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扶持政策

2024-05-04

农业扶持政策(精选十篇)

农业扶持政策 篇1

新疆的农业正在向规模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 物流, 科技服务等多元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已形成粮食生产、棉花生产、畜牧业生产、林果业生产四大基地, 规模型农业经营户不断涌现, 农业龙头企业数量不断增加, 2002年认定首批农业龙头企业39家, 2004年国家级、自治区级农业龙头企业103家, 2008年自治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增加到182家, 至2012年新疆自治区级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达319家。农业龙头企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对资金产生巨大需求量, 而新疆金融机构对农业贷款的金额小, 占总贷款比率低, 且增长缓慢 (“7.5”事件后增长幅度稍大) , (见图1) 。新疆农业产业化发展遇到资金的瓶颈问题, 迫切需要金融的支持来实现现代化规模扩张。

2 新疆自治区政府提出的扶持农业产业化政策切入点分析

中央对农业产业化的扶持政策自2000年农业部等八部委出台至今只有短短10余载, 在这农业产业化的大形势下, 新疆自治区政府部门在中央指导意见的框架下, 立足本地区的农业发展的情况, 提出了较多的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金融方面的政策与方针 (图2) 。从历年扶持政策的演化来看, 扶持的层面在不断提高, 侧重点有所变化, 金融的改革在不断深入。

纵观新疆自治区历年的在金融方面的扶持政策, 政府主要以下几个方面作为切入点进行扶持:

2.1 拓宽金融贷款与融资途径

途径包括向农村信用社注资, 特别是南疆经济落后地区;设立专项财政贷款资金, 采用低利率, 有偿使用的方法给龙头企业放贷;扩大邮政储蓄资金的自主运用范围, 引导邮政储蓄资金返还农村;设立多种所有制的社区金融机构, 允许私有资本、外资等参股;大力培育由自然人、企业法人或社团法人发起的小额贷款组织;近年, 发起利用资本市场、企业上市的融资的方式来解决农业龙头企业资金短缺的问题。

2.2 贷款贴息

自治区自2007年设立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 逐年增加, 对农业企业贷款项目进行利息补贴, 补贴的范围和贴息率根据每年的专项资金额来确定。

2.3 放宽信贷的条件限制, 创新担保方式

由于农业企业往往没有土地、房产等固定资产, 生产设备价值低, 贷款受到抵押物的限制。政府在扶持政策中鼓励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 放宽贷款条件, 鼓励金融机构采取扩大应收账款质押、存货质押、大型农机具抵押、林权抵押等新型抵质押方式的适用范围;同时加强与农业产业化担保公司的合作, 拓宽担保渠道, 解决龙头企业担保难问题。

2.4 建立农村信用体制, 发展保险

主要是通过健全农村经济主体的信用信息征集机制, 逐步建立起完整的农村经济主体信用档案, 进一步完善农村信用工程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标准, 建立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和农村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建设诚信新疆, 降低银行的信息搜寻成本, 开展更大范围的信用贷款;同时建立健全金融担保机制, 满足企业融资要求。

3 新疆农业产业化金融扶持政策的局限性

3.1 新疆金融机构市场发展的不足

2011年末, 新疆共有银行机构118家, 其中政策性银行3家、国有商业银行7家, 股份制全国性商业银行8家, 外资银行1家, 城市商业银行5家、村镇银行7家, 农村商业银行2家、农村合作银行1家, 农村信用社84家。新疆的金融机构中国有和地方性质银行占据主体, 占领大部分市场份额, 外资和和非银行机构数量少、发展缓慢。国有和地方性质银行由于受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制约较多, 服务创新不强、贷款审批严格、时间长, 难以满足农业企业的贷款要求。

3.2 贷款贴息补贴的额度和广度限制

贴息率是根据新疆专项资金的规模、银行贷款利率和项目对贴息的需求一年一定, 新疆的财政自给率只有50%, 地方财政专项资金额更是捉襟见肘, “十一五”期间, 自治区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财政专项资金总共才2.6亿元, “十二五”规划每年增加1000万元, 到“十二五”末才计划达到每年1亿元, 贷款贴息只是专项资金的其中一部分, 而至2012年末新疆自治区级的农业龙头企业有319家, 全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达到9242个, 贷款贴息补贴的额度和广度都非常受限。

3.3 新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新疆是一个经济非均衡发展的大省, 北疆、南疆、天山北坡经济带三地的金融资产分布和资金配置都存在较大的区间差异。天山北坡经济带的金融资产占新疆的60%多, 且市场活力强, 资金配置效率高;北疆和南疆地区地域广阔, 金融资产和资金所占比重却很低。新疆出台的一些农业产业金融扶持政策, 在南北疆的欠发达地区往往受到诸多限制。

4 新疆农业产业化金融扶持政策建议

新疆在中央的农业产业化扶持政策的框架下制定地方金融扶持政策的时候要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状况, 摆正政府服务的角色, 搭建服务和融资平台, 关键是要引导资金流向, 让市场主体发挥作用。

4.1 要强化区域金融政策引导

新疆在制定农业产业化金融扶持政策时应该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发展导向出发, 调研区内的农业企业资金需求, 深入了解企业发展的信贷情况, 把握国家金融发展的动态和政策指导意见, 结合新疆地方金融发展状况, 优化金融资源与产业需求的配置, 强调从区域情况出发, 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服务和融资平台。

4.2 加快发展小额贷款、租赁、担保公司等创新型金融组织形式的发展

创新型金融组织注重企业与个人的信用、现金流、主要采取担保等形式, 缓解“三农”企业没有抵押资产而难以获得银行贷款的窘境, 解决这些企业和农户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临时周转的流动资金贷款需求。至2012年10月末, 新疆小额贷款公司总数已达152家, 发展迅速, 政府应积极引导和鼓励其发展, 满足农业企业的资金渴求。

4.3 引入伊斯兰金融等外资金融机构

伊斯兰金融是近几十年来中东地区随着世界巨额石油财富建立起来的金融机构。新疆有着得天独厚的伊斯兰人文环境, 容易实现与国家的文化和经济金融的交流和合作, 南疆地区90%以上是信仰伊斯兰教的维吾尔族, 更容易接受伊斯兰金融服务模式和产品。特别是南疆喀什作为经济特区, 与周边多个穆斯林国家毗邻, 地区经济发展滞后, 农业产业化资金极其缺乏, 引入伊斯兰金融模式设立地方银行或者引进国外伊斯兰金融机构, 为南疆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提供资金与更多的金融运作模式, 也是为解决南疆贫困的资金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4.4 积极合理利用新一轮援疆的机会, 引导资金投向农业产业化

政府要利用新一轮的援疆机会向东部项目推荐, 突出市场机制作用, 吸引东部退出的产业资本, 风险投资资金, 向新疆的优势农业产业方向流动, 实现资本与农业产业的结合, 形成可持续发展能力。

摘要: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新疆农业产业化的现代化规模扩张需要金融的支持。通过分析新疆历年的农业产业化金融政策, 分析其切入点与局限性, 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新疆,农业产业化,金融扶持

参考文献

[1]刘清娟, 新疆金融机构农业投入现状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0) .

[2]蒋桂容, 新疆农村金融发展分析[J].经济论坛, 2010, (05) .

[3]人民银行乌鲁木齐中心支行课题组, 新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与金融支持“三农”的调查[J].农村金融, 2008, (12) .

农业扶持政策 篇2

近年来,国家对粮棉补贴力度加大,对种植类项目扶持力度也不断加大,特别是对于大田示范项目,目前政府的扶持资金众多,这对鼓励农民积极从事农业生产,保证粮食持续稳定增产意义重大。2014年,我国农业补贴力度更大,目前各个部委也已发布相关的农业种植类政策。

我们列举出这些种植类的补贴项目政策,以方便大家申请。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种植类扶持项目只是中央财政扶持种植类的一部分,国家对种植类的项目扶持只增不减,只多不少,申报时间每年也略有差异。

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土地治理项目

项目发布单位:供销合作总社、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支持范围:种植、养殖基地和设施农业项目;棉花、果蔬、茶叶、食用菌、花卉、蚕桑、畜禽等农产品加工项目;储藏保鲜、产地批发市场等流通设施项目。

资金补助数额:80-160万元往年申报时间:3月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项目发布单位:各省科技厅、科委

支持范围:现代种业、食品加工、饲料、生物农药、农业机械装备、生物质利用与生物能源、林产加工、乡村环保、乡村物流等涉农产业的重大技术成果转化。

资金补助数额:100-300万元往年申报时间:4月

农产品促销项目资金

项目发布单位:农业部

支持范围:主要用于组织农产品海外市场促销、开展国内市场产销对接、网络促销、市场开拓等方面。

资金补助数额:10-80万元往年申报时间:6月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旱涝保收标准农田示范项目

项目发布单位:农业部

支持范围:选择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确定的800个产粮大县(场)以外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旱涝保收标准农田示范项目。

资金补助数额:600元/亩,单项不超过1万亩

往年申报时间:5月

扶持“菜篮子”产品生产项目

项目发布单位:农业部

支持范围:重点扶持蔬菜(包括食用菌和西甜瓜等种类),适当兼顾果、茶,每个设施基地200亩以上(设施内面积,下同),每个露地基地1000亩以上。

资金补助数额:5000元/亩,不超过300万元

往年申报时间:7-8月

种子工程植保工程储备项目

项目发布单位:农业部

支持范围:从事蔬菜集约化育苗3年以上、已有年培育蔬菜优质适龄壮苗500万株以上能力,近3年内未出现假劣种苗问题。

资金补助数额:中央资金500万元内往年申报时间:5-6月

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和“一县一特”产业发展试点项目

项目发布单位:财政部

支持范围:农业基础设施、良种繁育、农业污染物防治、废弃物综合利用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等公益性项目建设,以及新产品新技术推广应用、农产品精深加工等。

资金补助数额:500-800万元往年申报时间:10月

一般产业化项目扶持

项目发布单位:财政部

支持范围:农产品、经济林及设施农业种植、畜禽水产养殖等种植养殖基地,农产品加工,储藏保鲜、产地批发市场等流通设施。

资金补助数额:50-150万元往年申报时间:10月

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

项目发布单位:农业部、财政部

支持范围:重点扶持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马铃薯贮藏窖、果蔬通风库、冷藏库和烘干房等产地初加工设施。

资金补助数额:先建后补,视具体情况往年申报时间:9月

新网工程

项目发布单位:供销合作总社

支持范围:农副产品及农资配送中心、连锁经营网点、批发交易市场改造;农副产品冷链物流系统改造;农副产品及农资市场信息收集与发布、农化服务体系、质量安全服务体系等公益性服务项目。

资金补助数额:200-400万元往年申报时间:4月

扶贫项目

项目发布单位:国务院扶贫办

支持范围:带动农民增收性强的农产品加工产业。

资金补助数额:500万元往年申报时间:不定

现代农业园区试点申报立项

项目发布单位: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支持范围:优质高产粮食生产基地、名特优新经济作物(或林果业)规模种植基地、粮食等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冷链物流、生态观光休闲农业等各类功能区。

资金补助数额:1000-2000万元往年申报时间:5月

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

项目发布单位: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支持范围:粮食主产区,灌区位于或跨越农业综合开发县(市、区),灌溉面积为5-30万亩。

资金补助数额:单个项目的总费用不超过2000万元

往年申报时间:8月

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

项目发布单位: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支持范围:种植、养殖基地和设施农业项目;棉花、果蔬、茶叶、食用菌、花卉、蚕桑、畜禽等农产品加工项目;储藏保鲜、产地批发市场等流通设施项目。

资金补助数额:300万元往年申报时间:6月底

农业综合开发专项-园艺类良种繁育及生产示范基地项目

项目发布单位: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支持范围:品种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特色优势和出口优势。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且辐射带动能力强,促进周边群众增收作用显著。

资金补助数额:150万元往年申报时间:6-8月

冷链物流和现代物流项目

韩国扶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措施 篇3

一、政府补贴及优惠贷款政策。在韩国,国家对农机生产企业和农民购买农业机械都有优惠的贷款政策。1996年以前,韩国政府对农民购买农机实行财政无偿补贴政策。根据机型和价格的不同,政府补助的比例最高可达价格的50%。农民只需首批支付10% ~ 20%的资金,其他资金可享受国家银行提供的优惠贷款。1996年以后,政府向农民提供的购机补贴取消,但加大了提供优惠贷款的幅度。目前农民购买农机,只需要首付20% ~ 30%的资金,其余可全部采用抵押的方式向银行贷款,一般以耕地为抵押物,5 ~ 8年还清贷款,贷款利息远远低于工业贷款,一般为4.5%,而其他非农行业的贷款利息一般为6.5%以上。

韩国给农机生产企业提供的优惠贷款有两个特点:一是周期长;二是利率低,利率一般只有其他行业贷款利率的1/3。

二、农机用油免税政策。韩国的石油基本靠进口,进口的石油经各个环节进行征税,油料的价格由基本价和税收加价两部分组成。国家对农用油制定了非常优惠的政策。农民购买农业机械进行农田作业,购油只需支付无税基本价(约为油价的40%),而税收加价部分(约为油价的60%)免除。具体操作办法是:农民购买农机后,向当地农机主管部门提出用油申请,主管部门根据所购农机的耗油率及农户耕种的作物面积等,计算出每年该农机的耗油量,发给用油证,农民凭此证购买油料,享受无税价的优惠。

农业扶持政策 篇4

中国对农业的现行补贴包括农作物良种补贴、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合称“三项补贴”。财政部、农业部最新公布的《关于调整完善农业三项补贴政策的指导意见》决定,自2015年起将各地从中央财政提前下达的农资综合补贴中调整20%的资金,加上补贴种粮大户试点的资金和农业“三项补贴”增量资金,统筹用于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

这笔资金将重点补贴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即“谁多种粮食,就优先支持谁”。

同时,还将选择部分地区开展农业“三项补贴”改革试点,即将三项补贴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

两部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之所以对农业补贴政策作此调整,是因为在不少地方,一些农民即使不种粮、不种地,也能拿到补贴;而真正生产粮食的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却很难得到除自己承包耕地之外的补贴支持。这导致补贴政策对调动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的作用明显降低。

此外,调整完善现行的农业补贴政策,也有利于中国遵循世界贸易组织规则,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支持力度。

两部委表示,此次调整是在不降低国家对农民总体支持力度的前提下,推进粮食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力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农业扶持政策 篇5

注:详细情况,请见当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申报指南”。

1、什么是农发林业项目?

农发林业项目是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的简称,体现为国家财政以有偿和无偿结合的方式支持与三农有关的林业项目。

农业综合开发是党中央、国务院加强农业的一项重大决策,是财政支农的重要举措。农发林业项目是农业综合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业综合开发于1988年开始实施,是一项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统筹发展国民经济的长期政策。

2、项目分为几类?

农发林业项目分为两类:

(一)林业生态示范建设,简称“土地治理”;

(二)名优经济林花卉示范基地建设,简称“多种经营”。

3、资金额度有多大?

农发林业项目资金由中央财政资金和地方配套资金两部分构成。地方配套比例,根据各省的财政状况而有所差异,最高可达200%,即当中央财政支持一百万时,地方财政配套支持二百万。

中央财政农业综合开发部门项目资金投资控制指标,每年由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下达。2008年,农发林业项目中央财政指标为2.23亿元,其中:林业生态示范项目为1.11亿元,同比上年增长8%;名优经济林花卉示范项目1.12亿元(包括国家农发办为油茶基地建设提供的专项发展资金2000万元),同比上年增长31.38%。

4、谁可以获得政策扶持? 农发林业项目是一项支持农业、改善农村、富裕农民的惠农政策,资金将全额直接拨付进入项目单位帐户,受益人为符合条件的单位或个人。

(一)林业生态示范建设

扶持对象:县级林业局、国有林场等。

(二)名优经济林花卉示范基地建设

扶持对象: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全国经济林产业化龙头企业、基层专业技术推广组织和林业科研教学单位等。

5、土地治理(林业生态示范建设)的立项条件?

应有明确的区域范围,治理区相对集中连片,具有一定开发治理条件,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具有明显的效果,治理面积不低于3000亩;要以林业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为重点,紧密结合项目区农村的道路绿化、村屯美化、四旁绿化和农田防护林网建设;单个项目中央财政资金投资规模不低于80万元。建设资金要与其他林业生态工程资金统筹考虑,在项目县布局上避免与其它工程交叉,在资金使用上避免重复安排。

6、多种经营(名优经济林花卉示范基地建设)的立项条件? 项目必须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和区域特色;开发的产品应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和良好的市场前景,示范带动作用明显,有利于促进区域主导产业形成,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项目建设单位应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要有较强的技术力量、承建能力和适应市场经济的经营管理机制。名优经济林和花卉示范基地,单个项目中央财政资金投资规模一般不低于100万元;全国经济林产业化龙头企业示范基地建设,单个项目中央财政资金投资规模不低于300万元。名优经济林花卉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中央财政资金有偿、无偿投资比例为:有偿资金占70%,无偿资金占30%。

7、申报材料有什么要求?

(一)林业生态示范建设

林业生态示范建设项目需上报项目建议书,内容包括:项目名称、建设地点、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建设单位基本情况、投资估算及筹资方案、效益预测、项目实施后带动农户增收情况等。

(二)名优经济林花卉示范基地建设

名优经济林花卉示范基地建设项目需上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包括:项目背景;资源条件和利用程度;建设单位资产负债情况;建设地(场)址、期限和方案;主要建设内容及加工项目工艺流程图;投资概算和筹资方案;主导产品的销售预测和利税预测;环境影响评价;组织实施、运行管护和还款计划。

8、如何进行申报?

项目由基层林业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逐级向上申报,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应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对上报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建议书)进行初审后上报国家林业局农发办,并按照财政部规定的各省(区、市)财政配套资金比例落实好地方财政配套资金,提供同级财政部门配套资金承诺函。未按照要求进行联合申报、越级申报或未提供财政配套资金承诺函的项目,不予受理。

9、申报项目有什么要求?

农业扶持政策 篇6

在2015年开展了家庭农场登记制度的探索工作基础之上,2016年,国家有关部门继续引导家庭农场健康稳定发展,主要包括:建立农业部门认定家庭农场名录,探索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经营信息直连直报。继续开展家庭农场全面统计和典型监测工作。鼓励开展各级示范家庭农场创建,推动落实涉农建设项目、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信贷支持、抵押担保、农业保险、设施用地等相关政策。加大对家庭农场经营者的培训力度,鼓励中高等学校特别是农业职业院校毕业生、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务工经商返乡人员等兴办家庭农场。

2 扶持农民合作社发展政策

2014年中央财政扶持农民合作组织的资金达20个亿,在北京、吉林、浙江、湖北和重庆开展合作社贷款担保保费补助试点改革,支持发展粮食、畜牧、林果业合作社;落实国务院“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意见,自2015年10月1日起,新设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取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后,无需再次进行税务登记,不再领取税务登记证。2015年启动国家示范的合作社动态监测,及时掌握合作社的生产经营和资产等信息。2016年,将继续落实现行的扶持政策,加强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建设,评定一批国家示范社,鼓励和引导合作社拓展服務内容。支持合作社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和直供直销,积极扶持农民发展休闲旅游业合作社。扩大在农民合作社内部开展信用合作试点的范围,建立风险防范化解机制,落实地方政府监管责任。

3 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支持政策

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深入推进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2016年,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联席会议将继续推动各试验区深化改革探索,组织实施好深化1个体系、3个制度的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改善乡村治理机制。深入贯彻中央“十三五”深化农村改革决策部署,落实2015年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交流汇报会精神,组织开展试验区中期评估和到期试验任务验收,加强经验总结、宣传推广;部署安排新增试验任务,拓展试验范围;健全完善工作推进机制,规范试验区运行管理。

4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支持政策

2016年继续加大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政策支持力度,着力将示范区打造成为现代农业排头兵、农业改革试验田、区域农业展示板。一是继续实施“以奖代补”政策,对投入整合力度大、创新举措实、合作组织发展好、主导产业提升和农民增收明显的示范区安排1 000万元“以奖代补”资金,引导示范区深化农业和农村改革。二是继续安排中央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支持示范区旱涝保收标准农田建设,每亩建设投资不低于1 500元,其中中央定额补助1 200元。三是探索金融资金支持示范区建设的有效办法,搞好27个示范区的财政资金撬动金融资金试点,引导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示范区的贷款支持力度。四是开展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试点,推动各类资源、各方要素向示范区集聚。

5 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

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是政府对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开展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进行奖励或补助的政策,2014年中央财政拨付的奖补资金228亿,各级财政拨付的奖补超500个亿,2015年加大对农民筹资筹劳的奖补力度和中央财政奖补的力度。

财政奖补资金主要由中央和省级以及有条件的市、县财政安排。奖补范围主要包括,农民直接受益的村内小型水利设施、村内道路、环卫设施、植树造林等公益事业建设,优先解决群众最需要、见效最快的公益事业建设项目。财政奖补既可以是资金奖励,也可以是实物补助。

(摘自http://news.wugu.com.cn/article/739305_1.html,2016-07-23)

农业扶持政策 篇7

对于农村土地流转,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今年中央1号文件专门出台了政策: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 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 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 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

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是推动土地规模经营, 提高土地产出率的突破口, 是整合农村生产要素, 调整农村生产关系, 发展农村生产力的总抓手, 是统筹城乡发展, 实现以工哺农, 以城带乡的最好平台。今年以来, 文昌街道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承包户出让土地承包经营权, 鼓励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扩大土地规模,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

一、强化扶持的背景

通过多年的努力, 文昌街道土地流转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 正朝着规范化、有序化、集中化的方向健康发展。但是, 土地流转对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推动作用还未充分展现;距离以土地流转为契机, 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目标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土地规模化程度不高。家庭承包的土地位置分散, 面积不大, 形成了“豆腐块”土地零散分布, 难以形成规模经营。二是土地集聚化程度较低。土地规模流转时, 由于一户或几户承包户不愿出让土地, 而使受让方难以租到邻近土地, 导致种植作物呈点、块状分布, 降低了生产效率。三是高端新品种需进一步增加。部分种植大户局限于低端蔬菜、苗木等作物, 受市场波动较大, 抵御风险能力较低, 经济收益难以保障。

造成上述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土地流转双方及相关管理区、村 (社区) 、街道有关部门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为此, 文昌街道在全面贯彻落实上级土地流转法律法规及政策基础上, 制定了《长清区文昌街道办事处关于促进土地流转工作的意见》, 进一步加大了土地经营权流转扶持力度, 促进了都市型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二、扶持政策及推行

(一) 扶持政策

根据《关于促进土地流转工作的意见》, 文昌街道在对新品种进行产业扶持, 对规模经营实施优先扶持, 对流转相关的各方进行资金奖励, 并对具有一定规模流转土地的受让方给予技术指导。

1. 实施产业扶持。

紧紧围绕苗木花卉、无公害蔬菜、沿黄丰产林及畜禽养殖四大特色产业, 积极鼓励引进或种植省、市、区推广的新品种。对引进新品种且连片种植面积100亩以上的粮食、林果、园林苗木种植大户, 街道有关部门为其提供防虫、防病等技术服务, 并对所需水利、电力、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协调配套服务。对发展蔬菜日光温室者, 按每个日光温室 (不小于一亩) 1000元的标准, 给予一次性补助。

2. 实行资金奖励, 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

(1) 积极扶持奖励土地流转主体。对积极参与实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受让方和出让方要实行土地流转“双奖”制度。一是对土地承包经营权受让方一次受让耕地50亩以上, 流转年限5年以上的大户或企业, 每亩奖励50元;对一次受让耕地100亩以上, 流转年限5年以上的大户或企业, 每亩奖励100元。二是鼓励农户出让土地承包经营权。对出让土地承包经营权, 流转年限在5年以上的农户, 每亩一次性奖励50元。对出让土地承包经营权, 流转年限在10年以上的农户, 每亩一次性奖励100元。 (2) 加大对管理区、村 (社区) 及部门的奖励力度。一是对村级组织积极支持土地经营权流转工作, 流转面积达到100亩以上, 每亩一次性奖励村集体50元。二是各管理辖区内每年流转面积达到300亩以上的奖励5000元, 500—1000亩的奖励10000元, 1000—1500亩的奖励2万元, 1500亩以上奖励3万元, 对于一次性流转面积突破2000亩以上和特殊情况的, 街道专题研究奖励, 300亩以下不做奖励。三是街道有关部门因土地流转工作或规模经营 (园区建设) 受到区级表彰的奖励1000元, 受到市级以上表彰的奖励2000元。

3. 实施规模项目优先扶持。

对连片土地流转面积200亩以上的, 街道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在土地流转、标准化农业建设、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等方面, 给予统筹安排, 优先项目立项, 优先项目申报, 享受项目扶持。

4. 强化技术指导。

对于具有一定规模流转土地的受让方, 街道建立挂牌服务制度, 农委、农机、农技、蔬菜、畜牧等部门的技术人员定期免费进行防病、防疫技术指导和生产服务。

(二) 坚持合力推进

1. 加强组织领导, 严格督促检查。

为确保扶持政策起到明显成效, 真正促进产业发展, 提高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效益, 成立了由办事处主任为组长, 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牵头, 农委、林业、农技、蔬菜、财政、审计等部门组成的联合检查验收组, 负责对土地流转和农业产业规模经营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验收, 验收结果公开、公示后, 按照制定的优惠政策给予奖励。

2. 加大对土地流转政策的宣传。

充分利用广播、标语、宣传车、一封信等行之有效的形式, 大力宣传街道扶持政策, 加深群众对土地流转工作的认识了解, 提高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种植大户的典型示范作用, 以鲜活的身边事例教育、引导广大农民转变思想观念, 增强流转土地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3. 强化对土地流转工作的服务。

土地流转服务中心 (经管站) 提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政策、法律咨询、流转价格评估、合同纠纷调处等工作。村级服务组织及时了解农民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意向, 帮助做好土地流转的基础工作。有意向流转和有条件流转的农户, 按照土地流转的程序和要求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加快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 增加农民收入。

4. 严格鉴证、备案、登记制度, 保障双方权利。

流转合同鉴证时, 街道经管部门对转出方是否确地、确权, 转入方 (受让方) 流转后的用途和是否具有经营能力进行审查, 对审查合法合规的合同进行鉴证。发现双方约定中有违反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的, 及时通知双方当事人立即终止或变更合同。合同内容不完善的补充完善。鉴证后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一式四份, 流转双方各执一份, 发包方 (村集体) 和经管站各备案一份。经管站对流转合同及有关资料进行归档妥善保管, 建立农村土地流转登记簿, 土地流转纠纷通常不单纯是法律问题, 而是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层面的复杂问题。在土地流转过程中, 必须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 努力把握好依法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和依法支持地方政府土地流转创新的关系。及时准确地记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 切实保护双方权利。

三、取得的成效

(一) 土地规模化经营不断加快、四大产业基地日益壮大

通过积极扶持土地流转, 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高涨, 流转土地的数量不断增加, 农业规模化、产业化进一步提高。土地流转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经营, 提高了土地产出效益。目前, 流转土地总面积13400亩, 占全部耕地面积的25.2%。通过积极地引导土地流转, 全街已形成畜牧养殖、花卉苗木、沿黄丰产林和蔬菜种植四大产业基地。以前粗放经营、品种单一的农业格局逐步打破, 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和产出率明显提高, 农业产业化经营初具规模。目前, 山东鲁建集团投资380万元、占地400亩的孟李竹柳项目, 一期建设基本结束。济南中天信业投资公司投资790万元、占地100亩的南李有机蔬菜种植基地已完成基础设施建设, 生产的有机蔬菜已经开始投放市场。福建汇侨公司投资1000万元、占地1000亩的东齐都市型生态农业示范区, 已经完成整体规划和场地施工, 种植各种苗木达40万株, 其中种植核桃近3万株, 完成退耕还林还果1000亩。占地400余亩的泰兴都市农业观光园已完成一期建设;占地480亩的前三苗木基地、占地300亩的孙庄苗木基地、占地120亩的西三里特色蔬菜种植基地、占地160亩的孟李苗木基地等一批科技含量高、效益好的小型种植基地项目也已经完成签约进入到前期规划和种植阶段, 华新、嘉迪诺养殖项目规模不断扩大。此外, 投资600万元、占地170亩的省政协蔬菜基地项目, 投资1000万元的黄老太农业科技推广中心项目正在洽谈中, 有望近期落户文昌。2012年1-5月份, 街道新增汇侨农业示范园、金箭山农业观光园、舜景园林示范园等3个市级农业园区、5个超百亩的产业基地, 累计达到22个。

(二) 开辟了农民增收途径, 提高了农民收入

一是农民收入来源多元化, 人均收入大幅增加。农民转让土地后, 收入来源多元化:租地收入, 被返聘的工资收入, 外出务工经商收入, 养殖收入等。截至2011年底, 全街道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2550元, 比去年同期增加1800元, 同比增长16.7%。二是农民学到了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提高了素质。广大种植大户通过接受技术指导, 种植技术不断提高。同时, 一些受聘农民在务工及同企业的交往中也学到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 提高了素质, 出现了“田秀才”“土专家”等各种能人, 在农业生产中大显才干。

(三) 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实力, 增强了农村经济发展后劲

土地流转后, 村集体从专业合作社或农业龙头企业获得管理费收入, 增强了村级经济实力, 为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 增强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后劲。西李村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把苗木花卉产业、无公害山药产业作为支柱产业, 建立了花卉苗木和山药二个农民专业合作社, 本村会员200名, 外村会员500多名, 目前两个产业的产值已达7000多万元;南李村开展有机蔬菜种植, 现已批量投放市场。新周村立足自身实际, 大搞产业结构调整, 积极发展浅水藕种植和畜禽养殖业, 并引进大豆新品种, 为全村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致富铺好了路子。

参考文献

[1].陈卫平, 郭定文.农户承包土地流转问题探讨[J].经济问题探索, 2006 (01) .

[2].黄祖辉, 王朋.农村土地流转:现状、问题及对策———兼论土地流转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影响[J].浙江大学学报, 2008 (02) .

农业扶持政策 篇8

农业产业化是一种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为基础,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的生产组织。农业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生产体系中联系农户与市场的桥梁,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依托。它一头连接农户,另一头对接国内外市场,通过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的利益联结机制,将小农户与大市场连接起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带动农产品生产,增加农户收入。近年来,我国党中央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4 个部委、21 个省( 区、市) 相继制定了具体措施,农业龙头企业扶持政策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我国农业龙头企业在数量和质量两方面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截至2012 年底,我国农业龙头企业总数达到30. 87 万个,实现销售收入6. 88 万亿元、净利润4667. 83 亿元, 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9. 93% 、14. 11% 。农业部首批认定的76 个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聚集了规模以上龙头企业3 140 家,平均每个示范基地有规模以上龙头企业41 家,共吸纳就业130 多万人,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同时,农业龙头企业的R&D投入不断增加, “十一五”期间投入科研经费达到772 亿元,年均增长达18. 7% ,90% 以上的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建立了产品研发中心[1]。可以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促进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农业的弱质性以及相关扶持政策仍不合理,在农产品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农业龙头企业相对其他行业普遍效益较低[2],缺乏技术创新的能力和动力,导致农业龙头企业技术创新效率不高,带动农户的作用有限,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不强[3],这已成为当前我国农业龙头企业研究中嗜待解决的一大课题。

2 扶持政策的有效性

政府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政策涉及财政、税收、金融、人才、科技、产业和市场等七方面,但有了各项扶持政策,农业龙头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就可以自然提升吗? 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现在还非常少见,现有的研究大多是针对扶持政策对农业龙头企业的产出及经营效益的作用来进行[4]。赵海[5]利用894 家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的生产经营数据研究发现,目前我国的财税支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但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及竞争力的作用比较有限。林万龙等[6]通过研究政府支持龙头企业的财税补贴政策效率,指出我国政府对龙头企业的扶持政策缺乏效率,政府扶持并没有直接带来所期望的龙头企业相关产出的增长,针对龙头企业实施的现行扶持政策在操作层面存在很大偏差。田祥宇等[7]从财政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博弈入手,分析了地方政府与上级政府的博弈、龙头企业与地方政府的博弈以及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博弈,认为这种多方博弈导致地方保护主义加剧、龙头企业过度依赖政府扶持、政府对龙头企业扶持有余而风险控制不足、政府甚至干预龙头企业的生产经营,而上述这些都会导致政府财政扶持效率低下。上述研究虽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各项扶持政策与农业龙头企业技术创新效率之间的关系,但鉴于技术创新与产出和经营绩效之间的促进关系,我们不难得出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 现有的各项扶持政策并没有达到预想的结果,有了扶持政策,农业龙头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未必会自然提升。各项政策之间只有协调配合,形成一个资源分配机制,才会发挥出政策的最佳效果,将稀缺的资源分配到最有创新潜力的企业中去。

其次,企业获得了政策资源就必然会提高创新能力吗? 也未必。资源获得多少,数字本身的意义不大,更重要的是,你是哪种类型的创新者? 你如何使用这些资源? 如果使用研发经费最多的人就是最成功者的话,美国政府就不需要给通用汽车公司( General Motors) 提供补贴了。有研究表明,从统计数据上看不出一家公司投入多少研发费用与其长期表现之间有什么关系。有一些企业一直都能把事情做得更好,这与经费无关。因此,对农业龙头企业来说,还有一个问题是这些资源的使用效率,即每投入1 万元的资金能产生多少创新成果。国内虽没有这方面的直接研究成果,但有研究显示: 虽然龙头企业在生产效率方面呈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总体上仍处于依靠规模扩张的、量的增长阶段,技术因素对效率的提升作用不明显[8]。这间接说明国内农业龙头企业技术创新的效率任然较低。可见,对企业来说,得到资金并不等于创新能力的自然提升,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过程、执行和战略,正是这些因素导致亚洲的研发支出虽然已经超过美国,但科技实力仍远不及美国。技术不等于创新。如果企业能对其一个客户群体产生一种新的洞见,其价值不逊于合成了一种新的分子,这种洞见就是创新。

综上所述,决定创新效率高低的有两方面因素:一个是政策资源的分配机制,它决定了能否将资源分配到最有创新潜力的企业中去; 另一个是企业对资源的利用效率,它决定了企业是否将得到的资源真正应用到企业的研发之中、研发支出的效率是高是低( 如图1) 。本文将围绕这两个关键,着重阐述如何建立一个有效的资源分配机制,将各项扶持政策整合起来,把有限的政策资源分配到最需要它、最能充分发挥其价值的企业中去,以及如何提高农业龙头企业运用政策资源提高创新的效率这两个问题上。

3 扶持政策分类

农业龙头企业的准公益性和弱质性决定了需要政府的扶持才能持续发展壮大[9]。具体来看,政府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政策涉及财政、税收、金融、人才、科技、产业和市场等七方面,这些政策从不同方面作用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按照具体政策内容,可以将其分为4 种类型: 一是资金支持类政策,包括财政、税收、金融类政策; 二是人才支持类政策,包括人才政策; 三是技术支持类政策,包括科技政策; 四是外部支持类政策,包括产业、市场政策。按照政策内容与企业技术创新的关系,可以将其分为3 种类型: 一是直接扶持政策,包括财政、金融、人才、科技政策。这类政策直接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资金、人才和技术支持,其对龙头企业的技术创新具有直接促进的效果。二是间接扶持政策,包括财政、税收、金融、产业和市场政策。这类政策的特点是通过提供资金或优化外部环境来壮大龙头企业的经济实力,从而间接帮助农业龙头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这类政策还可以用来刺激企业的研发投资,从而强化其摄取和利用研究成果的能力。例如,政府可以通过制定适当的优惠政策帮助企业推销产品,提供供、产、销方面的信息引导企业及时采购、生产和销售,以及制定一些产业政策适当集中某一类型的龙头企业,使龙头企业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提高企业的外部经济性和专业化配套化生产,从而降低企业营运成本。三是兼有直接和间接效果的政策,包括财政、金融政策。这类政策提供的资金既可直接用于技术创新,又可间接用于提高企业经营绩效。上述政策分类具体如表1 和图2 所示。

4 政策资源的分配机制

政府通过扶持政策为农业龙头企业提供的资源,只有按照一定的分配机制,才能合理分配到最能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的企业手中。这种机制就类似于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资源配置的错位或带来资源使用效率的下降,或产生逆向选择。可见,政策资源的分配机制是提高龙头企业技术创新的一个关键。当前使用的分配机制主要是企业申报和行政审批的评审机制,在这种机制下,由于政府掌握了大量的经济资源和审批权,寻租成为企业最快捷的“商业模式”。规模大的企业、和政府部门关系密切的企业更容易获得审批,中小型龙头企业由于成立的时间较短,关系网络不够广,往往不能够及时获得信息,因此也无法充分利用一些政策优势来展开研发工作。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2006 年一项调查报告称,2006 年政府拨款的79. 1% 流入了大中型企业的创新经费,相较而言,小型企业只有20. 9% 。农业领域这一倾向则更为严重。在现有体制下,中小农业龙头企业通常缺少与大企业博弈的能力,中央和地方投入的农业技术引进和改造项目绝大多数是由大企业承接的,各政府部门为尽快出政绩,也倾向于将更多资金分配到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大型龙头企业。一项初步调查发现,就全国而言,对中小龙头企业的政府补贴不到对大型和公有制企业政府补贴的60% ,所得税和增值税减免也仅为后者的80% 和40%[10]。对江西省中小农业龙头企业的调查也发现,尽管江西省政府近几年不断出台新的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政策,但是企业对这两类政策的满意度却排在倒数最后两位,可见政府的扶持政策的确存在错位现象,中小龙头企业受益并不是很多。但也正因为这种 “先天优势”,大型龙头企业往往并没有动力从事艰苦的创新,而更愿意坐享其成,甚至打压潜在的具有创新力的竞争对手,成为行业进步的阻碍。这种案例,不仅在农业领域,几乎所有行业都频繁发生,是中国难以取得突破性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中小型龙头企业相对于大型龙头企业而言,资源、人才和信息上的瓶颈使其竞争能力不够,它们往往难以成功申请获得政府优惠或补贴资助; 即便申请成功,由于自身资源有限,在进行新产品和项目开发时往往成功率不高,这也就进一步促使他们很少进行研发活动。这不仅不利于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而且抑制了中小型龙头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

5 龙头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

资源分配机制的优劣又会对龙头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产生影响。从信息经济学角度来看,政府主导资源分配的实质问题是信息问题。哪怕所有的政府官员都为民作主,也相信绝大多数的官员都是好人,但有一个问题,再好的人、再聪明的人也不可能知道千千万万的龙头企业真正想干什么,哪些项目是最有市场潜力的,正因如此,由政府代替市场选择出的扶持项目必然效率低下[11]。这样的机制给政府带来了另外两个难题,即如何考核扶持项目的成败? 谁来监督扶持项目的发放者———政府有关部门? 现有机制下,对第一个问题的解决主要是依赖个别考核指标来评价项目的成败。技术创新不仅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直接和促进的作用,而且具有很强的潜在性和外部性。例如,有些技术创新带来的直接经济利益虽不高,但具有很强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有些技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完善之后才会显示出其真正价值。这种特性决定了对技术创新的考核难度很高。现阶段,由于缺少有效的考评技术创新和政府扶持力度的指标,特别是间接扶持政策力度的指标,政府有关部门又缺少农业龙头企业经营业绩、技术创新等相关的真实信息,导致扶持政策的后续管理工作极不到位,政府对扶持资金的使用效果缺乏有效的监督。一些大型龙头企业并没有有效利用扶持资金进行产品研发,而是直接用于弥补亏损或者挪作他用,这进一步加剧了政策资源分配机制的失误。而对第二个问题,现有法律框架下,由于职责模糊不清,对权利如此之大的立项审批者难以追究其行政责任,几乎使之成为 “游离于法外”的人员,责任与权利严重失衡。正是这种情形助涨了大量政策资源被严重浪费,并且屡禁不止。

综上所述,这种以行政力量为主分配资源、推动农业龙头企业技术创新的机制,往往无法有效进行资源的分配和利用。一方面,由于资源分配效率低下,不仅极易因控制权之争使资源白白耗散,而且因大型龙头企业的垄断地位直接构成对竞争与创新的阻碍; 另一方面,由于缺少有效的考核指标和后续管理措施,导致龙头企业对扶持资金的利用效率也不高。这就是目前我国农业龙头企业的创新效率一直无法有效提高,龙头企业大而不强,在国内竞争中尚可凭借行政力量称雄,一旦走向国际市场则竞争力全无的主要原因。最新的一项研究表明,我国农业龙头企业的经营效率总体偏低,东、中、西部地区DEA有效的企业分别仅占15. 20% 、36. 59% 和21. 29%[10]。虽然对不同地区和规模的企业,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扶持政策具有不同的效率效应,但总体来看,这些政策工具对改善和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均没有起到显著作用,都未实现良好的政策效应预期[12]。可见,与其把这样的财力投入到低效的扶持政策中,不如放开市场,鼓励竞争和创新,完善相关制度,培育健康的市场环境来帮助企业自主发展。

6 优化政策作用机制的措施及启示

如何才能优化扶持政策的资源分配机制、提高政策资源的使用效益? 我们认为在政策资源分配环节,应当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并加强政策的后续管理工作,以及利用中介服务组织。首先,对财政扶持类项目实行招标制,建立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要有一套符合实际的科学、合理的招标办法,而且一切要严格按招标办法执行,确保招标过程公平、公开、公正。研发项目必须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项目评估,让企业在竞标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研发实力和研发项目的可行性,获得财政资金的多少要与企业有没有研发的实力和好的研发项目挂钩。同时,很多中小型农业龙头企业由于自身资源有限,很少进行研发活动,这往往是由于他们无力进行人才引进,无力进行专业咨询,无法与专业机构建立紧密关系所导致的。为解决这样的问题,很多发达国家都设有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专门机构,例如美国的小企业管理局( SBA) 和日本的公立顾问机构,法国政府则将分散在多个不同部门的相关扶持资金集中起来,设立部际统一基金( FUI) 统一规划使用。FUI每年面向中小企业发布1 ~ 2 次重点领域研发项目招标计划,中小企业组成集群联合申报项目,FUI组织专家委员会对各集群申报的项目统一进行评估,决定是否资助以及补助比例。FUI资助条件之一便是必须有中小企业参与。FUI对同一研发项目中不同参与者的补助比例也不同: 对中小型企业研发费用最高补助比例为45% ( 集群外的中小型企业最高补助30% ) ,对中型企业最高补助30% ,对大型企业最高补助25% 。因此,为了防止市场失灵,在引入市场机制的同时,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对中小型龙头企业成立专门的扶持机构和专项扶持资金,专门用于支持中小型龙头企业的技术创新。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还需要逐步转变政策的支持方式,从资金支持政策向人才、技术和外部支持政策转变,将财政补贴、税收减免逐步过渡到在技术、设备、人才、产业、市场等方面支持企业。支持龙头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引进和培训人才、进行技术改造; 引导企业向农产品优势产区集中,集群积聚发展; 帮助企业开拓新的营销渠道,即时反馈市场需求信息,增强企业的市场开拓能力; 积极搭建产学研平台,为企业之间、校企之间的合作创造条件。最终,要逐步减少政府对企业的直接干预,将政府的角色定位在给企业创造一个更自由和公平的发展环境上。

其次,在政策的后续管理工作中考虑利用外部审计机构,专项审计和内部审计相结合,对获得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贴息贷款资金等资源的数量、使用方向及效益进行审计监督。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技术创新和政府扶持力度的指标体系,定期收集企业经营信息,并对各项扶持政策及其提供的资源进行定期监测考核,考核企业从政府的扶持政策中受益多少,即政策对企业的贡献,包括企业获得的财政补贴、贴息贷款、引进人才和技术等的数量,以及企业盈利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前者可用企业利税等指标来反映,后者可使用企业新产品产值、申请专利数量等指标反映。由于农业生产的季节性,支持政策很难产生 “立竿见影” 的效果,在政策实施到产生实际作用之间,一般有一个周期,因此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需要考虑一定的周期关系,将考核周期加长。考核要落到实处,建立农业评估专家库,定期组织各行业专家深入企业实地考察评估,严把各项目的效益和质量关,防止企业做表面文章。考核还要与激励制度结合起来,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科技人员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还要大力发挥龙头企业内部的群众监督作用,让政策资源的浪费无处容身。这方面法国政府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法国政府非常重视对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估,以及时总结经验和问题,对政策进行调优,为此建立了集群绩效考核制度,每两年通过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各个中小企业集群发展情况进行绩效考核,2008 年至今已经对13 家集群提出整改要求,取消6 家集群资格[13]。在后续管理工作中,我们不仅要考核获得政策资源的企业,还要结合支持项目考核项目的发放者———政府有关部门,通过有效的政府审计,对项目的招投标、资金的发放、项目的监管展开重点审计。同时,修订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职能部门及人员的职责和考核依据,建立严格的奖惩措施,坚决堵塞政策资源发放过程中的各种漏洞,打击利用职务之便为个人和企业谋取不当利益的种种腐败现象,让各项扶持政策落到实处,提高政策实施的效果。

最后,要充分培育和利用中介服务组织、科研机构为农业龙头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支持。政府管理职能的转变并不意味着企业得不到任何社会服务,这个空白将由中介服务组织和科研机构来填补。服务性中介组织指的是专业的服务机构,他们为企业提供诸如技术服务、会计金融、人才培训和法律等领域的支持,包括技术服务和推广机构、会计和金融服务机构、法律服务机构、人才培训和搜寻机构等,科研机构则主要包括各类科研院所和高校[14]。本文综合多项对中小龙头企业的问卷调查显示,70% 的企业表示需要科技中介服务,需求量位于前四位的分别为:“技术成果转化”、 “技术信息咨询”、“研发资金中介”和 “法律咨询”,比重均超过10% 。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发挥中介服务和科研机构的作用: 第一,帮助农业龙头企业理解国家相关研发领域的最新优惠政策[15]。中小型农业龙头企业由于成立的时间较短,关系网络不够广,往往不能够及时获得信息,因此也无法充分利用一些政策优势来展开研发工作。各类农技服务及推广机构由于长期关注这方面政策,或者与政府关系密切,往往能够第一时间得到并领会政府的各项扶持政策,这种信息优势正是广大中小龙头企业所迫切需要的。其二,帮助农业龙头企业获得政府资助的研发项目。目前,我国各级政府有许多针对农业科技研究和转化的财政拨款项目,但中小农业龙头企业相对于大企业和专业研究机构而言,受资源、人才和信息上的瓶颈束缚,竞争能力不够,使得它们往往难以申请成功,而在这方面科研机构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联合或者帮助龙头企业准备申报材料,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有了科研机构的助力,龙头企业的申报成功率将大大提高。第三,在企业自身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给予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可以借助中介与科研机构的人才、信息和技术优势弥补自身资源的有限,通过技术指导、人才培训,提高新产品和项目开发的成功率,使新产品、新技术较快地转化为生产力。

农业扶持政策 篇9

赵剡水介绍说, 从2004年的896亿元, 到2012年的3300亿元, 农机工业总产值增长超过3倍,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农机使用第一大国, 农机制造第二大国。但是, 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农业机械现代化水平仍然比较落后, 尤其是在农业机械高端产品制造、节能减排控制方面问题十分突出。

针对这种情况, 赵剡水代表提出了三方面建议:一是加大对农机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力度, 支持农机企业加大技术投入、加快自主创新;二是调整、细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鼓励企业进行产品升级, 促进产业提升;三是参考国际惯例, 对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增设限制性条款, 为打造我国自主研发的农机高端技术平台留出市场空间。

进一步落实税收优惠政策让农机企业轻装上阵

为扶持农机行业持续发展, 国家对农机产品实施按13%征收增值税的优惠政策, 但在税收政策实施过程中, 农机企业普遍感到未能充分享受到优惠政策带来的好处。

目前农机企业增值税执行的是税款抵扣制, 即企业在采购时先行支付采购物资价款及相应税款, 然后凭发票注明税款进行抵扣。据测算, 由于农机产品销项与进项的税率不同 (销项税率13%, 进项税率17%) , 农机产品综合边际利润率达到24%, 才能实现进项与销项税额基本平衡。

我国农民购买力较低, 造成我国农机产品利润水平普遍较低。行业统计数据显示, 拖拉机行业毛利率水平仅为13%左右, 综合边际利润率在20%以下, 最终导致农机企业最终形成增值税留抵。

赵剡水代表指出, 这相当于企业采购物资多支付的进项税资金没有得到补偿。以我国农机行业的重点企业中国一拖为例, 增值税留抵额已经由2007年的约3000万元上升至2012年的近3亿元, 占用了大量流动资金, 增加了财务费用, 提高了运营成本, 实际降低了企业的盈利水平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为此, 赵剡水代表建议对农机企业增值税进项税留抵出台退税政策, 按月或季度定期对农机企业的留抵税款以财政返还的形式拨给企业, 或者在销售时退还给企业, 以缓解企业发展的资金压力, 也能使农机企业真正享受国家对农机行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切实将税收调控引导的政策落到实处。

调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引导企业加快产品技术升级

今年是我国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第十个年头。

自2004年我国实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以来, 我国大中型拖拉机产销量由9万余台猛增到42万余台, 全国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从2004年的34.3%增长到2011年的54.8%。小麦生产基本实现全过程机械化, 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提高到了2011年的26%, 玉米机收水平达到了34%,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深松整地、精量播种等先进技术迅速推广。

与此同时, 农用柴油消耗量迅速增加, 2011年农业生产所用柴油大约为3500多万吨, 占我国同期柴油消耗量的38%。按目前单位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的农业生产柴油消耗水平 (65万吨/百分点) , 当我国基本实现机械化、即全国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0%时, 农业生产柴油消耗量约在5850万吨, 由此产生的能源和环境问题将日益凸显, 农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将日趋尖锐。

对此, 赵剡水代表认为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应向在发动机、传动系、液压悬挂、机电液一体化, 人机工程、电子操纵监控等技术领域有突破的产品倾斜, 向节能、环保和安全性、可靠性指标突出的产品倾斜。

扶持政策重在落实 篇10

一展至关重要。现在世界上比较发达的国家, 一定是中小企业最发达的。所以我认为, 我们国家在政策上对中小企业应该加大扶持力度。打个比方, 像现在国际金融危机, 国家也意识到了中小企业的重要性, 先后出台了许多政策, 尤其是针对民营企业。但是对于民营企业, 国家目前只是停留在理论上的认同, 许多政策国家出台的意图非常好, 可是落实到具体的基层, 民营企业真正能够受惠的, 应该说是微乎其微或者说是根本受不上惠。我认为, 国家要想真正的强大, 国家在政策上最重要的是在实际操作环节上应该对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加大扶持力度。

其实, 民营企业想要的就是国家能在政策上一视同仁, 就是希望国家把政策真正落到实处。永正裁缝这次在金融危机上没有受到很大影响, 而且在国外还拓展了很多店。我觉得, 我们今天的社会已经发展到一大批成功人士, 成功人士在事业上成功之后一定追求一个形象, 一定有自身的品位想得以体现, 这时候就会有对服装的需求, 不是你卖什么式样给我, 我就要什么, 而是我想要什么你就要给我做什么, 那么这时候裁缝的功能就得以凸现了。随着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深入, 我想人们对于裁缝的认可和需求会有非常广阔的前景。

上一篇:收费站计重收费下一篇:多元交互式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