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形式创新

2024-05-11

制作形式创新(精选七篇)

制作形式创新 篇1

1《国脉》获奖奖杯

2 CAA2014国际卢米埃奖

国际卢米埃奖诞生于2009年, 《阿凡达》、《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地心引力》, 一部部立体影像佳作引领和推动了最新影像技术的应用和艺术上的创新。

2012年1月1日中国3D试验频道开播以来, 中央电视台立体电视系统制作了《春节联欢晚会》、篮球、乒乓球等一批综艺、体育类立体电视节目, 3D《国脉》是中央电视台在纪录片领域采用支架方式拍摄的第一部立体电视片, 它通过微距拍摄、升降运动拍摄、逐格拍摄等多种创作手段, 多角度、多层面、立体化地展示了崭新的国博。是科技新手段与纪录片的叙事形式、影像风格的一次握手, 是高端制作流程的一次可贵实践。《国脉》填补了央视3D纪录片的空白。

3D《国脉》由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播出传送中心、技术制作中心、央视风云联手打造。从2012年7月策划, 2013年1月拍摄、制作、CG合成, 到2013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在3D试验频道播出, 在国家博物馆3D影院同时上映, 历经近一年, 这次3D《国脉》获奖, 标志着中央电视台立体影像制作达到了国际水平。该片从创意到呈现的每一个环节都突出了创新应用的核心, 既秉承了纪录片独特的叙事方式, 又展现了立体关系特征, 本篇就节目内容创作和立体技术的结合, 谈一谈这部3D电视纪录片的制作。

一文明进程的载体

中国国家博物馆与英国大不列颠、法国卢浮宫、俄罗斯圣彼得堡并列, 为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国家博物馆建筑宏伟, 文物精美, 承载着五千年中华文明, 是该片重点表现的内容主题。

国家博物馆的建筑风格继承了中国传统神韵, 石木材质工艺融汇了现代科技, 馆顶檐、庭院、馆内立柱、大厅、长廊、藻井构架出大气恢弘、宽阔典雅, 体现出国家博物馆“无处不历史, 无处不学术, 无处不艺术”的精髓。

馆方精选珍贵文物更是文明进程中的里程碑:

“后母戊”青铜鼎:中国商代晚期青铜器, 是已发现的中国古代形体最大和最重的青铜器;

“四羊方尊”:商代青铜器, 距今3000多年, 1938年曾遭轰炸碎片而被修复;

“犀牛酒尊”: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铜犀尊;

“人面鱼纹彩陶盆”:西安市半坡遗址, 是新石器时代仰韶彩陶工艺的代表作之一;

“红山文化玉龙”:有“中华第一龙”的称誉, 距今5000多年, 以龙背正中小穿孔悬起呈水平状为奇。

十余件标志性国宝, 工艺精美、纹样精密、神态自然、惟妙惟肖, 蕴含着古代文明的灿烂辉煌与博大精深。

3一组文物展品图片

节目组主创人员与国家博物馆考古专家学者们畅谈历史建筑、文明变迁, 浓缩提炼立体视觉语言表现博物馆特质、放大文物细节, 大家分析与2D制作的区别, 将立体表达与文物的价值内涵相关联, 与镜头语汇相关联, 规划出镜头的3D关系, 增强身临其境的视觉感染力。

二立体思维的创立

《国脉》创作组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纪录片精英团队, 擅长制作文物考古类题材, 精通文物影像创作和表现手法。在6集高清纪录片《国脉》基础上, 积累了脚本、摄影、灯光、舞美等方面的丰富经验, 然而, 采用立体技术展现这样的题材, 还是第一次。

为掌握立体电视制作新技术, 创作组成员与台内技术部门合作, 进行了深入的立体技术培训和精彩样片赏析, 观摩了国内外优秀3D作品, 如3D世博会、欧洲教堂和街景、景泰蓝展览和制作等3D节目样片, 聘请技术专家讲解, 到制作现场实地观摩3D电视拍摄, 体验3D电影的立体效果, 树立立体影像的概念和视差安全的规则, 掌握3D制作要点:

3D电视利用双眼视差让观众看见图像的深度;

双眼3D成像利用会聚角和水平视差使观看者产生立体视觉;

3D拍摄时, 调整两台摄像机间距、会聚角, 或使用数字处理设备改变图像水平位置, 都可以改变会聚平面的位置, 把不同空间深度的被摄体放置在屏幕的显示平面上, 产生立体视觉;

当单眼立体视觉的焦点调节与双眼立体视觉的会聚角在大脑产生的立体信息不一致, 双眼视觉与单眼视觉会产生冲突, 这种立体信息的冲突会使观看者产生视觉疲劳和不舒适的感受;

在立体图像拍摄制作过程中, 需要严格控制双眼3D图像误差, 保证视觉质量。包括安全视差管理 (正负视差范围) 、几何误差控制 (高度、旋转、尺寸大小) 、光学误差控制 (聚焦匹配失调、炫光、杂散光) 、电子误差控制 (亮度电平、色彩差异、延时等) 、视野冲突控制 (边框效应、遮挡关系、空间跳跃) 。

通过学习, 节目主创人员了解了立体拍摄原理、方法和技术, 了解了3D支架的作用以及立体制作流程、立体显示、3D实拍技术要求。与3D技术结合, 在技术与艺术间搭桥, 拓展了节目创新思维, 为拍摄精品3D影像建立了扎实的基础。

三技术工艺创新

3D《国脉》技术制作团队是一批富有经验的立体制作人员, 从3D频道开播以来, 制作过百余期综艺节目及体育赛事节目, 对不同类型3D节目立体效果控制、安全舒适度范围、视差调整和修正有着丰富实践经验。尽管如此, 承担3D纪录片的拍摄制作还是第一次。

纪录片拍摄要求与3D现场转播不同, 需要经常变换场景和机位, 针对这个特点, 大家以高质量高效率为出发点, 进行了设备工艺调研, 从台内3D系统设备的配置、工作流程, 到社会影视公司的3D影视专业拍摄及做法, 探讨各种3D的立体呈现, 如组织参观专业3D制作基地, 了解3D电影拍摄、设备配置、现场/后期工作流程;与3D电影制作人员探讨后期工作流程与三维实景合成技术, 包括:

从分镜头时立体设计方式, 到实拍现场立体监看, 对动作、走位的立体考虑;

对应各个工种的数据流程管理和格式适配;

浅景深丢失掉3D层次的概念;

立体素材管理、视差修正与工作步骤、Mistika——RED设备工艺流程等。

通过不同流程的数据配置和分析, 为确立3D《国脉》摄制方案和系统工作流程做好了充分准备。

四精品技术路线

在充分的社会调研基础上, 台技术系统协调相关部门, 集合台内优质技术资源, 确定了3D《国脉》技术路线和完整的实施方案。3D转播系统、3D ENG系统、后期高端制作系统, 全程参与3D国脉的拍摄制作, 确保了高质量高效率的工作流程。

根据节目策划, 立体电视纪录片《国脉》不仅用于立体电视频道播出, 还要提供DCP数字电影包用于国家博物馆3D影院播放。为确保影院 (12米×5.9米) 银幕立体观看效果, 避免在技术上出现隔行扫描方式的闪烁现象, 该片前期拍摄采用逐行扫描方式和高码流记录, 工作站进驻拍摄现场, 每天进行立体视差监测和修正工作;后期全程无压缩制作合成, 减少画质损失, 根据播映屏幕尺寸和色彩空间要求, 分项调节, 完成电视版和影院版成片制作。工作流程按照拍摄、现场监看、并行粗编、立体修正、精编、调色、三维、合成等环节完成全片制作, 并行操作, 实现快速高效的工艺流程。

在工作流程上, 前期进行高码率逐行录制, 在宽泰立体影像在线制作系统, 实现所见即所得的电影DI流程, 完成无损后期合成制作。确保3D实拍画面在剪辑、修正、三维CG特效合成过程中始终保持原始素材最高画质。部分拍摄内容尝试使用4K 3D系统拍摄, 完成不同分辨率的混合制作。

1. 技术资源配置

拍摄主要设备采用3D EFP系统和后期宽泰制作系统, 以及4K 3D数字摄影机系统、轨道摇臂等辅助器材。

拍摄机型:索尼HDC-P1摄像机×2套;索尼PMW-TD300一体式3D摄像机×1套;松下AG-3DP1MC;4K数字摄影机RED EPIC×1套及相关设备;

3D支架:3Ality Pulsar 3D支架, 水平和垂直支架;

多画面图像处理器:索尼MPE-200×1台 (3DBOX) ;

记录设备:索尼SR5800录像机×1台;索尼SRW-1高清现场便携录像机×1台;

移动轨道和摇臂等辅助器材:韩国KONOVA公司的K5型电动延时轨道;

后期编辑系统:Mistika、宽泰Pablo IQ制作系统;

三维合成设备:央视风云3D Max/Maya/Flame/Luster等。

2. 技术参数

为保证原始素材高质量, 避免电影银幕播放闪烁, 拍摄格式采用1080/25p逐行扫描, 4:2:2颜色采样方式, 记录格式采用MPEG-4码率440Mbps, 逐格拍摄采用AVC-Intra码率100Mbps, 4K 3D素材采用RAW/25p格式拍摄制作。

后期编辑系统跟随现场拍摄, 在Mistika工作站进行素材检查、粗剪和左右眼误差修正, 再以softmount方式导入宽泰Pablo, 转换为单路800Mbps以上无压缩视频, 以私有格式1080/25p存储制作, 经过精编、字幕、立体修正、调色、三维合成, 最终转换1080/50i电视版播出HDCAM-SR格式440Mbps;采用无压缩码率转换1080/24p格式影院版放映DCI-P3格式。

立体深度指标根据电视屏幕和影院银幕的不同尺寸大小, 常规设置为小于+3%和小于+5%两种不同要求, 大多数图像负视差接近并维持在-1%~+2%左右。

五吸纳与融合——多元化制作团队

国内外合作是3D《国脉》一大特色。在设计规划阶段, 节目创作组拓展与国外一线3D导演、摄影师、3D效果师的合作, 通过多种形式, 互相交换看法, 谈结构创意, 议3D风格。在与英国公司的合作中, 确立角色和任务, 探讨博物馆场景与文物的机位、构图、运动轨迹、3D效果设计, 特别是针对难度大的悬挂画作等文物的立体拍摄。

制作形式创新 篇2

电视谈话节目又可称为是电视人物访谈或者是电视访谈节目, 它是通过调动电子技术手段, 对各种文艺样式进行二度创作, 既保留有原有人物文化的艺术价值, 又充分发挥电子创作的特殊艺术功能的电视节目形态。电视节目从一定的角度来说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现, 有着诸多的展现方式, 不同形式的组织原则下的电视节目有不同程度上的文化侧重。

(一) 电视谈话节目基本类型

在电视节目模式的制作和流程的策划过程之中, 要充分考虑到各种文化元素的融合和对比, 将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元素充分地展现出来。对于社会流行文化要进行深刻的分析和对比, 从单向化的文化传播元素的疏导过程中进行电视节目的基本视听文化元素的个性化融合。文化元素的作用在于社会文化的传承, 文化元素对提高观众的文化涵养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应从社会的热点话题总结出最精炼的文化元素, 对文化的传承进行全方位的疏导, 与经典文化内容进行有机融合, 以高水平的文化素质进行文化间接性的引导, 考虑文化的兼容性和传承性, 多向协调, 优势互补。电视谈话类节目展现的不仅是文化价值的观念, 更多的是社会的文化趋势。多元化的文化价值观念通过对经典人物的时代背景分析, 人物的采访与介绍, 引起观众的深刻注意, 吸引观众的目光。

(二) 经典电视谈话节目

《杨澜访谈录》开播自2001年, 是国内最早推出的高端访谈电视节目。秉承“记录时代的精神印迹”的节目理念, 杰出的主持人杨澜女士汇聚各类行业的精英, 对各个行业的杰出精英人士进行深度的采访与洽谈, 对其人生的经历与感悟进行深度的剖析。节目将名人的经历与感悟以直接播放的形式展现给观众, 将人物的性格力量和人生的深刻感悟呈献给观众, 以著名人物的成败得失、人生百味来体现人的智慧和感悟。《杨澜访谈录》成为北京卫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它运用众多的不同的手法采访身居领先地位的行业精英, 鼓励人们积极向上, 追寻美好的生活。

二、文娱节目的简介

随着近年来我国多媒体事业的快速发展, 我国的文娱综艺节目也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越来越多的主流卫视都推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综艺节目, 迎来了越来越多的观众的喜爱, 在电视的荧屏上形成了“百家争鸣, 百花齐放”的综艺盛典。例如, 浙江卫视推出了《奔跑吧, 兄弟》和《中国好声音》, 湖南卫视推出了《爸爸去哪儿》《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我们约会吧》, 江苏卫视推出了《非诚勿扰》《老公看你的》。还有山东卫视的《先声夺人》, 安徽卫视的《非常静距离》, 吉林卫视的《超级乐八点》, 黑龙江卫视的《本山快乐营》等。如果把全国的卫视比作同一个班级的“同学”, 那么敦促他们殚精竭虑完成功课的无疑是观众, 观众为娱乐节目的发展注入生命活力。

我国的综艺节目百家争鸣, 衍生品成新方向。借势发力, 《中国好声音之为你转身》《爸爸去哪儿大电影》应势而生。《中国好声音》让全民开嗓, 趁着热度, 电影《中国好声音之为你转身》在2013年12月27日上映。《中国好声音》后又有《真声音》, 《真声音》接档《中国好声音》, 收视率达2.13%, 稳居收视排行第三。继《爸爸去哪儿第一季》大热大火后, 《爸爸去哪儿大电影》应势而生。《爸爸去哪儿第二季》收视率依然占据卫视收视前列, 《爸爸去哪儿第二季》播出后, 无缝衔接《我和爸爸在一起》, 在现场之外向观众讲述镜头外的故事。当下综艺节目层出不穷, 一时进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之境。

三、电视综艺节目晚会的文化编排

社会热门文化的不断传承是电视综艺节目最有效的价值定位与节目方式的选择。进行电视节目的录制与节目品味的打造, 需要结合社会热点的文化、社会热点的话题与自身的节目制作的方式, 打造独具自身特色的文化文娱节目。文娱节目的视听内容不仅要有自身的文化价值内涵, 也要符合观众的精神享受需求;不仅要体现社会民众的意志, 更要对社会热点文化进行高度的渲染;不仅要有感官视觉的震撼, 更要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以高度的文化定位选择社会的热点话题进行文娱节目的打造, 深切地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根据文化节目传播的幅度, 要运用不同的节目方式进行节目价值的文化渲染。进行高水平、有效的节目录制是保证节目最大化传承的有效措施。在电视节目制作选材的时候, 就要根据不同的文化题材进行节目的录制编排, 对节目录制的团队进行垂直化的管理, 促进编剧、导演、舞台设计、音效、主持人都能积极有效地参与到录制中, 对录制设备和录制转编等系统进行优化管理, 提升媒体艺术传播的技术水平, 保证节目编排机制的有效建立。

四、演播厅录制节目前期导演分工

节目录制是在录音室和复制室 (或称剪辑室) 中进行的。参加制作的人员有编辑、播音员、录音师 (或调音师) 、音响导演以及演员、演奏者等。录音室包括演播室和控制室两个部分, 配备有各种传声器、调音台、录音机以及监听、监测和音质加工等装置。录制过程中, 节目编辑或导演在控制室内对录制效果进行审听, 并从艺术上进行指导。电视节目制作主要分成三个过程:策划与选题、拍摄、后期制作。在节目录制的过程中, 导演需要根据团队安排和录制时间阶段的划分做好自身的行为指导工作, 在不同的录制场景下给予节目最精确的指导。对于声音影像资源的配置要合情合理, 对于录制团队的细化场景要做出优先的部署。

五、演播厅工作团队

录制计划是节目的基础, 节目的构思越完善, 拍摄的条件和困难考虑得越周全, 节目制作就会越顺利。人员配置:据节目性质对导演、演艺人员、主持人记者作出选择, 向制片、服装、美工、化妆人员说明, 初步讨论舞美设计、化妆、服装等方面的要求。确认前期制作所需设备的档次及规模, 配备摄像、录音、音响、灯光等特技人员。制片部门要确定选择的拍摄场地及后期保障。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讨论、确认拍摄计划并执行。各部门细化自己的计划, 如签订租赁合同, 建造场景道具、图版, 征集影片、录像资料等等。不同类型节目有不同的制作方式。以演播室拍摄为例, 进入演播室前的排练:演员要练习走位、表情、动作、交流;导演要阐述;灯光、舞美做最后确定;音响、音乐的处理;转播资料的确定。分镜头剧本:镜头序列、景别、角度、技巧、摄像机编号、切换钮编号;提词器的准备, 租赁的设备, 移动车, 升降臂, 布景, 道具, 美工装饰服装等。演播室准备:舞美置景, 服装配齐, 灯光试验, 通信联络, 录像磁带。摄像机准备:各设备准备, 摄像机检查, 调整灯光, 带声音操作, 化妆, 服装。

六、演播工作的服务形态定位

演播服务素质的优化要从观众最为关心和最为需求的领域进行开拓创新。对社会大众需要的信息文化进行有效的筛选, 对信息资源的定位要准确无误。在保证信息价值传播有效的同时, 要对信息的文化涵盖范围进行清晰的记录, 实施合理的信息资源共享, 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 听取合理的意见, 根据信息发展的趋势和时代信息的有效性进行信息服务的更新, 保证信息传播的质量。

七、结语

新时期的电视节目录制是一个文化热点的态势转型。从单元化的节目制作转变到一体化的现场节目制作教学模式, 对于确保教学思路的转变, 提高教育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有利于提高高校节目制作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摘要:在现代经济发展的大潮中, 高校节目制作教学的教学方式也应该从根本上作出转变, 不应该仅仅局限在现场节目制作的教学, 而应树立多元化、全方位的教学目标, 从基本的教学方式入手, 转变到模块一体化的现场制作教学。从多元化的实践入手, 以教学发展目标为导向, 从电视节目的基本制作理念和传媒拓展渠道入手, 精益求精, 对各种文化栏目进行横向的文化价值挖掘, 采用多点的控制元素集成理念, 横向对比, 纵向挖掘, 深刻转变教学思路, 开展体验式的教学课堂模式, 深刻理解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概念, 踏实稳进, 求真务实地进行一体化的现场节目制作教学。

制作形式创新 篇3

一、动画剧本是动画片成功的开端

好的剧本是一部动画片成功的关键, 在2008年针对青少年动漫消费者的调查显示, 最吸引人的动画节目首先要“内容情节动人”。可见, 动画创作的第一核心是剧本的创作。没有好的剧本、精彩的故事, 再高明的制作也不能创造出经典来。动画片前期制作之初, 我们首先要让学生们了解动画剧本创作的形式与方法, 为动画片制作提供保障。

二、动画剧本形式的分析

1. 按动画剧本长短可分为长片和短片。

长片的故事情节较复杂曲折, 时间较长。这要求编剧要有很强的逻辑能力、叙述能力;短片故事情节相对简单, 时间较短。短片常在较为单一的场景中讲述简单的情节, 但这种片子的主题往往却更深刻, 更有意味。

2. 按创意来源又可分为改编、原创等。

前种因有蓝本, 在剧本的创作中主题与题材构思上会节省一些气力, 但是需要学生们在改编前深入地挖掘、理解原著的内涵, 这对学生的理解力和分析力是一种考验, 否则就难于把握动画片的精髓。而原创在创作过程中, 可以自由地将别人熟视无睹而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儿加上自己的深刻感触, 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传达出来。

3. 按剧本题材又可分为小说、笑话、成语故事、警示、寓言、童话、片头、广告及自创情景等。

目前, 根据中职学生的兴趣、能力, 以及动画类专业项目教学的实际情况分析, 具有情趣化剧情的改编与原创的短片更适合我们的学生。所以我们动画片剧本的确立以教会学生写短片剧本为重点。

三、动画剧本的确立

1. 童心与快乐是学生创作剧本的前提

动画片是做给儿童与那些仍保持童心的成年人看的。所以, “童趣”是一部成功的动画片剧本的灵魂。这就要求动画片的编剧在创作中保持一颗童心。这样才能唤起观众的意趣。

然而一切创作都来源于生活。中职的学生虽然缺少对生活、对社会、对大自然深刻的观察与思考, 但是学生的生活无忧无虑, 童真、童趣还没有完全消失, 同时拥有对生活对世界无限的幻想, 这些都是创作出好的动画剧本的保障。另外学生们思维活跃, 会打破常规, 不拘一格地描述故事, 这也是剧本所需的良好的创作品质。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挖掘学生们这种创作的潜力, 利用他们自己拥有的资源, 学会独立创作剧本。

2. 动画剧本确立的方法

在动画剧本教学的具体实践中我们发现, 学生心中有好故事和较为个性的形象, 但做为剧本的内容, 主题还不够深刻, 情节过于平淡。根源在于学生们缺少对生活的细心观察与细腻的体验, 没有掌握剧本构思的方法。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尝试了一种新的动画剧本教学方法。

按照计划, 在制作动画短片前下达动画剧本写作的任务。首先, 让学生把自己心中最想表达的主题及与之相应的故事写下来。故事可以是改编的, 也可以是原创。对故事的写作要求是在短时间内就可表述清楚的。在收集上来后, 教师与学生们一起讨论, 了解学生所讲的故事的内容、主题及角色, 并由师生共同进行初步的筛选, 从而选出大家都喜欢的题材。然后再针对这些故事的主题、题材、角色和叙述方式等内容, 进行更深层的构思。原则是在保持原创意的基础上对剧本进一步的完善, 如让主题更加突出明确, 题材更有时代感, 角色更鲜明等。当每一个故事的各组成要素构思成熟后, 我们开始在理论上教给学生们动画剧本的具体写作方法, 根据不同剧本的特色, 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甚至细致到角色的每一个动作、神态、语气, 每一个场景的组成要件等, 让学生把自己的故事编成标准的动画剧本。最后我们让学生对自己的剧本的创作过程与创作感受进行详细的介绍, 得到全体师生的认可后, 动画片前期制作中剧本写作环节就基本完成了。

经过这种方式的教学, 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了一些动画剧本的构思方式和写作方法, 同时在剧本写作的过程中也对下一步动画制作的学习有了更清晰的目标。

四、对动画剧本确立的思考

通过教学实践在剧本方面有了一定的经验, 但在实践中还有一些具体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

1. 叙述能力弱, 联想力不够。

在任务下达后, 学生们总是饶有兴趣地马上开始写。但一旦落笔, 就会发现问题重重, 总有点心中有事却无从下手的遗憾。有的学生故事写完后, 自己觉得故事编的不错, 但别人看的时候却感觉主题不清, 结构不合逻辑、角色个性不够;场景的构成不够合理, 解说词不够准确等等。

我们的学生文化基础差, 缺少灵活多变的叙述方式。所以在写作中很难驾驭语言来帮助自己更清晰、更生动地表达心里想要讲故事。另外, 学生对生活缺少观察与体验, 头脑中缺少丰富多彩的生活素材, 所以在写作的过程中就很难通过联想创造精彩的艺术效果。要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们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观察、感知身边的人、物、事, 找到它们的特点和联系。如增加采风课程, 有目的地让学生去看、去想, 效果就会更好。

2. 动画剧本内容的教化性。

学生写不出有创意的剧本还有一个原因, 就是学生们受“重教化”传统的束缚, 在写作时过于注意主题是否有教育意义。我们希望作品更多一些时代性、更强调风格化、个性化。这个要求并不是让学生们为了追求作品独特而过于花哨, 而是要让作品的主题表现出时代发展的主流, 并将这种主流意识用技术手段表现出来。这样我们的作品即避免了刻板的“教化”又不失作品的深刻与新颖。

3. 剧本编写的内容与后期技术的矛盾。

在动画制作阶段, 剧本常因为技术原因无法完成而被学生不断地修改。因为学生在写剧本的过程中忽视了技术因素, 在剧本中出现了一些对技术要求很高内容。但在实践过程中所掌握的技术又很难将其充分地表现出来, 于是就一次次地按现有的技术修改剧本, 最后使得片子缺少了完整性和统一性。在剧本创作中要提示学生们懂得并不是只有复杂的表现形式才能创造出好的作品, 有时一种简单的形式与技术手段被赋予了独特而深刻的艺术后, 同样可以创作出经典来。也就是注意提前向学生强调艺术表现与技术能力相统一的创作原则。

总的来说, 一个好剧本是动画作品成功的关键。好的创意可以为动画制作开辟无限的空间。我们在动画类专业动画片项目制作剧本确立阶段取得了一些经验, 但也遇到了种种不可预见的困难。在教学实践中甚至有人对中职学校动画专业的学生是否有必要开设动画剧本提出了质疑, 但是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实事求是地面对, 坚持深入的研究与探索, 就一定会个个攻克, 找到解决困难的更合理的途经和方法, 因为只有让学生们从作品的创作入手, 才能让学生真正了解动画制作的整体工作流程, 才能抓住动画类行业每一个职位就业机会。

【注】本文为黑龙江省职业教育学会“十一五”重点课题。课题名称:动画类专业项目教学的实践研究, 课题编号:Z0140, 负责人:李景新。

摘要:本文通过对动画项目制作流程中动画片剧本教学的分析, 对如何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创作剧本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了职业学校的动画类专业项目教学中动画剧本确立时应注意的实际问题。

家访形式的创新 篇4

我校坚持在登门家访制度的前提下,针对广大学生家长的工作特点和家访中所了解的问题,进行了积极、有效的家校互动新机制的探索。我们发现如下问题:一是家庭地址偏远难找或经常搬迁,导致家访失败。二是由于学生家庭住房条件和环境相对较差,教师上门使家长比较尴尬,不受欢迎。三是家长多为个体经商,早出晚归,上门家访常无家长接待,或只有一些祖辈在家,由于祖辈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和教师、家长教育观念的差异,致使沟通交流困难。四是大多数进城务工人员家庭子女较多,教师的登门家访使家长应接不暇。五是学校女教师偏多,而务工人员家庭周边环境相对复杂,存在不安全的隐患。

因为这样,原先采取的上门家访的方式收不到很好的效果,所以我校对家访形式不断地反思、调整和加以改革,后来就演变教师到家长工作的市场里去进行家访,这样能够避免尴尬,也不影响家长的工作,又能了解学生家庭的生活现状,增进教师和学生、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感情。“市场家访”——在市场上对家长进行家访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二、构建“市场家访”的运行机制

在确立了“市场家访”这一家校互动新举措后,学校积极实施“市场家访”行动新方案。

1. 成立市场家委会。

通过校方与市场管理部门进行沟通交流,由市场管理人员、学校负责人、家长代表等组成市场家委会,设立办公室,制定每半月一次办公制度,共商教育大计。

2. 制定“市场家访”制度。

首先,考虑到市场的情况,以不影响家长经营为准则,以不给家长添“负担”为基准,实行“见缝插针、伺机而行”式动态家访制度。其次,鉴于市场是公共场所,教师要以“维护家长和学生自尊,树立良好师德形象”为底线,注意言语表达,关注个人言行举止,树立良好的形象,提升学校知名度。

3. 开辟市场教育宣传栏。

在市场大厅里开辟教育宣传栏。通过宣传家庭教育先进事例、张贴学生喜报等形式,营造浓厚的育人氛围。

4. 实行“市场家访”双向评价机制。

通过双方的交流互动,一是实行教师对家长进行评价,颁发“学习型家长”“风趣幽默型家长”“最具亲和力家长”等“市场家访”家长章,由教师直接粘贴在市场宣传栏摊位一览表中,既引起家长们对“市场家访”的重视,又间接扩大其经营知名度,更可成为学校和市场管理部门评选“文明和谐家庭”“诚信商户”的重要依据。二是设立“市场家访”教师金、银、铜章,将奖章和相关要求在新学期伊始统一下发给家长,要求家长针对“市场家访”效果、家长满意度等,期末对教师进行总体评价,并把相应的章粘贴在学校宣传栏教师一览表中。“市场家访”教师金、银、铜章的设立,不但可使学校教师积极投入到争章活动中,又是学校评选“我心目中好老师”的考核标准之一。

5. 创编德育校本教材。

在注重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的同时,学校通过搜集、整理家长们的创业经历,汇编成德育校本教材。合理利用家长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让学生懂得父母创业的艰难、工作的艰辛,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市场家访”的效果

1. 提高了家庭教育的能力。

市场家庭式互助小组、市场家委会和宣传栏等的建立,使家长产生强烈的主人翁意识,主动关心孩子的思想品德、心理健康和学习情况,真正担负起了做家长的责任。

2. 融洽了教师、家长与学生间的关系。

由于坚持学生在场的原则,促使孩子了解、体验家长工作的艰辛,也感受到教师高度的责任心和真诚的爱心。

3. 融合了“学校、家庭、市场”的教育。

创新形式载体突出实践特色 篇5

以加强制度建设为根本, 坚持做到三个“结合”, 为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夯实基础

学习既是修身立德之本, 又是干事创业之基。局党委中心组始终把学习作为一项关系房管事业兴旺发达的战略任务来抓, 坚持以加强制度建设为根本, 做到三个“结合”, 为持之以恒、扎扎实实地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提供根本保证。

加强制度建设。局党委中心组坚持并完善了六项制度:一是由党委书记负总责, 党委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的组织领导机制。局党政主要领导率先垂范, 带头学习, 形成注重学习的良好风气;二是科学计划早部署, 制定学习计划、安排学习专题、明确目标要求、提出讨论参考课题, 做到年初有部署、年中有推动、年末有检查;三是坚持每周五学习制度, 解决好工学矛盾, 确保学习时间;四是坚持“五个一”制度, 中心组成员每年要精读一本书, 写一篇体会文章, 讲好一次党课, 写一篇调研报告, 推动一项工作;五是完善中心组学习档案管理制度, 将学习计划、学习记录、中心组成员撰写的调研报告、心得体会和党课讲稿三篇文章、年终考核结果等装订成册;六是年终对中心组成员的学习进行全面考核制度。

做到三个“结合”。一是与世情国情党情和河东区提出的“全力建设和打造新城市中心”的奋斗目标结合起来。紧密联系改革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 不断增强发展信念, 拓展发展思路, 主动关注和掌握国家、天津市和河东区的发展大局, 围绕当前重点工作, 提高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的自觉性和能力水平, 使房管局在科学发展的黄金期、攻坚克难的创新期、大有作为的发展期中抢占先机, 切实将挑战转化为机遇、将压力转变为动力, 推动创新发展, 赶超先进水平, 勇于走在前列, 真正干出新特色、干出新亮点、干出新水平;二是与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结合起来。通过学习沟通与交流, 不断增强领导干部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增强廉洁自律意识, 规范权力行为, 牢固树立全局“一盘棋”的大局观念, 发扬团结拼搏的精神和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作风, 形成了团结和谐稳定、风正气顺心齐、想干会干干好的良好氛围;三是与推进工作结合起来。坚持学以致用, 把学习成果转化为科学发展的思路, 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具体举措, 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实际行动。紧贴房地产行政管理、房屋管修服务、房地产开发、供热服务等工作重点开展学习, 充分发挥党委中心组的龙头作用, 使思想建设有机融合、渗透和体现在各项经济工作中, 引导和带动广大干部职工干事创业、形成合力, 推进房管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确保稳定和谐发展的大局。

创新形式载体, 把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作为加强思想建设、推进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

形式多样是促进中心组学习的有效举措。中心组学习中, 把苦练“内功”、借助“外脑”、深入实际三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 推动学习中的理性思考, 注重学习的灵活性, 使中心组学习形式更加多样, 内容更加丰富, 更有吸引力, 激发了中心组成员参加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了学习质量, 增强了学习效果。

苦练“内功”强素质。局党委中心组坚持做到精心策划、周密部署, 务求从宏观上结合现实需要, 突出重点, 注意系统性和前瞻性。一是吃透上级精神。把中央和市、区“十二五“规划、中纪委十七届六次全会和区纪委九届九次全会精神、中国共产党历史等, 作为中心组必修必学的重要内容。局党委领导针对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在副科级以上及政工干部百余人中做宣讲报告。二是坚持立足局情。根据“十二五”开局的新形势、新任务, 着重围绕全区和全局的重点任务, 找准薄弱环节, 解决“瓶颈”问题, 不断推进各项重点工作进度。在房管工作会议上, 局领导和班子成员就2011年重点工作与全局副科级以上干部进行了探讨交流。三是不断提升自我。定期安排中心组成员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 使中心组成员在自学、讨论、交流中, 针对现实学习, 带着问题思考, 结合实际研讨, 促使认识不断深化, 党性修养不断提高, 领导驾驭能力不断改进增强。

借助“外脑”阔视野。一是变“自己学”为“互相学”。房管工作虽然涉及面较广, 专业性较强, 但整个房管工作的各个层面又是互相关联的, 任何一个房管政策的调整都有可能会影响到其它房管工作, 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 班子成员结合自己分管的工作动态及时进行互相交流, 共享信息资源。如分管领导就楼市新政“国八条”和“津十条”以及房地产市场走势进行细致深入的介绍, 使班子成员能够及时掌握政策, 为准确分析和判断分管工作的形势提供依据。二是变“闭门”学为“请进来”、“走出去”学。“请进来”即邀请市、区有关部门领导和专家、学者作专题讲座, 突出执政理念和新知识的传授引导, 做到与时俱进。如邀请市拆迁管理部门、区人民法院、区法制办等有关部门对当前拆迁形势及《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修改动态、拆迁诉讼案件常见问题、行政强制拆迁申报程序等进行了详细讲解;“走出去”, 即主动学习和借鉴先进单位的经验, 不断充实和丰富学习内容, 积极参加区委组织部组织的“处级领导上讲台”活动, 了解全区发展战略和部署的大局, 不断拓宽房管工作的发展思路。三是变“僵学”为“活学”。开辟OA办公网络中每月推荐一期红色经典书籍和最新红色书籍的详细信息, 为班子成员提供便捷、快速的信息指南;在《东房信息摘编》开辟《光辉历程》专栏, 宣传党史党建知识;班子成员还发挥带头作用, 积极参与党史知识答卷、歌咏、征文等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纪念建党90周年系列活动, 在全局干部职工中掀起学党史、深刻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和辉煌业绩的热潮;学习观摩全国和市级优秀“职工书屋”, 进一步促进硬件设施建设。此外, 中心组还广泛涉猎了现代经济、科技、法律新知识, 在加强研究、创新思路、破解难题、推动工作等方面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深入实际促发展。局党委中心组每位成员都要结合全区和局里的重点工作, 筛选并确定研讨课题。他们带着问题、带着感情, 深入基层、深入群众, 虚心求教, 有针对性地解决存在的问题, 搞好调查研究, 并撰写调研报告。此外, 结合区里的重点任务, 局分管领导还亲赴现场, 加大对区重点项目的跟踪服务。如分管领导到重点项目———远驰房地产开发公司开发建设的海河新天地AB地块项目进行调研走访和现场服务, 提供产权产籍、土地市场监管等方面的政策指导和现场服务, 有力地推动了河东区大项目尽快落成。

突出实践特色, 奋力开创房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

学习中, 紧密结合房管工作特点, 积极推进学习成果向促进房管事业发展方面转换, 努力做到学以致用, 务求实效。

重点工作进展有序。通过学习交流, 中心组成员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把确保完成重点工作任务作为落实市委“调结构、增活力、上水平”活动和区委“全力建设和打造新城市中心”目标的实际行动, 积极思考和研究房地产市场发展现状, 找准税收增长的切入点, 加大协税护税和为企业服务的力度, 千方百计增加税源, 提前完成一季度税收任务。在开展新一轮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 中心组成员深刻认识到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对全区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切实增强搞好城市环境建设的机遇意识和责任意识, 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好封堵门脸房和“平改坡”任务。在全国“两会”期间, 班子成员时刻保持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敏锐性, 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招法, 圆满实现了进京正常访、非正常访双为“零”的工作目标。

惠民服务优质高效。中心组坚持把理论学习同研究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结合起来, 在关乎民计民生的重点工作中, 采取切实有效措施, 简化办事流程, 提高审批速度, 投入资金完善软硬件建设, 全力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使更多群众享受到实惠。一是加强窗口标准化建设, 巩固政风行风建设成果, 打造优质房管服务品牌, 继续保持行风评议全区领先地位;二是加强房地产行政管理, 在产权产籍管理、住房保障、房地产市场监管、租赁备案管理、房屋巡查监管、房屋安全鉴定和拆迁管理等工作中, 努力实现便民规范、优质高效。特别是在启动公共租赁住房申请受理工作中, 新设2个受理窗口和2部咨询服务专线, 接待咨询群众上千人次, 受理申请90余件, 不断扩大困难群众的受益面;三是坚持网络报修服务制度, 维修及时率达到100%、服务满意率达到98%以上, 确保水电抢修中心和“8890”热线服务渠道畅通, 解决居民的燃眉之急, 提高住房质量。

创新有效形式提高备课质量 篇6

传统的教学观念中, 备课与“抄写教案”几乎可以说是等同的, 一直以来也是不争的事实, 可谓是“约定俗成”。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 要求我们教师备课思路要转变, 要求教师把备课的方向由老师“怎样教”变为学生“怎样学”, 备课的过程中既要预设出老师“怎样教”, 更要考虑到学生“怎样学”, 也就是要求我们老师做到有效备课。那什么是有效备课呢?我认为有效备课就是把教师资源、学生资源和教材资源综合而充分利用, 为确实提高教学质量, 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的准备活动。提高备课的有效性, 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下面, 就简单谈谈有效备课的方法与途径。

一、把握教材自主备课

(1) 全面解读教学目标, 抓住教学重难点。明确教学目标可以说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所在, 只有明确了“教什么”才能更好地实现有效教学。新课程标准制订了三维教学目标, 即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有机结合, 缺一不可。我们在自主备课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我们的教学参考书, 教参中有大量的文字图片资料, 为我们老师提供了很有效的教学资源。我们可以将教参的优秀案例结合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 进行有效的修改整合, 从而形成有效的教学设计。

(2) 充分发挥自身特长, 灵活安排教学内容。美术课程涉及的内容形式比较多, 新课程标准将其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其实, 很多课程是多个领域都可以来表现的。那么, 我们美术教师在自主备课的时候, 就可以根据自身的特长与专业来选择自己比较擅长的形式来进行, 这样上课过程中也会得心应手, 表现出色。比如人教版五年级的《十二生肖》这节课, 教材上提供的内容比较丰富, 有泥塑作品, 有剪纸形式, 有绘画表现。这些, 为我们备课的时候提供了广泛的素材和内容, 但是我们需要面面俱到吗?我认为, 这时候就可以根据美术教师自己的特长, 选择其中的一种形式作为教学内容, 灵活运用教材自主备课。

(3) 关注学生群体心理, 找准备课起点。在新课改的浪潮中, 师生的角色较传统的教学有着很大的区别。过去教师在教学中占有绝对地位, 而现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发生了变化, 学生是主体, 教师是主导。这种角色关系的转变, 就要求我们备课的时候在关注教材的同时不能忽略学生的因素,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备学生”。我们在备学生的时候要了解学生的知识起点, 也就是了解他们已掌握的知识与技能, 新学的知识与技能和原有的知识与技能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我们在备课时要清楚哪些知识学生自己能够独立完成, 哪些可以通过学生间的合作能够学会, 哪些需要教师的传授, 哪些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等。

二、集思广益集体备课

俗话说“一人计短, 二人计长”, 很多教师对于教材的解读不尽相同, 这时如果能够发挥集体的智慧, 群策群力, 其备课质量一定比个人作战能力要强。集体备课是集体智慧的碰撞。每一位任课教师结合各自备课的教学思路, 发表自己对教学内容、教法的理解和意见。在集体备课时如果某位老师某一课的独立备课准备很好, 她就是“中心发言人”, 其他老师们共同探讨、相互补充, 使得教案内容更加充实、完善。现在很常见的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 其实就是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的不同看法和理解的表现形式, 那么我们在集体备课中就可以采取这样的同课异构, 每个教师先拿出自己对某一课的教学设计, 然后大家共同交流, 互相碰撞,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从而可以得到一个集合共同智慧的教学设计, 一个有效的教学设计。

三、信息反馈多次备课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里, 备课就是写完教案就算完成了, 其实这个是把备课这个教学设计的过程简单化、片面化了。我们很多时候的备课稿也就是教案, 是事先定好了即将要进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 有些所谓的教学详案, 连课堂上要说的话都预设好了, 这样的备课不能说它不可取, 但是确实也有缺陷所在, 这样的备课教案是一种游离在教学过程之外的一种备课。因为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是一个不断有新问题出现的过程, 那么也就要求我们的美术教师将课堂中得到的诸多信息要素合理而有序地调整, 使课前充分预设备课延伸到课后及时信息反馈再备课, 从而使美术课堂走向高效课堂。例如我在教人教版四年级《色彩的对比》这个课时, 课前我也进行了充分准备, 查找了大量的图片资料和文字, 在第一次教学中, 我讲的很多, 也展示了很多的图片资料, 可是学生反馈给我的信息是他们对这些枯燥的知识不感兴趣。于是我及时修改我的教学设计, 进行了二次备课。针对四年级的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 我的教学切入点从学生的生活出发, 从他们穿的衣服上的色彩入手, 让他们感受哪些颜色的衣服搭配比较好看, 进而过渡到对比色的知识点, 这样学生乐于接受也容易掌握。经过多次备课调整, 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 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了。

四、教学反思完善备课

有些教师认为, 备课就是为了上课, 课上完了, 备课过程应当就结束了。实则不然, 教学反思其实也是我们备课的一个组成部分。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又一个重要途径。教学反思可以进行“三问”:一问自己教学亮点在哪里?二问学生学习收获在哪里?三问同行改进之处在哪里?教学反思不但可以积累成功的教学经验为以后的备课提供可借鉴之处, 教学反思还可以提出失败的教训, 避免以后的教学重蹈覆辙。在不断的教学中找到得失, 积累经验, 厚积薄发, 挖掘自身潜力, 促进自己教学艺术的可持续提高和发展。

随着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化, 高效课堂的提出, 有效备课是必然的要求。有效备课不仅可以提高课堂质量, 也可以使我们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让我们克服困难, 积极应对, 将有效备课常态化、持久化。有了有效的备课, 必然能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创新作文形式, 提高写作技巧 篇7

一、小标题式

在教学《邓稼先》时, 我特意引导学生去分析这篇文章的内容, 它一共分了六大部分, 每一部分都有独立的小标题, 其间纵横联系紧密, 不仅把人物和背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而且还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性格进行了比较, 通过具体事例的描述, 突出了邓稼先的爱国心和责任感。

通过分析文章, 学生了解到“小标题式”文章可以条理清晰地将文章中最动人的情节展现在读者面前, 还能避免写作时主次不分、情节模糊的现象。然后教师再联系写作教学, 教给学生运用“小标题式”写作文应该注意的问题, 那就是作为文章的小标题, 一定要做到概括、准确、新颖。这样, 学生在写作中运用这种“小标题式”时, 就清楚地明白拟写小标题时不能马虎大意、随心所欲, 要用文章的小标题准确简明地体现文章的主题, 形成一种“众星捧月”的格局, 当然在选材时学生也会格外用心。

如作文题《妈妈, 我想向您说》《成长的烦恼》等都可以采用这样的写法。在作文《老师, 让我小憩一会吧》一文中, 聪明的学生就用“星期一走向深渊”“星期三乌云密布”“星期五书包鼓鼓”“星期天题海遨游”做小标题, 写出了自己一周课业的紧张及对课外愉快生活的向往, 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被作业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孩子可怜的形象, 也让我们深思当前教学中作业过多对孩子造成的伤害……

运用小标题式写作常用的方法有:

1. 设置悬念法。

在小标题中设置悬念, 能吸引读者的目光, 并能紧抓住读者的心, 还能将文章曲折的情节展现出来。同时, 一个富有悬念的题目, 也会让学生发挥想象力, 写出有感染性的文章来。在设置悬念时, 可以运用有对比的两个词语来做标题, 比如“富有”与“乞丐”可以组成“富有的乞丐”这样的标题, 然后在写作中赋予“富有”特殊的含义, 让读者读后有种恍然大悟之感。

2. 运用修辞法。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已经发现了修辞的妙用, 比如学习《春》时, “红的像火, 粉的像霞, 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 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一句就让学生体会到了比喻、排比的好处, 它能使文章的语言增强感染力, 生动鲜明地表达出作者的意图。那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拟写小标题时, 运用修辞手法, 这样拟出来的标题, 会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如“痛并快乐着”就运用对比的修辞法, “父爱如歌”就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法。

3. 逆向思维法。

所谓的“逆向思维”就是在考虑问题的时候, 从与常人截然相反的方向思考问题。比如中国古代说的“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 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 指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我们在写作时, 想要表现一个人在黑暗的社会环境中依然洁身自好, 保持着高尚情操, 那就可以拟题为“近墨者未必黑”, 这样的题目, 能引起读者的好奇, 吸引读者去阅读。

新颖别致的小标题可以给文章增添不少“生气”,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去运用小标题式写作。

二、题记式

题记, 一般放在正文开头, 位置特别“抢眼”。所以好的题记一下子就能抓住阅读者的心, 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一般题记的格式是在题目下面写上一句话, 后面打上破折号, 写上题记两个字。如在作文《父爱如歌》开始, 学生这样来写:

我是一只小鸟, 而爸爸的爱是天空, 我飞翔在父爱的关怀中。

我是一条小鱼, 而爸爸的爱是海洋, 我游弋在父爱的温馨中。

———题记

文章中作为题记的文字一般比较优美, 语言精练, 不宜过长。写作时如能巧妙地设置题记, 既能起到总领全文、解释主旨的作用, 又能对文章内容起到提示, 引发读者阅读欲望, 一举两得。

运用题记式写作的方法主要有:

1. 引用式。

在运用引用式题记时, 可以引用古今中外的名人格言或诗文中与文章内容相关的句子, 不仅使文章立意深刻, 还能让读者感受到作者丰厚的语文素养, 在心中留下良好的印象。

一学生写母亲对在城里读书儿子的牵挂与眷恋, 拟题为《村头的榕树下》, 题记则用了孟郊的《游子吟》此题记, 映衬出沉甸甸的母爱, 亦折射出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让读者未阅读便产生了情感的共鸣。

2. 交代式。借助题记交代文章的写作目的或写作背景, 使读者能迅速进入角色。

如在以“友谊”为话题的作文中, 一生拟题为《同桌冤家》, 题记为:十年修得同船渡, 百年修得同桌缘。这样就交代了两个同学结缘的原因, 吸引读者想去了解详细的情况。

3. 悬念式。

在题记中多用几个问句, 能立刻吊起读者阅读的欲望, 引发读者的想象, 也为情节的发展设置了很好的悬念, 为故事的顺理成章做好铺垫。

在以“喝彩”为话题写作文时, 一个学生写的题记如下:

你是否因为没有显赫的家世而自卑过?你是否因为父母是农民而哀怨过?你是否因为没有骄人的成绩而忧郁过?当你终于战胜自己的那一刻, 你应该为自己喝彩!

作文题记的形式多种多样, 远不止以上这几种形式。作文中精心设计好题记, 能使文章锦上添花。

三、书信式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学生练习作文, 最主要的目的是要他们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技能, 而绝不是教他们学会一种诀窍、能够搜集空话, 像搭七巧板那样拼凑成篇。”

那么, 利用书信式写作就最能表达出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因为书信是一种便于叙事抒情的文体。同样的内容, 用书信来展开, 娓娓道来, 就如两人在谈心, 这样会降低写作的难度。

比如在指导学生写一个难忘的人时, 要求学生紧紧抓住“难忘”一词, 引导他们打开记忆之门, 特别是那些曾经帮助过自己或对自己的成长影响比较大的人和事。然后, 以书信的格式, 将自己对这个人的情感及当时想说而没有说的话, 一一倾诉出来。这样, 学生则下笔可写, 而且都写得很真实感人。

书信式作文在形式上遵循书信的格式, 但语言比较自由、活泼, 它所写的是真人真事, 抒的是真情实感, 能让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促进学生发展思维, 培养学生的独创性,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四、日记式

日记是最贴近生活的一种书写形式, 同时也是我们积累写作素材的一座宝库。在写作文时, 可以指导学生将要写的文章, 写成日记的形式。这样的作文形式适用于那些时间跨度大, 地点变化频繁的写作内容。

一篇题为《关心》的中考满分作文, 就是用三篇日记组成的。小作者选取了三个不同的人物层面, 从父母、兄长、老师对自己的关心中, 体会到他们深深的爱, 从而能改掉缺点, 奋发向上, 终于学有所成, 写作中也体现了小作者细腻的感情, 语言运用到位, 形式新颖。

运用这种形式写作, 选材更贴近生活, 读来给人朴实自然之感, 容易引起读者共鸣。

作文形式的创新还有诸如演讲、实验报告、访谈录等多种写作形式。作文的创新不能仅仅满足于写作形式, 更要注重选材的典型性、构思的精巧性、语言表达的流畅性等。在教学中只要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好的作文形式, 提高写作技巧, 相信他们会写出更优秀的文章。

上一篇:安全生产工作体系下一篇:多层次评价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