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与实施

2024-05-08

教学设计与实施(精选十篇)

教学设计与实施 篇1

一、什么是情境教学

情境, 它有两层意义:一是指景物、场景和环境;另一层是指人物、情节, 以及由场景、景物所唤起的人的情绪和内心境界。情境教学就是在教学中创设具体、生动的场景来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 从而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语言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情境教学实施的原则

1. 趣味性原则。

(1) 儿童与游戏有着天然的联系。教师创设的情境要具有趣味性, 这样学生才能乐于参与和体验。富有趣味性的课堂活动是落实教学任务的必要手段, 高效率的操练只有通过生动活泼以及不断变化的情境创设才有可能得以实现。 (2) 教学活动的高效性与趣味性相辅相成。教师应创设生动活泼、形式多变的课堂教学情境。如在执教话题为“Animals”的内容时, 创设了“superstar Circus”的马戏团的演出活动这样一个情境, 任务是Make a circus:What can animals do?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自愿组成一个“马戏团”, 并为本组的“马戏团”设计一个五颜六色的广告牌, 然后在上面写下本组的每个组员都能做什么 (运用句型“...can...”) , 最后各组员进行才艺表演。

2. 生活化和真实性原则, 想要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有

效, 活动设计必须要有意义, 贴近生活, 要创设真实的情境。贴近学生真实生活的活动容易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也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亲身经历和体验, 学生所得到的收获才是真实的, 也才是有效的。因此, 要面向全体学生, 力求人人参与, 让每个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 真正做到让学生在活中学, 在学中用。活动也需人性化、生活化和情境化。如教“A Birthday Party”一课时, 因为本人知道那天班里正好有一位学生生日, 因此就抓住这一机会, 创设了一个真实的情境:笔者手捧一个点着12支小蜡烛的生日蛋糕, 跟着录音机里同学们所熟悉的乐曲, 唱着“Happy birthday to you”, 向那位同学走去, 其他同学也不由自主地跟着笔者哼起了歌。这样的情境创设不仅富有真实感, 还有极大的趣味性, 既活用了所学对话, 又增进了同学间的友情。

3. 用游戏激活丰富情境。

活泼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 通过游戏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自觉、乐意、积极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去, 最终达到自觉、自然地运用语言的目的。让学生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是学生比较乐意的事情, 因此, 游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游戏的种类很多, 最常见的有击鼓传花、抛魔盒、找邻居等。本人经常采用的一种游戏是:Guessing game, 学生很感兴趣, 特别是猜对答案的时候, 课堂中会听他们的欢呼声, 十分开心, 这时语言也变得很有激情了。

三、结论

教学实践证明, 情境教学能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 从动脑、动手、动口等方面, 提高了学生兴致, 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在活动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它寓教于乐, 融言、行、情为一体, 使语言课上得有声有色, 而且多渠道、多途径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并从中体验学习英语的乐趣, 感受学习成功的喜悦。总之, 以创设情境为主的英语教学模式, 提高了课堂活动的有效性, 增添课外语言实践的广度和深度, 培养语感和兴趣, 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 为将来进一步学习外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摘要:现代英语课程内容的改革需要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对于英语教学来说, 情境教学法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理论, 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 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小学英语课堂上运用情境教学法, 通过创设情境, 充分利用视听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并创造了浓厚的外语学习氛围, 达到了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浅谈,小学英语,情境教学,课堂教学,运用

参考文献

[1]李春鹏.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7.

[2]傅道春.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3]林立.小学英语教学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出版社, 2004.

片段教学设计与实施 篇2

——林致元

一、什么是片段教学

一般是从某一课堂教学内容中选取某一片段进行教学,选手根据该片段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方案,实施时只面对同事、评委的课堂教学。时间大约10~15分钟。

二、基本特征

(一)目标达成完整性

抓住教学内容最重要部分,突出教学重点和解决教学难点,体现阶段教学过程的完整性。(导入、展开、引导的过程)

(二)教学过程的虚拟性

教师要虚拟教学情景,通过教师语言组织和转化。

1、模拟学生回答或评价学生的形式来虚拟学生语言。(1)教师自问自答,虚拟学生回答。

(2)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让生思考(虚拟思考)停顿(1~2秒),再让某生回答。评价该生回答的长处与短处(重复学生回答内容)。

3、虚拟情境通过口头语言、肢体语言、间歇停顿等来建构,忌用提示语加以说明(不讲设计意图或介绍)。

(三)预设的科学

1、眼中有学生,学生可能会如何回答,会遇到什么问题等,教师应作合理预设。

2、胸中有目标:要重实质,轻形式,体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切忌:(1)徒有形式(如走教室)

(2)无实质内容的评价,如(你回答得很好;以前不发言,今天大胆回答;字写得歪歪斜斜不好看等。)

(四)教学效果的创优性

反映教学内容、水平、素养、思想。

1、2、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师素质等方面评价。片段教学就是将教师的教学构思具体化、实践化的过程。目的在于体现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可行性和实效性,展示教师能力。想象眼前有学生,有问有讲,有读有说,用自己的语言变化来影响。

三、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一)需进行教学设计评价

1、教学目标(把握教材意图,确定教学目标)明确:整体把握,突出重点。具体:目标细化、层次性、操作性。

全面:三维目标、处理好基本目标、弹性目标关系。恰当:以学定教、可能性、必要性。

2、教学过程(落实目标,体现理念)

内容取舍:体现重点、知识点、科学准确无误。

结构完整无误:各环节之间逻辑严密,思路清晰,富有创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教学策略:以探究学习、实践学习为主,关注学习方式、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多种方法的合理选择、优化组合)3、4、5、作业设计:针对性、层次性、拓展性、趣味性。板书设计:知识结构、方法渗透、简洁明了。

学情分析:突出整体特点、一般规律、共同特点、知识基础、兼顾个体、难点。

6、形式:表格式、点评式,突出优点,引导评委。

如:小组合作解决什么问题···不同颜色水笔突出重点。

2、考虑情感态度价值。三组目标只要根据学生实际,特别突出一两个就可以了。

(二)不进行教学设计评价的设计(想——写——想)

1、(想)整体入手:先整体,再阶段。

2、(写)粗线条:拟提纲,写要点,脱稿教学。

3、(写)用语准确:关键结论科学无误。

4、(想)留有时间:想教学导语、教学过程、教学亮点、板书安排。

(三)实施预设,形成教学模式 各种类型的课都自导自演一遍。1、2、3、以教材为主线,根据知识点,安排教学环节,语言清晰。情景接触重点短、评、快。

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在重难点展开方法的迁移、渗透;知识的探究。

4、适当板书,版画。

5、重内容,轻形式。

四、几个参考模式

1、解决问题

信息提取——信息分析——信息运用。

2、计算题

生活问题生成数学问题(略)算理生成算法(详)

算法生成技能(略,甚至可以忽略)

3、概念题

感性到理性——形象到抽象,逐步抽象过程。

4、几何公式推导

操作性、概括性;从个别到一般

5、统计图表

轻作图指导,重读图(发现信息对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运用信息(解决问题)

五、如何体现素质1、2、如何出场:微笑、大方,与评委情感交流。

如何教学:不直视评委,抑扬顿挫,脱稿教学,扬长避短,肢体语言,稍走动,控制时间。

任务型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篇3

关键词:任务 任务型语言教学 设计原则 教学事例

英语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更充分地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敢于开口,乐于实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的学习心理素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国家新的《英语课程标准》中倡导的任务型教学模式是最佳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途径。

一、任务型教学设计的原则

《英语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教学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以应用为动力,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核心,能体现语言价值的、先进的、有效的教学途径。为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每一节英语课的任务设计和确定应遵循以下原则:

1.以学生为主体:所设计的任务应以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为宗旨,以学生为主体。

2.言语,情景真实实际:任务的设计应从实际应用为出发点,提供学生明确真实的语言信息。

3.阶梯型任务链:任务的设计应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由数个微型任务(mini-task)构成任务链。

4.融合情感教育,渗透人文素养:自始至终引导学生完成具体任务来学习语言,实施特定语言行动从而获得和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

二、任务型教学设计的步骤

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活动,任务型教学要以任务为中心,其焦点是解决某个问题。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包括:

Leading-in/Warming-up

Pre-task(呈现和学习和完成任务所需的语言知识,介绍任务的要求和实施任务的步骤)

While-task(设计若干微型任务,构成任务链,以学生个人、伙伴或小组形式完成各项任务)

Post-task(各小组向全班展示任务结果)

Check(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总评)

Homework(根据课堂任务内容,以个人或小组形式作相关项目)

三、任务型教学在英语课堂的实施

对于高中英语课堂来讲,任务型课堂的教学设计就是在英语学科的教学目标确立后,教师分析所需的前提知识,设计具体任务以及需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并结合教学和学生的实际进行调整。笔者以“Marty's Story”(SEFC Book7 Unit 1)为例来说明任务型教学的实施。

该课的任务目标是:

1.运用所学语言通过给出有关信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相关体裁文章的能力。

2.通过阅读Marty's Story了解“残疾”、理解残疾人,提高主动关心帮助弱势群体的意识,同时激发自尊、自立、自强的精神,以乐观的态度、顽强的毅力面对人生。

▲Leading-in教师找准插入口,导入课文。首先通过daily conversation 自然过渡,引导学生谈论:

Do you know anyone with a mental or physical disability?

在给予学生一些真实的、与他们有关的或熟知、了解的残疾人后让学生四人一组讨论。

1)What their disability might be?

2)Does their disability make it difficult for them to do some things?

3)What have they tried to do to overcome these difficulties?

这个环节的任务意在引导学生谈论对“残疾”这一话题的看法,培养他们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Pre-task 通过多媒体展出一组图,让学生了解一些残疾人士所取得的成就,引出本单元的主题“身残志不残”。

▲While-task教师设计了四个Mini-task构成任务链,学生以个人、伙伴或小组的形式完成各项任务。

第一个Mini-task要求学生阅读故事,完成设计表格填出马蒂·菲尔丁的疾病给生活带来的困难和他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

第二个Mini-task引导学生思考讨论阅读材料中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总结马蒂·菲尔丁是怎样的人,他具有哪些品德?作为高中生的我们应该学习他的什么精神?

1)What kind of person do you think Marty is?

2)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most difficult thing that Marty has to deal with in his life?

3)What should we learn from Marty in our lives?

第三个Mini -task是拓展性联系,让学生换位思考一下:如果自己得了马蒂·菲尔丁那样的病,又会怎么样?

——How would your life change if you were to develop a muscle disease like Marty's ?

第四个Mini-task是个开发性的任务。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让学生思考像马蒂·菲尔丁这样的残疾人应怎么样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改善其生活。

——What can other people do to help Marty and others like him living a good life?

这一环节有利于学生认识语言、运用语言,并充分发挥想象力。

围绕阅读材料而设计的各个任务活动(activities)中,教师应保证活动的真实性,学生学习技能的获得和运用。在此过程中,学生是交际者,具有学习的主动性,为促使学生成为交际者,教师应充当组织者(organizer)和监控者(monitor),有时也可以加入活动中担任学生的“伙伴”(partner)。

▲Post- task

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汇总,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

▲Homework

根据阅读内容所提供的信息,结合自己的认知感受,分小组用英语写一封寄给马丁的信。

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深化和补充。

在英语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牢记教学是人的活动,人的因素应当成为英语课程教学设计的基本依据。学生的任务型课堂教学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任务为中心,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还能增强学生对学习策略的运用意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与此同时,任务型教学活动倡导学生积极体验、实践、参与、交流和合作,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Z].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周春敏.谈谈高中英语任务型课堂教学设计.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2,(5).

项目课程与教学实施 篇4

实施课程项目化必须遵循教学管理动态化、行为标准职业化、职业技能专业化、教学过程全真化、教学资源集约化和教学成果社会化的原则。那么如何实施项目课程教学呢?

一、项目课程确定及课程方案

1. 项目课程门类的划分。

由于以前的职业教育课程结构来源于学科结构,因此在形成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职业教育课程结构时,必须对课程门类进行重新划分。课程门类的划分要以工作分析时工作任务之间的区别为边界,而不是以知识之间的区别为边界。课程类别主要有职业素质理论课程、基本能力课程、岗位能力课程和拓展课程四大类。

2. 项目课程结构设计。

根据开发经验,项目课程的结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递进式、网络式、套筒式、分解式、并列式。项目课程需采用什么样的结构,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

3. 课程学时的分配。

课程学时和某一项目或模块的学时分配,要以工作任务模块的重要性和难度为依据,而不能以知识的难易程度为依据。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工作分析时,要注意根据不同工作岗位的要求,调查每个模块的重要程度以及学生掌握它的难易程度。

二、项目选择

理解项目课程的关键是理解“项目”。何为项目?在不同类型的教育中,“项目”一词的涵义不同,从而导致项目课程涵义的差别。有人把课程中的“项目”划分成五种类型:有结构的项目、与主题有关的项目、与体裁有关的项目、模板项目和开放性项目。按照这一划分,职业教育课程中的“项目”指的应当是有结构的项目,即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客观存在的工作任务模块,在这一工作任务中,要求制作出符合特定标准的产品,即制作的产品要有一定的尺寸、包含特定的材料、能发挥特定的功能、满足规定好的质量标准等。因此,职业教育中的项目课程是一种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课程,这是其本质所在。我们在选择项目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依据学习目标和课时数的要求设定项目的内容总量,不宜过多或过少;2.以典型产品或组件为载体,使工作任务具体化,产生具体的学习项目;3.根据学习过程,选择大小合适的项目,保证每个项目的内容在一个教学单元中;4.项目可以是真实,也可以是虚拟的。

三、教学条件

教学条件包括双师型教师、项目实践平台、设计及测试或制作用的工具和设备、多媒体设备、一体化专用教室等。

四、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办法可参考以下几个方面:1.分阶段、分项目进行;2.实践能力与理论知识分别考核,其中实践能力考核应占较大比重;3.项目学习成果是重要的考核内容;4.素质表现也应在考核结果中有所体现;5.根据上述各项成绩,按比例总评得出考核成果;6.不再进行传统的期中和期末考试。

五、教学组织与实施

教学组织与实施包含教学组织形式、单元学习时间、学习成果、知识学习与工作任务关系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等。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师生按照一定的要求组织的活动结构,是师生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合作形式等。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有班级课堂教学、独立学习、双人学习和小组学习。项目课程的教学过程需要不断地变换教学组织形式,如完成工作任务时需要采取小组形式,集体讲授时需要采用班级形式,问题讨论时又需要采用小组形式。同时,在实施项目教学时,需要更多地模拟企业组织活动结构,让学习者“身临其境”。为了适应这种不断变化的教学组织形式的要求,学校的教学场所,包括课堂桌椅都要做相应变化;并且,与此相关联的教师组织方式也要从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建立起来的专业教学和教研组织,向教师团队或专家工作室转变,即通过建立教师首席制、导师制,形成合作教学和合作研究的组织结构,从而完成个体教师无法完成的工作任务,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团队组织形式。

学习成果可以是报告、图纸、工艺文件、作品或软件等。教师对项目课程的具体教学过程要精心组织,结合教材内容安排,更要注重教学方法。

在目前职业教育中,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大部分认知特点是形象思维优于逻辑思维,实践学习强于理论学习,动手能力强于动脑能力,但同时学习兴趣不高、学习习惯较差,学习完全是“要我学”,而不是“我要学”。因此,如果我们在专业课教学上继续沿用传统的理论和实习教学各自独立进行的方法,就很难实现职业教育教学的目标。于是“教什么”、“怎么教”成为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在探索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过程中,项目教学法引起了重视。项目教学法是职业学校专业教学中探索创新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突破了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教学环节相对集中。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突出了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与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相适应。它包括以下五个步骤:

1. 确定工作任务。

教师首先需给学习者讲述清楚要完成的工作任务的内容、条件和目标,如基本工作对象、重要的工作组织形式和工具以及社会、企业和顾客对该职业的期望和法律标准等,并通过对工作任务的提示,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2. 尝试完成工作任务。

在教师简单演示后,即让学习者尝试完成任务。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对学习者进行适当的指导。如果学习者由于缺乏必要的知识准备而难以完成任务,那么其就应当尽快转入第三个阶段:提出问题。

3. 提出问题。

根据学习者完成任务的情况提出问题,即如要完成这一任务,需要先完成哪些任务?先获得哪些知识?如果学习者通过模仿教师能够基本完成任务,那么就应当针对如何理解操作过程提出问题;而如果学习者无法完成任务,那么其所提出的问题就应当是针对如何解决问题。

4. 查阅并理解和记住理论知识,回归工作任务。

教师引导学习者通过阅读教材或查阅其它资料获得回答这些问题所需要的理论知识,或通过教师讲解来让学习者获得这些理论知识,并理解和记忆这些理论知识。最后,把所获得的知识与任务联系起来,看看在掌握了这些理论知识后,学生能否把工作任务完成得更好。这一环节既有利于加深学习者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有利于促进知识与工作任务的整合。

六、结语

项目教学法可以提高理论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实训教师的理论水平,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这是因为只有建设一支技术过硬,专业知识过强、多专多能的师资队伍,拥有足够的教学资源,具有全新的教学理念,才能真正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要求,充分地展示现代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位”的价值取向。

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职业教育也在勃然发展,我们急需大力弘扬项目式教学,真正实现理实一体化,学有所用,用有所长,使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进而成为企业单位的中坚力量。

摘要:目前, 职业教育项目课程改革的高潮已经形成。由于课程实施包括许多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着重讨论在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实施过程中, 项目课程确定及课程方案、项目选择、教学条件、课程考核、教学组织与实施等关键问题。

关键词:项目课程,工作任务,实施,项目教学

参考文献

[1]杨进.论职业教育创新与发展.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教学设计与实施 篇5

中学体育教学中的生命安全教育,简单而言,实际上指的就是在组织开展中学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开展的一系列与生命保护和社会生存等相关的教育实践活动。这些教育实践活动以面向学生系统传授关于生命保护和社会生存的知识与经验为主要方式,以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态度,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生存价值观为主要目标,是生命关怀的重要体现。近些年,随着学校教育的发展,生命安全教育已经逐渐成为了世界各国所重视的重要教育课题之一,而且美国、日本等国家已经走在其他国家的前列,将中小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作为国家安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开展,我国中小学虽然也开展了一些与生命安全教育相关的教育活动,但是截止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将生命安全教育纳入常态化的教育之中。针对这种情况,该文对生命安全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实施价值和实施策略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够借此为生命安全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与融合提供参考。

1生命安全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实施价值

纵观我国中学体育教学的开展状况可以发现,生命安全教育缺位的问题长期存在,长期以来,中学体育教学都是以运动技能教学和身体素质教学为主的,任课教师主要关注的也是学生技术动作的掌握和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而却很少有任课教师关注到生命安全教育在教学活动中的实施价值,也很少有任课教师会针对学生进行专门的生命安全教育。实际上,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生命安全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有必要的,其实施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生命安全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生命健康水平。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各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均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如果能够在开展中学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生命安全教育,引导学生学习一定的生命安全知识,掌握一定的生命安全技能,不但能够促进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实现中学体育教学的基础价值,同时还能够让学生通过运动参与生命安全实践获得切实的生命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生命健康水平,体现中学体育教学的生命安全教育价值。其次,生命安全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实施,有助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是生命教育的起点,也是生命教育的价值所在。在组织开展中学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实现生命安全教育,如,安全教育、生存教育、环境教育以及死亡教育等科学的融入,不但能够帮助正确认识和看待生命的有限性、独特性和不可重复性,而且还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认识健康,并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最后,生命安全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实施,有助于促进学生生命特征的全面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经济生活水平的提升,虽然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与此同时,也或多或少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具体到中学生而言,现代交通工具和生活工具的便利,使得中学生体力活动的.机会和时间大大减少,以上学放学为例,已经很少有中学生是步行上下学了,这种情况的长期存在使得学生机体的生物结构和生物功能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退化,因此,影响了学生生命特征的全面发展。但是,如果能够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引入生命安全教育,通过生命安全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如,组织开展情景化的生命安全教育游戏,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探索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生命安全意识,丰富学生的生命安全知识,同时还能够通过各种有针对性的活动促进学生生命特征的全面发展,阻抗现代社会青少年学生生命特征退化的问题。

2生命安全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实施途径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的途径,主要可以概括总结为以下两点。首先,要注意在体育理论教学中渗透实施生命安全教育。体育理论教学是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的有效途径。例如:在开展室内体育课教学时,体育任课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或者是教学视频,向学生生动形象地传授各种生命安全知识,展示各种生命安全技能,并引导学生将这些生命安全知识和生命安全技能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如,引导学生讲述自己见过或者是听说过的生命安全事故,并让学生自行分析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如何预警、如何自救、如何互救等,在学生分析与讲述的基础上,任课教师在进行归纳和总结,并根据学生的分析进行进一步深化,让学生掌握科学的生命安全知识,掌握正确的生命安全技能,树立积极面对困难的态度。其次,要注意在体育实践教学中渗透实施生命安全教育。利用体育教学实践来渗透实施生命安全教育,不但同样也能够丰富学生的生命安全知识,提升学生的生命安全技能,同时还能够让生命安全意识和正确的生命安全理念真正内化到他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之中。例如:在开展中学体育实践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任课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危险情境,如,地震来临时的情境、出现火灾时的情境等,并组织学生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逃生模拟训练,让学生自行摸索和体验如何才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可能有组织、有秩序的脱离险情,从而真正让学生将所学习和接触到的生命安全知识和生命安全技能内化到自己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之中,实现生命安全教育的目的。除此之外,学生在参与类似生命安全教育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同时也会涉及到跑、跳、投等基本的体育运动技能,所以,在确保了生命安全教育目标实现的同时,还能够发挥中学体育教学的基本功能,促进学生身体素质水平的提升。由此可知,在中学体育实践教学中渗透实施生命安全教育无疑是实现生命安全教育价值有效途径。

3结语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生命安全教育在学生生命健康水平的提升、生命价值的认识以及生命特征的全面发展等多个方面均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中学体育教学工作者应积极探讨体育教学与生命安全教育之间的融合方法与融合途径,以促进生命安全教育在我国学校教育中的常态化和常规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曙,罗永华。生命安全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实施[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13(6):43―46。

[2]刘德,王华倬。生命安全教育:体育教育的本源回归探索[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7):112―116。

教学设计与实施 篇6

关键词:Photoshop;课程教学;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7-0000-01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Photoshop Courses Teaching

Hu Xiangping

(Guangdong Huizhou Agricultural School,Huizhou516023,China)

Abstract:As the various applications available today in the widely popular software engineering,graphics,image processing software,Phot-

oshop,with its powerful features,sophisticated image processing effects,by design,engineering staff and students alike.Conform to the needs of the social trends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requirements,man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set up Photoshop courses to improve their practical ability and sense of innovation.In such a social context,to improve the attractiveness of teaching to enhance student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innovation,will become the focus of teaching Photoshop.

Keywords:Photoshop;Courses teaching;Teaching design

一、Photoshop教学备案设计

Photoshop的主要处理对象就是图片。Photoshop的艺术性特点要求软件操作人员具有较强的欣赏能力,因此图片欣赏部分的备案十分重要。充分而全面的认识不仅能使学生对Photoshop有个整体的了解,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技术的兴趣,为进行下一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备课时为学生多准备一些由多种图像模式表现的色彩效果,和多种特技表现的图片呈现,让他们了解色彩和技效在图像处理中发挥的效用,让学生在学习处理图片的过程中不至于没有着手点,对于今后的实际操作应用具有深远的帮助。

Photoshop的另外一个主要处理对象是数码照片。鉴于在班级中大多数同学有数码相机,并有照相的经验,结合这个实际情况,教学备案中可以加入数码图片的处理前后的对比图。可以安排由教师操作如何消除老照片中的泛黄、如何改变数码照片的背景色调、调整照片中人物的高矮、胖瘦尝试制作明星演唱会的宣传海报等演示内容。结合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表现、学生们觉得这些应用技术如何帮助他们达到预期的图片处理效果,因而表现出极大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二、Photoshop课堂教学方案

(一)趣味法教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建立在兴趣基础上的学习效率要比建立在应用或者测试制度为前提的学习效率要高的多。许多的心理例证通过一定数目的对比测试,得出结论,兴趣可以学生激活大脑皮层的主管认知的组织部分,搭建起联系学习的神经元细胞,并且可以从毅力、意志等精神方面控制学生的情绪,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利用这种教学原理,将Photoshop的教学融入到学生的兴趣中,充分利用其趣味性,引发学生的学习激情。Photoshop的应用实践可以表现出很强的对比性,更容易从心理角度引发人的好奇心,进而建立起因兴趣而产生的学习欲望,这对Photoshop的学习将起到事半功倍的影响。

在应用教学中,结合与课堂本次教学内容相关的应用技术与学生感兴趣的原始图片,进行知识点的讲解。比如人物脸型的变化、人物的衣服颜色转换等,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产生极大的成就感和继续学习的欲望。

(二)案例法教学。类比于医学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问题导向学习,借助它真实的案例连接学习的内容与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增进学生的自我技能学习能力,增强知识转化应用,让学习者能学以致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的试用结果表明,能使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的Photoshop的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

将知识点细化为一条一条的技术要求,将不同的实例用于讲解不同的知识点,而非将一张图片的所有操作技术一次演示完毕。首先进行知识点原理性讲解,再将这些知识点串联起来进行操作技术综合。案例应用要遵循由简单到复杂、从一般到综合的规律。精选备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自行观察和分析,要有耐心并且有针对性的诱导,最终的目的是要让学生能够自己独立的思考并解决问题。以蒙板的教学为例,通过演示实例图片讲解蒙板的基础原理,让学生对蒙板的使用原理有个初步了解,再用简单的新案例引导学生利用刚刚掌握的蒙板原理解决类似花儿与草得无缝融合问题。实践证明,案例法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比较法教学。以实例演示的过程,加深学生对基本操作方法的记忆,再用对比的举例来演示各种设计的不同效果,这样一来有利于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另外在实际设计中更能明白设计思想和设计效果。

课堂以对上一次教学内容的回顾为开始,简单复习重点和难点,对容易混淆的知识点重点指出,甚至再次进行实例回顾。通过对具体实物图片的再次回顾在达到熟能生巧的效果。

三、Photoshop任务布置探讨

把“学生自学为主,任务练习为辅”作为教学指导思想,是教学中课余时间练习的本质所在。知识不仅仅要靠教师的传授,更需要学生在自身兴趣的驱使下,经对学校图书馆图书或者网络资料的收集,总结并实践得到的。“构建”既是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又包含对原有知识的改造和重组。知识重组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必须包含大量的解决问题的经验,以解决问题来推动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性思维的能力。

在课下的自学、练习任务中,要有具有一定难度的题目来增强学生的钻研能力,但是多数题目要靠简单、重复的操作来强化学生的熟练程度。在作业的评审过程中要以“评”促“学”,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的教学设施来让学生互相了解彼此的作品,见识多种的处理问题的手段,由此看到自己的优点与缺点。学生之间彼此有了差异,才能够互相取长补短、相互帮助、共同提高。这种方式提高学生间的竞争意识和学习积极性,又是保持学生长久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吴隆鑫.Photoshop课程的教学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

教学设计与实施 篇7

关键词:信号设计与施工,项目化,铁路信号

1 研究背景

《铁路信号设计与施工》课程为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铁道信号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运用信号的专业知识来分析、解决铁道信号在设计、施工安装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由于课程内容中涉及知识面广 (覆盖了全部专业课的内容) 、工程施工方法多, 学科综合性强, 而学生接触施工现场的机会少, 缺乏必要的现场经验, 对于设计部分就更难从整体上给予把握, 这就往往导致学习效果欠佳。因此有必要引进项目化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依据铁路信号工岗位标准以及高职的培养计划, 通过中铁九局、沈阳铁路局的调研反馈, 制定出了使学生会画图、会看图、会施工, 会试验的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达到3个目标, 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

知识目标: (1) 了解信号工程施工的施工项目与流程。 (2) 懂信号工程施工图纸的基本设计原则, 图纸中符号表示意义, 信号工程施工图纸间关联关系。 (3) 掌握信号机、电动转辙机、轨道电路的安装流程、安装方法与质量标准。

能力目标: (1) 具备读懂铁道信号工程施工图的能力。 (2) 具备绘制和校对信号工程施工图纸的能力。 (3) 具备正确使用常用信号工程施工工具的能力。 (4) 能够根据施工规范, 按照施工工艺完成信号机、电动转辙机、轨道电路设备的安装、配线。

素质目标: (1)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2) 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做事认真的良好作风。 (3) 严格执行电务规章制度, 注重培养学生的电务施工和管理能力。

2 设计方案

为完成上述目标, 笔者对《铁路信号设计与施工》先进行了课程分类、精简课程内容。将课程分成两大模块, 信号设计与施工技能训练。信号设计中包括室外设计、6502电气集中室内设计、计算机联锁工程设计、自动闭塞工程设计。施工技能训练部分包括设备认知、配线实训和焊接实训。 (见图1)

3 课程实施

模块一信号设计, 这部分先讲解室外设计, 项目室外设计包括信号平面布置图识图及绘制、联锁表识图及绘制、双线轨道电路图识图及绘制、电缆径路图识图及绘制、室外信号设备设计图、电缆配线图识图及绘制。先从识图入手, 让学生了解每一张图纸的设计内容、设备、作用和意义。对应的讲解结束后, 带领学生走入实训室, 了解设备, 翻阅实际的竣工图纸, 与实训室设备进行对照, 使学生在整个设计中具备整体设计的思想与概念。

项目6502电气集中室内设计包括控制台盘面图设计、楼内设备平面布置图设计、组合连接图设计、组合排列表识图及绘制、网络电路图识图及绘制、不拼贴电路识图及绘制、站内电码化电路设计、配线图表设计。随着铁路建设尤其是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的高速发展, 铁路信号设备和系统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对信号设备更新、改造和大修及新旧设备更替时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车站已经基本淘汰6502继电集中设备, 因此在教学中弱化了控制台盘面设计、网络电路等部分。加强了识图的练习。引导学生走入实训基地, 翻阅图纸完成识图训练。

项目计算机联锁工程设计包括组合选用与排列、采集驱动电路设计、执行、接口配线设计。因计算机联锁是现在普遍使用的联锁设备, 制式较多。讲授过程以实训室现有JD-1A设备进行讲解, 图物对应, 方便学生理解、练习与掌握。

项目自动闭塞工程设计, 包括区间平面图识图及绘制、区间电缆图识图及绘制、室内设备布置图识图及绘制、区间电路图识图及绘制、自动闭塞配线图识图绘制。现由于铁路高速发展, 区间普遍采用ZPW-2000A无绝缘轨道电路设备, 所以以ZPW-2000A设备为例进行讲解。

为了达到理实一体, 理论教学围绕该院现有的6502电气集中设备、计算机联锁设备、ZPW-2000A设备来进行讲解练习。使学生能够根据所讲内容、课上课下的对应图纸与实际设备进行对照学习。同时完成自己的设计图纸, 利用CAD绘制图纸。只有自己完成设计, 才能够掌握更多知识。

模块二施工技能训练, 项目设备认知, 是伴随着整个理论课进行的。该课程的授课地点基本都在实训室进行, 讲解理论结束后, 均应与实际设备进行对照。室内设备连接“控制台—组合架—分线盘”, 室外设备连接“方箱盒—变压器箱—终端盒—设备”。

项目配线练习, 转辙机内部配线、信号机内部配线、轨道电路变压器箱配线、方向盒配线, 配线工艺均按现场实际标准进行, 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技能。学生配线结束, 均要上设备进行试验。例如:转辙机配线结束, 把配线安装在转辙机内部, 控制转辙机使之转换, 来判断配线是否正确。这样提高了学生的代入性与积极性。使学生知道自己将来干什么、做什么、该怎么做。

项目焊接实训, 让学生练习半自动闭塞练功台的安装。通过下发设备原理图, 组合内部配线图, 学生自主设计配线图、进行焊接、调试。通过该实训, 能够使学生看图制作材料计划、看图进行组合内部配线、看图进行组合侧面配线、看图进行电源配线、看图进行控制按钮及表示灯配线、会配线整理、较线、绑把、会进行模拟电路制作与实验。

4 结语

每个任务都包含了所应掌握的知识点、每个任务都有实际成果、每个任务都能进行检验。学生通过这种细致的分类, 项目化教学、具体的任务教学。最终半自动练功台的安装, 学生能达到看懂图纸、了解设备、施工配线、导通试验, 取得教学效果良好。

学生通过这种教学方式, 有效地缩短了学生实际工作经验不足, 与现场脱轨严重的现象。因所讲内容基本可以看成:看懂图、会画图、会施工。所以在课上讲图, 课后画图, 与实际的实训室设备图纸进行对照, 能使学生快速地成长。同时要求学生自己设计车站, 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巩固所学内容, 同时理解图纸、看懂图纸与实物之间的关系。在施工中, 学生通过动手了解到现场工作内容、工作标准, 做到“活中学”“学中活”。

参考文献

[1]崔跃华, 刘建华, 张福生.铁路信号设计与施工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中小企业管理, 2013 (8) :237-238.

试论教学情境的设计与实施 篇8

一、教学情境设计的原则

不同学科在教学情境设计上存在特殊性和差异性, 但又有其共性。基于当前教学现实, 在教学情境选择、加工和设计方面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 承载教学内容实质, 反映知识的情境性

教学情境要承载教学内容, 反映知识的来龙去脉, 这是教学情境资源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任何教学情境都是人为设计或者说在人为设计中生成的。所谓承载教学内容是指在教学情境中应该蕴涵着、承载着或渗透着教学内容的关键性要素, 这些要素不一定能够被学习者发现、窥探, 但一定要在教学情境资源和教学内容之间存在某种内在的必然联系。这种联系类似于学习理论上的迁移发生的内在机制, 由要素、原理、关系等构成, 能够促使学生通过发现情境中要学习的新知识或需要解决的新问题, 并在情境体验中习得知识或解决问题, 进而实现知识建构或知识迁移。

教学情境还应该反映着知识的内在逻辑过程, 知识的物理、文化属性, 知识的来龙去脉, 即知识的情境性。教学情境对学生而言应该是富有活力、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 它能够展示所学知识的属性和特征, 是所学知识的构建基石, 或揭示着知识的原有形成过程。按照情境认知理论的观点, “学习既是个体性的建构意义的心理过程, 也是社会性的、工具中介的知识合作建构过程。有意义的学习是有意图的、复杂的, 是处于它所发生的情境脉络之中的”。因此, 承载教学内容实质、体现知识情境性的教学情境应具备以下特征:提供真实的境脉, 这种境脉反映了知识在真实的生活中使用的方式;提供真实的活动, 真实的活动可以简单地定义为通常的文化实践;提供接近专家的机会, 观察专家的行为, 模拟专家的做法;提供扮演多种角色的机会, 从不同的视角看问题;提供合适的小组学习任务, 支持知识的合作建构;在学习的关键时刻为学生提供指导或搭建“脚手架”;促进反思, 以形成抽象的观念;促进清晰表述, 使默会知识转变为明确知识;提供对学生学习的整合性、真实性评价。

2. 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相关联

教学情境资源与学生知识经验相关联的原则是教学情境实现学生发展内在机制上的要求。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动机、培养问题意识、提升问题解决能力的实现前提是教学情境能够与学生建立某种联系, 这种联系可能是情感、态度等非智力方面的, 也可能是知识、技能等智力方面的, 还有可能是智力与非智力的整合方面。在教学情境功能实现机制和教学情境设计的前期分析中已经谈到, 教学情境首先作为激发学习动机的外部诱因而存在, 这种情境激活学生内在需要, 进而使学生产生学习期待, 这是教学情境功能实现的基础, 也是学习发生的的第一步。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动机之后的瞬间, 学生已有经验被激活, 开始运用已有经验系统去寻找教学情境资源中的新信息, 当发现新信息与已有经验存在差距时, 主体便开始运用监控系统去分析、判断新情境中的信息。实质上, 这个阶段乃是主体与教学情境相互作用的过程。相互作用是建立在具有相互作用的关联要素基础之上的, 如果主体与情境资源之间没有关联性因素存在, 这种相互作用也就不可能发生, 因此也就不存在学生主体的教学情境。也就是说, 教师设计的教学情境只有与学生相互作用时, 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情境, 情境的作用才能真正有效发挥。在这个意义上, 教学情境设计应遵循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相关联的原则。

3. 遵循真实性和教育性原则

教学情境遵循真实性和教育性原则是由教学的基本属性决定的。任何教学都是价值预设的, 具有教育意义的。同时教学情境又是社会情境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反映, 它应该符合知识建构的情境性、社会性、体验性, 也就是说, 能够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

教学情境资源选择和设计上遵循真实性原则并不是让教学回归知识产生、形成的真实过程, 而是让学生能够在情境中有真实的体验和感受, 尽可能使得教学情境与学习内容达到内在协调统一。如果教学情境设计生硬、不符合知识的内在逻辑, 情境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比如在一般公开课中, 教师都会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活跃课堂气氛, 并且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到所设计的情境中。这种课上学生积极的参与热潮给听课教师留下了美好印象, 教师教学也普遍受到好评。当问及学生对老师上课的感受时, 很多学生会说, 这是公开课, 我们在课上积极参与老师创设的情境是为了配合老师, 让老师教学效果更好。而实际上, 如何能让学生在情境中获得真实的体验, 而不是形式性的, 这是衡量教学情境资源的一个基本原则。

教学情境资源遵循教育性原则, 乃是指任何教学情境资源都具备教育的功能。教学情境资源的教育性功能是与其他情境 (如社会情境) 的重要区别标志之一。教育性原则是由教学的教育意义所决定的。当教学情境资源呈现在学生面前时, 首先是学生的好奇、兴趣、意志等心理状态发生反应, 并作出价值分析和判断。这种判断是基于教学情境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而言的, 是情境资源的教育性意义在学生主体上的反映。实质上, 教学情境资源不但作为承载教学内容的载体而存在, 同时也是教学资源的组成部分, 因此同样具有教育性。

二、课堂教学情境设计的实施

教学情境资源选择是比教学内容设计更深层次的问题, 可以说是对教学设计的再设计, 是建立在学生学习和生存发展价值之上的。它需要对学生学习需要、学习者个性特征、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正确、全面地把握, 选择标准是对这些影响因素综合判断的结果性衡量与评定, 一般遵循以下步骤。

1. 对教学作出价值分析

任何对教学的设计都是一种价值选择的过程。按照美国学者古得莱德的观点, 课程存在五种形态, 即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运作的课程和经验的课程。其中, 理想的课程形态和正式的课程形态以静态的文本课程存在;而领悟的课程、运作的课程和学生经验的课程是在文本课程基础上产生的生成性课程, 它可以在教学设计中进行预设, 但实际上, 只有当课程成为课堂实际实施的“运作的课程”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的“经验的课程”时, 才真正对学生产生影响。对运作课程和学生经验课程的预设便是一种基于价值判断的结果, 在这个分析、判断的过程中, 需要将教师和学生在具体情景中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考虑进来。

2. 确定情境资源筛选的基本标准

对教学作出价值分析之后, 需要确定教学情境的基调, 例如是传授知识的、形成技能的, 还是情感体验、态度形成的, 等等。具体到学科中, 如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是欢快的、活跃的, 还是低沉的、庄严的;数学教学中是思维发散的, 还是逻辑演绎的。确定基调以后, 还要衡量学生对教学情境资源的熟悉程度, 如果学生对教学情境资源本身缺乏认识了解, 即教学情境本身已经构成了学生学习的障碍, 那这个教学情境资源便是不合理的。在基本标准上可以这样把握, 即能够在激发学习动机的基础上, 有利于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上高效进行同化、顺应、重组, 进而实现知识的建构与再建构。

3. 筛选教学情境资源

教学设计与实施 篇9

一、高职铸造专业学生特征

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多元智能理论 (见图1) , 将人的智能分为8种类型。根据多元智能理论, 每个个体的智能结构不同, 表现出的智力类型也不同, 有些人倾向于数理、逻辑, 有些人则倾向动觉、视觉智能。倾向于数理逻辑智能的人, 其学习追求知识的推理性、逻辑性、系统性和完整性, 这类学生教学需要根据知识结构类型渐进讲授, 适合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法。而动觉、视觉智能型学生则喜欢通过观察别人的动作或通过自己操作的感觉来获取知识与能力。

高职铸造专业学生大多基础知识差, 不爱学习, 但他们喜欢动手操作, 社交、沟通与合作能力强, 他们的智力类型归属在动觉、视觉及人际交往智能类型。其智能类型与心理特点决定了高职教学不同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 他们更适合于在某些活动中获得知识与能力。

二、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做一体化”职业教育方法内涵

现代构建主义认为, 直正有意义的学习是根据个体已有的经验和现存的文本与理念, 由个体主动地从周围的环境中获取信息, 使之与本来具有的信息发生联系, 从而构建其属于个体自我革新的知识结构, 即知识的自我构建。现代构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为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改革提供了理念支撑, 确定职业教育必须使学生处于一个真实的有意义的工作环境中, 依靠学生自我行动来构建其工作领域的生成性理解, 从而获得知识与能力的提升。

行动导向是一种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方法, 它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同, 教学中追求的不是知识体系的完整性, 而是以学生的行动能力为目标, 在教师行为引导下, 通过以项目为类型的活动形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和兴趣, 使学生做到脑、心、手并举。“教学做一体”是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

三、“铸造工艺与工装设计”教学做一体教学体系构建

1. 课改思路

基于行动导向教学理念, 一切教学活动都应以学生为主体, 让学生在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中构建知识体系, 成就职业核心能力。为了基于工作过程对“铸造工艺与工装设计”课程的知识体系进行重新设计, 我们调研了杭州杭氧铸造厂、杭州佳力风能铸造有限公司、杭州汽轮铸锻有限公司、杭州宝鼎铸造、宁波汇力机电铸造、宁波永祥铸造等十余家大型铸造企业。调查这些企业的铸造技术人员的主要工作岗位以及这些岗位对能力的要求, 得出铸造企业对高职学生的迫切需求为铸造工艺员、现场铸造技术人员、铸件检验与质量管理员、铸造企业营销技术支持人员。同时邀请了部分企业的老总及总工程师来学校进行座谈, 探讨“铸造工艺与工装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构建及教学方法改进, 确立了“教学做”为主体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

2.“教学做一体”课程体系构建

在深入调研与分析铸造企业对高职学生岗位与能力需求的基础上, 我们以铸造工艺员、现场铸造技术管理人员、铸造质量管理与检验人员、铸造营销人员四个岗位进行工作任务分析, 提练出7个典型工作任务。分析7个工作任务所需要的岗位能力, 转化为10个主要的教学任务, 10个教学任务的完成是通过5个教学情景做为载体来实现, 其构建过程如图2所示。

3. 教学情景设计依据

铸件合金与种类繁多, 将每一种铸件在课堂进行教学既不现实也无必要, 铸铁、铸钢、铝、铜合金铸件占铸件总产量的80%以上, 掌握这几种铸件的工艺技术足以适应大部分铸造企业所要求的岗位职业能力。铸件工艺技术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是通用的, 具有可迁移性。在掌握几种铸件的工艺技术能力的同时, 学生已具备了铸件工艺技术的知识构架与职业核心能力, 为其它合金铸件生产技术准备了必要的基本知识与工作方法, 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学生完全可以在以后工作中, 开拓性地开展工作和继续学习。

四、“教学做一体”实施方法

1. 教学时段安排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实施要求教学时间安排上相对集中, 但目前由于整体课程教学不可能全部采用“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 集中安排本课程教学与其它课程教学有冲突, 为此采取相对集中的方法。与教务协调, 将一个星期的课 (一般为4~6节课) 全部安排在一个教学时间段内, 并安排在同一间教室进行, 有条件的话安排在电脑教室里进行。电脑教室装有CAD、三维画图、铸件工艺仿真等软件, 教室内有必要的工艺设计手册, 以供教师与学生进行工艺数据查询。

2. 教学实施过程

将班上的学生分组, 一般每组6个人左右, 按学习能力及学习态度将学生划成好、中、差三种类型, 每个组各种类型学生基本上各2人。教师指定一个好学生为组长, 同时指定一个差学生为副组长, 并说明组长及副组长对该组的任务完成负有领导责任。每个组分配灰口铸件、铸钢件、球墨铸铁件、铸铝件、铸铜件5张图纸, 图纸结构由简单件、中等复杂件、复杂件三种类型搭配, 图纸上应有明确的技术要求及工艺背景。课程教学实施前, 要求每位组长组织本组学生画出5个铸件的三维零件图及CAD三视图, 为课堂上实施“教学做”做准备。并明确告诉学生本课程的教学需要每个组完成5个铸件的工艺技术设计, 其设计成果的完善性与优劣将作为这门课成绩评价的主要依据。

每一个情景的工作量很大, 在一个时间段内完成一个教学情景不现实, 因此将每个教学情景分为10个教学阶段, 如图2所示。

其中前面7个阶段是重点, 后面3个阶段有其它课程支撑, 可以适当涉及, 但学生在工艺设计内容上要有体现。

教师根据图2教学阶段实施教学组织。教学过程中, 教师以1个或几个典型案例的阶段工艺过程结合该工艺段知识点进行讲解, 然后由学生在小组内根据分配的5个教学情景任务完成该阶段的技术工作。教师根据小组完成的工作进行评定和总结, 并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完善与提高。一般要求在一个时间段内完成全部5个情景的阶段工艺设计工作, 课内没完成的要求学生在课外进行。

选取阶段5“浇注系统设计”为例来展示课程教学做一的教学过程, 其教学流程为图3所示。

学生工作前, 教师应进行知识点的引入与操作方法演示, 教师讲解规范如图4所示。

学生完成作业后, 及时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点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可以由学生自己点评, 教师点评, 学生互评, 还可以请工厂技术人员进行工艺适合性评定。对能进行工艺仿真的工序过程, 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模拟操作, 根据模拟数据对工艺进行科学量化评估。

教师点评时, 应以鼓励为主,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工作积极性与热情。

3. 教学手段与方法

在实际铸造企业中, 铸造工艺技术是以铸造工艺工程图和铸造工艺工序卡的形式来体现的, 但工程图和工艺卡在教学上不直观, 不便于组织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首先应以三维画图的方法进行工艺设计, 再依据三维工艺图画出二维工程图及工艺卡, 同时也要求学生这么做。这样使铸造工艺设计过程直观、形象、有趣, 并降低了学生空间能力的要求, 对复杂铸件工艺来说, 也不容易出错。多年的工艺教学表明, 高职学生适合于这种形象直观三维工艺描述形式。

“铸造工艺与工装设计”课程通过“教学做合一”教改方案实施, 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使教学过程成为全体学生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潜能, 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提高教学效果提供了情境保证。教改方案实施后,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首次参与了全国大学生铸造工艺设计大赛, 在与名牌本科大学生的工艺设计较量中, 不落下风, 两组参与竞赛, 都取得了三等奖的较好成绩。2013届多名毕业生, 因其良好的职业能力与工作态度, 获得众多使用单位的好评。

参考文献

[1]上海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组织编.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M].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

临床路径设计与实施分析 篇10

1. 参加设计临床路径的成员要多专业性和广泛性

由于临床路径是作为一种医务人员共同遵守的标准化临床诊疗规范, 其目的是通过科学合理的规范化诊疗方案来提高医疗品质、控制医疗成本和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1]。所以临床路径设计小组基本成员应包括:科主任、主治医师、住院医师、护士长、主管护师和护理小组长、药学人员、辅助科室人员和医院管理人员。多专业人员的参与可以保证临床路径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在组建临床路径设计小组时一定要注意参加成员的多专业性和广泛性。

2. 开展临床路径要有良好的内部协调机制以及医院领导的重视

临床路径是一个多部门、多专业人员参与的管理项目, 由医生、护士以及其他辅助科室人员等共同合作完成, 使患者从入院到出院都能够受到有序、有效的照顾。因此, 在临床路径实施前应举行说明会, 对各专业人员进行详细说明, 使医生、护士和其他辅助科室人员明确各自的角色与职责, 通过沟通协调以便达成共识, 所以医院内部必须要有良好的协调机制和相应的制度以及医院领导的重视, 才能保证临床路径的顺利实施。

3. 要选择合理的病种入路径

病人的来源会影响临床路径的实施, 因此要注重选择临床路径的病种:选择常见病、多发病、费用多、手术或处置方式差异小, 且诊断明确和需住院治疗的病种为宜[2]。所以某些病情比较复杂、变化大、住院时间难以预测的病种是不太适合采用临床路径来进行管理的。相对来说, 外科疾病由于大多以手术为主, 治疗相对单一, 开展临床路径比较容易, 尤其是择期手术的, 而内科疾病以慢性疾病为主, 病情较复杂, 合并症较多, 且大多以药物治疗为主, 使得内科疾病临床路径的制定难度比较大, 选择病种时要慎重, 所以选择病种十分重要。

4. 要设计合理的临床路径时间

医疗机构应根据本医院实际情况, 遵循循证医学原则, 确定完成临床路径标准诊疗流程需要的时间, 包括总时间和主要诊疗阶段的时间范围[2]。临床路径有严格的时间性, 专家通过讨论, 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住院天数或手术后住院天数以及诊疗项目的时限性等, 使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康复出院, 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 减少医院医疗资源的浪费, 以达到减少医疗成本, 降低医疗费用的目的。

5. 临床路径内容要符合我国相关医院管理的规定和要求

临床路径的内容除了要符合临床专业诊疗标准外, 还一定要符合我国有关医院管理的规定和要求, 临床路径中抗菌药物的选择和使用要与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相符, 手术病种的术前时间要与卫生部术前等待时间≤3天与医院平均住院日的评价标准等相符。因此, 临床路径的设计要做好充分论证。当某病种路径设计完成后, 必须要在路径设计小组内反复论证, 发挥各成员的作用;临床路径实施前, 必须经过专门的组织、专家进行审核认可。临床路径不允许有原则性的不足和缺陷, 否则就是错误路径。

6. 要做好临床路径实施前的动员宣传和培训教育工作

目前我国还有很多医院未开展临床路径, 很多医院管理人员与医务人员对临床路径不太了解, 所以医院在实施临床路径前, 必须通过各种方式在院内进行动员宣传, 让医院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了解什么是临床路径和开展临床路径的意义, 以减少实施路径时的阻力, 让相关人员主动参与推行临床路径。同时, 医院应举行各种培训班, 聘请有开展临床路径经验的专家讲授相关知识, 让广大医务人员改变传统观念, 主动接受新的临床医疗模式——临床路径的基本技能, 以利于临床路径的推行。

7. 注意取得患者的配合

临床路径模式是医患双方的互动模式, 要想其开展得顺利, 需要患者的支持和配合。如果实施路径过程中, 患者不合作, 临床路径就会出现变异而无法继续实施或终止。如目前部分患者存有很强的依赖心理, 认为住院时间越长, 医师的关心就会越多, 治疗效果就会越好;反之可能效果就不好, 从而会出现不遵从医嘱的行为, 偏离了临床路径。另外医保政策的监督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使部分患者为逃避医疗费用的自付部分, 很多不需住院的要求住院, 可以出院的却拒绝出院, 甚至自行选择治疗药物或检查方式等。以上问题, 有些可通过卫生系统内部及其它行政部门的参与和合作来克服。而最重要的还是要得到患者的配合与支持才能实施, 对于参与临床路径的患者, 从其一入院就对其给予宣教, 让其先充分了解临床路径的优点, 然后在实施过程中指导患者全程参与到路径中来, 让患者切实感受到临床路径的好处, 从而积极配合实施。

8. 改进绩效方法, 消除医务人员的抵触情绪

临床路径实施后, 怎样对参加临床路径的医务人员来进行绩效管理是个难题。很多医务人员对实施临床路径不积极, 主要原因是医院现在推行的绩效考核方式与临床路径的实施不太相符。很多医院是通过经济效益来考核医务人员, 即是从病人和手术里创造的利润越多, 医务人员的奖金就越高。而临床路径的目标却是用尽量低的成本来达到相对质量高且安全的治疗效果。如果同一个科室的医务人员, 花了同样多的精力, 但是实施临床路径的医务人员, 由于创收少, 奖金自然就少, 比那些正常看病不入临床路径的医务人员要少, 医务人员自然会产生抵触情绪。另外, 还有些医生认为他们的医疗价值在临床路径诊疗过程中不能体现, 认为临床路径局限了医务人员的临床思维与创新能力, 方案过于单一、教条, 因为就算同病种的病人治疗方案也不可能一模一样的, 每个人对药物的反应都不尽相同, 这样就会出现医务人员在实施诊疗服务时的自主权与临床路径产生矛盾。这对医院管理层来说确实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处理不好, 就会导致临床路径无法执行。要不推翻原来的考核办法, 建立一套新的考核方法来鼓励员工, 要不在设计临床路径时就要考虑到各种情况, 把临床路径设计得尽善尽美。

9. 结束语

临床路径的实施为合理地、有效地利用卫生资源, 为临床提供了新的医疗管理模式。通过不断完善临床路径, 可以发挥医疗、护理的互补优势, 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同时也更好地创造经济效益, 达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临床路径是实行一套标准化的诊疗方法, 而实践中却不一定是标准的、可以预测的。因此, 临床路径的实施需要在标准与医生的自主权之间实现平衡。临床路径的应用虽然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在发展与推广的过程中仍会有很多困难与问题。随着人们意识的提高以及政策的改善, 它肯定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摘要:临床路径是使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按照一定模式接受治疗护理,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医疗费用, 缩短住院时间, 节省卫生资源, 促进医护间的相互协作, 提高病人的满意度。但是, 在设计与实施时应注意临床路径设计人员的多专业性、入路径病种的合理性、设计时间的合理性等若干问题。

参考文献

[1]杨天桂, 刘芳, 黄勇.临床路径—一种单病种质量管理的现代新模式[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2, (8) :498-499.

上一篇:电视天气预报制作下一篇:森林资源的经营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