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任务总结

2024-05-08

国企改革任务总结(通用8篇)

篇1:国企改革任务总结

区农村改革专项小组:

根据关于印发《红寺堡区2018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要点的通知》(红党办综〔2018〕41号)文件安排,我办以坚持目标引领,凝聚多方力量,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保障。2018年以来,针对以激发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为目标,在破除思想障碍、激发党员活力、发挥产业优势三个方面靶向施策,精准发力,有力有效地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一、激发思想内动力,实现从“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

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缺少内在动力,别人再使劲也很难脱贫,即使脱贫了也难以持续。面对思想层面的贫困现状,细查病情、深挖病灶、对症下药,帮助群众转变观念,引导贫困群众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病因大会诊。找准病因,才能对症下药。结合扶贫工作督查,深入村组农户,听取意见建议。联合农牧、扶贫制定产业扶贫实施方案,各乡镇定期召开贫困村党组织书记、驻村工作队员等座谈会,协调调度,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逐步破除思想上的障碍。

思想大变革。过去,较多依靠国家的各项扶贫政策,错失了一些发展良机。面对新一轮的扶贫开发机遇,开始在思想上进行大变革。2018年,在区委脱贫攻坚大会上,区委、区政府提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期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的系列重要讲话和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主攻方向,以实现群众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持续提升农村精神文明水平,坚持扶贫开发与经济发展、生态保护相结合;

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

外部扶持与自力更生相结合,创新扶贫模式,完善工作机制,聚全区之力、集全区之智,攻坚克难、务求创新,推动红寺堡区脱贫攻坚工作再上新台阶。

宣传大力度。宣传和解读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区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奋斗目标、重点工作和具体措施,宣传各级领导调研扶贫、部门单位包村扶贫、干部包户扶贫的工作动态、工作亮点。在红寺堡电视台开设《脱贫攻坚进行时》专题栏目86期。在强化新闻报道的同时,通过政策解读、评论、访谈、新闻特写、深度报道等多种形式,及时、全面、准确地展现全区干群一心抓精准脱贫工作的全景图。挖掘培育精准扶贫“红寺堡移民特色”,大力宣传我区精准脱贫工作中涌现出的的典型和模范。宣传全区广大干部在精准脱贫工作中的工作成效和先进事迹,尤其宣传贫困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及社会帮扶、扶贫济困的先进典型和模范人物。以红寺堡区政府门户网等各单位门户网站为主,开设专栏,通过图片、消息等形式,全面宣传报道我区精准脱贫的思路、举措和成效。同时,利用官方及民间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精准发布信息,扩大我区精准脱贫工作覆盖面和影响力。综合利用电视、网络、广播和微信公众号等,举办政策业务培训班和开展业务知识测试等,大力宣传宣讲脱贫攻坚的政策,逐步破除贫困对象“坐等帮扶、被动脱贫”的消极思想。通过在贫困村张贴精准扶贫政策标语、建立《携手共促脱贫》微信公众号,利用新媒体宣传《红寺堡区2018年扶贫政策清单》等方式进一步营造浓厚范围,引导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主动脱贫致富意识。

二、激发党员内动力,实现“外部促动”与“内部带动”双向发力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就如何充分发挥党员在脱贫攻坚中的示范带动作用,扎实推进“三大三强”行动和“两个带头人”工程,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举办“两个带头人”培训班4期488人次,培养村级后备力量138名,培养致富带头人319名。对全区40个驻村工作队人员进行了调整和增派,驻村工作队成员全部达到3人,且全部为派出单位正式职工,召回驻村第一书记1名,调换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8名,新增驻村干部40名,约谈部门主要负责人2名,组织处理驻村工作队员2名,对1名驻村队员进行立案审查。全面落实派出单位给予第一书记伙食、交通补助等政策。

三、激发产业内动力,实现“输血”和“造血”同步生效

脱贫攻坚工作既需要政策资金的帮扶,以输血来补充营养,也需要实体产业的支撑,以自身造血强筋健骨。立足自身优势,挖掘产业潜力,以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实现“输血”和“造血”的同步生效,确保脱贫攻坚持续见效。

挖掘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在实践总结和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以黄花菜、葡萄、枸杞、肉牛、肉羊等为主的特色种养殖产业项目,重点培育了一批村级示范点和红寺堡区级示范基地,通过示范点的技术指导和帮扶,带动帮助贫困群众发展种养殖业,培育朝阳村黄花菜标准化栽培示范区、周圈村黄花菜高效节水示范区、沙草墩村麦后复种示范区、红川村萝卜标准化栽培示范区、甜水河村中药材提质增效示范区、龙泉村中药材小麦立体复合种植示范区。辐射带动以葡萄、枸杞、牧草、黄花菜特色产业规模分别达到10.6万亩、6万亩、6.5万亩、6.5万亩,牛羊饲养量分别达到8.3万头、83.5万只。投入资金7100万元,对所有建档立卡户发展产业给予扶持,目前已兑付资金12644户6744.77万元。深入实施“四个一”示范带动工程,扶持特色产业示范村10个、龙头企业11个、合作社78个、致富带头人310人。建成扶贫车间7个,解决就业563人。筹集资金2400多万元,在64个行政村开发乡村护林员、道路清洁维护员等农村公益性岗位2478个。分别在福建、青海建立劳务服务站,输出农民工5200人次,创造劳务收入5800万元以上。完成各类培训4693人,完成总任务的92.7%。上半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82元,同比增长10.3%。

坚持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起来,对主动脱贫的建档立卡户,按照5:4:3比例分3年累计奖励1.2万元,引导贫困群众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各乡镇在完成产业到户补助的基础上,统计主动脱贫8个贫困村444户建档立卡户,由乡镇组织验收,报扶贫办,联合发改、农牧、财政等部门联合抽验30%,由于外出务工贫困户在冬季封冻后逐渐返乡,返乡后携带务工合同及收入证明等资料,主动脱贫正在验收较迟,目前已完成验收工作,正在兑付资金。支持企业在贫困村建设扶贫车间7个,整合扶贫、农牧、人社等培训资源,实施精准劳动技能培训,确保取证率达到80%以上,实现户有一名产业工人、掌握一门使用技术。

整合金融优势,提供资金支持。积极对接、整合金融扶贫资源,金融机构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发布的基准利率对贫困户放贷,对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小额扶贫贷款贴息。贷款金额10万元(含10万元)以内的,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发布的贷款基准利率进行全额贴息;

对2018年复合享受政策的建档立卡户“扶贫保险”(产业险、大病补充险、贷款人意外伤害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全覆盖。

篇2:国企改革任务总结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长效机制

(一)建立工作领导小组。为提高灾害应急指挥和协调能力,按照市委市政府总体工作部署和要求,市经科信局建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各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责任科室、应急队伍为成员的防灾减灾救灾领导小组,积极开展防灾减灾宣传、通信、能源保障、应急演练、防灾减灾产品研发及科研成果转化等工作。

(二)建立长效机制。建立通信、能源行业政府统一指挥、部门分工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防灾减灾管理体制和协调机制,确保灾害发生时,做到分工明确,紧张有序、灵活有效的应对,全面提升防灾减灾应急保障能力。

二、提升综合减灾能力

(一)完善应急保障预案、开展应急演练。一是为防患未然,明确职责分工,牵头组织能源、通信企业完善防灾减灾应急保障预案,进一步强化工作机制,做到预案启动规范、易于操作、展开有序、救助及时、保障有力,提高预案的可操作性,切实提高灾害应急管理水平。二是为确保应急指挥有力、协调配合一致、救援快速高效,加强实战演练。今年来,市经科信局组织能源、通信企业共开展汛期防汛、森林防火等防灾减灾应急演练x次,共出动演练人员xxx余人,应急通信保障车x辆,电力保障车x辆,通信实战演练,提升了我市通信、能源应急保障队伍的实战能力和反应速度,提高了各类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及保障能力。

(二)深化校企合作,推动科研成果转化。xxxx年我市新增产学研联合实验室x个。省、x市级技术中心、产学研联合实验室、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已达到xx个,吸引了近千名科技人员,以技术创新项目为载体,提升产品质量,攻克产业发展技术瓶颈,助力产业技术升级。xxxx年本级科技项目中,我局将森林防火、地质灾害防范等技术研究列入重点支持项目。积极向社会大众宣传防灾救灾知识,向x市推荐x市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陈列馆作为x市级科普基地,并获得x市补助xx万元。

三、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周活动

篇3:浅谈国际改革经验与中国改革任务

近年来, 在宏观经济领域讨论经济下行的对策出现了两种不同认识:第一种是经济振兴在于刺激;第二种是经济振兴在于改革。中国本次经济下行是结构性和体制性的, 主要原因是原来支持经济快速发展的产业出现结构性的变化, 众多制造行业出现产能严重过剩;房地产出现周期性拐点, 三四线城市存在大量库存;2008年的经济危机时期, 政府刺激政策使传统行业出现大量过剩产能。所以, 妥善实施供给侧改革成为关键。

二、国际经验之韩国政府改革

(一) 改革前问题所在

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严重打击了韩国本土经济, 主要原因是在前危机时代的20世纪80年代韩国本土已经出现经济增速降低、发展方式与发展动力转换、制度转型等问题。同时在增速换档期还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以商业银行为主的间接融资领域存在货币错配、期限错配的情况;劳动力基本面发生变化, 从农村流向工业部门的劳动力潜力短暂枯竭;房地产行业长周期达到高点;人口总数和生育率达到阶段性低点。经济下行带来企业盈利能力下降, 金融机构被大量高负债和大量呆坏账绑架, 造成过剩产能风险和国内金融机构风险, 传统重工业的过剩生产引发高通货膨胀和严重资产泡沫。

(二) 韩国政府解决措施

落后的经济结构, 低下的投资效率, 以及落后产能欠缺刚性清出带来了危机倒逼下的政府改革。亚洲经济危机期间, 为了获得550亿美元的救助资金, 1997年12月韩国政府与IM F签订了条件严苛的协议。在外汇情况逐渐稳定的前提下, 金大川政府把重心转移到恢复与重建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通过公共部门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能力, 推动医疗、进出口、电子数码等行业的快速发展, 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优化。

面对一系列问题韩国政府采取了宏观上稳健的货币政策。曾经的高速增长, 大量的投资需求带来了大量的货币投放使韩国政府不得不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减少市场上M 2的数量。通过紧缩的财政政策追求财政平衡, 降低中央政府的财政支出, 削减政府债务;重工业投资比例整改和新型产业合理化政策是为了刚性清出过剩产能;同时, 推行金融自由化改革, 为了加强金融市场的稳定, 韩国政府主动调整银行结构, 培育资本市场, 加强监管力度, 确保金融体系的安全性。

(三) 对中国的启示

韩国的改革发展道路上也犯过很多错误, 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在韩爆发的内因。危机前的改革还存在局部化、政府化、被动式的问题, 后危机时代的改革通过内在的产业结构化调整、经济增长动力转化, 为经济转型、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处在同样的增速换挡期, 中国现在面临艰难环境, 毅然推动供给侧改革, 并且认识到经济增长由高速转向中高速的必然性以及经济驱动力转换的必要性。

三、日本房地产泡沫分析

(一) 地产泡沫原因及影响

十次危机九次地产, 日本房地产价格快速飙涨, 在1991年出现房地产泡沫, 给日本经济带来严重打击, 1991年之后, 房价快速下跌。房地产泡沫出现的原因在日本有二, 其一是日本央行采取非常宽松的货币政策, 导致大量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 其二是日本签订“广场协议”, 同意美元贬值, 因此大量国际资本进入日本房地产业, 更加刺激了房价。

房地产泡沫的破裂带来十分消极的影响:包括经济增速下滑, 并且长期进入高等收入陷阱;居民个人财富严重缩水, 地产和股市的下跌导致了居民资产的贬值;企业的经营状况不良, 企业抵押品大幅贬值, 资产负债比严重不平衡;银行暴露极高坏账率, 许多金融机构纷纷倒闭。

面对如此消极影响, 日本政府着重改善房地产质量, 避免信贷刺激引发更大泡沫, 同时结合区域差异, 提高房地产入住率;建立严格法律体系, 调整购房政策, 稳定利率水平。

(二) 对中国的启示

中国近期一、二线城市房价持续上涨, 存在严重泡沫。中国现在房地产市场与1991年日本情况比较类似, 楼市处在较长经济周期中, 经济上涨期间带动钢材、金属、水泥、玻璃等传统行业快速发展;在经济下行周期内对相关行业也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20-50岁的人群是住房消费主力人群, 随着中国人口出现人口老年化速度加快, 导致可消费住房人群大量减少。为了避免类似日本房地产泡沫的现象发生, 必须为广大房地产企业降低风险, 为居民投资买房降低风险。

四、中国改革任务分析

培养居民养成创新型的消费习惯, 转化成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方式;对新兴行业提出相对应的产业政策刺激, 由市场把握投资方向, 消除信息不对称等投资障碍;全球经济存在隐患, 带来国际需求的下降, 对于原来出口产品低成本的优势有所转化。未来的经济发展的动力由消费占主要地位, 继续发挥投资的重要作用, 并结合进出口加以补充。而供给侧的改革包括资本、劳动、技术和制度, 面对大量低效产能, 转换发展动力结构, 通过打破原有的固化的经济产业结构, 根据“丁伯根原理”, 由几个独立的、高效的政策积极配合, 落实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五大任务。

去产能通过企业之间的并购和重组改善行业内部环境, 提高行业集中程度, 通过实施国有企业改革, 实现企业之间资产的重组, 企业结构的改变, 由大型国有企业先行试点再推广到地方试点, 由行业龙头企业带动其他企业, 推广混合所有制改革, 清出煤炭、钢铁、水泥等落后产能。

去库存为了避免韩国、日本发生的房地产泡沫。政府出台了各种政策包括降低首付比例, 控制财税等, 刺激政策从长期角度会带来房地产泡沫, 而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推动农民工城市化短期内效果缓慢, 从长期角度对于去库存有益。因此, 避免发生资产价格泡沫化必须坚持短期政策和长期政策的积极配合。

去杠杆加强企业重组和并购的效率, 采取市场调节和政府行政手段降低杠杆率, 加快转移资金到高效部门, 高效行业, 推动科技创新和人才创新相结合。较少低效企业的去杠杆负担, 调整人才配置, 落实失业安置, 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 为品质优良公司带来更多潜在的投资机会。

降成本通过降低税收成本、投资成本、交易成本, 严控房地产泡沫, 物价水平, 避免通货膨胀, 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加快金融改革即由间接融资到直接融资的改变。

补短板提高消费水平, 由传统的物质消费向新型的服务式消费、体验式消费转移。在农业与工业发展有机结合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减少行业的进入壁垒, 落实公平准入, 削减审批程序, 使服务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行业。

摘要: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15年12月的召开, 明确提出“着力加强供给侧改革”。同时强调供给侧改革的五大任务, 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供给侧改革成为中国经济振兴的必经之路, 是经济振兴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日本和韩国的改革, 并思考国际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对比分析中国现阶段改革任务。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房地产行业,去产能,去库存

参考文献

[1]Barry Eichengreen, Dwight H.Perkins, and Kwanho Shin, From Miracleto Maturity:The Growth of the Korean Economy,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12.

[2]Ragburam Rajan, the True Lessons of the Recession, Foreign Affairs P69-P79, May/June, 2012.

篇4:国企未来三大任务

21世纪是人类社会发生飞跃和转变的伟大世纪。一系列历史转变正在把人类社会送入一个崭新时代。这是继蒙昧社会向农业社会、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之后第三次人类社会的伟大变革。社会历史的伟大变革,特别是信息产业、金融证券业、生物产业、文化产业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与现有资本主义生活方式以及数百年来世界主导地位的西方文化之间,形成了越来越尖锐的不可调和的矛盾,要求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东方文化取代现有西方文化的主导地位,由此形成了中华民族世纪性崛起的客观条件和历史机遇。

中国体量庞大的国有经济,则是中华民族世纪性崛起的主要力量。

推动中华民族和平崛起

国有企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依靠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经成为当今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讲话中使用频率越来越高的一个口号,成为全民族共识。中华民族崛起是和平崛起,与以往历史上一系列国家的崛起相比,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和意义。历史上国家崛起的一般规律,都是一个强大国家的崛起,往往意味着许多弱小国家的悲剧。特别是近代欧美国家崛起,一是依靠教会,二是依靠军队,其中军事侵略是主要手段,是帝国主义的崛起。中华民族的崛起,则不能重复帝国主义道路,不再是一个强大国家取代另一个强大国家,一个世界霸主取代另一个世界霸主,而是要带领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重建世界一体化的平等基础,与世界各国人民共享文明发展成果。

虽然中国和平崛起的性质决定了不能依靠军事力量实现崛起,但是国家崛起同样需要物质力量的推动,目前推动中国和平崛起的主要物质力量,就是国有企业。国企将是推动中华民族崛起的重要依靠力量。之所以是国企而不是私企,是由私企的资本主义性质决定的,弱肉强食的资本主义丛林法则和追求感官享受的西方价值观,是当今美欧大危机的文化根源,不可能在资本主义框架内解决,由此决定了私企只能跟随社会历史的转变,而不可能领导和推动社会历史的转变过程,这个任务只能由国有企业来完成,国有企业是中华民族复兴和东方文化复兴的主要推动力量。

同时,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也为国有企业参与世界资源的统一配置,推动各国相互融合创造了客观条件。当今世界资源配置的失衡和中国资源短缺的矛盾,急需国有企业参与和推动全球资源的合理配置,夯实中华民族崛起的资源基础。

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用人类社会的竞赛法则取代动物世界的竞争法则,建立现代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以人为本企业文化,只有中国国有企业才能起到引领作用。与传统企业相比较,现代企业已经不再仅仅是商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而越来越成为企业员工生命价值实现的地方。企业是员工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凝聚着企业员工的事业、追求和理想,企业员工一生的所有梦想,都和企业联系在一起,并主要通过企业来实现。这就决定了现代企业不仅要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而且要为员工提供幸福,为员工生命价值的实现创造条件。这也是当今席卷整个西方国家的99%反对1%的大众民主革命的一个重要历史背景。

但是,以资本主义为核心的西方竞争文化,却仍然把动物世界“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丛林法则,应用于社会和企业管理,用动物世界的兽性法则管理人类社会,把企业完全看成是你死我活的资本竞争工具,把整个社会变成没有人性的斗兽场。这是当今世界日趋动荡和中国社会道德崩溃的根本原因。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用“你追我赶、共同提高”的社会主义竞赛法则,取代“优胜劣汰、你死我活”的资本主义竞争法则。至少在企业内部应该率先如此。而这个历史转变,只能由国有企业来完成,并且只能由中国的国有企业来完成。因为只有中国具有能够克服西方资本主义竞争文化的社会主义竞赛文化。这就是曾经被誉为企业管理根本大法的中国“鞍钢宪法”。

总结现代企业的发展经验,无论是日本企业管理中对“两参一改三结合”、“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灵活运用,还是美国员工持股制度对当今“共同占有”和“民主管理”的制度设计,无不体现了中国“鞍钢宪法”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和灵魂作用。如果剥掉“鞍钢宪法”特定年代的话语结构,单单就其实质内容而言,完全概括了21世纪大众民主时代企业管理的基本原则。

当今世界竞争,说到底是文化的竞争,谁能在文化上先行,建立起与宏观民主制度相适应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谁就能够走在世界前列。目前只有中国的“鞍钢宪法”和美国的员工持股制度,在企业共同占有和民主管理领先于世界。两相比较,“鞍钢宪法”涵盖面更广泛,进步作用更大。可以说,当今国有企业的强健筋骨,与当年“鞍钢宪法”打下的企业管理根基有很大关系,国有企业能够冲出国门开疆辟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鞍钢宪法”企业管理制度的强大根基。这个根基也是未来中国国有企业全球性发展和扩张的重要依靠力量。

助力社会实现共同富裕

国有企业应该成为缩小贫富差别,实现共同富裕的推动力量。贫富差距扩大,是当今世界特别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实现共同富裕,更是当今世界汹涌澎湃的历史潮流。当今社会贫富两极分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就整个社会而言,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在极少数人手中,形成了99%的人民大众与1%的精英集团之间越来越尖锐的利益对立;二是就企业内部而言,精英管理层天文数字的高额年薪,不仅远远超过了一般工薪阶层,而且远远超过了一些大股东的资本收入,形成了真正的精英统治。这是造成世界各地特别是美欧发达国家大众民主革命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有条件解决这个问题的国家,可能只有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的当今中国。

首先,解决整个社会的贫富两极分化过程中国有企业具有决定性作用。中国的贫富两极分化过程,也就是社会财富向极少数控制私营经济的国内富豪和控制外资经济的外国富豪手里集中的过程。其原因是通过所谓“国退民进”的私有化改革和经济过度开放的殖民化改革造成的,而不是像其他国家那样,是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自发形成的。这个特点决定了中国要缩小贫富两极分化,只能是推进国有企业发展,实行“国进私退”、“中进外退”的政策,不断壮大国有经济规模,更多控制国家的资源产业、基础产业、流通产业以及其他关键产业,特别是对于那些有关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如能源、粮油、超市、住宅等,一定要由国有企业进行控制,按照国家利益和国民利益,不断调整财产分配关系,使财富更多地流向人民大众。

篇5:国企改革任务总结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实践与总结

一、绪论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 , 机械、冶金、汽车、电器、电子等行业已 经从原来需要金属压力加工、焊接、铸造等单一专业的技术型人才转 变为更迫切地需要从事材料加工、成形工艺与模具、成形设备、自动 控制及具备与此相关的其他知识和能力的应用型综合人才。1998 年 教育部进行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目录调整时 , 设立了材料成型及控制 工程新的本科专业(以下简称成型专业 , 多数学校实现了由锻压、模具、铸造、焊接等各热加工单一专业建设转向新的成型专业的建设。新的成型专业培养的人才比原来单一专业培养的人才所具备的知识 结构理应更合理、知识面更宽 , 所具备的综合素质应更好 , 适应性应 更强 , 能充分体现面向我国经济建设主战场培养应用型综合技术人 才的特点。

但是在目前各学校实践的结果来看 , 由于该专业原来的基础不 尽相同 , 不少学校还没有完全摆脱老专业的框框 , 而只是在老专业 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和修改。存在着专业教改的总体目标不够明确 , 没 有从根本上重建该专业的教学体系;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缺 乏层次 , 不能满足市场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拓宽口径与保持专业特 色的关系问题尚未解决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 , 开展系统、深入的研 究 , 进行专业教学改革 , 确立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构建新的教学体 系 , 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 是当前非常紧迫的任务。

二、学校工作以及安排

一直以来我们校都将课堂教学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把课改 工作渗透于平时的每节课之中。老师们都能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 的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大胆地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 课堂出现了师生互 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我们校更是进一步 规范教学行为,推进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实现教风、学风和工作作 风的显著转变,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时间飞逝,岁月如梭,一个学期又要接近尾声。回顾一下,经历 了很多,学习了很多。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间的课程总结:(1立足思想根源,提高认识,把“课改”放在教学首位。针对以前“课改”的经验、教训,对认识不到位,思想不重视的 个别同学, 个别学科、个别年级实行强制入轨, 跟踪督导, 采用听课、评课等一系列活动,实行龙头拉动,由点带面,在全校形成了课改的 氛围,不断优化教学过程。且能从本校实际出发,不搞形式主义,真 正的解放思想,大胆实践,把“课改”当作头等大事来抓。通过这几 年来的努力,我们校教师能充分认识到“课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都正确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 实践活动。很多老师 “课改” 课特色鲜明,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

教师已成为学生最真诚的合作者, 最谦虚的倾听者, 最具慧眼的 “伯乐”。教师的角色开始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向“平等中的首 席”悄然转变;开始由传授者向促进者悄然转变;开始由管理者向引 导者悄然转变。教学方法开始呈现出多样化趋势, 教师们不再拒绝一

个问题的多种解法, 也不再拒绝超乎常规的奇思妙想, 多样的教学方 式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期待。课堂上, 教与学的活动在 师生的互动合作中变得生动有趣, 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凝聚了集体的 智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学习,是一种启发,一 种帮助,也是一种人文关怀,它构筑起了民主的课堂氛围。课堂上, 老师用微笑安抚学生回答问题时的紧张情绪, 用竖起的拇指赞扬学生 的点滴进步。

(3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改实施以来给学生带来的最大变化是, 开始尝试自主合作与 主动探究所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学生的学习行为开始由“被动”转 向“主动” ,接受式学习不再独唱主旋律,探究式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的介入,与接受性学习交相呼应、相辅相成。课堂上老 师可以提问学生, 学生当然也可以考一考自己的老师, 老师主

动和同 学们说话,师生共同研究探索,共同读书学习。在民主、平等、合作 的基础上,师生之间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提高 了。

(4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1、认真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针对传统的备课形式、备课管理模式, 我们都越来越认识到它与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的不协调。为此我校开展了多次研讨活动, 实 行了开放式备课,即学校对教师的备课改变了以往的年组封闭形式, 采用了同一学科不同年级开放式备课, 促进了教师之间互相探讨。要

求教师的备课带有开放性, 富有个性。备好课的关键是在以下三个字 上下工夫:读──解读教材,对教材进行个性化解读,变教材为“学 材” , 离开书桌亲身体验教材;问──了解学生,掌握学生学习状况, 鼓励学生参与备课;写──设计教案,突出学生的学习活动,书写预 案。

2、课堂教学,是深化课程改革的主阵地。

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 是展现教师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的主渠道。为此, 在注重备课管理的基础上,对各备课组推出的展示 课,充分利用听随堂课、优课评比等途径让广大教师,尤其是青年教 师在教学实践中得到磨炼。每学期都要开展精品课评比活动,让每 个年级的教师全员参与到备课、上课、评课中去。赛前让教研组集体 备课,发扬团队精神共同吃透课标,共同设计教学方案;赛中全组教 师参与听课、记录;赛后进行交流研讨,并写出说课稿,教学反思, 通过寻找不足,求得进步。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广大教师在研课、听 课、评课中获得了很大的提高,使评课者有感悟,上课者有收获。这 样通过集体智慧的凝聚,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从而优化课堂教 学。

3、创造性使用教材,让课程走向生活。

教师们在教学中体现了“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教科 书不是学生的世界,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教材是一扇窗户,把学生 的视野打开,成为课内、外贯通联系起来的桥梁。老师们对教材进行 大胆地拓展延伸、分类组合。比如语文教师经过对教材深入细致地研

究和课堂实际操作,将课文分为适于表演型、适于诵读型、适于选讲 型、适于续编型、适于读绘型等,运用不同方法处理不同类型的教材,使学生节节都有新奇感。学习兴趣浓厚,在读读、说说、议议、画画、演演、讲讲、做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学习了知识,锻炼了各方面能 力。数学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经历问题“数学 化”的过程,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和感受问题解决的过程,掌握解决 问题策略。以“在情境中导入、在活动中认知、在认知中交流、在交 流中升华”为主线,使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变得兴趣盎然、丰富多彩。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技能,培养了学生积极向 上的情感,还使每个学生感到数学是有趣的、有用的,从而喜欢数学,亲近数学。(5)加强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思想及教学行为的审视和思考。加强反思有助于教师及时将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与新课程理念加以 对照,找出自身的优长与不足,制定改进措施,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切实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服务。学校要求教师每学期选择课堂教学中 一件最典型的案例进行剖析,将自己在变革过程中的体会、感悟、思 考、变化从实践中得到总结与积累,再从实践中去运用与升华。通过 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及其所依据的观念,给予肯定、强化或否定、修正。他们有时记录下教学中某个环节的成败,总结经验教训;有时 记录下教师的教学机智及学生的独特见解; 有时记录下激动人心的教 学场景和师生心灵融通的精彩瞬间。经过几年的尝试、实践,教师已

不再单纯完成和执行教学任务,而是一个自觉的反思者,在不断的自 我追问中,在深刻的反思中不断提升。

三、自我反思与学习展望 武老师讲课有自己独到的授课方式,最有感触的就是老师那种灵 活多变、有吸引力、有感染力的互动教学,老师基于让每位同学张口 说话的目的,给大家提供充足的发言机会。在这方面,我要特别的感 谢武老师,虽然我并没有完全抓住每次发言的机会,但是,武

老师给 我们一个轻松地专心思考的机会,让我感觉到以前不曾感觉的课程学习的愉悦感,我想这就是老师讲课的最高境界吧。人生激情,追逐学术的意义,学术的民主,学习的态度。在这门 课程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见识了别样的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领悟 到了其中的人生哲理。首先佩服武老师博览群书的魄力,课堂以及课 下的学术热情,认真负责的学术态度都是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的。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优选出的阅读书目,精心设计了每节课程,从 中我学习了很多,也在尽力完成课程任务,但是,自我剖析的结果就 是做的不够好,至少自己还不满意,更有愧于老师一腔热情的教授。但是,我也在努力做到满意,继续完成我的阅读,以及读书笔记等等,课程结束自己并没有完成任务,一个学期过去了要找的那个兴趣点貌 似还没有找到,继续努力吧!接下来要认真回顾消化吸收本课程的内 容,并结合自己的方向以及研究趋向寻找自己的研究点,目前首要实 现的目标就是我们的课程任务,争取早日完成。收获很多,感悟颇深,感谢武老师,感谢各位一起学习进步的同

学!

篇6:铁路改革发展形式任务

盛光祖:党的十八大对铁路改革发展提出新任务、新要求2013年01月28日10:45

盛光祖:党的十八大对铁路改革发展提出新任务、新要求--专题报

篇7:阜阳农村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繁重

应该说,勤是阜阳农村党员干部群体形象最突出的亮色。长期以来,农村基层干部处在条件最艰苦、任务最繁重的第一线,肩负任务重,面临矛盾多,工作非常辛苦。他们大多数默默无闻,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为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实践证明,一个村工作搞得好不好、发展得快不快,与村干部的素质高低、勤劳与否有直接关系。作为农业大市,我市大多数人口在农村,“三农”工作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始终占据着特殊的重要地位。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现代化进程和农民增收步伐,归根到底要靠村级组织、要靠广大村干部去具体落实。

当前,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农村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就迫切需要将一批有信仰、守信用、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人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中,如此方能更好地组织和带领群众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村级组织和党员干部是农村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的领路人,要让大家致富,就得多做务实之举;要想群众满意,就要干在前头。一颗心真不真,办的事实不实,村民一眼就能看出来。村级组织和党员干部一定要按照总书记“三严三实”的要求,革除“四风”之弊,保持不干则已、干则一流的精神状态,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一心一意干出实绩,雷厉风行抓好落实。

作为农村发展的“领头羊”,村级组织和党员干部应当以发展经济为第一要务,勤于思考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的方法,根据农村实际情况,整合现有资源,发挥本地优势,制定规划,确定目标,为农民发展生产、调整结构等做好水、电、路、资金、市场等各项服务,打通联系服务群众 “最后一公里”,切实解决好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积极发展富民产业,努力创出一流业绩,带富一方百姓。

篇8:800项改革,任务这么重,咋办

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全面深化改革《决定》,提出16个领域、60条、300多项改革举措;

2014年10月,四中全会通过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决定》,提出180多项改革举措;

2015年11月,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5个方面、31项重大新举措和300多项具体措施。

也就是说,三年来,已经有累积近800项的措施,需要一步步去完成。

那么谁又是中央深改组第一负责人?是习总。

当前改革任务之多、压力之大,不言自明。这其中有大担当。

从五中全会至今,不到一个月时间里,习近平已分别在11月9日的中央深改组第十八次会议上和11月23日的中央政治局会上,两次谈及抓好、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部署的改革任务”的问题。

为大家推荐《人民日报海外版》26日刊发的文章《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一共定下多少改革任务》,一起学习中国将如何推进改革任务。

2013年11月15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正式公布;2014年10月29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文发布;2015年11月3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向外公开。

三个年头,三份文件。每一份文件都长达上万字,都包含着丰富具体的改革举措。同时,这两年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以下简称中央深改组)已召开18次会议,每一次会议都包含着众多的改革举措,每一份新的决定或建议出台都及时被纳入改革的总台账。

这三份文件互相之间有怎样的联系?里面的改革措施又如何得到有梯次的安排?18次深改会议以来,改革步骤又按照什么样的逻辑来推开?

改革纳入总台账2020都是目标年

“纳入改革总台账”,这是中央深改组会议中提出的要求,主要出现在十八届四中和十八届五中全会结束后不久召开的中央深改组会议里。

2014年10月27日,中央深改组第六次会议提出,“要把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180多项对依法治国具有重要意义的改革举措,纳入改革任务总台账,一体部署、一体落实、一体督办”。

2015年11月9日,中央深改组第十八次会议强调,“对五中全会提出的改革任务,要纳入改革台账,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统筹部署、推动落实。要统筹抓好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部署的改革任务,实现梯次接续、前后衔接、纵深推进”。

三场会议、三个文件,每一个都包含着大量的改革举措。而“纳入改革总台账”的做法,有利于在全面深改已经有序推进的情况下与新的改革内容形成梯次衔接、纵深推进,做到一体部署、一体落实。

不过,尽管三个文件公布的年份不同, 但它们却都指向同一个目标年份——2020年。

2014年8月18日,中央深改组第四次会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重要改革举措实施规划(2014—2020年)》在审议后通过。“对未来7年的改革实施工作作出整体安排,突出了每项改革举措的改革路径、成果形式、时间进度,是指导今后一个时期改革的总施工图和总台账”则是习总书记对这一规划的定位。

时隔8个月,中央深改组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重要举措实施规划(2015—2020年)》,而这又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总施工图和总台账” 。 作为2016—2020年的五年规划,“十三五”实现目标的年份同样是2020年。

虽然规划所截止的时间在同一个年份,但这并不是巧合。2020年中国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步,便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不论是“全面深化改革”还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十三五”,这三个文件的核心目标都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必然联系。

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涵看,“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全面从严治党”都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战略目标的战略举措,分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动力源泉、法治保障和政治保证。三中全会与四中全会关注的核心问题便分别是“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而“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十三五”规划更是紧紧围绕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来制定。

当然,三个文件除了都有改革内容、瞄准相同的目标,相互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区别和联系。在中央深改组第六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形成了姊妹篇。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法治保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也需要深化改革。

而中央深改组十八次会议则指出,“十三五”建议稿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为主轴,同时也是一个通篇贯穿改革精神的文件,包含着大量改革部署,是改革和发展的“双重奏”。发展前进一步就需要改革前进一步,改革不断前进也能为发展提供强劲动力。通过梳理文件,记者发现“十三五”规划建议稿中的“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等改革要求同样体现在全面深改的安排之中;这些改革就是为了实现创新发展。

六大领域全覆盖梯次衔接突出重点

中央深改组确定的80个重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中央有关部门完成108个改革任务,共出台370条改革成果。这是2014年全面深改所获得的成绩。

如今,距离2015年结束仅剩1月有余,中央深改组已召开18次会议,通过90多份文件,这些已经推出的改革内容相互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2013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下设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民主法制领域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纪律检查体制改革6个专项小组。而在已经通过的文件中,改革措施在系统推进的前提下分属于这6个领域。

比如涉及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有《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国有资产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意见》和《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民生法制领域改革的有《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关于设立知识产权法院的方案》,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同样有所涉及的改革措施。

改革内容分布广泛、覆盖六大领域是改革推进方式的一个方面,而梯次衔接、突出重点则更体现改革步骤的逻辑。

“把有利于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惠民生的改革举措往前排”、“把握好重大改革的次序,优先推进基础性改革”,这样的表述曾多次出现于中央深改组的会议内容里。通过梳理18次中央深改组会议通稿,记者发现许多出台的改革措施都是改革里的“硬骨头”。

以国企改革为例,从中央深改组第四次会议的《中央管理企业主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到第十三次会议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国有资产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意见》,再到第十四次会议的《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意见》、第十六次会议的《关于鼓励和规范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引入非国有资本的指导意见》,多年来难以触及的国企改革问题得以重点关注并逐步推出措施解决。

另外,梯次衔接在全面深改的过程中也表现得十分明显。国企改革、农村改革如此,司法改革更是如此。

仅从文本的角度讲,三中全会出台的“全面深改”决定对“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提出了5大项措施,而四中全会的“全面依法治国”决定中相关改革措施已达近190项,其中许多都是对“全面深改”决定中有关内容的深化。

比如“全面深改”决定提出要“建立符合职业特点的司法人员管理制度,健全法官、检察官、人民警察统一招录、有序交流、逐级遴选机制”,而这些内容在“全面依法治国”决定里细化为“初任法官、检察官由高级人民法院、省级人民检察院统一招录,一律在基层法院、检察院任职。上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法官、检察官一般从下一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优秀法官、检察官中遴选”、“建立从符合条件的律师、法学专家中招录立法工作者、法官、检察官制度”等。而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而在实际操作方面,《关于司法体制改革试点若干问题的框架意见》、《上海市司法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关于设立知识产权法院的方案》、《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试点方案》、《设立跨行政区划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试点方案》、《法官、检察官单独职务序列改革试点方案》、《法官、检察官工资制度改革试点方案》,这些意见方案也都按照梯次衔接的要求,从框架到细则,从试点到推广,做到梯次接续、前后衔接、纵深推进。

先试点后推广差别探索注重成果

中国改革既要顶层设计,也要“摸着石头过河”,搞试点。“需要中央先定调子、划底线的,要按照统一部署及时给地方交底。需要地方先探路子、创造经验的,中央要及时给予授权, 有效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顶层设计要立足全局,基层探索要观照全局,大胆探索,积极作为,发挥好试点对全局性改革的示范、突破、带动作用”。

在顶层设计之下,“试点”成为了历次深改组会议中的高频词汇。早在中央深改组召开第三次会议时,习近平总书记便强调,试点工作要在中央层面顶层设计和政策指导下进行,改革具体步骤和工作措施,鼓励试点地方积极探索、总结经验。之所以要这样做的原因,历次会议用“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改革试点的实施条件差异较大”、“我国各地情况千差万别,改革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积累经验”来说明。

差异大,试点的探索也需差别化对待。无论是“要鼓励地方、基层、群众解放思想、积极探索,鼓励不同区域进行差别化试点”还是“中央通过的改革方案落地生根,必须鼓励和允许不同地方进行差别化探索”,“差别化探索”都是关键词。

自贸区的推广正是如此。从上海自贸区成立到《关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进展和可复制改革试点经验的推广意见》再到广东、福建、天津自贸区的设立、《关于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若干意见》的出台,自贸区从“一枝独秀”到“次第开花”。

上海自贸区的全国“领头羊”地位,天津自贸区的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广东自贸区的推动内地与港澳经济深度合作,福建自贸区的深化两岸经济合作,4个不同地区的试点结合各自实际走出了差别化探索的道路,而普遍的经验仍将对全国范围的自贸区推广有示范作用。

差别化的探索也需注重成果落地。这一点在司法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2015年初,在华南的深圳和东北的沈阳,两个最高法院的巡回法庭开始挂牌运行。这一制度创新,始于中央深改组第六次会议。从2015年1月到5月,在第一巡回法庭成立的短短4个月时间里,该庭就受理了206件案件,涵盖民事、申诉、行政请示等领域。

《 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方案》、《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改革试点方案》、《法官、检察官单独职务序列改革试点方案》……从2014年上海、广东、吉林、湖北、青海、海南、贵州7个省市进行试点后,2015年5月5日,中央深改组第十二次会议同意山西、内蒙古、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重庆、云南、宁夏开展推进司法责任制、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司法人员职业保障、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等4项改革试点。

上一篇:第十二讲 公关策划书写作下一篇:河北省工程实验室管理暂行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