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的利用与规划

2024-05-23

土地的利用与规划(精选十篇)

土地的利用与规划 篇1

1土地利用与规划的实际意义

城乡土地利用与规划是最为基层的土地利用与规划,虽然其属于低层规划,但是却起到了基座的作用,如果不稳扎稳打,势必会影响到上层规划意图的贯彻和落实是否可以顺利进行,因此,城乡土地利用与规划是土地利用与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城乡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城乡土地利用与规划中,必须要对具体区段、范围、时间及方式做好具体安排,合理制定规划方案,并真正实施,才能从本质上提高城乡规划的现实意义。

我国的经济正经历着转型,土地利用和规划也在不断的进行着变化,以往的土地利用与规划已经无法有效的满足于先进社会的发展以及经济的发展需求,同时依据现有的耕地法律来说,以往的土地利用与规划也无法满足其具体的需求。尤其是针对一些已经进行城镇合并的区域来说,不仅是原有的土地利用与规划无法有效的应用,就连现有的土地利用与规划都无法得到有效的进行适应。所以,要想使得土地可以实现合理的利用和规划,就需要不断的完善土地利用与规划,不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具体应涉及到镇区规划,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同时,土地利用与规划不仅是调整产业结构、保障人民生活需求的蓝图,还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合理安排生产力布局,促进土地管理更加合理,从而推动国民经济协调、稳定发展。

2完善土地利用与规划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2.1当前规划难以衔接其他规划

从目前看来,现有的规划与其他规划存在衔接不当的问题,在建设用地标准上也难以统一,例如在对生态保护、土地管理、地质灾害等专项规划中还比较落后,从理论上来说这些规划必须要与城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互衔接。但是,由于在对各项规划中,所规划的侧重点不一样,对于修编的期限也有一定区别,实际操作中存在协调性问题。如从土地管理的角度来看,在城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宗旨是严格控制各类用地指标,加强对土地的节约,尽量少的占用耕地,并根据供给需求来建设用地,而从城市总体规划的角度来进行就应根据经济发展来进行用地规划预测,才能达到供给需求。

2.2规划缺乏动态性与严肃性

城乡土地利用与规划是以市场经济发展导向所作出的动态反应,但是现有的规划无法实际操作,上一轮规划采取了土地利用分区管理制度,而对于城乡土地利用条件从主观上看所划分的区域可操作性差,对于土地利用管理规定只有一些概括性规定,动态性和可操作性明显不足,必须要制定详细细则及规范性规划来确保实施。此外,城乡土地利用与规划是在法律范围之内,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但是在实施中,土地利用计划没有与规划配套,因而造成二者指标不匹配,导致规划架空,无法得到落实。

3从土地管理角度完善土地利用与规划的途径

3.1提高土地利用与规划的实用性与操作性

将土地利用与规划作为其他各种设施利用和规划的基础,在对土地进行利用和规划的过程中,需要对其他各种设施的利用和规划进行有效的连接,值得注意的是,土地的规划和利用要与实际的情况相符合,而且各个部门也需要鼎力配合,在对土地进行利用以及规划之前,要对周边的地理情况以及城镇的发展情况进行合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相应的土地利用和规划方案,从而使得土地利用与规划的实用性得以提升,另外,土地的规划要具有一定的弹性,能够合理的对土地规划进行控制,严禁控制过于死板,要在规划最优的原则上,对土地规划的强制性以及约束性进行有效的降低处理,同时将土地规划的刚性和弹性有效的结合到一起,使得两者土地规划的可操作性得以最大限度的提升。

土地规划和利用都具有一定的刚性指标,针对其刚性指标要进行合理的空间预留,针对土地利用和规划所制定的方案一定要具备良好的弹性,可以对土地利用和规划进行上限以及下限的有效设置,在对土地利用和规划的方案进行制定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的依照当地的实际情况,将所制定的方案设置为高、中、低这三个等级,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发展情况,来选择最为适宜的等级的方案,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提高土地利用与规划的实用性和操作性。

3.2科学指导节约集约用地

从土地管理的角度来说,在对土地规划和利用的过程中,需要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依据,对用地进行节约和集约,合理的调整土地,对土地实施有效的规划和利用,从而使得城市的用地紧张局面可以得到有效的缓解。另外,在对土地利用和规划进行完善的过程中,还需要制定出土地利用规划的未来发展方向,依据制定出的具体发展方向,来对土地的利用和规划进行深层次的布局和调整,深一层的对用地的指标进行合理的分析和收集,依据用地指标,来对城市用地、耕地以及各种非农业用地等进行优化配置,以经济角度、生态角度以及各个方面的角度来对用地的集约节约指标进行制定,从而可以实现土地利用与规划的进一步完善。

3.3做好规划中的各项工作

要想完善土地利用和规划,从土地管理的角度来说,先要制定出总体的土地利用规划方案,根据土地利用的实际情况,来对土地规划各个环节的工作进行系统的分析,保障土地规划和利用方案可以进一步的实施和开展,应用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对土地各项数据的检测,然后对土地的利用情况进行有效的分析,清楚的了解土地的分布状况,最后就是要对土地利用过程中,变更的数据进行全面的收集和调查,在经济学理论上,实现土地规划和利用测量数据的精确性,这样可以使得土地规划和利用的科学性进一步的得到凸显,从而达到完善土地利用与规划的最终目的。

4结论

总而言之,土地利用与规划是土地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要想使得土地管理工作能够更加顺利的开展,就需要对土地利用与规划进行完善处理,将土地管理工作作为向导,针对城乡以及城镇之间的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优化配置,实现土地的科学利用和规划,将科学发展观以及严谨的规划理论作为土地利用和规划的指导思想,全面的收集土地利用和规划的变更指标,这样就可以有效的完善土地利用和规划,从而更好的推动城乡城镇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土地的利用与规划 篇2

城市总体规划是较长时期内城市发展的总的蓝图,其中包括规划所须的土地数量位置和用途.土地利用总规划一方面是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对土地的需求数量和结构给以保证,另一方面要对全部土地的利用开发作出总体安排,都是对有限的土地进行最大效用开发与规划.区别:

1,土地利用规划将土地划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三类,城镇规划是在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上,对建设用地进行规划。

2,土地利用规划主要目标是:耕地和基本农田的保护,严格控制非农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积极稳妥地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确定规划期内耕地的总量。建设用地面积的控制,土地开发整治补充耕地的标准,建设用地占农用地的控制目标。3,城镇用地规划的主要目标是:根据国家土地利用规划要求,对建设用地进行土地利用类型划分,如(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农用地等),可分为,总体规划,详细规划,控制型规划。

联系:

城市规划与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 篇3

关键词:城市规划;土地资源;建设;利用

一、城市规划与城市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势必要进行城市规划工作。城市规划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着土地利用能够充分有效,但在目前城市规划过程中,存在着土地利用不全面、不协调等问题。

1、城市规划与城市土地资源利用不协调

城市规划的主要职责归属于规划管理部门,而城市土地的利用归属于土地管理部门,随着国家对城市规划管理的重视,已经在很多法律条文上明确规范了城市规划与城市土地利用的关系,但其实在具体的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两个管理部门脱钩的情形。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工作重点在于如何协调城市发展,如何合理配置城市基础设施,如何释放城市可用土地压力等,而土地管理部门的工作重点在于土地管理工作,土地合理利用以及土地买卖等。因两个部门的工作侧重点不同,若在实际工作中,出现口径不一的情况,就容易造成工作误差,既影响城市规划工作,也影响城市土地的利用。特别是在一些城乡结合部,这些城市规划的空白地区,往往已经列入了土地管理部门的工作当中,如果两个部门步调出现不一致的地方,很容易造成“未批先建”现象的大肆泛滥,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一旦这些地区被列入规划区域,那么拆除工作将是摆在规划管理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

2、城市土地资源利用未服务于城市规划建设

一般来讲,城市规划建设的资金大部分来源于城市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这部分土地收益既可以为城市规划工作提供雄厚的资金支持,也能够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但实际情况是,由于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造成土地收益难以满足城市规划的资金需求,制约着城市规划的有效实施。在城市土地的出售过程中,将城市土地的利用与城市规划建设相结合,既能实现土地收益,又可以便于开展城市规划建设,但部分城市为了单纯追求过高的土地收益,将城市土地高价出售给地产商,其中不乏一些原本用来规划建设绿地、公园、广场等公共用地部分,虽然在资金上支持了城市规划工作,但却也阻碍了城市规划的实施。

3、城市规划制定存在随意性

城市规划是一项科学严谨的工程,城市规划一旦通过,并准予实施便具备法律强制性,不得随意更改,这就要求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在制定规划内容时必须经过科学严谨的验证和考察。但部分城市在制定城市规划时普遍存在随意性,一方面浪费了土地资源,浪费了城市规划资金,另一方面也让城市丧失了自身的特色,影响了城市居民的归属感。在城市规划中,一些领导干部,为了盲目地追求形象工程,在城市规划中进行不必要的开发,如不考虑城市人口的密集度,盲目设定大型购物广场,这样既浪费了土地资源,还影响了区域的经济发展。还有部分城市在规划过程中,不注重对城市特色的保护,尤其不注重对城市古老特色的保护,盲目追求西方建筑风格,使城市丧失了自身特色。

4、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不科学合理

城市绿地是城市的“肺”,特别是在城市人口增长、城市汽车增长等背景下,面对日益严重的城市空气污染,比如北京的“雾霾”天气等,科学合理的城市绿地规划,不仅能够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还可以提升土地利用的价值,增加土地收益。但部分城市在进行绿地系统规划时,存在着不科学不合理的现象。一些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在进行绿地系统规划时,未顾及城市已有的绿化景观,而是盲目追求新颖,不分区域不分场合构建大面积的草地、绿化植被等,甚至不惜毁坏城市固有的绿化景观来构建统一的绿植,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城市规划的资金投入,造成了城市规划资金的浪费。这种规划方式,还容易对城市的林木资源造成破坏,特别是一些比较有历史感的古木,因不符合美观的考虑,被人为砍掉。还有部分城市在进行绿地规划时,不切合当地实际的人文、气候、土质等因素,盲目引进一些稀有物种或外来物种,并在绿化完毕后,未进行及时的园林保护,造成了这些苗木的死亡,也造成了绿化规划的重复性建设。

二、城市规划的合理思路分析

城市规划是城市土地资源利用的一种有效途径,在城市规划工作中,应该实现两部门的统筹结合,合理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

1、构建两部门便捷迅速的信息渠道

城市规划部门与城市土地管理部门应该通力合作,做到信息共享,搭建两部门便捷迅速的信息渠道,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城市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也才能促进城市规划的科学有效实施。城市规划部门与土地部门应该构建信息平台,通过网络信息资源共享、工作内容互通、会议议程并行等多种方式,实现两部门的信息沟通工作。在进行城市规划工作会议时,可实行两部门联合与会的制度,共同探讨城市规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根据城市发展和规划的特点,确定阶段性的合作重点和既定目标,保证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同步协调进行。

2、在科学考察的基础上制定严谨的城市规划方案

城市土地资源能否实现最大程度的增值,与城市规划的是否科学合理存在着直接的关系,这就要求在城市规划工作中,要根据实际情况,根据城市实际发展情形,来优先确定规划区域,以确保及时地实现该区域的土地增值,对于一些城乡结合部等土地增值不明显的地区,可以列入城市规划议程,进而实现城市土地资源的有序开发。

在城市规划过程中,要遵循对城市景观、城市文物、城市标志等人文建筑或自然景观的保护和重视,不能以破坏来建设。在制定城市规划内容时,可以参考一些先进的经验或方法,在突出城市特色的条件下,进行合理开发。规划方案制定过程中,可以通过旁证会、论证会来广泛吸取群众意见,规划方案制定后,要及时通报,以确保规划方案的科学严谨。

总结

城市规划与城市土地利用是相辅相成的,这就要求城市规划管理部门与城市土地管理部门通力合作,积极沟通,确保城市土地资源利用的科学合理性。在城市规划过程中,要注重对城市景观、城市特色、绿化植被的保护,同时注重提高城市土地的收益。

参考文献:

[1]侯丽鸿,谈城市规划与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J],山西建筑,2014年1月;

试论完善我国的土地规划与利用 篇4

1 土地规划与利用的方法和内容

在对土地资源的整理规划中, 按照行政级别可以将其分为三个层次, 地方级、省级和国家级。地方级的土地规划主要是以自然村为单位, 在对其进行规划的内容上可以按照当地居民的意愿, 满足其生活的基本条件, 充分尊重公民的意见。在省级土地规划中, 对于土地资源的规划就要比地方的上升一个层次, 主要是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一个调整, 在农田灌溉, 土地多样性和适宜性方面做出合理的规划, 以适宜地方经济发展为主要方向。省级土地规划中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协调国家下达的命令, 将国家的政策贯彻落实。在国家的土地规划利用中, 就应该上升到战略的高度, 对于土地的具体用途不做规定, 只是对于项目使用的优先顺序进行规划, 考虑到土地利用对国家经济建设的意义。

2 积极开展土地的整理工作

在现阶段所讲的土地整理主要是针对农村的土地整理, 通过复垦开荒、填海造田土地置换等方式增加耕地面积, 将更多的土地资源应用到农业发展中。这么做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 提高耕地的使用面积, 提升粮食生产力。第二, 对于农业的发展条件进行改善,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第三, 对生态环境进行改善, 促进生态平衡发展, 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进行土地整理工作中, 应该充分的发挥科技的力量, 利用先进的整理理念, 积极的引进外资, 拓宽投资渠道, 对土地使用进行合理的统筹规划, 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经济效益。

3 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三统一

土地资源要做到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管理。为了加强对土地的合理利用, 要成立由土地、农业、林业、水利、环保及相关部门组成的土地开发整理领导小组, 要对土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土地开发复垦做详细分析和规划, 为土地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应当把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放在突出的位置。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是土地利用应有的功能, 科学的土地开发整理应是有利于生态环境建设而不是破坏生态环境。这是因为通过土地开发整理, 整治利用废弃土地包括污染土地, 建设农田设施, 改善水利条件, 种草植树, 增加植被, 防止水土流失, 这样一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改善生态环境、再建生态系统的过程。要适应农业生产结构的需要。土地开发整理目的之一是要增加农用地面积, 重点增加耕地面积。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需要, 开发整理土地的用途应根据土地适宜性和农业生产需要合理确定, 最大限度发挥土地效益。积极利用粉煤灰、沙灰、沙土填筑路基, 节约取土占用耕地。利用发电厂粉煤灰河沙土, 不仅使电厂粉煤灰得以充分利用, 有效保护了环境, 进一步疏通了河道, 还较好地解决了占用耕地取土的矛盾, 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统一。

4 城市和农村, 山林、农田和农舍界限要清楚

在土地的规划范围上要实行合理的分界, 在农田、山林和城市发展范围内, 要明确界限范围, 严禁超范围使用。这种做法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对土地的合理利用, 在城市发展中界定范围后, 在超出城市范围外不会再进行开发建设, 避免了对农田的侵占和污染, 另一方面还充分的保证了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空间, 对于城市和农村的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在农田和林地上进行界定, 既保护了林业发展, 杜绝滥砍乱发, 又保护了农田建设, 防止了农田的占用。

5 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

城市的土地资源相对来讲更加的有限, 而在城市建设中, 所需要建设的项目却发展的非常快速, 由此就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 如何对城市土地资源合理的规划利用是城市建设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尤其是城市道路的修建十分重要, 因为车辆的增加, 增加了道路交通的压力, 如果道路修建的不合理将会造成交通拥堵的问题, 不仅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了困难, 同时也对城市发展造成了困扰。所以在有限的城市土地资源中, 要充分的开发利用土地的潜能, 在立体空间上寻找可以利用的资源, 减少对城市土地资源造成的压力, 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 创造一个环境优美的城市发展空间, 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6 土地利用的发展与创新

我国土地利用无论在深度和广度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在规划类型上, 从以往重点进行的农村土地规划, 发展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及土地利用规划设计三个层次。土地利用已发展成为集设计、政策、和管理为一体的现代综合利用。其内容已扩充到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建设, 以及指导变化且又具有基本行为来推动未来发展的社区意识形态。规划成果也从原来简单的政策说明、有关未来土地利用交通、公共设施的单一大型图纸, 发展成为文本、数据、图纸和时间安排相结合的综合体。我国土地利用的内容, 正在逐步趋于成熟和完善。在我国, 随着最优化技术的出现与应用, 各种线性和非线性规划及多目标规划方法开始应用于土地利用规划过程中。同时, 广泛地运用土地数据库、土地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图像等, 用于土地利用评价及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总之, 我国的土地利用方法已由静态规划向动态规划, 由定性和定量相结合, 并逐渐向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的模型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

7 结束语

总之, 完善我国土地规划与利用, 要求我们有一个科学的用地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 全面规划, 严格管理, 保护、开发土地资源, 制止非法占用土地的行为。要正确认识人类与土地的关系, 充分考虑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充分认识到土地这一资源不可再生的特殊性。完善我国土地规划与利用, 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保护农民权益, 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覃国达.论城市土地规划利用空间与城市环境建设的关系[J].科技资讯, 2010, 7 (23) .[1]覃国达.论城市土地规划利用空间与城市环境建设的关系[J].科技资讯, 2010, 7 (23) .

[2]骆峪安.关于小城镇建设中土地规划利用方面的一些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 2012, 1 (28) .[2]骆峪安.关于小城镇建设中土地规划利用方面的一些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 2012, 1 (28) .

土地利用与规划 第5套 篇5

您已经通过该套作业,请参看正确答案

1.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报告需要对前一轮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价。()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2.高级别的土地质量意味着适用于任何用途。()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B

3.土地评价的基本单元是土地评价单元。()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4.土地利用的供需预测主要包括需求量预测和供给量预测。(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5.一个地区可以同时存在多个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B

6.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模式主要是指标控制模式。()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B

7.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时只能采用一种模式。()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B

8.分配土地的实质就是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9.土地利用结构综合平衡表主要用于综合平衡法。()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10.耕作制度是指农作物的种植制度以及与之相应的一整套技术体系。()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11.确定种植结构只能依据气候条件。()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B

12.耕地规划基本单元的设计包括耕地单元自身的要素的规划和耕地规划单元地域范围内的田间工程设施的规划。()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13.确定耕地规划单元大小要涉及到长度、宽度、高度和面积。()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B

14.一般耕地单元长度应为500-800米为宜。()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B

15.旱区应采用灌排合渠的配置形式。()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B

16.果园小区的方向应与果树栽植行向一致。()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17.畜牧场与交通干线的距离应小于200米。()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B

18.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是针对土地利用的某一方面而进行的土地利用规划。(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19.土地开发就是土地面积的增加。()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B

20.土地整理规划是同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

A.正确

B.错误

农村城镇建设与土地规划与利用 篇6

关键词:农村;城镇建设;土地规划与利用

隨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土地资源遭到了浪费,很多土地资源在利用方面不科学,侵占了一定数量的农业用地,因此一定要合理规划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使土地资源发挥应有的作用,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但人均耕地数量较少,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土地资源流失。土地资源是一次性资源,假如不能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则一定会形成极大的浪费。面对存在的这种形势,土地资源一定要迅速进行科学规划。

一、当前小城镇建设中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经济也需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当前我国城镇化建设越来越快,很多农业人口进入城市当中,城市的工业化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在我国小城镇经济发展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土地合理规划问题。其中,土地的合理规划问题得到了人们的大力重视,但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下面主要论述这一问题的解决。

1、分散性。当前,在我国城镇当中,基本上原来都是自然村,因此存在地域分布的分散性特点。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裕,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因此推动了我国建设的加快,建设用地大量增加,但土地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所以人均土地资源不断减少,土地供应出现了严重短缺。

2、土地浪费现象严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涌现了大量新鲜事物,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住宅的要求也在不断改变。一些传统小城镇人口出现了迁移现象,这些流动的人口要求拥有更多新的住宅,因此城镇建设占用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多。而旧的住宅没有合理的开发与利用,造成了大量的城镇住宅闲置、土地资源浪费现象。

3、占用耕地。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越来越快,同时推动了城镇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得到了明显改善,城镇人口越来越多,所以要求扩建当前城镇。因为人们都会选择较好的住宅,一般情况下都会选择那些交通便利、土壤肥沃的地域,需要占用大量的农田。由于小城镇的发展,要求住宅建设占用更多的良田,不但是住宅建设要求占用一定数量的土地,而且要求占用的都是优秀的土地资源,会影响到我们整体耕地质量。

4、效果不理想。小城镇居民点数量众多,而且分散,对其进行压缩和迁并存在一定的困难。在我国城镇当中,尤其是一些自然村,很多都是随着小农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发展的,主要特点就是没有规模、数量众多、分散,由于农村经济发展较慢、农民不愿离开家乡,阻碍了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素质也不高,因此小城镇压缩与迁并虽然进行了很多年,但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

5、建设与粮食生产产生矛盾。为了得到更高的经济利益,各地都大力发展经济建设,促进了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而忽视了农业生产。因此,在规划基本农田时,会优先考虑建设用地,而没有认识到保护耕地的重要性,一味追求经济发展。没有严格管理当地土地违法现象,不过问耕地荒芜情况,虽然也看到了当地农民不种地不产粮,但也没有进行管理,对国家粮食安全造成了影响。

二、提高小城镇建设中的土地利用规划措施

1、进行科学的规划。在小城镇建设当中,一定要做到合理规划与布局,区域发展要有重点,同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推动经济发展。在实施过程中,土地管理与规划部门要协同努力,形成管理合力,共同制度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小城镇建设规划、住宅建设规划,对其功能做到合理分布,严格审批分散建厂与分散建房,使城市建设用地发挥更大的作用,尽量节约土地。

2、严格控制土地供应。要求大力关注城市建设用地存量问题,要求小城镇发挥应用的作用,在改造旧城镇当中,合理规划土地,使新的城市土地利用存量得到明显改善。因此,在推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过程中,要重视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的编制与实施。

3、清查整顿超标土地。在土地规划利用过程中,鼓励大量工业发展进入开发区,住宅建设趋向于社区,人口流向城镇。要做到上述三方面,使土地资源提到合理保护,防止占用大量的优质农田,同时加强执法力度,大力查处那些违法占地行为。做到这几点,不但可以控制用地,而且也可以使土地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用。

4、发挥建设用地发展潜力。小城镇土地数量较少,但却存在较大的发展潜力与发展空间。在小城镇今后的建设当中,一定要依据节约高效的原则,做好立体开发工作。不但重视平面开发,还可以发展到地面、地下、地上的开发,使每平方公里土地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从而得到更高的经济效益。

5、提高土地利用的整体效率。在过去较长时期内,在评估乡镇的工作中,经济指标都是总量指标,而没有认识到土地利用效率的重要性,因此,要认识到评价与考核土地指标的重要性,依据产业的合理分布情况,使小城镇土地发挥应用的作用。在小城镇发展当中,要考虑到土地资源的实际情况,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作,科学明确小城镇建设用土总体规划与分布情况,这样可以有力支持城镇体系规划和城镇规划的发展。

三、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严重影响到小城镇的发展,由于工业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建设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出现了一定数量的土地问题,不利于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为了迅速解决这一问题,一定要做到科学规划土地资源,使土地资源发挥更高的效用。

参考文献:

[1]李穗浓,白中科.城镇化地区乡村土地利用效益评价研究[J].广东社会科学.2014(06)

[2]黄凌翔,段旭文.村镇建设用地再开发的经验与问题[J].当代经济管理.2015(01)

[3]黄霜,周伟,杜新波.基于问卷调查的土地督察业务范围改革研究[J].资源与产业.2014(06)

作者简介:黄婷(1987.05-),女,四川自贡人,学历:硕士研究生, 职称:助教,单位:自贡广播电视大学

土地的利用与规划 篇7

《宜川县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于2005年, 2010年完成了《宜川县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 《宜川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 》2011年通过评审。目前, “两规”存在以下矛盾。

1. 规划期限不一致

宜川县城市总体规划基期为2004年,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期为2005年, 基期年的差异致使基础数据无法有效对接。

2. 规划范围和用地规模差异大

宜川县城市总体规划将规划范围划分为县域、城市规划区和中心城区三个层次, 土地利用规划以行政管辖区全部土地为规划范围。“两规”的县域土地总面积相差731公顷, 城镇建设用地现状数据相差127.5公顷, 中心城区建设用地数据相差85.1公顷。

3. 空间布局协调性差

土地利用规划在城区层面规划内容的缺失, 无法有效指导城市总体规划中心城区的用地布局;而城市总体规划在县域层面指导不足, 无法使城区以外的其他建设用地与土地利用规划实现相互对接。此外, “两规”所划定的禁建区与限建区出入较大。

二、宜川县“两规”的协调途径

1. 基础数据对接

以2005年为基期, 以陕西省土地变更数据为准, 结合土地二调测量数据, 调整确定“两规”协调基础数据。县域土地总面积为293 119公顷, 农用地总量为286 015公顷, 建设用地为3 683公顷。其中, 城镇建设用地为234公顷, 农村建设用地为3 068公顷, 其他土地规模为3 420公顷。

2. 规划范围衔接

“两规”规划范围的衔接重点在于, 完善城市总体规划中县域用地空间规划的内容和补充土地利用规划中关于中心城区的土地用途规划内容, 进而使“两规”形成一致的由县域至中心城区的规划范围层级体系。县域范围以土规为准, 中心城区用地规划范围以城规为准。

3. 用地规模统一

“两规”用地规模协调的焦点在于城镇建设用地总规模以及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两个指标的确定上, 其中城镇建设用地总规模是实现“两规”用地规模协调的关键。

结合宜川实际, 列出宜川县各类用地预测的目标函数:

其中, x1、x2、x3……x13分别为规划的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其他农用地、城镇建设用地、农村建设用地、交通用地、水利设施用地、独立生产建设用地、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水域以及自然保留地面积。构建约束方程具体如下:土地总量的约束上级下达指标约束;生态保护约束;集约用地约束;既定用地约束。

求解多目标规划模型最优目标函数, 得出“两规”协调的目标规划值。规划期末建设用地总量为4 006公顷, 其中城乡建设用地3 477公顷, 城镇建设用地510公顷, 中心城区建设用地455公顷。相较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增加84公顷, 为城镇建设提供更多发展空间。相较于城市总体规划削减90公顷, 促进了城镇的精明增长。

4. 空间布局协调

(1) 用地布局

1) 县域层面

土地利用规划划分出基本农田、一般农田、林业用地、牧业用地、城镇建设区、村庄建设区、独立工矿区、风景旅游区、生态控制区、自然文化保护区十大用途区, 城市总体规划, 补充县域层面的用途区划, 划分农业用地区、城镇建设区、城镇建设控制区、村庄建设区、独立工矿区、风景旅游区、生态安全保护区、水域八大用途区。其中, 土地利用规划的城镇有条件建设区和城市规划的城镇建设控制区作为弹性建设空间, 借用土地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保障城镇建设动态空间。

2) 中心城区层面

基于“两规”协调的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指标为455公顷。补充土地利用规划在中心城区层面的大比例尺规划图纸, 与城市总体规划中心城区用地对接。

(2) 生态本底

首先, 确定土地利用规划中对基本农田和一般农田的保护区范围;其次, 将各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公益林和水域进行整合, 形成生态保护控制区;最后, 通过Arcgis叠加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控制区核心区, 形成“两规”统一的禁建区。叠加一般农田区和生态保护控制区次核心区, 形成统一的限建区, 构建共同的生态保护本底 (如图1) 。

三、结语

“两规”协调应从基础数据、规划范围、用地规模和空间布局四个方面衔接着手, 应同步编制时间, 以15年为统一期限, 以国土部门土地变更数据为准, 重新调整现行土地分类体系。应补充城市总体规划中县域层面的用地规划内容, 明确土地利用规划中的中心城区层面引导内容。可采用多目标规划模型调整现行用地预测方法, 可通过补充城市规划的县域层面用途区划分和完善土地利用规划的中心城区大比例尺规划图件, 促进“两规”空间协调。在农田保护区和生态安全与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区的基础上整合形成“两规”统一的禁建区和限建区, 形成统一的生态本底。此外, 推进“两规”协调还应从法规调整、政策措施、制度约束等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

摘要: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长期以来在规划方法、体系、理念等方面的诸多差异, 为城镇发展与土地资源管理带来了较大困扰。本文从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规划“两规”协调的角度着手, 以宜川县为例, 探索“两规”协调的路径。

关键词: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协调,宜川县

参考文献

[1]萧昌东.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若干思考[J].规划师, 2000.

[2]曹建丰, 许德林.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协调[J].规划师, 2004.

[3]尹向东.“两规”协调体系初探[J].城市规划, 2008.

探讨城市规划与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 篇8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 城市人口的增长, 城市土地资源不断被开发利用。然而城市扩张是有极限的, 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具有短时间内的不可逆性, 很多建筑或设施一旦落成, 就无法随意拆毁更改。我国现在的城市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新城区居住地与就业地之间距离过长而形成“钟摆交通”等, 都是城市土地资源不合理利用的典型例子。城市人口的集中程度以及城市的功能, 使得城市土地资源寸土寸金。可以说, 城市的每一寸土地都有着其使命, 不容浪费与不合理使用。所以, 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必须依赖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

1 我国土地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1.1 盲目与短视

有学者指出, 如果一个国家城市化已经达到30%, 那么这个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已经接近加速阶段。

我国现阶段的城市化早已超过这个比例, 但在城市化的纵深推进过程中, 存在着大量急功近利的短视现象。比如开发商抢占自然景观生态资源, 在水质优良的河流湖泊资源旁开发高级别墅区;部分地方照搬发达城市的发展模式, 脱离本城实际, 侵占良好的耕地资源, 盲目扩大建设规模;以及为吸引开发项目, 随意调整城市规划等等。

这种规划仓促、论证不足就开始投入建设, 缺乏对城市总体发展的把控, 破坏生态环境等现象, 会造成城市建设的反复性和耕地资源破坏的不可逆性, 从长远发展来看, 最终往往得不偿失。

在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 应当提倡因地制宜的土地资源利用模式, 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特色, 减少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例如云南省的山区、半山区占全省总面积的94%, 其盆地、河谷和耕地等土地资源十分有限。为解决城乡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增加和土地资源保护之间矛盾越来越突出的问题, 云南省立足自身特色, 提出“城镇上山”理论, 扬长避短, 既巧妙地利用了特有的优美山区景观, 又保护了稀缺的耕地资源。

1.2 浪费与低效

土地资源的浪费突出体现在城市建设的无序蔓延等问题中, 以各种开发区为名的圈地运动此起彼伏, 新城建设脱离实际发展需求。

土地资源的浪费与低效还体现在未将可相互协作的职能单位形成集群。比如医院、学校和社区管理等公共服务设施过于分散, 既浪费了土地资源, 又不便于人们的使用, 增加了城市交通的负担。应根据城市人口的分布情况适度集中布局, 部分设施合理共享, 形成土地的混合高效使用, 提升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再者, 许多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设施规模过大, 占用了较多土地资源, 应坚持实用主义观念, 不搞面子工程。

1.3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是城市规划中又一个需要考虑的严峻问题。城市规划与建设过程中, 人们往往过度重视土地的经济价值, 而忽视了土地资源的生态价值。如新城开发大量侵吞农林用地和生态敏感地区, 工业园区占用良田、污染水源等。

土壤污染、水污染及雾霾等严重大气污染等问题, 已经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的健康和日常生活, 这是城市发展中对生态环境重视不足的苦果。科学长远的城市建设, 应当是变盐碱地为滋生财富的地方, 而不是将优美的自然环境变为寸草不生之地。

1.4 土地市场的不规范

我国现如今的城市土地市场并不健全, 其管理与监督体制尚需进一步完善。如土地交易存在着一些暗地里的不合乎法律法规的交易和操作等, 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我国城市土地资源的流失和不合理利用情况。

2 城市规划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2.1 加强管理

针对以上问题, 我国必须规范土地市场, 加强立法、加强监管, 加强对城市土地资源利用的监督与管理, 保障土地资源的合理、集约利用。并设立投诉体制, 接受公众的监督, 增加土地买卖的透明度, 从而杜绝违法、违章建设侵占土地资源等现象。

2.2 保护自然生态

应当以维持自然生态为土地开发的第一条准则。新区的规划建设不能以侵占基本农田、植被良好的山林地为代价。我国是人口大国, 耕地资源本就稀缺, 必须坚持对耕地尤其是基本农田的保护政策。而山体的开挖、植被的破坏等容易造成山体滑坡、沙尘暴等问题。应以建设生态城市为目标, 在保持城市生态的基础上, 进行交通、居住、公共服务、景观、市政工程等方面的系统合理规划。

城市规划不仅要考虑城市范围内的环境卫生, 还要考虑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科学划分和严格控制禁建区与限建区, 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影响, 为生物的栖息和迁徙预留空间。

2.3 科学规划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城市规划必须要明确的核心精神。土地是城市的根基, 是一切城市设施的承载者, 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科学的城市规划, 可以使城市在纵深发展过程中不断得到优化, 避免因仓促规划和短视在盲目建设后又不断拆除重建, 避免劳民伤财, 保障城市健康有序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 应该是本着人文主义的关怀, 对建设生态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理想的身体力行。循环的城市土地资源使用模式已经成为我国当下以及未来的选择。

要做好科学的规划工作, 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加强地块建设强度控制。进一步加强规划用地的开发强度论证与控制:一是充分发挥中心城区土地的潜能, 使每一寸土地物尽其用, 做好长远规划, 为城市未来发展预留备用土地, 从根本上杜绝浪费;二是做好城乡统筹, 综合考虑土地承载力, 在集约利用城市周边土地的同时保持其优良的自然生态性, 使山林水体等优良自然景观与城市景观形成良好的衔接与互补。

(2) 提倡可持续开发政策。加强对旧城、旧村、旧厂等城市荒废及低效土地进行梳理整合, 通过城市更新达到土地的循环使用。

加快扭转城市建设中的急功近利的短视观念, 稳步推进发展。城市的核心服务对象是人, 城市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需要全面考虑大众的感受与需要, 做到公开透明的城市规划与建设。

3 结束语

城市规划过程中的土地资源利用, 是决定着一个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合理高效地利用城市土地资源, 决定着一个城市未来发展的潜能。城市功能和体系建设的日益完善, 需要城市规划管理者、城市建设者们努力去推动。只有着眼于未来, 立足于公众的城市规划, 才能够将城市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发挥到最大效能。

参考文献

[1]王中.城市规划与人文关怀.城市问题.2006 (07) .

[2]张蓓佳.我国城市土地资源管理的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 (11) 下.

城乡土地规划管理与合理利用 篇9

1城乡边缘带土地利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1.1农业用地与非农业用地空间交错,用地矛盾突出

城乡边缘带邻近大中城市,“具有显著的城乡功能相互渗透的空间结构特征”,土地使用性质表现出与城市距离相关的空间过渡性,即随着与城市距离的增加,非农业用地逐渐减少,农业用地递增。但是由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原本有序的梯度推移逐步演化为无序的空间推进,加之城市具有沿通达性较好的道路系统和城市“飞地”的形式扩展,土地的利用结构表现为农业用地不断转换为非农业用地,使得农业用地与非农业用地在城乡边缘带形成犬牙交错的空间布局,引发了突出的用地矛盾。

1.2人口流动频繁,耕地迅速减少

我国城市的空间扩张形式主要表现为圈层式的无序蔓延以及沿交通线路的扇型辐射,城市的快速扩张必然带来人口的加速流动。一方面,城市内部的老城区改造,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大批城市人口动迁到城乡边缘带;另一方面,大量乡村人口、外来流动人口因城镇化的推进以及自身对城市的向往而纷纷走向城市,但是由于城市中心地带的地价昂贵,外来人口收入不高,于是在城乡边缘带聚集。综合这两方面因素,城乡边缘带成为人口增长幅度、人口流量最大的地区,引起非农业用地尤其是住宅用地需求大增,农用耕地面积迅速减少,严重影响了我国长期的粮食安全。

1.3土地乱占乱用,浪费严重

长期以来,我国乡村空间正逐步受到城市蔓延的压缩,是一种“被动式”的增长,国内研究更多的将目光投向城市,片面认为“城市化”就是城市越多越好,越大越好,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造城运动”,表现在城乡边缘带的土地利用方面就是城市不断的扩张,鲸吞着乡村的农用土地。一方面,许多地方政府由于管理与规划的滞后,大批的农用土地征而不用,征而乱用,造成了土地的严重浪费。另一方面,由于工农产品巨大的剪刀差,城乡边缘带居民务农积极性不高,大量资金、劳动力开始投向非农产业,引起耕地大面积的闲置荒芜,耕地资源的极大浪费。

1.4土地利用方式复杂多样,污染严重

城乡边缘带因处于城乡交接的地带,所以一、二、三产业兼而有之,但产业发展又呈现无序的特征,在土地利用方面表现为类型复杂多样,用地方式极不稳定,并且具有较大的自发性。

第一,作为城市的农副产品供应地,由于长期使用化肥,有毒有害物质残留导致土地生产能力下降,影响了土地的长期生产率。

第二,城乡边缘带乡镇企业的盲目发展导致空间布局上极为分散,规模小而占地量又非常大,多与居民点、畜禽养殖场相互混杂,而且乡镇企业对废水、废气、废渣的处理手段非常落后,污染严重。

第三,城市的生产、生活垃圾由于处理手段的不健全,城乡结合部就成为了这些垃圾的堆放地,不但占了大量土地,而且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2解决城乡边缘带土地利用问题的可行途径

2.1集约利用土地,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土地的集约利用是指在合理利用的基础上,通过增加土地单位面积投入,不断挖掘土地潜力,逐步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以节约宝贵的土地资源。城乡边缘带的非农用土地大部分是由农用土地转化过来的,因此,为了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目标,只有走集约利用的途径,才能为后代留下更多的土地资源。土地的集约利用一方面要求在城乡边缘带的土地在空间上统筹分配、合理安排各项用地,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的最大化和最优化,另一方面还要求遵循土地报酬递减规律,限制对土地的盲目投入,过度的利用,以免用地结构失衡,降低土地的使用效率。

2.2运用先进技术,建立动态的土地利用机制

城市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城市的蔓延,城乡边缘带的土地也不断由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旧的城乡边缘带逐渐融入城市,新的城乡边缘带又不断产生。传统的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手段落后,传统的刚性土地利用规划思维已无法满足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要求,土地利用变化中的许多不确定性、不可预测性等综合因素迫切要求编制具有广泛适用性的土地利用弹性机制,建立起适应城乡边缘带环境变化的应变系统,并不断完善。这就需要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定性、定量、定期对城乡边缘带的土地利用进行研究,并及时反馈给有关土地规划部门,建立土地利用监控的长效机制。

2.3控制人口流量,严格保护耕地

针对城乡边缘带因人口急剧增长而带来的土地超载问题,应采取相关措施,运用行政、经济和法律的手段,一方面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城乡边缘带的自然人口增长率,另一方面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减少外来人口的数量。同时,对城乡边缘带的土地利用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用法律的手段严格保护耕地,杜绝大量占用耕地,建设住宅以供出租现象。此外,还应对城乡边缘带的居民进行集中化的社区居住管理,加强宣传培养居民保护耕地,珍惜土地的思想意识。

2.4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加强土地执法监督

城乡边缘带是城市与乡村交汇的区域,在规划利用时,既要考虑到城市发展对用地的需要,也要兼顾乡村耕地的保护需求。为支持城市的发展,农业用地被部分占用是必然的,应运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合理布局城乡边缘带内的市政工程建设、安居工程建设、交通建设的用地需求,但要时刻以粮食安全优先理念进行规划,切实加强耕地的保护,维持生态环境的平衡,达到人地关系的和谐发展。同时,应加强土地的执法监督,严肃处理各类违法占地案件,杜绝对土地的征而不用、征而乱用等现象的再次发生,对于那些长期征而不用的土地应坚决退建还耕,制止土地浪费。

2.5明确土地权属,综合整治环境污染

第一,针对土地肥力下降的趋势,应倡导合理施肥,减少土地化肥的施用量,增加有机肥料。

第二,优先发展无污染项目,对星罗棋布的乡镇企业采取集中化管理,对某些污染严重的乡镇企业采取严格的“关、停、并、转”等整改措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第三,要从根本上解决来自于城市的污染问题,城市对城乡边缘带必须建立一种补偿机制,“谁污染谁治理”,城市的有关责权部门应变革传统的“挖、填、埋”的垃圾处理方式,大力倡导“循环经济”,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对城市垃圾进行处理并变废为宝,不仅可以降低城乡边缘带的污染,而且创造了可观的经济价值,这对于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摘要:城乡建设是我们今天的一个主题,城市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这中情况下开展城乡建设非常的有必要。在建设的过程中最为关注的就是土地的利用问题,在很多的地方出现了土地规划不合理等现象,对于可持续发展发出了挑战,这篇文章进行了相关的分析

土地的利用与规划 篇10

1 在规划编制和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分歧

1.1 各自的作用、任务不同

小城镇总体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小城镇发展的性质、目标、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安排的综合研究和全面部署。它是小城镇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 是保证合理建设和开发的前提和基础, 是小城镇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深入和具体展开。小城镇总体规划通过分析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各项事业的发展, 确定小城镇性质、规模、容量和发展形态, 统筹安排城镇和农村各项基础工程设施, 保证小城镇每个阶段的发展目标、发展途径、发展程序的优化和布局结构的科学性, 引导小城镇的合理发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综合考虑一定时期国土整治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各项建设对土地利用的需求以及土地供给能力, 对一定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土地开发、利用和保护所制定的目标和计划, 是对区域内土地利用进行的总体战略部署。小城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是按照县 (市) 级规划的要求, 将各类用地指标、规模和布局落实到地块, 并将农田保护区规划、村镇建设规划、土地整理规划综合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上。

1.2 规划的编制时间不同步, 规划期限也不一致

小城镇总体规划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 规划期限一般为20年, 同时也对20年后的远景发展作出轮廓性的规划安排。为应对小城镇近期的发展布局和主要建设项目作出安排, 编制小城镇近期建设规划的规划期限一般为3年~5年。随着小城镇的迅猛发展, 许多小城镇已进行了2轮~3轮的总体规划修编工作, 目前小城镇总体规划的规划目标年多是2020年或2025年。

小城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20世纪80年代末才真正起步, 1988年在全国范围内第一次开展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作, 1996年开始了第二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作, 国家土地局于1997年10月正式出台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批规定》和《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小城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多为1997年~2010年。目前, 许多小城镇正在进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新一轮修编工作。

1.3 在小城镇的用地规模的确定上有差异

小城镇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建设用地规模, 常常是在国家规定的人均用地指标范围内, 以现状人均用地指标为基准, 结合人口增长和小城镇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来确定的;也有些地区的小城镇规划受长官意志的影响, 在确定小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时出现贪大求洋的现象。这都不可避免地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有差异。

在1997年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中, 采用控制建设占用耕地、补充耕地和净增耕地三项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控制指标 (1997年~2010年) , 将指标通过省、市 (地) 、县 (区) 、乡 (镇) 四个层次逐级分解, 下级确定的控制指标不得超过上级下达的指标。通过行政手段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指标, 在规划期内年均占用耕地指标仅为过去十年来年均建设占用耕地数量的21%, 导致了各地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偏小。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以来, 各地普遍出现了预支规划期内建设占用耕地指标的现象。

1.4 在小城镇的发展方向及建设范围上有差异

1) 编制原则的差异导致对小城镇发展方向有不同的意见;2) 部分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未听取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另行确定城镇建设用地范围;3) 对小城镇用地规模预测的差异导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范围往往小于小城镇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4) 规划编制时间和规划编制期限上的差异也导致了城镇建设用地范围上的不一致。

1.5 审批和管理体制的差异

土地管理实行严格的建设用地审批管理制度, 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审批权限全部上收至国务院和省政府, 土地管理受到国家和省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的严格约束。而小城镇总体规划一旦审批通过后, 与城镇建设密切相关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审批和管理权限则在地方政府和地方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 城镇建设受上级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约束很少。这种管理体制使得城市规划管理具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

1.6 规划管理工作中的冲突

在规划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冲突主要有:1) 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城镇总体规划对建设项目出具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而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作出不同意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的决定, 导致建设项目不能立项;2) 在规划与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分别设置的地方, 常常出现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在建设单位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就办理土地使用权属证明, 或未经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就单方面修改土地有偿出让合同中的规划设计条件等违反法定程序的操作, 导致部门间的矛盾加剧。

2 对两项规划相互协调的探讨

2.1 创新规划编制体制

科学性不够、实施不好、规划之间不衔接等, 是各种规划共同的问题, 从根本上说是体制问题。土地利用规划和城镇规划衔接不好, 反映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土地利用规划是四级规划, 控制指标反映了中央的意图。就城镇规划而言, 由各个地方按照国家法律政策的要求编制, 不排除很多规划完全按照地方政府的意图去编制。因此, 要协调好两项规划, 必须创新规划编制体制, 以立法的形式明确这两项规划的法定形式、作用、关系和效力, 深入研究这两项规划的工作路线、技术方法、规划范围、统计口径、规划实施管理机制, 以求实现两项规划的完善、协调与衔接。

2.2 转变规划编制观念

通过转变规划编制观念, 小城镇规划必须要考虑资源约束, 寻求集约紧凑的布局模式, 强调内涵式发展, 千方百计杜绝形象工程。而土地利用规划则要重新审视目标, 从城镇的科学合理布局、交通运输功能之间的联系出发合理确定城镇化布局。我们要承认占用一部分耕地的现实, 因地制宜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对于科学合理的发展需求, 都应该给予支持、及时满足。

2.3 建立同步编制、修编机制

小城镇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该逐步建立同步编制、同步修编的规划编制机制, 通过各自技术规范的衔接与协调, 对规划编制的期限、规划编制的目标年及修编的年限进行规范统一, 实现两项规划的同步, 互为依据。

2.4 明确规划内容的分工

小城镇总体规划要树立规划全覆盖的观念, 对行政管辖范围内的镇区、产业园区、村庄建设进行统一规划, 明确小城镇的职能定位、发展方向和用地规模, 引导村庄的集中统一建设, 对区域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建设项目进行选址安排, 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建设用地空间布局和建设控制要求方面的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重点应是切实保护耕地, 确保粮食安全, 严格控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依据国家产业政策, 统筹安排各类产业发展所需的用地空间;引导土地开发复垦和整理工作, 促进土地利用集约水平的提高和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

2.5 建立公共参与制度

小城镇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仅在编制阶段邀请有关部门进行协调衔接是不够的。引入公共参与机制来推动两项规划编制合理性、决策的科学性、实施的可行性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呼声。因此, 无论是小城镇规划还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都要建立社会公共参与的制度。

3 结语

从本质上看, 小城镇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着共同的规划对象和规划目标, 两者是相互协调和配合的关系。土地利用规划是小城镇总体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 它与小城镇总体规划中的其他内容一起, 如村镇体系规划、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等, 共同构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确定镇域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的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为小城镇的合理发展提供充足的空间, 以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繁荣。

摘要:分析了小城镇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规划编制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两项规划相互协调进行了探讨, 以实现两项规划的有效衔接, 从而促进城乡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小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协调

参考文献

上一篇:动脑习惯下一篇:肌张力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