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

2024-05-01

好人(精选十篇)

好人 篇1

好教育包括重视健康人格的培养, 重视人类核心价值的浸染, 重视理智训练, 重视充分和得体的自我表达;好教育也包括学习内容是能够引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和学习的内在需要的, 是充满了人道主义精神的, 代表着人类文明的前进方向的;好教育还包括教育过程始终充满礼貌、尊严、秩序、温暖和热情——如果学生处于一种充满支持和鼓励的学习氛围中, 他们就更愿意挑战有难度的任务并尝试各种各样的学习策略, 在这个过程中, 师生共同分享对于学习的激情, 校园生活是能够令人沉醉与怡然的。好教育必然内含着某种心灵的引导和精神的激励, 这是好教育把人引向卓越与高贵的根本所在。

好人生是我们每一个人孜孜以求的。好人生是宽阔而又有所坚守的, 丰富而又清纯的, 富有而又淡泊的, 有情趣和有境界的, 如胡适的人生、林语堂的人生、梁实秋的人生、钱钟书的人生。这当然是好人生极致的代表。明确的目标追求、和谐的人际关系、丰富的内心生活、宽广的活动舞台, 构成了他们灿烂的人生。对于我们普通人, 同样可以拥有好人生:掌握好谋生的技能, 衣食无忧地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尊重并善待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好人生如香茗, 淡雅纯净;好人生如佳酿, 醇厚悠长。

没有受过好教育的人, 或许会很讲江湖义气, 但他们有可能是沆瀣一气, 他们之间也极易反目成仇;他们也可能有许多钱财, 但往往挥霍铺张, 而不是简单生活;没有受过好教育的个别人也有可能身居高位, 但他们往往唯我独尊、专横跋扈;没有受过好教育的人有可能表现出淳朴憨厚, 但也可能制造出令人发指的罪恶。他们内心中原始的欲望和本能缺乏理性的栅栏, 一经触发便不可收拾。朴素的情感的确很美, 也很令人感怀, 但缺乏了好教育的熏染, 往往并不可靠。正如偏远乡村的乡民也许很纯情, 但他们变得厚颜无耻的速度往往更快, 由于生活环境的封闭, 他们容易缺乏对于各种诱惑的免疫力, 他们的心中很有可能没有道德的底线, 他们羞怯却并没有很高的自尊与自重。

在我们人类的潜能中, 有两种力量;一种是向上向善的力量, 一种是堕落邪恶的力量, 正如我们都有求生与死亡两种本能, 建设与破坏两种本能。好教育引导人们求真向善臻美, 引导人生向自由与光明的境界缓缓飞升;而坏教育, 平庸、贫乏的教育, 充斥着对人的尊严的亵渎和人性禁锢的教育, 只能使人变得低俗无趣、眼光短浅、心胸狭窄、猥琐自私、昏聩无能。课业负担过重而令人疲惫、令人压抑的教育不是好教育, 眼中只有“考生”而没有“学生”的教育不是好教育, 充斥着假话、空话、套话的教育不是好教育——我们特别需要牢记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我们的:“在学校里不许讲空话, 不许搞空洞的思想教育!要珍惜每一句话!当儿童不能理解某些词语时, 就不要让这些词语从他们嘴里说出来!请不要把那些高尚的、神圣的语言变成一钱不值的破烂。”

好教育是为了人生的教育, 而不是为了任何外在目的的教育——不管这个目标如何动听、崇高和神圣, 因为每一个人首先是目的;好教育是在师生当下善好生活中所进行的教育:对学生而言, 当下的生活是愉悦的, 学习效果会更好, 健康人格的形成也更有保障, 因为学习过程并不是单纯的认知过程, 而是完整的人的存在过程。古人说得好:“学不至于乐, 不可谓之学。”这丝毫不意味着学生学习的过程不需要付出努力, 丝毫不意味着不需要放弃当前感官享乐的诱惑。一个不难确认的真理是:任何一个学习者, 如果在学习过程中不能获得成就感, 或者怀疑所学知识的价值, 就会很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以及主动性。相反, 好教育要着力培养学生对自己学业成败的责任感, 学会放弃, 能够放眼未来, 学会规划自己的人生。“由于一个真正受过教育的人把那些永恒的标准运用于特定的情境, 所以他表现出和谐、自制和文明。由于他具有智慧, 所以他能控制情境。由于真理指导着他的生活, 所以他是一个高尚的人。教育就是发展;教育就是引申;教育就是自我实现;教育就是由于人逐渐认识真理而使人变得富于人性。” (罗伯特·梅逊著:《当代教育思想精要》, 陆有铨译, 文化教育出版社, 1984年版, 第42页。)

好人好报方能好人频出 篇2

宣言

 2012年10月25日08:15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当今中国,“最美”好人纷纷涌现,描绘着我们时代的道德图景。让不图回报的好人得到社会尊重和关爱,已经在全社会形成广泛共识。今年以来,河北省深入开展以“善行河北”为主题的道德实践活动,大力倡导“以德报德”,着力营造“学习好人、回报好人”的良好环境,鼓励引导更多的人说善言、积善心、行善事,全省上下形成了做好人、行善举的浓厚氛围,为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制度化提供了有益启示。

好人好报,需要成熟理性的社会环境。好人也是普通人、平凡人,也有着基本的生活需要和精神需求。给予好人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奖励,不是有损道德高度的俗举,而是社会回报好人的应有行为。作为好人,他们做好事时并没有考虑回报;作为社会,却必须营造好人好报的理性健康的环境。只有形成了崇尚好人、关爱好人、回报好人的社会氛围,形成了认同和期盼好人得到好报的社会心态,更多的好人才会不断涌现,整个社会才会更加美好。好人好报,需要积极健康的舆论环境。舆论影响着公众对社会现象的认知态度和行为倾向。大张旗鼓地宣传好人的感人事迹和高尚品德,理直气壮地宣传对好人行为的精神赞誉和物质奖励,全面深入地解读党和政府帮扶好人的政策措施,大力褒扬社会各界给予好人的关心关注和热情帮助,营造善行善举必有善报的舆论环境,才能让道德标杆树得更直,更有效地引导人们关注好人、理解好人、回报好人。对好人事迹的宣传,本身就是回报好人的一种形式。

谈方,一个帮助好人的好人 篇3

当看到好心人因帮助别人而身处困境时;当得知众人面对旁人受难而视若不见时,有人选择漠然,有人选择愤怒,有人选择批判。但谈方的选择是“与其咒骂黑暗,不如点亮一支蜡烛”。3年前,他这样告诉自己;3年中,他将这句话传递给了无数的人。

谈方,华南师范大学理论部副主任、教授,他的另一个身份更为人所称道:“中国好人网”(以下简称“好人网”)、“好人基金”的创办者。今年3月5日,他又发起成立了“搀扶老人风险基金”(以下简称“搀扶基金”),承诺替因搀扶老人而身陷风险的人提供免费的法律援助、经济赔偿和心理咨询。对于近期发生的拾荒阿婆陈贤妹救助女童的行为,谈方对记者说:“我们会把老阿姨纳入‘好人网’的奖励范围,不仅要送给她奖金,还要把她和她家人全部纳入‘好人网’长期跟踪帮助的名单,将来他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有任何困难,我们都会尽量帮助。”

说好人、帮好人、做好人

华南师范大学文科楼328室,是谈方的办公室。在这个只有10平方米的房间里,3台电脑一字排开,旁边还堆放着募捐活动的展板和宣传单,这里就是“好人网”的总部了。谈方和他的几名研究生,负责网站的编辑、公关、财务,组织各种救助活动。

说起“好人”,谈方总忘不了儿时的一幕:他和父母从湖北浠水回鄂州老家,路上被雨淋湿了,一到家,老乡们纷纷围过来叮嘱:一定要喝姜汤。那淳朴的眼神,像一道光,留在谈方的心底。他们就是最简单意义的好人,让人温暖。

然而,过去的记忆在现实面前碰了壁。谈方讲授的是大学思想政治课,讲到孔繁森、焦裕禄,学生们总会不以为然地笑,“我们身边没有这样的人啊?”面对这样的质疑,他解释之余也会感到尴尬。最初,谈方想搞个资料库,把好人好事汇总起来。这个出于教学需要的想法,因汶川地震而改变——他决定把千万次的感动化作一次行动。

2008年5月19日,谈方注册了“中国好人网”,旨在“说好人、帮好人、做好人”,还自己掏了2万元钱成立了“好人基金”。成立之初,谈方的目标就很明确:建设中国一流的公益慈善网站,建设好人文化。“‘好人网’有几个特殊之处:第一,一般的公益慈善是见困难就帮,我们是选择弱势群体中的好人来帮。第二,真正实现彻底的财务公开透明,让社会成为‘好人网’的监督审计局。第三,弘扬‘好人有好报’的道德观念,希望能推动社会道德风尚的建设,而不是做一个简单的扶贫帮困的公益慈善事情。目前,我国的很多慈善组织着眼于帮助个体,而没有注重公益文化、慈善文化的塑造,这也是时至今日中国公益慈善受到限制的一个重要原因。”

今年以来,当全社会关于对摔倒老人“扶还是不扶”的大讨论日益白热化之际,谈方敏锐地察觉到:弘扬好人文化,不仅是事后帮扶,更要消除顾虑、激发更多的好人义举。“做了好事的人反而遭到伤害,虽然是小概率事件,但只要发生一起,就如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对民众道德的杀伤力很大。我就想,要设立一个‘搀扶基金’,这个基金的出发点是:只要你出手搀扶而陷于风险,不管被判定为肇事者或者不是,我们都要奖励。你主动扶起老人、送老人去医院,就是好心人。这些受到精神伤害、物质损失的好人,需要雪中送炭、精神慰藉。”

像破案一样甄别好人

谈方明白,想办好“好人网”,用好“好人基金”、“搀扶基金”,仅有热情是远远不够的,他没人、没钱、没权,还要面对重重压力,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谈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通过招募志愿者形成一个团队。“我们的志愿者团队开始只有我的十几个研究生,现在全国有2000多人加入。他们中很多人拥有不同专长,比如说我们有个60多位律师组成的公益律师团,免费提供各种法律上的支持。”

接下来,如何甄别、帮助好人?“好人网”建立了严格的流程:调查取证、律师介入、共商基金使用。

首先是调查取证,甄别好人。第一,谈方和他的团队要搜集相关网上资料,包括各种媒体报道,形成初步的概念;第二,亲自探访,甄别对方的身份证、银行账户、医疗费票据、所在单位证明等证据;最后,和对方交流。迄今为止,一般都是谈方亲自访问受助对象,“我除了有政治、历史、管理学等多学科的背景,还有一般人没有的社会阅历,工农兵学商我都干过,也当过企业和政府的顾问,各色人等都见过。是不是真好人,我多半能看得出。”

调查取证之后,律师团便接手工作。一单案件一般同时有3—5名律师和法律专家参与,同时发表意见。“律师介入主要在5个方面:一是判断案件的真伪;二是提出法律依据;三是决定是否应该出手相助;四是建议帮助形式,是直接奖励、垫付赔偿金还是其他手段;五是有需要的时候,为当事人打官司,争取合法权益。”谈方告诉记者,这里有些东西是很微妙的,“比如说我们给彭宇现金,要用‘奖励’的名义。因为法院已经判决,我们用奖励搀扶行为的名义,既不跟司法判决相冲突,也让老百姓容易接受并得到鼓舞。”

律师团判定之后,财务基金管理小组开始工作。目前,这个小组有7个成员,今年底大概会增加到15个左右,大家共同投票决定捐助事宜。

慈善组织的财务管理,一直是遭遇社会普遍质疑的问题,“好人网”也面临这个难题。谈方告诉记者:“我们在探索一种类似快递追踪的全透明模式。我管过财务,知道什么表格都可以造假,只有过程全透明才能避免造假。我们正在开发一种全透明的捐款全程跟踪信息平台,只要你捐了一笔钱,输入账号,在网站上就可以查到这笔钱去到哪个环节,买了什么东西、送到谁的手上,就像现在的快递一样,每个点、每个相关人都会有记录。将来不仅‘好人网’要上这套系统,也欢迎全国其他的公益组织来用这个系统,我们免费提供服务。”

再也不会孤军奋战

2008年12月30日中午,广州站南路,有这样一个乞丐——变形的双腿“挂”在胸前,身下垫着一个汽车轮胎,两只手撑着两只胶鞋艰难挪动,由于长期用力,他的手远比常人细长。他叫龚忠诚,6岁母亲去世,14岁和父亲到广州,他乞讨,父亲捡拾垃圾,赚钱供远在老家河南的妹妹读书。2008年汶川地震期间,他4次捐款,被称为“最感人的捐赠者”。

同一时间,谈方带领着“好人网”100多名志愿者走上街头,拉横幅、散传单,正是为了寻找龚忠诚。他们要为他送去募集到的几百元捐款和一些衣物,作为对他捐款行为的回馈。

当穿着西装的研究生背起龚忠诚时,谈方拿起手中的相机,拍下了这一画面。当天晚上,这名研究生对谈方说:“我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

很快,这一事件因媒体报道而广为人知。9天后,在一名企业家的帮助下,龚忠诚成为广州寺右新马路一家凉茶铺的老板,实现了“想有自己的小生意”的梦想。

对龚忠诚来说,“好人网”改变了他的命运;对刘桂华来说,“好人网”则给了他第二次生命。

2006年,一辆从湖南怀化开往土桥的客车遭遇车祸,乘客刘桂华身受重伤还一口气救了12个人。荣誉过后,更现实的则是痛苦。因为严重的后遗症,他每天晚上要打五六次封闭针,还要吃很多止痛药片;巨额的医疗费不仅使这个家一贫如洗,还欠下17万元的债;旁人的风言风语,更让他心灰意冷,他甚至选择了自杀。

“新闻像一阵风一样轰轰烈烈地过去了,这些好人就被人遗忘了。他们的生活少人问津,不少英雄流血又流泪。”谈方决定救助刘桂华。有人劝他,刘桂华的治疗很困难,经费又严重短缺,帮助他,就像填一个无底洞。

当时,“好人网”的账户余额是零,谈方自掏腰包垫付了1万,又募集了5000元,把这些钱寄给了刘桂华。随后,谈方带着2名医生志愿者去湖南看望刘桂华,之后他又接刘桂华到广东治病。他知道,刘桂华最需要的是健康和关怀。

2010年大年初一,谈方把病愈的刘桂华送上了回湖南的飞机。刘桂华对谈方感激不已,“没有你,我不会活在这个世界上。”谈方则说:“你不仅要活下去,而且还要活得更好,就是让大家看到好人是有好报的!”

3年来,谈方和志愿者们为车祸受伤的救灾志愿者黄庆武还清债务,救助了贵州白血病代课教师赵鹏,资助了广东抚养20名弃儿的拾荒者张菲、重庆市见义勇为致残的救火英雄吴后祥、广东省湛江市见义勇为抓歹徒而车毁人伤的凌华坤……

“搀扶基金”成立后,第一笔支出508元,帮助的对象是广州高校教师陈晓敏。

今年4月,陈晓敏好心扶起摔倒的小孩,却被家长拳打脚踢。得知此事后,“搀扶基金”帮她支付了医药费,还请律师为她提起民事诉讼。陈晓敏这样评价“搀扶基金”:“我一开始只关注自己的委屈,但是‘搀扶基金’的志愿者对我进行了心理疏导以后,我发现,我有责任用自己的经历引起更多的人对这种事情的关注,不然这个社会将越来越冷漠。在面对不公正的判决时,有一个团体帮助你,你就不会孤军奋战。”

心里有个强劲的马达

沽名钓誉、搏出镜、搏出名……这些标签,都曾被贴在谈方身上。对此,谈方只有一纸声明,以公开明志:不担任教师以外任何行政职务,以“好人网”名义获得的报酬都捐给“好人基金”。对于那些纠缠、谩骂甚至诋毁,谈方很淡然,“这些否定都在警醒我、激励我。”

3年中,谈方自己捐了十几万元;而如今52岁的他,每月要还4000元房贷,60岁还清。

对于他的做法,家人不但支持,而且积极响应,母亲、妹妹、儿子纷纷为“好人基金”捐款。可“好人基金”依旧缺钱少粮,账户里最多时是19万元,平时基本没有多少钱,有时甚至是赤字。好在谈方的努力渐渐地被人们所了解,今年9月谈方筹到了18万元,他终于不是“好人基金”最大的捐助者了。

除了建设“好人网”之外,谈方每年还要承担大约300小时的教学任务。在他的努力下,华南师范大学批准他从今年开始在全国公开招收公益慈善研究方向的研究生。

谈方这样描述自己的生活:“我每天要工作十四、五个小时,白天要做很多联络工作,晚上才有时间跟我带的研究生沟通,经常凌晨一二点睡觉。”尽管在感叹“太累了”,但内心那个强劲的马达让他无法慢下来。看看前两年的照片,记者发现,谈方真的老了。“我是用真实的汗水心血、越来越多的白发、越来越大的秃顶,让人知道我在做好事,我不是特别有钱,也不是特别有才,但是我特别刻苦。”

好人唐小小 篇4

“唐小小那个傻瓜, 我跟他说我嗓子疼, 他还真信了。”第二天刚一进教室, 卷卷就听到胖子鲁鲁在跟他那帮哥们儿讲小小的事情。

“你们太坏了! ”跟胖子鲁鲁走得很近, 又是唐小小同桌的女生孙丽丽低声怪笑说。

卷卷刚要冲过去责问他们, 韩老师走进了教室, 大家也都噤了声。踩着上课铃声, 唐小小满头大汗地跑进教室。

“今天我们英语测验。”韩老师边说边发试卷。“倒霉! ”孙丽丽低声骂了一声, 而唐小小对此却没什么反应。本来嘛, 他的英语成绩是全班前几名。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唐小小蓝色的钢笔字迹很快铺满了整张试卷。这时, 孙丽丽用胳膊肘不停地戳小小。唐小小以极小的幅度摇了摇头, 眼睛依旧盯着试卷, 笔下也没有停。孙丽丽使劲踹了一脚唐小小, 冲小小使了一个恶狠狠的眼神。小小为难极了, 只好把卷子伸出一个角, 突然两只大手分别按在了唐小小和孙丽丽的脑袋上。

韩老师生气的声音传来:“唐小小, 下了课到我办公室来一趟。”

办公室里, 韩老师压着火:“孙丽丽戳你两次胳膊, 她要看, 你就给她看了? 说个‘不字很难吗? ”

唐小小把头埋 到肩膀里 :“很难……我怕……我怕我一拒绝, 她就不理我了……”

“‘她’是谁? ”

唐小小犹豫了一下, 说:“没有谁, 很多人, 每个人都是。”

老韩站起来, 按着唐小小的肩膀:“当所有人都变成你朋友的时候, 也就是你没有朋友的时候。你回去吧, 好好想想我说的话。”

放学回到家, “妈妈, ”小小突然问, “如果别人请求我帮忙做什么事情, 我拒绝, 对方会不会就讨厌我呢? ”

妈妈笑了, 说:“傻孩子, 怎么可能。有的时候, 人一定要说不, 才可以把自己解脱出来。当你有勇气承认不足, 有智慧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才意味着你真的长成了小小男子汉。”

小小松了口气, 一直以来, 他觉得自己好累好辛苦, 但刚才, 他却觉得身上那愈见沉重的担子突然被人取了下来。

好人 篇5

调查对象:楼伯余。

调查时间:2011年7月25日

调查目的:听说长兴有一位八旬老人,九年以来,他一直坚持不懈地为长兴文明做好事。终于,“感动湖州”,“骄傲浙江”,并成功当上“中国好人”。他就是好人——楼伯余。

调查内容:楼老伯是一位退休老人。九年以来,他一直向政府部门“挑刺”。他一共拍坏了三台照相机,拍了两万多张照片。仅2009年,一年之中,楼老伯向政府部门反映了289个问题。这些年来,他纪录问题笔记本,就有20本。

有一天,楼老伯发现一条街上的一个下水道井盖没了。他很是着急,因为一个井盖没了就意味着:可能会发生几场严重的车祸;也可能会导致,一个人掉进下水道而死亡、骨折。楼老伯赶紧跑去长兴县人民政府,向有关部门汇报了这个问题。楼老伯回到家,想了想还是放心不下。又跑到那个没有井盖井口旁,找来一些树枝,把它围了起来,还立了一块警示牌,提醒路人。

有一段时间,楼老伯发现小区里最近种是有一阵难闻的恶臭,他怀疑是小区附近的化工厂在搞鬼。于是,他在化工厂旁边的草窝里蹲守了三天三夜。终于,发现了一些名堂:原来,这个化工厂没有安装污水处理器,每当夜深人静的夜晚,就向小区里的池塘排放废水,害死鱼虾,才发出臭味。楼老伯马上举报的这家化工厂,不久化工厂就倒闭了。

调查感受:小人物却有大感动,这真是一座城市的可爱。一棵树、一条河、一条路„„在楼老伯看来,就像家中的一件物品,都要好好的照看。九年用坏了三辆自行车,两辆电瓶车,行程两万五千多公里;拍摄“灰色”照片两万五千一张;提出问题五千多个。数字只是一种表象,但却能让我们读出楼老伯的执着和对这座城市的深情厚爱,不由得让人肃然起敬。

一座城市的文明进程,离不开全体公民和学生的共同参与。扫门前之雪,是每个公民的义务;扫公共之雪,是每个公民的责任。我们希望每个公民不再满足与一位旁观者,而要一积极的行动关心、呵护我们的家园

尽管好人难做 篇6

2000年春天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铃子跑来办公室问我,阿心可以在你们单位转干吗﹖我想了想,觉得这事只有50%的可能,但是为了帮好友披上一件美丽的外衣,我便说,他工作这么认真卖力,可能会转干的。铃子听后,高高兴兴地走了。

不久便传出了铃子与阿心恋爱的消息。铃子是本城实验小学的一名代课老师,人虽长得不怎么样,可是却很有心计,为了讨好阿心,不但对阿心温柔体贴,而且对我们这帮兄弟也是温柔关爱,以讨几句美言,来巩固阿心对她的爱。风流倜傥的阿心本对铃子的感情不怎么样的,当知道铃子文才出众的时候,不免对她又另眼相看,他想,兰心蕙质的女子该是一个尤物吧。阿心与铃子甜蜜相爱去了。从此,我们这帮兄弟中极少有阿心的消息。日子如天上的白云,慢慢地飘过。

一天,铃子一大早来敲我家的门,挺着大肚子对我说,我怀孕了,你看着办吧。我惊愕,你怀孕了关我什么事﹖现在你该帮阿心解决转干的事情吧?铃子说。我一怔,阿心转干的事情是我一个人能说了算的吗﹖你多少也是他直管部门的一个领导啊,你不帮他谁帮他﹖铃子说。我苦恼了,现在转干的事情哪能这么容易啊?我上报了,还得由上级领导部门来决定啊。铃子可不管,说阿心能不能转干主要在于我帮不帮他说好话。看着眼前这个天真单纯的女子,我不禁摇头叹气。

就在我为阿心转干的事情东奔西走忙来忙去的时候,凑巧又时值单位精简人员,无本科文凭临时聘用的阿心被辞了。铃子来我家大哭了一场,哭过后她倒坦诚地对我说,现在我们两不相欺了,原先我对你所说的我是一个有文采有前途的作家,也是骗你的,我拿别人的文章说成我写的,从而给自己提高了身份与地位,还有美丽,哈哈哈……

阿心被辞后不久,铃子因未婚先孕也被学校辞退了。我便有好长一段时间没有看到他与铃子了,我不禁有些挂念。几番周折,我在铃子的老家找到了他们。那时刚好是铃子的待产期,看着铃子柔弱的身躯煎熬在大山阴寒的空气里,我不禁怜香惜玉,说铃子你该上医院待产了。铃子一听,说好啊好啊,大哥你回城时顺便带我上医院吧,阿心正忙农活呢。铃子一副心胸宽广顾全大局理解丈夫的样子。我不禁对眼前的女子肃然起敬。

回城的时候,阿心嘱托我照顾好铃子,我以兄弟的感情与名义拍胸对他们说,你们放心,孩子一生下来我便打电话通知你。阿心点头,放心地让我们走了。铃子执意要住进我家,说是到生的时候再进医院,这样可以减少一些医疗费用。我想想也有道理,于是便让她住进了家里,然后叫两地分居的妻子请探亲假回来,一方面为了缓和、化解一下家庭气氛,一方面好照顾铃子。妻子就这么满怀委屈地回家按我的意思做事。

孩子生下来的时候,阿心赶来了,于是我便放下了照顾铃子的心。铃子出院的时候,阿心打来电话对我说,兄弟,我手头的钱不够付医药费,你帮帮忙吧。我问多少,阿心顿了顿,说,3000元。天哪,那不是付完全部医药费吗﹖我心里有些不舒服,可转念一想,毕竟我们兄弟一场,而且他们在乡下确实挺苦的,于是我一狠心便取完了存折里所有的积蓄,然后前往医院缴医药费。到医院的时候,阿心拦阻我说,我去缴医药费,就不劳你了。想想他去缴费方便些,我便把3000块钱交给了他,然后去病房看望铃子。

铃子一见我,便说要我做孩子的干爹。看见孩子粉红可爱的小脸,还没有孩子的我立刻便答应了。这时,阿心回来了,手里拿着发票与剩余的钱,见我在病房,立马把发票与剩余的钱装进口袋,然后假装客气地说,啊,兄弟,啊,不不不,领导大人,您对我们真是太好了,工作这么忙,还这么惦记着我们一家大小的,去去去,你还是先忙你的吧,这里有我便得了。见我笑着看他的手一直插在口袋里,他尴尬一笑,把口袋里的发票和钱递给我说,医药费只有2100多一点,剩余的钱你拿回去吧。我本想接,可想到他们回家的路费以及孩子母亲的一些营养费等等,我又缩回了手,我说,你们缺钱用,就留着吧。阿心与铃子满怀感激之情对我说谢谢。

阿心和铃子回家后,我又老长一段时间没见他们了,也没有他们丁点儿消息。直到来年的春天,阿心打电话来对我说,他要养鱼,可是鱼苗的钱不够,叫我帮他弄千把块钱。我说兄弟,你是知道我们单位清贫的,我到哪儿弄这么多钱给你啊?我还要不要吃饭啊?阿心说,你大小也是个领导,弄几个钱还不容易﹖真是苦煞了我!我一介清官,哪能挪用公款﹖可是为了我们几年的兄弟之情,我又不得不答应了。朋友有难,我岂能不帮﹖于是去朋友们家里东借借西借借,朋友们一听是借给命苦的阿心的,便纷纷解囊相助,但是说清楚了,还钱要找我的。我只有苦笑答应。我揣着借来的一千多块钱踏着春日暖洋洋的空气走进了山里。

初秋的时候,朋友们都说阿心家的鱼应该长肥了吧。于是大伙儿相约去乡下看望阿心。我们到了铃子老家的时候,才知道阿心已失踪多日了,铃子也不知道他的下落,阿心是孤儿院长大的孩子,在世上没有其他亲人。

看着可怜的母子,我们一行人便纷纷把口袋里的钱全拿出来,交给铃子,让她添些日用品,铃子含泪收下了。她说,我会等阿心回来的,毕竟有他的骨肉在啊,难道他就这么狠心让他的孩子也变成一个孤儿吗﹖我们无语,也只能无语。

2002年秋天一个落叶缤纷的下午,秋风吹得猛,铃子打来电话,带有秋季的哀愁与伤悲。她哭着对我说,我这辈子完了,孩子现在正住院,我竟然没有足够的钱付医药费,怎么办啊﹖……铃子嘤嘤地在电话那头哭。于是我一放下电话便去取了钱赶往医院。

孩子痊愈出院后,铃子便领着他来到我家。此时的铃子憔悴得如同萎去的黄花,她在我家住了一晚,第二天一大早留下孩子便独自一人悄悄溜走了。她留了一封信放在餐桌上。她写道:“大哥,首先,我在这里对你忏悔,曾有那么一段时间,我和阿心都误会了你,觉得阿心丢工作是你造成的,所以我们便厚颜无耻地耍你要求你为我们做一些事情,现在我知道我们全错了。我现在知道你是个顶好顶好的好人了……可是,现在又不得不请求你为我再做一件事情,我想让你帮我看管一下我的儿子,因为我要去广州找阿心……假如我能找到阿心,我便带着他一同回来接我们的孩子,如果我找不到阿心,便不回来,我要永远找下去……如果你觉得孩子给你带来了太多的不便,麻烦你帮他找个好人家领养,或是把他送往孤儿院。拜托了。”拿着手上的信,看着娟秀的字体,我仿佛又看到了少女时代的铃子,那时的她是多么天真多么浪漫,又是多么有心计啊。可是,就是这么一个有心计的女子,怎么偏偏搭上不负责任的浪子阿心呢﹖我想,这就是一个人的命吧。

“江苏好人”张元进 篇7

3000多位村民都爱戴他

走进张元进的诊室, 一眼看到的是桌上码得整整齐齐的病人日志, 双跃村村民的健康状况有理有条、密密麻麻地记录在上面, 旁边还细心地备注了上门问诊的时间与需要携带的药品。

一位正在就诊的村民李阿姨眉开眼笑地告诉笔者:“你来采访张大夫就对了, 不论大病小病我们都爱找他看, 他可是我们的健康顾问, 谁什么情况, 该什么时候来看病, 他心里都门儿清, 服务态度又好, 酷暑寒冬, 也定期上门会诊, 从不延误, 也不漏诊。”

今年55岁的张元进, 是土生土长的扬中人, 居住在扬中开发区兴城村二组, 高中毕业的他, 从扬中卫校乡村医生培训班毕业后, 当上了村里唯一的医生。行医30多个春秋, 周边的村村组组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从五跃村、长新村到三圩村、石城村, 3000多位村民都认识他、熟悉他, 都爱戴这位倍受尊敬的张医生。

多年来, 村里谁家有点小病小痛都直接来找张元进。村民有跌打损伤、破皮擦伤的, 张元进也是免费为他们处理伤口、换药, 分文不取。不管白天黑夜、刮风下雨, 只要有村民找他看病, 他总是笑脸相迎, 从不推辞, 如果患者是年纪大的老人或者腿脚不便的村民, 他都会主动上门。

他是个乐于助人的好医生

在周边村民的心目中, 张元进是个乐于助人的好人, 救死扶伤的事不胜枚举, 但人们印象最深的还是张医生对兴城村前二组村民刘贤风的关爱。刘贤风是村里的贫困户, 他身体一直不太好, 有点小病小痛从来舍不得去医院, 总是拖着。张元进看在眼里, 记在心上, 后来村里普及新农合制度, 张元进就自掏腰包, 为60多岁的刘贤风交了保险并持续了多年。村干部问他为啥帮助刘贤风, 他说, “老刘身体不好, 交了保险, 能报点医药费, 有病时就能去看病了。”

不幸的是, 2009年10月份, 刘贤风被查出患了食道癌, 可家里连动手术的钱都凑不齐。张元进得知消息后, 回家与妻子一商量, 第二天就拿出一笔钱, 帮他交了住院费。随后张元进和妻子姚兰英一起召集全组村民捐款, 为刘贤风筹集医药费, 并多方走访打听相关政策, 联系上级部门申请救助。此外, 他还联系熟悉的同学和医疗专家, 为刘贤风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 延续其生命。可惜癌症被发现时已处于晚期, 情况不容乐观。刘贤风出院后, 张元进几乎天天往他家里跑, 免费给他打针、挂水, 在生活上也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 直至2010年正月刘贤风去世。周围村民目睹张元进对刘贤风的关爱, 无不为之动容, 夸赞他的爱心, 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黄爱国是张元进的“老病号”, 几年前的一次意外事故使他高位截瘫, 长期卧床, 平时一有不适, 张元进都是随叫随到。就在笔者采访未多久, 张元进接到黄爱国求助电话, 几分钟后, 张元进就来到黄爱国家中, 立即投入紧张的诊治, 量体温、测血压……快速检查诊断, 原来病人因免疫力较差, 感冒发烧了。张元进叮嘱其按时服药、多喝开水及其他注意事项后, 才放心地背着药箱离开。

他心中时刻装着村民

乡村医生的个中酸甜苦辣只有张元进自己清楚。乡村医生身份低、待遇差, 肩负着农民的健康重任;每天工作都超过10小时, 上下班从没点, 不管遇到暴雨还是大雪, 白天还是夜晚, 随叫随到, 节假日也很少休息。有时一晚出诊数次, 一夜都睡不上觉;有时刚端上饭碗吃了一口, 就被病人叫走了。张元进说, “以前我的习惯是坐在卫生室等病人上门, 而现在, 60%以上的时间是到村民家里去做健康调查、建健康档案、量血压测血糖, 嘱咐他们定时吃药, 还要为65岁以上的老人体检及老病号巡诊, 夜间上门急诊等。30多年来, 记不得背坏了多少个药箱, 记不得半夜出诊了多少次, 更记不得天黑匆忙出诊到底摔倒了多少次。”

2009年的一个深夜, 张元进接到求救电话, 他想也没想, 背起药箱就冲进伸手不见五指的夜幕中。匆忙赶路的他由于着急, 一不小心从自行车上摔下来, 钻心的疼痛让他爬都爬不起来。他硬是咬着牙, 忍着痛, 弃了车, 一瘸一拐赶到患者家中, 细心为患者检查、及时为他治疗, 忍着伤痛守在患者身边, 直到患者病情平稳了, 他才惊觉到手臂钻心的疼痛。身为医生他知道自己的手臂有可能骨折了, 但他没有惊动患者和家属, 默默地托着断臂悄然离去。回家后, 他整整吊了二个月的绷带。

由于过度疲劳, 张元进患上了高血压、心率不齐, 医生嘱咐他不能劳累, 要静养。可面对一个个求助的电话、一个个上门就诊的村民, 他只有带病回到村卫生室坚守岗位。有时白天太忙了, 只好深夜回家自己给自己扎针、挂水。他知道, 自己虽是个病人, 但更是方圆数里为村民救死扶伤的医生, 必须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张元进崇尚医德, 身体力行, 心中时刻装着村民, 而且热心公益活动, 在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上, 他用实际行动影响着周边村民。

几年前, 村里刚推广安装防盗报警器材时, 一些人都持怀疑观望的态度, 推广工作遭遇了瓶颈。张元进见状自掏300元, 带头在村卫生室装上防盗报警器, 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别人看他装了, 也都跟着纷纷装起来。

去年冬天, 村里一家商铺半夜遭窃, 多亏了报警器及时鸣笛报警, 惊醒了业主崔某, 才吓跑了盗贼。直到现在, 崔某还心有余悸:“那天好险啊, 桌子里正好放有准备给工人发的工资40多万元, 我们还都睡在里屋, 要不是报警器鸣响, 很有可能就人财两空了, 多亏当初跟着张医生装了报警器啊!”

移民好人许承福 篇8

资助6名贫困学子园上学梦

“承福叔叔,最近还好吗?天气转凉了,要记得添加衣服……”1 1月6日,许承福收到一条这样的短信,发信息的是他曾经资助过的一个学生。像这样的短信许承福经常可以收到!从1998年至今,许承福已经陆陆续续资助了6名贫困学生圆了上学梦。“收到他们的短信,我很欣慰”,许承福如是说。

1998年的一天,许承福在江西日报上看到这样一则报道;于都县段屋乡段屋村一个名叫喻小明的小孩,由于父亲早逝,母亲改嫁他人,家中只剩年迈的奶奶和年幼的弟弟,到了上学年龄的他不得不望校“兴叹”。希望社会上的好心人士能伸出援手帮帮他们。

看到报道后,许承福当天就瞒着家人将200元现金寄往指定地点。看到报道后,许承福每天都想着他们兄弟俩,希望有一天能亲自去他们家看看。三个月后,他独自一人前往于都看望喻小明兄弟,因为山路崎岖难行,他坐在摩的上摔下来好几次,等到他们家时,自己已经成了泥人。

当看到喻小明兄弟的生活状态时,许承福很是心疼,除了将随身带的500元现金全部给他们外,还承诺供他们一直读完小学。在此后的五年时间里,许承福每月都定时给喻小明兄弟俩寄钱,少则几百,多则几千。当笔者问及五年下来寄了多少钱时,许承福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大概一两万吧,具体的没去统计”!

其实,起初家人是不太支持许承福资助喻小明俩兄弟上学的,因为毕竟他们自己家当时也不是很富裕。开始的一年多时间,许承福都是瞒着家人给他们兄弟俩寄钱,直到有一次被妻子发现。当时妻子非常生气,说他资助他们也不跟家人商量,经过许承福苦口婆心的讲道理,妻子慢慢理解了他的所作所为,后来由反对变成了支持。

此后,许承福还资助了其他四名贫困学子,其中一位叫兰胜的贫困生对他特别感激,因为从小学到初中,都是他资助读完的。许承福说,在他资助的学生中,大部分都对他很有感情,逢年过节会发来信息问候,有的甚至不远千里回来跟他团聚。

热心村里的公益事业

除了喜欢资助贫困学子外,许承福还非常热心村里的公益事业,只要村里搞建设需要资金,他都会慷慨解囊。2000年,村里决定兴建一个茶亭,以供村民和过往行人休息,许承福知道这个消息后,主动捐出2000元现金,此外,还将自己家盖房子剩下的钢筋全部捐出。

原先,窝塘小组通往圩镇的道路还有一段未硬化,每逢雨季,路就会被冲毁,这时村民们只好绕道而行或踩着泥泞前行。每次路被冲毁后,许承福就会买来砂石将路填好。“好在有许承福,我们才不用走那么泥泞的路”。过往村民都非常感激。

2011年2月份,村民们终于等来了好消息,由于村里要建烟草配套工程,泥泞路要全面硬化。听到这个消息后,许承福很是高兴,立即带着家人将路基打好。正因为有他和村民的积极支持,道路很快硬化好了,村民再也不用走泥泞的路了。

普通人和好人 篇9

父亲对女儿说:“我已经邀请埃伯尔和凯恩到家里来。我要先了解他们是什么样的人, 然后我们再商量挑选哪一个作为你的未婚夫。”

“太好了, 爸爸。”女儿回答道。

到了晚上, 埃伯尔准时来到, 凯恩晚来了几分钟。

“请坐, 孩子们。我注意到你们都对我女儿有意思, 都想向她求婚是不是?”

两个青年都点点头表示同意。于是父亲就开始问话:“你是哪一种人?”

“我认为我是好人, ”埃伯尔先回答。

“我只是一个普通的人。”凯恩淡淡地回答。

“噢, 有趣。”父亲说, “埃伯尔, 你说说看, 你好在哪里?”

“喏!我是一个有好习惯的人:我早睡早起, 勤奋工作, 不大吃大喝, 尽量攒钱。我没有坏嗜好:我既不抽烟喝酒, 也不打人骂人, 更不追求女人和赌钱。按这些标准来看, 我认为我是一个‘好人’。”循规蹈矩的埃伯尔谦逊地表白自己。

“凯恩, 你呢?你说你是一个普通的人。怎样才算是一个普通的人呢?”父亲问道。“人是一种动物, 但还有精神生活。作为前者是与大地相结合, 作为后者则追求理想, 我不认为将生活按习惯分为好坏有什么好处, 因为生活是为人所过的, 不是为人所实践。当我工作时我就工作, 当我休息时我就休息。”

“我能够理解‘我工作’的意思。”父亲沉思他说道, “但你是如何休息的呢?你有没有沉溺在埃伯尔所提到的各种坏习惯中?”

“我样样都沾上, 但我不认为这些都是不好的习惯。当我与朋友在一起时, 我喝上一两杯酒, 使我们的交往更愉快。在美餐一顿之后或者在思考什么的时候, 我享受我的烟斗。当我心中的怒气憋不住时, 我就会骂起来, 我不感到这有多坏。至于说到女人, 当我还是一个单身汉时, 与其说是追逐她们, 不如说是爱慕她们, 也喜欢与她们做伴, 在我结婚以后, 我把她们作为我的朋友看待。谈到打赌, 我只是逢场作戏, 没有想靠打赌来捞钱, 但可以在输赢中结交朋友。”

父亲听完后就站起来。

“非常有趣, 孩子们。感谢你们的光临, 现在我要找我女儿谈谈。我想她会作出决定的。请你们随便坐着等一下。”说完这些, 父亲就走到女儿的房间里。

“女儿, 看来埃伯尔是个好人, 而凯恩是个普通人。你要选哪一个?”

“爸爸, 这我都知道, 就是不知道该挑选谁?”

“这很简单。你是想过一种规规矩矩的生活呢, 还是想过真正的生活?”父亲笑着说。这一下女儿明白过来了。

“中国好人”的慈善人生 篇10

多年来, 他积极投身社会慈善事业和社会公益活动, 传播公益慈善理念, 赢得社会好评, 受到党和国家各级政府领导肯定。近年来被民政部、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中华慈善总会、中国红十字会等单位授予:中华慈善奖、中国光彩事业突出贡献奖、中华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中华慈善人物、支持红十字事业突出贡献奖、全国十大慈善家, 福布斯亚洲慈善英雄、中国慈善排行榜“中国首善”、胡润慈善榜最具爱心捐赠个人、中国公益事业十大慈善大使、中国公益事业十大先锋人物、中国诚信企业家、共和国经济建设功勋人物、促进中国公益事业发展成就奖、中国热心公益杰出人物、全球100位华商品牌人物等荣誉称号, 连续四年进入中国慈善家排行榜前十位, 目前是全国最年轻的十大慈善家之一。

寒门出贵子

1968年, 陈光标出生在苏皖交界的江苏省泗洪县天岗湖乡西南岗村一户普通农家。那是一个以贫困“闻名”全国的地方, 时至今日, 那里仍是全国最贫穷的地方之一。

童年时期, 陈光标家里极度贫穷, 一家5口人挤在一个茅草棚里艰难度日。两岁那年, 陈光标的哥哥和姐姐先后死于饥饿。这样的经历让陈光标从小就对贫穷有一种莫名的恐惧, 也在他心中下定了改变命运的决心。

10岁那年的暑假, 陈光标第一次开始了“靠双手改变命运”的尝试。他每天都用扁担担上两个小桶, 到距离集镇两公里的土井中打出清凉的井水, 挑到集镇上叫卖, 路人只要花1分钱就可以随便喝。一天大约能卖五六十斤, 两个月下来赚了差不多五元钱。不仅两元多的学费赚出来了, 还成了村里最富有的孩子。

“中国首善”陈光标。

打那以后, 陈光标开始不断找寻赚钱的路径, 他经商的才干也开始一步步显露。13岁那年暑假, 他每天骑着自行车跑到10多公里外的安徽卖冰棒, 每天能赚五六元钱。后来, 他又开始贩粮食, 一天能赚300多元。到17岁那年的暑假, 陈光标已经攒下了2万多元, 成为全乡唯一的“万元户”。

在做生意的同时, 陈光标始终没有荒废学业。1985年, 他考入南京中医学院, 毕业后被分配到南京中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工作。随后的几年里, 陈光标又先后在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应用开发中心、南京红光医药公司任职。在当时, 这些都是让人羡慕的安稳工作, 但胸怀大志的陈光标根本不安于现状, 他要自己创业。

26岁那年, 陈光标一天在街上闲逛时, 在一家药店门前看到许多人正围着一台袖珍仪器咨询, 那是新上市的耳穴疾病探测器, 将电极夹在耳朵上, 就能诊断出身体的哪个部位有毛病。学医出身的陈光标马上嗅到了其中的商业价值, 他认为那个仪器不够直观, 如果能让患者亲眼看到问题所在, 会更受欢迎。第二天, 陈光标怀揣身上仅有的3000元钱, 请来南京中医药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的专家, 按照自己的想法对耳穴疾病探测器进行改进, 通过安装显示器, 让患者直观地看到身体发生病变的部位。就这样, 一部名为“跨世纪家庭CT”的电子疾病探测仪面市了, 并获得了国家专利。1997年, 他的第一家公司——南京金威利电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此后, 陈光标的事业渐入佳境。

2002年, 陈光标经一个偶然的机会得知, 为配合2004年在南京举行的第四届华商大会, 南京市将拆除老展览馆, 另建新馆, 南京市相关部门正在寻找合适的拆迁公司。由于家中有亲属从事拆迁工作, 陈光标决定加入这一行试试运气。于是, 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的前身——黄埔拆迁公司成立了。

经过招投标陈光标拿下了老展览馆拆迁工程, 当时政府方面的要求是一个月内拆除、以工抵料 (政府不出钱, 拆下来的东西归施工方) 。结果, 陈光标一接手才知道, 这看起来破旧的老展览馆简直就是一座“富矿”, 仅拆下来的废钢材就卖了400多万元。刨去工人工资等成本, 陈光标净赚了285万元。

接下来, 陈光标把拆迁房屋这一循环经济模式移植到废旧家电、电脑、生产设备甚至高速公路建设方面。不断扩展的市场为他带来了倍增效应, 也让他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他认为, 自己现在所做的再生资源利用工作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慈善, 是“为了子孙后代的慈善”。

关于“中国首善”

“什么叫真正的慈善?我认为那就是发自内心地帮助别人, 同时使自己快乐的事业。”谈起慈善这个话题, 陈光标有很多感触。

“我的父母都是农民, 虽然家里非常贫穷, 但他们从小就教育我要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陈光标说, 自己现在热衷于慈善事业缘于父母的言传身教。“我8岁那年, 弟弟降生了, 妈妈的奶水不够, 但我亲眼看到热心的妈妈帮助同村一个奶水更少的母亲哺育孩子。那时我很不理解, 问妈妈为什么这么做。妈妈笑着说, 你小时候也这样啊, 那时隔壁孩子的妈妈奶水不够, 我也喂过他呢。你要记住, 我们虽然穷, 但也要尽自己所能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2008年汶川地震, 陈光标火速赶到救灾一线, 此时他的身份已经从企业家变身为抢险救灾的志愿者。大爱无疆, 感动中国。陈光标, 他也许不是中国最富有的人, 但却是最有爱心的企业家。

“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是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的名言, 陈光标说, 很多企业家认为自己的钱是辛苦赚来的, 与其他人没有关系, 然而这是错误的, “我们赚的每一分钱里都有国家的无形股份。正如我对温总理说的, ‘报告总理, 党和人民考验我们民营企业家社会责任和爱心的时候到了’。”陈光标说。

在那次地震中, 陈光标是第一个到达灾区直接参与救援的企业家, 也是坚守时间最长的企业家。网友们也亲切地把陈光标称为“史上最牛企业家”“最美企业家”“真心英雄”等, 他的一举一动无愧于“中国首善”——这个人民赋予他的荣誉。

提及“中国首善”这个称号, 陈光标坦率地说:“我连南京市的首富都谈不上, 更别提全省乃至全国首富了, 但我却是2007年中国捐钱最多的人。我的企业没有一分钱银行贷款, 所有捐赠的钱都是我光明正大赚来的, 我的慈善很阳光。我希望我们中国的民营企业家要把钱财看淡一点, 人生很短暂, 生不带来死不带走的, 要那么多钱干什么?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太多了。有的企业家说, 捐款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 这是一种借口。想当年我一个月赚100万, 我拿出10万回馈社会, 帮助别人, 能对公司的发展有多大影响?这么多年走过来, 也有许多人对我热衷慈善不理解, 讥笑、讽刺甚至是谩骂一直围绕着我, 我都无所谓。这次参与汶川抗震救灾后, 很多以前对我说三道四的人都被我征服了, 他们向我竖起了大拇指。”

上一篇:贸易与环境关系下一篇:合同管理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