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作文教学

2024-04-30

兴趣作文教学(精选十篇)

兴趣作文教学 篇1

一、5分钟引趣

根据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 我在全班开展五分钟的作文训练, 篇幅不限, 但要有精彩的片段, 新颖的开头, 耐人寻味的结尾或优词佳句等。然后, 我从交上来的作文中选出写得较好的作文, 利用自习时间进行朗读, 并让学生说说对该作文的感想。最后, 我把这些优秀作文贴在学习园地里, 让大家欣赏、互相学习并指出不足, 长此以往, 我所任课的班级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二、实验引趣

在学习说写训练课《我喜爱的水果》一课时, 我先拿几个苹果作实例, 让学生看形, 看颜色, 削开皮观察果肉, 再把苹果切成两半观察果子内部结构——果核, 最后让大家尝尝苹果是什么味。然后我再要求学生练习说, 从一句话到连贯的几句话, 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 我们既训练了学生说话的条理性, 又让学生学到了观察事物的方法。此外, 我们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制造电话、风筝、机器人、不倒翁、贺年卡等, 教师要指导学生制作过程, 学生有了制作经历, 就很容易知道“写什么”, 写作的兴趣也会因此而得到大大提升。

三、大自然引趣

要想让学生带着感情认识周围世界, 教师就必须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 对太阳、树、云朵、蝴蝶以及自然中各种各样复杂的自然事物进行了解, 不仅用智慧, 而且用整个身心、灵感来体会一切。在阳春三月柳绿花红的日子里, 我和学生一起去春游, 我们来到野外, 几个学生采来了几枝娇艳的野花让我看, 有的学生手拉手在唱歌, 大家享受着从未有过的快乐, 尽情地喊、唱, 全身心都投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玩累了, 我们促膝而坐吃着带来的馍、鸡蛋, 渴了喝一口泉水, 大家说一句笑话, 出个谜语, 唱一支歌, 多美好啊。春游结束后, 学生很容易就能写出带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那采花的启迪、互帮的情意等都跃然纸上。

四、典型材料引趣

中高年级学生在作文时面临的最大困难是选择材料, 我在上《记一件烦恼的事》时, 给大家看了三幅图, 并让学生说说图上的小朋友有哪些烦恼事。学生说:第一幅是家长对学生课余活动限制多, 学生压力大, 只能看书学习不能外出活动, 很烦恼;第二幅图中小朋友要学习, 但家里有大人喝酒的声音, 很烦恼;第三幅图, 小女孩正想洗手帕, 妈妈却让她到一边去, 很烦恼。通过典型材料的引导, 学生的思路得到了开拓, 有的学生说:“我胖, 同学们笑我是大胖子。我很烦恼”。有的学生说:“一次我送一位同学去医院看病, 没有参加学校组织的劳动, 老师不了解情况批评我, 说我不爱劳动, 我很烦恼。我家门前环境卫生比较差引来了许多苍蝇……”在这种课堂环境氛围中, 学生情绪高涨、思维积极活跃, 他们争先恐后地讲述自己亲身经历的烦恼。这样学生就能以积极的态度进入写作练习中, 没有人说难, 一次作文写作也就能顺利完成了。

五、在阅读中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把“读”和“写”有机地结合起来, 是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中, 学生不仅要通过阅读理解文章, 受到教育, 获得知识, 还要以读悟写, 在读中领会文章的方法和技巧, 并以此做为练习作文的“例子”和“凭借”。例如, 作文提倡教师下水, 所以, 教师可利用空闲时间写点文章给学生读, 既是以身示教, 又宜被学生效仿, 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作文评讲时, 教师可让优秀生读全文, 中等生读片段, 后进生读值得欣赏的一点一滴, 教师范读最好的作文。在读的时候要求学生边听边记, 把范文中的好句子好段落写下来, 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 这种讲评时的交流, 能使好、中、差学生都感到一种满足, 都能享受成功的愉悦, 产生写作文的兴趣。

六、培养学生对偶发事件的写作兴趣

在教学中, 时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 有积极的, 也有消极的, 这些偶发事件常常是写作的好材料, 只要教师正确引导, 就能指导学生写出好文章。有一次, 前一堂课是体育课, 学生玩得太高兴了, 直到上课铃响过后有些学生才向教室走来。正当我讲话时, 突然一声报告, 一位学生汗流满面地走进来, 他手里抱着一个球, 肩上搭着衣服, 走向座位, 还做了个鬼脸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一个刚坐好, 又一个“报告”走进来, 此人是班里的洋相大王, 他学着正步走的样子走到座位上, 走到座位一个右转才直挺挺地坐在位子上, 学生又是一阵笑。接着又走进一位女同学, 她胆怯地喊“报告”的声音有些发抖……我想平时总是教育学生要仔细观察人物的神态, 今天不正是一个观察的好机会吗?于是, 我把这节自习课改成了作文课, 题目为《上课铃响了以后》, 要求学生写出两到三个进教室时同学的不同神态, 要写出每个人的特点, 由于大家耳闻目睹了刚才的情景, 记忆犹新, 学生当堂就完成了这次作文, 而且不少学生写得很生动、逼真。

以上的教学方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作文难, 难作文”的现象已在我班消失。看到各种报刊、杂志上有针对学生的征文, 我班的学生都积极参加, 虽然被采纳发表的不多, 但学生的作文水平确实提高了不少。在语文考试中, 也由于作文水平的提高, 学生的总语文成绩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语文优秀率由原来接班时的65%提高到了95%。由此可以看出, 我们教师只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就能让学生写出好作文。

总之, 兴趣是非智力因素, 只要我们教师长期坚持诱导鼓励学生, 并注意去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 那么, 学生的作文水平一定能得到不断提高。

摘要:在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 教师教得难, 学生学得更难, 耗时耗精力多, 教学效率低等是普遍的存在现实问题。所以, 我们教师要开展农村小学作文兴趣教学, 以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兴趣爱好作文教学反思 篇2

重视“模仿”的作文教学流派

这一作文教学流派以“文体中心”为理论依据。上世纪初,以美国现代修辞学家希尔为代表的英美学者的“文体学”传入中国,自此以后,我国的作文教学基本上以“文体为序”、以“文体为中心”。这种以“文体为中心”的写作教学模式,其结构基本上是先记叙文后说明文,再议论文,并相对应于初中、高中作文教学。具体来说,就是初一以记叙文为主,初二以说明文为主,初三以议论文为主;高一以复杂的记叙文为主,高二以复杂的说明文为主,高三以复杂的议论文为主。“文体中心”的作文训练模式着重培养学生对每种文体的特征及模式的把握能力,通过训练掌握每种文体的写作知识、写作方法,从而形成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文体写作规范。

至上世纪80年代,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等以“文体中心论”为指导,创造了“模仿---创造”的作文训练体系。这一体系着重对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文体的写作能力培养进行探索,其基本程序是“模仿——改写——仿作——评析——借鉴——博采”

这样一个由易到难的过程系列。这一训练模式在我国当代作文教学界有普遍影响,其优点是学生写作文体意识强,作文也容易入门,效果明显。但“文体中心”训练模式对我国作文教学的消极影响也较大,整个中学语文教学基本上围绕这些文体知识转,淡化了学生写作整体素养的提高,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湖南特级教师杨初春的“快速作文教学法”也是“文体中心,模仿为主”这一流派中有影响的教法。不过,与“模仿---创造”不同的是,“快速作文教学法”最为关注的是学生作文的速度问题。杨初春把自己的体系概括为“五步四法两课型”。“五步”即基础训练、思维训练、技巧训练、速度训练、综合训练。“四法”即写作限期限时法、指导先“实”后“虚”法、评阅浏览自改法、训练分步达标法。

“两课型”即写作实践型课和理论指导型课。尽管这个体系很强调基础训练和思维训练,但是这个体系真正落实的是技法模式训练,概括出的写作技法有数十种。例如,在写作的“一般技巧模式”方面,他提出了“快速审题15法”、“快速构思10法”、“快速行文4法”、“快速修改4法”。在记叙、说明、议论三种文体的写作技巧模式方面,他提出“快速写景状物3法”、“快速抒情达意4法”、“快速记人记事3法”、“说理议论4法”、“快速给材料作文3法”等。这一训练模式广受学生欢迎,但受到理论界一些人士的质疑,认为是“为考而教,为考而学”,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并且“缺乏理论依据”。

笔者认为,随着现代社会节奏越来越快,快速作文的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中国作文教学界需要重新认识“快速作文教学法”的价值。

重视“思维”的作文教学流派

“文体中心,模仿为主”的作文教学方法,并没有真正解决提高学生实际作文素质、水平和能力的问题,因为决定文章成败的并不是文体和文章模式的模仿,而是学生的写作智能,也就是作文所需要的观察、思维等心理习惯和能力。于是,作文教学界的一些有识之士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其中常青、刘胐胐、高原、章熊等就是其中的代表。

常青很早就提出了“作文分格训练教学法”。分格训练所谓的“格”,是单一的基本训练单位,具体地说是把说话、写话、片断训练到篇章训练,从写人记事到写景状物,从审题立意、选材组材到开头结尾,从培养观察能力到发展语言、思维能力,把众多的作文难点分解成一个一个具体训练的基本单位---“格”。例如,把一年级的说话训练分成两大格、若干小格。两大格:第一大格,说一句完整的话;第二大格,说几句连贯的话。把“说一句完整的话”又分成五个小格:第一格,敢说;第二格,说顺;第三格,说实;第四格,说活;第五格,说准。也就是把某一年级的作文教学要求分解成若干个具体小要求进行循序渐进的训练,为命题作文综合训练准备好“预制件”。

对每一格训练都提出了要求,说明了道理。他把每种文体按观察、思维、想象、表达等五条线索系统组织成256格,每一格就是一种“语段写作公式”。例如,分格训练中的“加格”语段,有这样三种格式:

人+动作+话,人+动作+表情+话,人+动作+心理活动+话。这样的“语段写作公式”实际上是用概括出的文章内容的思维语法或一般思维模式来训练提高学生观察、思维、想像、表达的能力。从主观上看,分格训练法已经注意到写作智能的培养,也有利于推动作文教学的科学化,但是,它关注到的写作智能只是一种表层的语言思维模式,而不是写作思维过程的深层思维操作模型,因此从客观效果来看,也一定程度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性。

北京著名特级教师刘胐胐和首都师大教授高原提出的“观察——分析——表达”三级训练体系,侧重于学生认识能力的培养。三级训练体系的总体结构是:观察是基础,分析是核心,表达是结果,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初中一年级着重进行观察训练,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训练方式是写观察日记、观察笔记,这一阶段侧重练习记叙和描写。观察又分为一般观察和深入观察,前者指定向观察、机遇观察、科学现象观察、日常生活观察、人物观察、内心世界观察;后者指比较观察,反复观察,观察与体验、联想、想象、调查的关系。初中二年级进行分析训练,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训练方式是写分析笔记,这一阶段侧重进行议论和说明的练习。

分析训练又分为“分析起步”和“分析入门”两个阶段。前者是指提出问题、给予解答、了解情况、实事求是、分析角度(条件分析、因果分析、演变分析);后者指多角度分析、特点分析、本质分析、意义分析、分析和知识、分析与联想、分析与情感。初中三年级进行表达训练,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训练方式是文章结构的训练,后来增加了语感训练,采取的训练方式是进行语感随笔和章法训练,侧重于语言运用和文章结构训练。表达训练也分为“语感训练”

和“章法训练”两个阶段,前者主要包括分寸感、畅达感、情味感、形象感训练,后者主要包括角度、裁剪、层次、衔接的训练。这一训练体系符合写作“物——意——文”转化规律,是写作规律“双重转化”与“三级飞跃”的具体运用,比较符合学生的写作学习规律。

“语言与思维结合”训练模式是由北大附中章熊提出并成功实验的作文教学模式。章熊认为,各种不同的文体在语言上要求有所不同,而思维的条理性则是相同的,作文教学应该是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的结合。他认为写作训练应该包括语言练习、形式逻辑训练、想象与联想、综合与概括的训练、写作技巧的局部练习、阅读与分析练习等五个方面。这种训练体系的特点是:它不是以语言知识和思维知识为体系的核心,而是以思维训练为手段,并通过思维训练来设计训练系列,通过语言基本功的训练,开阔学生视野,培养思维能力。这一模式符合心理学、语言学的基本原理,语言与思维对应,以语言表达思维,以思维寻求语言,语言思维同步共进,能有效地提高写作能力。

重视“过程”的作文教学流派

上世纪80年代,许多有远见的语文教师意识到作文教学效率低下是不重视“写作过程”的结果,如果重视“过程训练”,必能快速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于是出现了许多重视过程的作文教学方法,其中具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模式。

“文体为纬---过程为经”训练模式。这个模式以北京景山学校周蕴玉和上海于漪为代表。他们的做法是:以各种文体的写作特点为纬线,以写作的一般能力——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谋篇、语言运用等为经线,精选典范作品为例文,按照单元要求设计训练方案,组成一个读写结合、分阶段、有层次的训练序列。这种作文教学体系既摆脱了“熏陶式”的中国古代作文教学方法的影响,又摆脱了“模仿式”作文教学方法的束缚,是我国作文教学开始由经验主义走向科学主义的有益尝试。但是在这种训练体系中,写作基本能力及写作过程能力的训练还处在手段地位,它仍以训练文体写作能力为基本目标。

“文体、过程双轨训练”模式。这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央教科所实验教材《作文》(1-6册)所设计的写作训练体系。这套作文教材以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写作训练来安排初中第一、第二、第三学年的作文基本训练,同时又按“作文过程”---列提纲、写初稿、修改、打开思路、收集积累作文材料、语言和文风、审题和构思等的训练项目来组成初中作文的另一训练线索,故可称“文体、过程平行双轨”训练模式。这是一个螺旋上升式的作文过程训练体系。

“三线并行”写作训练模式。这是扬州师范学院上世纪80年代编写的《中学作文教学设计》所创设的一种写作训练体系。所谓“三线并行”是指写作内容---写作手法---写作过程三线索的并列安排。第一条线索是“写什么”的由简到繁的序列---单纯的一事、一人、一景、一物、一番情、一种理,复杂的一事多人、一人多事、多人多事、由物及人等。另外两条线索是关于“怎么写”的:一条是写作手法---结构手法、表达手法等;一条是写作过程---立意、选材、结构、布局、表达、修改和思维能力。这个体系完全消解了文体中心论的作文教学观念,在把训练方向转向写作过程的同时,还将思维能力的训练纳入了作文训练的视野。

重视“过程”的作文教学流派是对“熏陶模式”、“模仿模式”的超越,它形成了以“过程为中心”的训练模式,是对“文体中心”作文教学思想的反思,为新课程改革提出“淡化文体,重视过程”开了先声。

重视“兴趣”的作文教学流派

针对学生大都怕作文、恨作文的心理,许多优秀教师开始从心理学的角度对作文教学改革进行思考,于是诞生了一批以增强作文兴趣、作文乐趣为宗旨的作文教学模式。下面简要介绍几种产生较大影响的体系。

“兴趣作文”教学法。这是上世纪90年代中央教科所中学语文教研室申报的一个题目为“农村兴趣作文教学训练体系研究与实验”的课题。这个训练体系的目的就是运用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改变目前农村学生害怕作文的心理。这一课题在全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实验。

“广义发表”作文教学法。这是将学生的作文用多种形式发表来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发表方式多种多样,有全班宣读、学校广播站广播、利用手抄报或校园报刊发表乃至公开出版,等等。

“活动作文”教学法。“活动作文”训练模式又称“现场演示”

作文教学法或“题型作文”教学法。它是由上海大学李白坚教授提出的一种作文训练模式。李白坚在第1期《写作》杂志上介绍说:

“演示作文教学法是一种以小学五、六年级及初中一年级学生为教学对象,以在作文课上设计可记叙的生动、活泼、有趣的游戏演示活动为作文内容,通过游戏演示活动,激发学生情绪,诱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从思维到文字的转化,并大规模提高思维创造力及写作水平的作文教学法。”李白坚的作文教学体系是一个“大作文”训练体系,包括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其中小学部分称“快乐大作文”,初中部分称“趣味大作文”,高中部分称“创新大作文”。

在教学方法上,小学的“快乐大作文”运用的是“现场演示”的作文教学法,而在初中和高中的训练则运用“题型作文”教学法。所谓“题型”,就是“题目类型”,相当于问题、话题,是复合性、开放性、活动性的概念。题型作文向生活汲取素材,更依靠课堂现实活动创设情境。题型作文本质上可以理解为“活动写作、写作活动”式的作文,或者“游戏性”作文。“活动作文”模式主张“训练大于理论”、“训练先于理论”、“活动大于技法”、“活动先于技法”、“实践大于理论”、“实践先于理论”。这一模式的最大价值在于真正激发了学生作文的兴趣,产生了写作的动力,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写作的心理思维活动,从而完成了写作任务,符合“趣味性”教学原则,符合“活动课程原理”。

初中作文兴趣教学刍议 篇3

[关键词]初中作文教学兴趣

作文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运用书面语言反映客观事物、表达主观思想感情的一种教学活动。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必修的以培养书面表达能力为主要目标的一门课程。因此,教师和学生都很重视作文;但是中学生极怕写作文,把它当作一种苦差事,常常应付了事。这表明作文对广大同学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

那么,如何转变学生的认识,分析学生的作文心理,改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其创新能力,让学生放开手脚,大胆想像来拯救作文,写出属于自己的作文,以提高初中生的作文水平呢?笔者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以实现《语文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让中学生“易于动笔”,“乐于书面表达”,对作文“有兴趣”的目的。要达到这个效果,笔者通过十几年的教学与实践,认为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学生必须具备生活性、激励性、互动性、实用性。

一是生活性。让学生作文贴近生活,因生活而美丽。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作文也不例外。作文言之无物,内容空洞,没有时代感,其根本原因是教师让作文的主体——学生,远离了文章的源泉——生活。因此,一方面教师不要把学生限制在单纯的读书学习上,应创造条件让学生向生活贴近,融入生活,多参加各种活动,体验生活中的各种情感;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明白作文就是应生活之需,切生活之用,为真情而写,为兴趣而写,为交际而写,为自己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而写。同时,让学生作文题目不受拘束,允许他们自由选择,写自己关心的、相信的和想说的话。当生活丰富多彩了,作文也就会“美丽”起来。

二是激励性。让学生作文得到激励,因赏识而快乐。

笔者发现,同样一篇学生作文,用挑剔的目光,放大它的不足之处;与用赏识的目光,去挖掘它的闪光点,留给学生的感受和产生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前者往往让学生越写越没意思,看到的总是自己的缺点;而后者却让学生作文的兴趣越来越浓,哪怕他的作文并没有什么进步。“诚于嘉许,乐于称道”,应该是兴趣培养的加油站。让学生作文得到激励,作文也就会真正“快乐”起来。

三是互动性。让学生作文融入交流,因阅读而美丽。

假如让繁重的课业负担剥夺了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时间和条件,加上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机械讲解与灌输,学生就会疏远排斥阅读,必然造成“读写分离”。当学生不能从阅读中获得快乐,也就不能去体验“作文”的快乐。只有让阅读融入学生的心灵与精神世界,他们才会产生表达的需要与激情。要做到此点,首先教师要把阅读课上得生动有趣。其次,教师自己也要喜欢并坚持阅读,并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另外,教师不妨也写写“下水作文”,让学生从师生交流中体会作文的快乐,产生作文的欲望。

四是实用性。让学生作文融入生活,因生活而成功。

传统的作文教学,除了个别学生的作文能被当众阅读或刊登外,绝大多数学生的作文都是写了让教师或几个优秀学生改后就完事了,成了一个封闭的没被“用”起来的东西。虽然当前的作文教学已比较重视对“作”、“改”、“评”的研究和实施,但是依然很少在“用”上下工夫,即便“用”起来也难以做到面向全体,这样又怎能让大多数学生感兴趣呢?因此,教师应该创设多种形式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机会把作文“用”起来,这就必须在“相互交流”与“自我展示”上努力。比如,笔者让每个学生每个月出一张手抄报,把自己积累的作文、日记、读书笔记等编出来。让每一组每一星期出一张“组报”,每半个月出一期黑板报,文章都从小组成员中选出来,并定期将所有的手抄报在班级里展出交换阅读。另外,笔者还进行全班作文互相传阅、修改及写评语活动;同学之间互相写信,给亲朋好友或老师写信、寄作文;逢年过节,还可以把自己作文里的“精妙语句”抄录在贺卡上赠给别人等等。这些做法在很大程度上达到了“写”以致用的目的,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和兴趣去感受作文带来的成功与自豪。

当然,作文教学,其实施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引与导,教师要有长远的全局的眼光,全面掌握一学期或一学年乃至整个初中阶段作文目标的实现及作文评讲的全部过程,战术上要把各次的评讲组织好,尤其是学生参与的评讲,要作必要的点拨、示范指导,想方设法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操作起来才能有效果。那么,从教师的角度而言,应该如何更好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可以从优化评讲过程人手,努力做到以下三点:

一、同教学评价相结合,明确教学目标

一般以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标准来评价学生作文的优劣。但各校、各班的学生各有差异,每次作文训练项目的难易程度又不尽相同,初中学生的作文能力也难以一下子达到《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标准,那么教师就要根据具体情况提出相应的评价标准,即以班级中的学生平均水平作为标准,来衡量一个学生作文成绩的高低,评出各学生在本班级中的相对位置,或根据事先设定的不同层次的写作目标而做的不同训练,提出相应的评价标准,而不过于求全责备,使学生丧失作文的信心。这样能使学生能看到差异,不至于看到高分便高兴得忘乎所以。如初中生写记叙文,各年级的要求不一样,老师只能按各年级的要求来评定学生的作文成绩。水平相当的作文若出自初一学生之手可以给较高的分,若出自初三学生之手,则分数要相对偏低,然后再逐渐过渡到以《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标准为评分标准。

二、同阅读教学相结合,促进能力提升

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也学习了写作知识,教师在作文评讲时应联系课文中的某些写作知识,来评讲学生作文中的优劣,进行知识向能力的迁移、拓展。如笔者曾让初一学生写了一篇《一次意外的成功》,许多学生都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在评讲时笔者则是联系《蝉》来评讲学生的写作手法是否运用得当;以后学生上初二时又学了《白杨礼赞》,笔者又结合课文联系这次习作的得失谈这种手法的运用,使学生在“理论、实践”的循环中提高写作水平,用课文中的写作知识来激活个体积淀的经验,使学生自己的鲜活的写作经验得到发展、提高的动力。这样能改变那种单一、单调的评讲,使作文评讲更具有经常性、连续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评价、鉴赏能力,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的目的。

三、同说听教学相结合,创设参与意识

在训练说话和作文评讲时,让学生读自己的或其他学生的习作,并结合本次作文的要求,让学生评价、发表意见,把自己的理解或意见表达出来,习作者本人也可以谈谈自己的写作意图、构思、语言的表达以及自己对自己的习作的评价,是否达到自己预定的目标。不过,在此之前教师要教给学生评价和自我评价的辩证方法,这样,在教师的示范和点拨指导之下,各人都能和其他同学一起讨论习作中的优劣之处,达成共识。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兴趣教学 篇4

一、兴趣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实施意义

语文教学是中国学校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教学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形成和提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作文教学又是重点和难点。目前, 小学生对语文写作提不起兴趣, 有些学生出现厌烦的情绪, 他们存在不会写、不想写、不敢写的情况。有的学生因头脑中没有丰富的知识, 写作文时不知道如何下手, 不知写什么。有些学生不重视知识的积累, 不能自觉主动地提高写作能力。小学教学所使用的教材内容也比较有限, 有些老师只重视书本知识, 不懂得给学生合理的写作时间和具体指导。同时, 某些家长缺乏科学的教育理念, 他们认为学生只要学好基础知识就可以, 其他知识可以慢慢来, 导致学生知识不够全面。在这样的环境中, 小学生天真活泼烂漫的想象力被埋没, 写出来的文章东拼西凑, 语句凌乱不完整, 没有鲜明的主题和应有的文采, 学生整体写作水平不高。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综合表现, 对小学生进行的作文教学, 其实是在培养一种综合能力。小学生的想象力丰富, 对周围的事情充满好奇心,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 如能从学生自身的特点出发, 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写作兴趣, 他们就会进入到较好的写作状态。

二、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兴趣教学策略

1、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好的老师, 在小学生语文作文教学中, 应用兴趣教学, 目的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中,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写作。兴趣教学需要从学生出发,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生的成长和学习中始终具有重要的作用, 语文是各种知识学习的基础, 学好语文可以为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赞扬激励。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 他们的表现、成绩、努力等, 都需要得到老师的认同, 在得到认同和赏识之后,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会更高。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 教师应主动采用赞扬激励法,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是小学生信任的对象之一, 教师对学生学习中的表现给予肯定, 会让他们特别高兴, 并在今后的学习中积极规范自己的行为, 主动参与学习, 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 促进他们学会个性化写作, 并始终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在小学生的语文作文教学中, 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能力等, 然后肯定自己, 教师则应及时对学生进行赞扬激励, 夸奖学生的创新力、兴趣、特点、爱好, 等等。在课堂教学中, 通过教师的赞扬和学生的积极反馈, 营造一个生动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 对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非常重要。

3、多媒体与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 利用多媒体, 形成文字、图像、视频结合的现代化教学方法, 为学生营造一个多彩的学习环境, 为他们创造写作情境, 刺激他们的感官, 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进行写作。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栩栩如生的画面、声情并茂的影像等, 让学生处于精神轻松的状态, 感受影像内容呈现的意境, 为学生搭建一条轻松、愉悦的创作道路。兴趣教学需要与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结合,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创造环境, 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让学生充满激情地进行写作。灵活多变的兴趣教学方法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创作的良方, 为学生创设写作情境, 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或者是设立疑问, 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产生饱满的创作热情, 进而开始写作。

4、激发学生写作欲望。

兴趣是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和意识的重要条件。只有对习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们才可以保持积极的情绪, 心情愉快地写作。所以, 教师应采用不同形式, 使用教材习作资源引导学生进行练笔, 激发学生的学习和表达欲望, 不断提升自身的写作能力。作文是培养学生表达力、想象力的基础, 而且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变换文体进行写作, 激发他们自身的表达欲望。

三、结语

作文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1 篇5

——资中县罗泉镇中心校

赖丽芳

关键词:

作文

兴趣

观察能力

阅读视野

情感

作文形式多样

创作欲望

写作技巧

模仿

以说促写

练好书法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长期以来,很多学生都怕写作文,一听到写作文就喊头痛,有的说没东西可写,有的说不懂怎样写,有的说达不到要求的字数,总之提不起写作的兴趣。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平常积累的素材少,作文的方法没掌握好,训练不得法等。我认为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接触和认识某种事物的一种意识倾向,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因素。它可以打开感情的闸门,点燃灵感的火花,开拓思维的灵犀。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作文也是如此,只有学生对作文产生内在的兴趣时,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研究去探求,才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动力,发挥聪明才智,进而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写作水平。于是,近几年来本人在教学中做了一些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尝试,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激起生活多彩浪花

生动、鲜活的社会生活不仅是学生解读课文的黏合剂,而且 是学生作文的推动剂。生活是创造之源,也是培养学生感情能力的一块沃土。所以,平时 就要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善于用情感、意识、思考去触摸事物的品质,没心的人是另一种盲人,什么也发现不了。”所以从初一时我就让学生通过写日记,把自己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事情记下来。并告诉他们,生活中的许多现象、许多事情往往是颇富哲理的。如果 我们仔细观察,用心体悟,反复琢磨,便会慧眼独具,从中悟出值得阐述并给人以启迪的哲理的。比如,面对中秋明月,苏轼书写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感慨。朱自清看到父亲的背影,领会到“父亲对儿子的真挚感情”,宗璞看到盛开的紫藤萝花动情地说道:“花和人一样,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生命的长河是永无止的。”作者的这些感悟都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观察,而且是用心的观察。所以平时就要求学生有一双观察生活的眼睛,社会的发展、家庭的变化、同学苦读、集体劳动、名胜古迹、虫鱼鸟兽、花草树木、春雨秋风,这些都是我们观察的范围。同时还要注意在观察时,不仅要“身入”事物,而且要“心入”事物。也就是不能只是纯客观地搜集材料,而应该亲身加以体验,即陶冶、净化,融进自己的深切感受。有了真实的情感体验,就能使我们从微小平凡的事物中感受伟大与不平凡的东西,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我们的感情能力就会大大提高,甚至也能像名家那样写出不仅感动自己还能感动别人的文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只有对观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做到变被动为主动,变无心为有心,学生有了写作的积极性,搞好作文教学就有了良好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为此老师要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观察兴趣;教给观察方法;培养观察习惯。这样学生有了观察兴趣和习惯,就会勤于观察;掌握了观察方法,就会善于观察。这样长期坚持认真细致的观察,学生的观察能力就会不断提高,写起文章来就会胸有成竹,左右逢源,得心应手。

二、拓展学生阅读视野,奠定作文创作基石

作文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没有丰厚的知识,是很难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作文的,所以教师要教育学生,要多读课外书籍,特别是那些名著,甚至自然科学知识,也要了解一些。正如培根在《论求知》中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思维精密,哲理使人思想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和作文,学校可组织一些读书会或阅读兴趣小组,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或以讲故事、开辩论会等形式来锻炼口才。再通过办墙报、校园刊物等形式提高学生的书面作文水平。学生在广泛阅读中,从古今中外名著和大量诗文中吸取了健康的思想和艺术精华,同时也积累了大量词汇和第二手作文材料。通过阅读,学生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思维活跃了,再不会为“无米之炊”而苦恼。

三、模仿名家布局谋篇,提高学生写作技巧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模仿名家布局谋篇及遣词造句。即使刚模仿时比较机械,也应加以肯定。吴增祺说:“文章之体,往往古有是作,而后人则仿而为之,虽通人不以为病。”这是指文章体式上要加以模仿学习。历史上许多文学家也曾模仿古人写作,成为一代风范。如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脱化而来的。再如左丘明的《左传》善于用对话叙事写人,司马迁的《史记》善用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这些手法都为后世的散文家、小说家、戏剧家所模仿。模仿是创新的一步,但不能一味地模仿,开始求“与古人合”,其后必须 “与古人离”,所以我们必须强调模仿时还要加以创新,正如画家齐白石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搞艺术离不开一个借鉴模仿的过程,但不能生吞活剥、生搬硬套,作文也是如此。

四、培养学生丰富情感,展开想像双翅翱翔

想像是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在头脑中产生各种表象并重新予以组合,形成新的表象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写想像中的事物。”想像往往是伴随着强烈的情感体验,而产生的喜、怒、哀、乐,都会刺激大脑皮层,引起表象的运动,从而产生 想像和联想。情感是想像和联想中的活跃因素,是启发想像的强烈动力。陆机在《文赋》中说,当作者进入想像的时候,“情瞳咙而弥鲜,物昭晰而互进”,众多的形象纷至沓来:空虚的,具体的;无形的,有形的。于是“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有人说,想像是人身上的热度里产生的。这也说明了想像和感情相互依存的关系。如郭沫若在日本创作《地球,我的母亲》时,处于极度的热烈、亢奋的情绪中,以致于从图书馆出来,赤着脚在石子路上踱来踱去,甚至索性在路上睡下,想真切地和“地球母亲”亲昵,去感触她的皮肤,接受她的拥抱。这样思维活跃、想像丰富,才能创作出新颖、奇特传之千古的文章。所以老师要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很强的好奇心,适时加以指导,激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的思维尽情驰骋,想像出更丰富的内容,写出更感人的文章。

五、遵循语文教学规律,激活表达以说促写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可以看到: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作文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原因何在?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却较少,没有实践,怎能灵活运用呢?因此在写作训练时,可以强调学生先说后写,即在作文时,让学生构思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再写,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进行演讲,培养口头作文能力,并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而且通过说话过程中对口头语言的叙述,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写作能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

六、巧设撩拨情思之题,诱发学生创作欲望

长期以来,我们在命题上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脱离实际。题目不是太大就是太空,学生无所适从。教师应怎样解决呢?只要从激发学生写作激情角度说,好的文题不仅具有可写性,更应具有新颖性、启发性、勃情性。这样的命题,唯陈言之务去,令人耳目一新,使学生心灵受到震颤,产生丰富的联想,激发起强烈的表达欲望,从而将学生引进写作激情之中。比如《我的家乡》是被公认的传统题目,但学生并不喜欢。假如改成《请到我的家乡来》,题目就有了写作兴趣的诱惑力。又如写教师生活,命题《我的老师》、《老师太辛苦了》之类就老生常谈,味同嚼蜡,望而生厌;而像《老师,你并不穷》、《老师兜中的“白条”》则叫人兴趣盎然。写夏秋景色,《夏天的晚上》、《秋天的景色》的命题远没有《遥望星空》、《停车坐爱枫林晚》撩拨情思。这样,把文题命得巧命得活,就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写作欲望也因此被诱发。

七、创设多样作文形式,发挥个性,扬长避短

《语文课程标准》在关于写作一项中指出:为学生的自由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写想像中的事物。平时,在作文训练时创设多样作文形式。如话题作文为主,其他形式为辅。话题是为引出作文的话题,话题作文是让学生根据提供的话题(材料),请你以×××××为题写一篇有字数限制的文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自立文意,自由表达,这样作文的形式已经跳出了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的束缚,可以写散文、诗歌、小小说、童话、日记、书信、寓言等多种文体。让考生尽情发挥自己的才华和写作优势。

八、练好一手潇洒书法,提高学生做人品味

大家都知道:书法可以修身养性。练之可以去浮躁之气,长此以往,可使人性情更加平和、达观;同时,还可以培养多维化的审美观,提高审美趣味;丰富精神生活,充实精神世界。书法与做人相通,写好字必得先做个好人。心端方能字端;心刚方能字刚;心胸达阔方能字体逸美、洒脱;心态平静、达观方能字体圆润如水。正如“字如其人“,书法是个性的展示平台,无论在平时训练或是考试中,考生能写一手漂亮的钢笔字或圆珠笔字,必然使人爽心悦目,引起人的美感,能使阅卷者一见钟情,提高作文分数。为此,在平时教学中加强学生练字,从中培养学生良发了的品行。作文贵在高格,做人也以人格高贵为根本。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既教学生作文,又教学生做人,在指导学生掌握语言工具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投身于观察生活、认识生活、反映生活,锻炼学生的感受能力,提升其内心情志境界。这样练习书法、作文、做人紧密结合,是新时代教育的要求,也是时代赋予语文老师的责任。

九、引用现代教学手段,创设情景,激活体验

应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之效。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多媒体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产生了优化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 用视听发媒体创设情景,强化学生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了兴趣,产生了写作欲望,才能用心作文,从而提高作文教学效果。如在“三八”妇女节前,让学生写《夸夸我的好妈妈》、《妈妈,我想对您说„„》等,但容易写空话、套话。为此,安排在《世上只有妈妈好》的乐曲声中,让学生看人VCD碟片中转录的《懂你》,那朴实而真挚感人的画面及凄婉动人的音乐强烈地冲击着学生的感官,学生的写作欲望被激发,完全进入角色,纷纷拿起笔,将心中对妈妈的爱尽情地写出来。这样按学生习作的心理特点,适时选用录像媒体的形、声、色并茂的特殊功能,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使学生的信息认知渠道多元化,解决了学生脑子空洞,无话可说,无从下笔的大难题。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十、优化作文评价方式,提高写作能力

写作的过程是情感体验、火花撞击的过程,所以教师对作文的评价也应是情感体验和交流的过程,所以教师对作文的评价也应是情感体验和交流的过程。教师可以因文而异、因人而异,或单一使用,或综合使用多种评价方式。如:等级量化式、对话式评语、谈话式面批、讨论式集体示范修改、指导式自改互改、欣赏式模范作文品读等,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在读、写、改、思中提高写作水平。现将各种评价方式的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等级量化式。这种方式常常和其他方式相结合使用。在批改中,教师要将每个学生的作文同他本人前几次进行比较,寻找闪光点,只要有进步或某方面、某个段落有特色就加分,切忌全班一个标准。通过 等级或分数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写作的热情。

对话式批语。教师在评价时要全身心地投入,把学生当做朋友,采用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与学生亲切交流,写出谈心式、激励式评语,学生在阅读教师评语后,可写出自己的情感体验,与教师对话,教师还可就学生批语再写出自己的感悟。在反复的书面交流中,对学生的写作起到积极的影响。

谈话式面批。教师每学期至少要给每个学生一次面批的机会。首先针对本次作文与学生进行面对面地交流,让学生畅所欲言,谈他搜集素材,审题立意,构思表达的过程,并对其进行积极的评价,再结合平时作文中的优点和不足与学生交谈,促使其树立写作的信心,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进而提高写作水平。

讨论式集体示范修改。教师将精心挑选的学生习作用实物投影打出来,然后让学生认真阅读,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正确的修改符号讨论修改。通过集体修改,让学生明确修改过程,掌握修改方法。

欣赏式模范作文品读。心理学家威廉姆.杰尔士曾说过:“人性最深切的要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教师将学生习作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作文推荐给学生,作文范文赏读,一方面增加了被欣赏者的创作欲望,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写作的积极性。

教师还可将“下水作文”读给学生听,和学生分享创作的成功与喜悦,共同提高写作能力。

学生自改、互改。开放的作文空间依赖于开放民主的教学作风。我们反对把学生只看作被动接受者的形象,要求他们只能俯首听命于教师的安排和灌输,不能有任何个人和见解,更不能有所谓异端思想存在。我们认为这种保守的教学思想无异于对鲜活生命与想像力的扼杀。每一个教师都应该看到,学生的年纪尽管不大,但却有了属于自己的思想、情感、理想,有自己对世界认识的独特角度。作文教学就是要目中有人,把学生当成一个个具体的、活生生的生命实体,容许他们自由地观察、思考、表达,即使幼稚、肤浅,相信它也是真诚的、美的,如同带露的鲜花。有什么 皆宜更为可贵的呢?为了发挥同学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作文的兴趣,培养他们批改作文的能力,从而提高作文水平,我在作文评改方面,除了教师本人评改外,还采用学生互评或自评的形式。具体做法是:课前教师浏览了学生作文,找出作文中的优缺点,课堂上进行审题分析,指出此次作文的优缺点,示范评讲两三篇文章,列出批改的标准,然后让学生批改,可互评,可自评,先找优点,再指出缺点,重在鼓励,然后教师收上来再阅,贴出优秀习作。这样,学生亲自参与了文章批改,所以对本类作文的写法要求理解得更为深刻。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改写作文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可见,不但要教会学生“写”,更要锻炼学生会“改”,把“改”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去发现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会比教师评改效果更佳。

十一、鼓励学生大量创作,发表佳作,激发兴趣 俗话说:“乐此不彼”,要学好一种东西,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它是获得知识进行创造性创作的一种自觉动机,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创作的内在动力,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必须鼓励学生创作,培养他们创作的兴趣,而推荐发表文章是激发学生创作的一个好办法。每次作文,我要求学生认真对待,选出一些较佳习作,编写作文专刊,名曰《新芽》张贴出来,并在课堂上为之大喊大叫,造成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氛,以点带面,让学生感受到作文的分量,大大提高他们创作的积极性。

谈农村小学作文兴趣教学 篇6

关键词:作文;兴趣;教学质量

“作文难,难作文”,这不仅是学生头疼也是教师头疼的问题。笔者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得知,要想解决作文难的问题,就必须在激发学生作文兴趣上下工夫。《心理学》指出:具有学习兴趣的学生,会把学习看成内心的满足而不是负担。本文笔者根据所教学生的年龄特点,就如何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提出了几点看法。

一、5分钟引趣

根据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我在全班开展五分钟的作文训练,篇幅不限,但要有精彩的片段,新颖的开头,耐人寻味的结尾或优词佳句等。然后,我从交上来的作文中选出写得较好的作文,利用自习时间进行朗读,并让学生说说对该作文的感想。最后,我把这些优秀作文贴在学习园地里,让大家欣赏、互相学习并指出不足,长此以往,我所任课的班级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二、实验引趣

在学习说写训练课《我喜爱的水果》一课时,我先拿几个苹果作实例,让学生看形,看颜色,削开皮观察果肉,再把苹果切成两半观察果子内部结构——果核,最后让大家尝尝苹果是什么味。然后我再要求学生练习说,从一句话到连贯的几句话,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我们既训练了学生说话的条理性,又让学生学到了观察事物的方法。此外,我们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制造电话、风筝、机器人、不倒翁、贺年卡等,教师要指导学生制作过程,学生有了制作经历,就很容易知道“写什么”,写作的兴趣也会因此而得到大大提升。

三、大自然引趣

要想让学生带着感情认识周围世界,教师就必须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对太阳、树、云朵、蝴蝶以及自然中各种各样复杂的自然事物进行了解,不仅用智慧,而且用整个身心、灵感来体会一切。在阳春三月柳绿花红的日子里,我和学生一起去春游,我们来到野外,几个学生采来了几枝娇艳的野花让我看,有的学生手拉手在唱歌,大家享受着从未有过的快乐,尽情地喊、唱,全身心都投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玩累了,我们促膝而坐吃着带来的馍、鸡蛋,渴了喝一口泉水,大家说一句笑话,出个谜语,唱一支歌,多美好啊。春游结束后,学生很容易就能写出带有真情实感的文章,那采花的启迪、互帮的情意等都跃然纸上。

四、典型材料引趣

中高年級学生在作文时面临的最大困难是选择材料,我在上《记一件烦恼的事》时,给大家看了三幅图,并让学生说说图上的小朋友有哪些烦恼事。学生说:第一幅是家长对学生课余活动限制多,学生压力大,只能看书学习不能外出活动,很烦恼;第二幅图中小朋友要学习,但家里有大人喝酒的声音,很烦恼;第三幅图,小女孩正想洗手帕,妈妈却让她到一边去,很烦恼。通过典型材料的引导,学生的思路得到了开拓,有的学生说:“我胖,同学们笑我是大胖子。我很烦恼”。有的学生说:“一次我送一位同学去医院看病,没有参加学校组织的劳动,老师不了解情况批评我,说我不爱劳动,我很烦恼。我家门前环境卫生比较差引来了许多苍蝇……”在这种课堂环境氛围中,学生情绪高涨、思维积极活跃,他们争先恐后地讲述自己亲身经历的烦恼。这样学生就能以积极的态度进入写作练习中,没有人说难,一次作文写作也就能顺利完成了。

五、在阅读中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把“读”和“写”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中,学生不仅要通过阅读理解文章,受到教育,获得知识,还要以读悟写,在读中领会文章的方法和技巧,并以此做为练习作文的“例子”和“凭借”。例如,作文提倡教师下水,所以,教师可利用空闲时间写点文章给学生读,既是以身示教,又宜被学生效仿,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作文评讲时,教师可让优秀生读全文,中等生读片段,后进生读值得欣赏的一点一滴,教师范读最好的作文。在读的时候要求学生边听边记,把范文中的好句子好段落写下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种讲评时的交流,能使好、中、差学生都感到一种满足,都能享受成功的愉悦,产生写作文的兴趣。

六、培养学生对偶发事件的写作兴趣

在教学中,时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这些偶发事件常常是写作的好材料,只要教师正确引导,就能指导学生写出好文章。有一次,前一堂课是体育课,学生玩得太高兴了,直到上课铃响过后有些学生才向教室走来。正当我讲话时,突然一声报告,一位学生汗流满面地走进来,他手里抱着一个球,肩上搭着衣服,走向座位,还做了个鬼脸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一个刚坐好,又一个“报告”走进来,此人是班里的洋相大王,他学着正步走的样子走到座位上,走到座位一个右转才直挺挺地坐在位子上,学生又是一阵笑。接着又走进一位女同学,她胆怯地喊“报告”的声音有些发抖……我想平时总是教育学生要仔细观察人物的神态,今天不正是一个观察的好机会吗?于是,我把这节自习课改成了作文课,题目为《上课铃响了以后》,要求学生写出两到三个进教室时同学的不同神态,要写出每个人的特点,由于大家耳闻目睹了刚才的情景,记忆犹新,学生当堂就完成了这次作文,而且不少学生写得很生动、逼真。

以上的教学方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作文难,难作文”的现象已在我班消失。看到各种报刊、杂志上有针对学生的征文,我班的学生都积极参加,虽然被采纳发表的不多,但学生的作文水平确实提高了不少。在语文考试中,也由于作文水平的提高,学生的总语文成绩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语文优秀率由原来接班时的65%提高到了95%。由此可以看出,我们教师只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就能让学生写出好作文。

兴趣方法同行护航作文起步教学 篇7

一、激发兴趣, 灵活训练, 敢于表达愉悦作文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还是比较天真活泼的, 他们有很强的表现欲。因此, 在阅读教学中继续推进“仿与创”“讲与练”的训练, 在作文课堂教学中要依据他们的认识规律, 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有兴趣地说一说、谈一谈;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让他们克服写作的为难情绪, 爱上写作。

如苏教版三年级作文第一练是让学生自由地把自己看到、听到或做过的事情写出来。这一习作具有很强的开放性, 只要写一件事情就可以。我知道, 如果不加引导和激发, 有的学生一节课也写不出几句话, 更别说完成作文了。因此, 我把第一次作文课上成游戏课、自由交流课。首先, 我饶有兴趣地问:“同学们, 我们度过了一个快乐的暑假, 这个暑假过得怎么样啊?”让学生们自己思考, 然后同桌交流。之后让学生们自由发言, 这样他们把自己经历的愉快的事情或是不愉快的经历说出来;我启发、引导他们尽量把事件的时间、地点说出来, 尽量把事件经过讲详细些。一个学生讲完之后, 我让有相似经历的学生补充;这样, 激起了每个学生的回忆, 课堂谈话气氛浓厚。待时机成熟, 我引导:“每个人的经历都是一笔财富, 只有和同学们分享, 我们才会更快乐, 请把自己难忘、有意义的事情写出来吧!”

如此, 作文成为学生们表达自己心声的一件愉悦的事情, 写作由“被动”变“主动”。只要我们作文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 遵循他们成长和思维规律, 让他们主动、积极、畅快地说, 他们就会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积极表现, 勇于表达, 为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做铺垫。

二、加强指导, 循序渐进, 观察思考提升能力

学生有兴趣写作是作文教学的第一步, 也是比较关键的一步。但是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一方面需要他们不断积累知识, 增强阅读面, 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另一方面需要我们加强作文方法的指导,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 在不断反思和训练中提高写出真实具体、感情真挚作文的能力。

1.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加强观察方法指导

小学作文要求不高, 记叙合理、描写准确细腻、能够有一定思想和情感的作文就可算比较优秀的作文。因此, 我们在小学作文起步阶段要着重训练和提高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和能力。

三年级学生的作文如能把一个事物写得比较精准, 那么至少内容上就比较充实。而孩子们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 只有他们有意识地留心自己接触的事物, 通过一定的观察和观察感受才能写出比较真实生动的作文。如《石榴》这篇课文学习后需要学生写一篇自己喜爱的水果的训练, 我在课堂教学中, 就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如让学生看石榴园的视频和图片, 让学生对石榴生长过程有一个整体印象;引导他们观察石榴花的色彩、形态, 石榴子儿的形状;等等。在具体研究课文中, 引导他们分析文章中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描写石榴的妙处;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初步掌握描写一种水果的方法。

这次作文我没有让学生当堂完成, 而是让他们先去观察自己要写的水果, 引导他们观察水果的外形、色泽, 去品品味道, 试试吃法, 等等。如此, 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 这样的作文就不难写了。

2. 重视作文修改完善, 循序渐进提高能力

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 因此, 他们的习作需要不断的修改才能使其升格。在学生交上作文之后, 还要进一步引导和提高学生的观察与思考的能力。如学生学会了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之后, 我们还要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重要的, 什么是次要的, 如何在写作中突出重点。如一个学生写自己喜爱的水果———香蕉, 观察还比较细致, 写出香蕉的颜色、外形、果肉颜色和口感。我引导地问他:你喜欢香蕉的原因是什么?从你的作文中怎么读不出呢?他就又从香蕉的果肉从颜色、味道、口感和功用等方面进行描写, 并且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 这样既写得细腻, 又照应题目的“喜欢”, 使得作文内容充实, 对这一水果的喜爱之情自然流露出来了。

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能够在写作中言之有物, 还要指导学生能够写出结构完整的作文, 起步阶段可重点加强总分总式作文结构教学和训练。再有,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需要他们学习和借鉴, 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积累知识与语言运用, 还要指导他们加强课外阅读, 让他们多读多背, 多写多思;让阅读与习作牵手同行, 使学生的写作能力获得持续发展的后劲。

总之, 在小学三年级的作文起步教学阶段, 我们要重视学生的写作兴趣的激发, 培养他们体验生活和观察生活的习惯和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注入作文教学的训练;通过不断修改, 循序渐进地开展作文教学, 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从而使他们能够在语文学习道路上稳步向前。

参考文献

[1]江桂芳.让学生赢在起跑线上——浅谈小学生起步作文教学[J].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1 (07) .

起步作文要寓于兴趣教学之中 篇8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

通过起步教学的尝试, 从低年级的说话、写话的指导开始, 为写作文入门做超前的准备, 下面就谈谈如何帮学生渡过写作文的难关, 进入愉快的写作, 提以下几点意见。

一、从低年级抓起, 由说到写, 由浅到深

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说话、写话能力, 从二年级开始就注意培养学生的这几种能力。

首先, 通过口头语言发展学生的书面语言, 组织学生通过从练习说几句话到能够写几句话, 由看图说话到看图写话。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然后让他们用几句话说活动的过程和体会。如:开展“猜谜语活动”“给猫咪贴鼻子”活动和各种有趣的游戏, 开展知识竞赛等。通过这些活动丰富学生的知识, 充实他们的头脑, 从而训练他们的口头叙述能力。

其次, 让学生从二年级就开始写简单的日记, 要求他们把当天的经历到的、看到的、听到的或想到的事物, 用几句话写出来, 并且每次语文课新授前抽两三名学生读自己的日记, 及时纠正写作中的病句。对那些写有新意日记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学生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认可, 就增长了上进心, 因此对作文便产生了兴趣。这样, 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拥有了写作的基本要领, 同时也发展了思维, 培养了想象力和创造力。经过不断的尝试, 学生的说写能力就会普遍提高, 逐渐地迈进写作文的门槛了。

二、作文教学从字词抓起, 从理解到运用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 特别注重字词教学, 是写好一篇文章的基础。从一年级开始, 就要培养学生的组词、造句能力, 开始由一个字组成词再到说一句话, 最后到把句子扩充说具体。如:多次开展字词接力赛活动和词头接词尾活动等。这样的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浓厚兴趣, 又锻炼了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 发展了思维。到二年级时, 把课文中学到的好词好句和从课外读物中见到的好词好句分类摘录下来。让学生经常阅读交流, 这样日积月累, 学生们在说话和作文中能把一部分词句运用到其中, 给文章增添了活力。

三、搭桥引路, 精心指导学生观察

到三年级, 学生初步接触到作文, 要启发学生所谓“作文”就是把在二年级时的“写话”再具体些, 把意思写完整。但要按一定的顺序把这些话串联在一起, 使人读后感觉顺理成章。

观察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 很多学生在观察时注意力不够稳定, 常常是走马观花, 视而不见。由于观察不细致, 也往往是不全面的、粗浅的。因此, 教师要把观察的方法教给学生, 使他们学会细致而又顺序地进行观察。例如:有一次教学写一种小动物的作文, 给学生布置回家后仔细观察猫的外形、吃什么、怎样活动等, 然后写作文。然而不尽如人意的是很多学生观察不够细致, 简单的几句话就完成了小作文, 内容空洞。然后, 教师找一只小猫带到学校, 把它放在桌上, 让学生观察一会儿, 教师接着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当他们回答:“小白兔四条腿、短尾巴、长耳朵、大脑袋、红眼睛……”说得东一句, 西一句时, 教师便借此机会告诉学生:“观察事物不能只看表面, 要按顺序细致观察, 只有这样写文章时才觉得有话可写, 写出来的内容才不显得空洞、枯燥无味。我们当中就有些学生犯了这个错误, 所以希望同学们回家后再仔细观察, 写出切合实际的作文来。”接着指导学生按从头到尾的顺序进行细致观察, 然后让学生连起来说—说, 再把说的写下来。

为了使学生养成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给学生安排一些通过亲自观察、亲自动手、亲耳去听等多种感知方式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的作文。

四、让学生设身处境, 亲自体验大自然的美

在孩子们的周围是一个多彩斑斓的世界。孩子们对什么都感到很新奇, 根据儿童的这个特点, 把学生带入神奇的大自然, 观察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以及各个季节的主要特征, 亲自体验大自然的美。例如, 中秋节以后, 指导学生观察秋天的景物, 树上的果子挂满了枝头, 红红的高粱涨红了脸, 金黄的稻子压弯了腰, 雪白的棉花像朵朵银花, 向日葵高兴地张开了笑脸, 农民伯伯正在地里辛勤的劳动, 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的明天, 体验秋天丰收的美景。这样的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 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而且使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获得知识, 玩中有学。

五、捕捉闪光点, 留心挖掘好文章

作文批改是作文指导的继续和深入, 是对学生进行更有针对性的细致的辅导, 所以要特别重视对作文的批改。每次作文之后, 教师对每篇作文都要认真去阅读, 采取多种方式有重点地批改, 不管文章成功与否, 都不能采取挖苦、训斥的手段。讲评时注意多表扬少批评, 教师要细心地发现和热情地鼓励学生一点一滴的进步, 促使其对作文产生兴趣。即使是一篇很不像样的作文, 大多有它的闪光点, 所以应指出要改进的地方, 鼓励其主动修改。教师还应注意发现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点滴进步, 即使像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这样渺小的进步也应该表扬, 这样就不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另外, 教师让学生每人每周写两篇小作文, 看谁写得好, 在班上进行交流, 互相启迪, 并建立“优秀作文选”和“作文专栏”及“小荷才露尖尖角”等活动, 让学生把好的作文工整地抄在作文选或专栏里, 供同学们欣赏, 以此鼓励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作文教学 篇9

一、注重课外阅读与口头表达能力训练相结合, 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农村初中大部分学生对写作文存在畏惧心理, 除受学生本人社会经验缺乏、生活阅历不够等因素制约外, 关键还是受到情感、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因此, 如何激发学生情感, 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激发写作冲动, 使学生形成最富有创造力的心态, 产生写作兴趣, 是作文教学改革, 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基于此, 首先要抓好课外阅读与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并使二者有机结合。根据新的课程教学计划的精神, 应侧重抓好“有计划地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 鼓励学生在不加重负担的前提下自愿订阅或借阅有益的课外读物, 如《少年文艺》、《演讲与口才》等。同时着力解决课外阅读的时间问题, 一般是每周安排一到两个阅读课时, 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读, 并坚持开展即时无主题演讲 (如课前五分钟谈话) , 训练学生“说”的能力。演讲的命题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每个学生都可就自己最熟悉的内容进行演讲, 从而激发学生的演说冲动。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 同学们由开始朗读摘抄的资料, 发展到后来抽签即席演讲, 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不断增强。同时, 这一活动的开展, 有效促成了学生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形成, 收到了读促说、说促写的积极效果, 为写作提供了一泓“源头活水”。

二、注重课内作文与课外练笔相结合, 提升学生写作兴趣

为提升学生写作兴趣, 可采取两条腿走路的办法, 做到课内作文系列化和课外练笔多样化相结合。主要方法是按新课程教学计划规定, 进行不同体裁作文的训练, 同时根据新教材“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等内容, 在课内严格进行系列化的训练。课外练笔则以日记、周记、手抄报、黑板报、组织作文竞赛等形式进行, 营造了“大作文”的教学格局, 为学生写作兴趣的提升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学生从课外写作中感受到了写作的乐趣, 再加上课外阅读和口头表达能力的配合训练, 写作思路逐步明晰, 写作素材随手拈来, 作文水平自然稳步提高。

三、注重统一命题与自由命题写作相结合, 发展学生写作兴趣

“统一命题”是指根据新课程教学计划和教材的规定, 由教师出题, 学生统一作文。这种作文方式表现为教师命题的范围自由度较大, 学生完成作文的时间比较宽松 (不强调当堂交, 多在课外进行) 。“自由命题”则是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实际所进行的自由课外练笔活动, 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 说自己想说的话, 写自己最熟悉最感兴趣的事。实际操作中, 可做到将“统一命题”作文与“自由命题”作文有效结合, 交替进行, 并建立统一命题和自由命题两种作文本, 有针对性地开展批阅。对于前者, 要求教师根据新课程教学计划规定的批改原则, 灵活批改, 集中讲评;对于后者, 则要求教师定期抽查、选优、评优, 多予鼓励。这样不仅增加了写作的量, 而且提高了写作的质。尤其在自由命题作文时, 学生感到自由, 消除了紧张情绪, 思想处于自在自为的良好状态, 这种状态下的写作是充满信心的, 学生从中享受到创新的乐趣, 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进一步发展了写作的兴趣。

四、注重教师讲评和学生批改的对位结合, 巩固学生写作兴趣

兴趣作文教学 篇10

一、巧设题目, 引起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写作要感情真挚 , 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这就要求作文题目让学生有话可说, 必须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或能体现学生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思考。因此, 设置的题目不要离学生生活太远, 给学生的选择面要大些。而设置题目的时机也可灵活安排, 不一定非要在作文课上提出, 可于平时教课时, 或触及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时。如在教学《大堰河———我的保姆》时, 我布置了写人作文, 要求学生写身边最熟悉的人, 题目可自拟, 也可选择半命题《我的_________》。教学《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后, 我布置了一篇散文, 可自拟题目, 或选择诸如《荷塘晨景》、《故乡的秋》、《庐州的冬》等贴近学生生活的题目。这样学生既可以利用刚学过的课文里的写作方法模仿作文, 又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发挥。题目除了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外, 更要引发学生的思考。在上《包身工》时, 我同时播放了山西黑煤窑事件的新闻视频, 让学生比较两者的异同。我先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 然后回家写一则感想。从反馈情况来看, 相同处:都是被骗、被限制自由、生活条件差等。可贵的是, 同学们通过比较、思考, 看出了不同:现代包身工现象只是少数, 而且身处新社会, 有被解救、重见天日的机会, 法律会保障他们, 欺骗、压榨他们的人都会受到惩处。而课文中的包身工, 因为所处时代, 将永远暗无天日。在谈感想的时候, 学生不仅表达了自己独特的情绪, 更提出各种应对该现象再发生的办法:大到制度健全、法律法规保障、监督机制完善, 小到个人法制观念、社会责任感的增强等。因为有兴趣、有思考, 这次的练笔虽然不如平时作文那么正规, 但效果却是不错的。学生认真思考社会问题, 学着分析、解决问题, 表达各自独特的见解, 并且见解有一定的深度。

二、重视作文方法教授, 培养兴趣

梁启超先生认为:“教师只能教学生做文章而不能教他们做好文章”, 也就是说学生要写出好文章, 自己的悟性、才能等才是主要的。同时他又指出:“世间懂规矩而不能巧者有之, 万万没有离规矩而能巧者。”[1]规矩就是作文法。由此可见, 虽然好文章不是老师教出来的, 但是老师关于作文原则、方法的指导是不可少的。学生只有知道原则才不会作出诸如高考零分作文之类的另类文章。 只有知道方法, 知道每种文体大概如何写, 才会组织文字。反之, 连作文方法都不会, 都不知道如何下笔, 兴趣就无从谈起, 更不用说写出好文章了。那么作文原则和方法都有哪些呢? 基本原则:作文感情要真挚、健康;思想内容要积极、向上;表达要有序;文字要“文从字顺”等。作文方法:不同文体有不同方法, 从基本的观察法、记事详略安排方法, 合理选择材料方法到谋篇布局的“记小事在先, 论大事在后”等[2]。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在教每种文体或每次作文前, 老师可以把可用的作文法都教给学生, 这样写的时候, 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地使用了。

三、鼓励大胆、自由创作, 激发兴趣

新课标作文教学理念认为:“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 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 多想多写, 做到有感而发。”这就明确了作文教学的方向:要于写作中张扬个性。可老师们有时会担忧, 害怕考场作文时, 太有个性、创意的作文不易得高分。于是作文教学时总是循规蹈矩, 导致学生不敢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如写老师的作文, 明明平时学生会对某某老师评头论足, 有所不满, 可写到作文里都是优点, 都是歌功颂德。这样作文必然陷入假、大、空的泥淖中, 必然成为学生的负累。试想, 如果平时的作文训练老师都放不开, 真到考试遇到开放性题目, 指望学生一下子灵光突现, 写出独具个性或思想性的文章, 这是不现实的[3]。所以, 平时应鼓励学生自由、大胆地创作, 写出自己真实的体验和想法, 表达自己独特的创意和想象。写出来后, 师生再斟酌、改善和提高。所以, 只有平时放开了、规范了, 考试时才能得心应手, 不至于不符合考场作文的要求。

四、注重学生主体地位, 促进兴趣

教育部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要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 除了题目设置要贴近学生, 让学生有话可说, 作文前要让学生知道作文之法外, 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因此, 我们在设计作文教学时, 始终要以学生为中心, 不能喧宾夺主。从选题、选材料, 到改作文、评作文, 都要让学生亲身参与。如一次话题作文, 材料是“智子疑邻”的寓言, 作文要求: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时, 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 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有一定的深度, 学生很茫然, 于是, 我按下面的步骤进行教学:1.让学生讨论“智子疑邻”这个寓言的寓意。2.让学生试着拟题。3.从学生拟出的题目中, 抽几个, 探讨可用哪些材料论证。4.回去再搜集材料, 再交流, 然后写作。5.改作文、评作文。第一环节, 学生经过讨论甚至争论, 明白了寓言的道理:感情亲疏的确会影响人的认知。第二环节, 经过讨论, 学生发现这其实是个很开放的话题, 可以谈理智在认知中的重要, 情感的不可取;也可以谈情感于认知不可缺少;或者谈二者的辩证关系。第三环节, 学生分别找了各种材料论证各自的观点, 如项羽不肯过江, 刘邦鸿门宴中忍辱负重, 母亲毒死做了汉奸的儿子等正反例子, 说明理智战胜情感, 对认知的重要;也有人举跌倒在路边的人该不该扶的例子, 虽然理智上知道扶起有风险, 但情感上, 人与人应有起码的信任与帮助, 情感在认知中不可少, 等等。第四环节, 学生再交流, 有了更充分的素材, 写起作文比往常快, 也更有积极性。经过这四个环节, 虽然花去了一些时间, 但“磨刀不误砍柴工”, 这次学生的作文虽出类拔萃的依旧不多, 但大多数学生都能乐于写, 并且大多数都能言之有物、言之成理, 整体作文质量提高了。写完后, 第五环节, 我又让学生自己改字句, 然后点评自己文章的优缺点。然后再生生互改, 老师改。虽然学生改的没有老师那么全面、到位, 但是通过学生的反复斟酌、思考、反省, 加上一次次训练, 学生通过弥补自己或别的学生文章的不足逐渐提高作文能力[4]。最后评作文也是这样的顺序。当然, 并不是每次都需要这样, 有时考虑到时间, 可简略或精选其中某些环节。但无论如何, 要实现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激发学生作文兴趣, 都必须改变传统作文 教学观念, 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 自己主动思考、探索, 处于主体、主动地位, 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提高作文能力。

五、及时、正确地评价和鼓励, 保持兴趣

马斯洛认为, 人类的最高需要是自我实现需求。学生如果得到了别人的认可、肯定, 将会极大提高积极性。因此,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 一定要多鼓励, 多看优点, 多找闪光点, 哪怕学生的作文再一般, 一两句出彩的句子、一两段好的表达或好的创意等总是有的, 老师都可拿来作为肯定和表扬的依据。尤其要多表扬缺少自信、作文基础不太好的学生。当然表扬不能无原则, 表扬应和严格要求相结合。我所带的班级里, 就有为了好的作文表现而抄袭的情况。我严肃地批评了该学生, 并责令他重写。当然对如何写, 我又教了一次, 并鼓励他相信自己。之后, 他又写了一篇, 虽然文字表达上仍不尽如人意, 但可以看出是他自己认真写的, 内容很真实, 有他自己真实的体验和感受。对此, 我在全班表扬了他, 同时鼓励其他同学向他学习, 学他的努力、勇气和不断突破自己的精神。之后这个学生的作文真的一次比一次好, 而且上课也像变了一个人, 以前常是懒懒散散, 现在不仅认真参与课堂、主动回答问题, 而且常和我在课下探讨课文中或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每个学生的潜力都是无限的, 鼓励和肯定就像一把把发掘学生潜力的钥匙, 如果老师能多用点心, 可能你的一个小小的关注就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 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 就能发挥高度的作用。”作文教学要摆脱现状, 有所突破, 就要抓住学生的兴趣进行行之有效的教学、训练, 让学生愿意说真话, 叙真情, 表达独特见解。这样, 学生的写作信心一定会增强, 作文水平也一定会得到有效提高, 而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效率一定会有所提高。

摘要:作文难教、难写, 作文教学效率低, 是现阶段高中作文教学面临的问题。尤其高考作文的指挥棒作用, 让作文教学不能摆脱应试化。那么如何在应试和素质教育中求得平衡, 让学生作文考试考得好, 而平时训练又不那么死板呢?作者结合自身的探索实践经验, 希望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关键词:高中作文,写作兴趣,写作方法

参考文献

[1]梁启超.梁著作文入门[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 2007.

[2]梁启超.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M].上海:中华书局, 1925.

[3]陈风华.浅谈高中语文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J].品牌, 2011 (07) .

上一篇:苏州金螳螂下一篇:问题分析与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