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规范

2024-05-09

社会规范(精选十篇)

社会规范 篇1

关键词:市场规范,社会规范,互动,道德水平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日渐提高, 但是, 大家普遍感觉到, 我们当下社会的道德水平整体上来说比以前下降了很多, 直观的感受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从网上、报纸、电视里或是亲眼见到的“奇闻异事”多了很多。有人落水, 旁观者见死不救;捡到钱包, 却向失主“勒索”酬劳;向人问路, 却被讨要问路费等。前不久网上还报道了一起公交车上孕妇被踢的事件。当耳边充斥着这样的报道时, 我们都会产生困惑:“这个社会到底是怎么了?”

有人可能会一针见血地指出, 这是市场经济带来的必然结果。市场经济追求效率, 强调经济的发展, 它不歧视任何人, 却单单只歧视没钱的人, 因此必然使人们产生“一切向钱看”的倾向。这种观点是有道理的, 人作为一个善恶同构体, 做出善行或是恶行, 除了与接受的教育程度有关外, 还和所处的环境非常密切。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间内社会风气的迅速变化就是一个例证。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 政府一直在倡导“解放思想”, 即要求创新。一下子从禁锢的思想和僵化的体制中解放出来, 如果失去了有效的约束, 那么很有可能产生过激的反应。另外, 道德作为社会规范的组成部分, 它也是 (制度) 环境的产物, 中国五千年的文明一直传承下来没有中断, 但因时代的不同, 社会规范始终在不断调整。新体制替换了旧体制, 如果社会规范没有相应地做出调整的话, 那么当人们在遵循新制度下行事的时候, 就一定会和旧的社会规范产生冲突。

如今普遍认为正是出于对利益的考虑才有道德的要求, 道德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公共服务而存在。过去提倡做了好事不留名, 现在为了扬名而做好事也得到了人们的认可。

我们将社会上存在和发生的那些被认为是不道德的事件进行分析比较, 可以分为3类。第一, 那些历来被认为是不道德的事情, 社会中出现道德败坏的个体, 这是无法避免的;第二, 在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 诸如为了扬名做好事之类的事, 当人们的观念逐渐转变过来, 规范调整到位, 这些行为将越来越少的被划入不道德的范围;第三, 源于2种规范的重叠而引起的冲突, 如果我们不能足够重视它的话, 那么随着市场体制的完全确立, 问题只会越来越严重。

你的岳夫请你去他家吃饭, 你会付给他钱吗?如果你去饭店吃饭, 情况如何?如果你是一个出租车司机, 你送你的朋友去机场, 会收朋友的汽油钱吗?如果上来的只是一个不相识的乘客, 情况又是怎样?你星期天去丈母娘家干活, 会问丈母娘要钱吗?你替你的老板干了一个月的工作, 会问他要报酬吗?如果以上3组问题你的答案都不一致的话, 也就是说, 我们这个社会确实存在着2种不同的规范。第一种我们可以称为社会规范, 包括道德准则、公序良俗和一些传统习惯。如人们之间的相互的友好请求就属于这一规范所调整。社会规范包藏在我们的社会本性和共同需要里, 它一般是友好的, 界限不明的, 它为双方都带来愉悦, 却并不要求即时和对等的回报;另一种则是截然不同的, 就是市场规范。市场规范追求高效率, 广泛的平等, 要消除尽可能的歧视, 因此这里不存在友情, 不存在恩惠, 界限十分清楚。这里的交换黑白分明, 成本或是价格, 赢利或是亏损。这种关系倒未必是邪恶与卑俗的, 但它们的确意味着利益比较和及时偿付。

市场规范并不是伴随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而来的, 它一直就存在。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就分析认为, 即使是在原始社会, 只要存在交换, 就已经蕴含了资本主义精神在其中。但是中国过去一直是一种小农经济的社会, 交换被局限在很小的范围内, 因此市场规范的影响也非常小。从汉代以来, 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统治地位, 重视“仁”、“义”、“德”, 重农轻商的思想使得人们认为商业 (交换) 不创造财富, 并且商人低买高卖不讲仁义, 即使是平等买卖, 这其中也是锱铢分明, 冷酷无情的。人类以家庭为单位, 通过血缘、宗族为纽带而结合在一起, 也就是说整个社会强调的是传统的伦理道德和公序良俗, 因此强大的社会规范也抑制了市场规范的扩展, 使得两者各自支配的领域之间界限分明。2个世界, 2种规范, 人们都明了它们的范围, 在两者之间反复地转换却并未察觉, 社会规范和市场规范在各自的轨道中运行, 生活仍可以忙碌地顺利向前。

市场经济的确立无疑壮大了市场规范的力量, 这场改革虽然始于经济领域, 却最终不可避免的会向其他领域扩散, 因此两种规范在某些地方不可避免地重叠了。这里所提到的两种规范的重叠是指越来越多的人在某一种行为的认识、选择、评价上同时受到2种规范的影响而产生思想上的冲突。戴着一个手表我们可以知道时间, 但是, 如果戴两个时刻不同的手表的话, 我们就会变得无所适从了。

以性为例, 社会规范告诉我们, 如果你想要性生活, 那么可以通过爱情和婚姻来获得, 并且它能够带来情感的滋润, 当然也可以被认为是无偿的。另外也存在市场化的性行为, 古代的妓院就是如此, 按需求提供服务然后付钱。人们通常情况下都能区分两者, 不过也有例外。一位男士正在追求一位女士, 他不断地请她吃饭、看电影, 两个人的关系也逐渐发展, 他期望的是把这位女士送到家门口, 临走时能有个吻别。他的钱包里的钱已经所剩无几, 更糟糕的是两种思想在他脑子里纠缠, 他试图努力调和社会规范 (追求异性) 与市场规范 (花钱买春) 的矛盾。一次约会, 他若无其事地提到了自己已经为眼前的浪漫花了很多钱了。这下他越线了, 女士骂他是畜生, 拂袖而去。他应该懂得, 这个情况下是绝不能将2种规范搞混淆的。

市场规范认为社会规范的方式是低效率的, 收益不定;而社会规范不允许像市场规范这样用如此“邪恶”的方式去达到目的, 绝不会放弃其阵地。两者之间的战争就在我们的头脑中展开, 然后将它们的胜负体现在人们的行为选择上。想知道现在哪方更占优势, 只要看看社会上大多数人在采用何种规范作为标准做事就行了。

一个人捡到别人丢失的钱包, 要求给付报酬才交还, 市场规范获胜了;陌生人向当地人问路却被索要5块钱, 那么市场规范也获胜了。其实社会规范与市场规范本身没有优劣之分, 其中任何一个规范单独支配某一领域都可以让社会有序进行, 可一旦两者产生碰撞, 就会给社会带来动荡。虽然还没有这方面的比较精确的数据统计, 但似乎市场规范对社会规范的“攻击”大有不可逆之势, 社会规范在市场规范面前不堪一击, 这是为什么?

美国两位行为经济学领域的教授艾瑞里和海曼为了研究社会规范与市场规范之间的相互关系, 设计了一系列的实验。在其中的一个实验中, 电脑屏幕的左边会出现一个圆圈, 右边出现一个方框。参与者的任务就是用鼠标把圆圈拖到方框里去, 一旦圆圈拖进方框, 在原来的起点会出现一个新的圆圈。实验要求参与人员在5分钟内尽可能拖进多的圆圈, 以此来测量他们在这个任务中的努力程度。第一组, 研究人员给每个参与者5美元的劳务费, 并通过暗示希望他们以市场规范的标准来看待这个任务;第二组, 对参与者也提出了同样的任务和要求, 只是报酬低了很多, 只有50美分;第三组, 研究人员是以一种社交请求的口吻来请参与者帮个忙而不许诺任何具体的劳务报酬, 并期望参与者能以社会规范的准则来行事。

实验结果是第一组平均每个人拖了159个, 第二组是101个。和预期相同, 在市场规范的支配下, 得钱多的参与者受到的激励更大, 完成任务的时候更加努力。而第三组, 他们平均拖了168个, 比拿50美分的人多了很多, 甚至多过拿5美元的人。换句话说, 虽然没有金钱的激励, 他们工作的同样很努力, 社会规范起到的作用一点也不逊于金钱, 甚至更好。

而研究者真正关心的是第二组———拿50美分的参与者。为什么他们没有觉得“这也挺好, 我帮了研究人员的忙, 还能额外挣点钱”, 进而干得比那些没拿钱的人更卖力?研究人员由此得出结论:那些人拿了50美分, 因而把自己的思维转到了市场规范中, 认为报酬太低, 于是干起来心不在焉。也就是说, 当市场规范进入他们的考虑之后, 社会规范就被挤跑了。

如果说, 通过市场规范的影响, 一部分不合时宜的社会规范被迫做出调整以适应时代, 这固然是好事;但是因此把那些好的、善的、仍然有效的社会规范也“挤”走的话, 那显然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结果。

如何从理论上来论证这种市场规范对社会规范的挤出效应呢?有一种解释认为, 人的物质性仍然是第一位, 如马斯洛所说, 生存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 因此, 如果不能说人是自利的, 那么至少人是带有自利倾向的。市场规范肯定人们的自利行为, 追求平等和效率, 只要求不侵害别人, 遵照市场规范的行为属于较低阶的行为状态;社会规范则强调人的社会本性和共同需要, 重道德, 重伦理, 所以带有很明显的利他色彩, 这样的行为属于较高阶的行为状态。从低阶的行为状态跃升到高阶的行为状态是需要付出一定代价的, 因此, 人们更容易选择低阶的行为状态, 从概率和数量分布来说也是这样;而结构学派从另一种角度给出解释, 市场规范界限分明, 有非常具体、固定的规则, 是刚性的, 而社会规范强调道德、情感的作用, 往往没有非常明确的行为规则, 有很大的灵活性, 是柔性的。当一种刚性的规范和另一种柔性的规范起冲突时, 刚性的规范因其较易于实行而对人们更有吸引力。另外, 规范的其中一个作用就是降低人类社会事务的复杂性, 在这一点上, 市场规范比社会规范有优势。

当然, 也不可能让市场规范代替所有的社会规范, 理由有3点:

第一, 市场规范说到底, 是用金钱在引导人们的行为。但金钱自己是有生命的, 它会消除我们人类相互关系中最好的东西。市场规范是冷酷无情的, 我们有血有肉的人不可能生活在一个冰冷的世界中。况且情感是人的本性, 人们能制定出一种约束力强大到能消灭人的本性的规范, 理论上也是不成立的。

第二, 市场规范的刚性特点决定了它缺乏缓冲的能力, 长远来看只有社会规范才能起决定作用。市场规范虽然能应用于几乎所有的领域, 但并不是都能获得预期的效果, 教育产业化的失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用钱是买不来教育的。

加州大学的尤里教授和明尼苏达大学的奥尔多教授对市场规范能否替代社会规范做了长期的测试, 他们在以色列一家日托中心进行实验, 看通过罚款能否有效减少家长接孩子迟到现象。他们得出的结论是, 效果很不好, 而且会带来长期负面效应。原先老师和家长之间是以社会规范来约束的, 家长接孩子迟到了, 总是心怀歉意, 这种内疚迫使他们下次能准时。一旦实施了罚款制度, 日托中心就用市场规范取代了社会规范, 家长们也用市场规范来看待这件事。既然家长们为自己的迟到付了钱, 他们就可以自己决定早来还是晚来了。这绝非是日托中心的初衷。

第三, 金钱对人们的激励在很多情况下是有效的, 但它也有一定的界限。我们懂得人们不会为钱去死, 缉毒警察、消防队员、边防战士, 他们不是为了每个月的工资去牺牲的, 是社会规范———职业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才是激励他们冒着危险甚至献出生命的原因。并且, 与社会规范的低成本比起来, 金钱经常是最昂贵的激励方式, 我们不可能让缉毒警察的薪水和毒品走私犯的收入一样多。

尤里和奥尔多的实验还有下文。后来他们取消了罚款制度, 也就是说日托中心方面又回到了社会规范, 那家长们回到社会规范了吗?他们的内疚之心回来了吗?根本没有!家长们依然故我, 迟到的人数不减反增, 最后的结果是, 市场规范和社会规范都被取消了。

可以说, 社会规范一旦被市场规范打败, 就很难再建立起来, 所以社会规范的重建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 但是能否解决好这个问题, 是我们社会道德建设的一个关键。

我国在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忽视了市场规范对社会规范的这种挤出效应, 等到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后, 才开始重视社会规范的重建, 但是某些措施的实施效果不是很好。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找到新的突破口, 本文对此进行了初步探索。

如果我们把上面拖圈圈实验中的报酬改为等价值的礼品, 比如巧克力, 情况又有所不同。艾瑞里教授做了上述实验, 结果是, 3个组拖的圈圈平均数基本一致。用礼品代替金钱成功的将人们限制在了社会规范之中, 那反过来就是说人们只有在考虑到金钱时才会想起市场规范。中国人说, “谈钱伤感情”, 这样来看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也许我们在市场之外尽可能地不谈钱能够避免社会规范的“沦陷”。

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 认为西方的宗教改革对资本主义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宗教改革, 使人们自利的行为变成正当, 工作变成了天职, 从勤劳、善良、诚实、节制这些美好品德中催生出了支持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动力———被韦伯称为资本主义精神。所以, 西方社会的市场规范处处蕴含着社会规范的元素, 即人性化的市场规范。社会规范并没有因为市场规范的进入而崩溃, 相反, 市场规范由于有了社会规范的基础, 使得它的成本降低, 作用更广。我们现实社会的问题是, 社会规范由于市场规范的进入而退出的同时, 市场规范一时不能很有效地调整这一领域, 而出现一种真空的情况, 即实验中所揭示的结果, 两种规范实际上都被取消了。如果我们能将社会规范植入市场规范中, 使之成为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础, 也许会有效果。

以子之矛, 攻子之盾。市场经济讲究效益和效率, 那么社会规范的低成本无疑是它最有利的武器。在社会上人们之间互相帮助, 如果每一次帮助都要收费, 虽然也是可行的, 但这样做太麻烦, 成本也太高了。因此, 现实社会中广泛存在着将社会规范应用到商业中的例子。许多公司试图通过和员工之间建立社会规范来培养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对公司的忠诚。企业的管理者明白了雇佣关系中社会性的一面所营造的亲善氛围的重要性, 社会规范更能激发人们的激情和创造力。

参考文献

[1]、 (美) 丹·艾瑞里.怪诞行为学[M].中信出版社, 2008.

[2]、 (德) 马克思·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群言出版社, 2007.

[3]、 (美) 斯梅尔瑟, (瑞) 思威德伯格.经济社会学手册[G].华夏出版社, 2005.

社会用字规范常识 篇2

第五章第十六条起草公文应当做到:

(1)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及上级机关的指示,完整、准确地体现发文机关的意图,并同现行有关公文相衔接。

(2)全面、准确地反映客观实际情况,提出的政策、措施切实可行。

(3)观点明确,条理清晰,内容充实,结构严谨,表述准确。

(4)开门见山,文字精练,用语准确,篇幅简短,文风端正。

(5)人名、地名、时间、数字、引文准确,公文中汉字和标点符号的用法符合国家发布的标准方案,计量单位和数字用法符合国家主管部门的规定。

(6)文种、格式使用正确。

(7)杜绝形式主义和繁琐哲学。

2.《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国发〔2000〕23号)

第五章第二十五条草拟公文应当做到:

(1)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如提出新的政策、规定等,要切实可行并加以说明。

(2)情况确实,观点明确,表述准确,结构严谨,条理清楚,直述不曲,字词规范,标点正确,篇幅力求简短。

(3)公文的文种应当根据行文目的、发文的职权和与主送机关的行文关系确定。

(4)拟制紧急公文,应当体现紧急的原因,并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紧急程度。

(5)人名、地名、数字、引文准确,引用公文应当先引标题,后引发文字号,引用外文应当注明中文含义,日期应当写明具体的年、月、日。

(6)结构层次序数,第一层为“

一、”,第二层为,“

(一)”,第三层为“1.”,第四层为“(l)”。

(7)应当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

(8)文内使用非规范化简称,应当先用全称并注明简称使用国际组织外文名称或其缩写形式,应当在第一次出现时注明准确的中文译名。

(9)公文中的数字,除成文日期、部分结构层次序数和在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具有修辞色彩语句中作为词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外,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

汉字数字的“○”是一个空心圆圈,在“插入”的“特殊符号”中找,不能用阿拉伯数的“0”和英文字母“o”。如二○○九年不能写作二00九年和二oo九年。

3.公务用字须知

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名称牌(招牌)、标志牌及标语、广告、大型活动等各类用字应使用规范字。

党政机关名称牌(招牌)的规范要求是:严格按照国家关于党政机关招牌设计和悬挂的有关规定,不得使用手书字、外国文字,不得出现字型不规范的字。

(1)企事业单位名称牌(招牌)的规范要求是:

①汉字规范:印刷体或手书字完全规范(手书字中若有繁体字、异体字,须在醒目位置配放规范汉字副牌)。

②汉语拼音按照《汉语拼音正词法》书写正确。

③外国文字书写正确,并与中文配合使用,中文置于主要位置。

(2)其他公务用字应使用规范字:

①公文文头、信封、便笺、文件袋、档案袋、印章用字要规范。

②各单位发出的奖牌、奖状、证书用字要规范。

③内部印刷品、文件用字要规范。

④网络、网页用字要规范。

⑤公务员名片用字要规范。

4.公文序号标点须知

(1)“第一”“第二”“首先”“其次”等后面用逗号(“,”)。

(2)“一”“二”“三”后面用顿号(“、”)(3)“1”“2”“3”和“A”“B”“C”后面用齐线墨点(“.”),而不该用“、”或其他。

(4)序号如加括号,如:(l)(2)(3)

(一)(二)

(三),后面不加逗号、顿号或齐线墨点。

5.公文发文号的正确使用

公文发文号中,年份外的括号应用“〔〕”而不用“()”或“[]"

如:语委办发(2011)6号(错误),语委办发〔2005〕6号(正确)

6.汉语拼音注音的正确使用

(l)大小写:句子的首字母大写;诗行的首字母大写;专有名词每个词首字母大写;标题可以全部大写。

(2)分连写:词内连写,词间分写。

(3)商品包装、广告应当使用汉字或汉字与汉语拼音混用,不得仅使用汉语拼音。

(4)纠错举例

错误一:不分音节连写

中国永康五金博览会

ZHONGGU0YONGKANGWUJIN-BOLANHUI

正确用法:拼音应以词为单位对应

中国ZHONGGUO永康YONG-KANG五金WUJIN博览会BOLANHUI

7.正确区分连接号和破折号

(1)凡文中使用连接号的应使用“~”而不是用“——”或者“—”;

(2)凡文中使用破折号的应使用占两个空格的“——”而不是用“~”或只占一个空格的“—”。

(二)标点符号用法规范

1.文章标题中标点符号的使用

处理文章标题标点符号的一般原则是,标题末尾不用点号;标题中间如有语气上的停顿可用标点,也可用空格表示,停顿文章标题使用标点符号,有以下几种情形:

第一,有疑问语气的用问号例如:私有化:是福?是祸?

第二,有强调成分的用引号例如:“友邦惊诧”论

第三,有感叹语气的用叹号。例如:触目惊心!

2.各种标点符号书写的位置

句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横排时居左下,竖排时居右上,占一格的1/4的位置。问号、叹号横排时居左,竖排时居右,占半格的位置。引号横排时前半边居右上,后半边居左上,各占一格的1/4的位置;竖排时上半边居右下,下半边居左上,各占半格的位置。括号横排时前半边居右,后半边居左,各占半格;竖排上半边居下,下半边居上,各占半格。破折号、省略号居两格的正中,连接号放在格的中间,间隔号放在格的中心。书名号每半边居中占一格。着重号横排紧贴在字的下边,竖排紧贴在字的右边。

3.不能放在行首和行末的标点符号

在现代汉语中,所有的点号,包括句号、问号、叹号、逗号、冒号、分号、顿号等,都不能放在行首;间隔号也不能放在行首。

有前后(或上下)两半组成的标号有引号、括号和书名号这三种。标号的前半边(在竖

排中是上半边)不能放在行末,但可放在行首;后半边(在竖排中是下半边)不能放在行首,但可放在行末。

省略号、破折号占两个字位,写在两格的正中,可以放在行末,也可以放在行首,但不能一半放在行末,一半放在行首。

4.表格内文字的末尾不用点号

表格内的文字通常比较简约,有时是完全句,有时是不完全句,甚至只是一个词、一个字,为了格式的统一,习惯上在文末不用点号。

(三)广告语窜改成语举例

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布的《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规定,广告用字不得使用繁体字和已经废止的异体字、简化字,不得使用错别字,不得利用谐音字改变词语的原义。但一些商家为了吸引消费者眼球,追求广告效应,时常在广告用语中窜改成语。

1.杀蚊剂:将“默默无闻”窜改为“默默无蚊”;

2.牙膏:将“哑口无言”窜改为“牙口无炎”;

3.某名牌服装:将“百依百顺”窜改为“百衣百顺”;

4.时装:将“依依不舍”窜改为“衣衣不舍”;

5.碟片:将“喋喋不休”窜改为“碟碟不休”;

6.浴室:将“随心所欲”窜改为“随心所浴”;

7.某服装:将“一鸣惊人”窜改为“衣名惊人”;

8.网吧:将“一往情深”窜改为“一网情深”;

9.饭店:将“十全十美”窜改为“食全食美”;

10.饮料:将“引以为荣”窜改为“饮以为荣”;

11.摩托车:将“其乐无穷”窜改为“骑乐无穷”;

12.箭牌口香糖:将“一见如故”“一见钟情”窜改为“一箭如故”“一箭钟情”;

13.酒类:将“天长地久”窜改为“天尝地酒”;

14.洗衣机:将“贤妻良母”窜改为“闲妻良母”;

15.涂料:将“好色之徒”窜改为“好色之涂”;

16.治咳嗽的药:将“刻不容缓”窜改为“咳不容缓”;

17.胃药:将“无微不至”窜改为“无胃不至”;

18.眼病治疗仪:将“一鸣惊人”窜改为“一明惊人”;

19.席子:将“凉风习习”窜改为“凉风席席”;

人文教育与社会规范文化环境 篇3

——题记

人文教育环境主要是指一个城市的历史沉淀、文化氛围、人口素质、教育条件等,包括人文环境、教育环境、归属感3个方面。而社会规范就是人们社会行为的规矩,社会活动的准则。它是人类为了社会共同生活的需要,在社会互动过程中衍生出来,相习成风,约定俗成,或者由人们共同制定并明确施行的。

开放包容、敢闯敢试、追求卓越、宽容失败的文化环境可以催生大量有激情有活力的企业家,造就有思想、有务实精神、能够同甘共苦的企业急需的人才,但文化环境问题的解决是长期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因而创业者对此关注相对较少。

案例:杭州人文教育环境利于创业

案例说明

浙江伟星实业专业从事中高档纽扣、拉链等服装辅料的生产经营,是世界最大的纽扣生产企业之一,中国服装辅料行业的龙头企业,各种纽扣的生产量、产值、销售额和利润率、 产品出口创汇能力一直位居国内同行业前列,2002年销售收入及利润分别获服装辅料行业第一名。公司是最高人民法院、检察院、中国铁路、武警、航空等单位制服纽扣、拉链等服装辅料的指定生产厂家,是雅戈尔、报喜鸟、宝姿、凯撒等国内外众多名牌服装生产厂家、中纺等十大知名外贸进出口公司的主要供应商,也是中国 服装协会服装辅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专家组组长单位。

案例分析

“5年前来杭州成立实业公司,当时注册资金只有1 000万元,总共5个人创业,现在已经发展成7家子公司,年销售额突破亿元。在杭州的这些年,企业真正感受到了杭州的包容、宽松、和谐的创业氛围。”浙江伟星实业的代表以切身体会称赞杭州营造的和谐创业环境:没有杭州的和谐创业氛围,就没有企业今天的发展。杭州依托独特的区位特色和资源优势,立足自身文化沉淀和城市特色,逐步形成了“和谐创业”的创业模式,其基本内涵就是立足生活、以人为本的创业,是创造力、融合力和竞争力相统一的创业。主要特点是:人性化创业、协调创业、可持续创业和知识创业。

伟星实业认为杭州是一座休闲、文化、创业协调互动、和谐创新的城市,是一座“天堂硅谷”和“东方休闲之都”有机统一的城市,是一座富有生气和活力、生活品质较高的城市。杭州不但生活环境优越、生活条件富足、生活品位较高,而且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富有生命活力,具有生活激情,充满创业欲望。这就决定了杭州的创业必然是立足于生活品质的创业,是开放和谐、多元协调、动态平衡的创业。

案例启示

不惟创业,很多事情的成败追根究底都跟文化有关,好的思维方式产生先进的文化,而先进文化深入骨髓后很多事情都变得很简单。因而,人文教育与社会规范归根结底就是“成人”“做人”的问题。

人文教育环境主要是指一个城市的历史沉淀、文化氛围、人口素质、教育条件等,包括人文环境、教育环境、归属感3个方面。开放包容、敢闯敢试、追求卓越、宽容失败的创业文化,以及由此形成的充满竞争活力的市场是企业发展的最佳平台。创业文化是与创业行为有关的一系列非正式制度安排的总和,包括价值观念、伦理规范、道德观念、意识形态等,内容极为丰富。由于创业过程涉及到财富的创造、众多的交易和巨大的风险,所以这里我们特别强调人文教育形成的“三观”:财富观、信用观和成功观。

财富观就是指一定时期、一个地区的大多数的人们是追求财富、还是鄙视财富,是认为创造财富光荣还是分配财富光荣。创业是创造社会财富的重要渠道,是一个公民素质能力的重要体现。成功的企业家,尤其是白手起家的企业家往往受到社会的尊重。

信用观,就是人们对信用的价值评判,是将之看作行事的基本准则呢,还是一种口头标榜。信誉是个人的无形资产。创业过程涉及大量的交易行为。有效的信用管理制度是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重要基础,它能够降低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的程度,给失信者以有力的惩罚(如采用“黑名 单”方法,将企业或个人的失信记录正确列入“黑名单”中向全社会乃至全世界公示,使其丑名远播,人人避之不及),同时给诚信者以实在的奖励(如采用“红名单”方法,将长期诚信经营的企业的美名广泛传播,从而使更多的企业与之交易,借此获得更大的合作利益)。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看,有效的信用管理制度,通常具有信用管理机构专门化、征信体系化、系统网络化、信息数据化、评价标准化、咨询社会化等特征,我国目前尽管有些地方如上海等在金融、税收等领域进行了建立信用管理制度的探索,但覆盖全社会的信用管理制度还没有确立,还存在着诸如企业内部普遍缺乏基本的信用管理制度、信用中介服务市场化程度低、信用数据的市场开放度低、缺乏企业和个人信息的正常获取和检索途径、国家信用管理体系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失信惩罚机制等诸多问题。

成败观,就是人们就是如何看待一个人的成败,是注重以结果论英雄呢,还是注重以过程论英雄。由于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动机及信息不对称、激励不相容、责任不对等众多的原因,创业是充满风险的过程,失败在所难免。人们对创业的失败也比较包容,认为创业失败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社会允许失败的创业者重新创业,屡败屡战的人往往能赢得更多的尊重而不是嘲笑。

浅析规范社会融资中介发展 篇4

关键词:社会融资中介,理财,风险

社会融资中介能深入正规金融难以触及的角落, 填补因正规金融不愿涉足或供给不足而形成的资金缺口。当前海南省正规融资主体未能完全满足各层次融资需求, 陆续出现了一些以“理财”为口号的社会融资中介, 其中, 有国内较为专业的理财产品中介, 也有打政策擦边球的民间融资中介, 还有一些违规经营的理财服务。海南省社会融资中介有待规范发展。

一、表现方式

(一) 全国性第三方理财产品中介

这类公司主要提供股权收益权投资类、信托贷款类、房地产类等信托产品、证券投资信托 (阳光私募) 、私募股权基金 (PE) 、产业基金等产品的中介服务, 并按产品类别向产品供应方收取不同费用。目前, 这类公司总部设在省外, 在海南为分支机构, 主要是做国内信托产品在海南的销售, 未来可以将海南的项目融资需求推荐给信托公司。

(二) 担保公司超范围提供民间融资中介服务

1. 融资性担保公司超范围提供民间融资中介服务。

如A投资担保有限公司, 该公司已取得《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 (有效期一年) , 但一直未能有效开展融资性担保业务, 而是热衷于通过“担保理财”的名义搭建民间借贷平台, 通过户外广告、宣传折页和产品推介会等方式广泛宣传其“理财”业务, 为民间融资提供担保, 进行贷前调查, 并公开承诺放款人可获得年息为15%的固定理财收益。

2. 非融资性担保公司提供民间融资担保。

如B担保投资有限公司, 该公司经核准的经营范围为非融资性担保业务, 但其对外宣传页中虚假宣称“该公司是经省金融办、银监会、工商行政管理局同意”成立, 表示“积极探索民间借贷模式, 以休闲理财和资金借贷为主营业务, 让客户在休闲时轻松理财, 并为资金需求者解决融资难问题”。其中“休闲理财”的实质是吸收民间资金的业务, 该公司承诺可获得高于银行同期存款利息的可观收益;“资金借贷”的实质是发放贷款业务, 贷款利率介于银行贷款利率和典当行之间。

(三) 普通工商企业提供民间融资中介服务

如C投资有限公司是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成立的普通工商企业, 但其宣称是海南范围内为数不多的实力较强、信用等级较高的专业融资、信用担保公司。该公司提供“你炒股我出钱”、开发商项目贷款、企业流动资金贷款、汽车质押贷款、代办银行贷款等业务。D投资管理有限顾问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海南民间借贷的服务平台公司, 投放了较多的媒体、户外广告, 影响较大。该公司宣称为贷款人提供抵押担保贷款服务, 额度为1万元至上亿元资金均可;出借人可获得年回报18%以上收益。

(四) 自行开展贷款业务的无牌人士

部分未取得工商牌照、没有经营许可证的个人, 通过户外广告等方式宣传从事贷款业务, 如X X路某广告牌赫然醒目地写着“大额贷款, 咨询电话:X X X”, 声称提供1亿元以上贷款, 但不愿表明身份;X X广场广告牌极为醒目地写着“小额贷款, 咨询电话:X X X”, 贷款年利率36%。

二、存在的问题

(一) 缺乏有效监管, 市场无序发展

目前, 上述四种方式中除了融资性担保公司有监管部门外, 其它方式的社会融资中介处于“监管真空”状态。这些民间融资中介很多是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在传统业务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新型业务, 涉及到贷款、基金、信托、私募等多种类型, 其业务内容游走于法律与政策的边缘, 而与之对应的监管措施滞后, 信息反馈和响应机制缺位, 加之很多机构行事隐秘, 一般情况下融资双方均不愿公开融资行为, 使相关部门难以获取全面、真实的统计信息, 难以实施有效监管。

(二) 存在非法集资的苗头

一是在社会融资利率较高的情况下, 很多融资中介存在不断扩大资金来源的冲动, 通过向社会不特定人群进行高回报投资宣传的方式, 主动聚集社会资金, 这种情况下, 一旦放款发生问题, 很容易引起社会不稳定事件。二是在充当中介的过程中, 由于放款方与借款方的资金数量、期限需求错配, 会出现临时性的资金沉淀, 这种情况不断发生, 就会积少成多, 也会变相成为非法集资, 一旦这些资金被中介卷走或者挪用, 就会酿成群体性事件。

(三) 涉嫌引导银行信贷资金进入民间借贷市场

个别融资中介公司在宣传活动中, 鼓励有条件的客户到银行融资后再交给该公司理财, 从中赚取高额利差, 并称有成功案例。

(四) 削弱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

社会融资中介为大量急需资金而贷款无门的社会公众提供了资金融通, 填补了社会资金缺口, 但社会融资中介的逐利性使其会将资金投向短期内利润率较高的行业, 助长了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盲目投资, 不利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宏观政策调控效应。同时随着社会融资中介规模逐步扩大, 对金融机构的经营产生影响, 分流储蓄资源, 形成“体外循环”, 削弱了央行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

三、建议

(一) 加强对民间融资行为的监测工作, 建立完善信息反馈和响应机制, 引导民间融资市场健康发展

对于当前尚未明确监管部门的民间融资行为, 建议由地方政府牵头, 组织专门队伍对其实施动态监测和引导, 对于传统融资服务, 要加强管理, 坚决遏制非法集资的发生, 对于新型融资产品要加强研究, 引导健康发展。加强媒体和户外广告管理, 严格审查广告内容, 未经批准擅自发布广告的, 工商、城管等部门应及时依法取缔。在此基础上, 可以考虑逐步建立地方性理财产品服务中心, 逐步建立民间借贷登记、撮合平台, 由政府有关部门对民间借贷行为进行有效监控和管理。

(二) 完善金融服务体系, 为居民提供收益率结构更为完善的金融产品

尽快建立海南省自己的大型信托公司、专业理财公司等, 丰富产品, 弥补银证保机构服务的不足和漏洞, 实现本省民间资金有序投资, 服务当地的目标。

(三) 进一步转变思想, 引导民间借贷资金融入正规金融服务体系

一方面, 可引导民营自有资本成立小额贷款公司等机构, 从事放贷业务, 满足经济主体的资金需求。另一方面, 可引导社会融资中介机构和个体大额民间资本入股中小金融机构, 使民间借贷资金和民间借贷行为一同融入正规金融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郭常民, 姜永辉, 宋亚.融资中介监管与规范民间融资[J].中国金融, 2012, (22) .

社会调查报告规范 篇5

社会实践调查格式规范

一、需提交的调查资料内容

1、封面(统一格式)

2、调查报告正文

二、调查报告装订要求

1、统一采用A4纸打印,左侧装订;页码位于页面底端(页脚),居中对齐;行距20磅。

2、装订顺序:(1)封面;(2)调查报告正文;(4)调查过程证明材料(证明材料可以粘贴在A4纸上)

三、调查报告结构

调查报告大体上由标题、导言、主体、结尾等几个部分组成。

1、标题

标题是对调查活动和报告主题的高度概括和简短揭示。其基本要求是,既能概括调查研究的内容,又能够吸引读者。

2、导言

导言也可称为前言、引言。主要任务是向读者对已经完成的调查作一个简单的介绍,形成一个较为全面的印象。主要内容包括调查的目的、调查的内容、调查的对象、调查的时间地点、调查的方法等等。

3、主体

主体部分是整篇报告的最主要部分,所占篇幅最大、内容也最多。这部分要全面介绍调查所取得的各方面的重要资料,已经研究分析的观点。

4、结尾

这部分主要是小结调查的过程和主要结果,陈述调查研究的结论,并在阐明所调查现象产生的原因、所具有的影响基础上,提出解决的办法或政策建议。

四、调查报告格式要求

1、文章题名

文章题名应简明、贴切,能概括文章的内容,一般不超过20个字。

2、作者署名

依次标注小组参与人员的专业、姓名、学号。

3、摘要

摘要应客观地概括报告的主要内容和观点,不超过200个字。

4、关键词

关键词为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具有检索价值。一般为3—6个。

5、正文

正文为调研报告的主体部分,2000字左右。

8、字体与字号

题目:黑体、三号、居中

作者名字:宋体、四号、居中

摘要、关键词:楷体、小四号

正文:仿宋、小四号

参考文献内容:仿宋、五号

注释:仿宋、小五号

附:2012-2013学第一学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

校园生活调查选题参考方向

1、关于高职学生社会公德状况的调研

2、关于高职学生人际关系状况的调研

3、关于高职学生恋爱问题的调研

4、关于高职学生学习压力的调研

5、关于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状况的调研

6、关于高职学生诚信意识的调研

7、关于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研

8、关于高职学生求职择业取向的调研

9、关于高职学生法律意识的调研

10、关于“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的调研

11、高职学生勤工助学状况调查

12、高职学生欠交学费状况调查

13、高职学生消费观调查

14、高职院校贫困生学习和生活状况调查

15、高职院校家庭富裕学生学习和生活状况调查

16、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状况的调查分析

17、高职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责任意识调查

18、新时期高职院校师生关系调查

19、高职学生的礼仪修养状况调查

社会规范 篇6

摘 要:农民工子女是社会转型中出现的新群体,由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缺失、社区居民的污名化和排斥、社会支持网络的缺位与乏力等,农民工子女不良的社会规范行为问题容易出现和凸显,而这些问题的出现往往又会影响他们的社区适应和社区融入。此研究以在某城中村的实践经历为基础,从能力建设、心理调适、社会支持三个维度的综合发展策略介入农民工子女的社会规范行为问题,社工在能力建设中发掘促进农民工子女行为改变的积极因素,在心理调适中强化他们改变的愿望和意识,在社会支持中巩固他们改变了的效果。这能增强农民工子女的身份认同及自信心,顺利地融入社区,健康成长。

关键词:社会工作;农民工子女;社会规范行为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6-0028-02

20世纪80年代中期,现代化、城市化的进程不断推进加速,城乡二元壁垒逐步松动,大量农村劳动力为了生存和发展,涌入城市务工就业,形成一股“民工潮”。“农民流动的家庭化”衍生了农民工子女这一新兴群体。农民工子女从农村到城市后,他们往往渴望得到像城市孩子一样的良好教育和社会关怀,而由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缺失、社区居民的污名化和排斥、社会支持网络的缺位与乏力,农民工子女的不良社会规范问题容易出现和凸显,而这些问题的出现往往又会影响他们的社区适应和社区融入。而从农民工子女的主体性出发,发现他们难以被居民接纳、难以融入社区的重要原因在于,他们存在着不良的社会规范行为。

一、农民工子女不良社会规范行为的表现

在生活行为规范方面,调查发现,农民工子女有饭前不洗手、不勤剪指甲、不勤洗头发、不勤洗澡、作息时间无规律、生活用品摆放杂乱等不良的生活行为习惯;在学习行为习惯方面,他们大多是“后转生”(在老家留守几年再到广州学习生活的),中断了受教育的连续性,孩子需要承受变换着的教育要求、学会去适应身边的同辈群体、不同教师的教学习惯,这不但影响他们的学习状态,也在社交上面临压力,老师跟驻校的社工反映到,三年级以上的农民工子女在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常不求甚解;在交往行为规范方面,我们发现有些孩子会取笑对方,用一些诸如“贱人”“骚货”等贬义词去骂人,甚至用一些难听的粗言秽语。

二、社会工作介入培养农民工子女良好社会规范行为的策略探讨

要帮助农民工子女改变不良的社会规范行为问题需明确三个主要问题:如何评估服务对象的需求,如何影响服务对象以及如何维持服务对象的改变。

如何评估服务对象即农民工子女的需求,让社工能够认识他们目前的生活状况,了解他们所具备的能力,分析哪些能力能发挥功能,这是介入策略中能力建设的部分。能力建设规定了社工专业服务的范围,它是专业服务的服务宽度;如何影响农民工子女,是为了在他们内部心理的各个层面影响他们,促使他们的意识觉醒,发生某些行为改变,这是介入策略中心理调适的部分,它是专业服务的服务深度;如何维持农民工子女良好的行为改變,甚至在专业服务结束之后,服务介入的效果仍旧发挥作用,我们需让他们的改变与周围系统的改变连接一起,这是介入策略中社会支持的部分,这是专业服务的服务广度。

介入策略要求社工把自己置身于农民工子女以及他们的日常生活处境中,把能力建设、心理调适、社会支持三个方面有机地整合起来,在动态变化的过程中保持三者的平衡。

(一)能力建设——介入策略的宽度

1.从不良行为的问题中寻找能力

社工的目标不是停留在“问题”解决的层面,而是通过“问题”引导农民工子女面对压力和挑战,在寻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寻找“问题”中的能力。如社工介入小江的个案,小江流浪在社区,有偷盗、打架的行为。在建立信任关系后,社工发现在他“打架、偷盗”的行为背后是受朋友的唆使,是小江眼中的“义气”,而这种“义气”让他甘愿为朋友去冒险偷盗。我们投入小江的处境体会他在群体中所承受的压力,鼓励他多留在社工站,参与“认识你自己”的小组活动,让其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勇敢”和“非法的行为”的区别。这个案例中,我们在小江的“偷盗”行为中寻找到他“勇于承担责任”的能力,帮助他认识自己,建立新的朋友圈子。

2.从日常生活的安排中发掘能力

在农民工子女的各种能力中最容易忽视的,是他们的日常生活安排中的能力。农民工子女在父母忙碌中更能理解生活的不容易,更能感受到父母工作的艰辛,他们往往更愿意去承担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事。这些日常生活安排的能力以及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品格对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规范起着关键作用。如我们的服务对象小颖是家中的大姐姐,经常帮奶奶买菜,从中可以看出她独立、懂得去照顾别人。我们给予小颖积极的称赞,帮助小颖连接生活中类似的“大姐姐”榜样作用的经验,帮助小颖巩固和加强日常生活中的积极品质,再回归小颖“不刷牙不洗脸”的问题上,让她明白应当学会刷牙洗脸。

(二)心理调适——介入策略的深度

1.强化“自我管理”的意识

社工为强化孩子的“自我管理”意识,一同和社工站的孩子建立“社工站行为规范”和“社工站管理制度”。通过开展“小管理员”领袖训练小组、“我是小主人”自立小组等小组活动,增强农民工子女在社工站、社区的主人翁意识以及自我管理的意识。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是一个从被管理到自己管理,从低级到高级,从不自觉到自觉的发展过程。孩子在社工站里树立了正确的观念,并将其转化为约束自己行为的规范,自我管理的意识逐步成熟。

2.强化“成功经验”的感受

成功经验是服务对象的重要资源,在成功经验中服务对象可以远离“问题”的困扰,看到自己所具有的能力,获得自信和尊严,体验生命中的愉快。在非结构访谈中,我们的服务对象农民工子女大都有改变不良行为规范的意愿,但他们没有采取具体行动的决心和行为。我们需通过强化他们过去“成功经验”的感受,强化他们改变的意愿。如我们跟进的个案,小亮,因打老师、打架、迟到等原因被学校开除,存在夜不归宿、打架、偷盗等问题,使用暴力打架、以偷盗自行车和电动车维持生活,多次被派出所抓获。我们发现他过去读小学的时候,曾经画画得奖、在表演中扮演“孙悟空”一角色赢得同学们的赞许。我们便从小亮“画画得奖”的成功经验中入手,让其画出“自画像”,我们询问其对自身的看法和评价,发现其对自己的身材、长相等自卑,承认自己的偷盗行为也有改变的意向。

(三)社会支持——介入策略的广度

1.从对各系统容易做的切入,激励不良社会规范行为的改变

仅仅找到愿意合作的资源系统还是不够,我们社工仍需要寻找办法确定具体一个成效大的启动点。一个好的服务介入启动点,无论对服务对象、服务对象周围他人以及社工来说都是容易做的,并且把服务对象的复杂问题化解为一个个容易做的事情的过程。

我们的服务对象小城,五年级,经常讲粗口,习惯性地用粗俗的詞语去评论事情和指点别人,有时候更是仗势欺人,欺负低年级的孩子。我们先从小城“讲粗口”的不良行为出发,让社工站的同辈群体担任小城的“文明使者”,当小城在社工站中讲粗口时,就有其他农民工孩子立即指出来,在“积分表”上记录讲粗口的次数,并让小城马上转化表达方式来代替粗口。这个介入的启动点对小城来说是容易做到的;对他身边的同辈群体来说,也容易配合和帮助小城做出改变。由此看出,我们寻找的介入启动点是对服务对象及身边的人都是容易做得到的,这能激励服务对象更积极地改变,身边的人更加配合。

2.从多个互动系统拓展,巩固良好社会规范行为的改变

在生态系统理论下,每个系统都直接或间接与其他系统以复杂的方式影响农民工子女的社会规范行为。我们如何在介入问题中发掘和调动农民工子女及家庭、学校、同辈群体、社区的能力和资源呢?将这些系统进行一个良好的连接,社工对农民工子女微观、中观、宏观系统的介入进行一个整合,让各系统良好互动,对农民工子女的社会规范起到预防的作用,并且能够巩固社会规范行为的改变效果。

社工不但从农民工子女自身的社会规范行为介入,也在学校系统中跟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开展“文明有礼”的主题班会和素质拓展训练等;在家庭系统中通过家庭剧扮演和一些言简意赅的方法让家长们掌握教育子女的方法,提高家长教育孩子的技巧和完善亲子关系等。

即使有些资源系统是浅层介入,有些资源系统是深层介入,但对农民工子女不良的社会规范行为的介入来说是个整体的服务,多个资源系统是逐步推进、联动、融合的。在这些层面介入农民工子女的社会规范行为问题强调的是预防性和发展性,使农民工子女的行为和社会环境达致适应性平衡。

三、结论

本文总结分析农民工子女不良行为规范的表现,摸索出一套整合能力建设、心理调适、社会支持综合发展的专业化介入策略。

若单从农民工子女存在的不良社会规范行为出发,急于求成地规范约束他们的不良行为,会出现农民工子女被动和抗拒、服务活动内容松散、社会支持缺乏等难题。根源在于,运用了“问题”视角规划和设计介入服务活动,使该群体成为被动的参与者。在MG社区里,我们转变服务介入的视角,以农民工子女的能力和发展为核心,通过尊重、合作的方式挖掘和调动孩子的能力,加强孩子家人以及其他人之间的社会支持。我们在能力的原则、全人的原则、社会人的原则下,提出整合能力建设、心理调适、社会支持三个方面平衡发展的专业化策略介入农民工子女的社会规范养成问题。这个介入策略能清晰评估服务对象需求、有效影响服务对象、有效启动和维持服务对象的行为改变,强化他们的身份认同和自信心,更好地适应社区,融入社会,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董明伟.优势视角下的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社区矫正初探[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5).

[2]胡进.流动人口子女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干预[J].教育科学究,2002(11).

[3]李蕾.农民工子女社会适应状况的障碍分析及对策[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5).

[4]李超海.农民工群体行为规范缺失的成因及应对策略[J].广东农业科学,2006(6).

[5]卢昌文.城市农民工剥夺问题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6.

[6]石红春.城市农民工子女社会化问题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6.

[7]童敏.社会工作实务基础——专业服务技巧的综合与运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8]姚进忠.农民工子女社会适应的社会工作介入探讨[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0(1).

市场经济社会中的道德规范 篇7

关键词:市场经济,道德规范,信任,公平

一、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然而也有许多不如意的地方, 金钱至上, 以权谋私, 制假造假, 坑蒙拐骗等等层出不穷。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缺位, 道德虚无主义的盛行。

到底市场经济需不需要道德, 曾经有人就说过:资本不相信眼泪;市场不需要道德。但是笔者认为市场经济是需要道德的, 没有道德的市场经济是不完善的, 最终会损害到处于市场经济甚至是普通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的。而且这个道德一定是由市场经济中自然产生的, 是符合市场经济自身发展的道德规范。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最基本道德的产生

市场经济中的道德的产生和发展是客观的, 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为创造出来的道德如果是违背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那么他不但不能起到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作用, 反而会阻碍经济社会的发展历程。在经济社会的道德发展过程中, 人作为一个参与者的因素, 应该是起着顺势而为、因势利导的作用。

交换是市场中最为常见和重要的行为。市场中的交换是一个怎麽样的完成过程, 就以一个有形的简单的小农贸市场为例, 比如一个人到农贸市场去买一斤的白菜, 人们常说:一手交钱, 一手交货, 但很难想象, 两个当事人一个人一手拿着钱, 另一个人一手拿着货物, 同时递给对方, 双方都以自己的另一只空着的手同时去取对方手里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 这种交易方式的效率十分低下, 也不利于长期的交易的产生。所以, 在市场上, 很难看到这样交易方式。一般情况是这样的, 买主挑选好了自己需要的货物, 放到自己的篮子中以后, 在拿出钱用以支付货款。作为卖主通常情况下不会因为买主还没有付款就先行将货物放入篮中而感到紧张, 因为他相信对方会按事前已经谈好的价钱予以支付货款的。只有这样的一个完整的交易过程才是我们认为的最有效率的交易过程, 如果按照第一种交易方式进行交易, 市场经济中的效率是很难产生的。

所以, 市场经济中的道德首先应该是相互之间的最基本的和最起码的信任的存在, 否则市场经济将会难以维持。

三、市场经济社会中的公平原则

有了最起码的信任, 人们就可以在市场上展开交易活动。然而如何才能使市场交易可以一直的持续下去,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最为棘手的难题。

中国的市场比较大, 有许多人认为坑蒙拐骗就可以赚到钱, 他们不关注与自己的客户建立长远的合作关系, 中国的信用体制又不健全, 换一个地方照样能赚钱。然而这样的市场能做的长久吗?当然不能。市场的这种机会主义盛行, 那么就会造成诚实的人无法长期在市场中立足, 于是市场经济社会中就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事情发生。一旦这样的情况发生以后, 健康的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就会变得十分困难。中国市场经济的长久发展也会变得异常困难。所以要想让中国的市场经济得到长期而又稳定的发展, 唯一的也是最好的办法就是建立一个以公平交换为原则的市场经济体系。因为只有在一个公平的环境下人们才愿意把自己所拥有的东西拿出来与其他人交换, 而根据比较优势原则, 交换是有利于人们的优势互补。从而会使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大幅度的增加。这样的市场经济社会又会朝着一个良性的方向发展。

所以, 市场经济中的道德是以公平为原则, 没有最起码的信任, 市场交换就不可能建立的起来, 那么市场将不会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然而如果没有一个相对公平的环境, 欺骗是可以逞强一时, 但终究不会长久。所以只有以公平交换为原则的市场经济才能健康和长久的存在和发展, 否则市场经济的先天不足就会导致整个社会发展的畸形的出现。

四、从市场经济社会中的道德原则推出整个社会的道德基础

虽然说我国正在建立市场经济社会, 而且市场经济的许多行为规范也深刻的影响了在市场经济社会以外的其他的方面。那么在市场之外, 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原则来与他人交往呢?

前文之中所说的市场交换过程中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是当事人双方的相互信任, 同样道理在普通的社会生活之中, 这种信任依然是需要的, 甚至可以说是必要的。而且每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是希望被对方所信任。一般情况下, 如果你想获得别人的信任和认可, 你首先要表现出你的诚意, 你的诚意就是你应该首先以你个人的行动表示出你对对方是信任的, 因为只有你通过你的信任的外在表现才能赢得对方的信任。反之, 如果你不信任对方, 对方也已经感觉到了你对他的提防, 那么对方就不可能对你产生所谓的信任感。话也可以反过来说, 如果你不希望对方不信任你, 那么你首先就不能表现出对对方的怀疑和不信任。用中国人的一句老话, 这就叫做:己不所欲, 勿施于人。

同样对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第二个道德规范公平而言, 每一个人都不希望社会或者是其他的人或事对自己不公平。那么如果每一个不希望被不公平对待的人都以同样的想法施加到别人的身上, 那么他们就首先不会把不公平强加于别人的身上, 如果每一个人都这样做了, 那么社会就会是在一个相对比较公平的条件下运行。那么这样的一个社会必然是一个运行良好而健康的社会。这依然是前文所提到的:己不所欲, 勿施于人。

所以在社会生活中, 我们应该持有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就应该是:己不所欲, 勿施于人。人们只有在这么一个普遍的原则下, 从事交往活动, 那么中国的社会发展必然会发展成为一个和谐的社会。

参考文献

[1]袁小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建设研究[D].东北大学, 2006

论《通用规范汉字表》的社会性 篇8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信息对整个社会的影响逐步上升到一种非常重要的地位。文字作为信息的载体,对人们交流思想、协调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至关重要。

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和文明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和鲜明标志。《通用规范汉字表》是通行于中国大陆现代社会一般应用领域的标准汉字的集合体,国务院在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中明确指出:“《通用规范汉字表》是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各领域汉字应用需要的重要汉字规范。制定和实施《通用规范汉字表》,对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和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是国家从宏观层面对《通用规范汉字表》的社会性给予的高度概括。

王宁(2004)认为,汉字规范的社会性指汉字在使用时受社会制约的人文性,语言文字是符号,但不是单纯的数理符号,它是在人文社会中被全民使用着也改变着的符号。汉字的通行度、社会性分布和人为调整的可能性,都是它的社会性的反映。

本文从收字覆盖面、分级定量的考量方法、增设专门用字的三级字表等方面来阐释《通用规范汉字表》的社会性。同时,通过剖析《通用规范汉字表》在具体收字方面所采取的有针对性的处理方式,体现其对基础教育、辞书编纂、中文信息处理等领域的适用性,以展示《通用规范汉字表》更加广泛的社会性。

一《通用规范汉字表》收字的覆盖面

研制《通用规范汉字表》,是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满足现代社会一般领域汉字应用的实际需要,因此,收字的覆盖面尤为重要。

为了确保收字的科学有效,必须有足够量的语料作支撑。研制组在充分调研、分析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论证,确定以国家语委现代汉语平衡语料库作为基础语料,辅以北京语言大学汉字应用研究所建立的现代新闻媒体动态流通语料库、《规范汉字表》研制课题组建立的教育科普综合语料库,以及《通用规范汉字表》专家委员会工作组建立的儿童文学语料库,框定了《通用规范汉字表》中一般通用字的收字范围。

国家语委现代汉语平衡语料库是按照通用性、描述性、实用性等原则,在海量语料基础上随机抽样而成,全库约9100万字符,语料时间跨度自1911年至2002年,覆盖了从现代白话文通行以来近一个世纪的语料,内容上覆盖了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55个学科。语料来源包括教材、报纸、综合性刊物、专业刊物、图书等,还有请示、报告、批复、命令、指示、布告、纪要、通知等行政公文;章程、条例、细则、制度、公约、办法、法律条文等章程法规;诉讼、辩护词、控告信、委托书等司法文书;说明、广告、调查报告、经济合同等商业文告;欢迎词、贺电、讣告、唁电、慰问信、祝酒词等礼仪辞令;请假条、检讨、申请书、请愿书等实用文书等各种应用文体资料。(刘连元,1996)该语料库不但规模大、覆盖面全,而且兼顾了多方面的用字平衡,基本上能够客观地反映现代社会汉字使用的实际情况。

为了确保《通用规范汉字表》收字全面、有效,满足各级字表的定位需求,三个辅助语料库也是不可或缺的,它可以对字表收字进行有效的验证与补充。如,“氆氇”,藏族地区出产的一种毛织品,也叫藏毛昵,是加工藏装、藏靴、金花帽的主要材料,它在藏族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占地位如内地的棉布一样重要而普及,应该将其纳入通用字范围。然而,这两个字在国家语委现代汉语平衡语料库中统计不到字频,将其收入二级字表,体现的是现代新闻媒体动态流通语料库的补充作用。再如,“蜈蚣”“蝌蚪”,在国家语委现代汉语平衡语料库中均不属于前3500高频字范围,“蝌蚪”排在4100字之外,“蜈蚣”更是排在4700字之外,它们在一般通用语料中的频次也都很低,不属于常用字范围,但却是儿童读物的常用字,将其收入一级字表,充分体现了儿童文学语料库的有效补充作用。此外,利用教育科普综合语料库,对《通用规范汉字表》所收汉字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字表的8105字可以覆盖99.99%的教育科普用字,一、二级字表的6500字可以覆盖99.96%的教育科普用字,一级字表的3500字可以覆盖99.16%的教育科普用字,这组数据从一个侧面验证了字表收字的科学、有效。

信息时代的到来,尤其是网络时代的兴起,使社会的语言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科技、姓氏人名、地名用字等不断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为满足信息处理和信息交换的现实需要,《通用规范汉字表》对专门领域用字也给予了高度关注,如公安部的第二代身份证系统用字、民政部的全国区划地名用字、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的科学技术术语用字、中小学语文教材的文言文用字,等等。某些字虽然在平衡语料库里字频较低,但在上述各自领域中的应用却较为广泛,也被纳入《通用规范汉字表》的收字范围。如三级字表增收的地名用字“岙、窊”,浙江有“珠岙、松岙、富岙、薛岙”等,山西有“东窊、薛家窊、南窊子、赤泥窊”等,可见其应用之广泛。

综上所述,以国家语委现代汉语平衡语料库作为基础语料,辅以现代新闻媒体动态流通语料库、教育科普综合语料库、儿童文学语料库,并适当考虑与大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几个专门领域用字,这样框定的收字范围确保了《通用规范汉字表》收字的有效性和较为广泛的社会覆盖面,充分体现出《通用规范汉字表》收字的社会性。

二《通用规范汉字表》定量

汉字起源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几千年来,汉字一直处于发展变化之中,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简帛文、大篆、小篆、隶书等不同阶段,才演变为现今的楷书汉字。在这个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由于不同历史层面、不同字体的积淀,汉字的数量一直在不断递增。

楷书汉字到底有多少,至今没人说得清楚。公元100年的《说文解字》收录汉字9353个;1716年的《康熙字典》(中华书局,1958)收录汉字47035个;《汉语大字典》(四川辞书出版社,2010)收录汉字60370个;截至2012年,国际标准ISO/IEC 10646已编码汉字为81376个。随着技术的发展、整理的深入,汉字量还会增加,目前新闻出版署广电总局正在研发的中华字库工程,预估的汉字量约30万个。

如此多的汉字是历史积淀的结果。据统计,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毛泽东选集》1~4卷用字2891个;人民教育出版社现行一至九年级使用的语文、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220万字教材库用字5564个;北京语言大学现代新闻媒体动态流通语料库用字7697个;国家语委现代汉语平衡语料库用字8217个。由此可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根本用不到那么多字。

汉字是人们交流思想、协调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书面工具,它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够用就好。由于汉字的繁多,会给普通用户的日常使用带来沉重的负担。对汉字进行科学定量,有利于减轻汉字学习的负担,也有利于提高汉字应用的效率。

《通用规范汉字表》研制初期,考虑到《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已深入人心,人们已经听惯了3500常用字、7000通用字,研制组原计划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7000字的基本框架内进行调整,从而确定一级字和二级字。这主要是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考虑:(1)规范的延续性;(2)照顾人们的习惯心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争议。但是,研制组经过对相当数量的现行语料用字进行反复研究、分析之后,得出的结果与最初的设想有所出入。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快速发展,语言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程度不断提高,计算机对汉字的处理能力大大增强,实际处理的汉字量已大大超越了《通用规范汉字表》最初拟定的收字量,有些经常使用的汉字《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没有收。另一方面,《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的某些字,在通用语料中几乎统计不到使用频度,说明其通用价值不是很大,而且,其中部分字属人名、地名等专门领域用字,但又不能满足专门领域的现实用字需求。汉字能否进入《通用规范汉字表》,直接影响其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流通使用的合法性与便利性。有鉴于此,尊重客观现实,实事求是,能够满足现实社会的客观用字需求,成为《通用规范汉字表》在收字量上的不二选择。

由于个体汉字的使用频率不均衡,有高有低,随着频率的下降,汉字使用的覆盖率呈递减趋势,当频率降到一定程度,累计覆盖率(如下图所示)基本不再上升,这就是“汉字效用递减率”。依据这一重要原理,以基础语料库为主、三个辅助语料库为重要补充,通过采用科学的字频统计分析方法,确定了一般社会应用层面的通用汉字字量;再根据各专门领域的用字特点,依据汉字在该领域的使用度来确定其收字量,比如地名用字,行政区划级别越高,其使用度就越广,据此将地名用字主体框定在乡镇及以上的区划地名范围内,适当补充部分村级地名和自然实体名称用字,最终为《通用规范汉字表》确定了较为合理的字量8105个,给社会提供了一个字种和数量相对比较适度的字表。通过利用不同的语料反复验证,8105字可以满足现实社会的日常用字需求。

三《通用规范汉字表》分级

《通用规范汉字表》作为国家规范,面向的对象是全国各阶层的使用者,由于文化程度、行业领域、交际范围的不同,导致人们对汉字的需求存在差异。为了提高《通用规范汉字表》的社会实用性,更好地满足不同人群的现实需求,需要将其分级,分级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其适用性效能的发挥。

根据功能定位,一级字表,是使用频度最高的常用字集,主要满足基础教育和文化普及层面的用字需要。二级字表,是使用频度仅次于一级字表,与一级字表合在一起构成通用字集,主要满足出版印刷、辞书编纂和信息处理等方面的一般用字需要。三级字表是对那些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专门领域用字的补充。

鉴于专门领域用字的特殊性,所收专门用字独立成集,作为三级字表。因此,分级主要是解决常用字和通用字的界定,即一、二级字表的划分问题,划分的依据是汉字的使用度和通行度两个指标。因为汉字本身的使用频率相差悬殊,通用的程度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经过对大量语料进行统计、分析,反复研究、论证,综合运用这两个指标,能够客观、准确地描述出汉字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实际使用状况。

为了科学确定一、二级字表的收字量,引入了“最小稳定点”的概念。所谓“最小稳定点”,就是在语料库字频统计的基础上,在以频度降序排列的用字量为横坐标、以相应汉字集的累积覆盖率为纵坐标而形成的曲线图中,随着用字量的增加,累积覆盖率的增长幅度发生突然降低的那一段的起点。(周晓文、王晓明,2008)

通常情况下,在降序排列的不同规模语料库字集中,约2000高频字以后,单字对语料的累积覆盖率贡献基本在0.4%以下,频度曲线平滑,变化幅度缓慢,用单字的频度体现不出明显的落差。因此必须扩大考察范围,采用成段字集进行比较,以字量与覆盖率的固定增加比作为衡量标准,才能找到这个落差点。(周晓文、王晓明,2008)

根据一、二级字表的定位,在足够量和足具代表性的多个语料库的支撑下,通过寻找“最小稳定点”,并加以适当的人工干预,最终确定《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字量为3500字,二级字量为3000字。经测算,3500字可以覆盖9年义务教育所有科目教材用字的99%以上;6500字可以覆盖社会通用层面一般用字的99.99%以上。

四《通用规范汉字表》增加专门用字

增加专门用字是《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大亮点,也是顺应信息时代社会用字的客观需求。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与信息化程度的提高,社会用字量逐渐增多,一些特殊领域的用字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对信息储备和信息传递不可或缺。王宁(2013)认为汉字的使用包括书写和阅读两个层面。姓氏人名用字,除了知名人士,普通人的姓名在一般社会应用层面上使用度不会太高;地名除了大城市、著名景点外,在一般社会应用层面上使用度也比较有限。根据字频和覆盖率,这些特殊用字可能都进不了通用字的范围,但阅读频度却很高。现今社会实名制无所不在,如金融、保险、教育、交通、医疗等行业,无人不用身份证、户籍卡、学历证书、病历卡等证件,必须存储可能用到的汉字。

为满足信息传播、科技发展和社会交际的需要,《通用规范汉字表》扩大了收字量,增加了专门用字,为了区别于一般通用字,将其单独成集,作为三级字表。

当然,汉字也不是越多越好,多多益善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适度够用才是最好。经过广泛调研与科学论证,《通用规范汉字表》将专门用字框定在姓氏人名、地名、科学技术术语和中小学语文教材的文言文等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四个方面。收字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同样是依据其在各自领域的通用度和使用度来确定的。经过认真筛选、甄别,最终确定了具有一定的使用频度、来历明确、音义俱全、具有适用价值的1605字。

五《通用规范汉字表》的社会适用性

(一)基础教育领域

识字是入学教育的第一步,是阅读和学习知识的基础。然而,在基础教育阶段需要识读多少字、哪些字才能满足学生学习知识的客观需要,这是一大难题。

为了满足语文教学的需要和运用汉语的基本要求,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国家教育委员会于1988年1月26日联合发布了《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分常用字(2500字)和次常用字(1000字)两个部分。其中的2500个常用字作为第三学段(五、六年级)识字、写字教学评价的依据。

《现代汉语常用字表》颁布至今,社会语言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用字的字种也发生了更替,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现实应用的需要。这一点,在语文出版社2003年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中也得到了验证。经统计分析,2003年版语文出版社的小学一至六年级新课标语文教材12册所用字种共计3599字,其中,2441字属于2500常用字,674字属于1000次常用字,另有484个字不在《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12册语文教材共计用到1158个非常用字,而有59个常用字却没被用到。这说明,《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已不很切合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实际,一些语文老师和教材编写者也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语文课标组组长巢宗祺(2015)曾表示,十年前在研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时,也曾想过要在《标准》里附一个“字表”,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识字、写字”学习要求的依据。但基于专业性和工作量等诸多方面的考量,课标组无力承担此任务。迫于无奈,仍然沿用了《现代汉语常用字表》。

此次研制《通用规范汉字表》,给一级字表明确定位:主要满足基础教育和文化普及层面的用字需要。为了确保一级字表的适用性,通过运用多个大型语料库对汉字使用度和通行度的测算,调整了《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的部分汉字。虽然一级字表的字量仍保持3500字不变,但在具体收字上与《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却有部分差异,进出各100多字。如,将“盅、赊、傀、儡、荸、荠、黍”等103字调出,调入“卉、迪、浏、愣、弘”等103字。由于借助“教育科普综合语料库”“儿童文学语料库”两个语料库的合理干预,使得一级字表更符合基础教育的实际,为教材编写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教育部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时,吸纳了《通用规范汉字表》的研究成果。巢宗祺(2015)表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开始修订之时,适逢《通用规范汉字表》研制工作初步完成,里面的“一级字表”正好可以用到课程标准中。《通用规范汉字表》的研制,以及在此基础上专门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的“附加产品”,对于基础教育意义十分重大。有利于加强汉字教育的评估,促进对识字、写字教学的质量监控。

(二)信息领域

计算机处理文字是通过其编码来完成的,因此,汉字能否在计算机中运用,首先取决于汉字是否在计算机中有固定的存储位置,即被纳入编码字符集,有唯一的编码。为便于国际间的信息交换,还必须要有国际统一编码,这是信息时代对汉字规范的新要求,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指标。为使《通用规范汉字表》能够满足信息时代的新需要,在整个研制过程中,研制组十分重视汉字的编码工作,适时将《通用规范汉字表》即将收录、但尚未编码的汉字加以整理,并向国际标准化组织申请编码,保证了《通用规范汉字表》所收的8105个汉字全部纳入国际编码字符集,每个汉字都有国际统一编码。

有编码,是汉字进入计算机的前提,这只是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系统对编码字符集的实现是分等级的,有强制与非强制之分,只有强制部分才是所有信息系统都必须要实现的。也就是说,编码汉字很多,并不是所有的系统都能实现。为了满足信息时代社会用字的客观需要,《通用规范汉字表》增加了三级字,合理补充了与大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专门领域用字,包括姓氏人名、地名、科学技术术语和中小学语文教材的文言文用字。上述四个专门领域的用字对信息传播影响很大,不可或缺。现今实名制日趋广泛,银行、医院、民航、铁路、保险、学校等,合理补充相对通用的高频专门用字,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对全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通用规范汉字表》中约200字却不属于编码字符集的强制部分,《通用规范汉字表》发布之前,一般系统均不支持,无奈之下,用户只能通过图片或自造字的方式来使用。这种方式只能解决显示和临时打印的需要,却无法进行准确的信息检索与交换。

汉字被收入《通用规范汉字表》,就确定了其法律地位及其适用价值,对信息及其他领域都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通用规范汉字表》经国务院发布后,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文化部等十二部委联合发出贯彻实施《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要求汉字信息处理标准尽快根据《通用规范汉字表》进行修订,汉字信息处理产品应执行修订后的标准。预计在不久的将来,《通用规范汉字表》将在信息领域得到全面实现,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日常用字的缺字几率,以确保信息传递的信度。

《通用规范汉字表》不但触及了信息领域的底层编码,也解决了应用层面的现实问题。目前,两岸四地在汉字使用方面还存在简化字和繁体字的差异,尤其是一对多现象的存在,使得简繁自动转换时很容易造成误转,两岸四地的书面语互相交流也容易产生误解。为了适应两岸四地书面语交流的需要,《通用规范汉字表》在附表中合理分解了一对多现象的简繁对应关系,方便了简繁转换的双向运作,有效地解决了简繁信息传递的准确性,有利于两岸四地之间的信息互通与文化交流。经过逐字梳理,《通用规范汉字表》对其中96组简化字与繁体字不能一一对应的情况全部进行了分解。如《简化字总表》中的“淀[澱]”,看似一一对应,实则不然,简化字“淀”分别对应“淀”和“澱”两个字。前者表示较浅的湖泊,多用于地名,如“白洋淀”;后者表示沉淀,如“淀粉”。此前由于没有加以分解,在简繁转换时,经常会将“海淀区”转换为“海澱區”。

(三)辞书编纂领域

编纂一部辞书,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收字问题,收多少字,收哪些字,虽说取决于其市场定位,可依据的却是国家现行规范。江蓝生(2015)认为,汉字规范跟辞书尤其是汉语语文类辞书的关系密不可分。不管是字典还是词典,都要以字打头,以字统词,在字下注音注义;一部语文辞书收哪些字,不收哪些字,怎样处理简繁字、异体字之间的关系,都要以国家现行汉字规范为依据。

《通用规范汉字表》颁布之前,一般的规范性辞书均以上世纪80年代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作为主要收字依据,由于其发布时间较早,社会语言生活已发生巨大变化,社会用字的字种发生了变化、字量也有所增加,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现实应用的需要,致使一些有用的字查不到、收录的字无人查。为了提升辞书的适用性,编纂者便不断地扩充其收字量,由于缺乏全面、科学的论证,非但没有解决应用中的缺字问题,反而造成无用字的过多冗余。此次研制《通用规范汉字表》,在足具代表性的多语料库的支撑下,通过利用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明确给出了符合现实社会实际需要的通用字量,还对其收字作了科学分级,明确了各级字表的社会功用,尤其增加了三级字表,合理补充了与大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专门领域用字,包括姓氏人名、地名、科学技术术语和中小学语文教材的文言文用字,为现代汉语规范性语文辞书收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处理简繁字、正异体字等字际关系,是语文辞书无法回避、又很伤脑筋的问题。字际关系的处理,除了要依据语言文字规范,还得兼顾文字的学理,是科学性与规范性的统一体。《通用规范汉字表》研制之前,我国现行的汉字规范主要有《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简化字总表》《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等。由于规范太分散,加之相互间的不协调,造成运用上的不便和处理上的纠葛,给辞书编纂带来很大困扰。此次研制《通用规范汉字表》,对以往多个汉字规范进行了较全面的优化梳理,理顺了规范汉字与相应的繁体字、异体字之间的对应关系,将其整合于一表,避免了相互矛盾,提高了规范的科学性与适用性,为辞书编纂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依据。如,“愣lèng”的本义为“呆,失神;傻气”。“楞”的本义为“四方木、棱角”,读léng音,义同“棱”;读lèng时,有“失神、发呆”之义。由于《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将“愣lèng”作为“楞”的异体字,造成“楞、棱、愣”之间相互纠葛。《通用规范汉字表》恢复了“愣”的规范字地位,将“楞léng”作为地名用字,不再保留“lèng”的读音,避免了3个字间的相互纠葛。

(四)公众服务领域

根据现代社会的实际用字需要,在不违背《通用规范汉字表》收字大原则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公众的用字习惯,对《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一些仍然具有较大应用价值、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异体字”,调整为规范字,或在特定意义上调整为规范字,并对其应用范围加以限定,以方便人们使用。如“钜、昇、堃、犇、喆、淼”等,这些字适用于百姓起名和地名用字的需要,满足了百姓起名的个性化需求。再如“迳、菉、淼”等,这些字都是乡镇地名用字,一个镇的人口,少则几千,多则几万,甚至十几万,释放一个地名用字,便可惠及到如此多的人口。在实名制无处不在的当下,恢复这些字的合法地位,解决了人们身份信息的有效传递问题,可以避免百姓在乘坐交通工具、银行取钱、医院就医、获取保险、出入境等方面的诸多不便。

总的来说,《通用规范汉字表》对一些具体问题的处理,无不着眼于其社会适用性。字表对各领域的适用性,无不体现其社会性的一面。正如国务院通知中所述:“《通用规范汉字表》是满足信息时代汉字应用需要的重大规范,是汉语母语教育、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和汉字国际标准化急需的基础规范。研制发布《通用规范汉字表》,有利于国家信息化建设和教育、文化、科技的发展,有利于汉字国际标准化和汉语国际传播,是利国便民、增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工程。”

参考文献

[1]王宁.论汉字规范的社会性与科学性[J].中国社会科学,2004,(3).

[2]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通用规范汉字表》[Z].北京:语文出版社,2013.

[3]周晓文,王晓明.数理统计方法在汉字规范中的应用[J].语言文字应用,2008,(2).

[4]王宁.《通用规范汉字表》解读[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5]曹宗祺.《通用规范汉字表》对基础教育的重要作用[A].信息时代汉字规范的新发展[C].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6]江蓝生.《通用规范汉字表》与辞书编纂[A].信息时代汉字规范的新发展[C].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7]刘连元,现代汉语语料库研制[J].语言文字应用,1996,(3).

社会规范 篇9

关键词:社会规范,服从阶段,幼儿

社会规范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中为了维护公共利益、维持社会秩序而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 是衡量行为的社会价值的标准。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 既是自身生理成熟的过程, 也是逐渐社会化的过程, 二者相伴相随, 缺一不可。而这里所说的“社会化”就是指人类从出生后逐步学习各种社会规范, 以达到与其他社会成员有统一的社会价值标准, 从而保证稳固的社会秩序。

一、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柯尔伯格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 采用认知发展取向研究道德发展, 提出了著名的“三期六段论”。

1.前习俗道德期 (9岁以下)

(1) 惩罚服从取向。

只从表面看行为结果的好坏, 盲目服从权威, 旨在逃避惩罚。

(2) 相对功利取向。

只按行为后果是否带来需求的满足以判断行为的好坏。

2.习俗道德期 (10~20岁)

(1) 寻求认可取向。

寻求别人认可, 凡是成人赞赏的, 自己就认为是对的。

(2) 遵守法规取向。

遵守社会规范, 认定规范中所定的事项是不能改变的。

3.习俗道德期 (20岁以上)

(1) 社会法制取向。

了解行为规范是为维持社会秩序而经大众同意所建立的, 只要大众共识, 社会规范是可以改变的。

(2) 普遍伦理取向。

道德判断系以个人的伦理观念为基础, 个人的伦理观念用于判断是非时, 具有一致性和普遍性。

此理论给我们揭示了人的一生中, 对社会规范的接受的历程。而我们从此理论的解释说明中, 也清晰的了解到幼儿 (3~7岁) 主要处于前习俗道德期的惩罚服从取向。

二、服从阶段的幼儿接受社会规范的特点

一般来讲, 4岁以前的幼儿主要处于服从阶段。这一时期, 幼儿的独立性较差, 出于对成年人的依恋和崇拜, 去服从教育者的行为要求, 基本没有自己对道德行为的是非标准, 没有认识到社会规范的意义。

1.盲目、被动性

出于对成年人的依赖和恐惧来接受各种社会规范, 其行为是盲目、被动的。

2.工具性

幼儿将自己的行为做为获得成年人喜爱的一种工具。

3.情境性

幼儿的服从行为在不同情境中会有不同表现, 缺乏稳固性、持久性。

三、对“服从阶段”的幼儿进行社会规范教育的常见问题

这一年龄段的幼儿生理发育非常不完善, 3岁的幼儿神经细胞才基本完成分化, 到4岁时神经纤维才完成髓鞘化, 所以幼儿前期由于髓鞘形成不完善, 刺激引起的冲动经神经传入大脑不仅速度慢, 而且易于泛化, 不能形成明显的兴奋性;这一年龄的幼儿心理发育也很不完善, 相关的心理指征都处于低级阶段, 例如:观察力不持久, 且容易分心, 自由观察一幅画的时间仅有7秒左右、记忆以机械记忆为主, 精确性差, 暗示性大、思维是以自我为中心, 尚不能考虑事物间的逻辑关系和进行演绎推理。

1.生活水平逐渐提高, 家长对孩子大多十分溺爱

从衣食住行到应形成的规范行为, 家长一切以孩子的想法为中心的家长占相当的数量, 所以导致幼儿娇气、任性、没有在启蒙时期就形成应该有的、遵守社会规范的意识。

2.不尊重幼儿的主体发展特点

成年人不尊重幼儿的主体发展特点, 主观臆断, 认为幼儿应该懂得、认为事情简单就不必要细化, 导致了要求多、解释少;管理多、耐心少, 从而使孩子长期处于一种懵懂的状态, 对社会规范的接受处于“亚健康“, 效果当然不会好。

3.对幼儿疏于管理

家长认为孩子尚小, 暂时可以不予教导, 对幼儿疏于管理, 孩子终日处于自由生长状态, 或多或少总会接触到不规范、不文明的行为, 导致从小就在“社会化”的进程中, 埋下隐患, 即使将来发现出了问题, 也很难纠正。

4.缺乏工作经验

幼儿教师大多非常年轻, 缺乏工作经验, 同时, 迫于家长对孩子在园期间的要求, 重视幼儿的文化、技能的学习, 忽视了社会规范的养成教育。

5.教育、引导工作不能真正落实到位

我国目前的幼教场所大多幼儿人数较多, 实际教育中难以深入到每个孩子, 教育、引导工作不能真正落实到位, 而且同在一处生活的幼儿已有的规范水平不一, 互相影响也会造成学习社会规范行为的障碍。

四、对“服从阶段”的幼儿进行社会规范教育的建议

1.家庭方面

(1) 科学育儿, 尊重幼儿的主体性。

在生活中的每个细节都充分重视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 有针对性的将社会规范教育融入到家庭生活的每个环节中去, 让幼儿从各个角度感受规范行为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2) 改变观念, 不因幼儿的盲目服从就简单应付。

4岁前的幼儿非常弱小, 对家长的依赖性很强, 在这种前提下, 家长们常常认为孩子年幼无知就采取简单的方式应付孩子, 甚至将应该形成的规范行为当儿戏来误导孩子, 这是十分错误的。须知, 孩子越是盲目, 家长越是该清醒, 因为我们是在向一张张“白纸”上写字的人。

(3) 统一要求, 家园一致。

正是因为幼儿掌握规范行为的不稳定性, 他们在不同情境中对同一规范的表现差异很大, 这就要求家庭中不同的家长之间、家长与幼儿教师之间完美配合, 要求统一, 让孩子在和谐、美好的氛围中成长, 避免各执一词, 各教各的, 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

2.幼儿园方面

(1) 入园就开始的规范教育。

4岁前的幼儿处于幼儿园的小班和中班, 这个时期的园内保育和教育工作都是起始阶段, 让幼儿从入园开始就逐渐适应各种集体生活的要求, 是应当引起幼儿教育工作者足够重视的一项常规工作。

(2) 正确利用幼儿的依赖和工具性。

提高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 加强她们对这个阶段幼儿的特点的认知, 利用幼儿的依赖和工具性, 教给他们正确的规范行为, 更好的达到因势利导、事半功倍的效果。

(3) 优化幼儿园育人环境, 做到育人先育“德”。

我们的中小学教育的大环境倡导德育为先, 其实, 幼儿教育工作也是如此。呼吁幼儿园改变那种为了迎合家长的“望子成龙”的急切心情, 只重视孩子的知识学习, 忽视规范教育的状况, 其实, 一个人能否成才, 要有品德为先导, 高尚的品德是在日积月累遵守社会规范的过程中形成的, 无德而有才的人, 是有害于社会的, 也是幼教工作的失败。

总之, 科学而扎实的引导幼儿学习各种规范, 在成长的过程中顺利的完成社会化进程是关系到社会发展的大事。家长和幼儿教育工作者肩上担负着重大责任, 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去完成历史使命是每个人对社会的最大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慕逖.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

[2]张春兴.教育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8.

社会规范 篇10

一、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农机监理执法队伍建设

农机监理执法队伍负责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肩负着农机行政执法的重任, 承担着纠正违章、消除事故隐患、服务机手等多项工作。这就首先要求我们每一位农机监理执法人员, 刻苦学习农机法律、法规, 钻研业务知识, 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要对国家关于农机监理执法方面的方针政策了如指掌, 有问必答、有答必准, 成为业务骨干。加强农机监理执法队伍的组织、思想和业务的建设, 把农机监理执法队伍培养成一支思想好、作风硬、素质高、能吃苦耐劳、工作勤恳的队伍。

在执法过程中, 着装整洁、手势规范、文明用语、礼貌待人、持双证上岗 (执法证件和农机监理证件) 。执法严格, 不徇私情, 做到文明监理、不粗暴执法、简单执法, 不刁难机手, 不激化与机手之间的矛盾。做到公开、公正、合理, 全方位接受机手朋友的监督, 对违章的机手, 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以理服人, 坚持以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 使机手自觉遵纪守法。

二、依法行政, 树立良好的农机监理执法形象

在新形势下, 农机监理执法人员要做到急机手所急, 想机手所需, 严格执法, 热情服务, 廉洁奉公, 不吃、拿、卡、要, 不“门难进、事难办、脸难看”。权力是人民给的, 就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取、福为民所谋。不要认为吃点、喝点、贪点无所谓, 这种思想要不得。要从小事做起, 防微杜渐。不该要的不要, 不该拿的不拿, 不该接受的不接受。不以权谋私, 不见利忘义, 不奢侈浪费, 要光明正大。要高效为民、为机手办事, 要满腔热情, 不计个人得失, 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制度, 实施“阳光工程”, 公开办事程序, 公开投拆电话号码, 树立农机监理执法人员公正无私、廉洁自律的良好形象。

三、在新形势下农机监理执法程序要规范

农机监理执法人员在田检路查、进村入户、查扣违章农用机械时, 要有正确的执法程序。

1.农机监理执法人员要持双证上岗, 即执法证和农机监理证。首先向违章机手或当事人亮证表明身份, 并告知当事人“我们是某某市农机监理执法人员, 这是我们的执法证件, 请您看一下。”

2.纠正违章并告知农机监理执法依据。若是“无牌”、“无证”、没有参加年检审的, 我们鹤岗市农机监理的执法依据是《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之规定, 并要逐条向当事人说明白。

3.农机监理执法人员要做好违章机手的询问笔录, 要把当事人的违章行为写清楚, 并让当事人签字。

4.农机监理执法人员要写好限期改正违法行为通知书, 对当事人违法行为写清楚, 并责令当事人“必须在3日内到某某地办理拖拉机某某手续。逾期不办, 本机关将对当事人实行行政处罚, 特此告知。”

5.告知机手的知情权, 若当事人对我们的执法具体行为不服的话, 在十五日内当事人有权到某某市法制办或者是上一级农机监理执法部门提出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不服的当事人, 也可以到人民法院提出行政诉讼。

四、农机监理执法要建立监督制度和错案追究制度

完善对农机监理执法人员的执法监督和错案追究制度, 权力如果没有监督和制约, 就很有可能走向滥用。职务犯罪的得逞, 说明监督制度不健全。农机监理执法人员要自觉地接受人大代表及群众的监督, 同时设立农机监理执法人员违法违规投诉电话, 向社会公开投拆电话号码, 还要加强和完善行政系统内部各级相互监督和政纪、审计、财政等专项监督, 并采取有效措施, 使内部监督制度有效地运作起来。

在农机监理执法中, 对出现的执法人员违规违纪行为, 要有错案追究制度。对当事人造成损失的, 要违规违纪的执法人员按照有关的法律、法规规定为当事人负责, 有违法行为、刑事犯罪的要坚决给予打击。

上一篇:危化品企业下一篇:电网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