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营风险控制

2024-05-10

企业经营风险控制(精选十篇)

企业经营风险控制 篇1

企业负债经营,是指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为了实现营业目标、提高核心竞争力、扩大企业规模等,在自身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凭借自身信用向商业银行贷款、发行债券、融资租赁等方式获得资金使用权的一种重要经营方式。负债经营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金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企业通过商业信用从资本市场上借得资金,在双方签订的借款协议生效日起,资金的使用权被转嫁到企业手上,但资金本身的所有权依然归债权人所有,不过除无特别说明,债权人无权对企业经营管理这笔资金作出任何实质性的干涉及控制,仅享有到期收取本息的权利。

(二)负债经营的资金成本具有时间价值。通常来讲,企业负债分为短期负债与长期负债,不论长期负债与短期负债都有一定的期限,借款日与还款日存在着时间间隔,同时货币本身具有时间价值,因此负债经营中的资金成本也有时间价值。根据货币的时间价值理论,借款期限越长,相应的资金成本就越高。

(三)负债清偿将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在资本市场中,按照双方合同规定,企业必须清偿到期债务,按约定好的形式、金额偿还给债权人,这会使经济利益从企业流出,形成财务费用。这也是债权人的基本权利,具有法律强制性。

(四)负债经营的两面性。一方面负债能为企业提供发展经营的必要资金,帮助企业扩大市场、提升管理水平、改善产品质量,提高企业价值。另一方面,当企业利用债务进行投资获得的回报率低于债务成本的时候,亦或是资产负债率过高,负债经营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与期望完全相反的结果,导致企业无力清偿债务,影响企业商业信誉,严重时可使企业面临财务危机。

二、我国企业负债经营存在的弊端

(一)过度负债、负债结构不合理。衡量一个企业负债是否过多,在国际上一般使用资产负债率这一指标。它是用来评价企业负债水平的综合指标,同时也可以用来评价企业利用筹得的资金进行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指标,也可以作为债权人决定是否借款给企业的一项参考指标。

根据国内外的经验,企业资产负债率维持在50%以内被普遍认为是一个比较安全合理的比率,高于50%,被认为存在着负债过度的风险,如财务危机、权益人利益流失等很可能会发生。最近五年的核资清算结果显示,国内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已接近70%,有些较大型国有企业甚至已经超过了80%。较高的负债率,财务费用也将不断提高,有些企业的财务费用甚至是全年利润的几倍之多,将导致企业经营难以维持,只有通过不断借新债来偿还旧债。这样终将有一天会使企业资不抵债,濒临破产。

另外,也可通过负债结构来衡量企业负债是否合理,一般情况下企业短期负债与长期负债比处于50%属于安全合理的范围。通过调查发现,在我国多数企业的短期长期债务比大于50%,也就意味着我国企业过多地偏好短期借款,而长期借款的数量在总负债中所占比例偏低。这种负债结构的最大弊端是难以满足企业长期发展战略对资金的需求。

(二)企业管理者缺乏现代融资意识。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企业管理人才,但也应看到我国复合型优秀的管理人才依旧十分稀缺。在负债经营管理这一问题上,有的企业管理者对负债经营缺乏正确的认识,严重高估负债所带来的风险,不敢使用负债的财务杠杆效应来增加企业价值。有的企业管理者只看到了负债经营给企业带来的好处,而完全或部分忽视了负债经营存在的风险。在企业决策时,只想迅速做大做强企业,扩大生产线,拓宽产品销售渠道,造成了资金的旺盛需求,借得大量的负债,一旦企业的资金链断裂,资金供给不足,到期无法偿还债务,最终将负债累累,宣告破产。

(三)信用环境较差,企业举债困难。拥有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是企业成功实施负债经营的关键,然而我国的社会信用环境还不尽人意,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部分企业在取得贷款之后,企业管理者不是去制定还款计划、考虑资产负债率是否合理、评估企业还债能力,而是绞尽脑汁地去思考怎么逃脱债务,能够还的坚决少还,能够少还的坚决不还。二是国内信用管理体系的建设严重滞后。从信用资料数据库的收集,到信用管理法律法规的完善,再到政府机构对信用交易的监管都存在许多不足,直接导致了债权人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法律执行力不足,债权人很可能打赢了官司,但是依然无法保护自己的权益。三是贷款手续流程相当复杂,各流程中层层收费,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信息严重不平衡,债权人与债务人双方的地位不平等。在这种环境之下,债权人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不得不严格制定借贷手续,使借贷条件变得苛刻无比,大部分急需资金的企业很难满足金融机构制定的贷款条件,使得负债经营难度进一步加大。

三、企业负债经营风险的控制策略

(一)培养优秀的企业管理人才,提高负债经营的效率。21世纪拼的是人才,必须意识到人才对公司长远发展的重要性,能否安全合理高效地进行负债经营,最终还是依靠高级管理人员的能力。作为一个优秀的管理人员,一是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过硬的操作技能,对于企业战略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均要有深入的了解,并将其掌握的理论知识与公司实际情况相结合。二是在负债经营方面,优秀的管理人能够作出符合公司利益的投资项目的决策,有能力正确评估负债经营所带来的收益及风险,能够合理地从资本市场借入适度的资金,负债后可以充分发挥资金的杠杆效应,能通过负债经营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二)确定合理的负债规模和资本结构,做到适度负债经营。

1.优化企业资产结构,确定合理的负债率指标。一是把股东权益比率(股东权益总额除以资产总额)控制在百分之五十这一合理的水平。二是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除以资产总额)。目前业界普遍认为资产负债率在40%到60%之间是一个较为合理的水平。三是长期负债比率(长期负债除以资产总额)维持在百分之二十较为合理。四是固定资产与股东权益比率(固定资产总额除以股东权益总额)不应大于百分之八十。

2.对企业偿债能力进行全面分析。一是对偿付率指标(本息总额除以企业营业收入总额)进行分析。如果偿付率过高,表明企业还清债务需要的经营周期越长,偿付能力较差;反之,偿付率越低,表明企业的财务状况相当安全稳定,这一比率应保持在百分之二十左右。二是对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除以利息费用)进行分析,其反映的是企业负债期的盈利能力与其所需偿还债务利息的比率,代表了债权人的债权保障水平。这一指标一旦低于1,就表明企业负债经营是失败的,债权人将会承担巨大风险。

(三)提高企业的风险意识,建立财务预警体系。企业的财务预警系统应当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一是财务信息收集,数据库的建立。财务信息如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流动速比、应收账款、库存现金等等,通过这些数据可以反映企业真实的运营状况。因此,企业应该确保这些数据的时效性、准确性及有效性,并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起数据库可供管理者随时查看,把握企业负债经营中的风险。二是成立财务预警组织机构,确定专门的人员进行财务预警工作。三是建立财务风险分析机制。从数据库录入的相关财务数据,由财务预警专员通过科学合理地分析方法将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一一列出,并就其风险危害程度进行排序,对于危害程度大的应该汇报上级部门制定相关预防措施。四是制定财务风险处理应对措施。从可能出现的风险,到应采取的补救措施,相关责任处罚,用什么方法防止再次发生,都要有相应的制度和应对的措施。

摘要:负债经营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必然产物,已成为企业适应市场快速变化、扩大企业规模、提升企业价值的重要途径。然而,负债经营也伴随着巨大的风险,如果企业对负债经营没有充分的认识,负债经营可能会造成企业发生严重的债务危机。如何正确合理地确定负债比率,制定抗风险机制,是企业能否成功负债经营的关键。

关键词:负债经营,融资风险,财务预警机制

参考文献

[1]邱道欣.我国企业负债经营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开发研究,2013

[2]王小明.企业负债经营的利弊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2

[3]陈兆江,王珊琦.论负债经营对企业的重要意义---以万科为例[J].中国证券期货,2013,2

浅谈企业负债经营及风险控制 篇2

2011-10-25 10:33:59

王 霞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141团机关财务科,新疆 石河子 832000)摘要:负债经营是企业常用的经营手段方法,现代企业的经营者把负债经营当作企业筹措资金的重要手段。本文诠释了负债经营的概念,分析了负债经营对企业的利与弊,提出企业控制负债经营风险的基本举措,以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企业;负债经营;风险控制

负债经营是企业采用各种合法手段,如银行借款、商业信用、横向融通或发行债券等形式筹集资金银行借款、商业信用、经济活动,并运用这些资金从事生产活动,使企业资产得到补偿、增值和更新的经营手段方法。负债经营具有资本集约性和经营风险分散性的特点。资本集约性决定了发展负债经营可有效地利用闲散资金发展经济;经营风险分散性又决定了发展负债经营可有效地减少企业投资的盲目性。负债经营运用得当会给企业带来财务杠杆利益;运用不当则会产生财务风险,使企业陷入困境。对于负债经营的企业来说,有效地控制和规避经营风险至关重要[1]。因此,研究负债经营对国家经济体制改革、金融财政安全和经济持续稳定较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企业负债经营的利与弊 1.1 企业负债经营的利

(1)弥补企业内部资金不足

负债经营可以弥补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不足,在企业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弥补企业内部资金不足负债经营可以运用更大的资金力量扩大企业规模和经济实力,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以弥补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不足的情况。

(2)降低企业综合资金成本

对于资本市场的投资者来说,由于企业借入资金不论盈亏均应按期偿还本息,所以债权性投资的投资风险较小;对筹资者来说,由于债务的利息支出是税前支付,负债经营可以可使企业少交纳所得税,使其资金成本降低[2]。

(3)增强企业风险意识

筹集的资金属于有偿使用,所以企业必须承担到期还本付息的经济责任,债权人为保证资本的回收和增值,必定会对企业的运行进行关注,而企业的管理者也会注重资金的合理化使用。

(4)负债经营有利于企业保持控制权

在企业面临筹资决策时,通货膨胀可以导致货币贬值,以发行股票等方式筹集权益资本时势必带来股权的分散,影响到现有股东对于企业的控制权。采用负债经营的方式债务人将货币贬值的风险转嫁到债权人身上,减少了由于通货膨胀造成的损失,而且债权人无权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因此不会影响企业所有者对企业的控制权。

1.2企业负债经营的弊端

(1)过度的负债引起财务负面效应

负债融资是属于有偿使用资金,企业负有到期偿还本金的法定责任,本金和利息的支付是企业必须承担的合同义务。如果企业经营不善或企业面对的市场行情变差时,就会造成权益资本收益率大幅度下降,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其结果不仅会造成企业资金紧张,影响企业信誉,严重的还可能使企业破产。

(2)过度负债经营会减少股东的财富

由于股东的红利主要来自于企业的利润,当企业的负债越来越多,所需支付的固定利息也相应增加,这就减少了企业的利润,从而减少股东财富[3]。并且债权人放贷时会考虑企业已有负债规模的大小,并要求对可能的破产风险进行补偿,这也会减少股东的回报。

(3)过度负债引起的再筹资风险

过度负债使企业的负债率大大增加,对债权人的债权保证程度就会随之降低,若债务到期企业不能按期足额地还本付息,债权人必将做出提前转移债权、收回贷款等决策,这就导致了企业后续贷款难,影响企业的信誉和再融资功能。

2.负债经营风险的成因分析

2.1 资本结构不合理

理论上,长期负债和短期负债将直接决定企业的整体资金成本或债务成本。短期负债的财务压力和风险较小、资本成本较低,长期负债的财务风险和压力较大、资本成本较高。因此,长期资本和短期资本比例是否适当,与企业的利益和风险密切相关。

2.2 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决策

如果企业经营管理不善,导致企业信誉降低,经常亏损,不能有效的再集资,从而陷入财务危机,那么企业就不能够到期还本付息,使负债经营循环链中断[4]。另外,企业还可能由于投资决策失误,导致投资项目无法正常完成,而使企业无法获利,使负债经营财务风险大大增加。

2.3 负债规模

负债规模是指企业负债总额的大小,规模越大,财务风险也就越大。当企业负债规模增大,还本负息就成为企业固定的财务负担,相对应的有偿费用支出就会增加。一旦企业生产经营出现较大的失误,投入资金不能收回,由于收益降低而导致偿付能力的丧失或破产的可能性也会随之增大。因此,负债规模越大,企业潜在的负债风险程度就越大。2.4其他成因

在筹集资金时,企业会面临着金融市场的动荡。如市场利率水平的高低直接会影响企业资金成本的大小。另外,由于政治、自然灾害等的发生的变化都可使企业生产经营环境发生了变化,这种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对企业负债筹资活动有重大影响。3.企业负债经营举措

3.1 确定企业合理的负债规模

理论上,企业举债越多,资本利润率越高,利润越大了,但对债权人来讲,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越高,债权人对应承担的贷款风险就越大。为使贷款风险降低,债权人将势必采用紧缩政策,这种情况不仅不利于企业争取贷款,而且有可能使企业资金周转出现困难,影响企业经营安全。一般来讲,企业举债越多,利润越大,资本利润率越高。对于一般企业,普遍认为资产负债率在 30%以下为安全,40%左右较合适,高于 50%,将出现资金周转困难[5]。

3.2 建立合理的资本构成

企业财务结构管理的重点是对资本、负债、资产和投资等进行结构性调整,通过对财务结构的优化,使其保持合理的比例。在较为有利的市场环境中,适当多借入资金;在不利的市场环境中,应及时有效地控制财务风险,这就要求企业在允许现金流量波动的前提下密切关注金融形势、汇率等因素的变化情况,调整贷款的银行结构和币种结构,以预防和降低借贷和汇率风险[6]。

3.3 企业须有强烈的风险意识

资金紧张一直是我国多数企业运行中较突出的问题,多数企业仍处在依靠资金投入带动的阶段,这使得企业缺乏自我风险约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企业负债的盲目性。负债到一定程度,如果企业一旦发生生产中断、资金周转困难,将使企业背上沉重的利息包袱,最终导致企业不能按时偿还债务,企业将面临负责赔偿债务,甚至导破产的风险。因此,企业管理者要有强烈的风险意识。

3.4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企业负债经营目的是投资于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期望增加企业价值,赚取超过金融市场上提供资金者要求的报酬率的报酬,这样可以增加企业的财富。反之将会减少企业的财富,所以企业必须加强对债务资金的利用和管理,可以通过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评估、提高存货周转速度以及挖掘资金利用等方式提高销售利润率,增强企业盈利能力。

3.5企业自身的资信情况的分析

资信情况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负债量的多与少,企业自身应建立一套有效的维护资金信誉的制度,运用各种方式分析企业的资信情况,树立起企业良好的信誉形象。要积极、及时整理财务信息,做到心中有数。

4.结束语

负债经营是企业筹措资金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商品经济的产物,是现代企业迅速发展的必由之路,适度的负债经营有利于实现企业财富最大化的目标。企业经营者应学会在不同的环境下采取随机应变的财务策略,充分发挥负债经营的优势,合理规避负债经营所带来的风险。

参考文献:

中小企业负债经营的风险及控制 篇3

关键词:负债经营;中小企业;财务风险;资本结构

引言

当前,我国绝大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都面临着资金短缺的局面,如何安全合理的筹集资金已经成为影响企业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负债经营便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途径之一。负债经营不仅可以给企业筹集到资金,还能给企业带来其他一些好处。因此,正确认识负债经营并合理利用,便成为企业缓解资金短缺,走出经济困境的必由之路。XX有限公司当前不仅面临着资金短缺、资本不足的问题,而且还面临着经济效益不高、资金回笼速度慢、资本结构不合理等诸多问题,因此,更应该注重认识并应用负债经营的发展模式,寻找适合自己的负债经营之路,确定合适的负债规模和资本结构。

一、 中小企业负债经营的理论概述

(一)中小企业的相关理论

1.中小企业的概念及界定标准

中小企业是指在我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有利于满足社会需要、增加就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的各种所有制和各种形式的企业。我国中小企业根据企业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等指标并结合行业特点来划分。

我国中小企业在不同的行业领域有着不同的划分标准:(1)在工业领域的标准为职工人数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亿元以下。(2)在建筑业领域的标准为营业收入8亿元以下或资产总额8亿元以下。(3)在交通运输和邮政业领域的标准为职工人数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亿元以下。(4)在住宿和餐饮行业领域的标准为职工人数3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亿元以下。

2.中小企业的作用及特点

中小企业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大型企业不可或缺的同盟群体。我国中小企业是中国工业化初始阶段和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崛起的企业群体,在扩大就业、活跃城乡经济、满足人们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进行科技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负债经营的相关理论

1.负债经营的概念

负债经营是指企业以已有的自有资金为基础,为了维系企业的正常营运,扩大经营规模、开创新事业等生产经营需要,在一定的风险条件下为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通过银行借款、商业信用和发行债务等形式吸收资金,并运用资金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使企业资金不断得到补偿、增值和更新的一种现代企业筹资的经营方式。

2.企业负债经营的意义和风险

在商品经济时代,企业通过借债可以快速实现资本扩张和经济实力的增强,从而扩大市场占有率,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因此,负债经营对企业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同时负债经营也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尤其是对于那些资本结构不合理的企业.过度的负债经营可能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影响企业的信誉度,甚至会导致企业破产、经营失败。

二、XX有限公司负债经营风险的分析

(一)XX有限公司的资本结构分析

1.XX有限公司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不高,造成企业偿债能力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企业融资渠道少。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规模不大、金融工具的品种很少,造成了企业融资途径少,特别是筹措主权性资本非常困难,企业不得不主要依靠债务性融资,造成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根据资料可知,XX公司有一半以上的负债来自银行贷款,资本来源结构不合理。(2)企业经济效益不高,同时盲目进行负债经营。企业在过去过分重视发展速度,扩大负债规模,而忽视了负债经营的效益,低效益的負债经营使企业陷入到“高负债→经济效益低下→无以还债→再提高负债水平以维持企业生存→经济效益更加低下”的恶性循环中,大大影响了企业的偿债能力。公司在过去经营过程中,资本报酬率一直不高,达不到高负债所带来的高成本的要求,因此其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都不高,偿债能力不足。

2.XX有限公司资本运营效率不高,资金回笼慢的主要原因是钢铁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减少。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房地产业,汽车行业、造船业经营情况不佳,对钢铁产品需求减少,钢价大幅下滑。导致公司的营运成本上升,经济效益下滑。另外由于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许多相关企业的投资意愿和能力都受到影响,更加制约了钢铁产品消费需求的增长。

三、控制XX有限公司负债经营风险的措施

(一)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和负债结构

1.企业要根据自身情况及融资环境合理把握负债比例和规模,XX有限公司便是负债经营过度,没有合理把握负债规模,导致负债比率过高,资本结构不合理,给企业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我国金融市场的现状,决定了企业的融资环境,从而影响着企业的负债结构。我国企业的负债能力有多大,只能是根据其自身的情况及融资环境加以判断。企业应首先判断进行负债经营对企业是否有利,一旦确定应改进负债经营,随之要确定举债额度,合理掌握负债比例。

2. 企业要充分考虑借入资金的来源结构。XX有限公司便是由于资金来源渠道太少,举债方式太单一,导致的诸多问题。企业在举债筹资时,必须充分考虑举债方式和资金类别的问题。当前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举债方式由过去单一的向银行借款,发展到多渠道的筹集资金。

(二)合理应用企业的财务杠杆和偿债指标

1.企业应合理利用财务杠杆。适度的利用财务杠杆,可以给企业带来提高主权资金收益率的财务杠杆利益,但如果过分强调财务杠杆的作用,举债过多,则会增加财务风险。一旦企业经营不善或经济环境恶化,息税前资金利润率就可能下降到负债利率以下,资金利润率反而会降低,财务杠杆会起到反作用。

2. 企业应确定合理的负债率标准。从发达国家控制负债率看都有具体标准,日本由于资金缺乏,企业多举债经营,因而负债比率很大,一般均在70%~80%之间,美国负债率控制在40%~50%之间。

(三)建立财务风险防范指标体系

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防范体系可以有效控制负债经营带来的财务风险。XX有限公司由于一直以来存在的经营问题以及当前外部形势的不断恶化等原因,导致企业存在着严重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因此必须尽快建立一套规范的、全面的财务风险防范体系,以加强风险的发现、监控和预警管理。

参考文献

[1] 隋静.财务管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59-224.

[2] Tracy sessions .the crisis of Internal control [M]. New York: Lake Press, 2003.

[3] 王化成.高级财务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61-81.

[4] 曾志奇. 负债经营利弊析[J]. 会计之友 , 2008:60-150.

企业经营风险控制 篇4

关键词:应收帐款,信用政策,账龄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企业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 不得不采取赊销政策, 造成应收账款持续上升。应收账款是企业为了扩大市场份额, 争取市场竞争主动性所采取的强有力的措施。但是, 在我国信用体系和法制建设尚不完善的背景下, 应收账款的风险也是很大的。某水泥生产企业为了扩大销售规模, 盲目采取赊销政策, 造成应收账款数额居高不下, 企业资金周转困难、资金使用效率低下、不良债权风险极大, 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 企业如何管理好、运用好应收账款政策, 对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应收账款给企业造成不利影响

1、占用流动资金, 降低资金使用效率。

产品生产需要流动资金, 产品销售出去收不回货款, 就会占用大量流动资金, 造成企业生产经营资金短缺, 轻者造成企业资金周转困难, 后果严重的甚至可能导致企业因此破产。

2、垫付流转税。

流转税是以销售额为计算依据的, 企业实现销售时以现金交纳。应收账款带来的销售收入尚未收到现金, 企业以现款形式缴纳相应流转税。当期货款一旦收不回就形成应收款, 只能用自己资金为客户垫付流转税金, 占用企业流动资金。

3、形成坏账损失可能性大。

应收账款年限越长, 形成坏账损失可能性就越长, 部分欠款单位经营不善破产倒闭, 应收款就变成了坏账损失。

二、目前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

1、忽视对客户信用的调查和管理。

忽视对客户信用的调查和管理, 没有建立客户信用管理制度, 对客户履行偿债义务的可能性有多大, 客户的偿债能力如何, 缺乏必要的科学分析和评估, 因此不能针对不同的客户制定不同的信用政策。

2、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监管不到位。

个别企业销售制度不完善, 或者执行不到位, 缺少内部监督控制, 内部审批制度存在管理漏洞, 销售人员权限没有明确限制, 销售人员可以对外签订销售合同;部分业务员以大客户优惠价签订合同开具发票, 转手倒卖给别人赚取差价;销售人员收到现款后兑换成银行承兑作为货款上交;业务员用一家货款冲抵其他公司欠款, 导致大量债权不真实, 应收款账实不符, 与客户无法对账。

3、考核制度不合理, 约束机制不健全。

目前, 大部分企业都实行销售人员工资与销售业绩挂钩的做法, 在业绩考核当中, 企业只注重销售额和销售量, 未考虑实际回款率, 片面追求账面上的高利润额。销售人员为了个人利益, 只关心销售任务的完成, 采取赊销手段强销商品, 使应收账款大幅度上升。对于这部分应收账款, 企业既未要求经销人员全权负责追款, 又未明确规定监督账款回收的部门, 从而造成高销售额、低经济效益的局面。

4、应收账款管理不到位。

具体表现以下几点: (1) 企业忽视应收账款管理, 没有建立定期对账制度, 无法确定债权真实性。个别销售人员收回货款不及时上交, 存在银行赚取存款利息;更有个别人员收到货款后据为己有, 多年之后双方对账才发现, 由于业务员已辞职, 追缴比较困难。 (2) 应收账款催收工作不力。一些企业甚至连催收部门都没有明确, 没有落实到个人, 使得应收账款被拖欠时期超长, 收回可能性减小。 (3) 对应收账款账龄分析没有引起不够重视。对于逾期货款没有采取有效措施, 一旦超过诉讼时效, 形成坏账可能性和风险越大。

三、应收账款管理应对措施

如何有效地对应收账款进行风险控制, 制定防范措施, 是企业经营与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下面从五个方面加强应收账款风险控制, 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1、建立客户信誉档案, 做好应收账款的事前控制。

信用管理部门要对客户的信用资质进行评估, 制定出一套合理的信用政策, 防范坏账于未然。按照客户的经营状况、经济性质、经营规模、信誉情况等资料建立客户信用档案, 按照信用状况分等级管理, 对于不同信用等级单位, 采取不同信用政策, 制定出不同的信用期间、信用标准和现金折扣政策, 尽量为缩短企业的平均收款期、为减少企业坏账损失创造条件。信用部门定期评估授信客户信用状况, 对客户资料实行动态管理, 及时更新, 最终从根本上实现对应收账款的全面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2、加强赊销管理, 确定合理信用政策。

加强赊销业务管理, 在选择客户时, 应当充分考虑客户的信誉、财务状况等有关情况, 降低坏账风险。要规定赊销管理限额, 对符合赊销条件的客户, 应经审批人审批后方可办理赊销业务。超出销售政策和信用政策的赊销业务, 应当实行集体决策审批。对于不同信用等级单位, 采取不同赊销政策, 明确客户信用期和信用额度, 防范销售风险。销售人员销售权限必须受到严格监控, 业务员没有权利对外签订合同。

3、建立定期对账制度。

财务要形成定期的对账制度, 每月或季度必须同客户核对一次账目, 做到债权明确, 账实相符, 账账相符, 对账单要由客户单位盖章确认。对于核对出的未达账项, 要及时查明原因。大部分应收款坏账的形成是由于供应商与客户之间账目混乱造成的, 保持周期性的对账制度, 则可大大减少此类风险, 尽早发现客户恶意赖账的意图, 及时采取措施补救, 尽可能减少经济损失。

4、加强应收账款账龄分析管理。

企业应当建立应收账款账龄分析制度和逾期应收款催收制度。财务部门对应收账款进行动态跟踪管理, 定期对应收账款的回收、账龄等情况进行分析, 及时发现逾期应收款, 编制账龄分析表转交销售部门, 分析逾期债权的坏账风险及对财务状况的影响, 以便确定坏账处理及当前赊销策略。

5、健全考核制度, 制定清欠奖惩政策。

企业经营风险控制 篇5

时间:2009年8月5日星期三

地点:金华市晟元集团公司大楼12楼会议室 承办人:金华市建筑业协会

主要目的: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承包经营法律风险控制 主讲人:浙江省建筑业知名律师、浙江腾飞金鹰律师事务所 赵全强律师

电话:*** 主要介绍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简要介绍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承包经营的背景及法律依据; 第二、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承包行为的法律适用及法律效力; 第三、承包人的行为及其性质,也就是说承包人出了事,是否要施工企业来埋单;

第四、在内部承包过程中产生了纠纷,承包人不管了或跑了,施工企业怎么办。

一个概念要清楚:内部承包人包括:企业在册的项目经理,还有一种就是实际施工人,与企业没有职务关系。

首先讲第一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承包经营的背景及法律依据 主要的依据有三个:

1、1988年2月27日,国务院有一个《全民所有制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暂行条例》,在这个条例中,要求企业按照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健全内部承包经营行为;

2、1987年10月10日,财政部、国家计委、建设部《关于改革国营施工企业经营机制的规定》,第二点规定:“施工企业内部可以根据承包工程的不

同情况,按照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实行多层次、多形式的内部承包经营责任制,以调动基层施工单位的积极性。可组织混合工种的小分队对或专业承包队,按单位工程进行承包,实行内部独立核算;也可以由现行的施工队进行集体承包,自负盈亏。不论采取哪种承包方式,都必须签订承包合同,明确规定双方的责权利关系。”

对项目经理进行了定义,规定项目经理是从企业法人的委托,与本企业法人签订承包合同,对项目进行管理,实际上就是企业在项目上的代表。目前,这二个文件都已经废止了,但是新的项目负责人制度又还没有建立起来,同时,近些年来,由于内部经营承包产生的纠纷呈上升趋势,因此企业在这种模式下经营就必须重视有关的风险防范。目前,企业从减少风险的角度出发,应该尽量减少这种模式,但是实际上是不可能做到的,而且规模越大,这种模式的经营就占比越大,有些大公司产值一百个亿的,可能80—90%都是内部承包经营模式操作的。对这个现状,管理层也非常清楚,总体的思路就是:让市场去决定!只要不出问题,一般是不会来查的。

第二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承包行为的法律适用及法律效力问题,讲一个案例:内容是一个企业的在册项目经理与企业签订合同,明确要求项目经理自负盈亏。工商部门认定:„应按有关规定由项目经理全面负责施工,但在XX年—XX后之间,项目经理没有领取营业执照,违反了相关规定,自负盈亏超出了项目经理职责,构成无照经营。

从此案例看出在签订内部承包合同时,不能注明要求项目经理自

负盈亏,也就是说最终还是要企业来负责。对此案例,浙江省建设厅也没有答复。

施工需要资质,企业有资质,实际施工人没有,所以就产生挂靠。内部承包制发展到现在,我们很多企业都不敢做了,就是因为问题太多。现在大部分人都认为,为了几个点的管理费,而要承担无限的风险,不值。内部承包制实际上完全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之上,所以如果要做,必须把握好两点:一是选好人,这是最重要的,人选好是基础,人选不好,就很难控制;二是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

怎么来进行控制?

一、企业工程款的控制。比如:实际承包人去甲方提取了工程款后走人。

1、如何认定实际施工人的责任?

2、对这种情况如何控制? 目前,法院的认定,如果在合同中有一条约定:“所有工程款必须汇入乙方指定账号,账号

,否则视为甲方没有支付。除乙方有书面授权外,甲方不得转付相关材料、人工等款项,也不得以现金、承兑汇票、支票等方式支付给任何个人,否则视为甲方没有支付工程款给乙方。”有这么一段话,法院一般都倾向于乙方,但是个案在上诉时,二审法院加了一句话:认为如果实际施工人将款项全部用于工程项目,那就可以认定为支付;如果实际施工人无法证明款项用于工程,那么乙方没有责任。在这个个案中,由于实际施工人无法证明,所以维持原判,乙方免责。

当然也有败诉的案例,案情内容完全相同,就是在合同中这句话

少了一半,账户没有注明,而且实际施工人多次向甲方领取工程款,乙方没有提出异议,法院据此认定乙方视同认可,判定乙方有责任。

因此,在这一方面必须注意以下四点:

1、合同上必须约定这句话,一个字都不能少;

2、一旦出现这方面问题,必须立即提出企业现实际施工人没有任何关系(不管是否真的有关系);

3、在于实际施工人接触的过程中,必须有证据意识,保留原件。在向对方发出的函件中,必须写明内容,包括:目的、我们的主张等,最好叫他签收;

4、如果对方不肯签收,我们可以到公正处做公正函寄过去,也可以用邮政特快专递寄去,并在信封上写明内容,附件必须保管好。法律讲的是证据,是法律事实;百姓讲的是客观事实,两者不等同。

二、那么内部承包合同有没有法律效力?如果出现纠纷应该怎么办?

首先一点:项目经理与企业签订的自负盈亏型的合同在杭州基本是认定无效的。实际承包人与企业签订的合同肯定无效。

合同有效的,按合同办;合同无效的,按有关法律办。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合同无效的,可以参照施工合同来付款。

无效合同有时对施工企业来说是有利的,违约责任没有了,但是质量必须不出问题。一般来说无效合同的判决有三种情况:

1、支持施工企业;根据权利义务对等原则,如果能证明造成损失的原因与合同无效没有关系,完全是甲方与实际施工人的责任,那么就成立。

2、甲方与施工单位分摊;合同无效甲乙方都有责任,一家一半分摊。

3、不支持施工企业;意思是说:施工单位明知合同无效,还要签订,说明施工单位故意把行为放在法律之外,所以法律对其利益也没有必要进行保护。

案例:温州中院,一实际施工人找到项目,甲方要求交纳200万保证金,实际施工人找到施工单位,签订施工合同,实际施工人直接交纳了200万保证金给甲方,结果甲方走人。实际施工人将甲方、乙方告上法院。温州中院一审判决乙方赔,然后由乙方向甲方追究。

乙方不服,上诉到省高院,省高院二审:一点认为“实际施工人没有证明200万保证金先到乙方账户,然后再从乙方账户到甲方账户,所以与乙方无关,由实际施工人向甲方追究。二点认为施工单位与实际施工人之间不论是挂靠还是转包,都肯定无效,且双方都有过错,所以施工单位对甲方不能返还部分承担50%的责任。

三、实际施工人的行为有哪些与施工单位有关联: 一是职务行为;二是表见代理。

也就是说只要存在以上两种情况的一种,实际施工人的行为就要施工企业承担责任。

因此必须分清是哪种情况,如果是职务行为的,施工企业必须认定实际施工人与企业没有任何关系,不是企业员工。因为职务行为必须有一定的服务内容、劳动报酬等劳动关系。举证责任在对方。如果是表见代理(就是没有代理权的一方,由于相对方有确凿的理由相信

其有代理权,且相对方没有过错,在这种情况下,法院将认定其有代理权。)。比如:实际施工人私制一个项目章,并多次使用,甚至与施工企业的公章同时出现在一些文件中,而对此种情况施工单位没有任何反应,没有向实际施工人提出过异议,在这种情况下,法院将认定实际施工人为表见代理行为。

处理这类纠纷时,一般情况下企业老总不必自己上法庭参加调查,而是请律师出面,有利于随机应变。

四、财务风险的控制。

对施工企业财务来说,账户的钱进出必须做到明明白白,施工企业太复杂。有一个案例:一个承包人把下面班组的押金收到企业的账户里来,结果工程因故停工,班组要求返还押金并赔偿损失,最后经过努力,法院认定没有合同关系为由胜诉。

1、账户上进来的钱必须明白,过一过的资金都不行,一过就会产生相应的责任,必须是明白钱;

2、施工企业的官司以后会越来越复杂,谁都无法保证能胜诉;

3、借款要慎重。在施工过程中,承包人资金紧张是十分正常的现象,承包人向企业借款是普遍现象,在这个环节,必须做到清清白白的借款协议,与工程一点关系没有。甲方就是施工企业,乙方就是承包人个人。款项最好由企业账户直接打到承包人个人账户上去。如果需要企业代付人工费、材料费等,必须承包人写委托书。

4、许多企业在收取管理费时都有这样的规定:如果承包人没有按时上交管理费,将按转借款行为进行管理,收取利息,并由承包人

写好借据。这样的做法存在一定的风险,因为企业只有借据,没有资金出借的证据。

5、借款合同的法律效力。(非金融)企业与企业之间借款合同无效。(也就是说随时可以向对方追讨),利息非法,应该上交。企业与个人、个人与企业、个人与个人合同有效,利息不能超过银行同期利息的4倍。(各地有所不同)

6、借款的担保、抵押手续必须有效。如房产抵押的,必须到房产交易中心去登记,动产质押的到工商部门去登记备案等等。不能拿着证书了事。

7、借款的诉讼时效一般为两年,最长保护期为20年。

五、劳务风险的控制。

1、一般来说,企业对劳务用工纠纷都要承担连带责任。个人承包经营,违反规定用工,造成人员损失的,发包方承担连带责任;有资质的劳务分包企业,则施工企业可以免责。

2、对企业来说,劳动合同法的规定风险很大,按照规定:一个月不签订劳动合同的,必须支付双倍工资;一年内不签订劳动合同的,就必须接纳为长期员工,享受一切待遇。专门成立劳务公司,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风险。

六、承包人价款结算的风险控制

1、内部承包合同明确“以业主确定的造价为结算依据”;

2、提交的结算书需要承包人确认;如果没有承包人的确定,如果结算书产生纠纷,承包人会借机向施工企业要求赔偿;

3、承包人诉讼风险控制:诉讼有风险,企业要进行风险评估;在诉讼之前,必须对存在风险进行评估,比如:施工企业自身存在问题,如工期延误等,被对方反诉损失会更大;

4、适时出具“承诺书”分清责任,控制诉讼风险;必须由承包人出气承诺对外债权债务自己承担;

5、进度款支付规范,先凭证后付款,不超付、付给其他人要有承包人委托书。

七、项目部印章的控制

1、项目部印章可以用,也可以不用,根据企业的具体需要定。如果要用,那么必须办理审批手续,企业必须留样在办公室;作废后要及时收回;

2、印章不是决定诉讼成败的唯一因素。

八、执行力度加大后所带来的问题

1、如果收到协助执行通知书,首先企业必须立即提出异议,说实际施工人没有工程款可拿;

2、收到协助执行通知书,立即禁止公司的钱支付给实际施工人;

3、如果一定要付人工费、材料费,业主方有余款的,最好由业主方去支付;

4、最后一定要付的,那么就走司法程序,由法院判决后来执行。

九、刑事责任部分

与施工企业有关联的主要有以下几个罪名:

1、合同合同诈骗;比如:其目的就不是为了来造房子的,就是

为了收保证金的;

2、职务侵占;实际施工人将工地上的材料拉走。法院最后判决以职务侵占罪判处有期徒刑5年;职务侵占必须有一定的职务为定罪要件。

3、侵占;比如:在委托保管物品期间,将物品卷走。没有职务上的因素,可以用这个罪名;

4、伪造证据。

企业多元化经营的财务风险控制研究 篇6

关键词:企业多元化经营 财务风险 类型 原因 控制策略

企业发展中,财务风险是企业财务经营效果不确定性引起的,为了实现多元化经营,企业必须采取有效控制策略,才能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从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不断增长。

1 企业多元化经营的财务风险类型

1.1 企业筹资风险

企业在进行多元化经营时,会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方式筹集所需资金,以开展相关经营活动,而筹资风险则是企业在负债筹资到期时不能及时偿还的情况下产生的,因此,企业筹资风险主要来源于企业的负债规模和筹资结构。

一般情况下,企业负债规模越大,结构越复杂,所支出的利息就会越多,而承担的筹资风险也会相应增大。

由此可见,企业想要多元化经营就必须有效控制筹资规模,从而降低企业所承担的筹资风险,避免资金流通出现问题。

在筹资结构的组成中,企业自身资本和债务资本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如果两者所占的比例不当,也会使企业承担的筹资风险不断增大,给企业长远发展带来极大影响。

一般情况下,企业的负债规模越小、资产负债率就越小,债务在企业资产中所占的比例就会越小,从而提高企业的偿还能力,使筹资风险得到有效降低。

所以,在多元化经营过程中,企业应选择合适的筹资方式,引进战略投资,减少债务筹资比例,避免企业因筹资带来财务风险。

1.2 企业投资风险

在企业多元化经营中,想要获得更多利润,就必须不断投资,但是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使企业面临着投资带来的财务风险,有可能造成收益过少、本金折损等,从而影响企业整体的经济效益。

因此,企业多元化经营的投资风险主要是因为投资项目的盲目性产生的,资金有效使用效果不佳和投资速度过快、投资质量不高等,都会增大企业投资风险。

因此,在实际经营过程中,企业要正确分配资金,选择最合适的投资策略,避免资金链断裂情况出现,使投资风险得到有效降低。

2 企业多元化经营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2.1 企业资金流通和管理人员决策问题

由于受到传统管理制度的影响,企业对于财务部门的管理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使得财务管理呈现杂乱无章的情况。财务管理中资金的收入和支出没有建立明确的项目,使得各项费用的使用情况得不到落实,找不到资金项目开销的负责人。企业管理层没有建立完善的财务部门人员的考核制度,决策存在盲目性,没有做到有效监督和监控,致使财务管理制度的一系列不完善增大了财务风险系数,出现各种财务漏洞和收支不平衡的问题。企业资金流通出现问题,管理人员决策不恰当,使企业产生财务

风险,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企业多元化经营受到严重影响。

2.2 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意识薄弱

近年来,国家对企业发展进行了多次财务改革,对财务的预算和人员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由于受环境的影响,财务人员的基础知识、业务技能以及自身的素质修养都没能快速的得到提高。企业的财务风险意识比较薄弱,从而对财务人员的风险控制教育不够,没有定期进行专业的培训和教育工作,财务人员对风险控制的认识不到位,使得财务人员不能将学到的现代财务管理技术运用到实际工作中,预算与实际支出存在的差距很大,给企业多元化经营财务风险控制造成极大影响。

2.3 企业多元化经营所处的环境影响

时代在不断变化,现代经济增长迅速,国家政策和大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企业多元化经营所面临的风险也在变化。企业在进行投资时,存在盲目跟风的现象,没有对目前的市场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没有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合适的领域,从而造成新业务投资回报不高,给企业多元化经营带来极大财务风险。

3 企业多元化经营的财务风险控制策略

3.1 增强财务风险控制意识,完善财务控制管理机制

想要促进企业长远发展,实现企业多元化经营,就必须增强财务风险控制意识,不断完善财务控制管理机制,制定专门的资金流动负责人,才能降低企业财务风险,使企业始终处于安全运行状态。企业选择合适的筹资方式和投资项目,可以有效减少企业财务成本,降低企业筹资风险和投资风险,从而提高企业资产的回报率,使企业资金可以顺畅流通,最终使企业多元化经营的财务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3.2 注重现金流预测投资,慎重选择新的发展业务

企业在开展多元化经营时,要对现金流预测给以高度重视,同时慎重选择新的发展业务,可以有效减少企业的负债率,从而提高现金的有效利用率,使企业经济效益得到快速增长。在进行现金流量的预算时,企业必须将产品的数量、销售额等进行汇总,对未来收益进行预测,对投资项目进行分析和规划,从而提高企业财务部门的预算效果。与此同时,采用合理的鼓励政策、良好的负债偿还期限和积极的新业务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使企业资源得到最有效利用,从而为实现企业多元化经营提供可靠保障。

3.3 加强企业业务资源整合,健全企业经营管理机制

加强多元化经营的财务风险控制,企业必须注重各种业务资源的整合,以降低企业整体的财务风险,与此同时,健全企业经营管理机制,对员工进行严格考核,确保企业正常运行。例如:实行集权形式的财务管理模式,提高资金预算的实施有效性,使各种业务的采购渠道、生产环节和销售途径得到有效整合,从而降低企业多元化经营的成本,使企业资产得到最高效利用。

4 结束语

现代化建设中,企业对多元化经营的财务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使企业资源得到最有效利用,从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不断增长,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闫丹丹.企业多元化经营下财务风险的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4,17:165-166.

[2]朱海军.企业多元化经营下财务风险控制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商贸,2014,20:80-81.

[3]任跃攀.基于风险控制的我国大型火力发电企业多元化经营研究[D].三峡大学,2012.

[4]魏然.多元化经营对企业财务风险影响的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2.

企业经营风险控制 篇7

一、企业的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

1. 企业的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可以直接简化称为企业风险, 经营风险是由于企业在经营方面的某些不利因素而导致的风险, 通常被理解为企业未来息税前利润的不确定性。经营风险通常是指由于出乎意料的汇率波动, 引起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收益发生变化的一种非明显性的风险。一般来说, 收益变化的大小取决于汇率变动对该公司各个方面的影响程度, 其中产品成本方面、产品价格方面, 产品生产的数量等也不同程度的受到影响。

经营风险不但会影响企业在国内的经济效益, 如企业还在海外还有投资, 那也会直接影响其投资的效益。经营风险带有一定的主观意识。不同的企业在进行预测的时候得到的结果也不尽相同。此外, 经营风险的影响力比交易风险和折算风险都要大。

2. 企业的财务风险

企业的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无法避免的现实问题, 是企业风险的核心。这种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也就是说, 企业的管理部门和企业的财务部门只能采取措施来降低风险, 却不能完全避免风险的产生。企业的财务风险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与筹资有关的风险, 一般由于企业的财务结构合理造成, 也或者使由于企业的融资不当使其丧失偿债能力造成, 最终的结果是投资者的预期收益没有达到的一种风险, 严重的甚至有可能导致整个企业破产的风险。

二、企业加强经营风险控制和财务风险控制的重要性

随着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的变化, 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也在一步步增加, 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在加剧。因此, 企业应该时刻具备较强的识别风险能力, 预知风险的能力以及处理风险的能力。

1. 及时发现风险的存在, 减少风险对企业的冲击

对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预警和控制尤为重要。有效的预警及控制手段能在风险发生之前就察觉, 并能及时对风险影响范围采取相应的措施, 把风险的程度及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等有效及时的传递给企业的相关者, 提前决策, 以减少风险发生时对企业造成巨大的冲击。

2. 防止出现大规模危机, 增加企业竞争能力

此外, 企业应该了解的是风险会与利益同在, 成功也与危机相随, 总的来说, 我国企业风险内控工作存在一定的薄弱点, 企业领导在财务风险管理上的意识也比较淡薄。而加强企业的经营风险控制及财务风险控制可以有效防止企业出现大规模的经营风险和财务危机, 有助于增强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 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从而保持企业的可持续盈利能力。企业必须充分考虑各种不利的因素, 建立有效机制, 防患于未然, 有助于增加企业的竞争能力。

三、控制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具体措施

在减少企业风险时, 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对风险进行评估, 切不能盲目的套用其他企业的做法, 这样才能有效的处理和解决风险带来的危机。

1.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有助于提高防范意识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不仅仅局限于财务的某些方面, 而应该是全局性的控制。企业必须要全面分析经营中一切可能存在的风险, 并及时对风险进行评估确认, 建立一系列规范的风险监控体系。在内部控制中, 职责分离、授权批准、记录报告、计算机信息系统、预算管理、资产保全、内部审计、分析与业绩评等多个方面都应该考虑到, 并对每一个环节进行细化管理。

2. 多元化经营方式的采用有助于分散风险的破坏力

现代企业避险的经营防止有很多种, 优化合理的组合投资方式是一个好的选择。一个企业可以在经营销售具有竞争力的核心产品的基础上, 根据企业自身实力和市场经济的具体情况, 发展多种经营模式。多种产品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地方的利润上可能不同, 风险的存在也可相互补充, 以达到减少企业的利润风险及经营风险的目的。多元化投资要考虑生产及销售产品的相关性、风险性及所得利润, 可在不提高风险水平的条件下使企业的利润达到最高。

3. 有效的风险管理制度有助于转移企业的风险

企业可以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制度, 从而在制度上控制和减少风险的发生。建立风险应急机制, 一旦有风险发生, 企业应采取最有效的补救措施, 将风险控制在最低范围之内, 减少损失, 以保证企业的根本利益。

根据不同行业的企业特点及金融市场的状况, 充分考虑经营的规模和企业的盈利能力, 确定企业融资结构, 使企业的财务风险降低到最低的水平。企业还可利用现存一些法律法规来有效转移风险, 例如通过保险公司投保来防范公司的某项风险, 或者将风险较大的经营活动委托其他专业性的机构, 也可通过契约形式将风险的损失转移给其他企业。此外通过转让的方式也可降低风险, 包括应收账款转让与抵押等转让等方式, 虽然在转让风险的同时也转让了权力, 但是为企业融通了经营所需的资金, 可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

总之, 企业的管理者及财务部门必须更新企业管理观念, 积极正确树立企业风险防范意识, 从思想上正确认识和对待风险, 最大限度进行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防范工作。

参考文献

[1]李志霞.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与管理[J], 发展.2011.06

[2]邓集文.我国企业行政管理的现存问题及改革思路[J], 改革与战略.2010.01

[3]张美灵.创新——资产评估机构发展的灵魂[J], 国际商务财会.2010.01

[4]伍唯佳.商业连锁经营企业财务风险控制[J], 中国集体经济·上2010.6

以预算为手段控制企业经营风险 篇8

一、优化预算编制, 从源头预防风险

油田企业的经营风险在于预算投入与生产开发和经营管理不匹配, 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导致成本总额、费用要素出现超支, 经营目标不能实现, 加大经营风险, 企业承包集团和职工群体的收益受到影响, 不利于企业经营秩序的稳定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孤东采油厂从预算编制的源头着手, 立足于机构、人员编制, 立足于产量、工作量、价值量的统一, 立足于油藏经营开发, 细分油品属性和产量结构, 以有限的预算指标实现与生产开发的有效结合。

1. 优化预算资金配置。

一是向水质治理、管杆更新、管线维护倾斜, 加大投入力度;二是做好用电管理和作业优化;三是深挖材料、燃料、用水潜力, 筹措部分资金用于管线维护和设施设备维修;四是针对污染问题, 调整预算结构, 提前投入, 压减赔偿及污染后治理费用;五是对必要的政策性费用实施保障, 能够压缩降低的, 尽量压减;六是对非生产性费用继续采取严格控制。

2. 与生产开发结合。

孤东采油厂产量包括水驱产量、稠油产量、注聚区产量和常规产量。常规产量靠地层能力自喷, 开发成本最低, 主要是油气处理费、折耗和生产维护费, 单位完全成本在500元/吨左右。其次是水驱产量, 水驱开发成本不低于800元/吨。再次是稠油产量, 注汽吨油成本不低于1100元/吨。最后是注聚产量, 仅吨油药剂费用就达到476元/吨, 注聚区完全吨油成本不低于1400元/吨。根据每种采油方式的单位开采成本, 结合产量结构, 再考虑挖潜节约因素, 形成不同油品的预算资金布局。

3. 严细成本分解。将责任成本全部划切给三级单

位, 按照向一线单位倾斜、向生产保障单位倾斜的原则, 对材料费、燃料费、电费、作业费、修理费等主要生产费用, 以产量结构为导向, 以工作量需求为基准, 逐层细化需求, 在做好生产源头优化的基础上, 挖掘内部潜力, 保障直接生产需求。

二、加强预算调研, 从生产寻查风险

预算指标下切后, 采油厂及时组织落实预算大调研活动, 由采油厂领导带队, 深入主要生产开发和生产保障三级单位, 了解三级内部预算对接和指标下切情况, 听取专题工作汇报, 按照生产量、工作量、价值量的有机统一, 从纵、横两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按照不缺、不漏、不重的原则, 逐项进行对接落实, 对于一些不可预见的因素, 从客观实际进行估量, 力争实现预算投入的全铺盖。与此同时, 预算调研还安排生产科室和安全、综治、环保等部门的人员参加, 按照安全清洁生产、建设和谐平安油区的目标, 根据上级业务部门的指示要求, 寻查预算风险点, 从各个方面讨论三级单位预算分解的不妥当之处, 经反复修改完善后, 作为三级单位正式的预算方案执行。

各三级单位也逐级深入基层队调研, 根据产量指标、工作任务, 合理配置基层队预算指标, 并认真听取基层队对预算指标进一步向班组和职工个人分解意见, 特别是雨季、风暴潮、大风等恶劣天气及自然环境造成的预算外因素影响, 按风险大小, 进行估量测算, 经汇集整理, 综合整体意见, 在三级整体的预算安排上进行调整优化, 确定适应三级生产经营实际的预算部署方案, 满足生产开发需求。

三、细化预算分析, 以措施削弱风险

孤东采油厂把细化预算分析作为加强过程控制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逐步确立完善了采油厂总体分析、项目组专题分析、三级单位重点分析的“三层”预算分析模式, 每月按期召开经济活动分析会, 采油厂领导、机关科室和三级单位主要领导参加。每次确定不同的分析内容和分析重点, 凡出现超支的项目组和三级单位, 不但要讲清原因, 还要详细安排下步改进完善措施。采油厂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更是根据工作分工, 在宏观上进行统筹把握, 做好下步工作安排和措施制定, 以严细的防范措施从根本上削弱存在的风险。

2009年1-5月份, 受产量波动影响, 电量、作业工作量、作业主材消耗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超支, 引起了采油厂领导的高度重视, 在5月份经济活动分析会上, 用电、作业项目及相应超支的三级单位做了就作业和电做了专题分析, 分析了原因, 落实了对策, 采油厂领导在总体层面上确定了从八个方面着手, 控制电量上升势头:一是由相关领导负责, 对全厂电热杆井进行调查分析, 制定压减措施方案, 压减电加热井用电;二是有分管副厂长负责以“以电养电”、高能耗井治理为抓手, 加强机采井用电控制工作;三是由分管首席专家负责加快新建计量站等地面设施配套建设, 消灭单井拉油用电;四是加快东三注西三线改造施工进度, 减小注水干压损失, 降低注水用电;五是加快东五注、东六注大泵改换施工进度, 提高注水系统效率;六是加快抽油机井拖动系统改造工作, 降低吨液耗电;七是紧挨快注汽锅炉气代油改造及能耗分析工作, 降低注汽用电;八是加快前线矿区照明太阳能改造工作, 降低后勤管理用电。对作业费、外雇运费的控制也分别将了安排意见。这些措施和意见落实后, 能及时控制电量、作业工作量和外雇运费持续上升势头, 削弱全年潜在的预算超支风险。

四、精细预算管理, 从细节堵塞风险

近年来受产量形势不乐观影响, 孤东采油厂注水量、注气量、注聚量及油气处理量逐年拉大, 上级下切预算指标没有相应增长, 面对有效投入不足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的实际情况, 采油厂从内部挖潜着手, 以项目组为依托, 明确目标, 落实责任, 在管理细节上堵塞预算投入不足带来的风险。

1. 加强用电管理, 节约挖潜电量

采油厂坚持“像运行产量一样运行电量”原则, 按照“以电养电, 早启动、早见效、早收益”的工作思路, 依靠科技进步, 加大节能技改力度和系统优化;精细管理挖潜, 提高注采输系统效率, 减少电量消耗。2008年用电量同比减少2076万KW.H, 较年初计划节约1325万KW.H。一是深化认识, 转变观念, 提高全员节电意识;二是加强系统节点分析, 提高节电措施针对性;三是加强系统优化, 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四是加大技术改造力度, 提高用电基础管理水平;五是确立用电管理明确“20个”节点, 包括:采油用电管理“9个”节点, 注水用电管理“5个”节点, 注聚用电管理“3个”点, 集输用电管理“3个”节点。

2. 实施创新管理, 降低作业费支出

围绕提高作业效益这个中心, 孤东采油厂从优化作业工作量和作业成本入手, 大力开展了工作流程创新、精细管理创新、工艺技术创新, 加强后勤保障工作力度, 逐步实现了保油上产与作业效益的良性循环。2008年作业井次同比减少187井次, 作业费同比减少322万元。一是立足工作流程创新, 优化作业工作量, 实现良性循环。建立作业工作量与作业成本双线运行机制, 实施成本预警, 严格优化监控油水井作业总量;建立联责承包, 实施优质优价, 实现作业与采油良性互动;建立单井综合效益论证制度, 优化方案论证, 提高单井效益;建立多轮次作业井预警审批, 优化施工措施, 提高作业有效性;建立躺井“预方案”制度, 提高方案预见性, 降低作业频次。二是立足精细管理创新, 优化作业成本, 严控单井作业费用。实施节点控制, 优化作业成本, 实现挖潜增效;规范技术标准, 优化作业工序, 严控作业劳务费用;优化防砂工作量, 精细管理, 严控作业材料费用。三是立足工艺技术创新, 破解生产瓶颈, 降低开采成本。完善发展机械防砂工艺技术, 提高了防砂工艺成功率和效果;研发试验水动力螺杆泵机采工艺, 从根本上破解了管杆偏磨难题;开发空心杆掺水稠油常规开采工艺, 降低了稠油开采成本;研发同心双管分层注聚工艺, 提高了注聚开发效果;应用多种技术手段, 加大了套损、长停井修复治理力度。

3. 实施六个“一”管理, 抓好四个环节, 降低燃料支出

结合2008年燃料油价格不断上涨、需求量不断增大的实际情况, 孤东采油厂提出了“压量降本”的燃料费控制思路, 明确责任, 加强计划审批, 做好日常管理和现场监控, 进一步健全挖潜措施, 重点抓好“基础、运行、管理、激励”四大环节, 大力推行“六个一管理” (一车、一台帐、一统计、一分析、一考核、一评价) , 取得了较好的成本控制效果, 燃料油消耗量比计划减少415吨。

五、严格预算考核, 从根本消化风险

孤东采油厂不断完善预算考核方式, 建立刚性机制, 传递责任与压力, 提高预算控制效果, 从根本上消化经营风险。

一是突出了成本预算指标在经营考核中的重点地位, 提高考核比重, 对电量、水量、燃料消耗量按月考核, 分月兑现;对作业工作量、作业主材、生产用料、设备修理、外雇运费季度考核、季度兑现。其他费用实行总量控制, 半年考核兑现。

二是实行项目组风险承包机制, 采油厂成立作业、用电、燃料、外雇运费项目组, 由项目组实行作业、电、燃料、外雇运费总量控制, 年终考核兑现。

三是将预算执行考核与各级管理者的风险抵押金紧密联系起来, 将对单位的考核与对领导者个人及广大职工的绩效考核挂起钩来。在单位评先树优上, 实行预算指标超支的一票否决制。

四是确立了采油作业联产联责责任体系, 对原油产量、作业工作量、作业主材实行采油、作业双向控制机制, 逐步缔造采油、作业的良性循环。

孤东采油厂积极开展内控管理方式研究, 以预算为手段推动内控管理, 防范经营风险, 历经几年摸索, 逐渐走向成熟,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营造了良好的内控管理秩序和环境, 采油厂连续五年控制预算指标不超, 实现了经营管理水平的稳步提升, 风险控制能力得到加强和提高。

企业经营风险的成因分析及其控制 篇9

风险就是一种可能性, 也是一种概率, 这种概率或可能性是我们所不希望发生的后果的概率或可能性。在当今世界, 一些风险对公司的生存或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研究和控制风险就是要设法减少风险出现的概率, 阻止风险由潜在转变为现实的可能性, 使危机转化为现实得到阻止或减少。

经营风险是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 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 影响企业利润、资金、经营运动的变动, 从而导致企业价值发生变动。经营风险的存在, 对企业的经营和财务产生重大的影响, 甚至影响着企业的生存, 因此企业要防患于未然。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对企业经营风险进行估算与测量。

企业的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息息相关, 财务风险是经营风险的货币化的表现形态。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的表现形式虽然不同, 但两者都能从不同角度来表现风险。本文将从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两个方面讨论企业的经营风险, 在财务指标中又分为从经营杠杆与非经营杠杆两个角度讨论企业的经营风险。

二、经营风险的分析

公司收益和收益增长率的稳定程度是衡量经营风险大小的一个办法。公司收益和收益增长率的稳定性越高, 经营风险越小;相反, 则越大。衡量公司收益和收益增长率的稳定程度可用统计技术, 计算出收益的统计标准差。标差愈小, 公司收益稳定性就愈大, 从而经营风险就愈小, 反之则相反。下面笔者将从三个方面分析经营风险:

(一) 经营杠杆系数分析

衡量经营风险的一个常用指标是经营杠杆系数。企业利润不稳定的根源并不是经营杠杆本身, 但经营杠杆产生了扩大企业经营风险影响程度的效应, 经营杠杆系数越大, 使利润变动越激烈, 导致企业的经营风险越大。鉴于企业经营风险的大小与经营杠杆有着密切的关系, 对经营风险进行衡量分析, 可用经营杠杆系数的量化来进行。

经营杠杆系数是指息税前利润变动率对产销量变动率的比率, 按其定义的公式为:

息税前利润EB IT是指扣除所得税和利息费用之前的利润, 用公式表示为:

息税前利润=销售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额-不含利税的固定费用

由此可以推导出:

所以经营杠杆系数的数学公式表示为:

D O L———经营杠杆系数

△EB IT———息税前盈余变动额 (息税前利润变动额)

EB IT———变动前息税前盈余 (基期息税前利润)

△Q———销售变动量

Q———变动前销售量 (基期销售量)

M———基期边际贡献

F———固定成本

Q———销售额

Q 1———基期销售额

Q 2———变动后销售额

V c———变动成本

P———销售价格

分析这个公式可知, 经营杠杆系数反应了销售额变动所引起的利润变动幅度。

通过D O L我们就可以对企业的经营风险进行多方面的分析:

一是没有固定成本, 这时所有成本都是变动成本, 则D O L=1, 经营杠杆起不到作用, 这时边际贡献就是息税前利润, 这时息税前利润变动幅度与产品销售量变动幅度完全一致。

二是D O L=M/ (M-F) , 我们可以知道D O L>1, 从而产生了经营杠杆效应, 使得息税前利润随着销售额的变动从而出现更大波动的现象, 这就给企业经营带来成倍的收益或损失。

三是在D O L>1的前提下, 如果所有其他条件保持不变, 只是产品销售量的增加, 这样降低了单位产品负担的固定成本, 从而提高单位产品的利润, 结果使息税前利润的增长幅度会大于产销量的增长幅度, 即利润会成倍增长, 经营杠杆起到“正”杠杆作用。反之, 如果产品销售量减少, 则会增加单位产品负担的固定成本, 使单位产品利润降低, 这时息税前利润的下降幅度会大于产销量的下降幅度, 利润也会成倍减少, 即起到“负”杠杆作用。

四是在固定成本不变的时, 当销售额越大, 经营杠杆系数会越小, 则经营风险也越小。反之, 当销售额越小, 经营杠杆系数会越大, 会使经营风险也越大。

五是看看经营杠杆与边际贡献的关系, 如果边际贡献=120, 固定成本=20, 则经营杠杆系数=120/ (120-20) =1.2, 当单价上升使边际贡献增加20时, 这时边际贡献为140, 固定成本不变, 则140/ (140-20) =1.17<1.2, 即经营杠杆系数变小, 所以经营杠杆与边际贡献呈反方向变化。

六是当销售额处于盈亏临界点前的阶段时, 可见经营杠杆系数随销售额的增加而增加。当销售额处于盈亏临界点后的阶段时, 则经营杠杆系数随销售额的增加而减少。销售额达到盈亏临界点, 这时时经营杠杆系数趋近于无穷大, 使经营风险也趋近于无穷大。

七是当销售收入一定时, 经营杠杆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加大会引起经营杠杆系数增加, 变动成本变小也会起经营杠杆系数增加。

影响经营杠杆系数的因素很多, 除了固定成本和销售额以外, 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产品供求变动的影响。当产品供求关系发生变动, 会引起产品售价和变动成本发生变动, 进而影响营业杠杆系数。

二是产品售价变动的影响。当其他条件不变, 产品售价上升, 营业杠杆系数会下降, 因此, 企业可以通过提高产品售价来降低营业风险。

三是单位产品变动成本变动的影响。当其他条件不变, 单位产品变动成本额或变动成本率降低, 会使营业杠杆系数降低。因此, 企业可以通过降低单位产品变动成本或变动成本来降低营业风险。

四是固定成本总额变动的影响。当产销规模在一定范围时, 固定成本总额保持相对不变。如果产销规模超过一定范围, 会引起固定成本总额的变动, 从而影响经营杠杆系数。

(二) 其他财务因素分析

1. 新产品开发风险。

企业的新产品能否满足市场变化的需求, 对新产品的研发费用能否及时回收, 以及新产品的定价能否收回成本, 都会给企业带来经营风险。

2. 采购风险。

企业的生产经营需要进行存货采购, 采购市场价格变化大、供货商存货不足、采购付款方式、付款时间及信用条件等都会对企业的经营产生一定的风险。

3. 应收账款变现风险。

很多企业为了增加销量, 提高市场占有率, 销售产品时大量采用赊销方式。企业赊销业务过多, 应收账款的大量增加, 会导致应收账款管理成本增大, 因此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产生一定的负作用。销售款长期被无偿占用, 企业资金的流动性和安全性会受到严重影响。当企业赊销比重过大, 会导致应收账款管理的负担过大。另外, 在赊销过程中如果企业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到位, 盲目赊销, 会造成应收账款失控, 大量的应收账款无法收回成为坏账, 对企业的正常经营产生风险, 降低企业价值。

4. 存货变现风险。

目前一些企业普遍存在存货占流动资产比重相对较大的现象, 且多为超储积压存货, 这样的存货流动性差, 使得企业在存货方面占用了大量的资金, 同时还会增加保管这些存货的保管成本, 为此造成企业费用上升, 导致利润下降。如果存货价格下降或由于经营变化存货已不适用, 对于这些长期库存的存货, 企业还要承担存货跌价损失及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 也会产生一定的经营风险。

5. 资本结构风险。

企业的经营资金一般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股权融资, 二是负债。股权融资和负债都会产生风险, 股权融资与负债的组成结构会影响企业的经营风险。当一个企业举债规模很大, 将会承担很高的利息费用, 使企业的经营风险增加。当一个企业的股权融资过大, 则会降低股东的收益, 从而变相减少企业价值。

(三) 外部因素分析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必然受到整个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 企业的经营风险除了与其自身的经营有关, 还与企业的生存环境存在密切的联系。这个大经济不仅给企业发展创造了机会, 同时也给企业带来各种挑战和风险。

1. 市场风险。市场变化瞬息万变, 包括行业风险, 市场需求量的波动, 竞争对手的销售策略等都对对企业的正常运作有深远的影响。

2. 政策风险。国家对企业所处的行业的政策变化, 宏观经济调控, 产业政策导向等等都会对企业产生一定的风险。

3. 法律风险。因为涉及法律问题, 造成企业的违法行为。如违约、知识产权侵权、违法使用劳工、信息技术等都会对企业造成经济损失从而造成的风险。

三、经营风险的控制

企业存在一天, 风险也必然跟随一天, 每一个经营环节都有风险发生的可能。风险没办法回避, 但是在经营活动中可以积极的预防风险, 或者尽可能减少风险产生的损失。因此, 对一个企业进行经营风险的成因分析并提出预警非常必要。尽管风险不可能完全消除, 但是通过前期的分析与预警, 企业可以对风险有一定的识别和评估, 做到提前采取措施, 把风险产生的危害控制在一定的可承受范围内, 使损失减小到最低。

(一) 利用经营杠杆控制

在以上公式中, 从影响经营杠杆的各因素来看, 首当其冲的因素是销售额, 销售额增加, 经营风险当然减少, 则企业价值可以得到成倍的增长, 单单就销售量来看, 企业为了增加营业利润, 一般会尽可能把销售量扩大, 企业一般不会为了增大经营杠杆而降低销售量。由此分析, 销售价格、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是企业一般调控的三个因素。

1. 合理定价。

新产品的上市, 企业常采用两种定价策略。第一种策略, 在新产品初期销售价格较高, 待产品竞争剧烈出现时再逐渐降低价格。第二种策略, 为了开拓新产品市场, 先以较低价格销售, 赢得顾客后信赖和接受后再逐渐提高价格。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 顾客对涨价会产生抵触情绪, 而乐于接受降价。也就是说, 采用第一种策略价格弹性较大, 效果较好。随着新产品市场的逐渐打开, 竞争者会纷至沓来, 企业产品市场会遭挤占减少, 使得销售量减少, 引起D O L增大, 引起营业利润的快速下降。此时应适当调低价格, 促进销售量的增长。这时销售量上升引起的D O L下降完全可能抵消价格降低引起的D O L增大, 企业经营风险不会增大。如果采取第二种策略定价, 市场开发会容易些, 销售量前期会高, 但由于定价低使企业的利润并不高。等到产品被市场认可, 提高售价一般会导致顾客反感, 影响销售量, 假设提高售价和销售量下降对经营杠杆的影响可以抵消, 即使企业的经营风险无多大变化, 但销售量下降了, 这将导致企业经营利润的快速下降。如果新的竞争者较早出现, 提高产品售价可能性小, 而希望通过降价提高销售量也没空间, 此时, 随着销售量下降, D O L增大, 经营风险随之加大, 企业经营利润下降速度更快。由此可见, 为了控制企业经营风险, 采取第一种定价策略较为适宜。

2. 调节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对一个企业来说, 固定成本在一定时期内是固定不变的, 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都会影响经营杠杆和经营风险, 但它们的影响的程度和方式有所不同, 往往固定成本的影响大于变动成本。在很多情况下, 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存在着此消彼长的相关性。如生产采用新式的设备, 折旧费虽然高但人工费用低。如生产采用旧式的设备, 折旧费虽然低但人工费用高。可见, 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构成比例是有弹性的, 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成反比例变动, 这样企业在一定范围内对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予以调整, 从而可以实现一定范围内调控经营杠杆和经营风险。

(二) 其他控制制度

1. 建立健全企业各项规章制度, 采取积极对策应对各种法律、市场及财务风险。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及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加强对市场的调研, 还要对投资方案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等。

2. 加强客户的信用管理。为了减少回款风险, 则需要对客户建立档案, 了解客户的资信情况, 并建立催款制度。

3. 为减少对外的法律风险, 企业对外签订的各类合同必需严格审查, 加强合同履行过程中的控制和监督。

总之, 企业经营是有风险的, 但风险与机会是并存的。风险越大, 可能机会越多, 收益也会越大, 所以我们需要在已知风险存在的情况下对风险进行分析, 并进一步预警与规避。

参考文献

[1]Stephen A Ross, Randolph W Westerfield, Jeffrey F.Jaffe.公司理财[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

[2]孙建萍.经营杠杆系数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集体经济, 2011 (2) :97-98.

施工企业经营风险防范与控制 篇10

从企业运营角度分析, 企业风险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 由于一些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的因素的影响, 使企业实际收益与预计收益发生背离而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企业的经营风险主要由经济风险、营业风险和财务风险构成。

经济风险主要是指因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 企业在从事正常的经济活动时, 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企业的经济风险主要来自于外部的环境变化, 如市场供需结构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等。经济风险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 但可以通过内部控制制度对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 降低其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 尽量避免和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

营业风险是指企业在生产运营过程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营业问题涉及企业各个职能部门的工作, 并与企业的产品生产过程紧密相连。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内部会计和财务管理部门工作活动中和企业在对外进行融资, 投资活动过程中产生的风险。会计核算、预算、结算和监督等各个财务环节都存在着潜在的财务风险。

二、施工企业经营风险的构成

(一) 人员素质风险

施工企业的人员素质主要通过设计人员和工程监理工程师的技能, 承包商管理下一般技工的技能水平和建筑单位管理者的素质这三个方面表现。其中的任何一类人员的素质都会影响到企业的经营过程, 给企业造成潜在的风险。

(二) 经济管理风险

施工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主要包含对工程资金供应的保障, 建筑工程合同的签订, 对施工现场的控制, 事故防范措施和信息安全控制计划。这些不可或缺的管理环节每一环都至关重要, 因为任何一个环节的松动都会影响到整体工程项目的质量, 给企业带来不可预知的各种风险。

(三) 工程环境风险

工程环境的风险主要来自于不可抗力对工程项目的影响, 如自然灾害, 地质和水文条件, 气象条件等。

(四) 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来源于设计施工过程各个阶段的相应技术条件的不确定性。如工程设计文件和工程施工方案存在的问题以及工程建设中工程物资和工程机械调配和使用问题。

三、施工企业经营风险的来源分析

(一) 资金风险

施工企业的自己风险主要来源于异常收款, 异常收款是指不按月完成工程进度工作量收取工程款的资金结算方式。异常收款条件下的经营风险是显而易见的, 但施工企业为了谋求工程中标, 迫于无奈承诺建设单位的苛刻条件, 一旦出现建设单位的项目后续资金筹措发生困难、经营不善或房地产项目销售不畅等问题, 施工企业将承担工程投入和履约保证金不能依约回收担保的连带责任风险, 甚至承受坏账的经济损失。

(二) 招标报价带来的效益风险

随着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工程投标竞争, 说到底是承包工程价格的竞争。而价格竞争主要体现在工程总造价的让利、开办费让利、技术措施费让利、材料中准让利、定额利润让利、工程类别收费让利或承担应由建设单位支付的费用等。施工企业为了获得继续生存的机会, 投标时竞相压价, 最终只能以微利或成本价承包工程。过度竞争造成施工企业合理利益的流失, 一旦企业的成本控制措施不能有效地消化压价让利造成的经济损失, 企业将面临巨大的效益风险。

(三) 拖延工程结算的风险

一些建设单位由于项目投资不足或投资超预算, 往往以审价、审计为幌子, 对施工企业递交的工程结算多头审、重复审, 以达到长期拖欠工程款的目的。其结果是施工企业承包项目的最终效益无法确定, 企业难以保证生产经营活动资金的正常周转, 利息负担沉重。

拖欠工程款是施工企业无法预知而且必须承担的重大风险因素。目前我国的建筑市场上, 拖欠工程款或垫资工程有越演越烈的趋势, 这些现象的实质上是业主把投资成本和投资风险转嫁给施工企业的不平等市场行为, 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通过国家的相关政策和制度, 借助国家行政强制力来纠正。

(四) 工程质量风险

施工企业要对工程项目的质量品质达到或高于优良等级进行承诺, 并将相应的奖罚标准列入合同条款。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施工单位必须按图施工, 符合设计要求、技术要求和合同约定, 对建筑材料、构配件、设备和混凝土进行检验, 保证合格, 对最终产品工程必须合格, 轻者遭受罚款处理, 重者返工、修理, 并赔偿业主因此造成的损失, 甚至停业、降级或吊销资质证书。

(五) 安全生产风险

建筑企业生产经常发生安全问题, 因建筑产品露天生产, 建筑业历来是事故多发行业, 施工企业一旦遭遇安全事故, 用于抢救、处理伤亡事故的时间和费用往往很大, 承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还要遭到行业主管部门, 行政管理部门通报批评, 为以后的投标带来难度。

四、施工企业的经营风险控制

(一) 施工企业的整体经营风险控制策略

施工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决定了其风险具有多样性和长期性, 因此要对企业的经营过程进行全面的控制, 建立具有长效性的机制, 充分考虑企业各方面关系。首先, 建筑施工企业要立足于自身的长期发展, 不断扩大经营规模, 拓展新的经营领域和地域, 提高企业的行业竞争力和品牌价值。只有在一定的企业规模上才能够建立经营风险长效控制机制, 保障企业的永续健康发展。此外, 在企业内部要建立全员参与, 全员负责的理念。因为只有管理者和员工目标一致, 共同维护企业的利益, 经营风险控制的长效机制才能够发挥作用。

(二) 施工企业经营风险的控制手段

1. 建立严格的经营决策程序。

首先, 实行企业经营决策失误责任制。管理者要对本单位的经营风险负责, 重大事项必须经管理层研究决定, 防止因违背企业经营原则导致决策失误。其次, 发挥监事会监控作用。对工程异常收款条件下企业资金的筹措平衡、资金的安全保证、建设单位履约等方面的可能性做出预测分析, 防止企业资产流失。第三, 确定异常收款项目风险监控责任人。风险监控责任人可由项目经理担任, 在施工或建设单位洽谈过程中, 及时发现问题和预测风险, 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和解决。第四, 完善企业合同管理。要建立合同评审制度, 合同签订前由各职能部门共同进行分析和评价, 防止合同中不利条款的出现, 降低合同潜在风险。第五, 严格经济担保管理。施工企业为建设单位提供经济担保必须谨慎量力, 避免为存在较大风险的项目提供担保。在投标中必须需为业主的融资、采购设备、置地等提供担保的, 企业必须要在提供担保前对业主的资信状况严格审查, 详细了解和掌握业主目前的经济状况, 约定合理的保证方式。

2. 提高人员素质, 发挥企业优势。

一方面, 要有独立的估价信息, 加强企业成本核算, 对自己的成本水平要有充分的估算, 建立企业内部定额, 避免盲目报价。另一方面, 要从技术和管理方面入手, 发挥自身优势, 提高效率, 降低成本, 采用新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模式, 扩大企业降价空间。

3. 实施工程质量目标管理, 提高履约能力化解经营风险。

首先, 企业要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在工程合同中承诺的质量等级要按照相关的质量、安全和环境标准, 实施严格的目标管理, 并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 设计创优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 选择精良设备, 配备高素质的人才, 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完成。其次, 要在企业内部落实质量管理责任制, 及时发现并化解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质量风险。工程质量管理贯穿于工程施工全过程, 每一个分部分项的质量优劣都会影响到整个工程质量的优劣。因此对于分部分项的劳务分包商, 要在与他们的合同中落实质量责任, 明确质量标准, 并设立一定数额的质量目标奖罚, 转嫁质量管理中的经营风险。

4. 对风险进行信息化动态管理。

施工企业的风险存在于建筑项目生命周期的全过程, 在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中, 必须对工程项目实行动态管理, 对各个环节和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及时有效的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在企业内部建立全面完善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对投标项目在投标前应进行可行性研究, 对施工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各种变化进行估计, 对由此带来的风险及时做出有效的反应, 并做出合理调整, 形成一套全面可靠的数据基础资料支持系统。

5. 加强部位结算和竣工结算管理。

施工企业在合同签订的过程中, 要充分考虑企业的利益, 尽量将实行部位和竣工结算及其结算时限的条款明确写入合同, 以保证自己的权利不受侵害, 防止因合同规定不明造成的工程款结算纠纷。此外, 在推行部位结算的同时, 企业还要强化竣工结算管理。将工程项目竣工结算时限列为合同条款, 为企业顺利进行结算创造条件, 同时, 在内部强化基础管理工作避免因为自身原因而延误结算。

摘要:施工企业与一般的企业相比, 存在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和更高的风险。研究施工企业的经营风险构成及特点, 分析其具体来源, 能够进一步完善施工企业的风险控制体系, 防范施工项目各个环节中的潜在风险,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关键词:施工企业,风险,控制

参考文献

[1]王雅秋施工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风险控制与防范[J]社科纵横2006 (4)

[2]赵新节试用财务分析手段来控制企业经营风险[J]会计之友2006 (6)

[3]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垫资施工面临的风险[J]施工企业管理2006 (5)

上一篇:二维码与医院应用下一篇:心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