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广东省大力推进工伤预防体系建设

2024-05-09

无忧保—广东省大力推进工伤预防体系建设(精选3篇)

篇1:无忧保—广东省大力推进工伤预防体系建设

近年来,广东省加强工伤预防体系建设,建立了经费保障机制。2012年至2014年,广东省提取使用工伤预防费10118万元、9395万元、7805万元,有力支持了工伤预防工作的开展。

“我们对工伤预防费实行预算管理,提取的费用由社保经办机构会同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提出下用款支出计划,报同级人社行政部门和财政部门审核,纳入人大预算管理,发生支出时据实列支。同时,我们加强了费用结算支付管理。” 日前,谈到工伤预防体系建设,广东省人社厅副厅长左孟新如数家珍。

建立费率浮动机制发挥杠杆调节作用

为了做好工伤预防工作,广东省人社厅指导各地制定了 《工伤保险费率浮动管理办法》,并且根据工伤保险费收支率、工伤发生率等情况,定期调整用人单位的工伤保险缴费费率,推动工伤预防重心下移到企业。

深圳市对于工伤保险费收支率低于30%则分档降低缴费费率,高于100%的单位再根据工伤发生率(以2.0‰为基准)分档提高缴费费率; 对于应下浮或执行基准费率单位发生因工死亡的,按行业基准费率上浮一档执行; 对于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评级的单位,下浮一档执行。

针对行业工伤风险情况,广东省人社厅开展了工伤预防项目研究,掌握工伤发生规律,理清工伤风险点,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为开展工伤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东莞市邀请专家团队研究制定了 《五金模具行业工伤预防标准》,目前正在5家企业推广。

中山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开展了五金行业非致死性职业伤害影响因素与干预措施研究,制定了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了用人单位工伤预防和控制工伤事故的能力。

广东省还建立了工伤预防费绩效评估机制,提升资金使用效能。

首先,优化项目评估流程。用款单位撰写绩效自评报告上报人社部门进行总体评价,通过绩效评价,改进、调整和优化工伤预防经费支出方向和结构。

其次,量化项目评估指标。他们实行三层级指标设置,科学规划全年项目工作落实情况,对实施效果进行量化评估。

最后,强化项目监督管理。工伤保险职能部门每月对资金投放、预拨、使用进行检查; 财务和基金管理部门每年年底检查经费管理使用情况。

建立培训教育机制提高工伤预防技能

近年来,广东省人社厅通过“社保部门出资、多部门联合、专业机构提供培训服务” 的方式,开展工伤预防培训教育,突出在4个“注重”上。

注重部门联动。他们发挥人社部门的经费优势,安监部门行政执法的职能优势,卫计和住建部门的管理优势,多部门联动,对参保企业进行培训,形成合力,提升了培训效能。

注重方式方法。他们针对培训内容和对象,采用讲授法、实操演练法、案例研讨法、宣传娱乐法等进行培训。

注重重点推动。他们以高危行业、高危岗位、工伤事故发生率较高的企业,以及相关人员为培训重点,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并通过回头看活动检验培训效果,使受训企业的工伤事故发生率明显下降。

注重互动参与。广州、东莞、佛山等市开展了职业健康持续改善计划培训项目,以高风险行业参保单位为对象,运用双向互动模式,鼓励生产一线职工及管理人员参加培训,提出改善工作环境建议,协助企业建立内部职业安全健康委员会、完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增强了职工劳动保护意识,改善了企业安全生产环境,减少了工伤事故发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我省为职业健康培训项目投入了745万元,对340家工伤事故发生率、职业危害因素较高的参保企业的近6万名职工和管理人员进行了培训。” 广东省人社厅工伤保险处处长李辉介绍说。

建立部门协作机制构建齐抓共管格局

做好工伤预防工作,需要多部门协作。为此,广东省人社厅建立了奖励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了参保企业积极性。

他们与安监部门对参保企业进行安全生产考评,对工作好、工伤事故发生率低的企业给予通报表彰和物质奖励,支持用人单位的工伤预防项目经费,激发了参保企业的积极性。比如,深圳市从2006年起,社保局与安监局联合举办 “工伤预防先进企业评选表彰活动”,召开工伤预防先进单位表彰大会,并在主流媒体上对数十家先进企业事迹连续报道。

广东省各级工伤保险部门与安监、职业卫生、住建等部门,在工伤预防宣传培训、信息共享、监督检查等方面开展合作。省人社厅与住建厅、地税局、安监局举办培训班,对建筑施工企业进行相关政策培训。

广州市人社局与安监局联合制定了 《关于联合开展工伤预防及安全生产宣传培训工作的通知》 《关于开展工伤预防性职业健康检查与检测工作的通知》,共同开展工伤预防工作,加强高危行业和事故多发企业的检查和监管。

珠海市人社局、安监局、总工会等部门成立工伤预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和部署全市工伤预防工作。

东莞市社保局与安监局成立了工伤事故预防工作小组,社保部门接到重大工伤事故的报案后,及时通知安监、卫生部门,要求参保单位明确安全生产整改措施。

另外,广东省人社厅还建立了职业危害防控机制,促进早期发现预防,他们把噪音、粉尘、有毒有害等职业病危害企业列为工伤预防的监控重点领域。

自2010年以来,广州、珠海、东莞、佛山、惠州、中山、江门、顺德等市,通过基金补助参保职工职业健康体检与生产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项目等方式,对部分企业劳动作业环境提出整改建议,协助企业建立职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建立职业健康检查与有害因素检测数据库,在早期检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职业病的 “三级预防” 机制上取得了较好效果,累计投入工伤预防经费6600万元、补助职业健康体检33.67万人次,从源头上抓职业病防控,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成效。

篇2:大力推进高校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一、推进高校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

高校在探索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应当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一) 坚持系统化的原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我们在推进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应当把它视为一个系统工程, 全面系统地加以理解和把握, 全面系统地加以宣传和教育, 全面系统地加以贯彻落实, 全面系统地加以践行。其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这一核心价值体系的活的灵魂,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它的鲜明主题,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它的精髓,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它的重要基础。建设活动中应当全面把握、突出重点, 切不可偏废某一个方面。

(二) 坚持个性化的原则。高校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要结合自身的实际, 既要体现普遍化的要求, 又要体现个性化的要求,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充分渗透在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中, 把它与学校的教育改革发展、人才培养、高校文明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 对师生提出不同的具体要求, 充分体现出各自的鲜明特色。

(三) 坚持贴近生活的原则。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不能搞形式主义的东西, 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书面上、而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要求细化具体化为师生学习工作的正常行为要求, 从而贴近生活、贴近工作、贴近学习。把它细化为教学、科研、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具体要求, 渗透在师生员工学习、工作、生活的各个层面, 成为大家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的行为要求, 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扎根在高校师生活生生的生活实践中, 使这些要求成为广大师生看得见、摸得着、做得到。

(四) 坚持注重实效的原则。高校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切忌好大喜功, 而要务求实效。不可面面俱到, 而要力争在某一个或几个方面取得突破。要注意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重点推进一两个方面的建设, 努力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尽量避免一些假、大、空的做法, 要力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充分体现在学校的办学效益上, 体现在教学质量的提高上, 体现在人才培养的质量上, 体现在多出人才, 出好人才上。

二、推进高校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主要路径

(一) 在高校“两课”教学中加大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内容。由于高校“两课”教学担负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 因此, 要充分利用“两课”教学的主渠道, 加大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力度。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占领高校主阵地。大力推进核心价值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工作。尤其要在高校“两课”中加大这方面的教育内容, 增加一定的份量, 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内容成为其中的核心部分和主要内容, 以正确引领“两课”教育的方向, 并使学生真正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精神和要义。

(二) 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重点进行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十分繁多, 但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应当把重点放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上面, 这是关键和核心。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与日常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 并贯彻在对学生的日常教育和管理之中。只有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突出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才能有效地引导和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 追求正确的人生价值目标。

(三) 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渗透核心价值体系的熏陶。校园文化活动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它既有丰富多彩的形式, 又体现出学校的大学精神和个性特点。因此, 一是可以通过广播、电视、网络、院报、墙报、知识竞赛、演讲比赛、专题征文、文艺汇演、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 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浓厚校园氛围。二是可以通过校训、校歌、校风、教风、学风和校内学术活动等隐性形式, 渗透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和内涵, 使师生在无形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三是可以通过校园布局、校园景观、文化长廊等直观文化形式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和思想, 从而对广大师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识。

(四) 在教育实习和社会实践中引导学生自觉体认和践行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高校教育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又一重要途径。因此高校应当充分利用学生教育实习和社会实践的机会, 促使学生实现知行统一。一是可以在高校教育实习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安排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的教育实习内容, 使第一课堂的教育内容在第二课堂中得到拓展和延伸。二是可以在“三下乡”、“四进社区”以及参与校地共建等社会活动中, 引导学生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体认和理解, 深刻了解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面临的艰巨任务和严峻挑战, 增强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强烈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觉性, 促使学生实现由思想认识到行为的转化, 实现思想道德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三、推进高校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措施

推进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关键在领导、重点在落实, 尤其需要采取以下积极措施加以大力推进。

(一) 要充分重视, 加强领导。

高校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居于重要位置, 责无旁贷。因此, 高校党政对此要高度重视, 自觉负起责任, 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上来。要把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放在学校各项建设的核心位置, 视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集中体现, 切实落实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要把它作为加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师德师风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 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筹划部署、采取重要举措、狠抓落实到位。

(二) 要精心部署, 分步实施。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内容多、要求高、实施难度大、周期性长。高校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登高望远, 要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才培养的高度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建设规划。要根据不同时期, 对党员干部、教师、学生等不同层次的对象提出不同的要求。要长规划、短安排, 采取不同的措施, 分步加以实施、稳步加以推进, 同时要突出重点, 注重成效。

(三) 要健全机制, 形成合力。

学校党政工团以及思想政治工作各部门, 要明确职责分工和任务要求, 高校党政要加强协调, 促进各部门的相互衔接, 互相配合, 以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形成合力。要在学校党委行政统一领导和协调之下, 使各部门既分工又合作。同时各部门也要有的放矢又生动活泼地开展各项建设活动。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自己的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 使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工作形成一种长效机制, 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

(四) 要常抓不懈, 持之以恒。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 不可能一蹴而就, 不能一哄而起, 不能虎头蛇尾, 只能一步一个脚印地常抓不懈。因此, 高校在建设活动中要有决心、有耐心、有恒心。既要有布置、督促和检查, 又要注意总结经验教训, 使这项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参考文献

[1].湖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小组湖南中医药大学基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校园文化建设[N].光明日报, 2008-11-22 (9)

篇3:无忧保—广东省大力推进工伤预防体系建设

一、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群众所掌握的基础性宣传工作。首先,做好通俗化解释、普及工作,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要求易于为人们了解,比如编写简明的教材、出版通俗的读物等。要体现“三贴近”的要求,善于运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学、艺术等形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和要求通俗易懂地表现出来,注重以视觉文化感染人。其次,要充分发挥各种舆论媒体特别是新闻舆论媒体的正面引导作用。注重以正确的舆论导向引领社会舆论,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形成舆论强势。各种媒体都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做科学发展的促进者、和谐社会的建设者、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再次,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以理服人。比如讲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一元地位,不能把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自我封闭和孤立起来,颐指气使,要讲清楚一元指导思想和多种价值观念并存的关系,要讲包容性。

二、着力解决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人们思想的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多样、多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否成为人们思想的引领和精神的旗帜,要靠教育灌输。要通过开展多层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活动,统一思想认识,解决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人的问题。不注重教育和灌输,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就容易各取所需,难以发挥统一思想、凝聚民心的作用。开展思想教育活动,要紧紧把握不同群体的关注点,确立不同的侧重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从教育内容、形式到要求都要体现层次性。要抓住重点群体,关键是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以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的教育为重点,增强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以价值范导主体影响人的功效,推动一般社会群体认可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不断丰富完善的体系,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一个长期艰巨的思想教化过程,不可奢望毕其功于一役。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不同阶段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贯穿其中,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贯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方面。

三、注重加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相关制度政策的设计与构建。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转化为具体的可贯彻执行的政策,落实到具体的制度和政策规定之中,通过制度、政策的设计和构建,通过各类评优和奖惩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纳入制度规范、政策规定、社会评价之中,由此强化制度政策的激励与约束作用。通过制度的激励约束,使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要求的行为得到鼓励,使各种违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要求的行为受到抵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一项举全社会之力的系统工程,要通过具体的工作加以推进,需要建立相应的机制保障,如党内先进性示范机制、党政工团多部门协调领导机制、道德失范矫正机制等等。同时,把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各类评优评奖制度结合起来,积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纳入测评标准。

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和要求向行为准则转化。把价值要求变成行为规范要求和法律规范要求,有助于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性。一是转变成人们的道德行为准则。可考虑制定出台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要求的系列文明行为公约和规章等,用以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比如,尝试将“八荣八耻”的要求具体化为家庭道德规范、社区道德规范、行业道德规范和公共生活道德规范等。二是转变为对人们的法律要求。不能仅仅把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局限于精神文明领域,应把核心价值体系中能够法律化的内容转化成法律规定,强制人们遵行,做到德法并举。比如对诚实守信,不仅要作道德要求,也要作法律要求。若有人践踏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中的一些行为规范,越过道德底线,发展为违法行为,就应以法律去制约。

上一篇:廉洁从政公开承诺书参考下一篇:员工郊游安全保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