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草》的现代性

2024-05-05

《野草》的现代性(精选五篇)

《野草》的现代性 篇1

《野草》的应和表现

应和 (或称契合) 的生态美学观是象征主义的宗旨。鲁迅在《野草》中也体现了象征主义的应和宗旨。

1. 写作背景上的表现

“夜九时后, 一切星散, 一所很大的洋楼里, 除我以外, 没有别人。我沉静下去了。寂静浓到如酒, 令人微醺。……这时, 我曾经想要写, 但是不能写, 无从写。”作者在《怎么写》一文中, 描写了写《野草》时的真实背景。显然, 鲁迅当时的写作心态与“一片应和”对应。“寂静浓到如酒, 令人微醺”的时候自我便消失在对外物的凝视中。

2.文本中的表现

诗人的眼凝望着一株在风中摇曳的树;转瞬间, 那在诗人脑里只是一个极自然的比喻竟变成现实了, 他把他的热情、欲望或忧郁加在树身上, 世界成了“一部象形文字的字典”, 自然只是“一座大神殿里的活柱或象征的森林”, 诗人通过象征万物的符号觅到了他们的真实存在。《野草》中的怪异、晦涩、深奥、玄妙、奇特无不是这种应和的结果, 不光是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的应和, 人的器官也达到了一种应和。

《野草》的复调叙事艺术

一个对世界文艺思潮非常关心的人, 不可避免地会在他的作品里尝试一些先进的, 自己很倾心的创作手法。《野草》中的复调叙事艺术随处可见。鲁迅被自己排除在诗歌之外, 但他又没脱离自己的诗歌。作品中没有无生命的对象, 不存在抽象的东西, 他可以使他们都讲话, 都唱歌, 都唉声叹气, 或威胁恫吓。

鲁迅整体上把叙述者以三种方式加以处理。第一种是以物为叙述者。像《秋叶》中的枣树, 被凛秋摧残得“落尽了叶子”, 并且伤痕累累, 但是依然默默地铁似地直刺着天空。第二种是以他人为叙述者。作者通过艺术的想象把“我”化身为各种人物形象, 寄寓自己的感情, 从而表达丰富的象征意义。如《这样的战士》中的手执投枪、永远进击, 都是鲁迅“我”的外化形象。第三种是诗人将叙述者形象化为两种不同的艺术形态, 表现自己的内心矛盾和严于解剖自己的精神。如《影的告别》中的“影”向“人”告别, 表现了“我”不愿彷徨于明暗之间。

《野草》的音乐性

象征主义大师魏尔伦在他的《诗艺》中提出“音乐高与一切”的主张, 论述了诗歌所追求的音乐境界, 所以音乐性成了象征主义诗歌的重要因素。

1.《野草》音乐美的局部表现

《野草》首篇《秋叶》中有这样一个句子:在我的后园, 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 一株是枣树, 还有一株也是枣树。它的意味总是无穷, 它的意义却是常新。有人认为这是鲁迅的“障眼法”, 有人认为是“陌生化”, 都在考虑为何不直接写成“有两株枣树”。但是如果我们换成“在我的后园, 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枣树”就没有任何美感可言, 而且在读者脑海里也不会出现那两株枣树。原因是前一个句子使用了象征主义手法, 富有音乐性, 能激发我们的想象;而后一个句子则不能引发我们的想象, 只是一般的叙事。《野草》中诸如此类的句子很多, 直接作用于我们的感官, 深刻地铭刻在我们的记忆里。

2.《野草》音乐美的整体表现

除了局部的音乐性之外, 《野草》整体上也是一部完美的交响乐。《题辞》是它的急调, 《秋叶》和《影的告别》是它的缓调, 中间的则属于平调, 平淡极了, 低沉极了, 断断续续的, 点点滴滴的, 像长叹, 像啜泣, 像送殡者沉重的步伐, 而《一觉》则又回到了轻快调, 从迷离的梦境拉回到了现实。

像野草那样活着现代文阅读理解答案 篇2

没有玫瑰的娇艳与婀娜,没有大树的挺拔与坚硬,但野草却不畏严寒酷暑、无视狂风暴雨,哪怕选取不被人注意的一角,也要挤出重压的岩石,能屈能伸、坚韧不拔,并且仍然春绿秋黄、岁岁枯荣。

野草的生命里没有退缩与忍让,永远向上并且勇往直前。野草的一生是平凡的一生,但真是这平凡,才决定了它与人无争、与世无争,默默的延续和繁荣。

野草是这个世界上最为平凡和普通的植物,但却最具有最顽强的生命力。野草是有灵性的,有春的绚丽,有夏的泼辣。秋的.丰实,更有冬的蕴蓄。山野与丘壑少不了小草的点缀,这是每一位画家作画时的心得;即使茎叶沦为牛羊口中的美食,小草仍然留下自己倔强的根,为来年的生长做下强有力的蕴蓄与铺垫,这是小草的执著与追求。所以,有经验的农民在拔草时一定是连根拨起。

野草的由来早于恐龙,当那些曾经主宰地球若干万年的生物早已绝迹,或者成为坚硬的化石,或者早已成为滋养野草生长的泥土,野草却依然默默地繁衍至今。

寂静的夜里,倘若忽视虫儿的呢喃,面对黑暗中的野草,用一颗虔诚的心,你可以感觉出它的卑微与成长。

人也应该如此。做不了大树,就做一棵小草,但即使是做小草,也应该做一棵有花、有果实的小草。并且开花结果,生生不息。

(选自《当代文萃》,有删节)

1、本文借物抒怀,用自然界极为平凡的野草来阐释人生的哲理。请你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语境,理解下面划线字的含义。

(1)很多时候,面对着那些泼辣生长的野草,我会有一种莫名的感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野草是有灵性的,有春的绚丽,有夏的泼辣。秋的丰实,更有冬的蕴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用“野草”和“恐龙”作比较,说明了怎样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倒数第2段作者说:“寂静的夜里,倘若忽视虫儿的呢喃,面对黑暗中的野草,用一颗虔诚的心,你可以感觉出它的卑微与成长。”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文章内容来看,野草的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人类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赞扬野草勇往直前、顽强不屈的精神,告诉我们:成不了大人物,不妨做一个像野草一样平凡而顽强的普通人。(意对即可)

2、(1)长势十分旺盛。

(2)野草随着时令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姿态的机智,是拟人的说法。(意对即可)

3、恐龙已经绝迹,而野草却繁衍生息至今,赞扬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4、留心黑暗中的野草,让它进入你的心灵深处,你就会感觉到它是那么的渺小,以至于时常被人遗忘,但同时你会被它顽强不屈、努力向上的精神所感动。(意对即可)

“野草”带来的财富 篇3

在一处山泉边,陈杰喝了几口甘甜的山泉水后,开始冷静地分析自己今后的打算,他觉得要想有所作为,必须得自己干一番事业。给别人打工,实难有出头之日,并且时时担惊受怕,唯恐炒鱿鱼的厄运降临到自己头上。而职场中的一些潜规则和同事之间的勾心斗角也让他不胜其烦,相比之下还是自己创业为好。他想自己上大学时学的是植物专业,便想从所学的专业上寻找方向。目标大概确定了,他心里就如同放下了一块石头,显得轻松多了,不由得哼起了歌儿,背着背包继续向前走去。

走了一会儿,在他面前出现一片绿油油的草地,而且草地上还开着星星点点的花朵,散发着阵阵幽香。他走近一看,眼睛立刻就瞪圆了,急忙放下背包,小心翼翼地挖出一棵草,然后仔细地观察着。最后他确认,这不是普通的草,而是一种兰花,并且是极为珍贵的一个品种。为了证明自己的判断,他决定挖几棵回去让自己的老师看看,确认一下。他在周围寻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挖兰花的工具。他看到山脚下有几户人家,就急忙向那几户人家走去。

他来到一户人家,看到一位老农刚刚从地里回来,肩上扛着镐头,就对老伯说:“老伯,我可以借你的镐头用用吗?”

老农看着这个文质彬彬的年轻人,笑呵呵地说:“怎么?想用我的镐头挖人参吗?”

陈杰听了老农那调侃的话,也笑着说:“虽然我要刨的不是人参,不过比人参也差不了哪去,那可是一种名贵的兰花呢。”说着还故作神秘地向老农眨了眨眼。

老农一听,也很好奇地说:“那我和你一起去吧,我倒要看看你说的是什么宝贝?”说着,两个人一前一后来到了那片草地。老伯一看陈杰所说的名贵兰花,不由得大笑起来:“年轻人,这哪是什么兰花啊,不就是普通的野草嘛,我们这里多的是,这种草什么用也没有,连牲口都不吃。你们城里人可能没见过这种山里的野草吧?所以把它当成名贵的兰花了?”

陈杰耐心地跟老伯解释说:“这确实是兰花,而且是一种很珍贵的稀有品种,我没有骗你。”

“呵呵,你说是兰花就是兰花吧,反正我们这多的是,你想挖多少就挖多少。”说着,老伯就帮着陈杰挖了几株兰花,又帮着把兰花装好,然后扛着镐头回家去了。

陈杰回到市里,马上找到他的老师,经老师验证,陈杰挖回来的兰花确实是一种很珍贵的稀有品种,叫佛兰。目前国内还没有培育和出售这种佛兰的,只有荷兰有这种兰花,而且售价非常高,如果能把佛兰打入国际市场,那前景可是非常广阔的。

陈杰听了老师的话,非常兴奋,便做了一个建立佛兰培育基地的策划方案。就在发现那片佛兰的地方建立一个佛兰的培育中心,专门培育佛兰,然后再向国际市场出口。老师对陈杰的想法和規划表示了大力支持。于是,就在市里帮着陈杰联系有关事宜,而陈杰马上回到了那片山林,经过老农和村民的帮助,建立起了佛兰的培育基地。把山里人认为是野草的兰花,进行精心的管理和培育。经过老师的联系和当地的花卉公司联合,他负责管理培育佛兰,花卉公司负责销售。短短数年,他就因为栽种佛兰而成了远近闻名的百万富翁。那个小村庄也在他的带领下,开始种植这种珍贵的兰花,最后成了远近闻名的佛兰村。

村民们万万没有想到这些平时连牲口都不爱吃的草,竟然能给他们带来滚滚的财源,老农很有感触地说:“原先我们是抱着金碗讨饭吃,守着宝贝不识宝,幸亏陈杰有心,才使我们脱贫致富了。”陈杰的有心不但帮大家致了富,同时也成就了自己创业的梦想。在生活中只要多留一份有心,就会多一份成功的喜悦!

鲁迅《野草》的怀疑精神解读 篇4

一、鲁迅《野草》怀疑精神简述

《野草》是鲁迅在经历了精神危机后创作的文学作品,在其精神危机的驱动和迫使下,其对自身进行合理的返观,进而深入解读自己的精神思想,以自我剖析完成自我省察,对精神思想进行适当的调整,“只有更无情的解剖自己,才能够真正的看清自己”。而这一切的产生都与鲁迅精神意识领域中的怀疑精神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在怀疑精神的影响下鲁迅不仅对历史和现实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和分析,还产生了较为清醒的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发展倾向,让鲁迅在进行文学创作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种将自我看作是“历史的中间物”思想,表现出浓郁的哲学意味的人生关怀。鲁迅的这种怀疑精神体现在《野草》中表现出鲁迅对众多人生问题的诘问和思考,其在人生的迷茫和困惑中产生了对生命的巨大怀疑,并在此影响下开始怀疑自我的价值和最终归宿,甚至可以说鲁迅的怀疑思想是《野草》散文集中最基本的母题之一。

二、鲁迅怀疑精神的双重指向

(一)基本趋向——怀疑自己所选择的人生道路

在《野草》中,鲁迅对自己所选择的人生道路的怀疑是其怀疑精神的首要指向,鲁迅对个人以及个人在社会上的作用产生疑问,进而又对这种怀疑产生更深层次上的疑问,并对这种疑问展开了决绝的质疑,最终构成了鲁迅怀疑精神的最基本趋向之一。在《野草》的思想中,鲁迅既对人生和人生道路、个人作用等保持着深刻的怀疑,但是同时其又执拗的对未来进行尝试和探索,如果说在前期其怀疑思想还潜藏在鲁迅的自我意识思想中并被不断的遏制,那么在进行《野草》的撰写过程中,受到其自身精神危机的影响,这种怀疑精神已经开始在鲁迅的意识表层显现,成为鲁迅文学思想的重要外在表现。《野草》正是在这种心境下被鲁迅创作出来的,其对鲁迅内心深处经受的巨大分裂和冲突加以反映。对于鲁迅来说,在《野草》创作过程中其精神世界的冲突和分裂是一个悲剧性的煎熬过程,但是也正是在这种煎熬的作用下,鲁迅对现实社会、对历史和人生进行思考,并对自我人生道路进行了深刻的质疑和拷问,具体表现在鲁迅进行自我凝视和剖析的过程中,其发现“现实”社会能够以某种特定的异己力量的方式呈现,并且自我会在此过程中与“现实”社会的异己力量呈现方式产生巨大的对立和冲突。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鲁迅在巨大异己力量面前产生了一定的退缩心理,让心灵回避到一个狭小的历史角落中,精神世界也因此分裂成多种不同方向上的碎片,并且不同方向上的碎片都会指向不同思想倾向的自我,多种自我在各种力量的牵扯中左右冲突,撕裂着鲁迅的精神,使其不断沉陷于内心的争斗中。这种分裂倾向所表现出的多种自我就是其怀疑精神的源头,其不仅对长期所坚持的战斗思想产生怀疑,还开始怀疑人生价值。在鲁迅的思想中,其认为在自我经验层次中的怀疑绝望“实有”,而对已经超越了其在自我经验外的绝望是否实有则无法进行判断,正如鲁迅对希望的否定一样,其认为绝望的思想终不能被证实,并且受到自身经验局限性制约,其也无法引申出对希望的绝对肯定,因此只能摒弃希望。在此处所提出的希望是一种“自欺的希望”,因而真正的“希望”是无法存在的,相反绝望却占据了其全部的思想,一切从绝望开始又最终在绝望中终结。用鲁迅的话说绝望就是“梦醒之后的无路可以走”,基于此思想,希望也就随之被定义为对绝望的反抗。

(二)最终指向——寻找自我存在和归宿的悲剧性

在鲁迅的《野草》中,怀疑精神的最终指向具有一定的自我性,具体来说就是对自我存在和归宿的悲剧性加以探寻。鲁迅《野草》中的自我分裂同时也是自我失落的表现,简单的说就是因为自我分裂和自我失落而不断的探寻和确认。在《野草》《影的告别》中,在文章的最开始影就无法确定自己的位置,最终必然面临着死亡,其悲剧命运具有一定的指向性:在黑暗中沉默抑或是在光明中消亡。在此处,影就是鲁迅所感受到的自我现实存在,是对其在当时现实社会中与现实社会关系的暗示性揭示。影所表现出的无所依傍、没有明确生命方向的现实也显示出鲁迅在现实社会中无法对自我存在的价值和位置加以确立,其在最开始就已经被自己所感悟到的悲剧意识影响,生活在痛苦和焦虑中。

结语:

现阶段,我国对鲁迅《野草》怀疑精神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学界也尚未针对怀疑精神做出明确的限定,因此仍然具有巨大的研究空间,值得人们去发现和探寻。怀疑精神是鲁迅文学创作的主要母题之一,对其文学创作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对《野草》中的怀疑精神进行研究对全面分析其怀疑精神具有巨大的价值,也对鲁迅文学研究体系的丰富产生着重要的作用。

村庄里的野草 篇5

小河水闪着清凌凌的光,哗啦啦向东奔流。庄稼地里有腾起的烟尘,撒粪,深耕,打土坷垃,播种,给麦子浇头一遍水。虽然忙碌,汗珠浸湿了贴身衣衫,也挡不住唠唠嗑儿。离得近,说悄悄话,离得远,大声喊。牛哞了一声,羊咩了一声,鸡生了蛋咯咯叫,狗在村巷里转来转去,偶尔汪汪两声。天很润,云彩时有时无,覆着嫩生生的村庄。一切都是活泛的,生动的,有无限张力。

孩子们或挎了柳条篮,或背了荆条篓,握了小锄头,满山遍野,沟沟坎坎,寻找新生的草芽儿,给家畜换口味,也给自己换口味。他们活蹦乱跳,他们打闹嬉笑。村庄是一朵花,他们是村庄的花蕊。我也是花蕊,我穿着红夹袄蓝夹裤,麻花辫梢上,落着红头绳打成的蝴蝶结,那是爹从县城给我买回来的过年礼物,它们可以在我辫梢上落一整年,我不会赶跑它们。二妮儿她们辫子上也有,粉的,绿的,黄的,一起在山野里飞,稚嫩的笑声,也在山野里飞。

蒲公英是先锋官,得了春天的令,头一个从枯草丛中走出来,那娇滴滴的绿,像婴儿的目光,让人心生怜爱,又感叹家畜的命真好,可以有这么好的口福。不几日,丁当草出来了,星星草出来了,指甲草出来了,酸溜溜草也出来了——它们挤在芦苇地里,和刚露出尖尖角的芦苇芽儿混在一起,开着紫色的,白色的,黄色的小花儿。无论站着看,还是蹲着看,都那么好看。二妮儿对兰青说,要是有这么一块花布,做成衣裳该多好呀!真说到我心里去了。二嘎却不以为然,他冲我们做个鬼脸,蹲下身,连挖带揪,一会儿,就把一块花布扯到他背篓里去了。他家养了十几只兔子,比猪可能吃多了,整天像饿狼一样。我们也扯起花布来,还把酸溜溜草,连茎带叶带花儿,一起塞到嘴里嚼,酸得直吸气,满嘴流口水,像喝了一口醋。

王不留草喜欢长在麦地里,它以为自己的叶子细长,就可以鱼目混珠装成麦子,和麦子一起享用农家肥大餐。那可想错了,在村庄里,别说是大人,即便是我们这些小丫头,小小子,只要目光随便一瞟,就能把它认出来。王不留虽然有坏蛋嫌疑,人们还是很喜欢它,不光给家畜吃,还用它当菜做饭。王不留和玉米面煮的野菜粥,呛上个葱花油,香气撩人,黄绿相间,细嫩光滑,刚一入口,就出溜到嗓子里去了。忍不住多吃一碗,把肚皮撑得滚滚圆。也有人偷懒,或看花了眼,终归让一些王不留漏了网,和麦子一起长大,开花结果。把粉色小花揪下来,把青果子剥出来,扔到嘴里尝一尝,嗯,甜滋滋的,真好吃!老绿也喜欢长在麦地里,它的模样一点儿也不像麦子,算是大大方方来和麦子抢食,胆子可真不小!老绿草同样可以人畜两用,和王不留的做法相同,味道也不相上下,只是颜色里多了些紫红。野麦子最让人头疼,像麦子的孪生兄弟,很容易看走眼,生命力也旺盛,一旦长大,又多又密的根和麦子根混在一起,很难分开,清除的时候,往往会伤到麦子。勤劳人家的麦地里,极少发生这样的事。所以,只要观察一块庄

稼地,就能看出这户人家的一些脾性特点。我喜欢给麦子锄草,那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儿。锄一会儿,回头看,一垄麦子清清爽爽站在那里,像一笔一画写好的正楷字,和扯到篮子里的花布一样可爱。

马齿苋匍匐在地面,圆滚滚的红茎像蚯蚓,在马齿样的嫩叶子间时隐时现。去掉旁茎和叶片,把主茎左一下右一下折成一两厘米长的小段,只剩皮相连,可作耳坠,可作手链,可作项链,戴上它们,鬢角再插几朵小野花儿,便觉得自己美丽起来,像戏里的千金小姐,连走路也舒缓优雅,说话也慢声细语。二嘎也戴了一条在脖子上,双手合十,晗首弯腰,高叫一声:阿-弥-陀-佛。天是帐,地是舞台,旷野里,开始上演一场娃娃戏。

土莴苣喜欢长在土崖和山坡上,细长弯曲的叶子,每个挺直的茎上都顶着黄花,有些像蒲公英。叶,茎,花,都可以吃。嫩茎与花骨朵最甜,汁水也多。但是不能贪,吃多了会感觉到涩,嘴唇也会变黑。然而孩子们往往只要过程,不管后果,所以,总是边挖边吃,留给家畜的,就只有残根败叶了。蜜蜜管和土莴苣一样,也是孩子们的最爱,只要看见,就采下来,揪下毛茸茸的暗紫色喇叭花,吸食里面的蜜汁。大人去地里干活,也喜欢顺手采些土莴苣和蜜蜜管,拿回家给孩子,看孩子得了宝贝一样吃得高兴,一身劳累顿时消散,日子也香甜幸福起来。甜蜜和幸福,是多么简单的事,一把野草花,就全包括了!

不是所有的野草都能人畜两用,比如苦苣菜,苦滇菜,黄鹤菜,苦菜花,兔儿菜——我们统统叫香草,它们都是家畜最爱吃的。我家的猪总是边吃边哼哼,偶尔抬起头看看我,张大嘴巴哈气,好像在表示喜欢和感谢。打碗碗花,很张扬的在风里跳舞。传说,碰到打碗碗花会打破碗。因此,孩子们一看见它,就躲得远远的。有一回,为验证这个传说的真假,我按住怦怦乱跳的心,采了一大把,拿在手里玩儿了半天,回到家,除了花茎上流出来的白色浆液很难洗净,一个碗也没打破,以后,就再也不怕它了。可见,传说,仅仅只是传说罢了。狗尾草是好玩具,它毛茸茸的花穗儿,可以编成小动物,这些小动物,在小手的摆弄下追逐跳跃,和它们身边那群孩童一样无忧无虑。孩童脸上粘了野草汁,或留了汗水痕,笑声像野草花一样,无拘无束,纯天然,没有任何杂质,像缓缓流淌的山间清泉。

数不清有多少种野草,知名的,不知名的,好看的,难看的,能吃的,不能吃的,可做柴火的,可沤肥料的,多年生的,一年生的——春荣秋枯,以不同性格和姿态,生长在村庄内外,漫山遍野,延伸向天尽头,把大大小小的村庄连在一起,让每个村庄都充满勃勃生机,伴随村庄里一茬茬孩子长大。长大后的孩子,或长成村庄里的一棵树,或远走高飞,越来越多的,像候鸟一样,在村庄和遥远的城市之间来回迁徙。

我也远走高飞了。某个春夏之交的日子里,我回到村庄,看见野草在村庄里长疯了。它们拥挤在一起,开着细密的花朵,挤瘦了村巷,吞吃了牛羊的脚印,遮严了山野里的小路,盖住了土坯墙头,淹没了我家的院子。

我在野草花丛中久坐不起。而村庄,在茂盛的野草丛里,渐渐荒芜——

上一篇:企业与税收筹划研究下一篇: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