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案例(宽容对待学生)

2024-05-10

德育案例(宽容对待学生)(精选12篇)

篇1:德育案例(宽容对待学生)

个案教育

宽容对待学生

每一位学生的内心都希望能做一个好学生,做一个家长老师都喜欢的好学生,但是往往很多时候由于某种原因使自己无法控制,不知不觉就越走越远,偏离了自己的航向,甚至做出一些荒唐可笑、自暴自弃的事情来。我们不能任其发展,我们有责任引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要用我们的爱去换取他们的真心、改正错误的决心。

我班的小陈是个性格有缺陷的孩子。他在二年级下学期才从深圳转学回揭阳随爸爸住,因为自小他的父母关系就紧张,被寄养在大伯父家。从小缺少父母关爱,也可能有先天因素,造成了自闭与多动两样症状集于一身的性格特点。本来他应该到特殊学校接受纠正、训练及专门培训,但他爸爸用心良苦,为了能让他跟上正常孩子,还是想尽办法送来本校学习。这无形之中是在考验我们普通学校的老师了,我们该用什么办法去引导、去教育好他呢?

他来在我班已经两年了,这两年我和他是在磨合中过来的,我逐渐找到用什么方式去对待他,就是用一颗博爱的心去宽容对待该生。当然,宽容并不意味着无能,也不是姑息迁就,它是一种理性上的情感控制,是一种人际艺术的把握。

每一位学生都会犯错,更何况小陈这个孩子。

刚开始的一次上课,我正讲着新课,发现小陈用一个尺子在画着各种图案,警告两次还照画不听,尺子就被我收上了讲台,说表现好

了再还他。谁知,收尺子这件事情,他无法接受,哭着趴在桌子上。下课了我找他讲道理,讲课堂纪律,他似乎一句都听不下,嘴里说着:你是个坏老师!他甚至还用脚踢我!当时,我真的体会到了他的特殊,我马上想到:要想他以后信任我,我得先顺着他。于是我把尺子还给他,说刚才上课只是给他先保管着,要是上课被校长看到了,收了是不还的。他这才平息下来,觉得老师是在保护他。我过后找他谈话,让他思考:为什么校长不同意学生没听讲而且还要没收尺子呢?让他明白何谓“上课”,并且还要学会领会老师在课堂上对他的善意提醒。

因为宽容是高尚人格的显示,宽容也是引导学生的第一步啊!面对他的辱骂、踢打,如果你不宽容,而排斥、讨厌他,就没有他对你的信任,教育将遇到极大阻碍。

小陈的特殊还表现在抗挫折能力低。有几次他的学习用品一找不到了就受不了,哭闹、着急、尖叫,也不管你是不是在上课,不管你是否在处理什么事务,总之就吵闹着:“哎呀~我的本子不见了!哎呀~哎呀~!”我往往停下讲课,走过去细心地听他把话说完,明白他着急的原因是什么。提醒他应该在哪里找,要安静下来分析掉东西的原因;若真的找不到了,我就先送给他其他学习用品稳定其情绪,再让他自己意识到影响别人听讲这件事的严重性。这样用一颗博爱的心去宽容他、帮助他反而比责备惩罚他违反纪律的效果更好。

但宽容不等于一味迁就,缺失惩罚的教育也不是完整的,在教育手段的实施中一定要“严”。我们应当学会在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中取信于学生,俗话说得好:“严是爱,纵是害,不管不问要变坏”。

要让学生对老师真心爱戴,老师对学生首先要严慈相济,严而不厉,爱而不纵。我也会很严厉地批评小陈,但严要以爱为基础,从爱的角度去严格要求,他也就乐意接受,感受到批评原来也是甜的。

一个好的老师可以成就一个人才,一个工作马虎、缺乏爱心与责任心的老师也会毁掉一个孩子的前途。对一个好老师而言,只有了解每个孩子的特点,以宽容的态度引导他们成为有个性、有志向、有智慧的人。让我们身在校园,心怀天下,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吧!

篇2:德育案例(宽容对待学生)

从教将近十年,有过成功的喜悦,有过失败的沮丧。有时对自己的工作激情高涨,有时却心灰意冷,经过这些年的摸爬滚打,让我懂得教师这个行业必须要有良好的心态,只有保持良的心态才能从容的面学生,才能宽容、耐心地对待学生,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相长。我们班的罗宵同学是个聪明的孩子,可是因为家庭的特殊原因,一直没什么人管,作业完成情况比较差,几乎不写,或者交上来全错。我有时很想狠狠揍他几下,或者撕了他的本子,可每次都被理智给控制住了。有几次我找他谈谈,可话还没说几句他的眼泪就扑扑的往下滴,眼皮一直耷拉下来,看着这个无人关心爱护的孩子我心里真是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于是我决定等待,慢慢找机会跟他拉关系,相信总有一天他会把我当作好朋友一样的。当他作业错了,我会耐心的跟他讲解,当他犯错误的时候我会像妈妈一样跟他讲道理,当他没有铅笔和本字写作业时,我会及时给他送上,渐渐的他愿意对我笑了,但很多坏习惯还是让我头痛。有一次上完课我觉得很累就随便找了个学生的位置坐了下来,这时候后面竟然有一双小手在为我轻轻的捶背,我疑惑的转过头,真是不敢相信竟是罗宵!高兴、激动、意外、当时的心情真是无法用任何词语形容,现在想起来都觉得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罗宵也有点不好意思的说:“老师你累了,我帮你捶捶”。我摸摸他的头说:“老师不累,谢谢”。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他跟他好好交流的机会。我问他:“罗宵,你觉得一个学习成绩不好的人,他是属于笨呢?还是属于不认真呢?”聪明的他不说话了,我把他最近的表现,学习态度一一数了出来,总的来说是相当不好的。我告诉他:一个人如果努力了,就算在学习上有困难,老师也会真心诚意的帮助他。可是如果一个人这样随意的对待学习,胡乱的涂写作业本,他是没有资格说什么“天生学习不好或没人管”之类的话的。一切都要靠自己的努力。他又哭了,我帮他擦干了眼泪。他虽然没表示什么,但从他以后的表现中说明我们这次的谈话成功了,作业开始认真了,上课注意力也集中了,数学每次七八十分的他,现在能考到九十多分了。

这件事让我知道了,教师的态度决定着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一句关爱的话语、一个鼓励的目光都会渗入学生的心头,达到以情动情的效果。在老师关爱激励下,无论是好学生还是“差”学生,都会产生自尊、自信的心理,并以此作为参与学习的动力。师生之间的情感在宽容的交往中不断交融。我更觉得,凡事都事出有因,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如果教师缺乏了足够的宽容心和耐心,会导致各种不良教育效果。不但没有起到正面教育之目的,反而起到相反作用。不免让人产生费力不讨好的感觉。作为教师,应该有足够的耐心面对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和淘气、调皮的学生,应该用宽容的眼光看待他们:或许在我们的宽容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精神得以提升和张扬;或许在我们的宽容的眼光呵护下,成长起了许多个性鲜明的学子;或许在我们的宽容的目光中,会涌现出许多爱迪生、牛顿的身影;或许就因为我们的宽容,也成就了自己的事业。那么如何才能

做到既有耐心又富宽容之胸怀呢?有专家说过这样的话很有道理:有的事情不好解决时,不妨先试着回答几个相关问题。据此,我每次遇到难题时我会问我这样的几个问题:教育这个行业,对我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教育对我自身有何要求?新课改中我应如何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我如何才能正确把握学生?新的师生关系应该如何建立?我有没有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我是如何解决问题学生或掉队的学生的?有没有向学生发过火,向家长告过状?我再试着回答出上边的问题,就会找到答案。

篇3:宽容对待大学生违约

1 大学生违约的原因分析

1.1 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制约大学生就业

目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增长方式由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和资本密集型的同时,农业和工业同时外溢劳动力,加上国有企业重组、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以及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市场竞争等,造成了整个社会就业压力叠加,大学生就业困难只是社会就业压力中的一部分。

我国处于工业化、城市化转型期,工业和农业同时外溢劳动力。中国的地域、城乡间的发展严重不平衡:一方面,在城市化的压力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抢占低端劳动力市场;另一方面,一些老工业基地开始衰落,大量产业工人下岗,而各行业在吸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同时,已无法满足下岗工人“再就业”的需求。此外,国有企业改革使工作效率提高的同时,伴随着大幅度的人员精简,更加剧了劳动力过剩的局面。

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造成“机器”取代人的劳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机器部分取代了人的手工劳动;如今,伴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技术创新的加快,技术和资本的替代优势迅速强化,在生产领域有越来越多的自动化设备, 并用大量的电脑、遥感等取代人类劳动,如各类高尖端诊疗器械的精准检测取代了医生的望闻问切,ERP系统的使用实现了办公自动化等,而被取代的闲置劳动力直接或间接地加剧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缺乏足够岗位和有效政策缓解就业压力。我国正处于劳动适龄人口不断上升的时期,就业压力巨大而持久。2007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为495万,政府的就业目标是力争实现73%的就业率,即便这一目标完全实现,那么,2008年至少还会有130万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如果把2002年以来的就业情况进行累计计算,在2007年全国大学生就业岗位欠缺550万个。同时,国家给予沿海地区更多优惠的经济政策,而西部欠发达地区能给毕业生的就业机遇和条件相对较差,加之国家对引导学生基层就业等政策的宣传不够,使毕业生产生一颗颗“都市心”。这无疑加剧了职业供给的不平衡,造成“发达地区人才浪费,落后地区无人问津”的失衡局面。

1.2 我国高等教育体制限制就业

高校大规模扩招,待就业人数激增。中国从1999年开始了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历程,高校招生人数由1998年的123万增加至156万,2000年220.61万,2003年335万,2007年扩大到567万。美国从1901年开始用了40年时间才进入大众化高等教育,而中国只用了几年时间,就达到了高等教育的数字转变。教育产业化以后,高校除了教书育人,还是暂时缓解国家就业压力的地方,这种单纯追求速度的盲目扩招,也使得新时代高校“催生”的大学生们不能立即适应自己从精英到大众的角色转变和从学校到社会的环境变化。并且,各级各类高校毕业生找工作时受学校名气影响甚大,清华北大等名校学生找工作“好女不愁嫁”,但扩招的主力集中的三类本科和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随之成为社会问题。

高校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和体制改革落后。现代生产过程中的高精尖技术广泛应用,大量需要有专业技术的人才操控,但随着教育结构的调整,我国的职业性技术学院部分变成大学,中等技术学校大都垮掉了,而本科毕业生不愿去基层做“蓝领”,产生摩擦性失业;其次,高等学校的教学内容也存在一定缺陷,如教学内容陈旧、与实际应用脱节、实践动手机会少以及心理素质教育不完善等等,使高校培养的学生不能够与企业需求接轨,而企业更偏重于招聘有工作经验的人员,因此“跳槽”的毕业生会有更好的选择。

高校教育成本过高,学生的期望收益增加。近些年来,高等教育规模逐步扩张,很多高校都进行了大规模的“圈地运动”。在校区变得更大更漂亮的同时,高额的银行贷款也在一定程度上分摊给在读学生偿还。同时,学生在读期间的学费、生活费、耗费的时间精力的机会成本巨大,加上在毕业应聘期间的服装、自荐、交通费、招聘会门票、违约金等等,都算在学生的受教育成本之中,因此学生对工作的期望值也会相对更高;况且,每个学生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期望目光,在农民收入微薄、工人下岗的大环境中,人们都寄希望于自己的孩子大学毕业后能找到高薪工作,给家庭带来一定的经济缓解。所以,如今各行业收入差距很大,毕业生为维持生活而寻找更好的发展,是在平衡自己的成本和收益,而不仅仅是虚荣心作怪。

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部门建设落后。大学生就业找工作由过去的“卖方市场”转为现在的“买方市场”后,高校就业工作越发困难,就业指导部门的作用就明显体现出来。目前,高校就业指导部门的建设还存在很多不足,具体表现为:其一,有些高校没有真正的就业指导部门,只是抽调个别老师、配备学生助理来完成就业工作;其二,缺乏有效的就业指导,即使有针对学生的就业指导课也只停留于字面说教,学生并不感兴趣;其三,就业信息渠道不畅通,收集信息的能力有限;其四,双向选择启动过早,对个别企业违约现象缺乏有效维护学生权益的措施;其五,近年来所推崇的“先就业,后择业”的指导思想,及个别高校为追求就业率催促学生签约,更增加了违约的比例。

此外,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政策也缺乏统一管理。例如,户口的迁入地点和档案的派遣期限,以及个别高校为追求高就业率而单独制定的户口档案的规定,也造成毕业生急于找个落脚点而盲目签约。

1.3 就业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普通高校的在校生是不能与任何企事业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因此不能签订正式劳动合同,而应届生找工作至少在毕业前半年开始,所签的书面文件是介于国家分配和双向选择之间的就业协议书。它使得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产生一种劳动关系,但却不是能受到法律保护的正式劳动合同,没有真正的法律意义和法律效力。在签订正式合同之前的试用期内,劳动者都是可以随时解除合同而不承担违约责任的。

目前社会上人们最关注的也是“违约”比例最高的时间段,即从签订就业协议书到签订正式合同之前的时间段内协议不能履行。所以从法律的真空部分来看,学生此段时间内不履行协议并不能成为真正意义的违约,那么针对学生的包括违约金在内的各项处罚就缺乏法律支持。

此外,一些用人单位的诚信不足也是造成违约的一个重要原因,如为完成任务草率招聘、虚假承诺、用工歧视(体检不合格)、延长试用期骗取廉价劳动力、变更解释(户口、待遇条款)、大企业复试拖得时间太长、培养员工缺乏经验、起薪悬殊差距等等,但国家和学校都没有任何措施能对违约的用人单位进行惩罚。中国药科大学两名2006届的毕业生,原签的单位因人事变动更换领导,刚去报到就被辞退了,不但没领到任何赔偿金,还错过了找其他工作的机会。社会舆论对于弱势群体(学生)的谴责多于理解,对于强势的用人单位更加宽容,就易造成严重的不公平。

2 对大学生违约应宽容对待、合理解决

大学生不可能完全理性,他首先是一个求职者,然后才是一个大学生。他们有实现个人期望的权力,同样有违约的权利。他们缺乏社会经验,通盘考虑不周全,存在浮躁心里,这都是事实,但从市场经济的角度看,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需要市场的自动调节,而人才的流动平衡就需要违约的存在。因为国家经济、教育和法律的诸多方面都不完善,大学生违约也是无奈的选择,况且大学生占我国劳动力市场人员流动的比例是很小的一部分,不要过分强调他们的高等教育背景,所以对大学生应多些宽容,把更多的精力和注意力放在如何完善各项制度,如何创造一种和谐的环境和更合理的人才市场流动机制上,来解决就业相关问题。

2.1 国家的宏观调控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

完善政府对经济的调控措施。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与就业状况密不可分。为解决就业难问题,我国现阶段要重视工业、农业和第三产业的协调平衡,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力度,稳步发展城市化,同时加大对西部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投入,缩小城乡、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增加就业岗位,依靠经济建设的稳步发展促进劳动力回流,部分缓解全社会的就业压力,扩大学生的就业空间。

规范人才市场的流动机制。国家要进一步完善劳动法、合同法及各项法规,尤其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协议书和正式劳动合同给予法律上的定位和区分,并规范企事业单位的人才招聘制度,对学生违约和企业违约给予同等对待。并且要尽快打破劳动力市场之间的分割,消除人才跨地区流动的制度性障碍,推进人事制度、户籍制度的改革,促进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同时规范高校积极健康发展,不要过分强调把就业率作为衡量高校办学效果的唯一指标,减少高校为争取排名靠前而催促学生就业,从而减少因急于签约带来的违约问题。

拓宽就业领域,引导学生多元化就业。众所周知,东部沿海地区和经济发达城市“人才高消费”情况显著,但西部地区和边远山区由于受自然、经济条件的限制和政策原因,人才总量不足,分布失衡;人才队伍的知识、技能结构不合理,制约了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发展。因此,国家应为大学毕业生提供一定的优惠政策,引导鼓励毕业生去西部或农村基层就业和创业。如对毕业后到乡镇工作满5年以上的高校毕业生,其国家助学贷款本息由国家代为偿还;同西部或基层单位签订5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毕业生给予奖金和补贴,户口和档案自由来去,提前定级并适当提高工资标准等等,以实际行动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我国自2004年以来,通过招募支援西部的志愿者及通过选调生推选农村干部的做法,对于缓解就业压力已初见成效,今后可继续加大倡导力度,鼓励毕业生多元化就业来实现自我价值。

2.2 对高等教育改革的结构性调整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应用性人才。高校要正确看待教育产业化后带来的影响,优化学科和专业结构,适时增设新专业,积极发展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大力发展优势专业,努力打造品牌专业,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和就业面,提高适应能力,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强化办学特色,培养掌握实用技能的人才。

明确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职能。高校应逐步完善就业指导体系,从思想教育、政策指导、信息通报及求职培训等方面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成才观和择业观。因为辅导员与学生接触最紧密,高校可以将他们纳入就业指导体系中来,发挥教师对学生的课堂教学作用,并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从学生进校开始便进行职业规划,对自己正确定位,调整好就业心态。同时,高校就业指导部门要积极开辟就业空间,建立一定数量长期合作的企业信息库,并与企事业单位共建实习基地和创业基地,增加学生“先实习、后就业”的机会。畅通信息传递渠道,利用实习、参观、推介会等弥补信息的不对称,切实发挥其指导作用。

2.3 提高招聘单位和学生的诚信度

缺乏诚信是造成大学生违约的原因之一。诚信与风险对于招聘单位和求职者来讲是共担的,出现问题也不能仅把责任归咎于任何一方。学生的恶意违约还是很少数,所以劳动力供需双方应站在平等的高度上,实事求是、负责任地对待自己和他人。收违约金不是目的,也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所以,高校应该给学生违约和选择的权利,对违约的同学学校不应二次惩罚,应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承担起诚信教育和法制教育的责任,也可采用降低违约金、增加违约记录记入档案的方法提高违约代价;用人单位也要注重自身发展,靠实力和为人才发展提供的条件来吸引大学生、留住大学生,更要兑现向学生承诺的各项待遇,而社会媒体也应对用人单位的诚信度予以监督和报道。

3 结论

总之,大学生就业问题是整个社会适龄劳动人口就业压力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当今社会的政治、经济背景和教育体制下,导致大学生违约的更深层的原因就更加复杂,而非公众认为的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诚信缺失这么简单,此解释也过于表面化。从社会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人力资源能依靠人才市场的自动调节机制达到合理配置,而这一动态平衡过程又需要人才的流动。因此,我们应该冷静、宽容地对待大学生违约,为人才流动搭建更好的平台,从而促进整个劳动力市场的和谐发展,最终提高社会生产效率。

摘要:随着高校扩招和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大学生违约逐年增加,社会舆论对此多数持批评态度,过度归因于大学生的诚信缺失,却忽视了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观背景。本文将从我国经济、法律等社会环境、高校教育体制及学生自身角度分析违约原因,并提出应对措施,充分依靠人力资源的自动调节机制达到其合理配置。

关键词:大学生,违约,原因,措施

参考文献

[1]孙立峰.论高等教育大众化与大学生就业[J].社会纵横,2003(3):77-78.

[2]柳拯,李长安.中国劳动力短缺的时代很快会到来吗?[N].上海证券报,2007-06-04.

[3]宋智勇,段钊.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社会因素分析[J].人力资源,2005(3):101-102.

[4]杜波.就业协议书与劳动合同辨析[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5(1):70-73.

[5]劳动部.今年大学毕业生达495万,为近年来最高[EB/OL].[2007-03-13]http://www.sina.com.cn.

篇4:宽容对待学生

关键词:宽容

目标环境作业测试成功

减轻负担,体会学习乐趣;宽容待人,营造良好环境。语文教学要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激励学生的创造。这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面向新世纪的人才教育。所以我提倡“给学生一块蓝天,让学生自由飞翔”,抓住学生的心,放开学生的手,让学生们动起来,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回顾自己多年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深感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还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的重要。

一、目标定位——宜少不宜多

课堂教学目标,传统的做法是面面俱到,全面完整,有阅读写作的要求,有认读字的规定,还有感受思想意义的目标。如同除夕的菜肴:丰盛齐全,短短50分钟,常常是蜻蜓点水,顾此失彼,或是程式化的教学,全无新鲜感觉。教师的“四步曲”打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上课成了一种负担。因此,减轻负担首先应从“目标”上着手,不同的课文应有不同的目标,同一篇课文的不同课时应有单一的目标,让学生对单一的目标融会贯通,学以致用,感觉语文挺容易。

二、环境设置——轻松和谐

教师既是严厉的,又是温柔的,现代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但在课堂上,教师总希望学生安静严肃、鸦雀无声、专心听讲。殊不知长时间注意力集中,会使大脑疲劳,抵触新知识的输入,所以我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微笑着走下讲台。和学生对话,共同讨论、交谈,学生可以自由地阐述观点。积极争鸣,学生个个把自己当作主角,尽情地表现自己。在一个轻松愉快地课堂环境中,感应灵敏,顿悟迅捷,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学习成为主动自觉的行为,质量也就提高了。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好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方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样,学生兴趣倍增,就会事半功倍。

三、布置作业——有的放矢,灵活多样

一讲到作业,自然就想到动笔书写,一天之中各门课的作业合在一起,该要书写多少?难怪令学生头疼。机械地重复抄抄写写,早就使他们兴趣全无。其实,作业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不必每次都动笔,动口的口头作业可能更有效果,既节省时间又不乏兴趣。如读读报纸,读课外书。假期可以读字典、词典都是一些积极的、有意义的学习。

邹静之说:“我一直把家里深夜还有一个在写作业的学生当成是这个家庭的灾难。”有识之士的警示,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要切实推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减轻课业负担,教师布置作业应少而精,有的放矢,灵活多样。

四、检查测试——让人人能成功

考试测验,对学生是一种灾难,特别是后进生,犯有考试恐惧症的比比皆是。长期持续的低分严重损伤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心理负荷很重,所以除了学校组织的大型考试外,我很少自己组织考试。看到别的班学生三天两头被拉到楼道里接受严峻的考验。我们班学生感到的是幸福,他们开玩笑说:“最理解我们的人是你,最关心我们的人是你。是你,还是你——”即使是组织测试。我也想办法,让那些“丑小鸭”享受到愉悦和学校的温暖。考试前对后进生“开小灶”,让他们“近水楼台先得月”,这样他们自然取得较好的成绩。他们尝到了成功的甜头,感觉到老师的信任,学习自觉性增强,自然成绩也就提高了。同学们自己也说:“我们班作业不多,考试极少,但成绩却是最高!”究其原因就是“乐学”的缘故。

篇5:用宽容之心对待学生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是人们给弥勒佛写的一副对子的上联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保护学生的尊严 责任

教师的责任不仅是传授知识更应该注重育人 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备课教书更应该关爱学生 要以身作则扛起属于教师到责任

张丽莉义举感动国人,她的大爱壮举实现了人生价值,诠释了师德内涵,闪耀着“最美”的人性光辉,谭千秋,范跑跑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颗草去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身教重于言传 不患寡而患不均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我为人人 人人为我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言必行 行必果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阳光总在风雨后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新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石

尊重孩子的想法,提供展示舞台 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 养成探究精神和习惯

用宽容打开学生的另一扇窗

莱布尼茨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让公平之光洒遍教育大地

没有完全的平等,就没有爱。——屠格涅夫 首先,要一视同仁,正视差异 第二,要学会体谅和宽容。

第三,要给学生提供多样的发展机会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个体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智能结构形式,即都具有自己的智能强项和弱项。开启因材施教的新航程 腹有诗书气自华

高尔基说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 教师需要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师需要增加知识储备

教师需要将书本知识转化为教学实践

师旷和晋平公的对话,突出“人的一生都需要学习”的主题 当代教育家梁启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鲁迅先生说过:教育是植根于爱的

罗曼罗兰: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陶行知: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爱是学生身心健康的精神需要 爱是架设学生心灵沟通的桥梁

马克吐温: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了你的脚上,这就是宽容

宽容就是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宽容的心态面对学生,以宽容的 心态成全自己的职业 萧伯纳:人生最大的快乐是致力于一个自己认为伟大的目标。知行合一贵于行之

西汉文学家刘向说过:耳闻不如

社会上那些丧失诚信血液的事件:皮革奶事件,是继“三鹿”奶粉后又一因经营者贪图小利而做出的伤天害理之事;假造民族身份,成为中考状元事件,也是因贪图名利而置诚信于不顾的恶劣行为。如果人人都没有诚信的血液,人人都贪图蝇头小利,这股不正之风将把社会吹得多么歪斜扭曲。,诚信教育应从青少年抓起。而我们青少年也应自觉践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守诚信原则,做到言行一致,真诚待人;从身边小事做起,为在全社会营造诚信的良好环境尽自己的责任。以天下为己任,把自己的一言一行与祖国 拥有诚信,一根小小的火柴可以照亮整个天空;拥有诚信,一朵小小的浪花,可以溅起整片海洋;拥有诚信,一片小小的树叶,可以倾倒整个季节……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言必信,行必果。——《墨子》 孔子曾道:民无信不立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换位思考:体验感受,善待学生。学会倾听。理解学生。一人为本关爱学生。,尊重的心态,宽容的胸襟,换位的思考,你的冷眼下有瓦特,你的皮鞭下有爱迪生。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银,只要你的心----陶行知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朱熹在论语的注释中指出:孔子教人,各因其才。资源放错了地方就是垃圾,而垃圾放对了地方就是资源,物如此,人亦然。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是一颗闪亮的星星,只是他们需要老师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用心去帮助他们绽放光彩。

因材施教,需要老师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爱因斯坦在读小学的时候因为他举止缓慢,不爱与人交流,教他希腊文和拉丁文的老师曾经责骂他说,你是永远也不会成才的。而且因为怕他在课堂上影响到其他的同学,还想要把他赶出学校。他的老师怎么也想不到,爱因斯坦最后会成为一名伟大的科学家。作为一名老师,我们要做的应该是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用有色眼镜看人,给予需要帮助的学生更多的耐心和爱心,点燃他们内心学习的火光。因材施教,需要老师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并促进其个性发展。罗曼罗兰曾经说过:世界是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刘邦之所以能得天下是因为他善于发现身边的能人,并将其物尽其用。学生就是那一颗颗浅藏在细沙里的珍珠,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落实在平时,发现他们不经意间流量的光亮,指导他们扬长避短,让他们收获自己的灿烂明天。因材施教,需要老师灵活设计教学方法。当今的课业负担过重,孩子在强大升学压力下,变成了一颗颗被磨去了棱角的石头,考试成绩成了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在孩子们的眼中,考试考不好等于没有美好的明天,造成了很多高考跳楼案的产生。作为一名老师,我们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尽量去尝试拓展性和实践性的作业,让学生有更多的体验和体会,在他们擅长的方面成就更多的美妙。

篇6:宽容对待学生的缺点

发布人: 李艳娟发布时间:2014/4/2

我一直把自己当成一个孩子,因为我享受在我犯错了之后,有人能理解我的错,并指出帮助我改正。当我还是作为一个实习生在郴州市一完小学习时,我是一个什么都不敢说也什么都不敢做的人,就生怕自己犯错。但是当时我遇到了两个很好的指导老师,罗老师和谢老师。罗老师每次总是用柔和的声音对我们说:“大胆一些,不要怕错,就是你们会错才更需要我们的存在,指出你们的错误并帮你们改正!”后来我听了万校长的讲话,我才明白这是一个学校的统一教学思想。在那里,我才明白“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折翼的天使!”可是时间一长,慢慢地忘记给那朵思想之花浇水施肥了……这次参加远程培训,在看到师生关系中的师德“宽容对待学生的缺点时”,那朵被掩埋在心底里的花在发芽,正茁壮成长着!

篇7:用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

东营市胜利友爱小学代东丽

《卡尔•威特的教育》无疑是一本培养天才的奇书。“把一个低智儿培养成了全德意志闻名的奇才,这是证明《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的神奇和伟大的最好例子”。哈佛大学塞德兹博士的话,精辟地道出了《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的价值。纵观卡尔•威特的成长历程,我们不得不叹服老卡尔•威特的卓远见识与睿智。他培养儿子、教育儿子的种种先进、科学的方法,对于我们从事九年义务教育的中学教师来说,具有极大地启发意义。

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老卡尔•威特对儿子的诸多教育方法中,尤其值得我们学习的和借鉴的是他始终以欣赏的目光看待孩子的每一个进步,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儿子的不足。每当孩子犯错误时,他不是粗暴地斥责、惩治,而是耐心地和儿子讲道理,平等地和孩子探讨,极力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当孩子取得进步时,就算是极其微小的进步,他也总是及时给予热情地赞扬和鼓励,并由衷地为孩子的成长而高兴,从而了让儿子体验到成长的喜悦。正是在老卡尔•威特的精心栽培、悉心呵护之下,小卡尔•威特在父亲为之设定的道路上不断前进,最终成为轰动全德意志的奇才。

老卡尔•威特成功的教子之旅告诉我们:要赏识自己的学生,并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教师所处的特殊地位,决定了教师在学生成长旅程中的重要作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因而,教师所持的教育思想、方法对学生成才有着极大的影响。

其实,由于生理、心理发展水平所限,学生在求知、成长过程中必然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对此,教师应予以理解,并认识到这是发展中的错误,教师辅以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帮助学生澄清思想上的模糊认识,有利于学生思想的成熟。同时,教师还要及时敏锐地捕捉到学生的成长进步,及时给予表扬、肯定,引起、强化学生良好思想行为所带来的成功体验,鼓起学生向上的风帆,使他们满怀信心地向着更高目标迈进,从而逐渐告别陋习,走向新的目标。

就是那些所谓的“屡教不改”的学生,也并非是他们没有向上的愿望,而是其自制力不强,有时他们重犯老毛病,纯粹是无意识使然,不是有意和老师对着干。因而,我们千万不能放弃他们或歧视他们,而要继续一如既往地关心、帮助他们。这时,我们尤其要意识到,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确实有反复性,重犯老毛病是正常的现象,我们万不可因此而丧失信心,以免导致教育的失败。古人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教育的长期性、艰巨性从中可见一斑。对于这样的学生,使用与他们同龄的班干部来管理,班干部是班集体的骨干力量。我们老师对于班干部采用“先使用,后培养”的原则,即在使用中培养。班上同学民主投票选举了班委干部,然后老师根据其生活、平时表现、行为习惯等方面对选拔出的干部进行定岗,并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适当的调整。班干部队伍建立后,老师首先明确了各位班干部的工作职责,但是由于班上的班干部工作经验不足,管理经验尚浅,先让每位班干部对上一周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共同进行商讨和解决,再让班长对上周的工作进行总结,最后老师进行点评。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班干部的工作能力会有明显的提高,蒙台梭利说过:“为孩子提供的每一个不必要的帮助是对他的发展的一次阻碍。”

篇8:对待学生,教师要学会鼓励和宽容

一、用鼓励和微笑面对学生

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充满着热情、洋溢着活力的生命个体。他们应该具有高尚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 有着良好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当他们走向社会时, 能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有着良好的发展潜力并服务于社会。小学教师面对的是小学生, 这个年龄段正是人的性格形成的阶段。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里学习和成长是教师的职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 要有高度的责任感, 永远有一颗真诚善良和宽容关爱的心, 永远有一双敏锐、公正的眼睛, 关注上进生, 关爱后进生。善于捕捉学生细微的心理变化, 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 及时进行调整, 让每一个孩子在心灵里都能享受到教师的阳光雨露, 让每一个学生能始终在自信、自强、积极向上的心态中愉悦地学习, 完成学习任务。

应该承认, 人与人之间的确存在着差异。一个班上, 总有那么几个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应该知道他们后进的原因是多样的:或是基础差, 或是反应能力慢, 或是害怕困难……这些都需要教师去分别对待, 多给予表扬, 多给他们一份温馨和关爱。

一直以来, 教师习惯于要求学生按自己的要求去做, 而很少去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有时候教师的一个赞赏或鼓励的目光会深深地保留在孩子美好的记忆中, 甚至影响和改变他的人生。同样, 有时候一句不经意的批评也会深深地刺伤他们的心。1995年我在一个镇上的小学任教时, 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及语文课。这些孩子多数是在村小念完三年级后转到镇小学来的。小镇是一个苗、汉、布衣族杂居的地区, 一些学生连汉话都还说不准, 方言阻碍着他们的正常学习。我的语文教学面临着挑战。

为了鼓励学生学会普通话、学会作文, 我经常组织他们开展演讲和朗诵比赛, 鼓励他们参加各种作文竞赛。课堂上, 我发现学生只要有一点进步就及时给予表扬, 每一次作文我都一字一句地认真批阅, 哪怕只有一两句话写得好我都给予鼓励, 在评价中极尽赞赏。当学生的学习和作文有了一点进步时我都会在班上进行表扬。就这样, 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慢慢地提高, 作文水平也在慢慢提高。十几年过去了, 这些当年的学生如今大部分都参加了工作, 并且有的成了单位里的骨干, 有的走向了教育岗位, 还有的如今已是文坛上小有名气的诗人了。2008年春节, 有个学生专程从外地来看我, 并送给我两本他刚出版的诗集。他提到了他在小学的那次诗歌比赛:“李老师, 您知道吗, 我是在您鼓励的目光下走上讲台的, 当时我连汉话都说不好, 那是我第一次获奖呢, 我高兴了好几天。您给我修改的诗我一直都保存着。”可见, 教师的一言一行在学生的心中是多么重要, 就像润物无声的春雨。每到节假日, 我都会收到学生的短信和电话问候, 读着那些亲切的语言, 感受着学生的祝福, 每一次都能让我感动不已。其实我做的只是一个教师应该尽到的责任, 可是却在他们的心里留下美好的印象并深深地影响着他们。继而他们又将这份美好的爱心往下传承, 这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

在教育工作中, 我始终认为爱是师德之魂, 也是为师之本。学生只有“亲其师”, 才会“信其道”。在教学中, 我认为只有爱心是不能算一个称职的教师的, 教师爱学生就应该让他们学会学习。教师要及时地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 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关注孩子的情感, 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这样的教师才是一个德才兼备的教师。

在教学实践中, 我努力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先进的教学经验, 与时俱进, 探索教学方法, 力求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风格。让学生走进生活, 感悟真情;激情鼓励, 享受成功。十几年来, 我所任的班级总能涌现出一些“小作家”“小诗人”。近年来学生在参加各级各类的作文比赛活动中屡屡获奖, 他们在各种报刊和杂志上发表作品不下几十篇。我个人也先后十余次获奖。

二、用宽容与关爱善待学生

爱是教育的永恒。教师爱学生, 学生也才会爱自己的教师。师生只有在爱与爱的交融、情与情的碰撞中, 才能迸发出生命的火花。闲暇时, 我会经常想起我跟学生在一起的快乐, 他们的纯洁天真净化着我, 他们的朝气蓬勃感染着我, 他们的求知欲望鞭策着我, 他们的调皮和淘气时刻提醒着我, 他们是一本本个性独特的书, 值得我不断地去阅读、去欣赏……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关爱学生, 就应该连他们的缺点也一起爱。有时候, 宽容引起的道德振动比处罚更强烈。”2008年9月, 我担任了三 (1) 班的班主任。这是一群淘气的孩子, 他们聪明可爱, 而且大多数同学的家庭都很不错, 可是有一次, 一个孩子竟拿了别人一部漂亮的手机。

事情发生后, 一下午我都在班上进行开导和谈心, 希望拿了手机的同学能主动把东西还给别人。可是一直到放学, 却一点动静也没有。当时我真有些急了, 真想把我排查的几个“对象”叫到办公室里去。可是没有证据怎么办?我忽然想:不妨先用“宽柔战术”。凭着我对他们的了解, 这些孩子都不缺钱和手机呀, 可是为什么要拿别人的东西呢?于是我字斟句酌地给对方发了一条信息:“好孩子, 老师知道现在你正为你今天的行为感到后悔, 也许, 你在拿手机时只是想看一看是吗?人生的路很长很长, 一部手机的份量实在是太轻太轻, 如果因为这个手机而在你纯洁的心灵里留下一个不光彩的污点, 那真是太不值了。你是个聪明的孩子, 老师期待着你。”说句实在话, 我当时心里也没有底。

短信发出了, 第二天没有动静, 第三天仍然没有动静。在班上我缄口不提这件事。我一直在等, 我相信来自道德的力量。果然, 第三天晚上, 丢手机的同学给我来了电话:“李老师, 手机找到了!”当时我很高兴, 为这个同学的进步高兴, 他终于认识了自己的错误, 我想我的努力没有白费。为了保护那个孩子的自尊, 我没有详细地寻问手机找到的过程, 也许这是个永远的秘密。我也无须去打听, 可是我看到了一个年幼灵魂的道德发现。我相信这个同学从此会迈上了一条光明、正确的人生之路。

对于这件事的处理, 让我再一次深深感悟到:教师要学会宽容学生, 特别是在他们犯错误的时候。宽容学生是一个教师人格魅力的体现, 也是一种无形的力量, 它在无言中让人感受到来自道德的约束。对孩子性格的成长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即使是在他们犯错误的时候, 也要尽量避免用斥责和粗暴的态度去刺激他们, 毕竟他们都还是孩子, 需要我们的引导和帮助。

原来以为, “教”是一种“给”, 后来才发现“教”也是一种“得”。课堂上, 教师在与学生一起徜徉在文字的丛林里, 感受着语言的精深妙曼, 体验着读书的乐趣;在“教”与“学”的互动中, 教师和学生一同懂得感激;在心与心的交流中教师唤醒学生可贵的悟性与灵性。

让学生在关爱中成长, 让教师的爱在学生的手中传承下去, 让他们有一颗爱心。爱世界, 爱生活, 爱他人, 爱自己。让学生有一颗自强的心, 百折不挠, 锲而不舍;有一颗纯净的心, 荡涤污垢, 净化心灵。

回首曾经走过的岁月, 我真切地感受到:幸福无价, 真爱无言!是教育让我体会到了人生的成就感, 是教育使我的生命散发出生命的活力, 也只有教育, 才能让人的生命之树常青!

有一首诗很让我感动:

“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

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我原想捧起一朵浪花,

可是你却给了我一片海洋……

篇9:用宽容的心对待学生

【关键词】宽容;学生;宽容教育;教育容忍;案例分析

一、案例基本情况概述

吴某,女,19岁,望城县人,现就读于长沙卫生职业学院高级护理专业。该生父母经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但8年前父母离婚,其后该生跟随母亲生活,在校就读的学费和生活费由其父母共同承担。该生自入校以后表现较为懒散,虽无严重违纪行为,但偶尔也有迟到、上课精力不集中、成绩不理想等问题出现,班主任老师多次与其谈话,在交流过程中发现该生自尊心极强,好面子,且社会结交面很广,在校内只与一名同学相处较好,平时与班上同学交流不多。

2011年3月下旬,该生所在宿舍向学校报告被盗,丢失手机一台。被盗时间为下午,被盗学生是一名平时表现非常优秀的学生。其后经过调查,所有证据证明吴某为重点嫌疑人。经过谈话,吴某自己承认是她利用下午一个人在宿舍的机会,想下载别人手机内的铃声,所以拿走了手机,当时并没有想据为己有,但其后寝室内同学回到宿舍后说是有人偷了手机,这时为了面子,她就没有将手机拿出来。后来因为害怕被查出,就将手机丢到了厕所内。随后的处理过程中,由于该生心理压力过大,学校心理咨询室老师在与该生交谈后发现该生可能出现心理崩溃,建议能够以比较柔和的方法处理此事。因此在随后的处理过程中班主任老师并没有马上通知家长,也没有上报学校领导对吴某进行纪律处分,而是带领学生回到寝室内,向同学们承认错误,获得同学们的原谅,并在班级当中就此事召开了一次主题班会,说明此事的发生、发展和处理过程,吴某在全班同学面前公开检讨,争取同学们的谅解,并请班上与该生关系密切的同学和班干部主动帮助她走出心理的阴影。此后一周内,该生虽然仍然存在一些畏学心理,但是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能够逐渐重新面对自己的同学,并主动向家长说明此事,承认错误。现在该生在校学习生活情况基本恢复正常,再无任何违纪记录,与同学们的关系也显得非常融洽,与社会闲杂人员的交往也基本断绝。

二、案例分析

吴某出现偷盗的严重违纪行为之后,班主任老师并没有按照常规的处理方式严肃处理学生,反而是采取了一种相对比较柔和的处理手段教育学生,主要是出于以下几个原因:

(1)吴某此前并无严重违纪记录,说明该生的本次违纪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且结合偷盗事件发生后与该生交流过程中发现她非常紧张,综合上述情况,此次偷盗行为应该是初犯。

(2)吴某家庭具体的情况比较复杂,由于父母在其上小学的时候离婚,造成她的家庭教育不完整,且对家长比较失望,不愿回家,也不愿接受家长的教育。此外由于父母离异,家庭不完整,该生在内心深处对此存在严重的自卑心理,并由此造成该生好面子,爱慕虚荣等情况的出现,从整个事情的发生和发展,再到后来事情败露后巨大的心理压力,都与上述心理特点有关。

(3)吴某父母经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据了解该生住校就读,每月生活费约为1500元左右),造成该生经常在校外玩乐,结交社会闲杂人员(据查,吴某在校外的好友中有人曾有偷盗行为,且经常在她面前提起偷盗过程),由此对她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三、案例反思

班主任老师对待后进生的工作重点,主要应该放在教育和帮助学生成长。每一个待进生的形成过程都存在一定的客观因素。从教育的角度上说,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伴随着三种最基本的教育内容,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但由于目前我国离婚率偏高,离异家庭子女的教育就成为了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本次案例中的吴某而言,该生由于家庭教育的不完整,进而出现一些不健康的心理问题,如:对父母的失望造成她不愿与他们交流,强烈的自卑心理造成她逐渐回避与同学交流,爱慕虚荣导致她最终出现了严重的违纪行为。如果此时仍然对她进行严厉的批评和严肃的纪律处分,可能使她产生严重的厌学心理,造成她在失去完整的家庭教育的同时,也失去接受系统的学校教育的机会。因此班主任老师用宽容的心,让她体会到学校老师和同学们对她的关爱之情,让她远离社会上的不良因素,重新回到学校正常的学习生活中来。

当然,此次偷盗事件的处理过程中,也可能存在一定的不当之处:

(1)由于该生违纪后没有马上通知家长,由此可能造成在后期事情的发展出现意外变化时,学校将可能较为被动。

(2)由于没有对吴某进行纪律处分,在同学当中可能出现一些不同意见,且在同一班级当中如果再次出现偷盗行为时,处理过程中可能较为被动。

参考文献:

[1]周艳芹,裴立华. 教育中宽容的艺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7,(12) .

[2]罗英有. 倡导宽容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发展[J]教育革新, 2008,(07) .

[3]许万福. 宽容——教育成功的有效途径[J]教育革新, 2008,(10) .

[4]孙丽娟,闫兵. 教育应提倡宽容[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7,(12).

篇10:用宽容的心对待每一个学生

用宽容的心对待每一个学生

太平中心小学

陈建珍

用宽容的心对待每一个学生

太平中心小学

陈建珍

“陆地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还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这句名言,诠释了宽容的内涵。宽容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智慧。作为一名老师,就要有博大的胸怀,宽容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教师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的宽容,才能进行更为有效的教育。

我们班有一个调皮淘气的男孩—何雄斌,他生性好动,平时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爱说闲话,影响周围同学的听讲,大家意见很大;上课时老是坐不稳,屁股老翘上天,读书写字的姿势不端正,当学生们认真的读书时,我发觉他随随便便地坐在座位上,常常是张开嘴阴阳怪气地和同学一起读,搞出一种极不和谐的声音,气得我叫他马上闭嘴。作业有时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书写相当潦草,准确率不高。做起事情来总是懒懒散散的,课间休息时,他不是和同学追逐打闹,就是和同学发生摩擦,常常有学生来告他的状,让我为此大伤脑筋。面对这样的学生,除了正确的教导之外,还需要好的教育时机。周一早上,他扔垃圾的时候主动把垃圾桶周围的垃圾捡干净,这可是从来没有的举动,我看见后向他投去了赞许的目光,抓住这时机,在班会课上肯定了他的做法,还让他检查教室的卫生,做领队员,他领队也像模像样,有点班干的风范。为此,我又表扬了他,真没想到,他开始改变了,虽然不是变得很好,但是上课起码坐得端正些了,也不乱插话了,字也写得工整了许多,早晨和中午总忘不了去垃圾桶周围检查,在同学中的威信大大提高。看着他的点滴进步,我感到很欣慰,也产生了一些感慨。面对后进生需要一颗宽容的心。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要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学生是成长的孩子,难免出错,要允许学生犯错。有时学生认识错误的时机还未成熟,需要教师的宽容和等待。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每个班级都会有一些特殊的学生,主要是指那些行为、习惯等有一定偏差的学生。对他们的教育帮助当然可以从他们的闪光点入手,给予鼓励表扬,激发他们追求上进的信心和勇气。对待学生的优点要用“放大镜”,对待学生的缺点要用“缩小镜”,真正以宽容的态度处理学生的错误。教师要及时把握教育的时机。许多教育的机会往往是稍瞬即逝,如果教师把握不住或者不够细心,过后就要花更多时间来弥补或者错失了良好的教育机会。

由此可见,教师的宽容所产生的力量是神奇的。宽容是简单的,有时甚至仅仅是一句话、一个赞美,看似简单,却显示出教师的教育艺术和博大的胸怀,更主要的是能激起学生巨大的信心。

篇11:德育案例(宽容对待学生)

甘肃武威十三中 徐鹏程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错误,而传统意义下的教学,由于教师生怕哪一点没有讲清,生怕学生这也不会那也不会,生怕学生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所以教师讲课越来越细,分析得面面俱到,追求知识“一步到位”。其实,作为数学教师,不要怕学生出错,应该鼓励学生自己探索,分析问题,允许学生出错,有时出错反而有利于教学,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数学教师要善于变“错”为宝,正确对待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并合理利用这些 “错误”资源。

如何对待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呢?

首先,数学教师要在思想上正确认识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数学教师要深刻认识到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自主构建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过程,是一个再创造过程,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这个过程应该是富有个性、体现多样化学习需求的过程。

部分数学教师往往追求知识的“一步到位”,把学生在学习某个数学知识点时可能出现的错误一一给予分析,提醒学生注意,其实,这样往往会扼杀学生好奇、创新的天性,一些在这个年龄阶段所应具有的生动活泼的思想被淹没在教师的讲解之中,以致于学生不能真正从事思维活动,表达自己的见解,只是在模仿和记忆。

欲速则不达,教师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应给他们留有充分的思维空间,要体现知识发展的阶段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考虑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天才只有在自由的空气里才能自由地呼吸”。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有的新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再创造”活动才能纳入其知识结构中,才可能成为有效的知识。数学教师应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分析学习数学知识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

其次,数学教师要善待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努力让让学生自己去正确认识错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教师要耐心细致,不能一遇到错误就一味批评责怪,然后详细讲解到位,看似得心应手、面面俱到、顺顺当当,教师也认真负责,其实往往效果并不好,同样的错误有时还会屡屡出现,以致于经常听到有些教师说,这个问题讲了好多遍了,怎么考试还是出错,真没有办法。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问题或错误时,数学教师不要仅仅给学生一个结果或解决问题的一个模式,而应该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掌握必要的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才能使学生体会数学的真谛,懂得数学的价值,感悟比什么都重要。

对于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教师要积极对待,让学生对错误有正确的认识,让学生知道错误只是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一个过程,一个小插曲,不能让学生造成畏惧心理,从而课上

不敢回答问题,生怕出错,遇到问题不敢去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观点,丧失学习的自信心。作为数学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去分析,并寻求正确的结论或较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促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获得自信和更多的成就感。

如某数学教师在教学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边角边”时,对于学生可能出现“边边角”错误,新课时并没有提出注意,而在练习和作业中,部分学生出现了这样的错误,教师没有批评,也没有直接讲解错在哪里,仅仅在出现错误的下一课提出了问题:可以利用“边边角”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吗?试着画一个△ABC,使AB=6cm,AC=4cm,∠B=200,同学们相互比较一下,画出的三角形是否全等?说明什么问题?学生经过亲自动手画图,相互比较、交流,然后总结很快可以发现正确的结论。然后教师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同学们现在知道:只有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你如何处理和安排这三个条件,使这两个三角形全等?请你设计出几个方案出来。”学生在画图、分析、讨论的基础上对于“边边角”的错误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在后来的教学中没有哪个同学再用“边边角”来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了。

又如某数学教师在讲解一元二次方程中根与系数的关系部分内容时,对于问题“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k+1)x+k2-2=0的两个实数根的平方和为11,求k的值。”,该教师并没有一开始就讲解注意点,而是让学生先自己去解决这个问题,并请了两个同学上黑板板演,因为学生刚开始运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来解决问题,所以能

解出这个题目的结果基本上都是k1=1,k2=-3,对于这个错误,这个

教师没有批评,反而表扬了学生能熟练地运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来解决这个问题,然后提出这个结果是错误的,为什么呢?教师,没有急于去讲解分析,而是提出了这样的几个问题:x2-2x+2=0有实数根吗?x2-2x+2=0的两根的和为2这个说法对吗?为什么?对于前面的问题,我们现在有什么想法吗?有什么我们没有注意到吗?让学生自己去分析、讨论,学生很容易发现他们忽视了△≥0这个前提条件,并对考虑△≥0的原因有了深刻的了解,所以后来在解这类题目时,学生很少出错。

另外,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对待学习数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要让学生正确认识错误,不能因错误而丧失信心,也不能让错误成为自己的伙伴,失败乃成功之母,要从错误中吸取教训、经验,学好数学知识。教师要牢牢抓住订正这个重要的环节,因为订正之处正是学生掌握的薄弱环节,所以教师也要让学生认识这一点。对于新概念、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要从根本上认识它,战胜这些错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在作业本上、在试卷上出现的错误,一定要认真总结,做好错题集工作,认真整理、分析,定期写学习数学的心得,总结学习方法,让学生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数学的方法来。

当然,寛待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并不是鼓励学生出错,对于学生在计算、解题时审题不清、考虑问题不全面等由于粗心

大意而造成的错误,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业习惯,提高解题的正确率,避免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现象。

篇12:班主任案例: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百尺河镇小仁和小学

王太国

曹洪英

真理是人人生而平等,其实在教师的品质中,我认为十分难能可贵的也是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平等地爱他们每一个人,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从教师的行为中看到希望,受到鼓舞。

人与人之间的智力、才能、学习成绩、性格特点、家庭经济情况等等存在着客观差别,但每个人的尊严和权利都是绝对相等的。作为老师要有一颗平等之心,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享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这就是说对学生必须“一视同仁”,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使全体学生得到发展。爱学生就必须公平地对待所有学生,必须对学生一视同仁,把每个学生都看作自己的孩子,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教师的阳光雨露。我们身为一名教师,在课堂上更应该时刻观察、注意每个学生的内心世界。

平等地对待学生,体现在教师工作中的方方面面,只要平时我们能留个心眼,时时能提醒自己,学生才能感受到公平的待遇。曾经有一件让我印象深刻的事情:预备铃响之后,我拿着书本走进教室,看见黑板上还留着上节课的内容,眉毛便拧在了一起,大声地问道:“今天谁值日?为什么不擦黑板?”班上鸦雀无声。我见没人答应,火气上来,提高嗓门又问了一遍。这时,坐在后排的钟明昊跑上来,匆匆擦了起来。这是一个学习较差的学生,成绩靠后,经常拉我班成绩的后腿。只见他认真而有力的擦着黑板的每一角落,弄得教室内粉尘飞扬。此时,我说:“同学们,都瞧见了吧,这就是由于一个人的不负责造成的。”不知是谁小声嘟囔了一声:“今天不是他值日。”我的心微微一怔,这时,一个成绩优异的学生慢腾腾地站了起来,用几乎听不到的声音说:“今天……是……是我……值日。”我愕然了,干咳一声,说:“你先坐下,下回注意。”这时,钟明昊同学擦完黑板,低着头走到座位上。我无意中听到学生的窃窃小语:“王艳超不做值日,老师就不会责罚她;上次,我忘了擦黑板,就被罚了。”“谁叫你的成绩不好?”“老师就是偏心”……我呆住了,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那节课,我不知怎样上的,当我直视钟明昊时,只见他在回避我,下课了,我叫他去了办公室,第一次让他坐在椅子上,面对面我向他表达了我的歉意。好在他接受了我的道歉。并且通过这件事,他感觉到受到了老师的重视,在平常的表现也慢慢好起来。

通过这件事,我体会颇深,不少教师认为只有学习好的学生才是人才,对他们总是高看一眼,平时的态度和评价也是较为积极的,而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评价总是消极的。通过这个案例,我明白了,由于环境的急功近利,从校内到校外、从教师到家长,一提到学困生,似乎叫人担忧。社会上的人听说是学困生,就摇头;家长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学困生,心里面就有说不出的难过;班主任听说是学困生,就不愿接受。我自己在这件事中,也因带了有色眼镜看待学困生,才导致引起学生的纷纷议论;从那以后,我时刻提醒自己:一定平等对待学生,不要戴有色眼镜看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好孩子,每一个孩子身上都有值得我去尊重的地方。

上一篇:人教社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U3-U4测试(含答案)下一篇:小学生五年级好书伴我成长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