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物质文化

2024-05-11

校园物质文化(精选十篇)

校园物质文化 篇1

一、校园物质文化对人才成长的作用

(一) 陶冶情操

良好的校园绿化环境、独特的建筑风格可以陶冶学生情操, 增强学校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布局合理的校园环境会使人有种胸襟开阔的感觉, 使学生自然而然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四季常青的生态环境, 会使人神情舒展, 心旷神怡;干净、卫生、整洁的校园环境, 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显然, 清新明亮、美观大方的校园环境具有“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般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

(二) 激励激发

富有特色的校园物质文化折射出的精神, 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它作为科学文化知识传播的阵地, 充实了学生的精神世界。走廊及教室悬挂的名人肖像、校园内石刻的名言警句等, 会激发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譬如, 展览板中居里夫人坚忍不拔的意志, 鼓舞着学生为追求真理而不畏艰难的创新精神;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情感, 感染着学生, 使他们萌发为祖国建设贡献青春的豪情壮志;“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名句会激励学生奋发学习、勇攀高峰。

(三) 约束规范

良好的校园物质文化环境, 对于控制学生不良行为和校园的不良风气具有约束作用。它是无声的命令, 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个人素养和规范他们的行为习惯。整洁优美的环境, 使人不忍心去玷污;平整的草坪, 使人不忍践踏;湖水中悠然的小鱼, 使人不忍心惊扰;雪白的墙壁似乎也在“说话”, 告诫学生不要破坏环境。优美的校园环境使每一位身处其中的学生, 从心底里产生一种爱护和维护校园环境的责任感, 并使他们收敛乃至改正和摒弃不良行为习惯, 从而逐步提高每一个学生的个人素养。

(四) 提升素质

校园物质文化代表了学校综合实力, 体现了学校的文化层次与品位, 它为学生提高各方面素质提供了物质前提和基础。大礼堂、演讲厅等体现校园文化特色与思想品位的文化娱乐设施, 具有满足学生文化娱乐需要功能, 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互联网的建立, 为教学和科研提供了便利;现代化实验室、语音室、科技馆以及先进的仪器设备, 为学生提供了科研基地;丰富的图书馆馆藏, 为学生图书借阅、资料查询提供了便利。

(五) 美育作用

良好的校园物质文化能引导学生对美的向往和追求, 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提高审美的能力及创造美的能力。整洁大方的教室布置、朴素得体的服饰打扮、彬彬有礼的校园用语、愉快和谐的人际关系均可引导学生鉴赏美、追求美、创造美, 有利于学生审美情趣的养成, 使学生逐渐提高对环境美、行为美、语言美、心灵美的深刻认识。

二、创建校园物质文化的措施

(一) 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

1. 重视校园地理位置的选择。

校园地理位置的选择是创建优美和谐校园物质文化环境的基础和前提。校园所处地理位置的优劣, 直接影响学校自然环境的好坏。在校园物质文化创建过程中, 校址的选择是首要环节。学校选址应“借山光以悦人性, 假湖水以静心情”, 充分发挥自然环境对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作用。学校地理环境应力求安静优美、空气清新、交通便利等。例如, 孔子讲学处, 山东曲阜杏坛, 绿树参天, 闲静安宁;白鹿书院选在江西庐山, 风景秀美, 令学生心旷神怡。

2. 合理布局校园内部区域结构。

校园内部规划是系统工程, 应当遵循科学规律, 重视以人为本, 以学生的学习生活便利、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主旨。应将校园分成不同区域, 如教学区、实验区、生活区、活动区、校园工厂等。教学区和实验室是学生上课、阅览、实验的重要场所, 要求以“静”为基调, 创建适宜学生潜心读书的环境。生活区应以宿舍为中心, 设置餐厅、商店等场所, 以便于学生日常生活。教学区与生活区应保持适当距离, 使它们互不干扰。此外, 要注意校园内道路的设置, 既要通达顺畅, 又要力避嘈杂。合理的校园内部区域结构, 不仅有助于保持安静的学习环境, 而且使学生生活方便快捷;不仅有利于学生求知求学, 而且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 抓好校园绿化工作。

校园绿化能起到净化空气、降低噪音、调节气温、减少尘埃、协调光线的作用。校园绿化应保证覆盖率, 应根据不同地理位置、气候、土质、房屋建筑等具体情况, 选择树木花草, 修剪图案、形态层次, 使平面绿化与垂直绿化、多层次绿化相结合。营造“春天桃花似火, 夏天荷花映月, 秋天桂花飘香, 冬天梅花傲雪”的优美环境以净化学生心灵, 陶冶学生情操。

(二) 塑造富有感染力的校园景观

1. 凸显景点纪念意义, 激发学生情感。

通过建造雕塑、设置景点来纪念某一事件, 教育学生。清华大学为了纪念曾经在该校任教的著名史学家、教育家吴晗, 为他兴建了一座纪念亭, 邓小平为之题写“晗亭”二字, 吴晗的精神通过这一载体传达给学生, 激发清华学子的进取心和上进心。中山大学为怀念孙中山先生, 建了中山纪念馆和雕塑, 以激发学生为追求真知、兴我中华而努力拼搏。

2. 寓哲理于景观, 启发学生深思。

设置景点的目的不仅仅是欣赏, 应启发学生有所思考。深圳大学校园内建有中国古代举行日晷的雕塑, 刻以仿青铜古篆十二时辰, 白色大理石盘面, 中间暑期3根指针, 取名为“时光”。花岗岩基座后面刻着“如学须刚与恒, 无一事而不学, 无一时而不学, 无一处而不学”。它警示学生, 光阴似箭, 岁月如梭, 时光去而不复归。它激励学生珍惜宝贵时间, 争取利用好生命中的每一分钟。

3. 巧借寓意于植物, 塑造学生人格品质。

应广泛种植历代诗人、作家和画家所赞赏的具有人格化象征意义的花草树木。松的挺拔和菊的傲霜, 激发学生要做意志顽强的人, 使他们知晓即使是身处逆境也要不屈不挠。竹的虚心, 教育学生要养成谦逊人格, 须知三人行必有我师。莲的出淤泥而不染, 激励着学生要保持高洁持重的人格。学生每天都处于美景中, 与富含寓意的花草树木朝夕相伴, 有利于学生良好素质的养成。

(三) 建造现代化场馆设施

1. 强大图书馆功能。

图书馆是学生最渊博的老师, 图书馆是传播真理、灿烂思想和高贵知识的基地。学生课上未理解的知识, 可以到图书馆寻找辅助书籍自学。不满足于课堂所传播的有限知识的学生, 可以到图书馆自我补充, 开阔自己的视野。

2. 建立现代网络管理系统。

第一, 建立常用的数目数据库, 存储描述如目录、题录、文摘等书目资源, 为学生获取第一手资料提供线索。第二, 建立描述关于机构、任务、产品和活动等对象, 主要通过名称进行检索, 使学生了解更详细的信息。第三, 建立全文数据库, 存储原始文献全文或主要部分, 如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检索数据库、专利全文数据库、百科全文数据库等, 为学生学习和科研提供信息和资料。

3. 做好图书馆藏书工作。

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篇2

校园物质文化包括校容校貌、教学设施、生活资料等,是校园文化的外在标志,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它属于校园文化的硬件,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是物质形态的。

校园物质文化的每一个实体,以及各实体之间结构的关系,无不反映出某种教育价值观。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氛围,无疑会使人产生一种向上的激情。为此,我们分五方面:

1、净化。

净化是一所学校精神风貌的外在表现。校园净化要做到“五无”,即地面无杂物痰迹,墙面无污渍,桌椅无刻印,门窗无积尘,卫生无死角。培养学生爱护校园草木的主人翁精神,树立净化校园、保持校园卫生人人有责的思想。

2、绿化。

葱绿的树木,艳丽的花草,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使人精神焕发。学校根据校园建筑规划设计绿化布局,如:教学区绿化、生活区绿化、休闲区绿化、运动区绿化等,根据功能设计各具特色的绿化,使学生进入各功能区能溶入其中,构建人文化的花园式学校。校容校貌体现出美的韵味,满足师生的教学、生活、活动和审美需求。

3、美化。

创造美好的环境是培养学生良好性情的需要,校园静态自然环境的美化,应符合青少年的审美要求,才能达到美化的目的。教室、办公室、等校园环境的布置,应以新颖、美观、大方、实用为原则,给人以舒适的感觉和美的享受。

4、规范化。

反映学校个性与特色的五项标志,校徽、校服、校训、校旗、校歌齐全规范。从我校看,这一点作的还不够,需要做出相应的规范。

5、教育化。

育人是学校环境建设的目的所在。一名著名的教育家说:“努力使学校的墙壁也能说话。”学校要做到“五有”:即有宣传窗、阅报栏、黑板报、广播、少先队队室同时,学校应将教风、学风、校风、校训上墙,写于学校醒目的位置。名人画像、名人雕塑、学校标志性雕塑和激励性名言警句挂于校园适当的位置。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学校前进和发展的永恒的主题,校园文化直接影响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它不仅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学校发展的一个主要内容,良好的校园文化将促使学校更健康、稳定的发展。

我校校园文化正朝着健康方向发展,但是还有许多地方需要加强,要真正做到以“正确舆论导人,正气氛围感人”。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需人人共同努力,坚持不懈的奋斗。校园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

常店中心小学

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篇3

【关键词】物质文化建设 物质载体硬件基础

校园物质文化之所以被称为文化,在于它的思想内涵。初看校园文化,看到的是学校的气质与形象;再看校园文化,反映的是学校的精神与内涵。如何做到表里如一,是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深度思考的关键所在。苏霍姆林斯基也说:“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那么,究竟从哪些方面入手,来建设校园物质文化呢?

一、美化、綠化、净化、规范化、教育化

美化要有醒目的校风、校训;校园内外、办公室内外、教室内外的墙壁布置体现教育、激励的警句和学校办学特色的宣传,真正形成“点、线、路、面、”结合的立体文化育人空间。

净化要达到“十无”。即:地面上无杂物、无污水;墙壁上无灰尘、无蛛网、无乱贴乱写乱画;门窗玻璃无尘土;窗台桌面上无乱置;垃圾无乱扔乱倒;车辆无乱停乱摆;各类卫生工具无乱放。

绿化要根据学校实际,因地制宜,灵活选择栽植花草树木,能花则花、宜树则树、适草则草,做到乔灌木结合,高低错落,花草相从,花木相间,溢美绿彰。

规范化要反映学校个性与特色的六项标志,校徽、校服、校训、校刊、校旗、校歌齐全规范。我校的校徽即校园标志性设施的缩略图;校服春夏秋冬各一套,要求在校期间都要穿校服;校训为: “尚德、笃学、健美、自强”,努力创建“健康向上、积极进取、求真务实、和谐共进”的良好风尚,办人民满意学校,不断升华学校精神;校刊为“百汇诗刊”;校歌——玛瑙之都的新希望

教育化要做到有宣传窗、板报、广播,学校应将教风、学风、校风、校训上墙,写于学校醒目的位置。名人画像、名人雕塑、名言警句挂于校园适当的位置。

二、标志性设施

学校标志性设施要充分体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体现激励和导向功能。我校造型结构是:一本书托起一把钥匙,钥匙的正中含着一颗镀金圆球。它的寓意是:用知识的臂膀托起远大志向,开启智慧的心锁,放飞多彩的梦想;信心就是力量,把握前行的方向;努力奋斗,成就自我,铸就民族复兴的辉煌。

三、大型标语

大型标语能强化环境育人的教育氛围,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使校园主体彰显育人功能。

1.烫金的“十家子学校”校牌,高高耸立在教学楼顶正中,正下方的楼墙体上镶嵌着红色的“文明、和谐、勤奋、进取”八字校风,一眼望去,给人以无穷的振奋和鼓舞。

2.校园围墙上镶嵌着红色的16字标语,即:“ 自信健康,博学善思,求实进取,奋发向上”。

3.透体墙两侧根据校园阶段性活动主题更换宣传标语。

四、特色教室

1.为班级布置良好的文化环境,设置班级标语,使班级具有和谐的气氛。

2.每个学习小组的展示板上都要有体现小组目标的口号;

3.注重学生责任感的培养,鼓励学生发挥主人翁精神。教育学生以班级为家,积极主动地布置并维护清新整洁的学习环境,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

4.建立班级图书角,积累图书、工具书及其他资料。

5.建立班风、班训、班级公约,以此约束学生的言行。对学生的言行既有明确的要求又有潜移默化的教育。

6.渲染课改氛围。在班级的显目墙面上贴上课改箴言。例如:我的课堂我主宰,我的人生我把握;虽然我不是最好,但我可以做得更好等等。

五、特色走廊

走廊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走廊的布置要做到主题鲜明、美观舒适、科学合理,更要体现学校的发展方向。

1.教室门两侧应张挂班级学生亮星版和班级基本情况及班级口号,让学生始终处在“我是班级的一分子,我要为班级争光”的激励状态中。

2.正厅正面应张挂学校发展规划图,悬挂学校“三风一讯”及相关办学理念警示语。两侧应张挂校务公开栏、师生优秀成果展示图片等。

3.以上的楼层应合理张挂名言、警句、画像以及教学成果等。

4.楼梯两侧要张挂警示性标语,如:轻声慢步、右侧单排通行等等。

5.走廊卫生及行为规则要抓实。

参考文献:

[1]杨中锋.依托校园文化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10).

校园物质文化 篇4

我国的大学校园建设开始是以西方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校园规划理论为指导原则的, 随着近几年高教改革的深入, 各界开始频繁关注大学校园建设的研究。2001年和2002年分别在北京和台北举办了“海峡两岸‘大学的校园’研讨会”, 在建筑规划界掀起了大学校园的学术热, 开始重视从文化的角度分析大学校园建设的历程。

大学校园文化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以校园为空间背景, 围绕教学活动和校园生活而创制并共享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校园文化体现在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两方面。显性课程指学校规定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思想观点、行为规范等;隐性课程包括校园建筑、文化设施和环境布置等有形环境和校风、教风、学风、人际关系、文化生活、集体舆论、心理气氛以及校园群体观点、信念等无形环境。隐性课程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情境性、渗透性、持久性、暗示性和愉悦性等特点, 校园文化正是以显性和隐性的表达形式, 把思想教育寓于各种具体可感的情境之中, 通过学校健康向上的精神因素以及优美的物质环境给学生积极的影响和熏陶, 从而实现其教育的功能。

2 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校园物质文化的建设既包括校园内可见可触的客观存在物, 如各种建筑物、图书资料、教学科研设备、文体活动设施、校园网络等教育教学硬件设施, 还包括可观可赏的环境景观, 如校园的总体规划设计、楼堂馆所的布局美化、校园道路、花草树木、雕塑牌匾等。

2.1 校园建筑

人们常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艺术的特点是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基础上, 通过其巨大的空间形象, 表现特定时代和民族精神风貌、思想情感和审美趣味。大学建筑承载着大学的人文历史, 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场所, 典雅、庄重、朴素、自然应该是其本质特征。建筑设计不仅要关注静止的建筑, 还应关注建筑中场所的情景及场所中活动的人们, 关注人们和建筑的整体性。校园文化广场要营造人们活动与交往的场所空间。例如, 清华大学校园广场为100 m×70 m的长方形, 周围建筑2层~3层, 建筑对广场形成较为紧凑的围合关系。人们坐在草坪上可以观赏到周围建筑的主要造型特征;同时, 各个建筑入口处人的活动及草坪中人的活动可以尽收眼底, 构成了亲切、生动的广场景观, 体现出人性化空间。

校园单体建筑应与校园总体规划协调, 与周边环境融合, 并反映自身建筑的个性;注重功能的合理性, 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注重内外空间的交流、渗透;注重强调地域性、文化性, 造型典雅、大气、富有理性, 以反映大学文化之精神。校园建筑形象在个体之间可以不必追求统一风格, 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 不同使用功能可以通过不同的建筑处理手法, 诠释对大学校园精神的理解, 从而反映大学校园文化的多元性、自由性, 兼容并蓄。

2.2 校园景观

大学校园不仅是传授知识职能的教育场所, 也是陶冶性情、身心全面发展的生活环境。校园建筑与外部空间是一个整体环境, 规划设计要强调内外空间的相互联系, 尤其要强调内外空间的相互交融与相互渗透, 创造不同层次的交往空间。校园空间设计要充分把握这一关系, 采用“建筑融于园景”, 使外部空间成为建筑空间的延伸;“园林融入建筑”, 使人身在室内犹在室外园景中, 随时可以享受绿化生态环境。

校园景观建设要使校园的山、水、园、林、路等达到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 在公共场所布置具有丰富内涵的雕塑、书画等文化作品, 营造高尚健康的人文景观氛围, 用优美的校园景观激发学生的爱校热情, 陶冶学生关爱自然、关爱社会、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操。组织师生广泛参与校园楼宇、道路、景点的规划、建设、命名以及管理工作, 增强师生对校园文化环境的认同感, 为师生提供一个集学习、娱乐、交流、休闲的良好场所。

3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3.1 构建人文精神

大学与人文精神素来有着不解之缘, 我国古代文化典籍《大学》开篇便开宗明义:“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人文精神启蒙于文艺复兴时代, 其内涵是:尊重人, 肯定人性, 注重人的个性发展, 一切从人出发, 以人作为归宿。大学校园人文精神涉及面非常宽泛, 包括政治的、思想的、道德的、哲学的、文艺的等各个方面。人文精神关怀人生价值的实现、人的自由与平等以及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和谐, 是人类发展的精神结晶, 是当代大学的灵魂和核心。

人文精神的构建需要树立共同的价值取向、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建立良好的校园环境, 包括校容校貌、校园建筑特色、校园绿化美化程度、教学科研设备水平等。学校可通过设置选修课程、举办人文讲座、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促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培育科学人文精神, 使学生成为追求卓越、止于至善的人。

3.2 凝练校园精神文化

大学校园精神文化以校风、教风、学风、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等精神感染的方式, 对师生规范言行举止的各个方面起到指导性的作用;大学校园精神文化不仅可以把大学德育的教育思想、理念、教育意图变成一种精神化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 还可以促进信任体系的建立, 有力增强德育的内在效果;大学校园精神文化具有引导师生形成团结向上的价值取向, 培育积极进步的主导价值观、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和价值观念体系。大学校园精神文化虽然是无形的, 却又无处不在, 对学生的成长能产生潜在而强烈、持久而深远的影响, 因而是一种深沉而强大的教育力量。

4从物质文化到精神文化

任何脱离了精神层面的物质文化建设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校园物质文化既是校园的物质基础, 也是学校综合办学实力的重要标志。物质文化建设必须认真研究学校传统的文化和历史积淀, 让它们在新的时代得以清晰的延续和升华。只有把学校自有的、传统的、独特的办学理念和校园精神准确地融入到校园建筑和景观的设计之中, 归纳和提炼出那些最能表达校园精神的建筑艺术符号, 才能为师生所接受、所认同、所承继, 才有持久的生命力。

大学精神是大学校园文化的核心。大学精神的内涵可概括为:“执着的奉献;学术独立;海纳百川;追求卓越。”校园文化建设应关注学生全面人格的塑造, 谋求他们自我价值的实现。校园文化建设应以人的终极关怀为使命, 创造一切条件帮助学生提升素质、塑造品格、超越精神、净化心灵、创新思维, 最终实现对人的尊重, 对人的力量的肯定, 对人格完美的追求。

5结语

大学校园建设既需要设计师与教育专家的紧密配合, 更需要全体师生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全程参与。校园精神文化就是大学在发展过程中积淀、整合、提炼出来的, 反映学校师生共同的理想目标、精神信念、文化传统、学术风范和行为准则的价值观念体系和群体意识。从文化的视角审视校园建设, 强调大学校园建设应从物质文化延伸到精神文化, 为新时期大学校园的建设发展作了有益的探索, 也为下一步更深入系统的研究大学校园建设创造了氛围。

参考文献

[1]艾志刚.论大学校园开放空间的多样化[J].建筑学报, 2005 (6) :11-12.

[2]何镜堂, 郭卫宏, 吴中华.现代教育理念与校园空间形态[J].建筑师, 2004 (2) :8.

[3]景月琴.大学新校区景观设计的若干思考[J].山西建筑, 2007, 33 (33) :69-70.

[4]姜耀明, 王晓丹.大学校园规划结构的研究[J].新建筑, 2002 (4) :35-36.

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教育进校园 篇5

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教育进校园

作者:李延声

来源:《教育与职业·综合版》2013年第02期

截至2011年,我国共有昆曲、端午节、京剧、中医针灸和皮影戏等29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羌年等3个项目入选“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国是目前拥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

针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文化)保护现状,除需增加对非遗文化保护的投入力度之外,还应增强全社会的非遗文化保护的意识,尤其应将非遗文化保护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使其走进校园,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播和弘扬。

胡锦涛同志在清华大学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特别指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大学生是文化传承创新的生力军,从学校教育入手,从青少年抓起,对于文化遗产传承与繁荣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为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教育进校园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可采取以下措施和办法:

一是由中宣部、文化部、教育部和国家旅游局等部委牵头,联合起草《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教育进校园的通知》,由国务院批准后向全社会发布。

二是由中宣部、文化部、教育部和国家旅游局等部委组织有关专家学者联合编写大中小学《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统编教材(试行),其中有的可以结合各地情况因地制宜,譬如北京可以京剧进校园,四川可以川剧进校园,广东可以粤剧进校园,试行教材在全国各个学校推广使用。根据各地使用中反馈的各种意见和建议,编写正式教材。

三是对各地非遗文化进校园成功经验可以总结加以推广。比如北京对古琴、空竹进校园,河南对武术进校园都有成功经验可资借鉴。南通还在学校建立小型板鹞风筝博物馆,由学生担任讲解员,使青少年既学习了历史文化,又活跃了校园生活。

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中的精神导向作用 篇6

关键词:绿色、和谐原则 人文感染力 品牌树立 校园精神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包含院校全体师生,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等建设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

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在人才培养的工程中所起到的熏陶美育作用、传播示范作用、凝聚创造作用等,为当代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品格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首先,校园物质文化建设需要注重校园硬件设施建设的绿色、和谐原则。

校园硬件设施建设,是现代教育建造良好育人环境十分有效的途径。优美的物质文化环境包括校园建筑的风格、校园的绿化和美化、自然景物特色和现代化的设施等。坚持“绿色、和谐”的原则建设校园物质文化环境,努力做到设施建设合理科学,坚持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突出办学特色,校园物质文化中最大的缺憾是校园内部普遍缺少绿色树木,尤其是苍天大树。种植绿色树木十分重要,并且,学校的花圃和草坪都应该有自己的特点,它在整个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一种和谐的点缀,特别是由于地理位置局限而在校园内产生的不协调的建筑物,可以把花圃或草坪作为其间的点缀,以达到协调一致、和谐一体的效果。

同时,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确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和乐观的人生态度都是十分有益的。一株花草、一尊雕塑、一幅壁画,只要和谐安置,便能起到很好的艺术熏陶效果。因此,让学校变成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以“绿色、和谐”原则并存的园林式学校,便是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成功的第一步。

其次,校园物质文化建设需要增强人文感染力。

在不同的环境中,人们的心境是不一样的,受到的感染作用也是不一样的。我们学校在重视技能和知识教育的同时,以更多、更大的热情和精力对学生进行性格的培养和情感的熏陶。而由人文感染力构筑的物质环境蕴含着对真、善、美的追求,具有激励、约束、熏陶和感染人内心的作用。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便是环境的感染作用。例如,在一个整洁、庄重、肃穆的环境里,人们都会自然而然的产生严肃的心境,随便嬉笑打闹、攀爬吐痰等不文明的行为就会大大减少;在一个激情演讲会的现场,人们也会心情激荡。这就是环境的影响力。

这种物质文化的教育作用是潜移默化中进行的,它在校园内形成一个“磁场”,其感染能力于无形中统摄着校园的灵魂,从而内化为多种层次、多种形式的创造力量。

例如,校园中的鲁迅塑像,凸显了伟大思想家心系国家事天下事的浩然正气。在师生心中树立了一面振奋民族精神的旗帜。生活在校园中的师生,潜移默化的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方面都受到感染,而这种完全不同于知识技能的培养的心灵塑造,只能依靠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形成心理感应、观念更新和精神升华,从而达到塑造学生良好性格和观念的目的。

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需要。

再次,校园物质文化建设需要重视特色品牌的树立。

第一,要设计具有自身办学特色的校训、校徽、校歌和校旗。并在校园生活中提倡学生佩戴校徽、学唱校歌、实践校训,激励大学生热爱学校、刻苦学习;统一规范学校办公用品的格式、标识,在日常办公室用品中融入校园特色;为校园教学楼、图书馆、实验楼等设定与学校办学特色贴合的名字,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潜移默化的受到宣传教育。第二,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增加活动场所,改善活动条件。规划、建设好大学生体育、文艺、科技活动场所,积极运用好大学生活动中心,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提升大学生的自身素质。规范学校陈列室或荣誉室,通过学校历史实物展示和资料记载展示,生动形象地反映学校办学历程,激励学生继承和弘扬学校的优良传统。第三,加强校园网络平台建设。例如:校园网、校报、宣传橱窗、校内广播等,加强网络建设与管理,建设包含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的校园网站,并积极开展思想健康、内容多彩的网络文化活动,探寻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各种方式,使网络成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新阵地。最后,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要融入校园精神,让环境真正影响学生成长、成才。

校园精神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和精髓。校园精神作为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德育乃至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和潜移默化的作用,并且这种影响是任何课程都无法替代的。因此,在校园物质文化中间融入校园精神,对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位哲人曾说:“对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环境。”校园的物质文化直接反映出学校精神的价值取向,是具有强大向导能力的教育资源,对学生的德性形成具有持久性和渗透性,对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因此,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在校园建设过程中,具有深远的长时的影响,搞好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能直观的体现出校园品牌特色,校园品牌文化的树立将会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进行着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

参考文献:

[1]孙庆珠.高校校园文化概论[M].山东大学出版社.

[2]王伟.校园文化活动指导[M].南海出版社.

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校园传承研究 篇7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艺术教育

一、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校园传承资源

2004年年底, 全国各地开始整理地方文化, 并首次和国际接轨, 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 比之前任何一次整理都要仔细。不仅收集项目, 每个项目还要有理论支撑。经过系统细致的梳理文化, 在实践中不断摸索, 从首批公布的7项国家级“非遗”项目开始, 扬州“非遗”队伍日渐壮大。

从世界级到国家级, 从省级到市级, 再到县区级, 扬州十年建成了拥有2222个项目的“非遗”库, 种类繁多, 内容丰富。目前扬州各地的文化站, 都将非遗保护纳入日常工作中, 形成了有效的传承保护机制。同时借助现代科技, 不仅挽救了很多濒临灭绝的项目, 更让这些项目以一种完整的姿态留于后世。过去很多技艺都是依靠师徒之间的口传心授, 难免会有所流失;现在都进行了录像, 每部纪录片都详细记录了技艺的全过程。

雕版印刷、古琴、剪纸, 是扬州拥有的3项世界级“非遗”, 特别是雕版印刷, 是以扬州为申报主体的“非遗”项目。申报成功后, 不仅各级政府投入资金, 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让雕版印刷这项古老的技艺, 重新焕发出光彩。此外, 扬州还拥有玉雕、漆器、评话、扬剧、扬州清曲等16项国家级“非遗”、扬派盆景、扬州弹词、扬州木偶戏等46项省级“非遗”162项市级“非遗”, 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名列前茅。这些构成了扬州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的丰富资源。它们是扬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不可再生资源, 充分证明了“文化扬州”的城市特色, 是历史文化名城的象征, 扬州文化的精髓。

二、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校园传承价值

(一) 增强民族认同,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全球化的浪潮之下, 好莱坞大片、韩剧等外来文化的冲击之下, 很多青少年盲目崇洋媚外, 民族情感失落、理想信念模糊, 缺少应有的爱国激情, 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有的根本不知道“非遗”的概念, 认识不到“非遗”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缺乏保护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博大精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中华文化的深层内核, 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 是联结民族情感的纽带, 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继承, 可以让人们特别是青少年深刻理解非遗文化的内涵, 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

(二) 提升审美能力, 加强意志品质

扬州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涵的美是五彩斑斓的, 无论是古琴、漆器、玉雕、剪纸, 还是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都渗透着人们对美的向往、追求、渴望和热爱, 体现出独特的美的意趣和境界的最佳结合, 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对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具有强烈的审美教育意义。而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能为人们坚强意志品质的形成提供实践基础。人们的意志品质具有不稳定性, 需要经过不断的实践, 反复地学习与培养使之持久稳定, 以形成持久和良好的意志品质行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具有的特性为其提供了具体的实践形式与机会。

三、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校园传承策略

(一) 非遗传承纳入学校艺术教育体系

正如有学者所言, “没有一种文化不是通过教育传承下来和传播出去的。学校教育作为传播文化的专门场所, 以其自身的一整套完备的系统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 这种形式是任何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因而与传统的文化传承相比, 学校教育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所表现出先进性、目的性、规范性、组织性、计划性和广泛性而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方式。

将非遗传承纳入学校的艺术教育体系之中, 采用先进的课堂制, 以专业老师辅导学生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教学。为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学校可以开展创新性多种教学模式, 如开发乡土教材及校本教材、民间艺人进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等, 来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如江苏省2013年小学特色文化建设及培育项目正式出炉, 扬州市有两个项目成功入围, 其中之一就是江都实验小学、江都花园小学的“扬剧进校园建设工程”。而扬州的杨庙小学, 首本列入教材的“非遗课本”——《爱上剪纸》让小学生们定期学习。

(二) 非遗传承纳入社会艺术教育体系

本土非遗的校园传承并不是狭义理解的仅以学校为传承场所, 而是包括博物馆、工艺坊、玉器厂、曲艺团、琴社等多种传承场所, 但不管是校内、校外, 广大的青少年学生都是重要的传承主体。如扬州的双博馆就包含雕版印刷博物馆, 而雕版印刷是以扬州为申报主体的世界级“非遗”项目。青少年学生通过体验雕版印刷的一系列工序, 对这个非遗项目有深入的了解, 产生对本土文化的热爱之情, 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认同感。又如剪纸博物馆, 青少年学生可以接受非遗传承人的悉心指点, 动手剪出花卉、动物、人物等图案, 体会到传统工艺的细腻传神以及独特的艺术品格。扬州工艺美术集团公司一直与教育部门合作, 让所有工艺美术企业成为青少年学生参观和实习基地。其中扬州漆器的传承单位——扬州漆器厂, 每年都要接待数以千计的学生参观团, 让他们零距离观摩漆器制作的数十道工序, 体会国家级非遗的超凡魅力。

北京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展 篇8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有着雄厚的“京商”研究和首都现代流通研究能力,基于她的深厚的基础和影响力,北京市商务委将其指定为“北京老字号研究基地”和“北京商业服务业中华传统技艺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这也是老字号校园行的第一站。

在上午的开幕式上,北京市商务为副主任阎小彦、北京财贸职业学院院长王茹琴、北京WTO事务中心主任邓洪波等领导和嘉宾出席并剪裁,宣告老字号校园行活动正式开始。

此次活动由三大板块组成:第一,以图片展览的形式,展示列入国家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36个老字号项目;第二,荣宝斋木板水印、中国书店古籍修复、都一处烧麦制作技艺、内联升千层底布鞋制作技艺等10多项老字号传统技艺的现场表演,以及豆汁、焦圈等老北京小吃的品尝;第三,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品牌发展专题报告会。希望通过此次展览,向年轻学生介绍老字号品牌、文化,增强学生对民族优秀传统的认知与感受,同时在宣扬老字号精湛技艺、培养老字号未来传承人方面做出贡献。

现场活动情况

“北京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展”为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带来了浓厚的人文气息和文化氛围。近千张图片展现出老字号的百年积淀,十余项传统技艺表演得到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惊叹。特别是豆汁站台旁,学生们排起了长队,等着喝一口新奇的“北京可乐”。马聚源鞋帽台前,很多爱漂亮的女生,精心挑选着自己中意的各式凉帽……学生们纷纷表示此次活动改变了以前对老字号陈旧落后印象的认识,不仅对老字号深厚文化底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更愿意把加入老字号事业作为今后择业的方向。

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品牌发展专题报告会

报告会采取对话形式,由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副院长王成荣教授主持,来自北京东来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汤庆顺、北京天福号食品有限公司方飞跃总经理、北京王致和集团有限公司王家槐总经理、北京菜市口百货有限公司关强副总经理、北京张一元茶叶有限公司郭翔副总经理、聚德华天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夏爱东等6位著名北京老字号企业当家人与师生见面。

期间,他们用鲜活的事例、详实的数字,紧紧围绕老字号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老字号品牌沿革和重生等话题与师生互动交流,场面热烈、气氛活跃。

对于王致和,大家普遍把问题集中在王致和的海外维权第一案上。对此,北京王致和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家槐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王致和经过2年零3个月的努力,终于保护住了自己的品牌,在德国打响了海外维权的第一案。把别人抢注的“王致和”拿了回来。这是我们企业的自豪,也是民族的骄傲。对于这场官司的感受,我有两点要说,第一,随着中国企业的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中国企业将面临着全球范围内的知识产权侵权可能。无论是商标、专利还是版权,都已有不少中国企业在国外被侵权的事例发生。这一方面反映了中国企业的竞争力更强了,一方面则要求中国企业有更强的、更加国际化的知识产权视野,积极主动地保护好自己的知识产权。第二,中国企业在面对他人的恶意侵权时,可以采取多种方式维权,其中运用国际通行的法律手段进行维权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只要是证据充分、法律运用得当,中国企业是完全有能力在国外打赢知识产权官司。

对于天福号,回味无穷的酱肘子让所有人垂涎欲滴,大家都很关心它的制作过程,北京天福号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方飞跃对此表示深切的理解,并说道:我们天福号的特点是肥而不腻,瘦而不柴,皮不回腥,浓香醇厚。至于如何能达到这个标准,这个可是商业秘密,不过今天我可以说的是,天福号的酱肘子从生产到最后进入消费者的餐桌,如果在夏天,用时应该在40多个小时,冬天则会达到70多个小时。这些时间都是花在了选料、制作上面了。用料,我们以前取京东八县的原料,现在我们自有一个对口基地。从生产到加工一条龙供给。再就是我们老师傅,技艺的传承人,他做肘子第一讲究料,第二讲究功,只有这两点完美结合才能达到尽善尽美。所以我们的口号是:天福号,好料、好功、好味道。

聚德华天是一家大的综合性企业,她旗下有20多个老字号,如何管理这一大家子,是同学们关心的热点。聚德华天 对于聚德华天, 公司副总经理夏爱东谈到:第一是美食, 华天饮食集团旗下20个品牌老字号, 一百多家分店, 旗下老字号囊括中国所有菜系。有一句话, 到华天吃遍华天的品牌也就吃遍了中餐;第二是文化, 今天主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 首次参加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 我们拥有2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7个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们的财富是很丰富的, 同时也要求我们要好好保护这些财富, 并把它们发扬光大。

至于谈到如何打造我们的品牌,管理好这些企业时,我们的经验是,从实践中来,再运用到实践中去。作为集团公司的层面,我们抓的是管理的品牌,重点抓3项:第一是卫生,华天有一句话“食以洁为先,放心就餐到华天”。按照这种理念,我们也一直从里到外练内功,把操作规范起来,我们的卫生管理是北京全国信得过单位,华天在非典期间一家都没有关门。第二是品牌,我们抓的是清真的品牌,华天的清真席在全国大赛中连续多届、多年夺得技术大赛第一名,金牌数量第一名,我们这一方面的竞争力应该在清真企业里面排在了前头。第三,抓安全品牌,华天的安全在商界里面,经常在市商务系统做过经验介绍,简单地讲,我们就是抓好了这三块管理品牌,才有了华天的今天。

对于不同的老字号店面,我们主要抓了老字号的经营品牌,首抓知名度,其次抓菜品研发和质量,第三抓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正好和国外百盛集团不谋而合,虽然在有些方面如管理制度建设、规范化建设、认证领域和其他企业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我们的基础是非常棒的,我们的资源条件也是很丰富的,希望同学们有机会到华天体验、创业。

东来顺作为中国餐饮知名老字号,全国都很出名,但是现在涮羊肉的还有一个是“小肥羊”,他是香港上市公司,对于两家的竞争,北京东来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汤庆顺认为:说到发展,有六个字可以概括,“连锁、规模、规范”,它构成了中国餐饮老字号未来发展的关键。作为连锁,我历史上参加过两次国家级的商业服务业大会会,一次是1978年华国锋召开了中国商业服务业大会,在这次会议上确定了商业作为工人阶级的组成部分,确定了发展第三产业,克服了轻商议商。第二次会是李岚清常务副总理和吴仪在上海九十年代召开了全国的商业服务业大会。在会上确定了中国商业服务业一场革命,走连锁之路。连锁就是商业服务业一个重要的课题,特别是老字号的一个重要课题,世界近一百多年,中国连锁十几年,当时东来顺在八几年第一次在连云港开了联营店,到后来在全国24个省市,开150家店,这个发展过程给了我们一个启示:一是从直营店到加盟店,在这个过程当中,对品牌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东来顺的连锁发展和小肥羊的连锁发展是不一样的,区别在哪?东来顺是国有控股企业,而小肥羊是民营企业,所以它的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资金更雄厚一点,据我了解,小肥羊从2003年开始,短短几年,加盟店就达到了700家。走了快速发展之路,但是发展快了也有问题,很多因为不规范,砸了自己的牌子,所以他们就又往回退,由原来的700家逐步缩减到400家,这无形中造成了相当大的经济损失。总结来说,东来顺要走一条稳扎稳打的道路,老字号必须用现代连锁模式,以保全、维护品牌为已任,既要发展企业,又要维护企业文化,既要成为历史的继承人,又不要成为历史的罪人,才是我们老字号人的重要任务。

北京菜市口百货有限公司是北京市的著名企业,它以经营黄金珠宝享誉京城。在副总经理关强眼中,灵活的机制是使企业不断创新的关键所在。

在菜百公司发展的过程看,经营机制的转变和体制的改变是互相交融、互相渗透的。有些企业虽然搞了股份制改造,但经营上却没有转变过来,机制和体制的转变形成两张皮,因此效果不是很好。而菜百就是注意到了这一点,一直把这两件事揉在一起,互为依托。特别2000年迁到新址之后,我们不断探索,在用心经营的基础上还要体现商业智慧,目前已经逐渐探索出一种新的资产运营模式。以前我们过分依赖供应商,没有自己把关的质量监督,造成企业很多的被动。现在,我们建立了会员制,随之也就发生了一种本质的改变。从原材料的采购到最终的消费,这两个关键环节都把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按照这种模式,供应商转而依赖我们,公司给他下订单,规定好要什么样的产品、质量、花色、规格、款式,他们马上就会尽全力准备好送来,既提高了效率,又保证了质量。这就形成了我们对上游供应商的控制,商业模式的成功转变,也导致了盈利模式的改变,这是真正的革命,从某种意义说这比我们多卖出一吨黄金可能还要重要。

校园物质文化 篇9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引入高校的必要性

2003年10月17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为:“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社区、群体, 有时是个人, 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 在各社区和群体适应周围环境以及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 被不断地再创造, 为这些社区和群体提供认同感和持续感, 从而增强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性的尊重”。我国是多民族汇集的大家庭, 各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文化, 这也就形成了各民族独特的文化体系。各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 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

高校作为文化传承、发展和创新的重要平台, 作为培养全面发展、创新型人才的主要基地, 汇集了大批民族文化遗产传承与创造发展的主体———大学生。当代大学生是步入新时代的新生代, 普遍上缺乏三种基本能力:辨别真假、是非的判断能力, 辨别善恶、好坏的道德能力, 以及辨别美丑的审美能力。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浓厚的历史底蕴, 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智慧结晶, 包涵了中华人民的辛勤劳动和奋斗创造, 作为高校文化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认知教育以及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具有深远影响。随着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的高速有效发展, 尤其是在全世界范围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学习大背景下, 各高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掘、学习工作越来越具政策化, 其也期望从中提高整个学校的学术氛围, 以及增强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和文化熏陶。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文化建设中的创新之处

国务院决定自2006年起, 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文化遗产日”, 并且在2011年6月, 我国实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这也就标志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为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各高校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专家面对面讲解与表演的方式引进了校园、引进了课堂, 让同学们亲自来感受与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 而并非只是通过课本上的文字来了解。为了更好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各高校都结合自身的情况进行了创新, 其中, 河北科技大学在此方面的工作成果尤为突出。

2006年4月28日, 河北科技大学化工学院邀请井陉拉花艺术团教授我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井陉拉花, 同学们的学习热情高涨且积极刻苦,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 取得了校艺术大赛一等奖、“中国·井阱拉花艺术节”三等奖和河北省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等多项荣誉。

2008年6月, 河北科技大学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影音资料中心, 它是在河北科技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工作的基础上建成的。河北科技大学历来重视传统文化艺术教育, 其整合了建工学院、艺术学院、动画学院、校艺术团等相关院系 (单位) 的人才优势, 将民间艺术、民间舞蹈等作为选修课, 纳入学分体系和素质教育体系, 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 并取得了突出成绩, 是河北省文化厅授予的首批“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基地”, 这项工作受到国务院副总理、中央政治局委员刘延东等领导的肯定。

其中, 为了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融入到大学生的生活中, 河北科技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于2013年10月24日邀请了国家非遗项目———永清秸秆扎刻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徐艳丰, 当日, 这位普普通通的农民艺术大师徐艳丰和女儿、儿子受聘为我校建工学院“国家级非遗项目秸秆扎刻进校园”导师, 徐老先生的女儿留校一周为同学们开展了秸秆扎刻技艺教学。永清扎刻涉及了几何学、物理学、力学、建筑学等相关知识, 被国外专家誉为“东方构成学的典范”, 堪称“中国一绝, 世界无二”, 而且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收藏价值, 以及很大的科学研究价值和实用价值。建工学院把“永清扎刻”非遗项目请进校园, 与学院《房屋建筑学》等专业课程教学和课程设计结合, 在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 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又强化了思维训练。与此同时, 建工学院成立了“永清扎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社团, 以科技大学为基点, 长期有效地对扎刻技术进行学习、宣传与保护。

此外, 河北科技大学组织各学院优秀人才学习了二贵摔跤、乐亭大鼓、昌黎地秧歌等民间舞蹈, 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此次我们进行的调查研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校学术氛围培养和校园文化建设相联系,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校园文化的结合进行深入调查分析, 着重总结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这项调查研究可为学校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繁荣校园文化等方面提供参考。

校园物质文化 篇10

1 结果与分析

1.1 我院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对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建设影响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认为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对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建设的影响很大的有65人,占总人数的32.5%;认为影响较大的有88人,占总人数的44%;认为影响一般的有23人,占总人数的11.5%;认为没有影响的有24人,占总人数的12%。说明大多数人对职业实用性体育有一定的了解,但少数学生不了解,认为职业实用性体育对校园体育物质文化没有影响。

分析了解原因:学生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在我校成功开设多年,其中体育项目有双拐、浪桥、吊桩、毽球等,现有体育设备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增添了活力,对学生认识有一定的影响。但是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只在二年级学生体育课程开设,部分大一学生只是见过,并未亲身体验,对之了解甚少。为此相关的管理者应积极主动地进行校园体育文化的构建活动,适时地向学生宣传,尽早地开设职业实用性体育,使学生养成积极主动的体育锻炼习惯。

1.2 性别对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满意度均值比较

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对男、女生的满意度进行分析,非常满意4分,满意3分,一般2分,不太满意1分,得出结论:女生(2.96)>男生(2.63),F=6.374,P<0.05,女生对体育场地、设备及器材数量对职业实用性体育项目较男生更为满意,具有显著性。

访谈学生得知:男生偏好于篮球、足球等运动强度稍大且身体接触较为剧烈的运动,对职业实用性体育相对较为冷淡,所以期望值不高,女生则喜欢新鲜的事物,出于对双拐等职业实用性体育的好奇,对毽子等运动的偏好,对以后职业岗位的需求等诸多原因驱使自己从事职业实用性体育锻炼,所以相对男生较为满足。

1.3 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对学生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影响分析

1.3.1 体育场馆的满意度对学生职业实用性体育锻炼频率均值比较

在均值得分中非常满意(3.00)>满意(2.76)>一般(2.00)>不太满意(1.65),P<0.01,说明体育场馆、器材设备的满意度对学生职业实用性体育锻炼频率的影响差异非常显著,并且在学生对我校体育场馆和器材设备的态度一般居多,非常满意的最少。说明学校体育场馆建设得越好,器材设备越丰富,学生体育场馆的满意度也就越高,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频率也就越高。

根据实地考察,我院专门的职业实用性体育设备仅仅只有两个吊桩和两幅浪桥,占地面积只有半个篮球场大,可见学生迫切希望学校硬件设施能得到改善,从而更好地满足日常锻炼需求,特别是职业实用性体育设备。

1.3.2 文化景观的满意度对学生职业实用性体育锻炼频率均值比较

其中体育文化景观包括体育艺术雕塑、体育图画、标志性体育标识等,通过分析可见在均值得分中满意(2.52)>非常满意(2.46)>一般(2.21)>不太满意(2.00),P>0.05,说明文化景观的满意度对学生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的参与度影响不显著。

据分析我校由于搬迁至新校区,在校园内陈设了一些突出高铁特设的艺术建筑,比如火车头,铁轨等,有一定的校园文化景观,但唯一缺少有关体育方面的建筑,更别说职业实用体育方面的文化景观,所以学生对文化景观的满意度不高。

1.3.3 体育资讯的满意度对学生职业实用性体育锻炼频率均值比较

体育资讯包括体育报刊、音像资料、宣传广告、网站、广播站等,通过均值比较:满意(2.60)>非常满意(2.37)>不太满意(2.22)>一般(2.03),P<0.05,说明体育资讯的满意度对学生职业实用性体育锻炼频率具有显著性,学校通过体育报刊、广播宣传相关的体育资讯越多,对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也就越多。

分析结果反映出学校更多地进行体育活动、比赛的广播以及体育知识文化的宣传,大学生的体育参与度更高[2]。体育资讯不同于体育课堂教学,没有强制性,但通过耳濡目染的方式,让学生从思想、意识上主动去接纳体育,所以学校大力发展体育资讯是提高校园物质文化的又一重要环节。

2 结论与建议

2.1 结论

(1)通过上述研究得出:我院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对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建设影响较大,说明大多数人对职业实用性体育有一定的了解,但少数学生不了解,认为职业实用性体育对校园体育物质文化没有影响。

(2)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建设的情况同样对我院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能够顺利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体育场馆和体育资讯两个分维度上面更体现了体育物质文化建设的不可替代性,学生对体育物质文化建设越满意参与实用性体育锻炼的频率也越多。

(3)在性别对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满意度比较中,女生更为满足,也反映出男生对职业实用性体育的关注程度,要求也更高。

2.2 建议

(1)建议从大一开始开设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让学生尽早体验并参与职业实用性体育锻炼,为尽早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2)希望学校及时增添新的职业体育器材,更换腐朽设备,建设具有我院职业实用性体育特设建筑,加大学院广播、报刊杂志宣传力度,及时宣传学院的体育新闻与赛事报告。

(3)建议适当增加一些更符合男生锻炼要求的职业实用性体育项目,如胜利墙、攀岩等,尽量满足学生对不同项目的追求,以便更好地迎接未知的挑战。

摘要:该文通过发放问卷、访谈、逻辑分析和数理统计方法对我院在校学生进行调查,从校园体育文化的物质层面和学生职业实用性体育的参与频率进行综合分析,旨在了解我院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和职业实用性体育的相互关系,从而加快我院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和提高我院职业实用性体育的发展,进一步改善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

关键词:校园体育物质文化,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

参考文献

[1]李兆元,崔晓良.高校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建设探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8(4):38-39.

上一篇:创新训练计划项目下一篇:中国-东盟进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