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与环境关系

2024-05-01

贸易与环境关系(精选十篇)

贸易与环境关系 篇1

1978年至2007年间,我国年均经济增长10.5%。同时,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增长,进出口贸易额年均增长20%,FDI在1985年到2007年间年均增长18%,成为发展中国家第一引资大国。然而在外贸、外资与经济增长不断攀高的同时,我国的环境污染水平却呈现出不断恶化的趋势。2006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为536.8亿吨,比上年增加2.3%。全国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234.8万吨,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86.4%,比上年增加3.1%。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14841万吨,无害化处理率仅为52.15%;城市污水处理率仅为55.67%。环境恶化已是不争的事实。

鉴于我国对外贸易和引资金额逐年增加和环境污染趋于严重的现状,我们认为有必要对对外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做进一步深入的探讨,本文基于1992~2007年数据,通过协整分析、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研究对外贸易对我国环境污染的长期动态影响,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可能或必要的佐证。

二、文献回顾

目前,国外关于对外贸易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对外贸易有益于环境质量的改善。F r a n k e l(2002)认为随着技术的发展,发展中国家能够采用和发达国家处于同一发展阶段的新技术,促使他们实现清洁或绿色生产,从而进一步促进全球环境质量和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A n t w e i l e r,Copeland和Taylor(2001)对采用的数据进行验证表明,自由贸易对环境有益。第二种观点与前者相反,认为对外贸易加速了环境污染。Smarzynskand Wei(2001)把东道国的腐败水平加入到分析中,运用24个转轨国家534个跨国企业的数据,发现了污染避难所的微弱证据。第三种观点认为对外贸易、FDI和环境污染无关。Aldaba和Cororaton(2002)运用一般均衡模型模拟表明,贸易自由化可增加菲律宾的产量和收入,但对污染基本没有影响;敏感性分析表明,工业化进程中制止环境问题的关键因素是生产技术的变化。Busse(2004)认为没有证据支持污染避难所的假定,劳动力成本和技术、市场规模、政治稳定性、收入水平、基础结构才是主要的投资动力。

对于中国的经验研究也存在同样的问题,第一种观点认为对外贸易和FDI有益于环境质量的改善。Dean(2000)使用中国1987~1995年的省份数据经过模拟表明贸易自由化对环境是有益的。张连众等(2003)利用2000年31个省市的排放量的横截面数据分析表明,贸易自由化有利于我国的环境保护。兰天(2004)选用1995~2001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以排放量作为污染指标,得到了贸易自由化有利于我国的环境保护的结论。李秀香、张婷(2004)通过实证分析指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出口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均排放。

综合上述研究文献,我们发现,大多数文献的研究方法主要依赖经济理论模型;另外国内学者既没有对原始数据序列取对数以消除或减少异方差的影响,也没有进行平稳性检验,从而回归方程存在“伪回归”的嫌疑,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检验结果的说服力。因此,本文针对以往文献的不足,做出了必要的改正。

三、数据来源及变量说明

环境污染指标应满足以下要求:(1)是产品生产的副产品;(2)在一些行业每单位产出的排放量比另一些行业大;(3)有很强的地域效应;(4)由于对人体具有毒害作用,会受到管制的影响;(5)存在污染削减技术。基于以上要求,工业SO2排放量是一个合适的指标,但由于我国统计工业SO2的时间较短,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本文采用SO2排放总量数量,由于历年工业S O 2排放量占S O 2排放总量的比例都在80%左右,所以这一替代是合理的。

经济规模用国内生产总值表示,出口贸易(EX)、进口贸易(IM)的原始数据是使用美元计算的,为了使数据具有可比性,首先用人民币各年对美元的年平均汇率折算成人民币表示,然后用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1992=100)对其进行平减消除通货膨胀的影响。

环境污染数据来源于中国自然资源数据库、相应各期《中国环境年鉴》,进出口贸易额数据来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指标的数据范围为1992-2007年。资料的整理和处理使用Excel2003和EViews6.0软件。

四、协整分析

我们采用双对数模型。模型形式如下:

其中:排放量的对数,分别代表经济规模、出口贸易、进口贸易的对数。

应用传统回归分析方法进行估计与检验的前提条件是所探讨的相关变量必须具备平稳的特性,否则容易产生伪回归现象。由于本文所采用的时间序列可能存在非平稳性,针对此情况,我们首先对各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以检验各变量的时间序列的平稳性,若非平稳,则检验这些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

本文使用Eviews软件对各变量分别进行平稳性检验,所使用的方法为ADF检验法,检验结果见表1.由表1可见,所有变量的对数序列在5%的显著水平上都是非平稳的;而所有变量的对数序列的一阶差分在5%显著水平上都是平稳的(表1)。

对变量间协整关系的检验主要有两类方法,一类是单方程的最小二乘估计方法,以E-G两步法为代表;另一类是最大似然估计法,本文采用E-G两步法进行检验。E-G两步法是指第一步进行协整回归,第二步对协整回归的残差进行平稳性检验,如果残差是平稳的,则说明变量间存在协整关系,否则协整关系不成立,所以协整检验变成了对残差的单整检验,但由于是对残差进行单位根检验,它的临界值和一般序列单位根检验的临界值不同,它的临界值更靠左,Engle-Yoo给出了检验的临界值,称为EG和AEG检验临界值。

最小二乘估计的结果如下:

其中括号中的数字为t的统计量值。

对上式的估计残差进行单位根检验,ADF值(无截距、无时间趋势、一阶滞后)为-4.9724,EG临界值为-3.1119,可见残差是平稳的。说明协整关系成立。

由协整方程可知,之间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经济规模的扩大会导致二氧化硫排放量的增加,经济规模每扩大1%,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1.1766%;IM的流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我国的环境压力,而E X在相当程度上恶化了我国的环境,“污染避难所”的假说得到验证。考虑到分析模型估计系数为原数值取对数的结果系数估计值代表弹性,可知环境的EX、IM弹性分别为0.7365、-1.3178,这表明IM流入增加1%就能够带来1.31%环境的改善;而EX增加1%就能够带来0.73环境的恶化。

五、V A R模型分析

五、V A R模型分析根据A I C取最小的准则,我们建立VAR(3)模型经过检验,模型是显著的,且所有特征根根模的倒数都小于1,说明该VAR模型的结构是稳定的。通过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IRF)和方差分解,我们可以对变量的冲击的响应进行测算。

(1)脉冲响应函数实证分析

脉冲响应函数(Impulse Response Function)是用来衡量随机扰动项的一个标准差冲击对其他变量当前和未来取值的影响轨迹,它能够比较直观地刻画出变量之间的动态交互作用及效应。横轴代表追溯期数,这里为10;纵轴表示因变量对个变量的响应大小,实线表示响应函数曲线,两条虚线代表两倍标准差的置信带。

图1反映了环境污染对经济增长(GDP)的一个标准差新息的反应,可以看出,在本期GDP给一个标准差的冲击后,前2期对环境污染是一个正响应,第2期达到最大正响应,随后第3期降到最低点,第5期之后快速收敛。

图2反映了环境污染对出口贸易的一个标准差新息的冲击产生的脉冲响应函数图。当在本期给出口贸易一个冲击后,在前2期存在一个正响应,然后逐渐下降到第3期是一个最大负响应点,随后又变为正响应,第8期之后快速收敛,表明随着出口贸易的增加,在前期会增加环境污染的强度,随后环境污染会下降,呈现出波动现象,但是波动幅度减小,波动时间增长。

图3反映了环境污染对进口贸易的一个标准差新息的反应,可以看出,在本期给IM一个标准差的冲击后,前2期对环境污染是一个负响应,到第3期达到最大正响应,随后又变为负相应,第6期之后快速收敛,表明随着进口贸易的增加,在前两期会增加环境污染的程度,随着时间推移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呈现出波动现象,其波动幅度与出口贸易相比,波动幅度小。

(2)预测方差分解

方差分解表示的是,当系统的某个变量受到一个单位的冲击以后,以变量的预测误差方差百分比的形式反映向量之间的交互作用程度,它的基本思想是把系统中每个内生变量的变动按其成因分解为与各方程随机扰动项(新息)相关联的各组成部分,以了解各新息对模型内生变量的相对重要性。本文利用方差分解技术分析对外贸易对环境污染的贡献率。

从表2中可以看出,环境污染的波动在第1期只受自身波动冲击的影响,这是由于在建立V A R模型时我们把△L n S O 2作为第一个因变量的缘故,从第2期自身的扰动逐渐下降,第6期后基本稳定在79%左右,但仍起主要作用;来自经济增长、出口贸易、进口贸易的扰动逐渐上升,第6期后基本稳定在8.79%、11.89%和0.5 5%左右,这表明环境污染增长率的8.79%、11.89%和0.55%得益于经济增长、出口贸易、进口贸易对环境污染的拉动作用。对比可知出口贸易对环境污染的拉动最大。

六、结论

1、之间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I M的流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我国的环境压力,而EX在相当程度上恶化了我国的环境,“污染避难所”的假说得到验证。

2.通过对平稳数据建立VAR模型,进而构造脉冲响应函数和对因变量预测误差进行分解,结果表明出口贸易、进口贸易对环境污染的冲击效果越来越小;出口贸易比进口贸易对解释环境污染起着更大的作用。

摘要:本文通过协整分析、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研究对外贸易对我国环境污染的长期动态影响。分析结果显示,进口贸易有利于我国环境质量的改善,而出口贸易则恶化了我国的环境,“污染避难所”假说在我国得到实证;出口贸易是环境污染加剧的重要变量。

关键词:对外贸易,环境污染,协整分析,VAR模型

参考文献

[1]、Franke,l J.&AndrewRose.Is Trade Good or Bad for the Environment?Sorting Out the Causality[R].NBER Working Paper,no.9201,2002.

[2]、Antweiler,W,Copeland,B&Taylor,M.Is Free Trade Good for the Environment[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1,91(4):877-908.

[3]、Smarzynska,B.K.and Wei S.J.Pollution havens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Dirty secret or popular myth?[R].NBER Working Paper8465,2001.

[4]、AldabaR.&Cororaton B.Trade Lib-eralization and pollution:Evidence from the Philippines[R].PIDS Discussion PaperSeries2001,No.2001-25

[5]、Busse&Matthias.Trade,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and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New Empirical Evidence[R].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no.3361,2004.

[6]、Dean,J.Does Trade Liberalization Harm the Environment?A New Text[J].Canadian Journal ofEconomics,2002,35(4):819-842.

[7]、张连众,朱坦,李慕菡等.贸易自由化对我国环境污染的影响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03(3):3-5,30.

香港对外贸易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篇2

香港是世界著名的国际贸易中心,其形成和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优势

首先,香港对外贸易基础设施完善。香港地处中国南端,位于太平洋西岸,是亚太地区的佳通枢纽,也是中国通向世界的大门。香港拥有世界三大天然良港之一的维多利亚港,港口管理和港口设备齐全,采用现代化的集装箱运输方式,香港还是全球著名的航空中心,拥有发达的电讯基础设施,移动电话服务用户普及率和宽带普及率高。香港铁路与公路网完善,其次,香港的对外贸易政策和法律对其对外贸易产生很大的影响,香港实行自由港和自由贸易政策,是世界上最大最开放的自由港,外国船只可以自由进出,进出口贸易手续十分简便,香港的税率低,税种少,除烟酒,高档化妆品等少数商品征收很低的消费税和进口税外,绝大多数外国商品可以豁免关税,且内外税率一致。香港金融和投资自由,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之一,香港的金融市场完全开放,本地银行与外资银行享受完全平等的待遇,港币和外币兑换十分自由。在投资上,香港对公司建立的标准低,限制少,外国公司与本地公司平等竞争。中国大陆的有力支持也是香港对外贸易持续发展支撑力,中国内地改革开放为香港外贸发展提供了契机,中国为香港提供大量的原料、食品、淡水,也为其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此外,香港政府清廉,对外贸易管理体制健全,教育投资大,劳动力素质高、充满活力的自由企业制度和明细的产权制度等因素也是香港对外贸易不断发展的重要因素。

贸易与环境关系 篇3

[关键词] 国际贸易融资 国际贸易 关系

融资指的是资金在供给者和需求者之间的流动,这种资金的流动同时包括资金的融入和融出。在国际贸易领域,融资过程中的资金供给者和需求者分别是银行和进出口商,开展国际贸易融资的目的是为了使进出口商能够有足够的资金进行贸易回转,确保进出口贸易能够顺利开展,同时也是提高银行业绩的重要表现。国际贸易融资具有收益高、利润丰厚的特点,在国际贸易过程中应用既能够有效解决进出口贸易资金短缺的问题,又能够为银行提供一个理想的资金运用方式。所以,在国际贸易进程不断深入的现代化时代,国际贸易融资已经成为促进股价GDP增长的重要推动力。现笔者主要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一、国际贸易融资简介

(一)概念

所谓国际贸易融资指的是银行给予国际进出口商提供的资金融通便利服务,是一种既能够解决进出口商贸易过程中资金短缺的问题,又能够有效提高银行业绩和效益的双赢举措。由于国际贸易融资是在国际贸易过程中发挥作用的,所以可以说国际贸易融资是推动国际贸易顺利开展的推动力和辅助工具。

(二)分类

国际贸易融资用另外一种方式解释就是银行给进出口商放款,所以可以根据融资的期限长短分为短期融资和中长期融资。其中的短期融资指的是期限在一年以内的贸易融资,这种短期融资方式在企业运动资金周转方面最为常用。中长期融资则是相对于短期融资而言的,融资期限超过一年的贸易融资形式。这种时间比较长的贸易融资一般金额都相对比较大,所以主要是用在企业扩大规模方面。由于国际贸易融资的对象是进出口商,所以细分起来可以分为进口商的融资和出口商的融资。进口商融资的银行为进口方当地的银行,常见的贸易融通服务有开立信用证。出口商的融资主要是出口方当地银行为其提供的融资便利,比较最常见的有出口押回。国际贸易融资方式除了可以分为这四种类型之外,还可以根据资金来源的不同分为商业贸易融资和财政预算融资。总之,无论是按照何种方式对国际贸易融资进行分类,其根本性质仍然没有改变,即均是为国际贸易中的企业提供贸易融通便利。

(三)我国国际贸易融资存在的问题

从近年来我国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概况中可以发现,我国国际贸易融资虽然在出口信用保险以及贸易信贷等方面都已经取得长足的发展。但是,这种发展水平相比于发达国家而言还是存在一些急需要解决重大问题。这些问题总结起来主要有:融资方式单一(以信用证结算为主要形式);资金供给后劲不足(体现在政策性银行是将重点放在需要扶持的资本性货物出口上,而拥有更多资本的商业银行却主要是投资在有较大回收利润的大型企业上);中小企业不受重视,融资难(与中小企业投资风险大、成本高以及利润低有关)等[1]。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与我国国际贸易融资相关法律不健全、商业银行经济管理水平低以及我国企业信用相对比较低几个方面有关。解决问题的方法应该从完善配套法律和条企业信誉等方面出发。

国际贸易融资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

国家贸易融资是在国际贸易过程中开展的一种资金融通便利活动,在保障国际贸易更加顺利进行和推动其不断扩大方面有非常显著的作用。没有国际贸易,国际贸易融资也就不复存在。同样,没有国际贸易融资,国际贸易也将难以得到更好发展,所以两者是一种相互依赖、相辅相成,互助互利的管理。有诸多学者对金融发展进行深入研究额探讨后指出,衡量金融发展可以发展规律、效率以及结构三个唯独变量进行探讨。且金融发展发挥作用的途径主要有金融中介和资本市场。金融中介能够得以生存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为贸易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在这个过程中国际贸易融资就是金融企业提供的一种最主要金融支持服务。所以,无论从何种角度去探讨国际贸易融资和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其结果都是指向两者是相互依存、共同促进的“盟友”关系[2]。下面就国际贸易融资对国际贸易影响方式以及影响效应两个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一)国际贸易融资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方式

影响机制。分析金融发展的性质可以发现,该活动具有储蓄动员、加大监督、减少风险以及实现有效配置的功能。储蓄动员指的是金融机构,比如银行通过动员人们将储蓄转入投资,使储蓄成为一种流动性的、可产生交易的投资资金的方式。金融发展的这些功能除了能够最大限度的增加资本积累之外,还能够通过将这些积累资本投入到流通领域的方式实现推动经济发展的目的。在国际贸易领域中,国际贸易融资是通过风险分散、资金配置以及便利交易三个介质作用与金融贸易,推动金融贸易的顺利开展。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是国际贸易融资的资金供给方,他们通过吸收社会闲置资金并将这些资金以融资的方式向国际贸易中的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业务,为企业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使资金短缺企业能够更好的开展贸易工作,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3]。在国际贸易中最常出现资金短缺或者受资金约束需要贸易融资企业给予资金融通支持的主要是一些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企业,这些企业由于在交易过程中存在较大的不确定因素和未知风险,所以需要贸易融资企业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如此才能够有效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提高国际竞争力,确保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能够具有更多优势,改变一个国家的国际贸易结构方向。

(二)国际贸易融资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效应

国际贸易融资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效应可以从对企业的影响和国家乃至国际的收支影响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对企业的影响方面

从企业方面看,国际贸易融资的影响主要是影响中小企业和大型企业的融资金额方面。由于中小企业相比于大型企业而言资金能力的相对比较差、信誉也不如大型企业,商业金融结果在这些的企业中投入的资金回收利润较低也风险更高。加上这些中小型企业一次性的业务量都比较小,无法产生规模效益,无法为金融投资机构带来更大利润。且金融投资银行在确定投资对象之前均会对不同企业的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这个过程中也就不免会产生一些成本,而这一成本对于单匹业务量较少也资金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来说还相对比较更好[4]。另外,尽管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也就是国际贸易存在较多的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金融投资企业在发放贸易融资过程中也会优先选择资金能力较强的大型企业。所以,这种背景下,中小企业在国际贸易中或者的贸易融资概率也就远远低于大型企业,久而久之,中小型企业也就逐渐被排齐出国际贸易。这种中小企业被排齐的现象的前提是贸易融资方为商业金融机构。若贸易融资方为政策性银行,且政策性银行有目的给予中小企业更多便利,为了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而进行必要的政策新干预,那么这些中小企业将能够有机会在国际贸易舞台上一展拳脚,推动企业和国家经济的发展[5]。

2.对国家乃至国际收支的影响

从大的方向看,国际贸易融资能够对国际贸易的进出口结构进行有力调整,比如对于一些在国内已经有足够数量的、能够满足市场需要的产品则应该适当的控制其进口量,通过不给予或者给予较少贸易融通服务的方式限制其进口量,如此也就能够较好的实现国际收支平衡。由于国际收支平衡不论是顺差还是逆差都会对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较大的消极影响。所以,在国际贸易中通过国际贸易融资调整进出口结构的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障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国际贸易融资本身就存在明显的政治色彩,很多情况下是国家对贸易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一个国家若能够通过对国际贸易中的进出口商进行贸易融资选择和控制,那么将能够决定何种类型企业能够进出口,进出口的数量如何等,直接通过调整进出口结构的方式改正国际贸易秩序和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国际贸易融资除了会影响国际收支平衡之外,还会对一个国家的GDP产生重大影响。也就是国际贸易融资会能够利用贸易作为中介促进一个国家的GDP增长,使国家之前实现一种双赢的目的[6]。比如日本协力银行,该银行主要是以提供出口信贷为主,且其主要投资方向是在日本的设备出口企业上,是专门为日本向发展中国家出口设备企业提供的贸易资金。由于在当今国际舞台上,日本的货物无论在技术水平或者样式方面都处在先进行列,所以当这些具有多样性和先进性技术水平的资本货物被出口到发展中国家后,也就直接或间接的提升了发展中国家整个工业的基础水平。但是,由于国际贸易融资本身就存在较大风险性,所以若国际贸易融资的资金供给方都是私人,那么将会严重影响到整个国际贸易市场的健康[7]。所以,国家贸易融资必须要有国家政府政策支持和控制以及国际社会之间的合理协调。只有如此,才能够确保国际贸易融资能够真正发挥推动国际贸易不断扩大的作用,实现两者共同促进的目的。

综上所述,国际贸易融资是国际贸易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辅助工具,两者是一种相互依托、共同进步的关系。在国际贸易市场中应用国际贸易融资,能够为存在资金短缺或者受约束的外贸企业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为外贸企业进出口产品实施风险分散,为企业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多优势,赢取更大的经济利润创造良好条件。且这种贸易融资形式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一个国家GDP值的乘倍增长和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推动现代化社会进程的不断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 沈能.金融发展与国际贸易的动态演进分析——基于中国的经验数据[J].世界经济研究,2006,20(06):362-363.

[2] 张平.国际贸易融资方式及在我国的应用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8.

[3] 刘经纬.我国X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0.

[4] 樊薇.我国国际贸易融资创新问题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8.

[5] 程晓娟.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14(22):325-326.

[6] 王敏.新形势下我国国际贸易融资及风险防范[J].现代商贸工业,2010,30(12):554-556.

贸易与环境关系 篇4

多年以来, 出口贸易一直是推动江苏经济快速发展的动力。江苏的出口贸易总额逐年高速增长, 对外贸易依存度显著提高。其出口贸易总额从1990年的29.44亿美元增长至2010年的2705.5亿美元, 平均年增长率近29.05%。在实现对外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 江苏省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环境质量变化问题。工业废气排放量逐年上升, 从1990年到2010年, 废气排放总量从5047亿m3上升到31212.9亿m3。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也呈上升趋势, 从1990年的2234万吨上升至2010年的9062万吨。工业废水排放量则变化不太显著, 废水排放量基本保持在20亿吨以上。经济的增长往往会带来环境的恶化, 然而, 经济的增长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江苏出口贸易与环境污染二者之间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如果出口贸易对环境污染有负面影响, 那么出口贸易的产品结构是否会对环境污染也造成影响?这些都是本文将要探讨的问题。

2文献综述

许多学者通过研究出口贸易对环境的影响, 从而寻求解决出口贸易对环境污染问题的办法。Copeland和Taylor实证认为贸易发展将会导致更多的污染排放。Grossman与Krueger (1991) 最早将国际贸易的环境影响分解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三个方面, 建立了贸易的环境效应分析的基本框架。Chichilnisky (1994) 认为, 在自然资源的产权界定和环境规制方面, 南方国家比北方国家会更宽松, 贸易自由化将导致南方国家更专业化于资源密集型产品, 当产品规模扩大后, 环境会进一步恶化。Esty和Geradin指出, 经济一体化会导致越来越多的环境避难所, 这是因为某些国家实施的低环境标准和松弛的环境管制措施对该国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能起到推进作用。vanBeers和vandenBergh (1996) 侧重于从方法论角度评论贸易和环境外部性之间的相互关系;Antweiler等人 (2001) 运用回归方法进行了贸易的环境效应分析。此外, Ederington和Minier (2003) 以及Winters (2004) 等学者都各自对贸易和环境问题做了进一步的研究。

近年来, 我国学者也对贸易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张梅认为经济增长、自由贸易的进一步会扩大导致环境恶化。李慕菡等 (2005) 通过对相关产业进出口和污染情况的分析, 得出了我国国际贸易中污染产品的环境转移客观存在的结论。叶继革、余道先 (2007) 用统计性描述方法从更加微观的层面上分析了具体行业出口量的扩大对环境污染的不利影响。党玉婷、万能 (2007) 等人对我国1994-2003年的对外贸易环境效应进行了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的进出口易从总体上恶化了我国的生态环境。但是, 也有学者并不认同贸易增长对环境污染造成负面影响。李秀香等分析了二氧化碳的排放、出口增长与环境影响之间的关系, 认为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与出口增长没有必然的正相关关系;张连众等利用31个省市的二氧化硫排放量的截面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表明贸易自由化有利于我国的环境保护。陈红蕾、陈秋峰 (2007) 建立计量回归模型, 以二氧化硫 (SO2) 排放量作为环境污染指标对我国贸易开放的环境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 结果表明规模、结构和技术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可以减少污染排放量。

综上所述, 中外学者普遍认为出口贸易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联系。基于此, 在一个相对具体的区域内, 在相对稳定的经济和政策条件下, 研究出口贸易与环境污染的关系, 更符合一个地区的实际情况, 更有利于为一个地区的经济良性发展提供可靠的依据。本文以江苏省为例, 选取了1990~2010年的相关数据, 实证分析了江苏省出口贸易及贸易结构对环境污染的影响, 并得出若干有助于推进江苏省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结论。

3实证分析

3.1研究方法

本文利用江苏1990-2010年江苏出口总额 (其中包括2000-2010年初级产品、工业制成品出口额) 、工业废气、工业废水、固体废弃物排放量等数据构建计量模型, 借助Eviews6软件, 运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实证分析江苏出口贸易与环境污染、贸易结构与环境污染之间关系。

3.2指标选择

根据数据的可得性, 本文选取“三废”即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固体废气排放物排放量、工业废水排放量3个指标度量环境污染程度。出口总额作为出口贸易指标, 并且为了进一步研究需要, 选取初级产品出口额、工业制成品出口额作为指标分析产品贸易结构对环境的影响。

3.3数据采集

本文所选数据来源于江苏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库、江苏省环境状况公报等。具体如表1、表2所示。

注:出口总额=初级产品出口额+工业制成品出口额。

3.4单位根检验

在分别检验江苏省出口总额与环境污染物排放指标的协整关系之前, 需要检查各变量的平稳性, 否则可能出现伪回归错误。本文采用ADF方法检验序列平稳性。结果表3。

*, **, ***分别代表1%, 5%, 10%的显著性水平。D表示一阶差分。

由表3可以看出, 在水平序列下, 各变量除Y3外其他指标都是不平稳的, 在进行一阶差分以后, 各变量都趋于平稳。

3.5协整检验

在进行时间系列分析时, 传统上要求所用的时间系列必须是平稳的, 即没有随机趋势或确定趋势, 否则会产生“伪回归”问题。但是, 在现实经济中的时间系列通常是非平稳的, 我们可以对它进行差分把它变平稳, 但这样会让我们失去总量的长期信息, 而这些信息对分析问题来说又是必要的, 所以用协整来解决此问题。

本文试对各个变量进行检验, 并加以判定他们之间是否有长期的稳定关系, 即他们之间是否是协整的。

利用Eviews6软件, 分析结果表4。

从表4中, 很容易发现工业废气排放与出口总额、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与出口总额二者的直线的拟合优度都很好, 达到了90%以上, 甚至于达到97%, 说明出口贸易对环境污染有直接影响, 且由于系数值都为正数, 表明出口额的增长加剧了环境污染。然而, 出口贸易的增长对工业废水的影响不明显, 虽然回归分析的P值通过检验, 但是拟合程度只有23%左右, 无法直接解释出口贸易对环境污染, 尤其是对工业废水排放的影响。

由于出口贸易对环境污染, 特别是对工业废气、固体废弃物排放有直接影响, 因此, 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江苏省出口贸易结构是否会对环境污染产生影响 (由于无法直接证明出口贸易会对工业废水排放量产生影响, 所以本文暂不考虑产品贸易结构对工业废水产生的影响) 。本文选取2000-2009年江苏省出口贸易相关数据, 包括初级产品出口额X1, 工业制成品出口额X2, 工业废气排放量Y1, 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Y2, 继续分析贸易结构与环境污染二者之间存在的关系。方法与之前相同, 先进行单位根检验, 后再协整检验, 结果如表5所示。

回归结果的拟合程度非常高, 但P值过高, 也就是系数的斜率没有一个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说明X1、X2斜率至少有一个不为0, 即存在多重共线性。所以, 针对多重共线性, 对原始序列做一阶差分, 重现进行检验, 结果如表6。

从表中可以看出, 一阶差分以后的初级产品出口额及工业制成品出口额与环境污染存在相关关系, 一阶差分后, 初级产品与环境污染存在负相关关系, 工业制成品与环境污染存在正相关关系。可以认为贸易结构中, 相较于初级产品, 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增加更能加剧了对环境的污染。

3.6格兰杰因果检验

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是分析时间序列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协整分析的结果反映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但是, 这种关系是否构成因果需要进一步验证。考虑到经济中通常出现的时滞效应, 在对时间序列进行因果关系检验时, 本文将对滞后各期的X与Y1、Y2之间关系进行检验, 其检验结果列入表7内。

检验结果显示, 在滞后二期的情况下, 拒绝X不是Y1的Granger原因, 即X是Y1的格兰杰原因。其余情况下, 均接受原假设。这就说明, 江苏出口总额的变化是导致是工业废气排放量变化的原因, 而出口总额变化不会导致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及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变化, 究其原因, 笔者猜测可能与所选分析数据较少, 导致无法得出结论有关。

4结论

本文通过对江苏省出口总额和工业废气、固体废弃物、工业废水排放指标分析, 建立计量模型, 进行协整分析与格兰杰因果检验, 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 出口贸易的增长会加剧环境污染。

以江苏为例, 随着出口贸易的逐年增长, 贸易规模的扩大, 工业废气、固体废弃物的排放也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江苏省的环境污染有可能进一步恶化。因而, 控制贸易的规模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一味地扩大贸易规模, 意味着扩大生产, 增加污染, 因此企业须制定全年生产计划, 不能因盲目追求利润而扩大生产规模。同时, 政府也应发挥作用, 指导企业安排生产, 不能只关注GDP数量而忽视GDP质量。

第二, 出口贸易结构会对环境污染产生影响。

由于在初步的回归分析中, 虽然拟合程度高, 但是系数的斜率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 随后进行一阶差分, 重新回归分析, 得出结论。在出口产品贸易结构中, 初级产品出口额及工业制成品出口额都与环境污染存在相关关系, 但是初级产品与环境污染存在负相关关系, 工业制成品与环境污染存在正相关关系。可以看出, 我省出口产品贸易结构中, 尤其是工业制成品更能影响我省环境质量。因此, 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对于减轻我省环境污染有一定的积极作用。降低出口商品中高污染、高耗能和资源性商品的出口比例, 加大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等附加值高, 污染低的产品。积极促使生产高污染、高耗能产品的企业进行技术改革,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必要时, 甚至可以关掉这些高污染企业。

第三, 出口贸易是影响江苏省环境污染的原因。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表明, 出口总额的增长, 出口贸易规模的扩大, 会导致各类环境污染排放 (诸如工业废气排放量) 有上升趋势, 加重了我省的环境污染。因此, 加快产业升级, 优化产业结构, 发展绿色经济有利于改善环境。绿色经济是以效率、和谐、持续为发展目标, 以生态农业、循环工业和持续服务产业为基本内容的经济结构、增长方式和社会形态。绿色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结构, 通过发展绿色经济, 不仅能够引导产业结构优胜劣汰, 也能更好地提高自然环境的利用效率, 有利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采用1990~2010年江苏省的相关数据, 通过协整检验, 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对江苏省出口贸易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 指出出口贸易的增长, 污染物排放呈总体上升趋势, 同时深入研究出口产品结构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 得出结论, 即工业制成品出口量的增加极大程度上加剧环境的污染。

关键词:出口贸易,环境污染

参考文献

[1]朱红根, 卞琪捐, 王玉霞.中国出口贸易与环境污染互动关系研究—基于广义脉冲响应函数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 2008.

[2]叶继革, 余道先.我国出口贸易与环境污染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 2007.

[3]赵银徳, 李晓蕾.江苏省环境污染与人均GDP出口贸易关系的实证研究[J].安徽农业科技, 2008.

[4]傅京燕.贸易与环境问题的研究动态与评述[J].国际贸易问题, 2005.

[5]李慕菡等.我国国际贸易中污染产品的跨境转移[J].国际贸易问题, 2005.

贸易与环境关系 篇5

国际贸易术语与买卖合同的关系国际贸易术语与买卖合同的关系

1、由当事人自愿选定买卖合同中的贸易术语

在国际贸易中,交易双方采用何种贸易术语成交,应在买卖合同中具体订明,由于有关贸易术语的国际贸易惯例是建立在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基础上,具有任意法的性质,故当事人选用何种贸易术语及其所采用的术语受何种惯例管辖,完全可以根据自愿的原则来确定。

2、贸易术语一般确定买卖合同的性质

贸易术语是确定买卖合同性质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地说,采用何种贸易术语成交,则买卖合同的性质也相应可以确定。

3、贸易术语并不是决定买卖合同性质唯一的因素

贸易术语通常虽确定买卖合同的性质,但它并不是决定合同性质唯一的因素,决定买卖合同性质的还有其他因素,例如,交易双方约定使用cif术语,但同时也约定:“以货物到达目的港作为支付货款的前提条件。”按此条件签订的合同,就不是装运合同,而应当是到达合同,因为,在这里,支付条件是确定合同性质的决定因素,由此可见,确定买卖合同的性质,不能单纯看采用何种贸易术语,还应看买卖合同中的其它条件是如何规定的。

4、避免贸易术语与买卖合同的其它条件相矛盾

为了容易明确买卖合同的性质和分清买卖合同双方的义务,以免一起争议,交易双方选用的贸易术语应与买卖合同的性质相吻合。也就是说,买卖双方应根据交货等成交条件选用相应的贸易术语,防止出现贸易术语与买卖合同的其它条件不吻合,甚至相互矛盾的情况,尤其是选用c组术语成交时,在涉及增加卖方义务的规定时,更应审慎从事,以免出现与贸易术语含义相矛盾的内容。

5、《1990年通则》中的有关规定,仅适用于买卖合同中的贸易术语,而绝不适用于运输合同中的术语(有时它们是同样类似的词表示),尤其不适用于各种租船合同中的贸易术语。由于租船合同的术语对于装卸时间和装卸费用的限定更为严格,故交易双方应在买卖合同中特别条款尽可能就这些问题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也就是说,交易双方签订买卖合同的同时,应尽可能考虑运输合同的要求,以变为随后订立的合同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有利于买卖合同的履行,但另一方面运输合同是为履行买卖合同而签订的,因此,负责安排运输的买方或卖方在商订运输合同时,务必以买卖合同为依据,使运输合同与买卖合同相互衔接,以保证买卖合同的顺利履行。多一个渠道,多一个选择

a.包括装卸费,但不计滞期、速退费 b.包括装卸费,同时计滞期、速遣费

试卷编号:3529 座位号

2013年秋季学期期末考试 《国际贸易实务》试题 a卷 2013年12月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汇票

3、提单

4、询盘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在国际贸易中,买卖商品是按重量计价的,若合同未明确规定计算重量的办法时,按惯例,应按()。

a.净重计 b.毛重计 c.皮重计 d.重量计

2.按照现行的国际贸易惯例解释,若以cfr条件成交,买卖双方风险划分是以()。a.货物交给承运人保管为界 b.货物交给第一承运人保管为界 c.货物在目的港越过船舷为界d.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为界 3.《incoterms 2000》c组贸易术语与其它组贸易术语的重要区别之一是()。a.交货地点不同 b.风险划分地点不同 c.风险划分地点与费用划分地点不同 d.费用划分地点不同 4.按照国际贸易有关惯例,卖方必须在运输单据上表明()。a.包装标志 b.警告性标志 c.指示性标志 d.运输标志

5.按fob条件达成的合同,凡需租船运输大宗货物,应在合同中具体订明()。a.装船费用由谁负担b.卸船费用由谁负担 c.保险费用由谁负担d.运费由谁负担 6.在国际贸易中,海运提单的签发日期是表示()。a.货物开始装船的日期 b.装载船只到达装运港口的日期 c.货物已经装船完毕的日期d.装载船只到达目的港口的日期 7.海运货物中的班轮运输,其班轮运费应该()。《国际贸易实务》试题 第1页(共4页)

c.包括卸货费,应计滞期费,不计速遣费d.包括装货费,应计速遣费,不计滞期费 8.必须经过背书才能进行转让的提单是()。

a.记名提单b.不记名提单 c.指示提单 d.备运提单 9.在海洋运输货物保险业务中,共同海损()。

a.是部分损失的一种 b.是全部损失的一种

c.有时是全部损失,有时是部分损失d.既是部分损失,又是全部损失 10.在国际贸易运输保险业务中,仓至仓条款是()。

a.承运人负责运输责任起讫的条件 b.保险人负责保险责任起讫的条款 c.出口人负责交货责任起讫的条款 d.进口人负责接货责任起讫的条款

11.按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海洋货物运输保险条款规定,三种基本险别就保险公司承担的风险责任范围的大小而言,下列四种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最大的是平安险,其次为一切险,再其次为水渍险 b.最大的是水渍险,其次为一切险,再其次为平安险 c.最大的是一切险,其次为水渍险,再其次为平安险 d.最大的是一切险,其次为平安险,再其次为水渍险 12.在进出口贸易中,代理人或经纪人为委托人服务而收取的报酬叫做()。a.酬金b.回扣 c.折扣d.佣金

13.信用证的基础是国际货物销售合同,而且又是开证行对出口人的有条件的付款承诺,所以,当信用证条款与销售合同规定不一致时,受益人可以要求()。a.开证行修改b.开证人修改 c.通知行修改d.议付行修改 14.汇票有即期和远期之分,在承兑交单(d/a)业务中,()。

a.只使用远期汇票,不使用即期汇票b.只使用即期汇票,不使用远期汇票 c.既使用即期汇票,也使用远期汇票d.即期汇票和远期汇票同时使用

15.卖方发盘限15日复到有效,14日下午收到买方复电要求减价3%并修改交货期,正研究如何答复时,次日上午又收到买方来电接受发盘,()。

a.于是,合同按卖方发盘条件达成 b.于是,合同按买方提出条件达成 c.于是,合同按买方还实盘条件达成 d.此时,合同尚未达成 16.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进出口额之和被称为()a.对外贸易额b.对外贸易量 c.国际贸易额d.国际贸易量 17.在国际货物销售合同的商品检验条款中,关于检验时间与地点的规定,目前使用最多的是()a.在出口国检验 b.在进口国检验 c.在出口国检验,在进口国复验d.在第三国检验 18.按照征税的目的,关税可分为()a.进口税、出口税、过境税b.进口税、进口附加税 c.最惠国税、特惠税、普遍优惠税 d.财政关税、保护关税

19.在cip条件下,卖方按惯例投保的保险金额一般是在合同价格的基础上加成()a.5%投保 b.10%投保 c.5%—10%投保 d.15%投保 20.既有自愿性,又有强制性的解决争议的方式是()a.协商 b.调解 c.诉讼 d.仲裁

《国际贸易实务》试题 第2页(共4页)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fob、cfr和cif的异同点。

四、计算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某出口公司按每公吨1,200美元fob上海对外报价,国外客户要求改报cif旧金山。假设每公吨运费为130美元,加10%投保,保险费为1%,问该出口公司应报价多少?(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2、我国某公司以每箱50美元cif悉尼出口某商品共一万箱,货物出口前,由我公司向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某分公司投保了水渍险、串味险及淡水雨淋险,其保险费率分别为0.7%、0.3%和0.2%,按发票金额110%投保。试计算该批货物的投保金额和保险费各是多少?(要

五、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某公司以cif鹿特丹出口食品1000箱,即期信用证付款,货物装运后,凭已装船清洁 提单和已投保一切险及战争险的保险单向银行收妥货款,货到目的港后经进口人复验发现下列情况:(1)该批货物共10个批号,抽查20箱,发现其中2个批号内含沙门氏细菌超过进口国的标准;(2)收货人只实收998箱,短少2箱;(3)有15箱货物外表情况良好,但箱内货物共短少60公斤。试分析上述情况,进口人应分别向谁索赔,并说明理由。

2、某公司以cif条件进口一批货物。货物自装运港,启航不久,载货船舶因遇风暴而沉 没。在这种情况下,卖方仍将包括保险单,提单,发票在内的全套单据寄给买方,要求买方支付货款。问进口方是否有义务付款? 试卷编号:35292013年秋季学期成人专科期末考试《国际贸易实务》试题 a卷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和/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

2、汇票:是指一个人向另一个人签发的要求见票时或在将来的固定时间,或可以确定的时间,对某人或指定的人或持票人支付一定金额的无条件的支付命令书。

3、提单:是承运人或其代理人在收到货物后签发给托运人的一种证件,它体现承运人于托运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4、询盘:是准备购买或出售商品的人向潜在的供货人或买主探询该商品的成交提交或交易的可能性的业务行为,它不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

5、信用证:是银行做出的有条件的付款承诺,即银行根据开证申请人的请求和指示,向受益人开具的有一定金额、并在一定期限内凭规定的单据承诺付款的书面文件。

二、单选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5 adcda 6-10 cacab11-15 cdbad16-20 acdbd 《国际贸易实务》试题 第3页(共4页)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参考答案:

1、相同点:(1)卖方都是在装运港交货;(2物越过装运港船舷为界限;(3)都适合于水上运输;(4理进口通关手续。

2、区别:在运输和保险上存在差别。fobcfr下卖方负责签订运输合同,支付运输费用,保险由买方自行安排;cif和保险合同均由卖方负责签订,并承担运费和保险费。

2、参考答案:贸易自由化是各成员方通过多边贸易谈判降低和约束关税,垒,消除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扩大本国市场准入。其含义可以解释为:(1)意义的贸易自由化,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2)国家。(3)对经济转型国家采取适当的政策措施,鼓励其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4)造一个公平无扭曲的竞争环境。

四、计算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答:cif=(fob+国外运费)/(1-保险加成*保险费率)=1344.80美元

2、答:保险金额计算的公式是:保险金额=cif货值×(1+加成率)

保险费则根据保险费率表按保险金计算,其计算公式是:保险费=保险金额×保险费率。在本案中,保险总金额=cif货值×(1+加成率)×10000箱=50×(1+10%)=550000总保险费=保险金额×保险费率=550000×(0.7%+0.3%+0.2%)=6600美元。

五、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参考答案:第(1)因原装货物有内在缺陷,承运人不负责任。第(2)数交足。第(3)交的单据是合格的,买方就有义务向买方按期付款。

2、参考答案:因为按cif发现卖方提交的单据与合同规定不相符,那就另当别论了。《国际贸易实务》试题 第4页(共4页)

篇三:论国际货物运输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国际货物运输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运输业本身就是贸易的产物。贸易中的货物只有通过流通领域,依靠运输才能从卖方手中转移到买方的手中。国际货物运输的对象主要是贸易商品,没有国际贸易,也就谈不上国际货物运输。同时,国际货物运输是贸易开展实施的基础,国际货物运输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国际贸易交易方式的进步,提高了国际贸易业务的效率。所以,国际贸易与国际货物运输两者的发展是互相制约,相辅相成的。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各国之间的商业贸易交往日趋繁荣,运输业作为国际贸易的纽带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的制造业中心,被形象地比作世界工厂,大量的跨国公司把将我国作为其采购和生产基地。在此条件下,我国的对外贸易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运输水平也得到很大的提升。运输水平的提升不仅体现为运输条件的改善,还包括港口码头设施的现代化和相关的运输服务配套行业(如货代、船代、仓储、物流中心、中转站等)的快速发展。运输水平的提升降低了商品的流通费用,积极带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为运输业提供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对外贸易可以为运输业创造大量的需求,拉动物流业的发展,但是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也对我国运输业的运力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国的运输水平跟不上对外贸易的发展步伐,就会成为对外贸易发展的障碍。同时,运输作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有时还会影响甚至决定贸易术语的选择。在国际货物买卖中,fob、cfr和cif是最为常用的贸易术语。在fob术语下,卖方负责把货物装载到买方指定的船上由买方负责订舱、支付运费。在通常情况下,合同规定的装运日期是在卖方收到买方开出l/c后的30天以上,在此期间如果产品的市场价格大幅度下跌(特别是一些敏感性商品和季节性商品),在fob术语下,买方为其利益着想,即使卖方已将货物备妥装运港,往往以订不到合适的船为借口进行拖延,导致卖方不能在l/c规定的装运期内将货物装船,取得单据进行议付,使得l/c过期失效,而卖方除了将货物贬值和不能及时卖出的损失外,还要加装运港的仓储费损失,尤其是鲜活和季节性商品损失就更为惨重。而在cfr、cif术语下卖方在货物的装运方面掌握主动权,不受买方的制约,不管产品市场价格如何下跌只要卖方在l/c规定的期限内把货物装船取得响应的单据,就可避免这种风险。

e组:启运(一)工厂交货(exw)本术语英文为“ex works(„named place)”,即“工厂交货(„„指定地点)”。它指卖方负有在其所在地即车间、工厂、仓库等把备妥的货物交付给买方的责任,但通常不负责将货物装上买方准备的车辆上或办理货物结关。买方承担自卖方的所在地将货物运至预期的目的地的全部费用和风险。采用exw条件成交时,卖方的风险、责任、费用都是最小的。f组:主要运费未付(二)货交承运人(fca)本术语英文为“free carrier(„named place)”,即“货物交承运人(„„指定地点)”。它指卖方应负责将其移交的货物,办理出关后,在指定的地点交付给买方指定的承运人照管。根据商业惯例,当卖方被要求与承运人通过签订合同进行协作时,在买方承担风险和费用的情况下,卖方可以照此办理。本术语适用于任何运输方式。采用这一交货条件时,买方要自费订立从指定地点启运的运输契约,并及时通知卖方。《2000通则》规定,若双方约定的交货地点是卖方所在地,卖方负责把货物装上买方制定的承运人的运输工具即可,若交货地是其它地点,卖方在自己的运输工具上完成交货,无需卸货。

(三)船边交货(fas)本术语英文为“free alongside ship(„named port of shipment)”即“船边交货(„„指定装运港)”。它指卖方在指定的装运港码头或驳船上把货物交至船边,从这时起买方须承担货物灭失或损坏的全部费用和风险,另外买方须办理出口结关手续。本术语适用于海运或内河运输。与《90通则》不同的是,《2000通则》规定,办理货物出口报关的风险、责任、费用改由买方承担。

(四)(四)船上交货(fob)本术语英文为“free on board(„named port of shipment)”,即“船上交货(„„指定装运港)”。它指卖方必须在合同规定的日期或期间内在制定装运港将货物交至买方指定的船上,并承担货物越过船舷为止的一切费用和货物灭失或损坏的风险,货过船舷后买方须承担货物的全部费用、风险、灭失或损坏,另外要求卖方办理货物的出口结关手续。本术语适用于海运或内河运输。【fob】术语变形(1)fob liner terms(fob班轮条件):装船费用按照班轮条件办理,卖方只负责将货物交到码头港口,装卸及平舱理舱费均由支付运费的一方----买方负担。(卖方不必承担装货费用)(2)fob under tackle(fob吊钩下交货):卖方承担的费用截止到买方指定船只的吊钩所及之处,有关装船的各项费用一概由买方负担。(卖方不必承担装货费用)(3)fob stowed 或fobs(fob包括理舱/船上交货并理舱):卖方负责将货物装上船,并支付包括理舱费在内的装船费用。多用于杂货船。(卖方必须承担装货费用和理舱费用)(4)fob trimmed 或fobt(fob包括平舱/船上交货并平舱):卖方负责将货物装上船,并支付包括平舱费在内的装船费用,多用于散装船。若买方租用自动平舱船是,卖方应退回平舱费用。(卖方必须承担装货费用和平舱费用)(5)fob stowed and trimmed 或fobst(fob包括平舱和理舱):卖方必须承担装货、平舱和理舱费用。c组:主要运费已付(五)成本加运费(cfr)本术语英文为“cost and freight(...named port of destination)”,即“成本加运费(„„指定目的港)”。它指卖方必须支付把货物运至指定目的港所需的开支和运费,但从货物交至船上甲板后,货物的风险、灭失或损坏以及发生事故后造成的额外开支,在货物越过指定港的船舷后,就由卖方转向买方负担.另外要求卖方办理货物的出口结关手续。本术语适用于海运或内河运输。【cfr】术语变形(1)cfr liner terms(cfr班轮条件)即卸货费按照班轮的办法处理,即买方不予承担。(2)cfr landed(cfr卸到岸上)指由卖方将货物卸到目的港岸上位置的卸货费,包括从轮船到码头转运时可能发生的驳船费和码头捐税。(3)cfr ex tackle(cfr吊钩下交货)卖方承担货物从舱底吊至船边卸离吊钩为止的费用。(4)cfr ex ships hold(cfr舱底交接)买方负责将货物从目的港船舱舱底吊卸到码头的费用。

(六)成本、保险费加运费(cif)本术语英文为“cost, insurance and freight(„named port of destination)”,即“成本、保险费加运费(„„指定目的港)”。它指卖方除负有与“成本加运费”术语相同的义务外,卖方还须办理货物在运输途中应由买方承担购货物灭失或损坏的海运保险并支付保险费。本术语适用于海运或内河运输。【cif】术语变形(1)cif liner terms(cif班轮条件):卖方必须承担卸货费用;(2)cif landed(cif):卖方必须承担卸货费用包括驳运费;(3)cif under ex tackle(cif):卖方必须承担卸货费用;(4)cif ex ships hold(cif):卖方不必承担卸货费用。【注】cif以及cfr的区别: cif术语要由卖方办理保险,支付保险费,并向买方转让保险单;cfr术语则由买方自行办理投保并支付保险费,保险也容易引起争议问题。因为按照cif术语,卖方虽然负责投保并支付保险费,但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起,风险就由卖方转移到买方承担,卖方对运输中的货物已经不再拥有可保权益,卖方实际上是为了买方的利益而投保。因此投保什么险别如何确定保险金额,应事先在合同中约定,否则容易在货物遭受损失时而得不到应有得赔偿而引起纠纷。(七)运费付至(cpt)本术语英文为“carriage paid to(„named place of destination)”,即“运费付至(„„指定目的地)”。本术语系指卖方支付货物运至指定目的地的运费。关于货物灭失或损坏的风险以及货物交至承运人后发生事件所产生的任何额外费用,自货物已交付给承运人照管之时起,从卖方转由买方承担。另外,卖方须办理货物出口的结关手续。本术语适用于各种运输方式,包括多式联运。【注】cpt以及cfr的区别:(1)cpt是卖方负责安排把货物运至指定目的地的运输,并付运费,但货物在运输途中灭失或者损坏的风险以及货物交给第一承运人后发生的任何额外费用,均由买方承担。但在cfr术语下,卖方完成交货时在约定的装运港越过船舷时,不是将货物交给第一承运人。(2)cpt术语可适用于任何运输方式,而cfr术语仅适用于海洋和内河运输。

(八)运费及保险费付至(cip)本术语英文为“carriage and insurance paid to(„named place of destination)”,即“运费及保险费付至(„„指定目的地)。”它指卖方除负有与“运费付至(„„指定目的地)”术语相同的义务外,卖方还须办理货物在运输途中应由买方承担的货物灭失或损坏风险的海运保险并支付保险费。本术语适用于任何运输方式。d组:到达(九)边境交货(daf)本术语的英文为“delivered at frontier(„named place)”,即“边境交货(„„指定地点)”。它指卖方承担如下义务,将备妥的货物运至边境上的指定地点,办理货物出口结关手续,在毗邻国家海关关境前交货,本术语主要适用于通过铁路或公路运输的货物,也可用于其他运输方式。

(十)目的港船上交货(des)本术语的英文为“delivered ex ship(„named port of destination)”,即“目的港船上交货(„„指定目的港)”。它系指卖方履行如下义务,把备妥的货物,在指定目的港的船甲板上不办理货物进口结关手续的情况下,交给买方,故卖方须承担包括货物运至指定目的港的所有费用与风险。本术语适用于水上运输方式及最后一程为水上运输的多式联运方式。

(十一)目的港码头交货(deq)本术语的英文为:“delivered ex quay(duty paid)(„named port of destination)”,即“目的港码头交货(„„指定目的港)”。卖方义务如下:支付运费,在规定时间内将货物运至目的港,承担卸货的责任和费用,并在目的港码头将货物置于买方处置之下,承担在目的港码头将货物置于买方处置下之前的风险和费用。办理货物进口报关的责任、费用、风险由买方承担。本术语适用于水上运输和多式联运。

(十二)未完税交货(ddu)本术语的英文为“delivered duty unpaid(„named place of destination)”,即“未完税交货(„„指定目的地)”。它指卖方将备好的货物,在进口国指定的地点交付,而且须承担货物运至指定地点的一切费用和风险(不包括关税、捐税及进口时应支付的其他官方费用),另外须承担办理海关手续的费用和风险。买方须承担因未能及时办理货物进口结关而引起的额外费用和风险。本术语适用于各种运输方式。

(十三)完税后交货(ddp)本术语的英文为“delivered duty paid(„named place of destination)”,即“完税后交货(„„指定目的地)”。它是指卖方将备好的货物在进口国指定地点交付,而且承担将货物运至指定地点的一切费用和风险,并办理进口结关。本术语可适用于各种运输方式。13种贸易术语比较 英文及缩写 中文全称 交货地点 风险划分 出口报关 进口报关 适用运输方式 标价注明

ex works exw 工厂交货 卖方处所 买方接管货物后 买方 买方 各种运输方式 指定地点 free carrier fca 货交承运人 合同规定的出口国内地、港口 承运人接管货物后 卖方 买方 同上 同上 free alongside ship fas 船边交货 装运港船边 货交船边后 卖方 买方 海运,内河运输 装运港名称

free on board fob 装运港船上 装运港船上 货物越过装运港船舷 卖方 买方 同上 同上 cost & freight cfr 成本加运费 同上 同上 卖方 买方 同上 目的港名称

cost insurance and freight cif 成本加保险加运费 同上 同上 卖方 买方 同上 同上 carriage paid to cpt 运费付至 合同规定的出口国内地港口 承运人接管货物后 卖方 买方 各种运输方式 目的地名称

carriage & insurance paid to cip 运费,保险费付至 同上 同上 卖方 买方 同上 同上 delivered at frontier daf 边境交货 两国边境指定地 买方接管货物后 卖方 买方 多用于陆运方式 边境指定地点

delivered ex ship des 目的港船上交货 目的港船上 买方在船上收货后 卖方 买方 海运,内河运输及目的港船上交货的多式联运 目的港名称delivered ex quay deq 目的港码头交货 目的港码头 买方在目的港收货后 卖方 买方 同上 同上

delivered duty unpaid ddu 未完税交货 进口国指定地 买方在指定地收货后 卖方 买方 任何运输方式 目的地名称

delivered duty paid ddp 完税后交货 同上 同上 卖方 卖方 同上 同上

国际货物运输的主要对象是贸易商品,非贸易物质的运输只是贸易商品运输的附带业务,所以国际货物运输又称为国际贸易运输,它与国际毛哦亿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

中国与捷克贸易关系的回顾 篇6

关键词:中捷贸易贸易逆差贸易顺差克郎卢布

中国和捷克虽然相距万里,但两国之间的贸易历史久远。中国与捷克的贸易关系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上世纪20年代以前,中国与捷克斯洛伐克(1993年后独立为现在的捷克与斯洛伐克)的贸易主要是通过第三方的英国与奥地利的一些公司来进行的。随着中捷贸易的不断发民,1930年原中国南京政府与捷克斯洛伐克就正式签署了两国的双边贸易协定。这成了中国与捷克斯洛伐克贸易的里程碑,中国在捷克斯洛伐克的外贸额中的比例从1920年的0.D4%上升到1938年的2%。在这工作间,中国从捷克斯洛伐克进口的主要是军用物资与生产设备,比如酿造啤酒、榨糖成套设备等。其中1931年到1935年中捷贸易情况(表1)。

不幸的是捷克斯洛伐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德国占领,中国与捷克斯洛伐克贸易中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直到1949年前,中国与捷克斯洛伐克贸易也仅恢复到上世纪20年的水平。

新中国成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同捷克斯洛伐克于1949年10月6日建立外交关系。建交初期,两国关系发展顺利。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捷克斯洛伐克在1950年6月签署了第一个双边贸易合同,并一致同意采用苏联的卢布为双边贸易额的计量单位,但它的有效期仅仅只有6个月。随后的1951年与1952年又签署了两个一年一度的双边贸易合同,致使双边贸易额从1950的2320万卢布上升到1951年的8240万卢布。在这两年内,双边贸易基本平衡,中国向捷克斯洛伐克出口的主要是原材料,进口的主要是卡车与机器修理工具,中国在捷克斯洛伐克的外贸额的比例占到了5%。而且这种贸易迅速扩展到科学与技术领域,1952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捷克斯洛伐克还签署了科学与技术合作协议,这是新中国对外签订的第一个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

随后的几年内,中国与捷克斯洛伐克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贸易合作,并以1956年7月签署了一个1958年到1962年的长期贸易协议。就在这个贸易协议签署后不久,由于受中国与原苏联关系恶化的影响,双方出现了许多政治与经济上的分歧。尽管如此,除1952年双边贸易稍有下滑外,整个50年代都处于增长的趋势,而且进出口贸易基本保持平衡。60年代双边贸易进一步扩大,1960年的双边总额是1950年的八倍之多(表2)。中国在捷克斯洛伐克的外贸额仅仅排在苏联与德意志之后,成了第三位。

这个时期中国出口到捷克斯洛伐克的主要是食物,原材料或半成品,钢铁、矿砂、棉花、大米、肉类、大豆,油与茶,占出口量的96%以上。而捷克斯洛伐克出口到中国的主要是机械设备、还有卡车、拖拉机等,而且捷方还派专家来中国进行技术指导。

从上世纪60年代起,一方面随着中苏关系逆转,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处于经济较困难的时期,中捷贸易转冷。中国在捷克斯洛伐克的外贸易额的比例从1960年的5.3%下降到1973年的O.6%。但两国双边贸易并没有停止,1961年至1978年中捷贸易(表3)。

1978年中国的改革开放和1982年10月中苏两国开始磋商,中捷关系逐渐好转。1984年7月中捷两国成立经济、技术、贸易和科技合作委员会,签订为期十年的经济技术合作协定。1985年8月,签署了捷克向中国提供两套五十万千瓦发电机组合同,1994年正式投产。1987年签署中捷政府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1988年签署关于长期经济和科学技术合作基本方向的协定。1989年中捷两国贸易额达9.1亿美元(11.448亿克郎),创历史最高水平(表4)。在这期间,中捷两国贸易总额总体是上升的,而且双方进出口贸易基本保持平衡。中国出口到捷克斯洛伐克的商品中原来的原材料和食品及活动物减少,而日用消费品逐渐增加。在1987年至1989年期间中国向捷克斯洛伐克还出口了海船三艘。与此同时科技合作得到稳步发展,合作项目逐渐增加。

1989年底捷克政治制度变化之后,由于国内政治与经济的急剧转轨,捷克在对华关系中一度过分强调意识形态因素,加之捷克将主要精力用于加入欧盟与北约进程中,使中捷政治关系骤然变冷,双边经贸额急剧下降。1994年至1998年期间,中捷贸易额低于3亿美元水平(表5)

自1999年以来,在中捷两国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经过双方经贸实体的努力,两国经贸关系取得了很大发展,两国贸易额不断大幅攀升。2002年和2003年,中捷双边贸易总额以每年50%以上的速度快速递增。2D04年中捷签署经济合作协定后,贸易额升至近18亿美元,2005年中捷贸易总额达20.39亿美元,创历史最高纪录。捷成为中国在中东欧地区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则成为捷克继欧盟

后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但这个期间中捷两国贸易顺差太大,2005年中国向捷克出口贸易是进口贸易的4.5倍,贸易顺差近13亿美元(表6)

目前在中捷双边进出口商品结构中,中国对捷克出口的主要商品有计算机与通信技术、服装、鞋类、食品和轻工产品等;中国自捷克进口的主要商品有电容器及其零件、汽车和汽车底盘、纺织机械及零件等。

在中捷两国贸易取得很大发展的同时,双边经济合作也有很大进展。2005年4月,上海大众汽车公司与捷克斯柯达汽车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斯柯达汽车公司将通过技术转让和零配件国产化的形式,在上海生产斯柯达汽车。

捷克地处欧洲腹地,是连接东西方的纽带,中捷两国经贸合作前景广阔。特别是捷克加入欧盟之后,经贸发展空间增大,一些中国大型企业正在积极开拓捷克市场。同时中国庞大的市场潜力也吸引着捷克企业。目前双方已在电力、环保、机械设备等多个领域建立了合作关系。两国政府鼓励和支持双方企业开展灵活多样的合作方式,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改善进出口商品结构,增加进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扩大相互投资的规模,使双边合作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贸易与环境关系 篇7

随着经济发展,我国对外贸易飞速增长的同时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对外贸易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研究越来越成为学术界探讨的热点。探索这一问题对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加快经济改革,改善环境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国内外关于环境与贸易关系的研究就研究角度可以分为贸易的环境效应和环境对贸易的影响。Grossman和Krueger[1]把国际贸易对环境的影响分解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刘贵清[2]实证发现这三个效应表现明显,但对不同的污染变量会产生不同结果。另一方面,Van Beers和Van den Bergh[3]得出严格的环境政策对出口贸易有显著的负面影响;曹慧平和陈清萍[4]用计量分析验证了要素禀赋学说和“污染天堂假说”在中国是成立的;傅京燕和赵春梅[5]指出严格的内生环境规制可以显著提升五类污染密集型行业的出口比较优势。既有文献大多关注贸易对环境污染的单向影响,而环境污染对贸易反向影响的文献研究较为缺乏。且现有研究仅从时间角度对两者关系进行研究,较少考虑到空间因素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将空间因素纳入实证研究中,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和空间回归分析重点对环境污染对国际贸易的反向作用进行研究。

二、我国对外贸易与环境污染的空间自相关分析

本文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包括全局空间自相关和局部空间自相关。采用进出口总额(trade,千美元)来衡量对外贸易,采用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solid,万吨)、工业废水(water,万吨)和工业废气(gas,亿标立方米)作为反映环境污染的变量。选取2000-2012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

(一)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

本文选择基于Rook方式的空间邻接方法构建空间权重矩阵,并采用Moran指数来度量全局空间自相关性。

设xi为第i个省的观测值,全局Moran指数I计算公式为:

其中I表示全局Moran指数,,,n为省域个数。I∈[-1,1],I>0,表示存在正的空间相关性;反之表示存在负的空间相关性。

在软件中通常采取尾概率p的方法对其进行假设检验,p<α,拒绝原假设,该变量存在空间相关性;反之接受原假设。利用Geoda095i软件计算全局Moran'sⅠ指数及其检验结果如表1。

注:以上数据均来源于历年统计年鉴。

由表1,2000-2012年我国对外贸易和环境污染各个变量的全局Moran'sⅠ指数都大于零,且都通过10%的显著性检验,说明我国31个省份的对外贸易和环境污染都存在全局空间自相关性,即空间因素产生一定影响。

(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

全局空间自相关只分析整体集聚,若要度量区域内是否存在局部空间集聚,需做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设Ii(i=1,2,…,n)为局部Moran指数,表示为:

其中,S2,同(1)式表示,Ii∈[1,1],Ii>0,表示相似值(高值或低值)存在空间相关性;反之表示非相似值(高值和低值或者低值和高值)存在空间相关性。利用Geoda095i软件绘制2000年、2012年LISA示意图如图1、图2。

观察发现我国对外贸易在空间上形成了西部低值聚集区,东部高值聚集区的分布格局我国进出口的东部高值区以福建省为中心,涵盖范围较小且变化不大;而低值聚集区以甘肃、四川为中心,涵盖西藏、青海、新疆等西部落后地区。在环境污染方面,东部地区是工业三废的高排放地区聚集地,低值聚集区也分布在西部地区。这种分布格局与我国对外贸易的分布格局相匹配。

综上,我国对外贸易和环境污染存在一定的空间自相关性,且分布格局类似。但若想揭示二者关系,需建立空间回归模型进行研究。

三、空间回归分析

本文采用空间滞后模型(SLM)和空间误差模型(SEM)来进行空间回归分析。以进出口贸易总额作被解释变量.以工业三废作解释变量,选取2012年我国31个省份的上述变量观测值作为样本数据构造空间回归模型。

(一)模型设定

设我国对外贸易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表达式如下:

其中,i(=1,2,…,31)表示第i个省;ρ为回归系数;W为空间权重矩阵;tradei表示第i个省的进出口总额;gasi表示第i个省的工业废气排放量;wateri表示第i个省的工业废水排放量;solidi表示第i个省的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εi表示残差项;μi为随机误差项;λ为空间误差系数。

(二)实证分析

选择空间模型需要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如表2

由Anselin和Florax的判断标准[6],LMLAG、LMERR的P值为0.2646、0.0929,LMERR较显著,而R-LMERR的P值比R-LMLAG的P值小,说明R-LMERR比R-LMLAG显著,故本文采用空间误差模型(SEM)更为合理。估计结果如表3。

由表3可知,工业固体废弃物、工业废水和工业废气的回归系数有负有正,且都通过10%显著性检验我国固体废弃物污染与对外贸易呈现负相关关系,反映我国依靠固体废弃物污染和废气污染的产业发展并没有给我国对外贸易带来比较优势,反之环境的恶化使得我国自然资源更加缺少,从而影响对外贸易;而我国废水污染型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说明各省进出口贸易仍未摆脱对废水污染型产业的依赖

注:***、**、*分别表示通过1%、5%、10%水平下显著性检验。

四、结论及建议

通过以上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我国环境污染和对外贸易在空间分布上都存在空间自相关性,且在空间上二者形成了相似的分布格局,东部地区进出口高,环境污染严重;而西部地区进出口低,环境污染相对较轻。我国中西部地区地处内陆,经济落后,不利的区位因素抑制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而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进出口贸易大多依赖环境污染型产业获得贸易的比较优势。

第二,我国固体废弃物污染和废气污染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为负,而废水污染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为正。我国对外贸易仍旧依赖废水污染型产业的发展,但固体废弃物污染和废气污染的减少会促进进出口贸易的发展。近年来我们越来越重视环境污染,加大治理力度,以固体废弃物污染和废气污染为代价的产业需要耗费比其带给进出口贸易的比较优势更大的成本,从而使得我国对外贸易慢慢摆脱对固体废弃物污染和废气污染型产业的依赖。

为实现贸易与环境协调均衡发展提出建议:首先,我国各省份应加强区域间的经济合作,从而使得东部带动中西部,实现利益共享;加强环境规制,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政策,在改善本省环境状况的同时抑制环境污染的空间外溢作用。其次,各省份应逐步增加清洁技术科研经费,推动技术创新,加强技术交流合作,不断发挥技术的空间溢出效应。此外,我国应加快调整对外贸易结构,促进经济转型,减少我国对外贸易对环境污染型产业的依赖。

参考文献

[1]Gene M Grossman,Alan B Krueger.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a 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R].NBER Working Paper,No.3914,1991.

[2]刘贵清.基于改进均衡模型的我国时外贸易和环境污染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3(13).

[3]Van Beers,Van den Bergh.An Overview of Methodological Approaches in the Analysis of Trade and Environment[J].Journal of World Trade,1996,30(1):143-167.

[4]曹慧平,陈清萍.环境要素约束下H-O模型的理论与实证检验[J].国际贸易问题,2011(11).

[5]傅京燕,赵春梅.环境规制会影响污染密集型行业出口贸易吗?—基于中国面板数据和贸易引力模型的分析[J].经济学家,2014(2).

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关系分析 篇8

一、总量互补和差额替代关系

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总量之间表现为高度相关性, 而且是协同发展、相互促进的互补关系, 这不仅是现实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 也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对外贸易转型阶段的现实需要。

(一) 从总量上看, 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的发展存在互补性

在各国对外贸易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 服务贸易出口额较高的国家基本上也属于货物贸易出口额较高的国家。从表1中可以看出, 2010年在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分列出口前六位的国家中, 只有英国和荷兰分别只占据一项, 而其他5个国家同属于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出口的前六位, 仅是次序略有不同。以我国为例, 2010年我国货物贸易出口额为15779亿美元, 位居全球第一。服务贸易出口额为1702亿美元, 位居全球第四, 两者的排名略有差距, 同时出口额的差距更为巨大。这种对比情况, 在英国、日本、荷兰等其他国家中都有所体现。基本上, 无论是服务贸易出口还是货物贸易出口, 其数量都同该国的GDP总量呈正相关关系, 因此从出口数量上看, 会出现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的互补性特征。

数据来源:世界贸易组织

(二) 从差额上看, 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存在着替代性

如前所述, 在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 在总量上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会同时发展, 呈现出明显的互补特征, 但是进一步研究发现, 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差额开始呈现出明显的替代性。2010年美国在全球服务贸易中排名第一, 而货物贸易却存在巨大逆差。反观中国, 情况正好相反, 2010年我国货物贸易居全球第一, 存在巨大顺差, 而服务贸易上却是逆差。其他国家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差额也表现出一定的替代关系。

数据来源:世界贸易组织

2010年纵观世界主要贸易国家, 一般在服务贸易上表现为顺差, 则货物贸易就是逆差, 反之也成立。服务贸易差额和货物贸易差额的关系表现为替代性。但在一定时期内, 彼此的差额并不平衡, 这是由于现在国际金融危机余波未了, 对各国的影响不尽相同, 各国的恢复情况也不一致。

二、内部结构变动关系

由于规模发展之间的不对等, 货物贸易的发展变化对服务贸易的结构性变动影响比较大, 而服务贸易只是对货物贸易的结构微调和升级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 货物贸易对服务贸易的结构变动影响

1.服务贸易部门结构受货物贸易的总体发展的影响。当进行货物贸易的时候, 对与货物贸易有直接关系的服务贸易部门的进出口就会产生影响, 例如运输业。与服务贸易没有直接关系的部门有微弱影响或者没有影响。因此, 货物贸易的发展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服务贸易的内部结构。

2.不同部门的货物贸易发展对与之相关联的服务贸易部门存在一定差额影响。由于货物贸易受服务贸易各部门拉动的弹性存在差别, 货物贸易的进出口对服务贸易部门间的影响也是有着很大的不同, 因此, 在一定程度上货物贸易影响服务贸易各部门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各国在服务贸易上的结构变化。

在此, 我们对以上两点进行举例分析。以中国为例, 货物贸易的进出口情况直接影响决定了服务贸易各部门在服务贸易总额中的比重。货物贸易进口和出口最先利用的就是运输业, 运输业因此成为了仅次于传统优势服务部门旅游业的第二大服务贸易部门。2005年我国运输业服务贸易额达154.27亿美元, 占2005年服务贸易总额的20.9%, 而在2001年运输服务贸易额仅为46.35亿美元, 占服务贸易总额的14.1%, 而且连续五年其比重逐年增加, 这与中国货物贸易持续快速的增长对运输业的引致需求是分不开的。

同样, 服务贸易的发展也会对货物贸易产生影响, 旅游业在服务贸易中的比重及其发展也推进了我国文化产品的出口。与此同时, 服务贸易中特许费和专利权使用费项目和咨询项目的发展也推动了国际资本对中国制造业的投资和发展, 对我国制造产业内部结构的升级和优化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 在我国货物贸易逐渐由过去初级产品和低附加值产品的出口而转变为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结构调整和优化的过程中服务贸易也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 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关系对各自贸易部门的贸易差额产生影响

同样以中国货物贸易对服务贸易运输业的影响为例, 货物贸易迅速发展在推动运输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的同时, 对运输服务业进出口影响也差别巨大。在运输服务贸易额大幅增长且占服务贸易总额比重不断加大的同时, 其逆差额也由2008年的166.89亿美元扩大到2009年的330.21亿美元, 远远大于中国当年的服务贸易逆差总额152.63亿美元。这是由于中国运输业竞争力不强, 导致运输服务的进口大于出口, 造成了运输部门的逆差额随着货物贸易的增长和运输贸易总额的增长而扩大。2009年中国服务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仍然是旅游、其他商业服务和建筑服务, 三者占贸易顺差总额的60%以上。而这些部门仍然是以资源和劳动力为基础的部门。这也说明, 中国服务业尤其是运输、保险服务、专利权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业的发展层次较低, 这些以资本、技术、知识等为核心要素且附加值较高的高端服务不能满足制造业发展和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需要。同时, 这也一定程度上揭示出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极不平衡的主要原因。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在动态上影响和改变着各自内部结构和格局, 尤其是货物贸易对服务贸易结构的影响更为巨大, 这是由于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规模比例和其第一、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的关系所决定的。

三、结论

(一) 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的关系

由于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有其自身发展的特点, 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发展阶段, 两者的关系也不尽相同。因此, 从长期国际贸易发展趋势来看, 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之间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但是, 我们可以选取几个不同的角度来归纳。

1.从几个主要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总量上考察, 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存在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联动关系。即货物贸易的发展促进了服务贸易的发展, 反过来, 服务贸易的发展又为货物贸易的发展起到强大的支撑作用。如果两者中有一者发展受到制约, 那么另一方必然不会得到良好发展。

2.从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内部结构上考察, 两者存在相互引致的结构变动关系。货物贸易总体结构的发展, 带动了服务贸易对应部门的结构发展。但货物贸易部门如果作出重大调整, 服务贸易对应的部门必然受到巨大影响。

(二) 服务贸易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

前文总结了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发展的关系, 大部分内容都在介绍货物贸易对服务贸易的影响。然而, 服务贸易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具有自身的发展特点和规律, 又不完全依赖于货物贸易的发展。现在世界各国已经达成共识, 在未来国际贸易发展中, 服务贸易将超越货物贸易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由于服务贸易的相对独立性, 其对政府管理职能的要求也相对复杂。由于服务贸易具有无形性、高度复杂性和不可存储性, 相对于货物贸易, 其具有更多的信息不对称和严重滞后性。消费者在购买服务贸易的同时, 无法完全预估服务贸易是否能带来最大利益。另外, 一旦信息失灵, 消费者和服务提供者在国际市场中马上会陷入混乱状态, 信息不匹配会造成巨大误解, 接着就会损害双方的利益。因此, 政府在管理服务贸易的时候, 就要分门别类地把各种服务贸易严格区别开, 根据不同服务贸易部门的特点, 制定相应的政策。同时, 保障市场信息完全公开, 防止相对垄断的发生。由此看来, 相对于货物贸易, 政府对服务贸易市场的干预要复杂得多。

参考文献

[1]程南洋, 余金花.中国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结构变动的相关性检验:1997—2005[J].亚太经济, 2007 (1) .

[2]江小涓, 李辉.服务业与中国经济:相关性和加快增长的潜力[J].经济研究, 2004 (1) .

[3]夏晴.论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的协调发展[J].国际贸易问题, 2004 (8) .

[4]谢康, 李赞.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互补性的实证分析—兼论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实证[J].国际贸易问题, 2000 (9) .

贸易与环境关系 篇9

一、我国贸易摩擦的特征

1、我国遭受的反倾销份额与对外贸易份额不对称

我国贸易摩擦的显著特征是频繁遭到国外反倾销指控和调查。世界贸易组织统计数据显示, 1995年1月1日—2012年6月30日, 世界各国对华反倾销调查总数为884起, 占同期世界反倾销调查总数4125起的21.4%。世界各国对华反倾销措施总数为643起, 占同期世界反倾销措施总数2649起的24.3%。而直到2009年, 我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出口国时, 我国的对外贸易总量也只占世界贸易总量的9%。2011年, 我国货物贸易出口占世界货物贸易出口的10.4%, 货物贸易进口占世界货物贸易进口的9.46%, 服务贸易出口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的4.38%, 服务贸易进口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口的5.98%。由此可见, 我国遭受的反倾销份额与对外贸易份额不对称。

2、对华反倾销发起国分布集中

1995年1月1日—2012年6月30日, 印度是发起对华反倾销调查数最多的国家, 高达150起, 占印度发起的反倾销调查总数的22.6%, 约占同期世界对华反倾销调查总数的20%。接下来是美国、欧盟、阿根廷、土耳其、澳大利亚、巴西、南非和墨西哥等, 分别发起对华反倾销调查109起、109起、88起、60起、35起、35起、35起、32起。对华反倾销调查数占同期世界对华反倾销调查总数的比重超过5%的国家或地区有印度、美国、欧盟、阿根廷、土耳其, 由以上国家或地区发起的对华反倾销调查占同期世界对华反倾销调查总数的53.7%。对华反倾销调查占该国反倾销调查总数的比率超过25%的国家有阿根廷、巴西、土耳其、墨西哥、哥伦比亚、秘鲁、委内瑞拉, 均为发展中国家。

3、我国遭受反倾销的产业 (产品) 分布集中

1995年1月1日—2012年6月30日, 贱金属及制品、化工产品、机械和电器设备产业是遭遇对华反倾销调查最多的行业, 分别为222起、175起、110起。纺织, 树脂、塑料及制品、橡胶及制品, 石料、陶瓷、玻璃及制品, 杂项制品也是遭遇反倾销较多的行业。从比重来看, 我国植物产品, 化工产品, 纺织品, 鞋、帽、羽毛、花、伞, 石料、陶瓷、玻璃及制品, 机械和电子设备, 车辆、航空器、船舶及运输设备, 仪器、钟表、录音机等产品遭遇的反倾销调查数占各自同期世界反倾销调查总数的比重都在20%以上。甚至全世界只有我国的车辆、航空器、船舶及运输设备类出口产品遭遇了反倾销调查, 调查总数为5起。而2000年, 我国化工产品的出口额只占世界化工产品贸易额的2.1%, 2008年提高到4.7%。由此可见, 我国一些产业 (产品) 遭受的反倾销比重与对外贸易份额不对称。

4、我国遭受反补贴和保障措施数量较少、分布集中

与对华反倾销相比, 对华反补贴和保障措施数量较少, 但国别分布和产业分布集中。1995年1月1日—2012年6月30日, 世界各国对我国出口产品一共发起了57起反补贴调查, 占同期世界反补贴调查总数的19.6%, 其中美国发起32起, 加拿大13起, 澳大利亚5起, 欧盟4起, 印度、墨西哥、南非各1起。从产业分布来看, 对华反补贴调查主要集中在贱金属及制品行业, 一共31起, 机械和电子设备7起, 纸、纸制品5起, 化工产品5起, 车辆、航空器、船舶及运输设备3起, 纺织品和木、软木、藤及制品各2起, 树脂、塑料及制品、橡胶及制品, 石料、陶瓷、玻璃及制品各1起。同一时期, 世界各国对我国出口产品一共实施37起对华反补贴措施, 占同期世界反补贴措施总数的21.8%, 其中美国实施24起、加拿大11起、澳大利亚和欧盟各1起。从产业分布来看, 对华反补贴措施也主要集中在贱金属及制品产业, 一共21起, 其中, 机械和电子设备4起, 化工产品3起, 纸、纸制品和纺织品3起, 木、软木制品2起, 纺织品2起, 树脂、塑料及制品, 橡胶及制品, 石料、陶瓷、玻璃及制品各1起。

自1987年第一起对华保障措施实施以来, 截至2008年, 国外共启动91起对华保障措施。其中, 发展中国家启动62起 (土耳其14起、印度11起、菲律宾7起、阿根廷5起、印尼4起) , 占同期世界对华保障措施的比重为68.1%。这62起涉华保障措施涉及11个行业, 其中, 涉及轻工产品的案件数最多, 为24起, 占比38.7%;其次是化工产品, 为15起, 占比24.2%;第3位的是建筑材料工业, 为10起, 占比16.1%。涉及上述3个行业的案件所占比重高达79.0%, 可见, 对华保障措施案件的行业集中度较高。从涉案产品来看, 保障措施案件调查重点在中低附加值的产品上;在涉案的轻工产品中, 鞋类产品、玩具以及食品是发展中国家调查的重点;但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的涉华保障措施调查已开始涉及部分高附加值产品。

二、加工贸易出口与贸易摩擦关系的实证分析

1、从加工贸易出口的国别 (地区) 分布看

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国别 (地区) 分布比较集中, 体现出新“三角贸易“的特点, 从东亚国家 (主要为日本、韩国、台湾) 进口中间产品, 加工后主要出口到欧美等国。2007年, 我国加工贸易出口前五大伙伴国 (地区) 依次是美国、香港、欧盟、日本、韩国。2012年我国加工贸易出口的前五大伙伴国 (地区) 依次是美国、欧盟、香港、日本、韩国。1995年1月1日—2012年6月30日, 对华反倾销调查前五大发起国依次是印度、美国、欧盟、阿根廷、土耳其。但印度、阿根廷、土耳其在我国加工贸易出口中所占比率很小。以2007年为例, 我国加工贸易向印度出口额为66.99亿美元, 仅占向美国出口额的4.6%, 占向欧盟出口额的4.9%, 但印度却是发起对华反倾销调查数最多的国家。另外, 截至2010年年底, 发展中国家 (土耳其、印度、菲律宾、阿根廷、印尼等) 是对华保障措施的主要发起国。

可见, 我国加工贸易主要出口国 (地区) 和对华贸易救济措施发起国 (地区) 之间严重不一致。如果说是加工贸易出口导致了我国频遭贸易摩擦, 那么从现象看, 我国以发达国家和东盟为主的加工贸易主要出口地区和对华贸易救济措施发起国 (地区) 应该多有重叠才是, 但实际情况是发展中国家 (主要为印度、阿根廷、土耳其、巴西、南非、哥伦比亚、秘鲁、埃及、印尼等) 才是对华贸易救济措施的主要发起方。这说明我国频遭贸易摩擦并非由加工贸易出口造成, 至少可以说, 我国加工贸易出口并非是国外启动对华贸易救济措施的主要原因。

2、从对华贸易救济措施涉案行业 (产品) 来看

1995年1月1日—2012年6月30日, 对华反倾销调查涉及最多的行业是贱金属及制品、化工、机械和电器行业, 对华反补贴调查主要集中在贱金属及制品、纸品行业, 对华保障措施主要集中在轻工、化工行业。但是我国加工贸易出口主要集中在机电产品、高技术产品, 据Koopman, Wang, Wei (2008) 测算, 2002年中国加工贸易出口占行业总出口比率最高的行业是电脑、通讯设备、文化和办公用品、电脑附件、造船业, 比率都在90%以上, 而金属制品的加工贸易出口比率为43.2%, 人造化工产品的加工贸易出口比率为58.3%, 特殊化工产品的加工贸易出口比率为46.9%, 纸和纸制品的加工贸易出口比率为50.7%。

可见, 我国加工贸易程度较高的行业 (产品) 并非是对华贸易救济措施主要涉案行业 (产品) 。如果说加工贸易出口使我国频遭贸易摩擦, 那么遭到贸易救济调查的行业 (产品) 应该主要集中在加工贸易程度较高的行业 (产品) , 比如电脑及附件、通讯设备、文化和办公用品等, 但事实又并非如此。国务院发展中心的一项调查也表明, 我国的被反倾销产品绝大部分是由一般贸易出口引起的, 针对我国加工贸易出口的反倾销案例占比不到全部对华反倾销案例的5%。加工贸易出口之所以不易被反倾销, 基本原因在于加工贸易出口大多仍利用了外方原有的出口渠道, 出口量和价格均由外方控制, 不会出现一般贸易存在的乱打价格战的情形。

三、结论

无论是从加工贸易出口的国别分布来观察, 还是从对华贸易救济措施涉案行业 (产品) 来分析加工贸易出口与贸易摩擦的关系, 都不能得出我国频遭贸易摩擦是由加工贸易大规模出口造成的这一结论。相关国家 (地区) 出于自身经济、政治利益考虑与我国频发贸易摩擦, 我国加工贸易出口是可能的潜在诱因之一, 但绝不是根本原因, 不能以此作为批评发展加工贸易的理由, 更何况贸易摩擦的大部分对象是我国的一般贸易出口产品。作为一个正在崛起中的大国, 在工业化进程中, 在一个非贸易自由化的国际市场上, 我国的对外贸易肯定会对原有国际利益格局造成冲击, 贸易摩擦避无可避。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也说明, 加工贸易是我国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积极参与全球分工、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来发展自己的一种有效方式。单纯地将贸易摩擦的原因归咎于加工贸易的发展是不合理的, 这不仅不能避免贸易摩擦, 还会阻碍自身发展, 使自己在国际贸易中处于更被动的地位。

摘要:近年来, 针对我国的贸易摩擦不断, 有观点认为, 我国大规模的加工贸易出口使得对华贸易摩擦日益频繁。但通过对涉华反倾销、反补贴的数量、国别分布和产业分布的特征进行总结和实证分析, 可以发现, 我国遭受的反倾销、反补贴份额与对外贸易份额不对称, 加工贸易出口主要目标国 (地区) 和涉华贸易救济措施发起国 (地区) 之间严重不一致, 我国加工贸易程度较高的产品并非是涉华贸易救济措施主要涉案产品。我国加工贸易出口可能是贸易摩擦的潜在诱因之一, 但绝不是主要原因, 不能以此作为批评我国合理发展加工贸易的理由。

关键词:加工贸易,反倾销,反补贴,贸易摩擦

参考文献

[1]隆国强:对加工贸易的评价[J].经济研究参考, 2003 (1) .

[2]徐慧竹: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因素及调整对策[J].经济问题, 2007 (1) .

[3]曹宏成:产品内贸易:原理、效应及对中国的适用性分析[D].复旦大学, 2008.

[4]吴新辉:国际贸易摩擦及我国的对策研究[J].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 2009 (9) .

[5]肖婧:微笑曲线与中国加工贸易发展问题研究[J].商业时代, 2010 (3) .

[6]龚震:反倾销困局——我国对外贸易为何摩擦频繁[N].中华工商时报, 2004-09-28.

贸易与环境关系 篇10

关键词:两岸贸易,投资,阶段

一、两岸经济贸易发展的现状

1、从两岸贸易的总体规模角度。

1989年以来, 两岸贸易持续呈现快速的增长的势头, 椐台湾对外贸易分地区统计, 2005年1~12月, 两岸贸易总额达到826.23亿美元, 比1989年增长873%, 年均增长51.35%。其中, 大陆对台出口197.71亿美元, 大陆从台进口792.2亿美元, 年均增长18.1%, 。台湾对大陆贸易顺差达603.1亿美元, 成为台湾外汇的主要来源。相对其他国家和地区而言, 2005年, 台湾与日本的贸易总额为592.64亿美元, 其中进口额为455.05亿美元, 出口137.59亿美元, 逆差达317.46亿美元, 成为台湾最大贸易逆差国。由此, 台湾与日本的贸易无论从贸易总额和年均增长速度都远远低于中国大陆, 台湾对大陆的贸易依存度也大幅提高。1991年, 台湾对大陆的贸易顺差依存度仅为3.2%, 2004年上升为9.3%, 而同期台湾对美国贸易顺差依存度由4.6%下降到2.1%。

2、两岸贸易领域的角度

(1) 农业领域。在中国改革开放以前, 台湾通过香港采购中国大陆的中草药, 由于各种限制, 规模都相对很小。1979年以后, 台湾当局对两岸的贸易限制有所放松, 至1985年, 台湾当局宣布对大陆转口输出采取“不接触、不鼓励和不干涉”的原则, 台商取得了向大陆间接出口的合法地位。1990年以后, 两岸农产品贸易年均增长达到23.6% (邓启明、李建华, 2005) 。1999年, 中国大陆首次进入台湾农产品出口前10位, 并且这一趋势不断加强。2002年, 台湾出口到大陆的农产品上升到第4位, 达到2.92亿美元, 占出口的8.21%;进口方面, 由1999年的第7位上升到2004年的第4位, 达到5.01亿美元, 占进口的5.66%。

(2) 金融领域。1990年以前, 由于台湾单方实行“三不”政策, 不允许两岸直接发生货币联系, 使得大陆与台湾金融往来方面主要通过地下钱庄的形式来实现的。90年以后台湾当局逐渐放松两岸金融管制, 两岸金融往来有了初步发展。截止2006年10月, 从金融机构设立方面, 大陆共批准7家台湾银行在大陆设立代表处、设立2家台商合资银行、批准台湾11家保险公司在大陆设立15家代表处, 1家台湾保险经纪人公司与1家保险合资公司;另批准14家台资证券公司在大陆设立19个代表处 (朱磊, 2007) 。资金来往方面, 两岸之间的资金流动规模持续扩大, 根据台湾“金管会”公布的数据, 截止2006年10月, 岛内银行汇出到大陆的汇款金额超过达到1021.76亿美元。

二、两岸贸易发展的阶段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 两岸的发展伴随着台商对大陆投资额的不断增长, 投资在促进两岸贸易的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方面, 台商在大陆的投资分布决定着两岸贸易的构成;另一方面, 两岸投资规模的扩张推动了两岸贸易总量的快速增长 (张国传、邓利娟, 2004) 。本文从台商投资与两岸贸易的关系的角度来划分两岸贸易的发展历程, 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解放战争以后的一段时间 (1949~1989年) , 两岸贸易与投资不相关。在1980年以前, 由于两岸政治意识形态的差异, 台湾对大陆实行严禁“通匪、资匪”的经贸政策。1978年, 两岸贸易总额仅为0.46亿美元, 1980年也仅为3.21亿美元, 大陆对台出口7800万美元, 出口主要为中草药材和土特产。但两岸贸易基本上是通过香港秘密进行的, 数量有限。在台对大陆投资方面, 由于台当局实行禁止台商到大陆投资的政策, 台商在大陆的投资的规模很小, 甚至可以忽略不记。因此, 投资在促进两岸贸易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也是微乎其微。

第二阶段 (1989~1996年) 两岸贸易促进投资。自1989年, 在台当局放松两岸贸易和台商投资大陆的政策限制, 两岸贸易额迅猛的增长推动了台商对大陆投资的热潮。仅1989年, 实际利用台资1.55亿美元, 比1988年以前增长了600%。下面通过实证的角度来分析贸易额的增长多大程度上推动了投资的增长。利用1989~1997年的贸易数据和实际利用投资额使用SPSS进行线性回归得到以下结果:

由上表得到以下的回归方程:

其中, I表示实际利用投资额, T表示两岸贸易总额, R为相关系数。由以上回归结果可以看出, 一方面, 大陆实际利用投资额与两岸贸易总额存在高度的相关性, 相关系数达到0.984, 回归模型的拟合程度很高。这也说明在两岸贸易额不断增长的过程中推动了台商对大陆的投资, 即贸易推动投资。另一方面, 从回归系数来看, 两岸每增加一个单位的贸易额将直接拉动台商对中国大陆0.232个单位的实际利用投资额。两岸贸易额的增长推动台商对大陆投资的增长主要的原因可能是生产成本因素方面, 即台湾由于地域狭小, 资源的匮乏, 不断上升的劳动力价格, 导致生产成本的不断上升。而中国大陆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廉价的劳动力和优惠的政府政策, 同时随着大陆对台湾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 通过在大陆的直接投资可以利用大陆廉价的资源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利润率。

第三个阶段 (1997年至今) , 即投资促进贸易。随着两岸贸易的不断发展, 台商在大陆投资额不断增加, 投资增长拉动两岸贸易的发展也逐渐显现。由于投资具有滞后性, 因此我们通过利用上年累计投资额为自变量, 今年贸易总额为应变量建立回归模型。模型如下:

其中LTR表示两岸贸易总额对数, LTIt-1表示截止去年累计实际利用投资额的对数, 利用1997~2005年两岸贸易数据, 使用eviews统计软件回归得到以下结果:

从上面回归结果可以看到, 实际利用投资额对两岸贸易的促进作用是正的, 且相关系数达到0.978079, 说明实际利用投资总额对两岸贸易总额具有很强的解释。从回归系数得知, 实际利用投资总额每增加1个百分点, 将促进两岸贸易总额增长2.033个百分点。

按照投资与贸易的有关理论, 投资对贸易的影响大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投资对贸易的替代效应, 即通过在当地拓展当地市场, 从而代替对当地的出口;另一方面则是促进效应。投资对贸易的促进效应可分为两个层次, 一是在当地投资的厂商通过中间产品的回购带动母国或地区向投资国或地区出口;二是在当地投资厂商将产品回销母国或地区。在中国, 台商通过在大陆投资建厂, 产品主要是销往欧美等国家, 是出口导向型企业, 而直接在内地建厂提供内地消费的厂商并不是很多。因此, 两岸贸易随着内地实际利用投资总额的增长, 主要原因是大陆通过对台湾中间产品的回购, 引起台湾对中国大陆出口的不断增加。同时这也是引起两岸贸易逆差不断扩大的一个主要原因。

三、两岸贸易发展的特点

1、两岸贸易严重失衡。

两岸贸易在迅猛的发展过程中, 台湾对中国大陆的贸易顺差不断的扩大, 大陆成为台湾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地。2005年, 台湾对中国大陆贸易出口额达到628.52亿美元, 进口近197.71亿美元, 贸易顺差达到430.81亿美元, 累计贸易顺差达到3323.49亿美元, 成为台湾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仅2001~2005年, 两岸贸易对台湾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2% (曹小衡, 2006) 。两岸贸易严重失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政策因素。台湾当局对中国大陆与其他国家或地区实行不平等贸易政策, 对中国大陆实行“严进宽出”的贸易政策, 这在某种程度上阻碍大陆产品进入台湾市场, 引起贸易逆差。第二是两岸进出口产品的结构因素。台对大陆出口的产品主要为价值大、附加值高的资本设备产品, 而大陆对台出口的产品主要为价格低、附加值少的原材料、低级加工的中间产品。这也在某中程度上加大了两岸贸易的不平衡。第三是投资因素。台商在大陆投资建厂, 但在内地还没有形成联系紧密的产业链, 许多资本生产品及中间产品仍需从台湾进口。

2、两岸贸易增长伴随着投资的增长。

两岸贸易发展过程中, 两岸贸易的增长率与实际利用投资率存在着某中相关关系 (见图1) 。2005年合同台资项目达到3907个, 资金达到103.6亿美元, 实际利用台资为21.5亿美元, 累计合同台资项目达到68533个, 资金达到902.95亿美元。按照美国经济学家费农提出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台商对大陆的投资的增加主要原因是把产品生产转移到大陆降低生产成本。

3、产业间贸易逐渐向产业内贸易转变。

内地对台贸易不断的发展, 两岸商品的贸易结构也日趋多元化。在1993年以前, 内地对台出口主要以中草药、水产品、烟草及其制品、羽毛、非金属及金属矿产品。一直到80年代中期, 台对大陆输出产品以工业原料和机械设备为主, 内地则出口农业原料到台湾地区, 两岸以互补方式进行贸易, 属于产业间贸易。80年代以后, 内地输出到台的商品以半制成品、制成品、化学产品等精加工制成品为主。2003年, 台经香港转口输往大陆的前20项产品中电子电器比重达到81.9%。而台自大陆进口的前20项产品中电子配件比重达到87.2%, 明显呈现出产业内贸易的特征。出现这一特征的主要原因可能是通过利用两岸的各自的比较优势, 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节省了生产成本, 提高了企业的利润。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两岸贸易由垂直分工的体系向水平分工体系的转变。

资料来源:商务部、国台办、海关总署。

随着两岸产贸易的发展, 大陆对台商内销比例的不断放松, 许多台商开始注重大陆内销市场, 其在当地销售的产品也相会对岛内相关产业产生很强的替代效应, 这在某种程度上将会缓解大陆对台贸易逆差的不断扩大的趋势。同时本文也就两岸贸易发展的结构特征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在两岸贸易不断发展的态势下, 两岸贸易的依存度不断的提升, 特别是台湾对中国大陆的贸易依存度的不断的扩大, 台当局只有顺应两岸贸易发展的大流, 开通两岸“三通”, 减少两岸贸易壁垒, 才能更好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 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促进海峡两岸的经济共同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邓启明, 李建华等.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的现状与发展[J].北京:农业经济问题, 2005, (12) .

[2]王建民.两岸经贸形势回顾与展望[J].北京:两岸关系, 2007, (1) .

[3]曹小衡.2005-2006年度台湾经济与两岸经济合作研究报告[M].北京:九州出版社, 2006:194-195.

[4]陈梦筱.海峡两岸贸易关系发展研究[J].湖北:当代世界经济, 2007, (6) .

[5]戴淑庚.两岸贸易发展的特点与趋势研究[J].广东:国际贸易探索, 1998, (5) .

[6]张国传, 邓利娟.2000年以来两岸贸易关系的新展及存在问题[J].福建:台湾研究集刊, 2004, (2) .

[7]张冠华.台商大陆投资对两岸贸易影响探析[J].北京:台湾研究, 2003, (2) .

[8]张邦钜.台湾的经济和金融及两岸经贸关系[M].北京:九州出版社, 2004, (11) :289-297.

[9]阎金明.海峡两岸经贸关系的特点与发展建议[J].广东:国际贸易探索, 1999, (2) .

上一篇:绿色港口建设下一篇: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