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野草的作文

2024-04-10

描写野草的作文(通用14篇)

篇1:描写野草的作文

野草描写春天的作文

春天到了,万物都展现出了勃勃的生机。小区里的那一片草,也开始冒出了绿芽。

在白居易的诗中有这样一句话:“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描写的正是草那顽强的毅力和勃勃的生机。小区里的那一片草,春节来临之际,被几个顽皮的小孩用火炮烧得面目全非,一大片一大片的焦黑,踩上去,“咔嚓咔嚓”地响。我见了,心想:“想罢这草再不可能冒出新绿来了吧。”心里却隐隐地一天天盼着它冒出芽来。可一天一天,一周一周地过去了,黑的依旧是黑的,黄的依旧是黄的,风一吹,还是凛冽的.。怕是春风习习吹来,草才会在土地下苏醒,然后从土中奋力地向上吧。

我便盼着春天的到来。

一天,风暖暖的,不会再刺人的骨,刮人的脸了。我猛然地想起,是春了。草地里原本齐整的草倒是没有长出来,可风中随遇而安的野草籽,落在土里,这会儿不也醒了,不断地在生长吗?翠绿的茎打着卷儿向四周探着,向伙伴们远远地打着招呼。于是,许许多多的野草被唤醒了,竞争着谁先破土而出。我惊奇地发现那一块死气沉沉的黑色已被春意盎然的绿色包覆了。各色的草叶盘在一起:心形的,长条的,一大排的,中间时不时有可爱的茎打成的卷儿向外望着,更多的叶子便在这春的召唤下涌出来了。

我这才明白:原来这才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寓意!野草原来远比那些齐齐整整的呆板的草更美丽!

篇2:描写野草的作文

野草它不同于灿烂的鲜花,也不同于高大雄伟的绿树。更不同于酸甜可口的硕果,它不会因美丽的外表而被人赞赏,也不会因奉献自我而被人称赞,它不会因牺牲而被人赞扬。它不会受到任何的荣誉,它已被人们遗忘,就是人们从它的身上践踏过去,也不会存有感激之心。但它不灰心,不丧气,仍执着地用自己来装饰大地,使大地添增生气与活力。

因此,我想赞美野草。

野草,极普通而又不平凡,漫山遍野都是它的身影,春天。它从土地钻出,夏天,它伸展身躯,秋天,它撒下草籽,冬天,它结束了它的一生,但来年,它的子孙又重复它的一生年年如此,永不间断,但它依然不屈不饶,默默地为大地献出自己的生命,为世界添上生命之色。

野草们因为希望给自己一个生存空间,迫不得已,与那些自称“高贵”的花草们争抢着本属于自己的一片小的可怜的天地。人们为了担心那些“高贵”花草的“健康”,于是疯狂地拔除着野草,可是谁又能理解野草们的感受呢?

在马路边生存的野草最惨,它们不仅要承受随时被拔的危险,更要忍受的是漫天的灰尘。曾看到过一株苍耳,孤零零的生长在被灰尘包围的地方。可怜的它,身上布满了尘埃,失去了原有的绿色,在它周围的空气中,没有太多的灰尘,不言而喻,苍耳忍受了这一切。

原本未开垦的一片土地,本是野草们的天地。狗尾巴草、野芹菜、荆棘……一片又一片的覆盖着,为大地献出了自己的绿色,令大地充满生机。蚂蚱、蚂蚁、螳螂……数不清的昆虫在野草之间戏耍。然而在这儿却看不到月季等花儿的影子,也许是它们承受不了吧!但随着开发商的一声令下,野草们被连根拔起,甩到一边。原本属于它们的空间也被占领!但生命颇为顽强的野草们,努力从沙石中钻出。我曾不止一次看到,在大块的岩石中,几株不知名的野草生长着,甚至在乱石堆中,也能看见它们!他们是多么顽强啊,令我肃然起敬!

因此,我要赞美野草。

啊,我们生活中是否也有这样的野草呢?他们是否默默无闻,一生坎坷,但他们却顽强地与命运作斗争呢?他们是否乐于助人却不求报酬,也不要任何赞扬呢?

篇3:解读《野草》的象征主义

《野草》的应和表现

应和 (或称契合) 的生态美学观是象征主义的宗旨。鲁迅在《野草》中也体现了象征主义的应和宗旨。

1. 写作背景上的表现

“夜九时后, 一切星散, 一所很大的洋楼里, 除我以外, 没有别人。我沉静下去了。寂静浓到如酒, 令人微醺。……这时, 我曾经想要写, 但是不能写, 无从写。”作者在《怎么写》一文中, 描写了写《野草》时的真实背景。显然, 鲁迅当时的写作心态与“一片应和”对应。“寂静浓到如酒, 令人微醺”的时候自我便消失在对外物的凝视中。

2.文本中的表现

诗人的眼凝望着一株在风中摇曳的树;转瞬间, 那在诗人脑里只是一个极自然的比喻竟变成现实了, 他把他的热情、欲望或忧郁加在树身上, 世界成了“一部象形文字的字典”, 自然只是“一座大神殿里的活柱或象征的森林”, 诗人通过象征万物的符号觅到了他们的真实存在。《野草》中的怪异、晦涩、深奥、玄妙、奇特无不是这种应和的结果, 不光是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的应和, 人的器官也达到了一种应和。

《野草》的复调叙事艺术

一个对世界文艺思潮非常关心的人, 不可避免地会在他的作品里尝试一些先进的, 自己很倾心的创作手法。《野草》中的复调叙事艺术随处可见。鲁迅被自己排除在诗歌之外, 但他又没脱离自己的诗歌。作品中没有无生命的对象, 不存在抽象的东西, 他可以使他们都讲话, 都唱歌, 都唉声叹气, 或威胁恫吓。

鲁迅整体上把叙述者以三种方式加以处理。第一种是以物为叙述者。像《秋叶》中的枣树, 被凛秋摧残得“落尽了叶子”, 并且伤痕累累, 但是依然默默地铁似地直刺着天空。第二种是以他人为叙述者。作者通过艺术的想象把“我”化身为各种人物形象, 寄寓自己的感情, 从而表达丰富的象征意义。如《这样的战士》中的手执投枪、永远进击, 都是鲁迅“我”的外化形象。第三种是诗人将叙述者形象化为两种不同的艺术形态, 表现自己的内心矛盾和严于解剖自己的精神。如《影的告别》中的“影”向“人”告别, 表现了“我”不愿彷徨于明暗之间。

《野草》的音乐性

象征主义大师魏尔伦在他的《诗艺》中提出“音乐高与一切”的主张, 论述了诗歌所追求的音乐境界, 所以音乐性成了象征主义诗歌的重要因素。

1.《野草》音乐美的局部表现

《野草》首篇《秋叶》中有这样一个句子:在我的后园, 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 一株是枣树, 还有一株也是枣树。它的意味总是无穷, 它的意义却是常新。有人认为这是鲁迅的“障眼法”, 有人认为是“陌生化”, 都在考虑为何不直接写成“有两株枣树”。但是如果我们换成“在我的后园, 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枣树”就没有任何美感可言, 而且在读者脑海里也不会出现那两株枣树。原因是前一个句子使用了象征主义手法, 富有音乐性, 能激发我们的想象;而后一个句子则不能引发我们的想象, 只是一般的叙事。《野草》中诸如此类的句子很多, 直接作用于我们的感官, 深刻地铭刻在我们的记忆里。

2.《野草》音乐美的整体表现

除了局部的音乐性之外, 《野草》整体上也是一部完美的交响乐。《题辞》是它的急调, 《秋叶》和《影的告别》是它的缓调, 中间的则属于平调, 平淡极了, 低沉极了, 断断续续的, 点点滴滴的, 像长叹, 像啜泣, 像送殡者沉重的步伐, 而《一觉》则又回到了轻快调, 从迷离的梦境拉回到了现实。

篇4:“野草”带来的财富

在一处山泉边,陈杰喝了几口甘甜的山泉水后,开始冷静地分析自己今后的打算,他觉得要想有所作为,必须得自己干一番事业。给别人打工,实难有出头之日,并且时时担惊受怕,唯恐炒鱿鱼的厄运降临到自己头上。而职场中的一些潜规则和同事之间的勾心斗角也让他不胜其烦,相比之下还是自己创业为好。他想自己上大学时学的是植物专业,便想从所学的专业上寻找方向。目标大概确定了,他心里就如同放下了一块石头,显得轻松多了,不由得哼起了歌儿,背着背包继续向前走去。

走了一会儿,在他面前出现一片绿油油的草地,而且草地上还开着星星点点的花朵,散发着阵阵幽香。他走近一看,眼睛立刻就瞪圆了,急忙放下背包,小心翼翼地挖出一棵草,然后仔细地观察着。最后他确认,这不是普通的草,而是一种兰花,并且是极为珍贵的一个品种。为了证明自己的判断,他决定挖几棵回去让自己的老师看看,确认一下。他在周围寻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挖兰花的工具。他看到山脚下有几户人家,就急忙向那几户人家走去。

他来到一户人家,看到一位老农刚刚从地里回来,肩上扛着镐头,就对老伯说:“老伯,我可以借你的镐头用用吗?”

老农看着这个文质彬彬的年轻人,笑呵呵地说:“怎么?想用我的镐头挖人参吗?”

陈杰听了老农那调侃的话,也笑着说:“虽然我要刨的不是人参,不过比人参也差不了哪去,那可是一种名贵的兰花呢。”说着还故作神秘地向老农眨了眨眼。

老农一听,也很好奇地说:“那我和你一起去吧,我倒要看看你说的是什么宝贝?”说着,两个人一前一后来到了那片草地。老伯一看陈杰所说的名贵兰花,不由得大笑起来:“年轻人,这哪是什么兰花啊,不就是普通的野草嘛,我们这里多的是,这种草什么用也没有,连牲口都不吃。你们城里人可能没见过这种山里的野草吧?所以把它当成名贵的兰花了?”

陈杰耐心地跟老伯解释说:“这确实是兰花,而且是一种很珍贵的稀有品种,我没有骗你。”

“呵呵,你说是兰花就是兰花吧,反正我们这多的是,你想挖多少就挖多少。”说着,老伯就帮着陈杰挖了几株兰花,又帮着把兰花装好,然后扛着镐头回家去了。

陈杰回到市里,马上找到他的老师,经老师验证,陈杰挖回来的兰花确实是一种很珍贵的稀有品种,叫佛兰。目前国内还没有培育和出售这种佛兰的,只有荷兰有这种兰花,而且售价非常高,如果能把佛兰打入国际市场,那前景可是非常广阔的。

陈杰听了老师的话,非常兴奋,便做了一个建立佛兰培育基地的策划方案。就在发现那片佛兰的地方建立一个佛兰的培育中心,专门培育佛兰,然后再向国际市场出口。老师对陈杰的想法和規划表示了大力支持。于是,就在市里帮着陈杰联系有关事宜,而陈杰马上回到了那片山林,经过老农和村民的帮助,建立起了佛兰的培育基地。把山里人认为是野草的兰花,进行精心的管理和培育。经过老师的联系和当地的花卉公司联合,他负责管理培育佛兰,花卉公司负责销售。短短数年,他就因为栽种佛兰而成了远近闻名的百万富翁。那个小村庄也在他的带领下,开始种植这种珍贵的兰花,最后成了远近闻名的佛兰村。

村民们万万没有想到这些平时连牲口都不爱吃的草,竟然能给他们带来滚滚的财源,老农很有感触地说:“原先我们是抱着金碗讨饭吃,守着宝贝不识宝,幸亏陈杰有心,才使我们脱贫致富了。”陈杰的有心不但帮大家致了富,同时也成就了自己创业的梦想。在生活中只要多留一份有心,就会多一份成功的喜悦!

篇5:描写野草的诗句

疾风识劲草,患难见真情。

明月楼高谁独倚,君忧天下芳草青。

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

赋罢流星赋彩云,闲芳野草也殷勤。

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风吹草不折,弱极而生刚。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河里无鱼水自清, 疾风劲草子阳名。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

篇6:关于描写野草的优美句子

春天,那片青松绿得像蔚蓝的海洋。绿油油的松毛里开满了粉黄色的松花。那花粉随风飘散, 花香迷人。人们常会去那里参观。有的人在看花,有的人照相,有的人在玩游玩。

松树一年四季都是一派生机,从来都是绿色。无论是气候温和的春天,还是炎热无比的夏天; 无论是百花凋谢的秋天,还是寒风刺骨的冬天,它总是那么直那么绿。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 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依旧那么直那么绿,不软弱也不动摇。大多花草树木凋谢之时,它 却依然郁郁葱葱,十分茂盛。松树从来不管雪有多大,它只会折断,不会低头。这种宁折不弯宁 死不屈的精神, 难道不像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吗?松树精神正是共产党人优秀而伟大品格的真实 写照!陈毅爷爷还专门写了一首赞颂松树的诗: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松,可以说是刚强雄健的化身,它一年四季都保持着挺拔的雄姿。“任尔东西南北风”即使遇 到再大的劫难,它也不会轻易低下头。于是,松造就了一种坚强和执着的精神。语句 :松树,没有花的芳香;松树,没有白桦苗条的身材;松树,她更没有果树又香又甜的果实。但 在悬崖峭壁的石缝里,别的树木难以扎根安身,惟有她能傲然屹立;在北风呼啸的隆冬,冰封大地 的北国,百花凋零,草木枯萎,惟有她还生机勃勃。

松树象征着坚忍顽强,显示着高风亮节的精神。人们歌颂它赞美它,甚至建议把它推举 为国树。然而,松树并不仅仅只有一种。全世界共有 多种,我国约有 余种呢!而他们时时 刻刻的都伫立在我们的附近:马路上广场上小区花园里绿草坪上……甚至家里都有它们的身 影,这是不是很常见呢? :松树不仅是“老寿星”,而且还很好看呢!如北京北海团城有一株 年生的古松,传说曾被 清乾隆封为“遮阴侯”;泰山“五大夫松”传说是秦始皇登山在此避雨而被封以官爵的。中国人民把松 树作为坚定贞洁长寿的象征。松竹梅世称“岁寒三友”,喻不畏逆境战胜困难的坚韧精神。

是啊!有时的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让自己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啊!我爱你!家门 前那青绿色的松树,你教会我如何面对和处理困难与挫折,你教会我如何生存和发展,你的精神将 鼓舞我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春天,它那针形的叶子呈现出嫩绿色,给山崖添上一道绚丽的色彩。它的枝干也开始增高, 山崖上到处飘着一股松香味。青松点缀着山崖,使山崖变成了一道绿色的屏障。在这个季节,它的 叶子也很柔软,不是那么扎手。

树在一年四季都不会弯腰。春天来了,小草和小花也长了出来,松树就像它们的妈妈一样, 保护着它们;在炎热的夏天,松树能为我们遮挡阳光,在下雨的时候松树像一把大伞,为我们遮风 挡雨;秋天来了,树叶纷纷飘落,而松树却直挺挺的一根“叶子”也没掉,人们叫它为塔松;冬天到 了,大雪纷飞,松树们都穿上了白棉袄,它们依然是那么翠绿挺拔,这让我想起人们赞美它们的 一句诗: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更不用说在夏天,它用自己的枝叶挡住炎炎烈日,叫人们在如盖的绿荫下休憩;在黑夜,它 可以劈成碎片做成火把,照亮人们前进的路。总之一句话,为了人类,它的确是做到了“粉身碎骨” 的地步了。

初春,它那绿油油的枝条抽出了几枝新芽。新芽上呈现出细针似的绿叶,整棵树显得郁郁葱 葱。暮春时节,松树的新枝上又伸出许多嫩绿的细细的细针似的绿叶,显得郁郁葱葱。盛夏,微风 偶尔吹来,松树的绿叶微微颤动。刚下过雨的松树,更好看。晶莹的小水珠站在细针似的绿叶尖, 阳光一照,像无数奇妙的珍珠在闪亮。深秋,是落叶的季节,可松树还是那样路油油的。那细针似 的绿叶一个一个,形成了一片绿阴,让人感到清雅文静。寒冬,百花都凋零了,可松树还是那样秀 丽挺拔。它那苍郁伸展的绿叶,似乎在显示着生命的活力,让人觉得那么温柔,又是那么坚强。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炎热的夏天又来到了,一阵阵夏风吹着,让松树随风摇曳,小雨“哗哗” 下起,小朋友们在它的身下避雨,晴天的时候又到那儿乘凉跳舞唱歌嬉戏。语句 :松树不象梅花。有多少诗人来赞美梅花啊,可松树没有又有多少被梅花的淡淡芳香所迷醉, 可松树也没有。但她不因为这个而停止不前。为了汲取更丰富的营养,她把根伸到土层五米以下, 为了在寒冬时减少水分蒸发,她把叶子变成了一根根小针。松树啊,松树,你何不把这份力用到开 出更美丽的花或结出更香甜的果实上去呢?瞧, 干旱的土壤上松树长得更加郁郁葱葱; 暴风雨袭来, 树木被连根拔起,可只有松树安然无恙。

寒冷的冬天,鹅毛大雪在空中飞舞,凛冽的寒风吹着哨,猛烈地摇摆着松树。大片大片的雪 花往松树上压,它的枝杈上积满厚厚的雪。风和雪都想征服松树,但是,松树以它顽强的毅力和抗 寒力一次又一次地战胜了风和雪,等待着春天的到来。

冬天的黎明来得特别晚,每当黎明时,我都会独自来到街上散步,薄雾笼罩着大地,天地之 间都只是白茫茫的一片,大地是那么的苍茫,在街上连一个人都看不到,显得那么冷冷清清,唉! 等等,那是什么?她是那么的高大,是那么的健壮,独自屹立在空无一人的世界里,它,就是威武 的松树。 描写竹子的好句好段 竹子是黄色的,与边上的竹子的绿色大不一样,为什么呢?我向下看,只看见竹子的下面不在 土里,而是靠在一块灰色的凹凸不平的砖上面。怪不得是黄色的。那竹子的根每一个分叉的头都是 裂开的,也许是得不到泥土的滋养,才会有这样的裂开,竹子一定很苦吧,我想。

竹子长得很高,是普通树的几倍。它的杆子是一节一节的,像一个大炮似的。杆子上长着许多 细长的枝条,要是把它折断来打人,那是很痛的。细长的枝条上长着许多刀片一样的叶子,它还是 一个巧夺天工的乐器呢!只要你把叶子放在嘴唇上一吹,就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

竹子,一直都有无私奉献团结坚强的一种精神,而我们连竹子都不如的么?这竹子的精神, 也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精神。这是我 们必定所需要的,可是这简简单单的事,多少人才能做到?哪怕只是一件,也显示竹子的精神,也 希望每个人都像竹子一样,节节高声。

竹的色彩是绿色的,但却不显单调,给人以生机。清代诗人郑燮的《竹石》中“咬定青山不放 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写的正是竹子坚贞不屈的精神。 竹,秀逸有神韵,纤细柔美,长青不败,高风亮节,高尚不俗,生机盎然,蓬勃向上……它有 许许多多的优点,然而,我最欣赏它的坚贞不屈。它那“孤生崖谷间,有此凌云气”的美好品质。它 偃而犹起柔中有刚的高尚品德时时刻刻激励着我! 站在学校的操场上,远望竹林,好似一个翠绿的大屏障,遮去夏日的燥热。一阵微风吹过,翠 绿的竹叶沙沙作响, 似乎是在告诉我们春天的来临。

竹子真高呀, 高的似乎直插云霄, 竹子真挺呀, 像士兵守卫着美丽的校园。竹子真绿呀,好像被春雨的绿颜料染过似的。走进竹林,你会看到翠绿 的竹叶捱捱挤挤,几乎没有一丝缝隙,如果你仔细观察还会发现那一个个惹人喜欢的小竹笋,它们 可真像一座座嫩黄色的小宝塔,又好像一个个小陀螺。你还会发现竹子是一节一节的,好 是有人 拼成似的。

远望绿竹林,郁郁苍苍!重重叠叠;近看呢,有的修直挺拔,直冲云霄;有的看来刚出世不久, 却也亭亭玉立, 别有一番神采。

那绿竹林的枝叶犹如一顶碧绿色的华盖,遮住了太阳白云蓝天, 给大地投下了一片阴凉。

阳光下,竹子迅速生长。当你走进竹林,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青翠的绿色,霎时间,你会感到一 股柔和的风迎面扑来,令人神清气爽。

夏天到了,外面的世界都被太阳烤得火热,然而,我在那小竹林里却觉得好似春天一样的凉爽。

我还招呼了爸爸妈妈一起来到那小竹林里纳凉。在小竹林里,有时,我还和爸爸摆开棋局,“大战” 几个回合。只要住在竹林里,那凉风就会一阵阵吹来,令人心旷神怡! 我长这么大,却从未见过长得如此繁密的竹林,只见一片如壁玉石般的莹绿,这一片巨大的 竹林,若要从空中俯視它们,那就像一块玉壁镶在了这养育了无数中华儿女的土地之上。笔直的竹 子上,泛着点点的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油光锃亮的竹皮,在于阳光嬉戏。

秋天,竹那翠色的叶子,渐渐的变黄,渐渐的从竹子上掉进了大地妈妈的怀抱里。人们 为了冬天的暖和,竟举起斧头,朝竹子砍去。“哗!”竹子倒在了地上任由人们把自己的身躯砍成几 段,拿回去当柴火烧。竹,从来不埋怨那些人们,只要能为人们提供些什么,哪怕一点点,一点点, 它甚至愿意付出自己的生命…… 绿竹林是顽强的,暴雨冲不垮,狂风刮不倒,它的根基牢牢地连在一起,在大地母亲的怀抱 中,宅得到无穷无尽的力量和勇气。

绿竹林是美丽的。夜晚皎洁的明月映照竹林,洒下一地月光竹影;清晨,阳光亲切地抚摸 着竹林,那一颗颗晶莹透亮的水珠,仿佛是一只只美丽的眼睛。绿竹林在 晨光的沐浴下茁壮成长。

中午,是绿竹林最热闹的时候,可爱的金龟孑开始演唱它那动听的歌曲;蟋蟀竖起翅,弹起了琴; 蚂蚁身着油黑发亮的礼服,翩翩起舞…… 绿竹林也跟着节奏,轻轻摇摆,不时发出“沙沙”的响声。

这一切构成了一首美妙的《林间交响曲》 。

绿竹林是慷慨的,老人向它要手杖,船夫向它要竹篙,猎人向它要竹弓,村妇向它要竹萝, 厨师向它要竹笋,孩子向它要牧笛,修桥的挑担的……无论谁来索取,竹林都慷慨地答应,无私 地给予,它毫无保留地向人们奉献着。

渐渐地,竹笋长大了变成了苍劲挺拔的竹子。竹子一节一节的,仿佛是一根根藕连接起来的。

竹子的叶子小小的宛如小雨滴,绿绿的又像一片片晶营剔透的绿色翡翠片。在阳光的照耀下,忽闪 忽闪的,十分美丽。

春天到了,地上长出了一个个小竹笋。这些竹笋一天天长大。到了夏天,竹子越长越高,越 长越密,最后便长得密密麻麻的。远远望去,像一片绿色的海洋;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小刀片挂 在枝条上。秋天到了,虽然有一些叶子已经变得枯黄,但大部分都是碧绿色的。冬天到了,虽然天 很冷,但是竹子依然很挺拔碧绿;不像其它普通的树,早就变得弯曲了,而且叶子也已经落光了。

春天,是万物苏醒的季节。你瞧,竹子刚醒来就换上了一身新装,青的叶绿的杆,撒下一大 片浓阴。这些竹子的姿态各不相同?粗壮挺拔的像年轻有力的小伙子;轻盈细小的像亭亭玉立的少 女;靠在一起拥抱的像两个久别重逢的老朋友;郁郁葱葱的像饱经风雨的老人……真是千姿百态 各具风采。

成年竹子的高度约莫三至四层楼高,挺拔秀丽。竹枝杆修长,亭亭玉立,婀娜多姿,四季 青翠,凌霜傲雨,倍受人们喜爱。清丽俊逸,又不失顽强拼搏,敢于面对挫折的品质。风雨中,花 儿草儿被风刮倒了,被雨点溅倒了,然而,竹子却勇敢地屹立于暴风雨之中,无一丝畏惧的神色, 那样潇洒,那样自然。雨过天晴,风中透着一股泥土的清新,再看那一棵棵竹子,仍然立在那片属 于它的土地上,如一位位窈窕的少女,依旧是挺拔的,亭亭玉立的,给人一种坚强的无所畏惧的 美。

竹子有着挺拨的身材,穿着青色的衣裳,身体里的空心代表着人的虚心,笔直挺拨的身躯代 表着人的正直。当我看着窗外,大风肆虐,两行的树被风吹得是点头哈腰,而竹子却依然笔挺地立 着。它并没有像树边的树那样屈服于肆虐的狂风,而是迎着风坚强地站在那里。我被这棵竹子深深 地吸引住,它用它那坚强的信念,始终没有向狂风点过头,弯过腰。

竹子使我也学会了当我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坚强地面对,做一个谦虚正直的人。在寒冬腊月 时,一直保持着自已的本色,不畏惧,坚持自已的原则,使自已成为在寒冬里最美的景色。竹子就 是这样坚强正直谦虚。我愿做一个竹子品质的人! 在生活中,也要像竹子一样,一生正直,坚强乐观。不论面前是何等的艰难,学会坚强,乐 观地面对,不向困难所屈服。

要用竹子的精神和身躯来捍卫中化民族在世界这片森林中屹立五千 年而不到,并蓬勃地向前发展,永不停息。

篇7:路边的野草作文

如果有人问我世界上哪种生命最顽强,我想应该是野草吧!

一个炎热的夏季,道旁的垂柳蔫了,苗圃的花儿枯萎了,就连广场上人工种植的草,尽管不时有人喷水,仍显得面黄肌瘦、弱不禁风。当我在学习之余,下楼散心时,发现围墙旁边那几株头顶烈日的野草,依然在烈日下舒展着筋骨,展现出绿色的生命。这是怎样的草啊!在这到处是水泥砖瓦,连小蚂蚁都难觅踪迹的地方,他们就这样倔强地生长出来。就那样三五棵,簇拥在一起,你依我,我靠你,共同迎接烈日的考验。没有谁会给他浇水,更没有谁会给他们施肥,那漫天飞舞的花蝴蝶都不愿在他身边停歇。他没有条件生长娇嫩的叶片可那细瘦的叶,片片精神抖擞。他珍爱每一束阳光,珍爱每一滴雨露,甚至珍爱每一缕清。

任何一个珍爱生命的,难道会在这样的情景面前无动于衷吗?面对这样顽强坚韧、知难无惧的小草。一种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我也要像这几棵野草一样,无论在学习中,还是生活中,都要做一个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人。生命是这样可贵,就连野草也在不断挑战极限、完善自我。作为一名学生,难道不应该学习他们的精神吗?

篇8:野草的胜利

到了十月,我突然发现,小区的绿化区被各种知名、不知名的高矮不一、青黄驳杂的野草完全占领,原来的草坪草几乎找不到了。这是多么地让人震惊啊!旋又释然:草坪草是人工培育的,失去了人为的呵护和精心的打理,它就丧失了独立生长的能力;而野草,是大自然赐予的,它们不择土地,不论肥瘠,不怕旱涝,无需呵护,无需人工打理,更不需要施肥,打药,只要有适合自己生长的环境,它们就会拼命地生长。这,才是真正的生命。

野草的胜利,让人不由得生发感慨:生命是上天赐予自然的一种特殊礼物,包括动植物,当然也包括我们人类。任何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也都没有得到自然的格外青睐和垂怜,各种生命在与自然的联系中,不断地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物竞天择”。再看看草坪草和野草吧,草坪草是经过人工培育的,在培育过程中,它备受园丁的呵护,一旦离开了园丁的照顾,就“手足无措”了,只能被残酷的竞争吞噬;而野草没有受过人工的特别关照,它野性十足,只要有一定的环境和生长条件,它就肆无忌惮地疯长,毫不顾忌地争抢其他植物的生存空间,为所欲为地扩张、蔓延,绝不会“怜香惜玉”,也不会“谦虚礼让”,更不懂得什么“温、良、恭、敬”了,所以,备受呵护的生命被野性十足的生命挤压,直至“吞没”也是意料之中的了。

篇9:路边的野草作文

野草们因为希望给自己一个生存空间,迫不得已,与那些自称“高贵”的花草们争抢着本属于自己的一片小的可怜的天地。人们为了担心那些“高贵”花草的“健康”,于是疯狂地拔除着野草,可是谁又能理解野草们的感受呢?

在马路边生存的野草最惨,它们不仅要承受随时被拔的危险,更要忍受的是漫天的灰尘。曾看到过一株苍耳,孤零零的生长在被灰尘包围的地方。可怜的它,身上布满了尘埃,失去了原有的绿色,在它周围的空气中,没有太多的灰尘,不言而喻,苍耳忍受了这一切。

原本未开垦的一片土地,本是野草们的天地。狗尾巴草、野芹菜、荆棘……一片又一片的覆盖着,为大地献出了自己的绿色,令大地充满生机。蚂蚱、蚂蚁、螳螂……数不清的昆虫在野草之间戏耍。然而在这儿却看不到月季等花儿的影子,也许是它们承受不了吧!但随着开发商的一声令下,野草们被连根拔起,甩到一边。原本属于它们的空间也被占领!但生命颇为顽强的野草们,努力从沙石中钻出。我曾不止一次看到,在大块的岩石中,几株不知名的野草生长着,甚至在乱石堆中,也能看见它们!他们是多么顽强啊,令我肃然起敬!

篇10:路边的野草作文

小区里有一块野地,哪里长着很多野草,虽然杂乱,但非常茂盛。

这些野草虽然没有美丽的容颜,也没有高大的身材;比不上牡丹、荷花、樱花的美丽;也比不过杉树、杨树、松树等的高大。但它是美丽的。

白居易曾赞美:“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场大火烧不掉它,一场雨它又得到重生。牡丹、荷花、樱花缺少坚强,冰雹一砸便到了。杉树、杨树、松树缺少柔弱,狂风一吹,便被折断了。

也许是看着叶草不好看,小区人员去除它,用铲子挖,用火烧,却怎么也出不掉。最后把土一翻,想:也许它们会在土里烂掉,便不去管它。没想到,第二年春天,他们又探出了头。工人们只好细心修理,让它显得并不杂乱,最后竟和人工种植的草一摸一样。

篇11:路边的野草作文

曾看到这样一幕:去裁缝店缝衣服时,我突然看见一棵碍眼的野草骄傲地挺立在桌上的花盆里,我毫不犹豫地拿起剪刀,“刷”一下把它给剪了……几天之后,当我再次来到裁缝店时,那棵野草竟托着原来的细细的茎又冒出了一个新芽。“好顽强的野草!”我在心里不禁这样感叹着。

从此,野草的精神在我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虽然我生在一个优越的家庭环境中,但我的父母并没有因此而宠溺我,而是教会我独立。六岁时,我就开始学习洗碗;七岁时我就替妈妈买菜;八岁那年,我就一个人在家烧饭……就像一棵野草,我顽强地独立长大着。

野草要求的生存环境其实一点也不高,所需要的养分也不多。有一次考试,当时我看作文题,想来想去没有头绪,好心的老师“帮”了我,她用非常温和的、强调的口吻对我说:“再读题。”是的,这的确不算帮,只是像一滴雨水滴落在饥渴的野草上一样,没有声响,但对野草来说,是极大的养分。当我再看题时,灵感爆发了,我就以老师的这一句话为题,写了半个卷子的作文,最后,我的作文满分加星!

篇12:《野草》的文学启示

这一次因为写序重读本书感受最深的,也依然是这三点。需要补充的是,这样的研究成果确实来之不易。“沉潜十年”本是我对青年学人的一个期待,但真正这样做,却难而又难,能够做到的,就自然少之又少。如本书作者所说,“国内人文研究的潮流化与学术积累意识的淡薄,当下人文学术的媒体化”,以及我经常说的学术研究的体制化、商业化与技术化,“都使真正的前沿探索难免陷入寂寞”。在这样恶劣的学术生态环境下,要做到“坚守与沉潜,系于一心”,是很难的。作者说“不必扯上学术良知,只是为了不至于完全落入‘著述都为稻粱谋’的宿命”。能够这样想,这样做,就不错了。我也不需要再多说什么。

我要说的话题,是由作者的一个自省引发的:他说自己的著作引不起任何反响,其中一个原因是:“没能有效地参与到近十年来中国人文思想的反思,束之高阁成了它的命运。”这里所提出的,是如何使我们的学术研究的成果,转化为当今中国社会的人文精神建设的资源,这样一个重大问题。这也是我最为关注的。这些年,我提出鲁迅研究不仅要“讲鲁迅”,还要“接着往下讲”,甚至“接着往下做”,就是为了给长期困惑我们的“学术研究的当代性”问题,提供一个新的思路。选择鲁迅研究作为一个突破口,是因为在我看来,鲁迅就是一个“现在进行时的存在”,他的文学的深刻性、超越性,都是通向当代中国的,我因此专门作过《活在当下中国的鲁迅》的演讲,主要讲鲁迅对中国国情的洞见,以及由此决定的鲁迅精神在当下的启示意义。这一回读了本书的《野草》研究,就禁不住想起了《野草》的创作对当代中国文学的启示意义。可以说,下面一番议论,是想借助汪卫东君的研究成果,讨论一个问题:当代中国文学距离《野草》已经达到的高度还有多远?我们能不能借《野草》反思自己,进而寻找摆脱当下中国文学困境的新途径?——这也可以说是“接着往下讲”,大概不至于脱离汪卫东君研究的初衷和原意吧。

本书研究的一个特点与前提,是将《野草》置于鲁迅生命发展的历程中来加以考察。于是,就提出了鲁迅生命中的“两次绝望”。第一次是前人多有阐发的民国初年在北京的“十年沉默”,这是一次对中国传统社会与文化的彻底绝望,因而在走出绝望以后,鲁迅就投身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有了第一次生命的,也是文学的大爆发。本书作者发现,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新青年》分化以后,鲁迅又有了“第二次绝望”,这也就是鲁迅自己所说的,“《新青年》的团体散掉了,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我又经验了一回同一战阵中的伙伴还是会这么变化,并且落得一个‘作家’的头衔,依然在沙漠中走来走去。”(《(自选集)自序》)这应该是对启蒙主义的一次大绝望。本书研究的重心,也是我最感兴趣的,是鲁迅如何走出这第二次绝望。作者告诉我们,鲁迅在面临“五四”以后中国社会和中国知识分子的大分化时,没有把一切推之于外部条件变化导致的生态环境的恶化,而是把所有外在的问题,都内转为自我生命的问题,把“启蒙的可能性”的外在危机,转化成了“自己的危机”。他以“近乎惨烈”的方式,“以特有的执拗切入自我矛盾的深层,像一个人拿着解剖刀打开自己的身体”,“对纠缠自身的诸多矛盾,进行了一次彻底的展示和清理”,将“环绕纷呈”的矛盾“推向极处,形成无法解决的终极悖论”。整部“《野草》的写作过程,就是一个自我生命追问的过程”:希望与绝望的纠缠,生与死的抉择,光明与黑暗之间的徘徊,“直抵死亡的追问,却最终发现,所谓‘真正的自我’并不存在”:“本味何能知!”但也正是通过这样的“向死”而达到了“后生”。《野草》最终穿越了“黑暗与虚无”,回到了“野草”铺成的“大地”,回到了“当下生存”,选择了不以“希望”或“绝望”为前提,而以自身为目的的决绝的反抗,作为自己的存在方式。鲁迅又开始了新的战斗,进行以后期杂文为代表的更为锐利的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但此时的鲁迅,已经经过了《野草》的自我审判与超越,如作者所说,他的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都“基于其个人的真切的生命体验”,他发现了所要批判与摆脱的外部世界的黑暗,原来是和自己内心的黑暗纠缠为一体的;他的所有的社会批评、文明批评和它的对象之间,形成了十分复杂和丰富的关系,就像鲁迅《颓败线的颤动》里的那位老女人,他所发出的是“将一切合并:眷恋与决绝,爱抚与复仇,养育与奸除,祝福与咒诅——”的声音。这是一个全新的思想和文学深度与高度。关键是这一次《野草》的精神炼狱,鲁迅作为“中国的启蒙者”,“以肉身承担了现代中国转型的痛苦”,在这一过程中,收获了“充满挫折和失败的个体体验——丰富的痛苦”,使自己的个体生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高度和力度,这些最后都化作了他的文学。可以说,正是自我生命的深度、高度决定了文学的深度与高度。作者说,鲁迅“以文学的形式,表达了堪称中国现代最深刻的生命体验,留下了中国近现代文化转型最深刻的个人心理传记。这些,都成了文学家鲁迅的底色。鲁迅文学,正是承担中国现代转型之艰难的痛苦‘肉身’”。

“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野草·题辞》一开头就提醒我们:鲁迅所经历的生命的困境,同时又是一个语言的困境。前引《颓败线的颤动》里的那位“老女人”最后发出的是“无词的言语”,这说明,“并不是所有的存在都能被语言表达出来”,“在语言达不到的地方,存在仍处在晦暗之中”。如作者所分析,鲁迅自己也很清楚,他的第二次绝望遭遇的“空前复杂的情思世界”,“异常幽深的体验”,都是“没有经历过,也是语言未曾达到过的”;但鲁迅之为鲁迅,作为一个真正的语言艺术家,他“不愿在无言的痛苦中沉没”,他偏要挑战这“不可言说”,他“试图用语言照亮那难以言说的存在”,于是就“进行了一次空前的语言历险”。据作者的研究,鲁迅进行了两个方面的可以说是艰苦卓绝的试验。一方面,他大胆尝试“非常态的语言方式”,“进入《野草》,随处可发现违反日常思维习惯、修辞习惯和语言规范的表达”:那“诸多矛盾汇集而成的无法解开的终极悖论;那不断出现的‘然而’、‘但是’、‘可以’等转折词构成的不断否定的循环;那由相互矛盾的义项组成的前无古人的抽象的意象,如‘无地’、‘死火’、‘无物之阵’等;那有意违反简洁、通顺等语言要求的重复和繁复;还有,那偶一出现,一露峥嵘、令人费解的‘恐怖言辞’,如‘过客’接受‘小女孩’的布片后突然说出的一大段话……”等等;另一方面,为了更深刻地表达自己的“现代感”,由“现代心灵”决定的“现代眼光”与“现代趣味”——其实也是纯粹语言难以进入的存在境界,鲁迅又自觉地吸取西方现代美术和音乐的表现手法,进行了具有音乐性和强烈的线条感与色彩感的语言试验。可以看出,鲁迅正是通过大胆的语言突破与对音乐、美术资源的广泛吸取,把现代汉语的表现力提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周作人早就说过,汉语本身就是一种具有音乐美和装饰美,有极强的表现力的语言;现在,经过鲁迅的试验,又为用汉语表达现代人难言的生命体验,开拓了新的空间,展现了现代汉语的无限广阔的表现前景。

nlc202309041629

作者总结说:“《野草》是一次空前绝后的精神历险和语言的历险。”这样,它也就在生命的最高“险峰”上,展现了语言的“无限风光”,在生命体验和语言试验两个层面上占据了文学的高地。它“不仅在鲁迅的写作中是一个另类的存在”,“在迄今为止的中国文学中,也堪称另类而幽深的文本,蕴藏着最尖端的文学体验和书写”。

面对这样的文学高地,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省和反思。

因为我们和鲁迅共同面对中国社会与文学的“现代转型”——这样的转型,从晚清开始,至今也还没有结束。我们和鲁迅同处于“明与暗,生与死,过去与未来之际”,共存于“友与仇,人与兽,爱者与不爱者”之间(《野草·题辞》),共同生活在“不是死,就是生”,“可以由此得生,而也可以由此得死”的“大时代”(《(尘影)题辞》)。

而且我们也有类似的经验和体验:据我的观察,中国当代文学同样经历了“两次绝望”。第一次绝望发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的“文革”后期,在对现存社会和文化、文学进行了刻骨铭心的反省,走出绝望以后,就有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启蒙主义时代与文学的再生:那是一次对鲁迅等先驱开创的“五四”新文学传统的自觉回应。但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们也经历了一次绝望,同样感受到启蒙主义的无用与无力。但我们似乎至今也没有走出绝望,更不用说如鲁迅那样走向新的生命与文学的高地。原因全在我们自己。我们中的许多人(当然不是全体)先是因政治的突变,患上了恐惧症;后又面对汹涌而来的经济大潮,犯了眩晕症;却少见有人如鲁迅那样,把外在的困境内转为自我生命的追问:我们既无反省的自觉,更无反思的勇气与能力。我们有的只是--中国传统的生存智慧,选择了“活着就是一切”的活命哲学,于是,就走了一条最轻松、方便的顺世滑行之路。结果滑行到了哪里?这是此时猛然醒悟才感到羞愧的:我们或逃避,或迎合,或按惯性混沌地活着,即使出于良知未泯,发牢骚,表示对现实的不满,甚至作出某种批判,但也都是与己无关的冷眼旁观,甚至還充满了道德的崇高感,这就和鲁迅式的“把自己烧进去”的生命搏斗不可同日而语。这样,我们就失去了一次鲁迅式的逼近生命本体、逼近文学本体的历史机遇。我们无法收获丰富的痛苦,只获得了廉价的名利、肤浅的自我满足或怨天尤人。在这样的生命状态下的写作,就根本不会有鲁迅那样的语言突破、试验的冒险,也只能收获平庸。于是,当代中国文学就在作家主体的生命深度、高度与力度和语言试验的自觉这两个方面和鲁迅曾经达到的高地拉开了距离;而“生命”与“语言”正是文学之为文学的根本: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的许多(当然也不是全部)当代文学实际上已经失去了文学性。在我看来,这就是中国当代文学的困境所在。而走出困境的途径,就要从解决这两个根本问题入手。这也就是我读了汪卫东君的《野草》研究著作以后的一点联想与期待:我们的当代作家能不能借鉴鲁迅的经验,尝试进行新的“精神的历险和语言的历险”,从而寻求新的突破呢?

二0一三年八月二十三日

篇13:路边的野草作文

它们热爱大地,热爱自然,深情地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沐浴着灿烂的阳光,也曾在狂风暴雨中搏斗。更为可叹的是,一株被压在顽石下的野草,不管顶上的岩石多么沉重,周围的泥土多么坚硬,它总能曲曲折折地、顽强不屈地钻到地面上来。它的生命力是如此地强大,而且它还勇敢地向大自然挑战,寻求自己的快乐。

我曾在四川四姑娘山上见到你美丽踪影,那厚厚的草甸,经历了几千年的风风雨雨,你甘愿为五颜六色的小花做陪衬,你的心胸、你的秀气、你的文静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深处。

我曾在我奶奶家的附近,在太湖边、山坡上发现了你,在春天,你的纯纯的绿,淡淡的香……

我也曾见过雨中的你,小小的雨滴洒在你细小的叶上,在风中摇曳……

野草,生命顽强,年复一年,周而复始,久枯春绿,欣欣向荣,不屈不挠。

篇14:路边的野草作文

不是吗?当它们还是一株幼苗时,就被小心地移入花盆,围上肥沃的细土,在一个为其设计建造的“人造空间”里享受着“花苗”的殊遇。可一旦被移到野外,一切无人料理,任凭自己成长,那么,还有几株能够完全独立的生存下来呢?看,绝大多数只得向劣境垂下俏丽的脸庞,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香消玉殒……

而我要在此赞美的是却是最常见,最不起眼的野草。风儿将他们的种子撒向各方:肥沃的土壤,贫瘠的荒野,陡峭的山崖,甚至在乱石堆的缝隙里,或“不毛之地”的大漠中,随时可见到他们不屈的身影。无论何地,他们随遇而安,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逆来受顺;他们洁身自好,但也绝非孤芳自赏。在与逆境的抗挣中,始终将根须深深地扎入大地,迎着烈日顶着暴雨顽强向上。那怕是在冰封雪地的隆冬暂时的枯黄,可等到来年的春天,展现在我们眼前的,依然是一片勃勃生机、青翠欲滴的野草。

我爱野草,爱它不屈不挠的刚烈性格,爱它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更爱它顽强旺盛的生命力。只有这样的野草,才有权利在青天白日之下昂首挺胸,嘲笑那些被放置在花房里的盆花……

上一篇:驾驶员保证书范文下一篇:红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