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机的变化-身边的变化作文400字

2024-04-28

电视机的变化-身边的变化作文400字(精选15篇)

篇1:电视机的变化-身边的变化作文400字

生活在今天的时代,我们都深切地体会到了什么叫“突飞猛进”“万象更新”吧。我家的电视机随着时间的流逝,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最先,我家的电视机是11英寸的黑白模糊电视机,模模糊糊的,根本看不清楚,有时,正看到最精彩的时候,嗖”地一声,频道变得麻木起来,这给人带来很大的不方便。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家的电视机换成了29英寸的黑白电视机,虽然比以前大了,也不模糊了,但还是黑白的,从电视机里面看见的东西好象只有熊猫和斑马是正确的,其他的都是黑眼圈、白眼珠。

接着,我家的电视机又换成了39英寸的彩电,这可比以前好多了,我按动遥控器,打开电视,画面出现了,听到音乐了,瞧,多么清晰的图象,多么柔和的新色,多么悦耳的音响,真是太好了。

现在,我家的电视机已经是48英寸的大彩电了,电视机通过荧光屏,用图象和声音真实地向人们报道国内外发生的大是5,介绍祖国各条战线上最新成就,展示一幅幅美丽的风光画图、风土人情。我们有了电视机,真是“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从电视机的变化我体会到了我们的社会正迈着大步伐向前走,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祖国回更加美好。

篇2:电视机的变化-身边的变化作文400字

过了不多久,外公家的院墙变高了,变厚了,土墙变成了坚硬的砖墙,我掂起脚还够不着呢!我胆子小,再也不去墙头玩……

到了上学时,外公家的院子又升高了,顶上插满了碎玻璃片,闪闪发光;有一段,还拉上了铁丝网。听爸爸说,那是电网,是防盗用的;如果碰着它,会被电击死的。从此,我到外公家,总是小心翼翼的,生怕一不小心碰着它。

篇3:面临周期、结构变化的加拿大电视

一、电视文化的多元和统一

在加拿大, 用遥控器搜索频道时, 常常会碰到这样的现象:一个频道介绍着希腊美食, 一个频道唱着埃及民歌, 一个频道说着唐人街的变迁, 一个频道播着法语电影……这些都是加拿大本土电视节目, 传播着多元的加拿大文化, 而那些英语情景剧、脱口秀、综艺和游戏节目却大多是美国节目。

根据加拿大广播电视通讯委员会于2009年8月发布的监管报告, 截至2008年底, 在加拿大一共可以收看到各种服务渠道提供的707个电视频道, 包括英语频道453个, 法语频道125个, 第三语言频道129个。我购买的有线电视套餐可以看到包括美国CNN、NBC、ABC和加拿大CTV、CanWest、CBC等广播电视网 (台) 在内的50个频道。正像玛丽·葳庞德博士所说的, “加拿大电视”远不如“电视在加拿大”的说法来得准确。加拿大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大众媒介传播体系, 但这个传播体系在相当程度上是为传送美国的文化产品服务的。

这绝对不是决策者愿意看到的现象。加拿大3200多万人口中有来自200多个国家的移民, 电视承担着传播多元文化和维护民族融合的政治作用, “加拿大内容”和“加拿大电视基金”就是政府直接推动电视文化多元和统一的主要政策手段。“加拿大内容”的一个基本规定是:私营电视台要获得经营执照, 通常其一年播出的加拿大内容节目要达到60%的比例, 从早上6点至晚上12点, 必须至少播出50%的加拿大节目。加拿大广播公司 (CBC) 作为国营电视台, 在任何时间段都必须至少播出60%的加拿大内容电视节目。2007年至2008年, 加拿大电视基金 (CTF) 拿出了2.42亿加元来资助本国电视节目生产。这些政策手段客观上增加了加拿大人看本土电视的数量以及对本国文化的认同, 扶持了本国电视内容产业。但上有政策, 下有对策, 利益驱动下的电视网往往会在白天播出大量的加拿大内容节目以达到规定的比例要求, 而在晚间黄金段安排收视率高的美国节目, 以吸引更多的广告。据BBM尼尔森数据显示:2009/2010年播出季加拿大收视排名前10位的节目都是由加拿大电视网转播的美国节目。

二、频道定位明晰而稳定

为了研究我必须广泛地看, 到加拿大一个月后, 我已经能够将50个频道按照内容大致分成几大类:新闻类、纪录片类、情景剧类、电影类、游艺类和体育类等。如果仅仅为了满足自己的喜好, 我可以锁定其中的几个频道。比如, 看新闻, 我会选CNN和CTV的新闻频道;看纪录片, 我会选bio和Discovery;看情景剧, 我会选family;看电影, 我会选HBO和W;看游艺节目, 我会选GSN等。各频道明晰的定位和稳定的风格, 让我从最初留下朦胧印记, 到慢慢自愿被锁定。内容、形象、风格是频道定位关键的三要素, 其中又以内容为最。以游艺GSN频道为例:台标由6个彩色的小方块组成, 主色调为蓝、紫色;宣传语是:Play Every Day (天天玩游戏) ;栏目:全天播放包括Deal or No Deal (一掷千金) 、1 VS 100 (1挑战100) 、Who Wants to Be a Millionaire (谁能成为百万富翁) 等共21个游艺节目;风格:快乐、激烈。

近年来, 加拿大有线电视、卫星电视、付费电视、按次收费服务、视频点播等发展迅速, 该部分的收入从2007年的27亿加元增长到2008年的29亿加元, 增长了近8%, 同期, 传统电视网的收入则下降了2%。应该说, 明晰稳定的频道定位是该部分电视服务发展的前提和必然要求。

(来源:BBM尼尔森)

三、栏目的策划和宣传

到加拿大之后, 有几个事件是各新闻栏目、脱口秀栏目都要说一说的, 先是“哥本哈根减碳会议”, 接着是“老虎泰格的婚外恋”, 还有“海地地震”。我算是领教了北美电视传播的铺天盖地、狂轰滥炸, 不论何时打开电视机, 各栏目都使出浑身解数来触及这些事件。在每个事件被媒体掘地三尺般进行信息采集的时候, 什么样的栏目能脱颖而出呢?策划和宣传非常重要。

很多美国电视栏目尤其注重在加拿大市场上的宣传, 而播出这些栏目的加拿大电视网在为其宣传时也不惜代价, 这无疑是它们在加拿大市场获取高收视率的重要因素之一。“老虎泰格的婚外恋”事件爆发不久, 我在多伦多几大报纸的娱乐版看到这样一条新闻, 大意是:今晚, 在《The Joy Behar Show》 (CNN的脱口秀栏目) 中, 《绯闻女孩》 (美国热播电视剧) 的女主角布莱克·莱弗利将让你了解“泰格事件”的真相。那晚, 一直等到节目最后, 布莱克·莱弗利出场了。她演绎了“泰格的妻子知道绯闻后, 拿着高尔夫球杆追打泰格”的片段, 夸张的表演让我捧腹大笑。一次成功的宣传策划让我认识了这档栏目, 2010年它获得美国GLADD媒体奖最佳脱口秀提名。2010年5月, 美国著名脱口秀主持人柯南·奥布莱恩来到多伦多为热爱他的观众奉献了一场精彩的音乐和喜剧表演。随即, CTV宣布将播出他的新脱口秀栏目《柯南·奥布莱恩秀》。被迫从NBC著名的脱口秀节目《今晚秀》离开后, 柯南来到加拿大进行巡回演出和为新栏目造势, 期待着加拿大的电视观众再次带给他好运。

四、节目制作的困境和开拓

由于实行制播分离, 加拿大的电视内容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本土的电视制作公司、在加的国外电视制作公司和电视播出网络构成了电视节目制作的三大主体。2007/2008播出季, 尽管文艺节目和脱口秀等电视杂志类节目产量小幅上升, 但就整个产业而言, 产量受经济衰退、电视网络节目购买能力下降等因素影响而有所下降, 产业总收入约为23亿加元, 下降了约7%, 且所有类型电视节目的制作成本都增加了, 让加拿大制片人感受到巨大的压力。

在加拿大电视内容产业中, 儿童和青年节目占动画节目生产的85%, 在2006/2007播出季增长约23%, 约为3.87亿加元, 一直被视为加拿大本土节目制作的成功范例。加拿大长期在儿童节目上的各种投入为节目制作输送了大量的创造性人才, 特别是动画师、儿童作家、制片人和导演等等, 而播出儿童和青年电视节目的6个专业频道和一个付费频道对本土原创动漫的支持进一步促进了该类型节目的发展。近年来, 加拿大越来越多的电视机构或节目制作公司涉足儿童电视领域, 其中较大的儿童节目制作公司有Corus Entertainment、Cookie Jar和Decode等等, 它们的动漫节目在YTV、Three House和Teletoon这些为儿童服务的本国专门频道或电视网中大受欢迎。这些制作公司还针对儿童和青年受众的特点, 利用新媒体推出动漫游戏网站和手机游戏, 增加受众群和拓展盈利渠道, 在海外开设办事处, 推进在世界各地的制作销售业务。

五、传统电视网的危机与变革

作为一个电视网络, 最悲伤的莫过于播出自己进入破产保护的新闻。我到加拿大不久, 就看到各大电视网络, 包括加西环球通讯公司 (CanWest) , 播出因负债高达约40亿加元, 其广播和出版业务进入破产保护的新闻。加西是加拿大最大的国际传媒公司之一, 约克大学传媒产业研究的首席教授大卫·斯歌勒博士认为这是一个典型的事例, 说明“大的未必就是好的”, 加西通过高负债来急速扩张的脚步, 被不期而遇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猛踩了刹车, 最终摔了大跟头。

篇4:用DV记录身边的变化

这一期秀场作品尤为突出的是关注城市变化、展现家庭亲情题材的影片,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如今越来越多的个体开始关注周围人和环境的变化,这也和DV近年来的普及密不可分。

2010年第四季度秀场的评选,我们特别邀请中央电视台视频制作中心资深制作编辑郎凤岐和中央电视台“人与社会”栏目主编庚轶两位业界专家,为秀场作品做出生动而切合实际的指导。

为了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大众DV》杂志“佳能DV秀场”和土豆网合作,开辟网络征收作品专区(www.tudou.com/home/_55858892),希望更多读者参与到DV的创作中来。

《我的体操梦》

作者:刘东啸(北京)

类型:纪录片

时长:25分钟

影片以选拔体操选手参加比赛为主线,贯穿体操学员们的学习和训练。随着镜头,我们与主人公一道经历了成功与失败。作品的整体结构分明,前期拍摄讲究,拍摄角度丰富,更丰满地了人物和事件。解说以第一人称的方式介入,给观众更亲近的感觉。

这部纪录片无论是故事结构,还是艺术水准,都是一部难得的佳作。

《征服》

作者:马千、唐山立、宋亚唯(北京)

类型:广告片

时长:3分钟

一个幼苗能够征服大地,破土而出,却最终被人类的发展所毁灭,这正是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影片展现了土地被人类高速、高密度开发,地球不堪重负,而最终造成一切毁灭,重新回到初始状态。影片结尾,迎接再次破土而出的小草的到底是什么?我们无从而知。但这却正引发了观众的思考。

延时摄影和逐格拍摄相结合方法的运用,要求导演对画面和时间设计精确。开放式结尾引人深思,场面调度颇有寓意。

《寻》

作者:汪玲(北京)

类型:实验片

时长:5分钟

镜子是美丽的象征,然而,镜子里的物体是真实的吗?虚幻的事物背后又意味着什么?短片用动画与视频结合的方式,在现实和虚幻两种不同世界,试图展示我们生存环境的恶劣,可谓用心良苦。

影片整体的画面构图完美,导演利用镜子完成“四维空间”的构架,让整部短片不用说教,而是采用画面语言和镜头语言去引导观众思考,看得出导演在架构短片时付出的心血。音乐和音效渲染了影片的整体气氛,色彩提炼强化了画面中重要的物品,引导观众视觉关注。

《沟沟里的青春》

作者:邱淑萍、谭忭(北京)

类型:纪录片

时长:30分钟

影片记录了生活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某贫困村庄的四个年轻人的生活,映射了这一地区普遍的生活方式。用简朴的电视手段捕捉、展现生活的同时,剖析了四位年轻人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影片不丰富的色彩体现了当地人生活的暗淡,具有一定寓意。在一般人物采访中,不会将被访者放在画面正中进行构图,而片中对马荣华老人的采访却采用此构图,十分符合人物在村里威望极高的身份。全片段落分明,结构严谨,镜头间剪辑流畅自然,符合纪录片真实记录生活的标准。不足的是解说词略多,抢了部分镜头语言。

《陆上行走的鱼》

作者:陈镪(四川成都)

类型:实验片

时长:14分钟

我们一提到环保,总能想到森林、动物,而在中国,则会想到濒临灭绝的四川大熊猫和滇金丝猴。这两个形象在影片中巧妙地以毛绒玩具的形式出现,而使用逐格拍摄的方式,避免了毛绒玩具在拍摄时死板的缺点。

影片后半部分略显拖沓,个别画面调色时仍应考虑主体色彩。如女孩过桥时的镜头,由于白色裙子和桥面高光混合,使小女孩显得有身无腿,较为诡异。个别镜头剪辑点也应再推敲,特写细节应打反光。如果在色彩处理和剪辑点上细致推敲,片尾处理再多留些空间,作品将会更加打动人。

《舅舅》

作者:潘龙(天津)

类型:剧情片

时长:29分钟

“师傅”和“老师”应该都算是尊称,但区别在于,“师傅”是工人,“老师”是干部。无疑,这意味着收入、待遇、退休金,及他人的认可度完全不同。“舅舅” 虽然历史课讲得非常好,但却一直只是个电工“师傅”,直到去世都没能争取上“老师”的称呼。但他一直坚持自己的理想。

在当今社会,“舅舅”是很多人的真实写照,大部分人都在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但最终成功者寥寥无几。然而,最可贵的是坚持。

影片的光影造型讲究,构图苛求完美,剪辑张弛有度,加之剧情真实感人,可算是一部非常完美的作品。遗憾之处是太追求某大导演风格,手段有些老套,缺乏创新意识。

《小心收礼》

作者:高博(北京)

类型:剧情片

时长:28分钟

影片采用轻松的喜剧形式,讲述沉重的社会现象。如何在充斥着种种诱惑的社会做一名清官?主人公在使用种种方法拒礼失败后,以真诚打动别人,不但成功拒收礼物,还和客户成为知心朋友。这位只有24岁的导演很有影视制作经验,人物内心刻画成功,显示出导演对社会的认知程度比自身年龄高。

故事内容积极向上,镜头运用比较朴实,没有过于极致的构图画面,使人物更贴近观众。镜头间的剪辑技巧运用良好,但个别剪辑点略显拖沓。

《四洲地产形象片》

作者:陈翔(广州)

类型:广告片

时长:50秒

这部广告片画面非常唯美,质感硬朗,拍出企业精心雕琢的形象。

在制作上画面剪辑紧凑,镜头组接基本合理,但细节处理上仍不够极致。手部汗水特写的化妆略显不足,削减了整体气势。锤子敲打的声音剪辑点应与画面剪辑点再切合一些。片尾LOGO处理略显唐突,金属质感的LOGO近景显得“跳”。

《时光中的时光》

作者:霍霜霜 杨晓漪(北京)

类型:剧情片

时长:5分钟

每个人都会老去,当人到老年时,总会不由自主地回忆年轻的时光。尤其是情窦初开的感觉,往往占据回忆最深的角落。片中的老人忆起年轻时,一位少年为她的舞蹈伴奏的场景。少年拉动是她的芳心,她的青春奏鸣曲。当再也无法找到那个曾让她心动的少年时,只能把曲谱当成电话号码,一次次拨打。虽然传来的永远是“无法接通”,但老人依然如故,并借此寻找自己逝去的时光。

篇5:我身边的变化400字作文

我觉得我们很幸福。因为我们生在21世纪,这个世纪非常的先进,有很多人都没有来到这个世纪,他们从来没有想到,他们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他们根本就没有想到21世纪是这么先进的世纪。我很替他们惭愧。因为,他们没有享过这种福。我们谁也没想到现在最最的普通的家庭,也可以比得上以前的王公贵族。我们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阿。我们应该好好珍惜自己的时间,长大了,要为国家多做些有用的事。让以后的这些年里,比现在的科技还先进,还有创意。

以前的人总是很贫穷,老师说谁家有个手表就很是很有钱了,并且,他们以前都是去有钱人家看电视,满院子都是人,因为他们根本买不起电视,所以底去别人家看电视,现在我们那家的家庭没有个电视啊。空调啦、冰箱啦、手机啦、电扇啦、电脑啦。这些几乎每家都有。并且,有钱人的家还不止一台电视电脑呢。所以21世纪的变化很大。这些都是科学的功劳!

篇6:我身边的变化作文400字

听妈妈说以前我们津市是一个较落后的县市,我们津市人的衣食住行都非常简单。就说现在的步行街那条路吧。曾经那里是一条很狭窄的土路,路面坑坑洼洼高低不平,晴天尘土飞扬。雨天路面泥泞,走在这条路上会溅得裤腿上全都是泥巴,街上没有什么人逛街非常冷清。我想如果我走在那条街上我一定会非常恼火。

还听说原来的津市只有一家百货商场。有的街道上只有规模很小的日用品商店,,人们买东西很不方便。

现在津市的变化真是日新月异。以前的土路变成了一条条水泥路,狭窄的路变成了宽阔的路,坑坑洼洼的路变成了笔直平坦的路。大街上,川流不息的的人在逛街,来来往往的车辆飞驰在马路上。真是热闹非凡。

现在的商场可多了,大大小小的商场整齐排列在大街两旁。各种各样的商品让人们看得眼花缭乱,供人们尽情的挑选。

篇7:身边的变化作文250字

北京奥运会已经结束,而紧接着就是的上海世博会。在紧张的筹备期间,我的身边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我每天上下学的路上,原来地面上都是垃圾,墙面上被涂上了乱七八遭的东西,让人感到厌烦,但由于上海世博会的临近,我每天走的路,墙面上都被刷上了世博的宣传语,如:“BettyCity,BettyLife”“城市,让生活给美好”而地面上的垃圾,现在已被保洁员们打扫得干干净净。地面又铺上了新的地砖,我每当再走过这条路的时候,都会想:世博的力量可真大啊!我也要保护环境,不要让这条路再变成以前的样子。世博真是无处不在,上海南站也是一样,电梯左右两边整齐地排列着世博会吉祥物海宝的图片,四周都是世博的宣传语,走进通往地铁的通道,我顿时就被吸引住了,墙面的两侧张贴这各个参展场馆的图片和资料,有:英国馆,气象馆,日本馆等等,有的像篮子,有的像面包,还有的像水瓶,美丽极了。

我非常期待这次的上海世博会,作为一个小东道主,我要从自己做起,保护好身边的一草一木,做一个讲文明有礼貌的新上海人,欢迎全国和全世界的朋友来参加世博。

篇8:浅议地方台电视新闻语态的变化

一、电视新闻语态的形成

评论形态的发展, 对于电视新闻评论的语态也提出了新的问题。在十余年前, 电视新闻评论刚刚似一股春风吹来的时候, 人们对于新闻语态的重新认识, 也催生了新的收视热潮。无论是当年“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的《东方时空》, 还是在“用事实说话”的《焦点访谈》, 电视节目的类型更新, 是因为新闻语态变得不那么高高在上, 更加亲民与普适了, 而与此同时, 评论的观点也在犀利的同时更加贴近民众的日常生活。而中央电视台副台长孙玉胜也曾经在《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一书中, 将电视语态的变化称之为“刻骨铭心的”变化。

他认为, 语态本身是一个语法词汇, 但是用在电视新闻的变革上, 是将原来与公众距离遥远的新闻, 变成老百姓身边亲切动人的故事。也有许多电视学者呼应这种看法, 认为语态变化是电视变革的重点, 是将以“拽大词”、“高八度”、“排比句”等权威话语, 转化为群众语言, 在追求新闻的叙事上, 文体的变化将民间话语的鲜活、幽默和日常生活情境带入到新闻之中。

如今的电视新闻评论, 再一次将语态问题提上议事日程。如果说第一次电视新闻评论的热潮, 是对于新闻语态的全面改革, 那么自2009年以来, 当主要的电视媒体都开始尝试添加更深入和专业化的新闻评论节目时, “电视评论语态”的探讨和完善需求开始逐步出现。电视新闻语态是一种特殊的媒体表达方式, 它将专业化的知识与相对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起来, 形成了一种能够提高传播效率的语言形态, 其目的是将观点更好地传递给观众。

这种电视评论语态的出现, 深入影响了评论的选题, 观点的提炼和评论员的素养。

相对而言, 目前的评论选题针对国计民生的大事, 选题自身有一定的专业性。这种专业性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选题自身需要一定的研究基础和观察年限才能够完成, 以国际新闻为例, 从目前来看, 评论选题多围绕着巴以问题、阿富汗反恐、金融危机等国际热点命题展开, 但在热点命题的选择上, 既要重视评论的深度, 又要重视评论的观赏性。

而对于电视评论员来说, 评论语态仍然是第二次电视新闻评论掀起高潮时的传统命题。如何将专业知识与评论语态相结合, 成为了电视评论人的重要挑战。评论节目的出现, 也要求评论员自身有一定的专业背景。这种专业背景往往体现在或者评论员是这一领域的专家, 或者评论员长期关注这一领域的问题。目前的评论员中, 以专家型的为多, 这些评论员在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认知上, 涉足电视评论之后, 本身也面临角色的转型。

因此, 对于评论员来说, 自身出现了新的挑战。这种挑战要求评论员在不降低专业背景的基础上, 降低受众的认知难度, 按照电视化的说法就是放低身段, 吸引眼球, 有效表达, 提升评论效果。通过新闻频道的评论探索, 无论是专家型的评论员还是媒体出身的评论员, 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共识, 那就是在新闻频道的评论中, 应当将自己定位为“解释新闻的人”, 自己可以是一名国际国内问题的专家, 但是首先是一名新闻评论人。评论的语态特点, 必需要贯穿于电视新闻评论的始终。

二、从“民生”带来的地方台语态新变化

民生新闻的产生和繁荣, 是娱乐化背景下电视媒体在社会与市场效益博弈中的妥协和新平衡。前面我们已经提到, 除了题材的选择和选题的策划之外, 民生新闻对主持人的叙述语态和讲述方式有着更高的要求。在讨论之前, 我们不妨看看在此之前我们所经历的各种语态。可以说, 在新中国新闻事业确立的同时, 也确立了新闻播音与主持中的播音腔———体现在播音语言的特点上就是规范性、庄重性、鼓动性。它是新中国播音风格爱憎分明、刚柔相济、严谨生动、亲切朴实在语言上的共性要求和方向。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里, 播音腔的形成与阶级斗争的激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播音语调爱憎分明, 生动有力, 播音语态中强烈的政治色彩和宣教色彩成为共识, 一口铿锵有力的普通话成为人们心目中的专业标杆。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 日趋开放的经济环境才逐渐把播音从神坛上请下来。播音语言的“自然、晓畅”被普遍认为是话语的本质形态。只不过当时的文化环境中, 主持人的语态风格仍很呆板, 官方口气抹煞了作为节目主持人文化表达的可能性。

在娱乐化的氛围中, 电视新闻的娱乐化倾向在内容上走向了从“阳春白雪”到“下里巴人”的转变, 不仅注重软性新闻, 就是硬性新闻也要尽其所能去挖掘其中的娱乐化因素, 从报道方式上加入大量人情味元素, 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在这样一种新闻策划中, 我们看看这些娱乐性的元素对新闻语态的改造。

个性化表达。娱乐时代, 主持人的个性表达被提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一个有个性的主持人往往是节目成败的关键。例如北京电视台的《第七日》。元元作为制片人和主持人, 以极大的热忱, 强烈的责任感, 敏锐的眼光关注老百姓的喜怒哀乐, 又以刀子嘴豆腐心的热心肠和伶牙俐齿, 在屏幕上讲述着一桩桩可称为“政府镜鉴, 群众喉舌”的事。很快, 这个贴近百姓的栏目, 这个别具一格的主持人在北京电视台可以覆盖的地区吸引了观众的眼球, 赢得了可观的收视率, 在众多的新闻节目中脱颖而出。从她的节目中, 不难看出元元策划构思节目的创新意识, 主持驾驭节目的总体能力, 独树一帜的语言风格。个性化的精彩评点, 是元元标志性的语言风格。在这档节目中, 她意识到新闻评论类节目的主持人“说话的分量”, 于是在点评的话语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双管齐下, 狠下功夫, 有股子“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劲头。元元精彩独到、幽默俏皮的点评, 京味口语, 干脆利落的语言风格得到观众的认可和赞赏。元元的简述与详说, 评论与调侃, 提醒与批评, 摆事实与掰理不端架子, 不失品位, 语言中透露出关注和责任。说其点评精彩独到, 既指观点的独到, 也指语言风格的独特。元元主持人的定位有很强的平民意识, 她坚持平民化观点, 同时以自己开阔的视野, 开放的思维, “短、平、快”的语言组合和明快的节奏附丽于京味口语之上, 让老百姓于熟悉亲切的话语方式当中, 又觉出现代气息的新鲜和蕴含其中的深长意味。元元的京味在用词和节奏上有一定的控制, 并非越土越好, 更不是昔日皇城百姓的慢条斯理!对某些一哄而起的不规范现象, 元元讽刺中带有幽默!对国际新闻, 元元也尝试着轻松调侃, 其主观色彩中的立场并不发生偏移, 与百姓笑谈时事的潇洒劲不谋而合。

噱头。新闻报道中大量噱头的加入, 无疑与娱乐化的时代更为吻合。在新闻竞争激烈的今天, 江苏城市频道的《南京零距离》却成为了全国身价最高的地方新闻栏目。在这档节目中主持人孟非不仅用专注的目光和近乎虔诚的心态去记录、报道平常百姓的日常生活, 对他们充满质感的生存状态和心灵状态得以展现, 而且在评述的过程中还极其注重噱头的运用, 抖包袱、冷幽默事件与事件之间的过渡丝毫不显生硬造作, 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极大地扩展了新闻的视野, 也使得观众在会心一笑中有了更深刻的反思。孟非在节目中被观众看好, 在于能将新闻说得有味道。一是对重要的有特点的新闻事件进行点评, 二是开设“孟非读报”, 给主持人表达自己思想的空间。“孟非读报”现在是《南京零距离》收视率最高的时段, 其中直陈观点、不隔靴搔痒的态度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当然我们要看到。噱头的运用并非空穴来风。娱乐化时代许多节目之所以看似热闹却得不到观众好评的重要原因就是玩笑的低级无聊。

三、结语

从新闻播报式到新闻故事化、新闻评论、本土方言的大放异彩, 可以说地方电视台新闻语态的变化随着时代的变化也在寻找着更适合的报道方式。这几种播报方式各有优点, 新闻播报式真实、厚重;新闻故事化能让人如沐春光;电视新闻评论以信息评论的角度切入, 能让观众阅读到更多的信息;现场新闻语态可以让观众感受到现场纪实带来的魅力。对一个地方电视台来说, 采用什么样的新闻语态呈现给观众, 是根据新闻的特点以及栏目的特点来定位的。

摘要:多元化时代促进了电视节目的进一步繁荣, 传播信息、普及知识、提供服务、娱乐大众, 电视节目承担了丰富而多样的功能。在诸多节目形态中, 新闻类节目依旧是影响最大的节目形态之一。电视新闻节目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媒体的竞争力和收视率。本文通过剖析新闻语态在中国地方电视台的发展变化的过程, 分析什么样的电视新闻语态更合适当前地方台的特色。

关键词:电视新闻,新闻语态,地方台

参考文献

[1].符绍强.从符号学角度论电视经济新闻语态创新,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08 (7) :P70

[2].[美]斯帕克斯.媒介效果研究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P1-221.

篇9:关注社会,关注身边的变化和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高考作文 评析 审题 写作技巧

高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美国全球语言研究所最近公布了21世纪全球十大新闻,中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的崛起排在第一位,是新世纪的最大新闻。该所跟踪全球75万家主要纸媒体、电子媒体和互联网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有关中国崛起的新闻已经播发了3亿次。

对于中国的巨大变化,其中最值得展示的突出变化又是什么呢?据《中国青年报》和新浪网对中国公众的调查,得票率依次是“经济成就”、“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化进程”、“开放程度”。

对于中国的这些变化,你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命题解码】

以上是2011年的新课程全国卷高考作文。该年度作文考题具有四个特点(或者说呈现了四个亮点):第一个特点是稳中有变。表面看,作文仍沿用一连四年的新材料作文题型,但使用材料的数量又来了一个“华丽转身,悄然回归”,即从去年选用三则材料又变回到2007-2009年三年讲单一故事的单一材料上了。这是稳中之一变。二变是所选材料的内容“由小变大”。这“小”是指,前年的作文材料内容反映的是学生自己的生活、去年的作文材料内容说的是人才成长,虽然都含有社会因素,但毕竟反映的生活范围小、显示的社会影响小。而今年的作文材料内容反映的是大的社会内容,即国际国内的大事,不仅范围广(世界范围),而且影响大(国际影响),同时又是热门话题,关注度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天下大事、关注身边的变化和发展,这不仅是今年高考作文的又一大变化,也是今年新课程高考作文的第二个特点。这是新课程高考以来一以贯之的“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自己身边的生活”的新课标理念和精神。高考是为国家选拔后备人才,既有选拔功能,也有教育功能。今天的考生,是明天大学学堂的学子、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才,让考生在高考答题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责任意识的教育,这本身就是高考的功能之一,今年的高考作文将这一功能凸显得更为显著。第三个特点是降低了审题难度,让每个考生都能明白材料说的是什么,要写什么,人人都有话可说。2011年的作文材料给人明显的感觉是,命题人接受了人们对前四年作文(尤其是2007-2008作文的审题难度过大)的批评意见,吸取了前四年作文命制的教训(2009年的作文材料本身的审题难度虽不大,但由于作文材料情景有明显的社会道德选择和价值评判的指向限制,自然会对考生的多向思维发掘和多元发散立意有一定的制约;2010年的作文难度虽降低了,但选用材料又烦多起来,而且单一材料的意义与三则材料间的内在关系不是一下所能明了),2011年的作文命制,不仅审题难度降低了,而且给了考生审题立意的多元性指向和内容主旨、写作进入角度的开放性提示。首先,材料所给的内容范围是“中国的变化”,具体而明确,只要考生紧扣住“中国的变化”来写,都不会脱题。其次,材料给了考生下笔写作的多个角度。命题者怕考生不熟悉“中国的变化”的表现,便用问答的方式给考生指出了变化的六个方面的具体表现。很显然,这是命题人有意降低审题难度,既让考生知道变化的方面,又为考生能快速构思快速进入写作而给了六个方面的提示,实际上是明确指出了六个(不仅仅六个)进入角度。考生只要抓住一个方面进行写作(有能力驾驭更多方面则更好),都可写出合内容要求的作文。再次,材料结尾对考生所了解的“中国的变化”的方式和途径作了多元开放式的提示,即不管是看到的、听到的还是想到的、“感”到的都可以。虽然高中生对祖国的变化了解有限,但总会通过不同的途径或渠道多多少少了解一些。“对于中国的这些变化,你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这就提示考生可根据自己所了解变化的途径,根据自己的写作特长,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出来即可。当然更可综合多渠道融“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为一体写出更为丰富、更加令人信服的“中国的变化”的真实故事、真实感受或深切思考。第四个特点是有了一定的文体要求。往年的作文对文体的要求是“确定文体”“自选文体”,文体要求很模糊,而今年则要求“明确文体”,这说明命卷人已经知道由于受话题作文淡化文体的影响,考生作文大多笼罩着文体不清的阴影,“四不像”现象不仅普遍而且严重,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降低了作文的整体水平。为了扭转这种尴尬局面,通过高考来导向和引领今后的作文教学,并让考生从下笔写作文的一刻起,就要在心里明确用什么文体来写这篇作文,即从一开始构思就要有文体(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还是诗歌,是实用文还是文学作品等)意识。既然要明确文体,就说明考生所写作文一定要体现文体特征,即记叙文起码要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几个大的要素,主要用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议论文要有鲜明的观点,有支撑观点的论据,有明确的论证方法和较为严谨的论证过程,重在议论阐说道理;文学作品要有形象塑造,有意境、有文采、有感情等。这篇作文“对于中国的这些变化,你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要求,既是对“中国的变化”了解来源、途径和所要使用的写作方法的提示,也是对要使用的文体的提示。“所见所闻所感”重在叙述描写,一般写成记叙文或文学作品为好,而“所思所感”重在议论,重在发表观点、思考、感悟和看法,一般写成议论文可能更符合文体要求,也更能出彩。

总体来说,2011年的新课程高考作文,有审题难度低、题材范围广、写作角度多、入题写作易,考生人人有话可说,能相应减少模仿、照抄等优点,是近几年较好的作文题之一。但也不是最理想的作文题目,仍存在明显的不足。第一,由于学生受生活范围、生活视野,对社会生活的观察、认识程度和思考深度的限制,对“中国的变化”这样重大的题材虽目有所见、耳有所闻、心有所思所感,但因了解、思考感受或感悟非常肤浅,很难写出具有一定认识高度、思想深度、内容充实丰富的好作文来的。第二,这样重大的社会政治题材,让一直坐在课堂里还未涉世的高中生来“担当”,未免有“难以承受之重”之嫌。第三,这道作文题,对考生的文学、历史、政治等综合素质的要求较高,因此适合于素质较为全面的文科生来写,而对那些理科学得好文科知识相对欠缺的考生就显得不够公平,凸显不出高考的公正公平性原则。第四,由于考生的生活阅历、知识水平、思想认识水平的限制,大多考生会陷入只罗列历史事实表象的写作误区,写出没有思想深度和认识高度的平庸之作。

【审题误区】会陷入罗列历史

考场佳作1

崛起如少年,屹立如巨人

——中国的伟大形象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百年前,梁启超写下振奋人心的少年中国之说,而百年后,我中国如一少年般崛起,活力十足。

现在的中国,经济高速发展,面对金融风暴,我自屹立不倒;现在的中国,人民生活幸福,面对西方所谓“人权危机”,笑谈其庸人自扰;现在的中国,科技发展,人才济济,面对浩瀚宇宙,亦能将其探索。然而,在众多的成就中,最令全国人自豪的,是我中国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塑造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屹立于东方如巨人一般。

这形象是宽容、大度、不计前嫌。中国人向来以宽广的胸怀闻名于世,正如培根所说:“伟大的国家,伟大的民族,必有宽广的胸怀。”温家宝在国外一所大学做演讲时受到极端分子扔鞋的“侮辱”,然而,他只是微微一笑,继续演讲,离别时,他还嘱咐这所大学的校长,不要处理那位学生,希望让他看到一个真正的发展的中国。一个大国的总理,用民族赋予他的宽容,展现给世界一个伟大的中国的形象!

这形象是慷慨,是帮忙,是雪中送炭。强烈的地震带给日本巨大灾难之时,作为邻居,我们“感同身受”!而我们也确实用行动去帮助我们的同胞——日本人民。他们不会忘记,一批批救灾物资含着中国人民的关切,一封封鼓励的信件包含着中国人民的支持,一名名救灾队员代表着中国人民的帮助,“患难之中,方显真情。”中国用他的慷慨,支持和帮助温暖这日本,也展现给世界一个伟大的中国(形象)。

这形象是承担,是责任,是义不容辞。面对人类面临的各种全球性问题,中国始终以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出现,面对全球变暖,我们主动承担节能减排的重任;面对贫富差距悬殊,我们主动减免非洲各国债务;面对复杂的地区冲突,我们坚守和平,不发“战争财”……责任与承担同行,中国用厚实的臂膀担起重任,向世界展现了一个伟大的中国!

[分项得分点]

内容得分:本文运用散文式的笔法,把材料的内容幻化于极有气势的句式中,尽管表面没有一句话谈及材料的内容,可是全文无处又不是在呼应材料。把材料一、材料二、乃至于材料三的内容完全用小作者的一种内心的愿望酣畅淋漓地表达出来,巧妙地照应了材料的内涵。由此,内容在上档评分,19分。

表达得分:全文思路清晰,结构完整,语言表达也颇具诗意。全文以排比段、排比句构成。语句流畅。表达也在上档评分,19分。

发展得分:文章构思新颖,联想丰富,体验深刻,有哲理。发展也在上档评分,19分。

[高分关键点]

文采斐然,蕴含哲理。总分57分。

考场佳作2

一览河山话开放

纵览风卷云动,河山变幻,开放一词,横贯古今,泱泱五千华夏史,因此一词,而如灵瀑自九天来,泛泛而不绝。

君可见,鸦片一战,古老中国之门为铁蹄叩响。一群华发斑斑的老臣竭毕生之力,嘶哑出言:“师夷长技”。铿锵一词出,开放自此始。安庆军械,汉阳铁器,轮船招商,年迈的母亲敞开胸怀,一个民族开放的号角由此吹响亘古未有的序曲。

君可见,八国之侵,神州陆沉。众多长衫士子的儒雅身影,挥毫成“公车上书”的华章。君主立宪,民族工业,实业为国,吾民之思想:开放矣!古老的土地,一个民族开放的航程,因这一束奇葩般的思潮,如清夜闻钟,当头一棒,尔后绝尘前去,昭示一往不复的开放心态。

君可见,辛亥之年,新文化之运动,民主思潮于千年儒教之土壤开花,遍地生香。开放矣,中共立,北伐起。开放矣,摒弃固守千年的纲常,以浩浩的胸怀,振尘凡之大志,创设日新月异好乾坤。!

君可见,一九七八,华发老人,于历史高处指点:“改革开放”。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从东南沿海,至东部诸省,从沿海沿江,至内陆省会,一幅不断深入日日完善的中华开放之巨幅宏伟绘就!开放矣,由贫困,至温饱;由温饱,跨小康。开放矣,共和国大步行与康庄大道。开放矣,四海皆宾朋,五洲是朋友。开放矣,地球为村庄。

噫!一览河山,昔日沦沦落后遭殃罹之国,如今铜墙铁壁绿树红妆,旧貌换新颜。追思往史,正是先贤开放之策,正是中华国民由器物、及至制度及至思想的一次次开放,将中华之巨轮引航出海。正是改革三十年之开放,使中华巨轮于千帆争流中傲然前行不惧风浪而稳如泰山,赢得万众瞩目。

但,吾辈更亦有史可鉴,不论邯郸学步之地。开放使国富亦应于开放中,坚持自力更生,独立自主的内核。我今之开放,是面向世界,博采众国之长。

我今之开放,是立于五千年华夏之沃土,传承精华,发扬精魂,只为深爱祖国,古老而强大!

开放之中华,崛起之中华。

以包容之心纳五湖四海,以开放之姿收四海之智慧。一览河山,从往至今,正是如此,才有中华之崛起。

以开放之姿态发展,于发展中不失我中华之国之精神内核,纵古,此为至道。

一览河山话开放,傲我中华。

[分项得分点]

内容得分:本文作者通篇给我们展示了一幅风起云涌的中国改革的历史画卷,联想丰富,段段紧扣材料,主题鲜明。既有对历史的回顾,总结;又有对未来的思考和展望由此,内容在上档评分,20分。

表达得分:全文思路清晰,结构完整,衔接紧凑,过渡自然,语言表达半文半白,句式工整,修辞巧妙,感情真挚、自然、流畅。表达也在上档评分,20分。

发展得分:文章构思新颖,联想丰富,体验深刻,有哲理。发展也在上档评分,20分。

[高分关键点]

文采斐然,蕴含哲理。总分60分。

考场佳作3

我是农村里的城市人

我生活在农村。几年前,我是地地道道的农村人。我穿着奶奶做的布鞋,与同学步行在土路上,嘴里唱着小曲儿,脸上赫然写着:我是农村的娃儿。

可是。生活总是在变化。我生活的地方更是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使我成了一名农村里的城市人。

小时候跟家里人山地里割麦子,又累又热,奶奶的腰就是年复一年割麦子压弯的。而如今,我们中国有了收割机,短短几个小时,麦子全收了。我们再不用自己的手弯腰下地苦干了,没有了农田劳苦,我感觉与城里的孩子一样轻松。

小时候,门前的路却是土路,坑坑洼洼高低不平,尤其是逢上下雨,穿的布鞋下雨是泥巴,没少时间扣鞋底的泥巴,边扣边想着何时能修成柏油马路。结果,没几天工夫,家乡大大小小的路都成了柏油路。我再也不用走那泥泞不堪的土路了,我感觉自己就跟城里的孩子一样,即使在雨天,也可以飞奔在路上。

小时候,我清晰地记得我家是平房,院子里还养了几只鸡。那时养鸡是为了吃蛋,鸡一般都舍不得吃。而如今,什么都变了,平房拆了,鸡也不养了,取而代之的是两层小楼和满院子的花草,我感觉我比城里的孩子优越,因为他们大多住的都是单元房。

小时候,当城里的孩子都开始上网,我们农村就像赵本山小品里说的“都几年不鱼了,那还用网”一样无知,可现如今,我们村那些信号接收塔建在村边上,街上有“手机大卖场”有“移动缴费站”,我们家也装了电脑,我自然也有一部属于自己的手机,我感觉我和城里的孩子一样,要什么有什么。

这些我经历的多次变化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的强大,经济强大,科技强大等。正是因为这些方面的强大,才有了今日农村的巨大变化,才有了整个国家民生的改善。

我虽然出生在农村,成长在农村,但我现在一点都没有认为自己哪里落后于城里人,我可以亲切并大声地说,我是农村里的城市人。

[分项得分点]

内容得分:本文作者巧妙地把三则材料不露痕迹地溶于文章之中,而且在行文过程中还不时呼应材料的内容和含义。丰富的文章内容中蕴含了深刻的哲理。传达出了作者驾驭文字的轻熟能力。由此,内容在上档评分,19分。

表达得分:全文思路清晰,结构完整。语言表达自然流畅。例证丰富恰当。表达也在上档评分,19分。

发展得分:文章构思新颖,历史知识运用纯熟,有哲理。发展也在上档评分,19分。

[高分关键点]

文采斐然,蕴含哲理。总分57分。

篇10:身边的变化作文600字

时光飞逝,一转眼就又过了好几年,该变的变了,不该变的也彻底回不来了,或许本就没有什么该变不该变之分,顺应时代的发展,变的那些就是该变的了。

这些年中,令我印象最深,感触最大的是人们普遍的生活方式。

若干年前,提起游戏,或许第一个在我们脑海里蹦出来的便是主机,psp等设备,网吧,宿舍,机房,用鼠标操控着大屏幕上的人物,眼花缭乱地注视着一大堆繁琐的设定,乐在其中。时下,随着更多手游的崛起,取代了之前我们津津乐道的电子竞技,更是很多跟主机游戏没什么差别,只是生搬硬套,象征性地改几个名字的手游映入了我们的眼帘(我就不点名了)。而这些被我们合理地接受着,对于那些琐碎的时间,或许简单明了的`规则会更容易被我们接受吧。

通信方式,从书信到电报,再到qq和微信,不得不说,形式般的用语具体化了,原本或许花上几天几小时能传达出的信息,在轻轻一按下便跨越千山万水,发送到遥远的彼岸。当然,原本含有的那份意味也淡化了,在快捷便利的同时,随着话语的增多,原本我们隐含在心里的东西不由得显现出来了。

语言似乎也简练了不少,华丽而有内涵的辞藻鲜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单凭字面意思而取字的词语。这些词语以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拼凑在一起,组成的新词汇迅速成为网红,虽然俗气,但却令人乐在其中,许久以前,社会上流行的不是什么土味情话或是恶搞表情包,那些像是野草一样扎下了根,并且以疯狂的速度不断扩张,最后充斥了我们的生活,言语间不经意地便提到了这些内容。

简约似乎成了主流。

篇11:身边的变化作文600字初中

从1978年开始算起,中国的改革开放整这个经历了30年的风雨历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正是说明了改革开放取得的丰硕成果。我是出生的,虽然没有亲身经历这场变革,但想想我印象中的十几年,还是可以感到身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变化最大的就是家用电器的变更。九几年那会,电视还没有普及,只有有些家底的百姓才能买得起。那时我的姥爷家虽然有些积蓄,可是想要买得起电视还差得很远。我老爷喜欢电子,决心要自己造一台电视。通过好友的结构图和不懈的努力,我老爷造出了整栋楼的第一台电视。虽然这只是一台12寸的黑白电视,但对当时的的人而言却是个新鲜玩意。造好电视的那天晚上,楼里大大小小的住户都来我姥爷家体验这“奢侈品”。现在,当年的那台黑白电视早已“光荣下岗了”,而三四十寸的大彩电随处可见,甚至有些人家还有两三台。 其次就是通信设备,虽然当时告别了写信的繁琐时代,可由于高昂的话费,手机在某种程度上只是一个摆设。为联络方便,当时但凡经济允许的人都配备了“BP”机。所以当时朋友见面总不忘抛下一句“有事CALL我”再离去,对当时的人来说别提多神奇了。近几年,通讯设备飞速发展,早已是“手机人手一部,电脑覆盖全部”了。流行语也从“有事CALL我”变成了“有事Q我”

除了电子设备的发展,人们的居住水平也在进步。我家自90年起搬家过三次,住房面积最起初只有五十平米到现在一百七八十平米。而且就连学校也“改头换面”搬进了漂亮的新校舍,除了安装了各种高科技教学用具外,教室面积也变大了许多。

当然,变化的地方还有很多,不过从这几方面也可见一斑,足以让我们感受到这30年来的发展进程。所以,我相信中国还会继续快速发展下去。让人们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篇12:身边的变化作文600字初中

你们还记得吗?以前唐洋小镇上,隔个三五户人家就有一群打牌的人,哗哗啦啦的麻将声、嘻嘻哈哈的笑声不绝于耳。走在大街上,也会听到这样的对话:“李奶奶,今天手艺怎么样?”“嘿,小意思,输了五块。”“嫂子,今天赢了多少?”“不多,才七八块。”打牌似乎成了女人的一种时尚。

也不知什么时候,打牌的风如潮水一样退去,饲养宠物又成了一种时尚。每天早上和傍晚,当人们走到沿河路上,就会看到许多妇女不是抱着就是牵着一只狗出来溜达。有小巧玲珑的狮子狗,有摇头摆尾的哈巴狗,还有凶猛无比的大狼狗……女主人们牵着狗走走停停,好不悠闲!看见行人,仗着人势的家伙们还不时地“汪汪”几声,这时,打扮入时的主人,尽显出“贵妇”的风采。

“养狗潮”还在持续,女人们又掀起了一股“驾车热”。她们起早带晚地学习《交通规则》,在烈日炎炎下手握方向盘苦练驾驶。白皙的皮肤被晒得通红,可是她们还是乐此不疲。不过,没过多久,她们就喜气洋洋地拿到驾照。紧接着,一辆又一辆漂亮的轿车开进了唐洋镇,什么别克呀、奥迪呀、桑塔那呀各式各样,红的、黑的、白的,五彩缤纷。一辆辆新车在大街上穿行,成了我们大街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篇13:电视机的变化-身边的变化作文400字

除了地位的上升, 纪录片配音的风格和样态也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新中国成立之后, 受到苏联“形象化政论”纪录片风格影响,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 是国家政治宣传的重要工具, 承担着宣教功能。此时的配音和解说往往是站在有一定高度的视角上, 充满说教味并且过于美化生活。主要以高亢的语调、声音中喜恶分明的态度和严肃、庄重的语气为特点, 力度较强, 吐字圆润集中, 节奏多凝重或高亢。

而近些年的纪录片解说, 除各类纪录片本身的表现手法、拍摄角度、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外, 但从解说风格的整体趋势上来看, 解说趋于平实自然, 语势趋向平缓自如。笔者认为, 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1 纪录片整体风格变化

关于专题片和纪录片的定义的讨论, 国内的学界争论不休, 各执不同观点。但是从播读解说词、解说文稿的角度来说, 这两者在吐字发声、情感调动等播音内外部技巧来说, 是相似的, 所以本文从配音解说方面来探讨的纪录片也包含“插片式”专题片 (即主持人和纪录片穿插叙述, 共同完成的专题节目) 以及以电视栏目为依托的专题纪录片。

1958年5月1日, 北京电视台 (中央电视台前身) 试播当天播出了广义上的中国的第一部纪录片《到农村去》, 从此中国电视纪录片开始迅速发展。早期的电视纪录片是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初期进行宣传的附属品, 发挥着宣传、教育的功能和作用。这种创作思维下的纪录片配音, 与同时期的新闻播读风格相似, 都是要求播音员字正腔圆、播读时严肃庄重、立场清晰。

而现在的纪录片教育性已经不是唯一标准, 艺术性、人文性、科学性开起了纪录片创作的新思维。所以纪录片解说的整体风格趋于平和、自然, 也就要求解说者的语言风格朴实流畅, 接近自然交流的停连, 语调更为平缓, 语气更为亲切。例如央视大型纪录片《华尔街》是这样开始的:“1492年, 意大利航海家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带着西班牙国王给中国皇帝和印度君主的国书, 率领船队经过70昼夜的艰苦航行, 终于发现了陆地, 这块被哥伦布坚持认为是印度的大陆, 现在被称为亚美利加洲。1609年, 荷兰商人继续寻找通往富庶中国的航海道路, 但犯了与哥伦布同样的错误, 他们的商船几经展转, 最终驶入了现在的纽约港。荷兰人给当地印第安人送上了他们不曾见过礼物——美酒, 荷兰人也因此得到了丰厚的回报——曼哈顿。“曼哈顿”在特拉华印第安人的语言中就是“与君同醉的地方”。”这样的“讲故事式”的开头就要求解说者用娓娓道来的语气, 自然流畅地开始进入主题。

总之, 中国电视纪录片从创作目的思路、形态、功能以及播出媒介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其配音风格也在随之适应。

2 解说词风格变化

配音风格的变化也源于中国电视纪录片解说词的历史发展。随着社会整体思潮的变化, 纪录片的解说词也逐渐贴近受众的生活, 逐渐开始有贴近受众的人文关怀, 风格也越来越轻松, 很明显的一个变化就是现今的纪录片解说更倾向于采用一种与受众平等交流的姿态。文稿的变化就要求播音要“按文意、合文气、顺文势”, 按照文章的脉络结构, 大意及思想感情, 做到整体感知、细节把握, 进行解说词的“有声化”。同时要注意在对稿件的“二度创作”时, 也要同时考虑到片子的整体节奏、画面的疏密、同期声的位置等。

纪录片《敦煌》的文本作为纪录片解说词风格转变的一个典型例子:“‘你为什么一定要把它们拿到欧洲去呢?’当这个英国人第一次展示他在中国搜集的文物时, 当地官员只是这样淡淡地问了一句。他叫斯坦因。有人说他是那一代最惊人的探险者、考古学家, 也有人说, 他是盗贼, 是骗子, 是丝绸之路上的魔鬼。”配音大师孙悦斌在整个解说中, 用声适当、语言质朴、节奏平缓, 一步步引领观众走进、置身敦煌之中, 让人不由得赞叹语言的平实之美。平实风格的解说实际上是把深厚真挚的情感用朴实无华的方式表达出来, 解说者岁随思想感情的变化自如地运用声音和表达技巧, 让听者感觉不到刻意雕琢的痕迹, 达到“羚羊挂角, 无迹可求”的效果。在这部作品中, 历史文化、文明古迹的纪录片不再是宏达、飘渺的开头, 而是循序渐进, 逐渐铺开敦煌的历史画卷, 其配音解说无疑增添了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3 纪录片视角的变化

不同的电视专题片从选材立意、拍摄表现与叙述表达等方面都是存在一定视角差异的, 这种视角差异会客观存在与片子当中。而近年来的趋势是, 平视角的记录片取代了仰视角和俯视角的角度成为纪录片主流视角。由此, 解说风格也趋向重“说”、“叙述”、“口语化”, 吐字用声用气的状态都接近自然说话, 口腔相对松弛、语音语调相对自然。不仅是需要淡化播音主持技巧的痕迹, 还需要在平实的解说中体现出解说者的理解和认知。总之, 这种解说样式要求播音员用声用气自然, 表达技巧朴实, 而非原来的情感饱满、基调热烈激昂的、接近“朗诵”式的配音。纪录片《走近毛泽东》, 首次以一个普通人的视角而非仰视的角度, 还原了毛泽东的一生。其解说吐字清晰但非铿锵有力, 用声自如, 节奏舒缓, 情感真挚。

总之, 纪录片的变化发展也引起了对于现今平实配音风格的种种美学思考, 影视配音艺术也将随着纪录片的发展以及语言表达艺术的发展而更加适应受众接受。

摘要:电视纪录片配音的整体风格近年来有明显的改变, 究其原因, 除了受到各类纪录片本身的表现手法、拍摄角度、结构等因素的制约外, 其风格的变化主要受纪录片整体风格、纪录片解说词风格变化和视角变化的影响。本文将探讨这种变化的具体表现以及原因。

篇14:电视机的变化-身边的变化作文400字

《渴望》——传统女性典范刘慧芳

《渴望》一剧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而电视剧内容设置的时代背景则跨越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在此时期的电视文本中,“女性形象不可避免地要屈服于一种强制性的、带有性别歧视的凝视”之中。扩大而言,传统社会中“男主外,女主内”观念的延伸令女性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也是依附于男人、孩子或者是家务劳动中,正如刘慧芳所传递出的美好价值一次次体现于照顾弃婴、操持家务、传宗接代、体贴丈夫、孝敬公公等琐碎凡事之中。

《北京人在纽约》——女性意识苏醒的阿春

改革开放带来了国内开放的市场观念、转变的经营模式、革新的生活消费方式,无疑刺激着这一时期国人的神经,新奇、刺激而又恐惧的气氛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大氛围。《北京人在纽约》就是反映当时社会一批知识水平相对较高的精英分子在面对变革迷茫时被美化的“美国梦”所吸引,走上一条前往美国“淘金”却遭遇生存挣扎之路的社会现象。女主角阿春的人生脉络阐述的女性形象也正是表现了该时期社会变迁在中国女性身上烙上的印记。

《杜拉拉升职记》——独立的杜拉拉

《杜拉拉升职记》中的女主角杜拉拉是一个典型的中产阶级,受过良好的教育,在外企中通过个人努力而取得成功。由于职场女性白领拥有不薄的收入和较高的社会地位,自然而然地传递出一种女性自我独立与自我解放的呐喊,所以杜拉拉这部分形象的设置表明了她不愿沦为男性附属品的独立个性,深切渴望女性话语权。

《虎妈猫爸》——不做公主做女王的毕胜男

随着女汉子成为女性自我标榜的口头禅,经历过男强女弱、男女平等之后,电视剧中开始了女强男弱的新模式。《虎妈猫爸》就是其中之一。有观众称看这部剧的感觉就是:女人好强势,男人太憋屈。

赵薇饰演的女主名叫“毕胜男”,光听名字就要抖三抖了。她性格倔强、行事果敢,干工作风风火火,训教老公毫不留情。望女成鳳的她,对女儿茜茜的教育采取高压手段,严厉到了“变态”的程度。她的强势威风,使得佟大为演的猫爸罗素活得苦不堪言,在其面前唯唯诺诺、低三下四。

《太子妃升职记》——全面男性化的太子妃

这部剧就是一部女上位的剧。

篇15:身边的变化五年级作文550字

一想到我们身边的变化,我不禁思绪万千,在祖国过去的这几十年里,我们身边的变化是多么大啊!先从食说起,民以食为天。可是,听奶奶说,在她小的时候许多人都吃不上饭,还曾经闹过几次饥荒,人们饿的不行了,只好去啃树皮、挖草根、有时一天都吃不上一顿饭,真是苦不堪言;到了爸爸、妈妈生活的年代,大部分人都解决了温饱的`问题;现如今,到了我的童年,国民经济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节假日、聚会、过生日……时不时下一次馆子。宫保鸡丁、小鸡炖蘑菇、鲫鱼豆腐汤……讲究营养价值高,色、香、味俱全。想想以前的人,能吃饱饭就不错了。跟现在相比,我们这一代人的生活是多么幸福啊!

再说人们住宅的变化。我刚出生时,家里非常简陋,只是草草的装修了一遍,家电只有一台电视机。现在搬了新家,平板电视换成了液晶电视、空调、洗衣机、电冰箱等各种电器一应俱全。房间既通风,采光又好,舒适极了。再望望周围,一座座高层住宅楼拔地而起,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城市变得更现代化了!我时不时在心里感叹:祖国的变化真是大啊!再说说穿着问题,妈妈说过,五、六十年代,人们的衣着无非就是蓝褂子、绿军装,看看现在,各种面料、款式、花样层出不穷,舒适、保暖、还美观。行,出行上的变化更大了,以前是基本步行,现在,马路上一辆辆私家车疾驰如飞,自行车,摩托车更是比比皆是,几乎将步行完全替代了。

上一篇:巴士框架运维部员工职责及奖惩办法下一篇:听生命说话作文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