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调皮的学生

2024-04-30

对待调皮的学生(精选九篇)

对待调皮的学生 篇1

几乎每堂课都是这样的情况,也几乎是每堂课我都要求他们留下来。作为一名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有经验的老教师们经常提醒我课堂常规一定要做好,我也明白其中的重要性。但是班中的两个活宝,每次上课都把我的心情弄得一团糟,扯着喉咙喊他们归队是上课中经常要做的事情,刚开始的几堂课中,我还是追着把他们抓回来,有时候真觉得自己体育老师做到这地步,也太失败了……

但仔细想想,如果每个班里,每个孩子都很听话那也不正常啊!一个班里总有几个孩子是有些难管的,作为一名老师,如果能管好这几个难管的学生,是一种挑战,也更能体现教师的管理水平,而每个孩子也总有他弱的一方面,点对他身上的穴位,持之以恒的教育和管理,我想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我也一直以这样的思想激励着自己,不要放弃,努力去想办法,使他们逐渐改掉不好的上课习惯。

他们俩一个因为胖所以自信心不是很足,碰到自己喜欢的上课内容,会和同学们一起练习,而另一个学生,教师如果教新授的内容,他会去练习。如果碰到复习提高课,自己以为都会了,会觉得太简单,自己就不愿练习,还会去其他同学那儿捣乱。一个课后让他留下来,还会听你老师的话,一个老师还没说下课,早就跑走了。而他们两个上课最相似的共同点就是排队时喜欢讲话,前平举时,喜欢偷懒——手臂不伸直。

面对他们两个,我惯用的招,就是课后把他们留下来,和他们谈话,那个胖小子,喜欢打篮球,我就和他约定,如果他课堂中有进步,我就课余找时间,单独教他打篮球。而另外那个小子我就让他写保证书,把自己以后在课堂上要改进的几点写下来,如没有做到,就把保证书贴在班级布告栏中,如还是做不到的,就贴在年级过道的宣传栏里。当面和他们约定时都点着头,低声说着”嗯!”而真正到了上课,又控制不住自己了,随着自己的性子来了……

同事看到我这样,可以去找班主任老师一起想想办法,是啊!为什么自己没有想到呢?!事后我就去找了这个班的班主任老师,在和班主任老师的沟通和交流中,我们决定,对于这两个小子,双面教育,每次课后把他们留下来,对于胖小子有一点点进步就积极地鼓励他,对于“臭小子”让他上课过程中尝试更高的难度。每次体育课前班主任老师都要给他们打预防针,而课后则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反思,通过班主任老师和自己持之以恒的努力,这两个小子,稍微收敛了一点霸气,现在比以前有不少进步!所以我觉得对于调皮学生,任课老师和班主任老师的合力作用在关键时刻作用还是很大的。

浅析如何对待调皮学生 篇2

摘要:

每一个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成绩优异、懂事听话,但是每一个班级里总有那么几个让人头疼的调皮学生。面对调皮学生,教师不能一味地批评训斥,也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更不能放弃或“抵制”,必须得对学生产生调皮现象的思想根源作一个细致分析,具体原因具体分析,然后再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关键词:调皮学生思想根源分析教育措施

“调皮”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①顽皮。②不驯顺;狡猾不易对付。③指耍小聪明,做事不老实。老师们一般是把上课起哄捣蛋、课后违规违纪的学生称为调皮学生,可见,调皮学生是老师难以“对付”的,不少老师被他们整得焦头烂额,很多老师对他们束手无策。无奈之下,有的老师不得不采取“武力镇压”——体罚或变相体罚。大家都知道以前老师体罚学生是习以为常的事,可是现在老师体罚学生是违法的呀,很多老师都不走那条路了。于是,现在有的老师和学校选择了放弃,如石市井陉县小作中学初三学生闫晓亮(化名),因上课爱说话、不守班规甚至顶撞老师,从2010年10月中旬到2011年1月14日,被班主任安排到教室的最后一排。该班采取的是杜郎口式学习模式,班内每6~8个学生为一组围在一起学习。闫晓亮实际上是被孤立在小组学习之外,一个人与教室后的拖把、扫帚一排度过3个月,直到被来校的家长发现。又如在广州,有十几名初三学生也因为是调皮捣蛋已经被学校“抵制”了——他们被告知“不用回来

上补习课”,对于这一做法,学校的理由是“为了保证绝大多数学生正常的学习环境”。类似的例子在我们身边并不少。说实在话,调皮捣蛋的学生确实是让人觉得头痛。但是,这并不能成为我们放弃对他们进行教育的理由。对于学校来说,成绩、名誉确实是学校生存的根本,放弃某个学生甚至10名学生,对学校来说,非但没有任何损失,甚至可以换来相对暂时“正常的学习环境”,但是,不知大家想过没有,这样的放弃,对于学生本人来说,可能意味着他一生的损失,甚至是他所在家庭难以挽回的损失。

其实,学生调皮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作为老师关键要对学生产生调皮现象的思想根源作一个细致分析,具体原因具体分析。

一、要善于观察调皮生的言行举止,及时加以正面引导。

上课哗众取宠、与老师顶撞、或课后打架斗殴都是班上调皮生常见的行为。当这些行为发生时,老师要善于从他们的言行举止中捕捉信息,分析造成这种行为的心理根源。例如:有的学生不喜欢该位教师的课,对教师的教法存有逆反心理,因此在课堂上调皮捣蛋,以此来满足破坏欲望和产生快感。有的学生是想以出风头、捣乱纪律来哗众取宠,显示自己,以为这是所谓的“英雄豪杰”,借以引起别人的注意,扩大在他人心中的地位和影响。

措施:

与学生谈心是一个最好的手段,既可以了解学生又可以增进师生感情。在谈心之前老师要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状况,在做学生思想工作之前,一定要把情况了解清楚,并作好详细计划,不打无准备之仗。当然,还得尊重自然规律,要了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知道各个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特点,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不做违反教育规律的事情。

二、理智对待突发事件,善于冷处理。

调皮学生中有这样一类学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管不住自己”,这类学生总是在造成后果之后才意识到其错误,追悔莫及,并努力保证决不再犯。然而,一旦再遇到适宜的时机和场所,他们就会忽略环境的客观性对其的制约作用,当他们完全“凭着自己的兴趣”做出不符合课堂常规或违背了教师教学意图的时候,才又恍然大悟,悔不当初。措施:

如果老师对这类学生只是一味的训斥和责骂,效果只能是适得其反。这种非控制的调皮学生的行为很不理智,这个时候,老师一定要善于冷处理,正确抓住学生的心理,给出一定的时间让他们理性思考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孩子一点冷静的时间,让他自己反省,或许他的认识更深刻!

三、从家庭原因入手,及时给予关爱。

(一)重视家庭教育,做到家校合一。

我们知道荀子主张“人性本恶”的观点,但同时他又提出了人性之恶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来改变的思想。其实,孩子出身时都是一样的,属于一张白纸,他们的行为习惯是后天养成的,家庭的氛围、父母等家庭成员的教育方式将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是家长的掌上明珠,所以难免有的家长过分溺爱或教育方式不当,导致这些孩子在班上也想称王称霸,给老师带来管理难度。因此,教育这类孩子一定要争取家长的支持和和配合。

措施:

勤做家访,做好“家校联系”。

“家校联系”是一座搭起学校和家庭之间的桥梁,是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联系的纽带,是提升教师威信,构筑教师人格魅力的主要途径。

老师可以通过电话交流来了解孩子在家里的一些情况,也可以请家长到学校进行交谈,也可以亲自到学生家里去,对这些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及时的传递到家长的手里,有了家长的支持和帮助往往会事半功倍。

(二)关爱留守,多给一份关爱。

现在,老师们必须要重视班上的一个大群体,那就是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经商,打破了原有核心家庭的稳定性,从而导致了家庭结构的不完整。很多孩子给了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兄弟姐妹、邻居、老师等,这样就使得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功能的失调和弱化。这些孩子在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怀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观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使得他们形成了不良的个性特征和行为缺陷。很多调皮学生都出自留守之家。措施:

多帮扶,多关爱。对于这类学生的变化,要及时予以关注,不要忽略学生一丝小小的变化。学生的一些调皮的行为,一定是有其深层次的原因的,不能只看到表面,要挖掘深层的原因,设法打开学生的心锁,解开学生的心结。必要的时候给予一定的帮扶和关爱,让他们体会到爱的温馨和力量。

认真对待调皮的孩子 篇3

有的孩子精力旺盛、活动量大、淘气,有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差,还有的孩子霸道。自尊心强、爱发脾气等。有上述调皮表现的孩子也有可爱之处,他们聪明、精力充沛、语言表达能力较强。一般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有调皮的行为出现,家长要分析孩子调皮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引导和教育孩子。

孩子调皮的原因孩子调皮有家长的原因,也有孩子自身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

1.家长的教育方式

有的家长无原则的满足孩子的要求,使孩子变得霸道,难于遵守常规。

有的家长的教育方法过于简单,孩子不能表达自己的看法,稍有“反抗”,家长便会责备孩子,孩子心理受到压抑,产生了怨气,其他孩子或玩具就成了他的出气筒。

有的家长过分限制孩子的活动,这也不许,那也不让,,必然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孩子不听话,不守规律的行为更为频繁地出现。

家长常常忙于自己的事情,与孩子的交流不够。于是,孩子便通过捣乱、破坏的方式引起家长的注意,得到家长的爱。

2.生理因素

一般来讲,男孩子比较调皮,还爱逞强。有些气质类型为胆汁质的孩子,情绪不稳定,易冲动。

3.孩子心理和行为的发展不成熟孩子对周围的一切充满好奇,渴望尝试,但又对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的结果没有足够的预见性,因此常常搞破坏,捅娄子。

教育调皮的孩子的方法

1.批评要适度。家长对调皮的孩子的批评要坚持一致,一贯的原则,同事要尽量多鼓励孩子,对他的点滴进步多加赞赏。

2.惩罚有时也是必要的,但家长要向孩子讲清原因,要让他知道自己确实做错了事。要不然,孩子以后还会犯同样的错误,家长势必会惩罚的更重,如此恶性循环,会使孩子对家长的教育产生抵触情绪。

3.创造“发泄”的机会。调皮的孩子往往精力过剩,家长应有意识地把孩子的调皮行为引导到有益地方活动中去,以减少孩子因“发泄”而出现的破坏性。攻击性等不良行为。家长可多带孩子到户外活动,允许他做一些跑、跳等活动量大的游戏,并保证他有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在家中,家长可让孩子多做些安静的游戏。

4.不同特点的孩子要区别对待

对于活动量大、自制能力差、聪明好动的孩子,家长除了满足其正常的要求之外,还可以采取“学习榜样”、“委以重任”等方法,让他学习自己喜爱的榜样,或者交给他们重任,使其才智得以发挥。家长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提出要求,从而达到让孩子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目的。

对于自尊心很强的孩子,家长尽量不在他人面前批评孩子,以免激怒他。

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 篇4

一、要变换角度看待学生所犯的错误

每一个人,都是从错误中成长,在挫折中成熟起来的。孩提时的磕磕碰碰,青春期的莽撞冲动,而立之年的自以为是。作为教师绝不能以成年人的眼光去要求学生,更不必去追求学生的绝对正确,因为我们的学生思想还不成熟、知识还未完善、阅历还不丰富。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在生活中他们难免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孩子正是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重要的问题不是孩子是否犯错误,而是我们面对孩子的错误采取何种态度。老师对待学生的错误所采取的态度,恰如一把刀的两面:它可以割破孩子的心,留下永恒的伤疤;也可以从中“掘出生命的新水源”。我们常用自己的眼光看待学生,从而对学生身上出现的一些问题处理不够妥当,导致一些学生不愿与老师沟通交流。作为教师的我们,如果能蹲下来,站在学生的角度上看待学生犯的一些错误,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宽容、理解出错的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不斥责、挖苦他们,处理时就会有另一种效果。

在课堂中,应该提倡几个允许。错了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允许再想;不同的意见允许争论。这盏“绿灯”能使学生的自尊心得到切实的保护,人格得到充分的尊重。他们在民主的气氛中学习,思维活跃,敢说、敢做、敢问,勇于大胆创新,以健康向上的情感态度投入学习,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而且师生的关系也会变得非常融洽。

二、教师要善于利用好错误这种教育资源

1.将错就错 ,让学生在争论中明理。生活中有这么一种现象:一些人犯了错误,别人说他错了,他认为自己是对的,经过不断的实践后,他才会知错改错,接受教训。对于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错误,作为教师可以不急着解释、下定论,而是要把错误抛还给学生,将错就错,把学生的错误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引导他们从正反不同角度去修正错误,给他们一些研究和争论的时间与空间,从而让学生在争论中明理。

2.利用错误 ,提高反思能力。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独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得以纠正,必须通过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而“自我否定”又以自我反省、特别是内在的“观念冲突”作为必要的前提。利用错误,并及时引发这种“观念冲突”,能促使学生对已完成的思维过程进行周密且有批评性的再思考,对已形成的认知从另一个角度,以另一种方式进行再认识,以求得新的深入认识,这既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又培养了学生的反思能力。

在教学中,要不断引导学生在反思中发现自己学习中的不足,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找出正确的解题方法。使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和鼓励下,敢于正视错误,锤炼自我,增强战胜困难、搞好学习的信心,并做到“亲其师而信其道”,逐渐形成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敢于克服困难的坚毅性格,以及良好的学习品质。

三、用真情去感染犯错的学生

有错误行为的学生由于常常在家受到家长的批评、指责,在学校得不到老师的认同,甚至有时还会遭到同学们的取笑、歧视,其心理总是比较敏感的,对教师、同学甚至自己的家长都存有戒心。要消除这些有过错行为的学生的恐惧心理和敌对情绪,应设法给予他们关爱。冰心曾说:“有了爱便有了一切。”爱能产生伟大的力量,也能改变一切。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创设一个允许学生出错的课堂,让学生没有因答错而被老师斥责的忧虑,也没有被同学讥笑的苦恼。要引导学生不要因为怕犯错误而不敢创新,但要尽量避免犯一些不必要的低级错误,更要及时告别错误。在出现错误后要“吃一堑长一智”,能对错误进行及时、认真的反思,思考原因是什么,结果怎么样,纠正措施在哪里,错误提供的启示是什么。也不要嘲笑别的同学的错误,而是要引以为戒,并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东西为己所用。让孩子们都能明白:失败乃成功之母,错误是正确的先导,是通向成功的阶梯,学习就是在不断出现错误、不断纠正错误中前进的,克服了错误,就会获得进步和成功。

孔子对待学生言志的态度 篇5

正当我沉醉在“浴乎沂, 风乎舞雩, 咏而归”的理想的大同社会, 阐述孔子对曾皙赞赏有加的时候, 有一位学生大胆的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赤也为之小, 孰能为之大?”到底是什么意思?是孔子对公西华的赞赏, 还是反语讥讽呢?这一问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有随声附和的, 有讥讽指责的, 也有小声讨论的。是啊, 长期以来人们都只关注到孔子对曾皙异于他人的评价, 对孔子“与点”的原因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而忽略了孔子对其他学生的评价。于是, 我不失时机的让学生依据对孔子及其思想的了解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最终我们达成了共识:孔子崇仁尚礼, 是一位温厚儒雅的谦谦君子, 是一位和蔼可亲、循循善诱的师者。他对待直率而又毫不谦逊的子路尚且报之一笑, 只在微微一笑中流露出一丝不满, 又怎会对平易谦和的公西华出言讥讽呢?这应当是孔子对其才能的肯定。

然而“一波未平又起一波”, 有人再次发难:孔子既然赞赏公西华, 又为何只说“与点”?这岂不是前后自相矛盾?我顿时语塞, 惊喜于学生们活跃的思维、敏锐的“触角”和大胆的质疑, 又羞愧于自己因迷信经验而懈怠。此时我只能选择真诚的说一声“抱歉”, 再真诚的道一声“感谢”。在求知的道路上,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我不再是知识的独占者与传授者, 而是与学生平等的;我们之间不再是简单的师生关系, 更是学习上的伙伴。我们分工合作, 查阅资料, 共同讨论, 攻克难题!

(一) 孔子“与点”是毋庸置疑的。当孔子和其他三人对话的时候, 曾皙正在弹瑟。当孔子点名问志后, 他不急不忙, “鼓瑟希, 铿尔, 舍瑟而作”, 并没有立刻回答老师, 而是说“异乎三子者之撰”, 接着他用富有诗意的语言, 描绘了一幅春光明媚、惠风和畅的美景。曾皙用自己从容的举止、形象的语言, 委婉地表达了他的理想———一个风清俗美、和平宁静的社会环境, 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淡泊宁静的心态。我们知道, 人的理想应该分为人格理想与社会理想两个层面。曾皙所表现出来的那种闲适飘逸、淡泊名利、志趣高洁、超然物外的个性正是孔子所追求的理想人格, 而他所描绘的那幅其乐融融的大同社会的景象也正是孔子理想的“礼治”社会。可以说, 曾皙的回答把个人修身与治世之道的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这也正是孔子所推崇的最完美的理想境界, 因此在孔子的内心深处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不禁喟然而叹:“吾与点也”。

(二) 孔子“与点”并不排斥他对公西华的赞赏, 关键要考虑到孔子自身的际遇, 理解其思想的复杂性。孔子心系天下, 怀着美好的理想, 穷其一生积极奔走于诸侯列国, 游说统治者施行自己的政治主张, 并力主能匡扶天下的有志之士入仕途做官以辅佐君王施仁政, 为此他常常“发愤忘食, 乐以忘忧,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也常常带着弟子们“炊不暇熟, 又挈挈而东”。但现实是残酷的, 它无情地摧毁了孔子的社会理想。尽管孔子地理想蓝图是多么的美丽诱人, 但在当时那个行“霸道”、靠武力征服天下的时代, 他的“仁政”学说显得那样的苍白无力, 于是终不被列国君王所用。晚年的孔子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社会理想、政治抱负已经无法实现了, 作为穷困之士的孔子此时只能退而求其次, 坚守自己的人格理想, “独善其身”了, 因此他更要选择“与点”。孔子“与点”既有对其理想的殷切渴求与叹惋, 也有他对自己原则与操守的坚持。

要正确对待学生的过错 篇6

教师是教书育人的。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要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做好育人的工作。

一、动机好而做错了事的时候, 教师应给予鼓励

根据教育研究理论讲, 年龄小、性格急躁、心地善良而思维方式简单的学生, 做事的时候往往出现动机好而办错事情的情况。教师不要只注重找毛病, 而要给予他们鼓励, 并与他们一起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 指导他们今后怎么做。这样才能使学生放下包袱, 使他们进一步成熟起来。

二、在学生无意中做错事的时候, 教师应给予安慰

人往往在无意中犯错误, 学生也是这样。这时, 学生最需要的是老师和同学的安慰, 哪怕是善意的一个动作或是微笑。受到安慰的学生会丢掉不安, 更加成熟。

三、学生故意做错事的时候, 教师要做出正确的批评教育

在学校的日常学习生活中, 我们会发现个别学生故意破坏公物, 或者到处乱写乱画。他们以自我为中心, 性格怪异, 不诚实, 对人也很冷淡。对这类学生的教育要以讲道理和正面批评教育为主。

四、对有错学生的帮助教育要以个别谈心为主

批评教育学生有很多种方法。可在全班学生面前批评, 也可叫到办公室在老师们面前批评。实践证明, 帮助教育有错学生的最好方法是与学生进行个别谈话。个别谈话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要找准时机

选择最佳时机是个别谈话成功的条件。如果教师能把握时机, 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时机不成熟找学生谈话弄不好会得到相反的效果。所以, 要等待学生的情绪安定下来后找他谈话。

2. 要确定好个别谈话的场所

有一位教育家说:“个别谈话是师生间心灵的对话。”要搞好个别谈话就要选择好环境和场所。不同的环境会给学生情绪上不同的影响。良好的谈话环境使谈话成功, 能促使学生转变。

机智对待学生的回答错误 篇7

我认为教师不应只是一味地喊“好”, 而是要抓住时机, 有鉴别对错、指正对错的智慧。要赏识学生, 不断地唤醒、鼓舞、鼓励学生, 让每位学生都可以在自省中反思自己的错误, 并成长。那么如何对待学生的错误的答问呢?

一、口下留情, 保护好学生求知、好奇的心理, 并指明努力与改进的方向

学生发生学习错误时, 做老师的如果大喝一声:“这堂课你听的什么?你看人家回答多正确!”那学生创新的“火花”就会在瞬间被无情地“剿灭”。反之, 如能善待、宽容、“利用”错误, 则能为学生开辟出一片创新的“新天地”, 达到激发创新情感, 激活创新思维的目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的过失不管多么严重, 如果不是出于恶意, 就不应该责罚他。”只要学生积极参与回答问题, 如果不是出于恶意, 不是满口胡言乱语, 就说明他进行了思考, 爱表现自己的观点, 为了保护好这种积极性, 作为教师就不能一棒槌打死, 不能挫伤学生积极性, 以免学生失去自信, 害怕回答问题, 在心理上疏远老师。而是要在他的错误中找到对立面———闪光点。保护好学习的这种积极性, 指出学生回答错误问题需改进和学习的地方。

二、利用错误, 激活创新思维

理智辨别, 冷静分析, 引导学生发现错误, 不用叫好声掩盖错误。“错误”引发了学生对问题的主动、积极的思考,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思维热情, 学生在“欲罢不能”的浓浓的探究氛围中开始了对新课的学习。教师一概以“好”“很好”进行笼统的评价。这样做的结果很容易使学生形成模糊的概念, 对学生的错误结论不加以纠正, 模糊的概念不加以澄清, 这样的鼓励已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和意义。鼓励学生分析错误, 及时改正错误。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 一定要认真及时地指出来。“鼓励赞赏”必须建立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上, 客观的评价才能使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

三、利用错误, 提高反思能力, 与学生走在一起, 共同探讨真知

利用学习错误, 挖掘错误中蕴涵的创新因素, 适时、适度地给予点拨和鼓励, 能帮助学生突破眼前的思维障碍, 进入创新求异的新境界, 让学生体验思维的价值, 享受思维的快乐。学生创造性的回答一定要肯定和鼓励, 要鼓励学生敢于答问, 敢于出错, 敢于异想天开, 标新立异。即使学生的回答错误, 老师也不用沉下脸, 而应和颜悦色, 循循善诱, 耐心地说教, 有具体的意见, 鲜明的观点, 准确的答案, 不要着急地把答案告诉学生, 要把握时机, 使其产生迫切想知道答案的心理, 从记忆效果角度讲, 记忆时间更持久, 效果更深刻。并及时引发这种“观念冲突”, 能促使学生对已完成的思维过程进行周密且有批判性的再思考, 对已形成的认识从另一个角度, 以另一种方式进行再思考, 以求得新的深入认识, 这既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又培养了学生的反思能力。

总之, 教师要宽容而不纵容错误, 以学生发展为本, 尊重学生, 信任学生, 帮助学生建立自信、认识自我, 从而与教师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如何管理好调皮学生 篇8

一、严格执行学校和班级的规章制度, 规范学生的行为

邓小平说:“好的制度, 坏人也可以做好事, 不好的制度, 好人也能做坏事。”可见制度是很重要的。学校、班级是不是有“法”可依, 是不是有“法”必依, 教师是不是赏罚分明, 这些都是对学生发展影响很大的因素。好的规章制度应该是符合人的心理特征的, 应该是能够调动所有人的积极性的。一个有战斗力的集体, 一个凝聚力强的集体, 纪律一定是严明的, 制度一定是合理、健全的。

二、注重班风的建设

学生的成长环境如何?所谓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青少年学生自控力弱, 由于不慎交了不良的朋友, 走上歪道, 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好的班主任一定要注重班风的建设, 好的环境和风气对学生的影响是润物无声, 潜移默化的。

三、做一名有人格魅力、受学生欢迎的班主任

班主任不仅仅是一个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 更是一个班级的教育者。和其他任课老师相比, 班主任所担负的对学生的教育责任更重。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老师的外在行为表现对学生具有一种榜样和示范的作用, 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亲其师, 信其道。

科学对待高三学生的强迫症状 篇9

关键词:强迫症状,焦虑,悦纳

高中学生学习任务重, 心理压力普遍较大, 各种心理问题出现的比例较其他年级更大, 在其他年级出现的如异性交往过密、亲子关系僵化甚至恶化、厌学情绪、考试焦虑等问题在高三学生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而受到强迫症困扰的学生也最多。

强迫症是指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特征的神经功能性疾病。它一般表现为患者反复出现相同的观念、想法、行为明知不对但无法自控, 从而感到十分痛苦。如强迫思考、强迫记数、强迫检查、强迫清洁等。在高三学生中出现强迫症状的表现有:头脑中重复出现一些字句, 频繁思考同一无意义的问题;一提笔就反复练字, 无法控制;反复检查自己做过的题目, 以致考试时不能完成答卷;怕忘记带文具, 反复检查书包, 以致常常迟到……高考前强迫症状的高频出现, 是因为一些学生学习过分紧张, 学校、家庭要求过严, 学习中经常体验失败, 在班级处境不甚良好, 产生过度焦虑, 从而出现强迫症状。

此外, 下列几种情况也易导致学生出现强迫症状: (1) 生活中出现强烈的精神刺激, 如受到严厉批评、人格受辱、家庭争吵、亲人伤亡等, 造成紧张焦虑、反复思考、回忆过去、担忧未来。 (2) 人格发展有缺陷, 如胆小怕事、优柔寡断、偏执刻板、急躁好强、内倾退缩等。表现为:墨守成规, 求全责备, 遇事强求细致、一丝不苟, 反复推敲, 反复评价。 (3) 得到错误信息而不知所措, 常常思考现实中并不存在的事情对自己造成伤害时的对策, 过分关注于这件事, 不知不觉形成强迫性思考。 (4) 学生在过去因一些负面事件刺激留下的创伤性体验, 也可能在高考前较高心理压力下诱发强迫症。

一般来讲, 具有强迫症状, 持续时间较短、频率较低, 或对日常工作学习没有造成较大麻烦, 自我感觉不是特别痛苦, 就不需进行专门辅导。但有些学生在书刊杂志中了解到一知半解的相关知识, 对号入座, 就容易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痛苦。特别是高三学生, 在高考压力下, 持续被不理解的强迫症状所困扰, 就会造成难以释怀的苦闷心情, 从而严重影响学习。这种情况下帮助他们进行合理认知、辅以积极的自我调节就会最大限度助其减轻困扰。

(1) 悦纳自我。出现连续强迫症状表现的学生, 大多较为自卑。他们不断苛求自己, 在追求完美中体验到更多的失败与挫折, 因而经常得出否定自我的结论。存在此类心理障碍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对自己有能力做的事情不屑去做, 对自己没有能力做的事情过于耿耿于怀。对这样的学生要引导他们降低要求, 悦纳自己目前的状态, 树立起可以逐渐改进的信心。 (2) 接纳当前的症状表现。强迫症并不是可怕与不可治愈的心理疾病。对已经出现强迫症状的学生, 班主任可引导他们悦纳自我的同时, 接纳出现的症状。把这些症状当作是不期而遇的朋友, 自己不喜欢这个朋友, 但也赶不走, 与其苦苦纠结于摆脱它而不能, 可以尝试和它一起前进, 这样能够减少因过分关注带来的过度焦虑。症状是缓解内心焦虑的一种方式, 也是宣泄自己消极情绪的方式, 如果强行控制自己, 可能会对自己的身心造成更大的伤害。 (3) 主动与人交往, 拓展注意范围。此类学生, 往往注意力过多关注自身感受, 忽视身边的人和事。班主任在帮助他们在逐步完善自我的同时, 可协助他们拓宽注意范围, 尝试倾诉自己的内心感受, 了解他人的喜、怒、哀、乐, 学会主动关心、体谅他人, 学会与他人交流。可以鼓励他们从向班主任倾诉开始, 进而到自己的父母、好朋友。 (4) 转移注意力。鼓励学生当强迫症状发生时, 尝试中断强迫行为或抛开强迫思维, 去进行另外一件与此完全无关且不需过多注意的事情, 如到操场快跑或大声唱歌而不考虑这样做的后果。尝试内心压力用另外形式释放后的舒畅。 (5) 顺其自然, 为所当为。这是心理学界著名“森田疗法”的核心思想。把它运用于此, 就是为了说明被强迫症状干扰的学生同样能够坚持学习, 而且, 也可以坚持每天按计划去学习。在学习中体会到完成既定计划后的愉悦, 获得充实感, 从而可以较长时间地转移注意力。另外, 当发现学生有强迫症状时, 不可对学生冷嘲热讽或表现出过分关注, 以免给学生造成更多的负面影响。

上一篇:妇科病房护理管理下一篇:舞蹈与群众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