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调节方法

2024-05-08

高三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调节方法(共9篇)

篇1:高三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调节方法

高三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调节方法

武胜中心中学陈胜芳

随着高考的日趋临近,高三学生在心理、生理、学习、人际、情感等方面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了一些问题,如压力过大、自信心缺乏、心情压抑烦躁、复习效果差、体质下降等,面对这些问题,高三学生应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以免对高考产生不利影响。下面我根据高三学生常见的问题及表现,给大家提出一些相关的建议和措施,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学习压力过大怎么办?

高三学生有压力是很正常的,而且适当的压力还可以转化为学习动力,激发学习潜能。但是如果压力大到吃不下、睡不着、精神萎靡不振,那就需要及时调节,给自己减压了。减压的方法可以有很多:

1、倾诉

找信任的朋友、老师、亲人倾诉,说出你的困惑,讲出你的压力。找不到适合的人倾诉,还可以写写日记,将心理压力转化为文字来倾诉,同时还可以锻炼写作能力,并为今后留下一些宝贵的回忆;

2、运动

通过跑步、打球、做操等方式,让自己出一身汗,从而达到宣泄、健身、排毒的多重目的。

3、哭

压力过大、心情压抑,不妨大哭一场,以此宣泄压力。

4、大喊大叫、唱歌、听音乐

在空旷的地方大喊大叫或者高声唱歌,可以达到宣泄压力的目的,但要注意不能扰民。此外,有条件的班级还可以在教室定期播放一些学生喜爱的歌曲,全班同学一起放声歌唱,或者播放一些舒缓的轻音乐,如钢琴曲、二胡、古筝等,以达到缓解内心浮躁焦虑、放松心情的目的。

5、亲近大自然

课余时间可以到校园内欣赏一下风景,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在教室和寝室也可以用小瓶子插上一两支鲜花或绿色植物,可以达到调节视力和放松心情的目的。

6、调节目标、分解目标

高考目标过大,难以实现,则压力增大。同学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平时成绩,制定合理的目标分数,以“通过努力,可以实现”为标准。其次要学会分解目标,将你的目标分数分配到各个学科,优势科目可以多分配一点,弱势科目则少分配一点,当目标分数被分配到各科之后,奋斗目标就会更加清晰具体,压力也会相应减小。

7、行动是减压的最好方法

每天早上起床后就为自己一天的学习、生活列个清单,做个简单的计划,然后按照清单上的事情一件一件地做,充实自己的生活,让自己每天都有所收获,压力自然就消减了。

8、学会和父母沟通

找机会和父母好好沟通一次,给他们讲一讲你的现状、感受以及想法,获得亲人的理解和支持,同时也听听父母对你的真实想法,营造一种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以为心灵卸下一些不必要的包袱。

二、自信心不足,甚至想放弃高考怎么办?

有些同学认为自己学习成绩差、听不懂课、做不起题,于是灰心丧气、对高考完全丧失信心,表现在行动上就是自暴自弃、麻木不仁。这一类同学其实并不是不想考大学,而是对高考缺乏信心的一种退缩的表现。我给这类同学提的建议是:

1、坚持就是胜利

任何事情,只要没有到最后,我们都不知道结果是什么。只要我们努力了,坚持到最后,不管结果怎么样,都是一种胜利。

2、相信自己,一切皆有可能

我们学校曾经有个学生认为自己连专科都考不上,决定放弃高考,最后在老师的劝说下继续参加高考,结果考上了一个二本学校。

高考就像登山,如果你在即将登临山顶的时候选择放弃,你将留下终身遗憾。相信自己并且坚持到最后,你至少可以拥有成功的机会,甚至可以创造奇迹,如果选择放弃,你成功的几率就为零。

3、紧跟考纲、扎实基础

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可以在考纲的范围内,回归课本,狠抓基础知识的复习,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简单试题、典型题,掌握基本的解题思路和技巧,这样既可以增强信心,又可以收到良好的复习效果。

4、欲速则不达,复习要有耐心

高考复习不能有“一口吃个大胖子”的侥幸心理,复习一段时间不见效果就想放弃,一定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注重知识的积累,不要只求效率,不见效果,结果事与愿违。

三、上课听不懂,老是走神、打瞌睡怎么办?

到了高三最后冲刺阶段,一定要学会听课。因为一天的时间80%都是在课堂上,不会听课,不提高听课效率,就等于白白浪费时间,而且课后花再多时间也难补上。那么,怎样做才能保证听课效率呢?

1、调节生物钟、保证充足睡眠

睡眠不充分,上课的时候精力就容易分散。所以高三学生一定要严格遵守学校的作息制度,做到“不熬夜、不懒床”,规律的作息制度一旦形成,睡眠质量就能得到保证,白天才有精力认真听课。

如果偶尔睡眠质量差,白天也只需花5--10分钟时间(午觉时间除外)打下盹就可以恢复精力,白天睡眠过多,会越睡越不清醒,长期如此,导致大脑兴奋与抑制功能紊乱,注意力就更加容易分散。

2、课前预习、带着问题听课

在上课之前先预习老师要讲的内容,尤其是不懂的地方要做好记号,听课的时候才能让大脑处于兴奋状态,有助于注意力的高度集中。

3、课前积极心理暗示

上课前一分钟在心里大声对自己说“上课时间到了,其他乱七八糟的想法都给我滚一边去,我要认真听课!”,说2--3遍,可以起到排除杂念的作用。

4、实在听不懂的情况下,就听老师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因为这是最实用的东西。

四、考试太多,应付不过来,甚至有种麻木的心态怎么办?

高三后期,考试次数会越来越多,有些学生会出现疲乏、麻木、应付的心态,如果每次测试成绩都不理想,更会加剧内心的压力,使心情变得更加压抑。所以高三后期,同学们一定要适应考试、学会考试,最终才能战胜考试。那么,面对频繁的考试,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呢?

1、适应考试

把每次的考试当做一次“小高考”,认真严谨地对待,以强化自己的应试心理素质,减轻对高考的焦虑和恐惧。

2、学会考试

把每次考试看做是一次提高应试技能、积累解题技巧、总结经验教训的机会,每次考完后,不要只看成绩,而要注重及时的总结,认真分析自己“失分”的原因,及时记录和纠正,争取下次不在同一个地方丢分。

五、快高考了,“贪耍”的念头还是很严重,怎么办?

很多同学在高考临近的时候,会感到身心疲惫,想玩想放松,却又怕因此耽搁学习,想耍又想学的纠结心理让高三学生觉得很头痛。我们该如何去缓解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呢?

1、鱼和熊掌可以兼得

到了高三,我们要争取做到“学的时候尽量用功,玩的时候尽量放松”,科学用脑,劳逸结合,充分利用课间时间和体育课时间放松自己,尽情玩耍,使心情得到放松、大脑得到休息,就会有更好的学习效果。

2、改变方法,学习也是玩

同学之间可以在课余时间以游戏的方式来学习,比如把英语单词写在纸条上,以抓阄的方式相互抽背,或者通过剪刀石头布的游戏,输的一方必须用英语翻译赢的一方随意讲出的一句汉语等等。其他学科也可以自己创造一些游戏方式来进行学习,达到“在学中玩,在玩中学”的目的。

六、复习期间吃不下、睡不好怎么办?

高三后期,由于学习时间越来越紧迫,有的学生饮食开始变得随意、不规律,比如长期不吃早饭,以零食取代正餐等等,睡眠质量也开始严重下降,经常出现失眠、多梦等症状,严重影响身体健康,降低学习效率。对此,我给大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三餐要坚持“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的原则,保证饮食的规律性,早餐一定要吃,正餐千万不能以零食取代。饮食要以清淡易消化的东西为主,同时保证营养全面丰富,为身体和大脑的机能消耗提供足够的物质保障。

2、晚上失眠的同学要注意白天睡眠时间不宜过长,以30--60分钟为宜,晚上睡觉之前不能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比如摆龙门阵、玩手机、看小说、吃得过饱、喝咖啡浓茶等。睡觉之前可以用温水泡脚,躺在床上实在睡不着也不要着急,你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将一些简单的知识点像放电影一样在大脑里过一遍,这样可以起到巩固知识和平复烦躁的双重作用。

七、高考临近,如何恰当处理好周围的人际关系?

1、学会与同学和睦相处

临近高考,很多高三学生会变得烦躁不安、脾气暴躁、缺乏耐心,同学之间也很容易因为一点小事而闹矛盾。这种时候,你只需要想一想,高考结束后,大家各奔东西,有些同学可能一辈子也不会再见面了,一定要珍惜彼此相处的最后时光,就不再会为鸡毛蒜皮的事计较了。

2、学会与老师和睦相处

高三学生平时要尽量做到对老师有礼貌,有问题及时向老师请教,虚心接受老师的批评指导,和各科老师和睦相处,这样有利于缓解压力、放松心情,从而帮助提高成绩。

3、学会理智处理与异性之间的感情

高三学生要学会理智处理与异性之间的感情,不能因为一时冲动,在最后阶段作出早恋的错误决定,毁掉两个人的学业、前途。对于早就已经在谈恋爱的同学,也要争取在最后阶段把心思全部放到学习上来,为彼此制定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并为之全力以赴,其他事情等到高考结束再慢慢处理。

以上是我根据高三同学表现出的一些典型问题提出的建议和措施,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未涉及到的方面,希望同学们能及时和身边的老师、同学或自己的亲人交流,寻求他们的帮助,以便大家能顺利度过高三的最后阶段,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最后我想送大家几句话:

面对高考我们要学许三多-------“不抛弃不放弃!”

在失败面前我们要学灰太狼-------“我一定会回来的!” “再短的时间,也会像机器猫的口袋,从中可以制造出一切奇迹!”

“高考不会打败你,能打败你的只有你自己!”希望同学们能在最后这几十天的时间里,振作精神,让自己变得强大,你就能战胜一切!

篇2:高三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调节方法

关于推荐王甲海同志为琼海市2008优秀共产党员的事迹材料

经历:王甲海,39岁,本科学历,中学一级老师。1988年参加工作,先后历任教师、班主任、教研组长、教导主任和副校长等职务,2004年8月被任命为王文明中学校长,校党支部书记。王甲海同志从教二十年来,平时对自己要求严格,作风正派,勤政廉洁,淡泊名利,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工作深入,认真踏实,坚持在教学第一线兼课,注意把握最新的教学动态,注意了解师生的所思所想,以第一手材料做好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始终身体力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推动教育事业上新的台阶,洒下了辛勤的汗水,奉献了青春和才智。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和开拓进取、率先垂范的品行,赢得了广大师生员工和当地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荣誉:曾多次被评为“市先进教师”、“市先进共产党员”,2006年获琼海市“十佳教师”光荣称号,并当选为市第29届党代会代表,学校2005年被评为琼海市规范学校,同年获海南省安全文明生态学校评比一等奖,学校党支部多次荣获阳江镇先进党支部光荣称号。2005上半年,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视察学校,称赞说:“想不到农村中学也管理这么规范。”三年来,在王甲海同志的领导下,我校的办学成绩也是一年一个新台阶,学校知名度日益提高。学校在2007年琼海市中考成绩综合评比中荣获市二等奖,位列全市农村初级中学前茅。学校教师先后有109人次参加各类比赛获国家级、省市级一、二、三等奖及在国家级、省市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学校先后有50多位学生先后被省、市重点中学录取,有26位同学先后参加国家级、省市级学术比赛获一、二等奖,学校的篮球队、舞蹈队参加市级比赛先后获得第一名和二等奖。

责 任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王甲海同志自从走上领导岗位以来,严格要求自己,时刻用党员的标准自查自律,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学校的管理建设中。首先,加强班子队伍建设。每周五的下午,他都组织召开班子成员会议,集中总结本周的工作,并安排下一周的工作。学校的重大事情,都在班子会上讨论,并把讨论的结果向全体教师公布,征求广大教师的建议,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实际操作。其次,他高度重视校务公开工作,责成有关领导定期进行校务公开。对教师比较关注的收费情况、财务运行情况、基本建设情况、先优模评比情况、教师考核情况、职称评定情况,领导班子廉洁自律情况等方面更是一丝不苟地张榜公布。在接受群众监督的前提下,调动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管理,群策群力。其三,勤奋工作,创造条件建设学校。由于王文明中学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学校的外部、内部建设尚有许多项目没有完成。再加上学校资金短缺,要把学校建设成一所较为完备的现代化学校可谓困难重重。但他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支持学校的发展建设,尽量少花钱,多办事。王甲海上任伊时,学校尚欠很多外债。但为了能给师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他还是毅然接受上级下达创建安全文明生态学校的任务。当时正逢海南大旱之年,面临着起点低、资金紧张、气候严重干旱等不利条件,王甲海吃不香、睡不甜,一方面主动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一方面发动广大全校师生在逆境中求生存,在困难中谋发展,甘于奉献,负重争先。他亲自带领师生自己动手平整场地,种树,植草皮,粉刷墙壁等,几个月下来,他精神憔悴,体重明显下降。但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艰苦奋斗,学校的校园环境明显改善,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在省安全文明生态学校评比活动中获得一等奖。而今,每当看到师生们信步在笔直而整洁的校道上,沐浴在四季春意盎然的校园环境中努力工作。他感慨万分:教师远离县城来到这偏远的山区教书,虽工作艰苦、生活清贫,但能有一个优美的生活环境,还是能让教师舒心工作的!

琼海阳江镇是琼崖革命的发源地,是红色娘子军和革命烈士王文明的故乡。王甲海同志常这样对教师说:“我校应利用这独具的红色资源,培养‘红色革命种子’,使红色精神得以一代代传承。如果在王文明中学读书的学生不知道“王文明”是谁?这将是我们教师的失职。”他要求教师、领导和校团委要利用政治课、国旗下的讲话及校园广播等途径,结合“校本课程”,向学生讲述学校名字的由来和发生在这块土地上的革命故事。学生在一个个生动的事故中深刻地认识了自己家乡的历史,为有这样的家乡而感到自豪,激发起学生爱校、爱家和爱学习的热情:现在王文明中学“学生会”每周都自觉检查、评比各班的清洁卫生、学习纪律等情况,学生们也逐渐养成了讲卫生、爱学习和爱护学校财产的好习惯。革命传统转化成的精神动力在一届届学生中得到传承,完全不需要老师像以前那样费神费力监督了。

执 着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没有规纪,不成方圆。”作为一所学校更应有自己的规章制度。多年担任中层领导王甲海同志深有体会。他针对以往教学管理的弊端,先后制定完善了《王文明中学岗位管理责任制》等一系列科学、规范、具有发展观的内部管理制度,从严治校,从严治教,全面启动激励机制,规范了学校内部管理,建立了良好的教学秩序,强化了教师的岗位责任意识和竞争意识,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005上半年,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视察王文明中学工作时,充分肯定了该校的工作成绩。那天,当陈副部长看到该校公告栏里的“期末工作安排事项”时,颇有感触地说“想不到我们农村中学也有这样规范的管理”;当她来到宽阔的远程教育设备室,了解到教师都争着用远程教育设备上课,且大部分能熟练运用远程教育技术时,又情不自禁地说:“想不到我们农村中学对国家配套的远程教育设备能这么规范地管理和有效的运用。”

制度制定了,但执行得怎样完全得看领导的执行能力。一个星期天,正轮到分管政工的王启雄副校长带领两位教师值日。小偷乘他们中午吃饭的时间,盗走校道上二个价值180元的“沙井盖”。根据规定,学校财产如果被盗,将由当天值日人员负责赔偿。如何处理,有些领导说:“在王校长没有上任前,学校也有财产被盗,但从未处罚过值日人员。这次也不应由值日人员赔偿。”有的说:“难道学校几万元的电脑被盗了,也要由值日人员赔偿吗?”意见提出来了,如何决策,大家都看着他。他严肃地说:是的!要由值日人员赔偿。处罚不是在于钱的多少。而是关系到我们制定的制度能否落实,否则再好的制度都将成了一纸空文。此次不罚,今后学校贵重的东西还真会被盗。我是总值日负责领导更有责任,应先从我处罚起。”老师们开始虽心中还有点不情愿,但看到领导能带头承担责任,也乐意接受。结果王甲海同志赔了40元,王启雄副校长赔了50元,值日教师每人赔了45元,共180元买回了二个“沙井盖”。

通过此事,王甲海同志在教师的心目中树立起了“言必信,行必果”的形象,唤起了值日工作人员的安全隐患意识。从此以后,学校再也没有出现过财物被盗事件。王启雄副事后每谈及此事,总是心悦诚服地说:“现在看来,王甲海校长当时的处理是完全正确的。”

情 怀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王甲海同志认为,学校的管理者是人,被管理者也是人。在工作的过程中,单靠生硬的行政手段有时很难使工作顺利进行,更重要的还需领导者情感的投入。只有这样才能调动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工作学习积极性,促使学校工作全面和谐的发展。他经常找老师交换意见,沟通情况,关注教师的精神面貌和生活状况,帮助他们解决一些生活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对生活较困难或身体较差的教师,经常进行慰问和关心。一位有30年教龄的老教师。他的爱人经常头痛,四处问医求药都不见疗效,这已成为他的一块心病。王校长看在眼中记在心里。在一次出差学习考察的途中,他听说天麻能有效治疗头痛病。于是他自己掏钱买回天麻送给这位老师。此事虽已隔一年,但该老师每当谈及此事还显得异常感动。

在广大教职工心目中,王甲海同志是值得信赖的人,在学生的心目中他更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师长。他总是利用中午或放学后的时间深入教室、宿舍和食堂去了解学生,从生活上、思想上关心学生,每一届的毕业生,他都能叫出大部分学生的名字。我校是一所农村学校,有很多学生的家庭经济比较困难,对于那些家庭贫困的学生,王甲海同志更是爱之如子。学校04届学生王海香、王会书姐弟是一对孤儿,长期靠亲人接济,生活非常困难,面临辍学的危险,得知该情况后,王甲海同志亲自带头向他们捐款,并提议学校免除了他们初中三年包括伙食费在内的全部费用,使他们顺利完成了初中的学业。王甲海同志还积极带头并发动学校中的党员干部对学校中的特困生进行结对子帮扶,先后帮助了王兴军等30多位因家庭困难而面临辍学的学生顺利完成了初中的学业。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校日新月异的发展,得益于学校领导班子的团结进取,得益于王甲海同志的率先垂范、严于治教,得益于他的改革创新思想。作为一所学校的领头雁,他心中时刻装着学校、教师、学生的利益,为他们的前途发展着想。我们有理由相信王文明中学在他的带领下,一定会劈波斩浪,不断前进。

篇3:高三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调节方法

一、大学生常见情绪问题误区误区一:认为情绪有好坏之分

常听一些同学说“好”情绪、“坏”情绪带给自己的影响。实际上, 情绪有积极与消极情绪之分, 但却无好坏之分。每种情绪都有它的作用, 既有它积极的一面, 也有它消极的一面。每一种情绪都是我们身体的适应性反应。比如:“愤怒”可以调动我们的能量, 克服阻挡我们达到目的的障碍;“恐惧”可以使我们回避危险, 避免受到伤害;“高兴”可以使我们重复让我们得到快乐的行为。因为有了“羞怯感”, 让我们遵守社会习俗, 不做违法乱纪、有违伦理道德的事;因为有“愧疚感”, 当我们伤害了别人时, 会想法作出补偿性行为。

情绪好像“发电机”, 它可以源源不断地产生能量。积极情绪有利于我们加强学习动机, 提高记忆效果, 增强思维的灵敏性和选择性, 还可激发丰富的想象活动;消极情绪伤害我们的健康, 我国古代很早就有“喜伤心, 怒伤肝, 忧伤肺, 思伤脾, 恐伤肾”等说法, 现代科学实验也证明了这一点[1]。

误区二:将别人的情绪与自己的情绪混淆。

有同学常常因为别人的情绪而影响自己的心情, 尤其是深受身边的“重要他人”:父母、恋人、好友、舍友等人的影响, 似乎只有具有和他们同样的情绪了, 才是有情有义的;或者不自觉的就被对方消极情绪牵着走, 也陷入消极情绪的漩涡。

这些同学一是误将“混淆”当“共情”。“混淆”是完型心理疗法中提到的一种抗拒接触的沟通方式, 这样的人没有自我感, 总是尽力避免冲突, 与他人接触常期待被接纳与被喜欢, 不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2]。“共情”在心理咨询学中指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角度, 体会对方的情绪情感, 但并不是也和对方一样。所以, 周围的人生气了, 很大程度上是他们自己的问题, 与你毫不相干, 你没有必要小心翼翼, 心怀愧疚。学会为自己树立“情绪边界”, 区分“你的”与“我的”, 是很重要的成长课。

二是忽略了情绪的特性之一是它具有传染性, 且没有增强自己的防御力。有名的“踢猫效应”告诉我们消极情绪可以传染人, 但快乐的情绪也可以传染给别人,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更愿意和充满快乐的人在一起, 而天性乐观的人也得到更多人的喜爱。所以需锻炼自己, 增强自我防御力, 减少他人影响力。

误区三:将“抑郁症”、“焦虑症”随意贴标签

咨询实务中, 常听有些同学说担心自己患上抑郁症或者焦虑症。在生活中也常听到将此两症的名头放在别人身上。需要清楚的是:抑郁并不等于患上抑郁症, 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大学生中, 很多人都曾有过抑郁的体验, 这大多数是一种心境状态, 它相对比较微弱, 具有弥散性和情景性, 事过境迁, 抑郁也便不治自愈[3]。只有极少数属于抑郁症。但是我们要承认, 抑郁症比较常见, 没有哪种职业、种族、性别或年龄可以对抑郁症产生免疫。甚至连一些伟人也无法例外。我们要注意的是, 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调整, 没有改善, 而且导致我们越来越退缩, 影响到日常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时, 就一定要引起重视, 抑郁情绪表现已经超出正常人该有的范畴, 最终发展成抑郁症, 只有经过积极的药物与心理结合治疗, 才能治愈。

焦虑普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它是一种紧张、害怕、担忧、焦急混合交织的情绪体验, 是个体处于应激状态时的正常反应。实验证明, 中等焦虑能使我们维持适度的紧张状态, 注意力高度集中, 促进学习。但过度的焦虑, 深深影响自己生活的各个方面, 学习与生活质量下降。如果伴有失眠和神经衰弱的症状, 就需进行多方面、较长期的咨询和治疗。

误区四:认为发怒是一定不好的

有的同学因自己易发脾气而苦恼。确实, 图一时之快、逞一时之勇的好激动、易动怒的不良情绪不但破坏了周遭环境, 更重要的是毁坏了自已, 就如一句话所说“愤怒是以愚蠢开始, 以后悔结束”。但也有同学因自己不会生气而发愁。究其原因, 是与我们从小受到的教导有关:“愤怒”是不好、不对的, “好孩子是不愤怒的, ”或“愤怒的孩子会不被喜欢”, 诸如此类的观念深深植根于我们心中。而事实是, “愤怒”是在自我界限 (生理的、情绪的、思想的) 遭到侵犯时, 自发产生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表面上遇到的问题是“不会发脾气”, 实际却是因小时观念影响, 与人相处中不敢表明自己的立场, 始终以“懦弱者”或“讨好者”的形象存在, 但自尊的需要又不接受自己的这种方式, 从而内心产生冲突。所以愤怒有它积极地一面。不会“愤怒”的人, 将是一个胆小的人, 如同在告诉别人:无论怎样, 我不会反抗!学会合理的“愤怒”意味着我们可以有更多的尊严和自由[4]!

同时, 还有一种事实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生的气, 大多是不该生的气。比如他人无意或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冒犯”了你, 微不足道, 鸡毛蒜皮般的琐事。还有流言、传言、小道消息等诸如此类事情都不值得生气。愤怒是一柄“双刃剑”, 正确的使用它, 它可以帮助你保护自尊、拥有快乐;错误的使用它, 也会使你伤人误己。

误区五:不知道“情绪按钮”的存在

生活中会发现, 一个很正常的人却对某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某句别人无心的话语而大发雷霆, 甚至翻脸不认人。这有可能是触发了其“情绪按钮”。发生在个体早年伴随某事件或遭遇出现的强烈的情绪体验, 被某些心理工作者形象地称为“情绪按钮”, 它甚至影响一个人的人生发展决定。比如, 一个从小常被不公平对待的孩子, 长大后常常会对涉及公平性的人与事有更强烈的关注度与情绪体验。事实上, 在个体的记忆中留下痕迹的, 都是带有强烈情绪体验的事件。例如:如果问一个人, 还记得小学、初中、高中课本上的知识吗?答案常常是非常少。但是小学三年级因为调皮被老师罚站在教室门外的一次经验, 却能让一个人永生难忘, 因为那件事情混杂了羞愧、内疚、紧张等各种各样的复杂情绪。早期产生的“情绪按钮”极易引发“情绪过敏”, 即:个体在成人以后会对某情景或某事件出现很不匹配的情绪反应, 因为有可能此情此景此人按了其“情绪按钮”, 早年的那种情绪体验再次出现。这就是为什么某同学会对大多人来说没什么感觉的事件, 却情绪反应过度。

误区六:不知道如何适度的表达情绪

有的同学总压抑自己的情绪, 认为流泪是软弱的表现, 特别是一些男生持有“男儿有泪不轻弹”的观念, 更是不允许自己表达悲伤;有的同学则情绪表达过于释放, 当心情不好时, 肆意按照自己的方式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愤怒、忧伤等情绪, 甚至通过贪食或酗酒来释放情绪;还有的同学追求隐藏情绪情感, 刻意让自己“麻木”, 并沾沾自喜认为是沉着冷静的表现。第一种同学过度压抑, 第二种同学过度释放, 甚至使用不恰当的行为表达情绪, 第三种同学隔离情绪, 这些都是不良的情绪表达方式。

合理的情绪表达非常有必要, 弗洛伊德认为每个人的身体里面仿佛都有一座情绪水库, 当负面情绪出现时就会存放在情绪水库之中, 如果情绪水位累积到所谓的警戒线, 个体就会开始出现脾气暴躁, 无法适当控制情绪的情形。加果再一直恶化下去, 情绪水库崩溃的结果就是出现心理方面的问题[5]。

误区七:认为情绪反应由发生事件引起

我们很多同学会认为因为我遇到了这种不好的事情, 所以我愤怒、伤心。但我们也会注意到:面对相同的遭遇事件, 如与人发生矛盾冲突、考试不及格、受到批评、家人去世、失恋等之后, 不是所有人都有相同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 这是为什么呢?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艾利斯提出的合理情绪疗法ABC理论告诉了答案。该理论认为, 在人们产生情绪的过程中有三个重要因素, A———诱发事件;B———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 即认知;C———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人们通常认为是遭遇事件引起了自己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 但艾利斯发现:面对相同的事件,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情绪反应。因而他认为:是人们对这一事件的看法, 影响着人们的情绪, 即是B导致C, 而非A导致C。对事件正确的认识一般会导致适当的行为和情绪反应, 而错误的认知往往是导致一个人产生不良情绪的直接原因[6]。因而, 检视自己的信念认知系统才是根本。

二、大学生常见情绪问题误区的调节策略

1. 了解情绪健康的几个指标

一是情绪应于事件相匹配。情绪反应类型及强度应与环境相符合。欢乐的情绪常发生在可喜的事情上, 悲哀的情绪与不愉快事件关联。一定的事物匹配相应的情绪是情绪健康的标志之一。如一个人受到挫折反而高兴;受人尊敬反面愤怒, 是情绪不健康的表现。

二是情绪的作用时间随客观情况变化为转移。例如, 生活中不小心把东西丢了, 当时可能会非常生气, 事情过后, 慢慢也就自己调节过来。如果长期生气, 这是情绪不健全的表现。

三是情绪稳定。情绪稳定表明个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活动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一个人情绪经常很不稳定, 变化莫测, 是情绪不健康的表现。

四是常心情愉快。愉快表示一个人的身心处于积极的健康状态。一个人经常情绪低落, 总是愁眉苦脸, 心情有苦闷, 则可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五是情绪表达适时适度。既能克制又能合理宣泄自己的情绪, 情绪的表达既符合社会的要求又符合自身的需要, 且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有恰如其分的情绪表达[1,3]。

2. 学会掌控情绪三部曲

一是觉察自己的情绪。如果感到内心有某种情绪, 先去觉察它, 而不要急着表达它或是压制它。情绪是真实的内心感受, 给自己的情绪一个存在的空间, 和它待在一起。比如说你觉得情绪低落, 那么问问自己:“我现在有什么情绪?为什么我的情绪是这样的”, 了解自己的感觉, 然后再决定要不要表达出来, 或是暂时压制下去。

二是接纳自己的情绪。坚持情绪管理的“四不”原则———不责备、不委曲求全;不逃避、不遗忘;不简单地压抑和忽略情绪, 也不任由情绪驱使伤人伤己。承担自己对情绪的责任。如果你认为是别人引起你的情绪, 那么你就处在一个被动的地位, 你无法控制情绪。一个把自己的情绪产生原因归结到他人头上的人, 会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产生无力感。要相信大多数时候是自己的主观想法决定了我们的情绪, 我们应该承担自己对情绪的责任。

三是合理表达自己的情绪。针对自己的不良情绪, 合理疏导方式有很多。比如:发泄出来, 将你的感受说给某人听, 通常会有帮助。尽情地哭一场, 流眼泪是一种绝佳的发泄方式;听音乐, 音乐可以使人的大脑产生一种镇静安神的物质, 但要注意选择适当的音乐, 不当的音乐反而更加影响情绪。适当运动, 遵循一定的强度、持续时间和频率的运动, 有益于克服不良情绪;注重食疗, 比如失眠、烦躁、健忘多吃富含钙、磷的食物等。

针对他人要学会正确的表达方式。心理健康的人所具有的自信心和安全感使他们能够没有内疚或压抑地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思想体验以及愿望。如果有不满, 他们也能公开、坦然、合适地表达出来。当然, 这种表达不是只顾自己不考虑他人, 而是遵循了对事不对人的原则。一是注意情绪表达的时机。在情绪体验不太激烈和深刻的时候, 适合及时表达情绪。二是讲究方式方法。情绪没有好坏, 所以要避免表达的时候对对方的指责, 通常的表达方式是“我感到……因为…”而避免用“你让我感到…”这样的句式, 前者是在表达自己的感受, 而后者则有责备对方的意思。三是适当控制。在情绪非常极端的情况下, 需要适当控制自己的情绪, 等情绪平复下来之后冉表达。

3. 调整自己的非理性认知。

一是发现并找出认知中带有“必须、一定”这样绝对化的东西。

ABC理论告诉我们, 情绪困扰来源于对客观事情的认知是否合理。如果使用非理性的想法去看待事物, 这其中常常包括了种种不恰当的需求和愿望, 使我们白白受情绪困扰而无法改变现实。通常不合理的想法有几个特征:第一, 灾难化。例如“如果现在不解决问题, 就会到不可收拾的地步。”第二, 绝对化。例如“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 我必须获得成功。”第三, 以偏概全。例如“这件事没做好, 他们不会再爱我了。”带着不合理的认知看问题, 看到的是灰色的世界。乐观的人之所以更乐观, 不是因为他们天生有好情绪, 而是因为他们看待问题的方式更为积极[7]。

二是用合理与理性的认知进行替代和辩论。例如:“无论在什么场合, 我都很自卑。”可以自已与之辩论一下:“我真的是这样吗?我有没有自信的时候呢?”很显然没有一个人一直都是自卑的。辩论后就可以改成合理与理性的认知:“在有些场合, 我会自卑;而有些场合, 我也自信。”这样的认知就会降低内心的自我否定和负性评价, 从而负性的情绪体验也会降低, 有助于我们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4. 学会使用放松技巧。

放松技巧有多种, 也很有效。比如:呼吸放松法:这个方法简便易学、实用有效。舒适地坐下或躺下, 尽可能让背挺直。开始缓慢舒适的呼吸, 集中注意力在你的呼吸上。渐进式肌肉放松法:其效果的产生, 是经由集中精神感受身体方面的放松得来的。深呼吸, 同时轮流使你的某个部位的肌肉紧张。冥想放松法:放松地坐好, 闭上眼晴, 然后开始想象, 可以想象让自己感到最舒适、最轻松的情景。例如, 想象自己漫步在海边, 万缕阳光从头顶照过来, 阳光让你感到很温暖, 这种温暖传遍你的全身[7,8]。

5. 培养支持系统, 学会求助。

平时和同学、老师、朋友、家人建立亲密的互助关系, 在情绪不稳定或是感到压抑时主动和他们分享自已的感受, 向他们寻求支持, 会让你觉得情绪有人分担, 可以减轻压力。在必要的时候, 我们也应该学会向专业的心理辅导机构求助, 咨询老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梳理情绪, 帮我们认识到自已内化的不合理认知和非理性的情绪体验, 并陪伴我们一起走过迷茫和困惑。每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 懂得求助是强者的行为[9]。

参考文献

[1]樊富珉, 王建中.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M].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6.6

[2]曹中玮.当下, 与你真诚相遇─完形咨商师的深刻省思.台湾:张老师文化事业, 2009.7.

[3]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4]李中莹.重塑心灵.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6.

[5]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M].高觉敷译.北京:商务出版社, 1986.

[6]Ellis A.Reason and Emotion in psychotherapy[M].New York:Carol Publishing Group, 1994.

[7]尹秀艳.理性情绪疗法是解决大学生心理困扰的有效方法[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 2005, 3 (6) .

[8]孙科炎.情绪调解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

篇4:高三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调节方法

一、中职生常见异常心理的表现

1.自卑、抑郁心理。主要表现为缺乏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性格孤僻,缺乏自信心,悲观,过度焦虑,遇事过度敏感,时时猜疑,事事嫉妒,遇事回避等。

2.偏激心理。严重缺乏自控力和自制力,易于冲动,急躁、发怒,甚至铤而走险,不计后果。

3.逆反心理。人际关系极不协调,不善交际,不愿与人交往和沟通,同老师,同学、家长的关系紧张,不尊重他人。

4.惰性心理。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责任心不强的心理状态,表现为不够诚实、贪图享受、自私任性,有的甚至厌学旷课。

5.情感综合症。情绪敏感、不稳定、不协调。行为与年龄、性别、学生角色不相符。

二、异常心理形成的原因

中职生常见异常心理形成的客观原因主要有家庭因素和学校因素。

良好的家庭环境是维护学生健全心理的基础。不良家庭环境容易造成家庭成员的心理行为异常。如家庭主要成员变动,父母死亡、父母离异、再婚等;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如专制粗暴、强迫压服,或溺爱娇惯、放任自流等。

学校因素主要有学校教育条件、学习条件、生活条件,以及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

所有这些因素都可能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影响其身心健康。当然,形成中职生异常心理最主要因素还是中职生本人的原因:

1.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很容易受外界影响和欲望驱使,做出有违准则和他人利益的行为。

2.好奇心强,精力旺盛,追新猎奇,盲目模仿消极东西。

3.意志薄弱,产生许多利己、消极的行为。

4.不良行为习惯。

三、调节异常心理的方法

对中职生而言,虽然心理状态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但仍然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善。一般来说,心理健康最根本还是要靠自我的心理调节,具体来说:

1.学会宣泄。有矛盾、悲伤和痛苦时,不妨向你的朋友倾吐出来,心里会觉得轻松许多,还可以从朋友的劝告中得到安慰与支持。

2.学会转移注意。当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时,要及时摆脱精神负担,可以把精力转移到学习中去或投入到应该干的事情上去。用新的生活内容和节奏,淡化过去遭受的挫折,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比如学习、跑步、爬山、做家务都是让自己忙碌的好方法。此外,多读书、读好书更是一种奇妙的解脱方法。

3.不推测别人对你的评价。把小事看得过于重大,常过多地考虑自己,不能设身处地地去想想别人,尊重别人,也不能融洽地与别人相处;爱斤斤计较,情绪易被自己的感觉所扰乱,烦闷、愁苦也常常伴随其身。

4.改善人际关系。“像你希望别人如何对你那样对待别人”,这是人际关系的黄金规则。人际交往中,如果能够自觉地给别人以尊重,能够对别人的正确理念给以足够认同,让别人能够感受到快乐与满足,别人一定会投桃报李,给我们以同样的待遇。

5.改善睡眠。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注意生活有规律。晚饭不宜过饱,临睡前不要进食,不饮用有兴奋作用的饮料,不要进行大运动量的体育锻炼,不听节奏感太强的音乐等。不睡觉时尽量不进入卧室,没有睡意绝不上床。

6.积极参加社会活动。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友善地与同伴、朋友交往。这样能促进个人身心的健康发展和创造性的发挥,体现自身存在的社会价值,领会生活的乐趣。

篇5:高三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调节方法

考生在政法干警面试时要做好心理准备,就首先能在心理上已经领先于竞争对手。但是要想做到在面试考试时保持正常心态、力争超常发挥,考生还需要在备考中多加注意,避免产生心理问题。下面中公教育专家将罗列几种面试备考以及考试过程中,容易产生的心理问题,并给出调节方法。一、三大心理问题

1、期望过高:和其他许多复杂因素结合起来,赋予过高幸福指数值。

“神化”成为政法干警的生活,或者成绩很好相信自己一定会被录取。在个人对政法干警的期望方面,需要有一个合理预期。过高的期望会对表现产生消极影响。

那么,期望值调整的方式就是多一些成功渠道。比如多几个毕业后的选择机会,而不是把所有的未来都压宝在政法干警岗位上。当然,也不能因为这个低的比率就轻易放弃。再次强调,中等的动机水平最有利于行为表现——尤其是最有利于那些需要智力挑战的行为表现。

2、过度紧张:重视他人营造的紧张气氛,不断暗示考试成败的重要程度,增加焦虑感。

过度紧张会给自己施加更多压力,这样就会进入过高压力状态。而过高的压力状态会使人要么定过高的要么定过低的目标。但无论是过高还是过低的目标,结果都是不理想的。

那么需要做什么呢?需要从周围人的“指导”中找到动力,或者接受别人教导的时候直接寻求他们的建议,而不是任他们诉说政法干警面试成功的好处与失败的坏处。

3、错判形势:单一标准的错误推论。

这个表现经常发生在考试、面试过程中。比如个别方面没有很好地表现,就感觉一切都完蛋了。因此在考试、面试过程中需要提醒自己,决策成败的是综合表现,而不是个别题目上的表现。

二、调节方法

要想在消除这些心理问题,首先需要从心理上进行调节。

(一)积极的自我暗示是必须的。中公教育专家认为,对自己进行积极的暗示,面试者就会充满自信,心境悠然,注意 力集中,思维敏捷,以至在面试中积极地表现自我,面试结果也会常常被自己的积极暗示所言中。当然,积极的自我暗示并不是盲目乐观,脱离现实,以空幻美妙的 想象来代替现实,而是客观、理性地看待自己,并对自己有积极的期待。

(二)利用“系统脱敏法”,消除过度焦虑。第一步,认真反思自己的情况,依程度轻重将引起面试焦虑的情境排序。第二步,运用想象进行“脱敏”训练。首先从能引起你最轻度焦虑的情境开始想象。尽量逼真地想象当时的各种情景、面试官的表情和自己的内心

体验,一旦有身体 的紧张反应或内心的焦虑状态出现,便用言语暗示“沉着”、“冷静”、“停止紧张”,同时进行有规律的深呼吸,尽量放松肌肉,以缓解自身的紧张状态,直至镇 定自若。然后想象第二个情境,依次进行训练,最后达到想象最紧张的面试情景时,也能够轻松自如。

(三)充分的自我认识和对面试过程的详尽了解。面试者既能充分地了解政法干警面试的要求、题型、时间、地点、类型等具体操作过程,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又能正确地评价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实事求是,不好高骛远,不自轻自贱。这样一来,面试前的焦虑自然会减轻。

其次,需要从身体上进行调节。

好的身体状态也是有效备考的前提,身心相通,当你的身体放松时,你的紧张情绪也就得到了缓解。中公教育专家为考生提供以下几种身体调节技巧。

(一)散步解忧。

有一项研究要求面试者分别用三种不同的步子走路:正常的步伐;摆动双臂昂首阔步;低头懒散行走。结果发现,前两种姿势能使人心情更加愉快。对此,心理学家分析说,摆动双臂时,可产生一种机械运动,使因焦虑而紧张的肩膀、颈部和背部肌肉得以放松。

(二)开怀大笑。

开怀大笑可令你紧绷的躯体迅速放松,在开心地笑过之后,由于手臂、脚部的肌肉不再紧张,血压、心跳有所缓和,你会感觉全身如同卸掉了千斤担子,你就会相当轻松。

(三)洗澡化忧。专家指出,理想的洗澡水温为38~40℃,比人的体温略高,它能增加血液循环,使人镇定下来。它会使你紧张的肌肉放松,令你睡上一个好觉。

(四)深呼吸。

我们不高兴时,常长吁短叹。其实,长吁短叹就是一种无意的深呼吸,它无意中部分地排解了焦虑和紧张。面试前,你不妨主动做做深呼吸来缓和紧张情绪,很多时候,只要一次深呼吸便可让人平静下来。

(五)提升睡眠质量。

面试前,很多人睡不好觉,没有好的精神状态自然无法有效备考。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方法帮助睡眠,比如适当的运动、入睡前放松身体、喝热牛奶、进行冥想等。

(六)调整饮食。

德国生理学家沃尔可·帕顿教授经长期研究后得出结论:香蕉等水果中含有一种可让人脑产生血清基的物质,而血清基有安神和让人愉悦的作用。帕顿教授进 一步指出:某些人之所以患躁狂抑郁症,其中一个原因便是血清基的缺乏。所以,面试前的一餐,注意给自己加点水果。饮食专家亦指出:在你的菜谱上除常见的 肉、鱼和蛋等高蛋白之外,再加上几片粗面粉做成的面包、马铃薯、丰富的蔬菜和水果等,有助于乐观情绪的产生和保持。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中公教育”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并添加源链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篇6:高三学生高考调节心态的方法

不管你现在是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还是跟别人有一定差距,千万别忘了每天都带着信心起床。不管怎样,在高考前夕,对于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不要过多自我责备,要多看、多想、多忆自己的长处和潜力,激发自信心。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方面和不擅长的方面,客观看待这些。然后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弥补不足自己的不足,才能更好的完善自己。自信自然也就在无形之中慢慢的培养起来了。

调整情绪

在迎考复习和高考中,要学会转移情绪,将自己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在情绪紧张的时候,听听轻音乐,哼哼小调,或伸伸手,弯弯腰,摇摇脖子,扭扭屁股;或漫步户外,看看云霞,听听蛙声;或与同学聊聊天,讲讲趣事和幽默故事。考场上可做做深呼吸、望望窗外。通过这些,调节了心理,优化了情绪。

养好精力

考前保证充足睡眠,蓄精养锐去迎接高考是非常必要的。挑灯夜战,以牺牲睡眠时间去进行题海战术是得不偿失的。殊不知题目浩如烟海,你再做一年、两年也做不完。天天睡眠不足,第二天大脑就处于半休眠状态,思维就处于抑制状态,结果复习无效率,考试就发呆。

篇7:高三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调节方法

事业单位面试常见三大心理问题及调节方法

一、三大心理问题 1、期望过高:和其他许多复杂因素结合起来,赋予过高幸福指数值。 “神化”成为事业单位的生活,或者成绩很好相信自己一定会被录取。在个人对事业单位的期望方面,需要有一个合理预期。过高的期望会对表现产生消极影响。 那么,期望值调整的方式就是多一些成功渠道。比如多几个毕业后的选择机会,而不是把所有的未来都压宝在事业单位岗位上。当然,也不能因为这个低的比率就轻易放弃。再次强调,中等的动机水平最有利于行为表现——尤其是最有利于那些需要智力挑战的行为表现。 2、过度紧张:重视他人营造的紧张气氛,不断暗示考试成败的重要程度,增加焦虑感。 过度紧张会给自己施加更多压力,这样就会进入过高压力状态。而过高的压力状态会使人要么定过高的要么定过低的目标。但无论是过高还是过低的目标,结果都是不理想的。 那么需要做什么呢?需要从周围人的“指导”中找到动力,或者接受别人教导的时候直接寻求他们的建议,而不是任他们诉说事业单位面试成功的好处与失败的坏处。 3、错判形势:单一标准的错误推论。 这个表现经常发生在考试、面试过程中。比如个别方面没有很好地表现,就感觉一切都完蛋了。因此在考试、面试过程中需要提醒自己,决策成败的是综合表现,而不是个别题目上的表现。 二、调节方法 要想在消除这些心理问题,首先需要从心理上进行调节。 (一)积极的自我暗示是必须的。中公教育专家认为,对自己进行积极的暗示,面试者就会充满自信,心境悠然,注意 力集中,思维敏捷,以至在面试中积极地表现自我,面试结果也会常常被自己的积极暗示所言中。当然,积极的自我暗示并不是盲目乐观,脱离现实,以空幻美妙的 想象来代替现实,而是客观、理性地看待自己,并对自己有积极的期待。 (二)利用“系统脱敏法”,消除过度焦虑。第一步,认真反思自己的情况,依程度轻重将引起面试焦虑的情境排序。 第二步,运用想象进行“脱敏”训练。首先从能引起你最轻度焦虑的情境开始想象。尽量逼真地想象当时的各种情景、面试官的表情和自己的内心体验,一旦有身体 的紧张反应或内心的焦虑状态出现,便用言语暗示“沉着”、“冷静”、“停止紧张”,同时进行有规律的深呼吸,尽量放松肌肉,以缓解自身的紧张状态,直至镇 定自若。然后想象第二个情境,依次进行训练,最后达到想象最紧张的面试情景时,也能够轻松自如。 (三)充分的自我认识和对面试过程的详尽了解。面试者既能充分地了解事业单位面试的要求、题型、时间、地点、类型等具体操作过程,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又能正确地评价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实事求是,不好高骛远,不自轻自贱。这样一来,面试前的焦虑自然会减轻。 其次,需要从身体上进行调节。 好的身体状态也是有效备考的前提,身心相通,当你的身体放松时,你的.紧张情绪也就得到了缓解。中公教育专家为考生提供以下几种身体调节技巧。 (一)散步解忧。 有一项研究要求面试者分别用三种不同的步子走路:正常的步伐;摆动双臂昂首阔步;低头懒散行走。结果发现,前两种姿势能使人心情更加愉快。对此,心理学家分析说,摆动双臂时,可产生一种机械运动,使因焦虑而紧张的肩膀、颈部和背部肌肉得以放松。 (二)开怀大笑。 开怀大笑可令你紧绷的躯体迅速放松,在开心地笑过之后,由于手臂、脚部的肌肉不再紧张,血压、心跳有所缓和,你会感觉全身如同卸掉了千斤担子,你就会相当轻松。 (三)洗澡化忧。专家指出,理想的洗澡水温为38~40℃,比人的体温略高,它能增加血液循环,使人镇定下来。它会使你紧张的肌肉放松,令你睡上一个好觉。 (四)深呼吸。 我们不高兴时,常长吁短叹。其实,长吁短叹就是一种无意的深呼吸,它无意中部分地排解了焦虑和紧张。面试前,你不妨主动做做深呼吸来缓和紧张情绪,很多时候,只要一次深呼吸便可让人平静下来。 (五)提升睡眠质量。 面试前,很多人睡不好觉,没有好的精神状态自然无法有效备考。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方法帮助睡眠,比如适当的运动、入睡前放松身体、喝热牛奶、进行冥想等。 (六)调整饮食。 德国生理学家沃尔可·帕顿教授经长期研究后得出结论:香蕉等水果中含有一种可让人脑产生血清基的物质,而血清基有安神和让人愉悦的作用。帕顿教授进 一步指出:某些人之所以患躁狂抑郁症,其中一个原因便是血清基的缺乏。所以,面试前的一餐,注意给自己加点水果。饮食专家亦指出:在你的菜谱上除常见的 肉、鱼和蛋等高蛋白之外,再加上几片粗面粉做成的面包、马铃薯、丰富的蔬菜和水果等,有助于乐观情绪的产生和保持。

篇8:高三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调节方法

一、高三备考中的常见误区

快乐的奋斗需要理性地把握高三复习中的“误区”, 作为一个多年在高三年级备考过程中摸爬滚打的班主任, 我总结了高三备考中常见的备考误区。

1.杂 念干扰 。

进入高三, 很多学生会忍不住“胡思乱想”, 杂念多, 浪费时间, 这些杂念主要包括: (1) 忧虑过去的事情:以前我为什么没有好好学习啊? 上次考试为什么没有考好啊? 等等。 (2) 忧虑未来的事情:我考不上大学怎么办啊? 父母对我太好了, 我将来怎样报恩啊? 等等。 (3) 忧虑改变不了的事情:高考为什么不改革呢? 为什么我的父母没“钱”呢? 等等。

2.心 态消极 。

高考备考是否高效, 还与每位考生的情绪状态的好坏有关。在备考过程中不断强化“压力情境”, 就会使人产生消极情绪。导致不能激活大脑的活动水平, 思维加工能力受阻, 做题能力下降。

3.学无章法 。

在备考过程中, 经常有考生感觉很“委屈”:我态度认真, 刻苦做题, 为什么成绩上不去呢?原因在于没有“章法”, (1) 盲目地学, 各科考点没有网络化, 知识点没有重点化, 考试题型没有规律化, 盲目做题, 不会研究所以然等。 (2) 不科学地学, 不少考生在备考中加班加点, 废寝忘食, 黑白颠倒, 忽视生物钟的规律, 以致白天学习无神, 晚上学习兴奋, 这种状态是不利于高考发挥的。 (3) 不严谨地学, 复习过程是纠正自己不良学习习惯的过程, 不少考生眼高手低, 忽视基础题, 忽略做题速度和节奏, 马虎大意, 审错题目, 写错答案, 看错时间等。交上试卷才恍然大悟, 后悔不已。

4.看 重分数 。

在备考过程中出现杂念、情绪消极等状态大多源于每次的考试分数。分数主宰着考生对自己的信任度和情绪质量。分数高了, 有信心且欣欣然;分数低了, 则自怨自艾且茫茫然。深沉追究, 实际上看重分数是三种心理在作怪: (1) 虚荣心理。考试成绩是给老师、家长、同学看的, 所以低分很丢面子。 (2) 攀比心理。与别人比考试名次和分数几乎是大部分考生的潜在意识和不由自主的习惯。这种比较导致的情绪不平衡不利于备考。 (3) 期待心理。不少考生习惯通过考试分数给自己 下“评语”。 期待分数 不断提升 , 自己更有 信心 , 不允许失 败是不科 学的期待 , 由此易产 生阻力和 不良情绪。

二、针对高三备考误区的建议

以上四个方面是考生焦虑、压抑、烦躁、悲观、厌学等心理缺氧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也是对备考实效性的最大干扰。针对这些问题, 我提出以下建议。

1.清 除杂念 , 让思想单纯起来 。

临考时, 保持纯洁的心态至关重要, 专注才能高效。如果考生出现杂念, 就要及时警告和调控, 不能任杂念蔓延。如果一定要“想”, 就请思考以下几个问题:我怕什么? 我为什么怕真的那么怕吗? 最坏的后果是什么? 我怎么救我自己? 用什么方法? 有位年轻人想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于是他向一位大师请教:“带什么上路呢? ”大师说:“带着空杯上路吧! ”希望考生能以纯洁的心灵和专注的态度有效备考。

2.学 会微笑 , 让情绪激昂起来 。

备考需要激情, 激情产生自信, 自信激发智慧, 智慧推动成功。要学会调整个人情绪, 练习快乐, 善待自己, 宽待别人另外, 每位考生有责任对集体情绪进行调节。共同营造集体的“红色情绪”———积 极热情、向上、团结 ;共同营造集体的“绿色情绪”———乐观, 充满活力, 努力挖掘每个人的学习潜力, 为集体争光。杜绝恐惧、担忧、消极的“白色情绪”, 杜绝压抑、绝望、反叛的“黑色情绪”, 还要杜绝早恋的“粉色情绪”。只有个人情绪和集体氛围都是和谐、健康、阳光、专注的, 高考才能稳操胜券。

3.提 高效率 , 让行动积极起来 。

每位考生都期待自己能考出好成绩, 但是空想不行, 必须强化自己的“执行力”: (1) 把握。冲刺阶段, 尤其要有方向感, 找准问题, 随时纠偏, 认真反省, 追求实效, 避免“付出没有收获”的现象发生。 (2) 增强计划性。冲刺阶段, 重新调整期待值, 给自己合适的定位, 多给予自己肯定的评价, 让每一天都有成就感。 (3) 注意严谨性。冲刺阶段, 成绩能否提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做题的严谨与否, 把考试当作业, 把作业当考试, 从细节中招分数, 让严谨成习惯。 (4) 训练熟练性。冲刺阶段, 忌四面出击, 专攻难题和知识盲区。温故知新, 巩固已有的知识储备, 并且最大限度地发挥和应用。

4.学 会考试 , 让成绩正常发挥 。

在高三经历了多次大型考试后, 面对起伏不定的成绩, 许多考生心里没谱, 非常担忧:高考我能正常发挥吗? 高考失常的两大主要原因: (1) 不良习惯导致考试失常, 如马虎大意、动作迟缓、轻重不分、思维定势的干扰等。 (2) 不良心态、情绪导致失常, 比如考前期待, 设定结果, 导致考试患得患失, 影响发挥;进入考场遇事慌乱, 做题浮躁, 精神疲惫, 焦虑放弃等, 影响正常发挥。

篇9:高三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调节方法

【关键词】思维 审题 训练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生动的创造。”可见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和培养,在语文教学特别是高中语文教学中居于重要地位。思维能力是作为思维主体的人的最重要的能力,是思维发展的内在标志。思维能力在学生写作过程中也居于主导地位,它主导并贯穿于写作的全程:从审题到立意到构思到选材到布局谋篇再到着手表达,无不需要思维,无不需要具备相当的思维能力。本文拟从审题立意和选材这两个方面入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学生作文中存在的思维问题及其应对方法。

首先谈谈审题、立意方面的思维问题。审题和立意是写作的两个重要环节。审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立意的正确、恰当与否;而立意也不可能脱离审题而单独进行,这两个环节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故本文拟把审题立意结合起来阐述。审题偏差,立意偏颇是学生作文经常存在的失误,也是最让学生头疼和老师费尽心力指导的所在。归纳起来审题立意的思维失误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概念不清,近义词混同。相当数量的学生语文基础知识不扎实,对很多术语和概念的内涵把握不准,外延界定不清,因而在审题过程中常常发生用近义词(非同义词)替换作文题目和材料中的重要或核心词语。学生在词语式作文题目的审题过程中更容易产生这样的失误。例如,有学生把以“理解”为话题的题目写成了“了解”,把“诚信”写成了“诚实”。学生之所以产生这样的失误,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概念模糊,对词义的理解和掌握不准确造成的。针对此种情况,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让这些学生加大对同义词、近义词的积累和辨析训练,使其准确地掌握常用的概念和术语,能比较严格地区分和界定一组近义词各自的外延,从而避免此类失误。

二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会抓住材料的个别语句,甚至是个别词语,并以此为依据立意,不会真正用全面的、联系的观点(方法论)来具体分析材料。例如,有这样一道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两个人,到野外去旅游,忽然遇到老虎。其中一个赶快蹲在地上,换上运动鞋。第二个人问他,老虎跑得比人快,你换运动鞋有什么用啊?那人回答:“只要我跑得比你快,就行了”,于是换上运动鞋就跑了。第二个人迅速把鞋脱掉,爬到了树上去了……

关于这件事,许多人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老虎总会吃掉一个,每个人都要有“只有我跑得比你快”的生存理念;有的更加欣赏第二个人遇难自救的应对策略。俗话说“发生地震,砸死的是腿快的”;也有的对这两个人均持否定的态度。

要求:(1)全面理解材料,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义范围作文。不能套作,不得抄袭。(其余要求从略)

在批改此次作文过程中,我发现有为数不少的学生拟定了下面的这些观点来作文。如:人在危机时应有自救对策;要学会自救,不要等别人来帮助;人不自救,无人能救;万事靠自己……这些立意显然是有失偏颇的。为弄清其失误的原因,我找来这些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在审题、立意时的所思所想,得知他们之所以得出上述结论,其依据的大都是材料第二段第三句中的“遇难自救”几个字。这些学生犯的就是断章取义的错误,没有全面去把握和分析材料。其实,“有的更加欣赏第二个人遇难自救的应对策略”这句话的重心应是“欣赏”和“应对策略”,意即赞赏他的处理危机的方法。他的方法好在哪里?好就好在他能扬己之长,避虎之短,策略得当。所以,如果我们从第三句话来立意,应该是自救(处理危机,解决困难)要有正确的方法、策略。再进一步思考,第二个人有自救策略,难道第一个人就没有自救策略吗?显然不是,而且也不能区分两个人做法的差异所在。两人做法的真正差异在于:从道德上剖析第一个人是损人来利己,是应批判的,从方法上剖析他只是一种惯常思维,是建立在第二个人跟着他跑的前提之上的;第二个人是利己却不损人(至少没有主观故意),道德上无可厚非,其方法是一种创新思维,是建立在对熊的弱点及对现实处境客观冷静的把握之上的。只有全面理解和把握句意,才能拟出恰切的观点。

这个教学个案反映出学生辨证思维的欠缺,全面的、联系的方法论的缺失。因此,语文老师要通过听说读写的各种渠道,来促进学生辨证思维能力的发展,更要通过作文训练和讲评,依据各个具体的教学案例来循序渐进地训练和提高。只有提高了辨证思维能力,学生才能在作文中避免出现类似的失误。

三是不恰当引申、发挥,没有限度地扩大立意范围,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这样一道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绵羊下海经商。开理发店,把刺猬的刺烫卷了,刺猬大哭;开洗染店,又把乌鸦的黑色羽毛染白了,乌鸦很生气;开饮食店,竟给狐狸送上炒青菜,狐狸砸了它的店牌。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个作文题写下来后,我发现有不少学生在作文立意上大而空洞,不能紧扣材料含义。现列举几个观点:做事要处处留心;不要做一些愚蠢的事情;做事要有正确的方法;要有正确的认识;要从失败中找到成功的秘诀;做事要三思……这些观点都犯了一个同样的错误,那就是扣材料含意不紧,没有具体分析材料,找到绵羊失败的真正原因。材料中绵羊失败的真正原因应是做事只从主观意愿出发,没有了解和弄清工作对象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它犯的是主观主义的错误。只有找到并抓住这个真正原因来立意才合乎题意。而上述观点都达不到这个要求。

这个教学个案反映出学生对材料含义的正确把握能力不够,同时也缺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意识和能力。而这也只能通过语文教学特别是作文教学进行训练和提高。

四是逆向思维能力的欠缺。我曾布置过2003年全国高考作文《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一题让学生写作。但学生基本上都顺着感情的亲疏对人们对待事物认知的影响、作用这个方向去思考和立意,没有人能够逆向思考,从对事物的认知的深浅程度、正误,反过来对人的感情的影响和作用这个方向来立意。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因对事物前后认知的不同,导致对事物(人)的情感态度的转变,这样的事例是非常多的。这完全可以成为一个有新意而且选材丰富的立意方向。可惜学生往往不能达到这一思维层面。这也反映出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缺失,有必要对其进行培养和训练。逆向思维是求异思维的一种,它的核心是标新立异。辩证法告诉我们,世上万事万物都是对立统一的。但事实上人们总是习惯地认识事物的此面,而忽视其彼面。若能用逆向思维破除思维定势,从彼面去探索,反其意而思之,就会有新颖独到的发现。在作文中,应引导学生运用逆向思维,写出有新见、有创意的文章。

下面再谈谈选材时学生存在的思维问题及其对策。

在多次与学生进行写作体验的交流中发现,学生在选材上普遍存在困难。这其中大致又有以下几种情形。一是平时不注重积累,作文时基本无材料可用。此种情形的人不多,多是不爱学习的人。对于此种人,重在督促其下功夫去阅读、识记材料,在此不再赘述;二是平时也阅读甚至背诵了大量材料,作文时却想不起来,或记忆不准确。于是在课堂或考场上,这些学生要不胡乱编造故事,要不张冠李戴,随意窜改,制造了不少笑话。如有学生用到屈原的例子,把他说成是跳崖而死;用到苏轼的例子,把他说成是大将军;说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创造了“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理论……。凡此种种,不一而足。第三种情形是平时储备了材料,作文时却不知用哪个材料,或者想到一个材料却不知怎样去用。而这第三种情形跟懒惰无关,而是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的欠缺导致的,这种情形在学生作文中普遍地或轻或重地存在着,故本文重在谈论如何应对这三种情形。

学生之所以出现上面的问题,根源在于思维缺乏灵活性和变通性,思维上联想能力和发散能力及聚合能力不足。因而不能运用联想和想象去找到与题目对应的材料,对材料也不能灵活自如地运用。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思维训练和培养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在这之中,发散思维的培养尤其重要。那么什么是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学说的创立者美国著名的创造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性思维是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大量的变化的独特的新信息的思维方式。其特点是思维无一定指向,在头脑里呈散发型。发散思维是一种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思维方法,具有大胆独创、不受现有知识和传统观念局限和束缚的特性,因此很有可能从已知导向未知,获得创造结果。所以说,发散思维是一种创新思维的主要结构成分。笔者以为,既然是作文中的思维问题,如果利用作文中的范例来进行思维训练,可能更贴近作文教学,更有针对性,更能对学生有所帮助。

学习过程中,很多方面和环节是触类旁通或相得益彰的。笔者在多次对学生进行审题训练和材料储备,开展材料运用的讲座和训练的基础上领悟到,在实践中完全可以把审题思维训练和运用材料的思维训练结合起来,使之相得益彰,进而提高训练的效率和学生学习的效果。笔者曾设计了这样一堂高三的复习备考公开课:我选用了“滥竽充数”这个成语寓言故事作为材料,先让学生根据材料进行多角度、多侧面立意,然后进行全班交流,把恰切的观点提炼分类写在黑板上;接下来进行第二个环节,让学生根据这些观点,选择其一来加工利用“滥竽充数”这个材料。这堂课在设计上还是有可取之处的:把审题训练和与材料的积累和运用有机结合,同时注重了发散思维训练和聚合思维训练并重。

笔者以为,只要多进行类似的训练并不断探索新的思维训练的方式、方法,学生写作的思维能力是完全可以逐步得到改善和提高的,写出审题恰切,选材准确,内容丰实,文采斐然的佳作并非遥不可及。相信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学生在作文中一定会激发出思维的璀璨火花。

作者单位:广东惠东县惠东中学。

上一篇:席慕容《桐花》赏析下一篇:三八妇女节的惊喜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