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专口腔教学

2024-05-10

高专口腔教学(精选四篇)

高专口腔教学 篇1

1 多媒体课件的应用

口腔修复学概念抽象, 例如倒凹、坡度等名词对一些学生来说就很难用生活常识去想象、理解。口腔修复学操作复杂, 一些操作步骤学生很难完全凭想象去掌握, 例如颌位关系记录等。而传统的板书、挂图等教学方法枯燥乏味, 不易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导致学生很难理解及掌握相关知识。多媒体课件能将与教学相关素材有机地组织起来, 利用图片、动画、声音、视频等方法, 将一些不易表述的抽象概念、操作过程, 形象而直观地展现出来,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1]。例如讲到金瓷冠的牙体预备时, 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让学生掌握牙体的预备方法, 有可能会让学生对口腔修复学失去学习兴趣。通过多媒体我们可以通过视频和的Flash动画等直观的将预备方法及步骤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使其很容易掌握牙体预备的方法。

2 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发散学生的思维和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方面优于传统教学模式[2]。案例教学法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书本知识。通过案例教学, 可以启发学生在实际临床工作中从整体的高度去建立一套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选择典型的临床案例让学生们设计修复方案。如男性患者60岁, 右上颌56缺失, 左上颌456缺失。检查:右上颌第二磨牙远中邻合面中龋, 牙稳固, 右上颌第一前磨牙松动1度, 牙体组织完好。左上颌尖牙颊侧颈部楔状缺损, 牙稳固, 左上颌第二磨牙可探及2 mm牙周袋, 牙尚稳固, 牙体组织健康;全口牙石 (+) 。根据该病例, 让学生们列出治疗的设计方案, 学生可以从义齿的支持、固位、稳定性以及义齿的咬合、美学及功能方面综合设计, 同时还要考虑修复前需行龋病、牙周病等的治疗。口腔修复学的设计不一定有完全正确的答案, 所以学生们经过讨论可能会得出不同的设计方案, 对每一种设计教师都要让学生说出设计的原因, 让学生们讨论每种设计方案的优缺点, 最终得出一个相对理想的设计方案。通过设计、讨论可以帮助学生对前期理论知识进行比较充分的梳理和回顾, 有利于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同时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实际临床病例的能力。案例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 更一种教育思想和观念的更新, 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以本为本、从概念到概念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成为教学主体, 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3]。

3 实验室模拟临床训练

口腔医学相对于其他医学专业是一门对临床操作要求很高的专业, 口腔修复学作为口腔医学专业核心课程更是如此。而实验室模拟临床训练是医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临床操作的重要桥梁。为此在课程设计时我们以实用为原则, 将实验课与理论课的比例定为3∶2, 并以义齿的制作流程来安排对应的理论知识及实训项目, 通过实训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通过理论知识来指导实训操作。例如在印模相关理论知识讲授完以后, 组织学生进入实验室, 在口腔综合治疗椅上以2人/组进行相互取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掌握印模前牙椅的调整、托盘的选择、材料的调拌、肌功能整塑及灌注模型等一系列临床实际操作的步骤。在操作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 教师要及时纠正和指导学生, 要让学生对出现错误的原因以及如何避免进行讨论。在被取模的过程中, 学生可能会感到有一些不舒适, 而这些不舒适正好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患者、帮助患者。对一些不能在学生间相互操作的实验 (如牙体预备) , 我们可以在仿真口腔牙颌系统上操作, 练习调节体位、使用口镜牵拉组织和观察操作区域、选择支点、保护操作区邻近组织等。通过在仿真度较高的头模上操作可以培养学生临床操作的正确姿势, 避免学生养成弯腰、扭颈的不正确姿势, 以便养成良好的临床操作习惯[4]。牙体预备是不可逆的修复, 通过仿真模拟训练操作, 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能及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避免在将来的临床工作中出现不可补救的错误。

4 临床见习

临床见习是口腔医学生将学校所学知识转化为临床实践的一扇门。从石膏模型、仿真口腔牙颌系统到真实的临床患者, 他们面对的不仅仅是对固定义齿、全口义齿、可摘局部义齿等这些特定疾病诊治的学习, 还应包括对接诊技巧、医患沟通、临床实际操作的方法, 甚至突发事件的处理等一系列的临床操作的学习。通过临床见习可以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以弥补学生在实验室很难模拟训练的操作, 例如颌位关系记录、固定义齿的试戴及粘度以及很难掌握的接诊技能和沟通技巧, 让学生们直接接触患者, 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可以更直观的掌握疾病的临床表现, 看见患者被病痛折磨的表情更能激发他们好好学习为患者去除病痛的决心, 培养他们良好的医德、医风。通过临床见习, 学生学习到了如何进行医患沟通、如何取得患者的信任,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从而避免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后不敢动手的情况[5]。适当的临床见习可以帮助学生从修复学的理论学习向临床实践的平稳过渡, 是口腔修复学习中的重要一环[6]。

高职高专类院校只有1年的时间供学生学习口腔专业课, 如何在这1年内让学生们更好的掌握口腔修复知识一直是我们思考的问题。我们希望能利用各种有效的学习方法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以后的临床工作, 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摘要:口腔修复学是一门概念抽象, 理论和实践都极强的学科。探讨通过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实验室模拟临床操作、临床见习等方式帮助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掌握口腔修复学知识, 为他们顺利进入临床工作打下基础。

关键词:高职高专,口腔修复学,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唐小牛, 王少圣, 陈文魁, 等.如何正确理解多媒体技术在医学形态学教学中的优势[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06, 20 (3) :225-227.

[2]宋建新, 阮秋蓉, 邢铭友, 等.案例综合教学法在传染病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5, 18 (1) :85.

[3]何冰, 杨家瑞, 辛金红.案例教学法在口腔修复学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 2010, (2) :335-336.

[4]杨红梅, 刘英, 牛文辉.口腔修复学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J].哈尔滨医药, 2010, 30 (4) :40-41.

[5]王建.对临床实践教学中医患关系问题的恩期[J].医学教育探索, 2008, 7 (1) :105-106.

高专口腔教学 篇2

【关键词】口腔材料学 教学现状 思考

【中图分类号】R7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226-01

口腔医学的进步和发展与口腔材料的不断发展更新息息相关。但是口腔材料学是一门难教和难学的学科,涉及的学科内容丰富,包括口腔医学、物理学、化学、工程学、信息学科及生物医学基础与临床的内容[1]。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使高职高专口腔医学生掌握材料学的内容以满足临床要求,是目前高校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

一、高职高专口腔材料学教学的现状

1.生源文理兼招,理论底子差

口腔材料学中关于材料的物理性能、力学性能、化学性能和生物性能都对理科知识有很高的要求,对本科理科生来说学习都比较吃力。而我们高职高专院校口腔医学专业招生的学生很大一部分则是文科生,对这些文科生来说口腔材料学的知识理解起来非常困难,课程难以接受。这对高职高专口腔材料学的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2.教学资源短缺

在教学资源分布方面,高职高专普遍存在口腔医学师资缺乏的现象。没有口腔材料学的专职教师,大多数教学工作是由口腔修复学教师兼任。而且口腔材料学没有安排实验课程,教学过程中向同学展示的材料很有限,比如印模材料只有藻酸盐印模材料,模型材料只有熟石膏,玻璃离子只有上海产的I型玻璃离子,很多必要的设备也没有购置。

3.教学方法单一

高职高专口腔材料学教育比较侧重于理论教学,教学方式采用“满堂灌”的方法。PBL等教学方法受限于课时只能有限的采用,且效果一般。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能得到充分调动,普遍反映学习起来枯燥乏味,学习兴趣不高。

4.课时较少,教学重视程度较低

目前国内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的口腔材料学的总课时在36节以下,实验课时不足1/3。以笔者所在的湖南医药学院(原:怀化医学高等专科)为例,以往课时是18学时,今年减为16学时。在如此少的课时情况下,教学中只能学习常见材料的性能和应用,无法对口腔材料进行更深的了解。同时缺乏实验课,学生只能通过理论课堂多媒体上的图片展示各种材料,无法理解所讲授的知识。

5.课程时间设置与班级人数安排不协调,与口腔专业专业课程进度不一致

为克服口腔材料学缺乏实验课的不便,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将口腔材料学课程设置在第三学期,与口腔专业课程同学期,以便材料学与专业课程衔接。但是专业课程内容分第三和第四两个学期,而材料学教学则固定在第三学期的12周内完成,此时学生还没接触口腔临床专业相关知识,比如讲授热凝义齿基托树脂时,学生还没学习到全口义齿或可摘局部义齿等内容,学习的难度相应有所增加。材料学教学采取大班教学,师生比例悬殊,教学管理比较困难,师生互动比较少。

二、提高口腔材料学教学的思考与对策

目前国家及社会对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有很高的要求,尤其是医学教育。因此,提高高职高专口腔医学教育势在必行。

1.提高对口腔材料学的重视

口腔材料学是一门口腔医学重要的学科,在口腔医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口腔医学的发生发展都与口腔材料学的进步息息相关,尤其是口腔修复技术的提高有赖于口腔材料的重大发展。因此,我们在制定口腔医学人才培养方案时,必须提高对口腔材料学的认识。课程设置时增加材料学课时,适当安排材料学实验课,授课安排灵活,与专业课尤其是口腔修复学授课同步。

2.突出实验课的重要性

学生从实验结果中得出实验数据,在实验中促进学生的思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进行模块化教学

口腔材料学与口腔专业课程联系十分紧密,在材料的具体临床应用方面往往涉及到临床学科中有关治疗,如果学生缺乏对相关临床知识的系统学习,材料学中很多内容学生都难以理解。鉴于此,可以将材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教学,避免教学中的内容重复,调高教学效率。比如分为四个模块:材料性能模块、口腔内科学材料模块、固定义齿模块、活动义齿模块。模块化教学首先可以使材料学与专业课程有效同步,其次关于材料的临床应用讲解起来容易,学生也容易理解。

4.积极的进行教学改革

教学要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法逐步进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中来,不仅要学生“学会”,也要“会学”。在材料学的教学中积极探索和使用新的教学方法。班制采取小班教学,以30人为宜,采用PBL、TBL、微课、慕课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5.提高师资队伍,增加设备配置

通过进修或高层次的学习,提高口腔材料学教师整体素质,或招募口腔材料公司或口腔材料学专业技术人才,打造富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材料学教师队伍。着眼于产学研以及临床应用,增加设备配置,完善实验室口腔材料方面的建设,不断丰富材料学实验内容,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高职高专口腔医学技能达标探讨 篇3

关键词:口腔医学,技能,达标,实验室

口腔技能教学是口腔医学教育的主要教学形式, 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 是学生理解、掌握和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有效途径。因此, 实验室的合理建设和配置、实验设备器材的科学管理、技能实训的方法与形式等, 是口腔医学职业教育者共同关心的问题。现将笔者多年从事口腔医学技能教学的经验总结如下。

1 实验室建设和设备配置

口腔医学是集专业临床、专业技能、工艺技巧为一体的实用型专业, 技能实训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根据口腔医学专业特点及高职高专教学计划和大纲要求, 为使学生能全面达标, 成为社会和市场所需的职业人才, 口腔专业实验室设置应科学、合理, 按每年级60人, 每班30人学生数为标准设置与实验科目相适应相对固定的技能实验室, 应设专供口腔基础技能训练的实验室3个, 其中组织病理实验室1个、生理解剖实验室2个, 并配置电子互动显微镜、多媒体投影仪、实验技工桌、模型修整机和雕刻器等。设专业临床技能实践的实验室15个, 其中供口腔外科使用的实验室2个, 配置牙科手术椅、实验工作台、台式牙钻机等;供口腔内科技能实践的实验室4个, 2个为牙体、牙髓技能操作室, 设置实验工作台、临床模拟示教系统、根管治疗仪等, 2个分别为牙周病治疗室和光固化室, 配置治疗桌、洁牙机、光固化机和微型打磨机等;供口腔修复技能实践的实验室7个, 第1室为模型灌注室, 面积约为40~45m2, 配置水槽式水泥边台、震荡器、模型修整机等, 第2室为可摘式义齿制作室, 配置技工桌、微型打磨机、抛光机等, 第3室为熔模制作室, 配置技工桌及相应仪器, 第4室为铸件打磨抛光室, 配置吸尖式技工台、微型打磨机、抛光机等, 第5室为复模及包埋室, 配置琼脂自动熔解机、真空搅拌机等, 第6室为铸造室, 配置铸造机、电烤炉、喷砂机等, 第7室为烤瓷室, 配置烤瓷炉及其相应仪器等;1个供临床综合检查示教室, 配置牙科综合治疗台15台;1个多媒体室及相应配置。只有具备以上数量的实验室和设备仪器, 才能有效保证高职高专口腔医学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

2 实验室设置与教学质量

口腔技能实验室是完成教学计划、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场所, 也是口腔专业教学中投入最高、消耗最大的地方。如何建设好与专业教学相适应的实训基地, 并在保证教学效果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实验室作用, 这是专业发展的一大课题。从我校口腔医学专业的发展来看, 该专业经历了从初期探索到中期建设到现在发展壮大的过程, 每一次进步都是以技能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发展为龙头。我校口腔医学专业前身是汉中卫校口腔医士专业, 于1983年由卫生部和陕西省教委批准设立的, 是当时陕西省唯一面向全省招生的计划性中等口腔专业, 每届计划招生30人, 有4个技能实验室和1个供学生见习的口腔临床示教室, 省教委每年拨专款用于实验教学资源补充, 实验教学质量较为稳定。但有一段时期, 由于对口腔实验教学投入的减少, 原有4个口腔技能实验室由于被其他专业挤占逐渐变为1个, 实验器材也得不到及时补充, 致使学生的技能实训无法按照教学计划和大纲要求进行, 教学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技能实训名存实亡, 专业教学无力维持, 学校不得不从1994年停止口腔专业招生。直到1996年, 由于人们口腔保健意识的增强, 学校开始招收第一届自费口腔专业学生, 1997年恢复计划招生, 并加强对口腔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 使口腔实验教学目标逐步与国家教学计划接轨。1998年以后, 由于口腔专业生源的不断扩大和口腔医疗市场对高层次口腔人才的需求, 学校将口腔专业确定为我校重点发展的骨干专业, 投入专项资金进行实验室建设, 按照技能实训目标要求补充设备和器材, 并加强口腔技能实训的综合管理, 使口腔实验室规模不断扩大。随着口腔技能实训基地的不断发展和壮大, 实验项目开出率不断提高, 整体教学质量也得到不断提高。近年来, 全省各地报考我校口腔专业的学生人数大幅增长, 生源质量大幅提高。目前, 我校口腔医学专业已拥有多个技能实验室, 实验项目开出率达国家教学大纲和计划要求的98%以上, 同时毕业生的就业率不断提高。

3 实验器材管理

如何科学管理好、使用好实验室教学资源, 做到物尽其用、减少损耗、杜绝浪费, 是我们多年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多年从事口腔实验教学工作使我们得出以下感受: (1) 口腔实验设备精密而昂贵, 若使用和管理不当易损坏; (2) 口腔实验器械种类多, 若管理不当易丢失; (3) 口腔实验器材数量大, 若管理不当易浪费; (4) 个别学生素质较低, 存在故意破坏现象。为了既能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和实验项目的完全开设, 又做到实验设备的完好无损、防止实验器械的丢失和杜绝实验材料的浪费, 我们在加强实验室建设的同时增强了对实验教学资源的管理, 从教研室主任到各相关人员, 实行层层责任落实、人人关心实验资源的科学管理, 在充分保证教学顺利进行的前提下, 有效维护设备、节约器材、杜绝浪费。具体做法是:落实责任, 分类管理。

3.1 实验设备、仪器管理

实验设备和仪器按其功能和用途固定在相应的实验室, 登记造册一式3份 (学校、教研室、实验科) , 由专职人员负责管理和保养, 原则上仅供教学实训使用, 若是科研或临床需要, 须经主管领导批示、教研室同意方可;在每次使用前, 由实验员、任课教师和学生3方验证签名后将责任落实到人, 若非正常因素而发生损坏, 责任由使用者自负并按规定赔偿。由于责任明确, 使实验设备和仪器的使用寿命得到了延长。

3.2 常用实验器械管理

在口腔实验教学中, 有很多供学生使用的器械, 由于这些器械种类多, 实验期间使用时间长, 学生相互挪用现象严重, 不易管理而造成丢失进而影响技能实训的顺利开展。为防止以上现象的发生, 我们将实验中最常用的器械一次性以器械包的形式发给学生, 由学生自己保管、使用, 丢失或损坏责任自负;较大器械或非常用器械, 由班、组长填写实验项目领物单, 经任课教师同意后领取, 待实验结束后, 立即由实验员按清单收回, 若有非正常损坏或丢失, 由班、组长负责。

3.3 实验材料管理

实验材料在口腔实验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消耗品, 是支出较大的部分, 特别是一些精密修复的技能实验, 其所需材料价格较昂贵。为既满足实验需要, 又杜绝浪费、降低消耗, 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 由任课教师按教学大纲及授课计划的实验要求, 根据学生人数按学期一次性制订出材料计划, 由教研室主任审核后交主管领导审批购买, 并由实验室管理人员统一保管。 (2) 由任课教师根据实验项目, 按参加实验学生的人数一次性填写领物单, 由学生班、组长签名领取后直接发给学生。 (3) 教师示教所用实验材料由任课教师填写领取。 (4) 实验材料领出单由实验室管理人员保存, 待学期结束时核查, 若因管理不善或使用失误造成的浪费由管理人员负责。

以上管理方法, 可有效管理实验设备和仪器, 延长其使用寿命, 防止器械丢失, 杜绝材料浪费, 最大限度地保障实验教学顺利进行。

4 技能实训的方法与形式

技能实训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一是把学科内容全部讲授完后, 由任课教师按实验科目连续示教, 再由学生完成技能实训, 这种方法会使学生对整个实验步骤不熟悉, 因为教师将整个实验步骤一次性示教完成, 其示教内容多, 示教时间过长, 使学生前学后忘, 在实验操作时, 不能做到心领手会。二是当一个科目讲授结束后, 即由教师按科目步骤一次示教完成, 再由学生自己操作至实验结束, 这种示教方法虽然内容只局限于一个科目 (如可摘局部义齿或固定义齿) , 但实验步骤仍然较多, 学生很难将一个科目的全部技能操作步骤在教师一次示教后全部掌握。

实验形式一般是一个任课教师面对一个班数十个学生进行示教, 其结果是对于示教内容, 前边的学生看的真切而后边的学生很难看仔细。

由于以上技能实训方法、形式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我们对传统实验教学方法和形式进行了改革。经过10年的实践证明, 现行的口腔实验教学方法与形式是科学而行之有效的。

4.1 多媒体或投影示教

可将全班学生集中于多媒体室观看一个科目技能操作的全过程, 使学生对实训科目先有一个全面、系统、连续的了解。

4.2 化整为零, 分组示教

我院口腔专业每班30个学生, 在进入实践教学阶段, 我们将其编为3组, 每组10人, 分别由任教教师分组示教, 个别指导, 使每个学生都能全方位观察示教的每个环节。

4.3 分解内容, 分段示教

将实验科目按步骤分段, 每一个步骤为一个示教段, 每一段示教结束后即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待学生掌握操作后, 教师再示教下一段, 使学生对每一个实验步骤的技能操作都能熟练掌握。

4.4 技能考核

为了促使学生实验技能达标, 教师对学生每一科目的实验作品进行评分, 该成绩按总分的30%比例记入期末考试成绩。

4.5 作品择优展示

高专口腔教学 篇4

关键词:高职高专,口腔颌面外科学,精品课程建设

课程教学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课程教学质量是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要素[1]。2003年教育部做出“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决定, 指出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

口腔颌面外科学是一门以外科治疗为主, 以研究口腔器官、面部软组织、颌面诸骨、颞下颌关节、唾液腺以及颈部某些疾病的防治为主要内容的学科, 是口腔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 学生可以学会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技术, 为将来的临床工作和继续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提高口腔颌面外科学教学质量, 近年来, 我们课程组在教学中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 口腔颌面外科学精品课程教学队伍建设

保证精品课程顺利实施的关键是师资力量, 精品课程建设是教师的学术造诣、科研背景、人格魅力的综合体现[2]。为保证教学质量, 提高教师的教学责任心, 教研室主任严格把关, 制订一系列相关规章制度, 如导师制度、试讲制度、听课制度等, 保证教学各环节规范、顺畅地进行。对于青年教师的培养除了严格要求青年教师备课写教案及上讲台之前先试讲等环节外, 还要求教研室有经验的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 更重要的是能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通过教学技能比赛考查青年教师对课程知识的把握程度, 同时演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技巧。

2 重视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近年来, 就业形势严峻, 造成学生动手能力下降, 基本技能差。口腔颌面外科学是实践性较强的一门学科, 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口腔颌面外科学人才培养的特色和核心环节, 故在实验室教学和临床实践时尽量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机会, 在实践过程中, 不只局限于形式, 还要对关键问题加以点拨,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这样才能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 提高他们的临床实践能力, 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口腔颌面外科学精品课程建设还应在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上下工夫, 特别是在见习带教中要重视训练临床思维, 让学生建立正确的临床思维模式。同时, 我们结合教材中口腔科常见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适当增加一些典型病例的叙述。从患者的症状、体格检查、辅助检查、治疗过程及预后去完整叙述。通过互动式、问题式等教学方法, 进行典型病例讨论、疑难病例讨论等形式的教学, 培养和提高了学生临床诊断及处置能力, 这些举措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实现了教学向“以学生为主体”模式的转变。尤其在这些较为枯燥的知识点讲授时, 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记忆效率, 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 优化配置实验室和教学资源

提高实验设备和仪器的利用率, 充分保证学生实验操作训练的时间。总之, 在推进实验课程改革的进程中, 要充分调动实验教师、实验技术人员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 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摸索、补充和完善, 在教学中推动课程改革, 在课程改革中完善教学。

课堂教学不仅是获取知识与技能的一种途径, 还应指导学生开阔视野,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期刊、参考书获取更多的知识,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4 多媒体教学

在教育条件优越的今天, 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 将文本、声音、图片、动画、录像等多种教学元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突破了传统口授教学模式的局限, 让应用普通教学手段难以讲清楚的重点、难点知识变得通俗易懂。

5 改革考核方法

随着科学的进步, 人才考核方式也随之改变, 开始强调对综合素质及能力的考核。传统的考核方式往往偏重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这种考试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学生死记硬背的不良学风。本教研室在口腔颌面外科学考核中采用了如下方法: (1) 增加病例分析题在考核试题中的比例, 考查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2) 平时进行多种形式的测试, 重点考查学生的各种能力。通过上述改革, 将传统的一次期末考试定成绩的单一的考核形式, 改为多种考核形式相结合, 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口腔颌面外科学的积极性,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使考试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 而不再是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

6 相应的考核评价制度

做好考务管理工作, 健全课程教学大纲建设, 实行教考分离。要体现能力测试, 这对考核命题就提出了较高要求, 考题要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考核评价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 要突出多样性、针对性和生动性。除了使用的较多的动手操作考试, 还可以突破现行的闭卷笔试, 适当采用一些开卷或半开卷笔试的形式。课堂评价也是重要方式之一, 前提是要能体现考核的功能。当然各种形式的考核侧重点也不同, 各有优缺点, 教师可以视情况而定, 也可以多种形式结合, 扬长避短。最后把课程期末成绩与平时考核中学生取得的成绩综合起来, 作为判断学生能力水平的重要依据。

7 结语

精品课程建设, 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 其建设和完善的过程, 也是动态的, 不断发展的。在建设的过程中, 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问题, 但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 精品课程建设必定会不断完善优化, 从而使得教育质量再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安秋月, 刘星, 黄双丽, 等.精品课程的建设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 2008, 8 (6) :30.

上一篇:经验理性精神下一篇:RFID电子标签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