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压力调节方法

2024-05-07

教师心理压力调节方法(精选五篇)

教师心理压力调节方法 篇1

推移时间遗忘法:有时时间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积极忘记过去的、眼前的不愉快,随时修正自己的认知观念,不要让痛苦的过去影响你未来的发展。

顺其自然自我解脱法:学会自我放松,在适当的情况下想说便说(找自己信得过的人),想休息便休息(劳逸结合),想娱乐便娱乐(自我发泄)……实在不想做事时可暂时放下,不追求十全十美(追求卓越并非追求完美)。

注重过程淡化功利法:设定合理的、客观的自我期望值。例如,对待学历、职称、职务乃至人生,都应注重过程,淡化结果。需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你的奋斗目标要切合自己的实际;二是做事时可往最坏处着想,向最好处努力。

众人面前理智法:在众人面前最好多观察、思考,少盲目表现自己。人人都会有这样的心理体验:当自己在众人面前盲目表现之后,却后悔自己的言行举止有损自己的形象而忧心忡忡。

更新环境自我调节法:在压力太大、心情不佳时变换一下环境。例如,室外观景、室内养花,对美好事物的想象、恐怖事件的回避(耳不听、眼不见、心不烦)。

音乐与生理保健法:各种声音通过耳朵被人感受,如他人的赞扬声、指责声、议论声、谩骂声等都会影响你的心情,因此,你可以多听一些优美的音乐,以缓减不愉快的心情。

自信自主激励法:相信自己是最好的。第一,要知道你所遇到的问题、压力和挫折别人同样也会遇到,只是时间早晚而已。因此,别人能正视并勇敢面对的事,你通过努力也能做到。第二,得与失贯穿于人一生之中并循环往复,关键在于你的态度和价值取向。如果你能把困难和压力视为成功的前兆,使逆境成为成功的垫脚石,将危机当作机遇的起点,那么,你就能积极看待人生的苦恼。第三,你所承担的任务或你正在从事的工作,在你的心目中一定是最重要的。因此,千万不要与现实的工作和生活对抗,而应尽量保持平静的心情。

现代教师心理压力调节方法 篇2

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能积极地悦纳自我――即真正了解、正确评价、乐于接受并喜欢自己。承认人是有个体差异的,允许自己不如别人。

有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能面对现实并积极地去适应环境与教育工作要求。例如,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及客观了解学生的能力;具有获取信息、适宜地传递信息和有效运用信息的能力;具有创造性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

热爱教师职业,积极地爱学生――能从爱的教育中获得自我安慰与自我实现,从有成效的教育教学中得到成就感。

具有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境――教师的教育心理环境是否稳定、乐观、积极,将影响教师整个心理状态及行为,也关系到教育教学的工作效果。

能自我控制各种情绪与情感――繁重艰巨的教育工作要求教师有良好的、坚强的意志品质,即教学工作中明确目的性和坚定性;处理问题时决策的果断性和坚持性;面对矛盾沉着冷静的自制力,以及给予爱和接受爱的能力。

和谐的教育人际关系――有健全的人格,在交往中能与他人和谐相处,积极态度(如尊重、真诚、羡慕、信任、赞美等)多于消极态度(如畏惧、多疑、嫉妒、憎恶等)。

体育教师应有的心理品质及调节方法 篇3

摘 要 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运动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体育教师的作用也越发重要。我们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尤其要重视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本文阐述了体育教师应该具有的心理品质,并且提出了自我心理调节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 体育教师 心理健康 心理品质

教师的职业性质以及他们所扮演的社会角色,要求他们必须具有健康的人格特征。教师要做好教育工作,就必须要有健康的心理,而且这也是教师自身健康的需要。

一、体育教师从事教育工作应具有的心理品质

(一)体育教师应具有对体育事业的奉献精神

体育教师应该道德品质良好,而且有对体育事业的奉献精神,他们应该具有诚恳、勤劳、忠实、负责、谦逊、和蔼、乐观、活泼等品质与特征,正是这些会对学生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

1.体育教师不仅要上好体育课,还要开展内容丰富的课外体育活动,所以体育教师整天在运动场上奔波,默默无闻地为祖国培养出一批批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和运动成绩优异的体育人才。如果没有无私的奉献精神是不可能做到这些的。

2.体育工作需要体育教师有足够的热情、进取心和责任感,要求对体育工作投入全部的身心。因此,对体育工作的奉献精神,是体育教师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

(二)体育教师应具有较强的完善能力

体育教师要具有较强的完善能力,才能更好地在体育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

1.体育教师应该具有较强的教学工作能力,比如敏锐的观察力、能随时转移的注意力、较强的记忆力、全面的思考力、丰富的想象力等。

2.体育教师应该具有较强的运动能力,如反应速度、超强的耐力、爆发力和弹跳力等。

3.体育教师应该具有很强的创造能力和组织能力,比如在教学中不墨守成规,能吸取别人的丰富经验并创造性地利用以改善自己的教学;教学中对不同的学生采用的教育方法因人而异;对不一样的教学内容,采用不一样的教学方法等。另外体育教师还要善于组织运动竞赛和教学活动等。

4.体育教师应该具有很强的表达能力。体育教师不仅需要有理论课教师那样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要有特定的肢体表达能力,他们不仅要把自己的思想流畅地表达出来,还要把自己的运动技能和技术通过示范动作准确地表现出来。

5、体育教师要有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因为体育课和运动训练等不像其它理论课学生坐在教室里认真听课就行,它要学生处于不停的运动状态,所以就避免不了会有运动受伤的情况发生,这时就要求体育教师来安抚好学生并帮助学生处理好伤口。

(三)体育教师应具有高尚的情操

教师如果有高尚的情操,就会对学生有很强的感染力,从而会对学生起到很大的教育作用。

1.体育教师应该热爱和追求真理,热爱祖国,忠诚于教育事业,应该讲究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和环境美。作为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还应该对工作充满热情。

2.体育教师要有稳定的情绪,虽然体育教师比其它科目的教师面对的教学环境更为复杂,但体育教师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能乱发脾气,否则学生会不知所措,导致心理上增加恐惧感。

(四)体育教师应具有坚强的意志力

体育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和增强学生的体质,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过程中,体育教师要付出巨大的努力甚至是牺牲,他们不仅要“讲”,更要身体力行地去“做”,这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还会遇到大量的困难,所以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克服重重困难,最终达到既定的目标。

(五)体育教师应具有良好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学校体育工作的任务并不是體育教师一个人就能完成的,它需要各方面的协调配合,比如校领导的重视,班主任的支持,校医的配合和家长的帮助等等。而体育教师作为这中间的主要角色,首先就要会处理好与他们的关系,否则在教学与训练过程中就会遇到很多困难。另外,体育教师还要建立与学生的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体育教师的自我心理调节

既然体育教师的心理状态对教学和训练影响之大,那就必须要求体育教师有健康的心理状态。但是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普遍较快,面临的压力也较大,很多人都有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当然体育教师也是人群中的一部分,也不能排除有心理问题的可能。

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具有较强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而体育教师要自我调节好心理状态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体育教师要正确认识自己的职业,看到教师职业的神圣,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为自己的职业和身份而感到荣耀,要正确理解自身的价值而不要自卑和气馁,以免影响心理健康。

(二)体育教师要正确地认识自己和学生,不要给自己定太高的目标,也不要对学生的期望值太高,这样就不会因为太失望而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

(三)建立与领导、同事、学生、家长的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心情舒畅,心境良好。在工作和生活中发生某些心理矛盾时,不能消极对待。

(四)要有自知之明,必须非常了解自己的健康程度,不要太逞强,并会用心里健康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行为。

(五)生活要有规律,要保持乐观的情绪和健康的身体。

三、结束语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主体,体育教师的心理状况如何,不仅是教师个人的问题,更是关系我国体育发展的问题。全社会都应该关心和重视体育教师的心理问题,并为此付出行动,做出应有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潘菽.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409-410.

[2] 唐迅.现代教师心理素质[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7:290-304.

教师心理压力调节方法 篇4

一、就业心理压力

1. 焦虑。

是由心理冲突或挫折引起的, 主要表现为恐惧、不安、忧虑等。毕业前夕, 大多数大学生心理问题表现为过度焦虑。尤其是一些来自边远地区, 或性格内向, 或有生理缺陷, 或学习成绩欠佳的大学生, 以及女大学生表现得更为突出。这种焦虑使他们在择业时精神负担沉重, 紧张烦躁。

2. 自卑。

缺乏自尊心、自信心。某些毕业生因自己不是名牌学校毕业、专业不热门、人长相平常, 既没有权势关系可利用, 又没有金钱支持, 总之, 别人具有的先天优势自己都没有, 自卑感油然而生。常表现为:缺乏正确的自我认识, 自惭形秽, 缺乏信心和勇气。

3. 依赖。

形成择业依赖心理现象主要是由于个人独立决策能力不强, 缺乏进取精神而造成的。往往表现为不主动出击, 消极逃避就业市场, 抱着等、靠、要的依赖思想, 依赖家人通融社会关系, 试图通过关系就业;依赖老师、学校送工作上门, 总念着“车到山前必有路”, 天上也会掉馅饼, 试图坐等就业;即便有就业岗位选择的机会, 也要向千里之外的家长寻求决策帮助、对职业左顾右盼, 拿不定主意, 以致贻误择业时机。

4. 自傲。

这种心理在一些大学生身上反映比较突出。他们在求职时, 好高鹜远, 自命不凡, 挑三捡四, 怕吃苦, 讲实惠, 给用人单位留下浮躁、不踏实的印象, 不受用人单位的欢迎。自傲心理使大学生严重脱离实际, 以幻想代替现实, 使自己的求职目标和现实产生极大的反差。当面对现实时, 往往情绪一落千丈, 产生孤独、失落、烦躁、抑郁等心理现象。

二、就业心理问题归因分析

1. 自身因素。

大学生经历比较简单, 对就业形势了解不清, 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较差, 情绪波动性大, 情感较为脆弱, 遇到困难容易产生焦虑心理, 受到打击后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由于心理上的不完全成熟, 自我同一性混乱, 这种混乱表现在大学生对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力素质、特长以及适合职业的判断上紊乱不清、自主性弱化、自我目标的追求受他人和同伴群体的影响。

2. 社会因素。

就业市场的不完善。目前就业市场还存在不少问题, 这也成为毕业生就业中的困扰。如某些单位以办人才交流会谋利、虚假招聘信息、就业市场与协议缺乏权威性、大型的毕业生招聘会签约率不高等等。毕业生异地就业派遣、落户口、接档案, 劳动保障和社会保险等方面还存在着种种壁垒。另外, 大学生招聘或使用过程中, 凭关系、走后门, 搞暗箱操作等不公平竞争也时有发生。也有单位重招聘、轻培养, 对招用的大学生, 缺乏人文关怀, 这也是大学生频繁跳槽的原因。

3. 学校因素。

学校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 在思想教育和政策教育方面力度还较大, 对于学生求职能力的培养训练、健康心理的指导教育方面还不足。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多偏重思想教育和政策教育, 而在毕业生创业教育, 求职能力培养, 就业心理咨询等方面滞后。另外, 高校注重“初次就业率”, 强调“先就业后择业”, 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助长了毕业生仓促就业, 随意毁约, 频繁跳槽等随意矛盾不良心理的滋生。

4. 家庭因素。

父母期望值过高而毕业生急切地要感恩父母, 这些家庭因素也是大学生产生上述心理问题的诱因。在现实生活中, 相当部分学生都会选择尊重父母的建议, 而抛弃自己的就业观念。

三、调适和改善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对策

1. 客观认识自己。

面对择业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毕业生首先要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 对自身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专业特长、能力水平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等有全面的认识和评价。对于大学生而言对自我做出评估为的是确定自己具备哪些潜力、什么样的职业比较适合自己, 明确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 从职业发展的角度分析最适合自己的岗位特征和地域范围。因此, 客观认识自己, 认识自己所接受教育的局限性, 是进行就业心理自我调适的有效途径之一。

2. 主动适应社会。

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 取决于毕业生的就业观念能否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 主动作出适应性调整首先要明确现实岗位的重要性和工作的目的意义;其次在选择职业岗位时要把个人的兴趣、爱好、专长与社会实际需要有机统一起来, 努力寻求到社会需要与个人追求的交汇点。

3. 增强就业能力.

调整择业期望和提高抗挫折能力, 大学生的择业期望值必须选择恰当的定位点, 突出重点, 扬长避短, 选择适合发挥自己才能和施展抱负的职业。不能一味追求物质待遇和地域条件, 应根据自己的爱好、爱好和志向把握就业机会, 主动出击, 力争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

4. 合理掌握专业技能知识。

大学生不仅要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 同时还应该掌握用于创造更多、更新知识的本领, 掌握学习专业知识与提高技能有机结合的方法, 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 塑造自己, 发展自己, 不断适应现代社会就业的要求, 使自己能够顺应时代发展, 择业的需要, 努力提高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方成智.大学生就业的心理障碍及调适[J].心理教育研究, 2006 (3) :85-86.[1]方成智.大学生就业的心理障碍及调适[J].心理教育研究, 2006 (3) :85-86.

[2]李鸿雁, 沈建伟: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与调适.新西部, 2009年第18期.[2]李鸿雁, 沈建伟: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与调适.新西部, 2009年第18期.

自我心理压力调节的方法 篇5

要学会应对压力,首先要认识到适度的压力是生命所必须的。人在其一生中,是无法摆脱压力的。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人们无法控制压力的大小和去留,但绝对可以做的是控制对压力的反应程度。如果有时感到心理压力过大,首要的便是通过适当渠道把心中的郁闷渲泄出来。当我们为一件事所困扰时,不要闷在心中,可将苦恼讲给信任的人听,甚至可以让自己痛快地大哭一场,这可以使痛苦、紧张的情绪得以发泄,而不致闷出病来,千万不要为了“尊严”和“体面”而过分自我压抑。

2、头脑冷静,注意力集中,学会弹性思维。

在有压力的情况下清晰的思考。心理学家通过跟踪研究表明,一个富有弹性思维的人,往往能冷静地应付各种变化,化逆境为顺境,变压力为动力。所以,我们要学会运用弹性思维,抱着“车到山前必有路”的潇洒气概,为自己创造一个积极、有序、宽松、和谐的生存环境。

3、培养耐挫力,学会休息、放松自己。

遇到挫折时,要学会升华,将消极转化为积极;一旦发现树立的目标难以达到,先鼓起勇气努力实现,如果实现不了,就应及时重新调整目标。我们的内心世界就好比一座制造紧张的工厂,大脑里时刻充满着消极的思想,有时纠缠在臆想的情景中,诸如恐慌、忧虑、自卑或恐惧等消极情感也随之释放,于是紧张的身体随之而来。此时,很简单,给自己的身体一个机会让它休息,让它从紧张中恢复过来。

4、加强体育锻炼,合理饮食营养,拥有强健的体魄和充足的精力。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于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虚弱,而且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好状态。”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定期进行体育锻炼,便显得尤为重要。体育锻炼可以增强身体素质,放松身心,缓解紧张情绪,

良好的身体素质不仅是战胜心理压力的基础,也是可以提高完成任务的能力。

5、加强情绪锻炼,平衡和享受生活,学会转移压力。

上一篇:施工过程措施下一篇:电机保护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