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采编技巧

2022-06-27

第一篇:电视新闻采编技巧

电视新闻采编

1 电视新闻的概念 (绪论)

电视新闻,是电视新闻报道主体—记者根据报道信息的价值,运用现代电子技术手段将自己对客观信息的感受、

理解和认识,用电视信息符号外化出的电视节目组合形态。

第一章

电视新闻记者及其基本素质

思想素质—要制作出优秀的电视新闻作品。首先在于记者思想认识和知识积淀,它构成了记者思考和报道的“背景”,

决定了报道的质量。

1. 政治素质(1)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武装头脑

(2)坚持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正确的舆论导向

2.责任意识

3. 职业精神与职业道德

业务素质—1.理论知识

(1)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知识

(2)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

(3)电视新闻理论知识

(4)和具体报道领域、选题相关的专业知识

2.新闻敏感—是记者对客观事实中新闻价值的发现与识别的判断能力,是记者对社会现象的洞察能力,

对事物发展变化的反应能力,对新闻线索的辨别能力以及对新闻事实的分析能力的集中

体现。

3. 专业技能—电视技术技能,电视表达能力。

身心素质

全感采访(应用题)--就是记者深入现场,用眼耳鼻舌身的全部感官,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对新闻事件、

场景、人物进行全面的了解。全感采访实质上就是全感思维在新闻工作中的体现。

1.体验现场 2.展示过程 3.突出细节。

当代电视新闻观念

1. 平等意识--(1)关注百姓生活,贴近群众情感,寻找百姓话题。

(2)平视采访对象

(3)报道中的人文关怀

2. 竞争意识--(1)时间空间的突前意识

(2)报道手法的创新意识

(3)观众意思

3.法律意识—(1)新闻外的法律意识-体现在采访报道行为中的法律意识

(2)新闻内的法律意识-渗透于新闻报道中的法律意识

第二章

电视新闻采访的特征

1. 采集手法的先进性--(1)ENC采集方式

(2)EFP采集方式

(3)SNG采集方式

(4)多媒体数字采集方式

2. 表现内容的现实性--(1)表现内容来自现实

(2)时空的同步性

3.信息形态的多样性-- (1)画(2)文字(3)声音

4.采访方式的人本性 -- (1)人本采访本质上是一种人际交流

(2)记者是人际交流的组织者或主导者

(3)人际交流成为大众传播的手段和形态

电视新闻采访的类型

1. 确定性采访

(1) 确定性采访的内涵(应用&概念)--是指电视新闻记者为确定和掌握新闻事件的必要信息而进行的采访。

(2) 确定性采访的特点

(3) 案例分析

2. 信息性采访

(1) 信息性采访的内涵(应用&概念)--带有探寻性采集信息目的的采访形式,是对新闻实践中的不确定因素的探

寻或对确定性新闻事件中新信息的挖掘。

(2) 信息性采访的内容特点—A 新闻延伸性B信息与观点分离C内容的丰富性

(3) 案例分析

3. 解说性采访

(1) 解说性采访的内涵—是指在电视新闻采访过程中。表明对于新闻事件的态度或者进行解释的采访形式。

(2) 解说性采访的特点—A表明态度的明确性B解说主体的多元化C解说内容的专业性

(3) 案例分析

4. 探讨性采访

(1) 探讨性采访的内涵—是以揭示新闻事件的本质。即事实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可以被掩盖的真相是什么为目的

的采访类型。

(2) 探讨性采访的特点—A探讨性采访具有深入性B采访与探讨结合一体,具有良好的互动性C探讨性采访善于

综合多方信息源,提供更多选择。

(3) 案例分析

5.情绪性采访

(1)情绪化采访的内涵—也叫个性化采访,采访内容主要是新闻人物内心世界的解释,将感情性的经历、感受与观众分享。

(2)情绪化采访的特点—A感性化B随意化C敏感化

(3)案例分析

第三章

采访线索的特征

1. 电视新闻线索的真实性

2. 电视新闻线索的片段性

3. 电视新闻线索的突现性

4. 电视新闻线索的模糊性

5. 电视新闻线索的可视性

第四章

电视新闻采访策划—是指电视记者为了迅速准确的采访到新闻事实。围绕一定的主题或目标对采访过程进行实现的谋

划或筹划。直到采访活动的有效展开,保证以最佳方式取得第一手的新闻素材,达到最好的传播

效果。新闻采访的策划是先于正式采访活动而实施的,是为了更好地使用新闻资源,从而获得更

好的传播效果。

(会考 结合自己拍摄的新闻来答题)

采访策划的内容

1. 确定选题--(1)新闻价值与报道思维的辩证统一

(2)社会需求与传媒定位的辩证统一

(3)正面宣传与批评报道相结合

2.论证选题--(1)论证选题的时候要结合具体的节目、具体的栏目来具体分析

(2)论证选题时需要对选题的边际进行限定

(3)相关因素的考虑

3.集合信息--(1)公开渠道—专题调查 公开征集 随机捕捉

(2)隐蔽渠道—在法律和道德许可的范围内 辗转托人搜集 乔装调查

4.策划现场--(1)策划记者的采访行为

(2)策划记者的镜头存在方式

(3)策划现场声画的采集

5.补救措施--(1)备份策划案

(2)补救措施—A通过改换报道角度进行补救B通过告诉观众采访失败的原因进行补救C通过利用一

些已有的素材来补救对新闻信息的不足

第五章

采访的问题设计— 1.基本目标和总体设计—A层次分明 重点突出B问题的范围适度C问题与新闻的类型相适应D问

题有新意 与画面相呼应

2.向可以回答的人提问—A与新闻事实直接相关的当事人 事件参与者和目击者B并非与新闻事实

直接相关 却是了解有关情况的知情者和能够发表见解的权威人士 代表

人物

3.提可以得到回答的问题—A不要提笼统 空洞的问题B不要提政治上过于敏感的问题C不要提伤

及人自尊的问题D不要提太隐私的问题

4.什么回答是足以支撑报道的要点—A新闻事件的核心信息B对悬疑和疑点的解释与澄清C相关联

的其他有价值的新闻信息

5.提问要让受采访者和观众听懂、理解—A提问要简洁 让受访者和观众一听就明白B用语要简单C

必要的解释

如何使用GOSS公式(看)

美国新闻学教授 拉吕吉尔兰提出

Goal—个人或组织制造新闻事件总是出于某种目标

Obstacles—实现其目标会面临障碍

Solutions—存在可能额解决方案

Start—回到事件的开端。追问这一目标是在和时由何人的意见而开始的。

采访中的观察

观察的意义—1.有助于记者辨别真伪

2.有助于记者发现问题。捕捉到有价值的细节

3.有助于记者深入采访,拍摄到真实反应现场气氛的画面

第七章

五要素

什么时候 when 哪里 where 谁 who 是什么 what 为什么 why

空镜头的运用(应用题)

1. 新闻常用空镜头来交代新闻发生的地点及环境特征

2. 空镜头对升华主题和配合解说词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标题的分类—实题:以叙事为主 和虚题 以说理为主 。(分类题)

导语—是以简单的语句,突出最主要最新鲜或者最富有个性特点的事实,揭示新闻要旨。吸引受众的新闻开头部分。 (分类题)

导语的分类—1.叙述性导语—用方式直截了当的用事实说话,真正准确的抓住新闻中最重要的新鲜事实。

2.议论性导语—也称评述式导语,在叙述新闻事实的同时对报道的人物或事件进行分析或解释,或进行评

论,开篇就揭示事实所蕴含的现实意义的导语。

3.描写性导语—在导语当中采用描写的凡事对人物,现场或个性化的细节进行简洁而又特点的描绘,再现

生动的事实或现场气氛、情景,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结尾(分类题)1.电视新闻结尾的形式—(1)演播室结尾 (2)节目自然结尾

2.电视新闻结尾的类型—(1)总结式结尾(2)悬念式结尾(3)展望式结尾(4)自然式结尾(5) 抒

情式结尾(6)含蓄式结尾(7)呼吁式结尾

第八章

消息类电视新闻的写作要求

1.口语化 (应用题)

(1)少用书面语,专业术语(2)少用同音异义词,单音词(3)合理重复,少用代词(4)少用长句和倒装句

2.简练

3.准确

(1)多用精确度高的语言(2)新闻语言要避免片面化和绝对化

电视调查性报道的4个特点

(1)独立的记者调查(2)无偏见的记者(3)深入的独家发现(4)用过程展示过程

评论类电视新闻—是指运用视听结合的电视语言作出的电视评论,是对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或重要社

会问题发表意见,作出分析判断或评书的一种报道形式。

评论类电视新闻的写作(新闻评论稿)

1. 评论中的两种判断:事实判断 价值判断

2. 评论要有分寸

3. 评论要有新意:观点新,事实新,论证新。

第十二章

结构的形式

1. 以时间为线索--(1)顺序 (2)倒叙 (3)插叙

2. 以时空为线索

(1)以空间位置的转移来安排结构,反映不同空间,不同地点发生的事件和与之相关的认识和评价。

(2)以拍摄地点,拍摄位置,拍摄角度的变化来安排结构,即以记者的视点变化。记者的行踪为线索,让观众跟随观众置身新闻事件之中,仿佛与记者亲临现场。

3. 时空交叉式

(1) 表现同一时间不同空间所发生的多个事件,多条线索,交替出现,交叉推进

(2)表现同一空间不同时间的线索。

第十三章

不断挖掘新的角度

1. 换一个角度看待新闻事件

2. 发挥想象力,寻找新闻的第二落点

3. 新闻组合出新意

4. 新闻资源的再利用

第二篇:电视新闻采编怎样接地气

[摘要]本文基于接地气内涵,探讨了电视新闻接地气重要性,并制定了科学有效的实践策略。对提升电视新闻节目形象,优化采编水平,使其更加贴近受众,赢得全面认可,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 电视新闻 ;采编 ;接地气

1、 接地气内涵

由表面层次来讲,接地气也就是应广泛联系群众,同他们打成一片,进而反应百姓人民诉求与愿望,体现他们的切身利益。因此不应高高在上,这样只会与群众渐行渐远。同时也不应停留在表面形式,而应踏实细致,全面深入人心,把握自然规律,避免盲从进行。

接地气始终是衡量新闻采编工作人员是否优秀的核心标志,为获取受众的全面认可,其中一个重要标准便是接地气。如果电视节目没有接地气,而是与现实距离较远,则会备受观众指责。这只能说明采编人员没有深入生活,而是闭门造车,报道的节目毫无生气,将无法体现人文关怀,势必无法受到观众的喜爱。

2、 新闻采编接地气必要性

新闻采编工作人员,应积极下基层才能做到接地气,并快速的找到灵感。当前,无论是中央台还是地方台,均积极鼓励采编工作人员脱离演播台,同百姓人民进行深入交流,参与至现场采访之中,这样不但可提升节目亲和力,还利于采编人员以及自身节目能够接上线,成为真正的新闻人。接地气也就是应走进生活生产的第一线,方能够增加感受,不断的学习实践,把握新闻源头,了解百姓日常的困苦以及艰辛,使得节目反映出真实的生活,最终赢得受众的全面认可。

一个具有感染力的新闻节目,同新闻人对于整个事件的了解程度息息相关,因而,采编工作人员应以新闻眼看待周遭事物、把握社会习惯以及时代脉搏,形成战略意识,方能够夯实基础。众多优秀的电视节目无一不对我们形成了深刻的启示,即创作节目应脱离虚假以及戏谑,摆脱空中楼阁,踏实从现实生活入手,通过独特的观点视角、热点话题对受众形成有效引导,同他们共同面对日常生活之中的课题,并积极探讨如何解决困难。应通过亲情、充满爱情、建立友情真正的温暖受众内心,构成大众传播以及同观众公平对话的良好环境,进而真正的拉拢人心、争取到更多的观众。

3、 新闻采编怎样接地气

3、1积极发觉真善美

新闻采编工作人员应积极深入群众之中发觉真善美。例如,一位工作人员在采访精神病院这一较易被大众忽视的特殊环境时,体会到了医护人员这一特殊工种在常年点滴工作之中付出的辛苦。其对病人进行细心照顾,经常被病人抓伤。而他们朴实的话语却深深感染了我们。完成采访,此工作人员感慨万千,倘若并非亲身采访,将永远无法体会这些常年工作医护人员的艰辛,他们所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之中,坚守着何其重要的责任。

一些新闻采编的新人,在负责纪实栏目的过程中,深入大山深处对普通工人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采访,天天暴露在尘土飞扬之中,空气中充斥着机器轰鸣的声音。这些场景无一不说明,只有真正的走基层、接地气,方能令新闻采编人员全面打开思路,真正的在群众之中体会到他们的感受、想法以及生活体验,并快速的察觉问题。在该过程之中,新闻采编人员不仅应转变身份,还应更新审视的角度以及具体的思维方法。在接地气之后,新闻采编人员在剪辑中心进行工作时,将明显的体会到对自身带来的变化,即我到达这里、我看见了并知道了要怎样说、具体说什么、还要进行什么工作等。通过接地气,将真正的挖掘出来那些不同行业之中不为人知的故事,人们在经历着怎样默默付出的过程。只有在路途之中用勇于发掘真善美,方能使节目展现新的亮点、体现勃勃生机,进而形成良好的舆论效果。

3、2与百姓闲话家常

家常话始终为百姓熟悉并喜爱的用语,这是由于寻常话语通常能渗透出最真实的情感。与百姓闲话家常,便不会高高在上,渐渐变成百姓心目之中的朋友、兄弟。而受众在与你成为朋友之时,其观看的早已不是节目本身,而是同新闻采编人员实现了心灵上的沟通与交流。该类表达情感的方式方能够成为新闻采编工作人员最终制胜的法宝。当然,该过程之中,我们应把握的问题是,并非单纯的唠家常磕。我们所说的家常话,通常应是受众喜闻乐见的话语,源自真实生活之中的鲜活词语。该类话语凸显百姓心中情、充满了爱意、反映了现实生活。虽然词语并不华丽亦不做做,却能够反映出活泼生动的一面,真正的体现朴实无华性,因此渗透着新闻采编工作人员针对受众?o予的全面理解以及真诚挚爱。

目前,新型媒体环境之中,新闻采编工作人员应积极尝试创建家常社群。利用同百姓深入的情感交流,使他们对于电视新闻节目?o予更多的情感投入。该层面之上,传统电视新闻树立的品牌形象以及具备的传播理念均需要不断更新升级。也就是应承担更高的价值信誉度,还应确保节目的质量,方能令电视新闻节目适应新型环境,体现新媒体时代特征,在激烈的环境之中长久生存。这不但是灵魂、同时也是一类品牌与信誉,承担着较大的责任,架设起了受众同电视媒体之间的稳固桥梁,形成了电视新闻节目贴近民生的良好形象。

3、3体会百姓情

当前,新闻采编工作人员并非简单的在制作中心之中从事粘贴以及复制任务,而是应掌握更为扎实丰富的专业知识,争取成为一名记者型采编人员,真正的深入生活、靠近百姓。该过程之中应体会百姓人民的情与爱。采编工作人员就好比浸润于现实生活内的海绵,仅有持续的由生活之中吸满水分,方能确保自身有足够的弹性以及强大的实力。走进生活之中绝非单纯的停留在表面形式或是走过场,而应持久的坚持,做到同百姓交心、成为他们的朋友,倾听他们内心的想法、表达百姓意愿,这样才能使老百姓更有盼头。针对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人员来讲,在负责党与政府单位口舌工作的基础之上应深入生活之中,通过镜头更好的对准百姓群众,贴近他们。通过多维度的思维、大众接受的语言、他们习惯的视角编辑制作新闻节目,报道采访相关人物、播出有关事迹,进而映射百姓人群心声,对他们的期盼与需求进行有效的回应。只有如此,电视新闻节目才能更具真实性、提升影响力,充满吸引力,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以及明显的亲和力,凸显核心价值。

4、结语

总之,众多新闻采编人员之中,一些人虽然外表并不华丽、且没有通过夸张的言论搏出位,却能够令大众深刻的记住其制作的新闻节目。例如,白岩松、杨澜等。从中不难看出,其节目接地气、充满了爱与情感,才是成功的关键。只有真正接地气方能使受众产生愉悦之感,并心怀感动,内心愉悦。因此,电视新闻采编应合理的接地气、回归大众、体现本真、深入生活,积极发觉真善美、与百姓闲话家常、体会百姓情,方能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康美权,“新闻富矿”在基层[J].声屏世界,2012(03).

[2]孙蕾,“走转改”活动对新闻媒体职业化建设的重要性[J]. 青春岁月,2012(04).

[3]徐桢,当前媒体“走转改”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记者,2011(12).

[4]高璐,浅谈节目新闻采编人员应具备的素质[J].价值工程,2011(30).

[5]张栗.基层电视记者如何做好民生新闻[J].科技信息,2013(5).

第三篇:《电视新闻采编》考试复习题

1. 吉尔·兰德公式

电视新闻采访具有清晰明确的内在逻辑,即GOSS四环节

goal目的

obstacle障碍

solution对应、解决

start从„„开始(5分)

2. NNN

Now News Now

直播新闻,从美国第一次海湾战争开始,由CNN电视台率先制作。(5分)

3. TNT

Today News Today

今天的新闻今天制作播出。电视新闻早期技术不发达,同步直播前的电视制作播出形式。(5分)

1.世界电视新闻历史四个进步方向。

a) 新闻时长增长

b) 技术手段进步

c) 电视新闻直接关注政治事件

d) 大量反映科技文明的进步

2.连续报道的特点。

a) 兴奋点

b) 连续性(动态追踪)

c) 递进性(悬念)

d) 流动性

e) 信息密集性——立体报道

f) 完整性——报道的逻辑

3.消息类新闻特点。

a) 新闻联播式的:迅速、及时、简明、扼要;

b) 信息的高度浓缩;

c) 用事实说话,不多加评诉;

d) 有基本规范要求“要闻总汇”。

4.采访问题设计的依据:

第1页共 7 页

a) 有针对性的重点;

b) 尽量具体尖锐;

c) 问题要简短单一,(不能提复合式问题,一次提一个问题)(提示背

景与问题要分开,不要带着背景提问)

d) 提的问题应该是画面形象表现不了的内容(重复)

5.复合性报道的组成三要素.

a) 话题

b) 主持人

c) 嘉宾观众

6.深度报道

a) 理性思辩能力是深度报道的基础思维;

b) 深度报道的深度;

c) 报道的立体化

2.比较分析开放式采访与闭合式采访的区别与各自的使用局限.

开放式:概括、广泛、范围大的问题;给对方自由度大,问题难回答到位,适用于话题转折时用,调节气氛,缓冲受访者压力,适合专题。

闭合式:单

一、具体、范围窄的问题。给受访者自由度小,双方连接紧,谈话范围严格,前期案头工作性强,问题犀利,适合新闻,问题出现在成片中。

1.举例比较分析社会新闻与政要新闻的区别

社会新闻——民生视点,对生活的审视、了解;

政要新闻——官方视点,采访官方人物象征权威;

硬性题材弱效传播;软性题材强效传播。

1.以电视新闻栏目《对话》为例,分析该节目的组成要素有哪些?

经济视角——本体

新闻时效

语言魅力——语流

个人经验,人格魅力

2.什么是视觉思维.并举例说明,以及与逻辑思维的区别.

视觉思维——跳跃式的、活跃的、不可预期的爆炸点;

逻辑思维——线性的、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讲求起因、经过、结果的;

第2页共 7 页

1.对警察、犯罪嫌疑人的拍摄采访,运用怎样的场景、光线、影调的选择?

2.挑选某部作品中,成功塑造人物性格特点的人物造型(包括影调、色彩、服饰、环境、动作,即非情节语言因素),并作解释分析。

3.自我设计某个人物造型,如何做到人物==造型,想塑造怎样的人物性格特点,运用怎样的造型元素。

第3页共 7 页

第四篇:电视台新闻采编实践小结汇报

电视台新闻采编实践小结汇报

首先感谢大家在我实习期间两个多月来的教导与关爱!

在电视台实习的两个多月时间里,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不少收获,使我更真实、准确地理解电视新闻采编和电视制作。从理论方面来说,实习期间的活动,一方面是对在校期间所学知识的一个检验,也是对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运用的考核,另一方面实习活动,增长了更为具体实在的新闻采访经验的理论知识,特别是老记者对于各种新闻采编的经验,这是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也是最实用的理论知识;从实践方面来说,从前期的采访准备工作到后期的编辑工作,真真切切地认识了整个

新闻采编工作的具体流程,和工作当中的点点滴滴。

在没有到电视台实习之前,对新闻的采编工作也只是一知半解,一般都是通过书本和电影电视了解的,认为记者是很强势的群体,知识面涉及很多领域,既是政府的喉舌,也是受众的窗口,可以为政府做时事宣传,也可以为百姓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但实习经过告诉我不是这样的,因为记者他首先也是人,所以在电视台实习的日子,先学会的是做人,先做好人,处理好与各类人的关系,灵活应对不同的人群,才能做好工作。下面就谈谈我在实习期间的心得体会。

在电视台实习的日子里,我学会的第一句话是:“多看多写多总结”。

在学校学习的基础理论知识固然很重要,对我们专业领域上的一些操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也可以让我们更快地适应新闻的采编工作,但是实际上,新闻采编工作远远要比在学校所学的要

来得更复杂、更细致。比如说写稿,如果你永远用从书本上的所谓“实用写作”来指导你的写作,有很好的悬念、很好的逻辑,辞藻优美,你的稿子也许会是一篇很优秀的文学作品,可能适合于专题类的新闻写作,却不是一篇很好的新闻稿,从学校出来的我们往往没有摆脱书面语的写作方式,在稿件的处理上常常会出现一些跳跃的逻辑、出现大量的形容词、设置一些所谓的悬念,虽然也知道新闻的“五w”,和写作的各种结构,比如像“倒金字塔结构”,但真的让你来写,就不知道应该如何来安排文稿结构,从何入手、如果收尾。

最难的是给新闻取一个准确、形象、生动、的标题,写一段漂亮的导语,让观众一看就把视线锁定在你所采编的这条新闻上,所以,如果可以,从开始实习的时候就应该先抛开自己的主观认识和立场,把自己当成一个初学者,从零做起,每天找一定的时间来阅读老记者的各类优秀稿件,认认真真地分析其

结构和语言组织,体会不同新闻文字稿的不同表达方式,不同记者不同的写稿风格,然后自己写一些稿子让老记者点评。同时,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看央视新闻联播或者凤凰中文资讯台新闻,学习体会更为专业权威的新闻写作和表达。把每一天出现的写作错误和学习心得写成经验总结,然后当天分析消化。

刚开始写稿的时候,取新闻标题是让我感觉最难下手的事情,虽然在学校学习过新闻写作有很多的标题命名方法,但到实际运用上就什么都忘记了,而且面对每天面对的都是不的新闻题材。新闻导语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写,只是很直白地表达,根本没有对新闻稿正方进行高度准确的概括只是把它当成一个引出正文的引子来写,另一方面,在写稿的时候,往往不自学地会使用一些形容词,虽然知道这是新闻稿的大忌,但由于平时的书面语表达习惯,总是会不自学地把形容词用到稿子上去。刚开始时,因为不知道摄像记者拍了什么画

面,所以写稿的时候往往会写出一些没有画面匹配的句子,这样容易造成“虚构”,经过老记者的一番教导之后,记在本子上,在后来的采访过程中留心一下现场情况,留意一下摄像记者拍的画面,犯错就越来越少了。

第二句话是:“多问多想多了解”。

学问学问,要学就要问,到电视台实习时什么都不懂,比如说外出采访会议新闻,不知道应该留意什么,哪个是主要领导,是什么职位,会议由谁负责,应该找谁要会议相关的资料,谁的讲话要记录等等,采访种各类社会新闻的话,也不知道应该问什么问题,要哪方面的数据,回去稿子怎么写,哪些可以写哪些不可以说等等?如果这些都不知道那就什么都做不了了,你的采访工作也就无法进行,这时候向老记者求教,老记者一支招你就明白了应该注意哪些事情,哪些应该说哪些不应该说,然后自己积极主动地去,记录领导讲话,准备提问的问题,准备越多越好,但提问时

只找一两个比较好的问,写稿前多看看其它媒体如果报道,既可以借鉴又能避免雷同。

一方面,在写稿的时候,一个好的题目是一篇新闻的核心,它是正方的菁华提炼,也是新闻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表现。另一方面,写稿一般都要从小处落笔、中心重要分析、收笔总结展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新闻由头,找一个形象生动,富有代表性的新闻由头,因为一个好的新闻切入点,是一条新闻能否吸引受众的关键所在,所以,应该揪住采访新闻过程中比较生动形象的细节,或者有代表性的情节,写好新闻由头。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内存,给新闻稿取一个准确形象生动的名字,开好头,行好正方,精彩收笔,从新闻从业者的专业角度写好新闻稿,从受观的心理出发,表现新闻的宣传价值和传达受众希望了解的信息,尽可能多的信息传达给受众。http://

当然要写出信息量大、信息准确、

结构较好的新闻稿,而了解信息主要的工作就是“沟通”,前期的采访准备工作是十分重要的,这就要求在前期采访中必须了解大量的相关信息,了解信息有多种渠道,首先必须掌握电视台内部同事之间做过该类的新闻报道的时间和方向,什么时候播出,还有哪些尝深度可挖,有没有画面可以借用,这是同事之间的沟通。采访的时候,被采访对象也许不善于表达,那么你就应该主动地与受访者交谈,化去他对你的生疏感,打开他的话匣子,从其口中了解更多的有用的信息,这就是与被采访都沟通的技巧了,要从不同的方面向被采访者提问,引导他让他说出更多的信息,不管能不能用得上,回来再进行筛选利用,这是与“被采访对象”的沟通。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与各相关部分保持良好的沟通联系,当我们需要哪方面的数据或者情况时,以便及时地了解,这就要求我们做好对外一些部门的单位的公关工作,这是“对外沟通”。 还有就是与新闻主任

的沟通,很多时候有一些新闻可能有潜在的问题,或者涉及广告之类的情况,或者涉及一些领导的出镜顺序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及时地和新闻主任沟通,了解一下如何处理,避免犯不必要的错误。

第五篇:电视台新闻采编及文秘工作个人总结

两个月弹指一挥间就毫无声息的流逝,就在此时需要回头总结之际才猛然间意识到日子的匆匆。原先颇感忸怩的离开大学的围城生活,现在已经渐渐变得顺其自然了,这或许应该是一种庆幸,或许更应该是一种叹息,谁能说得清呢?

??两个月的磨刀练阵,按理说,自己到底是宝刀还是锈铁应该可以从这些日子的点滴表现中露出应有的光泽了,然而直至目前,我却对自己这些许的光泽没有信心——虽然我坚信自己不是锈铁!

??两个月来,我分别在两个不同的岗位上练兵,前个月在电编部学习新闻采编,后一个月是在办公室做临时的文秘工作。

??首先说说在电编部的工作心得。在电编部一个月的工作生活,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这里是我的第二个家,新闻工作可以在快乐中完成。从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学,这期间我一直都是在远离父母亲人的视线之外享受着逍遥自主的生活。虽然在学校里也有师长的关爱与教诲,但总有一种仰承的距离感,缺少家庭特有的温馨。本以为毕业参加工作后,这种人际关系的距离感、层次感只可能加强,但在电编部工作让我惊喜地发现自己原先的判断错了。电编部容主任、韦副主任、廖副主任三位领导都对我们这些新人亲切有加,特别是容主任,在工作之余,以朋友的姿态经常和我们一起打球,坦怀聊天,非但不摆领导的架子,而且还以慈父的关爱之心在引导我们做好新闻工作,让我真切感受到了久违的父爱温情。而其他大部分的老同事,也对我们这些新人投以真挚友情的目光,在工作中,只要你需要,他们随时给予热情地指导;工作之余,大家开怀谈笑,不分彼此。记得刚到一周的时间,电编部新老同事以及三位领导就已经打成一片,给我的感觉是上下同心。正因为如此,在电编部工作,让我体会了在愉快中完成工作的欢欣。

??我在工作上的收获主要有:1、基本学会使用和维护摄影机;2、基本掌握会议新闻与社会新闻的拍摄和采写的区别;3、基本了解并初步学会编辑新闻摄像带;4、基本学会电视新闻稿的一些写作方法和技巧等。在这期间我不仅可以较好地配合各位师兄一同出去采访拍摄工作,还可以自己独立外出采写完成具体的新闻作品。一个月的时间,我配合各位师兄一起完成新闻采写近15篇,自己独立完成的采写作品5篇。主任每次安排的采访任务都基本可以顺利完成。

??在这期间,工作上最大的不足主要有:

1、新闻拍摄技术相对落后,画面的稳定性不够;

2、新闻的采写比较古板,缺乏新意;

3、新闻的敏感性相对较差,特别是对与会议新闻相关联的社会性新闻把握不足等。

??*月初我开始被调到办公室工作,主要负责协助钟主任开展日常办公接待和文秘拟写等。

??显然,办公室的工作环境与电编部迥然相异。虽然钟主任与电编部的容主任一样,对我关爱有加,体贴不减,同样让我深深感受到一种父爱的慈祥与特有的威严,另外还有同事彭秋霞姐和周光明兄的友情关心与帮助,但却逃脱不掉办公室特有的按部就班的沉静环境。这多少让我喜欢热闹的性格有些不很适应。幸好有钟主任以及其他几位同事的友情关心帮助下,我较早地克服了波动的心思,全身心投入到办公室的日常工作环境中。

??经过一个月的工作学习,我做出了一定的成绩:

1、独立完成并印发了两期《简报》;

2、配合办公室其他同事开展日常接待、后勤服务和卫生清理工作,并具体负责杨副局长办公室的卫生打理;

3、负责部分公文打字和复印登记工作;

4、在钟主任的具体指导下,负责拟写相关公文,如较好的完成了自查自纠工作总结;干部职工培训工作总结;拟写完成《文字、图片、音像规范化管理》规定,并顺利通过领导审核等;

5、协助钟主任组织召开“行风评议自查自纠座谈会”,并根据要求,完成“行风评议调查”统计和上送工作;

6、与同事梁伟耀共同策划完成两个版面的“四五”普法教育宣传板报。

??在办公室工作不足主要有:

1、缺乏基本的办公室工作知识,在开展具体工作中,常常表现生涩,甚至有时还觉得不知所措;

2、对我局各部门的工作情况缺乏全面具体的了解,从而影响到相关公文写作的进行;

3、对电脑知识的掌握度较低,这直接影响到相应的工作质量;

4、工作细心度不够,经常在小问题上出现错漏;

5、办事效率不够快,对领导的意图领会不够到位等。

??就总体的工作感受来说,我觉得这里的工作环境是比较令我满意的。首先是领导的关爱以及工作条件在不断改善给了我工作的动力;其次是同事间的友情关怀以及协作互助给了我工作的舒畅感和踏实感;第三就是目前正在营造形成我们局特有的“企业文化”氛围给了我工作的信心。

??我知道,上面的工作表现也许不能让领导感到满意,如果完全依据这些表现来决定是否可以继续留在这里工作学习,坦白说,我自己并没有太大 ? 如果承蒙领导的信任,准许我继续留在这里参加工作,那么我想借这次机会提两点想法:

??第一点:我希望能调回电编部做记者,可以的话请允许我进“思灵天地”专题组工作。理由主要是:(1)、我是中文专业,自信能够胜任该专题的文字采写;(2)、我平常喜欢观察生活、思考生活,而且自以为颇有些见地,如果能够在该专题组工作学习,我的潜能应该可以得到较好的发挥;(3)、我对应急性工作不是很感兴趣,且常常感到吃力不讨好,但青睐于需要花时间思考和深入挖掘现象背后的“真理”。这应该很适合“思灵天地”的专题策划和制作。

??第二点:如果必须留在办公室工作,我希望办公室能够在近期内补充招聘一位电脑专业人员,或者干脆另聘一位专业的文秘人员。因为我对技术性的操作向来缺乏兴趣,让我通过学习来填补目前办公室急缺的电脑能手,坦白说我没有太大的信心。但对公文写作以及必要的办公室接待工作,我对自己充满自信。只要再假以不多的时日,等我初步掌握了相关的公文写作常识以及更多了解我局各部门的工作情况后,我相信我能胜任这份工作。

??上面两点想法恳请领导给予我理解、信任与支持。谢谢。

上一篇:大石围全程导游词下一篇:读书活动主题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