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选题

2024-05-07

电视新闻选题(精选十篇)

电视新闻选题 篇1

关注社会弱势群体, 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 体现出鲜明的人文关怀

当前社会发展是不平衡的, 在大多数人步入小康生活的同时, 还有一部分人正处在困境中。他们包括尚未脱贫的农民、下岗职工、残疾人和灾民。他们是社会的弱势群体, 电视民生新闻应格外关注他们的生存状态, 关注党和政府的干部如何深入到他们中间去, 有效地为他们排忧解难, 目的是在全社会形成一个关注弱势群体的良好氛围, 让大家为他们生活的好转献出一份爱心。2003年重庆电视台拍摄的民生新闻《总理为农民讨工钱》, 突破了传统的时政新闻报道思维模式, 把引人关注的大主题化作百姓身边的日常小事, 记者以温家宝总理到重庆市云阳县农村调研视察为背景, 截取了他与农村妇女熊德明的对话并为她丈夫讨回工资的一段内容作为报道素材, 成功地塑造了共和国总理时刻把人民冷暖挂在心中的感人形象。

现在, 不少电视民生新闻栏目都把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作为己任, 力求取得实效。例如:安徽电视台的《帮女郎帮你忙》栏目, 七位美丽聪颖而又各具所长的女记者, 根据观众的电话求助需要, 走街串巷, 来到观众身边, 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 帮观众化解生活难题, 渡过难关。江苏教育电视台的《服务万家》栏目, 记者服务“三农”, 在农忙时专门下乡, 关注和报道农民的突出问题, 像收成如何、粮食怎样处理、补贴是否到位等一系列实际内容, 成为农民的知心朋友。河北邯郸电视台的《服务直通车》栏目积极为市民解决实际问题, 问题一经报道, 记者将跟踪到底, 做到件件有回音, 事事有着落。栏目每天接到观众热线电话60多个, 解决率达95%以上, 成为百姓最受欢迎的新闻栏目。

关注百姓的生存价值和尊严, 善于挖掘他们身上的真善美, 用榜样力量去教育和感化人, 为建设和谐社会创造有利的舆论氛围

电视民生新闻要让自己宣传提倡的思想和主张被占社会大多数的普通民众欣然接受和认同, 就要通过一些具体生动的故事化报道, 来潜移默化地发挥教育作用, 尤其是在人物报道中, 要努力寻找普通人身上的美德和价值, 关注他们身上真善美的东西, 挖掘人性的光辉和美好, 以发挥先进人物的鼓舞示范作用。

2007年9月10日, 中央电视台《新闻社区》播出一条民生新闻“拿什么拯救你, 我的恩人”, 讲述的是广东清远高棋村有一对女青年不是亲人但胜似亲人, 王蕙瑛在17岁下河游泳遇到生命危险时, 范惠莉挺身相助成为她的救命恩人, 17年后范惠莉身患鼻癌处于绝境, 这时王蕙瑛为报答范惠莉的恩情, 毅然将她接到家里倾其所有为她治病。故事充满浓浓的人情味和传奇色彩, 颂扬了中华民族见义勇为和知恩图报的传统美德, 使观众的心灵得到净化和熏陶。

2008年9月18日, 广西电视台《新闻在线》播出一篇民生新闻“越南老太跨国寻恩记”。记者饱含深情地讲述了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1970年, 越南妇女阮氏里冒着国内抗美战争的硝烟, 来到广西南宁医治身上的甲状腺肿瘤, 中国医生潘瑞亭救死扶伤, 以精湛医术为其解除痛苦。36年后, 阮氏里怀着感恩的心, 故地重游, 希望答谢救命恩人, 了却人生一桩心事。整个报道以情动人、情景交融, 谱写了一曲中越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之歌。

选取典型案例, 剖析要害和实质, 释疑解惑, 为建设法制型社会推波助澜

现在, 不少电视民生新闻在报道案件时, 内容总局限于市民之间的争吵、夫妻之间的纠纷、车辆之间的碰撞和买卖双方之间的赔偿等, 甚至以夸张、暴力、庸俗和热闹来吸引观众的眼球, 呈现出明显的媚俗倾向。例如:2006年9月18日, 广西电视台《新闻在线》中有一条民生新闻, 内容是一酒店女服务员因和男朋友分手欲跳楼自杀, 派出所、消防队、急救中心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才将她成功营救下来。这一新闻乍看起来有记者现场报道、同期声和目击者采访, 热热闹闹, 十分新鲜。但是你静下心来仔细回味, 便发现这条新闻只是就事报事, 没有记者和媒体的立场和观点, 缺乏法制教育意义。因为2006年4月1日, 新的《治安管理处罚法》正式颁布实施, 女青年跳楼自杀的行为无疑违背了新法的有关规定, 她将以干扰社会公共秩序为缘由, 受到相关的治安处罚。报道应该配合新法的实施, 教育每一个公民学会珍惜生命, 不扰乱正常的公共秩序。这样, 新闻舆论的正确导向作用才能真正发挥出来。

2006年9月13日, 湖北襄樊电视台《今日播报》栏目播出这样一条民生新闻:一辆大货车撞坏316国道旁边的违章苹果大棚, 农民辛勤劳动的成果化为乌有, 心酸落泪, 一心想讨个说法。没曾想交警不但罚了农民的款, 还责令他包赔司机的损失, 索赔反倒赔偿, 被撞还要被罚, 这还有没有公理可言?但是观众看完报道后又心服口服, 因为农民的苹果大棚是违章建筑, 不受法律保护, 虽然农民是吃了亏, 但他却花钱买了个深刻教训, 学到了相应的交通法律知识。

报道题材要由城市拓展到农村, 聚焦“三农”问题, 为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真诚服务

目前, 国内绝大多数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报道题材都是针对城市人口的, 而占10亿人口数量的农民兄弟却被有意无意地边缘化和弱势化。农民是最需要关注的弱势群体, 他们的缺席使电视媒体津津乐道的“平民视角”和“人文关怀”显得苍白和无力。为此, 我们要将眼光投向广大的农村, 关注当前农民问题的热点和难点, 诸如:经济危机致使7000万民工返乡, 他们的生活出路在哪里?地方政府怎样为他们牵线搭桥使其重新创造财富?农村合作医疗改革进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和阻力?农民有哪些愿望和呼声?各地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农民致富奔小康有哪些最实用的信息可供参考?有哪些先进的典型人物可供学习效仿?这些都是电视民生新闻栏目今后应该报道的对象和探讨的话题, 有条件的电视媒体还应该开设农村民生新闻栏目。2006年5月1日, 湖北电视台公共频道开办的《三农湖北》就是一档典型的农村民生新闻栏目。栏目开办以来, 收视率不断上升, 受到国内同行和专家的一致好评。

电视新闻选题 篇2

14《中国青年报》的新闻评论特色 15论博客现象与中国公民新闻的兴起 16论灾难报道中的新闻策划意识 17微博对报纸新闻采写的创新

18广告传播中的消费主义倾向

19新闻性与人性

20广告创意与跨文化传播

21《时代》周刊研究

22民族文化保护与本土媒介的使命

23斯诺与《西行漫记》研究

24论环境新闻报道

25《南方周末》新闻报道策划特色与机制研究

26名人“微博”研究

27台湾中兴百货的意识流广告

28现代社会亚文化在广告中的运用

29试论广电“限娱令”后电视娱乐节目的生存之道

30浅析微博时代舆论监督的新特征

31中西方媒体利比亚战争报道的对比研究

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风格探析

33浅析微博的传播特征

34浅析频道品牌战略与电视发展

35浅析突发性新闻的采访技巧

36中国传媒集团化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37市场经济条件下党报发展的瓶颈及对策探析

38频道专业化后中央电视台的现状与前景探析

39微博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40新闻自由与新闻自律的关系——以《世界新闻报》窃听门事件为例

41浅析相亲类节目的社会效应

42电视评论节目的特点探析

43湖南卫视的经营策略研究

44谈谈电视摄像中的艺术表现方法

45深度报道如何真正深入

46民生新闻中主持人评论的特色分析

47试论纪录片创作结构形式

48电视新闻报道形式与叙事探讨

49网络传播下的微博及效果

50试论媒体在广告中的责任

51传媒同质化竞争、风险与对策

52市场经济下的电视娱乐节目发展

53电视形象片或宣传片的制作

54影视中色彩的运用与修正

55某事件中的谣言传播机制研究

危机传播与政府形象塑造

网络公共领域的建构

从女性主义视角看电视相亲节目

XX地区媒介使用状况调查

60中外思想家传播思想研究(可选择一个人的思想)

61西方媒介批评理论研究(可选择一种理论)

62少儿读物的出版现状及未来构想

微博与弱势群体媒介话语权

新闻图片在XX(一种报纸)中的运用

新媒体与公民新闻的兴起与发展

66受众注意力与传媒影响力关系的研究

电视迷文化研究

从使用与满足理论探析微博的兴起

69博客、播客或威客的广告模式研究

70某地产广告的个案分析

公共危机事件中媒体的角色和功能

近代(现代)新闻人物研究 73广播电视受众研究(可就不同年龄、职业、地区等或某类节目受众展开调查与实证及预测性研究)74 试比较XX报与XX报在新闻摄影风格上的异同 75新媒体与国家形象塑造 76媒介与公众参与 77媒介素养研究

78媒介素养教育研究 79新闻教育研究 80现代新闻采访技巧的发展与演变 81记者的心理状态对新闻采写的影响 82论现场短新闻

83新闻采访与记者的认知结构 84记者的主体意识 85新闻事实的选择与判定 86记者的提问艺术 87记者的观察艺术

88事件性新闻采访及其规律 89非事件性新闻采访及其规律 90人物采访及其规律 91网络新闻导语分析 92网络新闻标题艺术及其规律

93消息写作的现状与趋势 94新闻策划研究 95标题可读性研究 96新闻图片在报纸版面编辑中的运用 97新闻编辑的宏观思维

98电视新闻采摄中的同步意识与现场意识 99中国广播受众的文化心理研究 100广播的现代传播方式 101电视新闻中的蒙太奇 102电视新闻中的表叙特性 103手机媒体研究 104电视收视率调查研究 105电视栏目个案研究 106电视真人秀节目研究

107报业的数字化转型与发展模式

108手机报纸市场开发与营销策略

新形势下加强电视新闻选题的创新 篇3

关键词:电视新闻;选题;创新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6-0183-01

前言

在现如今的社会新形势下,我国的经济、人文等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人们在基本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开始追求精神上的需求,对电视新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各大电视台如何能够吸引更多观众的目标并且保持观众的关注度是其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中想要取得成功所需要关注的重要的内容。而电视新闻的选题则是吸引观众目光的重要的因素之一。电视新闻的选题能够很好地体现出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是新闻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对电视新闻选题的创新加强对电视新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创新所遵循的标准

电视新闻在进行报道时所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之一就是真实,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立足的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如果电视新闻的真实性受到破坏,电视新闻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必要性,可能会对社会和人们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不过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很多的山寨产品大量的涌入市场,虚假信息的泛滥等都给电视新闻的真实性造成了冲击,给社会带来了很不好的影响。假的新闻报道和欺诈行为等都让电视新闻的真实性遭到质疑,所以在对电视新闻进行创新和改革时要遵循电视新闻的真实性的原则,毕竟这是电视新闻长久发展的根本条件之一。

另外一个原则就是要分地区分时段的对电视新闻进行创新。我国的民族组成成分比较多,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并且我国地域辽阔,地区与地区之间的风土人情和习惯都自成一派,有着其他地域不可代替的风貌,所以电视新闻在报道时要遵循区域性的原则,根据不同地区的特征合理的对电视新闻的形式等进行改变。所以电视新闻在进行创新时要遵循这一原则,将我国丰富的人文和地域特色展现给大众,让世界对中国的了解更加的深入。同时电视新闻的创新也要遵循平民化原则,因为平常百姓才是关注电视新闻的最大的主体。这种创新的原则能够极大程度上的调动人们的电视新闻的参与、互动和监督积极性,能够吸引更多的电视观众,得到观众的支持。

二、加强电视新闻选题的创新

在电视新闻选题时,我们要认真的对新闻的内容和背景进行分析,思考将新闻的内容报道提升到更高的档次上,合理的对新闻的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和发布,并且让群众能够在这一电视新闻中起到观众的新闻主体的作用,丰富新闻的内容。在选题的范围上,结合现如今的社会形势,电视新闻的全球化是当前电视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将电视新闻的选题范围扩大到全球范围内,不仅能够让新闻信息的传递变得更加的快捷和多样化,还能够提升电视新闻的竞争力,不再局限于一个小范围的传播,为电视新闻向着在更大的地区的发展提供可能。

对电视新闻的宣传力度要进一步的加强,电视新闻的选题的创新不仅能够降低电视新闻的内容的理解难易程度,还能够扩大电视新闻报道的范围。选题的改革和创新让电视新闻能够报道更多的社会上鲜为人知的内容,让大众对我国社会的改革程度和进度能有更进一步的了解,给人们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的经验。电视新闻选题的创新强调新闻报道的真实性,让人们对社会上所发生的时事有更加客观的了解。宣传的提高要根据新闻的特点,报道真实而生动的对新闻内容,抓住相关类型的典型新闻内容进行报道,提高新闻报道的价值和意义,让电视新闻的报道在时代环境下迎合大众的口味,为我国建设更加健康的社会环境提供帮助。

在电视新闻报道中我们要根据所学到的知识,合理的利用新的技术,对电视新闻进行处理,在电视新闻报道时不仅要体现新闻的知识性和新闻性,还要将新闻信息的传播的特点性能表现出来。这两种特点是新形势下电视新闻所要表现出来的主要特点之一,能够在对大众进行新闻内容的播报的同时对大众进行知识传授,为电视新闻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对待新闻信息要用正确客观的态度,不能因自身的态度让电视新闻带有个人气息,影响了电视新闻的真实性。我们在对新闻进行选题时要对新闻的背景进行深入的了解,不能仅限定在该新闻发生的背景下,要对整个事件的发展过程有深入的了解,防止因新闻内容的不全面给社会和人们的生活带来重大的影响。要讓电视新闻报道的内容更加的全面和真实,引发人们对新闻内容的思考,加强人们对新闻消息的认识全面性。现如今新闻消息的内容充满了各大新闻电视台,每一分钟所需要报道的新闻消息的工作量都是十分庞大的,如何能在这么多的新闻消息中选出合适的、吸引大众目光的、对社会有很大影响的消息呢?这就需要我们锻炼对新闻的敏感度,根据当下的形势要求从独特的角度对新闻内容进行整理和报道,尽可能的抓住观众的目光。

三、总结

电视新闻的创新的方面有很多,在选题上的创新的加强是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我们在对电视新闻选题上的创新加强的同时也要多方面的发展新闻创新,为新闻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让电视新闻在新时代下能有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盛朝. 当今社会新形势下如何加强电视新闻选题的创新[J]. 西部广播电视,2013,16:50.

[2]徐从芬. 电视新闻专题节目选题与叙事技巧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3]夏明群. 浅析新形势下电视新闻的创新[J]. 新闻天地(下半月刊),2010,11:46-47.

电视新闻选题之我见 篇4

具体而言, 电视新闻选题应坚持以下三大标准:

一、时代性

一切事物都必须与时俱进, 不断创新、不断发展, 才能不断繁荣, 永葆青春, 电视新闻的选题, 当然也必须与时俱进, 凸显时代特点。电视新闻选题的时代性可以细分为以下几个层面:

(一) 平民性

随着电视的大普及, 电视新闻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密切关注的百姓新闻, 因此平民性自然成为电视新闻选题的题中应有之义。

以往的新闻, 往往片面强调党和政府“喉舌”的宣传作用, 而忽视了百姓代言人和新闻监督作用, 也就是说, 电视新闻面临由单项的官方发言人向官民双方共同代表的双项转变, 其核心是平民性。因此, 社会热点新闻、百姓关注的焦点新闻等便成为首选, 例如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就凸显了选题平民性的特点, 受到全国观众的热烈欢迎和喜爱。

(二) 真实性

真实性原本就是古今中外一切新闻的生命与灵魂, 失去了真实性, 新闻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 甚至会产生负面影响或不良后果。

然而,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确立和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 在产生大量假冒伪劣商品的同时, 电视新闻也出现了造假现象, 例如“华南虎照片”的假新闻, 参与造假者不仅有新闻人, 而且有政府官员与农业专家。利益驱动下的造假行为花样百出, 令人触止惊心。所以, 务必强化电视新闻选题的真实性, 切不可沽名钓誉、唯利是图, 从事新闻造假的丑恶行为。

(三) 情感性

21世纪是人性化的时代, “以人为本”成为时代的大主题, 电视新闻选题也必然要强化人的情感性特色, 以使电视新闻寓教于乐、以情动情, 收到感染人的收视效果。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应形式, 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的一种复杂的心理反应, 是主体对待客体的一种态度。” (1) 为此, 许多电视新闻都强化了选题的情感含量, 其中以央视的“感动中国十大新闻人物”评选中的电视新闻为代表, 它好就好在紧紧抓住了人物的感情境界与精神境界。

(四) 文化性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 文化成为时代的大主题, 因此电视新闻的选题也强化了文化含量与文化品位, 许多电视新闻传递出许多文化信息、文化知识, 提升了广大电视观众的文化修养。

二、多元性

21世纪又是一个多元化时代, 全球政治的多极化、经贸的多边化, 形成了文化的多元化, 而文化的多元化又决定了电视新闻选题的多元化, 这种多元化选题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一) 题材的多元化

电视新闻的题材十分广泛, 既有工业新闻、农业新闻、商贸新闻、军事新闻、教育新闻、卫生新闻、体育新闻, 又有交通新闻、旅游新闻、餐饮新闻、娱乐新闻、文化新闻……如此等等, 不胜枚举。

(二) 地点的多元性

电视新闻的发生地点十分广泛, 全球范围内凡有人群的地方就可能有新闻的发生, 而我国的电视新闻在选题方面则更加重视边远山区和贫困地区, 其采写的覆盖面几乎遍及全国各个角落。

(三) 形式的多元性

电视新闻的表现形式也呈现明显的多元性特点, 除消息以外, 还囊括通讯、特写、访谈、综述、述评等各种形式。

三、地域性

新时代, 文化的地域性已成为一大亮点与看点, 而文化的地域性是文化民族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域文化特色愈鲜明, 民族文化特色就愈浓郁,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有地方色彩的, 倒容易成为世界的, 即为别国所注意。打出世界上去, 即于中国之活动有利。” (2) 因此, 电视新闻选题必须突出地域性特点, 尤其是各地方电视台, 更要创办以地方性为支撑的电视新闻栏目, 例如黑龙江电视台先后创办的“新闻夜航”与“新闻晚点名”等栏目, 就充分强化了黑龙江省这一地域性特点。■

参考文献

①彭吉象著.艺术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P372.

新闻述评选题报告 篇5

——高速公路救狗该不该

一、基本内容:2011年4月15日中午,北京通州区京哈高速公路张家湾收费站附近,一辆载有500多条待宰狗的大货车,被数百名动物保护组织志愿者拦下。双方僵持15个小时,最终以志愿者集资11.5万元把狗整车买下,连夜送往流浪动物收留中心安置而告终。述评京哈高速百人拦运狗车阻止杀狗。

二、选题重要性阐述:救狗事件包含趣味性和人情味在大众之间造成了热烈的讨

论究竟是救还是不救 成为了热点 是道德意识霸权还是国人精神的升华。

三、采访对象:绿翼公益协会社长、校园内随机采访学生、电话采访太原小动物保护者协会(有条件的话)

四、报道思想:到底应不应该救助这车狗或者这种交易进行下的狗,各有各的说辞,最终只有抱希望与立法,希望法律可以出台相关条文,解决此类事件。

五、报道角度:新闻述评记者角度 述评结合各占50%新闻舆论监督

六、报道形式:模仿《新闻调查》 “踩猫事件”分三个层面介绍 A 反对救助者 :警惕道德意识霸权

B 支持救助者 : 拦车救狗,见证了国人精神的升华

C 本台观点:法律的缺位导致拦车救狗,希望国家能够颁布一些法律对动物进行保护。

七、问题提问:

4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你觉得他们的行为可取吗? 你觉得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解决这种问题吗? 面对如此具有争议行的话题,国外是怎样做的呢?(保护小动物协会)

八、新闻特色:先述后评述评结合各占50%

九、时间长度:8min——12min

浅议电视新闻选题的创新 篇6

关键词:电视新闻,选题,创新,受众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 受众的评价与满意度成为其在市场化过程中居于优势地位的决定性因素, 新闻选题也应该以此为基本原则, 把握方向, 实现创新。

一、导向性与群众性相统一

在当前社会中, 党与政府的政策与措施往往要以新闻的形式向社会予以公告,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新闻具有导向性的作用, 社会公众可以以此作为理解国家政策的风向标, 作为理解与自己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政策、方针的一扇窗口, 基于此, 电视新闻选题应该从这两方面着手, 切实实现这两个方面的统一。

一是导向的多元化。新闻选题的导向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基于此, 就应该力促导向的多元化, 所谓的导向多元化就是指新闻在选题时有意识地涉及到政治、文化、经济与思想等诸多领域, 尽可能贴近群众的实际生活, 使之能够有所理解、有所感悟。二是导向的融合性。是指电视新闻的选题应该力避单一化模式, 通过将政治、经济、科技等内容融合到电视新闻选题中去, 并将其置于更为深广的社会大背景中, 才能够发挥其实际的价值。三是导向的贴近性。指电视新闻的选题必须联系群众的日常生活, 将党与政府的各种惠民措施、支农政策宣传出去, 从而传播更多的正能量。

二、开放性与权威性相统一

电视新闻选题的主要目的是以正确的选题促进电视受众对最新新闻资讯、评论的关注与了解, 基于受众的广泛性与要求的多元化特点, 电视新闻选题面临开放性的抉择。所谓的开放性, 是指选题要打破固有的狭窄范围, 在尽可能广阔的范围内选题。当然, 新闻效果的高低, 还在于选题的权威性特点, 这也就是说, 选题应该高屋建瓴、针对热点, 如此才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具体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选题的全球化。在21世纪, 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愈加明显, 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都不能够在闭关自守的状态下获得长时间的发展, 电视新闻选题应该以此作为契机, 不仅与地区之外的电视新闻栏目, 还应该与省外、甚至于国外的电视新闻栏目构建起互动合作的良好关系, 以求达到互通有无、积累经验、开拓视野的目的。

二是选题的深度剖析性。电视新闻的选题一般是着眼于四类新闻, 即突发性新闻选题、正在发生的新闻选题、典型报道新闻选题、问题报道新闻选题, 这四类新闻选题不仅要关注其实效性, 还要具有深度剖析性, 如此才能够紧扣主题、提升质量。具体来说, 突发性新闻选题要挖掘其社会意义, 对正在发生的新闻选题要探析其社会原因, 对典型报道选题要分析其社会背景, 对问题报道选题要切中时弊, 举一反三。

三、正面表扬与反面批评相统一

历经三十年的改革开放, 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已取得举世瞩目的光辉成就, 人民的生活质量大幅提高, 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基于此, 歌颂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就应该成为新闻报道的主旋律。毋庸置疑, 当前社会是一个多元化发展的特殊时期, 各种矛盾凸显, 利益格局处于不稳定的变化时期, 据此而言, 电视新闻选题就不能够回避这些问题与矛盾, 大胆面对、及时报道、深度剖析, 从而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

一是提高选题质量。电视新闻在选题的时候, 要以新近发生的、最为社会所关注的焦点为对象, 以“说真话、道真情”的方式树立典型, 展示改革成果、体现英雄新貌、折射时代风尚, 达到示范真善美、激励爱善献的目的。

二是明确选题立场。在选题时应该本着严肃认真的态度进行, 以避免产生负面的社会影响, 它要求电视新闻在选题的实践中, 要以事实为依据, 以尊重客观规律、反映社会现实为原则, 以利于社会进步、保障人们根本利益为目的, 力求维护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 维护国家民族的尊严, 并由此开展社会监督, 通过监督达到端正思想、解除疑惑、消除负面影响的作用。

选题是电视新闻的关键点, 如何实现电视新闻选题的创新尤为重要, 因此电视新闻选题要以创新为着眼点, 提高电视新闻的质量, 不断提升受众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张传礼.新闻选题的重要性[J].新闻爱好者.2009 (13)

[2]孙茜, 任民.创新电视新闻选题[J].记者摇篮.2006 (07)

[3]张烨.谈电视新闻选题的创新[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 (17)

电视民生新闻的选题策略研究 篇7

1.1 有利于实现电视民生新闻的传播价值

电视媒体的新闻传播,主要责任是新闻舆论监督与引导。在电视民生新闻的报导中,科学进行新闻选材,带有新闻事实的根本性与特征性;在记者的报导中,对部分热点和关联群众社会利益的新闻事实进行传播,发挥了新闻对群众舆论的指引作用。

1.2 有利于突出民生新闻传播的差异化

电视民生新闻带有一定程度的地域性质,主要反映特定地区民众的生活内容。但随着民生新闻席卷荧幕,同一地域的很多媒体都开放了电视民生新闻,这就使新闻彼此之间产生了难以避免的同质化现象,事实同质化,报导同质化,久而久之会导致媒体资源浪费,降低新闻本身的市场竞争力。在这样的背景下,科学进行新闻选题,能够有效避免民生新闻内容同质化,突出民生新闻的差异化特点,从而使电视民生新闻的传播职能得以充分发挥。

1.3 有利于选择优质的新闻选题

新闻选题是优质还是劣质直接影响新闻整体的品质与水平。电视民生新闻要做到结合实际,关注民生,倘若新闻选题不合适,就会导致虚假新闻产生。想要去除最初电视新闻中的短板,要从新闻内在逻辑和性质出发,选题时走向基层。

2 电视民生新闻选题中出现的问题

2.1 不了解所选新闻标题的真实状况

部分工作者在选新闻题材时,并未认真、适时地与政府有关单位部门进行交流,因而报导标准模糊,报道内容浅显,不具备吸引力。有时,甚至会因为与相关部门信息沟通不顺利,导致新闻报道内容失实,这些问题都导致新闻报道质量不高。

2.2 对选题的跟踪力度不够

对部分不违背法律但违背社会道德的新闻题材,节目组对选题的探索深度还不够,尤其是对一些广大民众比较关注的聚焦性问题,在选题角度和形式上都缺乏深层次探索。长期以往,新闻报道报导的只是部分情况,不进行后续跟踪,导致报导缺乏完整性与连贯性。

3 优化电视民生新闻选题的建议

3.1 实地考察,挖掘民生新闻选题

在中央强调的新闻记者走基层报导中,要求新闻记者和基层民众一同生活。把走基层的号召推行到民生新闻选材上,这也是民生新闻记者得到选题的重要方式,对提升民生新闻选题的价值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在观察社会民生时,记者走的基层路线不能单单停留在表面,而要深入民众生活,了解他们特别关心的问题,同时,还要结合基层民众生活的特点寻找有价值的民生新闻题材,从而呈现媒体民生新闻传播的现场感。在进行民生新闻选题创新时,民生新闻记者的选材视角既要全面又要新颖,不仅要熟悉群众的生活情况,还要想民众之所想,在进行新闻报道时传达最真实的民意。

3.2 以人为本,丰富民生新闻选题

电视民生新闻涉及民生现状,集中反映大众关心的社会话题,所以,在民生新闻报导中,融入人文情怀意识,坚持以人为本,不仅对民生新闻选题创新大有助益,而且能够加强电视民生新闻的人文性。因此,在进行民生新闻选题时,要多关注平凡人的故事,我们的社会大家庭正是由每个平凡人组成的,不是只有轰轰烈烈的人物故事才值得新闻报导,对于民生新闻来说,更关注的是生活中的每一个平凡人,叙述的是发生在人民群众身边的真实故事,这样的民生新闻才更具有感染力,才能让民生新闻的选题更加丰富。

3.3 着眼生活,拓展民生新闻选题

党中央与人民政府一直强调要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走基层群众路线,解决群众最关心的实际生活问题,将有效解决民生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因此,新闻工作者要着眼生活,拓展民生新闻选题,选题时侧重民众的基本生存权力和生活质量,关注民众生活状态。这要求新闻工作人员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善于发觉有价值的新闻内容,让民生新闻的选材触及民生问题的本质,从而真实反映民意,为切实解决人民困难服务。

摘要:民生新闻作为反映民众真实生活状态的新闻类型,要根据自身特性建设合理的发展制度,制定有效的选题策略,进而有效提升民生新闻的收视率。本文以电视民生新闻的选题策略为论述内容,从选题策略对民生新闻传播的意义入手,分析了做好电视民生新闻传播选题的基本方法。

关键词:电视,民生新闻,选题策略

参考文献

[1]邱广宏.二级城市电视民生新闻的选题创新[J].新闻界,2012(3).

[2]李奇夫.电视民生新闻的选题取向[J].新闻爱好者,2011(5).

[3]王丽娜.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趋势[J].青年记者,2012(11).

[4]周运诗.民生新闻“以人为本”传播理念研究[J].当代电视,2014(3).

[5]李凤霞.浅议民生新闻健康发展之策略[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11(2).

浅谈地方电视台新闻选题策划 篇8

一、怎么会出现等“米”下锅现象?

节目缺乏全局性的选题策划, 电视新闻一切采制均由记者“主导”, 突出了个人因素对电视新闻作品的影响, 这是造成等“米”下锅现象的主要原因。从新闻的选题策划, 到实地采访和后期写作, 都是由记者“一手操办”, 编辑只是负责在家里把记者匆忙“采购”的各种“米”进行粗加工, 然后把它们串联成品。这种采编方式很容易出现弊病:无法全面掌控对新闻质量的管理, 记者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采访题目, 采制方式随意, 编辑只能是被动地接受, 面对记者堆在眼前局限的素材, 东拼西凑凑够这一天的播出节目。可以想象, 如此粗糙的“米”, 做出饭的质量也不会怎么可口, 就更谈不上形成节目品牌特色, 打造节目整体风格了。

二、如何实现变等“米”为选“米”下锅?

1. 创新采编模式, 变被动为主动

打破原来由记者一手操办的新闻采编模式, 明确编辑的角色定位, 由过去的被动接受记者的选题, 为主动筛选并策划。按照节目整体风格, 编辑可以从记者报上来的选题中精心筛选, 再根据宣传报道要求确定选题。然后, 记者按照编辑策划的选题, 有针对性地下去采制新闻, 就不会天马行空, 眉毛胡子一把抓了, 编辑也不会陷入被动局面, 尴尬无奈地接受摆在面前的劣质“米”了。每周一早上, 我台新闻部都要组织全体编采播人员召开例会, 首先由工交、农财、文教、政法等基层战线的记者报出新闻选题, 然后由主任、编辑组成的策划组对记者的选题进行遴选, 结合中心工作进一步策划报道选题和采访角度。这样会使记者心中有数, 采访起来有的放矢, 编辑组稿得心应手, 整体节目编排风格统一, 明显提升了新闻播出质量和效果。北京电视台的一档新闻节目《北京特快》, 就是彰显了编辑的策划作用, 记者主要负责搜集素材, 而解说词都是由文字水平较高的编辑负责撰写。分工明确, 节目定位落实起来偏差较小。

2. 结合栏目报道特色突出地域策划选题

作为地方台的新闻栏目, 是发布官方新闻重要的平台之一, 在准确及时传递党和政府声音的同时, 更是让当地百姓更多地了解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最佳的途径就是结合开设具有地域特色的自办栏目, 着重策划与百姓息息相关的选题, 不仅能吸引观众与节目互动, 还极大增强了他们的归属感。我台新闻频道的《鸡西新闻》栏目, 在节目中设置了《记者在基层》、《现场短新闻》等专栏, 立足从党和政府的关切点、人民群众的关注点出发, 围绕民生工程、惠民政策、项目建设、凡人小事等主题策划新闻选题, 使每个时期的主题宣传与中心工作紧密结合。

公共频道的人物专栏《精彩鸡西人》在策划人物选题时, 不仅争取采访到地方文艺名人、商界精英, 还把镜头更多地聚焦普通人的精彩。《冠军修鞋匠》、《久病床前的孝顺儿媳》、《掏粪工-裴春梅》等普通人物的访谈, 使节目更加接地气。生活类专栏《生活进行时》在策划选题时, 以百姓“生活”为节目的基点, 用平民化的视角, 百姓的语言介绍科学理论, 突出了本土文化特色。

3. 围绕政府和百姓关注关心的事策划选题

从政府和市民关注关心的角度出发策划选题, 既可以增强新闻节目的引导和服务效果, 还能进一步提升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我台民生栏目《阿光夜话》针对目前百姓反映强烈、监管部门处理起来棘手、市委、市政府着手进行改革的公交问题, 策划选题, 从客观反映公交现状到不尊重老年人、车况形象差、随意涨价等进行了六期公交改革系列报道。报道全部用事实说话, 既回应百姓的呼声, 又为市委、市政府着手进行的公交改革预热。

以宣传政府政策, 传递社情民意为宗旨的专题栏目《民生视点》, 了解到慢性病申报政策有所改变, 就及时策划报道选题, 以《医保新政策——慢性病防病惠于民》为题进行了报道。其中, 慢性病的病种有新的增加, 有很多专业医学知识, 编辑就把这些知识进行归纳整理, 采取图文并茂和专业人士讲解等多种形式, 翻译成浅显易懂的内容, 一一进行解读, 引起广大市民的热切关注。

三、在选“米”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

对事件性新闻的选题, 也就是正在进行的新闻事件, 过去仅仅是报道事件的发生, 很少加入新闻的背景, 使报道感觉浮光掠影。可以尝试在报道中分析新闻背景, 引导受众对新闻事件有更深刻的思考。值得注意的是, 新闻的本质是新, 新闻选题策划是以新闻事实为基础的策划, 当然也要新, 要有较强的新闻性。对于事件性报道, 要有较强的时效性。

2.

对非事件性报道的选题, 也就是对典型人物或事件的新闻报道, 过去仅仅是报道如何做的和有哪些成果。可以尝试把选题的着眼点落在分析原因上, 这样能够引导观众更好地理解典型。对于没有准确的时间要素的非事件性报道, 可将它放在特定的时间或特定的背景下实现它的时新性, 可通过“大盘点”的选题方式, 使已经结束的新闻大事件再次成为新闻。

3.

浅析电视新闻专题片的选题原则 篇9

一、价值性原则

新闻价值是新闻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满足社会需求的素质的总和, 其包括真实性、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等基本要素。电视新闻专题片属于电视专题片的一类, 但其具备新闻性, 有别于一般电视专题片, 其从根本上来说, 电视新闻专题片属于电视新闻节目的一种, 因此, 我们电视新闻专题片在确定选题时, 首要考虑的就是选题是否具备突出的新闻价值, 这是确定选题的重要标准。新闻价值的基本要素可以用来作为判断选题价值大小的标尺, 譬如新闻是否真实可靠;是否新近发生并及时传播的;新闻内容的分量及其重要程度;新闻事件参与者及其业绩的知名程度;新闻与受众的接近程度;受众对新闻感兴趣的程度等, 这些都直接影响着从业者对于选题的确立和选择。

在这一点上, 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焦点访谈》每期的选题都很有讲究, 如最近发生的玉树地震事件, 同时具备了新闻价值的真实性、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等基本要素, 这是目前最具新闻价值的新闻事件之一, 牵动着全国上下人的心, 从2010年4月14日确定选题, 截止到2010年4月19日, 《焦点访谈》已经连续六期紧密关注了这一重要事件, 展示着最具新闻价值的实时信息和援救过程;《新闻调查》的每期选题同样关注最具新闻价值的事件, 如其关于王家岭矿难的选题, 关于云南罕见的特大干旱的选题, 关于高考的选题, 关于农民工维权的选题等。《焦点访谈》的节目定位为“用事实说话”, 《新闻调查》的节目定位为“探寻事实真相”, 虽然两个节目的定位完全不同, 但他们确立的选题往往大同小异, 都是具有极高新闻价值的事件。

二、可操作性原则

电视新闻专题片的制作是依赖一系列主客观条件而存在的, 相对消息类新闻报道来说, 其是对于事件的深入报道, 电视新闻专题片不仅要告诉观众发生了什么, 更重要的是要揭示事件发生的原因、背景、意义、影响, 全面关注事情的发生、发展各阶段的具体过程, 甚至新闻背后隐藏的深刻的问题、更具有代表意义的规律等。我们在进行确定选题的工作时, 除了考虑其新闻价值的大小, 同样也要考虑选题是否具有现实可操作性, 遇到困难是否能够克服。主要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对于拟定选题, 结合各自媒体现实情况, 是否有能力进行报道的问题。

不同媒介其所处地域不同, 级别不同, 定位不同。社会地位不同, 经济实力不同, 社会影响力也差异较大。因此, 对于一些具备新闻价值的选题, 并不是任何媒介都能够去做, 而要衡量所在媒介投入资金、技术设备、人力资源、媒介影响力等各方面因素, 考虑硬件设施是否跟得上, 是否能够胜任这一选题。比如之前说到的“玉树地震事件”, 要做电视新闻专题需要媒介投入极多的人力物力, 《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可以胜任, 但一般的地方城市电视台是无法企及的。

2. 媒体所处社会环境是否允许进行报道的问题。

任何电视新闻专题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 社会环境对其具有制约作用, 这里所说的社会环境是指政策、法律、伦理、道德、文化传统, 不同时期的社会环境对于媒介的要求和制约不同, 试想一下, 三十年前与现在的社会环境能一样吗?如执政党和政府对选题有着政策、法规、纪律方面的制约, 哪些能报哪些不能报;社会伦理道德规范、文化传统也对选题无形的约束, 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

3. 新闻要素是否全面、信息是否可得。

这里主要是指对客体信息的收集是否能够达到做新闻专题的要求, 即拟选题对象当前的现状、前景性信息、背景性信息、与周围事物的联系等是否一清二楚, 事件能否较好较全面的展现, 主要人物是否愿意接受和配合采访、拍摄等工作等。

从上述可以看出, 现实可操作性对于选题的确定也是极为重要的, 再有新闻价值的电视新闻专题片选题, 若是缺乏现实可操作性这一必要条件, 最终都将无法进行下去。

三、需求性原则

电视受众是由不同年龄、性别、职业、文化、政治态度以及道德修养、兴趣爱好的各种人构成的, 每个人的角色不同, 使这个群体具有多层次性。不同层次的人有对新闻需求的共性, 同一层次的人也有对新闻需求的差异性, 这种共性和个性形成了受众对新闻需求的多样性。面对这种受众需求的多样性, 无论是何种定位的电视新闻专题栏目, 都不能满足所有受众的差异性需求, 有着对应的受众群体, 不同的电视新闻专题节目有着不同的受众群体, 受众的差异性本身导致了其对于选题的期待和要求是不一样的。在媒介经营市场化的今天, 确定什么样的选题来满足节目受众的需求也是不容忽视的一环。面对同一个选题, 不同的受众对其关注程度、价值判断也是有区别的, 甚至是截然不同的态度。比如重要性, 在房价问题上, 对于70、80后人群来说, 这影响着他们的正常生活, 是他们关注的焦点问题, 这类选题的电视新闻专题片更加符合他们的心理需求, 对于90后来说, 他们大多还在求学阶段, 他们的目光更多的投向了大学生就业问题;再比如接近性, 同样在房价问题上, 湖南的70、80后人群更关注湖南的房价问题及趋势, 而对于北京、上海等地的房价问题就不那么紧密跟踪了。

不同媒体栏目的定位不同, 风格各异, 受众也不同。面对选题时也要考虑选题是否和栏目定位矛盾, 是否会有悖于栏目一贯风格, 是否适合栏目的时间长度, 是否符合受众的心理需求等, 从而确定符合自身节目定位、风格、长度、受众的选题。

四、可拓展性原则

电视新闻专题片要通过深入报道、思考和辨析的方式来阐述新闻事实、揭示事物本质, 深度性和思辨性是其区别于消息类新闻节目的重要标志。消息类新闻节目主要告诉受众新闻事件的基本要素, 而电视新闻专题片不仅要告诉观众新闻的基本要素, 更重要的是要揭示事件发生的原因、背景、意义、影响, 甚至新闻背后隐藏的深刻的问题、或者得出推论、总结出规律等。电视新闻专题片的深度性要求从业者对发生的事件或出现的问题作理性的思考和逻辑的辨析。总的来说, 就是要求电视新闻专题片要注重和体现深度性和思辨性, 这就要求电视新闻专题片的选题要具有可拓展性。

每天我们的身边都发生着各种各样的新闻, 但若是认为这些选题都可以做成电视新闻专题就大错特错了。一些选题结构比较简单, 本身可拓展性不强, 挖掘潜力不大, 这类选题要体现深度性和思辨感比较困难;因此我们在确定选题的时候, 就要衡量和考虑拟选题的可拓展性强弱。好的选题应该是有故事, 有人物命运, 有变异、有冲突, 具有关系重大、内容敏感的热点、焦点、难点事件, 这类选题具备了很强的可拓展性, 从而能够使电视新闻专题片的深度性和思辨性得到体现, 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事件, 从而实现电视新闻专题片故事与思辨的结合, 感性与理性并举。

总之, 选题对于电视新闻专题片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认真、细致的做好选题工作, 是做好电视新闻专题片的关键环节。

摘要:随着媒介技术与艺术的快速发展, 电视媒体的竞争日益激烈, 对于电视新闻专题片的创作来说, 越来越多的从业者开始认识到选题的重要性,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 电视新闻专题片的选题决定着电视新闻专题片的成败, 本文从电视新闻专题片选题的可操作性原则、价值性原则、需求性原则、可拓展性原则等方面入手, 阐述电视新闻专题片的选题原则与选题艺术。

关键词:电视新闻专题片,选题

参考文献

[1]郑保章.电视专题与电视栏目[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7, 119.

[2]许向东.新闻报道策划的选题决策[J].新闻与写作, 2007, (4) :46-47.

简论电视新闻的观念创新与选题创新 篇10

新闻的观念创新

我认为电视新闻工作者要树立五种现代新闻观:

一是责任观。从社会角度来说, 在目前受众整体素质还不够高, 鉴别能力还不够强的情况下, 电视新闻如果一味迎合某些观众一些低级口味, 就将会导致电视新闻内容庸俗化, 低级化, 甚至出现不惜牺牲社会整体利益来刺激观众趣味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 电视新闻工作者确立责任观, 正确引导舆论, 提高大众文化品味和良好情操, 促进社会健康发展, 就更加必须和迫切。

二是经营观。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作为信息产业重要部门的电视产业正走向市场, 市场机制对包括新闻活动在内的电视产品经营活动起着调节作用, 非商品性的新闻活动也必须纳入市场范畴, 由市场机制进行调节, 新闻节目必须改变由国家支付全部费用, 实行“实报实销”纯供给制, 只讲社会效益, 不讲经济效益的管理办法, 而进行同市场相联系的“经营”。对此也必须十分明了, 电视新闻工作者必须确立新闻节目也要“经营”的观念。

三是品牌观念。对电视新闻而言, 品牌是提高和扩大电视新闻节目传播效能的重要途径, 是电视新闻节目在市场取胜的法宝, 是电视新闻节目经营的基础和根本, 是电视新闻节目的形象代表。电视新闻节目要提高收视率和竞争力, 就必须引进品牌观念, 树立品牌观念, 塑造品牌, 确立品牌。

四是效益观。电视新闻工作者必须树立效益观念, 努力追求电视新闻传播效益的最大化、最优化。电视新闻确立效益观念, 必须以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为前提, 以坚持宏观指导严格管理为前提, 以坚持新闻的意识形态性为前提, 必须承认电视新闻特殊精神产品的性质、正确调整电视新闻的市场取向, 追求最大化的“新闻覆盖”和市场占有率, 追求“双效益”的最优化统一。

五是道德观。新闻工作是教育人的, 所以新闻工作者也应当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就要求电视新闻工作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抵制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和影响。

因此, 电视新闻工作者必须牢牢确立道德观, 自觉遵守职业道德, 提高道德修养。有的同行认为电视新闻工作者在道德修养上要坚持“四要四不要”:要政治坚定, 不要以偏概全;要道德高尚, 不要唯利是图;要境界高尚, 不要趋炎附势;要作风扎实, 不要肤浅浮躁。这对当前是十分有针对性的。

新闻选题的创新

对电视新闻来说, 选题就是对报道题材的确立, 对报道对象的确定。选题是电视新闻报道的第一个环节, 决定了新闻最重要的素质—新闻价值。可以说:谁拥有新颖、优质的新闻选题, 谁就会在同等条件下首先获得观众的注意力, 就会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因此, 新闻选题创新对电视新闻创新至关重要。要做到五个结合:

一是喉舌性与贴近性相结合。电视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 喉舌性是电视新闻的根本属性。电视的对象是观众, 贴近性也是电视新闻的根本属性。电视新闻选题强调喉舌性目的是更好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电视新闻选题强调贴近性目的是使电视新闻接近观众, 争取观众。

选题时, 要注意把政治、经济、科技等一类硬新闻摆在更广、更深的人文背景中加以辨析, 把新闻事件与社会问题联系在一起思考, 把新闻事件与伦理道德关系联系起来剖析, 使其产生更深刻而生动的可视性。要重视新闻背景材料的运用、各种资料的把握、采访方式、版面编排等;增多深度报道, 加强新闻分析;广泛采用直击性报道、现场报道、追踪报道、新闻调查方式、使其信息量呈几何级数增长。

二是广泛性与权威性结合。通过对事实的报道, 让广大观众及时了解最广阔地域的欲知未知的信息;通过对事实的报道, 对观众思想、情操乃至行为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是电视新闻两个主要功能。要发挥这两个主要功能, 电视新闻选题就必须努力追求广泛性与权威性的统一, 在广度与深度上下功夫。

把新闻选题扩展到全球, 既是因为电视新闻观众不仅想知道本地各方新闻, 也想了解左邻右舍信息、世界各地信息, 同时又是与网络媒体竞争的需要。当前扩展电视新闻选题首先要努力将视角伸向省内各地、国内各地乃至世界各地, 使节目真正做到汇天下之精华。

三是歌颂性与批评性结合。坚持正面宣传为主, 这是电视新闻选题时首先必须必须考虑的, 但与此同时也要注意加强舆论监督, 搞好批评报道。电视新闻选题要把歌颂性的题材与批评性的题材结合起来, 从“度”与“量”两方面来斟酌。

当前, 歌颂性的选题首先要考虑提高宣传效果。其次要考虑抓好精品典型。批评性的选题首先要体现正确的立场。其次要追寻正面结局。

上一篇:儿童家具下一篇:人物画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