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创作

2024-05-19

电视新闻创作(精选十篇)

电视新闻创作 篇1

一、电视新闻评论的选题

电视新闻评论的选题十分重要, 目前具有一定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电视评论性栏目有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实话实说》、凤凰卫视开办的《文涛拍案》、广东电视台的《社会聚焦》等, 这些节目都是根据重大新闻事件, 或者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进行深度报道, 分析和点评。在选择题目上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方面, 对国家或地方新出台的政策进行解读, 比如, 连续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成为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 从减免农业税, 到增加粮食补贴等, 这些史无前例的好政策受到全国人民的广泛关注;另一方面, 对国际上的新闻事件进行评说, 分析原由, 评说利弊, 推测发展趋势, 比如原油出产国战争危机造成成品油市场价格波动等;对热点新闻事件和热点的关注是多数电视台评论类节目选择题目的重心, “宝马车撞人事件”、“李刚事件”等, 引发社会热议的话题不但剥茧抽丝后能看清本质, 更能够满足观众的需求。

二、电视新闻评论的表现形式

我国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后, 现在已经基本规范, 拥有固定的栏目, 固定的节目周期、固定的节目主持人、固定的栏目风格, 并且有一定数量的收视群体。电视新闻评论常见的表现形式有谈话类表现形式, 另一种是新闻评述的表现形式。新闻当事人、群众、评论员、主持人是构成谈话类电视评论节目的基本, 这种表现形式看似众说纷纭, 实际上通过新闻当事人对时间的陈述, 群众对新闻时间的看法, 评论员对新闻事件的分析评论, 主持人的客观评价让受众对整体新闻事件的真实性更加清楚, 对新闻事件有一定认识, 把新闻报道、社会关注、方针政策进行了有机结合, 值得肯定。新闻评述的表现形式大多是通过记者的调查走访, 将新闻事实进行展现, 进行深度采访。评论主要是基于这种采访, 并渗透在采访中, 从而形成一种电视新闻述评方式。这种新闻评论更加贴近群众、贴近实际、通过媒体上情下达, 下情上知, 有效沟通和交流, 在新闻传播方面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三、电视新闻评论的群体性和参与性

大多数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由于对某一事件发表评论, 决定了电视新闻评论中的论证应具有群体性。这些群体可以包括农民、工人、工商业主等, 涵盖面非常广泛, 因此, 组织各界人士参与评论新闻事实, 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已经成为电视新闻评论必不可少的展现形式, 这也充分展示电视新闻评论的个性, 同时也加强了节目与观众之间的沟通和联系, 从而实现在电视评论里主体和客体的融合, 让受众参与到事件的报道和评论中来, 已经成为电视评论的特有优势与走向, 毕竟, 众说纷纭才会使得节目更加有广泛性。

在现在的电视评论节目中, 经常会看到有特约评论员对节目中所呈现的新闻事实进行评说, 在中央电视台的《新闻直播间》节目中, 几名特约评论员以其丰富的见地, 客观公正的看法深受观众喜爱。节目中被采访当事人的同期声和社会各界群众的各抒己见也非常有看头。电视节目的优势贵在视听结合, 它所提供的信息是极为丰富的, 在观看这些内容的同时, 也不免会引发屏幕前观众的深思, 再加上评论员的直接评述, 构成了电视评论在展示论据方面的优势。

要想做好电视新闻评论除了把握好以上两方面以外, 还对节目包装、主持人等有很高的要求, 节目包装上讲求庄重严谨, 主持人主持风格上严肃认真, 语言要经得起推敲, 有理有据, 把受众带入真实情境中与记者一齐来思考。随着社会的进步, 传统的新闻评论讲大道理、教训人的方式已经逐渐淡出, 而自然、真诚的面对面交流更能够有效拉近新闻评论与受众的距离。电视新闻评论的亲和力还应该体现在对人性真善美的展示上, 才能够引发受众广泛的共鸣, 达到节目播出的目的。■

广播电视文稿创作(范文) 篇2

【广播电视文稿的概念】

广播电视文稿是广播电视节目专门的一种语言表达,它是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播电视文稿以画面内容为基础,根据画面内容需要进行创作,不能脱离画面而单独存在。广播电视文稿即“解说词”,发源于电影其作用是对镜头内容进行介绍和解释。

【广播电视文稿的特征】

①是协调性的非独立文体,②是非修饰性的说明性文字,电视文稿的本质是说明,语言要把握好三点:要准确、凝练、生动

③是口语化的词汇语言

【“重视派”与“排斥派”】

“重视派”:强调语言文字在广播电视节目中的重要作用

“排斥派”:基本否定或轻视语言文字在广播电视节目中的独立价值和意义

上世纪80年代:“新闻简报”——文字先行,画面贴近解说,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早期:发挥到极致《话说长江》

《望长城》(1991):第一次将大纪实观念引入中国电影,解说词地位下降。

在“重视派”的影响下,有些创作者过于强调解说词的独立作用,强调解说词的独特魅力,而忽视了与其他广播电视语言的协调配合,忽视了广播电视媒介形象化传播的特点

在“排斥派”的影响下,有些创作者有一味排斥解说词的重要作用,以至于该传达的没传达,该说明的没说明,可以压缩的却拖得冗长,让观众接受起来费解、困惑。

【广播电视文稿创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①对于节目需要表现的内容信息,能够用画面表现的,尽量用画面

②避免看图说话式的撰写解说,不能简单重复说明画面已经交代,观众一目了然的画面形象 ③解说应在画面编成之后再完成,避免“声画两张皮”的情况。

【广播电视文稿的审美特点】

①记录的真实美

②内涵的意蕴美

③潜在的思辨美(政治倾向,哲理取向,人格取向,在政论型纪录片中表现的更为明显)④营造的意境美

【电子媒介文稿的创作特点】

①广播电视文稿创作在媒介传播过程中不具备独立性,必须与媒介特性统一起来 ②广播文稿创作的本质是组织“声音”,为听而写,以快速听懂,记住为目标。③电视文稿的写作要试听兼顾,以听为主。

【电视文化专题片的发展阶段及特点】

第一阶段:

时间:20世纪70年代以前

代表作:《收租院》等

解说词:画面加解说

技术条件:主要以电影胶片拍摄制作为主

时代背景:政治民主环境有待完善

特点:深受苏联电影影响

第二阶段:

时间:20世纪70年代

代表作:《雕塑家刘焕章》等

解说词:①重视画面构图

②强调自然美、文学美、音乐美结合时代背景:长期以来文学思维的制约

特点:①画面加解说,声画严重分离

②解说与配乐痕迹严重

第三阶段:

时间:20世纪80年代

代表作:《话说长江》、《西藏的诱惑》

解说词:①无意识的主持

②调动观众参与

技术条件:①长镜头跟随移动

②多种变焦镜头使用

③航拍

特点:解说词,画面唯美达到顶峰

第四阶段:

时间:20世纪90年代

代表作:《望长城》

解说词:①声画一体

②主持人的现场大量参与

时代背景:时代整体进步,体现在民主观念、政治环境等各个方面

特点:①崇尚纪实美学

②视点转换:对生活和普通人开始采用平视视角

第五阶段:

时间:新世纪以来

代表:《故宫》、《舌尖上的中国》

解说词:创作者思维理性的直接外化

技术支持:轻便快捷的电视新技术设备全面普及

时代背景:社会多元化

特点:①补充画面②作为转场

【对比《故宫》与《台北故宫》解说词特点】

比较一:艺术再现与纪实再现

都运用“情景再现”表现故宫中曾发生却没有记录下来的情景、事件和人物关系等。

《故宫》主要依靠情景再现与现实场景的结合,追求镜头的精致和精美,很少用具有实证色彩的人物采访、同期声

《台北故宫》除了用“情景再现”与现实场景结合,更多运用现场纪实跟拍、现场采访同期声等记录手法。(见证者、亲历者、学者的同期声谈话)

比较二:旁观者讲述与当事人对话

《故宫》叙述者是欣赏者、旁观者、是全知全能的介绍者,带有主观价值取向的信息,解说词悠远、沉稳、深厚。

《台北故宫》解说词不是教科书或文学化的,更接近于生活交流,亲切自然。

比较三:侧重画面的影像传播与偏重声音的综合运用

《故宫》偏重画面的影像的传播效果,充分发挥画面视觉冲击力,各种音乐和效果声起烘托作用。

《台北故宫》偏重声音的综合运用效果,运用定制音乐+同期声+采访+现场声音+多种乐器伴音,充分发挥声音的感染力,打造柔和亲切的美感。【对比《舌尖上的中国》与《一城一味》的解说词特点】

【综艺节目的概念】

借助电子技术手段、运用独特的电视表现手法(如声光效果、时空转换、视觉造型等)广泛融合音乐、舞蹈、戏剧、小品、曲艺、杂技、游戏、竞赛(猜)、问答等形式为一体,以满足广大观众多方面艺术欣赏和审美娱乐需求的电视节目类型。

【综艺节目的阶段划分及每个阶段的特点】

阶段一:表演类综艺晚会时期

1990年3月14日,央视《综艺大观》开播。

意义:“明星+表演”综艺模式的先行者

“明星+表演”型综艺节目:

专业演员和明星是节目主角,节目之间的串联由主持人完成。舞台成为不可企及的“圣殿”。演员和主持人成为这类节目的最终受益者,观众是纯粹的“被动接受者”

2004年10月8日,开办14年的《综艺大观》被“末位淘汰”。

1990年4月,央视开办的《正大综艺》栏目,在形式上打破了传统说教节目的模式,主持人穿行于异域迤逦的风光中,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备受欢迎。

阶段二:游戏娱乐时期

《快乐大本营》把中国电视综艺节目从“晚会时代”推向了“娱乐时代”。

这一时期观众的地位和节目参与程度有了一定的提高,电视综艺节目模式进入了“明星+游戏+观众参与”转变

游戏综艺节目成功的原因:

①节目内容全面游戏化,暗合了“去政治化”的观众心理

②大众明星替代专业演员成为节目主角,观众从“看客”转变为“参与者”,积极性得到极大鼓励。

③主持人的明星化,既调动了主持人的积极性,又聚拢了人气

阶段三:益智博彩时期

抛弃了大众明星,以平民百姓作为除主持人之外的节目主角,内容由“游戏”转向“知识”。央视《开心辞典》、《幸运52》为代表

特点:观众+游戏+巨奖

至今仍然盛行:江苏卫视《一战到底》

阶段四:综艺“真人秀”时期

“真人秀”节目,泛指由制作者制定规则,由普通人参与并录制播出的电视竞赛节目。2003年6月,《超级女声》开始了电视综艺节目平民化的发展,电视综艺真人秀节目正式登场。

这类节目的主要特点是为观众提供表演空间,满足人们自我表演的欲望,主持人在其中起到串场和连接的作用。

【什么是主持群】

主持群,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特点鲜明的主持人,按照特定规律组合在一起的一种主持形式。

【主持群的特点】

①团队核心掌控节目进程(主持群团队中只有一名主持人负责整个节目进程的把握和节奏控制)

②节目主持讲究分工合作(主持群众每个成员都有相应定位,节目组依据每个成员的性格和主持风格设计不同的功能角色,提供充分的表现空间。这样既使主持有主有次,不至于出现混乱和重复,每个成员个性彰显,增强娱乐性)

③角色扮演凸显娱乐效应(主持群里多人会参加设置的游戏环节,多为嘉宾擅长内容,让不擅长的主持人模仿,注定出现滑稽场面,从而实现综艺节目娱乐效果)

④多样风格满足不同需求(主持群中每个人性格不同,风格迥异的主持团队可以吸引不同类型的观众)

⑤明星化塑造实现视觉狂欢(主持群打破了传统主持人的存在形态,成员更多以明星身份出现;观众也比较认可主持人明星化现象)

【什么是自媒体】

定义一: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具有平民化、个性化;低门槛已操作;交互强传播快等特点。

定义二:自媒体又称公民媒体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简言之,即公民用以发布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事件的载体,如博客、微博、微信、论坛/BBS等网络社区。,【比较《一周立波秀》与《今晚80后脱口秀》特点】

相同点:

①借助曲艺表演形式

②节目的核心价值:独口脱口秀

③选题切中社会脉搏

④主持人语用的模糊性(如谐音双关、网络语讽、真话反语等)

差异比较:

①主持人特点不同:主持人的形象塑造不同;主持人主持风格不同

②节目受众群体不同

③对社会热点的表达方式和把握力度不同

【什么是跨界主持人】

跨界主持人一般都是某领域较为成功的公众人物,如成功的演员、导演、学者、歌手、模特等。他们有着相关领域的才能,利于某类节目的主持。

【电视新闻节目的概念】

电视新闻是以电视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画面为基本传播符号,对正在发生或从前发生但对现在仍有影响的事实的报道。

【评论类、杂志类、深度报道类等新闻节目的概念】

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

指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迅速简要客观报道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电视新闻节目 评论类电视新闻节目:

通过对新闻事实的深入调查采访,在获得丰富新闻资料的基础上,客观分析论证,表达见解并力争给人以启示。

深度报道类电视新闻节目:

指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进行解释、调查、分析评论等,具有思想内容深度的新闻报道节目。

①理性分析的特点突出②全景式的立体报道③运用多样的表现手法④拥有相对稳定的受众群

杂志类电视新闻节目:

采用杂志式的专栏化分类编排方式,由节目主持人串联播讲的综合型电视新闻节目 谈话类新闻节目:

通常围绕新闻事件,社会热点等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在主持人、嘉宾、观众之间展开即兴、双向、平等交流的电视新闻节目。

资讯信息类电视新闻节目:广义是指提供简要新闻及各个方面及各种类型动态信息的集成化电视新闻节目;狭义指不同行业和不同形式构成的集纳式专业信息板块。

直播类电视新闻节目:指在新闻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运用摄录和传播设备同步报道、同步播出的新闻节目。

主要有一下三种:可预知并实现准备的大型新闻事件(香港回归等);不可预见的突发事件(地震,失联等);日常新闻事件,即直播常规化。(两会等)

【故事类电视节目的概念】

广义故事类节目是指以叙述故事为主的电视节目,但未必以真实人物,事件为依据,甚至可以对现实事件进行艺术加工与虚构。狭义指故事类节目是指由主持人以讲故事的方式围绕真实人物或事件进行生动、完整的叙述,并采取周期性播出的电视节目形态。

【电视新闻解说的主要类型】

①《东方时空》开创的新闻节目主持人

②《焦点访谈》、《新闻调查》、《面对面》中记者型主持人涌现

③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

④本台评论员的培养和探索

【故事类节目的发展趋势】

①主持人电台化(主持人客观叙述和主观评说并重)

②影像纪录片化

③节目“后民生化”(民生节目从“民本思想”出发,原生态反应民生问题,故事类电视节目则是有取舍的“编出来”的故事。

【故事类节目热播的主要原因】

①符合中国人喜欢听故事的传统心理

②节目题材范围广(情感故事、法制故事、致富故事及社会上各种奇闻趣事等),观众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

③节目充分利用悬念,能够有效吸引观众注意力

④优越的“性价比”

故事类节目的形式:主持人+外拍小片

形式简单,成本也不高;广告价值和品牌效应较高 【财经类节目的概念】

财经类节目是指以具有财经专业化品质的新闻播报、嘉宾访谈、深度报道和专题介绍为播出内容的电视节目。

【财经类节目繁荣的原因】

①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制作具有中国立场和全球视野的财经节目有助于解决这一社会新问题

②由于经济发展,如何使百姓建立合理的理财观,电视财经节目有助于解决这一社会新问题 ③中国电视进入分众化时代,办出内容充实、特色鲜明的电视财经节目符合媒体发展需要

【财经类节目的主要类型】

①新闻资讯类财经节目

提供最新、全面、准确的国内外各种经济信息,注意节目的时效性、信息的完整性和实用性。Cctv-2:《经济信息联播》《证券时间》

上海第一财经频道:《环球第一财经》

②评论财经类节目

节目核心:权威并独到的见解

Cctv-2:《经济半小时》《中国财经报道》(看:《双“十一”纪实》)

上海第一财经:《经济观察》

凤凰卫视:《财经正前方》

③访谈类财经节目:

第一财经:《波士堂》、《头脑风暴》

Cctv-2:《对话》、视频《我们爱电影》

《对话》特点分析:1.节目的时效性

2.重量级嘉宾

3.重视现场观众的作用

4.团结向上的节目策划班底

制片人:王利芳主持人:陈伟鸿

“优米网”《赢在中国蓝天碧水间》(商业明星工业真人秀)

④故事类财经节目

Cctv-2:《财富故事会》 后改为《商道》

凤凰卫视:《财富人生》

Cctv-7:《致富经》

【财经类节目主持人的主要类型】

①全面专家型:李南(《财富中国》创始人,首席主播)

②理性分析型:cctv芮成钢、凤凰卫视曾子墨

③激情评论型:国内目前没有

④平民代言型:左安龙(“老左”)《老左来了》、《周末赢家》

目前我国谈话类电视财经节目呈现-------“四代同堂”状态

看《波士堂:周立波(关栋天)》、《波士堂之元媛舞会》

【法制节目的概念】指通过法制手段报道法制建设动态,传播法律知识,提到全民法制意识的节目形式。

【中国电影三大奖项】

大众电影百花奖(大众评选)、中国电影金鸡奖(专家评选)、中国电影华表奖(政府评选)

【华语电影三大奖项】

中国电影金鸡奖、香港电影金像奖、台湾电影金马奖

【法制节目的主要类型及代表节目】

①案例说法类:《今日说法》(手术室里的红鞋子)《拍案说法》

②庭审直播类:《法庭传真》、《庭审现场》

③法律援助类

④新闻纪实类:《法制进行时》、《法治在线》

【我国法制节目目前存在的问题】

①客观记录与主管评析的关系问题

②情理、道理、法理的合理把握

③媒体伦理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④媒介伦理与法律的关系问题

⑤媒体动机与传播效果的问题

【儿童节目的概念】指为儿童制作的电视节目和工儿童观赏的具有儿童特色的电视节目。

【儿童节目的主要类型】

①儿童电视新闻节目

Cctv-14《新闻袋袋裤》、山东电视台青少频道《锵锵校园行》、天津台少儿频道《炫锋行动》 ②儿童电视游戏节目(包括竞技类游戏节目,益智类游戏节目,亲子类游戏节目)《智慧树》

③儿童教育电视节目

《芝麻街》:(理念:用电视来帮助儿童学习)

④儿童综艺电视节目

“六一”晚会,“金童奖”颁奖晚会等 《潮童天下》

⑤动画片

中国动画致力于具有本国特色,坚持民族绘画传统------水墨动画(《小蝌蚪我妈妈》)⑥儿童电视剧

电视新闻直播中的声音设计与创作 篇3

关键词:电视新闻 直播 声音 设计 创作

电视新闻直播是指对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现场通过电视进行直播,它将观众感兴趣的新闻事件的发生和发展等过程与事件本身进行同步传输,能在第一时间内将相关信息和资讯传递给观众,带给观众极强的现场感和参与感。由于现场直播不仅仅给观众带去结果,而且展现了事件过程,这使得电视新闻现场直播成为最符合电视新闻报道特性的形式,同时也使得对重大新闻事件进行现场直播报道,成为当今电视新闻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我们知道,画面和声音是电视节目的基本表现元素,电视新闻直播也是如此。但是,电视新闻直播的声音制作与其它类型节目的声音制作是截然不同的。电视专题片、电视剧、文艺晚会等节目的声音制作最终是在后期完成的,而电视新闻直播由于直播同步播出及新闻真实性的特殊要求,节目中的声音完全是依靠现场拾取,实时播出完成的。因此,电视新闻直播特别是重大新闻事件的现场直播在声音制作上的难度就很高,而来自现场条件的种种困难有时比来自声音制作本身的还要多。因此,我们在进行新闻现场直播时一定要事先设计一个全面的音频方案。

按照声音制作的方式来说,电视新闻直播节目的音频系统设计相对于其它节目的音频系统是完全不同的。这是因为新闻节目涉及的面广,牵涉的人员多,更不可能有太多的彩排时间让我们进行声音制作上的调整。各种客观条件要求我们设计的音频系统必须和实用相吻合,即使特殊情况下也只需要微调就能满足使用要求。

根据笔者几年来进行新闻直播的经验,我们在进行新闻直播的音频系统设计时一定要预先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系统构思

新闻事件本身的变数很大,我们在进行系统设计时必须想得很全面,这就需要对我们所担负的节目有十分全面的了解。我们不仅需要了解节目的内容、发生的次序、视频系统的设置等基本内容,还需要了解摄像机的机位与新闻发生地的距离、摄像机是否使用倍率镜等细节。因为这些因素和我们设计的拾音方案息息相关,有着密切的联系。电视是综合艺术的体现,录音师在新闻直播时不仅要将声音做得很出色,还必须考虑画面的综合艺术效果。我们要向导演问清楚他要如何运用镜头表现对象,只有这样,音频设计才能遵循镜头的表现规律进行。我们还要全面考虑前方的拾音方式和后方演播室的制作,确保节目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二、设备选用

在系统构思基本完成之后,我们就要开始选用合适的设备来实现构思。在电视新闻的直播过程中,系统构思和设备选用两方面是密不可分的,没有周密的系统构思就无法正确选用合适、可靠的设备。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选用设备时除了依据系统构思着重考虑各种设备的技术指标外,还要注意直播地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适当地多准备一些设备,以避免出现由于气候等原因造成设备无法正常使用而影响直播。在话筒的选择上,最好另外准备几支动圈话筒,以便更好地为节目服务。

三、直播安全

在电视直播领域有这样的说法:“首先确保播出的安全,在安全播出的前提下才能充分发挥艺术的想像力和创造力”。的确,电视新闻的直播一旦声音出现了问题,不但会使直播失败,甚至会产生一定的政治影响。因此,在制定直播方案时,一定要全方位地考虑技术装备和参与人员的可靠性,设计好备份方案。从某种意义上说,电视新闻的直播,特别是大型新闻事件的直播更像是在做一项系统工程。

在构建好安全的直播系统后,我们要着重思考的,就是如何运用直播系统进行电视新闻直播的声音创作。

从电影史上第一部有声影片《爵士歌王》问世至今,声音早已成为电影和电视最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在声音的创作上,不同类型电影和电视节目的创作手法有很大的区别。我们在看完美国大片《拯救大兵瑞恩》后,几乎所有人都感觉声音很震撼、过瘾,但很少有人去思考那些枪声和炮声的真实性。这是因为观众们都清楚,他们看到的只是一个虚构的故事。电视新闻直播就不同了。新闻的基本要求就是真实。电视新闻直播时,观众看到的是一个正在发生的真实事件。声音作为电视构成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在艺术创作中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真实再现。因此,它的所有声源都应在现场拾音,而且不能进行过多地加工,以确保其真实性。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但真实并不意味着电视新闻直播的音响创作就没有空间了。电视新闻直播声音创作中的空间很大,笔者认为,在电视新闻直播中,只要能将画面涉及到的一切声音都能够合理、恰当地反映出来就是真正的艺术创作。举例来说,我们在进行一些大型新闻事件的直播时,经常会出现长时间的电视画面上的特写人物明明正在说话,观众却听不到声音的现象。这种情况固然与新闻事件的特殊性有关。因为不是所有的活动都能按照电视直播的要求来进行,并由此导致摄像机机位的设置、拾音话筒的设置不能完全按照电视制作的需求来设置。但是,录音师应该事先就考虑到这些情况,用其它的方法来弥补这段声音的缺失。而笔者在观看国外的足球转播时注意到这样一个镜头,可以作为声音创作的借鉴。当时镜头由一个人欢呼时的大特写快速拉至全场观众欢呼的大全景,声音的配合仅仅是全场的欢呼声,而没有出现那一个人的声音。这就是声音与画面的设计相配合,用快速变焦这种特殊的交代手法,让观众能够理解这个镜头的表现意义不在于听到特写人物的讲话声音。我们在进行新闻直播时,就要遵循声音跟从镜头的表现规律,认真思考可能会出现的种种情况,并逐一想出解决方案。在实际工作中,电视是一门综合艺术,我们的新闻直播也是如此,直播工作需要各工种相互间的合作配合。然而,在我们日常的新闻直播中,还没有完全形成一个严格地按照镜头剧本制作节目的习惯,一般只有一个简单的节目流程单,直播时镜头的随意性很大,这也给声音设计与创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在电视新闻直播的声音创作中,另外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制作工艺简单化。笔者看过一篇报道,上面介绍了中央电视台“国庆60周年首都庆祝大会”电视直播中未能实施的“仪仗队效果声的拾音方案”。当时,为了拾取仪仗队员们的脚步声,设计采用48只固体传感器话筒,后来由于供货商未能按时供货而没有实施。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这个方案虽然最终没有实施,但是它让我们看到了我国电视新闻直播声音创作和制作观念的更新,及声音创作和制作的发展方向和希望。在目前的新闻直播中,由于种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声音的设计和创作过于简单,有的直播就是解说词和音乐配以没有任何效果声的画面,即使有效果声也是简单地由几只超指向话筒拾取。这不符合电视发展的规律,观众应该听到的是与画面配合得十分贴切,并记录得细致入微的声音。

电视新闻直播是一个多工种互相配合、互相协作的工作;是规范的、高效率和高层次的新闻报道形式。录音师有责任总结和交流新闻直播的经验和教训,使新闻直播中的声音设计和创作向更专业的方向发展,将更多、更全面的信息传递给观众,让中国的电视新闻事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单位:湖北省广播电视总台技术管理服务中心经视技术部

电视新闻精品创作之我见 篇4

关键词:电视新闻,精品创作

当前, 新闻节目的社会关注度不断降低, 收视群体逐渐减少已成为电视传媒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究其原因, 除了媒体竞争加剧和大众欣赏标准提高之外, 节目质量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要想让新闻能引起别人更多的注意, 就要把新闻做活、做精, 进一步提高新闻的吸引力。

1 强化精品意识是出精品的基础

新闻精品是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 能准确体现时代精神、深刻反映社会现实、指导工作并产生较好社会效益的“拳头产品”。要想多出精品, 首先主观上要强化精品意识, 树立矢志不移做精品的理念。这就需要记者要吃透党的方针、政策, 在头脑里形成强烈的精品意识和欲望, 并做到常备不懈。反之, 如果缺乏精品意识, 就可能与一些精品胚芽失之交臂, 或流于泛泛的新闻报道之中。

2 做好新闻策划是出精品的首要条件

新闻策划是指在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和正确导向的基础上, 针对某一新闻事件, 进行认真设计, 以确定报道主题、报道方式和采访对象的思维活动, 以达到对新闻事件多侧面、多角度和立体化的报道, 提高新闻宣传效果的目的。那么, 怎样才能做好新闻策划呢?

2.1 确定报道主题

主题是新闻报道的灵活和生命。一个新闻事件, 它向人们呈现的往往是多种现象和问题, 有正面的, 也有负面的;有明确的, 也有模糊的。记者不仅要有新闻的敏锐性, 还要有一双善于从中发现和识别新闻价值的慧眼, 能够发现新闻事件的闪光点——这就是新闻报道的主题所在。而要做到这一点, 新闻记者除了要具备较深的政策水平和思想素质, 还要深入实际, 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 充分搜集与报道有关的资料和信息, 对事件做全方位的了解。在此基础上, 根据新闻报道的目的和需要, 提炼浓缩出报道主题。

2.2 选好报道形式

新闻形式既指新闻体裁, 也指新闻的报道手法。就体裁而言, 报道形式一般包括:消息、专题, 专访, 纪录片等。内容决定形式。不同的新闻事件, 需要不同的形式来表现。选好报道形式, 一是为了更好地表现内容, 突出主题;二是为了进一步增强对观众的吸引力。一个成功的报道形式, 往往要动用采访、对话、现场、音效, 甚至各种特技手段等表现手法, 来提高新闻的感染力, 实现更好的报道效果。

2.3 选对采访对象

采访, 是电视新闻的重要表现手法和特色, 可以增强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说服力, 同时具有丰富画面内容和调节画面节奏的独特作用。采访对象的选择要坚持两个原则:一是有关原则, 就是被采访者一定是新闻事件的参与者或相关者, 因为这样的采访对象才有发言权。二是有用原则, 就是采访对象说的话, 一定要说得到位, 说到点子上, 有利于主题的表达, 不要废话连篇, 言之无物。如果采访对象选择到位、采访到位, 往往能起到“点睛”的作用, 极大地增强报道的影响力。

3 深入采访是出精品的根本

新闻精品之所以“精”, 首先是因为新闻事件本身具有较高的含金量, 而这些含金量往往是通过一些情节和细节来表现的。也就是说, 新闻精品离不开细节和情节的渲染和烘托。新闻细节不仅能够形象生动地反映事件, 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 更有利于深化主题, 增强新闻报道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如果一篇新闻作品没有细节和情节, 就象雾里看花, 缺乏清晰、震撼的感觉, 难以吸引和打动观众。然而, 细节不能靠合理想象和艺术加工, 记者要及时发现它、抓住它, 必须擅于深入实际、深入生活, 深入群众, 进行深入采访。深入采访可以使作者及时准确地掌握采访内容的关键情节和具体细节, 有利于去伪存真, 去粗取精, 找出其中最关键的一些问题, 把问题写深、写透。擅长细节描写并能灵活地驾驭细节是新闻记者成熟与否的标志。一篇主题突出、形式新颖、生动感人的新闻作品, 让人深受感动、记忆犹新的往往是作品中的细节部分。纵观历届中国新闻奖的获奖作品, 许多新闻精品都是因为具有恰当感人的细节而令人叹服, 而这些作品无一不是作者在深入采访的基础上精心创作完成的。

4 精雕细刻是出精品的保证

精品还须“精”做。电视是一门综合艺术, 电视新闻也不例外, 包括前期采访、撰稿、配音和后期编辑等一系列环节。要创作电视新闻精品, 就要在精心策划、深入采访的基础上, 下功夫精做。每一段文字、每一个镜头、每一段采访、每一句解说……等等, 都需要进行反复的推敲, 并按照新闻创作的规律和要求进行有机完美的组合, 进行精雕细刻, 精益求精, 这样才能创作出人们喜闻乐见的新闻佳作。这要求新闻记者不仅要有扎实的业务功底, 又要有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另外, 电视新闻在表现手法上, 要不拘一格。语言要精炼, 文笔要细腻, 要力避华丽的辞藻, 力求朴实动人。这也是记者转变作风, 改进文风的客观要求。特别是对关键的情节和细节要写深写透, 整个作品要给人生动活泼、回味无穷的感觉。要反复修改, 反复锤炼。这样才能使作品主题更突出, 语言更加精炼, 充分显现出新闻精品的光华。

电视专题片解说词创作体会 篇5

2010-1-13 2010-1-15 17:57:44 心情:幸福 天气:雨 温度: ℃每当我们看一部好的电视专题片常常希望能读一读它的解说词,解说词是专题片的重要组成部分,解说中的精彩之句,常使人印象难忘。然而当你拿到解说词 时,你会发现解说词是无法脱离画面而独立存在的,这就是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的独特性,它在写作上更是区别与其它文体,有自己特殊的规律。

电视专题片的构成基本是由视觉和听觉两大基本要素组成,而解说词是听觉要素之中最重要的内容。

电视解说词,是相对于电视画面而言的解释说明的文字,但解说词绝不是画面的附庸,它与画面是一种相辅相承的关系。它依靠文字对事物事件或人物进行具体的 叙述描写以及通过词语的渲染来感染受众,从而使人们通过对其所表达的意思意境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起到进一步加深认知和感受的作用。几年的创作实践,充分 感受到,好的专题片往往是优秀的解说词与蕴含着丰富内涵的画面的完美结合。当然,这是成功的专题片成功的一个方面的因素,但却是成功的专题片所必备的条件 之一。所以在专题片的创作过程中,解说词是至关重要的。

在电视专题片中,解说词与电视画面是互为作用相互补充和印证的关系。虽然专题片的解说 词基本功能是对画面内容的文字解释和说明,但它与电视画面是不可着不可分离的。任何一部专题片的解说词离开了画面都是支离破碎的,任何一部缺少解说的专题 片也往往是理解不够深刻的画面组合,形成不了主线明确思想内涵深刻主题统一的艺术整体。尽管有些风光专题片没有画面解说词,但它一定要有一个有主题内涵的 音乐,换一个角度说,音乐也是解说词的一种形式,起到了解说词深化主题解释画面的功用。它们的关系也是互为依存的关系。解说词与画面的互为印证还表现在具体的声画结合上。如果画面是婚礼场景,那么解说词的内容就不可能是大肆叙述葬礼如何如何。解说词叙述说乌云翻滚时,画面也不能是万里蓝天。所以受众在观看画面时,解说词对受众的影响作用也至关重要。

电视专题片的解说词在电视专题片中的地位很重要,那么解说词的写作也是不可轻视的。一部优秀的电视专题片,它应该是解说词与电视画面完美结合的统一体,甚至解说词是全片的灵魂。它不是华丽词藻的堆砌,更不是引经据典的集合。它首先读起来朗朗上口,品起来韵味无穷,集词语的新鲜性,评说的深刻性和文字的可 读性与一体。例如我们熟知的系列专题片《话说长江》如果解说词仅仅是画面的简单的解释,而没有对事物,事件,人物的深刻的理解和渲染,那么这部专题片也会 陷入平庸。多年的创作实践过程我认为,要写出高质量的解说词应注意以下方面

一个好的编导写出出色的电视片解说词, 他一定要有扎实的文字功底和文学艺术修养。这也是作为一个编导必须具备的基础条件。有很多编导各方面工作做的都不少,前期采访也很深入,后期资料积累也不少,写作过程也非常投入,但写出来的解说词往往味同嚼蜡。主要原因就是文字功底欠 缺,头脑里没东西,用时肯定倒不出“货”来。所以编导平时一定要有广博的知识面,接受来自各个方面的信息,这样用时就能够融会贯通,有好的思路了。而文字 能力强,语言的组合就会顺畅,文字的表述如同泉涌般溢出。所以要加强文字功夫的修养。一部好的专题片解说词的创作离不开前期对采访对象的翔实 了解和深入体验。现在有些编导往往不注重专题片前期的采访,经常是拎起摄像机就走,扛上

摄像机就拍,不去深入采访。更有甚者,在人家准备好的文字材料上圈 圈点点了事,或者报刊上现成发表过的文字拿来作为解说词。这样的解说词丝毫没有自己的见解和思想,没有任何深度和广度,电视专题片制作出来自然不可能赢得 观众的认可。所以在拍摄之前一定要做先期的深入挖掘,亲身去体验,去感受,与采访者进行深入的交流。在一些特殊的片子中,还要注意对双方不同观点分别进行 了解,切不可偏听偏信或是主观臆断去判断事情。同时还要注意对事物表层之下的挖掘,寻找出事物表明背后的原因或理由,从而正确把握事物,写出符合实际有很 有深度的解说词。例如,我们在采访一个有关两家企业纷争的事件时,由于只见到当事人一方,在第一稿中观点基本是倾向于见到的这方当事人。经过不断的努力之 后终于见到另一方当事人后,观点就发生了变化。最终,解说词是在公正客观的基础上实事求是的分析了两方的观点而得出自己的见解。片子出来后,双方都没有不 满,因为他们感觉到了片子的客观公正性。所以我们进行专题片解说词写作时切不可“闭门造车”,一定要亲临现场采访,尽可能多的掌握素材和信息,这样才有可 能写出好的解说词。

在解说词的写作布局时,一定要围绕主线展开。为了扣紧主题,要把内容表现的有条不紊。一般要根据所要表现的对象,选择一条 能最适当地反映客观现实的主要线索即主线。这条主线应能够统领全片,使各个部分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成为作品内在或外在的核心。专题片《话说长江》就是以 长江作为其外在的主线了,通过顺江而下的拍摄,反映了长江的风貌。这条江,通过解说词的一再提示,不断涌入人们的脑海,给人深刻印象。再如我台拍摄的《影 像呼伦贝尔》就是影像资料为片子的外在主线,以呼伦贝尔六十年来的发展变化为内在主线,展示了呼伦贝尔的前进历程,使人们对呼伦贝尔的发展有了全面的了 解。解说词作为电视这种艺术表现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要有概括性。解说词并不是电视专题片的全部,所以应在语言安排上也要服从画面的内容 的需要。具体来讲,解说词在写作上语言要精炼、节约,具有极强的概括力。在一部片子中不宜安排太满,凡是画面表达意义比较完整时,就不要安排解说,只要一 句解说词能表达的内容就不宜用两句解说词来表达。如果整部片子从头到尾都是解说,不给人消化、思索的余地,就会使人感觉很累,特别是那些又满又脱离画面的 解说就更令人讨厌了。所以,解说词写作一定要做到可写可不写的时候最好不写,写的时候也要做到“惜字如金”,对于那些不要讲解就能达到效果的画面,那就坚 决不写。例如,画面上是一位红衣少女在植树,解说词就没有必要再提到少女穿着红衣,少女在植树,这时的解说词应为“少女xx今年十八岁,是呼伦贝尔学院中 文系的学生”。这里,解说词提供的信息是姓名、年龄、身份,都是画面语言没有提的,同时也是观众想了解的信息。如此一来,解说词首先在信息上与画面形成了 互为补充的配合。

解说词要处理好与听觉的关系。解说词是供人朗读的,这要求文字上能上口,不使人感到勉强和别扭,因此对一些书面语和低频率文 字应做到少用或不用,如“憩息”,“歆羡”等词语,在书面上使用频率都很低,比较费解,读出来就更少有人听得懂了。解说词要把书面语言口语化,把倒装句改 成正常句子,文言文变成白话等。解说词还要精炼。电视语言必须是直白的、直接的,让人能在第一时间听得懂、抓得住。句子要尽量短,一个长句子包含的三个或 四个信息可以用四个包含一个信息的短句子表达,例如,“今年快六十岁的巴特尔老汉和他的两个大学毕业的儿子合伙办了一家牧场”,可以改成:“巴特尔老汉快 六十岁了,两个儿子也都大学毕业了,如今,他们合伙办了一家牧场”。

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的写作,不单纯是一种文体的应用,它是电视专题片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在实践中还是探讨中都要着眼于它与视觉与听觉之间的关系,这也是电视解说词写作的特殊性。只有全面把握电视专题片的创作规律,才能更好的创作出高水平高质量的电视专题片解说词。

中国配音联盟:

客服QQ:525237209 807538115(注明:需要配音)

当前电视艺术创作现状分析 篇6

关键词:电视艺术;电视技术;现状

目前,电视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然而在电视技术发展的同时使得电视艺术创作逐渐发展起来。电视艺术创作主要的传播手段是指电子技术,并且其传播方式是指声画造型,通过艺术的审美思维将客观世界表现出来。电视艺术创作是种屏幕艺术形态,并且电视艺术的内容主要是指多种多样的电视节目,通过电视节目中的具体内容可以将艺术美感表现出来。

一、电视艺术创作的演变

由于电视是一个技术媒体,因此电视得以存在的前提就是技术,并且技术对电视节目的形态产生一定的影响。近几年,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视节目形态的形式得到了创新。电视节目形态的不断创新,是电视行业的进步,也是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

(一)电视艺术创作的多样性

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电视节目最基本的内容就是新闻节目,并且新闻节目的形式主要采用了影像新闻、口播新闻以及实况转播等形式。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技术比较落后,并且由于缺乏相关的记录以及编辑图象的电子设备,从而使得电视节目变得单一。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电视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电视艺术创作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这就开始出现了新闻、电视专题、电视晚会以及电视剧等。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一些电视创作人员开始不断的积累相关的经验,从而能够为后来的综艺节目、纪录片、访谈节目以及评论节目提供了可靠的经验。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涌现出新颖的节目类型,并且随着电视观念的不断转变,原有的节目形式也在不断更新,比如:新闻直播、新闻访谈、新闻评论、消息类新闻、连续报道等。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随着ENG、DSNG等设备的广泛使用,这就使得直播成为一种比较常见的节目形态,中国电视人开始不断深化有关直播的认识。然而电视新闻访谈节目将焦点放在人们讨论比较热烈的话题,比如《实话实说》、《东方之子》,每一台都有属于本台的访谈节目。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充分利用了电视技术手段,通过声音与画面结合为一体的电视语言来对正在发生的重大事件或者社会重大问题发表相关意见的节目形态。新闻评论节目具有属于自身的特性,因此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受到了观众的喜爱。

(二)电视艺术创作形态的重构

目前,随着电视技术的快速发展,此时电视节目形态变得多样化,并且电视艺术创作的形态开始重构。通过不断创新电视节目形态可以体现时代的特征。在各种不同节目中电视新技术得到了充分的应用,此时就会出现了节目形态的融合,最终能够构建出许多新的节目形态。比如:中央电视台的《幸运52》这一节目中将节目与观众的互动贯穿在每一个环节中。在电视节目中,主要是通过短信、电话以及场外求助等多种多样的技术手段最终实现场内观众与场外观众的互动。

(三)电视艺术创作的专业化

电视技术的不断发展开始对电视节目形态产生一定的影响,此时电视节目形态开始向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并且电视节目形态开始向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然而电视节目形态的专业化在电视节目的专业频道中体现出来。一些编导开始策划一些专业化的服务节目,从而获得一些受众者的欢迎。比如:中央电视台第五套就是一个专业性比较强的体育频道,在这个频道主要介绍了一些运动员、相关的赛事。专题节目的不断出现,不仅可以增加节目的信息量,而且使得转播节目的专业性得到提高。

二、电视艺术创作的演进

近几年来,随着数码技术以及电脑图形技术的快速发展,这就促使电视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电视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使得电视艺术的词汇得以封堵,最终为电视艺术创作注入新的活力。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电视艺术创作开始构建一个虚拟的世界。通过构建一个虚拟的世界,可以给电视节目带来无限的想象空间。通过电视技术的不断发展这就要促使电视艺术创作的演进,从而使得电视艺术创作拥有广阔的市场。

三、电视艺术创作的改进

在电视技术发展的过程中,这就使得电视艺术得到简化。随着数字技术的出现,电视节目的制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在电视广告以及节目片头等影视节目中要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从而使得电视艺术创作变得更加简化。随着电视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视艺术创作的手段逐渐被拓宽。目前,字幕机的出现使得电视画面的内容得以丰富,并且通过文字以及图形可以对电视节目内容进行详细的说明。除此之外还包括了电子特技机以及高速摄像机等,从而使得镜头语言的表达手段得以丰富。

随着电视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电视艺术的创作题材得以丰富。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多种多样的电视艺术创作题材涌现出来。比如:电影《终结者》、《黑客帝国》以及《金刚》等相关的作品。一些电视艺术创作的题材来源于现实生活,并且主要抓住当前受众者的心理,开始创作出符合大众心理的电视节目。比如《最强大脑》、《中国好声音》等,从而能够挖掘出各种各样的人才。

四、结语

近几年,电视节目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就要求电视节目要不断进行创新,从而使得电视节目的竞争实力得到提高。在电视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要充分运用技术手段从而不断丰富电视艺术创作的内容。要想成为一名高素质的电视人才,这就要求电视艺术创作者要具备先进的技术,并且要具备艺术创新以及人文素养的相关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彩平.电视节目形态创新方式探究[J].声屏世界,2010(08):90-92

[2]张寅生,沈秋云.数字电视与中国的电视数字化的进程[J].电视技术;2010(02):56-58

[3]刘洪才,邸世杰等.广播电影电视科技发展历程回顾文选[J].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09):23-25

地方电视新闻编辑再创作问题探析 篇7

一、新闻编辑含义的简单概述

针对电视类节目来说,编辑就是对节目综合质量进行控制的主要负责人,需要对节目播出的效果进行保证,而对于新闻类节目来说,其要求要比其他电视节目更高,因此新闻编辑需要对节目前期规划、采访技巧以及后期制作进行统筹策划。通过对相关资料的分析,可以将电视新闻节目编辑含义分为两个层面:其一是指从事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的人;其二是指对电视新闻类节目进行编辑工作的行为。从客观的角度来说,新闻节目编辑工作将会涉及到节目的始末,每一个环节都会有编辑工作不同形式的体现,而编辑人员能力的高低决定了编辑工作的好坏,进而影响到新闻节目的整体质量。

二、地方台新闻编辑再创作的内容

(一) 语言的再次创作

针对新闻类节目的再创作,其含义主要是指根据一定的规定和范围所进行的二次创作或者是多次创作,而对新闻素材的再次整合以及创作需要有一定的依据,保证新闻的客观性、真实性、全面性,而不能仅仅根据编辑的主观想法进行任意的发挥。

地方电视台的新闻节目编辑在日常中最核心的工作就是针对新闻记者所收集到的相关素材进行整理和归纳,运用凝练简洁的语言对新闻素材进行补充和删减,在满足电视台基本节目要求的前提下,对新闻事件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报道,从而满足电视观众对事件真相的了解需求,在新闻信息传递的同时引发观众的共鸣以及思考,从而形成一定的社会舆论。为了达到以上几点要求,需要新闻编辑站在客观的角度,运用简洁的词汇对新闻事件进行核心的表达,不掺杂个人的情感,保证其客观真实。另外,地方性电视台由于规模有限,为了使节目更加具有吸引力,还需要建立自己独特的节目风格,不能仅根据中央电视台的主要模式进行创作。对于地方电视台来说,新闻节目的语言风格是其进行特色创作的一个突破口,也是播报新闻节目时吸引观众的特色部分,每一期新闻类节目在制作的过程中都应该对自身独特的风格进行体现,这是提高收视率的关键,因此每一位地方台新闻编辑都应该遵循这一原则,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新闻素材的整合以及创作。

(二)画面的再次创作

地方台新闻节目除了对语言表达形式进行严格要求之外,还需要对画面的质量进行严格的要求和控制,优质的画面效果能够更好地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而要做到新闻节目画面的优质、合理,首先需要做到的是剪辑。一般情况下,对于新闻事件的核心报道不会超过三分钟,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新闻报道全面、重点突出,就需要新闻编辑将新闻的核心部分进行有效的联系和整合,不可以繁琐拖沓。其次,就是进行新闻节目的声音剪辑,做到声音和事件画面的相互对应。在一个具体的新闻事件中,包括背景音乐、同期声等不同的声音元素,而且字幕对于新闻报道节目具有非常关键的提示以及醒目的作用,因此在进行字幕编辑的时候要做到精确、独到,杜绝出现错字和偏差现象,尤其是进行重点新闻播报中,需要与之搭配滚动型的字幕说明,以此来满足观众对于重点信息的理解需求。

三、地方台新闻编辑再创作的积极作用

(一) 使新闻的主题得到升华

从客观角度来看,地方台新闻编辑大多数是从新闻记者岗位逐渐发展而来的,而新闻记者的主要职责是及时赶到新闻发生的初始现场,对第一手新闻素材进行掌握,并根据素材的真实内容进行首次整合,新闻编辑的工作就是在以上所提到记者所具备能力的前提下,对新闻事件进行一个客观的判断和全面的表达。新闻节目相关制作人员的工作宗旨是客观了解、真实传达,将客观全面的新闻内容完整地传达给电视机前的观众,使观众能够在准确了解新闻事件的同时形成自身独特的思考,并且针对事件内容形成一定的认知,并拥有自己的判定。

(二)电视的画面更为精准

随着科技的发达,观众对电视节目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新闻这种严谨性、客观性要求都很强的节目,更是需要地方台节目编辑在具备一定语言功底的基础上还要拥有良好的视频剪辑实践能力,从而对纯文字形式的新闻素材、底稿进行重新的整合和再次的创作,并且针对新闻节目的声音、画面以及相关的字幕进行相应的剪辑制作,从而使整个电视节目的效果和声音字幕以及画面之间的配合度达到最高。每一期新闻节目都要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合理的剪辑,并且需要具有一定的逻辑,只有做到清晰、合理、明确的剪辑才可以使观众更加清晰地了解新闻事件的内容。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地方电视新闻节目也更加多元化,地方电视台节目的整体质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这样的形势下,对新闻编辑人员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其跟随时代的脚步,将电视画面制作得更为精准清晰。

(三)提升编辑的创新意识

对地方电视新闻类节目进行再次创作的过程,从其本质上而言就是节目创新意识的形成过程,尤其是具有一定深度的新闻节目,更加需要新闻编辑对整个新闻节目的创新。通过新闻编辑在整个新闻事件的前期策划以及具体编辑中对细节和环节的不断挖掘,使得其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多媒体网络逐渐充斥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对于电视信息媒介尤其是地方电视台这种小规模的机构,冲击无疑是巨大的。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具有强烈创新意识的电视新闻类节目将会拥有更加顽强的生命力,因此对新闻编辑再创作能力的提升,是提升地方台电视新闻节目创新意识的主要手段。

结束语

地方电视新闻类节目编辑是进行新闻节目制作中的核心人员,从一定的层面来说,电视新闻类节目编辑人员的再创作能力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地方台新闻节目整体的播出效果,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地方台新闻编辑需要不断地对自身创作的精神以及再创作的能力进行提升,在遵循新闻节目客观性的基础上,努力为电视观众提供严谨、全面、真实的新闻作品。

摘要:在进行电视新闻节目制作时,编辑工作一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当涉及到大量文件以及资料时,新闻编辑需要根据稿件的类别以及内容进行相应的整理和分类,并且根据不同电视台、不同节目的需要对其进行再次编辑,这就对新闻编辑的再创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再次创作效果好坏不仅决定了新闻播报的效果,而且还会产生社会的舆论,因此需要地方电视台以及相关的部门对此投入更多的关注。

关键词:地方台,电视,新闻编辑,再创作

参考文献

[1]王建春.论如何当好一名地方台电视新闻编辑[J].西部广播电视,2015(14):173-173.

[2]吴清祎.地方台电视新闻编辑的创作之道[J].河南科技,2010(10):24-24.

[3]于丽梅.论电视新闻编辑应具有的综合素质[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2):98-100.

[4]刘巍,田勋.进一步做好电视新闻编辑的几点浅见[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1(1):102-103.

浅析电视新闻播音风格个性化创作 篇8

1 播音风格个性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社会生活的多元化以及新闻内容的不断丰富,以及受众需求的多样化,使得新闻播报也应当与生活贴近,新闻播音更应当讲求个性化,时代发展所需要的是电视新闻在播音上的风格个性化同时也是其生活化的一个重要体现。伴随这种需求,国内电视台媒体的新闻播音员主持人也在尝试改变过去传统的刻板的新闻播音方式,寻求更加符合受众需求的个性化的新闻播报方式同时,在形式上也有了一定的变化。在此背景下,个性化的风格在播音实践中应运而生。换句话说,新闻播报的个性化创作是我国新闻事业改革中的一个新鲜事物,其比较明显的特征就是新闻播音员主持人常用第一人称的形式出现,对于整个节目来说,其在表现形式上也有了一定的色彩和风格。个性化的主持风格以及更为生活化的播报方式,使得播音员主持人更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整体形象更加活泼生动,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生活。

因为节目本身的要求有所不同,电视新闻节目的主持人与其他类型的主持人在播音的风格上会呈现不一样的特征,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电视新闻节目的主持人自身主持风格上有较大的独特性。个性化的新闻播报对电视节目的播音员以及主持人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其不仅应当具有专业性的知识,还应当具备相应的播音技巧,另外,还应在播音主持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自身的风格,以取得更好的播音效果。

2 掌握个性播音风格技巧的策略

2.1 对播音稿件进行仔细处理

认真工作是所有优质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对于播音工作来说更是如此。播音工作者应当对自己的岗位充满热情,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在播音工作中真实反映对生活做真实的反应,播音工作者只有对工作热爱才能更好地通过电视媒体为观众服务。换句话说,只有在工作中充满热情与工作的积极性,认真研究与理解对稿件中的信息进行中进行仔细的研究与理解,才能将稿件中所反映的事实理清,才能更加公平客观的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才能为观众提供更为优质的新闻服务。

2.2 保有最佳的播音状态

对于电视新闻的播音工作者来说,保持良好的播音状态很重要是一个关键性的因素,也是播音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必须要具有的良好素质和基本要求。播音工作者在工作的过程中只有保持积极向上的播音状态才能在工作的过程中将稿件处理地得更加完善,在播音的工作过程中将气息以及情感掌握的得恰到好处,对新闻进行声情并茂的解说,从而使得观众能够真正走进新闻节目当中。电视播音员在对仔细分析稿件进行仔细的分析之后要对其中的信息进行梳理,要对掌握其中的思路有所掌握,能够从新闻稿件当中归结出新闻的主体思想,真正弄清新闻事件所发生的背景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好稿件播音过程中的基本语调。只有经过仔细梳理及研究,才能使播音工作者在工作中对新闻稿件进行再次的处理,才能将新闻稿件所要表达的思想以及目的真正表达出来。这一工作不仅是要再现新闻稿件所要表达的新闻事件,更多的是代表电视新闻工作者甚至是整个电视台在整个新闻事件上的看法以及态度。

2.3 语言运用上注重规范性,情绪带入须注意合理性

电视新闻播音工作者在工作中应当对自身的工作情绪进行良好的掌控和定位,还应当使用相关的技巧来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相关的新闻播报任务和工作。对于电视新闻栏目来说,播音员自身的语言使用水平以及语言表达技能,往往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电视节目的制作质量和水平。

3 结语

综上所述,电视新闻栏目制作过程总中的个性以及特色化,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电视新闻节目制作过程中的趋势以及必然结果另外,这样的个性化以及特色性也是电视观众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也是电视观众欣赏水平提升的结果。电视新闻节目自身所具备的规律以及特征,同样需要电视播音工作者对灵活地掌控现场进行灵活地掌控,要对活跃气氛进行活跃,对仔细的处理和研究新闻稿件进行仔细的处理以及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将电视观众真正带进新闻事件当中,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升电视新闻节目的质量,从而更好地促进电视新闻的良好发展。

摘要:随着电视新闻的发展,个性化的新闻播音风格在电视新闻发展过程中越来越显示出优势,这就需要电视新闻播音员应当有其自身的特色,逐步培养个性化的播音风格,处理好播音状态、语言使用等播音技巧,从而使得新闻播报更具感染力、亲和力,实现新闻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关键词:电视新闻,播音风格,个性化

参考文献

[1]张海燕.电视新闻播音风格的个性化[J].青年记者,2010(3).

电视新闻创作 篇9

1 电视新闻编辑传统概述

我们所熟知的电视新闻编辑一般具有以下两种意义, 第一种是指把电视新闻编辑当成谋生工具的人。第二种就是指的是我们熟知的新闻编辑这份工作。而对于这份工作而言, 又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电视新闻编辑的含义是从我们所学的学科里面衍生出来的, 从一个编辑角度来看, 它依附在某个固定的并且完整的新闻节目里;狭义方面的电视新闻编辑则是新闻编辑不再关注新闻资料的采访和节目的策划与指导, 只是简单把注意力放在采访而得的素材上, 并对其进行细致的加工和整合。

因此电视新闻编辑的工作就是编辑进行采访, 然后把所获得材料进行整理, 同时也是一项“再创作”的过程, 不仅包括了自身观点还包括自身思想的创作。从上面的文章描述, 我们不难发现电视新闻编辑的具体工作内容包含六个方面:新闻材料的熟悉与查看、新闻素材稿的编写、成稿的加工与修改、画面的预览、声音的试听、动画的制作以及动画的字幕与特技制作、最终检查与修改。

2 我们熟知的电视新闻节目的现状

我们熟知电视新闻节目的最大体现是声音与画面的相结合, 一个优秀的电视节目不能离开解说人员对画面的解说、声音与画面的同步、与画面的组合。然而我们每天看见的电视新闻节目常常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 那就是声音与画面的结合出现缺陷, 使得原本不错的电视节目降低了档次。比如有些电视新闻节目的解说词语速相对较快, 而且解说的内容较多, 而画面出现的却是慢悠悠的镜头;有的电视新闻类节目的画面出什么词解说人员就说什么, 最后就造成严重的重复, 使得这个节目缺乏新鲜感;还有一些电视新闻节目会出现声音和画面严重脱节的情况解说人员所说的话根本与画面大相径庭, 使得观众没有看懂也没有听懂。上述的这些问题经常会出现在观众的眼中, 观众开始抱怨, 这不能不引起电视新闻编辑的重视。究其原因, 主要还是由于编辑的工作能力较弱, 我们必须重新审视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内涵。

3 电视新闻编辑“再创作”应该提升的技能

电视新闻编辑的编排既要按照规定, 又不能太墨守成规了, 总而言之一个成功的编辑工作者都是取决于不断的实践和探索。就一名电视新闻编辑而言, 追求真实、准确、创新、快速、应变得当是必须具备的意识、工作作风和应有的素质, 反之那些浮躁、保守、墨守成规等则是作为一名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者的大忌。就实践方面而言, 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者还要掌握以下几点技能。

3.1 对主题的升华和提炼

当一名优秀合格的编辑的前提是当一名实用的好记者。作为一名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者仅靠组织文字的能力和判断新闻是否具有价值的能力是不够的, 他们日常的工作都是把自己淹没在图像里, 如果听到新闻采访这个词都感觉很新颖的话, 就很难将记者和通讯员采访而来的第一手材料进行一个初判断。

电视新闻编辑的工作职责就是对记者所获取的第一手资料必须要有一个准确的拿捏。当今时代需要那种敬业并创新的新闻编辑, 人民群众也需要能够带给他们真实信息和知识的新闻编辑。因此, 电视新闻编辑在工作完了以后, 能够静下心来去钻研一些对自己有帮助的学问, 争取在某一方面展现较强的知识特长与技能, 并将这些特长与技能运用到电视新闻报道中来。为了实现将主题升华, 新闻编辑应该更多的提炼新闻稿件。同时可以把新闻变得更具有感染力与号召力;观众看后会不自觉的进行思考, 以填补电视新闻稍纵即逝的不足。

3.2 驾驭电视画面的小技巧

电视新闻编辑不仅要有熟练的写稿能力, 还要有纯熟的剪辑节目的能力, 相对于那些纸质编辑, 除了要具备文字语言能力外, 还要具备运用音像语言去完成新闻类的编辑, 其中剪辑画面和同期声的运用得当是最基本的。画面的剪辑不能一味追求画面与声音的完美结合而把编辑的内在逻辑抛在脑后。不然就会混淆观众的视觉, 扰乱观众的思维逻辑, 这样新闻编辑传达给观众就是一个不完整、不连贯的信息。随着电视新闻编辑的日益发展, 新闻编辑们不仅要掌握熟知的技能操作, 还要跟着时代的进步而慢慢尝试一些新颖的技能操作, 这样会使新闻节目更有吸引力。

3.3 编排手段

新闻稿件是有重要和次要之分的, 通过编排就可以将他们区分出来, 这个技能技巧是我们必须掌握的, 因为新闻节目编辑的编排手段是非常重要的。

新闻稿件里有很多相近的稿件和重复的稿件, 这是我们可以利用编辑编排让这些稿件重新组合, 也可以让很多内容和形式都比较单一的稿件重新组合起来, 变成一个全新的稿件, 这样就增多了整个新闻的信息量。如果碰到内容和表达意思不一样的稿件, 我们可以将其分成类然后再进行重新组合。

“再创作”最基础的就是新闻的真实性, 不能凭空捏造些是非。更不能妄自改编新闻内容。同时, 那些编辑的技巧跟编辑思想是相一致的, 并为真实发生的新闻内容服务。

3.4 社会的交往能力

电视新闻编辑不仅要与社会接触, 并且还要跟各个层面的打交道, 而且还要进行新闻的采编与撰写, 因此, 其必须和自己所在的系统紧密地联系。作为一名新闻编辑, 应该经常与社会上最基层的人进行思想交流, 一起探讨问题, 一起切磋文笔与写作技巧, 并向他们征集建议, 这既可以调动编辑的写稿兴趣, 又能让编辑对基层的情况更为了解。事实经验让我们明白, 与社会上各个层面打交道的几率越大, 获得的新闻信息就越多, 这对于编辑写新闻稿提供了不少的素材。

3.5 加强创新意识

作为一名电视新闻编辑, 必须要有创新意识。电视新闻报道创新的前提是思维的创新, 只有思维的创新才能有电视新闻内容与形式的创新。

电视新闻编辑应该注重深度报道的创新, 这里的“深”主要是指编辑对一个事物的深入分析、思想的深刻、以及对那些细节进行深挖、开掘等。现在各个媒体都不是在争取哪个独家发表, 而更多的在乎哪家媒体能在第二时间把整个事件做透。也就是说, 同样面对一个事件, 如果按照常规的思想的话, 那么就在整个报道中丧失了先机, 但是从一开始就从新的视角去剖析整个事件, 那么报道出来的就是最独家的, 也是最新颖的。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 在创作电视新闻中, 电视新闻编辑的思维应该贯穿在整个节目的每一个细节中, 由此可见, 电视新闻编辑在整个电视新闻中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因此, 在对新闻进行编辑的过程中, 编辑应该利用不同的电视新闻要素与专业的技术手段对采编人员采编回来的图像、文稿进行一个细致的判断与修改, 使得最后呈现出来的新闻节目得到更进一步的深化, 从而使得我们的电视新闻节目更贴近生活、符合观众心理。

参考文献

[1]王瑞玲.加强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几点思考[J].活力, 2012 (4) :68.

[2]李晓云.浅谈电视新闻编辑的“再创作”[J].科技信息, 2010 (27) :828.

[3]胡威.谈电视新闻编辑的“再创作”[J].魅力中国, 2011 (7) :249.

[4]李晓艳.刍议新闻编辑再创作的技能[J].大观周刊, 2011 (39) :253.

[5]马蔷.新闻编辑必须进行“再创作”[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 (4) :86-87.

电视新闻创作 篇10

一、电视新闻编辑的含义以及意义

电视新闻编辑有两种含义, 其一是指从事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人;其二是指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而关于电视新闻编辑工作, 又存在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电视新闻编辑概念是从编辑学中的大编辑概念出发, 立足于一个完整、固定的新闻节目;狭义的电视新闻编辑则绕过了编辑对于采访的策划与指导作用, 只着眼于在采访素材基础上进行的加工与合成工作。

电视新闻编辑工作既是对前期采访素材的程序化整理过程, 同时也是一种再创作的过程, 材料的筛选与各种形式表达要素的运用, 都包含了自我观点与思想的创造, 根据前文的定义, 可以将其工作内容概括为查看素材、修改加工文字稿、画面、声音编辑以及字幕、特技、动画的编辑。

二、做好电视新闻编辑“再创作”的有效措施

(一) 对主题二次升华

电视新闻编辑仅有文字功夫和判断新闻价值的能力是远远不够的, 他们日常大量的工作是与图像打交道, 如果对于电视新闻的采访拍摄一窍不通的话, 就很难修改记者和通讯员发来的信息。

电视编辑对记者的稿件要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对主题的提炼以及稿件之后的编后话也可以实现对主题的升华。同时可以增强新闻的感染力和号召力, 可以引发观众更多的思考, 以弥补电视新闻一闪而逝的不足。

(二) 使得画面更加生动

电视新闻编辑要有纯熟的节目剪辑技术。节目剪辑包括单条新闻的剪辑成片、多条新闻的组合以及后期的切换导播三个部分, 这些工作通常都是由编辑完成的。纯熟的编辑技术, 不仅是为了搞好新闻包装, 而且有利于“分秒必争”。

画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新闻的内容和形式。“图像优先”是每一个电视新闻编辑应该遵循的原则。编辑在“再创作”过程中, 必须充分了解图像, 在编辑新闻时, 应该做到“声画对位, 画出声随”。这样, 解说不会干扰画面, 也不会干扰观众对画面的理解, 使得其能够更好地理解新闻。同期声是电视语言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 同期声的运用也是一种将新闻讲述得生动以及完整的重要方法。缺少同期声, 新闻就缺少了生动、鲜活的一面。

(三) 巧妙运用编排手段

巧妙地运用编排手段, 可以使得一些稿件变得重要起来, 进而扩大影响力, 这也是编辑“再创作”的一个重要技巧。

内容相似的稿件, 编辑可以进行综合叙述, 让许多内容单一、形式单一的稿件结合起来, 变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既增加了新闻的信息量, 也增加了新闻的厚重感。在编排稿件时, 编辑还可以运用对比的手法将稿件联系起来, 起到互相衬托以及相辅相成的作用。内容不同的, 编辑可以将这些稿件分门别类地重新组合, 相互对比, 再加以创作, 让观众在观看完之后, 对于报道的消息有一个全面深刻的了解。

“再创作”要以事实为基础, 不能凭空想象、不能主观臆断, 更不能胡乱捏造。同时, 编辑技巧服从于编辑思想, 服务于新闻内容。如果一味地追逐技巧, 忽视新闻内容的挖掘以及对新闻的真实性和使命感的追求, 技巧只会变成华而不实的空中楼阁, 这对于新闻节目的健康发展是非常有害的。

(四) 优秀的社会交往能力

电视新闻编辑不仅经常与社会各个层面打交道, 而且还要与本系统的各个环节发生关系。新闻编辑应该经常深入基层与通讯员交流思想、探讨问题, 切磋写作技艺, 向他们征求意见和建议, 这样既可以调动通讯员写稿的积极性, 又能使得采编人员对生产一线的情况更加了解。以往的经验表明, 同社会各个层面接触得越多, 越能及时获取新闻信息, 这对于新闻编辑制定报道计划、编写播出大纲是极为有益的。

(五) 做好策划工作

电视新闻编辑要做好策划工作, 必须把握以下原则:一是导向上的正确性。新闻策划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不能一味地追求轰动效应而置大局和社会公众利益于不顾;二是选择最佳的时机。新闻策划要有较强的新闻性, 必须重视新闻推出的时机, 看准能够产生最大新闻效应的关键时机, 避免策划陷入有头无尾或者半途而废的尴尬境地;三室提高设计上的创新性, 吸引观众注意。新闻宣传必须在体现时代性、发挥创造性上下功夫, 创新宣传手段, 改进宣传方式, 不断增强其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总结:

新闻编辑“再创作”的能力, 是衡量一位编辑能否胜任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重要尺度, 也是编辑能够做好“再创作”工作所需要的基本技能。作为新闻工作者, 一定要努力提高其“再创作”能力, 为我国电视新闻事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

摘要:电视新闻是利用电视传播工具对近期发生的事实所进行的报道, 其编辑的“再创作”工作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讨论了电视新闻编辑的含义以及意义, 并就如何提高电视新闻编辑“再创作”的能力提出了几点有效的措施。

关键词:电视,新闻,编辑,再创作

参考文献

[1]刘丽纯.新闻编辑“再创作”的技能探究[J].华章, 2012 (6) .

上一篇:农业现代化经营下一篇:未来教育的变与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