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形式创新

2024-05-05

组织形式创新(精选6篇)

篇1:组织形式创新

创新组织生活形式提高组织生活质量

创新党组织生活方式方法,就不能延续过去仅靠开开会、读读文件、听听报告、写写体会等等传统的方法,而要适应新形势新变化,通过创新党组织生活的方式方法,使教育内容入心入脑,真正收到教育效果。针对创新组织生活形式,以提高组织生活质量问题,本人提出以下看法: 创新组织生活形式,发掘工作与生活的新亮点。一要利用新媒体。传统的党组织生活是读著作、念文件,新颖的组织生活要听歌曲、看电视、观演出、上网站。二要增强互动性。传统的党组织生活是“一人讲众人听”,新颖的组织生活要开讲坛,如举办“七一”演讲会、党旗歌友会、歌咏比赛、知识竞答等活动,增强活动的互动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三要融入新社会。要走出去,组织党员现场参观外界的新项目新科技新亮点,接受新时代的洗礼,进一步开阔思路和视野,不做井底之蛙;要组织开展党员与党员、党员与群众的互帮互助活动,引导广大党员积极参加各项公益活动,增强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善于“请进来”:邀请专家、学者讲解新形势新趋势、传授新技术;邀请先进人物演讲感人事迹、传授成功经验,进一步发挥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四要整合社会力量。要加强与共青团、工会、妇联等人民团体及行业协会、兴趣组织的联系和沟通,整合各种社会力量联合开展公

益活动,让本部门本单位的党员更多更好地投身到各项社会活动中去,为党员提供丰富的组织生活渠道和途径。

篇2:组织形式创新

在农业市场化进程中,家庭承包制下的双层经营体制已步入困境,尤其是在入世推进的农业竞争国际化条件下,农业组织创新滞后于市场化进程,使农户进入市场面临很大的能力障碍,需要建立能够将农户塑造成合格市场主体的微观农业组织形式。在农业发展新阶段,传统农户形式的农业组织面临制度失败,农业组织创新滞后于农业现代化进程,缺乏对农户吸纳资本、技术和经营管理等现代要素的制度激励,要求通过组织制度创新,将传统农户塑造成吸纳先进农业生产要素的农业发展主体。

本文通过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分析及相关调查,认为解决我国农民收入问题和化解小农户生产与大市场矛盾的根本途径是现代农业组织形式的创新, 包括从家庭承包制向家庭农场转变的制度变迁和微观主体塑造。

一、现代农业组织创新的双重制度含义:制度创新和角色塑造

组织和制度是制度经济学中既有联系又相区别的两个概念。康芒斯将组织(家庭、公司、工会、同业协会,甚至国家)称为制度,科斯将企业称为制度,诺思则强调组织和制度的区别与联系:“我们要把制度和组织区分开来。制度是社会游戏的规则,是人们创造的、用以限制人们相互交流行为的框架。如果说制度是社会游戏的规则,组织就是社会玩游戏的角色。”“和制度一样,组织也提供了一个人们发生相互关系的结构。当我们在探讨由制度框架所引起的成本时,我们确实会看到它们不仅是这一框架的结果,而且还是这一框架下所发展的组织结果。因此,我要强调的是制度与组织的相互关系。组织是在现有约束所致的机会集合下有目的的创立。这些约束包括制度制约和传统经济理论中的一些制约,制度变迁的一个主要动因是企图实现这些目标。”[1]诺思在对作为“社会玩游戏的角色”的组织和作为“游戏规则”的制度进行区分的同时,给出了制度框架和组织演进之间的关系。丹尼尔·W·布罗姆利也强调,作为“便于协调人们行为的社会规则和准则”的Institution与作为诸如市政委员会、大学、教堂、农业研究所和其他政府机关之类组织的Institution之间存在区别。他主张最好不要认为由制度界定的某些组织或社会规划是制度,因为这些组织或社会规划是由制度界定而存在的[2]。所以,如果不把组织与作为“行为规则”的制度相区分,可以像康芒斯和科斯那样,将经济组织、政治组织等称为制度。如果强调组织与制度的区别,如诺思和丹尼尔·W·布罗姆利的观点,则将组织视为制度的“结果”和参与者。若长期、动态地观察组织,应持前者的观点,即组织具有“制度”的意义;而从短期、静态的观点来看,组织则具有“角色”的意义。

现代农业特征决定了现代农业组织特征。人们在研究分工时发现,技术的进步、生产率的提高、个人间相互作用和依存程度的提高、整个人类社会所拥有的知识的增加、市场一体化程度和市场容量的增大、企业的出现和发展、个人专业化程度和全社会职业多样化程度的提高等,都与分工演进相关联。这里,与分工演进相关联的是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进程,就是分工的发展。现代农业以互相联系的三个特征,从本质上区别于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即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其他如组织化、规模化、商品化以及现代技术水平等特征都是派生的物象特征,是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自然实现的,不是规定性的。现代化农业的特征决定了现代农业组织是面向市场配置资源要素,进行专业化生产,广泛参与社会分工协作的有效率的农业组织形式,它的运行机制有三个方面。其一,资源配置机制。传

统农业以家庭劳动与家庭消费的均衡为机制,在混合农业阶段,以充分利用家庭劳动力,获得比较保险的收入为原则。现代农业则不以组织为边界,而是面向市场,追求利润最大化。其二,激励约束机制。传统农业组织主要是隐性激励, 靠非正规制度约束。在现代农业组织内部,显性激励增强,约束更多是靠正规制度发挥作用。其三,风险分担机制。传统农业是靠传统生产,追求风险最小化,混合农业阶段靠组织内部多样化生产来分解风险,现代农业组织则依靠市场化解风险,而且有较强的风险收益偏好。在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的制度特征规定下,现代农业组织有着与其运行机制相统一的组织特征。现代农业组织在组织形态、生产要素配置、行为主体等方面表现出其组织特征,如企业化、规模化和组织化等。

现代农业组织创新,是适应农业生产力向现代化水平发展的需要。塑造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的现代农业发展主体有两重含义:一是建立现代农业组织制度的制度创新;二是进行现代农业主体的角色塑造。作为制度创新,现代农业组织创新是对原有制度安排的调整或改变,是在生产关系方面的革新,其本质是产生一种更有效率的制度,创立和完善一种协调人们利益关系的新制度形式,即企业制度。在交易的社会中,制度安排有三种形式,即企业制度、市场制度和政府制度。企业制度不仅是一种规范人们利益关系的制度形式,而且还有利于促进市场制度效率的提高和政府制度的公平。现代农业组织制度创新的核心,是形成一种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作为角色塑造,现代农业组织创新就是塑造现代农业发展主体,培育和吸纳现代生产要素的先进农业生产力组织形式。角色塑造的核心,是塑造农业发展主体的激励机制,实现充分激励。在我国农业发展新阶段和农业市场化进程中,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绩效的衰减,在制度意义上表现为原有利益协调机制的失效,新的机制尚未形成,农民利益流失严重,产生农民收入问题。在角色意义上,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下的传统农户,在“散、弱、小”的状态下,原有激励机制的激励水平下降,农户发展现代农业的动力不足,进入市场开展竞争的障碍较大,争取公平利益的能力较弱,造成传统农户经营与农业市场化的矛盾。所以,现代农业组织创新的任务,就是在家庭承包制度的基础上,进行制度创新和角色塑造,构造适应市场经济和发展现代农业需要的利益协调机制和利益增进机制。

二、我国现代农业组织形式:家庭农场

通过对山西省右玉县的养殖业和河南省鲁山县的荒山开发进行调查,我们发现,正在萌芽的家庭农场开始显现出现代化农业组织的雏形,具有现代农业组织的特征和完善的利益协调机制与利益增进机制。

(一)家庭农场的制度特征

1.市场化特征。家庭农场与家庭承包经营制下农户的首要区别在于依赖市场而存在,具有显著区别于传统农户的市场化特征,即通过市场获取土地、劳动、资金和技术来满足利润最大化的生产需要,根据自身比较优势在比较利益选择中进行经营决策来满足市场需求。

首先,是外向性,即家庭农场随着市场规模扩大而产生和发展。市场规模扩大,农民能够以市场为导向进行生产经营决策,捕捉获利机会。山西省右玉县是地处晋蒙交界的半农半牧县,通过建立“玉羊市场”,带动了该县羊养殖业。2002年全县羊饲养量达40.1万只,出现了一批羊养殖户。市场规模的扩大,为奶牛养殖业提供了更为有利的发展机会。2002年9月,新城镇的东升奶站建成,养殖户可以将鲜奶交售到奶站,再销往80公里以外的蒙牛乳业公司,打开了奶牛养殖业发展的市场空间。河南省鲁山县在荒山开发中出现了一批林果庄园式的家庭农场,经营者广泛联系科研院所,引进“新”、“特”、“奇”、“优”品种,满足市场需求。

其次,是开放性,即家庭农场从家庭外部获得资源要素。(1)土地。家庭农场经营的土地是通过承包(不只是集体分包部分)、租赁、拍卖和入股等形式形成经济规模,而且经营者或土地不局限于原农村集体。河南省鲁山县有5%的农场经营者来自本县以外,其经营面积占荒山开发面积的10.9%,而来自土地所在集体之外的县内经营者有25.4%,其经营面积占荒山开发面积的39%。所有从事荒山开发的经营者都以不同形式、在不同程度上扩大经营面积,其土地使用权是通过市场获得的。(2)资金。资金是从事经营性生产的关键要素,尤其是家庭农场进行的是开发性或资金集约度较高的非传统性质的生产经营活动,投资规模超过农民家庭的经济能力和积累水平。因此,家庭农场通过亲朋借用、合资入股、政策贷款、质押贷款等形式筹集投资。在调查到的经营者中,90%以上都有借贷款活动。(3)劳动。在10头牛和50只羊以下规模的养殖业中,靠家庭劳动力可以完成,而规模更大的养殖业,则需要雇工。在荒山开发的初期,季节性雇工规模更大。(4)技术。家庭农场与家庭承包制的显著区别是技术的复杂性、先进性和知识性,而不是经验性。农场经营者的特点是对技术敏感,一方面积极从外部吸收,另一方面主动创新。

再次,是竞争性,即家庭农场选择生产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产品。通过将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合理地结合,把当地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上的优势产品。右玉县的自然条件具有发展畜牧业的比较优势,特别是在退耕还林还草的政策背景下,缩减粮食种植面积,发展草食畜的养殖,具有更大的比较利益。农民以养羊替代养猪,当建成奶站打破牛奶的市场需求约束后,奶牛养殖体现出更大优势。在政策要求禁牧圈养的情况下,养羊成本增大了,圈舍投资和场地空间也约束了羊养殖规模,这加速了右玉县的草畜养殖业,农民由养羊向养牛调整。奶牛养殖业劳动集约程度大,科技含量高,专业性强,能够更充分地利用该县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

2.专业化特征。在传统农业阶段,自然经济通过生产多样化满足自给需要。在混合农业阶段,农民通过经营多样化(主要是兼业)满足效用最大化。向现代农业跨越的家庭农场主要是通过专业生产经营,实现利润最大化,表现为经营的专业性、生产劳动专业性及资产和技术的专用性。

首先,家庭农场生产经营专业化。与家庭承包制的兼业农户相区别,家庭农场的主要特征是以一业为主,围绕主业经营。在鲁山县经营林果业的农场中,多是兼营草鹅、羊、猪等养殖业,一则除草,变废为宝,二则增加有机粪肥,三则加速资金积累。鲁山县董周乡的冯树涛,开发本组和临村的荒山500亩,栽种“丰雪桃”,通过投资0.7万元进行林内养草鹅灭草,每年节省除草投入1.5万元,同时增收1.5万元。郭庆伟承包荒坡600亩,栽种梨树和板栗,林内套种红薯,再用红薯养猪,用猪粪为果树追肥。右玉县新城镇奶牛养殖户邢权,养殖种植兼营,种植为养殖服务,不仅用自有承包地种玉米,还租种了土地,加工青贮饲料,扩大养殖规模。

其次,农场内部劳动分工专业化。经营规模越大,农场内部劳动分工特征越突出。在奶牛养殖中,养殖规模小于10头的农户对家庭劳动是全过程参与的。当养殖规模超过10头,有外雇劳动力时,就会出现拌喂饲料、挤奶和出粪扫圈的专业劳动分工。当养殖规模达到30~50头时,就有更多、更细的内部分工。河南省鲁山县董周乡平安村王宝辉,购买了1500亩荒山的50年使用权,进行荒山开发。他雇了3个技术员,分别负责肉牛养殖、林果生产和园林绿化,还雇了14个固定工,除常年管护劳动外,在农忙季节负责管理临时工的劳动。

再次,技术和资产的专用性增强。与传统农户相比,家庭农场表现为技术密集型生产。专

业化经营和生产规模的扩大,使家庭农场的专业性资产投入不断增加,资本和技术等现代要素含量增大,集约度提高,现代化程度越高,资产专用性越强。河南省鲁山县的林果业需要高品质、新品种的苗木及其种植和管理技术,要求专业技术投入增加。农户每年要花费150~500元订阅技术和信息报刊,并且自己外出请专家指导,答疑解难。在农场内部,他们自己摸索和创造出效果显著的实用技术。鲁山县的刘大国经营“杏春园”,在授粉期,采用向果树喷洒糖水的办法,吸引周围山林里的蜜蜂进园,效果极好。宋建民在经营“林丰庄园”时,针对害虫习性配制药剂,采用果树挂瓶诱杀害虫,实现无公害化生产。右玉县养殖户与兽医站、畜牧局、饲料商保持技术服务关系,包括治病防疫、人工授精和饲料配比等。

3.社会化特征。农村一个产业的兴起,会在产业链条上分化出多个专业环节,并随着产业的发展,不断扩大规模。社会化特征表现为社会分工条件下形成的专业生产格局以及专业经营主体之间的市场联系方式,即经济联系网络化、交易方式契约化和区域生产专业化。

首先,经济联系网络化。与传统农业条件下的农户相比,现代农户不再是封闭、独立的经济单元,而是参与社会分工的开放型经济主体,是产业链条上的专业区段和环节。鲁山县在荒山开发中形成的分工体系是:劳动力、技术、生产资料(肥、药和机械等)、种苗供给者→家庭农场→果商→终端市场。在右玉县的奶业链条中,有饲料商、兽医→奶牛养殖户→奶站→乳业公司等主体。在这种链型分工体系中,传动着物流、技术流和信息流,生产技术从产前服务延伸到家庭农场,产品市场信息从终端反馈到家庭农场。这样,形成纵横两个方向的经济联系。一是市场作用下的纵向产业连接。在争取市场获利机会的竞争中,农场内部专业化生产和社会化专业分工之间的互动,形成不断完善的产前和产后社会化服务体系。二是合作基础上的横向联合。在纵向的不同主体间的博弈中,单个家庭农场处于弱势地位,要赢得市场中的有利地位,家庭农场必须在服务、销售等交易环节走向合作。目前,家庭农场间的横向合作还很薄弱,家庭农场的进一步发展,是横向合作发展的基础。

其次,交易方式契约化。交易对象不确定、交易地点不固定、质量标准不统一、交易博弈一次性,是传统交易方式的主要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以传统方式进行的交易活动所发生的费用必然高于现代的交易方式。与传统小农相比,家庭农场不仅以契约方式的交易行为居多,而且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家庭农场契约性质的交易方式可有效降低交易费用。在山西省右玉县新城镇的奶牛产业中,从内蒙古的蒙牛公司到右玉县的东升奶站,再到周围几十家奶牛养殖户,质量标准、结算方法和权利义务都是事前约定的,形成一个契约稳定的交易链。奶站向乳业公司送奶,每次要做微生物、蛋白、脂肪、酸度等化验,奶站也对养殖户交奶质量进行检测。这样,在交易对象固定、面对多次博弈的条件下,家庭农场比传统农户能够更好地发挥信誉机制的作用。

再次,区域生产专业化。专业市场拉动型的山西省右玉县的养殖业和优势资源依托型的河南省鲁山县的林果业,这些发展起来的新产业已成为县域性主导产业。产业集聚效应迅速增强,产前和产后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形成区域化专业生产,从而实现优势资源、相关产业支撑优势产业的发展,优势产业推动区域专业市场的形成。

(二)家庭农场的组织特征

在生产要素的物象特征上,家庭农场有别于传统农户,表现为技术现代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企业化,经营者由传统农民向企业家式的现代农民转变。

1.现代化技术。家庭农场为了适应规模化经营的需要,克服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十分重视运用现代化生产手段和现代科学技术。在湖北省松滋市,凡是经营面积100亩以上的农场都实现了机械化,机械化程度高于普通农户和统一经营的集体组织等其他农业组织形式,而且无论规模大小,家庭农场主都非常重视学习和运用科学技术,许多经营者不仅订购了多种农业科技刊物,还与高等农业院校和农业科研机构紧密联系,争取得到指导和帮助。

2.规模化经营。湖北省经营基本农田(多为弃耕田)的家庭农场,其最小规模是30亩以上,最大规模近2000亩;经营山地、水域,特别是经营“四荒”地的民营农庄最小规模是50亩以上,最大规模是万亩以上,巨型家庭农场(鄂西自治州楚业农庄)达4万亩,即使是规模最小的家庭农场也是承包农户平均土地规模的4倍以上。在河南省鲁山县荒山开发中,家庭农场平均规模为419.5亩。由此,家庭农场实现了土地经营规模化。

3.企业化管理。家庭农场突破了封闭的以家庭成员劳动为主的格局,采取了开放式的雇工经营为主的方式。松滋市150个农场把雇请的常年工、季节工、临时工折算成整劳动力,共雇请了2171人,平均每个农场14.2人。被雇请的人大体分为两个层次,一是经营管理者,二是直接生产劳动者,他们都是经过农场主严格挑选的,综合素质较高。因此,家庭农场集中起来的是来自各地的种植、养殖业及其相关加工业的骨干和能手。被雇佣的常年工、季节工的报酬一般采用月薪制,以现金支付。经营管理者每月500~1000元,劳动者每月300~500元,均以技能、绩效为依据确定,有的年终还按效益分成或发给奖金。雇请的临时工的报酬一般采取日薪制,根据劳动强度、定额指标和所需技能,以现金当天付给,每天15~30元,除工资外,还免费供应午餐。从大多数家庭农场来看,不仅突破了以家庭成员劳动为主的经营模式,而且改变了传统的家长式管理方式,雇请懂技术、善管理、有权威的人承担具体的生产经营及管理工作,形成农庄主、经营管理者(常年工)、直接劳动者三层次的格局。相当一部分家庭农场进行了投入产出的记载和核算,有的还制定了比较规范的章程、财务管理制度、劳动管理制度和激励措施[3]。

4.现代化农民。企业家能力是现代经济中作用日益突出的核心要素,决定着其他要素的配置和利用效率。经营家庭农场的现代农民的特征,可以从进行典型调查的农户的个体差异和类别特征得到反映。首先,是对农业的观念有所改变。现代化的农民不再认为他们生产经营农业仅是生存的手段和方式,而是将其视作有希望的事业。其次,是现代农民对风险态度的改变,即从消极回避风险转变为积极获取风险收益。再次,是现代农民有较强的经营能力。正在成为现代农业发展主体的农民有两大来源:一是从传统农民进步而成的先进代表,他们有知识,有能力,阅历丰富,社会资本雄厚,成为农村的“先富群体”,包括在农村经营过工商业的业主、农村干部以及靠积累逐步起家的普通农民;二是从非农群体跳到农村的新型农民,他们观念新,信息灵,看到现代农业的发展前途,在利益比较中选择了现代农业。在进行典型调查的右玉县和鲁山县18个家庭农场中,经营这些农场的现代农民以高中文化水平为主体,有较宽的视野,年龄在40~50岁。可以说,塑造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主体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具有企业家能力的核心农民。

三、结论

家庭农场的发展,是建立企业制度的制度变迁,核心是塑造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协调机制。政府与农民的利益关系,是以公平的政府制度为实现条件。农民与其他主体之间的利益

关系,是市场主体之间的平等利益关系,依靠公平的市场制度来实现。然而,农业特征决定了家庭农场的古典企业形式,它不能普遍以公司制大规模企业形式来降低交易成本,并与政府和其他市场主体保持平等的谈判地位,而是需要以农场主合作的组织来补充。通过订立契约建立的农民合作组织,为其成员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不仅包括产品,还包括资源、要素、技术和信息等。在不损害家庭农场独立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即在不损失家庭经营激励作用的条件下,农民自愿参加,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具有退出机制,并以契约为基础,为家庭农场参与市场竞争、争取制度公平而存在,在家庭农场具有充分的激励机制的基础上,补充利益协调机制,维护农民利益,并有效化解政策风险、市场风险、自然风险和道德风险。

篇3:组织形式创新

一、传播是组织的基本属性

组织的任何活动都伴随着信息传播,以至于我们很难说出一种与传播无关的组织活动。考察组织传播,也就是考察组织本身。

(一)组织与其外部环境进行信息互动的过程,它包括信息输入与信息输出两方面

1、组织的信息输入活动:信息输入,是组织为进行目标管理和环境应变决策而从外部广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活动。

2、组织的信息输出活动:组织任何与外部有关的活动及其结果都带有信息输出的性质。主要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宣传活动。

(二)主要类型有

1、公关宣传。

组织为了与其所处社会环境建立和保持和谐关系而进行的各种宣传活动。

2、广告宣传。

广告是一种以付费形式利用各种媒体进行的大面积宣传活动,也是社会组织尤其是企业组织广泛采用的一种信息输出方式。

3、组织标识系统宣传。

(CIS)组织使用统一的象征符号系统来塑造、保持或更新组织形象的活动。

(三)企业传播的功能及类型

具体就企业而言,企业外传播具有树立企业形象、提高品牌忠诚度和竞争力的功能。企业文化的对外传播是一种文化交流,是单向的文化输出。全面准确地对外展示、传播本企业的文化,最终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留下一个美好印象,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对外传播的途径有:企业文化的主动输出式传播;企业文化的示范传播;企业文化的交流合作。

企业传播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按传播的载体可以分为:

第一,产品传播。

即企业在生产和销售产品的过程中传播自己的企业文化。“一般而言,企业通常是以畅销产品为主流载体,让消费者在认识和使用产品的过程中接受企业文化,并由此使得企业的品牌价值得到提升。”(魏杰等,2001)

第二,人员传播。

通过企业领导者和全体员工语言与行为等符号系统传播本国内公司的企业文化。

第三,媒体传播。

通过各种大众传播媒介传播企业文化。

二、新媒体环境下,组织传播的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

(一)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和盛行,组织传播的方式、手段也发生了巨大改变

所谓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平常所见到的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外的新的媒体形态,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从而引入到媒体领域的技术及其传播方式。

新媒体实际不是媒体,而是一种新的传播介质和传播工具。具体如传统网络时代的即时通讯呼叫系统(IMS)、网络日志(BLOG)、以及社区论坛(BBS),以及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微博、微信、APP等。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大大改变了组织的沟通方式、传播方式。

在突发事件的传播过程中,以新媒体为主的大众传媒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尽管近年来我国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方面有一定突破和创新,大众传媒对突发事件的报道空间不断增大,突出表现在对空难、矿难等重大事故的报道明显增多,灾情信息的公开传播也相当迅速及时,如对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河南、河北、陕西、山西、辽宁等地矿难,禽流感和奶粉事件等的报道。但在一些社会影响较大的突发事件的传播报道过程中,新媒体显示了它的强大优势。

尤其近年来,微博成为新媒体极具影响力的代表。

(二)微博是互联网的革命性变化

微博出现后,企业的直观感受是互联网上人人都可以发布信息,而且信息无比丰富。微博上除了有企业和媒体发布的信息,还有生活者自身发布和传播的信息。这些信息中既包含对企业有利的信息,也包含对企业不利的信息;既包括与企业传播内容相关的信息,也包含对企业不利的信息;既包括与企业传播内容相关的信息,还包括生活者自身所感受的产品、服务等方面的信息。

具体就组织传播中的企业传播而言,紧紧抓住“微博”这一机遇,小米以低成本的“微博营销”而拥有广泛的粉丝群,是成就小米迅速扩张的重要原因。

传统企业如GE、ABB、碧浪等企业,也纷纷开通自己的微博,以鲜活的、有趣的、互动的形式吸引了大量粉丝,并且改变了他们在公众心目中严肃、传统、古板的形象。

了解新媒体沟通形态下大家普遍认为,小米在商业模式尤其是传播手段、营销手段上有很多“毁三观”的做法,所以造就了它现在的成功。在小米的内部管理中,一改以往企业开会讨论问题的形式,而是“不开会,甚至做出的决策都不发邮件,有什么事情就在米聊群里解决,连报销都在米聊截个图就可以了。”

新媒体时代,数字传播时代充斥着风险与挑战,也充满了机遇和期待,这种变幻莫测是一种魅力。直播时代和信息海啸的特点,使得企业作为生活服务者必须每时每记得迅速处理和分析海量的信息,发现危机,即时应对;挖掘机会(发现别人不能发现的东西,是这个行业的价值,也是做任何事的动力。——通用电气中国区公关总监李国威),动态传播;发现可利用的资讯,支持企业的整体发展。

微博的迅速发展首先让企业感觉到的是“微”机四伏。

“微”机首先是危机。

对中国的企业来说,2009年以后有很多企业遭遇到了微博之“痛”,一些企业开始设立专门的高管负责应对微博。但“微”机同时还是前所未有的机会。已有一些企业敏感地意识到这个人间中蕴藏的机会,但是却发现现有的管理框架和传播思路不能得心应手,或者根本无法应对这种变化。

三、组织需要改变现有的管理架构,充分发挥传播的价值

对企业而言,在新媒体环境下,危机随时可能形成,而传播随时要跟进,同时涉及到企业的各个部门。

面对互联网的挑战,企业必须把传播提升到战略和管理层面,改变现有的管理框架,单独建立传播管理部门。

传播管理需要落实到企业的组织机制上,通过对传播管理的重新定位,调整现有的组织架构,提高传播管理在组织中的地位,充分发挥其带来的价值,支持企业的整体发展。

然而对于传统行业来说,组织创新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原来由工业文明时代引进的组织形式已经失效了,但他们没有意识到;二是任何一个组织不管处于什么时代,随着时间的变化,组织必然会变得官僚、涣散和僵化。这是根本没有办法解决的,因为一个组织是很难自我改变的。

小米创始人雷军认为,相比互联网和工业时代,我们现在所处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有很大的改变,其中最重要的体现就是速度发生了变化。第一,在互联网时代,你还可以慢慢做一件事情,有了好产品再发布出去,但是如今你的产品两三个月不被人所接受,可能就死掉了。第二,移动互联网时代生产者和用户之间的界限被打通了,现在有一种新的说法叫“先进用户引导型创新”。这意味着组织要更贴近用户,不是从上往下,也不是平行关系,而是融为一体。过去的工程师都是闭门造车,小米的文化是工程师必须而对用户,必须在微博、论坛、线下等渠道与用户沟通。

小米把管理员工的权力从老板身上转移到用户身上。

移动互联网时代必然要求企业的组织结构要扁平化,每个部门要小巧且灵活。

摘要: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和盛行,组织传播的方式、手段也发生了巨大改变。组织需要改变现有的管理架构,以充分发挥传播的价值。传播管理需要落实到企业的组织机制上,通过对传播管理的重新定位,调整现有的组织架构,提高传播管理在组织中的地位,充分发挥其带来的价值,走持企业的整体发展。

关键词:组织传播,新媒体,组织创新

参考文献

[1]《创业邦》《李善友:向雷军和小米学习组织创新》

篇4:组织形式创新

关键词:组织传播 新媒体 组织创新

组织传播指的是组织所从事的信息活动。它包括两方面,一是组织内传播,二是组织外传播,这两方面都是组织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保障。组织内传播和组织外传播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都是组织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信息沟通保障。它们的传播具有不同的特点,二者在相互促进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制约。

一、传播是组织的基本属性

组织的任何活动都伴随着信息传播,以至于我们很难说出一种与传播无关的组织活动。考察组织传播,也就是考察组织本身。

(一)组织与其外部环境进行信息互动的过程,它包括信息输入与信息输出两方面

1、组织的信息输入活动:信息输入,是组织为进行目标管理和环境应变决策而从外部广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活动。

2、组织的信息输出活动:组织任何与外部有关的活动及其结果都带有信息输出的性质。主要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宣传活动。

(二)主要类型有

1、公关宣传。组织为了与其所处社会环境建立和保持和谐关系而进行的各种宣传活动。

2、广告宣传。广告是一种以付费形式利用各种媒体进行的大面积宣传活动,也是社会 组织尤其是企业组织广泛采用的一种信息输出方式。

3、组织标识系统宣传。(CIS)组织使用统一的象征符号系统来塑造、保持或更新组织形象的活动。

(三)企业传播的功能及类型

具体就企业而言,企业外传播具有树立企业形象、提高品牌忠诚度和竞争力的功能。企业文化的对外传播是一种文化交流,是单向的文化输出。全面准确地对外展示、传播本企业的文化,最终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留下一个美好印象,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对外传播的途径有:企业文化的主动输出式传播;企业文化的示范传播;企业文化的交流合作。

企业传播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按传播的载体可以分为:

第一,产品传播。即企业在生产和销售产品的过程中传播自己的企业文化。“一般而言,企业通常是以畅销产品为主流载体,让消费者在认识和使用产品的过程中接受企业文化,并由此使得企业的品牌价值得到提升。”(魏杰等,2001)

第二,人员传播。通过企业领导者和全体员工的语言与行为等符号系统传播本国内公司的企业文化。

第三,媒体传播。通过各种大众传播媒介传播企业文化。

二、新媒体环境下,组织传播的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

(一)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和盛行,组织传播的方式、手段也发生了巨大改变

所谓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平常所见到的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外的新的媒体形态,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从而引入到媒体领域的技术及其传播方式。

新媒体实际不是媒体,而是一种新的传播介质和传播工具。具体如传统网络时代的即时通讯呼叫系统(IMS)、网络日志(BLOG)、以及社区 论坛 ( BBS ), 以及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微博、微信、APP等。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大大改变了组织的沟通方式、传播方式。

在突发事件的传播过程中,以新媒体为主的大众传媒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尽管近年来我国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方面有一定突破和创新,大众传媒对突发事件的报道空间不断增大,突出表现在对空难、矿难等重大事故的报道明显增多,灾情信息的公开传播也相当迅速及时,如对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河南、河北、陕西、山西、辽宁等地矿难,禽流感和奶粉事件等的报道。但在一些社会影响较大的突发事件的传播报道过程中,新媒体显示了它的强大优势。

尤其近年来,微博成为新媒体极具影响力的代表。

(二)微博是互联网的革命性变化

微博出现后,企业的直观感受是互联网上人人都可以发布信息,而且信息无比丰富。微博上除了有企业和媒体发布的信息,还有生活者自身发布和传播的信息。这些信息中既包含对企业有利的信息,也包含对企业不利的信息;既包括与企业传播内容相关的信息,也包含对企业不利的信息;既包括与企业传播内容相关的信息,还包括生活者自身所感受的产品、服务等方面的信息。

具体就组织传播中的企业传播而言,紧紧抓住“微博”这一机遇,小米以低成本的“微博营销”而拥有广泛的粉丝群,是成就小米迅速扩张的重要原因。

传统企业如GE、ABB、碧浪等企业,也纷纷开通自己的微博,以鲜活的、有趣的、互动的形式吸引了大量粉丝,并且改变了他们在公众心目中严肃、传统、古板的形象。

了解新媒体沟通形态下大家普遍认为,小米在商业模式尤其是传播手段、营销手段上有很多“毁三观”的做法,所以造就了它现在的成功。在小米的内部管理中,一改以往企业开会讨论问题的形式,而是“不开会,甚至做出的决策都不发邮件,有什么事情就在米聊群里解决,连报销都在米聊截个图就可以了。”

新媒体时代,数字传播时代充斥着风险与挑战,也充满了机遇和期待,这种变幻莫测是一种魅力。直播时代和信息海啸的特点,使得企业作为生活服务者必须每时每记得迅速处理和分析海量的信息,发现危机,即时应对;挖掘机会(发现别人不能发现的东西,是这个行业的价值,也是做任何事的动力。——通用电气中国区公关总监李国威 ),动态传播;发现可利用的资讯,支持企业的整体发展。

微博的迅速发展首先让企业感觉到的是“微”机四伏。

“微”机首先是危机。

对中国的企业来说,2009年以后有很多企业遭遇到了微博之“痛”,一些企业开始设立专门的高管负责应对微博。但“微”机同时还是前所未有的机会。已有一些企业敏感地意识到这个人间中蕴藏的机会,但是却发现现有的管理框架和传播思路不能得心应手,或者根本无法应对这种变化。

三、组织需要改变现有的管理架构,充分发挥传播的价值

对企业而言,在新媒体环境下,危机随时可能形成,而传播随时要跟进,同时涉及到企业的各个部门。

面对互联网的挑战,企业必须把传播提升到战略和管理层面,改变现有的管理框架,单独建立传播管理部门。

传播管理需要落实到企业的组织机制上,通过对传播管理的重新定位,调整现有的组织架构,提高传播管理在组织中的地位,充分发挥其带来的价值,支持企业的整体发展。

然而对于传统行业来说,组织创新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原来由工业文明时代引进的组织形式已经失效了,但他们没有意识到;二是任何一个组织不管处于什么时代,随着时间的变化,组织必然会变得官僚、涣散和僵化。这是根本没有办法解决的,因为一个组织是很难自我改变的。

小米创始人雷军认为,相比互联网和工业时代,我们现在所处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有很大的改变,其中最重要的体现就是速度发生了变化。第一,在互联网时代,你还可以慢慢做一件事情,有了好产品再发布出去,但是如今你的产品两三个月不被人所接受,可能就死掉了。第二,移动互联网时代生产者和用户之间的界限被打通了,现在有一种新的说法叫 “先进用户引导型创新”。这意味着组织要更贴近用户,不是从上往下,也不是平行关系,而是融为一体。过去的工程师都是闭门造车,小米的文化是工程师必须面对用户,必须在微博、论坛、线下等渠道与用户沟通。

小米把管理员工的权力从老板身上转移到用户身上。

移动互联网时代必然要求企业的组织结构要扁平化,每个部门要小巧且灵活。

参考资料:

[1]《创业邦》《李善友:向雷軍和小米学习组织创新》

篇5:组织形式创新

,按市场需求对蔬菜的品种结构、种植结构和种植时令进行调整,取得了明显成效。去冬今春菜季,全县10万亩冬早蔬菜实现了量价同增,产量达到14万吨,产值达到1.74亿元,平均销售价格每公斤达到1.32元,比上年菜季增长了46.7%,农民现金收入中仅出售蔬菜一项就达到602元。有14个菜果品种获得了无公害食品认证,无公害品牌初步得到了市场认可。全县种植业经国家农业部专家组验收,被授予了“全国无公害农作物种植示范基地县和先进县”。在取得无公害生产种植成效的基础上,我们以“协会、公司、经纪人”的农~营经济组织为依托,大力发展贸工农、种养加为主体的龙头公司,扶持发展集农产品精深加工、冷藏保鲜、包装储运为一体的龙头企业,瞄准国际国内大市场,实现农产品的国际出口,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我们积极鼓励支持协会以公司为参与市场竞争和融资的主体,代表协会开展对外经营与合作,引进私营业主,加快发展绿色食品加工园区。目前,元谋能禹绿色食品加工园区内已有14家企业入驻建设并相继投产。其中,龙川江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已成为能够带动县内外5万亩薯类生产种植的加工型龙头企业;3家小香葱加工企业已经完成了组建企业集团的任务,带动群众种植小香葱近3000亩,产品获得了出口贸易权,并销往韩国、日本和新加坡,开始直接出口创汇;元谋与北京汇源果汁集团合作的蔬菜精深加工项目已进入了实质性工作阶段,项目报批、土地征用、厂房建设规划、引种试验等各项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引进的上海恒通集团和昆明子元集团投资建设的印楝生产基地和印楝无公害农药加工厂,广东恩平汉忠水产养殖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的对虾、欧鲶鱼基地及饲料加工厂,海南椰林农业开发公司投资建设的精品香蕉出口基地正在加紧建设中。由于农民生产组织形式上的创新,带来了整个农村和农业经济的根本性变化。2002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86元,比2001年净增了153元,增长8.8%。今年1至6月,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1275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净增292元,增长达29.7%,是同期全省农民现金收入增长量6.7%的近5倍。在农民人均收入大幅增加的同时,全县社会治安综治工作也由全州倒数第二变成了正数第二,实现了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既定目标。各位领导,我们探索实践的“协会、公司、经纪人”的农~营经济组织模式才刚起步,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也不少,今后的工作更加艰巨。但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在州委、州政府的领导和关心下,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团结全县各级干部和各族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凝聚合力,大胆创新,不断排除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奋斗!

篇6:组织形式创新

场会上的经验材料

新兴煤矿是集团公司主力矿井之一,现有职工6570人,女职工482人。几年来,我们紧紧贴近安全生产的实际,充分发挥女工家属和协管小组的自身优势,不断强化安全协管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全矿安全形势的稳定发展。

一、突出灵活性,发挥情感优势

实践证明,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在于职工的自主保安意识,而提高职工的自主保安意识教育是关键。我们根据每个阶段安全生产形势的不同特点,创新安全教育形式,充分发挥女工家属的情感优势,使安全协管教育入耳入心,常做常新。

在诸多安全教育活动中,寓教于乐的形式是职工最容易接受的最佳形式之一,它能使职工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在欢声笑语中提高自主保安意识。为此,我们不断调整思路,创新载体,使安全协管工作更加贴近一线职工、贴近安全生产。新兴煤矿协管组织动脑筋、想办法,为使安全教育不乏味,又易接受,别具一格的开展了富有女工特色的安全教育活动,让职工在寓教于乐中受到启示和接受教育。开展了“牵手安全”夫妻安全知识竞赛、“与安全明星面对面”交流会、安全教育流动课堂、安全知识进区队进家庭、“安全话语温馨提示”、班前安全小故事等活动,组织各类安全演讲会、座谈会、知识竞赛、安全文艺演出、安全幸福家庭评选、发安全信、送安全卡、绣安全心声、举办安全漫画展等活动并在活动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安全教育形式,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安全教育天天讲,但最能打动职工心灵的是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为教育和感化职工,矿女工委每年坚持组织一次伤残人员、伤亡职工家属报告会或以“安全心声”、“生命的嘱托”、“珍爱生命,关注安全”为主题的演讲赛等活动,并通过报告会以及组织报告团巡回宣讲等形式,让她们讲述因违章作业导致事故给自己和家庭造成的后果,提醒职工切忌重蹈覆辙,收到了震撼心灵的教育效果。2009年9月我们举办了全矿“筑牢安全第二道防线”演讲比赛,并在此基础上选拔出了优秀演讲员到各大班前进行巡回报告。每场报告台上如泣如诉,台下一片哽咽。有的职工留言:“教训必须接受,悲剧不能重演,我们再也不能违章蛮干拿自己的生命和老婆孩子的幸福当儿戏”。这种殷殷夫妻情、拳拳父母愿、深深儿女盼,呼唤安全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到生产采区送温暖是我们多年来始终坚持并已经形成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的活动,深受一线广大职工的欢迎。为把这项活动搞的更加活跃,更受广大职工的欢迎,协管小组不断拓展外延,丰富内涵,使这一活动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一是用亲情感化职工。亲属在日常生活中充满温情的督促和规劝,能使职工轻松自然地接受,达到入脑、入心的教育目的。为达到这一教育效果,协管小组坚持每月在井口组织一次“亲情三送保安全”活动,即母亲送儿子、妻子送丈夫、姑娘送恋人,嘱咐一句安全寄语活动。定期组织一线职工家属及子女到亲人所在区队开展“情系安全欢乐家庭”联谊会及送温暖活动。为发挥家庭在安全教育中的作用,协管小组每年在父亲节,举办“安全点亮生产,父爱凝聚幸福”安全联谊活动。儿女们对父亲深深的爱和衷心的祝福,激励父亲更加坚定地承担起对家庭的责任。职工与家人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协管员在活动中与他们拉家常,了解他们的安全生产和家庭生活状况,嘱咐他们要搞好自主保安,按章作业,别让亲人牵挂。

二、坚持持久性,发挥阵地优势

井下作业环境特殊而繁杂,要实现安全生产,方方面面的安全宣传与教育固然重要,但女工家属为职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让职工吃好、休息好,没有思想负担,坚持嘱咐安全,更是保证职工高高兴兴上班,安安全全回家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们充分发挥女工家属在家庭中的特殊情感优势,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如,争当“安全好后勤”、“贤内助”、“好矿嫂”、“安全光荣家庭”竞赛,“三管三不让三个比一比”、“三嘱咐、两询问、一把关”、“四保证、四不让、四个比一比” 等活动。为进一步推动“安全好矿嫂”、“争当安全好后勤竞赛”活动的深入开展,我们根据家属感情细腻的特点和职工工伤后受害最深的就是妻子这一现实,坚持每月召开一次“三违”人员家属座谈会、夫妻话安全座谈会,及时向她们通报职工违章的情况,分析职工违章的原因及其危害,引导她们从职工违章作业的教训中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从而用家属的亲情与温情吹好安全枕头风,不断提高职工的自主保安意识,使他们把正规操作变成自觉行动。

为了让广大女工家属进一步了解丈夫艰苦的工作环境,自觉强化当好安全好后勤的自觉性,新兴煤矿女职工协管委组织矿工家属开展“走千米巷道,知亲人艰苦,保亲人安全”、“下井一日知艰辛,升井当好好后勤”和家庭亲情筑安全、亲人安全互保活动。尤其组织亲人在井下工作的女工家属到亲人的工作面进行“参观”、送温暖活动。由于井下环境又苦又累又脏,许多职工脸上布满灰尘,有的家属来到自己亲人的身边竟辩认不出来。六井吴成的妻子候淑琴,在女职工协管小组的组织下来到了丈夫的工作面,当丈夫走到她跟前,冲她嘿嘿直笑时,她竟怀疑此人有精神病,惊慌的连连后退。当丈夫亲切的喊叫她的名字时,她才听出是丈夫的声音。她走到丈夫跟前看到丈夫穿着湿漉漉的工作服,满脸的灰尘,手里还拿着沉重的生产工具,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不顾一切的扑到丈夫的怀里哭了起来。通过情感教育系列活动,广大女工家属对井下职工的工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煤矿的安全工作有了新的认识,积极争当安全协管好矿嫂的热情和积极性也日益高涨起来。广大女工家属自觉地与从事井下工作的亲人签订了母子、夫妻安全公约,家庭安全承诺书等,从而更好地将夫妻情、父母心、儿女愿融合在了一起,把安全生产的责任落实到了家庭,形成了家庭促安全的强大攻势,形成了人人为安全勤嘱咐、勤询问,家家共把安全关的新局面。

三、增强实效性,发挥组织优势

万事人为本。只有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使协管工作更具有活力。女工、家属协管工作是群众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充分发挥女工、家属协管组织的作用,明确责任,加强管理,年初下发了《2009年度“彩虹杯”竞赛活动实施方案和安全协管工作竞赛考核办法》。从组织建设、工作制度、宣传教育、协管培训、工作总结表彰和协管工作创新六个方面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协管工作制度。我们抓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对全矿女工、家属协管组织普遍进行一次调整和充实,在基层区队也建立了联保网络。目前全矿有联保组织机构10个,协管小组6个,协管员36人。从增强协管员的工作责任感,提高协管队伍的整体素质入手,在协管委之间开展了安全协管工作竞赛活动。坚持月检查季考核年表彰。做到了学习有标准,工作有规划,考核有依据,使协管任务、协管责任、协管安全对象得到落实。确保了协管小组和协管员职责明确,管理到位,使协管工作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的道路。

四、注重群众性,发挥典型优势

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推动新兴煤矿协管工作中,我们不断总结经验,注重选树好典型,用安全协管工作中好做法和先进人物的事迹带动和激励协管工作,使安全协管工作不断上台阶、创水平。先后开展了“优秀协管员”、“优秀协管干部”、“十佳矿嫂”等评先树优活动。在她们先进事迹的影响下,带动了更多的矿嫂投入到煤矿安全中来。如:50多岁的优秀协管员王凤兰,尽管做协管工作已经二十多年,依然在这个没有编制的岗位上无私的奉献着,在做严重“三违”人员、安全薄弱人员、旷工缺勤人员的跟踪帮教工作中,走村串户行程几百公里,仅去年就帮教职工320多人次,到区队、井口送温暖、自编自演安全文艺节目15场次,为10多对年轻夫妻化解了家庭矛盾,为安全生产做出了突出贡献。“十佳矿嫂”王萍,她不仅是一名矿嫂,还是一名安全协管员,丈夫在采煤一线工作,她不仅自己相夫教子,赡养公婆,照顾已逝的小叔孩子,从无一句怨言,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证丈夫在井下安全生产,今年她的丈夫又被集团公司评为安全标兵,在职工家属中传为佳话。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在她们先进事迹的感召下,新兴煤矿干部职工唱响了安全生产的正气歌,安全协管工作一年一个台阶,有力地促进了全矿安全生产形势的健康发展。

上一篇:职场常用英文缩写下一篇:大学毕业祝福语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