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待小学生的课堂偏差行为

2023-02-15

少年儿童在成长过程中, 由于年幼自制力较差, 课堂上容易产生偏差行为, 如上课插嘴、做小动作等。教师如果对这些行为处理不恰当, 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窒息学生的良好愿望。我曾经遇到过这样的例子:一个学生在课堂上思维活跃, 成绩良好。可他有一个坏习惯, 上课随便插嘴。有一次, 他又影响了课堂纪律, 结果遭到教师严厉训斥。几次以后, 不仅是他, 而且全班同学再也没人插嘴。他们那种积极思考, 敢于提问问题的热情随之消失, 那位同学的学习成绩也明显下降。这个例子说明, 教师在处理学生的偏差行为时, 一定要冷静、慎重。那么教师应如何处理课堂中学生的偏差行为呢?结合自身教学实践, 我认为主要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1 认真分析偏差行为产生的原因

一般而言, 人的言行的产生总是受一定心理因素的制约。如果学生插嘴是沿着教师讲课思路, 针对一定教学内容的, 并不是随便讲小话, 做小动作。这说明该学生是认真听讲, 积极思考问题的, 表明了一种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教学内容的兴趣。例如:学习加法交换率时, 用字母表示为:a+b=b+a, 学生对字母刚刚接触, 认识肤浅。教师要加以解释:a、b代表千变万化的数。让它变成什么数字, 它就能变成什么数字。有学生插嘴说:a、b不就成了孙悟空了, 许多学生大笑起来。如果这时教师不加思索地严厉呵斥:你就只知道孙悟空, 上课不专心, 扰乱课堂纪律, 下次这样, 我让你站出来。以后这个学生再也不敢说话了, 他的自尊心受到了挫伤, 学习的积极性也明显降低了。如果当时教师分析一下他插嘴的原因是与数变有关, 接着说:对, 它们与孙悟空是有相似的地方, 都可以摇身转变。这短短的言语, 使学生的言行得到了老师的认可, 不但使全班学生加深了对a、b的认识, 更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 理性宽容对待偏差行为

孩子一出生就是一个探索者。随着年龄的增长, 思维不断地发展, 小学生的好奇心也迅速发展, 但认识问题的能力不一定很强, 对守纪律的认识水平低, 缺乏自觉遵课堂纪律的习惯, 当然教师要加以指导。如:课堂上随便插嘴会影响课堂秩序, 干扰老师的教学活动;做小动作会分散注意力, 影响做题速度, 应适当加以制止。但在制止的同时, 也要对学生积极思考的态度和旺盛的求知欲给予表扬。这样才能做到在改正他们不良行为的同时保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人的特长和能力总要充分展现, 少年儿童尤其如此。他们在课堂上得不到表现的机会, 就有可能在课外活动中, 甚至在违纪行为里表现出来。因而教学活动中就要注意多创造一些机会, 让小学生的特长和才能表现出来。否则就出现:有些具有创新意识、求知欲旺盛、争强好胜的小学生, 往往比有些循规蹈矩、思维迟钝的小学生, 更有犯错误的可能性。这种现象就是因为他们的个性特征不能在课堂中通过正确的行为方式表现出来。教师应做到的就是从课堂产生的偏差行为中找出他们的良好心理特征, 予以保护和培养, 分清什么是由于意识障碍形成的错误行为, 什么是产生良好的心理特征的错误行为。此外, 还需要为小学生创造充分发挥特长和才能的机会, 尽可能使他们学习的良好心理特征以正确的方式表现出来, 这包括课堂上多设置提问、讨论、抢答答案、课外多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创造有关玩具、模型等等。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使他们的偏差行为在方方面面中得以自觉纠正。

3 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是提高教学成果的有效条件

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教师良好的、科学的教育是提高教学成果的有效条件。有些教师在教育小学生时, 自觉不自觉地摆出大人的架子, 本来很容易解决的问题, 结果变得复杂了, 引起小学生对教师的不满。这样做的后果, 容易造成教师与小学生的隔阂与对立, 不利于教学成果的提高。为提高教学成果, 我们要切实建立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3.1 尊重小学生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增多, 小学生的独立意识越来越强, 情感越来越丰富, 教师不能再把他们当成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子。这样做很容易伤害小学生的自尊心。教师不妨换位思考一下, 你要是处在小学生的地位, 会有什么样的感触呢?自尊心人人都有, 它是人们积极向上的一种内在动力, 自尊心能驱使小学生不断追求真理, 寻找真理, 忠实地履行自己的义务, 增强自己的责任感。所以, 教师应该尊重小学生, 把小学生看作是一个独立的人, 与家长平等的人。不要用过激的言语、行为伤害小学生, 这样才能获得小学生的敬重。尊重能使小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 尊重能使小学生健康成长, 尊重能使小学生的个性很好地形成和发展, 尊重能使学生成才。

3.2 理解小学生

教师要善于倾听小学生的意见, 设身处地地从小学生的角度来观察分析问题, 将心比心, 才能达到与小学生心灵的沟通。有些教师情绪很容易激动, 往往为一点小事而发怒, 不能理智地处理与小学生之间的矛盾, 隔阂越来越深, 课堂气氛越来越紧张, 其结果是教师对小学生的教育管理适得其反。所以, 教师应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采取平等的态度对待小学生, 允许小学生发表不同于自己的意见;尊重小学生的人格和个性, 用情感来感化小学生。允许小学生向自己提出为什么, 如有不足之处也应该向小学生做诚恳的自我批评。这样, 不仅不会降低教师在小学生心目中的威信, 反而会获得更多的尊重。能够做到让小学生主动与自己交流思想、感情和问题的教师, 才是优秀的教师、成功的教师。

3.3 培养、引导小学生

小学生的道德品质是由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构成的, 小学生只有在正确的认识指导下, 才会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教师在教育小学生中, 应紧紧围绕知、情、意、行四个方面进行培养、引导。使小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观念, 正确认识, 在成长的道路上少走弯路;反之, 如果教师教育小学生时, 在思想上忽视了小学生思想品质的培养。那么, 小学生就会在思想上, 不求上进;在学习上, 不思努力;在生活上, 是非不清;这样发展下去是非常危险的。所以, 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 坚持“遇物则诲”和“遇事则行”的道德训练, 逐渐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中, 教师要善于发现子女的“越轨”和“偏差”行为, 并能及时给予引导和纠正, 例如小学生“志在读书”, 但对读书的目的认识浮浅, 学习不太努力;那么, 教师就应因势利导地讲清读书的目的, 是要提高道德观念, 长大报效祖国, 克己奉公。这样才能增加小学生上进的动力。小学生不但能健康的成长, 教师在小学生心目中的威信也随之越来越高。

摘要:随着年龄的增长, 小学生好奇心迅速增长, 缺乏自觉遵守课堂纪律的习惯, 偏差行为经常发生, 并一直困扰着很多小学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 本文分析了课堂偏差行为产生的原因, 并就理性宽容对待偏差行为, 及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提高教学成果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偏差行为,理性宽容,和谐民主

上一篇:纤维素纤维纺丝技术发展下一篇:往复式潜油电泵采油系统及其配套井下工具的研究与讨论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