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畜禽管理条例

2024-04-25

种畜禽管理条例(精选6篇)

篇1:种畜禽管理条例

种畜禽管理制度

一、为了加强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培育和种畜禽生产经营管理,提高种畜禽质量,促进畜牧业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所称种畜禽,是指种用的家畜禽,包括家养猪、牛、羊、马、驴、兔、犬、鸡、鸭、鹅、鸽等及其卵、精液,胚胎等遗传材料。

三、从事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培育和种畜禽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条例;农户自繁自用种畜禽的除外。

四、国务院畜牧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的种畜禽管理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种畜禽管理工作。

五、建立种畜禽场,应当根据良种繁育体系规划,合理布局。建立地方种畜禽场,必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畜牧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六、生产经营种畜禽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凭此证依法办理登记注册。

七、生产经营种畜禽的单位和个人,符合下列条件的,方可发给《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

(一)所用种畜禽合格,优良、来源符合技术要求,并达到一定数量;

(二)有相应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

(三)有相应的防疫设施;

(四)有相应的育种资料和记录。

八、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畜牧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可以没收违法所得,并可以处以违法所得二倍以下的罚款:

(一)未取得,《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生产经营种畜禽的;

(二)未按照规定的品种、品系、代别和利用年限生产经营种畜禽的。

(三)推广未依照本制度评审并批准的畜禽品种的;

(四)销售种畜禽未附具《种畜禽合格证》种畜系谱的;

九、销售不符合质量标准的种畜禽的,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处罚。

篇2:种畜禽管理条例

【颁布单位】 农业部

【颁布日期】 19980105

【实施日期】 19980105 一九九八年一月五日农业部发布

【章名】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种畜禽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畜禽品种资源保护、新品种培 育和种畜禽生产、经营者,必须遵守本实施细则。农户(包括农场职工)自繁自用种畜禽除外。

第三条 种畜禽管理人员在执行公务时,应持证上岗。

【章名】 第二章 畜禽品种资源保护

第四条 畜禽品种资源实行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二级保护。国家级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由国务院畜牧行政主管部门确定、公布;省 级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由省级畜牧行政主管部门确定、公布,报国务院 畜牧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五条 国务院畜牧行政主管部门和省级畜牧行政主管部门有计划地 建立畜禽品种资源动态监测体系、保种场、保护区、基因库和测定站等。

第六条 保种群禁止开展任何形式杂交。确因育种需要,按管理权限 报批,批准后方可进行。

【章名】 第三章 种畜禽进出口管理

第七条 种畜禽进出口品种名录,由国务院畜牧行政主管部门发布。种畜禽进出口的规划、计划由国务院畜牧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八条 凡申请进出口种畜禽的单位或个人应填写种畜禽进出口审批 表,经省级畜牧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国务院畜牧行政主管部门审 批,海关凭审批表办理有关手续。

国家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根据国务院畜牧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对进出 口种畜禽进行技术审定或测定。

【章名】 第四章 畜禽品种培育和审定

第九条 国务院畜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全国良种繁育体系规划。省级畜牧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家规划制定本地区相应的规划,包括本品种 选育、新品种培育、经济杂交及配套系等良种繁育体系规划,报国务院畜 牧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国家鼓励集体和个人培育畜禽新品种。

第十条 畜禽新品种审定实行国家和省两级审定制度。

国家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进行跨省推广品种以及需由国家审定的品种 的审定,并协调指导省级畜禽品种审定工作;

省级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进行省内畜禽品种的审定。

第十一条 畜禽新品种报审条件

(一)品种主要特性、特征明显,生产性能优良,遗传性状稳定,与 其他品种有明显区别;

(二)经中试、区域试验增产效果明显;品质、繁殖率和抗病力等方 面有一项或多项突出优良性状;

(三)培育品种数量及畜禽结构达到品种要求标准;

(四)生产性能指标应由畜牧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畜禽品种检测机构 签署检定意见。

第十二条 畜禽新品种申报材料

(一)报审品种申请书;

(二)育种技术工作报告;

(三)报审品种的声像、画册资料及必要的实物等。

第十三条 畜禽新品种审定程序

申请者根据第十条、第十一条及第十二条规定向国家或省级畜禽品种 审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品种审定委员会在一个月内决定是否受理,并书面 通知申请人,如不予受理,应说明理由。

国家或省级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受理后于六个月内提出审定意见,如 审定通过,报畜牧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公布。省级批准公布的畜禽品种报国 务院畜牧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四条 申请者对审定结果如有异议,可向原审定机构申请复审。国家或省级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应在接到复审申请之日两个月内予以答复。

第十五条 畜禽新品种、品系及配套系一经公布命名,任何单位、组 织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动其名称;确需更改,由国家或省级畜禽品种审定委 员会审议同意后,报同级畜牧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公布。

第十六条 未经畜牧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公布的畜禽品种不得经营、推 广、报奖和广告。

第十七条 畜禽品种、品系及配套系在生产推广过程中,如发现有不 可克服的弱点,由国家或省级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提出停止生产、推广建 议,报同级畜牧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予公告。

【章名】 第五章 种畜禽场管理

第十八条 国有种畜禽场为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经营、国家不再核 拨经费的国有种畜禽场,具备法人条件的,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为 企业法人。

第十九条 种畜禽场以繁育优良畜禽为主,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实行 自主经营、独立核算。

第二十条 种畜禽场承担保护畜禽品种资源、培育及提供良种、开发 新品种和新技术推广的任务。

第二十一条 种畜禽场应采用科学、先进的管理、繁育、饲养技术,有明确的选育目标,必须建立健全完整、系统的档案制度。

第二十二条 种畜禽场的建立和认定,须根据国家良种繁育体系总体 规划,实行逐级申报审批制度。

国家重点种畜禽场的建立和认定,由省级人民政府畜牧行政主管部门 审核同意,报国务院畜牧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地方种畜禽场由省人民政府畜牧主管部门批准。

第二十三条 国有种畜禽场使用的土地、草原、耕地、水面、生产生 活设施、种畜禽和资金等国有资产未经原批准机关同意,任何部门和个人 不得挪用、转让、平调和无偿占用。

【章名】 第六章 种畜禽生产经营

第二十四条 从事种畜禽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取得《种畜禽生 产经营许可证》(以下简称许可证),凭许可证向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办理注册登记,领取营业执照后,方可营业。

第二十五条 原种(纯系)场、曾祖代场、种公牛站、国家重点种畜 禽场和生产经营胚胎或其他遗传材料的单位的许可证,由申请人提出申请,经省级畜牧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国务院畜牧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发证。

其他种畜禽场、种畜站的许可证,由省级畜牧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发证。

单纯从事种畜禽经营和卵孵化的单位和个人的许可证,由县级以上畜 牧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发证。

第二十六条 原种(纯系)场、曾祖代场及国家重点种畜禽场须符合 以下条件:

(一)符合良种繁育体系布局要求,饲养对全国或区域性畜牧业生产 有较大作用的种畜禽品种和珍贵畜禽品种;

(二)种畜禽必须来源于国家确认的国内外原种;

(三)具有独立的育种场所;完整的引种、育种记录;

(四)具有明确的育种目标和群体规模;

(五)种公畜禽按保种或选育要求不得少于六个家系,系谱清楚;

(六)种畜禽基础群的质量必须符合本品种标准,公畜达到特级或一 级,母畜达到一级,且三代系谱清楚;

(七)具有健全的兽医卫生防疫、环境保护措施。

生产经营精液、胚胎或其他遗传材料的单位必须符合上述

(一)、(二)、(三)、(六)、(七)项条件。

第二十七条 审查合格者由批准机关核发许可证;并注明品种、品系、代别和有效期。

第二十八条 审批机构对已批准的种畜禽场进行不定期抽检。

第二十九条 销售的种畜禽,须符合本品种标准二级以上(包括二级)等级标准,其中种公畜须达到一级以上(包括一级)等级标准。出售的 种畜禽须随带加盖种畜禽生产单位公章的《种畜禽合格证》和种畜禽系谱。

第三十条 各级畜牧技术推广机构应积极做好良种畜禽的推广、种畜 禽系谱登记和使用记录。

【章名】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一条 《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由国务院畜牧行政主管部门 统一印制,按管理权限核发。

第三十二条 畜牧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委托所属的畜牧技术推广机构实 施行政处罚。

第三十三条 畜禽品种审定和种畜禽生产性能的测定收费,根据国家 或地方财政、物价部门的有关规定收取。

第三十四条 本细则由农业部负责解释。

篇3:勿用三种骨粉喂畜禽

春夏是多种畜禽生长和繁殖的旺季,在畜禽饲料中添加充足的骨粉、贝壳粉等矿物质饲料,对充分发挥畜禽生产能力十分必要。但有些矿物质饲料应慎用,如羊骨粉、生骨粉、粗贝壳粉等。羊骨粉性味热,畜禽大量采食后容易上火,甚至发生炎症。特别是较肥胖的怀孕母畜,羊骨粉喂多会引起化胎。用羊骨粉喂产蛋鸡,会引起鸡体温升高,不利于蛋壳形成,降低产蛋率。生骨粉是经过蒸煮而没有经过高压处理的兽骨经粉碎而成的骨粉。生骨粉中含有较多的脂肪(油),在温度较高的晚春和盛夏季节极易腐败变质。而且生骨粉质地坚硬,畜禽很难消化,饲喂效果极差,起不到补钙作用。加工不细的粗贝壳粉不能喂畜禽,特别是不能用来喂牛。粗贝壳粉表面包着一层几丁质,不能被牛的瘤胃消化,进入瓣胃还会沉积和摩擦,久而久之则引起消化机能紊乱,发生消化道疾病。

篇4:种畜禽管理条例

一、猪

搞好消毒免疫:要搞好环境的消毒,对有些传染病千万不能大意,必须搞好免疫注射,特别是猪瘟、猪丹毒、猪肺疫、蓝耳病、血虫病、链球菌病、伪狂犬病等。入冬后,应停止外购猪种,以免诱发传染病。而且,春产的仔猪留种比秋产的要好。保证仔猪成活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固定乳头,早吃初乳。初乳蛋白含量高,维生素丰富,并含有免疫球蛋白及矿物质,可促进仔猪胎粪的排出,促进消化道活动。因此,为使仔猪发育整齐,应先将弱小的仔猪固定在前中部乳头,以弥补其先天不足;将拱揉乳房有力的、大一点的仔猪固定在后部乳头。早吃初乳可以及早获得免疫力。增强抗寒抗病能力。

2.防寒保暖。由于仔猪皮薄毛稀,皮下脂肪少。保温能力差,刚生下来的仔猪皮肤湿,散热较多,最好在产圈内设置红外线保温箱或保温小室,地面铺设干暖柔软的垫草,并经常更换。

3.早补精料。仔猪出生6~7天开始诱导补料。10天后就应该逐渐补充全价混合饲料,要求补高能量、高蛋白且营养全价、适合性好、易消化的全价混合料。

4.补铁。仔猪在出生后2~3日龄必须补铁。补铁的方法很多。可口服或肌注。仔猪出生后2~3日龄在颈部注射牲血素或血宝,补充量为100毫克。或用2~5克硫酸亚铁和1克硫酸铜溶于1000毫升水中,过滤后装瓶使用,当仔猪吃奶时。滴于母猪乳头处,使仔猪吸食。或滴于仔猪口中。

5.补充饮水。仔猪生长迅速,代谢旺盛,需水量较多,常感口渴。因此,出生后3~5天就要供给清洁的温水,饮水中加入少量食盐和麦麸,也可以加入少量甜味剂。

6.预防仔猪白痢。出生后1周左右和20日龄前后是仔猪发病的高峰期。主要是仔猪白痢。要保持仔猪圈内清洁卫生,不让仔猪乱饮脏水。应科学地饲喂仔猪全价饲料,必要时添加复合维生素添加剂、生长刺激剂、抑菌药物,这些药剂既能刺激生长又能防治仔猪白痢。

7.防母猪踏压。母猪体大笨重或年老耳聋。行动迟缓或母性不强,起卧时容易踩伤或压伤仔猪,特别是仔猪出生1—3天更易发生。因此,应设保护栏或保育间,母猪和仔猪分开睡觉休息。防止母猪压死踏伤仔猪。

二、山羊

1.搞好晚春产羔母羊的配种。晚春产羔的羊群,一般多在11月上旬,即“立冬”摘掉种公羊肚下的“帘子”,在“小雪”前后开始配种,翌年4月“谷雨”前后晚春产羔。有利于羔羊成活。种公羊在配种前1—1.5个月,除加强放牧外,逐渐增加精料喂量。到配种开始时,每天饲喂玉米、豆饼等混合精料1—1.5公斤。此外,要补饲优质人工牧草、胡萝卜等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饲料。还要喂食盐、骨粉等矿物质饲料。有条件的每只种公羊每天喂2—3枚鸡蛋。以提高种公羊的配种能力。

2.加强冬季放牧和补饲。除大风雪天外。每天都要坚持放牧。要采取晚出晚归整天放、顶风放、远点走的放牧方法,每天放牧6小时左右。要选择背风向阳的放牧场和撂荒地放牧。趁着羊膘好,尽量利用远外牧场,把附近的牧场留给春季产羔母羊和瘦弱羊利用。早晨出牧前要先把羊舍背风方向的门窗打开,放出热气,当舍内外温度相近时,再把羊赶出,以免羊发生感冒。

立冬以后,牧草枯萎,单靠放牧已经不能满足营养需要。每天出牧前、收牧后要进行补饲。早饲4—7时。晚饲13—17时,补饲在舍外进行。每只羊每天补饲草1公斤。青贮玉米1公斤,精料O.1~.15公斤。骨粉5~7克,食盐5—10克。每天饮水2次,对妊娠母羊和瘦弱母羊给予特殊照顾。

3.做好保胎。放牧时要慢走慢游。不跳沟壕,不爬陡坡,不走冰道,进出圈门不拥挤,不能让雪拖擦羊的肚子,不饮冰碴水。选择优质干青草,去净泥土,以用碎草饲喂为宜,碎草一般长3厘米。禁喂发霉或农药污染的饲草和未脱毒的棉籽饼、菜籽饼,防止蓄积中毒死亡。每只母羊每天要喂精饲料0.5公斤,适量喂点多汁饲料,如红萝卜、白萝卜等。

三、蛋鸡

蛋鸡的产蛋高峰期大约在28∞5周龄,产蛋率一般可达85%以上,这一时期蛋鸡产蛋生理机能最旺盛,必须有效地利用这一宝贵时期。早春育雏(4~5月育雏)的蛋鸡,冬季正处在产蛋高峰期。

1.保持室内适宜环境。只有给鸡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才能使其在冬季有较高的产蛋率。蛋鸡最适宜的环境温度为13—21℃,舍温低于8℃时产蛋率和饲料转化率就明显降低。鸡舍内相对湿度不应超过60%,要经常清扫笼下的鸡粪,经常铺些炉灰以吸潮。在强调保温的同时,不可忽视通风换气,确保舍内空气清新:在风和日丽的中午,将南边的窗户打开10分钟,以排放污浊的空气。

2.满足光照需求。育成期光照时间一般每天需保持在8小时左右,对于产蛋高峰期安排在冬季的育成鸡群,在后期就要注意用人工光照补充天然光照的不足。进入21周龄,每星期延长光照1小时,当达到26周龄时每天光照时间确保14小时。实践证明,蛋鸡每天有14小时光照就能满足产蛋高峰期的需要。补光时一定要按时开关灯,否则会扰乱蛋鸡对光刺激形成的反应。电灯可安装在离地面1.8~2米的高度,灯与灯之间的距离相等,40瓦灯泡,灯间距在3米左右(若为1.5米,应换25瓦的灯泡)。每18~20平方米面积装1只40瓦的灯泡即可。补充光照只宜逐渐延长,不能缩短。

四、肉鸡

1.适当通风。肉仔鸡一般饲养密度较大,生长速度快,代谢旺盛,因此,在厚垫料饲养或一次性清粪时,鸡舍内会存在大量有害气体。同时养殖户在冬季为了鸡舍保温。常常忽视鸡舍的通风换气,导致舍内有害气体浓度升高,氧气的含量降低。这不但影响鸡的生长,还会使鸡发病,降低成活率。

2.适宜的密度。冬季肉仔鸡适宜的养殖密度是体重在1.3公斤以下时,每平方米养殖20~24只。鸡体重在1.3~2公斤之间时,每平方米养殖16~20只。鸡体重在2公斤以上时,每平方米养殖不超过16只。在网上饲养肉仔鸡时,密度可适当加大。

3,呼吸道疾病的防治。肉仔鸡的呼吸道很敏感,在冬季易发生呼吸道疾病。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对鸡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支气管炎、呼吸系统综合征等进行预防。每天要对饮水进行消毒。每两天要用过氧乙酸对鸡进行一次喷雾消毒。肉鸡一旦发病,立即对症治疗。严格消毒,防止继发感染。

五、蛋鸭

1,垫草勤换。冬季鸭子在舍内时间多,而且饲养密度大,垫草容易潮湿,要勤换草、勤垫草,保持舍内干燥、清洁卫生。

2.噪鸭运动。噪鸭运动。即轻轻驱赶鸭群,在舍内做圆圈运动,防止鸭子过肥,以增强其御寒能力。促进其多产蛋。每天放鸭前。要先开窗通气,再在舍内噪鸭5~10分钟。促进鸭多运动,提高其适应能力。

3.适时放水。冬季早上迟放鸭,晚上早关鸭,减少下水次数,缩短下水时间。晴天宜在上午10点和下午14点左右下水,时间10分钟左右。多云、风大天气,上午下水一次。下午不下水。雨雪天不下水,雪停后再下水,要扫清路上的积雪。防雪块凝结在鸭毛上。

4.增加光照。冬季日照短,鸭子每天早晚需补充光照,使每天光照时间保持在16小时左右,以促进卵子的成熟,增强产蛋量。

篇5:浙江省种畜禽管理办法

浙政令〔2012〕298号

《浙江省种畜禽管理办法》已经省人民政府第8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6月1日起施行。

省长 夏宝龙 二○一二年四月二日

浙江省种畜禽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种畜禽生产经营管理,提高种畜禽质量,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种畜禽品种选育、生产经营和管理等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种畜禽,是指在畜牧业生产中作种用的家畜家禽,包括家养的猪、牛、羊、兔、鸡、鸭、鹅、鸽、鹌鹑、火鸡、蜜蜂等及其卵子(蛋)、胚胎、精液,以及在舍饲条件下能正常繁殖并已形成商品化生产的野鸭、杂交野猪等经济动物。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的要求,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将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扶持种畜禽品种的选育和使用,督促有关部门加强对种畜禽品种选育、生产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种畜禽管理工作。

发展和改革、财政、工商行政管理、科学技术、国土资源、环境保护、质量技术监督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种畜禽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六条从事种畜禽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依法履行动物防疫和环境保护义务,接受并配合有关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检查。

第二章畜禽遗传资源保护

第七条 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由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确定、公布;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由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确定、公布,并报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八条 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设立由有关科研、教学、生产单位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相关专家组成的省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负责畜禽遗传资源的鉴定、评估和相关咨询。

第九条 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开展畜禽遗传资源调查,建立本省畜禽遗传资源档案,将原产本省的畜禽遗传资源全部纳入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纳入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的畜禽遗传资源,由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分别组织建立或者确定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基因库,对畜禽遗传资源实行保护。

原种场、祖代场、一级良种繁育场受委托承担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任务。

第十条 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与承担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任务的单位和个人签订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协议(以下简称保护协议)。保护协议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畜禽遗传资源的名称、基本特性;

(二)最小有效保护数量和群体结构;

(三)饲养管理方式、舍饲条件、保护措施等;

(四)资金补贴方式、数额和用途;

(五)畜禽遗传资源的利用要求;

(六)承担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任务的单位和个人发生变化时,对畜禽遗传资源的处理;

(七)保护期限;

(八)违约责任;

(九)其他权利和义务。

第十一条 承担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任务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保护协议的规定,加强种畜禽饲养管理和疫病防疫。饲养管理方式、舍饲条件、保护措施等应当符合畜禽生长的自然习性,有利于种畜禽自然性状的保护。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保护协议的规定,及时足额拨付补贴资金,并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予以技术指导。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挪用、移用畜禽遗传资源保护补贴资金。

第十二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在保种群和品种保护区内开展经济杂交、品种试验;确因育种需要导入少量外来血统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管理权限,经批准后按照有关规定进行。

禁止违反保护协议的约定利用畜禽遗传资源。

第十三条 有财政资金支持的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未经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不得处理受保护的畜禽遗传资源。

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不再承担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任务时,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收回最小有效保护数量的畜禽遗传资源,并按照保护协议约定给予补偿;协议没有约定的,参照市场价格给予相应的补偿。

第十四条从境外引进畜禽遗传资源,向境外输出或者在与境外机构、个人合作研究利用列入保护名录的畜禽遗传资源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禽遗传资源进出境和对外合作研究利用审批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三章 种畜禽品种选育与生产经营

第十五条 鼓励和支持企业、院校、科研机构、技术推广机构开展联合育种,促进畜禽新品种、配套系选育和利用。

鼓励采用新技术、新方法繁育珍贵、稀有、濒危和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畜禽品种。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种畜禽品种,农业、科学技术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实验设施设备及种畜禽场的建设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

第十六条 培育的畜禽新品种、配套系和新发现的畜禽遗传资源在推广前,应当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或者鉴定。

第十七条 畜禽新品种、配套系申请审定前进行中间试验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的规定,由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5日内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予以批准的,批准文件应当明确中间试验地点、期限、规模及培育者承担的责任等内容;不予批准的,应当说明理由并告知申请人。

培育者不得擅自改变中间试验地点、期限和规模;确需改变的,应当报原批准机关批准。中间试验结束后,培育者应当向批准机关提交书面报告。

第十八条 省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机构应当开展生猪、家禽等种畜禽生产性能测定工作,建立性能测定数据库。

第十九条 省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机构可以组织开展种畜优良个体登记,并将登记的优良种畜向社会公布。

生猪、奶牛等畜牧业行业协会应当配合省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机构做好种畜优良个体登记工作。

第二十条 种畜禽生产经营实行许可证制度。

从事种畜禽生产经营或者生产商品代仔畜、雏禽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取得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申请人持生产经营许可证依法办理工商登记,取得营业执照后,方可从事种畜禽生产经营活动。

第二十一条 申请取得生产家畜卵子、冷冻精液、胚胎等遗传材料的生产经营许可证,应当向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由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的有关规定审核,并报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第二十二条 原种场、祖代场、一级良种繁育场、一级供精站的生产经营许可证,由县(市、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其他种畜禽的生产经营许可证,由县(市、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并报设区的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审核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0日内提出审核意见。审批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请或者上报的审核材料之日起20日内依法作出是否核发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决定。

第二十三条 申请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的条件,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现有群体规模、品种来源证明或者新品种证书,品种标准及相关技术资料。

(二)畜牧兽医技术人员专业资格证明。申请原种场、祖代场、一级良种繁育场和一级供精站生产经营许可证的,需要提供1名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证明;申请二级良种繁育场、父母代场、二级供精站生产经营许可证的,需要提供1名初级以上技术职称或者相应专业技能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证明。

(三)种畜禽场区平面图、设施设备清单以及周围环境示意图。

(四)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书。

(五)完整的育种或者制种记录等生产管理制度;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疫病监测防治、无害化处理等管理制度。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二十四条 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有效期为三年。有效期届满需要延续的,种畜禽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应当在有效期届满30日前向原发证机关提出申请。原发证机关应当在有效期届满前作出是否准予延续的决定;逾期未作出决定的,视为准予延续。

第二十五条 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核定的品种、地址发生变更的,持证人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的发证程序和要求重新申请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

第二十六条 从事种畜禽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核定的范围、品种、代别、生产标准从事生产经营。

第二十七条 种畜禽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应当对种畜禽选育、配种、性能测定、免疫防疫以及疫病监测等内容进行记录,建立种畜禽生产经营档案。

种畜禽的选育、配种和性能测定记录应当长期保存。

第二十八条 销售种畜禽,不得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第三十条的规定。

销售种畜禽时,应当附具生产单位出具的《种畜禽合格证》、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出具的检疫合格证明;销售种畜的,还应当附具种畜禽场出具的种畜系谱。

《种畜禽合格证》应当由种畜禽质量鉴定员签字、生产单位盖章。种兔、种禽、种蛋每批一证,其他种畜每头一证。

第二十九条 种畜禽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销售商品代仔畜、雏禽时,应当向购买者提供其销售的商品代仔畜、雏禽的主要生产性能指标、免疫情况、饲养技术要求和有关咨询服务,并附具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出具的检疫合格证明。

第三十条 发布种畜禽广告的,广告主应当提供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按照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内容注明种畜禽品种、配套系名称,如实描述种畜禽的主要性状、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并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应当依法核实有关材料,并按照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规定的内容设计、制作、发布种畜禽广告。

第三十一条 农户饲养的种畜禽用于自繁自养和有少量剩余仔畜、雏禽出售的,农户饲养种公畜进行互助配种的,不需要办理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但应当符合动物防疫的有关规定。

第四章 监督检查

第三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的监督,建立畜禽遗传资源保护考核制度,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措施、保护效果等情况进行考核。

第三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种畜禽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以及种畜禽生产、经营、使用等活动实施监督检查。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具有法定资质的种畜禽质量检验机构对种畜禽的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进行检验。检验所需费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的规定列支,不得向被检验人收取。

第三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有关单位和个人违反本办法第三十条规定的,应当将相关材料及时移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向移送机关通报处理结果。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法律、法规已有法律责任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擅自处理受保护的畜禽遗传资源,造成畜禽遗传资源损失的,由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第五十八条的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未经批准在保种群、品种保护区内开展经济杂交或者品种试验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未按照指定的地点、期限和规模进行畜禽品种中间试验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未建立或者保存种畜禽生产经营档案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等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有权机关按照管理权限给予处分:

(一)未按照本办法规定建立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建立或者确定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单位的;

(二)未按照本办法规定拨付畜禽遗传资源保护补贴资金,或者截留、挪用、移用补贴资金的;

(三)未按照本办法规定的权限、程序和期限等核发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

(四)未依法实施监督管理,造成本行政区域种畜禽生产经营秩序混乱,并产生不良后果的;

(五)有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行为。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一条 《种畜禽合格证》由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印制,不得收取费用,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篇6:山东省种畜禽生产经营管理办法

第223号

《山东省种畜禽生产经营管理办法》已经2010年3月1日省政府第66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0年5月1日起施行。

省 长 姜大明

二○一○年三月十六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种畜禽生产经营行为,保障种畜禽质量安全,维护种畜禽生产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种畜禽,是指经过选育、具有种用价值、适于繁殖后代的畜禽及其卵子(蛋)、胚胎、精液等。

第三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种畜禽繁育、推广、生产经营及其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鼓励和扶持地方畜禽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建立和完善种畜禽质量监测监督体系,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第五条 种畜禽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是种畜禽质量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应当依法履行质量保障、动物防疫和环境保护义务,确保种畜禽质量安全。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种畜禽生产经营的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农业、科技、财政、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和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种畜禽生产经营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二章 畜禽遗传资源保护

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组织本行政区域内畜禽遗传资源调查,建立畜禽遗传资源档案和畜禽品种地理信息系统,及时发布畜禽遗传资源信息。

第八条 省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及全省畜禽遗传资源状况,制定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

省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组织建立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并对有利用价值的濒危畜禽遗传资源采取特别保护措施。

第九条 新发现畜禽遗传资源的,发现者不得随意宰杀,应当及时报告省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由省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制定保护方案,采取临时保护措施,并报国家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组织鉴定。

新发现的畜禽遗传资源未经鉴定前,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境外输出,不得与境外机构、个人合作研究利用。

第十条 从境外引进畜禽遗传资源、向境外输出或者在境内与境外机构、个人合作研究利用列入保护名录的畜禽遗传资源的,应当向省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省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国家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经批准从境外引进或者向境外输出畜禽遗传资源的,应当依照国家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并实施检疫。

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和完善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制度,并将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鼓励、支持单位和个人依法开展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工作。对濒危或者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畜禽进行遗传资源保护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给予适当补贴。

第三章 畜禽品种选育和推广

第十二条 省科技、财政、畜牧兽医等部门应当扶持畜禽育种创新技术体系建设,支持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生产企业开展基础性、关键性、公益性畜禽新品种选育新技术研究。

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种畜禽品种,省科技、畜牧兽医等部门应当在科研创新体系、实验室及种畜禽场的建设等方面,研究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予以重点支持。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扶持育种企业开展良种选育工作,鼓励和支持科研机构、技术推广机构、生产企业开展联合育种,促进畜禽新品种、配套系选育,增强种畜禽自给能力。

鼓励、支持采用新技术、新方法繁育濒危和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畜禽品种。

第十四条 畜禽新品种、配套系和新发现的畜禽遗传资源在推广前,应当经省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或者鉴定。

未经审定或者鉴定的种畜禽新品种、配套系和新发现的畜禽遗传资源,不得销售、推广。

第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国家和省的畜禽良种改良规划,扶持开展种畜禽生产性能测定、畜禽改良推广、新品种生产示范等公益性畜禽良种推广服务设施建设,并对应用畜禽良种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补贴。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对政府设立的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机构从事公益性技术服务所需经费予以保障。

第十六条 省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机构应当组织开展种畜优良个体登记,向社会推荐优良种畜。

第四章 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

第十七条 建立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制度。

从事种畜禽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依法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申领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申请人持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办理工商登记,取得营业执照后,方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第十八条 申请取得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生产经营的种畜禽必须是国家和省公布的畜禽遗传资源,或者是经批准引进的境外品种、配套系,并符合全省畜禽良种繁育体系规划布局的要求;

(二)种畜禽生产群体规模达到育种、制种强制性技术规范和标准规定的数量要求;

(三)有与生产经营规模相适应的、取得国家相应执业资格证书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

(四)有与生产经营规模相适应的繁育和动物福利设施设备,以及家畜粪污和养殖废弃物等环保处理设施;

(五)有完善的质量管理和育种记录制度、完整的系谱和各项生产性能记录,各类技术资料齐全完整,引种渠道规范且质量符合标准;

(六)符合国家标准的防疫设施和防疫条件、检疫条件,无一、二类传染病和国家规定的其他疫病;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从事家畜配种、冻精胚胎经营的单位和个人,除具备前款规定的条件外,还应当符合当地畜禽改良规划和配种站(点)的布局要求。

第十九条 申领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书;

(二)育种或者制种方案,饲养管理制度,投入品使用管理、疫病监测防治、人员岗位责任制等规章制度;

(三)单品种群体规模及品种来源证明;

(四)种畜禽合格证、检疫合格证、家畜系谱证明;

(五)动物防疫合格证;

(六)种畜禽场区平面图、设施设备清单;

(七)畜牧兽医技术人员执业资格证明或者职称证书;

(八)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需要提交的其他材料。新设立的企业申领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除按前款规定提供有关材料外,还应当提交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出具的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和土地使用证明。

第二十条 申请取得生产家畜卵子、冷冻精液、胚胎等遗传材料的生产经营许可证,申请人应当向省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省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并报国家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第二十一条 申请取得畜禽原种场、曾祖代场、遗传资源场、祖代种禽场、一级种畜繁育场和从境外直接引进种畜禽的种畜禽场的生产经营许可证,申请人应当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县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和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省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省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接到审核意见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

县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和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收到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工作。

第二十二条 申请取得二级种畜繁育场、父母代种禽场、生猪人工授精站、冻精胚胎经营点的生产经营许可证,申请人应当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收到申请的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并报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接到审核意见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

第二十三条 申请取得家畜配种改良站点、单独孵化坊(场)的生产经营许可证,申请人应当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县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

第二十四条 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核,发现申请材料不齐全的,应当当场或者在5个工作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齐全部内容。对不予受理的,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二十五条 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受理种畜禽场、人工授精站生产经营许可申请后,应当组织成立专家组,对现场进行查验和评审。专家组由种畜禽管理、畜牧兽医技术人员组成,人数应当不少于5人,且为单数。

现场查验和评审结束后,专家组应当出具评审结果报告。经评审符合条件的,由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作出许可决定,发放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不符合条件的,由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具体评审办法由省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二十六条 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应当载明生产经营者的名称、场址、生产经营范围、有效期、编号及发证机关等内容。

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实行一场一证,由省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印制。

第二十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规定,无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或者超出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规定的范围生产经营种畜禽。

禁止伪造、变造、转让、租借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

第二十八条 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有效期为3年,有效期届满需要延续的,被许可人应当在有效期届满30日前,向原发证机关提出许可延续申请。

种畜禽生产经营单位变更名称、地址、增加或者更换种畜禽品种的,应当按照原许可程序办理变更手续,其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有效期不变。

第二十九条 农户饲养的种畜禽用于自繁自养或者将少量剩余仔畜、雏禽出售,以及农户饲养种公畜进行互助配种的,不需要办理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条 种畜禽质量必须符合本品种国家标准;暂无国家标准的,参照行业标准执行;既无国家标准又无行业标准的,参照地方标准执行。国外引进的品种,参照供方提供的标准执行。

第三十一条 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会同省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全省种畜禽生产发展需要,制定有关种畜禽地方标准和技术规范。

使用的种畜禽必须符合种用标准。

第三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种畜禽质量安全监督检查计划,按计划开展监督抽查工作。

种畜禽质量安全的监督检验应当委托具有法定资质的种畜禽质量检验机构进行;所需检验费用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列支,不得向被检验人收取。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应当依照动物防疫法律、法规的规定,对种畜禽生产、经营、运输等活动中的动物防疫实施监督管理。

第三十三条 省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法组织有关专家,对可能影响种畜禽质量安全的潜在危害进行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措施。

第三十四条 进口的种畜禽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技术要求;首次进口的种畜禽,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畜禽遗传资源进出境的规定进行种用性能评估。

第三十五条 种畜禽生产经营者应当制定种畜禽选育计划,完善选育方法、配种制度及性能测定方案,健全免疫、防疫和疫病监测制度,并建立完整的种畜禽生产经营记录。种畜禽生产经营记录应当长期保存。

第三十六条 种畜禽生产经营者销售种畜禽前,应当依法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实施现场检疫时,应当先行查验种畜禽场出具的种畜禽合格证、家畜系谱。

种畜禽生产经营者销售种畜禽时,应当出具种畜禽合格证、家畜系谱、检疫合格证明。

第三十七条 发布种畜禽广告的,广告主应当提供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广告内容应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注明种畜禽品种、配套系的审定或者鉴定名称;对主要性状的描述,应当符合该品种、配套系的标准,不得作夸大、虚假宣传,不得欺骗和误导消费者。

第三十八条 销售种畜禽,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以其他畜禽品种、配套系冒充所销售的种畜禽品种、配套系;

(二)以低代别种畜禽冒充高代别种畜禽;

(三)以不符合种用标准的畜禽冒充种畜禽;

(四)销售未经批准进口的种畜禽;

(五)销售无种畜禽合格证、家畜系谱、检疫合格证的种畜禽;

(六)销售带病的种畜禽。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省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畜禽遗传资源和违法所得,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一)未经批准,从境外引进畜禽遗传资源的;

(二)未经批准,在境内与境外机构、个人合作研究利用列入保护名录的畜禽遗传资源的;

(三)在境内与境外机构、个人合作研究利用未经鉴定的新发现的畜禽遗传资源的。

第四十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销售、推广未经审定或者鉴定的畜禽品种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在5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5万元的,并处5千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无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或者超出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规定的范围生产经营种畜禽,转让、租借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在3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3万元的,并处3千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处吊销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种畜禽生产经营者未建立种畜禽生产经营记录,或者未按规定保存种畜禽生产经营记录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可以处5千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使用的种畜禽不符合种用标准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在5千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2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5千元的,并处1千元以上5千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销售种畜禽有本办法第三十八条第一项至第四项违法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销售,没收违法销售的畜禽和违法所得;违法所得在5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5万元的,并处5千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处吊销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或者营业执照。

违反本办法规定,销售种畜禽有本办法第三十八条第五项、第六项违法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2千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擅自向境外输出畜禽遗传资源,或者违法发布种畜禽广告的,分别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的有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第四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伪造、变造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七条 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在种畜禽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符合法定条件的许可申请不予受理的;

(二)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不予颁发,或者在法定期限内未予颁发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

(三)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颁发,或者超越法定职权颁发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

(四)未依法说明不予受理或者不予许可的理由的;(五)其他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行为。

第七章 附 则

上一篇:新课改后高中特点下一篇:平安学平险的理赔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