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之作文兴趣

2024-05-03

培养学生之作文兴趣(精选十篇)

培养学生之作文兴趣 篇1

一、初一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综观多年的教学实践, 我总结出初一新生写作中存在一些基本问题。首先是生活范围狭窄, 对生活缺乏观察, 更缺少对生活的思考。我们学校处于江南发达乡镇, 虽然现在经济发展很快, 但学生的活动范围很小, 活动时间也很少。首先是平时除了在学校以外, 更多的时候是待在家里, 父母出于安全考虑, 让孩子待在家里看电视、上网, 与社会的接触较少, 因此缺少写作素材。

其次是现在静下心来看书的学生少了, 阅读量也明显偏少。现在孩子除一般在家看电视、上网以外, 不少家长考虑为使与孩子联系方便, 为孩子配备了手机, 虽然学校明令禁止但不少学生还是悄悄带着手机。现在手机的功能非常强大, 游戏、QQ、微信等层出不穷, 平时学生就偷偷拿手机玩。所以学生书包里藏手机的多了, 放名著的少了;读微信的多了, 看书籍的少了。这样必然导致学生阅读量减少, 阅读内容变杂, 品位变低, 他们所掌握的知识肯定像天天吃盒饭一样缺少营养。

基于上面两点原因, 学生的习作往往内容单一、结构雷同。写事情无非就是自己在风雨交加的时候生病, 老师背着我上医院;爸爸教我学骑自行车;妈妈教我学做西红柿炒蛋等。结构上基本是“三段论”, 开头点点题, 中间写一两件事情凑字数, 最后结尾时感叹一下算呼应。甚至个别同学连三段都没有, 一篇文章就一大段, 字数也凑不齐, 连“无病呻吟”也做不到。

当然存在的问题远不止这些, 要想一下子改变不现实, 在整个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经常指导学生听说读写的方法, 坚持让他们写日记, 记录平时生活中点点滴滴的闪光点、感悟点逐步增加平时专题练笔的次数, 特别在作文课上加强辅导, 循序渐进, 不断积累, 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写作技巧, 提升写作水平。

二、有效提高初一学生作文水平的途径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 在初一阶段笔者就重点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为切入点。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 , 每个学生都愿意并积极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他们希望以此来表现自我、展示自我。在作文教学中, 学生因为有了兴趣, 就会有一种强烈的乐于动笔的意愿, 乐意主动、自由地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及自己的想象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 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学生绝不会把写作当成一件苦差事, 反而认为是一种快乐的享受、美好的倾诉。正是有了兴趣作为基石, 再指导学生写文章, 他们就会比较乐意接受。

1.让学生积 极投入生 活、感悟 生活、享 受生活 , 从生活中获取写作素材。就初一学生来看, 以往很多学生的作文往往充满空话、套话、假话, 内容单薄、单调, 最后勉强凑成一篇文章应付交差, 并且不少学生写出来的内容大同小异。对此, 笔者自入学开始, 就让学生写《我是中学生了》、《我们的中学校园等命题作文, 毕竟他们刚刚进入中学, 对一切都感到快乐、新奇。叶圣陶说:“胸中有所积蓄, 不吐不快。”初一新生一下子认识那么多老师、学生, 接触到一个全新的环境, 因此有话可说有事可写, 有情可抒。当然, 这仅仅是开始, 接下来要求学生处处留意生活, 留心生活中的细节, 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美、挖掘美、理解美。对于运动会、校外实践、大合唱等一些学校活动他们感兴趣, 参与度高;国庆春节长假、文艺体育活动、旅游喜庆等一些社会活动, 家长陪同参与, 学生感兴趣;奥运盛会、神舟飞天、汶川玉树等一些国家大事, 学生积极关注参与。笔者让他们平时多注意, 多观察, 多积累, 习惯成自然。学生生活越精彩, 他们写作文的素材就越多, 情感也会越来越丰富, 自然作文水平就会慢慢提高。当然,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抒写文章一般比较多地采用提供材料的半命题作文, 适当加以引导指点, 学生能够比较好地自由发挥。

2.让学生大量阅读 , 积极模仿 , 在模仿中 有所创新 , 写出好文章。第一步是培养阅读兴趣, 让学生知道“书中自有颜如玉, 书中自有黄金屋”, 知道读书可以知晓上下五千年, 明白横贯全世界的事情。古人说“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叶圣陶先生曾说:“阅读是什么一回事? 是吸收。好像每天吃饭吸收营养料一样, 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营养料……写作是什么一回事? 是表达。把脑子里的东西拿出来, 让大家知道, 或者用嘴说, 或者用笔写。阅读和写作, 吸收和表达, 一个是进, 从外到内, 一个是出, 从内到外。这两件事, 无论做什么工作都是经常需要的。”可以看出阅读重在“吸收”, 作文重在“倾吐”,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通过大量的阅读可以积累大量的材料, 也可以积累写作章法和经验。学生作文需要的遣词造句、文章立意、布局谋篇等都可以顺理成章、得心应手。因此笔者首先在初一开学半个月内, 把初中语文课本中所有的“名著推荐与阅读”中的篇名列出来, 另外加上一些初中阶段应该读的名篇, 开列一张书单, 要求学生到学校或者镇上图书馆借阅。当然条件允许的家庭可以尽可能多地选购书籍, 这样可以经常读, 多读几遍, “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 读得多了, 理解水平、写作水平自然会提高。要求学生将家中藏书拿出来相互借阅, 推荐一些好的刊物要求学生征订, 以此扩大阅读量。其次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 除了使学生通过阅读积累词汇, 掌握表达方法之外, 还要有意识地准备一些课外读物。一般都是篇幅比较短的古今中外的名著、优秀小说, 也可从《读者》等一些优秀期刊中寻找好文章让学生阅读, 让他们当堂写读后感交流。从而促使学生热爱读书, 善于思考, 乐于写作。

第二步是培养模仿的兴趣, 模仿是学生写作的基础, 是让由易到难的基本方法, 不至于让学生一下子懵掉, 失去兴趣我在初一阶段尽可能多地安排学生模仿, 在不断的模仿中逐步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因为模仿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它既可以降低学生写作难度, 又可以比较快地收到效果。对于那些原本基础较差又不太爱写作的学生来讲, 模仿写作的效果会更加明显地提高。历史上不少有名的文学家曾模仿古人写作, 最终成为一代名家。中学生更应该积极模仿和借鉴范文, 逐步养成自己的写作习惯。当然刚开始时, 模仿痕迹比较明显, 模仿写出来的文章比较生硬, 但在不断的模仿过程中, 学生会自然而然地熟能生巧, 文章慢慢会写得顺手。

第三步是创新, 这一步一般要到初一第二学期, 毕竟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 要照顾全体。通过半年的培养, 学生的写作兴趣会慢慢提高, 教师再充分发挥习作中蕴含的想象因素, 积极引导学生思维训练, 大胆想象, 作文也从模仿的条条框框中跳出来, 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使学生更乐于动笔。同时老师必须强调模仿时加以创新, 培养自己的写作风格。鼓励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主题, 展示自己的个性心灵体验生活、体验人生, 拓宽思路, 并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及语言表达心中的所感所想。当学生的作文有了想象的翅膀, 再加上平时的积累及合理的运用, 文章会写得生动活泼, 富有创新性, 能够体现出学生的美好愿望和追求, 促使文章的主题更能升华, 这也是语文教师希望实现的目标。

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培养之我见论文 篇2

[摘要]在多年的教学经验中,笔者从几方面总结出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扬实验之长,巩固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不拘一格,提高兴趣;爱护学生、增进感情。

[关键词]化学 兴趣 培养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力量,有兴趣才能使人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无兴趣无异于一种苦难。因此,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学好化学的关键。在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我从以下几方面总结出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教学效果的好坏不决定于教师本身,还与学生的素质、家长的职业、家庭环境、学校风气、教师敬业等因素有着直接的关系。教师在教学中不在于教,而在于导,学会不如会学。

上好起始课,引发和激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是非常关键的一环。俗语说:“一个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特别是在我们的化学课上,第一节课的成败尤为重要。细节决定成败,这要求我们教师精神饱满、仪表端庄。教师的微笑是对学生最大的鼓舞,“我们”是师生间交流的桥梁,因此课上多用“我们”,贴近学生。用“手帕燃烧完好无损”的实验吸引学生而激发兴趣。我坚信,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但在第一节课上注意不要让学生感觉太累,走的太远而达不到预期目的。

二、扬实验之长,巩固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虽然是九年级的学生,但兴趣来的快去的也快,为巩固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注重从四方面入手。

1做好演示实验

教师只有课下准备充分,课上才会胸有成竹,万无一失。有时一些实验,也可以师生协作共同完成。教学中教师做好该出手时就出手。如气体的收集,刚产生气泡时学生就可能收集,这时我们应当立即指正。

2细心组织学生实验

学生实验是激发和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获取化学知识和操作技能的重要手段。在学生实验中,教师对学生操作的一句表扬和鼓励,都会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

3改进和补充演示实验,注意实验细节

如氧气性质实验中的一些细节问题,为什么木炭要缓慢的伸到集气瓶底部?为什么用生锈的铁丝观察不到火星四射的现象?

4酌情安排家庭小实验

如运用化学知识除掉暖壶中的水垢、家庭自制汽水、在醋中上浮下沉的鸡蛋等等,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增强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三、课堂教学不拘一格,提高兴趣

学生是活生生的群体,兴趣广泛,求知欲强,如果总拘于传统教学模式,势必影响其积极性的发挥和发展。

1注意语言的艺术性

在教学中,除注重语言的幽默、诙谐、生动、形象外,还应注重简练。教师的点拨恰到好处,才能实现与学生情感沟通与交流。

2变换课堂教学模式

心理学讲:“千篇 一律的教学,势必造成学生的思维定势,故而缺乏联想和创造力。”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喜欢生动活泼、变化创新的课。创设欢快的课堂氛围,以多样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四、爱护学生,增进感情

马克思说过:“只有用爱来交换爱。”为了激发学生共鸣,我注重从以下方面入手:

1尊重学生,一视同仁

教育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只有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一视同仁、用心育人才能博得学生的信任,增进感情。

2表扬先进,鼓励后进

俗话说:“假如打骂能使人聪明,那么驴子是最聪明的。”我们在任何一节课上也不要轻易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

3注重学法,提倡思索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在课上,我们允许孩子胡思乱想,不允许胡作非为。让学生体会问题——少问——不问——被问的成功喜悦

学生作文兴趣培养之我见 篇3

一、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多培养兴趣,激发兴趣

1.抓住瞬间的灵感,培养学生自愿去写

培养学生抓住瞬间的灵感,写自己想写的事情。可以是一篇几百字的小文章,也可以是一段话甚至是一句话。只要学生是自愿写的,带有自己的感情即可,不要规定篇幅和数量,让学生自发的对生活中认为有意义的或有所感悟的事有所记录。经常和学生交流,积极的引导和肯定学生,以便再次激发学生自愿去写的兴趣。

2.让学生做主,合作学习

在作文教学中,可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互改等形式来达到兴趣作文之目的。一篇文章的好坏,不在于用词是否华美,在于是否自己的感悟,而不是东拼西凑的。

让学生们自主命题,大家在一起讨论,所有人都参与进来,所有人都有所思考。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即便是平淡的,也是包含学生真实想法的,不会是无味的。

二、引导学生的好奇心,培养观察能力

写作的过程是动用语言文字对思想内容进行整理、加工的过程,是学生对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表述,是学生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体现。可是许多学生在作文时感到最大的难题就是“没有东西可写”,这样就抑制了学生的情感和写作热情。教师应给学生多创设可供学生收集写作素材的环境,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并抓住学生熟悉的人、事、景、物等让学生自由写作,这样,学生就不会感到无话可说,无感可发,写作的兴趣就会油然而生。

孩子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对直观具体的事物、色彩鲜艳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容易引起注意,并从中获得知识和情趣。这就为作文训练搭了梯子。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为他们提供适当的观察对象,再加以适时的引导让他们动脑、动情,把学生的观察与思维联系起来,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感情体验。学生写作的知识、技能还不够丰富,所以平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多注意积累。如课堂上让学生准备一本笔记本,学会记录老师讲解过程中的重要内容,特别是能体现文章结构、写作方法的板书设计等,并随机作一些课堂小练笔。课外准备一本摘抄本,让学生随机摘录好词好句,遇到有较深刻印象的事用较简短的话记录下来,这样使学生不断地积累写作知识、写作素材,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有写作方法可学、有生活内容可写、有好词好句可用,促进了兴趣的培养。

三、多加鼓励,提高评价艺术水平

成人尚且喜欢别人的赞扬,孩子更是如此。很多科学家和成功人士就是因为少儿时代受到某种激励,才立志追求人生价值,从而成就了后来辉煌的事业。在作文教学中,特别是在作文评价中,要多鼓励学生,要注意评价方法,不断提高评价艺术水平。要让学生有成就感,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1.大面积的进行口头和书面表扬

扩大表扬面,使每个学生都有受到表扬的机会,只要学生的作文有亮点,无论是遣词造句或是起题选材都要大加赞赏,给予肯定,或讲评表扬或批改表扬。

2.精神与物质奖励结合

学生喜欢表扬,这是普遍现象,这也是学生的心理特点,但口头表扬对每个学生来说不是经常性的,一个班有几十个学生每周只有两节习作课,一学期下来,每个学生能受到几次表扬呢?因此为了不淡化学生作文兴趣,可采取精神和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办法,使学生睹物思源,长时间感受习作的乐趣,保持浓厚的兴趣。

3.大力宣传好的习作

一是把有亮点或有创造性的习作或全篇或部分选进学习园地;二是把好的习作推荐给本校的艺苑刊物或市报刊及教育网站;三是充分利用广播室,把好的习作推向全校。

四、对作文评改

1.多赞扬少批评

学生的习作,是逐步练习提高的,理应多看优点,多鼓励。哪怕有点滴进步,教师也应倍加爱护,分享喜悦。“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即说明了鼓励是一剂催人奋进的良药,以免扼杀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2.评语亲切中肯

师和学生心灵沟通,感情交流的过程。中肯、诚挚的批评能提高其写作的热情。评语要晓之以理,也需动之以情。对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无论大至构思立意,谋篇布局,还是小到开头、结尾、过渡、照应乃至恰倒好处活用了课本中某一句子,都应给予热情、亲切的褒奖。對差生更应抱有希望,给予信任,加以鼓励。评语应给学生力量、信心和乐此不疲的兴趣。尖锐的批评若能有亲切的氛围,也能如春雨入土,催发新芽嫩苗。

3.评分标准区别对待

根据不同学生的智能、成绩、特点的不同,要采用个体评分法。不管什么成绩的学生,只要作文能够达到自己的最佳水平,一律记为优等,不做横向比较(考试的时候除外)。每一位学生作文水平一旦有所提高,积极肯定,与学生一起分享进步的喜悦。

培养学生写作兴趣之我见 篇4

提起写作, 语文老师们有一个共同的心声:“老师难教, 学生难写。”的确, 在大部分的小学作文课上, 往往是老师们讲得口干舌燥, 学生苦思冥想却仍然无法下笔, 最后像挤牙膏一样把文章写出来之后又显得词汇贫乏、缺乏文采、内容空洞无物。笔者在小学从事语文教学工作九年, 对此深有体会。经过观察总结, 笔者认为, 问题的症结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 无内容可写。2. 对周围事物和日常生活缺乏应有的敏感度。3. 词汇积累少, 不仅语句缺乏文采。4. 题材千篇一律, 无法表达真情实感。

现结合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 谈谈笔者在培养学生写作兴趣上的几点看法。

一、以“趣”为题, 激发思维

作文标题是一篇文章的关键所在, 命题首先要新颖含蓄, 其次要有趣味性和启发性, 让学生有足够的想象空间。习作内容要围绕学生生活中的点滴以及熟悉的人或物, 这样可引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活跃学生的思维, 使他们感到有一种乐于表达的愿望, 有一种冲动想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表达出来。学生写作的兴致被调动起来之后, 下笔就不难了。

二、走进生活, 激活创作热情

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曾说:“生活犹如泉源, 文章犹如溪水, 泉源丰盈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可见, 写作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生活中有写不尽的人、事、物、景, 然而, 学生作文往往是生搬硬套、空洞无物, 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这是因为他们没有仔细观察, 没有发现生活中的美丽细节。因此, 只要正确引导让学生到生活的海洋里去体验, 学生就能学会用自己的笔描绘这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在讲解《春天的校园》这样的写景作文时, 笔者发现, 学生们虽天天生活学习在校园中, 但所谓熟视无睹, 天天身处其中也不一定都能写好, 原因是他们没有用心去感受。正如哲人所说, 世界并不缺少美, 只是缺少发现。于是, 笔者就带着学生去寻找学校的春天,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去观察, 用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校园里的一草一木, 鼓励他们把这些景色写活, 一看到有特色的景物, 就让学生先学会观察, 再用自己的语言来说明, 通过看到的、闻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 学生自然就对春天有了更深的体会, 写起文章就显得生机勃勃。

三、以读促写, 激发写作动力

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 要指导学生作文, 首先应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叶圣陶曾把阅读与写作比喻为“吸收”和“倾吐”的关系, 不吸收丰富的养料, 就写不出好的文章, 这就要求教师指导其树立起阅读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要以身示范, 与生同读。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 培养起对书的酷爱, 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可见老师引导学生养成阅读习惯的重要性, 老师既要重教书, 也要重读书。教师首先要爱读书, 才能引导学生爱读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报纸杂志, 把这些读物带进教室, 让学生互相传阅学习。学生能读到自己喜爱的书, 兴趣自然也就提高了。其次, 要培养浓郁的读书氛围, 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笔者曾在教室的图书角放置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报刊书籍, 同时设立一个图书管理员, 学生想阅读书报可以到图书管理员那里登记, 每个月统计一次, 借书最多的同学可以评为本月班级“读书爱好者”。学生在良好的读书氛围中, 渐渐地爱上阅读。笔者还利用班队课的机会举办书籍交流会, 进行阅读指导。为了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 笔者还动员学生拿出自己心爱的书籍互相推荐分享。最后, 教师要尽量向学生多推荐一些值得欣赏的文章, 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文章所创设的情境美及语言的魅力, 让学生觉得阅读是一种美的感受。

四、肯定进步, 鼓励创作

俗话说:“乐此不疲”, 要学好一种东西, 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因此, 在作文教学中, 必须肯定并鼓励学生创作, 培养他们的创作兴趣。在作文讲评、修改中, 我们应培养和保护学生的自信心, 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 用委婉的话指出不足之处, 以免挫伤他们的积极性。我们应该看到, 每个学生的基础是不一样的, 写作方面的特长和不足也是不一样的。

综上所述, 写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而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 需要老师拥有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耐心和爱心, 从以上几个方面全面着手, 搜集学生感兴趣的写作题材, 增加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语言积累, 养成热爱阅读的习惯, 久而久之学生就有了写作的兴趣, 写作质量自然就提高了, 同时, 语文教师也要注重自己个人写作素质的提高, 平时多看多读多写, 正所谓“要给学生一杯水, 老师要有一桶水”, 师生之间能做到教学相长, 写作这个“老师难教, 学生难写”的老大难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摘要: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 也是难点。语文教师们常感慨:“老师难教, 学生难写。”根据几年教学实践的总结, 笔者认为, 小学语文教学的突破口主要在于培养学生兴趣、贴近日常生活和加强阅读等几个方面, 同时要加强对学生写作能力的鼓励。

高效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之我见 篇5

平昌县笔山小学

文爱华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们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但兴趣不是生来就有的,多数儿童的学习兴趣都是在学校和教师的教育下,受正确的学习动机支配而产生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有必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以实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那么,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谈谈本人在教学中的几点具体做法: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满足学生的归属心理

许多学生都有这种意识,我喜欢这个学科的老师,就会努力学习这门功课;反之,就会厌倦这门学科。正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的情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众多因素中最突出的因素。作为教师真诚对待学生,关心学生,公平对待学生,投注真诚的爱心,让学生感到老师的关爱和温情,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挚爱后,他就会从内心得到鼓舞、激励,并愉快地接受教诲。同时,教师应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师生交往中,充分展现个人教学魅力,使学生敬佩你,爱戴你,自然就会配合你。

上课时,教师以饱满的精神,活力四射的身姿出现在学生面前。教学过程,要时刻注意观察每一位学生的表情与动作;给每一位学生积极发言,热情参与各项教学活动的机会;对于学生的点滴进步与成功,不吝惜语言的鼓励,满足学生的归属心理。所谓归属心理,就是几乎所有学生都有一种强烈愿望希望自己成为班集体中的重要一员,他们希望自己被班集体接纳认可,并在集体中表现出来对别人的影响力。这种心理一旦得到满足,他会找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为了保住这个位置,他会有更大的兴趣去参加集体活动,争取在活动中不断有出色的表现。

数学课堂中满足儿童这种心理较好的方式是倡导合作学习。我们在听课中经常会看到类似这样的情景:教师在讲台上出示一个包装盒,目的是想让学生认识长方体。他首先让学生观察,然后回答这个物体是什么形状。学生们纷纷举起手来,有的还使劲地举得高高的,希望老师能提问到自己。当然也有学生不敢举手,眼睛也不敢看老师,惟恐老师提问到自己。鼓励与欣赏往往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同其他学科不一样,数学是一个抽象性、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小学生一般记忆力较好,有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相对要差一些。如果让学生陷入一个他们认为无休止的计算中,他们则会产生厌恶情绪。而教育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要让主体积极参与其中,获得一种成功的体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爱好,都需要尊重、信任和关怀。老师要抓住他们的闪光点,分享他们每次取得的一点一滴的进步时的喜悦的感受,使他们感到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提供给学生主动参与的条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时,我创设了为老师的讲桌铺一张桌布的情景:老师的桌子高低不平,你能为老师想个办法吗?(观察长方形桌面,并展示长、宽),如果要把老师的桌面弄平整,可以选择铺一张桌布,桌面的大小呢,需要多大的桌布?怎样计算呢?你能帮帮我吗?问题提出后,学生们十分感兴趣,学生们学习的主体性很好地被调动了起来,在不知不觉中投入了数学课堂的思维活动之中。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渴望,主动去探究数学,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以疑导学,激发求知欲望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悬念可以触发学生的求知动机,集中学生注意力,刺激学生的思维,产生“迫人期待”的教学魅力。一个恰当而耐人寻味的问题可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为此教师应依据教材内容,抓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求知兴趣。如我们在教长度时,老师可设置这样一个悬念:1、10、100,在这三个数字之间用“=”号连接起来。这时学生可能会说老师这是错的,三个数字不可能相等。老师可进一步启发学生?三个数字是不相等,但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相等呢?我们可不可以在三个数字后面加一个单位使他们相等。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班里气氛一下了活跃了。有的学生就会说,老师数字后面可加上时、分、秒,还有的说可以加上元角分。对这些正确的答案要积极鼓励,让他们分享成功的愉悦。这时我们可以温习以前学过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引出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四、联系生活,加强直观教学

数学概念是抽象的,而小学生的思维却处于具体的形象思维占优势的阶段。因此,教学中应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具体实例联系起来,以生活中的显浅例子来说明,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形象生动,让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启发学生思考。所以我们在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直观教具、投影仪等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使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这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学生学到的知识也能印象深刻,不易遗忘。如:在教学两位数乘法后,安排这样一个数学问题,学校组织师生去公园游玩。老师28人,小朋友150人。公园门口写着:门票成人每人30元,学生每人15元,团体30人以上每人20人。请同学们设计一种你认为最好的购票方案。对这个问题,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设计方案:

1、全买团体票:(28+150)×20=3560元

2、不买团体票:28×30+150×15=3090元

3、一部分买团体票,一部分不买:(28+2)×20+(150-2)×15=2820元 通过不同的方案的比较,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理财的意识。这样,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数学活动使学生感觉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消除了对数学的厌倦感,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贯穿实践性,发展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 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情感与态度”。这就要求教师要让学生经历实践的过程,在实践中理解数学,学习数学。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然扎根于现实,并且广泛应用于现实。由现实生活抽象概括出数学知识,再把数学知识广泛应用于现实生活,必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在教学统计时,就布置学生调查统计各学生家庭成员所喜欢的电视专栏及收看时间的情况,制成统计表和统计图,并提出问题:根据统计表的情况,若你是电视台台长,你会怎样安排电视节目。学生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并提出了非常多的设想。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数学知识非常有用。”等等。提倡对数学知识“学以致用”,这样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不是空洞无味的,是具体有趣的,有学习意义的。既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体验,又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

学生写作兴趣培养之我见 篇6

关键词:作文教学;写作能力;表达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1-0125-01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小学阶段的写作教学面对的是小学生,小学生大部分都对写作存在抵触心理,要么对写作没兴趣,要么觉得写作很难,要么觉得写作时没有要写的内容,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首先要关注小学生的写作兴趣,要调动和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探究写作指导方法,给学生营造乐于表达的写作氛围,让小学生以正常的心态、愉悦的情感、足够的勇气与信心步入人生书面表达的第一道门槛,为其今后健康成长,进一步学习各种知识打好坚实的语文基础。本文就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兴趣的培养,谈谈自己的认识和做法。

一、走进生活,陶冶情操,在缤纷绚烂的大自然中放飞孩子的灵性

针对儿童对大自然、对生活的渴望,教师应经常带领孩子们亲近大自然,了解大自然,认识大自然,从大自然中寻找作文素材。教师可在春忙、秋收的季节带领学生接触生活,参加社会实践,让学生观察农民伯伯下田种地的神态、动作,让学生感受丰收的喜悦,在他们的心目中形成一种生活无处不美的意识,从而激发他们表现美的欲望。例如某教师在教学写景作文时,选择了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和孩子们一起郊游踏青,在美丽的大自然中,让孩子们感受春的气息,闻到春的芬芳,看到春的色彩。大自然的美丽场景被活化为丰富鲜明的词在孩子们笔下流淌——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履来到人间,给大自然带来了好多礼物,她路过田野,花儿红了,庄稼绿了,小草发芽了;她淌过小河,河水清了,鱼儿多了。噢,我知道——是春天来了。

二、调整内容.大胆想象,在强烈的自我需求中激活表达的欲望

(一)调整内容,引导学生自主拟题,减少命题作文。作文题目恰当与否,是激发学生写作欲望的重要因素。因此,命题一定不能脱离生活实际,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并要“新”“活”“趣”,给学生留有空间,让学生觉得有兴趣,教师在学生不会自主命题时可引导学生从以下角度命题:结合课文进行命题。一是结合课文的思想去命题;二是结合课文某些特殊的表现来命题;三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命题。不管是教师引导学生命题还是老师适当给学生出题,作文都要留有足够的空间,让其自由表达,有创意地表达。

(二)放开手脚,大胆想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作文教学中,诱导学生进行想像,不但能开阔视野,丰富写作内容,还能使文章生动活泼,意境更加深远,蕴涵更加丰富,同时还能使学生的认识得到升华,情感得到陶冶。如我在新思维作文训练中安排了这样一堂课。我首先用课件展示一个场景:一只小白兔,一所啄木鸟诊所。师:看到这个画面,你想到了什么?看谁想得巧、想得妙。生1:我想小白兔肯定有事找啄木鸟医生。生2:我想小白兔一定遇到了麻烦事。师:同学们想得不错,但到底是什么事呢?结果怎样呢?看谁想得最好。在我的鼓励下,原来不敢发言的同学都高高地举起了小手,并且想得很合理,我对他们的想像都充分予以肯定,接着说:写这篇作文没有题目怎么办?你们大胆一些,结合自己的内容,给这次作文想个合适的题目好吗?在我的诱导下分别写出了《啄木鸟医生的后悔事》《小白兔当王记》《没完的结局》《误会》等各不相同的题目,我又告诉学生,这次我们评前五名并予以“校园小作家”的称号,然后在班报《地平线》上发表,学生听了更加高兴,专心致志投入想像的天空中去,自由驰骋。

(三)捕捉契机,激活表达欲望。语文课堂教学要与作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每堂课要抓住契机大胆地进行作文训练。

三、积累语言,拓展视野,在领悟中让作文美起来

(一)成立一个班级图书室。将好的报纸、杂志、书籍等放到书架上让学生自由阅读。每个同学每天找一篇喜歡的文章放到书架上,并在旁边注明喜欢的原因,班上学生可自由拿来读。

(二)开展美文赏析课。每周组织一两次美文赏析课,轮流来朗诵自己最喜欢的文章,然后谈自已喜欢的原因,最后集体交流。

(三)进行佳词妙句摘抄。每个同学准备一个“佳词妙句本”,每天摘抄100字以上自己喜欢的词句或段落。

(四)在创作中积累。让学生自由命题自由创作,体裁、字数都不限,这样“阅读——积累——创作——再积累一再创作”,久而久之学生积累的素材多了,习作时更有事可写、有感而发,习作就不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四、正确评价,培养学生可持续性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给学生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一是佳作欣赏。每次选择不同特点的几篇文章或有特色的几个片断,让学生在班上朗读,逐篇引导大家赏析。二是佳作发表。我们在班上创办了手抄报《地平线》,开辟了两三个版面发表学生稿件,优秀稿件就寄校外报刊发表。三是佳作交流。成立班级文学社,定期举办佳作交流会、,或谈自己是怎样写的,或介绍发表经验。

(二)多鼓励,培养学生自信心。小学生作文,不管写得如何,均是学生个性的展现,内心情感的宣泄,故而教师在评价时:应多些鼓励和表扬,少些指责;要求不能过高,防止评价成人化;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心、增强自信心。

总之,写作文需要长期积累,循序渐进,多写多练多读,才能够胸有成竹,水到渠成。只要我们教师更新作文教学观念,选择适合农村小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鼓励学生以不同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见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留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促进学生书面语言的发展;在作文教学时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体会和感悟他们的童稚、童言、童真、童趣、童心、童识,就可以提高农村小学作文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让我们用心去“教”,潜心地研究,小学生作文水平就会有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马德珍.如何激起小学生写作兴趣[J].科技视界. 2016(02)

培养学生之作文兴趣 篇7

一、教师的写作兴趣能起到标杆的作用

教师的写作兴趣, 就像是一个标杆树在那里, 直接让学生看得到, 为学生揭开了文字的奥妙, 撩起了写作的神秘面纱, 感觉成功就在身边, 给了学生无尽想象。实践证明, 很多热爱写作的、对写作怀有浓厚兴趣的教师, 都能成为学生崇拜的对象, 无形中教师已成为学生的学习榜样。这种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会带给学生极大的激励, 并使他们逐渐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

然而, 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 我们不难发现对写作有浓厚兴趣的教师不多, 能亲自“操刀解牛”的教师更少。部分教师本身对写作并不感兴趣, 甚至是害怕或避免上作文指导课, 即使上了, 也只是为了教学而教学, 是那种只说不练的空头理论家, 甚至是没有理论的布置家, 一到作文课就放羊, 布置了事。有的教师的确认真备了课, 但因为没有实践经历, 作文课上得很空洞。可以想象, 一个对写作不感兴趣的教师, 他能有什么热情去教学生?他又怎能体会到学生写作的甘苦?如何把课讲得精彩?又怎能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对写作持有怀疑, 就不可能在写作上下工夫。倘若老师热衷于文学创作, 指导课自然会有激情, 专题辅导自会出彩, 学生的写作兴趣也会被激发。

二、老师的写作兴趣能让学生“唯师命是从”

教师不但能说会道, 还要会写能写, 甚至能在报刊上公开发表文章, 这样的老师学生最佩服, 并从内心深处接受老师的教诲, 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的。刚毕业那几年我担任初中的语文科教学, 那时年轻肯钻研, 面对学生与老师都叫苦连天的作文创作, 我参考了许多先进的作文教学方法, 套上条条框框进行实践。结果认真听讲的学生是有了一些进步, 但是多数学生还是没有转变。究其原因, 是学生缺乏写作的兴趣。不少学生为了应付我的要求与考试, 他们一写作文就胡抄乱写, 还振振有词地说:“老师, 学作文既费时又费脑, 背些经典作文考试时抄下去就行了。”后来我便开始尝试写作, 向各类报纸杂志投稿, 没想到还真的发表了。当我将发表的文章一篇篇地给学生传阅时, 他们脸上写满了钦佩。于是, 那一届学生在写作上显出了前所未有的积极性, 交上来的习作也有了质的飞跃。学生们从喜欢老师到喜欢老师指导的作文, 教师的言传身教就会让学生言听计从, 唯师命是从, 还有什么学不会的?

三、教师的写作兴趣能让作文指导更到位

教师有写作实践, 自然会深谙写作之道, 讲作文课时不会面面俱到, 却又能挠到痒处, 剖析到要害处, 能有一双“毒眼”。我喜欢在业余时涂抹文字, 更喜欢与学生同题写作, 其好处有三:一是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写作困惑和学习需求。写作是一项复杂的学习活动和心理活动, 没有直接体验和丰富写作经历的人, 很难理解这其中的甘苦。了解学生的写作困惑和学习需求, 我们当然可以通过观察, 可以通过学生的习作, 但一个自己没有写作体验和经验的人, 这种观察是肤浅的, 甚至得出的结论也是偏颇的, 而同题写作可以和学生心心相印, 很容易形成共鸣。二是对学生习作的诊断准确, 针对性强。如我在指导学生写《幸福, 其实很简单》这个作文时, 我从以往的教学经验中推测, 学生定会多数写自己身边幸福的事, 而且抓不住题干“其实”;多是写自己身边的事, 而打不开更广的选材视野。于是在学生写作的当中, 我也进行创作, 并且别开生面地运用了名著中的苦难人物祥子、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阿辽沙连成三个片断, 通过他们的苦难事迹道出了他们“幸福”的一面, 写好后与学生的作文一同上交, 结果学生在审题不当与选材角度拓展不宽的情况下, 对我所写的作文及指导心服口服。三是教师和学生互相评点, 作文课变得生动。一次在写话题作文“桥”时, 多数学生对某座桥进行了描写, 少部分用了比喻义写“心灵之桥”、“搭起人与人之间的桥”等, 而我选取了海峡两岸的“母子情深之桥”的角度进行创作。在点评课上, 学生对我所写的持有许多不同的看法, 大到主题, 小到错字与标点, 各抒己见, 课堂显得活跃生动。学生在批评老师的过程中, 会获得很多启迪, 下一次他就有了蠢蠢欲动的超过老师的愿望。这个持久的强烈的愿望, 就是写作的兴趣和动力。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之我见 篇8

上世纪末, 我国开始实行高校扩招以来, 中职生大多已经不受中考考试的限制和约束, 因为中职学校招收的是中考落榜的学生.教育制度从百里挑一的阶段变为现在的来者不拒之势, 中职生的生源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从现在中职生的素质来看, 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水平并不够, 加之他们在中学阶段可能长期不受重视, 他们在知识和心理上都处于弱势状态.他们缺乏学习的积极性, 尤其是在数学学科的学习上.绝大多数中职生的数学基础薄弱, 许多基础知识和公式对于中考生来说很简单, 但是对于中职生来说就很陌生, 甚至成为理解的难点.这些知识点他们需要查缺补漏、巩固记忆.在数学学习中他们尝试很多次又失败很多次, 导致他们自信心严重匮乏, 在数学学习中渐渐产生厌弃、恐慌、不安的情绪, 最后甚至破罐儿破摔, 完全放弃.

二、数学学科特点及现代科技学习的现实需要

数学是学习任何一门专业的基础学科, 它提供了任何一个专业所需的基础知识, 数学的学习也可以提高一个人的思维水平, 提升一个人的素质, 就如同名人所说的那样:数学使人周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知识的创新都离不开数学的学习和发展, 每一次数学方面质的飞跃都将改变人们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一个国家如果想提高自己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 必然会花大的精力来进行数学学科教育.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职业人才的需求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这就导致了职业教育将越来越重要.中等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学应该和中学数学教学稍加区别, 它更应该在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等方面做出努力, 重点要让全体学生的数学素质得到提高.中职学校应该确立“生存、发展、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 严格执行新课程的要求, 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中职学校降低生源素质和学生学习水平普遍偏低的情况下, 中职教育工作者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基础性和普遍性的特点是教学的一个难题.

三、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方法

(一) 热爱学生,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老师在教学中的一大前提是要热爱自己的学生, 用温情感化每一名学生.老师只有做到热爱学生、尊重学生, 才能达到师生心灵相通的境界.每一节课, 教师都要有高昂的教学热情、饱满的精神风貌, 这样才能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老师在课堂语言的选择上要采用温和的方式, 多用鼓励性的言语教导学生, 让学生体验和风细雨式的教学.老师在课外也要经常去了解学生情况, 热心地帮助他们解决他们在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如有的学生生病了, 老师带他去看医生, 并垫付医药费.差生一般心理上比较自卑, 教师要不厌其烦地找他们谈话, 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信任和关怀.老师必须意识到, 师生关系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教师不断爱心教学, 让学生“亲其师, 信其道, 效其行”.教师发自内心、情感饱满的教学可以转化学生的学习态度, 让学生自发地、积极地学习数学.师生之间产生共鸣可以激发学生的动力, 引发学习兴趣, 并达到情感交融,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 设置悬念, 以疑激趣

在心理学上, 悬疑是指学生在对所学对象感到困惑不解的情况下, 学生会变得渴望焦急的一种状态.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在悬疑教学中可以最大限度地被激发出来, 悬疑的教学魅力就在于使人期待.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创新地设置悬疑的情景, 使学生带着怀疑产生揭开知识奥秘的浓厚兴趣.在教授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时, 可以讲传说中的国王按棋格逐格加倍偿付麦粒的故事, 也可以用一张纸对折32次后的厚度会超过珠穆朗玛峰高度的故事, 引发学生的悬念和兴趣.

(三) 风趣幽默, 以言激趣

教育学家曾指出, 对于教育者最重要的教学工具之一就是幽默.幽默的巧妙之处在于其运用俏皮、机智的方法, 将深奥的理论以浅显的或者风趣的方式体现出来, 给人以智慧的启迪.大多数学生认为数学枯燥难解, 教师如果巧妙地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来解决一些抽象的定理和观点, 将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成果.例如, 学生初学立体几何的一大障碍就是识图和画图, 在平面内画立体图形时, 锐角、钝角都可以看成直角, 相交和平行的直线可以看成异面直线等, 这些视觉和想象的矛盾, 常使学生感到困惑.于是,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对学生说:“人都是立体的, 但照片上的人却是平面的, 你能说在你的照片上找着摸到你鼻子的感觉吗?”这就缩短了平面图和立体图之间的距离.

(四) 适当运用多媒体手段, 化客观为直观, 调动学生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可以生动、形象地把教学内容传达给学生, 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用于课堂教学远比传统的板书教学要高效生动得多.其过程变化多样, 轻松易懂, 教师可以满足每一名学生的需要, 也可以根据教学中遇到的临时的问题, 随机应变, 巧妙应答, 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例如:在学习正弦函数图像一节时, 利用几何画板的真实性和动感性制作一个课件, 演示正弦函数的动态变化.通过图像真实展现了三角函数的极值性、周期性, 再通过拖动图形及改变参数就可形象展示三角函数左右平移、周期及极值的丰富变化.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在这种教学方式中, 学生的感官系统充分得到发挥, 让紧张、枯燥的数学学习变得轻松和愉悦, 处处洋溢着活跃的教学气息, 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摘要:中职生在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要远远高于普通的中学生, 他们在学习中存在厌烦、恐慌等一系列问题, 教师要抓住这些问题的根源, 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 以学生能接受的方式把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 让学生最终提高数学能力.

关键词:中职生数学学习,现存问题,学习必要性,对策和方法

参考文献

[1]陈金梅, 陈军宇.试论数学兴趣的培养[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

培养学生英语课堂兴趣之我见 篇9

一、教学时要善于“变脸”

“变脸”是京剧脸谱中的一种艺术, 如果我们的教学也适时地变一下“脸”, 这何尝不是一种创新?始终以同一种面孔示人, 采用的永远是单调、刻板的教学形式, 时常机械地重复固有的教学程序, 那么不要说是学生, 恐怕连教师自己也会产生厌恶感。这样的教学模式要取得成绩又谈何容易呢?因此, 结合教学内容的具体实际, 不断引进新的教学信息, 变换教学形式, 更新教学手段, 创设一种新的教学情境, 你会收获一种不一样的惊喜。

二、要营造课堂轻松的气氛感, 引起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 要善于营造一种相对宽松的教训氛围, 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其手段多种多样, 因人而异, 因课而异。

1. 肢体语言

运用肢体语言, 眼神、表情传情达意, 引发兴趣。在学习What does he look like?这一课中, 我站在一个高个女学生身边, 踮着脚跟, 伸着脖子, 然后带着伤感的情绪说: (1) My God!She is much taller than me. (2) She is nicer than me.引起学生笑声阵阵, 一下子也拉近我和学生的距离。

2. 风趣、幽默的语言

在课堂中合理运用师生互动关系, 教师语言风趣幽默, 这样既能促进快乐, 又能沟通思想。

3. 游戏和表演

根据不同的教学实际, 加入游戏环节可以使课堂充满生机。在学习Why do you like pandas?这一单元中, 通过猜动物名称游戏来完成课堂所有的句型。例如, 让学生A先背过身去, 再叫学生B在黑板上写一种动物名称koala, 然后A学生提问, 通过全班同学回答来得出问题答案。例如:

A:Is the animal small?Students:Yes, it is.

A:Do you like it?Students:Yes, we do.

A:Why?Students:Because it is smart.

A:Where is it from?Students:It is from Australia.

A:Is it a koala?Students:Yes, you are right.

这样学生在兴致勃勃的询问中掌握了本单元的句型, 何乐而不为?

三、设计的话题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引起学生的兴趣

课堂教学的效应在于备自己、备学生。设计的话题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特别要注意它的心理效应。所以倡导任务型教学, 应通过小组活动方式进行。遵守“活动—体验—表现”这一心理发展健康模式, 使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学习, 产生对教材的兴趣, 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比如在学习Where were you born?这一单元中, 让学生通过小组活动, 询问各自的生日, 谈论熟悉的体育明星、影视明星及科学家的生日。以此来营造“新鲜”的教学氛围, 充分调动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并树立起向名人学习的远大理想和目标, 促进他们兴奋起来, 如果能够运用多媒体网络手段, 让学生有一点新鲜感, 要求教师要善于吸引学生的眼球, 有时甚至还要适当玩点“花样”, 图文并茂, 生动形象。我在准备七年级一册第三单元This is my sister。上网搜寻了一些新闻图片, 当有学生看到《家有儿女》剧组照片时, 不由地来了兴致。我指着小雨问:“Who is she?”他们开心地回答:“She is Xiaoyu”。然后指着不同的人学习了新单词。Sister, brother, mother, father, parent, grandmother, grandfather, friend等。第三步, 加入情感教育, “family”就是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的意思, 让学生的心灵有一种轻微的震动。第四步, 加些脑筋急转弯, 复习巩固了今天的新单词:例如:1.Mother’s mother is_______.2.Father’s father is_______.3....father’s son is_____.4.Grandmother’sdaughteris______.等。在此过程中我观察到学生的脸上始终洋溢着轻松愉快的笑容, 而且回答问题的声音异常响亮。

四、课堂教学要尽量给学生以认可和成就感

学生的最大乐趣, 莫过于在学习过程中有一种成就感。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学会欣赏, 当学生取得一点成绩和进步时, 教师都要及时加以肯定和鼓励, 一声Great、一个欣喜的表情、一个竖起的大拇指都足以使他们在努力的同时产生一种成就感, 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并进而树起自信和进取的风帆。人在受到激励和赞许的时候, 往往精神振奋, 信心倍增, 学生的学习亦然。

综上所述, 我认为英语教学是教师与学生间, 即其同伴之间的共同学习与交往。教师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成为引导者、组织者、促进者, 与学生一同发展, 让学生感到学习不是负担, 而是一种需要。

摘要: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生学好功课产生的力量是无法估量的。兴趣可以使学生学起来如痴如醉, 忘记疲劳和饥饿, 兴趣也可以使学生对某种文化穷追不舍, 究根溯源, 直至获得新知和从未有过的成果。可见, 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会使学生更加主动、更加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减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枯燥感,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之我见 篇10

一、营造和谐氛围, 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学习主要是在课堂气氛中进行的。课堂气氛指的是洋溢于课堂环境中的情调和气息。一般说来, 和谐的课堂气氛能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启发学生思维, 久而久之, 会使学生置身于身临其境、欲罢不能的学习境界。

1. 以情动情。

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曾说过:“要使学生感动, 首先要教师感动。”这就是说教师在教学中要用自身的感情去感染学生, 从而使学生和教师一起对学习内容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 让学生了解圆明园被毁前的辉煌和它是怎样被毁灭的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因此, 笔者将这两处作为情境教学的切入点。在学习圆明园被毁前的辉煌时, 语气是自豪的;学习圆明园被毁部分时, 语气又是惋惜的、愤怒的。通过教师饱含深情的话语, 再配上录象, 感动了在座的学生, 使学生和教师之间产生了感情共鸣。

2.“蹲下来”看学生。

这是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的实践经验总结。“蹲下来”走进学生, 走进他们的心灵, 做他们的学习伙伴, 这是阅读教学中师生互动、师生互补、师生平等对话的前提。而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学习兴趣的前提。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 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如果课堂上师生关系是不平等的, 没有和谐的、宽松的氛围, 别说创造思维的火花不会迸发出来, 就连书本的知识也难以掌握好。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努力建立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 形成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 使学生能在一个欢乐、和谐、宽松的良好氛围里学习, 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情境, 培植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课文, 大都是经过千锤百炼、反复推敲的名篇佳作。在教学过程中应创设一种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情境, 引领学生去感悟文中蕴蓄着的内涵和诗意, 去品味隐匿于语言文字深处的作者的情意, 积累妙语佳句, 接受人文熏陶, 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 创设直观情境。

多媒体创设的情境, 具有生动、形象、逼真的特点, 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如教学《五彩池》一课, 有位教师课前收集了大量的九寨沟、五彩池的图、文、动画、录像等资料, 制作成课件。在教学过程中, 充分利用课件, 让学生随着美妙的音乐去那人间仙境游览一番, 瑰丽的图片, 美妙的风光, 加上生动的描述, 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五彩池的美, 为祖国有这么一处世界自然遗产而自豪。学生进入情境, “好学”、“乐学”, 大大激发学习兴趣。

2. 创设问题情境。

特级教师于永正教学《庐山云雾》, 就十分重视引导学生在审题上下功夫。他启发学生:“看了这个课题, 你脑瓜里面有什么问题?”有的学生问:“作者为什么要写庐山的云雾?”教师随手在题目下画了一个问号。还有的学生问:“庐山的云雾是什么样子的?”老师又在题目下画了一个问号。于老师没有马上回答, 而是告诉学生:“这两个问题, 于老师都明白, 你们是想让我告诉你们, 还是自己到书里去找答案?”从而激励学生通过读书自己去探究, 自己去解决。学生在读书中遇到了一些不理解的词语, 如“幽谷、腾云驾雾、瞬息万变”等, 他也是要求学生通过读书, 联系课文自己去揣摩, 去思考。

3. 创设活动情境。

2400年前, 孔子在论述教育时, 曾说到:对于我听过的东西, 我会忘记。对于我看过的东西, 我会记得。对于我做过的东西, 我会理解。有人将孔子的智慧做了如下修改:对于我听过的东西, 我会忘记。对于我听过和看过的东西, 我会记得一点。对于我听过和看过并问过问题或与人讨论过的东西, 我会开始理解。对于我听过、看过、讨论过和做过的东西, 我会从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对于我教过另外一个人的东西, 我会掌握。

新课标也积极创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到知识和技能, 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巩固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指导学习第二段时, 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 要求:一想, 这段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二画, 画出“我”是怎样谈《水浒传》的, 伯父是怎样说的语句;三议, 听了伯父的这句话, “我”为什么又羞愧又悔恨, 比挨骂还难受?此后, 我怎样读书?四品, 从这件事, 你觉得鲁迅是个怎样的人?五读, 练习有感情的朗读。学生在小组内通过想、画、议、品、读, 充分展示自我, 每个人都得到了锻炼, 做到了面向全体, 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会由此得到提高。

4. 创设成功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告诫教师:“请记住, 成功的乐趣是一种内在的情绪力量, 它可以促进时时学习的愿望。请你记住, 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 缺乏这种力量, 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有一句教育谚语说得好:“孩子是朝着大人鼓励的方向发展的。”因此, 在教学中只要学生有进步, 哪怕微小的一点, 也要认真找到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 使其产生成功的体验, 取得前进的动力, 以更好的姿态参与自主学习。

三、加强课外阅读, 延伸学习兴趣

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是对课本知识的补充和拓宽, 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吕淑湘曾说过:“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 你要问他的经验, 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阅读。”因此, 学生要学好语文就要广泛读书, 只读几本薄薄的教科书是远远不够的, 要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开阔他们的视野, 活跃他们的思维, 陶冶他们的情操。如学了《草船借箭》以后, 就在课外推荐学生阅读《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为了提高学生阅读积极性, 扩大阅读成果, 教师应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来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 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如召开故事会, 评选故事大王;开展阅读手抄报制作比赛。通过这样的活动, 不仅使学生学会了捕捉、存储信息, 还增强了学生参与、竞争的意识, 同时也扎实有效地促进了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 实现了大语文教育。

上一篇:博士教育下一篇:危机预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