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生产

2024-05-02

畜禽生产(精选十篇)

畜禽生产 篇1

畜禽的生产离不开结构合理的畜舍、营养全面的饲料以及科学的饲养管理, 对气温、气湿、气流、密度、光照等环境条件的控制是养殖成功的必备因素。随着畜牧生产水平的提高, 其意义越来越大, 如果不能为家畜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 不仅优良家畜的遗传性状不能充分发挥, 完善的配合饲料也不能有效的转化, 并且往往成为诱发和加重疾病的原因。

在自然条件下, 环境诸因素对家畜健康和生产力的作用是综合的。其中, 气温是核心因素, 实际生产中, 气温、气湿和气流3个主要因素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 三者协调不好就会出现温差, 而这一点却是决定养殖成败的关键性因素, 并且在饲养过程中最难掌控。

在整个饲养过程中, 要将气温、气湿和气流3个主要因素进行有效的调控, 控制好温差并非容易的事情, 温差的产生通常有如下3种情况。

1 自然温差

1.1 季节温差

一年当中, 随着季节更替, 气温也随之发生很大变化。夏季, 气温可高达39℃以上, 而冬季气温可低至-10℃以下, 季节温差给饲养管理造成了诸多不便和不良影响。

春季湿度较低、温差变化较大、多风, 此时, 通风多以自然通风为主, 适当使用顶风机和侧风机为辅;夏季干热和湿热并存, 饲养管理工作以防暑降温为主, 可使用水帘降低舍内温度;秋季温差逐渐加大且初秋雨多风大, 饲养管理上, 初秋应以降温为主, 到深秋就要以保温为主;冬季气温逐渐下降且干燥、有风, 畜舍管理应以防寒保暖为主, 防止由于温差而形成冷风, 控制舍温、保障畜禽正常生产。

1.2 气温日较差

在一天中, 日出之前气温最低, 下午2:00左右最高。一天中的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日较差”。气温日较差的大小与纬度、季节、地势、天气、植被等有关, 一般为8~12℃。气温日较差对畜禽生产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例如:当气温日较差超过12℃时, 猪群可能出现异常生理变化, 高温时部分猪只食欲减退、便秘、发热等, 低温时仔猪可能出现腹泻等症状;当气温日较差过大时 (如-12.2℃到21.1~26.7℃) , 产蛋鸡产蛋量下降、蛋壳变薄、采食量下降、体重减轻。

在养殖过程中, 调整气温日较差是每一天都要做的最具体的工作。只有不断的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相应调整供暖设备和通风设备, 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舍内温差, 从而减少畜禽发病, 保障畜禽正常生产。阴雨天气要及时给畜舍供暖;雾天要保证机械通风, 并保证微风常通, 不可捂棚;雪天过后要及时清除畜舍房顶积雪, 并适当提高舍温, 慎重通风 (尤其是化雪时) 。在这个过程中不要认为“冷一会不要紧, 热一会没关系”, 要知道细节决定成败。

2 畜舍温差

畜舍按其四周墙壁的密闭程度不同, 可分为封闭舍、开敞舍或半开敞舍及棚舍。这3种类型的畜舍, 因与外界隔绝的程度不同, 畜舍内外温差存在很大的差异。

1) 封闭舍。封闭舍上有屋顶遮盖, 四周有墙壁保护, 通风换气仅依赖于门、窗和通风管道, 所以舍内温度与舍外差异较大。封闭舍内实际温度决定于畜舍的大小和高度、畜舍围护结构的保温能力、畜禽饲养密度等。

在同一畜舍内, 空气温度也不均匀。就垂直方向看, 因为热空气比重小易上升, 一般天棚和屋顶处温度较高, 而地面温度较低。例如:保温较好的笼养式育雏室内, 一、二、三、四层的实际温度分别为29.5、30.2、30.4和31.4℃, 上下层温差不大;但如果天棚和屋顶保温效果不好, 则会出现相反的结果。在寒冷的冬季, 要求天棚附近和地面附近温度差不超过2.5~3.0℃, 或高度每上升1 m温差不超过0.5~1.0℃。就水平方向看, 靠近门、窗和墙壁地带的温度低, 中央温度高, 畜舍跨度越大, 这种差异越明显。严冬季节, 要求墙壁附近和畜舍中央的温差不超过3℃。舍内气温的变化规律, 对于设置通风管、安置家畜等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初生仔猪怕冷, 冬天应尽量安置在畜舍中央。

2) 棚舍。棚舍四周无墙、敞篷, 夏季具有防止日晒、减少太阳辐射和气流速度大的特点。冬季, 由于与舍外相通, 防寒能力很差, 舍内、外基本不存在温差。只适用于冬季较短、寒流较弱的地区或饲养耐寒性强的家畜。

3) 开敞舍和半开敞舍。冬季保暖性能较棚舍强, 但舍内空气流动性仍很强, 舍温随舍外气温的升降而变化, 实际上, 同舍外的温度没有多大差异。而在夏季, 开敞舍和半开敞舍的通风情况比封闭舍好, 但不如棚舍。

3 畜禽个体温差

3.1 日龄温差

主要指畜禽随日龄的增长, 自身对温度需求的变化和畜禽自身产生热量的变化。这个过程要注意两点:一是日龄增长的同时舍温应该缓慢下降。二是当后期机体自身产生的热量能满足需要时, 也不要着急停止供暖 (可适当加强通风) , 防止突然降温造成应激。

3.2 体内外温差

畜禽自体温度与外界温度差别以晨间最明显。晨间是一天中温度最低的时刻, 此时, 若猪突然接触或吸入冷空气就会引起畏冷、打喷嚏等症状, 抵抗力下降而诱发疾病。这种温差都是管理人员人为造成的, 所以一定要加强饲养管理。

4 小结

春季畜禽生产情况汇报(范文) 篇2

一季度,我市畜牧生产总体概况是:存栏增加,畜产品价格上涨,出栏增加,效益改善,规模养殖势头强劲,生产水平不断提高。

——存栏增加。全市现存栏生猪**万头,其中能繁母猪**万头,同比分别增加36.7%和45.7%;一季度,全市共补栏生猪3.2万头同比增28%。

——畜牧业产品价格全面上涨,养殖效益改善。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全市畜牧业形势开始转暖,价格逐渐看涨。呈接上年上涨态势。目前我市肥猪收购价为每公斤16元,同比增60%;苗猪价格为每公斤26元,同比增188%;猪肉统货价为每公斤25元,同比增85.2%,其中猪瘦肉价格为每公斤32元,同比增77.8%;出栏一头猪可收入300-350元

——规模养殖势头迅猛,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由于国家及省、市、县相继出台了能繁母猪补贴和保险,生猪良繁体系建设补贴,生猪人工授精良种补贴,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补助等一系列生猪生产扶持政策和措施,另一方面,我市通过“科技入户工程”、“送科技下乡”、“农技110”等全方位、多层面培训与推广畜禽饲养新型实用技术,畜禽生产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目前我市畜禽规模养殖发展较快。

二、猪价走势预测

由于生猪发展鼓励政策得到迅速贯彻,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免疫、监测、扑杀等各项防控措施得到落实,疫病有效防控,高价位刺激了养殖户积极性,母猪存栏量不断增加,生猪生产规模逐步扩大。数据显示,我国生猪生产从**开始逐步得到恢复,扭转了去年下半年以来一度下滑的趋势,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数量稳定增长。

但是受土地资源、环境保护、饲料原料、人工、水电等成本上升影响,生猪生产的成本也呈现逐月上升趋势。同时,从新增母猪饲养至新增肉猪出栏约需1年半时间,近期补栏的母猪要到下半年才发挥生产力,供应短期内难有改观。从总体上看,生猪生产发展平衡,出栏量保持稳定,短期内不会出现生产过剩,上半年猪肉价格仍将处于高位,保持这种盈利趋势。

三、几点建议

1、提倡适度规模,灵活生产。

大规模养猪涉及资金、技术、土地、环保等诸多问题,发展周期长,投资风险大。要积极引导农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抓住市场好的时机,利用现有圈舍设施,开展适度规模饲养,提高生产的灵活性和及时化解市场风险的能力。

2、促进饲养方式转变,提高规模化、集约化程度。

要加快生产方式转变,不断优化畜禽养殖环境和生产条件,推行健康养殖、清洁养殖和无公害生态养殖。严格实行统一品种、生产和防疫等技术规范,推动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的标准化改造,提升标准化生产水平。扩大规模养殖场的生产能力,避免分散饲养形成的一哄而起和一哄而散的局面。通过发展专业合作组织,提高散户饲养的组织化程度,促进产业化发展。

3、建立健全预警机制,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生猪监测预警体系既要包括国民经济增长、能繁母猪变动、仔猪和饲料价格等关键指标,也要包括生猪疫病早期预报系统和疫情应急机制等方面的内容。

4、稳定种猪生产,鼓励自繁自养,满足猪源供应。

能繁母猪的波动直接影响生猪生产波动的周期和波幅,稳定母猪和种猪生产是保护生产能力的主要抓手。要鼓励农户引进和扩大良种母猪饲养量,提高繁育能力,既可满足自养所需,又可出售猪苗,增加市场供应。通过降低排苗成本,增加经营途径,不仅减少疫病传播,还可明显提高养猪效益。

5、搞好疫病防控,保障生产健康发展。

随着生产发展和物流加快,疫情发生频率增高。各级要高度警惕,做好重大动物疫情预报,加强疫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积极开展消毒灭源工作和养殖场防疫管理,强化免疫工作,抵御外来疫

源。同时,加强宣传,提高群众的防疫意识,理性对待,科学养猪。

6、大力培植龙头加工企业。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导和鼓励投资生猪产业,形成一批带动力强的优势企业和著名品牌,加大生猪精深加工和新产品开发力度,增强产品出口和竞争能力。

7、完善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提高专职防控能力。

浅谈畜禽生产的保健工作 篇3

【关键词】畜禽;保健

近年来频发动物疫病造成了惨重的经济损失,严重地威胁着动物健康,同时也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威胁。在这种环境下,小型养殖户逐渐被淘汰,使我国畜禽养殖从普通的小户型散养模式向高度集约化模式转变。一方面,集约化可以改变“高成本、低效率”的现状,实现畜禽生产多、快、好、省的基本目标,所以集约化养殖模式更加适合社会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集约化可以对流行疾病进行集中的预防,将更加有效地控制动物疫病。所以,今后畜禽业的发展方向为智能化、集约化、保证动物福利以及低碳排放等,在畜禽饲养过程中,如何保持动物的健康、提高畜禽的抗病力,从而减少发病率和降低用药程度逐渐成为畜禽养殖研究的首要问题。

1.什么是动物保健

动物保健是指保护动物健康,主要是通过改善自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的抗病能力,从而使机体保持在健康状态。其基本手段有改善饲养管理、科学免疫、减少或消除各种 致病因素等。动物保健主要是通过使用动物保健品,以及改善动物生长环境(如降氨除臭物质)来实现的。所谓动物保健品是指在动物饲养过程中使用的具有特殊保健功能的一类非常规兽药有效成分,主要包括植物提取物、微生物制剂、酶制剂、微量元素以及具有吸附功能的特殊矿物质等。动物保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实现低成本养殖、提高畜禽产仔数/产蛋率和成活率, 以及加快动物生长速度。

2.畜禽养殖场的保健原则

2.1确保畜禽不发病或少发病

畜禽生长在人为制造的环境中,与外界环境密切接触,发生疾病实在是难免,要通过加强环境控制,减少外界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防止外来疫源的浸入,同时要通过加强畜禽的饲养管理,恰当使用疫苗和药物,控制减少疾病的发生。规模畜禽场要确保烈性的、危害大的一类传染病发生;减少畜禽的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支原体感染和体内外寄生虫病的发生。

2.2控制畜禽体内药物残留

在规模畜禽场的疾病防治、保健用药中必然用到各种化学药物。化学药品的滥用和使用不当将会带来畜禽产品的药物残留,危害食品安全。为保证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维护人们身段健康,兽医药品的使用要严肃认真的执行相关法定条文。

2.3实施良好的农业规范

实施良好的农业规范是改善目前畜牧业生产现状,提高畜禽生产的保障,确保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增强消费信心,提高我国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促进畜产品出品的主要举措。

作为畜禽场实施良好的农业规范,关键是要认真执行《畜禽养殖控制点与符合性规范》,它包括养殖场的选址、畜禽品种来源、饲料、饮水的供应,场内的设施设备,畜禽健康,药物的合理使用,畜禽的饲养方式,畜禽的公路运输,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养殖生产过程中的记录,对员工的培训等方面,都要纳入规范性,以确保预防和降低食品危害的引入。

3.畜禽保健内容

3.1 营养保健

营养保健是基础,没有良好的营养打基础,无论加强哪样的保健措施,只会是本末倒置。动物的生长发育、生产繁殖,都离不开各种营养物质的满足,营养平衡、适口性好、易消化、好吸收的全价日粮是动物的基本保证。平衡日粮中各种营养物质可以在一定程度加强动物的饲料利用率。对于一些添加剂而言,适量添加不但有利于预防疾病,还能够提高畜禽的饲料利用率。如将大蒜秸秆作为饲料添加剂可以有效提高蛋鸡的产蛋率和饲料利用率,并有一定抗菌、 抗病毒的保健效果。这样不但增加了饲料添加剂的来源,同时也增加了养殖效益[1]。通过在饲料中添加纤维素酶、生物制剂(酶制剂、微生态制剂、细胞因子、生物源性免疫增强剂等)等物质也可以达到平衡胃肠道菌群、改善饲料利用率的效果,而且还有利于保护畜禽胃肠道[2-4]。水是最重要的营养物质,如犊牛缺水口渴难耐, 随后狂饮清水喉出现以红尿、腹痛为特征的水中毒。反之,营养素也不能过少,否则导致生长发育不良,生产性能下降,严重时出现代谢病:如钙磷不足或比例失调或 VD不足时动物会发生佝偻病。

3.2管理保健

管理保健是核心,国外有一公式:效益=(品种+营养+环境)+管理。意思是牧场饲养最好的品种饲喂最优质的饲料拥有良好的饲养设施,如果管理一塌糊涂,诸如饲喂不均,饥饱不定,光照温控无常,消毒防疫随意等,不仅没有养殖效益,势必造成亏损。因此,要在管理上下功夫,不要一味追求品种的新奇。新品种在一个地方还有一个饲喂观察和适应的过程,现代畜禽的饲管都有一个基本的要求和科学的程序。管理人员不要将时间、精力花在研究疾病上。而要将精力、时间用在日常的具体管理工作上,制定符合、顺应动物生理特性的管理。发生疾病时,要请专业兽医师诊疗。在选址建场时就要立足于动物的保健和疾病防控,按照生产流程合理布局,考虑舍距、风向、办公、生产、生活、粪便处理的不同功能与分区。设计并执行消毒制度;全进全出制度;车辆用具人员出入制度;场区灭鼠防鸟、禁养小动物、工作人员自家禁养同类动物制度;引种防病、隔离观察制度;科学免疫、定期检测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管理工作越细化越具体越好,细节决定成败[5]。

3.3药物保健

药物保健是保障,定期使用预防性药物是保障动物健康成长的重要措施,特别是对养殖条件较差的牧场尤为重要。首先在动物的日粮中强化维生素、益生素、酶制剂是有益的。常用药物包括抗生素类:①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和抗病能力,此方面的药物有灵芝糖、香菇多糖、黄芪多糖,又因灵芝多糖和香菇多糖价格昂贵不适应养殖,所以只有黄芪多糖类。②提高胃肠道代谢和调节功能的作用,控制有害菌在胃肠内大量滋生和繁殖,如含蜂胶、西咪替丁、斯密达莫、肠泰灵是我们的首选药物,绝对禁止在方案中用西药抗生素类药品。因为从作用性质上讲它们在抗生素里属杀菌剂;从作用机理上讲它们能阻断细菌蛋白质的合成,而肠道代谢的平衡是靠所有菌群相互制约生长来维持代谢平衡,所有菌群占有的比例是不等的,用西药强行杀菌会破坏菌群在肠道中所占有的比例会使肠道菌群相互制约失去平衡,从而造成肠代谢混乱出现药理性腹泻。③抗病毒和病毒性呼吸道方面的保健药品有:银黄类(绿原酸、黄岑苷、金丝桃素)和蜂胶因为它们具有免疫增强作用,蜂胶修复呼吸道粘膜。本品能显著提高正常雏禽的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具有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的良好作用。尽量不用人用抗生素,要用预防量使用抗生素,一般连续使用二到三天即需停药,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有害无益。一是动物真正发病时,无药可医;二是畜产品中的药物残留;三是易促使细菌发生变异,给人类社会带来隐患。

3.4环境保健

环境保健是条件,要为动物创造一个冬暖夏凉、干净舒适、空气新鲜、密湿度合适、光照充足的生长环境。传统的简陋畜舍已无法满足现代牧业的需求,设计科学、布局合理、建造规范、设备先进的花园式牧 场是现代牧业的标志,是养殖成功的物质基础。

4.结论

保健养殖是以动物保健原理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养殖理念。同时,健康养殖理念也是科学发展畜牧领域的一种具体体现。新的动物保健品的开发曰益增多,在养殖过程中应该使用合适的动物保健品,这样才会提高畜禽品质、降低 不必要的疾病发生,从而降低养殖成本,也为生产高品质的畜禽产品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1]杨英华.大蒜秸添加剂在蛋鸡生产中的应用研究[J]. 兽药与饮料添加剂,2009(4):11-12.

[2]何仁春,杨家晃,廖玉英,等.生物制剂对合浦鹅生 长性能和养分利用率的影响[J].饲料工业,2006(2):38-41.

[3]熊谱成.新型饲料添加剂——微生态制剂[J].饲料与 畜牧,1996(3):22-23.

[4]裴相元,马振凯,陈侠甫.日粮中添加纤维素酶曲对鹅增重及饲料利用率的影响[J].兽医大学学报,1990(1):78—82.

畜禽安全生产应从源头做起 篇4

1 影响畜禽安全生产的因素

1.1 饲料

饲料是畜禽赖以生长的最基本的因素。自然状态下, 畜禽可根据自身营养需要和适口性进行食物选择。而在规模饲养条件下, 则要根据动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需要进行饲料配制。因此饲料的品质与安全性直接影响动物生产性能的表现及机体的健康水平。优质安全的饲料, 能够促进动物生产性能的充分发挥, 达到最佳健康养殖状态。而劣质饲料 (发霉变质) 或有害成分超量 (重金属含量) 的饲料, 会抑制动物的生长发育, 甚至导致动物中毒死亡。当人类食用这类动物食品后, 会直接影响人的生命健康。

1.2 药物及添加剂

在畜禽实际生产中, 还存在药物及添加剂使用的误区:如动物预防性投药阶段, 使用国家禁止的药物;肉鸡饲养全程使用抗球虫药;为增加动物产品色泽, 饲料中添加着色剂;使用促生长和提高饲料转化率的药物等。

当人们食用过多的带有药物残留的动物食品后, 会在人体内蓄积, 产生难以治愈的疾病, 如中毒、致畸、致癌、致变性, 甚至死亡等。

1.3 养殖环境

随着动物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 动物排泄物中含有的大量有机物氮、磷、铜、砷等有害物质, 一方面造成土壤污染、使植物中毒和水质恶化, 另一方面增加了氨、硫化氢等臭气的浓度, 污染人类和动物生活的环境, 从而容易诱发人和动物疾病, 直接和间接危害人类健康。

1.4 动物疫病

病害猪肉是传播疫病的媒介。据报道, 某些地区用病死猪肉做卤菜、肉松、加工火腿等, 种种做法让人触目惊心。当人食用后会导致各种疾病传播, 给人类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2 确保畜禽安全生产的措施

2.1 加强饲料质量安全生产措施

2.1.1

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饲料与添加剂管理条例》、《允许使用的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尽快建立《饲料监控体系》和《饲料管理实施细则》。饲料执法管理部门要以抓饲料安全品质监测为中心工作, 确保饲料质量安全。

2.1.2 推广应用环保饲料, 提高饲料安全性。

环保饲料能够减少动物排泄物对环境的污染, 因此, 在配合日粮中应尽可能降低日粮蛋白质和磷的用量, 以解决环境恶化问题;同时要添加一些氨基酸、酶制剂 (如植酸酶) 和微生物制剂 (如益生素、生态宝等) 来降低氮磷和微量元素的排泄量。

2.1.3

按理想蛋白模式配制动物生理需要的日粮, 以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 减少氮的排出。据试验证明:在猪的日粮中添加1%赖氨酸, 可使日粮中的粗蛋白降低2个百分点, 氮含量减少25%。

2.1.4 配制饲料时, 一是注意选购原料要产自无污染、无药残的地区。

二是要注意选择消化率高, 营养变异小的原料。三是要注意选择有毒有害成分低、安全性高的饲料。

2.1.5

制定国家标准, 实行饲料市场安全准入制度。

2.2 加强五项兽药安全生产措施

2.2.1

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兽药使用准则》和《兽药管理条例》, 建立并完善《兽药残留安全监测系统》, 积极发展生物用药, 减少并淘汰残留高的兽药。

2.2.2

加大兽药市场监督、检查、管理力度, 建议兽药管理部门要以抓违禁药品为突破口, 严厉打击制假、售假等不法行为, 保证兽药市场秩序安全稳定。

2.2.3 科学、合理、安全用药, 最大限度地减少药物残留量。

(1) 多用无毒无害的品种, 少用易产生耐药性和有残留的品种, 禁止使用违禁药物; (2) 实行联合用药, 发挥药物的协同作用, 既可减少用药量, 又可增强药物的效力; (3) 交叉轮换用药, 改变动物机体单一用药而产生的抗药性, 降低耐药菌株的发生率; (4) 严格执行停药期的规定, 确保动物屠宰前或上市前药物残留量降到规定的标准内。

2.2.4 积极推广绿色饲料添加剂技术:

为解决饲料添加剂中抗生素、合成药物的残留及抗药性等问题, 相关人员正在积极开发安全、无毒无残留、高效广谱、抗菌促生长的绿色饲料添加剂。最具代表性的有酶制剂、益生素、低聚糖等。有实验表明:在猪饲料中添加益生素1%~2%, 可提高生长速度10%以上, 降低饲料消耗8%~10%, 提高猪瘦肉率5%~8%, 背膘厚度下降20%。这类添加剂具有无毒、无残留、无抗药性等特征, 能够促进畜禽生长, 提高饲料利用率和产品品质, 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提高动物抗应激能力。2.2.5加大环境治理力度, 为生产安全畜禽产品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1) 在养殖区域内建立绿色屏障。即养殖场周围种防护林, 各生产区间种隔离林, 道路两旁遮荫绿化, 空地植草覆盖; (2) 实现粪便的资源化利用和污水的无害化处理, 粪便堆积发酵后用作农家肥;安装环保设施, 畜禽场排放的粪污经三级沉淀、固液分离、厌氧发酵及好氧发酵等环节处理后实现达标排放;发酵制沼气, 作为生活能源;制作优质有机肥; (3) 在日粮中添加EM、活性炭等生物制剂, 可明显减少粪中氨气和硫化氢等臭气的产生。

2.3 做好防疫工作, 防止动物疫病发生

2.3.1 做好免疫接种工作, 确保免疫密度达到100%。

2.3.2 落实好综合性防治措施, 提高畜禽养殖场整体防控水平。

2.3.3 做好疫病净化工作。

2.3.4 建立健全各种官方登记制度。

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事中事后监管 篇5

事中事后监管制度

一、监管事项名称

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二级种畜繁育场、父母代种禽、生猪人工授精站、冻精胚胎经营点的生产经营证许可)。

二、监管对象

本县取得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单位。

三、监管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种畜禽管理条例》、《山东省种畜禽生产经营管理办法》。

四、监管内容

1、许可证是否在有效期内;发生变更是否按规定及时办理变更手续;是否按照规定的畜禽品种、品系、代别和利用年限进行生产经营;技术人员资格证件是否齐全;是否执行质量管理和防疫育种记录制度。

2、种畜禽销售是否以其他畜禽品种、配套系冒充所销售的种畜禽品种、配套系;是否以低代别种畜禽冒充高代别种畜禽;是否以不符合种用标准的畜禽冒充种畜禽;是否销售未经批准进口的种畜禽;是否销售未附具种畜禽合格证明、检疫合格证明的种畜禽或者未附具家畜系谱的种畜;是否销售未经审定或者鉴定的种畜禽品种、配套系。

3、是否存在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转让、买卖、出租、出借等情况。

五、监管措施

(一)专项检查。每年至少组织一次专项检查,对行政许可相对人许可后的生产、经营活动开展监督检查和执法监管。

(二)不定期抽查。采取不定期的方式,对部分行政许可相对人许可后的生产、经营活动开展抽查。

(三)受理投诉。对接到的投诉、举报案件依据职能移交执法机构进行处理。

六、监管处理

1、检查时发现许可证有效期内发生变更未按规定及时办理变更手续,种畜禽场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资格证件不齐全,未完全执行质量管理和防疫育种记录制度的情况,检查人员应当责令其整改,并在整改期限届满后 3 个工作日之内对隐患整改情况进行复查。

2、检查时发现有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据职能移交执法机构进行处理。

七、监管科室 **县畜牧站

八、投诉举报电话

生物素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 篇6

1. 生物素的来源

动物体内的生物素主要来源于天然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少量由消化道微生物合成。天然饲料中生物素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其中鱼粉、菜籽粕、米糠饼和啤酒酵母中生物素含量相对较高;而玉米和小麦中生物素含量很低(如表1所示)。动物性饲料中,生物素的可利用率普遍较高;而植物性饲料中,玉米的生物素可利用率高达100%,大麦和燕麦的生物素可利用率仅为20%~30%,小麦的生物素可利用率几乎为零。因此,当以麦类尤其是小麦作为日粮主要组成成分时,动物对生物素的利用率受限。饲料添加剂中的生物素主要是通过化学方法制备获取,含量可达97.5%以上。具有生物学活性的2%d-生物素是以淀粉、糊精或乳糖等为载体,用喷雾法或稀释法制得的饲料添加剂。动物肠道微生物能合成生物素,但合成的生物素利用率较低,因而不能满足机体代谢和生产需要,必须在日粮中额外补充。

2. 生物素的吸收与代谢

自然界存在的生物素有游离态和结合态两种形式。结合态的生物素常与赖氨酸或蛋白质结合,不能被动物直接利用,必须经过生物素降解酶分解,释放出游离生物素后才能被利用。McCormick(1975)报道,大鼠日粮中多余的生物素只有部分在肝脏中被氧化,而大部分将通过尿液迅速排出体外。Kornegay(1986)报道,在猪的盲肠中注入标记生物素,只有少量生物素被吸收或随尿液排泄,大部分都出现在粪便中。Bryden(1989)研究指出,在鸡日粮中添加结晶生物素或高水平生物素,其主要吸收位点在十二指肠;而在日粮中添加低水平生物素时,则主要在小肠远端被吸收。Misir等(1984)研究还认为,日粮中的纤维素可能会影响动物肠道对生物素的吸收。此外,动物肠道中可能也存在消耗生物素的生物体与动物机体竞争生物素,导致动物出现生物素缺乏症。

3. 生物素的营养功能

早在1977年,Brooks在妊娠母猪和泌乳母猪日粮中分别添加0.25毫克/千克和0.15毫克/千克生物素,结果表明,母猪肢蹄病的发病率降低了28%,并且产仔数增加,同时哺乳期缩短,发情率提高。近年来,众多研究结果也证实,生物素具有提高生产性能、增强机体免疫能力、改善肉品品质和维持肢蹄健康等营养生理作用。苟兴能等(2012)研究指出,在育肥猪屠宰前60天的饲料中添加0.5毫克/千克生物素,能有效提高育肥猪的生长速度并能改善猪肉品质。于会民等(2005)在1日龄艾维茵肉仔鸡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生物素(0.3毫克/千克、0.9毫克/千克和2.7毫克/千克),结果表明,生物素可以促进肉仔鸡胸腺、法氏囊和脾脏的发育;提高血清球蛋白水平、新城疫抗体滴度和血清IgG水平;提高血液中B、T淋巴细胞转化率;提高血清甲状腺素(T4)、三碘甲状原氨酸(T3)、生长激素和皮质醇水平。郭小权等(2012)研究发现,在高能量低蛋白质蛋鸡日粮中添加0.3毫克/千克生物素后,可显著影响脂肪肝出血综合征患鸡的脂类代谢,一定程度上对其具有预防作用。朱勇文等(2012)在1~14日龄北京鸭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生物素,结果表明,随着生物素水平提高,北京鸭日增重和日采食量显著提高;以日增重为衡量指标,通过分析得知生物素适宜添加水平为0.186毫克/千克;生物素缺乏会引起眼部、羽毛、腿部和肝脏病变,并产生脂肪肝肾综合征。杨柯等(2009)在荷斯坦奶牛日粮中添加30毫克/千克生物素,结果显示,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中的乳蛋白率、血糖含量显著提高。

4. 畜禽对生物素的需要量

畜禽对生物素的需要量主要受动物类型、遗传基因、健康状况、日粮组成和加工储存等因素影响。我国农业部第1224号公告规定,d-生物素在配合饲料或全混合日粮中的推荐添加量(以维生素计):猪0.2~0.5毫克/千克,蛋鸡0.15~0.25毫克/千克,肉鸡0.2~0.3毫克/千克。生物素缺乏容易导致动物出现皮炎、脱毛等症状,肉鸡甚至会发生脂肪肝肾综合征和猝死症。腿部损伤是猪缺乏生物素的典型症状,而胫骨粗短是家禽缺乏生物素的典型症状。随着现代养殖业逐渐向集约化和规模化饲养方式转变,对饲粮中营养素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因而实际生产中畜禽对生物素的需要不容小觑。

浅析绿色畜禽生产的发展要素 篇7

1 发展绿色家畜生产必须实行规模化养殖

目前, 我国的家畜生产仍然是以一家一户分散养殖为主, 饲养管理技术落后, 防疫消毒措施不严, 大部分饲养户对药物残留的概念缺乏认识, 非法使用违禁药物的现象时有发生, 不但给我国兽医监督部门的监控带来了很大困难, 也给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很大威胁, 显然, 这与绿色家畜的生产标准相差很远。而采用集约化方式进行规模养殖, 不但可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也便于防疫消毒措施的落实, 更有利于兽医部门对农药残留和药物残留的监控。

2 创造优良的生态环境

产地环境质量对绿色家畜生产有直接的影响, 产地污染因素通过对原料的影响而对产品有“富积”作用。具体地讲, 饲养家畜的场地所在位置的大气、水质和土壤环境应达到国家无公害绿色产品生产基地标准。当地的畜牧部门和家畜饲养者要发展绿色家畜生产, 必须要政府部门重视, 必须下大力气治理环境污染, 为绿色家畜生产创造一个优良的生态环境。

3 加强饲料与饲料添加剂的检测工作

饲料是家畜生产的物质基础, 也是影响家畜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 保证饲料产品质量是保障绿色家畜产品质量的前提。我国饲料工业发展速度很快, 产量连年增长, 产品总体质量不断提高。但也有一些企业的质量意识和法律意识还不够强, 在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产品质量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 有些问题还很严重。

多年来, 各地饲料监测机构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 但由于我国饲料监测起步较晚, 饲料产品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远远满足不了需求, 饲料质量监督机构的仪器设备还比较落后, 相当一部分指标无法检测, 给饲料产品质量监督工作造成困难, 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饲料监测工作的全面开展, 不能适应绿色家畜生产发展的需要。为保证饲料产品质量, 促进绿色家畜生产的健康发展, 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必须加强饲料监测体系建设, 为绿色家畜生产提供保障。

4 研发中草药饲料添加剂

近几年来, 我国绿色饲料添加剂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 微生物制剂、化学益生素、酶制剂、酸化剂及调味剂等许多绿色饲料添加剂相继问世, 为我国绿色家畜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但这些绿色饲料添加剂均存在着成分单一、功能简单、稳定性差、加工储存困难等缺点。

中草药是天然绿色植物, 兼有营养和药物两种属性, 具有健脾理气, 促进消化吸收, 增强新陈代谢, 清热解毒, 燥湿散寒, 抑菌, 杀菌, 驱虫和除积, 增强机体免疫机能等功能。通过组方配伍, 利用中药的相使、相恶、相畏、相杀等相互作用, 提高了其防病治病的功能, 而且还削弱或避免了其毒副作用。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在提高动物抗病力的同时, 也提高了动物的生产水平, 这已为无数试验所证明。我国地域辽阔, 中草药种类繁多, 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发现的中草药已达12000多种。中草药价格便宜, 有的可以就地取材, 为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开发利用奠定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因此, 开发研究来源丰富、价廉效高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是提高绿色家畜生产水平, 降低绿色家畜生产成本的有效途径。

5 发展无公害农业, 保证饲料原料的质量

绿色饲料原料是发展绿色家畜生产的基础, 丰富而充裕的绿色饲料原料更是绿色家畜生产大发展的前提, 否则, 发展绿色家畜生产只能是一句空话。因此, 只有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业, 才能为绿色家畜生产提供丰富的绿色饲料原料, 才可能生产出大量的真正意义的绿色家畜。

江西省大力推广畜禽清洁生产 篇8

从2013年1月29日召开的江西省畜牧业工作会议上获悉, 江西省以畜牧禽清洁生产和标准化示范创建为主抓手, 整合资金, 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目前, 江西省累计完成年出栏1000头以上规模养猪场粪污治理改造3600家, 完成改造任务75%。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的提高, 使江西省生猪外销量骤增, 2012年, 全省外调生猪1200多万头, 其中供沪生猪达180万头, 首次位列全国首位;供港生猪30万头, 位列全国第二位。

为加快畜禽养殖场标准化改造, 江西省累计投入财政资金5.5亿元、1.8亿多元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 重点用于规模养殖场标准化改造。全省投入5.65亿元, 实施大中型沼气工程项目500余个。通过加大投入和重点扶持, 带动和吸引了近10亿元的社会和民间资金的注入, 形成了多元投资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喜人局面。!!!!!!!!!!!!

为大力推广粪污治理先进技术, 江西省成立了畜禽清洁生产技术专家组, 总结和推广了一批先进适用工艺, 积极推广农牧结合、达标排放和发酵床养殖等有效模式。同时, 各地划定畜禽禁养区、限养区和可养区, 严禁在禁养区内建设畜禽养殖场, 对已有的畜禽养殖场, 限期搬迁或关闭, 并给予合理补偿;限养区内实行进出平衡, 严格控制新建、扩建畜禽规模养殖场;可养区内核定畜禽承载总量, 按规划建设养殖场。

浅析绿色畜禽产品的生产技术 篇9

1 生产绿色畜禽产品存在的主要问题

畜禽粪尿污染在今后及将来很长时间内将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畜禽粪尿污染的主要危害在于: (1) 产生臭味, 污染环境。 (2) 粪尿长期堆积在外, 造成水土污染。粪尿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进入河流湖泊, 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3) 粪便不处理, 或处理不当, 易造成疾病的再次传播。

药物残留主要在于抗生素的滥用和农药的残留。抗生素长期使用及滥用的危害在于: (1) 导致畜禽体内细

25%, 晚上收牧后补完剩余饲料;也可分为2次补饲, 早上少补, 晚上多补。补饲时做好信号训练, 以吹哨或敲打盆等为信号, 同时给予饲料, 经1周的训练, 当鸡听到哨单已立即回到饲养员身旁, 以保证及时收拢鸡群。

1.6.3放养密度为了便于管理, 林下半放养的放养密度以3000~7500只/hm2为宜;全放牧放养密度以750~1500只/hm2为宜。放养规模以每群300~500只为宜。放养舍饲密度:半放养12~14只/m2, 全放牧放养15~17只/m2。

1.6.4鸡舍搬迁与分区轮牧长期在同一个地方放养易造成环境污染, 增加疾病发生的概率, 也容易造成土壤板结, 影响植被的生长, 减少食物的来源。因此, 鸡舍要定期搬迁和合理分区轮牧, 以免过度放牧破坏放牧地, 给牧草一个休养生息的时间, 以保持放牧场的长期利用。

1.6.5注意观察鸡群的采食、放牧情况等工作注意观察鸡群的精神状态、食欲和粪便。早晨鸡只精神活泼, 嗉囊空虚, 粪便颜色正常, 干稀适度, 则视为正常。反之属异常。换料时要逐步进行, 在日粮中逐渐加入新换菌产生耐药性。 (2) 畜禽体内出现内源性感染和二重感染。 (3) 畜禽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农药残留中危害最大的为有机氯。抗生素和农药残留通过畜禽产品进入人体内, 致畸、致残, 甚至死亡。

2 绿色畜禽产品的生产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2.1 减少粪尿污染的措施

畜禽养殖业的发展为控制粪便污染提供了可能, 目前切实可行的几种技术有:改进饲料配方, 减少氮、磷进食量;提高畜禽的饲料利用率, 减少氮、磷的排出;开发防臭剂及对粪便再加工利用。

2.1.1 减少氮排出量

动物对蛋白质的需要实质是对氨基酸的需要。添加氨基酸, 在保证不影响畜禽生产力的同时, 可降低日粮中粗蛋白的水平, 以减少畜禽粪尿中的氮的排出。目前, 一般在日粮中只添加第一限制性氨基酸或第一、第二限制性氨基酸, 日粮蛋白质水平可降低2%~3%。日粮蛋白质每降低1%, 粪氮排出量可大约减少8.4%, 尿排出量减少11%。随着氨基酸合成技术的发展, 日粮中可添加的合成氨基酸种类将越来越多, 蛋白

饲料, 1周内换完。2疫病的防制

疫病应以防为主, 特别注意环卫措施。疾病预防主要工作如下: (1) 严格控制人员的进出鸡场; (2) 搞好场区内的环境卫生; (3) 做好消毒工作。在饲养期间, 全区范围及周边5m处必须每周带鸡消毒1次 (免疫前后3d不带鸡消毒) , 带鸡消毒时, 注意不能用刺激呼吸道的消毒药。 (4) 注意饮水消毒。饮水中加入适量的消毒药 (如0.01%高锰酸钾溶液、大蒜蒜水等) , 可以杀死水中的病原体, 同时提高鸡的抗病力, 不同饲养批次最好轮换、交替用药品种。 (5) 做好预防免疫。 (6) 做好鸡出栏后的消毒工作。鸡出栏后, 应将林内的用具等一切可以移动的物品一概移至林地外消毒暴晒处理。然后彻底清除林地内杂物及垃圾, 必要时挖松表层泥土, 再洒上一层新鲜生石灰或喷洒消毒药后再压实。喷洒消毒时必须用3种以上的消毒药品进行消毒。

质水平降低的幅度也可能越来越大。

2.1.2 减少氮磷的排出

(1) 日粮中添加酶制剂。酶作为一种蛋白质, 是微生物发酵的d然产物, 迄今不能人工合成, 因而是一种绿色饲料添加剂。目前市场上的酶制剂有淀粉酶、β-葡聚糖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植酸酶等产品。添加酶制剂可弥补畜禽机体内源性消化酶的不足 (强化消化) 和降解日粮中的抗营养因子, 提高饲料利用率, 减少环境污染。实验表明添加酶制剂, 日粮干物质消化率一般可提高9%~20%, 粗纤维消化率可提高36%~49%, 粗蛋白消化率可提高11%~18%, 表观代谢能或代谢消化能可提高6%。适量加入植酸酶, 可减少粪磷30%~50%, 同时提高其他物质的利用率。 (2) 日粮中添加微生物。饲用微生物又称益生素、微生态制剂、活菌制剂等, 是通过改善肠道菌群平衡而对畜禽施加有利影响的活微生物, 是一种新型的绿色饲料添加剂。目前试验表明饲用微生物在肠道中定植后, 可维持畜禽体内正常微生物区系的平衡, 增殖有益菌, 抑制病原微生物, 从而提高饲料转化率、合成维生素、改善肉品质, 减少粪尿恶臭。 (3) 日粮中添加功能性低聚糖。功能性低聚糖是2~10个单糖通过糖苷键连接形成的直链或支链的一类非消化性低聚糖。我国20世纪90年代后期才开始该类添加剂的研究。该类低聚糖被称为双歧杆菌功能因子, 其功能在于促进肠道后段双歧杆菌等有益菌的增殖, 促进有害菌的排泄。它还能提高生产性能、免疫功能, 防治腹泻, 减少粪便恶臭。由于该类添加剂无污染、无残留, 可应用于饲料、食品、医药行业, 正受到广泛的重视。 (4) 日粮中添加饲用酸化剂。添加饲用酸化剂可降低胃肠道pH值, 使饲料充分地被消化吸收, 并且增殖有益菌, 抑制有害菌, 从而能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和饲料利用率。

2.1.3 除臭剂的开发

恶臭的来源主要在于厌氧微生物对粪便的降解。改进饲料配方、饲料加工工艺、添加酶制剂、饲用微生物、功能性低聚糖、饲用酸化剂、功能性低聚糖、饲用酸化剂等都可以减少粪尿中氮的排出, 降低臭味。另外饲料中添加d然沸石为主的偏硅酸矿石 (海泡石、膨润土、硅藻土等) 及丝兰属植物提取物也可以降低臭味。

2.1.4 粪尿的处理

粪尿的处理应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的原理和规律, 这样不但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而且变废为宝。目前处理方法有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方法。技术路线主要为粪尿分离、杀菌 (发酵、热喷、晾干等) 、作为有机肥、饲料原料、沼气等进一步利用。目前应用较广泛、处理量较大、费用低廉、适应性较强的方法为生物方法。

2.2 抗生素替代品的研究

抗生素在促进畜牧业发展的同时, 产生的副作用越来越突出。为克服抗生素的副作用, 发展抗生素替代品尤为重要。目前较有希望的替代品为生物制剂和中草药。

生物兽药是一类无残留、无毒副作用的防治动物疾病的活菌制剂或微生物制剂。1996年我国农业部正式批准:蜡样芽孢杆菌、枯草杆菌、乳酸杆菌、粪链球菌、酵母、噬菌蛭弧菌6种微生物菌种进入工厂化生产。由于存在菌种质量不佳、加工方法复杂等原因, 目前生物兽药治疗效果不如抗生素明显。但生物制剂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生物制品。

中草药因为大多数来自自然, 因而具有许多天然属性, 如化学成分组合的天然合理性, 功效的整体性和双向性, 以及毒副作用小, 不易导致病原微生物产生抗药性, 很少在动物体内形成有害残留等。合理组方的中草药主要实现清热解毒、杀菌抗菌、理气消食、助脾健胃、驱虫出积、补肝胃、强筋骨、养血安神、滋阴壮阳等功效。目前中草药饲料制剂正向“三效” (高效、长效、速效) 和“三小” (剂量小、毒性小、副作用小) 的方向发展。当前中草药饲料制剂大都存在粗制型多、效果不稳定等问题。今后应加强微量化应用、药物成分提取、科学配方及加工工艺等方面的研究。

3 多种渠道共同促进绿色畜禽产业的发展

生产绿色畜禽产品, 应严格按照生产绿色食品的要求进行。饲养户在搞好畜禽圈舍环境卫生的同时进行科学饲养管理, 以减少环境污染, 增强畜禽机体抗病能力。畜禽疾病应采取预防为主, 防重于治的原则, 药物防治采取生物制剂、中草药等无公害药物, 严格控制抗生素、激素及化学药品的使用。作为药检机关应加强检测监督, 强化绿色食品标准的实施。饲养户、科技人员、执法机关应共同促进绿色畜禽产业发展。

普格县畜禽生产现状与思考 篇10

关键词:畜禽品种,生产现状,思考

1 普格县基本情况

普格县位于凉山州东南部, 幅员面积1 918 km2, 属山地地貌, 境内气候、植被、土壤呈垂直分布, 是一个宜农宜牧的广谱农业带。全县辖34个乡镇, 153个村, 8个居委会, 750个村民小组, 总人口19.17万人, 其中, 彝族人口15.85万人, 占81%, 是一个以彝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县。境内年均气温16.8℃, 年日照时数2 120 h, 年降雨量1 164 mm。无霜期306 d, 农作物大部份一年一熟。

2 畜禽品种生产现状

畜牧业是普格农民世代相传的传统产业, 生产结构上以猪、羊、牛、马、禽为主业, 羊的饲养量最高, 占四畜存栏的55%, 猪的出栏量最高, 占四畜出栏的54%。畜禽多为地方品种, 饲养品种有德昌型水牛、建昌黑山羊、建昌鸭、凉山黑猪、半细毛羊、本地土鸡、本地乌骨鸡等优良地方品种和引进品种, 如金堂黑山羊、南江黄羊、简阳大耳羊、西门塔尔肉牛、长白猪、约克猪、白羽肉鸡、建昌肉鸭等优良畜禽品种, 具有适应性强、耐寒、耐粗饲、抗病力强, 肉质品味鲜美, 生长速度相对较快等特点。

2.1 牛的生产现状

牛的品种中以黄牛和水牛为主, 河谷沟坝地区以饲养本地黄牛、西门塔尔肉牛、建昌水牛为主。其生产性能本地黄牛和西门塔尔肉牛以肉用为主, 水牛以役用为主。二半山以上饲养本地黄牛和少量水牛为主, 本地黄牛以肉用为主, 水牛以役用为主。部分高山乡饲养的牦牛为半野生状态, 以肉用为主。

生产方式上, 本地黄牛以放牧为主, 夜间补充部分精料;水牛和西门塔尔牛以舍饲为主, 牦牛为半野生状态。

2.2 羊的生产现状

羊的品种以本地山羊和本地绵羊为主。主要在高山和二半山饲养。近年从外地引进的山羊及杂交后代主要在河坝和二半山以上饲养山羊和少量绵羊为主, 生产方式主要是半舍饲, 结合白天放牧, 夜间补饲。高山地区以饲养绵羊为主, 多为产毛和肉用, 生产方式主要是放牧, 冬天夜间补饲一些干草。

2.3 猪的生产现状

猪的品种以本地母猪和与约克、长白杂交商品猪为主。本地母猪作为进行杂交一代配种的母本在广大农村中广泛饲养。长白和约克是作进行杂交改良配种的父本进行饲养, 主要在由县农牧局从专业生产种猪的饲养场购进, 在种猪饲养户中进行饲养。杂交一代在饲养四到六个月后, 以商品出售。在普格县有食用小猪的习俗, 因此, 农户有将双月仔猪出售的习惯。一般是将断奶后的仔猪经短期补饲后上市销售。

2.4 禽的生产现状

家禽的品种主要有鸡、鸭、鹅、兔。

2.4.1 鸡的品种主要以本地土鸡和土杂鸡为主, 在全县各地均有饲养, 本地土鸡在一些交通不便的高山地区偶有饲养, 其余地区多为一些土杂鸡和肉鸡品种。农户有购买一些肉鸡品种用玉米进行饲喂的习惯, 通常在市场上购进一些如白羽肉鸡、三黄鸡等, 用于自食或销售, 主要是圈养。本地土鸡多为散养, 部分果农家中自养的商品肉鸡多为果树下散养, 肉品质较圈养的好些, 价格上也比纯圈养的贵。在普格本地彝族群众有食用阉鸡的习俗, 农户自养的本地公鸡在性成熟前阉割后进行饲养, 一般在达到2.5 kg以上方可上市销售, 价格在70元/kg以上。

2.4.2 鸭的品种以建昌麻鸭和白鸭为主, 主要在公路沿线种植水稻的乡镇进行饲养, 农户在秋季水稻田和河边、山涧放养, 一般家养30~50只, 有些养殖大户最多也就200只, 多为舍饲。本地农户有春节期间对鸭填食后制作板鸭的习俗, 量不多, 多为自食和少量出售。

2.4.3 鹅的品种主要由本地灰鹅、白鹅为主, 也有部份西昌钢鹅的饲养, 数量不多。多为舍饲, 农户普遍饲养2~3只, 用于自食, 少有出售。

2.4.4 兔的品种以肉兔为主, 近几年由县农牧局扶持了部分农户进行饲养, 多为舍饲, 用菜叶和部分种植的牧草饲喂。由于受饮食习惯的限制, 发展缓慢。

3 发展畜禽品种生产的思考

普格县畜禽品种的种类多样, 为畜牧业的生产提供了多种发展空间。近年由于政府对畜牧生产和发展绿色生态畜牧业的重视, 加大了对畜牧产业的建设和项目的投资。从生猪规模养殖到牛羊草食家畜的圈养项目和天然草场开发利用, 都为畜牧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作为畜牧产业, 利用丰富的草场资源, 为市场提供安全放心、无污染的畜产品, 是畜牧生产的责任。对优良的本地品种进行保护性开发利用, 也是畜牧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地品种具有较强的适应力和抗病性能, 耐粗饲, 生长发育快, 因此, 在合理利用和选择性开发的前提下, 地方品种的保护问题也是各级畜牧部门的重要课题。

上一篇:神经行为能力下一篇:后进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