业、邮电通讯业、娱乐业以及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服务型企业中的广告业、桑拿、按摩、氧吧,建筑业中从事工程总承包的除外),符合规定条件的,经认定审核,3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

(十三)鼓励和支持军队转业干部、随军家属、城镇退役士兵和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服务业

1、军队转业干部从事个体服务业的,经批准,自领取税务登记证之日起,3年内免征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

2、随军家属从事个体服务业的,经批准,自领取税务登记证之日起,3年内免征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

3、自谋职业的城镇退役士兵从事个体服务业(限制行业除外)的,经批准,自领取税务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征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

4、符合规定条件的持《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服务业的(限制行业除外),按每户每年8000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

(十四)鼓励吸引服务业的大公司、大集团在我省落户

对在我省设立总部的大型服务业企业缴纳房产税确有困难的,可按税收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给予减征房产税的照顾。

三、整合税收征管资源,加大支持服务业发展的税收征管工作力度

(一)为壮大服务业发展基础,降低服务业纳税人的税收负担,全省按期纳税的营业税起征点,自2006年1月1日起,统一提高到5000元。

(二)对符合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条件的小型服务业企业、中介机构等,可实行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办法。

四、整合纳税服务资源,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纳税服务

(一)进一步加快税收信息化建设,继续大力推行网上办税、同城通办、纳税人委托金融机构缴税和地税机关委托金融机构收税等现代化、简便快捷的税款征收方式,打造信息化支撑的、无时空界限的立体式纳税服务体系。

(二)进一步减少办税环节,简化办税流程,归并和简化各种办税表单、手续,要求纳税人提供有关资料的必须事先明确告知,要求纳税人补正资料的必须一次性告知,纳税人已经依法申报的纳税资料不得要求重复提供,努力拓展纳税人免费取得各种纳税表单的渠道。

(三)全面落实纳税服务承诺制,实行限期、限时、即时服务。进一步完善“前台受理、后台支持”的办税机制,因地制宜的调整基层征管机构和办税服务厅的窗口设置,提高窗口办税能力。

(四)突出重点,提高效能。对重点发展的现代服务业,努力做到手续从简、审批从快、期限从宽、优惠从高,切实提高服务效能。

(五)深化、细化税收宣传服务。充分利用网络、12366语音服务系统、新闻媒体等多种载体,加强日常税收政策、税收征管措施的宣传咨询服务。要在今年的“税收宣传月”活动中专题宣传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有关税收政策措施,以各种形式开展送政策上门活动。

五、依法治税,规范化管理,为服务业发展营造公开、公正、公平的地方税收法治环境

(一)深入贯彻执行《行政许可法》,切实落实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各项措施。法律法规和上级的税收规范性文件没有设定行政审批的事项,各级地税机关一律不得随意设定审批;已经取消的审批项目,要全面及时告知纳税人并做好管理服务工作,切实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二)积极开展纳税辅导、纳税评估工作。充分发挥征管责任区和税收管理员的作用,辅导纳税人对照现行税收政策规定,准确计算应纳税款;通过纳税评估,提醒纳税人可能存在的涉税问题,并促其通过自查方式主动补缴税款;继续采用自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的税收稽查工作方式,提高纳税人依法纳税的自觉性,避免因违法而增加纳税成本。

(三)依法严厉查处偷逃税行为。继续严厉打击利用开假发票、做假账和虚假申报等手段偷税的违法行为,依法实施税务行政处罚,加大违法案件曝光力度;对于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公安机关;努力保持税收公平,促进和建立公平竞争的服务业发展环境。

(四)健全、完善税务行政救济制度。保持税务行政复议等税务行政救济渠道的畅通,有效发挥行政复议等解纠机制的作用。

(五)继续大力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严格规范税收执法行为,有效预防、制止和严肃查处干预服务业纳税人正常经营和侵害纳税人合法权益的税收违法行为。

六、加强领导,完善考核监督,确保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一)建立促进服务业发展的部门领导负责制。各级地税机关的主要负责人为促进服务业发展的第一责任人,明确分管领导和职能机构具体抓,建立有效的决策和工作协调机制,保证各项政策措施的有效实施。

(二)加强对服务业税收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调查研究,增强对服务业发展规律的了解和把握,针对服务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改革和发展的眼光去研究解决,深入开展“2006税收管理年”活动,以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的税收管理,促进服务业健康、有序和更快的发展。

扶持作用 篇3

——题记

政府的创业政策是指激励创业的政策,包括对创业活动和成长企业的规定、就业的规定、环境和安全的规定、企业组织形式的规定、税收的规定等。政府政策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政策:国家为鼓励科技企业发展,在政策上提供一系列优惠措施,以降低创业门槛和减少创业成本;各个地方政府为促进本地科技产业的发展,也会运用各种手段吸引创业者,扶持科技企业的发展。据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最近公布的一份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创业者选择创业城市的重要因素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政策优惠程度。

北京市出台《北京市关于进一步促进高新科技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以推动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促进创业事业的发展。为了吸引留学人员归国创业,北京市人事局19号文件(又称"二十五条"),对海归创业工作做了若干规定,解决了留学人员来京创业、工作的主要形式,留学人员的收入、子女受教育问题、户籍以及科研等方面的问题。规定留学人员开发、生产高新技术项目和产品时,可以申请市科委的产业资金,用人单位要为其提供专门的实验场所和设备以及经费资助,允许其在国内外选助手。对于留学人员来京创办企业、工作,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取得的收入,经有关部门认定,免征营业税;对于留学人员在中关村科技园区创业、工作取得的合法收入在依法纳税后,可全部购买外汇携带或汇出国(境)外。

为鼓励和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归国到中关村科技园区创办高新技术企业,与留学人员归国创业政策和服务体系相配套,在中关村科技园区设立“归国留学人员创业专项资金”,并出台了相关的《留学人员创业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等政策。

上海市政府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上海市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若干规定》(简称“十八条”)、《促进小企业发展的决定》、《促进张江高科技园区发展的若干规定》、《鼓励引进技术的吸收与创新规定》等一系列政策。这些政策,尤其是科技“十八条”,颁布于1998年6月,至今已进行3次修改,主要鼓励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被誉为从思想观念、政策导向、创业环境等方面破除了壁垒。这一政策实行7年来已达到很好效果。转化项目中,出现四个70%:70%的项目属于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领域,70%的项目属国际先进,70%的项目拥有自主知识产权,70%的项目在研制成功一年内顺利转化。

为鼓励大学生创业,上海市规定大学生创业可享受4项优惠政策:大学生创业免费风险评估、免费政策培训、无偿贷款担保以及部分税费减免。同时设立了一个专门针对应届大学毕业生创业需要的免费创业教育培训中心;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所辖的"促进就业基金"专门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担保贷款。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深圳先后颁布了310多个有关高新技术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和条例,其中许多有关知识产权的条例,均是在全国率先推出的。深圳市政府1998年颁布、1999年修订的《关于进一步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新“22”条),加大财政对科技的投入,建立和完善高新技术产业投融资体系,鼓励国内外风险投资机构的进入,设立出国留学人员创业自助资金,另外还以税收返还、税收减免等措施对高新技术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等予以支持。

扶持作用 篇4

政府扶持的基本阐释

政府扶持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和方式之一, 是政府在市场经济下, 由于市场自身运行存在盲目性和一定的缺陷, 在特定的领域内, 直接或间接的从事政策性、公共性的扶持, 从而履行公共管理的职责。政府扶持是社会领域中的系统性工程, 它不单单指社会中一个阶层或者一个范围, 而是一个多领域、多层级的有机整体, 它们之间互相影响, 相互依存, 共同发挥作用。

政府在公共文化建设中的扶持模式主要有政府主导性、市场主导性、政府引导性、社会广泛参与性等等。其途径以财税政策支持、制度制定、资金投入、科技帮扶、市场引导等为主。而在公共文化发展上, 各国扶持的路径有不同。目前我国政府扶持存在着扶持效率较低, 管理较混乱、扶持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还需要深入探讨和研究政府扶持的作用体现。

政府扶持在公共文化绩效审计评价中作用发挥的依据

公共文化的建设和长远发展是社会和谐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离不开政府的扶持。而政府对公共文化的扶持是为了满足国家和社会公共文化的需求, 向全体公民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 保证公民基本文化权利的实现, 因此政府扶持对推动公共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但是, 政府扶持如何体现, 如何真实有效地履行公共管理的职责, 公共文化绩效如何等一系列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公共文化绩效审计就是对政府等职能部门以及其他组织在公共文化建设过程中发生的财务收支情况以及经济业务活动的效率性、经济性和效果性进行评价和审计。下面从公共文化本身特征、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绩效审计供给与需求等三方面, 分析政府扶持在公共文化绩效审计评价中发挥作用的依据。

1.公共文化的本质特性

与私人文化相比, 公共文化从它产生一开始就表现出独特的文化特性。首要的特性是公共文化资源的公共性与公平性, 如公共文化资源的场地、各种设施的建设和维护、规划和调配等, 这不是由哪个部门或者企业能够单独建设就能完成和运作的。公共文化资源的取得和享有是人人都有权利, 是人人平等地获取和使用的资源, 这也不是哪个组织或者团体能够做到的, 政府作为国家的职能部门首当其中负担起这种社会公共责任;其次是对公共文化产品需求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公共文化资源是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财产, 公共文化面向社会提供的应该是多样化的服务和产品, 因为这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必须要满足社会成员的各种需求, 同时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内容理应是积极健康, 能够体现社会主导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的, 这就决定必须有一定的政治权力机关能去扶持和引导公共文化。再次, 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共享性和非竞争性。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受益者是在一定的区域内, 人人都能随时享受到, 一个人的享受不能排斥其他人的使用, 并且是非盈利性与非竞争性的, 即你享受的同时我也能享受, 提供者不在乎盈利, 在市场上处于一种非竞争状态, 基于这些公共文化产品的特性决定政府要进行扶持, 要进行适当干预, 才能保证公共文化资源的合理而有效地配置。最后是社会性和公益性。公共文化的产品和服务应该是一定社会范围内社会大众最需要的、最现实的、最关心、最实惠的、对老百姓和社会持续发展最有好处的产品和服务, 而且面向社会是免费的或者是低费用的等。公共文化的本质特征决定了公共文化是一项全民利益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公共事业, 这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其中必然需要政府更多的扶持。

2.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

最初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以韦伯的“官僚制”理论和威尔逊的“二分法”作为公共行为行政学的理论基础。随着公众的价值理念的增强、需求的多元化、参与民主意识的提升, 人们对政府的职能履行和作用发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政府作用的发挥不能仅仅体现在僵硬化的体制管理、行政机构的规模化、行政效率的低下、公共资源浪费严重等, 应是一种透明化、高质量高效率、执行力很强的管理。由此, 新公共管理理论应运而生, 该理论倡导公共管理的战略管理、重视公共部门的绩效评价、强化和明确政府的职能、更关注公众对公共部门的评价等。为此新公共管理为绩效审计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在20世纪70、80年代政府绩效审计得到迅速发展。绩效审计满足社会大众对公共部门履行职责的需求, 因此政府扶持公共事业的效率和效果是大众迫切需要了解的内容之一, 这也正是绩效审计的使命所在。

3.绩效审计市场的需求与供给

绩效审计在我国起步比较晚, 运用在政府以及公共管理部门其发展也比较缓慢。但是我国绩效审计市场的需求日益增强, 市场前景发展广阔。绩效审计一方面评价业绩, 有益于提高被审计单位的效益与效率, 另一方面也是对权力机关行使权力的一种监督和制约。绩效审计市场有需求, 而且这种需求的呼声不断增强, 与此同时, 我国绩效审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处于初级阶段, 公共部门的绩效审计集中在财政支出、公共项目和设施的上面, 审计方法也比较单一, 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远远不能满足新形式下的绩效审计的需要。由此可知, 绩效审计市场的需求与供给出现严重的不匹配、不协调的局面。对公共文化绩效审计评价进行分析, 是理论与实践中积极而有意义的探索。

政府扶持在公共文化绩效审计评价中的作用表现

在公共文化绩效审计框架下, 政府及其文化行政部门的作用发挥得到重新阐释, 其扮演的角色也各异。它既是公共文化绩效审计政策的制定者, 又是公共文化绩效审计的主导者和监管者, 还是绩效审计的建设者和保障者等, 已经不再仅仅是履行政府的职能, 而是“服务型政府”的引导、战略规划等作用的全新体现, 从而保证公共文化绩效审计评价的有效开展和正常运行。公共文化绩效审计涉及面大、影响广, 其任务更加繁重, 这就要求政府扶持要有力度、有方向、有规划和有成效。

1.绩效审计政策扶持中的制定和宣传作用

政府对公共文化绩效审计的扶持主要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来进行, 为公共文化绩效审计的开展提供一个有序规范和公平健康的社会环境和法制环境。近年来, 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都高度重视公共文化建设, 先后颁布了《关于支持文化企业发展若干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十八大”提出的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提高服务效能、《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等等政策文件。但是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公共文化绩效审计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所以开展公共文化绩效审计首先要有法律支持和政策依据, 这是政府扶持的首要任务。在政府政策扶持中制定关于公共文化绩效审计的基本规范、绩效审计的责任追究制度、约束规范、执行标准、财政扶持支持的政策导向等制度文件, 用明确的法律规范和规章制度将公共文化绩效审计的目的、审计范围、审计职权、审计主体和程序、审计报告形式等确定下来, 进而政府才能更好地进行宣传和执行这些政策。

2.绩效审计评价扶持中的主导和保障作用

政府是在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授权下, 行使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利并承担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责任的机构。其主导作用体现在:一是主导公共文化绩效审计评价的全局工作;二是主导公共文化服务和管理的提供;三是主导公共文化绩效审计的主体广泛参与;四是主导公共文化绩效审计评价的成效得到贯彻和实施。而保障作用则体现在法律上的制度保障、经济上的财力保障、社会上的文化氛围保障、基层相关配套措施的辅助保障等。在新形势下, 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公共文化绩效审计对于维护社会安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方面等的重要作用, 以全社会首席代表的身份和角色, 全面担当起公共文化绩效审计的主导者和保障者的神圣职责。

3.绩效审计信息扶持中的建设和管理作用

公共文化具有公共性的同时也就有共享性, 这就意味着对其绩效审计评价的信息也应该为大众所知, 绩效审计信息作为公共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改进公共文化绩效管理, 有助于审计决策的制定及预算编制, 也是衡量政府公共治理水平的重要标准。因此, 建设和管理公共文化绩效审计信息共享平台是政府的职能所在, 这也是政府利用资源提供文化扶持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目前, 由于绩效审计正处初级开展阶段, 尚未建设绩效审计的信息共享平台, 这就需要政府推进和探索共享平台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公共文化绩效审计信息共享平台就是利用政府公共文化资源, 及时发布公共文化绩效审计政策、发展规划、动态、以及绩效审计市场供求等方面的信息, 为区域文化企业和单位了解国内外的最新技术、资源、资金等情况提供有利支持, 实现人才、技术、信息、管理的有效合作和交流。

4.助推区域经济和谐发展中的战略规划作用

目前, 公共文化建设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公共文化建设在和谐社会的战略布局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其作用也越来越突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成为一支基础性的力量, 成为区域软实力提升的重要衡量标准。对此各级政府要结合本地区的具体情况, 在不断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的基础上, 从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公共文化需求入手, 切实做好公共文化绩效审计的战略规划工作。政府扶持的导向应该是公共文化事业绩效审计发展战略和制定公共文化绩效审计建设规划, 对本区域内的公共文化绩效审计建设, 进行科学统筹谋划和合理布局。要与文化需要相适应, 与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相适应。

5.绩效审计成效扶持中的反馈和监督作用

绩效审计是为了发现和揭露公共文化建设中的问题, 并更好地解决问题, 这是绩效审计的最终目的。绩效审计成效如何关系着公共文化建设的社会效益和公众效益的实现。所以, 政府扶持绩效审计成效不应只是关注如何实施绩效审计项目的过程, 更应该关注如何将绩效审计结果反馈给民众, 如何将绩效审计报告定期公布于众, 并运用于公共文化的绩效管理和决策之中。目前, 我国绩效审计结的成效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大量的绩效问题审而不揭, 流于表面, 大部分审计报告和结果常常被搁置一边, 导致绩效审计工作处于弱势, 往往开展起来“虎头蛇尾”, 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 更需要政府投入人力和物力进行扶持和引导。另外, 在绩效审计中加强各级政府机构之间、政府官员、政府与社会各界的监督机制, 绩效审计也是政府提升管理的重要监督手段, 所以要在绩效审计中扶持监督机制, 促进绩效管理有效实施。

6.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扶持中的构建和服务作用

任何一个国家在开展公共部门绩效审计时, 光靠政府的重视是不够的, 绩效审计必须有一个健全而科学的绩效审计评价体系。在实践中, 绩效审计评价遇到的最大障碍就是绩效审计评价指标和标准的混乱性、缺乏统一的标准和可比性。从具体内容及其实施情况看, 我国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还不够科学、不够系统、也不够有效, 存在许多问题。绩效审计评价指标无法统一, 审计机关就失去了绩效审计评价的依据, 绩效审计的结果就无法真实有效反映审计事实和衡量绩效审计的成效, 进而直接影响绩效审计结论和审计质量的可信度。为此, 政府在绩效审计评价体系中扮演构建者和服务者的角色, 确定统一的绩效标准、法定的绩效指标、绩效审计评价的原则、审计路径、审计工作方法等, 构建科学有效的绩效审计指标评价体系, 成为绩效审计管理的核心所在。政府扶持工作应当以服务为主, 注重协调政府与公众、各级政府之间的关系。

政府扶持在促进公共管理和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西方发达国家公共文化发展进程中, 政府扶持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可以说, 没有政府的扶持, 国家公共文化的发展就不会出现繁荣和兴盛的局面和阶段。由此可见, 公共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有力支持和帮助。绩效审计扩大传统财务审计的范围和作用, 在未来的审计发展领域中必将得到政府更大范围的推广和执行。研究公共文化绩效审计涉及到许多领域和部门, 是一项系统工程, 要想真正推动和完善我国公共文化绩效审计的快速发展, 离不开包括政府扶持在内的众多因素的共同作用的发挥。

参考文献

[1]李少惠.转型期中国政府公共文化治理研究[J].学术论坛, 2013 (1) .

[2]杨林, 许敬轩.地方财政公共文化服务支出效率评价与影响因素[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3 (4) .

[3]胡守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评价指标体系初探[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14 (2) .

[4]卓越, 吴盛光.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在绩效审计中的功能作用[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06 (4) .

[5]韩雪风.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中的政府职责[J].探索, 2009 (5) .

悉心培养 热心扶持 篇5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 班干部 培养

长期以来,小学班级工作事无巨细,班主任什么事都要管。这种“保姆式”的班级管理方式,一方面使班主任疲于奔命,事务缠身,不利于自身的提高;另一方面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压抑了学生的自主、自理、自治能力的发挥,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班干部的培养与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核心与最终目的。如果说做好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那么如何培养和管理班干部就是这门艺术中的重中之重了。著名教育家斯宾塞说过:“记住你的管教目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让人来管理的人。”现代教育理论又告诉我们,班主任要建设一个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良好班集体,必须建设一支素质良好、认真负责、积极肯干,能独立高效开展工作的班干部队伍。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培养班干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那么,如何培养和管理好班干部队伍呢?在实践中,笔者主要采用以下几个方面的做法。

一、加强教育,强化管理责任

班干部是全班学生思想教育、文化学习和课余生活等各项活动的榜样,在班级管理中起着组织者、管理者和火车头的作用。一个班级能否健康发展,良好的班风学风能否形成,班干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班主任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班干部会议,教育他们时时刻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要在同学中起榜样和带头作用。

二、明确分工,相互紧密合作

班主任、班干部及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同树干、树枝和树叶的关系。一棵粗壮的树干如果没有树枝的支撑是无论如何也撑不起一片绿荫的。那么,如何充分发挥班干部管理班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呢?一方面要有明确的分工,使他们各司其职。当新一轮班干部任职后,班主任首先就要召开班干部会议,明确他们各自的具体职责,帮助班干部制订好工作计划和奋斗目标。另一方面要求他们分工不分家,团结一致,协同作战,共同管理班级事务。将班级各项工作分解成学习组、生活组、卫生组、体育组、纪律组、考勤组及艺术组等管理小组。班长全面负责,主要召集各小组委员,对每周情况以书面的形式向班主任汇报;各班委,如学习委员负责召集各科课代表,把本周同学们作业的完成、课堂的反应等情况以书面的形式向班长汇报。这样,班主任对一周班级的情况就有一个较为全面的把握,工作才会有的放矢。还有一个措施就是“班级发展每日督控”,班主任赋予每个班委一定的奖罚权,及时表扬和奖励表现较好的同学,在值周期间如发现同学的缺点和错误,通过扣分等措施予以惩罚。小组中每一个值日班委,对分管的工作每天都要有细致的记录,并在每周的班会上进行总结,指出工作中存在的优缺点。

三、热情扶持,细心指导工作

在工作实践中,尤其是新任的班干部,往往由于工作方法不当而影响工作的顺利进展,所以班主任要及时教给他们一些工作技巧和方法。例如,如何找同学谈心,在批评同学时针对不同对象应把握哪些分寸,如何虚心听取同学意见,如何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使他们掌握灵活有效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办事能力。要告诉班干部应多采用与同学协商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比如有的同学违犯班规,班干部不能像班主任那样直接批评同学,而应该从帮助同学的角度出发,采用朋友式、平等式的方式与同学平心静气地商谈,以求得问题的解决。班干部有了一些工作实践经验后,班主任可在各种具体工作之前,请班干部提前设想,提前安排,自己充当参谋。当班干部在管理工作中取得进步时,班主任要及时对他们进行激励,如信任式激励、信心式激励、物质和精神激励等,增强他们的信心。一旦他们工作出现偏差,也不能一味地指责,而是要给予必要的点拨,分析原因并解决问题。

四、放手锻炼,发挥学生自治能力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凡属于养成习惯的事,光反复讲未必有用。一句老话,要能游泳必须下水。”所以,班主任就要用切实有效的方法引导班干部“下水”,练成“游泳”的本领。只有放手让班干部大胆地工作,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才能培养出一支精干的班干部队伍。当班干部具有一定威信和较强的工作责任心与能力时,就放手让班干部自主商讨和处理班级事务,培养他们自治、自理、自立的能力。但要注意把握由易到难的原则,可以先布置一些简单的工作,让他们独立完成。通过锻炼,很多班干部提高了组织管理能力和办事能力,在同学中威信越来越高。

五、严格要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对班干部要高标准严要求,要求同学做到的,班干部首先要做到、做好。同时,实行民主监督,使班干部的工作既有管理又有监督。个别班干部在工作取得一定成绩后,可能会滋生骄傲自满的情绪,居功自傲,不求进步。因此,班主任要及时掌握班干部的思想动态,适时组织班干部进行教育学习,提出更高更严的要求,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效率。对工作中的不足或失误也要明确指出,决不偏私,让他们规范、诚实、有效地制订工作计划、工作小结、活动记录等,将工作落到实处。例如,对班干部的工作实行量化处理,并与每月实行的综合素质评定直接挂钩,奖优罚劣,让班干部受到同学们的监督,从而更严于律己。当然,班干部毕竟不是完人,对他们也不能过分苛求、指责,特别是在工作出现失误的时候。

扶持作用 篇6

一、财政税收制度创新的内容和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中小型企业开始逐渐增多, 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作用表现也越来越突出, 面对这一现实情况,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 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步伐, 减少传统制度的束缚作用, 我国对财政税收制度不断进行改革创新, 具体内容包括:出口退税体制改革、统一各类企业税收制度、增值税由生产型改为消费型, 将设备纳入增值税抵扣范围等等政策, 这样的举措是保证中小型企业发展的基础, 成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使得财政支出体制和预算体制得以优化, 并且达到了税制的合理转型, 解决了我国传统税收制度上面存在的转移支付欠规范、预算体制改革不完全、税收立法、执法层次不高、税收执法不健全以及税收信用缺失等问题, 财政税收制度的创新解决了企业以往在税制上存在的一些问题, 让税收制度更加灵活, 并且更加服务于企业, 有利于促进中小型企业的发展, 解决我国在就业、资源配置等方面的问题, 同时对于我国的经济建设有很大帮助。

二、财政税收制度创新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作用

财政税收制度的创新对于中小型企业发展的促进意义巨大, 比如:“星火计划”、“火炬计划”等基金的设立, 表现出了政府对于中小型企业发展给予的资金支持, 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其在发展过程中的资金压力, 对于中小型企业发挥具有很大的扶持作用。具体扶持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中小型企业发展, 有利于经济增长及财富的增加

不同国家对于中小型企业的定义和划分不尽相同, 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们共同点就是同样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有数据表明, 被称为“大企业王国”的美国, 其中40%的国内生产总值来自于中小企业, 相比较其他国家, 这个数据同样占较大比重, 可以看出来, 中小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而且,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变化, 经济形式不断多元化的发展方向, 中小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的比重会越来越多, 因此, 创新财政税收制度, 可以促进中小型的发展, 也是经济增长和国民财富增加的重要保障。

2.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有利于促进就业

目前围绕着我国就业难的问题始终难以得到解决, 每年的大学应届毕业生就业问题都是社会的一大问题, 面对有限的工作岗位, 大学生的就业选择面临“僧多粥少”的尴尬局面, 另外, 妇女的就业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并且部分企业存在性别歧视, 在聘用员工的时候不考虑女性, 造成男女就业失衡, 影响社会和谐。要缓解这一社会现实状况, 大力发展中小型企业是有效解决方法, 以往人们的观念是只有进入国有企业或者大型企业才算有正式工作, 然而纵观近几年中小型企业发展, 无疑将称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 而进行财政税收制度创新是对中小型企业发展的巨大支持力量。

3.财税政策促进中小企业自主创新

企业要想发展就离不开创新, 然而在过去, 由于各方面原因, 中小型企业难以实现创新, 自助创新最主要的就是进行技术研发, 这其中包括的成本分为科研设备成本、人员投入成本、流动资金投入以及风险损失等几方面, 财政税收制度主要是通过对于中小型企业自主技术研发进行补贴政策、制定优惠政策和政府采购等方式进行鼓励, 在经济建设的过程中, 为了达到平衡发展, 确保中小型企业也可以进行自主创新, 进行科技研究, 从而提高行业竞争力, 在社会发展中起到贡献作用。

4.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从西方社会的发展经验来看, 一味的发展大型企业并不会经济发展带来好的结果, 反而会因为不加控制使得企业失去活力, 国际竞争力也会减弱, 因此我国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注重国际经验, 在发展过程中不把全部重心用在大型企业身上, 而应该看到中小型企业具有的发展优势。另外从西方社会发展来看, 中小型企业的不断发展, 也是具有一定的经济合理性的, 将过于集中的资源进行合理分配, 从而达到资源的有效利用, 促进经济更好发展。

5.财政税收政策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的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 市场经济体制也在不断完善, 促使不同领域的企业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由于以往中小型企业融资存在的市场缺陷, 使得它们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较大制约因素, 另外一方面, 中小型企业兼具公共性和私有性, 而融资本身为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并不是特别大, 与此同时, 又有高风险的特点, 因此作为本身优势小于大企业的中小型企业来说, 在融资这方面一般都不会有太多涉及, 而财务税收制度的创新针对中小型企业担忧的情况都做出了缓解,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政府并不会赔偿风险, 但却可以通过政策将风险降低到最小水平, 为中小型企业发展做重要保障。

三、结束语

中小企业是现代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创造社会财富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力量, 近几年来, 中小企业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非常大的贡献, 中小企业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推动社会的技术进步, 是社会经济和技术发展的主要力量。综上所述,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这一阶段, 为了实现宏观调控进行的财政税务制度创新是中小型企业发展的一大保障, 解决了以往由于经济实力, 企业规模导致的发展困难, 无法与大型企业以及国有企业相竞争的现实问题, 而进行的财政税务制度创新对于它们具有促进中小型企业发展, 有利于经济增长及财富的增加、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有利于促进就业、财税政策促进中小企业自主创新、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财税政策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的作用等几方面的作用, 也有利于促进经济更快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以往占比例较小的中、小型企业渐渐增多, 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在不断提高, 为了实现更好的宏观调控作用, 我国对财政税收制度进行了创新, 确保了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 也是促进经济快速有效增长的保障。文章主要结合财政税收制度创新的内容和意义, 研究财政税收制度创新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作用。

关键词:财政税收制度,中小企业,扶持

参考文献

[1]欧阳征, 陈博宇, 邓单月.大数据时代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 2015, (4) :83-85.

[2]薛清彦.浅议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及改进[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7, (19) :133-134.

扶持作用 篇7

在经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后的今天, 我国经济需要维持一个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态势, 最重要的是保持实体经济尤其是实体经济中的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当前, 国际市场环境纷纭复杂, 国内实施以收缩流动性 (主要反映在银行信贷上) 为导向的货币政策, 在出口市场疲软、信贷紧缩、融资成本提高的大背景下, 众多的生产经营型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难且成本高、原材料和劳动力等生产性成本大幅上升等问题再次突显。同时, 由于中小企业在实业经营中的艰辛和盈利空间狭小, 在与虚拟经济和房地产业的盈利快速而丰厚的比较下, 不少的中小企业将实业资本转向于虚拟经济和房地产业, 在一些地方已显现了中小企业的“空心化”趋向。最近, 有关人士对浙江温州的经济现状进行了考察, 得出如下结论是:“温州地区的实体经济在边缘化, 温州资本的声音和地位却并未减弱, 反而名震全国, 以致‘温州炒房团’令各地攒钱欲购住房者闻风丧胆。温州经济的‘空心化’本身只是一个影子, 是温州人在通过缩减实业投资的扩张速度, 腾出更多的资金进入利润更高的房产等行业, 并试图冲击金融业、矿业等国家垄断资本壁垒的表现, 也是市场嗅觉最灵敏的私营经济通过追逐高利润实现利益最大化的一个缩影”。

但上述的结论只是从资本角度所描述的表象性的图景。如果对这一现象再做深入的研究, 我们会发现中小企业的“空心化”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层面的问题, 而且也是一个政治层面的问题。因为, 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大量地分布在县域经济层面, 是县域实体经济的主体, 吸纳就业人口的极大比重,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2010年08月17日提供的数据, 我国中小企业贡献了我国60%的GDP, 50%的税收和80%的城镇就业。 (资料来源:http://www.miit.gov.cn/n11293472/n11293832/n12768560/13350597.html) 。如果中小企业发展的这种情形不能得到有效的扭转, 这对县域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劳动力就业、地方财政对基层政府履行社会职能的财力保障等方面都将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 在此状况下, 由于县域经济发展中实体经济对地方财政的支撑力减弱, 促使县级财政会更加依赖“土地财政”, 想方设法地做“土地文章”, 客观上将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失地农民增加、就业压力加大, 且继续推动房地产市场的畸形发展等不良后果。由此, 我们认为, 如果不能保持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地发展, 就有可能影响县城经济和社会的稳定, 就会动摇国家基层的社会基础。

2 运用税收手段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防止其“空心化”

应该说, 各级政府是十分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 国家信贷政策也强调要区别对待中小企业 (虽说目前还是停留在领导讲话) , 但作为国家信贷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商业银行, 它也是企业——金融企业, 它不可能不讲经营风险、不讲经济效益, 在中小企业生产经营 (受物化成本、人工成本、税费负担等挤压下) 盈利空间小、自我积累能力低下 (自有资本增加不足) 、持续经营风险大的现状得不到有效改善的情况下, 商业银行对融资对象的选择, 客观上还是不可能倾向于中小企业, 国家信贷政策对中小企业的“区别对待”最后还是不能完全落到实处。当然, 政府的行政服务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但政府即使对中小企业做到“保姆式”的服务也不解决中小企业的“内在生长机制”问题。因此, 笔者以为, 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下, 要保持我国实体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 就必须重视保护实体经济中的中小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从这一点出发, 不仅是国家要统一制定带有保护中小企业性质的“区别对待”信贷政策, 加大融资支持力度, 不仅要强化各级政府为中小企业提供有效、便捷的行政服务, 更重要的是培育中小企业的“内在生长机制”。政府不可能改变市场的竞争机制, 但可以在一定的时期内和一定目标下, 给予弱小的竞争者减轻负担, 为弱小竞争者群体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在这一方面, 税收手段是可以“有所为”的, 试想由中央政府在统一法规、明确界定、规范管理的前提下, 合理地对中小企业实施“减税”措施, 让广大的中小企业在诚信、合法的实业经营中获得“利益比较”的相对公平, 以增加实体经济合理的盈利空间, 引导信贷资金、特别是社会资本流向实体经济、中小企业, 至少可以减少实业资本向非实业产业的流出和中小企业“空心化”现象的蔓延。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 税收手段在支持经济发展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发展都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到八十年代, 在中国农村鼓励发展“乡镇工业”的过程中, 税收政策的扶持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大批乡镇小企业蓬勃发展起来, 后来这些小企业通过产权制度和经营机制的改造, 一大部分企业成为了市场经济发展中最有生命力的一股力量, 在东南沿海及江浙一带尤为突出;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 在国家鼓励和支持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推动中, 税收政策扶持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纵观我国经济发展的历程, 特别是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时期, 运用税收手段在促进和调节经济发展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取得明显效果。

对中小企业实施“减税”的目标, 就是鼓励中小企业遵循国家“调整经济结构,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指引, 实现实体经济中的中小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 从促进县域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县级财政的健康稳固, 为保障国家最基本层面的社会发展和稳定, 最终达到社会主义特色的“民富国强”。

具体而言, 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1) 促进中小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 是推动实体经济发展重要组成部分。而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消化和压抑虚拟经济产生的“经济泡沫”, 从而也促进虚拟经济的健康发展。

(2) 通过“减税”可以增加中小企业合理的盈利空间, 培育形成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内在生长机制”, 有利于吸收社会货币资金过剩的流动性, 可以有序地解决一部分社会 (企业、个人) 资金的投资渠道, 压抑过热的投机性投资行为。

(3) 中小企业的有效发展是消化城乡就业压力最现实的渠道, 通过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既可以使城镇居民 (包括失地农民) 的稳定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 又可以带动县城、小城镇的城市化规模经营, 为形成以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为核心、县城、小城镇为附属的城市群 (圈) 创造条件。

(4) 促进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地发展, 可以推动县域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稳定发展, 为县级财力的稳定增长和梯度财源建设提供可靠保证。增强地方财政对基层政府履行社会职能的财力保障, 实现基层社会稳定、政通人和。

3 我国当前具备对中小企业“减税”的现实基础

(1) 从国家财政实力角度看, 近10年来国家财政收入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 2010年国家财政收入在GDP中的比重达到了20.88%的水平 (见表1) , 国家有较为充裕的实力对中小企业实行“减税”等税收优惠政策。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财政部网站。

(2) 从国家税收的总量结构和增量结构来看, 流转税占有居高比重 (见表2) , 其中来自于中小企业产生流转税的比重也不小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2010年08月17日提供的数据, 我国中小企业贡献了我国50%的税收) 。如果能够在流转税方面给予中小企业特定减轻负担的“城税”政策, 必将有利于为中小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 增强其“内生增长机制”, 促进国家或各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

(3) 从税收结构调整的合理性来看。过去的几十年我国之所以在税收制度的设计上以流转税为主体, 是基于当时我国的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及总量规模较小的现实状况, 为了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相应规模及稳定性而确定的。对于当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总量得到长足提升, 而社会财富的分配又呈现出“二八”现象, 我们的税收制度更应该重视发挥收益税、财产税等税种的调节作用。对照发达国家的税收结构 (如OECD国家, 是以所得税和社会保障税为主体税种、流转税为辅助税种的税制结构, 其所得税占税收收入的比重平均在50%左右, 流转税比重往往不到40%) , 相比之下, 我国的税收结构仍有优化调整的空间, 合理增加收益税、财产税等税种的收入比重, 适当降低流转税在整个税收收入中的比重, 也是符合未来税收结构调整方向的。而这对众多的中小企业发展在客观上起到直接的减负、扶持作用。

资料来源:国家税务总局网站。

(4) 自1994年实行分税制以来的十多年中, 随着我国的税收法规的逐步完善, 特别是《税收征收管理法》、《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税收减免管理办法》、《税收执法检查规则》等税收管理程序法性质的制度完善, 全社会税收法制意识的日趋强化, 各级政府和税务机关实施税收管理的自觉性和管理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国家在税收征管体制、机制、方法、手段的创新, 行之有效的新征管模式的建立, 这些都为实施针对中小企业的特殊扶持政策提供了思想基础、制度保障和机制保证。

(5) 国家正在积极推行的“省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对强化省级政府对县域经济的指导、协调必将起到积极作用。全国18个省区市已经进行的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改革探索实践表明, 省直管县后, 减少了管理环节, 增强了省级调控能力, 提高资金利用率, 对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缓解县级财政困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根据财政部长谢旭人关于“十二五”时期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中提出的设想, 未来将赋予省级人民政府税目税率调整权、减免税权, 并允许省级人民政府制定实施细则或具体实施办法。这使地方政府可综合货币 (信贷) 政策、税收政策、行政服务、依法管理之合力, 改善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 增强中小企业自身发展的能力, 以实现广大的中小企业在国家产业政策和经济结构调整方针的指引下保持持续、健康地发展。

扶持政策重在落实 篇8

一展至关重要。现在世界上比较发达的国家, 一定是中小企业最发达的。所以我认为, 我们国家在政策上对中小企业应该加大扶持力度。打个比方, 像现在国际金融危机, 国家也意识到了中小企业的重要性, 先后出台了许多政策, 尤其是针对民营企业。但是对于民营企业, 国家目前只是停留在理论上的认同, 许多政策国家出台的意图非常好, 可是落实到具体的基层, 民营企业真正能够受惠的, 应该说是微乎其微或者说是根本受不上惠。我认为, 国家要想真正的强大, 国家在政策上最重要的是在实际操作环节上应该对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加大扶持力度。

其实, 民营企业想要的就是国家能在政策上一视同仁, 就是希望国家把政策真正落到实处。永正裁缝这次在金融危机上没有受到很大影响, 而且在国外还拓展了很多店。我觉得, 我们今天的社会已经发展到一大批成功人士, 成功人士在事业上成功之后一定追求一个形象, 一定有自身的品位想得以体现, 这时候就会有对服装的需求, 不是你卖什么式样给我, 我就要什么, 而是我想要什么你就要给我做什么, 那么这时候裁缝的功能就得以凸现了。随着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深入, 我想人们对于裁缝的认可和需求会有非常广阔的前景。

扶持作用 篇9

如今,就业体制改革以及就业人数的增加使得高校毕业生就业成为难题。2014年中国将有727万名普通高校毕业生,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一年[1]。据麦可思一份针对2014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显示,从2013年12月10日到2014年1月9日,被调查的2014届大学毕业生中,本科毕业生签约率为38%、硕士毕业生为33%。相对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社会增加的工作岗位却相当有限,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则是就业之源。完善支持自主创业的政策与扶持,加强就业观教育的任务需要引起现今高校的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有利于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从而建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推进机制。

创业型人才是新时期国家建设与发展的基本需求。高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人才的使命,必须把握时代的脉搏,在经济环境与社会环境日新月异的今天,领悟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精髓,将培养大量高素质的创业型人才的使命作为重要工作任务。只有这样才能抢得先机,在全球化的各领域竞争中为祖国输送人才。因此,如何通过构建行之有效的高校创业扶持机制以更好地服务社会、为社会输送高素质创业型人才并助其创业成功成为了重要的问题。

二、当下高校创业扶持体系制度主要问题分析

作为各级政府关注的重要问题,引导大学生择业就业和创业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的议题。以创业带动就业无疑是一项具有时代意义的重要举措[2]。创业孵化基地应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从而使大学生创业成为时代的新潮。并且,各高校毕业生作为有着学科专业知识的优秀人才,兼具专业性与创新活力的两重特性,他们更加应当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然而据调查显示大学生创业的比例却很低,究其原因有以下三点:一是创业在社会中缺少氛围与认可度,我国的创业文化仍需要进一步创建;二是大学生缺乏专业系统的创业知识与训练,创业能力与创业热情无法匹配[3];三是还没有形成完备的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特别是院校一体的创业扶助体系。

所以,高校大学生在创业中所普遍存在的阻碍与困难一个方面是大学生创业本身属性所决定的,很大程度上从侧面说明了现今我国高校创业孵化扶持体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与缺陷。

(一)创业氛围营造欠缺,创业引导浮于表面

在西方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一项提高国民素质、扩大就业渠道和激发青年创业热情的系统工程,是国家经济发展的“直接驱动力”。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对创业的引导与教育仍有所欠缺,大部分的创业教育流于形式。学生的一般观念是大学毕业后即就业,很少有创业的想法[4]。高校中的创业氛围营造只存在于活动开展的过程当中,活动一旦结束便一切氛围消失。有一些高校通过举办大学生创业讲座等手段来培养和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精神,但也仅仅是为了活动而活动,对创业的氛围营造和引导却没有实际意义上的帮助。有关部门大力推动创业教育的目的,不过是为了给扩招后的众多毕业生就业找个出路,并没有将大学生创业教育提升到作为国家经济发展“驱动力”的高度。

(二)理论研究滞后,没有形成权威的教学体系

大学生创业教育有其自身的内在规律和特点。国外相应的教材、教学手段以及教育教学评估措施已经比较完善,而我们国内还较薄弱。即便是已经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的高校仍然没有十分合适的教材得以适用。当前国内零散的创业教育理论还没有形成科学的理论体系,在教学实践中无法得到很好的应用。随着社会工作岗位的不断饱和,高校毕业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了高校各方面的工作指标与发展要求。少数院校开始进行创业教育课题的研究,但此类课题的研究还是缺乏得以实践的良好条件与环境。由于其与现行教育观念、教学行为的异质性较大,巨大的阻力与难以操作性导致很多情况下的创业教育理论研究只停留在提出目标上。

(三)资源配置不合理,扶持模式单一乏力

在当今众多高校创业扶持体系中普遍存在着扶持模式单一化、平面化的问题。许多高校创业培养机制中往往只设立了单一孤立的工作主管机构,对校内学生创业能够起到的帮助极其有限,扶持模式也大多局限于“竞赛激励——拨款资助”的单向扶持,无法从根源上帮助创业学生认识创业、开展创业、成功创业。高校方面缺乏相应的扶持具体措施,虽然成立了类似创业中心的机构,但在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方面仍流于形式。一方面,存在着将原先存在的相关教学课程计入创业培训课程当中,而实质上课程内容却与创业基本无关;另一方面还存在着将创业竞赛作为创业培训,以纸上谈兵式的评选方式作为培训内容,以争取荣誉与奖励为目的,导致了培训内容与市场实际严重脱节,导向结果与扶持初衷严重偏离。

三、主要问题解决途径探究——以院校一体化创业扶持体系为例

为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文在广泛调查、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高校创业扶持体系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创新。对于高校创业扶持制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认为,在创业扶持工作的开展中,高校需要进一步做到立体化与系统化相结合、理论化与实践化相结合以及类型化与整合优化相结合。因此,有方向性地逐步建立健全学院、学校、社会“多层次两级别一体化”的立体创业扶持体系可以认定为一条解决目前工作中所普遍存在的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体系建设基本思路与制度分析

院校一体化创业扶持体系是指高校分别在学院、学校两级设置建立创业孵化平台,并在学院、学校、社会市场这三个层面的发展阶段上对创业人才与优秀创业项目进行引导、扶持与保护的一种制度体系。通过建立相应的学院创新创业基地、学校创新创业基地以及校企合作创新创业基地,针对不同类型人才进行分类培养、对优势项目统筹组合优化,同时辅以相应的资金支持、资源配置、理论课程培训、专业的创新创业导师、丰富的创业实践活动与竞赛,最终引导其进入社会市场,形成立体化的“一站式”创业扶持体系模式。

其中,院级孵化平台,即各学院专业创新创业工作室承担着“播苗育苗、选苗荐苗”的角色。“播苗育苗”就是通过在学生中广泛宣传创业扶持政策和创业典型,培育创业意识,营造创业氛围,激发其创业热情,挖掘潜在的有创业想法和创业能力的苗子,并给予选项咨询、政策解读、导师指导、团队配置等创业咨询方面的帮助,实施创业基础教育,使其呈现创业雏形;“选苗荐苗”就是在初具创业雏形的创业项目中,选拔潜力较大的创业项目和优秀创业人才,推荐到校级孵化平台。

学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则承担着“浇水施肥、护树成长”的角色。“浇水施肥”就是对被举荐团队给予更多、更广泛的帮助和支持,包括各类资源配置、资金扶持、校企合作、场地配置、企业创业导师指导等,提供全方位、多层次、有针对性的帮扶;“护树成长”就是整合和借助校企资源,引导大学生创业团队朝着更富活力、更有成效、更具竞争力的方向发展,同时通过一系列有影响的创新创业赛事为学生开展课外学术活动和创业实践提供更多的机会,指引大学生创业团队走出校门、走进市场、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最终目标就是使这些创业团队脱离学校这个“母体”后,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能够独立存活、自主发展。

院校两级孵化平台分别扮演着“基础培育”和“重点培养”的角色,其作为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无缝衔接的院校一体化创业孵化体系,将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播苗育苗、选苗荐苗、浇水施肥、护树成长”的“一站式”服务。

(二)制度优势特质分析

1. 纵向联通——分类化“选苗育苗”与统筹化“护树成长”有机结合

一方面,体系要求高校以各个学院所建立的学院级别创业孵化平台,即学院专业创新创业工作室作为基础,结合各学院本身学科专业特性,对本学院学生的专业属性、学科属性进行进一步挖掘,针对不同学生的人格特质进行分类化培养。在帮助学生培育创业意识、激发其创业热情并给予相应的基础创业教育的同时,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出学生与优秀创业项目专业属性特质,将创业与专业学科属性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另一方面,对举荐至学校层级创业孵化基地的优秀团队、个人以及项目进行进一步培养与支持。在学校层级上为具备各自独立优势的项目、团队与资源搭建内部畅通交流的平台,在校级平台资源配置、资金扶持、校企合作、场地配置、企业创业导师等支持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优势互补与合作,还可以是优势项目重组、人才组合互补等一系列交流。通过对培养体制的合理设置、对培养阶段的适当划分,使分类培养与统筹优化有机结合,有效地提升了物资、人才、时间等各项资源成本的配置效率、优化了相应配置结构。

2. 横向交叉——理论教学高度与锻炼实践深度相结合

一方面,体系要求学校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推动教育改革。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完善高等教育课程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5],把就业与创业指导课作为公共必修课,把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的传授有意识地导向创业,促使学生把技能的学习过程变成培养创新意识和提升创新能力的过程。另一方面,体系还要求高校开展丰富有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与竞赛,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热情,进一步增强其创新创业的能力。如校内市场对大学生的适度开放也是一条可取路径,学校应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于具有文化品位和科技含量的消费市场等相关校内市场的开拓经营,同时应当引导学生学会发现与辨别可能存在的潜在市场并勇于尝试。学校应当对其给予政策扶持、指导服务,鼓励大学生在校园进行创业实践和锻炼,同时为其提供与社会相关行业领域接触交流的机会,助其与社会接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帮助创业学生在实践中印证理论、在理论下进行实践,从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与创业能力。与此同时,各项多类创业相关课程与活动的开设与开展极大地丰富了校内学生对创业的了解与兴趣,对营造校园创业文化可以起到重要的积极作用。

四、结语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得出,“多层次两级别院校一体化”的立体创业扶持体系能够有效解决现今高校创业扶持工作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因其本身的可推广性与可复制性,使其进一步具备了丰富的推广价值,为高校创业扶持制度体系的改革开辟出了一条新的道路。这一体系模式的创立是高校创业扶持制度体系创新中的一次有益尝试,对推动有关工作与制度的不断进步有着积极影响。但我们也应当认识到,高校创业扶持工作任重而道远,仍需在创新与探索的道路上不断孜孜前行,方能最终完成为社会输送创业型人才的重要任务。

摘要:当前,就业体制改革以及就业人数的增加使得高校毕业生就业成为难题。高校毕业生就业正面临就业体制改革以及就业人数大量增加的双重压力。相对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社会增加的工作岗位却相当有限,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则是就业之源。完善支持自主创业政策与扶持,加强就业观教育的任务需要引起现今高校的高度重视。对在校大学生的创业扶持已成为现今高校的重要任务之一。面对目前工作中存在的各项问题,通过对“多层次两级别一体化”的立体创业扶持体系进行分析,从而为在目前高校创业扶持工作中所普遍存在问题的解决寻求有效途径。

东莞扶持加减法 篇10

为了纾解企业遇到的压力,广东省东莞市通过政府扶持,促进企业转型,帮助企业向成本较低的区域转移。

首先,设立10亿元转型基金,帮助企业就地转型。

东莞市副市长江凌解释说:“这次市政府设立10亿元企业转型升级专项基金就是专门帮助企业转型升级。”

10亿元如何用?江凌解释说,专项基金将主要用在三个方面。一是鼓励企业设立研发机构,从单纯的制造转向制造和研发并举;二是提升企业的自动化程度三是帮助企业创立品牌,拓展内销,完成从贴牌到创牌的飞跃。

其次,投资近40亿元设立产业转移园,帮助企业就近转移。

东莞在市外建了8个镇级产业转移园区,投资近40亿元,鼓励企业向成本较低的区域转移。

江凌说,这些产业转移园区主要由各镇街设立,层次不高,力度不大,一些产业转移园区在交通布点上不科学,园区建设投入不足。为此,东莞将按照就近的原则,建设1-2个大型市级产业转移园区。

“市政府对建设市级产业转移园区意见是一致的。具体地点选择,合作方式,采用政府投入还是动员社会资金参与,目前正在商议中。”

最后是解决企业问题,减免费用3亿元。

政府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江凌说,去年以来,市政府就密切关注经济走势可能给东莞企业带来的挑战,早早着手开始研究如何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减少行政性收费就是其中的措施之一。江凌说,仅仅减免费用一项,企业将获得3亿元的“红包”。

江凌将“把企业稳定下来”列入了转型升级三个努力方面的首位。为把企业稳定下来,市政府每月设立了企业服务日,踏踏实实帮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上一篇:主重要件下一篇:麻醉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