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的世界

2024-05-11

变化的世界(精选十篇)

变化的世界 篇1

一、世界经济新变化

当下世界经济新格局刚刚形成, 其中还诸多不稳定因素的存在对它产生着一定的影响, 因此世界各国都加大相应防御措施的研究和重视力度, 同样对于我国而言, 在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 也应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 且分析世界经济的变化内容制定相应的防御措施, 以为我国经济稳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这些年, 世界经济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起变化内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即发展速度、区域合作以及通货膨胀。

(一) 经济发展速度放慢

近些年, 世界经济的整体发展已经表现出明显的放慢趋势, 尤其是部分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例如美国、日本等国家, 这些国家对于世界经济的带领与促进作用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逐渐削弱, 例如美国的政府经济就呈现出入不敷出的现象, 美国政府只能通过提高税率的方式提升政府的财政收入, 伴随着税率的提升, 美国人民的消费水平会产生一定程度的下降, 但是目前美国经济还是呈现积极的形势。然而日本未来的发展却无法呈现积极的形势, 近些年来, 日元的价值一直在不断下降, 且市场的变动大, 风险大, 其他国家对于日本的投资不断外流, 日本经济与市场的发展缺乏了一定的资金基础, 除此之外, 日本政府还背负着巨额的债务, 这些债务的存在会在很大程度上打击大家对于日本经济的信心, 另外, 税务的变动较大也是导致日本经济不稳定的重要原因。

(二) 区域合作不断增强

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 各大国家的合作意识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上升, 大部分国家都加强了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 国际也加强了对于世界市场的监管与合作, 保证国际交易的公平性与协调性, 提升世界经济的整体水平, 例如美国推行的“两洋”战略, 就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与亚洲国家的贸易往来, 目前, 已经有很多国家加入了该项协议, 并增强了世界贸易的强度。除此之外, 日本也加强了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 例如与美国、韩国以及中国等众多国家, 企图提升日本的经济, 另外, 日本还与我国和韩国建立了相关的自贸区, 主要针对食物、化妆品等产品。与此同时, 我国也相对加强了与周边国家的区域合作。

(三) 通货膨胀

在经历了世界性的金融危机以后, 美国就实行了相关的经济宽松政策, 日本也实行了安倍的宽松经济政策, 这使得以美国与日本为首的众多国家开始大量购买其他国家的债券, 并通过通货膨胀的方式降低自身的国家债务, 无限量的债券购买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市场的活力与水平, 缓解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的打击, 但是, 从长远来看, 这会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 使得产品的价格泡沫型地上涨, 从而导致发展中国家需要承受相关的物价调整费用, 增大世界的经济压力, 从而进一步降低了世界经济的发展速度。

二、中国面临的挑战

随着近几年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已经跟世界经济形成了紧密联系关系, 世界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中国, 中国的发展也离不开世界, 因此, 世界经济的新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影响和挑战, 因此, 下面本文就对我国经济在世界经济变化过程中遇到的挑战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 债券危机

在世界经济体系中, 我国储备有大量的债券, 要想实现我国未来长期的高速发展, 就需要对世界经济未来的发展做出相关的预期评估与方向明确, 并选择对应的解决对策。由于美国与日本普遍实行宽松经济政策, 这使得货币的汇率大大降低, 导致我国面临着严重的债务危机。对于债务危机, 发展中国家需要支付相关的汇率调节费用, 这不公平的现象使得世界经济的发展速度大大降低, 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的打击。目前, 虽然欧债问题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 但是其本质问题依旧还存在, 尤其我国作为债券大国, 更是需要承担其他国家汇率下降导致的巨额经济费用, 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我国经济的运行与增长。

(二) 生产力下降

目前, 我国众多行业的整体生产力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 例如服装、建材以及电子产品等众多行业, 我国的这些行业当下都还是位于世界生产链的底端, 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缺乏相关的先进技术, 并且缺乏对于价格的管理能力。近些年, 虽然我国的出口产量在不断增加, 但是其盈利水平却越来越低, 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现在仍然还依赖以劳动力为主导的劳动经济, 而缺少对于相关技术的研究, 只是仅仅依赖出口数量来获得利润, 这导致企业的产品销量虽然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但是其盈利能力却大大降低, 因此, 目前我国劳动人民的工资水平与生活质量还是普遍较低, 且生产效率与其他国家相比还是相对较低, 只有提升生产力与经营效率, 才能进一步提升我国经济, 并为市场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 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降低

近些年来, 我国政府对于市场的经济的宏观调控已经实行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 但是其落实效果却远远不如预期, 这主要是由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第一, 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政府的调控难度也随之增大, 政府的调控力度与范围已经远远无法对市场进行全面的调整, 因此, 政府的宏观调控效果也在不断下降;第二, 经济结构的复杂化使得相关的调控政策无法发挥相应的作用。目前, 市场的投资者普遍对我国的经济缺乏信心, 我国的股市呈现低迷的氛围。除此之外, 投资者的缺乏信心导致经济的稳定性与积极性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下降, 因此, 如何提升投资者对经济的信心是当下政府面临的迫在眉睫的问题, 只有提升了投资者对经济市场的信心, 才能进一步发展我国经济。由此可以看出,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变化, 对我国社会经济产生了一定影响, 进而导致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对我国市场的信心呈下降趋势, 这是世界经济变化对我国社会造成的重要影响之一。

三、结论

综上所述, 世界经济的总体发展趋势不太乐观, 这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挑战, 尤其是相关产品的出口贸易, 世界贸易环境的日益严峻使得维持市场经济稳定性的难度大大提升, 因此, 本文主要根据当下世界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 对其相关的新变化进行简单的介绍, 例如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放慢、国家之间的区域合作不断增强以及通货膨胀等变化, 与此同时, 本文也对中国在不断变化的世界环境中面临的挑战进行一定的分析, 其中包括债券危机、生产力下降以及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降低等挑战, 希望本文能为我国应对世界经济新变化带来的挑战具有一定的帮助。

世界的变化作文 篇2

如众所周知,阿联酋最大的酋长国——阿布扎比。这里原来是连一棵椰树也找不到的荒凉沙岛,而如今,单单是在沙滩上吸一口清新空气,或是去踏浪,仅仅这些就足以让人流连忘返。

还有著名的“狮子城”新加坡也跟上了世界的脚步。这个从之前不为人熟知的小城变成了一个国家。从之前的几栋高楼变成了一个繁华的国家。不必说,这里的夜景则就更加美丽了,天上隐隐约约的星星点缀着这座城市,使这只安静的“狮子”在星空下安然入睡。

凡事有利有弊,世界她在变化,不过,她也逐渐地走向灭亡。

据有相关数据,世界走向灭亡“捷径”在于环境污染,其中柴油车尾气排放的危害程度最高。污染中约50%来源于道路交通,而城市空气污染使诸多疾病发病率迅速增高,全世界每年约有350万人死于空气污染,这个数据也甚是惊人。

近年,一些工厂长长排放废气,有时,整个城市都被一团浓浓的黑烟所包围。

北极的冰川在不断融化,北极熊们也接二连三的无家可归。现在的溪流不在那么纯净,反而散发出一股股恶臭味。而人们只会随着环境的污染而迁居,并不会思考问题的根源是什么。河流江水中,甚至有成千上万个生命浮在发出恶臭的水面上。我们最好的小伙伴——鱼。他们走了,带着怨恨离开了这个世界。

变化的物质世界 篇3

1927年,法国遭到了寒流的袭击,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桥受到严重破坏,桥面上的地砖突然不是拱起,就是碎裂,使得大桥暂时无法通行。地砖是怎么碎裂的呢?难道有人在蓄意破坏?

不是的,原来,这是由一个很简单的物理变化——“热胀冷缩”造成的。我们知道,一般的物体都会遇热膨胀,遇冷收缩,钢铁也不例外。例如,在炎热的夏天,火热的太阳照在钢轨上,人们用手摸一下,都会觉得烫手,这个时候,钢轨的长度就会增加。反过来,在寒冷的冬季,钢轨的长度就会变短。我国从北京到太原的铁路长514公里,冬夏两个季节,同一条铁轨的长度要差上大约280米!所以,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铁路的钢轨并不是严丝合缝的,每根钢轨之间都留有一定的间隙。

现在我们再来看塞纳河桥,这是一座钢架桥,遇到寒流也就自然而然地缩短了。原来的地砖大小就不再合适,它们相互挤压,结果便全部拱起、碎裂啦。

类似的物理变化,在1954年的冬季,导致的是更大的悲剧。

那是在爱尔兰附近的海面上,寒风呼啸,一艘32000吨的英国巨型油轮“世界协和号”正在航行。突然,船体猛烈地震动起来,不久船就沉没了。这艘巨轮的沉没是什么原因,当时谁也说不清楚,成为轰动一时的疑案。

从此以后,又接连发生了几起相似的事故,这促使人们努力寻找出事的根由。经过科学家的研究,终于真相大白:原来低温不只能使金属收缩,而且能使金属内部的结构发生变化,从而使金属变脆。“世界协和号”的沉没,正是由于寒冷的天气使船体的钢材变脆了,然后发生折断造成的!

一泡猫尿

物质的化学变化同物理变化一样,都是不可忽视的科学现象。

很久很久以前,英国有一位庄园主为了改善土质,在自家货棚里储备了一包石灰。一天,两只小猫溜进了货棚。调皮的小猫在货棚里尽情地玩耍,因为内急,它们干脆就在石灰上撒起尿来。突然,石灰“噌”地着起火来,并冒出一股热气。顷刻工夫,庄园主的货棚也着火了。两只倒霉的小猫被热气喷得卧倒在地,发出“呜呜呜”的惨叫声……

事后,庄园主请了附近有名的私家侦探来调查事情的真相。经过实地调查,私家侦探排除了人为放火的可能,但起火的原因仍旧没有找到。难道是天灾?正当事情没有进展的时候,在石灰包附近发现的两只被烧焦的小猫尸体引起了侦探的注意。经过勘察,他做出了肯定的判断:货棚起火是小猫的一泡尿所致。原因是生石灰和水一接触,就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熟石灰,而熟石灰释放的热量可达到700多度的高温,所以,干燥的石灰一旦接触到水就可能起火。

所以说,不要在石灰上撒尿,这可是很危险的行为啊!

不是巫术是科学

一天,在一个偏远的山村里,来了一位据说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大仙”。有一对年轻人打算结婚,于是请来“大仙”为他们算算生辰八字。于是,“大仙”被村民们团团围住。

“你们看,这是不是一张白纸?”“大仙”举起一张“白纸”请这对年轻人验证。

年轻人仔细看了看:“嗯,的确是一张白纸。那我们的婚姻到底合不合呢?”“大仙”笑着说道:“别着急,再验证一下这盆清水,一会儿就见分晓。”

年轻姑娘用手指沾了点水尝了尝,确实是水。接着,“大仙”开始把那张白纸轻轻地浸到了水中。

“瞧,合与不合,结果马上就出来了!”话音刚落,只见那白纸上出现了一汪湖水,一对鸳鸯正在嬉水,湖边开着各种各样的鲜花。“好了,你们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放心结婚吧。”

这可真是奇妙,难道这人真是“大仙”,无所不知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可明明是一张白纸啊,怎么放在水里就有图案了呢?其实,这不过是一个很简单的化学变化。原来,那画是用一种名为“硼酸”的物质勾兑成墨水画成的,墨汁干了就看不见画了,放到水里就又会显现出来。

过去,在穷困的山区,由于科学知识得不到普及,没读过书的百姓经常被巫师、巫婆的这些把戏给欺骗了。那时候,一闹灾荒,人们就去求神祈福。有一年,一个村子闹旱灾,就请了一位自称是龙王附体的中年妇女和村民们一起前去山里求雨。

在山顶,那中年妇女身穿道袍,手拿“魔杖”,嘴里念叨着一连串听不懂的咒语。然后,她从供台上拿了一块糖,让跪在前面的一个老头剥开,然后点着,老头左点右点,那糖果就是烧不起来。中年妇女对他说:“老人家,求雨要有百分百的诚意,心不诚则不灵。”于是她又让自己的徒弟试一试,只见这个小徒弟一手提着香烟,取出一根火柴,只轻轻一擦,然后往上一点,那糖果“哧”地冒出了火花。

中年妇女大呼:“通往天庭的圣火,你快快将此禀报龙王,早日降雨于众生灵。”跪拜的人也都跟着她一起呼喊起来。殊不知,这里面就藏着见不得人的手脚——徒弟擦火柴时用的是捏着香烟的右手,轻轻一抖便把烟灰抖到了糖果上,而烟灰里含有金属锂。锂是可以加快糖的化学反应速度的物质。老人没有办法点燃糖,是因为时间不够,不能让糖达到燃烧点。而加了锂之后,糖迅速达到燃点,结果那徒弟一点就成功了。

所以说,世界上并没有仙术,也没有神仙,有的只是你尚且不了解的科学真谛。掌握了科学,才能明辨是非,才能去伪存真。

大自然——杰出的创造者

世界上虽然没有神仙,但大自然却是最伟大的创造者,它无时无刻不在通过物理与化学变化,改造、创造着我们的世界。石油被称做“黑色的黄金”,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的混合物,与煤一样属于化石燃料。我们可以想象,在那遥远的亿万年前,形形色色的古生物在大海中游弋,从生物化为黑色的液体,需要经过多么漫长的物质变化过程。有谁有这样的本领?又有谁能缔造如此的奇迹?只有大自然这个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创造者。

掌握自然世界的奥秘,会为我们造福,而无知却一定会带来恶果。再讲一个故事吧,这是我们人类建立的一个帝国,或许,它的灭亡就与这个帝国的子民对大自然的无知不无关系。

古罗马帝国曾在世界上称霸一时,然而在繁荣了一百多年之后,却每况愈下,最终走向了灭亡。古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究竟在哪里呢?有学者指出,古罗马帝国可能衰亡于铅中毒,后来考古学家在发掘古罗马人的墓穴时,发现他们的遗骨中含有大量的铅,证实了这种观点不无道理。

在古罗马时代,由于铅很软,容易加工,所以铅制品作为一种高贵和富有的标志,深受人们喜爱。古罗马贵族们普遍使用铅制的器皿、餐具和含铅的化妆品。特别是他们在制作琥珀般的葡萄汁时,总爱把葡萄放在铅锅或内壁镶有铅的锅中熬煮,熬煮的时间还特别长,直到汁水只剩原来的三分之一时才停火。由于在加热时铅发生的化学变化,用这种方法煮出的葡萄汁特别香甜,不易腐败,但含铅量严重超标。这些含铅物品的大量使用,使许多人因铅中毒而死亡。同时,古罗马帝国所拥有的以铅制水管为原料建成的排水系统,使平民也逃脱不了铅中毒的厄运。当然,这一切,古罗马的人们永远也不会知道了。

变化的世界 篇4

一、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变化

经过金融危机后的数年调整,世界经济已经重新走上曲折与缓慢的复苏通道。与此同时,世界经济正在发生一些新的结构性变化。世界经济增长动力转换,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增大,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出现“拐点”,地缘政治等非经济因素影响加大,国际经贸新规则博弈拉开序幕,全球经济治理机制改革缓慢推进。

(一)世界经济在分化调整中低速增长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是世界经济的一个转折点,世界经济结束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持续增长与繁荣,进入危机后缓慢且充满不确定性的调整阶段。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实施以“再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复苏战略,掀起回归实体经济的高潮。自2013年发达国家整体经济复苏势头企稳,美国经济明显好于欧日,增长势头基本稳固,是全球经济的一个亮点。但发达国家仍在消化包括高负债、高失业率在内的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一些国家面临潜在增长率下降甚至停滞的风险。金融危机爆发后,新兴经济体经济增势一度强于发达国家,成为拉动世界经济的重要动力。但面对自身沉积的诸多结构性问题和外部环境恶化的双重挑战,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出现明显放缓,发展方式需要转变。中国经济增速在放缓,但7%左右的增长率依然为全球经济的总需求提供了重要动力。总体看,全球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呈现明显的国别和地区差异,世界经济面临的问题和风险依然较多。

(二)低利率环境下金融市场动荡加剧

为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全球各主要经济体的中央央行实施了史上最积极的货币政策。自2008年末以来,美联储、欧洲央行、英国央行的官方干预利率都一直略高于零。2011年,欧洲央行曾勉为其难地把利率提高到1%以上,但随后又不得不调回至零附近。为遏制经济停滞局面,2014年6月6日欧洲银行宣布,将边际存款利率降至-0.1%,基准再融资利率下调至0.15%,边际贷款利率大幅下调35个基点至0.4%。这意味着欧洲银行成为首个实施负利率的世界主要央行。在过去20年里,日本央行执行的利率一直接近于零。世界经济复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发达国家宽松货币政策的支持。但长期宽松的货币政策在有助于刺激居民增加消费产出、企业增加投资同时,也助长了金融市场的冒险行为,导致流动性风险上升。这将增加金融稳定风险,并可能影响世界经济复苏。

(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普遍下跌

国际金融危机前,伴随中国实体经济的成长以及美国虚拟经济的扩张,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演绎了长达10年的牛市。但在2011年创出新高后,自2012年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价格呈现持续下行态势。2012年和2013年,世界初级产品价格指数分别下跌0.2%和0.8%,2014年前9个月该指数同比下跌3.1%。究其原因,一是世界经济低速增长,使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开始全面进入买方市场,供大于求的市场格局导致大宗商品市场黄金期结束。二是美国逐步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美元升值导致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跌。三是发达国家经济企稳、股市回报回升,一些投资基金开始从商品市场撤出,大宗商品市场“去金融化”提速,一定程度纠正了过度投机造成的大宗商品价格扭曲。2014年国际原油价格出现极端波动,12月10日国际油价一度跌至5年新低。国际原油价格大幅波动对原油输出国和进口国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普遍下跌,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全球的通缩风险。

(四)全球能源格局出现重大调整

奥巴马政府执政以来,一直通过大力发展页岩气、清洁能源等“开源”措施与制定新的汽车耗油标准等“节流”举措推动美国“能源独立”。英国石油公司发布的2014年度世界能源展望预测,受益于页岩革命,美国石油产量将于2012年达到最大值,天然气产量则会在2035年达到顶峰,美国最早将于2018年成为能源净出口国。页岩气革命提高了美国能源自给能力,夯实了美国能源安全的基础,使美国制造业成本大幅降低,提高了国际竞争力,促进了“再工业化”,美国实体经济大受其益。同时,页岩气革命引发了国际能源供需格局的变化,使市场供需面宽松,供需新格局正在形成。伴随全球能源格局的调整,全球能源生产重心和消费重心转移将成为影响世界经济的新变量,对全球能源市场和能源贸易带来深远影响。美国页岩气革命引发能源革命,日本可燃冰将成为能源开发新亮点,欧盟率先发起碳交易引发世界性碳革命,以低碳理念为核心的发达国家的产业重组与重构推动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成为潮流,将改变全球的产业结构与贸易结构。

(五)国际经贸新规则重构正在全球展开

在金融危机后的全球战略博弈中,大量非全球性的、但涉及许多大型经济体的自由贸易协定正在谈判中,全球区域合作成为全球化深入发展的重要实现途径。随着以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TIP(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ISA(诸边服务贸易协定)为代表的贸易新规则制定与谈判模式的加速推进,国际贸易规则正面临乌拉圭回合结束以来最深刻、最全面的一轮调整、完善和重构。新的高标准的经贸规则体系既包括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也包括知识产权保护、竞争政策、劳工政策、环境政策等,它越过了边境,也超越了WTO现有规则,开始规制成员方边境内的体制和政策措施。在当前国际经贸规则重构中,美欧发达国家积极谋求贸易规则重构路径的多元化,通过双边或区域、诸边及多边贸易谈判,强力推动新一代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定,意欲维护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领航地位。其他国家则面对新的竞争压力,被迫调整自己的贸易战略,寻求新的贸易自由化途径或安排。世界主要经济体的自由贸易协定竞争将对世界经贸格局起到重塑作用。

(六)全球经济治理结构变革任重道远

国际金融危机暴露出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存在着严重缺陷。危机爆发后在多种因素推动下,全球经济治理机制改革出现一些新调整和变化。改革全球经济治理机制,完善世界经济规则和标准,加强国际经济协调,推动国际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包容的方向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和行动。但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架构任重道远。二十国集团(G20)正成为全球经济治理的新机制和新平台,但其机制化过程进展缓慢。新兴经济体成为全球经济治理中不可或缺力量,但其作用和影响力有待提升。发达国家“强强联合”加速推动制定经贸新规则,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面临巨大压力和挑战。经济全球化在向纵深发展的同时也更加复杂,全球经济治理难度加大。国际竞争与合作并存,各国经济摩擦与妥协共在,不同利益集团围绕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国际金融体系变革等全球性问题的博弈更加激烈,发展权、话语权的斗争更加复杂。未来全球经济治理将朝着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深层次互动、博弈,既竞争又合作的态势为体系特征的方向不断演进和发展。

(七)地缘政治等非经济因素影响增大

在世界经济艰难复苏中,地缘政治风险变得更加相关。地缘政治因素与国际能源、资源战略争夺相交织,成为国际关系中新的矛盾焦点,增加了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2014年,地缘政治危机和突发事件对一些国家经济增长造成严重干扰。乌克兰危机和中东局势动荡,不仅持续对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释放负面效应,影响到区域内国家经济稳定发展,还对全球金融市场和国际商品价格形成冲击。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美国、欧盟对俄罗斯开展多轮制裁,重创了俄罗斯经济,俄罗斯以反制裁还击,欧盟部分成员国经济复苏受阻。中东地区持续动荡,“伊斯兰国”等极端组织在伊拉克等国兴风作浪,威胁地区稳定,还可能威胁全球石油供应安全。此外,埃博拉疫情阻碍了部分西非国家经济复苏。到目前为止,乌克兰危机的影响尚未扩散到有关国家及其邻国以外,中东的动荡尚未显著影响能源价格水平,但未来发展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可能在较长时期内影响相关国家经济,给世界经济带来重大影响。

二、2015年世界经济形势展望

回顾2014年,世界经济延续温和增长态势,主要经济体经济出现显著分化。美国经济活力不断提升,取得较好增长。与美国经济加速相反,欧元区和日本经济复苏存在挑战。受制于财政紧缩引起的困难,以及疲弱的出口,欧元区经济步入停滞,依然是全球经济的一个薄弱环节。“安倍经济学”宽松货币政策带来的动力正在弱化,在消费税上调的压力下日本经济陷入技术性衰退。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总体经济增长继续下滑,一些国家经济转型压力增大,面临的金融风险上升。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处于换挡期,印度经济则从相对疲软的状态中恢复,但俄罗斯和巴西等国经济放缓更加明显。

目前世界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走向明显分化,这也体现了不同经济体的经济状况。日本央行仍在推行量化宽松(QE),欧洲央行正在酝酿在2015年初推出欧版QE措施,而美联储在2014年正式结束了QE,正在考虑的是何时以及如何上调利率,市场预计美联储将在2015年年中升息。而包括中国在的新兴经济体则在上调利率。世界经济发展日趋分化,表明国际金融危机遗留的问题比预期更难解决,而经济前景不明朗进而影响到当前的信心、需求和增长。

展望2015年,世界经济增速将略有回升,但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主要经济体经济分化态势可能更加明显。美国、英国经济持续增长、中国、印度以及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国家经济增长、宽松的货币政策、石油价格的下滑等因素,将推动世界经济向前发展。美联储提高利率对金融市场和新兴经济体带来不确定性、欧元区经济的脆弱性、新兴经济体增长继续下行、地缘政治紧张加剧等,将是世界经济面临的主要风险。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经济体,避免经济增长持续滑坡至关重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预测,2015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为3.8%,比2014年提高0.5个百分点。其中,发达经济体将增长2.3%,比2014年提高0.5个百分点;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将增长5%,比2014年提高0.6个百分点。

单位:%

注:2014年和2015年为预测值。资料来源:IMF,《世界经济展望》,2014年10月。

(一)美国经济释放增长潜能,警惕美国进入加息周期可能引发金融市场动荡

次贷危机爆发后,美联储实施了三轮量化宽松政策(QE),帮助美国很好地应对了经济衰退,美国房地产市场、股市、消费、就业等领域陆续向好,自2012年美国经济以缓慢但平稳的步调持续复苏。2014年,美国经济显示出很好的活力,增长内生动力明显增强,失业率继续下降,在发达经济体中表现最佳。第一季度,受严寒天气影响,居民消费受到抑制,美国经济出现三年以来的首度萎缩。第二季度,经济活动回升,增长开始重新集聚动力,经济增长年率提高到4.6%。第三季度,得益于消费者和企业开支强劲,经济增长率达到5.0%,为2003年第三季度以来最快增速。私人消费增长显著助推美国经济超预期,而消费增长的部分原因源于劳动力市场持续改善以及燃料价格大幅走低。11月份,美国失业率已经降至5.8%。IMF预计,2015年美国经济将增长3.1%,比2014年加快0.9个百分点。

与欧元区和日本相比,美国经济具有诸多得天独厚优势:人口结构更年轻且合理、有最佳科教制度、具备最优决策团队、有最强创新能力、拥有最丰富的全球资源、最大转嫁危机能力、最优转型政策与架构设计等。推动美国经济可能开始加速的积极因素包括:一是不断改善的收入预期提振了消费者信心,股市反弹让财富效应再现,居民消费进一步改善。而私人消费占美国经济构成的70%以上,在经济复苏中起举足轻重作用。二是在经济企稳、市场利率仍处低位情况下,企业投资的动力增加。“页岩气革命”、“再工业化”和“出口倍增计划”,使美国制造业得以重振,国际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恢复,出口对经济增长起到支撑作用。尤其是受益于量化宽松政策,房地产投资增加,拉动制造业重振,创造不少就业岗位。三是金融业明显改善,美元资产受青睐。美联储持续量化宽松政策,使市场流动性充足,大银行经营状况好转,自有资本充足,加之金融改革力度大,监管加强,投机行为有所收敛。在经济较快复苏、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的影响下,美元延续2013年以来的走强态势,成为全球投资者热捧的货币。截止12月23日,美国指数升破八年半高位至90.02。四是科技创新成效显现。岩气革命提供了廉价的能源,提升了竞争力,是美国经济成功转型的基础。“再工业化”锁定高端与先进制造,重点扶植高新技术,主攻战略新兴产业,同时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为美国经济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美国经济稳定复苏,宏观经济政策开始向危机前的常态回归。2014年美联储以小步快走方式逐步终止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市场普遍认为,美联储将在2015年内启动加息进程,但各界对美联储加息时间和节奏的判断仍有分歧。目前强劲的经济数据进一步增强对美国经济前景的信心,提高了美联储加息的几率。美国是世界第一强国,其货币政策历来是影响全球金融市场的重大因素。对全球经济而言,美联储加息可能导致美元持续走强,吸引国际资本追逐美元资产,引发外汇市场出现新的动荡和国际资本异动。新兴市场可能首当其冲面临资金流出的风险,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也很可能呈现资金外流、价格下跌局面。

(二)欧元区经济再现疲弱,经济恢复稳定增长将是一个缓慢过程

受高失业率和结构调整缓慢影响,以及乌克兰危机增加欧洲经济不确定性影响,2014年欧元区经济增长动能减弱,甚至核心国家经济增长也几乎停滞。2014年前三季度,欧元区经济环比分别增长0.2%、0和0.2%。前三大经济体德国、法国和意大利均表现不佳,德国和法国经济几近停滞,意大利经济已经陷入技术性衰退。与此同时,低通胀率令通货紧缩风险阴影不散,11月欧元区通胀率降至0.3%,远低于欧洲央行目标。欧元区失业率连续数月保持在11.5%的高位,高失业率打击了民众的消费意愿。未来一年欧元区经济仍将处于微弱复苏的状态。IMF预计,2014年欧元区经济将增长0.8%,2015年增速回升至1.3%,仍处较低水平。

为遏制经济停滞局面,促进通胀水平向目标靠拢,欧盟政策制定者出台了相关政策。欧洲央行将利率调降至历史低位,还实施了一系列增加流动性的措施。11月17日,欧洲银行行长表示,如果欧元区经济增速和通胀水平持续处于低迷状态,欧洲央行将采取进一步的非常措施来刺激经济,其中包括购买国债。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11月26日向欧洲议会正式提交了总额3150亿欧元、为期三年的庞大经济刺激计划。但市场分析认为,不确定因素将导致政策效果有限。目前欧元区经济的风险主要来自4个方面:一是通缩风险;二是高失业率;三是沉重的债务负担;四是经济持续停滞。而欧元区经济停滞可能通过贸易、金融等渠道影响全球经济复苏。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对稳定金融市场、防止经济衰退会起到一些作用,但要实现经济的根本性好转,欧元区仍需在结构性改革方面取得突破。

(三)日本经济复苏遭遇挫折“,安培经济学”遭到质疑

自2014年4月起,日本把消费税率由5%提高到8%,这是日本17年来首次提高消费税。但消费税提高后,日本国内需求下降幅度超过预期,拖累日本经济陷入衰退。第一季度,因消费者抢在消费税率上调前提前消费,推动经济快速增长,日本经济环比增长1.6%,折合年率增长6.7%,创2011年三季度以来的新高。第二季度,居民消费急剧萎缩,严重冲击企业投资信心,日本经济环比下降1.8%,折年率下降7.1%。第三季度,消费税上调对国内需求的拖累作用仍在持续,经济仍呈疲态,日本经济环比下降0.5%,折合年率萎缩1.9%。这样,日本经济连续两个季度负增长,步入技术性衰退。11月18日,安培政府宣布推迟本定于2015年10月起执行的提高消费税第二步计划。IMF预计,日本经济2015年将增长0.8%,比2014年0.9%进一步下滑。

“安培经济学”旨在摆脱困扰数十年的通货紧缩,提振日本经济恢复增长。迄今,安培已经射出第一支箭(货币刺激)和第二支箭(财政支出),但第三支箭(提高日本竞争力的结构性改革)尚未得到充分落实。11月,日本核心消费价格指数(CPI)从10月份的0.9%降至0.7%。日本经济复苏遭遇挫折,“安培经济学”遭到质疑。随着安培获得连任日本首相,将会有更多时间推行“安倍经济学”的第三支箭经济振兴计划。安培面临的首要挑战是将日本经济重新拉回到增长的轨道。12月27日,日本内阁批准了3.5万亿日元(约合291.7亿美元)的额外经济刺激方案,用于提升消费水平,支持中小企业运作。这项刺激计划也凸显出安倍必须艰难地在提振经济和抑制高额债务之间进行平衡。日本经济面临的问题是结构性问题,如消费者信心下滑、产业空心化、人口老龄化、高额公共债务等,解决这些问题都将带来严峻的宏观经济和财政挑战。日本经济的关键点是要寻找新的产业增长点。未来日本政府推进结构改革、扭转经济颓势的任务艰巨。

(四)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放缓,外部风险走高

在全球金融环境收紧、发达经济体复苏缓慢、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跌、地缘政治紧张加剧以及埃博拉疫情加剧等背景下,2014年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整体经济增速连续第四年下滑,内部结构性调整仍在持续。一些国家经济处境艰难,货币贬值,股市下跌,通胀高企,资本外流,债务上涨等问题加剧。

从主要区域看,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地区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以印度为代表的南亚经济出现上升势头。IMF预计,2014年亚洲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将为6.5%,2015年为6.6%。非洲经济,特别是撒哈拉以南地区总体仍保持较快增长势头,预计2014年为5.1%,2015年加快到5.8%。俄罗斯及独联体国家经济大幅减速,特别是俄罗斯经济正在遭遇更多困难。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经济也在减速,2014年该地区经济增长率预计为1.3%,2015年为2.2%。

金砖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存在明显差异。中国经济调整进入“新常态”,维持了中高增长,未来增长的小幅减缓将是一种发展态势。印度已从相对疲软的状态中恢复,印度新政府积极推行改革,提振了市场信心,经济复苏略有起色,预计经济增长率将再度超过5%。与此形成对照的是,俄罗斯经济正在陷入困境。2014年3月以来,受乌克兰危机影响,西方对俄罗斯进行了多轮制裁,不仅使俄罗斯企业无法获得西方银行贷款,而且导致很多西方投资者因担心俄罗斯经济前景而大量撤资。2014年俄罗斯金融市场动荡,卢布大幅贬值,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大幅走低严重影响了出口收入,资本流出预计达1 200亿至1 300亿美元。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下挫对巴西经济产生冲击,经济前景不明朗和投资低迷也拖累了经济增长。IMF预计,2014年巴西经济仅增长0.3%,远低于上年2.5%的增长水平。南非经济持续低迷,2014年经济增长率将为1.4%,低于上年0.5个百分点。

世界的变化作文 篇5

在我奶奶小时候,住的比茅屋好一些,窗户是玻璃的,但冬天不防冷,奶奶穿的棉袄全都是补丁,需要到山上砍柴烧炉子、火坑。男人留着短发,穿着粗布上衣和裤子。那时路很窄,仍然没有汽车,最好的交通工具是马车。没有马车的奶奶到二姨奶家串门需要走一天时间。农民有了自己的田地,每天吃咸菜、大酱还是吃不饱,奶奶经常饿肚子,没有油和肉,奶奶家总为吃饭而发愁。

渐渐地,经济发达了,人们盖起了高楼大厦,高的有二十多层,甚至还有更高的,还安装了电梯,房子越住越宽敞,屋内明亮,夏天凉爽,冬天温暖,家家都有电话、洗衣机、空调等家用电器,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方便。再看那马路比从前宽阔了很多,到了夜晚灯火辉煌,景色更是美丽,总会使你留恋忘返,马路上川流不息地跑着奔驰、奥迪等高级轿车。人们夏天穿裙子,冬天穿貂皮大衣,羽绒服,打扮得很时尚。现在的人们不仅能吃饱,而且吃得科学,餐桌上海产品、蔬菜、水果等样式俱全。

咕咚:在运动的世界里变化 篇6

最近,申波更为忙碌了。电话那头的他刚刚结束了在贵州举行的“未来之星运动会”,正在候机楼等待飞往成都的航班。

不久前,咕咚宣布完成了分众传媒和方源资本共同成立的体育基金首投的5000万美元C轮融资,不仅让原本资本寒冬的产业市场有所侧目,更让业内关注起咕咚在未来的发展布局。

对此,《中国经济信息》记者从其官方微博的公示中发现,咕咚只字未提及“硬件”方面,而是着重强调将围绕“大数据+内容+赛事运营+增值服务”等,全面优化运动健身人群的生活质量,打造闭环的“全民运动生态系统”。

从2010年创立,走过了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的更替,更从智能硬件迈向做服务生态闭环的咕咚,这6年以来一直在变化。对此,作为创始人兼CEO的申波坦言,其实市场环境及产业环境都在嬗变,但咕咚却从未动摇过初衷,“作为国内颠覆用户传统运动观念的先行者,咕咚就是要成为中国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全民运动社交平台。”在申波看来,咕咚本质上还是一家运动数据服务公司。

改变

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当前的中国企业正在体育产业中不断展开布局。从万达、乐视体育等企业在近年的动作,加之近期苏宁宣布收购国际米兰来看,都在发出一个讯号——体育产业正在成为中国市场经济改革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新风口。

当然,国家政策对这一产业的推动作用也不可小觑。

近来,国务院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简称《计划》)称,到2020年,群众体育健身意识普遍增强,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7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4.35亿,体育消费总规模达到1.5万亿元,全民健身成为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拉动内需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动力源。

在申波看来,这一《计划》无疑拉响了整个体育产业参与者竞跑的发令枪。如何在产业导向下最大程度地撬动体育产业的蛋糕,咕咚也时刻在思考。

他回忆说,在“可穿戴”概念还未风行之际,他与团队的举措虽不被产业或投资人看好,但“超前意识”还是让他和咕咚率先站在了智能硬件的风口上。十分擅长硬件的申波在彼时的逻辑十分清晰——采取硬件与软件相结合的形式,将硬件的运动数据导入社交平台。

然而好景不长,智能硬件市场很快迎来了国际大厂与本土后起之秀的争夺战,涌入者众多,智能手环这一可穿戴智能硬件市场出现了形态各异,功能趋同的现象。对此,申波进行过一番预判——“未来智能手环不扩张功能的话将会消失。”

申波自问自答式地说,“用户真的需要这样一个负载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吗?其实有智能手机就够了。”另外,他认为,随着智能硬件形态的发展,智能手表已经完全覆盖了手环的功能,智能手环或将逐步被智能手表所替代。加之国内手机厂商们都在展开疯狂的价格战,一系列因素都催促申波选择放弃手环——不再依赖硬件盈利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和策略。

申波意识到,热爱运动的用户,对运动装备或是否有一起运动的社交圈有所需求,这让他更坚定地将精力转移到手机APP上,专注将咕咚打造成为一款服务多样性的运动社交平台。

专注

在去年宣布告别智能硬件战场后,咕咚全力转向运动社交平台。

申波将用户在体育产业中的审视归结为“三个世界”理论:观看体育的世界、参与运动的世界、场馆的世界。对此,他也谈及像乐视体育等巨头通过购买赛事版权,涉足“观看体育的世界”,也有通过买入地块、收购场馆加入“场馆的世界”。

在采访中,申波十分明确地将咕咚与当下体育产业中进行布局的巨头们划清了界限,“咕咚从创立之初便专注的是‘参与运动的世界’,与其他巨头并不在同一个世界维度上竞争”。

另外,《中国经济信息》记者从申波口中得知,目前咕咚APP已经拥有了超6000万用户,这些用户远非明星、体育专业人士,只是喜欢运动特别是喜欢跑步的普通人群。正是咕咚APP的强大用户量也让他有足够的底气去转型发展。

申波强调,“这些用户都可以在咕咚APP上分享自己的运功轨迹,在社区内分享运动心得,还可以‘约跑’或进行‘线上马拉松’。”自从定位运动社交平台后,申波开始在APP内不断填充内容,以提升用户的粘性。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咕咚还创新式地举办起马拉松赛事,并开发了城市微马、跑马季、城市领跑者、Running Girl、创业跑等自有IP的线下线上赛事活动,以丰富那些热爱跑步运动的用户群体。

对于咕咚而言,未来商业模式的盈利、变现问题也一直被问及。“中国的互联网只有3种方式盈利:广告、卖东西游戏。目前,咕咚的主要盈利点来自售卖运动产品的电商、广告合作和马拉松等赛事活动。”

申波介绍,一方面,咕咚通过专业的评测内容和达人分享,来告诉用户什么是好的运动商品,部分地加以智能化的推送,引导用户购买。另一方面,积累了多年行业经验与资源的咕咚也吸引了大量的广告主。

他直言,咕咚不只是一个APP,反倒像一个数据和运动服务提供商,“未来我们会把产品功能做更多完善,以求覆盖更多的大众运动项目。”据介绍,目前咕咚已经不把单一跑步运动类作为重点,未来或将涉足更多的运动项目,比如冰雪、球类运动。申波还透露,咕咚即将要涉足视频直播,这一“时髦”形式对于商业模式而言,最终也会导向广告。

布局

随着C轮融资的公布,申波也对外宣布,咕咚将继续专注全民运动社交领域,通过扩展更多的运动品类、产品和服务,布局构建属于自己的“全民运动生态系统”。

申波进一步分析到,用户在运动前需要适合自己的装备,以及一些运动安全知识、教学视频等;在运动中可以通过咕咚记录数据,甚至可以引导用户与其他用户即时分享;用户在运动后又会需要分享运动数据或恢复体能,进入社区讨论一些深层次的话题。在申波看来,要从运动本身去解决用户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的需求,“咕咚就要提供一站式的服务”。

变化的世界 篇7

“边界” (border) 是分析各级教育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关键概念, 它可以是国家、区域、社会或心理层面的, 可以是固定的或变换的。换而言之, 边界和界限 (line) 可以是物质的, 如围墙, 可以是存在于人们思想中的, 也可以是修辞上的隐喻。对边界的讨论即是对空间与时空的讨论, 相应的教育问题是包容和排斥。“再交界” (Rebordering) 是全球化的一个方面, 教育关注有关边界的社会分裂、群体之间无形和有形的界限以及教育将如何挑战这些限制自由、权利和能力的界限, 尽可能实现教育的公平与发展。

在本次大会上, 与会专家将围绕以下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国内及跨国境教育政策与管理;比较教育———理论与方法的反思;社会间的教育、冲突与内部转变;教育质量;再想像课程;教师教育与发展的关键预测;教育的角色, 教育、人力和社会发展、能力;新技术及其对学习的辅助功能;“全球化”的世界中教育和儿童权利;教育、政策优势、受压制和消失的语言;私有化和市场化教育;教育、移民、公民和国家;其余问题可在特别兴趣组进行讨论。

变化的世界 篇8

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意义,能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而教学难点是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的活动中,感受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观念。在课的准备上我充分利用了多媒体的辅助功能,这样就更有效地将图形的“变化”和“运动”的过程完美地呈现出来。下面我就这节课的几个片段作一个呈现:

1片段一:激趣导入

1)出示“男孩”图片,但图片很小学生无法看清。激发学生将图片放大的欲望。

课件演示图片放大过程(图片过大,学生只能看到图片的局部)。让学生再一次感受到图片大小仍不合适,需再次变化。最终课件演示图片缩小过程,将图片定格在最合适的尺寸。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巧妙引入,初步感知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关注学生的认知起点,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认识,将图形的变化在“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和认识。所以我就通过出示一张非常小的图片,学生看不清,产生“把图片放大”的需求,接着通过动画展现了图片“由小变大”的过程,使学生对放大有了初步的感受。而刻意设置的放得过大也导致无法看清的图片又使得学生产生了缩小图片的需求,最终缩小后得到大小适中的图片,从而学生也感受了图形的缩小这一知识点。】

2片段二:初步感知“形状不变”

出示四幅图(如下):

让学生说说要将照片放大,选择3的理由。(照片的长和宽同时扩大了相同的倍数,照片没有变形。)

【设计意图: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借助课件出示学生熟悉的照片,吸引学生的眼球,引起学生的注意,通过多媒体的直观呈现,促进课堂的有效教学,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运用了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知识,再通过选择放大的照片让学生初步感知图形的放大应“形状不变”,渗透需“按一定的比进行放大”。】

3片段三:认识图形的放大

呈现原图和图片3,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研究图形的放大。

提问:要研究两张图片之间的放大与缩小,需要知道哪些数据?

课件演示:将图片抽象成“长方形”。

学生观察图形与数据,看发现什么?

学生回答预设:

1) 关于“2倍”。

学生回答出“放大后图形的长是原来图形长的2倍”,教师应及时引导:像这样“2倍”的关系还有吗?

追问:这里的“2倍”表示放大还是缩小呢?

2)关于“2:1”

学生回答出“放大后图形的长与原来图形的长的比是2:1”

追问:都是“2:1”说明形状变了吗?(说明图形的形状不变。)

教师引导:将“2:1”与“比值2”联系。

提问:2:1的比值是多少?“比值2”表示什么意思?(将原图放大2倍)

追问:把一个长方形按2:1的比放大,2:1是哪两个量之间的比?

如果把这个长方形按4:1的比放大,放大后的长和宽分别是原来的几倍?放大后的长和宽各是多少?按3:2的比放大呢?

把一幅图按如2:1、4:1、3:2这些比进行变化,都是把图形进行放大,这些比都有什么共同点呢?

让学生明确:比的前项大于后项,比值大于1,就是将图形放大的。

追问:图片放大了,但什么是不变的?(形状不变)

【设计意图: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等独特功能和综合优势,所以通过多媒体的直观呈现,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构建有效的课堂。在从照片抽象到长方形的过程中,直观呈现,学生便于结合,之后在放大的教学中也让学生通过观察数据和图形的变化,自己归纳出图形放大的特点。】

4片段四:运用概念,动手操作

4.1教学例题

1)课件呈现,学生审题。

2)在练习纸上完成操作,并在组内交流。

3)汇报交流:1介绍作图后的长与宽各是几格。

2说一说:图形1与图形2之间是按什么比放大或缩小的。

图形1与图形3之间是按什么比放大或缩小的。

图形2与图形3之间是按什么比放大或缩小的。

4.2教学试一试

课件出示试一试:

教师:这是一个什么三角形?按2:1的比放大这个三角形, 会画吗?

学生在练习纸上尝试按指定的比画出放大后的三角形。

课件演示,让学生结合自己画出的图形说说是怎样画的。 (把三角形按指定的比放大和缩小时,要抓住决定三角形形状的边来思考:先按2:1的比画出放大后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再画斜边。)

提问:量一量,三角形斜边的长也是原来的2倍吗?

【设计意图:多媒体不仅能形象生动的表现课堂教学过程, 还有一个重要的优势就是通过课前的充分预设节省以往课堂繁琐的演示时间,除了可以化解生硬单一的操作,更重要的是将课堂的时间还给了学生。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有更多的时间讨论,更多的时间操作,而又不影响教学内容的展示,甚至形式更为多样,画面更为立体。于是我将多媒体与课程充分整合,对于教学过程和重难点的讲解更为细致,将例题和之后的试一试都先充分预设,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观察感知、学习知识点。然后演示图形变化由数据体现,再由数据变化画出变化后的图形,优化了课堂教学的节奏。】

5片段五:实践大比拼

按1:2的比画出等腰三角形缩小后的图形,再按2:1的比画出平行四边形放大后的图形。

【设计意图:本课教学的“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实际是在研究图形的变化,而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是相似变换。相似变换有两个本质属性:一是不改变图形中每个角的大小,二是对应线段都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教材中选择了长方形的长宽、 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来放大或缩小,因为直角的特殊性掩盖了图形放大或缩小后对图形中角的观察,所以学生忽略了相似变换的另一个本质属性。因此,我们在练习环节增加了对等腰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放大和缩小,通过课件分步的直观学演示,让学生学会了一些基本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更主要是让学生关注到图形:在放大和缩小时,每一个角度的大小是不变的。让学生掌握了“放大和缩小“这一数学知识的本质,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教师与学生之间富有人情味的交流,教师与多媒体的优势充分发挥了出来,让多媒体教学在教师的教学中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这里教师采用由扶到放的教学策略,通过学生的实际画图操作,初步掌握图形放大和缩小的方法,并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图形放大和缩小的本质特征: 大小变了,但形状没有改变。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三角形放大和缩小的策略和方法,教师通过多媒体直观形象和生动逼真的演示,伴随图像的变化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发展学生的观察和空间想象能力。在这一环节中,平行四边形的变化,教师充分预设了学生反馈比较容易出现的图上底的左边只画一格的错误,所以分步演示变化过程,让学生清晰明白如何准确放大而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同时学生在相互讨论解题的过程中,也会有思维的碰撞。通过教师的揭示,让学生的思维激荡更具体也更有价值。巩固了部分同学的学习信心,也激发了另一部分同学的求知欲望。

摘要:丰富多彩的“图形与几何”的世界,就是一个“运动”和“变化”的世界。教学中,将这种“动感”呈现出来,我们可以通过巧妙引入,初步感知图形的变化;媒体运用,促进有效教学;交流合作,构建智慧课堂;多样练习,演绎缤纷思考这几方面的整合,让学生在“运动”和“变化”中增强对图形的体验,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图形与几何,“运动”和“变化”,多媒体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郜舒竹.用运动的眼光看形体[J].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2013(5).

变化的世界 篇9

为此, 权威专家已就应对气候变化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 这些方案就包括由全球三大权威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 (IEC) 、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和国际电信联盟 (ITU) 制定发布的技术标准。

2007年,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 发布的报告中引用了IEC、ISO和ITU发布的技术标准, 并指出, 这些标准是当前减缓气候变化的一种技术途径, 而且随着相关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 标准将越来越为减小气候变化的影响发挥重要作用。

三大国际标准化组织共同协作, 向政府、行业和社会提供应对气候变化的必要手段, 并通过提高能源效率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从而促进可持续发展。

三大组织制定的标准覆盖了IPCC报告中减排技术、政策法规、控制措施、存在的机遇等所有方面, 及其涉及的能源供给、运输、建筑、工业、农业、林业以及废弃物处理等诸多领域。

IEC、ISO和ITU提供了一个系统的标准化解决方案, 包括如下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标准:

1.监测温室气体排放;

2.测算网络及产品的碳足迹;

3.设计并建造高能效的住宅和工作场所;

4.环境和能效标识良好行为的衡量基准;

5.促进环境管理、设计以及能源管理良好行为准则;

6.推广有助于减缓气候变化的新技术;

7.推动采用提高能效的新技术与服务。

国际标准为政策制定者、行业和用户提供携手应对气候变化的通用工具。三大标准化组织还提供一个完整的体系, 使得国家和私有部门都能在今后享有优先制修订应对气候变化标准的权利。同样, 三大标准化组织还能够提供可行的应对气候变化的解决方案, 这些方案很可能成为《京都议定书》之后其他国际协议的组成部分。

变化的世界 篇10

产业竞争力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快与慢, 与其产业竞争力的强弱有着巨大的关联。影响一个地区产业竞争力的因素很多, 如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知识资源、资本流向、基础建设, 以及人文环境因素等。具体来说, 产业竞争力包括核心竞争力、基础竞争力、环境竞争力等几个层面。核心竞争力是指自己所具有的不能轻易被竞争对手所模仿、所替代的独特优势, 并能对需方的需求做出关键性的贡献, 且其贡献是利润的最重要来源;基础竞争力是自己竞争力得到持续发展的根基和依托所在;环境竞争力是自己竞争力得到有效发展的方向和动力所在。三者构成一个互相密不可分、相互交叉和渗透的有机整体。由此可知, 核心竞争力的实现主体主要是企业, 而基础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的实现主体则主要是政府和社会。产业竞争力从深层次上理解并不完全是指某一产业在市场所占的份额。所占市场份额大小及其持续扩张能力只是产业竞争力强弱程度的集中体现, 更主要的是指一套支持经济繁荣和产业发展的制度、环境和经济政策, 从这一点上来说, 政府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更加深远。因此, 提升产业竞争力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奋斗。

一、中国经济和产业竞争力正在快速提升

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来源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以及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调整, 从而使人力资源、科技进步成为主要的推动器。结构优化不仅要定位在对世界最前沿技术的研发上, 也要把经济结构的质量和效益分析作为关键, 发现存在的不足, 并加以改进, 达到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目标。

中国产业竞争力的提升表现为, 不断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等挑战, 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 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份额, 从2002年的4.4%提高到2011年的10%左右;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的排序, 从2002年的第6位上升至2010年的第2位。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发展, 这样喜人的成绩从其他领域中也表现出来。从中国体育事业所取得的成绩来看, 2012年伦敦奥运会奖牌榜和2011年世界银行公布的世界各国家和地区GDP排行榜进行对比, 能够发现二者之间有很高的关联度。美国和中国分别是奥运会奖牌榜的第一和第二, 从国内生产总值来看, 奖牌榜排名前十位的美国、中国、英国、俄罗斯、德国、韩国、澳大利亚、法国、意大利等国家, 也全部跻身世界银行GDP排名前15名。这些成绩的取得从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体育活力和其经济活力之间有着相当密切的关联度。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壮大和提升, 积极地影响了与之相关的文化产业, 包括运动器械、装备、场馆、连锁等行业的快速提升。一个国家体育运动水平的高低, 与这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直接关联。同时, 经济发展程度的高低同样会影响其他领域的发展水平。因此, 中国要在经济、军事、文化、体育、科技、教育、医疗等各领域处于国际竞争赛道上的前列, 都需要全面提升各产业竞争力来夯实经济基础, 作为其他领域发展的坚强后盾。

二、辽宁产业集群的做大做强推动了产业竞争力的迅速提升

大力发展产业集群是推动产业竞争力迅速增强、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解决策略。为此, 辽宁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开拓进取, 在提高辽宁产业竞争力发展水平的工作中做出了优异成绩。2011年, 辽宁拥有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55个, 其中10个产业集群正向千亿元目标进军。沈阳铁西装备制造、大连软件信息服务、本溪生物医药、阜新液压、辽阳芳烃及精细化工、铁岭专用车等成为全省最有代表性的产业集群。辽宁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工业产业集群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省超过500亿元的产业集群有8个。百亿产业集群成为各市工业经济发展的支柱。其中, 沈阳铁西装备制造、大连软件、瓦房店轴承等产业集群已经成为国内领先并占有重要地位的产业集群区, 展现了辽宁工业的新形象, 也成为全省工业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支撑。站在世界的高度用国际化视野打造产业集群, 才创造了辽宁产业集群的辉煌。辽宁省产业集群特色鲜明, 优势凸显, 正向着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特色产业基地发展。以国际化视野打造高端品质, 已成为促进辽宁老工业基地向特色化、品牌化、高端化的国家新型产业基地迈进的前提。辽宁工业产业集群要在“十二五”期间承载更重要的发展使命, 创建辽宁各产业集群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知名品牌是核心内容。

20世纪80年代, 当时辽宁的四大支柱产业为冶金、建材、石化、机械制造, GDP仅有281亿元, 当时全国GDP为4546亿元。到2011年, 辽宁地区生产总值已达到2.2万亿元, 比上年增长12%。实施振兴战略8年, 辽宁坚持结构调整转型升级, 实施新型工业化为主导的战略取向, 全省经济发展速度大幅度提升。

到“十二五”末期, 辽宁老工业基地要基本实现全面振兴, 其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新型产业基地。新型产业基地与老工业基地的本质区别在于, 其是以产业集群为基本形态, 通过企业群体协同效应和区域创新系统, 形成具有产业规模性、发展区域性、竞争国际性的产业聚集区域。全面提升产业集群丰厚度, 就是要以集中度、领先度、完整度和关联度为抓手, 推进集群规模化, 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加强产业链建设, 促进协作网络发展。

三、创新技术和技术创新在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中的应用

创新技术是结构调整、系统实现结构升级最重要的一环, 没有创新技术, 结构调整技术只能是一种经验的判断。为此, 辽宁省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社会管理模式转型为主线, 坚持增量带动结构优化, 创新促进产业升级, 注重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在创新技术这一环节应用的过程中取得了明显成效。

从技术创新上来看, 不同国家处理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之间关系的方法不同, 就形成了差异化的国家经济增长绩效。其中, 还与尖端科学技术的进步、重大发现发明有着紧密的关联度。中国汉代的造纸, 宋代的火药, 以及印刷、指南针, 这些技术发明极大地提高了那一个历史时期的中国经济总量。两弹一星的成功发射和神舟系列载人航天飞行, 以及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交会对接任务的圆满完成, 中国人的足迹已经印在了浩瀚的太空。无论是神舟系列运载火箭的各项技术、宇航员的太空服, 还是其他为舱外活动所配的各种设备和装备, 都体现着中国在航天技术方面的进步。载人航天集中体现了国家整体科技发展水平, 标志着一个国家在世界航天领域的领先地位。中国目前已经掌握了先进的载人航天技术, 神舟系列载人航天飞行以及天宫一号任务的圆满完成, 也将带动中国其他相关产业和技术的发展, 尤其是高科技和尖端技术领域, 这些技术进步使中国的工业和技术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 在不断改善国际分工中的地位的同时, 让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强产业链各环节:设计研发、订单处理、原料采购、生产制造、物流运输、销售渠道、售后服务, 相互促进一同提升, 从而推动中国产业竞争力向着长期领先的方向迈进。

回顾历史上的科技变革、关注国外的科技新成果, 是促进中国产业竞争力提升的方法之一。工业蒸汽机、轮船、发电机, 汽车、飞机、电气化时代的各种产品, 计算机的诞生, 太空探索的各种装备, 提高了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 推动了工业的高速发展, 带动提升了各产业的进步, 也曾为辽宁经济发展和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注入了活力。19世纪, 科幻小说家凡尔纳就曾描绘出城市的一幅新图画:街上跑着用空气作动力的汽车。2002年巴黎汽车展展出了一种使用高压空气推动发动机的小型汽车, 19世纪作家的幻想在21世纪变成了现实。2008年北京车展展出了中国自主研发的首款氢动力概念跑车。辽宁要在创造并使用更加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生产工具, 如智能工具 (飞机、轮船、新型交通工具、可控智能机器人……) 、机器、设备等, 以及将智能技术应用于各领域, 从而促进辽宁装备制造业、信息产业、新能源产业和新兴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其他各产业的融合。此外, 做好资金保障, 开拓多种融资渠道和贷款办法, 使足够资金投入到新技术的研发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中, 这是辽宁产业竞争力得到长期快速发展的策略。

四、社会管理模式的转型促进辽宁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和文化产业, 鼓励哲学、社会科学类社团组织整合各领域优秀人才, 调动并提高辽宁人的创造力, 形成产、学、研相结合, 开放式的攻关体, 扫清技术阻碍, 创造出经得起检验的各种新技术, 用各种科学技术进步的新成果, 加速辽宁经济、产业竞争力及企业效益的整体提升。

新兴技术产业创造能力的强弱, 尤其是在关键性技术领域有新的突破, 在一定程度上对人均GDP和产业竞争力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兴产业的不断涌现, 将带动和提升与之相关的各产业。辽宁能在更快的时间点上拥有了对辽宁经济和产业竞争力产生良好影响的高精尖端新科技、新发现和新发明, 将会对中国经济和产业竞争力的发展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

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同时, 我们还要关注国际上科学技术进步的新成果, 引进、借鉴国际上经得起检验的科技新成果, 为辽宁企业所用, 引进国内外优秀的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及各领域人才, 共同推动辽宁企业效益的增长和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这是辽宁企业开展国内外合作, 扩大国内外市场占有率, 提升辽宁产业竞争力的一种办法。

五、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强大是提升辽宁产业竞争力的基础

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都是推动技术创新的主力军。从国际上来看, 在具有长期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中, 真正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是为数不多的龙头企业, 且以民营企业居多。在新兴技术产业中, 培养和扶持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创新能力的辽宁民营企业, 是提高辽宁产业竞争力的解决策略之一。

提升辽宁产业竞争力, 是应对世界经济变化, 保持辽宁经济长期又好又快发展的研究课题, 是政府、企业、研究机构、教育机构, 以及各领域各单位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结果。处理好优秀人才的自主培养、引进、待遇、任用等成为辽宁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目前欧美一些国家的资本回报率普遍大幅下降, 由于短期内缺乏新兴技术和产业变革的提振, 面临市场化货币工具失效、资源环境压力加大、成本要素价格快速攀升等问题, 导致经济增速放缓并低迷的威胁。

抓住机遇, 以尽快的速度、尽短的时间提升辽宁产业竞争力, 特别是要以提高辽宁企业竞争力——提高产品高技术含量、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 以产品和服务质量为核心, 打造国际知名品牌, 以及打造面向海洋的各种强大的装备和技术力量、设备, 以一个企业打造一定数量世界级产品的点, 带动辽宁整体产业竞争力的全面提升, 促进中国产业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朝着领先的方向迈进!

摘要:在世界经济领域的赛道上, 提升中国产业竞争力是应对世界经济变化, 促进中国产业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达到领先目标的重要策略。以经济振兴、产业提升、企业增效三项联合推进, 应对世界经济变化, 是保持中国经济长期又好又快发展的研究和应对性策略。开拓更加广阔的思维空间和创作空间, 调动并提高辽宁人的创造力, 让辽宁的产学研单位更加关注创新技术和技术创新的发生和发展, 即从思想探索到科幻描述到理论研发设计再到实践生产, 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 形成产、学、研相结合, 开放式的攻关体, 在更快的时间点上扫清技术阻碍, 创造出经得起检验的各种新技术。利用各种科学技术进步的新成果, 加速辽宁经济、产业竞争力及企业效益的整体提升。

上一篇:惩罚性赔偿何时引入下一篇:传播学术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