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林业

2024-05-01

山区林业(精选十篇)

山区林业 篇1

山区是林业的主战场, 林业是山区的主体。山区经济发展的优势在山, 希望在林。林业兴则万业兴。所以, 山区开发应以林为主进行资源综合开发。山区林业只有将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统一, 才可实现可持续发展。现就当前山区林业综合开发工作, 提出自己一些粗浅的看法。

1 山区林业综合开发的策略

一是以建立干水果经济林基地为主, 以林副产品加工为龙头, 进行统筹规划, 合理布局, 调整结构, 建设高产、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林业支柱产业体系。二是从山区实际出发, 扬长避短, 以山区资源和林业资源为基础, 以市场为导向, 以效益为中心, 科技为依托, 大力发展核桃、苹果、红枣等干水果林实现规模化经营, 产业化发展。三是实行以林业为主与综合开发相结合, 资源开发与保护并举, 调整山区农村经济结构, 进行山、水、田、林、路综合开发规划, 协调发展, 集约经营, 提高开发效益。四是抓住市场变化趋势, 因势利导, 围绕干鲜水果、饮料与食品、食用菌与食用色素、林化与香料、花卉与旅游等10余项进行综合开发, 尽快形成规模、上档次的林业名、特、优、拳头产品, 做到山上建基地、山下建工厂、山外找市场, 发展大林业、走向大市场, 走出一条山区林业快速发展的金色大道。

2 深化山区林业经营体制改革

一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林业经济体制, 实行国家、集体、个人、部门和各团体共同进行山区林业综合开发。二要明晰山林产权制度, 通过资产核资, 界定国家、集体、个人和其他组织所有林业资产产权, 推进租赁、兑换、入股、抵押等多种形式的山林产权有偿转让, 放开山林经营权。对尚未治理的宜林荒山、荒坡、荒沟、荒滩, 可以拍卖使用权, 允许继承、转让。三要改革林业经营体制, 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山林开发, 如国有林业生产企业开发、集体组织开发、股份合作开发、专业承包开发、农户个人开发等。提倡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区开发。四要稳定山林承包政策。在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 允许林地使用权有偿流转, 利于适度规模开发经营, 避免频繁变动山林承包权。

3 调整林业产业结构与布局

3.1 改变山区林业单一经济格局

逐步形成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综合开发的新格局, 在林业区划基础上, 对林业综合开发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分类指导、重点发展。

3.2 林业发展和开发, 要坚持走规模化、基地化、产业化的路子

把发展优质经济林作为开发建设的突破口, 抓紧建设一批名优特色的经济林基地, 因地制宜、开展林粮、林果、林牧、林禽、林药等多种形式的立体开发, 综合利用资源, 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 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形成无污染的绿色大林业产业。

3.3 调整林业发展规模和布局

根据市场需求, 制定适宜的经济规模, 本着山上抓资源, 山下抓加工, 山外找市场的原则进行调整, 引导林业产品加工向集团化、专业化发展。同时, 注重森林旅游业的开发, 调整多方力量投入山区旅游业, 实现一业为主, 多业并举, 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

4 多渠道增加山区综合开发投入

山区林业开发是全社会一项共同任务, 要群策群力, 各尽其力, 共同搞好。要进一步调动起全民参与的积极性, 根据“谁开发、谁投入、谁受益”的原则, 制定开发投资优惠政策, 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开发项目。

为加快山区林业发展, 除争取国家投资安排外, 要推广财政投一点、农民投一点、多渠道一点的造林筹资金经验, 坚持群众投工投劳为主, 国家补助为辅的原则, 进行山区林业开发。

要管好、用好各种开发资金, 特别是专项开发资金, 尽量做到专物专户专人管理, 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 提高资金使用效果。

5 搞好产前、产中、产后综合服务

5.1 建立完备的山区林业综合开发社会化服务体系, 是保障林业生产稳定增长的必要条件

为此, 必须逐步建立林业部门与山区集体林业单位, 以及各种林业专业技术协会等组织相结合的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做到服务组织实体化、服务内容系列化、服务手段现代化, 形成上下贯通, 纵横联系, 互为补充的全方位, 多功能服务网络。重点是做好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资产评估、技术指导、劳动就业、法律咨询等, 促进山区林业快速发展。

5.2 建立完美的林业推广体系, 是山区科技兴林的组织保证

要进一步稳定林业科技队伍, 做到有机构、有人员、有资金、有基地, 确保林业技术推广中心 (站) 的工作正常进行。

5.3 搞好优质林木种苗供销服务工作

优质林木种苗是进行山区林业综合开发的物质基础, 搞好优质林木种苗供应服务工作, 是建设二高一优林业的先决条件。为此, 优质林木种苗, 必须走集约化、专业化、产业化的道路, 经营工作要实现商品化、规范化、一体化。一定要保障经营的基本条件, 提高人员素质, 改善经营设施, 加强经营管理。

6 让科技下乡, 走科技兴林之路

6.1 争取资金支持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需尽快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林业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 争取多方资金支持科技兴林。各级各部门要积极开辟和稳定科技推广经费投入渠道, 保证科技资金的投入。

6.2 重视教育、普及科技知识, 提高广大劳动者的素质

山区林业综合开发与科技兴林, 人才是关键, 教育是基础。要花大力气, 采取多种措施, 提高山区人口素质, 重视林业实用人才的培养教育, 提高从业人员的总体水平。

6.3 建立激励体制

鼓励科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 鼓励科研教学单位深入山区、林区, 从事林业技术推广工作。对在林业基层以及推广工作并做出一定贡献的科技人员, 要给于奖励。

7 加强资源保护和管理

7.1 做好宣传工作

认真宣传与贯彻《森林法》、《森林法实施细则》及其他林业法规、条例, 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依法治林。

7.2 加强林业资源的监督管理

按照有关法规, 对违法侵占林地、滥砍乱伐林木、滥捕乱猎野生动物、人为造成森林火灾, 以及其他严重危害森林资源的单位和个人, 必须依法严惩, 对保护和管理森林资源有功人员, 要大力给予表扬奖励, 在全社会形成一种“毁林者无耻, 护林者光荣”的良好氛围。

7.3 认真执行全民义务植树, 封山育林, 森林采伐更新等有关法规

进一步完善各项生产制度, 促进山区林业步入良性发展的快速轨道。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中国县 (市) 社会经济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7.

山区林业生态建设现状与对策论文 篇2

【关键词】林业生态建设;问题;解决方法

1、引言

森林是大自然的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林业产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之一,在调节人与自然和谐中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单是建设生态文明的一个必要方面,在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民经济各部门中有着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地位。长期以来,人类的频繁活动与伐木使用,给自然生态带来了很大程度的伤害,我们国家近期来实施的三北防护林、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护、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工程,修复和维护了现有生态系统的平衡,但林业生态建设依然具有非常严酷的考验,因而,我们必须加快实行以追求生态环境最大平衡为目标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令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等多方面保持最佳状态,从而持续良性运行。

2、甘肃南部山区林业状况简述

2.1大致情况

甘肃南部属长江中上游、黄河中上游和青藏高原区域交汇地带。区域内,白龙江林区是全国九大重点林区之一。区域内林业生态建设单位,是国家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重点实施单位,也是长江与黄河中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区和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绿色屏障,更是甘肃这样一个地处内陆、干旱少林地区不可或缺的绿色宝贵资源。区域内,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国家一二类保护野生动植物和濒危物种零星分布种类较多,是从事科研与保护获取生物基因的天然宝库。

2.2林业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

2.2.1辖区内有效资源开发建设不完善。特别是江河水系小水电无序开发建设表现最为突出。大小水电站密罗其布,上一个电站的出水口就是下一个电站的进水口,河道要么是蓄水池、要么就是断流干枯;生态活水,一度成了暗流和人造水池。河水流动的天然净化功能大大减弱,江河流动生态动能一度被转换为电能,江河流动生态动能产生的蒸腾作用锐减,森林小气候环境遭到破坏,对护林防火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水生动植物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甚至遭到了灭顶之灾,导致生物多样性和种群多样性遭到破坏。

2.2.2生态环境依然脆弱。水土流失严重与旱涝灾害频繁。山势陡峭,河川狭窄,地表径流加快,降水很快通过江河流失,极易集聚形成洪涝灾害。舟曲县2010年“8.08”特大泥石流自然灾害,14个社区村落的沿河房屋冲毁倒塌,泥石流阻断白龙江、形成堰塞湖,造成1000多户家庭,无论平凡或富裕,无论幸福美满或矛盾门争,顷刻间荡然无存。旱涝灾害已成为制约地区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瓶颈。

2.2.3发展和保护面临新的挑战。区域内绝大多数市县为国家重点扶贫的贫困县,林业生态建设区域内的乡村贫困发生率至今依然高达41%,农林牧交错,生产、生活与生态建设保护矛盾较为突出。林木盗伐、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的现象时有发生。2016年迭部“2.02”森林大火就是因为偷砍林木人为引起的。加之我国粮食策略和土地策略整改之后,各种以开发建设为名目侵占林地的案例增多,一面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一面是生态建设保护,人民参与林业生态建设的积极性降低,无疑会制约生态建设后劲。

3、林业生态建设对策

3.1用全新理念指导林业生态建设

3.1.1生态示范区(生态移民)、生态旅游、原料林基地、生态公益林和经济林致富工程、山区综合开发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有机结合建立短、长期协同的发展大方向。

3.1.2在生态合理性的基础上对涉及到林业方面的各类问题、重大策略以及大型项目必须认真调查和实地考察。以祁连山生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遭受掠夺式开发严重破坏问题引以为戒,对区域内开发建设进行重新评估审定。

3.1.3在资源和环境可接受和可维护的范围之内进行原有资源的维护与合理使用,在增加经济总量的同时,不能单一依靠不断投入来实现经济增长,不能发生资源枯竭、生态系统遭破坏等现象。必须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必须维护生态、经济、社会、文化几方面协同前进。靠山肯定是要吃山的,但是怎么吃,决定了能否吃得下去,能否吃得长久。

3.2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依法保护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充分发挥森林公、检、法专业执法队伍优势和森林消防专业队伍作用,强化与地方政府各部门间的强强联合,开展林区治安综合治理,切实做好保护与开发、经济与生态、人文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3.3依托科学方法、齐头并进,提升林业生态建设效率。

3.3.1大力宣传和人才培养相结合,满足森林生态环境监测、科技推广、信息服务体系;多方面展开节约能源,减低消耗,加强碳汇工作力度,有效实施碳汇补偿机制。

3.3.2资金筹措、政策扶持与小流域综合治理结合。强化政府职能,重点实施“四荒”(荒山、荒沟、荒丘、荒地)、“三滩”(江滩、河滩、湖滩)、“四旁”(村旁、路旁、水旁、地旁)、“两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绿化。

3.3.3完善森林资源管理体系,探索以提高森林资源利用为目的的森林资源管理新模式。林业生态建设着重以提高林木保有量和森林碳汇总量为目标,彻底改变重造轻管、只造不管的现象。

作者:刘东汉 单位:甘肃省白龙江林业管理局

参考文献

发展社区林业 振兴山区经济 篇3

中国林业科学院研究员,首席专家,中国最早研究和实践社区林业的学者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一直从事农村发展与扶贫、农村社区林业、参与式发展、林农协会/林农合作社等三农问题的研究。经常深入农村和林区基层承担培训任务,推广参与式发展,探索出了适合贫困山区的社区林业发展模式并建立了相应的示范基地,为林业发展和农村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撰写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9部。

山区系山区、丘陵、高原的总称。

山区是地球上复杂且相互依存的生态环境中的一个重要而特殊的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类型,是水、能源和生物多样化的重要源泉,是生物多样化和濒于灭绝物种的宝厍,在人类生存和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山区约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1/5,直接为约1/10 的世界人口提供生存基础,为超过1/2 的世界人口提供商品和服务。山区既是生物多样性最富饶的地方,又比任何地方更多地分布着人类文明的起源和遗产。

山区环境对维护全球生态系统十分重要,但是,山区却已成为全球经济的边缘地区。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地球上绝大部分山区的生态系统正受到水土流失、山崩和泥石流的严重影响,山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正在逐渐丧失,山区人民的生活普遍处在贫困的现实状况,近半数的世界人口直接受到山区生态系统退化的影响。因此,立即采取行动,保护和管理好山区的自然资源,是促进山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国实施山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农业大国,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中,山地面积为498.6万平方公里,占51.9%;山区总人口约6.56亿,占全国总人口的56%。全国2100个县(市)有1500多个在山区。我国的山区,山多、林多、草多、矿多,自然资源非常丰富。特别是3万多种高等植物和4000多种脊椎动物分别占世界总种数的12%和10%以上。山区现有森林面积1.17亿公顷,占全国森林面积的90%左右,森林蓄积量81.42亿立方米,占全国总蓄积量的80%以上。

尽管山区资源十分丰富,但由于生态系统自身的脆弱性和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使山区环境不断恶化,人民生活较为贫困。同时,由于科技教育落后,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薄弱,致使山区的经济发展严重滞后,影响着全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

因此,山区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山区的经济发展直接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没有山区的发展,就没有全国的发展;没有山区经济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没有山区的脱贫致富,全国就不可能实现富裕与文明。由此,各级政府和部门要针对山区的现实状况,给予更多的关心和重视,采取有力措施,扭转当前的落后局面,促进山区的可持续发展。

山区经济发展的优势在于林业

山区的优势在山,希望在林。森林是山区生态系统的支柱,没有良好的森林,也就没有产业的良性发展。山区经济开发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林业为主体的区域经济开发,这是由山区的林业优势所决定的。

从资源来看,山区是我国木材、木本粮油、果、茶、竹、药等的主要产区。我国森林面积的9O%和林木蓄积的80%,全国136个森工企业局和158个林业重点县全部在山区,75%以上的国有林场和90%以上的森林公园(风景林区)也分布在山区。山区发展林业的资源丰富多样,气候、土壤等自然环境因素适宜,潜力巨大。这些丰富的山地资源为山区综合开发创造了广阔的空间,为推动山区农村奔小康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

从就业来看,山区林业开发是以活劳动投入为主的劳动密集型生产,具有路多面广、劳动力容量大、人人都能干的特点,符合当前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和生产力水平,是转移剩余劳动力的重要载体。随着山区林业综合开发的深入,可以有效地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与闲置农业资源的有机结合,可以就地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减少人口向大中城市和发达地区的盲目流动,既有利于保持山区农村社会的稳定,又能减轻对城市发展的压力。

从经营来看,山区林业开发的领域宽、门路广,生产经营形式灵活多样。各地可根据开发目的、模式、要求和经营水平的不同,因地制宜地选择经营方式。既可进行基地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又可进行千家万户、千沟万壑的分散经营。另外,山区群众千百年来有经营林业的传统,生产与组织经营的经验丰富,进行林业综合开发易被群众接受和掌握。

从发展来看,山区林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和稳定持久的效益。各地名、特、优、新产品和绿色食品的市场竞争力强,市场容量大,森林游憩和森林保健等新兴服务业也有非常广阔的市场需求,并且这种市场容量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还会不断扩大。

社区林业是实现山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途径

林业活动过去一直被纳入自然科学的范畴,而林业活动的主体——社会行为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林业活动既受自然力量的约束,又受社会力量的支配,只有实现这两

种力量的协调统一,尤其是取得社会各方面力量的支持和参与,林业才能进行良性循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发展林业所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是乡村贫困,而发展中国家解决林业问题最有效的办法,无疑是把林业纳入乡村经济综合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林业在乡村经济综合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林业只有融于乡村综合建设中,才能有良好的经营环境,才能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

林业正向着生态化、社会化、产业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在林业面临重大转折和严峻挑战的时代,传统林业发展的思维方式、管理模式和政策体系,都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林业发展的需要。人们通过对传统林业的反思,进一步认识到,要发展林业,不能不考虑森林与人的多角多层关系和人的因素,不能不顾及农民对森林的多种需求。在森林日益社会化的今天,如果林业只研究技术和自然方面显然是不够的。森林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所以我们在用自然、生态、经济观点研究林业的同时,必须要用社会学的观点来研究林业,研究社会行为和林业的关系。

社区林业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在发展中国家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林业经营模式,也可以说是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一种形式,是科学技术进入21世纪,在全球环境与发展的新形势下,林业学科的分化和综合的产物。社区林业是以广大农村为服务对象,以农民为参与主体,通过政府的引导、协调和支持,吸引广大农民自觉自愿地参与包括规划设计、经营管理、利益分配和监测评估等全过程在内的森林经营管理的活动。它通过采用农林业等主要技术手段,旨在使农民直接受益,同时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社会综合、协调和持续发展。

社区林业起源于林业,而林业本身是贫困地区仅次于农业的支柱产业,是贫困农户主要的经济来源。农民不脱贫,农村得不到全面发展,森林资源就得不到很好的保护,林业也就得不到持续发展。社区林业强调依靠乡村社会力量和社会组织形式来协调树木、森林和人类社会各方面的关系,在乡村社会发展中建立起一种自然、经济、社会与政治之间的动态平衡。社区林业活动紧密地与其它相关部门相结合,在土地综合利用、流域综合治理、山区综合开发、荒漠化防治和乡村社会综合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社区林业活动中,通过自我组织、自我教育,使农民在自主、自觉的原则下,在生产中获得公平合理的分配,使乡村社会得以综合发展。

社会学理论是社区林业的理论基础之一,社区林业十分重视人与森林的关系,特别强调人在林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山区社区建设是山区政策制定与实施的基础,而各利益相关群体参与也充分体现了山区居民参与和改善山区发展的主动性。利用这种参与机制,充分考虑山区居民的需求,通过实施计划、监测与评估,实现山区的建设与开发。因此,开展社区林业后,林业部门的职能与作用要有所改变,要由制定政策、执行和监督林业生产活动等扩展为:与部门之间进行协调,与非政府组织及农民社团之间的合作;从以前的单纯技术部门,演变成为既是管理部门,也是宣传部门和推广部门,兼有技术和做人的工作的综合部门。林业工作者的职能也相应地扩展了,更重要的是,社区林业的开展转变了林业工作者的工作作风,让官员以合作伙伴的身份与农民建立平等的双向交流关系。

山区林业的研究与发展 篇4

关键词:桐柏县,林业发展,措施

1 桐柏县山区林业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 由于桐柏县政府对山区开发的愈加重视, 因此, 在绿化荒山以及林业发展方面, 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 并且根据中央对山区发展的改革要求, 加快县里林业改革的速度, 逐步深化林业改革。

在生产领域, 桐柏县对林业经营做出了“三定”措施, 在县里进行了责任山、自留山等的划定, 使群众在林业发展中拥有自主经营的自主权;在林业流通领域, 桐柏县对木材市场以及价格规定都作出了调动, 开放木材市场, 推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林业发展中去, 使林业在生产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进一步推动山区林业发展。但是, 从目前桐柏县山区林业发展的现状来看, 依然还存在着很多制约林业发展的因素, 例如:在推动林业发展方面, 桐柏县套用了农业发展的模式, 没有根据林业发展的实际特点进行改革, 在荒山造林方面允许个体户承包, 忽视林业生产的具体特征, 对于荒山以及山林的划分, 界限模糊, 并且划分无序, 零碎分散。再加上在经济林承包方面, 往往出现承包期短的现象, 严重制约着桐柏县山区林业开发的效率。

2 加快山区林业发展的措施

通过对桐柏县山区林业发展现状的研究, 得出山区林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并且结合桐柏县林业生产的具体情况, 本文提出以下一些加快山区林业发展的措施。

2.1 荒山分户造林承包的改进措施

20世纪90年代, 桐柏县在山区林业发展研究中提出“三定”工作, 对于县里原有的林业发展作出了放宽政策, 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桐柏县的林业发展。但是, 在进行林业分村管理中, 有些林地以及荒山被分配到户中, 这样就给林业发展的经营管理带来了很大的管理困难, 导致“包而不管”、“分而不治”现象频繁出现。由于有些承包户目光短浅, 只注重短期效益, 而忽视可持续发展的道理以及生态效益, 在承包过程中, 乱砍滥伐现象经常发生, 严重破坏山区森林资源。另外, 农户对山区林业发展不重视, 不愿意在林业生产中进行投资, 造林绿化迟迟难以实现。

从上述对荒山分户造林管理可以看出, 要想保证荒山造林质量, 提高效率, 仅仅依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 必须要依靠集体的力量, 做好荒山造林计划, 按照计划进行工程造林;并且还要完善林业生产责任制, 根据林业发展的实际情况, 坚持森林资源培育、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因林制宜, 根据植物生长特点, 以及山区土地情况, 有针对性地进行种植。最后, 政府还应该对那些集体经营以及个体经营的承包人, 作出严格的经营责任制度, 要承包人严格按照制度进行荒山造林, 对两者分开进行指导, 改进荒山造林的不良影响。

2.2 提高经济承包林经营管理

近年来, 桐柏县经济林发展迅速, 并且大多呈现株数多、面积大的特点。但是, 在经济林的管理以及经营方式中, 依然存在着产量低、效益低以及质量差等不良因素。有些不懂造林技术的个人或者户承包经济林, 造成果园产量逐年下降, 严重影响桐柏县经济效益, 使群众参与发展经济林的积极性降低。

3 提高经济林经营管理的建议

3.1 政府应当收回那些不懂果园维护发展技术、同时也没有聘请林业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果园维护的承包者的承包合同, 把经济林承包给别的承包者, 保证经济林的产量以及质量

对于一些大面积的经济林, 政府应该优先考虑让那些考取了林业技术员证书的人员进行经济林承包经营;如果经济林承包是通过投标方式来决定的话, 对于不懂技术的承包者, 政府一定要在承包合同中规定承包者必须雇佣林业技术员, 否则当作违反合同, 对承包者进行罚款或者回收承包合同。

对于经济林的经营管理, 政府可以采取双层经营责任制进行管理, 不但对村委进行硬性规定, 对于承包者也要硬性规定。由村委会对经济林的发展经营管理方式进行同意的规划、组织、投资以及技术管理, 然后在统一组织管理的基础上, 分包给不同的承包者, 进行地下管理以及挖坑植树, 保证承包者按照既定的规划进行经济林经营管理, 在经济林投入使用后, 收益五五分成。

3.2 建立林业生产服务网络

3.2.1 应该在全县建立林业生产管理服务站, 大力开展技术培训以及咨询服务。加大《森林法》的宣传力度, 充分落实林业生产政策以及方针, 从根本上搞好林业管理。

3.2.2 在每个村中, 村委会要建立林业技术服务队, 每队应该有3~6人, 全面负责村中的林业技术工作, 推广林业技术管理, 保证村中林业发展质量。

3.3 提高林业工作人员素质

为了使林业生产管理工作有效开展, 保证林业发展质量, 政府应当鼓励科技人员积极到基层进行林业管理工作, 建立优惠政策, 对基层科技人员给予优惠。

同时, 每个林区村委会都应该加强对林业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 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并且还要定期对他们进行考核, 做好记录。对于那些技术达到要求的工作人员, 要予以评定相关的技术职称;对于那些在科研以及推广方面取得有效成果的人员, 村委会要及时进行上报, 并且给予一定的奖励。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要想提高桐柏县山区林业发展的速度, 政府就必须从根本上改进荒山分户造林的管理措施, 完善林业生产经营管理, 并且还要在各个山区中建立林业生产服务网站, 提高林业工作人员素质, 从各个方面加强山区林业发展管理, 从而加快山区林业发展进度。

参考文献

[1]王达明.滇南雨林山区林业持续发展问题探索[J].西部林业科学, 2005 (03) .

[2]卢志丹, 洛剑, 张明.河北省山区林果业发展模式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 2012 (02) .

山区林业 篇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存环境要求明显增强,然而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行业的快速发展,如建筑行业以及制造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在发展的同时也对环境和生态造成了严重破坏,环境质量不断恶化。林业作为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生态环境发挥着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保护林业生态环境的意义以及以后的发展思路做了简单概述,然后对林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关系做了简单分析,最后提出林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相关措施,为从事林业发展提供参考。

引言

目前,环境问题表现的越来越突出,人们已经意识到环境破坏对人们生存造成的威胁和影响。林木资源需求量非常大,造成的破坏现象也越来越严峻,人们的大量开采和过度砍伐造成林业生态环境严重破坏。林业部门对此也更加重视,逐渐转变传统的山区经济建设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为目标,促进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山区的林业建设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尽可能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逐渐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科学、合理的发展绿色林业。

1、保护林业生态环境的意义

1.1现实意义

我国自从进入新世纪以来,社会经济水平逐年在提高,尤其是最近几年,我国的各行各业都在向发达国家看齐。但是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加上经济结构与基础因素,使我国的生态环境受到严峻考验。林业发展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方面,也是人们改善环境的重要资源。因此,做好林业生产与规划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应该以科学的发展理念向前看,创造一条全新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1.2经济意义

林业发展在生态环境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生物循环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发挥着重要作用。另外,树木森林属于非常重要的经济作物,在城市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很多的经济建设或者工程建设都需要木材。比如,工程方块、室内家具等。对于山区来讲,木材可以带来很大一批收益,增加经济收入。但是通过对实际调查发现,山区的林业发展由于没有科学的管理理念以及品种比较落后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了生态失衡,对经济效益造成很大影响。成片的森林被破坏,不仅使林业在生产能力上有所减弱,而且大大降低了林业的其他效益功能。

2、林业生态保护建设发展的亮点

一方面是充分发挥林业的经济功能。林业的生态保护要把经济功能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为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稳定的物质基础;应该进一步明确人工林的管理与天然林管理的政策界限,即要保护好天然林资源,也要依据林业管理技术要求对人工林做好管理和保护;尊重林木的自然生长规律,制定合理的采伐计划,不仅要充分发挥林业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也要充分体现经济效益。

另一方面是提高农民种植林木的积极性。林业产权制度做出调整和改革以后,林业部门对林业采伐的数量以及采伐范围等方面做了明确规定,使加工企业与林农之间建立密切关系,减少企业灰色支出,同时使农民直接受益,大大提高林木加工企业和农民种植林木的积极性

3、林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关系

传统的林业经营方式仅仅重视本身的木材资源,但是林业可以提供比木材更多的产品,能够创造更多的价值。比如,森林旅游、花卉、果实等等。

3.1促进森林旅游业的发展

森林旅游是林业生态环境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喜欢旅游,休闲娱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发展森林旅游业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可以拉动内需使国民经济进一步增长,扩大内需。森林资源是林业旅游的基础,,林业旅游结构具有多层次性,可以开展以森林资源为依托,以交通、餐饮、旅行社以及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森林公园,还可以进一步发展一些辅助服务机构或者组织,这些都是促进林业旅游非常好的途径。

3.2促进林业副产品产业开发

林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周围的环境与条件,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来发展相应的林业产品,使林业副产品更加有特色,更加多样化,最大限度的发挥林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一般林业副产品有林木的果实、花卉、家具、以及一些木制成品等。还可以合理利用林地资源发展其它林下经济建设,比如,在林区周围可以养殖一些家禽、在鱼塘里养一些鱼类,或者在空余空间种植一些高粱玉米等经济作物等,这些都充分的利用空间,减少了对自然破坏程度,改善了生态环境,也提高了林业的经济价值。因此,我们在促进林业副产品产业开发的同时,一定要以不破坏自然环境、生态环境为前提。

4、林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措施

4.1进一步提高森林覆盖率

山区林业经过多年的努力,通过各种途径使森林覆盖率有了很大提高。在以后的发展中,首先还应该继续开展全民义务种树等活动,进一步推进林业工程建设,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如防护林建设、速生林建设以及退耕还林等工程。其次也要做好森林病虫害防治以及森林火灾的预防措施,减少对林业资源的破坏。

4.2促进工业园区与园林城市协调发展

做好山区林业的生态环境保护对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减少了城市建设造成的浪费现象,而且使城市的经济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因此,要确保城市工业园区的发展与园林城市的发展协调一致。首先要以绿化为工作重点,我国正在开展以环境建设为中心的模范省市、县乡发展等活动。在以后的工作中,还应该不断的宣传和教育,加大宣传力度,使人们广泛参与到造林绿化活动中。在提高经济水平的同时,创造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其次是我国有关生态圈绿地的法律规定不是很明确,存在任意侵占用作建设用地的行为非常多,所以要采取合理方法阻止这些行为,进一步明确城市绿地的法律地位,加强保护措施。

总结

山区林业 篇6

摘 要 以盆周山区的北川羌族自治县为代表,通过对林业产业发展情况的分析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四川盆周山区依托林业资源促进林业产业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对策。

关键词 林业产业;存在问题;发展对策;四川盆周山区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2-0101-04

1 林业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四川盆周山区主要分布在川北、川南和川西盆地边缘,位于四川盆地向黄土高原(秦岭)、青藏高原及云贵高原过渡的山区,涉及绵阳市、

2 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林业的基础主体地位没有得到有效体现,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突出,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与林业资源不相匹配,在全县农林渔牧中,林业在全县经济发展中处于从属地位,仍以农业种植和畜牧业为主体,根据2012年全县国民经济报告,全县农林渔牧总产值13.13亿元,其中林业总产值1.34亿元,占10%,占全县国民生产总值的4%,农民人均从林业上获得收入仅1 474元,占农民总收入的26%,林业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仅为12%,与人均拥有的林业资源量极不相称,林业的优势作用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2)林业资源的总体综合利用率不高,林产品加工简单粗放,缺少林产品精深加工企业,根据统计调查:全县林产品就地综合加工利用率仅约45%,主要以原料材形式直接出售到外地市场,特别是竹木材、中药材等林产品资源,全县有各类木材加工企业35家,无一家从事木材精加工企业,产业市场化程度较低,无市场竞争力。

(3)缺少林业拳头产品和特色产品,林业产业存在体小量小,种类众多,特色产品不突出,无重点,存在无序竞争,品牌保护意识不强,缺少协调统一机构,如全县年产毛茶700 t左右,就有各类茶叶加工企业10多家,没有形成一个有优势的

品牌。

3 制约因素

3.1 对林业的认识不够

(1)政府对林业产业发展重视不够,没有理解到林业在经济发展中基础地位,对林业产业的周期长、见效慢、风险大基本特性理解不够,喜欢立竿见影,形象意识强,政府对林业产业发展的政治参与过多,存在不切实际的指挥林业产业发展;存在片面理解和认识,仍简单把林业当作“林幅产业”,把林业仅作为农民家庭收入来源的补充,林业产业的发展仍停留在口头上,只注重规划,不注重林业产业及林区基础设施的投入,林区道路等基础设施主要靠业主或林农投资,严重影响到林业产业发展;同时,对林业产业发展的宣传力度不够。

(2)社会对林业产业存在误区和片面认识,将林业的功能和作用简单化、单一化,单纯地将林业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对立,过分强调林业生态效益或经济效益;同时,认为林业产业仅以木材等为主,林业产业不仅包括竹木材、中药材、果类、林下种养殖业等第1产业,还包括林产业品精深加工及森林生态景观旅游产业,但在实际生活中往住仅强调一方面,而忽略了另一方面。

(3)农民对林业产业的认识不到位,没有理解到林业的长期性特性,存在急于求成的心态;对林业产业发展存在重造轻管,不能做到精耕细管,耕作管理粗放;存在贪大求多,缺乏长远发展眼光,注重近期、眼前小利,跟从心理与盲目性较重。同时,许多农户的诚信意识不够,在林产品的采收等方面存在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等现象,致使部分经销商蒙受损失或失信,严重影响了地方林业产业的信誉;部分农户不遵守合同约定,在林产品出售与管理中时常违约。

3.2 林业产业特色重点不突出

林业产业发展没有充分发挥地方特色林业优势资源,特色不明显、重点不突出,特别是林业产业基地建设中存在种植品种杂乱繁多,存在体小量小的状况,基地建设零星分散,林产品无优势竞争力。如全县已知各类中药材品种达近千种,其中木本中药材上百种、草本中药材500多种,

3.3 林业科技在林业产业发展中的应用不够

(1)林业科技及适用技术在林业产业发展运用较低,林业适用技术的运用与实际脱节,集约化、标准化种植严重不足,现代林业产业基地比重不高,仍以大农业的观念,耕作管理粗放,致使林产品质生长周期普遍较长、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市场竞争力低。

(2)在林业产业发展中存在盲目大量引进新品种,造成产业发展失败,2000年左右全县大量引进杨树、麻竹,但因不适因本地条件,几乎全部失败;引进北方或地海拔地区核桃,存在普遍不挂果或果品质量低下的现象。

(3)林木良种的使用与开发不够,全县竹木材、木本中药材、特色干果等多个品种上百种,目前仅有辛夷被省林木良种委员会认定为良种,对林木品质及优良不明,存在盲目种植,品质不高,据测定:全县厚朴种植时没有选择优良品种,绝大部分厚朴的有效成份低于良种,虽有产量但难获市场认可。

(4)在林产品的采集中林农缺乏科学的经营管理技术,不实行科学采集、科学管理、科学处理,致使部分林产品的品质与质量受到影响。同时对林产品不实行分级处理、分级管理、分级包装,不分良莠一起生理,难以打造特色品牌,致使整体经济效益较差。

3.4 林业改革推进较为滞后

(1)《森林法》与现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冲突与矛盾。《森林法》是指导林业发展的基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国家制订和出台一系列加快林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由于《森林法》没有及时进行修订和完善,制约了林业发展。

(2)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配套措施没有及时出台,包括林业发展的计划指标、产业发展的扶持等的不延续性与不确定性,影响了林农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森林分类区划虽已完成,林农难以按照森林分类区划进行经营管理。

(4)林地、林木抵押贷款难,相关政策措施没有及时跟上,林业资源的资本化困困难重;同时,林业投资风险较大,但林业的抗风险体系与机制仍没建立。endprint

4 建议与对策

4.1 提高对林业的认识和重视

(1)将林业产业发展与林业生态建设放在同等位置,充分理解和认识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地方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及助农增收中的基础性作用,提升林业产业在全县经济发展中的地位;(2)要正确理解林业产业的基本特性,树立正解的林业产业发展观和可持发展观,克服急于求成的心态和过多的盲目指挥林业产业发展,结合本地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林业发展长中远期可持续发展规划;(3)要加大对林业产业发展扶持力度,不断完善林区基础设施,为林业产业发展创造有利发展基础和条件,并出台有效的激励政策和措施;(4)加强对林业产业的宣传,增强社会和林农对林业产业的正确认识,充分调动社会和林农发展林业产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5)要加强对林农的引导和服务,增强林农的诚信意识,加大对林农的服务;(6)要让林农认识到林业产业的风险认识,防止盲目跟众,同时,通过政策措施增强林农的抗风险能力。

4.2 正确处理林业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的

关系

林业生态建设与林业产业发展间是辩证统一的、相互促进的、密不可分的,两者统一以森林为基础。要处理好以下几个误区:

(1)不能简单将林业生态建设与产业建设相割离,认为生态建设就没有经济效益,就是只种不砍、只发展不利用的误区。林业虽然是生态建设的主体,但在发挥生态效益的同时也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诸如竹木材、果实、茎叶等林产品以及生态景观价值,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等

作用。

(2)不能一提起林业产业发展就是无所顾忌,不讲生态的误区。林业在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林产品的同时起到了重大的生态保护作用,同时,林业产业的发展将为林业生态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经济基础,有利于生态建设推进与开展。

(3)不能认为林业产业就只有竹木材、果实等林产品,还应包括林产品的综合加工利用及以生态景观为主的生态旅游、生态观光、生态休闲。

4.3 立足实际,突出重点,发展特色产业

要积极鼓励和支持符合本县实际的林业产业项目,依托本地特色林业资源优势,结合市场需求,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集中财力、人力、物力发展特色林业产业,切忌不切实际地盲目发展、跟从发展、贪多求大求全,应大力发展适宜本区域的特色林业产业。

4.4 坚持科技兴产业,强化林业适用技术推广与应用

一要强化对林业科技宣传,增强林业适用技术知识的普及,改变林农发展林业产业的陈旧观观念,大力推广林业适用技术,做到林农不仅知技术、懂技术,更要会运用,提高林业产业的管理、经营水平,坚持高标准、高要求发展现代林业产业基地,实行集约化、科学化种植与发展,不断提高林产品品质和质量,提升林产品的竞争力。二要加强对林业科研开发与研究的支持,建立林业科技激励机制,积极同国内外相关科研院所技术合作与交流,充分挖掘本地特色林业资源,总结适宜本地的林业技术成果转化。三要建立林业科技信息平台,加强对林业科技人员的培训,提高林业科技人员整体水平。

4.5 强化招商引资,促进林业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建立统一的、跨区域的林业投资信息平台,不断完善林业产业的发展基础设施、政策措施,依托本地特色资源优势,加快林业资源利用结构转变,实施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促进林产品结构调整与升级,促进林业资源的多层次和多元化开发,利用各种信息平台,大力实施招商,鼓励和支持社会资金投资林业产业发展,促进特色资源开发利用和产业升级。

4.6 加快林业改革,完善林业发展政策措施

加快林业改革,理顺林业管理体制、经营机制,将生态文明建设与林业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适时修订《森林法》,使《森林法》与现代林业发展及国家总体发展协调,解决发展林业的政策脱节问题。同时,加快集体林权改革配套改革、林业融投资、森林分类经营等改革措施,建立林业发展的长效保障机制。

(责任编辑:刘昀)endprint

4 建议与对策

4.1 提高对林业的认识和重视

(1)将林业产业发展与林业生态建设放在同等位置,充分理解和认识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地方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及助农增收中的基础性作用,提升林业产业在全县经济发展中的地位;(2)要正确理解林业产业的基本特性,树立正解的林业产业发展观和可持发展观,克服急于求成的心态和过多的盲目指挥林业产业发展,结合本地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林业发展长中远期可持续发展规划;(3)要加大对林业产业发展扶持力度,不断完善林区基础设施,为林业产业发展创造有利发展基础和条件,并出台有效的激励政策和措施;(4)加强对林业产业的宣传,增强社会和林农对林业产业的正确认识,充分调动社会和林农发展林业产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5)要加强对林农的引导和服务,增强林农的诚信意识,加大对林农的服务;(6)要让林农认识到林业产业的风险认识,防止盲目跟众,同时,通过政策措施增强林农的抗风险能力。

4.2 正确处理林业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的

关系

林业生态建设与林业产业发展间是辩证统一的、相互促进的、密不可分的,两者统一以森林为基础。要处理好以下几个误区:

(1)不能简单将林业生态建设与产业建设相割离,认为生态建设就没有经济效益,就是只种不砍、只发展不利用的误区。林业虽然是生态建设的主体,但在发挥生态效益的同时也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诸如竹木材、果实、茎叶等林产品以及生态景观价值,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等

作用。

(2)不能一提起林业产业发展就是无所顾忌,不讲生态的误区。林业在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林产品的同时起到了重大的生态保护作用,同时,林业产业的发展将为林业生态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经济基础,有利于生态建设推进与开展。

(3)不能认为林业产业就只有竹木材、果实等林产品,还应包括林产品的综合加工利用及以生态景观为主的生态旅游、生态观光、生态休闲。

4.3 立足实际,突出重点,发展特色产业

要积极鼓励和支持符合本县实际的林业产业项目,依托本地特色林业资源优势,结合市场需求,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集中财力、人力、物力发展特色林业产业,切忌不切实际地盲目发展、跟从发展、贪多求大求全,应大力发展适宜本区域的特色林业产业。

4.4 坚持科技兴产业,强化林业适用技术推广与应用

一要强化对林业科技宣传,增强林业适用技术知识的普及,改变林农发展林业产业的陈旧观观念,大力推广林业适用技术,做到林农不仅知技术、懂技术,更要会运用,提高林业产业的管理、经营水平,坚持高标准、高要求发展现代林业产业基地,实行集约化、科学化种植与发展,不断提高林产品品质和质量,提升林产品的竞争力。二要加强对林业科研开发与研究的支持,建立林业科技激励机制,积极同国内外相关科研院所技术合作与交流,充分挖掘本地特色林业资源,总结适宜本地的林业技术成果转化。三要建立林业科技信息平台,加强对林业科技人员的培训,提高林业科技人员整体水平。

4.5 强化招商引资,促进林业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建立统一的、跨区域的林业投资信息平台,不断完善林业产业的发展基础设施、政策措施,依托本地特色资源优势,加快林业资源利用结构转变,实施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促进林产品结构调整与升级,促进林业资源的多层次和多元化开发,利用各种信息平台,大力实施招商,鼓励和支持社会资金投资林业产业发展,促进特色资源开发利用和产业升级。

4.6 加快林业改革,完善林业发展政策措施

加快林业改革,理顺林业管理体制、经营机制,将生态文明建设与林业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适时修订《森林法》,使《森林法》与现代林业发展及国家总体发展协调,解决发展林业的政策脱节问题。同时,加快集体林权改革配套改革、林业融投资、森林分类经营等改革措施,建立林业发展的长效保障机制。

(责任编辑:刘昀)endprint

4 建议与对策

4.1 提高对林业的认识和重视

(1)将林业产业发展与林业生态建设放在同等位置,充分理解和认识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地方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及助农增收中的基础性作用,提升林业产业在全县经济发展中的地位;(2)要正确理解林业产业的基本特性,树立正解的林业产业发展观和可持发展观,克服急于求成的心态和过多的盲目指挥林业产业发展,结合本地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林业发展长中远期可持续发展规划;(3)要加大对林业产业发展扶持力度,不断完善林区基础设施,为林业产业发展创造有利发展基础和条件,并出台有效的激励政策和措施;(4)加强对林业产业的宣传,增强社会和林农对林业产业的正确认识,充分调动社会和林农发展林业产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5)要加强对林农的引导和服务,增强林农的诚信意识,加大对林农的服务;(6)要让林农认识到林业产业的风险认识,防止盲目跟众,同时,通过政策措施增强林农的抗风险能力。

4.2 正确处理林业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的

关系

林业生态建设与林业产业发展间是辩证统一的、相互促进的、密不可分的,两者统一以森林为基础。要处理好以下几个误区:

(1)不能简单将林业生态建设与产业建设相割离,认为生态建设就没有经济效益,就是只种不砍、只发展不利用的误区。林业虽然是生态建设的主体,但在发挥生态效益的同时也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诸如竹木材、果实、茎叶等林产品以及生态景观价值,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等

作用。

(2)不能一提起林业产业发展就是无所顾忌,不讲生态的误区。林业在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林产品的同时起到了重大的生态保护作用,同时,林业产业的发展将为林业生态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经济基础,有利于生态建设推进与开展。

(3)不能认为林业产业就只有竹木材、果实等林产品,还应包括林产品的综合加工利用及以生态景观为主的生态旅游、生态观光、生态休闲。

4.3 立足实际,突出重点,发展特色产业

要积极鼓励和支持符合本县实际的林业产业项目,依托本地特色林业资源优势,结合市场需求,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集中财力、人力、物力发展特色林业产业,切忌不切实际地盲目发展、跟从发展、贪多求大求全,应大力发展适宜本区域的特色林业产业。

4.4 坚持科技兴产业,强化林业适用技术推广与应用

一要强化对林业科技宣传,增强林业适用技术知识的普及,改变林农发展林业产业的陈旧观观念,大力推广林业适用技术,做到林农不仅知技术、懂技术,更要会运用,提高林业产业的管理、经营水平,坚持高标准、高要求发展现代林业产业基地,实行集约化、科学化种植与发展,不断提高林产品品质和质量,提升林产品的竞争力。二要加强对林业科研开发与研究的支持,建立林业科技激励机制,积极同国内外相关科研院所技术合作与交流,充分挖掘本地特色林业资源,总结适宜本地的林业技术成果转化。三要建立林业科技信息平台,加强对林业科技人员的培训,提高林业科技人员整体水平。

4.5 强化招商引资,促进林业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建立统一的、跨区域的林业投资信息平台,不断完善林业产业的发展基础设施、政策措施,依托本地特色资源优势,加快林业资源利用结构转变,实施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促进林产品结构调整与升级,促进林业资源的多层次和多元化开发,利用各种信息平台,大力实施招商,鼓励和支持社会资金投资林业产业发展,促进特色资源开发利用和产业升级。

4.6 加快林业改革,完善林业发展政策措施

加快林业改革,理顺林业管理体制、经营机制,将生态文明建设与林业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适时修订《森林法》,使《森林法》与现代林业发展及国家总体发展协调,解决发展林业的政策脱节问题。同时,加快集体林权改革配套改革、林业融投资、森林分类经营等改革措施,建立林业发展的长效保障机制。

加快发展山区林业的对策研究 篇7

造林绿化, 保护生态平衡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政策性强, 涉及面广。特别是山区自然条件恶劣, 人们发展和保护林业的意识差, 积极性不高, 就十分需要各级政府及林业职能部门花大力气贯彻好党和国家的林业政策, 做好相关法规的宣传工作, 使山区人们懂得发展林业的重要性, 充分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各级政府及林业行业部门必须加强对发展林业的政策、法规的宣传, 让广大林农掌握林业发展的方向、目标, 在广大的山区造就一个人人都积极主动发展林业, 人人都懂得对林业的培育、管理、爱护的良好氛围, 要把生态工程建设的意义, 政策界线, 现有林保护, 特别是天然林保护的重要意义及相关法律、法规向广大农民讲深、讲透, 使他们懂得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2大工程, 是党和国家站在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高度提出的一项改善我国生态环境的战略举措, 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也是国家长治久安、民族团结和发展的需要。在贫穷落后, 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山区, 实施生态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存环境和切身利益, 必须立即行动起来, 刻不容缓。

2 加强领导, 确保林业持续发展

加强领导, 强化政府行为是发展山区林业, 确保林业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山区群众文化素质低, 对林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发展林业自身行为不力, 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进一步加强领导, 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 规范山区群众发展和保护林业的行为。在林业生产的发展上: (1) 要坚持行政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 做到“为官一任, 绿化一方”。 (2) 要制定切合本地实际的长远发展规划。 (3) 要把天然林保护工程和生态工程建设纳入各级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 念好“山”字经。 (4) 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监督检查机构, 严格查处违反《森林法》和有关法规的人和事。在具体措施上, 必须抓好“造、封、管并举”, 提高森林覆盖率, 缓解山区生态恶化状况, 造就山区良好的生存环境。山区既是森林分布最多的地方, 也是毁林、毁草、开荒最严重的地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林业逐渐被重视起来, 几项大的工程相续启动, 投入也相应加大, 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 特别是土地条件好, 交通比较发达的地方, 林业投入大幅度增加, 产值成倍增长。

3 继续解放思想, 强化林业科技意识, 增加林业科技含量

改革开放以来, 林业科研推广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 开发出具有相当质量和数量的林业科技成果。但是, 由于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机构还不够健全, 加之林业生产第一线部分科技人员素质低, 很难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致使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与生产力脱节, 科技价值与生产效益脱节。因此, 继续解放思想, 强化科技应对意识, 增加科技含量是发展山区林业的重要举措。具体应做好以下几方面:一是,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 搞好林业科技体制改革。切实发挥林业科研机构的作用, 采用经济杠杆及市场导向, 开拓林业科技市场, 逐步建立起适应山区的科技推广运行机制, 促使林业科技成果向山区林业生产第一线转移。二是, 加强人才培养, 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培训科技人才, 鼓励他们到山区去发挥作用。做到政策向科技人员倾斜, 推行科技承包, 按其得失, 奖惩挂钩, 制定优厚待遇激励科技人员到山区搞技术投入, 推行技术入股分成, 采用“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 培养大批科技人才, 充实林业科技队伍, 实行科技工作者经费重点扶持, 重点投入, 保证山区重点科技项目的开发。

4 加大对林业的投入, 推进林业社会化发展

目前, 我国已初步建立了一个多层次、多渠道筹集林业资金的渠道, 但山区投入不足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多元化、稳定的生态环境建设投入机制没有得到很好落实。加大林业投入, 推进林业经济发展, 财政、计划、金融等部门就必须按照国务院批准的2050年的发展规划要求, 形成财政有偿与无偿投入相结合, 计划合理安排, 金融加大支持的格局。采用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 广泛吸纳社会闲散资金, 实行按股分红、分利、分贷、分值、分管的办法, 鼓励机关事业单位、科研部门、工商企业直接受益的下属单位、个人走联合发展, 共同投入的路子, 大胆放手, 放心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林业经济。在计划、价格、税收、金融等方面, 制定山区林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扶持林业发展, 加大生态建设, 退耕、还林、还草, 绿色扶贫工程力度, 鼓励山区林农大力发展各类林业, 以改善生态环境, 增加收入, 增强自身发展能力。

5 加强林业法制建设, 完善林业政策, 依法治林

一是, 要完善“两山责任制”, 鼓励和引导山区群众和社会其他公民, 以林地、技术资金、劳务投入创办多种形式的经济实体, 变分散经营为规模经营。二是, 建立长期稳定的林业经济扶持政策, 提高林业的总体水平。三是, 对重要的林副产品实行政府最低保护价, 合理确定林副产品之间的比价, 让山区群众发展林业吃下“定心丸”。四是, 建立合理的退耕还林补偿机制, 确保生态建设顺利实施。通过以上的措施和诸方面各个环节的努力, 长抓不懈, 山区林业的发展必定能取得更大的成绩。

摘要:要使山区林业成为一项致富产业, 必须从林农入手, 综合协调解决好种种制约林业发展的问题。本文为了促进山区林业的健康发展, 提出几项对策, 以供参考。

山区生态林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篇8

1.1 存在问题

1.1.1 资金不足

社会意识形态的进一步更新, 带来广大人民对生态林业的期望。山区林业本身也是国家重视的项目之一, 不过, 由于山区的地质条件经济条件等限制, 形成规模化工业很难, 因此山区工业的发展整体来讲很难产生经济效益。一方面山区林业不能为国家, 为政府带来很强大的经济受益, 另一方面山区林业因此很难受到经济的扶持, 也尚未形成对于生态林业的资金计划, 因此各方面对林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不高, 形成恶性循环, 林业建设所需的基础不到位, 也很难产生新的作为。

1.1.2 管理与规划不合理

因为某些地方各自为政, 缺少用整体、统一的眼光治理, 总体建设中没有出现防护林, 林业建设等规划, 正常的林业发展脱离社会需求。对土地的利用不能完全合理, 该种树的地方种了田, 该种田的地方养了水, 并且养树缺少方法, 没有工程和生物手段结合的意识。进行管理时所用的方法不能针对生态环境本身特点, 建设时缺少程序, 多次建设的情况经常发生, 这些都是阻碍生态建设的制约性因素。林业布局重叠。因为一些历史上的需要, 林业发展在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建设重点, 而时间上的工作交接不明导致工作规划相互重叠, 矛盾重重, 建设方向不明, 使科学规划难以落实。

1.1.3 技术支持力度不够

从业人员并不是高知识、高技术人才, 而在工作中又缺少相应的技术培训和高科技产品的支持, 目前生态林业的手段缺乏推广, 存在林业的“偏远地带”, 人才和技术都不愿意停留。一些地方并没有林业发展的意识, 也未建立站点。一些站点虽已建成, 但既没有人才也没有资金, 一些科技成果被放在一边, 不去普及也不去研究, 林业机构不稳定, 人员流动大, 人员工作时间不长, 短时间内时常有技术人才离职, 人才流失问题严重。

1.2 制约因素

现在可以看到, 山区生态林业未能达到理想效果, 限制因素很多。比如, 聚集投资的办法较少, 技术水平有限, 受益分配机制不科学, 生态林概念不清晰等。以下探讨集资办法以及健全技术服务两个因素, 这两点对于山区建设生态林业的作用很明显, 因此, 更具有分析价值。

1.2.1 融资渠道单一

生态林业建设本身需要打持久战, 前期必然有强大的资金投入作为后盾来建设, 并且受益不是短期见效。所以, 从这个角度讲, 国债形式的资金投入并不是首选。其次, 生态建设需要大规模资金长时间的投入, 现在常用的投资手法是银行贷款, 但是, 银行贷款利息较高, 目前的现筹现代给贷款者造成较重的压力, 想在短期实现资金回笼并产生受益很难。对于从业者来说, 并不能起到鼓励投入的作用, 并且, 资金的流动缺少保障, 阻碍资源的综合使用, 也不能与持续发展和以养为主、以伐为辅的林业发展相适应, 此外, 国家在这方面, 也无进行补偿性投入, 因此, 此投资不能实现循环, 各级领导也无积极性参与这类工作, 生态建设缺少后备力量, 自然发展缓慢, 新突破较少。

1.2.2 技术服务机制不健全

林业发展的技术性必须以与之相匹配的工作作为依托, 不过我们目前山区的情况是交通闭塞, 信息流通不畅, 多数条件都落后于城市。比如, 科学投入不够科学、稳定, 没有强大的资金以及项目支持, 因此工作过程还较为原始。第二, 人才缺失, 又无引进人才, 留住人才, 培养人才的意识, 建设工作无适当人选。第三, 体制落后, 管理体制不能与现行体制相符合。林业体系缺少内容, 没有相应的科技含量, 树木的品种单一, 没有高质量的新型品种, 品种单一落后, 林果及植物本身经济效应不强, 看不到实际效用, 因此, 群众很难有被调动的积极性来完成这件事, 恶性循环, 生态林业成为空口号, 难以推广普及。

2 对策

山区的生态林业, 本身具有繁复性, 长期性, 所以, 要有更强和更多的融资意识和融资方法, 投入高技术人才来进行规划普及, 提升技术宣传。同时, 生态林业建设应该具备强大的经济生产功能, 能逐步自给自足, 农民能够通过参与到这项工作的同时获得实际的收入。

2.1 加大补偿力度, 拓宽融资渠道

积极吸引社会力量投资生态林业, 积极开拓筹集社会资金的渠道, 加大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补偿的力度。加大信贷投入, 延长贷款年限。国家应加大对林业的支持力度, 明确各级政府在生态林业建设中的责任和义务, 分别实行全额支付和补助支付、直接支付和转移支付等不同的公共财政支持方式。在生态经济原则指导下, 逐步开展生态补偿征收试点。发展多种经营, 长短结合, 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确保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加强建立资金管理、资金使用和计划管理等制度。

2.2 制定科学规划

山区生态林业建设要依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具体条件, 因地制宜, 搞好最佳林种、树种结构配置, 从而选择最适合本地发展的生态林业模式。以玉田县为例, 目前已初步形成以河、渠、路为骨架, 网、带、点、片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及6667公顷果树带为主体的水保经济林体系, 全县林地面积达2.37万公顷。其中, 以苹果、小枣、葡萄、梨及优质杂果等五个基地为核心的果树面积达687公顷, 优质核桃基地667万公顷, 果品产量达50100吨, 产值达6300万元, 形成了平地发展梨枣, 山区发展核桃等玉田传统特色果品的生产格局, 实现了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效结合。

2.3 加强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科技支撑是提高林业生产力的内在动力, 而依靠科技是振兴山区生态林业的根本出路, 也是搞好生态林业建设的基本保证。在工程投入上增加科技含量, 把实用技术推广纳入工程建设计划。要建立健全林业科技推广体系, 稳定科技推广队伍, 认真抓好各个层次的技术培训、科技信息传递与应用;实施优惠政策, 鼓励科技人员投身生产第一线, 努力提高科技兴林水平;组织多学科进行综合研究, 组织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技术研究的攻关项目, 提高质量意识, 坚持技术标准, 强化技术管理。

2.4 加大宣传力度, 更新林农经营观念

政府可以通过电视、报刊或村镇板报等林农容易接受的形式, 积极搞好宣传, 提高全社会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通过政策引导、利益驱动和效益吸引等手段使群众认识到国家生态林业建设既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 也是调整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 符合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另外, 可以定期组织讲座, 使林农转变经营观念, 坚持多林种多功能的经营方向, 林工商综合经营, 给经营承包者以真正实惠。调动林农投身生态林业建设的积极性。

3 结束语

很多地方发展林业的客观条件很好, 只要人们把握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 使主观和客观很好地结合起来, 通过人民的共同努力, 山区生态林业肯定有一个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葛会波.河北省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M].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景宁山区林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9

1.1 现实五大转变

部门林业向社会林业转变、山上绿化向城乡一体绿化转变、资源林业向资本林业转变、低效林业向高效林业转变、单纯保护向科学发展转变。

1.2 建立五大体系

林业生态体系、林业产业体系、林业安全体系、森林文化体系、能力支持体系。

2 以项目工程促发展

2.1 实施生态公益林保护工程

加强全县8.61万hm2重点生态公益林建设, 到2011年底, 累计建设重点生态公益林优质林分5.73万hm2;完善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及时发放生态公益林损失性补偿;完善护林员队伍建设, 不断提高生态公益林的管护水平。

2.2 实施城乡绿化美化工程

开展省级森林城市和森林城镇创建, 从2011年起, 每年建成省级森林乡镇1至2个;开展各级绿化示范村创建, 建成省级森林村庄2个、市级绿化示范村14个;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和绿化造林工作。依托生态优势发展观光旅游休闲产业, 开设农家乐, 形成“吃、住、玩”一条龙服务。

2.3 提升竹产业

全面实施重点欠发达县群众致富奔小康项目—竹产业提升工程4 000hm2;建设3~5个高效示范园区;加快配套设施建设;组织开展竹子专业特色村和竹林高产示范户建设;加强实用技术培训。

2.4 培育用材林

开展沙川现代农业园区生态治理和用材林示范区建设, 5年建设666.7hm2;实施森林抚育和大径材培育项目, 建设森林抚育和大径材培育基地533.3hm2。

2.5 提升中药材 (厚朴) 产业

以家地、标溪、梧桐、大际、大均、澄照、英川等乡镇为中心区, 落实抚育管理措施, 巩固提升厚朴中药材基地2 000hm2。

2.6 扩大油茶产业

以千峡湖库区和沙湾、鸬鹚等乡镇为重点, 实施省油茶产业发展重点县示范林建设项目, 完成266.7hm2油茶基地建设;支持油茶产业道路建设14km, 积极开展创建市级油茶示范基地活动, 探索油茶基地以短养长的经营模式, 提高经营效益。

2.7 加强森林资源利用和保护

完成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完成景宁县森林可持续经营方案编制工作;加强古树名木和野生动植物保护, 开展全县湿地调查;大力推进森林公安“五化”建设, 努力推进“平安林区”建设。

2.8 做好林权抵押贷款的扩面增量工作

完成林权抵押贷款2.07亿元;继续完善森林资源建档和资产评估工作;积极培育新型林业经营实体8家;规范林权初始登记、变更登记工作。

2.9 加强森林消防工作

继续加强消防责任制;继续坚持值班制度;加强村级护林员队伍的建设管理;加强森林消防宣传;加强乡级护林队伍的装备标准化建设。

2.10 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

强化对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预警、检疫防治;完善县乡两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体系, 落实监测、清理等各方面的工作措施, 巩固松材线虫病预防和除治工作成果。

2.11 强化林业基础设施建设

完成县森林消防指挥中心修缮项目, 改善林业干部职工的办公条件;抓好林区道路建设。2011~2012

年建设林区道路300km。不仅有利于加快森林资源的培育, 进一步改善山区林业生产环境, 而且能更好地提升林业现代化、“农家乐”和森林公园休闲、旅游等项目的开发, 促进景宁县山区农民致富奔小康步伐。

3 存在的问题

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 绝大部分山区仍旧是景宁县欠发达乡和低收入人口的集聚地, 存在着特色产业层次较低、基础设施整体配套水平不高、人口布局不合理、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对山区发展制约凸显、体制机制不顺、创业创新精神缺乏等问题。

4 对策与建议

4.1 开辟山区林道路

山区道路是林业增效、林农增收、林区发展的基本条件, 是山区生活、生产的重要基础设施, 它连接着居民点、林业资源、运输等各个环节。

4.2 抓项目、搞建设、促发展

继续实施笋竹两用林、阔叶林发展工程、特色经济林 (油茶、香榧、山核桃) 等项目, 以大项目、大建设、促进大发展。

4.3 统筹城乡发展

以现代林业为推动力, 建设生态文明新农村, 以林业重点工程项目为龙头, 助推林农建设生态文明新农村, “既要金山银山, 更要绿水青山”。加强生态保护工程、实施万亩笋竹两用林工程、实施百村绿化工程、启动望东洋保护与规划工程等项目进行科学规划、周密部署, 充分发挥林业重点工程项目的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 走绿色循环可持续性发展之路。

实施一村一品的特色林业, 以东坑、景南毛竹现代示范园区、黄洋口板栗示范果园等兴林富民工程项目为重点, 全面实施竹林、药材、高山花卉、水干果增效工程。

4.4 林农拓展、转变林业生产方式

经营现代生态农庄, 综合开发利用“家禽—鱼—花—果—树—林下经济作物”绿色循环经济, 采用农林牧副渔有机结合的方法发展多元化经济。调整林业经济结构, 积极从事第三产业, 借助得天独厚、风光秀丽的风景名胜区、森林生态休闲旅游区等自然旅游资源, 经营农家乐、生态游等, 特色鲜明、地方风土味十足的特色旅游项目。

参考文献

[1]范艺嘉, 朱长青.保护森林生态环境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11 (6) :121~124.

[2]张红霞.山区林业开发大有可为[J].河南林业, 2000 (4) :29~31.

[3]王宏祥, 王幼臣, 刘璨, 等.山区林业综合开发政策问题研究[J].林业经济, 1995 (5) :99~102.

山区林业综合开发建设与战略分析 篇10

通过对大量历史资料进行查阅后发现, 我国山区综合开发与自然生态环境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在以往很长一段时期, 我国对山区的开发利用全部都是以粗放模式为主, 这种不计后果的开发, 造成了农林牧等山区重要资源过度浪费, 不但影响了山区的可持续发展, 而且还引发了诸多环境问题。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自然生态环境, 这就要求我们在对山区进行综合开发的过程中, 必须充分考虑生态系统保护问题, 而且还应当将之作为首要问题来对待, 只有保证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 才能持续发展经济, 也才能使山区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持续发展。想要进一步改善目前的自然生态环境, 必须采取治保相结合的措施, 治应当以治理山地及河流为主, 保则应当以保护山区土壤及生物为主。总之, 对山区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要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 不能仅仅为了眼前的利益, 而大肆破坏生态环境, 只有将目光放长远, 并将山区综合开发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到一起, 才能获得显著的成效, 从而实现山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山区林业综合开发建设与战略研究

现阶段, 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 山区林业综合开发应当面向市场, 并立足于自然资源优势, 将所有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整合到一起, 本着系统开发、综合利用的原则, 采取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者协调统一的山区发展战略, 这是推动我国山区经济快速、稳定、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 积极协调山区林业开发与其它行业的关系

就我国山区而言, 其有着非常丰富的林业资源优势, 加之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都极为适合植物生长, 从而使得林业产品的开发前景十分广阔。由此可见, 林业现已成为山区经济的优势产业之一, 对山区林业进行综合开发, 有助于推动山区经济发展。但在这一过程中, 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山区林业综合开发的复杂性和系统性, 仅仅凭借林业部门的支持是远远不够的。所以, 必须调动起山区各个行业的积极性, 协调好各行各业与林业的关系, 并对林业、农业、水利、旅游业等进行综合开发, 从而推动山区经济快速、稳步发展。

(二) 统筹规划, 将山区林业综合开发纳入到地方经济发展计划

山区林业的综合开发是一项较为系统的工作, 其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 涉及山区的诸多方面。为此, 各级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予以大力支持和配合, 形成合力, 为山区林业开发和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鉴于此, 应当制定合理可行的开发规划, 进一步明确开发方向和工作重点, 并对布局进行优化调整。同时可将林业开发规划纳入到当地经济发展规划当中, 相互协调, 共同发展。尤其是一些林业改革的试点山区, 更要做好统筹规划, 借此来形成规模优势, 确保山区林业综合开发工作有序进行。

(三) 明确目标, 合理定位

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在山区林业综合开发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 加之一些因素的影响, 使得具体目标不够明确。为此, 我们应当积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和前人的研究成果, 进一步明确山区林业综合开发的目标, 并对山区发展进行合理定位。我国山区的林业资源比较丰富, 为了使其生态保护功能得以发挥, 可将生态建设作为山区林业综合开发的目标, 为社会与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生态保障。

(四) 加大科技投入力度, 为林业综合发展创造条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各种新技术、新工艺在林业开发中的应用越来越多, 科技兴林已经成为主流趋势。然而, 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 几乎所有的科学技术都来源山区外部, 所以在山区林业综合发展的过程中, 引进何种技术, 走怎样的技术路线是一个值得深思熟虑的问题。鉴于此, 在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的过程中, 不但要讲求经济效益, 还要符合自然生态环境的要求, 选用的技术既要具有先进性, 又要具备可行性。尽可能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 为山区林业综合开发创造有利条件。

(五) 坚持走产业化的发展路线

随着计划经济被市场经济所取代, 给山区林业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市场经济所追求的是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基于这一前提, 山区林业开发必须着眼于市场, 以市场需求为立足点, 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 以最小的成本投入获取最大的利润为目标。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上看, 山区林业的综合开发利用, 归属于资源开发的范畴, 想要实现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就必须合理运用市场机制, 走产业化道路, 这样才能使原本有限的资源获得合理的配置, 使其利用效率达到最大化, 同时也能使林业建设向集约化经营的方向转变。大量的实践表明, 产业开发是目前加快山区林业综合开发的必然选择, 也是提高山区林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以往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和制约, 我国的山区林业开发一直都是以造林为主, 这种单一的生产模式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从而严重阻碍了山区林业及经济发展。为此, 当务之急是要转变经营理念, 根据林业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 突破行业限制, 将山区林业当做产业来发展, 并将之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到一起, 借此来推进我国山区林业的产业化进程。在实现山区林业产业化的过程中, 应当做好如下工作:培植主导产业, 不断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大力兴办林业工业, 促进产业基地形成;提高产业化开发水平, 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加大名优特产品的开发力度, 提高山区经济效益。

三、结论

总而言之, 山区林业的综合开发是一项较为复杂且系统的工程, 其不但关系到山区经济的持续发展, 而且还与山区人民脱贫致富息息相关。为此, 在实际工作中, 我们应当坚持科学发展观, 并以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 不断总结经验, 从中吸取教训, 勇于探索和创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山区林业势必会获得全面发展。

摘要:在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山区占据了67%左右。山区不但有着各种各样的丰富资源, 而且还是平原地区的生态屏障。然而, 人们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 给山区资源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 自然生态环境也随之日趋恶化, 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可持续发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必须对山区林业进行综合开发利用, 借此来加快山区经济的发展速度。基于此点, 本文就山区林业综合开发建设与战略进行浅谈。

关键词:山区,林业,综合开发,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仄凌.立足山区服务林农为山区林业产业发展作贡献[J].浙江林业, 2009.

[2]陈剑宁, 王文万.对发展贫困山区林业的几点思考——以云南省彝良县贫困山区为例[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 2010.

[3]沈月琴, 汤肇元, 李兰英.市场经济下山区林业持续发展——山区农户经济行为的调查与思考[J].林业经济, 2009.

[4]陈生合.发挥山区资源优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白银市山区林业综合开发的思考[J].甘肃农业, 2010.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山区林业】相关文章:

加大林业综合行政执法力度保护山区森林资源09-13

山区道路05-12

山区教师04-30

闽北山区05-02

贫困山区05-04

毕节山区05-04

湖南山区05-16

德化山区范文05-16

山区教育范文05-17

扎根山区范文05-18

上一篇:计算机课程设置下一篇:混凝土自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