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

2024-05-05

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精选十篇)

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 篇1

“如果有天堂, 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凡是热爱读书, 热爱图书馆的人大概都知道前阿根廷国家图书馆馆长、著名诗人博尔赫斯以及他这一句赞颂图书馆的诗。的确, 图书馆是个可以让人接近人间美好、接近天堂的地方, 同时也是一个专门收集、整理、保存、传播文献并提供利用的科学、文化、教育和科研机构。总的来说, 现代图书馆的作用, 主要是负责保存图书、期刊、地图和声像资料, 并满足来自于社会各阶层的不同人士的阅读需求, 为周围民众社区提供身心娱乐的场所, 为促进全民的文化素质和全社会的文化事业的提高而服务的。

然而,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文化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 公共图书馆除了要提供典藏文献、借阅服务等传统服务外, 还要满足便捷服务、普及电子资源服务、增加服务项目、扩展服务业务等普遍发展趋势, 因为只有加强创新才能保证公共图书馆的高质量服务, 也才能真正体现公共图书馆传播人类文明的社会价值。而基于基本的社会职能, 结合自身技术、地理及人文特色, 发展能弥补传统服务中无法满足新时代需求的服务项目便是创新服务的体现。因此, 现代公共图书馆开展创新服务必须遵循两个要求——一是技术上的创新, 二是思路上的创新。总的来说, 现代公共图书馆应该是通过新技术和新思想的综合应用, 来改善和变革现有的服务流程和服务产品, 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 扩大现有服务范围, 更新服务内容, 增加更多新的服务项目, 为用户创造更高更新的价值, 最终形成图书馆的竞争优势, 达到打造地方公共图书馆服务品牌的目的。

二、公共图书馆创新服务发展现状及其启示

(一) 东莞市设立图书馆ATM

据报道, 2008年12月8日, 东莞市图书馆首个社区图书自助服务站 (图书馆ATM) 正式进驻东莞市宏远小区。有了这种图书馆ATM, 市民们在家门口就可以借还书籍——只要把借书卡塞进去, 书就从ATM里面吐出来。

不只是东莞, 这种“24小时自助图书馆”的ATM机也是深圳市图书馆的一大特色。据深圳图书馆馆长吴晞介绍, 自助图书馆最大的好处就是不占地方, 不费人工, 一台机器占地不到7平方米, 费用30万至50万元, 可以根据情况摆在不同的地方, 既能给市民提供方便, 也能减少政府的成本。

可以说, 图书馆ATM是现代公共图书馆的一大创新, 同时也具有巨大的社会社会效益。借书、还书如在ATM机上存取款一样方便, 不用跑来跑去;利用电子书阅读器下载电子资源, 可随时随地随心阅读……日益便捷、完善的借阅服务让人们更充分地享受“悦读”的过程。然而, 按照深圳图书馆馆长吴晞的介绍, 图书馆ATM机的普及并不是一件易事, 主要沿海城市可以借鉴东莞和深圳的发展模式, 但经济欠发达的内陆地区城市应根据自身条件适当进行创新改革, 不可一味模仿。

(二) 广东启动“流动图书馆”协作网络

2003年11月, “广东流动图书馆”工程在广州启动, 成为广东建设“文化大省”的重要举措之一。不同于以往的“送书下乡”, 其运行模式是以“大物流”概念启动图书馆协作网络, 省财政每年设立专项资金, 由省立中山图书馆牵头, 购置一定数量的适合基层群众的图书, 分别流向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加盟的县级图书馆, 图书资源在各分馆之间每半年流动交换一次, 最终回流省立中山图书馆, 达到资源共享的目标。

“广东流动图书馆”的物流创意及服务模式, 堪称我国公共图书馆发展史上一个崭新的里程碑。这一举措不仅有效解决了基层群众读书难的问题, 还提高了政府投入的经济效益。发展图书馆协作网络将是公共图书馆未来发展趋势之一, 各地公共图书馆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扩大服务范围及收益人群范围, 同时还可以使得不同地区的图书馆定期更新储藏的存书, 有利于各地读者更新自身知识。

(三) 上海市中心图书馆为残疾人免费送书上门

2002年, 由上海图书馆、上海市残联和上海市邮政局共同推进实施的为盲人读者送书上门服务网络成功启动, 并已成功覆盖了上海各中心城区和郊区。针对残疾人的文化需求, 采用送书上门的专用邮递包、送书上门的志愿者队伍和热线电话预约的免费送书三种服务方式满足了众多出行不便但也同样需要汲取知识信息的残障人士的需要。

从服务理念上来说, 上海市中心图书馆的案例着实是开拓创新的一举, 它不仅实现了图书馆满足读者借阅的基本社会职能, 还从服务思路上开拓了新的功能, 即传达明朗的人文精神, 同时为图书馆拓展志愿服务、合理吸收社会人力资源起到不小的作用, 丰富了图书馆的服务理念。

(四) 杭州图书馆展露“天堂”的摸样

杭州被誉为人间天堂, 那么, 杭州图书馆就应该是一座天堂里的“天堂”。一方面, 宛如温馨的自家书房的设计的“天堂”景象, 让读者享受如在自家书房般的阅读感受。另一方面, 平等、免费、无障碍的“天堂”理念, 对所有读者开放, 包括那些无家可归的乞丐和流浪汉体现了公共图书馆真正的“公共”涵义。

杭州图书馆以其人性化、个性化的高品质服务, 不仅获得读者的认可, 也获得了社会各界的交口赞誉。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杭州图书馆只不过开了一个好头。现代公共图书馆不只是为上层阶级、高文化水平的人服务, 还为少有机会接触图书的人群敞开大门, 因为图书馆的宗旨在于开启人的心智, 提升人的知识, 因此, 免费开放是创新服务的必然趋势。

三、创建公共图书馆创新服务品牌

(一) 完善服务设备

服务设备包括硬件设施及软件设施, 硬件设施是指图书馆为读者进行书目查询、书刊阅读、书籍借还等活动时需要的辅助设备。图书分类的明晰程度, 阅览区环境的舒适度, 借还区的方便性等都会影响读者享受服务的过程, 提高硬件设施的服务质量将会保证读者顺利完成基本的读书活动。而软件设施主要是指图书馆员的服务态度、职业道德、专业精神等。常常对内部馆员进行业务培训, 提高馆员服务整体素质影响整个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与社会形象。因此, 完善服务设备, 同时注意硬件设施及软件设施的质量保证, 有利于公共图书馆朝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 也是创建创新服务的基本要求。

(二) 拓展服务业务

拓展服务业务是服务内容的创新, 也是服务思路的创新。与以往传统阅读服务不同, 多维的业务服务可以调动整个社区的思

浅谈乡镇图书馆发展与展望

陈川 (尤溪县图书馆福建尤溪365100)

图书馆经过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多年的发展, 已深深植根于广大农民之中。实践表明, 乡镇图书馆不仅不会消失, 相反还会有更大的发展, 乡镇图书馆在全国的普遍建立。已建立起来的乡镇图书馆将会进一步发展提高。展望未来, 前程似锦。乡镇图书馆的未来发展, 就目前情况看, 我认为将主要有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是乡镇图书馆的规模问题, 主要是藏书问题。乡镇图书馆的藏书究竟以多少数量为适宜, 或者说它的最佳藏书量应是多少?讨论这一问题, 应当从两方面去分析, 一方面乡镇图书馆的发展受到经济水平的制约, 它的发展不可能超越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因而, 无限度的扩充其藏书规模是不现实的。乡镇图书馆是公共图书馆系列中规模最小的图书馆。如果把国家、省、市图书馆比作图书馆事业的主干的话, 我们重视乡镇图书馆是由于它有直接服务于广大农民的优点, 但不能以此而无限地夸大它的主导作用。所以对乡镇图书馆未来的藏书规模作适度的控制就显得很有必要了。另一方面, 乡镇图书馆的藏书从最初的几千册到现在的一万余册, 经过了整整十年时间, 是否就永远停留在这个水平上而不求发展呢?那也不尽然。我们必须看到, 农村经济的进一步繁荣, 农村集镇化的发展趋势, 农民对科学文化知识的进一步需求, 所有这些都要求乡镇图书馆在未来的五年或十年内有一个较大规模的发展。本世纪末将是邓小平同志所要求的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 虽然没有对乡镇图书馆的规模制定一个具体标准, 但是乡镇图书馆的发展应该同小康水平的目标相适应, 则是毫无疑问的。基于以上二方面的分析, 我们认为, 未来的乡镇图书馆的最佳藏书量达到5—10万册, 也许不是一个过高的要求。所谓最佳, 是指文献利用达到最高值, 馆藏文献能充分发挥出它的社会效益。我国乡镇一般按人口3—4万计算, 那么本世纪末, 每个乡镇有5—10万册藏书是现实的, 也是可能的。

第二是乡镇图书馆的体制问题。我国乡镇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历史和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 乡镇图书馆是在乡镇文化站、文化中心的扶持、培育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是文化站、文化中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后, 在建设乡镇文化站、文化中

维, 是增强社区文化氛围, 普及文化科学常识的活泼形式, 能更深刻地传播人类精神文明。多种业务服务包括名人演讲、主题电影观赏与讨论、上演戏剧、举行辩论比赛、举办书展、进行馆员培训等。

据有关媒体报道, 为强化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各级图书馆普遍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讲座、展览、培训, 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国家图书馆主办的“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文津讲坛”、上海图书馆“城市课堂”讲座、首都图书馆“首图讲坛乡土课堂”、浙江省图书馆“文澜讲坛”、长春市图书馆“城市热读”讲座、成都图书馆公益讲座、大连图书馆白云书院传统文化讲座等已成为各地颇具影响的文化服务品牌。

(三) 突出地方文化特色

为创建地方特色的公共图书馆创新服务品牌, 突出地方文化特色是最有效的措施。从典藏的书籍上来看, 为体现地方文化特色就是要收集含地方人文历史地理知识的珍贵书籍, 举办关于当地文人墨客作品及解读的文化产品展览, 举行当地有特色的文化知识竞赛或晚会等。从服务理念上看, 为体现地方文化特色, 公共图书馆可以培养自己的特色馆员, 发展志愿服务团队, 寻找符合当地地理历史文化特点的服务模式, 为扩大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心的过程中, 图书室的建设就是文化站、文化中心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部门和项目, 它是与文化站、文化中心一起成长的。这种体制适合我国现价段农村经济文化事业发展的状况。实践证明, 乡镇图书馆 (室) 目前的领导体制, 不仅保证了乡镇图书馆 (室) 自身建设的不断发展, 而且更能为农村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发挥作用。当前, 我国乡镇图书馆事业的建设, 方兴未艾, 蓬勃发展, 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和发展水平。但从全国的情况来看, 发展状况很不平衡, 从总体上说, 仍处于初创阶段, 有待花更大的力气去做工作。因此, 从我国的国情出发,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 保持乡镇图书馆 (室) 为文化站、文化中心的组成部分的体制, 有利于乡镇图书馆 (室) 的建立和发展。

乡镇文化站、文化中心是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阵地, 乡镇图书馆则是其中的骨干项目或“当家阵地”。它的建设和发展, 历来是文化站、文化中心极为关心和重视的工作, 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了最好的保证。所以, 我们认为, 乡镇文化站、文化中心领导下的乡镇图书馆的管理体制, 会推动乡镇图书馆事业在全国范围内的不断发展。由于我国幅员辽阔, 地区间经济文化事业发展差异大, 在那些经济相对不发达地区, 发展乡镇图书馆事业尤应依托乡镇文化站、文化中心。而文化站、文化中心也应把乡镇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视为自己的重要工作, 加强建设, 加强领导。

当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 经济文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当乡镇图书馆 (室) 在全国的建立和发展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比如乡镇图书馆的发展普遍达到藏书万册的规模, 相当多的馆藏书接近5—10万册的目标, 遵循图书馆的工作规律, 为了有助于乡镇图书馆的科学管理, 有助于发挥乡镇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和情报服务两大服务职能, 在管理体制上是否进行某种改革, 如实行相对独立的复制, 那将由那时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总之, 目前乡镇图书馆的管理体制是适合其自身建设和发展需要的, 应加以坚持, 并使其不断完善。今后乡镇图书馆管理体制的改革, 要随乡镇经济文化发展的情况和需要而定, 水到渠成, 过早地提出改变乡镇图书馆的管理体制, 不利于乡镇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价值而不断开拓进取。

四、结语

总之,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的关键阶段, 经济和社会发展正面临许多重大而艰巨的任务, 迫切需要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 需要更加高效、便捷的信息开发、传递与服务支撑。对于各地各级公共图书馆来说, 需要持之以恒地加强建设, 拓展服务网络, 提高服务能力, 为建设和谐社会、学习型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勇.公共图书馆创新服务的新思考http://www.starlunwen.net/jiaoyujiaoxue/104836.html

[2]易晖.“天堂”应该是杭州市图书馆的模样.红网, 2011 (1) http://news.ifeng.com/opinion/gundong/detail_2011_01/20/4360225_0.shtml

[3]吴汉华.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含义与边界.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学报[J], 2010 (4)

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 篇2

在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过程中,服务供给的选择一直是制度难题.首先,公共图书馆服务的供给是一个复杂的集体选择过程,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对个人偏好进行加权.其次,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的价值取向如何面对供给的`选择.从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面临的主要挑战入手,分析公共物品供给选择困境,提出了公共图书馆服务供给选择的路径,为公共图书馆创新服务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和方法.

作 者:彭莉  作者单位:湖北省图书馆,湖北,武汉,430060 刊 名:科技创业月刊 英文刊名:PIONEERING WITH SCIENCE & TECHNOLOGY MONTHLY 年,卷(期):2009 22(4) 分类号:G258.2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创新   挑战   供给选择  

★ 面临中考作文

★ 初中生面临中考作文

★ 选择作文

★ 选择 作文

★ 高考或留学成为高考生所面临的重要选择

★ 面临终极追问美文

★ 网络安全面临五大挑战

★ 面临挫折请微笑面对作文

★ 面临毕业该做的事作文

公共图书馆科技创新服务探析 篇3

关键词 图书馆 信息服务 医疗科研

分类号 G252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6.09.007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rend, conten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medical scientific researchers' information demand by investigating the status quo of medical researchers using information and information service. It expound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library innovation services for medical scientific research, including limited professional information literacy, the limitation of the service platform, and the low timeliness of information delivery. Also, it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including th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service platform and information sharing model of medical scientific research, as well as strengthening the co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professionals in the library.

Keywords Library. Information service. Medical scientific research.

21世纪是科技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在互联网迅速发展和普及的今天,科技信息对科技创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世界各个国家都非常重视创新,因为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动力之一[1]。同样,公共图书馆如何在社会发展的大形势下,进行有效的创新改革,是增加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公共图书馆充分发挥文献信息资源和情报服务优势,开拓医学科研前沿文献信息资源服务,在为医学教学、医学科研、医院临床诊疗和医院管理等方面提供及时、快速、准确、有效的文献信息资源服务[2],是当下创新服务的一种尝试。本文立足于此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分析研究,以供业界借鉴。

1 公共图书馆为医疗科研创新服务的可行性研究

1.1 医疗科研用户信息需求的趋势

南京图书馆医疗科研创新服务课题组在2015年第一季度对本省区域内3家省属三甲医院、5家市属三甲医院、1家军区总医院、2家医学科研院校发放了“南京图书馆医疗科研信息服务调查表”,并对部分重点医院、科室、权威临床医师和教授进行了深度访谈。此次共发放问卷调查表300份,回收问卷调查表289份,有效问卷调查表287份,有效回收率95.6%。其中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科研人员173人,博士58人,研究生56人。调查结果显示,受访人员在医疗科研过程中对图书馆信息服务的需求比例占70%以上,但搜索时间却只占30%-50%。以上数据说明图书馆情报信息服务是医疗科研创新发展的基础,如果缺乏情报信息,即使有了资金、试剂、实验室、病人临床标本和病人临床资料,科研项目也很难顺利完成。因而,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信息成为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资源,谁占有大量、及时、准确的信息资源,谁无疑就占有了创新和科研成果的先机。

1.2 医疗科研用户信息需求的内容

医疗科研人员在科研项目中需要大量的文献信息,如疾病发展机制的最新动态,疾病治疗手段的最新进展,新型病毒导致的疫情特点等。为此,我们设计了“南京图书馆医疗科研信息服务调查表”,目的是了解医疗科研人员在检索与科研项目(见表1)相关信息时所使用的资源类型总体情况。5个最常用的资源是在线期刊(30%)、PubMed(99%)、Science direct(70%)、Highwire(82%)和在线书籍(30%)。其中,PubMed在科研人员中使用比例最高(99%),印刷型图书和期刊也排在其中。参与者在回答所有资源的信息使用影响时,有93%的调查者认为信息直接或者间接影响了他们给病人的治疗手段(见表2)。这些数据表明,图书馆提供的信息会有助于医疗人员从新的层面探讨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1.3 医疗科研用户信息需求的特点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及其在图书情报服务中的广泛应用,医疗科研人员对信息的需求由以往单一的纸质印刷资料查询转变为以网络信息查询为主。既需要公开出版发行的书刊资料,又需要那些非公开出版发行的灰色文献,如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会议文献、临床文献资料、实验数据和内部资料等。现代医学是一项飞速发展的学科,新技术和新方法层出不穷,在当前信息网络化的大环境中,医疗科研信息日新月异,医疗科研人员对信息需求的周期也大为缩短。然而庞大的网络信息为科研人员提供无限资源的同时,信息也处于混乱和无序状态。医疗科研人员要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中挤出时间在庞大的信息资源中获取有效的、准确的、最新的信息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对网络信息专业化和个性化的需求迫在眉睫[3]。如新型病毒相关的信息和国外最新医疗科研信息,医疗科研人员迫切需要全面准确有效的专业信息资料来不断更新、拓展相关医疗的救治方法和手段。

省级公共图书馆创新服务初探 篇4

1 拓展服务时空, 优化服务环境

2007年元月起, 黑龙江省图书馆历史性地实行了365天全年开馆, 并结合北方季节气候特点延长了开馆时间, 全年服务时间相比2006年计增105个工作日。而且为给读者提供一个更加温馨舒适的阅读环境, 黑龙江省图书馆完成了建筑楼宇外部墙体和室内地面的专业清洗、服务区域的全面粉刷和报告厅的重新装修, 维护了图书馆整洁优美、静谧和谐的人文景观和形象。同时在楼宇内部添置天然植物, 实现读者服务窗口的绿化、美化和亮化工程。黑龙江省图书馆还拓展新的服务领域, 面向社会弱势群体开放了视障读者阅览室, 增加开放了地方人士著述阅览室、微型影院、语音学习室、读者自修室、读者餐厅、水吧、图书现场采购样本展示中心、图书超市等多处服务场所, 读者们在图书馆不仅可以自修、学外语、随意翻阅书报刊资料, 而且满足了欣赏经典影片等文化休闲、餐饮消费的需要。2007年以来, 该馆各项业务统计数字相比2006年同期都有成倍增长, 树立了崭新的公益形象, 赢得了社会认可。2007年《黑龙江日报》举办了调查问卷评比, 黑龙江省图书馆获得“黑龙江百姓口碑最佳单位”的殊荣。

2 更新服务理念, 创新服务举措

2.1 构建总分馆服务模式, 带动全省公共图书馆协调发展。

黑龙江省地处东北边陲, 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基层公共图书馆建设数量少、网点稀, 发展薄弱。黑龙江省图书馆作为省级公共图书馆, 为扩展服务范围, 延伸服务层次, 2007年起开始了总分馆远程延伸服务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利用东莞研发的“图书馆集群管理系统Interlib”, 通过互联网将省内县级图书馆纳为黑龙江省图书馆分馆统一管理, 实现书目数据共享、通借通还和联合目录查询。同时黑龙江省图书馆作为总馆出资购买让全省县级公共图书馆 (分馆) 免费共享的大量数字文献资源, 开展流动图书馆工程免费配送纸本图书实行定期交换, 实现文献资源共享和应用效益的最大化。结合全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建设, 黑龙江省图书馆首先将分馆建设的重点放在了本省重点旅游景区、边境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县区公共图书馆, 截至2008年10月底已建设完成漠河县北极乡、东宁、同江、黑河、密山等21个流动分馆, 累计为全省基层群众配送新书近10万册, 数字文献资源15TB。这一举措不仅使黑龙江省图书馆的服务最大限度地贴近了基层和百姓, 而且丰富了县级公共图书馆的文献资源, 初步改变了它们资源匮乏、服务落后、生存窘困的危机局面, 同时还引起了地方政府对公共文化事业的重视与投入, 带动了全省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协调发展。

2.2 拓展会议服务新领域, 探索领导决策信息服务新模式。

黑龙江省图书馆新馆正式开放后, 该馆组织技术人员自主开发了数字资源整合、传输平台, 近两年来陆续为省政府、省委宣传部、省精神文明办公室等省直机关开通了数字图书馆专用通道, 并为机关领导和工作人员进行技术讲解和使用培训, 使他们能随时调用省图书馆的数字资源, 实现对17个大型数据库的在线查阅。各级领导在真切地体验到数字资源检索带来便利的同时对省图书馆的创新服务给予了充分肯定, 这也极大地增强了该馆提供领导决策信息支持服务的信心。

2008年, 该馆进一步创新服务手段和方法, 拓展会议服务新领域。从黑龙江省第十一届人代会召开开始, 调配咨询人员和网络设备进驻会议现场, 为大会和参会代表提供信息参考咨询、网络资源获取、资料复印刻录等多项服务。这种主动创新服务再次得到了省领导和人大代表的肯定与表扬, 也推动该馆将领导决策信息服务这项创新工作扎实地开展下去。

2.3 关注未成年人成长, 承担社会教育责任。

基于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承担社会教育责任的宗旨, 黑龙江省图书馆集中一批年青的网络技术骨干, 于2007年“4·23世界读书日”期间创建开通了青少年网站, 建立了一个青少年、家长、老师和社会各界都能参与的绿色网络家园。网站一经推出就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黑龙江电视台少儿频道还专程为青少年网站特别录制了专题节目。青少年网站正式命名“绿荫”青少年网, 2008年完成全面改版更新后点击量已超过20000次, 目前有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信赖绿荫网, 通过网络与工作人员进行心灵沟通。

以“绿荫”青少年网站为平台, 黑龙江省图书馆经常举办丰富多彩的少儿活动。如“宝宝故事秀”比赛、“绿荫杯”中学生读书征文比赛、“暑期少儿书法绘画展”等等, 充分展示了少年儿童的精神风貌。在汶川地震发生后, 该馆还举办了“手拉手爱心捐赠图书”、爱心“1+1”、真爱感言等活动, 大力弘扬了少年儿童的友爱与互助精神。

2.4 结合社会热点, 活跃阵地服务。

2.4.1 设置开放“政府信息公开查阅室”。

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在国内图书馆界可称得上是一项创新性的服务工作。黑龙江省图书馆此项工作起步较早, 2008年6月26日即向社会开放了“政府信息公开查阅室”, 提供政府信息网上查询、政府公报免费索取和相关法律法规文本查阅、中国法律全文数据库查询与下载等一站式系统性延伸服务。截至10月末, “政府信息公开查阅”共接待市民1080人次, 为市民解答咨询和帮助其查询网络政府信息千余次, 免费发放《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公报》和《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公报》1200多册。该馆的政府信息公开服务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黑龙江省公众浏览和获取政府信息的迫切需求, 扩大和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权, 而且更好地展示了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民主透明、高效廉政的良好形象, 促进了民主法制与和谐社会的建设。

2.4.2 筹建、开放黑龙江省版本图书馆。

为更好地保存和利用黑龙江省的地方文献资源, 2008年黑龙江省图书馆与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达成协议, 在黑龙江省图书馆2楼208阅览室联合建设了黑龙江省版本图书馆, 将省内所有出版单位出版的图书、期刊和报纸全部集中收藏, 免费对外开放。目前黑龙江省图书馆已从省新闻出版局接收了省内各出版社出版的图书20000多种、各编辑部出版的期刊300多种和各地出版的报纸90种, 现分编、整理上架工作已全部完成, 即将向全社会提供阅览服务。

2.4.3 打造“精品”讲坛, 承办“诚信龙江大讲堂”。

大型公益性系列科普讲座“龙江讲坛”, 目前已成为黑龙江省知名的文化品牌。这是黑龙江省各界资源整合, 优势互补, 联手打造的一个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它的创办填补了黑龙江省公益文化讲座的空白。至今“龙江讲坛”已在黑龙江省图书馆报告厅举办了90多场, 在高校、农村、基层、社区、军营和监狱等基层举办30多场, 引发了全省公众学习求知的热潮。由于讲座精彩纷呈, 会场经常爆满, 甚至一票难求, 从2007年开始更有阎崇年、隋丽娟、张望朝等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前来助阵。2008年讲坛还结合社会热点推出了“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金史”等高品位的系列讲座, 在巩固龙江文化品牌的基础上打造“精品”讲坛。

为全面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 增强全社会诚实守信意识, 日前黑龙江省图书馆已按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和省“诚信龙江”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要求积极搭建新的宣传展示平台, 筹建由省政府办公厅等多家单位主办的“诚信龙江大讲堂”, 以黑龙江省图书馆报告厅为主会场开展诚信讲座, 让全社会各阶层的广大干部群众都更积极地参与到诚信龙江建设上来。

2.5 开通便利快捷的移动与声讯服务。

在通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 为进一步方便读者, 黑龙江省图书馆加大创新服务力度, 通过与移动公司磋商正式开通了便利快捷的移动与声讯服务。

2.5.1 在移动手机用户中推出“短信提醒服务”。

对读者外借的文献快到期时, 提前两天自动将提醒信息以手机短信的方式发送给读者, 同时按照读者发回的短信提供自动续借服务。

2.5.2 电话语音服务。

这是黑龙江省图书馆推出的一种全新服务方式。读者拨打85990558服务电话即可根据语音提示进行图书借阅查询、图书续借、读者卡挂失等操作, 享受现代通讯带来的图书馆便捷服务。

结语:黑龙江省图书馆近两年来在创新服务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积极有效的创新举措取得了可观的社会效益。但作为省级公共图书馆, 其创新服务领域仍然有许多课题等待我们探索和实践, 让我们共同为之努力。

参考文献

[1]高文华.科学发展观引领创新实践[J].图书馆建设, 2008 (1) :1-3.

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篇5

图书馆作为人们获取知识、信息资源的重要途径,免费为大众提供服务,以提供优质的服务为己任,所以公共图书馆不仅具有公益性还具有服务性。基于图书馆在公共服务建设中的重要性,其建设受到了国家与政府的重视,而中小型图书馆的基层服务功能则使其成为了各类图书馆建设中的重要部分。总之,不管是在公益性还是服务性方面,图书馆都在文化服务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公共文化服务的内涵

公共文化服务有着丰富的内涵,包括从全方位满足公众对于文化的需求、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提升公众对公共文化的认识等等。提供公共服务的途径主要是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音乐厅等文化设施,主要通过报纸、书籍、电视、文化活动等进行体现。文化服务体系则是利用公共资源建立的,并且能够从很大程度上满足公众文化、精神需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一个具有公益性质的文化体系,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要作用,其为人民服务的职能也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文化的进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也要不断地完善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才能更好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由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由政府构建的、能够满足公众文化需求的、具有政治意义的服务体系,其在社会上的影响不可小觑。想要更好的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政府在完善文化服务体系的同时,还需要通过号召社会各类文化机构、加快对文化知识的普及,将先进的科学文化传播给广大民众,充分满足公众的文化需求、积极保障公民的文化权益。想要促进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一定要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二、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地位

公共图书馆在国际图联中的定义为:通过国家、政府机关或社区组织建立或资助的图书馆,向每个社区成员开放,通过资源与服务的提供,使社区成员平等的获取知识、信息资源,图书馆的存在使社会中的每个人都能获得自由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权利。而我国的公共图书馆一般是由政府部门主导建设的,将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公众的基本文化需求为根本出发点,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重要的基础文化设施。文化部、财政部出台《关于推进全国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的政策,图书馆内的公共设施将全部免费开饭,所提供的服务项目全部免费,真正实现了民众进入图书馆无障碍、零门槛,这也为图书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政策支持。公共图书馆的建设是实现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也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将公共图书馆的建设真正融入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中,才能最有效的发挥其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功能;只有充分肯定公共图书馆的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才能有效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从根本上促进我国公共文化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三、公共图书馆的作用

图书馆既是信息资讯中心,也是文化资源宝库,可以说社会的发展与人类的进步都离不开图书馆,因为图知识对人民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能让民众提高文化知识的同时,不知不觉的树立学习意识。政府建设免费图书馆是对公民纳税的回馈,也真正做到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而公共图书馆比起盈利的图书馆,则更具有利国利民的作用,公共图书馆既是传播知识的部门机构,也是丰富民众精神、生活的有效途径,公共图书馆的存在为社会、民众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建立公共图书馆对于公民思想道德的建设与人文素养的提高也有着重要意义。

(一)向人们传递文化知识

公共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中心、文化资源宝库,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的体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阵地。图书馆作为一种社会需要、文化的产波载体,其提供的社会功能在现代社会中是不可或缺的,公共图书馆所起到的社会作用也是构建文明社会必不可少的。公共图书馆作为一个文化机构、公共服务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在为公众提供了免费学习知识、接触文化的机会的同时,还能积极引导公民不断汲取知识、使民众了解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性,通过传播文化教化公民,是社会文明的产物。公共图书馆容纳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在人们搜集资料的时候,促进知识的传播。另外,公共图书馆对于参观者的进入无门槛,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可以使每个公民都享受到图书馆带来的文化服务,提倡全民学习,引导公民养成活到老、学到老的良好习惯,实现民众的终身学习。公共图书馆以其极大的包容性与便捷、开放式的服务,对于不同层次的公民不分贵贱地给予开放,提高了民众对图书馆的利用意识,促进了民众终身学习观念的建立,从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民众对于文化知识的需求,推动了全民学习的浪潮。

(二)推动公共文化服务

公共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重要的环节,提供这公共文化服务的职能。作为文化的传播机构,公共图书馆有别于其他一些以盈利为目的的图书馆,是政府对公民纳税的反馈,也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体现,通过建立公共图书馆,免费向公民提供获取文化教育的场所;作为公共事业机构,公共图书馆还肩负着普及文化知识、促进社会文明发展的作用,也为国民提供了一个培养自身文化素养的平台,引导国民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促进公民形成终身学习的观念。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在为民众提供学习文化途径的同时,也为民众提供者文化服务,保障了民众的文化权益,加强了基层文化建设,推动了基层文化服务的发展,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从最大程度上满足了民众对于知识获取、提高精神文明建设的需求最大程度的满足基层百姓对精神文明的追求,也从另一方面提高了国民的整体文化素养。可以通过捐赠图书、实现资源共享、提供先到化的技术指导等方式对公共图书馆,特别是中小型图书馆进行扶持,提高公共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从而使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得到较大的发展。

(三)实现资料共享

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 篇6

关键词:数字;阅读;图书馆;服务;创新

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传统的纸质化阅读模式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逐渐出现的数字化阅读模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根据最新《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在过去的2015年里,一年时间新增网民3951万人,截止2015年末,我国网民共6.88亿人。这一数据显示,在手机网络状态下每天都有上亿网民进行着数字化阅读形式,因此,作为以纸质化阅读的公共图书馆正在面临着挑战。

一、数字化阅读的含义、特征、优点

(一)数字化阅读的含义

数字化阅读是指阅读的数字化,主要含义包括以下两种:一种是阅读对象的数字化形式,例如:电子书、电子版照片、网页浏览等;一种是阅读方式的数字化,例如:电脑、手机、相关阅读软件等。数字化形式电子阅读书籍与传统纸质阅读书籍相比,前者的存储空间大、成本廉价、便于保存。因此,数字化书籍越来越受到广大年轻人员的喜爱。

(二)数字化阅读的特征及优势

第一,数字化阅读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方便不同人群的阅读。数字化阅读既可以产生书面文字形式,也有图像、视频、声音等不同的数字阅读信息,且数量众多,方便阅读人员的查阅。

第二,数字化阅读具有可移动能力,无论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可以进行阅读,既可将阅读书籍存入阅读软件内方便人们阅读,也可通过网络端口进入相关图书网站,利用在线观看、搜索、下载的方式进行阅读。

第三,如阅读的书籍属于正在更新状态时,利用数字移动网络客户端可及时阅读,既方便又快捷,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第四,例如现代化智能手机中现已经出现“听书”的软件功能,既可以减轻眼睛疲劳状态,又可方便视力不便人群获取知识,在某些发展较快的公共图书馆专门为残障人士设置可通过手机短信方式完成图书借还等服务。

第五,根据相关数据显示,购买一本纸质图书的价格可以换取四本左右的电子形式的书籍,因此,纸质书籍越来越不受人们的喜爱,而且在进行纸质书籍出版过程中,大量采集树木,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在进行数字化的阅读模式中,人们可以随意浏览、收藏,还可以激发人们潜在的阅读需求,从而扩大阅读人群。

二、数字化阅读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数字化阅读的现状

随着数字化阅读形式的出现,推动了我国的服务行业的创新意识,各种数据档案库、公共图书馆、数据库厂商依据数字化的形式进行服务创新,现已经取得良好的效果。首先,在各省市建立数字化的公共图书馆,对其进行资金上有利支持,已确保数字化形式更好的发展;其次,在数字化公共图书馆内采用特色的阅读模式,用以改善阅读期间的枯燥问题;再次,根据图书馆的实际情况进行服务创新,不可盲目实行数字化的阅读模式;最后,在公共图书馆内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功能等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确保公共图书馆书籍及时更新,方便阅读者观看。

(二)数字化阅读存在的问题

第一,公共图书管属于非盈利性的行业,资金运用仅限于国家财政上的拨款,来源单一,导致公共图书馆在进行整改过程中出现资金周转不开的现象。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没有明确对图书馆的立法制度,导致公共图书馆在申请国家政策及资金支持时得不到法律保障,从而在进行公共图书馆改善过程中缺乏资金,影响公共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

第二,在对公共图书馆数字化阅读方式宣传力度过小,导致阅读者对公共图书馆的认知还停在纸质阅读模式,对数字化的公共图书馆阅读模式不是特别了解,导致数字化公共图书馆人流量较低。

第三,公共图书馆管理人员对移动设施管理过于松懈,经常出现移动设备丢失或损坏的现象,影响阅读者阅读心情。公共图书馆对社会群众属于全面性、免费式开放的情况,而在实际情况下,公共图书馆管理人员根据阅读人士的不同对其服务态度也有所不同,这大大减少公共图书馆阅读者数量。

第四,由于我国数字化公共图书馆还处于正在建设过程中,导致各个省市数字化公共图书馆管理模式不同、标准不统一、阅读资源数量不均等情况的发生,例如:国家图书馆纸质类书籍有大约七百万册,而国家数字化图书馆藏书仅有二十六万册,不足纸质类书籍的百分之四。

三、针对数字化阅读存在的问题提出的解决措施

第一,根据国家实行的《“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对数字化图书馆加大管理力度、提高数字化书籍资源共享率,从而为更好的建设数字化图书馆提供有利条件。

第二,在目前大部分地区现已完成数字化阅读模式的改革,对其实行大力宣传,利用移动网络的力量阐述数字化公共图书馆的优势;加大数字化公共图书馆书籍数量,方便各种社会人士阅读;提高公共图书馆管理人员素质水平,发展管理人员自身特点,提供特色的数字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例如:图书资源探索、导航、在线咨询服务等。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公共图书馆想要继续在信息化时代发展,就应该适应时代的发展,利用数字化技术为背景,对原来的公共图书馆的服务理念进行合理的优化、创新、改善,从而更好地实行现代化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公共图书馆相关管理人员应注重图书馆内部服务理念的创新,无论外界如何发展,与公共图书馆都无任何意义,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改变,只适用于图书阅读者思想观念上的转变,公共图书馆要明确目标,才能更好的发展,不断的创新。

参考文献:

[1]刘莉,郝志福.数字阅读环境下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创新[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3,25(3):165-167.

[2]许文惠.基于数字阅读的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探讨[J].江苏科技信息,2014(2):31-32.

[3]孟岚.公共图书馆如何应对读者群阅读方式的改变[J].华章,2014(3):360-361.

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简论 篇7

一、服务理念创新

首先, 公共图书馆是一个以人为本的动态的集合体。让读者感受人文关怀、享受人性化服务、权利得到尊重和保障。每位读者都有平等享用图书馆服务的权利;在选择和使用图书资料或者服务过程中, 有了解图书馆资源, 信息服务的权利;有依照自己兴趣爱好选择文献信息和服务方式的权利;有对文献资料服务质量提出意见的权利;对读者个人资料以及查询、检索、借阅, 利用资料的情况加以保密。其次, 与人类文明共存的传统图书馆不会因虚拟文献、数字图书的出现而消失, 通过参考咨询、数据检索等新形式为读者服务。纸质文献出版与数字化出版共同发展, 纸质文献将与数字化文献共存并重。纸质文献能满足不同年龄, 不同职业读者需求, 不需要其他辅助阅读设备, 符合读者阅读习惯;纸质文献保存期长、经济适用。还有, 公共图书馆要更新观念, 增强服务意识, 为读者提供公共目录查询、网上信息资源导航、电子期刊、在线问答、新书导读等各种形式的服务。要投入资金, 开发新的服务项目、缩短服务时间、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效率。开展网上服务、上门服务、定向服务、个性化服务等形式。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的服务中心”为读者提供知识和信息服务的性质是不变的, 馆藏文献是人在图书馆进行实践的永久性物质基础, 服务有超越网络之上的无可取代的优势, 一个以服务为主要功能的图书馆时代到来了。

二、服务对象创新

第一, 要把农民工纳入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范围, 发挥馆藏资源的优势, 为丰富农民工文化生活创造条件, 提供基本的文化服务, 满足他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搜集农民工所需住房、就业、看病就医、子女上学、社会保障、法律援助等方面信息, 他们为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图书馆要让他们感受到城市回馈给他们的温暖和关爱。第二, 下岗失业人员普遍存在年龄高、学历低、无技能的情况, 他们需要重新就业或创业的知识和信息, 需增强就业能力来拓宽他们的就业渠道, 由图书馆对他们提供个性化的知识或延伸服务来解决。例如, 举行招聘会、对失业人员进行技能技术培训等。第三, 建立未成年人借阅室, 针对未成年人的年龄、文化程度、心理因素, 采购图书时选择思想性强、趣味性浓、知识性广、图文并茂的读物为主。寒暑假搞些未成年人喜闻乐见、形式鲜活的活动, 丰富未成年人的课余文化生活。第四, 针对老年人生活习惯、心理状态、情趣爱好、学习特点进行书籍采购, 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定期上门服务。第五, 建立残疾人服务绿色通道和服务区, 设置阅览专座和卫生间专用设备, 有专门工作人员为他们提供特殊服务, 特殊的关怀让他们找到了感知文化、体验文化、交流文化的精神家园。第六, 设立“爱心书屋”, 图书馆通过宣传, 把社会爱心人士或各行各业捐赠的图书, 进行收集、分类、整理, 赠送给贫困地区的读者。

三、服务内容创新

第一, 公共图书馆要与学校共建。指导学校利用图书馆上阅读课, 普及图书馆的资源, 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了解学生对哪类书有需求、哪类书是热读、哪类书利用率高等, 合理地购置调配图书。第二, 开展“爱读书, 读好书”全民阅读活动。举办文化沙龙、书法绘画展、家乡美摄影展、专题讲座等活动, 开发潜在的读者群, 创建一个相互学习、交流、提高综合素质的平台。建立公共图书馆微信公众号, 让读者关注图书馆动态。第三, 关注读者的情感和要求。公共图书馆的各项业务创办、规章制度拟定、服务项目及设施运用必须由读者参与。只有读者参与了图书馆工作, 才能了解图书馆工作的内容和要求;只有监督和评价图书馆工作, 读者才能更好保障自身权利。第四, 导读工作是读者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员要具有高素质业务能力, 充分了解读者的阅读倾向, 对读者阅读行为进行引导, 有针对性地帮助读者选择经久考验、富有哲理价值和实践意义、反映最新科学成果的信息, 提供最快捷有效的检索方式。第五, 公共图书馆要加强与博物馆、剧院等公共文化机构的合作, 共同组织文化活动, 扩大图书馆文化服务范围。要与社区、乡镇、企业合作, 发挥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的作用, 解决居民和企业职工查找文献信息的困难。第六, 在图书馆建设大众休闲和娱乐的场所。图书馆内应有音乐演出、咖啡厅、餐厅、电影院、24小时营业书店等多项服务领域。馆内无线网络全覆盖, 改善服务条件和设施, 丰富服务内容, 提供多元化服务, 吸引读者走进图书馆, 使公共图书馆成为城市最具文化象征的标志性服务机构。

四、服务方式创新

首先, 公共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已经无法满足当今人们对信息化的需求, 应当形成实体馆藏和虚拟馆藏相结合、应分散建库、共存互补、相互兼容。其次, 馆际合作应实现资源共享, 优势互补, 节约经费, 有利于各个图书馆文献资料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图书馆之间资源共享方式有:特色馆藏体系建设, 书刊调协订购、网上文献传递、联机检索与合作编目等。再次, 公共图书馆要提供个性化服务, 强化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交流功能;加强对读者信息的采集和阅读偏好分析, 归纳出所需资源特点, 通过网络数据库、馆际互借、检索技术等建立读者特色资源数据库。

五、服务管理创新

第一, 服务创新来源于服务本身, 更是来源于服务的细节, 细微之处, 最能提高读者的满意度。随着社会信息程度的提高, 读者对知识需求量增大, 图书馆员必须具备细心、耐心、热心、用心、恒心、轻易不用否定词, 服务精益求精。第二, 用精细化的管理制度才能更好地实行细化服务。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条例, 充分体现管理与服务的细节;制定人性化与规范化相结合的公共图书馆管理制度, 有利于培养馆员的责任心, 增强自觉服务意识。第三, 公共图书馆是面向社会的学习场所, 必须实行标准化服务、提供准确的信息、准确数据、准确文献信息。创建绿色图书馆, 做到美化阅读环境、文献内容健康、服务方式文明、信息传递通畅。第四, 公共图书馆有情报学人才、图书馆学人才, 各学科等专业人才, 要设立专岗, 以满足不同层次的读者对各学科文献信息服务的需求。以人尽其才的用人原则, 确保每位馆员都有公平竞争的权利, 让每位馆员能得到提拔和晋升的机会, 奖励先进、鞭策后进, 共同进步。第五, 对图书馆的印刷文献资源、电子文献资源等, 进行科学管理, 合理布局、充分利用。第六, 公共图书馆应将国际上先进的质量管理科学成果ISO9000族标准引入图书馆服务质量管理中。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会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水平、提高服务质量、降低管理成本, 带来经济效益;对图书馆的组织结构有效地调整规划, 明确各部门职责和权限、工作程序和技术规范, 运转有序, 提高工作效率, 减少工作失误, 增强公共图书馆的竞争力;把服务管理程序的建立、实行、检查和监督, 对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识别、改进、反馈和体系的完善结合起来, 向读者提供最优质服务。

六、创立服务品牌

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创新必须树立服务品牌, 有品牌才会有优势, 有优势就是有品牌。采取各种方式宣传图书馆, 例如结合当前时事, 举办各种展览, 举办系列讲座等。公共图书馆应尽量全开架, 让所有藏书都面对读者;延长开馆时间;送书上门;免费开放电子阅览室;为读者提供“求职”、“求助”等延伸服务。公共图书馆品牌是通过服务进行传递, 使自己有较高的知名度、信誉度, 公众的认同度, 让创读者满意、业界认同、社会好评、政府放心, 在同行业中形成差别优势。公共图书馆品牌是图书馆服务质量、管理水平和社会效益的综合反映, 树立服务品牌, 是公共图书馆在市场竞争中的必然选择。

摘要: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包括:服务理念创新, 让读者感受人文关怀, 提升图书馆服务水平;服务对象创新, 强化对弱势群体的阅读服务;服务内容创新, 与其他公共服务主体开展合作, 提供多元服务;服务方式创新, 强化资源共享, 开展个性化服务;服务管理创新, 做到精细化服务, 强化服务标准;创立服务品牌, 树立较高的知名度、信誉度, 公众的认同度, 让读者满意、业界认同、社会好评、政府放心, 在同行业中形成差别优势。

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 篇8

收录日期:2012年6月13日

公共文化服务, 就是指以政府部门为主的公共服务部门向社会提供的、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利为目的、向公民提供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制度的总称。图书馆作为专门的文化服务机构, 拥有丰富的文化信息资源, 是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 担负着文化传承的重要责任, 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图书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条件

图书馆作为重要的文化事业单位, 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中坚力量。在知识传播中具有其他文化机构无法比拟的优势。

(一) 硬件优势。

图书馆最古老的功能就是对文化典籍的保管, 文献是保存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 随着图书馆功能的不断发展演变, 已经由单纯的保管发展为知识的整合和传递, 将海量信息由无序整合为有序, 实现知识的传播, 进而为知识创新做出贡献。而知识载体也由单一的纸质文献发展为电子资源和数字资源。这为文化传播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 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优势是其他机构无法比拟的。此外, 近年来, 图书馆的设施条件不断改善, 大量的先进设备在图书馆得以应用, 图书馆的加工、开放和集散信息资源的能力也大大增强。显示了图书馆在知识传播和文化传承中的硬件优势。

(二) 人才优势。

图书馆不仅拥有丰富的文献资源还拥有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 他们不仅是信息资源的整合者, 更是信息资源与信息使用者的中介和桥梁。是为社会公众开展文献信息资源服务的有力支撑。据统计, 图书馆专业人才队伍中, 90%为大专以上文化水平, 同时, 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学历的馆员也逐年增多。专业的馆员队伍可以引领读者以最经济的途径获取所需的各种知识和信息。这为图书馆扎实有效地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人力上的保障。

(三) 服务优势。

图书馆是由政府通过全民税收支持其经费开支而面向全民开放、免费为全民所利用的文化教育设施, 不以营利为目的, 无偿地向公众提供服务是图书馆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而服务的无偿性无疑对社会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二、图书馆在公共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图书馆的服务以公共、公益、均等为目标, 这也是图书馆的价值所在, 从本质上讲, 图书馆是政府向全民提供的保障全民文化权益的公共服务。图书馆是面向大众的、惠及全民的服务。然而, 我国现状是城市地区、中心地区图书馆建设追求新、大、全, 一般来说, 一级政府负责一级图书馆, 各级图书馆功能定位不明, 管理上各自为政, 条块分割, 资源重复浪费现象严重。而偏远贫困地区图书馆建设薄弱, 设施陈旧, 不少乡镇图书室资金匮乏, 后期运行困难, 难以为继。这严重违背了图书馆普遍均等服务的宗旨。其次是类型结构安排失当, 研究型图书馆多, 大众型图书馆少。缺少针对特殊人群的专业图书馆, 例如, 盲文图书馆、少儿图书馆、农业图书馆等。图书馆应当贴近平民, 能为弱势群体提供有效信息获取途径, 为任何人自由接触信息提供机会。

三、图书馆在公共服务中的创新举措

图书馆是政府保障公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之一。图书馆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不断创新服务方式, 深化服务, 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 吸引更多的读者和用户使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 达到服务社会的目的, 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 科学合理布局。

既要考虑在城市地区、中心地区、富裕地区布点, 又要兼顾农村地区和偏远、贫困地区。整合已有各级、各类图书馆资源, 提高已有资源的利用率, 提高图书馆整体服务能力。建立省、市、县公共图书馆、乡镇街道图书馆 (室) 、社区村级图书室、农家书屋以及流动图书馆的全面覆盖体系, 减少因地域差距带来的资源分配不平衡而导致享受资源不公的现象。满足了群众尤其是偏远地区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对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形成全民读书和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 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完善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尤其是流动图书馆和农家书屋的建立, 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偏远地区图书馆设施难以覆盖的不足。流动图书馆具有独特的节约、灵活、方便、主动等特点, 是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创新, 解决了社区图书室资金不足、藏书量少等问题, 既方便了社区居民阅读, 又营造出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和谐气氛。农家书屋是为了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要, 在行政村建立的、由农民自己管理的、向农民朋友提供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图书报刊、电子音像产品等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拥有7亿多农民的农村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经济文化的软肋, 农家书屋对于农业科普、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重要意义。

(二) 针对不同读者群, 提供全方位、开放式服务。

图书馆要降低入馆门槛, 吸引更多的读者使用图书馆的资源, 平等地对待每一位读者, 提供均等服务———不论性别、工种、阶层、强势弱势群体, 均要能享受图书馆服务。特别是对于特殊群体更应该做到“无差别、无歧视”, 提供细致、周到有针对性的服务。我国有些地区在这方面做得十分出色, 营口市图书馆就针对盲人设置了无障碍阅读环境, 为读者提供各类盲文图书、有声读物及光盘。走廊铺设了盲道、设置了感应门、红外线语音提示、专用卫生间等设施, 为盲人读者提供优质的无障碍阅读环境。这种做法应当在全国范围内有针对性地进行推广。除此之外, 未成年人利用图书馆资源的权利应当受到保护并引起注意, 目前, 许多图书馆设立了未成年人阅览专区, 为孩子们提供文学、艺术、传记、科普读物等各类图书和音像资料。比较开放的图书馆还开设了亲子活动区域, 孩子们可以在家长的陪同下到图书馆看书、玩玩具。但是, 大多数图书馆并未对未成年人这个读者群给予应有的重视, 例如, 国家图书馆就曾以“未成年人自控能力差”、“国图大部分藏书不适合未成年人阅读”拒绝未成年人入馆读书, 引起网民热议。而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开辟独立的未成年人阅读专区得到更加妥善的解决。2010年国家图书馆少年儿童图书馆正式面向未成年人开放。在推动全国少年儿童图书馆事业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也为面向全民提供公共服务做出了榜样。

(三) 加强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沟通和互动

1、开展读者宣传活动, 提高读者信息素养。

通过馆内宣传、开展趣味性读者活动等形式, 培养读者的信息素养, 广泛宣传, 使更多读者充分了解现代图书馆的服务内容与形式。可以制作相关的用户手册或以视频、图示、展板、网络等多种形式向读者提供指引和帮助, 使读者可以快速了解图书馆的现有资源、服务项目和规章制度。

2、举办读书活动, 推动全民阅读。

全民阅读是建立学习型社会的有效方式。图书馆是知识信息的宝库, 是公民接受终身教育的重要场所。图书馆的公益性和公共性决定了它在推进全民阅读中的重要地位。图书馆不仅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馆藏文献信息, 而且具有先进的知识整合技术手段和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 是全民阅读的主要阵地。图书馆应充分利用“图书馆宣传周”、“读者宣传月”、“4.23世界图书日”等节日, 举办专题书刊展览会、新书推介会、读书经验交流会、征文演讲比赛等主题的读书活动, 充分体现图书馆的公益性和公共性, 由此建立与读者及时沟通和互动的平台, 让读者参与到读书活动中来, 体验阅读的快乐, 调动人们读书的积极性, 推动全民阅读。

3、开展大型系列活动。

包含有公益讲座、会展、演讲、报告会、影视播放、读书活动等多个系列, 提供有针对性的资源服务, 活动对象范围涵盖面越广越好。不断增强图书馆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对读者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4、承办公益性讲座活动。

图书馆讲座是图书馆比较成功的读者活动形式之一, 是图书馆业务拓展的一大亮点, 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国家图书馆举办的“文津讲坛”、上海图书馆举办的“上图讲座”等已略具规模, 已经成为公共服务的一套文化大餐。图书馆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讲座的质量、扩大讲座的范围, 可以采取提供场地, 邀请社会各界文化名人作为主讲人, 与社会机构和市民合作, 丰富讲座内容, 扩大文化服务范围, 使图书馆成为文化交流重地。

摘要: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知识传播和文化传承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然而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上也存在许多缺陷和不足。本文就图书馆如何提高文化服务能力提出一些新方案。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图书馆,公众,服务创新

参考文献

[1]郭海明.面向公众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0.9.

[2]王克清.浅议公共图书馆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J].图书馆论坛, 2011.2.

[3]刘蔚冰.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化公共图书馆服务[J].图书馆学刊, 2012.2.

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创新研究 篇9

关键词:图书馆,读者服务,读者活动

0 引言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图书馆读者需求进一步呈现多元、个性的发展态势。一方面,信息载体形式的变化要求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能够突破传统纸质文献的限制,向用户提供包括电子书、音频、视频、数据库资源在内的多元数字化资源;另一方面,人们信息行为模式的变化要求图书馆能够更好利用移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设备满足读者随时随地的信息需求。信息需求只是读者需求的一部分。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及人们工作、学习、交流等新需求的产生,公共图书馆正积极通过空间再造、服务创新来更好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求。社会发展要求图书馆通过读者服务工作的变革创新,不断开创事业发展的新版图。

1 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创新的必要性研究

读者服务是连接图书馆与用户的桥梁和纽带,是图书馆向社会展示其存在价值的窗口,也是图书馆形象、声誉塑造的重要途径。图书馆学五定律告诉人们,图书馆是生长的有机体,图书馆必须适时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出内部调整变革,以更好适应未来的发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读者服务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未来发展,其弊端主要表现在:(1)在数字化资源大行其道的当代,传统图书馆坐守阵地、等客上门的服务方式[1],将极不利于图书馆资源的流通,大量资源被僵化、封闭在各图书馆内部,资源得不到有效使用。(2)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发展,社会各部门协作化的要求不断提升,不同社会机构、部门间的合作有利于资源的优化整合及社会服务效能的实现,在传统读者服务固化的思维方式及封闭、孤立的发展模式下,单个图书馆难以凭借其有限的资源满足社区大众的多元需求。总而言之,信息技术和用户需求环境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重新定义图书馆的角色,图书馆探索与创新读者服务的意识在不断增强,合作、支持和外向发展将成为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转型的3个关键[2]。

2 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创新路径研究

2.1 树立合作和外向发展的工作理念

合作能够实现资源的共享,强化图书馆知识化服务的竞争力。图书馆在读者服务工作上的合作包括2个层面:一是图书馆与图书馆、博物馆等其他文化遗产机构内部的合作。在美国、新加坡、韩国和欧洲的一些国家,图书馆正逐渐将自己的网络资源与档案馆、历史协会、博物馆和其他文化遗产组织等部门互相分享,帮助大众更为高效便捷地发现知识、获取知识。二是图书馆与政府机构、社会营利/非营利组织的合作。如美国博物馆与图书馆服务协会与早教机构合作的儿童早期教育服务项目。合作的重点在于,在共同的社区发展目标牵引下,图书馆和其他合作机构能够充分识别自身的资源优势,通过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行动计划与紧密的协调,最大限度发挥整合资源的效应,推动共同目标的实现。

支持是指图书馆在社区公众工作、学习、生活中促进和推动作用的发挥。特别是对公众学习的支持,2015年9月,美国博物馆与图书馆服务协会曾发布“学习在图书馆”报告,报告聚焦学习方式的演变与发展,提出图书馆需要通过关注参与式学习更好发挥自身对社会早期学习、成人教育、劳动力发展、继续教育、专业发展、数字素养和包容的促进和支持作用[3]。因此,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需要深度嵌入至公众学习、工作中信息需求的各个环节,通过实体空间服务与虚拟化服务的有机融合,为用户打造统一的学习化平台,以泛在化的信息服务及复合型的知识服务支撑公众终身化学习的开展。

外向发展是指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延伸,通过图书馆资源与社区资源、家庭资源、学习资源的对接,将读者服务工作拓展到社区、家庭、学校等社会的各个领域,提高班馆效益,扩大图书馆社会影响力。(1)图书馆向社区的外向发展。2015年美国图书馆协会报告指出,图书馆是推动社区发展的支柱型机构和新引擎,图书馆通过读者服务的拓展,参与解决诸如教育、经济发展等社区问题,实现了图书馆资源向社区的有效延伸;(2)图书馆资源向家庭及学校的延伸。如图书馆通过与家庭与学校的合作培育幼儿及学生的阅读、读写能力,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准备,提升学生阅读素养;(3)图书馆向社会商业领域的外向发展。如图书馆利用专业优势参与社会互联网资源的管理,通过元数据等关联数据技术建立馆藏资源与社会网络资源链接,形成读者可广泛使用的二次资源。又如,图书馆融入商务场所,将图书馆的公益服务有机的植入社区咖啡店等,输出的是一种无法估价的文化商品,是图书馆将其标准化服务由体制内向体制外延伸的一种探索。而这样的方式,能够将体制内的优势和体制外的灵活充分融合,延伸了服务范围,拓展了服务的领域[4]。

2.2 建立多元化的读者活动体系

读者活动被称作是一个图书馆的灵魂,能够充分激活图书馆的业务工作,塑造图书馆社会形象,协调图书馆公共关系,沟通图书馆与民众情感,促进图书馆从传统封闭型向现代服务型、从因循守旧型向特色创新型的转换[5]。一个现代服务、特色创新的读者活动文化体系应具备以下特征:(1)能够适应不同年龄层次、文化背景、专业背景用户的文化需求,贯穿生活、学习的多个领域,如通过讲座形式提供社区居民关于健康保健、职业培训、早期教育、财务管理、创办企业的多类信息;(2)更好适应社区知识发掘、创新的需要,通过促进社区学习、内容创建、制作、创客活动,提升社区创造力,帮助实现社区的创新发展;(3)通过发展社区合作和战略伙伴关系,充分整合多种学习资源和教育资源,包括在线资源、技术资源、人力资源等;(4)各类活动相互补充,错位发展,着眼于不同用户群体或用户不同技能和素养的培养,形成有机统一的读者活动体系。具体而言,一个完善健全、体现当前需求的读者活动体系应包括以下范畴:(1)各类讲座、沙龙活动,图书馆应结合特殊的时期、特殊的情境,开展丰富多彩、具有教育意义的主题讲座或沙龙活动,如在纪念反法西斯战争60周年之际开展反法西斯相关内容讲座,在世界读书日前后举办阅读讲座、读书品鉴会活动,以及针对社会突发事件设计相应主题的讲座、沙龙,日常的健康讲座、理财讲座、创业知识讲座、沙龙等。(2)幼儿早期教育活动,如向家庭推送早期育儿资料以及适应不同年龄段儿童阅读的资源,推动家庭亲子阅读的开展;在馆内定期举办“故事时间”活动,由馆员带领儿童围绕着特定字母、单词展开唱歌、讲故事、做游戏、手工制作等其他活动,指导人员在过程中国年会不断强调这个主题,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应用特定词汇;开展作业辅导,通过建立家庭作业辅导在线网络中心,首先,学生免费在该辅导网站提供一些基本背景信息,之后就可以与一位有教师资格证的教师联网。其次,学生将其问题传到网上,或用鼠标将问题作图,或直接输入相关题目。如果题目有比较复杂的图或者表格,也可以把题扫描或用数码相机拍照后直接上传到白板,然后双方就开始讨论该项作业。(3)建立劳动力技能培训中心及求职帮扶中心,通过提供在线职业技能培训资料及培训课程,帮助公众规划个人职业发展,匹配就业机会及潜在劳动力资源。(4)建立中小企业情报服务中心,通过建立企业名录库,提供知识产权咨询服务、创业相关支持性服务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和智力支持。(5)开设创客空间,提供技术资源、空间资源、服务引导,促进社区的共享协作、内容创建、创新实践、创意分享活动,通过推动创客空间和创客教育的融合,培育21世纪人才的创意实践能力、协作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从而实现社区整体创造力的提升。

3 结语

读者信息服务是公共图书馆的基本职能,更是公共图书馆工作的归宿和出发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图书馆服务也应适时创新,满足用户需求。读者服务创新应深刻体现图书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和服务宗旨,这种以人为本性体现在:(1)将满足读者需求作为图书馆服务的核心任务;(2)强调用户感知和用户体验,提倡通过贯穿服务全过程的设计达到用户体验的最优化;(3)建立以用户过程性感知及结果效能性评判为主导的服务评估体系。只有基于以人为本的服务创新,才能推动图书馆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学民.拓展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的新领域[J].图书馆论坛,2000(2):67-70.

[2]孙梦曦.大数据促美国大学图书馆转型[EB/OL].(2011-11-30)[2016-04-25].http://www.cssn.cn/sf/bwsf_lllwz/201511/t20151130_2719450.shtml.

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 篇10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 数字阅读已经成为社会大众汲取知识、获取信息、探索未知的重要的阅读与检索方式。数字阅读以其便捷、迅速、高效、环保的特点, 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读者。

所谓数字阅读, 也即阅读的数字化, 主要是指以数字化的形式获取或传递知识、文化、信息等的过程。数字阅读包括:

(1) 阅读对象的数字化。即阅读的内容以数字化的方式呈现, 比如电子书、电子报刊、博客、数据库等。

(2) 阅读方式的数字化。即阅读的载体、终端不再是平面的纸张, 而是带有屏幕显示的电子设备, 如电脑、手机、电子阅读器等。

与传统纸质阅读相比, 数字阅读的特点和优势在于:

(1) 便捷性。方便、快捷是数字阅读带给读者的最直观的感受。数字阅读摆脱了传统纸质阅读的时地限制。读者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电子阅读设备选择和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与信息, 省时省力。

(2) 经济环保。数字资料是目前最利于传播的一类资料, 它几乎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 也几乎没有运输成本, 无需经过造纸、印刷、物流等多个环节, 既节省了资源, 又起到了很好的生态环境保护的作用。

(3) 海量信息。和静态的纸质阅读相比, 数字阅读真正实现了声、光、电三位一体的立体式、全方位的动态阅读。图文并茂的海量信息带给读者视觉和听觉的双重阅读体验。

(4) 互动性。尽管纸质阅读也强调读者与作者和作品的多重沟通, 但受制于文本的静态化, 阅读体验往往是单向的。而数字阅读则以新兴的载体形式, 打破了沉闷的单向交流, 实现了读者与作者、作品的互动交流, 多元沟通。

总之, 数字阅读以其独有的优势, 正迅速占领阅读市场。这种碎片化、快餐式的数字阅读, 带给人们全新的阅读体验, 也成为今后阅读的发展趋势。

1数字阅读给公共图书馆带来的影响

数字阅读凭借其经济、环保、便捷等特点正在改变着人们传统的阅读习惯。数字阅读已经成为当今阅读的潮流和趋势, 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提供了巨大的帮助。然而, 数字阅读的迅猛发展也给公共图书馆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威胁和困扰。

1.1读者流失

互联网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 人们原有的阅读习惯也随之慢慢改变。很多人开始习惯通过网络查找、阅读和整理资料。 作为信息、文化传承、传播和交流主阵地之一的公共图书馆已经不再是读者获取信息和知识的唯一渠道, 甚至也不再是最佳渠道。足不出户便可浏览和阅读最新的资讯或书籍, 不需要亲自跑到公共图书馆通过琐碎的程序借阅, 人们在尽享数字阅读带来的便利的同时, 也渐渐地减少了去图书馆的次数和时间。 长此以往, 公共图书馆的读者流失成了制约其发展的最大瓶颈之一。

1.2内容匮乏

虽然很多公共图书馆都为了适应新媒体时代的阅读潮流加强了数字资源的建设, 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设施方面都更贴近读者的阅读需求。数字资源建设的步伐不可谓不快, 但是建设成效却并不乐观。据相关统计数据, 目前我国约有90%的信息资源尚未数字化。公共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 内容匮乏, 品种单一, 只是将纸质资源简单数字化, 忽略了读者深层次的阅读需求。

1.3技术局限

互联网时代, 公共图书馆引进与自建数字资源日益增加, 但不同厂商、不同平台、不同格式、不同版权保护技术之间的各类数字资源处于分散、杂乱、无序的状态, 缺少统一的跨库检索、协同服务的技术平台, 导致读者在检索和利用信息资源时经常面对不同的登录界面和不同的检索方式, 容易产生厌倦心理和畏难情绪。

1.4经费不足

要想有效推动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 充足的经费是基础和保障。然而, 虽然近年来公共图书馆的采购经费有所增加, 但是电子书刊、相应的数字阅读终端的不断飙升的高昂价格使得公共图书馆在发展数字阅读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 在经费投入方面无法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

2公共图书馆服务策略

数字时代虽然给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很多障碍, 但是也为其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公共图书馆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宗旨, 以人为本, 提高服务质量, 改善服务效率, 改进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和途径, 才能在激烈的新媒体时代赢得读者, 赢得市场, 赢得未来。

2.1服务理念的创新

2.1.1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这是任何时代、任何行业尤其是服务性行业必须永远遵循和倡导的服务理念。就公共图书馆而言, 以人为本, 即切切实实地以读者为本, 以满足读者的全方位、多层次的阅读需求为第一要务, 踏踏实实地做好读者服务工作, 关心和关注读者需求, 以周到、细致的服务工作赢得读者的信赖和支持。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公共图书馆才能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

2.1.2信息服务理念

长期以来, 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 图书馆的工作重心往往放在“藏”上, 仅仅考虑馆藏建设, 忽略了受众心理的揣摩与分析, 忽视了信息时代的读者需求。阅读习惯和阅读载体的颠覆, 要求公共图书馆改变传统、封闭的服务理念, 顺应信息化的时代潮流, 树立新型的信息服务理念。只有这样, 才能更加贴近时代需求, 才能在数字阅读的时代背景下生存和发展。

2.2服务内容的创新

2.2.1丰富馆藏资源

数字阅读对公共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书馆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 立足实际, 统筹规划, 加大数字资源的采购力度, 加快数字资源建设的步伐, 在外购和自建数字资源方面做足工作, 保证数字资源的丰富性和完整性, 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读者需求。

2.2.2加强队伍建设

数字建设需要相关专业人才的支持和帮助。目前, 国内相关专业人才极其匮乏, 无法满足不断发展的信息化的时代要求, 人才队伍的素质亟待提升。公共图书馆可以通过职业培训、 继续教育、学习深造以及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 开展图书馆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建设, 全面提升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信息素养和技术手段, 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精良的服务。

2.2.3完善技术手段

数字资源的建设是以强大和先进的技术力量为支持的。公共图书馆必须配备精良的计算机设备, 完善图书馆网络化和自动化系统, 为数字阅读和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发展平台和技术支撑。

3结语

面对数字阅读的浪潮和挑战, 公共图书馆应该认清形势, 把握时机, 顺应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 积极利用现代资源优势, 拓展和开发高新技术, 创新服务理念和服务内容, 不断完善和提升服务质量, 增强服务的主动性、专业性, 才能满足读者多样化的阅读需求, 扩大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

摘要:数字阅读以其方便、快捷、经济、环保等诸多优势迅速获得广大读者的青睐, 成为当下和未来阅读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数字阅读给公共图书馆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文章基于数字阅读的特点及形势, 探讨了公共图书馆在数字阅读背景下开展读者服务工作的创新策略, 以期为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提供建议和方向。

关键词:数字阅读,图书馆,服务,创新

参考文献

[1]麻小红.新媒体时代读者阅读方式与图书馆服务对策[J].图书馆研究, 2013 (1) :75-78.

[2]常向阳.基于数字阅读的图书馆服务[J].图书馆学刊, 2013 (2) :83-85.

[3]周杨姊.多主体参与:图书馆服务创新模式发展的必然选择[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3 (5) :103-105.

[4]陈一茜.试述新媒体与图书馆信息服务[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3 (2) :45-47.

[5]何岚, 严兵, 严军.传统图书馆的局限性和未来发展方向[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0 (12) :34-35.

[6]谢杰民.信息时代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演变探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3 (2) :50-52.

[7]陈红宇.图书馆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探析[J].民营科技, 2013 (1) :163.

[8]徐享王.图书馆服务价值的多元、混乱与秩序重建[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3 (1) :9-12.

上一篇:《野草》的现代性下一篇:动画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