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读书的兴趣作文

2024-05-05

描写读书的兴趣作文(通用14篇)

篇1:描写读书的兴趣作文

“一日无书,百事荒芜。”陈寿说的这句话可真好!大多数同学都觉得读书是一种枯燥乏味的一件事,正所谓:“人说读书苦,我以读书乐。”渐渐的,我在读书中寻找到了一些乐趣,

曾经看过这样一段记述,马克思当年在图书馆里一边看书一边蹭地,日久天长,竟然在图书馆的地毯上留下一行深深的脚印。我也曾在自己家的地板上试过,也许是地板太硬,也许就是“功力不足”,我没能蹭出什么脚印来,但我对读书越来越感兴趣了。

记得我很小的时候就有了一些读书兴致,虽然当时不识字,但也是天天劝着姐姐帮我看,她的那本《水浒传》已经被我翻得不成样子了,即使只是看画,但至今仍清楚的记得武松打虎的那幅画。

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的增长,我就开始看四大名著了。在书中我领悟了孙悟空的机智勇敢,林黛玉的多愁善感,曹操的勇敢善哉……这些都让我难以忘怀。渐渐地,书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记载着数多酸甜苦辣。“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说得真没错。

随着年龄的增长,岁月的变更,一口气下来都了。书读的多了,字也认的多了。现在,我最爱读中外的文学课本,粗略统计,已经读过好十多本了。我看书的习惯是一本新书到手,先细细的读上两遍,然后便是随手翻。翻到哪页是那页,就看那页。这样,总能发现以前没有太注意的地方,也总有新的收获,“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感觉也渐渐多了起来。因此,我还为我这种读书法取了个名字:“高效巧效读书法”!

当然,我看书时,也遇到过困难。有时,心仪一本书久矣,却因现金不足,只好看一遍一遍地往书店跑,望“书”止渴。等到凑够了钱,把书“请”回家的那种神圣的心情,简直无法言表。

现在的书,真是不易选择,良莠不齐啊,我就买过那种有很多错别字的书,但也没有办法,吸取教训,在下次买书时就会认真挑法!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人类成长的泉源,读书之趣绝非不读之人所能轻易领悟。我喜欢读书,也希望自己在读书中增长智慧,超越自我,完善生命!

 

篇2:描写读书的兴趣作文

升入五年级以后,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从报纸上看到《成功之路》征文竞赛启事,我觉得很有吸引力,一口气读了几遍,并把这则启事拿给语文老师看,老师看出了我的心思,热情鼓励我:“其实,要写好作文并不难,关键是要看你有没有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听了老师的一番话,我有了信心,开始留心观察周围的一切事物,积累生活中的写作素材。我每天坚持写好观察日记,并按照报纸上征文启事的要求,认真写作文稿。草稿写好后读给爸爸妈妈听,然后请老师修改。老师修改好后,我把作文誊写了一遍,最后把它寄到《成功之路》编辑部。

以后的日子里,我每天都盼望着,等待着我那篇作文的好消息。终于有一天,我收到了寄来的获奖证书和那篇发表的文章。我兴奋地跑到外面大喊了一声:“我成功了!”老师对我说:“要想让作文写得更好,还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要注意持之以恒哦!”我听了,使劲地点了点头。

篇3:描写读书的兴趣作文

翻开北师大版课本, 一幅幅精美的插图, 一段段优美的文字, 这无疑是孩子们最好的阅读材料。我在课堂上力求让每一篇文字都能让学生有所感悟, 都能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强烈的欲望。记得在上《上天的蚂蚁》一课时, 在理解小蚂蚁为什么会用那么自信的口吻说话呢?我告诉学生读书不仅要读出文字表面的意思, 更要读出文字背后的含义。我班有一位同学说出因为小蚂蚁觉得巨人害怕了, 也有学生认为小蚂蚁太天真了, 竟然会妄想上天。我告诉学生这就是阅读的好处, 只要你用心去读就会体会出不同的感受。我想我们在课堂里一定要把握住“课文”这一个好的例子, 在精读课文时, 一定不要忘了点燃学生心中的阅读激情, 这样学生们就会对阅读充满期待, 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延伸课外阅读, 保持阅读兴趣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课本内数量有限的文章只能举其一, 只有拓宽课外阅读知识面才能举一反三, 才能在应用中化方法为能力, 使读写能力越来越强。因此, 学生每学一篇课文, 只要有相关的资料, 我就会向学生介绍与这篇课文有相关内容的课外书, 让学生去阅读, 并指导学生怎样读。学了《三峡之秋》、《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 我让学生去课外书里找找描写祖国其他地方的文章, 培养学生审美情操;学了《望庐山瀑布》, 向学生介绍诗人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 并让学生去学习有关李白的其他古诗;学了《三顾茅庐》向学生推荐《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名著;学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 我向学生介绍了张海迪、霍金的故事, 并且让学生课后去查找相关的资料;学了《美猴王》, 向学生介绍《中外民间故事》;学了《一夜的工作》《成吉思汗和鹰》向学生介绍文中主要人物的轶事, 并让学生课后去查找有关的故事……经过课内的引导, 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大大提高, 读书的热情也提高了。我不光让学生读, 我还要求学生把优美的词句摘抄下来, 在学习、交谈、作文中运用, 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加以方法指导, 实现有效阅读

我们在教学中坚持课内外相结合, 培养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但学生光有了阅读的兴趣还是不够的, 我们还应当给以正确的方法指导。记得于永正老师在执教《“番茄太阳”》一课时, 他在课堂上反复强调“读书要慢慢读, 就像在欣赏风景一样, 要慢慢品, 精彩之处要停下来欣赏。”“读书就是在欣赏风景”, 多么形象的比喻, 好书不去慢慢品读, 怎么能品出文章蕴含的情感呢?所以我让我们班学生读课外书时, 手中一定要有笔, 牢记“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读到精彩之处, 画下来, 如果有所感悟, 可在空白处写下自己的感受;读到喜欢之处, 可以停下来, 在脑海中想想这里为什么我这样喜欢呢?可做一下批注;读到作者情感升华处, 可以放开声音读一读, 背一背;读到语句不明白之处, 可以停下来默读几遍, 认真思考;读到与作者情感共鸣处, 可以模仿着作者的口吻写上一段话……

在读书时, 我们一定要让学生养成边读边思边写的好方法, 读书一定要在脑海中想画面, 我记得有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读书怎样才有感情呢?一定要在头脑中放电影, 将眼前读到的内容想象成画面。”这样学生们一定会对自己读过的书印象深刻了, 同时我还要求学生学会摘抄, 就是把看到的文章里的好词佳句记下来, 第二天早读课之前互相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我发现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 学生们的阅读质量提高了, 写作水平也相应提高了。

四、搭建展示平台, 促进快乐阅读。

小学生活泼好动, 对许多事物充满好奇, 教师应抓住学生这一心理, 开展多种学生感兴趣的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华, 品尝阅读的快乐, 收获阅读的成功, 从而使课外阅读真正落到实处。如我们可以开展“讲一讲”活动, 每天早读前坚持5 分钟的听说训练, 让学生轮流上台, 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的收获, 内容学生可自己组织, 可以是一首古诗, 一个故事, 一个笑话, 一段好句等, 让讲述者通过自己的讲述, 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激发他们对课外阅读的热爱;让听者在讲述者绘声绘色的讲述中感受到课外阅读的魅力。大家通过每日交流, 变枯燥的读写为有趣的交流, 学生们兴趣盎然, 视野开阔, 语感增强, 更令我欣喜的是, 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的源头活水, 日积月累, 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 写作也迎刃而解了, 不再因为文章无话可说而感到苦恼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活动中, 兴趣起着定向和动力的双重作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 我们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就如同为学生打开了知识的大门, 学生们就会主动地去学习知识, 就会在学习中感受到阅读的快乐, 这样就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学习。”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趣,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学习。”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是多么重要, 如果我们的学生能把阅读当作一种兴趣, 将可获得各种知识, 对于陶冶其情操, 培养审美能力, 提高学生语文水平, 提高文化素养, 都是至关重要的。可是现在有许多小学生对阅读不感兴趣, 觉得阅读是一件苦差事, 毫无情趣, 使阅读教学一直成为教师比较棘手的难题, 成为学生比较敏感的问题, 所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是十分重要的。那么, 我们该如何来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呢?我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篇4: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

内容提要: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要从家长入手, 要让家长把选择读书的权利交给孩子, 同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 鼓励是培养孩子读书兴趣的保证, 在讲评作文课中增强学生读书的兴趣。

关键词:学生 读书 兴趣

中图分类号:G78

Abstract: to cultivate children's interest in reading, should start from the parents, let parents to give children the right to choose to read, at the same time, cultivate children's interest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 teaching, encourage is to cultivate children's interest in reading to assure, in the evaluation to enhance students' interest in reading teaching.

Key words: student interest in reading

开家长会时,家长们常常为孩子不会写作文而苦恼,时常向老师询问孩子写作文的捷径和诀窍。家长的苦恼让我感觉到培养学生读书的重要性,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生二年级课外阅读量不少于五万字,三年级不少于十五万字,四年级不少于三十万字,高年级不少于五十万字的具体量化规定。读书吧!多读书提高一个民族的素质,既然读书这么重要,就要从小抓起,那么如何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呢?

一、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从家长着手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培养孩子读书要从兴趣入手。

首先,培养孩子的兴趣要从家长入手,家长们要知道孩子不同年龄阶段的阅读量。学校要定期召开家长会,号召父母要做孩子读书的表率,为孩子读书营造浓厚的氛围。要让家长知道孩子在学校一个学期读几本书,写多少篇作文,老师翻来覆去的讲,学生枯燥乏味地背,这些远远不够,要让孩子徜徉在读书的海洋中,阅读不但扩大了孩子的知识面,还能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其次,要让家长把选择读书的权利交给孩子,读书是一种追求知识的行为,也是一种享受,对学生所读合理书刊的内容、类型和范围不做约束和控制,范围越广越好,让孩子养成好读书,读好书。在家里,父母应尽可能挤出时间陪孩子一起读书,同时还要经常与孩子一起交流读书的方法和心得,鼓励孩子把书中的故事情节和具体内容复述出来,把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讲出来,然后和孩子一起分析讨论。经常这样做,孩子的阅读兴趣就可能变得更加浓厚,同时孩子的阅读水平也将进一步提高。

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

教师是开启孩子读书兴趣的一把金钥匙,一堂生动的语文课会让学生灵性大发,甚至陶醉,所以精心备课是培养孩子读书兴趣的保障,创设情境,让学生自由读、配乐读、分角色读,在朗读中流露情感,如在教《晏子使楚》一课,让学生体会到了晏子的聪明才智和能言善辩,语言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的魅力,像《林海雪原》这样的书,可以布置给孩子们看看,及时向学生们推荐课外书籍,记得讲《窃读》一课,向孩子们推荐《城南趣事》,这本书是课程标准中必读的,于是我就和孩子们共同阅读,一起去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做学生阅读的榜样,试学生读书的热情倍增,读书带给孩子的乐趣、境界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我真正做到了与学生一起学习,共同成长。

三、鼓励是培养孩子读书兴趣的保证

定期讲故事,展示读书笔记,交流读书体会,背诵名言警句,编童话故事、课本剧等丰富多彩的课内生活,让学生感受到读书的乐趣,体验成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由“要我读”转变成“我要读”,愉悦了孩子的身心的同时也丰富了孩子的课余生活。

四、在讲评作文课中增强学生读书的兴趣

每次作文学生互相评改,一致认为优秀的作文要让学生编入本班作文课,通过写促进了读,让学生畅所欲言地谈读书的益处,实践证明学生通过阅读可以将各种知识信息源源不断的输送到学生的头脑中,并保存下来为展开合理想象做良好的积淀。总之,广泛地阅读,孩子读好书读得越多越好,这样何愁不会写作文,阅读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同时也为家长排了忧解了难。所以说,增强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在小学教育中势在必行。

莎士比亚曾说过一句名言,“学习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这表明兴趣是孩子产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主要原因,对孩子读书兴趣的培养是语文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孩子有了浓厚的读书兴趣,才能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开启孩子的智慧,他们就会去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使自己不断地去钻研和学习,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

参考文献:

1.邵丽文.论读书兴趣的培养[J]. 贵图学刊. 2009(04)

2.李玉荣.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J]. 學苑教育. 2010(20)

3.李霓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初探[D]. 华中师范大学 2007

4.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D]. 延安大学 2014

篇5:描写兴趣的中考作文

刚开始上学前班的时候,我们也许都十分喜欢写作业,读书。因为我们觉得写作业十分有趣,特别是在刚刚学会写字的时候。记得我当时就是这样:早晨,背上一个崭新的小书包,来到一个还有些陌生的学校,拿出刚发的课本,出于自己觉的有趣,十分爱上学。每天傍晚,我总要朗读学会的课文。为什么会这么爱学习?因为我们这时对学习有着很大的兴趣。

可是等我们上学久了的时候,有一部分同学开始不爱学习,只有在老师和家长的管束下才被动地去学,成绩当然不会好;而另一部分则越学越带劲,学了这样学那样。为什么?因为兴趣在起作用。

由以上众多的例子可以看出,只有当我们对某事物感兴趣,我们才能主动积极地去做,并且尽最大的努力去做好。这样一来,决定做事成功与失败的关键在于兴趣。

对于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大多数都有这样的特点,就是对学习十分感兴趣,从心里喜欢学习,热爱学习。

哈尔滨市香坊区13岁的男孩董志成,自强不息,刻苦学习,只用了1年多的时间就把小学六年的课程全部自学完,创造了连跳五级的记录。董志成传授着自己的学习经验:“知识这东西一定要主动去接受,如果被动地学习,那肯定是学不好的,我就是把学习当成一件很快乐的事情来做。”

是啊,我们要从学习中感受快乐,在学习过程中要有情感的投入,要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可是有些同学说自己对学习不感兴趣,应怎么办?兴趣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可以在后天培养的。对于学习来说,你可以想着学习的好处,经常看到自己学习的进步,多为自己的学习制定一些目标,达到目标后感到自己的成功……这样一来,自己会慢慢从内心里喜欢学习。

当今社会有许多学生迷恋网络游戏。一些住宿在学校的学生,晚上经常偷偷去网吧,由于管理人民的管理,他们甚至从2楼跳窗户,或者爬墙……我想,如果这上网的精力用上一半到学习当中,他们的成绩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篇6:我的兴趣读书作文

我上学后随着学龄的增长,我的认识的字逐渐的增多,我便迷上了读书。书有一种无法摆脱的魔力,它紧紧地抓住了我。在书中,我得到了知识;在书中,我找到了自信。书净化了我的心灵;书给了我快乐。我读书入了迷,还闹了不少笑话那!

有一次我考试得了全班第一,发了一个奖状,回到家,我把书包和奖状一放,拿起一本《儿童文学》读了起来。不知什么时候妈妈下班回家了,看了奖状夸奖了一番,说:“别看书了,把奖状贴上吧,我给你煮饺子吃”我极不情愿的合上了书,拿起奖状贴到了墙上,又去看书去了。一回儿妈妈从橱房出来一看,哈哈大笑起来:“快来看看你贴的奖状。”我忙出来一看,简直哭笑不得,原来直想着书里的内容,竟把奖状贴反了!

一回儿吃饭了,妈妈让我下楼买醋。我嘴里答应着,眼却还盯在书上,身子也没动弹。妈妈几番催促,我只得合上书,嘴里嘟囔着,随手拿起桌上的“钱”就跑了,到了商店一看竟拿了些废纸,都怪自己只想书中的故事内容,我只得又跑了一趟。

我就是这样迷恋读书,有时睡觉都是逼我睡的,妈妈说有时做梦还说书里的话那!

书是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朋友,我爱读书,书给了我乐趣,书中的无限知识伴我快乐成长!

篇7:兴趣班场面的描写作文400字

绘画是我最早的兴趣班,从幼儿园小班就开始学了。最先是儿童画,现在是素描班,我喜欢在画纸上创作,用彩铅描绘心中的图画。看见一幅精雕细琢的作品展现在我眼前,我就感觉很幸福。

每个爱美的女孩子都该学习舞蹈,舞蹈能使人形体优美、气质高雅。虽然我不是舞蹈班最棒的,但我有信心把它跳得更好!

妈妈给我买了一架古筝,古色古香。我每天坚持练习,弹奏出优美的乐曲。马上就是七级班学员了……我不想放弃。

看见班上的有些同学字写得很好,我很羡慕他们。我要求妈妈给我报了书法班。书法老师的硬笔字写得很好,毛笔字也很棒。老师说我的进步很大,也最用功。

二年级的时候,妈妈又给我报了作文班。老师督促我们加强阅读,这样才能把作文写好。

篇8:激发读书兴趣教给读书方法

应该说, 这位老师的做法的确是令人敬佩的, 首先, 面对自己的错误, 她不是回避, 也不是掩饰, 更没有为自己辩解, 她用“订正”这种最朴实的方式向学生表明了自己的一种学习态度, 一种做人态度———求真务实, 有错就改, 她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对一个字或一个词的认知, 而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态度的引领, 这样的修正型示范是需要勇气的, 但它给予学生的影响又是深远的、难以替代的。

我们看到, 在语文教学中, 不同类型的示范活动侧重点不同, 方式方法也因人而异, 但它对于学生学习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为教学所带来的显著效益却是相同的。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教师个人的范例, 对于青年人的心灵, 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作为语文教师, 只有不断学习,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才可能在需要示范的时候信手拈来, 才可能在复杂多变的教学场景中随机应变, 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最生动的范本和最有价值的精神滋养。

“学语文应以读书为目的, 老师引导学生俾善于读, 则其功至伟。”这是叶圣陶先生对“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作出的精辟评价。《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六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提倡少做题, 多读书, 读好书, 读整本的书。可见, “读书”是最基本、最直接的学习语文的方法。那么, 如何指导学生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呢?

一、激发学生读书欲望———使学生爱读书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有了读书的兴趣, 就会乐此不疲。因此, 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以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

(一) 立足课本, 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

1. 激情导课。

成功的、富有激情的、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课堂导语, 就像优美乐章的序曲, 不仅能自然和谐地导入新课, 而且极富趣味性和启发性,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读书欲望。如上《秋天的怀念》时, 一位教师这样导课: (出示作者近照) 图片上的人叫史铁生, 今年已经55岁了, 21岁的时候, 突发疾病使他高位截瘫, 也就是在那一年, 他的母亲也去世了, 这么多年来, 他一直用文字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与感激。请同学们一起默读下面这段话, 看你体会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 闭上眼睛, 想, 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 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 上帝看她受不住了, 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了一点安慰, 睁开眼睛, 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合欢树》片段) 。老师的激情导入, 不仅确立了这篇课文的朗读基调, 而且深深地感染了学生, 激发了学生朗读课文的强烈欲望。

2. 抓住题眼。

题目往往是一篇文章的主旨或者是文章的切入点, 升华点。读一篇文章一定要从题目入手, 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如教学《蓝色的树叶》一课, 教师板书“树叶”后问学生, 同学们平时见过的树叶有哪些颜色?学生说有绿色、红色、黄色。教师又问:“你们见过蓝色的树叶吗?” (板书“蓝色的”) 学生说没有见过。“那蓝色的树叶是怎么回事呢?现在就让我们打开课本, 一齐走进《蓝色的树叶》, 看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在老师的诱导下, 学生迫不及待地打开书本, 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

(二) 拓展阅读, 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巴金说:“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 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 它们教育我们, 鼓励我们, 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 对别人更有用。”多读好书, 能使人明智, 增长见识, 丰富精神世界。经过长时间沉淀和筛选而被后人认可的那些名家名著, 是影响学生终身发展的最优秀、最重要和最有效的精神食粮。

1. 减缓阅读心理压力。

课外阅读, 特别是阅读名著, 在初期阶段对学生所产生的心理压力较大。学生一看见大部头名著, 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因此, 教师先不要急着向学生推荐巨著, 而是采取联读的方法, 即在教学中向学生推荐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章, 比如教《秋天的怀念》, 就向学生推荐《合欢树》、《我与地坛》《病隙杂记》, 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体会史铁生的内心世界和对母亲的深切怀念。教《我的战友邱少云》, 就引导学生读《董存瑞舍身炸碉堡》、《英雄儿女》等革命题材的文章, 使学生了解革命烈士的英雄气概, 感受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2. 扩大阅读容量。

杜甫诗云:“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要拓宽知识面, 仅局限于课堂上的一点点东西是不够的。当学生不再满足于与课文相关的几篇文章时, 教师就要及时向他们推荐一些文字优美的文章、道理浅显的散文, 让他们于阅读中不仅受到美的熏陶, 获得与人交往的方法, 还于阅读中逐渐培养起阅读兴趣, 认识到文学世界的广阔, 进而对书籍产生亲切感。稍长一段时间后, 再向他们推荐名篇巨著。

二、教给学生读书方法——使学生会读书

读书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为了防止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只追求故事情节, 忽视对文章中心的领会及语言积累, 我们应该注重对学生读书方法的指导。

1.读书要正确、流利、有感情。

这主要是针对课内读书而言。读流利、读正确是朗读最基本的要求。不认识的字, 学生可以借助拼音或字典解决。但由于学生年龄小, 往往会添字掉字。这时, 可以通过评议读、比赛读等方式来帮助学生做到读正确、读流利。有感情地读, 一是要读出停顿, 读短句子时, 学生只需注意词的连续就行了。而读长句子时, 就必须注意停顿, 如《北京亮起来了》中的“长长的城墙/和美丽的角楼/倒映在河面上”。二是要在理解句子或段落含义的基础上, 读出相应的语气和语调。

2.读书要做笔记。

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 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级可摘抄词句, 进行仿句练习;中年级可摘录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高年级摘录时要注明出处, 写读后感。要逐步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3.读书要有不同方法。

曾国藩的读书之法可供借鉴:“不同之书, 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 轻骑剽悍, 所向无前。”我们要教会学生精读、略读、浏览三种基本的读书方法。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 一句一句地理解, 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 做上记号, 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 弄懂了再继续读;略读速度较快, 意在了解大概内容;浏览的速度就更快了, 主要用于浏览报纸、获取信息。阅读初期, 一般以精读为主, 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以后, 以上三种读书方法可交叉进行, 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 精彩的部分精读。

三、调动学生读书情感———使学生读好书

1.移情。

调动学生情感参与最关键的是学生的角色体验。即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 激活学生的思维, 引发学生的想象,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当成课文中的主人公或课文所描述的对象去感受事物, 体悟情感。如教学《将相和》一文, 为了让学生体会廉颇知错就改的品质, 感受廉颇在“和”前后的两种不同态度, 阅读时, 可引导学生移情体验, 一边阅读, 一边想象, 于身临其境中体验两个人物鲜明的性格特点。

2.交流。

学生书读得多了, 就有了表达的欲望, 我们可以利用每节语文课开始时的五分钟, 让学生或说一条新闻, 或言一件趣事, 或背一首古诗……还可以给每天交流的内容冠以名称, 如“焦点聚集”、“成语快车”、“读书时间”、“诗词赏析”、“个性展示”等。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又开阔了视野。更令人欣喜的是, 他们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源头活水, 逐步达到厚积薄发, 说话时妙语连珠, 写文章时意到笔随。

3.竞赛。

为了使学生的读书热情持之以恒, 还可结合各种节日举办故事会、古诗朗诵会、辩论赛、手抄报比赛、征文比赛等。也可进行快速阅读比赛、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报告会等, 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 获得成功的体验。

4.展览。

剪贴展览。学生在阅读报纸、杂志或其他书籍时, 会发现其中具有保存价值的材料, 对此,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把这些材料剪下来, 找一个本子分类贴上, 积累资料, 每月在班上评展一次, 以激发学生持之以恒地进行下去。摘抄展览。如果读到用得准确、生动的词语或形象具体、含义深刻的句子或精彩的片段, 且又不能剪贴时, 可让他们用日记本摘抄下来, 定期在班上交流展评。对那些优秀的读书笔记、剪贴本、摘抄本, 获奖的手抄报、征文等则布置在教室的“精品欣赏屋”里供学生欣赏。

篇9:激发学生读书兴趣的“招数”

【关键词】学生;读书;兴趣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在图书世界里生活,这是当今学校一个最重要的教育问题。我认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任务,就在于使读书成为每个孩子最强烈的、精神上不可压抑的欲望,使人终生都入迷在想同书中的思想、美、人的伟大精神,取之不尽的知识源泉打交道。”让学生多读书,让学生在人生的每一个年龄段读够该年龄段应该读的书,以优秀书籍中丰厚的营养,哺育他们健康成长,已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中小学语文教学,学生要多读多写才能提高语文素养,亦是被历史和现实证明了的不二法门;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同样强调了语文学习要多读,提出了阅读要求,推荐了课外阅读书目。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多年来由于教师、教法和考试等因素影响,学生语文学习的大好时光被耗费在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课文思想内容及写作方法的繁琐细碎的分析上了,耗费在为应试而做的大量重复枯燥的练习上了,学生鲜有时间和精力去读书。久而久之,学生就逐渐丧失了读书的兴趣和习惯!

如何让学生多读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发生是以一定的需要为基础的,当一个人有某种需要时,就会对相关事物优先给予注意,对它产生向往的心情,从而产生兴趣。那么又如何让学生认为读书是自己的需要,并逐步培养其读书的兴趣呢?

一、用读书的名言、故事,引导学生读书

教育心理学认为,当教师在实施某项教学活动前,让学生清楚认识到学习内容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在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就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用“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明灯时作伴,好书常为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会读书,便是点燃火炬”等名言,用孔子读书“韦编三绝”、司马迁少年时代博览群书、毛泽东一生酷爱读书、马克思在图书馆数十年如一日研读无数种著作竟把座位下的地面磨掉了一层等名人勤奋苦读的故事,来引导学生,让学生能认识到多读书对个人知识与能力的提升、对个人身心健康成长、对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和作用,让学生明白要使自己成为一个对他人、对民族、对国家有用的人,能终身幸福的人,就必须要多读书的道理。“知之深,爱之切”,对读书的认识加深了,学生的读书兴趣就能被激起,就能走上积极主动的读书之路。

二、读书给学生听,诱发学生读书

教育教学中,教师若用自己丰富的专业知识、良好的言语行为去影响学生,以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感染学生,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内心体验,从而让教师的要求比较容易地转化为学生的需要和冲动,使学生乐于接受。据此,美国著名教育家吉姆·特利里斯为了让孩子们“自觉自愿地想去阅读”,便提出了一个十分高明的办法——给学生读书听。受此启发,我们老师可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和学习、生活实际,挑选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挑选人生感悟的散文,挑选针砭时弊的杂文,挑选名家不朽之作,挑选学生的优秀习作……内容丰富多彩,然后在读书课上,在每节语文课前的3—5分钟,读给学生听;教学中,把课文的配乐朗诵,播放给学生听;电视诗歌散文展播节目,下载给学生品味。这样,以教师和他人绘声绘色、声情并茂的朗读去感染学生,唤醒学生,诱发学生读书的需要和冲动,从而使学生产生“最强烈的、精神上不可压抑的欲望”——自觉自愿读书。

三、开展读书活动,促使学生读书

学校各类活动的开展是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形式。不同的活动对学生的学习动机都有激励作用。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如读书演讲、读书心得交流、朗读比赛、书评等,若内容生动有趣、形式灵活新颖,就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就会踊跃参加。学生好胜心强,活动前,他们会认真地读书,努力查找、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做好各方面的准备;活动中,他们会大胆参与,积极展示自己读书的精神和收获;活动后,获胜的学生得到更为积极的强化作用,激励自己要再接再厉、不断进取,未获胜的学生也会认真总结读书得失,化压力为动力,自觉去读书,争取在下次读书活动中获得好成绩。每次活动,都始终贯穿读书的需求,这样对学生的读书行为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四、检测读书情况,“逼迫”学生读书

以写促读。打破作文常规,把读书情况作为写作内容,设计好题目,给学生布置诸如写“我最喜爱的一本书”、“谈谈××书中的人物”、“ ××(大师、科学家、思想家……)的生活经历影响了我”等作文。很显然,这些作文不读书就无法写,不认真深入地读书就无法写好,学生要完成好任务,就只得下功夫多读书。学生往往看重成绩,可以一方面改革仅凭考试分数评定学生语文成绩的作法,把学生的读书情况纳入考测中,分别从阅读数量、质量和读书笔记几方面进行考核,其结果计入学生语文总成绩;另一方面,还可结合学生读书的范围和内容,设计一些考题进入平時的语文检测中。学生为了有个好成绩,被“逼”进书中,只好按照要求去努力读书。

五、提供读书环境,方便学生读书

学校建起图书室、阅览室和网络教室,课表上安排好读书的课时,为学生读书提供条件和时间。学校还可在教室内、教学楼和公寓楼的楼道上、食堂内、活动场所里、树脚下、围墙边等地方,建起开放式的书架、书壁,把图书室里的书全部请出来,让学生在休息时,在就餐前后,在运动间隙,都能随手抽出一本书来,或站,或倚,或坐,用这些“零碎”的时间,惬意地读会儿书,汲取会儿精神营养。不要怕书被学生弄坏了或拿走了,学生只有喜爱读书才会拿走书,与其让书呆在图书室里发霉变烂,还不如让学生拿去阅读。营造书香校园,让校园有浓厚的读书氛围,能随时随地拿到书读,这为学生读书提供了多大的方便。

篇10:兴趣班场面的描写作文400字

时烨燝领先说:“不可以,因为这样就让孩子没有了自由时间,而且还有星期天的作业和兴趣班的作业,这样孩子的压力会很大,并且还会造成孩子的心情不愉快,整天都不高兴,爸爸妈妈也很伤心。”

听了时烨燝的解说,同学们纷纷鼓起掌来,时烨燝的脸上也露出了一丝丝的微笑。

接着同学们的手也纷纷举了起来,刘一博站起来接着回答,他的回答却和时烨燝的完全不同。他说:“可以。”同学们的脸上露出了疑问的表情。他又说:“但不可以报的太多,否则孩子的压力会很大,只剩下上兴趣班的时间,会承受不了的,所有要少报点,让孩子有了自由的时间,这样孩子就可以每天开开心心,快快乐乐的了。”又听了刘一博的解说,同学们也给他鼓了掌,刘一博开心得不得了了呢。

篇11:兴趣班场面的描写作文400字

我上尤克里里的地方是春波弄里面的Do Re Mi 音乐学院。我已经上了三节课了,今天是第四节课。我带着我亲爱的尤克里里,进入了音乐学院,那边只有一个老师,都是一对一教的,但我们有点特殊,是一对二,还有一个人,是我妈妈朋友的女儿。

那个同学还没来,我正好可以调一下音,复习一下上节课学的东西。“来了,来了,差点迟到了!”她们终于到了。上课了,“我们现在先来复习一下上节课学的内容。”“啊!”我们俩异口同声说。“不要嘛!手指老痛老痛了。”“没办法,既然选择了这门“行业”,就要坚持不懈,不能半途而废。”

我们竟无言以对。只能照样子办了,坚持了三分钟、五分钟、十分钟、二十分钟过去了,我和朋友已经痛的不行了,这样老师才让我们休息一会。

篇12:兴趣班场面的描写作文400字

首先,今天我们来到了璀璨羽毛球训练中心。我们一走进去就看见了教练,爸爸就摸着我的头说:“教练你好,帮胡璨报个名,可以吗?”教练一边在笔记本上写上我的名字,一边笑着说:“报名成功,请交650块钱!”爸爸听了,立刻付了650元。接过钱,教练笑着说:“对了,明天早上7:30在茶山公园拉体能,记得早点带去……”教练的话还没听完,我的嘴巴就瞬间变成了“O”形。

在千里香馄饨吃完了早餐,我们就又来到了绘丰艺术报名写字。爸爸和胡胜钧老师说了几句话后,爸爸就把早已准备好的600元钱送到了胡胜钧老师的手上。那一刻,我的心里就很有感受:我一定要学好写字,可不能辜负爸爸妈妈的期望呀!

报完写字班,我们又马不停蹄地来到了马承英语,因为我觉得自己的英语音标不怎么准确,所以我就执意让爸爸给我报英语辅导班。参加暑期夏令营时认识的徐老师接待了我们,她说:“如果报一期要一千多元,报三期可以优惠些,只要交2700元就行了。”爸爸转过头,笑着问:“胡璨,你确定要学英语吗?”我坚定地点了点之后,爸爸便从口袋里掏出银行卡,递给了徐老师。这次我的感觉比刚才还要强烈:爸爸妈妈在我身上花了这么多钱,我一定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篇13:描写读书的兴趣作文

朱熹说:“读得熟, 则不解说自晓其义也。”杨雄说:“能读千赋, 则能为之。”吕叔湘先生在《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的问题》一文中谈到:“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 你要问他经验, 异口同声地说得益于看课外书。”先贤都强调了大量阅读的重要性。学生语文水平不高,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阅读量太少。阅读量不够, 语言的积累与吸收太少, 必然影响学生的语言表达。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 课本阅读与课本外阅读对于语文课程而言犹如鸟之双翼, 车之两轮, 缺一不可。近几年, 江苏、福建等省纷纷把课外名著阅读列入了高考范畴, 分值15分左右。随着高考语文大分时代的到来, 越来越多的省份高考试题势必也会涉及名著阅读。

高二学生上学期语文学业水平考试就完成了, 下学期既没有前面三学期必修课学习的繁重任务, 也没有高考在即的硝烟弥漫, 语文学习的压力相对较轻, 这学期可谓高中语文教学的“空档”时间。笔者认为, 在这学期中, 语文教学在夯实语言基础知识、开设选修课程之余, 应该放手让学生大量阅读。也许教师会有这样的顾虑:花大把大把的课堂时间让学生课本外阅读, 不提前进行高考的专题复习, 会不会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呢?事实上, 高考试题中真正来源于教科书的内容极少, 绝大多数都来自于课本外。顺应当前教育发展的潮流, 重视并引导中学生大量阅读已是当务之急。

学生阅读, 教师引导得好, 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创造性才会高。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得好, 教学也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下面我就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大量阅读, 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从自身的阅读经历和体悟出发引导学生课本外阅读

教师要让学生大量阅读, 获得情感体验, 就应该把自己的感悟和思考传递给学生, 召唤学生阅读的热情, 引导学生去阅读, 去思考,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从教材文本出发, 带动学生课本外阅读。

教材文本大多是一些经典篇目, 从作者到文本中的人物形象、从文本语言到文本所表现的主题, 教师在自己读解的基础上, 都可以加以运用, 作为带动学生阅读的契机, 让学生在阅读这亩方塘里荡起串串涟漪。

比如教学《声声慢》这首词时, 要求学生课下整理出李清照写愁的词句, 分析李清照“愁”的类型。几天后的课堂交流上, 学生们的反应让笔者很意外, 他们不仅找出了李清照词作中十多处带愁字的诗句, 还有不少像《浣溪沙》“小院闲窗春色深, 重帘未卷影沉沉, 倚楼无语理瑶琴。远岫出云催薄暮, 细风吹雨弄轻阴, 梨花欲谢恐难禁”这种虽无一“愁”字, 却处处点到愁情的词句。显然已经有了审美层次的阅读体验。

2.把自己阅读的感悟告诉学生, 引导学生阅读。

美好的阅读情感体验对学生是有着非常强的吸引力的。教师把自己关于某本书籍阅读的心得告诉学生, 这种“告诉”, 既可以是直接的语言交流, 也可以是教师把自己的体会形成文字与学生交流, 无论哪一种, 都会对学生产生一种推动作用, 引领他们阅读。

央视“你幸福吗?”的调查进行的时候, 遇到路人“我不姓福, 我姓孙”这种类型的调侃式的回答, 学生们也把这作为笑料。刚好那段时间笔者在读英国哲学家罗素的《幸福之路》这本书, 读完后笔者写了一篇读后感《幸福其实很简单》放在了笔者的QQ空间, 上课时给学生提了一声。结果空间引来了学生的“围观”, 好几个学生说, 他们也要图书馆找了这本书来读。过了一段时间, 有个学生还在后面跟帖说“谢谢罗素, 谢谢您。”语文老师是少不了阅读的, 只要我们阅读后做一下有心人, 把自己的感受有意识地跟学生讲一讲, 对学生的阅读会起到很大推动作用。学生在我们的影响下去阅读, 回过头来再和我们交流阅读体会, 这个时候其实就是心与心的交流, 是灵魂的碰撞, 这才应该是语文老师的乐趣所在。

二.用激励性评价为学生的课本外阅读增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样真正把学生吸引过来, 让他们走进书香弥漫的世界, 与名家对话?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才能让他们想读书、乐读书。在对学生的课本外阅读进行评价时, “激励”显得尤为重要。激励有以下方式:

第一, 表扬激励, 给阅读出色的学生“站台”, 让学生为自己的阅读获得“优秀”感。比如在学生的作文中出现了引用的、新颖的课本外阅读素材时, 把它打出来制成PPT进行展示, 或者是编印成资料发给班级的学生阅读, 学生自然都很期待自己的名字能登上“光荣榜”, 这无疑是对学生课本外阅读的最好激励。

第二, 交流互动激励, 在学生的阅读反馈表或者摘录本后面写上教师体会和感受。如一名学生摘抄了一则舒婷的《落叶》片段:“树却应当只有, 一个永恒的主题, ‘为向天空自由伸展, 我们绝不能离开大地’。”教师的评语:“能摘下这么美的诗句, 说明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能不能动动脑筋, 想想它的意蕴是什么, 或者想想在写作的时候可以用到哪些话题中去呢?”学生看了教师的评语后又附言:“我觉得这首诗主要表现了一种为了心中的目标而奋斗不止的执着精神。可用于‘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话题。”这样一个书面交流与互动过程, 一方面使学生不敢敷衍了事, 另一方面也让学生有了一种被尊重的感觉, 在以后的阅读过程中自会更有兴趣地去学习了。

三.建立有效机制督促学生课本外阅读

学生的阅读习惯不同, 自觉性更是有很大的差异, 为了督促学生阅读, 让学生真正地读有所获、读有所思, 确保阅读活动有效地进行, 教师必须发挥主导性作用, 创设督促学生有效阅读的机制。

1.采取“读书卡”记录制度。教师设计一张读书卡, 上面列有“序号”“姓名”“阅读时间”“阅读内容”, “大概字数”等项目, 做成表格样式, 每月发给学生。让学生如实填写。

2.建立班级“读书角”公示制度。在教室设置一个“读书公示专栏”, 按月公布每个人的阅读情况, 到学期末适当奖励阅读量最多和阅读面最广的学生, 以促进学生之间形成阅读竞赛。

3.建立定期检查读书笔记制度。人都是有惰性的, 学生也不例外, 老师布置得再好, 学生不认真落实, 一切都归于零。因此, 语文教师需要定期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学生的读书笔记可以是摘抄, 可以是写的读后感, 也可以是某篇文章某部著作中某个地方的看法, 这些要让学生坚持写, 这也是学生阅读了的最好的证明。教师检查的结果要及时向学生公布。读书笔记写得好的, 表扬;做的不认真的, 要及时督促。力争让学生坚持每天阅读, 让阅读成为他们的一种习惯。

四.开设阅读课堂, 搭建平台促使学生课本外阅读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 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良好的环境, 提供有利条件。在语文必修教材学完后, 教师完全可以利用这段时间, 摒弃只为考试的功利化的倾向, 每周拿出一两节课来开设阅读课, 搭建阅读引导及交流的平台, 通过文学审美来促使学生阅读。至于阅读课怎么开设, 笔者认为有以下途径可以尝试:

1.开设阅读引导课, 教师指导学生读。通过课堂内精选出来的小部分内容, 来激发学生阅读的愿望, 从而让学生能顺着课堂内的这“冰山一角”去寻找更多课堂外的内容来进行阅读。教师在想引导学生阅读一本名著的时候, 就可以以开设这样的课。这样的课堂, 教师最好准备好PPT课件, 用课件展示相关内容, 一步步把学生吸引进去。

2.开设阅读交流课, 多种形式体悟着读。“独学而无友, 则孤陋而寡闻。”阅读时的讨论交流是拓展读书视野、弥补认识不足、加深对作品理解的良好方式。教师可以每周开设一次阅读交流课, 引领学生阅读, 具体可以选用以下几种方式来进行:

A.组织读书报告或点评展示会。这样的阅读活动课不必拘泥于内容, 上课时就让学生一个个轮流上讲台, 或者选派小组选代表上台, 交流自己或小组一段时间的阅读情况, 也可以让报告人向同学们推介自己读到的好语段, 好文章, 好著作, 讲出自己推介的原因。总之这样的课以引导学生多读、多做读书笔记为目标。

B.组织读书心得交流会或主题辩论会。交流或辩论前, 教师根据需要指定阅读书籍, 确立好话题, 让学生提前作好书面或口头准备。如指定阅读《水浒传》后可举行以“我最喜爱的水浒英雄×××”为题的心得交流会, 也可举行以“怎样看待水浒英雄的‘义’”为题的辩论会。

C.举办名作名篇朗诵会或阅读知识竞赛。文学经典的价值是永恒的, 我们可以在课堂上举行名作或名著片段朗诵会, 营造品味经典、享受经典的氛围, 带动学生去阅读经典;也可以出好题目, 用知识竞赛的方式激励学生阅读经典。

D.结合研究性学习进行专题研讨或举办演讲赛。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语文教师也不例外。我们完全可以利用研究性学习的手段, 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确定主题, 开出书目, 引导学生阅读并且形成自己的阅读感悟, 之后在让学生班级进行集中交流研讨, 或是用演讲、作报告的方式分享阅读所得。比如结合教材文本与古典文学中的《卫风·氓》里的女主人公、《孔雀东南飞》里面的刘兰芝、《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杜十娘、《琵琶行》里面的琵琶女、《西厢记·长亭送别》里面的崔莺莺、《杜娥冤》里面的杜娥、《梁山伯与祝英台》里面的祝英台、《红楼梦》林黛玉等形象, 教师可开出“中国古代妇女的命运———从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的典型妇女形象谈起”的研究性课题, 组织学生阅读古典名著, 分析中国古代女性的命运, 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研讨或演讲。这样做既可以引导学生加大阅读量, 又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与分析的能力。

五.提供优质的阅读资源帮助学生课本外阅读

人类已有的书籍浩如烟海, 而且新的书籍还在不断地被出版, 这些书籍中有人类智慧的精华, 也有毒害人心灵的糟粕, 良莠不齐。高二的学生还处于成长发育期, 阅历浅, 知识经验不丰富, 思维不够完善, 思想不够深刻, 审美能力和甄别能力都较低, 阅读常常带有随意性和盲目性。要让我们的学生健康阅读, 有序阅读, 教师就得积极发挥主导性作用, 给学生制定科学的阅读计划, 开出优秀的阅读书目, 提供优质的阅读资源。

中国有先贤为后学提供读书计划、开列书目的传统, 如胡适开列的《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梁启超开列的《国学入门书要及其读法》等历来受到人们的称道。当然我们为学生提供的计划和开出的书目并非要有大师们那样的高度, 而是要根据高二学生的心智程度, 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一般从读单篇逐步走向读文集, 从趣味浓、文意浅的作品走向读哲理性、思辨性强的作品。如林语堂、林清玄、郁达夫、余秋雨等的散文就比较适合高二的学生阅读, 《三国演义》《红楼梦》《哈姆雷特》《论语》《家》《莫泊桑短篇小说选》《契诃夫小说选》等名家经典, 也是高二学生的很好的精神食粮, 《读者》《青年文摘》《小小说》《意林》《语文读写天地》《中学语文·读写新空间》等期刊, 也算的上是高二学生阅读路上不错的点心。以上这些应是高二学生阅读时不错的选择。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 教师可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级里, 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 课余随时借还, 十分方便。

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考出好成绩, 但是教师绝不应引导学生一味追求高分数, 对今天的孩子而言, 能力才是最重要的。阅读是提高学生思维、认知、体会、感悟能力的有效办法, 它能帮学生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信息时代的今天, 再良好的学校教育也不可能使受教育者一劳永逸, 人们必须“终身学习”。阅读教学既能促进学生现在的进步, 也能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生成, 更更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是对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课本外的大量阅读不只是学知识, 也不只是培养能力, 更是情感教育、文化熏陶, 是丰富人心灵, 完善人格的不可或缺的方法和途径。“文章不是无情物", 当学生用真情和心血贯注其中时, 各种美好的人格便会便悄然复活。我们应该引导学生阅读, 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摘要:高二上学期语文必修教材学完之后, 学生语文学习的压力相对较轻, 在完成选修模块学习的同时, 作为老师, 应该利用好这段时间, 摈弃一切为了考试的功利化倾向, 从自身的阅读经历和体悟出发, 创设条件, 提升学生阅读的兴趣, 探索阅读的有效激励机制, 开设阅读课堂, 搭建阅读平台, 帮助学生扩大阅读量, 展现语文魅力, 引领学生对话圣贤, 提升能力, 完善人格, 陶冶情操。

关键词:体悟,激励,机制,平台,资源

参考文献

[1]《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2]袁泉《高中课外文学作品自读方法》 (《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01)

[3]邱声亮《科学评价让课外阅读不再盲目》 (《语文教学通讯》2012.06)

[4]廖海燕《名著阅读的三大工程》 (《语文教学通讯》2014.03)

篇14:激发读书兴趣 教给读书方法

“学语文应以读书为目的,老师引导学生俾善于读,则其功至伟。”这是叶圣陶先生对“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作出的精辟评价。《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六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可见,“读书”是最基本、最直接的学习语文的方法。那么,如何指导学生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呢?

一、激发学生读书欲望——使学生爱读书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有了读书的兴趣,就会乐此不疲。因此,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

(一)立足课本,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

1.激情导课。成功的、富有激情的、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课堂导语,就像优美乐章的序曲,不仅能自然和谐地导入新课,而且极富趣味性和启发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读书欲望。如上《秋天的怀念》时,一位教师这样导课:(出示作者近照)图片上的人叫史铁生,今年已经55岁了,21岁的时候,突发疾病使他高位截瘫,也就是在那一年,他的母亲也去世了,这么多年来,他一直用文字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与感激。请同学们一起默读下面这段话,看你体会到了什么。(课件出示: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了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合欢树》片段)。老师的激情导入,不仅确立了这篇课文的朗读基调,而且深深地感染了学生,激发了学生朗读课文的强烈欲望。

2.抓住题眼。题目往往是一篇文章的主旨或者是文章的切入点,升华点。读一篇文章一定要从题目入手,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如教学《蓝色的树叶》一课,教师板书“树叶”后问学生,同学们平时见过的树叶有哪些颜色?学生说有绿色、红色、黄色。教师又问:“你们见过蓝色的树叶吗?”(板书“蓝色的”)学生说没有见过。“那蓝色的树叶是怎么回事呢?现在就让我们打开课本,一齐走进《蓝色的树叶》,看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在老师的诱导下,学生迫不及待地打开书本,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

(二)拓展阅读,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巴金说:“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它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多读好书,能使人明智,增长见识,丰富精神世界。经过长时间沉淀和筛选而被后人认可的那些名家名著,是影响学生终身发展的最优秀、最重要和最有效的精神食粮。

1.减缓阅读心理压力。课外阅读,特别是阅读名著,在初期阶段对学生所产生的心理压力较大。学生一看见大部头名著,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因此,教师先不要急着向学生推荐巨著,而是采取联读的方法,即在教学中向学生推荐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章,比如教《秋天的怀念》,就向学生推荐《合欢树》、《我与地坛》《病隙杂记》,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体会史铁生的内心世界和对母亲的深切怀念。教《我的战友邱少云》,就引导学生读《董存瑞舍身炸碉堡》、《英雄儿女》等革命题材的文章,使学生了解革命烈士的英雄气概,感受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2.扩大阅读容量。杜甫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拓宽知识面,仅局限于课堂上的一点点东西是不够的。当学生不再满足于与课文相关的几篇文章时,教师就要及时向他们推荐一些文字优美的文章、道理浅显的散文,让他们于阅读中不仅受到美的熏陶,获得与人交往的方法,还于阅读中逐渐培养起阅读兴趣,认识到文学世界的广阔,进而对书籍产生亲切感。稍长一段时间后,再向他们推荐名篇巨著。

二、教给学生读书方法——使学生会读书

读书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为了防止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只追求故事情节,忽视对文章中心的领会及语言积累,我们应该注重对学生读书方法的指导。

1.读书要正确、流利、有感情。这主要是针对课内读书而言。读流利、读正确是朗读最基本的要求。不认识的字,学生可以借助拼音或字典解决。但由于学生年龄小,往往会添字掉字。这时,可以通过评议读、比赛读等方式来帮助学生做到读正确、读流利。有感情地读,一是要读出停顿,读短句子时,学生只需注意词的连续就行了。而读长句子时,就必须注意停顿,如《北京亮起来了》中的“长长的城墙/和美丽的角楼/倒映在河面上”。二是要在理解句子或段落含义的基础上,读出相应的语气和语调。

2.读书要做笔记。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级可摘抄词句,进行仿句练习;中年级可摘录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高年级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要逐步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3.读书要有不同方法。曾国藩的读书之法可供借鉴:“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我们要教会学生精读、略读、浏览三种基本的读书方法。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再继续读;略读速度较快,意在了解大概内容;浏览的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于浏览报纸、获取信息。阅读初期,一般以精读为主,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以后,以上三种读书方法可交叉进行,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精读。

三、调动学生读书情感——使学生读好书

1.移情。调动学生情感参与最关键的是学生的角色体验。即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当成课文中的主人公或课文所描述的对象去感受事物,体悟情感。如教学《将相和》一文,为了让学生体会廉颇知错就改的品质,感受廉颇在“和”前后的两种不同态度,阅读时,可引导学生移情体验,一边阅读,一边想象,于身临其境中体验两个人物鲜明的性格特点。

2.交流。学生书读得多了,就有了表达的欲望,我们可以利用每节语文课开始时的五分钟,让学生或说一条新闻,或言一件趣事,或背一首古诗……还可以给每天交流的内容冠以名称,如“焦点聚集”、“成语快车”、“读书时间”、“诗词赏析”、“个性展示”等。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开阔了视野。更令人欣喜的是,他们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源头活水,逐步达到厚积薄发,说话时妙语连珠,写文章时意到笔随。

3.竞赛。为了使学生的读书热情持之以恒,还可结合各种节日举办故事会、古诗朗诵会、辩论赛、手抄报比赛、征文比赛等。也可进行快速阅读比赛、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报告会等,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4.展览。剪贴展览。学生在阅读报纸、杂志或其他书籍时,会发现其中具有保存价值的材料,对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把这些材料剪下来,找一个本子分类贴上,积累资料,每月在班上评展一次,以激发学生持之以恒地进行下去。摘抄展览。如果读到用得准确、生动的词语或形象具体、含义深刻的句子或精彩的片段,且又不能剪贴时,可让他们用日记本摘抄下来,定期在班上交流展评。对那些优秀的读书笔记、剪贴本、摘抄本,获奖的手抄报、征文等则布置在教室的“精品欣赏屋”里供学生欣赏。

总之,我们的语文教学不应“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教科书”,而要让学生打开书本广泛涉猎。

作者单位 深圳市宝安区石岩公学

上一篇:7个妙招有效减去小肚腩下一篇:致老师一封信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