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疫病综合防控措施

2024-05-01

畜禽疫病综合防控措施(通用11篇)

篇1:畜禽疫病综合防控措施

规模猪场的疫病综合防控措施

随着养猪业不断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养猪技术、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规模猪场的防疫工作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要确保养猪的防疫安全,提高规模化猪场的`养猪效益,必须抓好以下综合防控措施.

作 者:邵伟民  作者单位:临安市昌化镇人民政府,311321 刊 名:浙江畜牧兽医 英文刊名:ZHEJIANG JOURNAL ANIMAL SCIENCE AND VETERINARY MEDICINE 年,卷(期): 34(2) 分类号:S8 关键词: 

篇2:畜禽疫病综合防控措施

完善和健全净化综合防控措施,是种鸡场疫病净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净化工作、达到净化目标、维持净化效果的有效手段。为实现净化目的和维持净化效果,种鸡场开展动物净化之前,应力求健全生物安全防护设施设备、强化饲养管理、严格执行消毒措施和规范无害化处理措施,构建“规范化、制度化、设施化和无害化”的生物安全体系。

一、结构布局

种鸡场规划布局应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中相关要求。厂址应处于交通方便,远离居民区,远离生活饮用水源地,远离畜禽生产场所和相关设施如动物诊所、活禽交易市场和屠宰场等,远离集贸市场和交通要道,远离大型湖泊和候鸟迁徙路线,选择利于鸡舍保温和通风的较高地势,选择上风向位置,鸡舍周围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

种鸡场建设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工程建设标准《种鸡场建设标准》(NYJ/T02-2005)要求进行,生活区、生产区、污水处理区、病死鸡无害化处理区分开,各区相距不少于50米;鸡舍布局合理,育雏舍、育成舍、种鸡舍、孵化舍和隔离舍等分别设在不同区域,鸡舍相互距离不小于15米。

二、设施设备

1.防疫设施设备。开展动物疫病净化的种鸡场应配备必要的防疫设施设备,以满足生产和防疫的需要。对关键的设施设备应建立档案,按计划开展维护和保养,取保设施设备的齐全完好,保存相关记录。

种鸡场应设置自然或人工屏障与外界有效隔离,防止外来人员、车辆、动物随意进入鸡场。种鸡场鸡舍应有防鸟防鼠措施和设施,种鸡场应设置明显的防疫标志。种鸡场生产区门口应设置人员消毒设施,采取喷淋、雾化、负离子臭氧消毒或其他更有效的消毒方式。开展疫病净化的种鸡场宜采用较为严格的淋浴、更衣、换鞋以及配合喷淋、雾化或负离子臭氧消毒的综合消毒方式,或其它更有效的方式,确保进入生产区人员的消毒效果。

种鸡场应配套日常日用物品消毒和水源消毒设备,每一栋鸡舍门口应设置消毒池,鸡舍入口应配有消毒盆,供出入鸡舍人员洗手消毒,必要时,种鸡场已配备火焰消毒设备。

2.兽医室。种鸡场应设置兽医室,配备必要的实验室仪器设备,如离心机等,以满足日常诊疗、采样和血清分离工作需要。兽医室的设置应与生产区有效隔离,除非必要,其人流、物流应不可与生产区交叉。种鸡场兽医室应配备与工作相适应的消毒设施设备,确保必要时从兽医室进入生产区的人和物经过有效的消毒处理。

3.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种鸡场应有无害化处理设施,采用有效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种鸡场应配备处理粪污的环保设施设备,有固定的鸡粪储存、堆放设施和场所,、防渗漏、防溢流设施,或及时运转。

4.生产设施设备。种鸡场应配备相应数量的种鸡舍、育雏舍、育成舍、孵化室和隔离室等,鸡舍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减少用水、便于清粪、利于防疫。种鸡场应尽可能提高喂料、喂水和给药过程的自动化和定量控制水平。种鸡场应配备必要的降温保暖设施,确保各阶段鸡群在较适宜的温度环境下生长。种鸡场应配备相适宜的通风设备,确保鸡舍空气清新,维持舍内温度湿度。鸡场的各类投入品,如饲料、添加剂、药物、疫苗等应分开储存且符合相关规定,应配有专门用于疫苗、兽药保存的冰箱或冰柜。

三、管理措施

1.生产管理。

(1)档案记录管理。有各种人员培训、生产记录和育种记录,有饲料、兽药使用记录;有完整的防疫档案,包括消毒、免疫和实验检测记录;有鸡群发病处置记录或阶段性疫病流行情况档案;有完整的病死鸡处理档案,包括具备相应的隔离、淘汰、解剖或无害化处理记录。以上所有档案和记录保存3年(含)以上,鸡场建立不足3年的以建厂时间算。

(2)制度管理。建立投入品(含饲料、兽药、生物制品)使用制度,免疫、引种、隔离、兽医诊疗与用药、疫情报告、病死鸡无害化处理、消毒等防疫制度,销售检疫申报制、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日常生产管理制度、车辆及人员出入管理制度、疫病净化方案和阳性动物处置方案等。

(3)饲养管理。种鸡场应实行分区饲养和全进全出生产模式,鼓励有条件的种鸡场实行分点饲养及“全进全出”的饲养工艺。根据生产需要对人流、物流、车流实行严格的控制。种鸡、孵化、育雏、育成、蛋鸡、后备鸡分群饲养,分别制定饲养标准和防疫程序。

2.生物安全管理。

(1)人流物流管理。种鸡场需建立入场和进入生产区的人员登记记录。进入生产区人员须经严格消毒,由消毒通道进入。进出鸡舍时应经消毒池进行脚部消毒和洗手消毒。外来人员禁止进入生产区,必要时,按程序批准和严格消毒方可入内。本场负责诊疗巡查和免疫的人员,每次出入鸡舍和完成工作后,都应严格消毒。尽量减少本场兽医室工作人员和物品向生产区流动,必要时须经严格消毒。

外来物品须经有效消毒后方可进入生产区,外来染疫或疑似染疫的动物产品或其他物品禁止入场。外来车辆入场前应经全面消毒,非经许可批准,禁止进入生产区。外来车辆禁止入场,外售鸡只向外单向流动。

(2)无害化处理。种鸡场应有无害化处理设施及相应操作规程,并有相应实施记录。对发病鸡群及时隔离治疗,限制流动;病鸡、死鸡及其污染的禽产品应按《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农医发﹝2013﹞34号)的要求采用焚烧法、化制法、掩埋法和发酵法进行无害化处理。

(3)消毒。种鸡场应严格做好人员、车辆、物资进入场区和生产区的消毒。养殖场的消毒设施应定期更换消毒液以保证有效成分浓度。厂区门口消毒设施的常用消毒剂有含氯消毒剂、醛类消毒剂、酚类消毒剂和季铵盐类消毒剂等。

生产区内环境,包括生产区道路及两侧、鸡舍间空地应定期消毒,常用的消毒剂有醛类消毒剂、氧化剂类消毒剂等。

生产区内空栏消毒和带鸡消毒是预防和控制疾病的重要措施。鸡舍空栏后,应彻底清扫、冲洗、干燥和消毒,有条件的鸡场最好在进鸡之前进行火焰消毒。带鸡消毒的消毒药必须广谱、高效、强力、无毒、无害、刺激性小和无腐蚀性,如碘制剂、氯制剂、离子表面活性剂等。

生活区周围环境应定期消毒,常用的消毒剂有季铵盐类、氧化剂类消毒剂等。

(4)种源管理。种鸡场引种应来源于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种鸡场,国外引进种鸡和种蛋应符合相关规定,宜优先考虑从获得农业部净化评估的种鸡场引种。引进种鸡应具有“三证”(种畜禽合格证、动物检疫证明、种鸡系谱证)。鸡场所用种蛋、后备种鸡和引入种鸡应进行检测,确认开展净化的特定病种为阴性。对引入种鸡尤其应实行严格的隔离检测,一般在独立的隔离舍隔离40天以上,确保临床健康、净化病种感染阴性后,经彻底消毒方可进入生产线。

3.防疫管理。

(1)免疫。种鸡场应根据本场制定的免疫制度,结合各种病种特点、疫苗情况及本场净化工作进程,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建立免疫档案。同时,根据周边及本场疫病流行情况、净化工作效果、实验室检测结果,适时调整免疫程序。鼓励通过特定疫病免疫净化评估的种鸡场,结合自身实际,评估疫病防控成本,分钟群、分阶段、有步骤地由免疫净化向非免疫净化推进。

(2)监测。根据制定的禽流感、新城疫等病的监测计划,切实开展疫病监测工作,及时掌握疫病免疫保护水平、流行现状及相关风险因素,适时调整疫病控制策略。根据建立的特定疫病净化方案和发现阳性动物处置方案等,切实开展净化监测、隔离、淘汰和无害化处理等工作。

(3)诊疗巡查。兽医管理人员及生产人员定期(一般每天)巡查鸡群健康状况,尽早发现病鸡,及时隔离病鸡、处理死鸡、彻底消毒,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持续跟踪转归情况,并作相应记录。

需要开展临床解剖时,应做到定点解剖、无害化处理、填写解剖记录和无害化处理记录;确保单向流动,临床解剖人员不得立即返回生产区;必要时采集样品开展实验室检测。

开展特定动物疫病净化的种鸡场,在制定净化方案,开展净化监测和维持性监测的同时,重点做好日常疑似病例的巡查,根据净化病种不同,做好疑似病例的处理。发现疑似病例应立即采取隔离治疗、淘汰、扑杀等措施,并及时确诊。加大同群监测,必要时启动紧急免疫和加强免疫。加强消毒和生物安全措施,尽可能阻断舍间传播。

(4)淘汰。种鸡场应建立种鸡淘汰、更新和后备鸡留用标准,在关注生产性能、育种指标的同时,重点关注垂直传播疫病情况。在净化病种感染比率较高时,可在免疫、监测、分群、淘汰的基础上,加大种鸡群淘汰更新比率,严控后备鸡并群。在净化病种感染比例较低时,在免疫、监测、清群、淘汰的基础上,种鸡场结合生产性能,缩短更新周期甚至一次性淘汰所有带病毒鸡。种鸡场应建立种鸡淘汰记录,因传染病淘汰的鸡群,应按照国家有关定执行,必要时实行扑杀和无害化处理。

篇3:浅谈种畜禽场疫病防控综合技术

种畜禽场是种畜禽的生产基地, 它的疫病安全问题不但影响本场的生存和发展以及员工的健康, 还会对全社会的疫病防控产生严重影响。因此, 种畜禽场的疫病防控工作十分重要, 应引起高度重视。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种畜禽的疫病防控。

1 建立完善合理的卫生消毒制度

⑴加强畜禽养殖各个环节的消毒卫生工作, 降低和消除养殖场内的病源微生物, 减少畜禽的外源性感染机会, 切断疾病的传播途径, 切实控制疾病的“不发生、不传播”。必须做到:畜禽饲养场要按防疫的要求合理布局, 四周要设围墙和隔离带、门卫、消毒池、生产区、隔离区、生产管理区和生活区相互之间要留有适宜的间距, 便于生产和生活管理需求。

⑵生产区与生活区分离, 设立消毒池、消毒更衣房。消毒池的长度应长于货车车轮1周, 宽度应大于大门宽度。消毒池的消毒液要长期保持有效浓度, 选用98%烧碱块或液碱, 配制成2~3%。消毒更衣房是人员进出的通道, 出入生产区的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消毒房的消毒程序“换、踩、洗、照” (换:换场内专用的衣服、胶鞋;踩:烧碱垫子;洗:消毒盆洗手;照:经散射的紫外线灯需照射15min) 。

⑶根据周边地区的疫情动态和疫情变化, 每月全场进行一次彻底大消毒。生产区和隔离区每周两次小消毒, 要采用高效、低毒、广谱的消毒剂, 消毒粉和消毒液定期轮流使用, 防止外源性病源微生物的传入和产生耐药性, 不留消毒死角, 确保畜禽的健康为控制和净化疫病。

2 把好引种关, 贯彻自繁自养, 实行“全进全出”

因生产需要补充畜禽时, 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引种。必须从无疫区引进, 在引种时, 首先必须考虑“无病”周围地区无“疫原”的发生。对购入的畜禽根据品种进行特定疫病的检疫、检验和疫苗接种, 并进行严格的实验室诊断。经当地县级以上兽医部门检疫合格出具检疫 (消毒) 证明后方可运回。对运回的畜禽在入场前进行体表、车辆消毒, 入场后在隔离舍单独饲养观察45天确信安全无病后方可混群饲养。防治病源微生物在群体中形成连续感染、交叉感染, 确保畜禽的健康, 为控制和净化疫病奠定基础。

3 加强饲养管理

⑴提高营养水平。对种畜禽根据品种、性别和不同生长阶段营养标准供应相应的饲料, 满足其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营养需要, 力求供给营养全面且平衡的饲料。

⑵驱除寄生虫。定期利用药物驱除种畜禽体内、外的寄生虫, 可有效地消灭寄生虫, 保证其摄入营养被机体吸收, 增强机体体质, 减少种畜禽因感染寄生虫病而致体质虚弱再被病源微生物乘虚而入侵袭的机会。

⑶加强免疫接种。种畜禽场应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制定相应免疫程序, 按照拟预防的疫病名称、免疫期及时接种。为保证接种后的免疫效果, 应开展免疫监测, 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接种次数, 保证免疫水平始终保持在有效价位以上。

篇4:怎样对家禽疫病进行综合防控

摘要:我国各行各业在改革开放的带动下,都得到快速发展,饲养业也较以往有了长远进步。现阶段,家禽疫病已经取代了饲料及饲养品种成为了家禽饲养户所关注的重点问题。特别是在家禽疫病多发的今天,甚至在疫苗注射后仍会频繁出现疫病,给养殖户造成极大的损失。我国家禽饲养业发展至今,家禽的存栏量已将近百亿,约为世界总量的3/4。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家禽疫病防控问题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明显,其不单单会对百姓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也对家禽养殖户的收入以及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下面就通过雏禽免疫、防疫工作长效管理、疫苗销售、屠宰加工等多个方面对于家禽疫病防控进行综合分析。

关键词:家禽;疫病;综合防控

中图分类号: S851.3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06.032

1关于家禽雏禽的免疫问题

家禽经孵化后需要进行系统的免疫处理,除了要进行雏禽特定防疫之外,部分孵坊在进行雏禽销售时,会附带一定量各个种类的疫苗,使养殖户可在饲养的各个阶段有足够的疫苗使用,或是抬高雏禽单价赠送疫苗进行销售捆绑。以上方式看似利于养殖,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有许多不妥之处。首先疫苗的数量与种类并不是越多就越有利,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确定;其次,疫苗对一些新型疫病并没有预防效果,因此过于繁多的疫苗也就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孵坊和饲养地点不一样,比如,孵坊在A地,要将雏禽往B地销售,那么B地养殖户将A地适用的疫苗对雏禽进行注射,则明显是错误的。此外,孵坊所出售的疫苗质量得不到保障,疫苗在最开始的疫苗站流入孵坊,又从孵坊销售到养殖户手中,途中经过多个流通环节,难免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疫苗质量,且当销售到养殖户手中后,也不一定会在多久后使用,如果养殖户的保存方式不当,也会降低疫苗的药效。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捆绑销售疫苗的方式,对于雏禽的免疫反而是弊大于利的,因此,如果孵坊没有疫苗的销售资格,不允许孵坊进行疫苗的捆绑销售。

2关于防疫工作的长期性问题

当前,我国的某些地区在禽类疫病管理方面主要为区域责任制,从客观角度上讲,这种方式对于疫苗管理等方面会起到一定的强化作用,也能够为养殖户提供有保障的疫苗购入渠道,构建了一套规范流程。但此种方式仍存在局限性,例如,出现疫情时,当地养殖户势必会积极进行免疫,工作任务则会以合理分配的形式下发,由领导督查工作。如果当地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那么防疫工作又会出现懈怠,这样就不能保证防疫的长期性。总之,疫病防控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而工作懈怠、放松警惕,很可能就会造成想不到的后果,因此,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强化督促力度,对于疫病的防控不仅要在疫病高发期开展,在没有疫病出现时也要进行疫病防控。

3关于疫苗销售问题

疫苗不仅仅是商品,更是疫病防控的重要药物。疫苗需要经由销售环节才可送到养殖户手中。同时,疫苗的利润较高,因此,疫苗的销售市场竞争激烈。疫苗销售无论是上文所提到的孵坊捆绑式销售,还是专营销售,都需要按照兽药相关管理条例,具备经营许可证。如果疫苗销售商家不具备以上条件,则视为违法销售,因此,必须进行相应的处罚。此外,部分销售商通过与养殖户套关系的方式进行暗地销售,这样也难以保障疫苗的质量。养殖户因为疫苗的获取渠道多,因此就忽略了疫苗的质量,仅选取价格低廉的疫苗,而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则为时已晚,且因购入渠道的非专业性,也难以追究责任。此外,非正规疫苗生产商所制造的疫苗,其质量也不能和正规厂家相比,且此类疫苗也没有相关批准文号,这样也会进一步造成疫苗市场的混乱。当前,禽类疫病难以有效控制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来自疫苗的销售,因此,对于疫苗的管理是疫病防控的关键点,必须严厉打击那些只图利益的非法疫苗制造商与营销商。

4关于屠宰加工问题

目前,我国家禽屠宰中存在的问题十分严重,除部分规模性养殖场或禽类产品加工企业之外,百姓多为在市场买入家禽之后,就在销售点的周边进行屠宰,甚至自行宰杀处理,虽然方式十分方便,百姓也习以为常,但实际上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疫病防控的管理难度。且如果家禽经营的环境较差,这样也会增加人、禽患上疫病的风险。因此不仅仅要重视家禽的屠宰,还要使屠宰厂建立科学全面的消毒制度,定期对屠宰场进行消毒,避免细菌长期的存活进而引发疫病。

5结语

家禽是我国仅次于猪肉的主食产品,因此,家禽疫病的防控意义尤为显著。目前,我国家禽类疫病的防控已经得到显著成效,但还有待于进一步强化。总之,要想将禽类疫病控制在最低水平,就需要针对疫病防控措施进行不断研究,相信在有关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家禽疫病防控技术一定会发展到更高层次,以增加养殖户收入,维护百姓身体健康,并不断提升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

篇5:畜禽疫病综合防控措施

2019动物重大疫病防控工作及畜禽产品安全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

为了有效地控制牲畜重大疾病的产生,促进我镇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和畜禽产品出口,保障人畜健康,促进农民增收,确保完成2019年全县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任务,特制定本目标责任书。

一、目标任务

(一)各村区域内不发生口蹄疫、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新城疫,猪链球菌等动物重大疫病;或零星发生重大动物疫病,能迅速采取果断措施,按照“早、快、严、小”的原则,扑灭疫点,控制疾病,做到疫病不扩散。

(二)禽流感、口蹄疫、鸡新城疫二联苗、狂犬病、小反刍兽疫疫苗常年动物免疫密度达到100%,免疫抗体合格率常年保持在70%以上;猪牛羊禽免疫证明持证率达到100%;猪牛羊兔免疫耳标佩戴率分别达到100%,普查畜禽疫病春秋各一次,普查面积达到100%,农村畜禽圈舍消毒春秋各一次,每次消毒面积100%。

(三)畜禽疫病死亡控制在:猪3%一下,牛羊1%以下,家禽6%以下。

(四)完成政府下达的动物疫病监测任务。

(五)确保辖区人民吃上放心肉和农民增收。做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动物重大疫情应急条例》的宣传工作。

(六)人口密集区、历史疫区、各村养犬的散养户狂犬病免疫密度达100%,同时建好免疫档案。

(七)正确引导百姓购买经过检疫的畜禽产品,未经检疫的畜禽产品不能上市。

二、防疫员责任措施

1.明确职责,实行分片负责制。防疫员负责责任区域内动物防疫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动物免疫、疫情监测报告、畜牧生产统计等工作;协助做好产地检疫和畜产品安全监管等工作,自觉接受镇政府、镇兽医站的管理和各级动物防疫监督、监测机构的指导。村级动物防疫员要积极配合兽医站各项防疫工作。把防治动物重大疫病工作和畜禽产品安全工作纳入自己的本职工作,确保完成本责任书规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严格执行疫情上报程序和保密制度。

2.具体实施动物免疫工作。按县、乡(镇)畜牧兽医部门的规定和要求,实施计划免疫或强制免疫注射,佩戴耳标,填写、发放免疫证明,填写、报送免疫档案;

3.村级动物防疫员要履行协检员的职责,对辖区内的所有畜禽存栏造册登记,作为档案妥善保管,对进出本区域的畜禽配合兽医站检疫人员进行产地检疫。

4.动物疫情报告工作。协助开展疫情普查和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动物疫情,按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规定及时上报,并实施相应的防控措施,调查相关情况,实施全面监管和普查等工作;

5.具体实施消毒工作。按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规定对畜禽饲养场(户)、畜禽及其产品运输车辆以及水网地带等实施消毒;对相关畜禽经营场所、仓储场所、因病死亡畜禽及其污染场所等实施消毒,按要求填写、报送消毒记录等;

6.死亡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按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求定期实施畜禽死亡情况调查、相关资料报送,发现的死亡畜禽及时报告,按规定要求进行无害化处理等;

7.畜禽饲养统计工作。按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求及时准确掌握责任区内各类动物的养殖动态,定期实施本责任区内的畜禽饲

养情况调查,按场(户)分类统计报送,并对责任区内动物卫生和畜牧行业其他有关信息情况等进行调查、统计和报送;

8.禽流感免疫做到:对规模养禽严格按照免疫程序,督促业主如期免疫,确保免疫质量,并做好免疫登记;对散养家禽实行常年免疫,对补栏的散养禽,实行“报免制度”,做到及时免疫。并且实施养殖场用药登记制度。

9.村级动物防疫员要严格遵守疫(菌)苗管理制度,要统一领购、保管和使用,不准使用变质无效苗,不准私自购疫苗,违者依法处理。

10.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委托的其他工作。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委托的其他工作。

11.村级动物防疫员要加强自我保护,注意人身安全,对因病、交通等一切意外事故造成人身损伤的,膏田镇人民政府、膏田镇畜牧兽医站一概不承担责任。

三、考核和奖惩

(一)考核时间: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二)考核方式及奖惩措施:镇政府对各村防员进行年终考核,结合平时工作开展情况评定成绩。对成绩突出的进行表彰;对措施不力、工作懈怠的予以通报批评;对未完成任务,或导致

篇6:养鸡场疫病防控措施

摘要:在养鸡的过程中,疫病防疫工作必须做好。鸡的抗病力相对较差,而且规模养殖又不同于普通农户的散养,规模养殖密度比较大,鸡个体间接触密切,极易引起疾病的大规模暴发。一旦鸡群染病就会造成严重的损失,轻则影响个体生长,严重会导致大面积的鸡群死亡,所以在鸡的养殖过程中疫病的防控十分重要。

关键词:鸡场;疫病;防控;饲养

中图分类号: S858.3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11.038

1育雏鸡的科学饲养管理

1.1要选择健康的种苗

初生的雏鸡身体还没有发育,在疾病的抵抗方面能力较差,这时期的管理十分重要,因为一旦防疫不当就会导致雏鸡的大面积死亡。此时期应抓好饲养管理,为以后的生长打下良好基础,对于提高养殖效益意义重大。在种苗选择时一定要选择经过兽医卫生部门检疫并确认健康无病的种禽场提供的种苗,注意观察种苗的精神状态,健康种苗精神饱满、叫声清脆、反应灵活,用手握住时会进行强力的挣扎,从外观上看,体重均匀,腹部紧凑,脐孔愈合较好,眼睛有神,毛羽整洁光亮。

1.2要做好保温工作

雏鸡选择好后,在养殖的过程中要做好保温工作,由于雏鸡的体温调节能力较差,外界温度的变化会导致雏鸡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一旦受冷或者过热,均会导致雏鸡发病,影响发育,甚至死亡。要经常对鸡舍进行巡查,查看温度变化,做好保温工作,可以采用添加热源的方式来提高鸡舍温度。

1.3适时断喙和接种

雏鸡随着生长会有啄癖现象产生,个体之间容易互相啄伤,要在适时进行断喙,一般在雏鸡长到6~10日龄时进行,方法是把雏鸡上喙约剪去近一半,下喙剪去约1/3,都不要断的太多,断喙后要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维生素C和维生素K等,这些药物利于止血及伤口的愈合。另外雏鸡要及时进行接种,由于鸡的抗病力较差,多数情况下一旦染病就会群体发病,发病后在治疗上没有什么有效的办法,所以在防治上以预防为主,及时接种疫苗对于鸡的饲养过程中疫病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接种时要结合免疫程序和疫苗的针对疾病类型进行科学选择,合理施用,做好雏鸡的接种工作。

2鸡生长期的饲养管理

2.1鸡场的卫生管理

鸡场的环境对于鸡的生长及疾病防治有重要的影响,同时要做好鸡场的环境管理工作。一方面是鸡场的卫生,要建立良好的卫生管理制度,定期进行清扫,保持场区的卫生清洁,场区内不能有鸡粪、鸡毛及垃圾存放,对于清扫后的垃圾杂物要及时进行处理,及时进行运出、焚烧或深埋,对于鸡粪要进行发酵或烘干处理,对于场内排出的废水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另一方面要做好消毒工作,建立严格的消毒制度,进行经常化消毒,目的是消灭一些病菌及病毒,从源头上斩断疾病传播,场区内要坚持带鸡消毒,也就是在鸡舍中有鸡的情况下进行消毒,达到净化环境,消灭病菌,减少疾病发生的目的。但在带鸡消毒时,一定要注意消毒剂的选择,避免使用不当对鸡的生长产生影响,发生中毒情况。另外对于进出鸡场的人员、车辆及物品也要进行严格的消毒,避免带菌物进入鸡场,导致疾病的发生。

2.2 鸡舍的环境控制

鸡舍的环境对于鸡的生长影响很大,一定要做好鸡舍的环境条件控制,在温度、湿度、光照、通风换气等方面进行调节,给鸡群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鸡的生长对外界的条件变化会产生应激反应,有时外界条件刺激变大,就会导致鸡的身体机能出现变化,诱发疾病的产生。在夏季做好降温工作,避免鸡舍的温度过高影响鸡的生长,在冬季要做好保温工作,特别是北方地区,冬季气温较低,一般都采用封闭鸡舍,在鸡舍添加热源方式进行取暖,由于处于密闭空间,而且鸡群密度较大,很容易导致空气污浊,氨气量增大,湿度也会增加,因此要适时进行通风换气,确保空气清新、氨气量在一定的浓度,同时还要注意通风时间不过长,避免引起温差过大。

2.3饲料的供给

养鸡过程中,鸡的生长必须要在足够的养分供应,对于饲料要进行严格的控制,不仅要营养均衡充足,而且要干净卫生,同时也要注意饮水卫生。优质的饲料是鸡群体重保持的必备条件,养分充足才能满足鸡的生长、产蛋及自身代谢的需要。在断喙、转群、免疫或饲养条件发生较大变化及天气骤变时,鸡群会发生应激反应,对维生素A、K、C需求量增加,应及时补充,能增强鸡的体质和抗病力。鱼粉和骨粉中常含有沙门氏杆菌和大肠杆菌,不宜直接喂。发生霉败变质、污染严重的饲料不能喂鸡。鸡的饮水应清洁。

2.4 做好隔离饲养,坚持全进全出

鸡场最好选在远离居住区的地方,这样有利于隔离,既要求安静,又要交通便捷,禁止从疫区购买饲料、种鸡。要做好防鸟、防鼠、防蚊蝇等工作,避免外来生物对鸡群影响。在饲养管理中,要坚持全进全出,不要把雏鸡、育成鸡以及成鸡都放在一起混养,这样利于管理,也便于鸡场合面消毒,减少病害的发生。

2.5 做好疾病防治和免疫接种

养鸡防病工作要严格做好,结合本地的发病情况和疫病的流行特点制定科学的投药程序,有计划进行喂药,结合鸡的生长及季节变化情况,科学投药,同时要做药敏试验,选用敏感药物,并常变换给药的种类。养鸡场要根据本场的疫情和生产情况,制订免疫程序,并严格执行。要有计划的对鸡群进行抗体监测,以便确定最佳的免疫时期,并要检查免疫后的效果。免疫前后,要保护好鸡群不被强病毒侵袭,还要避免各种应激。对鸡群增喂维生素E和维生素C及免疫增强剂,以提高免疫效果。

篇7:肉鸽养殖场疫病防控措施

1、树立综合防治的观点。即从建场、引种到饲养管理的各个环节都要从有利于防疫的角度去考虑,这是防疫规则的总要求,是肉鸽养殖业走向产业化、集约化的基本要求。

2、对鸽舍消毒。用消毒药物彻底杀死病菌与病毒,使肉鸽生活在一个洁净的环境中。具体方法如下:

⑴清扫:先用消毒液喷洒全舍,再清除舍内的禽粪、垫草、顶棚上的蜘蛛网和尘土。对于平养地面沾附的禽粪,可预先洒水软化,然后再铲除。为方便次日冲洗,可先对禽舍内部喷雾,润湿舍内四壁、顶棚及各种设备的外表。

⑵冲洗:冲洗的目的是将清扫后舍内剩下的有机物去除,以提高消毒效果。对肉鸽笼底的粪迹与蛋槽上的污物一定要用板刷刷干净,不留残存物。

⑶干燥:冲洗后地面仍会残存不少细菌,而干燥后细菌数就会显著减少。喷洒消毒药一定要在冲洗并充分干燥后再进行,因为在湿润状态下使用消毒药会使其浓度降低,有碍药物的渗透、灭菌效果差。

⑷药物薰蒸消毒:将舍内所有的孔、缝、洞用纸糊严,使整个禽舍不透气。每立方米空间用40%甲醛溶液18毫升、高锰酸钾9克,密闭24小时后开窗通风。(这种方法只实用鸽舍清空的情况,如果鸽舍内有鸽子,最好不要用药物薰蒸消毒,掌握不好程度极易引起肉鸽鸽群的呼吸道疾病等,后果会非常严重)。

篇8:奶牛疫病的综合防控措施

1 必须搞好牛场环境卫生

环境卫生的好坏, 与疫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奶牛舍、运动场及用具应时刻保持清洁、干燥。每天清除奶牛舍、运动场的粪便及污物, 将粪便及污物堆积发酵。奶牛的饲草, 应当保持清洁、干燥, 不能用发霉的饲草、腐烂的粮食喂养;饮水也要清洁, 不能让奶牛饮用污水和冰冻水。同时应当清除奶牛舍周围的杂物、垃圾及乱草堆等, 填平死水坑, 认真开展杀虫灭鼠工作。

2 扎实做好奶牛场日常管理

2.1 牛场要合理分区生产区与生活区严格区分开, 生产区门口应该设置消毒池和消毒室 (内设紫外线灯等消毒设施) , 消毒池内应常年保持足够量的2%~4%氢氧化钠溶液或其它有效消毒药。

2.2 严格出入人员管理要严格控制非生产人员进入生产区, 必须进入时应更换工作服及鞋帽, 经消毒室消毒后才能进入。

2.3 做好常规两病监测每年春秋季节对奶牛各进行一次结核病、布氏杆菌病等动物疫病的检疫检测和健康检查, 符合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规定的健康标准。

2.4 做好引进牛只监管新引进的牛必须持有法定的检疫合格证明, 并严格执行隔离检查检疫制度, 确认健康后方可入群。

2.5 做好饲养人员防护场内所有饲养人员每年都进行一次健康体检, 如发现患有人、畜共患传染病者, 应及时调离, 以防人牛交叉感染。

3 有计划开展好免疫接种

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免疫接种, 是预防和控制奶牛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3.1 口蹄疫常用疫苗O型、亚I型、A型, 口蹄疫疫苗一年注射2~3次, 分春、秋两季各一次或按免疫时间注射。成年牛3~5ml/头, 犊牛2~3ml/头, 犊牛初免后间隔一个月进行一次强化免疫, 以后每隔4~6个月免疫一次, 肌肉注射, 瘦弱、病牛、临产前1.5个月、怀孕初期 (3个月内) 、4月龄以下牛禁用, 待奶牛康复后进行补注。注射疫苗容易产生疫苗反应, 养牛户应准备一定量的肾上腺素、地塞米松, 做好应激预防。

3.2 乙脑春、秋两季各注射疫苗1次, 皮下注射1头份/次。

3.3 乳房炎与奶牛分娩前2个月, 皮下注射疫苗5ml, 15d后再注射5ml, 每年加强免疫。

4 全面做好消毒工作

奶牛场消毒目的是消灭传染源散播于外界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切断传播途径, 阻止疫病继续蔓延。奶牛场应定期对奶牛舍 (包括用具) 、地面土壤、粪便等进行消毒。

4.1 牛舍消毒先进行机械清扫, 再消毒液消毒。消毒液的用量为1L/m2。常用的消毒药有10%~20%石灰乳和10%的漂白粉溶液。消毒方法是将消毒液盛于喷雾器内, 先喷洒地面, 然后喷墙壁, 再喷天花板, 最后再开门窗通风, 用清水刷洗饲槽、用具, 将消毒药味除去, 在一般情况下, 每年可进行2次 (春秋各1次) 。在病奶牛舍、隔离舍的出入口处应放置浸有消毒液的麻袋或草垫;消毒液可用2-4%氢氧化钠 (对病毒性疾病) 或10%克辽林溶液。

4.2地面消毒土壤表面消毒可用含2.5%有效氯的漂白粉溶液、4%福尔马林或10%的氢氧化钠溶液。传染病所传染的地面土壤, 则可先将地面翻一下, 深度约30cm, 在翻地的同时撒上干漂白粉 (用量为0.5kg/m2) ;然后以水洇湿, 压平。如果运动场被某种病原体污染, 一般利用自然因素 (如阳光) 来消除病原微生物;如果污染的面积不大, 则应使用化学消毒药消毒。

4.3 粪污消毒奶牛的粪便消毒方法有多种, 最实用的方法是生物热消毒法, 即在距奶牛场100~200m以外的地方设一堆粪场, 将奶牛粪堆积起来, 上面覆盖10cm厚的沙土, 堆放发酵30d左右, 即可用作肥料。

5 按期开展驱虫预防

为预防奶牛的寄生虫, 常于春末和秋末各进行一次驱虫。预防性驱虫所用的药物有多种, 应视病的流行情况选择应用。左旋咪唑、丙硫咪唑 (丙硫苯咪唑) 具有高效、低毒、广谱的优点, 对奶牛常见的梨形虫、蛔虫、绦虫都有较好的效果, 可同时驱除混合感染的多种寄生虫, 是较理想的驱虫药物。使用驱虫药时, 要求剂量准确, 并且要先做小群驱虫试验, 取得经验后再进行全群驱虫。驱虫过程中发现病奶牛, 应进行对症治疗, 及时解救出现毒、副作用的奶牛。驱蚊蝇可用0.1%~0.2%杀虫脒 (氯苯脒) 水溶液或速灭菊酯80~200mg/kg、溴氰菊酯50~ 80mg/kg。

6 认真做好奶牛检疫工作

奶牛场或养殖户引进奶牛时, 只能从非疫区购入, 经当地兽医检疫部门检疫, 并签发检疫合格证明书;运抵目的地后, 再经本场或养殖户所在地的检疫兽医人员, 验证、检疫并隔离观察1个月以上, 确认为健康者, 经驱虫、消毒, 没有注射过疫苗的还要补种疫苗, 方可混群饲养。奶牛场采用的饲料和用具, 也要从安全地区购入, 以防疫病传入。特别要注意的是, 奶牛场或养殖户每年春、秋两季要集中开展奶牛布病、结核病的检疫、监测, 要做好血样采集、送检, 确保样品质量, 并详细填写登记表, 确保对存栏奶牛100%全部进行检疫、监测。对检疫、监测过程中出现的阳性牛要进行淘汰, 这样做的好处, 一是保证了养殖安全, 二是可以提高经济效益, 三是有效防止了人畜共患病的发生和传播。

7 发生传染病应采取措施

奶牛群发生传染病时, 应立即采取一系列紧急措施, 就地扑灭, 以防止疫情扩大。兽医人员要立即向上级部门报告疫情;同时要立即将病奶牛和健康奶牛隔离。可疑感染奶牛不能再同其他健康奶牛在一起饲养, 必须单独圈养, 经过20d以上的观察不发病, 才能与健康奶牛合群;如有出现病状的奶牛, 则按病奶牛处理。对已隔离的病奶牛, 要及时进行药物治疗;隔离场所禁止人、畜出入和接近, 工作人员出入应遵守消毒制度;隔离区内的用具、饲料、粪便等, 未经彻底消毒, 不得运出;没有治疗价值的病奶牛, 由兽医根据国家规定进行严密处理;病奶牛尸体要严格处理, 视具体情况, 或焚烧, 或深理, 不得随意抛弃。

8 合理应用奶牛数字化养殖管理技术

随着对原奶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 奶牛饲养的规模化程度也随之增加, 奶牛养殖小区的建设规模及集约化养殖现场的数量不断增加, 集中挤奶和集中饲喂的需求增加, 这为推广应用先进的自动识别和精细饲喂技术提供了平台。奶牛数字化管理这项研究对于促进奶牛育种、精细营养技术、原料奶质量可追溯技术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基于本系统, 可以实现大范围奶牛育种数据的自动采集、传输和分析, 极大地克服当前奶牛育种基础数据不足的困难;系统的应用实现了面向奶牛个体的精细饲养, 为通过复杂的模型更加精准地评估奶牛营养需要提供了可能, 系统应用获得的海量数据也有助于奶牛精细营养模型的研究和发展。系统可适时监控泌乳牛头数、产奶量等数据, 未来发展出乳成分在线监测技术后, 还可以对乳成分进行在线分析, 行业管理部门可以利用系统获得的数据和信息方便地建立原料奶质量可追溯管理系统。该系统在规模化奶牛场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可以帮助奶牛场大幅度提高养殖技术管理的水平。

9 奶牛场应注意的事项

篇9:猪口蹄疫病的防控措施

被感染的中大猪体温升高至41~42℃。口腔黏膜、唇部、舌部、鼻镜、乳房及蹄冠部出现水泡,水泡充满黄色透明液体,如破溃后,细菌污染,严重跛行,有的猪蹄爪脱落,疼痛不能站立。被感染的仔猪表现为心肌炎,急性死亡,哺乳仔猪死亡率高达100%。为了防控猪口蹄疫病的发生,养殖户必须抓好以下几项措施:

1.免疫。应在每年的9~10月份接种口蹄疫疫苗,来年的1~2月份再接种一次。如果用进口浓缩苗接种效果更佳。

2.药物保健。虽然接种了疫苗,但也不是完全不会发病,在该病流行季节里,还应在饲料内添加黄芪多糖、核酸、阿莫西林等药物进行防控,增强猪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每次用药时间5~7天,隔10天再用药5~7天,这样防控效果特别好。

3.一旦有个别猪发病,应尽早隔离或宰杀,并全场消毒,全群进行药物预防。药物预防主要用黄芪多糖、核酸、阿莫西林拌料,有条件的还可在饮水中加复合维生素,能有效控制病情的蔓延。

4.注射免疫血清。已发病的猪场应尽快给猪注射免疫血清或蹄克。笔者用蹄克给发病猪场的猪注射,效果达90%以上,特别是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注射后大大降低其死亡率。注射药量为哺乳仔猪每头注射0.2~0.3毫升,断奶仔猪每头注射0.5毫升,50公斤体重猪每头注射1毫升,100公斤体重猪每头注射2毫升,母猪每头注射3毫升,保护率达95%,能减少死亡和母猪流产,而且恢复较快。

5.加强保温。口蹄疫病的发病率与环境温度相关,气温越高越不易发病,室内温度应控制在25~28℃之间。栏舍内气温偏低最易发病,发病后体质下降最易继发胃肠炎病,一旦两病同时发生就会更麻烦,病猪不能站立,睡在地上拉屎尿,栏舍内更糟,死亡率更高。所以必须做好以上几项工作,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提高养殖效益。

篇10:畜禽疫病综合防控措施

夏季,经常是高温持续,往往还伴随着台风大暴雨,这种极端天气容易造成昼夜和水体上下层温差大,水质变化快,水产养殖动物受环境变化影响应激反应加剧,免疫力下降,极易导致病害发生与流行,这对水产养殖业危害特别大。为减少养殖户损失,汕头市海洋与渔业局科技人员从生产实践中总结如下技术措施,以便更好地指导生产,指导养殖户加强水产养殖管理和疫病防控工作。

1.暴雨前,应该加强巡塘,加固塘基及防逃设施,检查养殖器械和用电设施的安全等。

2.防止养殖饲料、渔药等物资被水浸泡。特别是漂白粉、二氧化氯等渔药遇水可能引起爆燃的物资更应该注意垫高,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3.对盐度要求高的养殖动物,如鲍鱼养殖,应力所能及做好蓄水和防持续淡化措施;对可以上市的养殖动物,应尽快收捕上市。

4.暴雨前,气压低、天气闷热,池塘溶解氧快速下降,容易导致养殖动物处于不适状态;暴雨时,水温急剧下降,光照减弱,微生物出现大量死亡,藻菌相易转换,池塘的微生态结构发生急剧变化,从而养殖动物容易发生“应激”反应;暴雨后,天气晴热,多数池塘蓝藻大量繁殖,加上死亡的微生物腐败,导致池塘水质变差,底层缺氧,养殖动物容易患病。所以暴雨前中后都要开启增氧机,尽可能增加池塘溶解氧,减缓池塘微生物死亡,稳定水相,防止疫病大规模发生。

5.暴雨前后,分别泼洒一次沸石粉,以吸附有毒有害物质,保持池塘藻菌相稳定,沸石粉建议用量为每亩每米水深25公斤。

6.暴雨期间,少投或不投饲料,以免增加池塘有机物耗氧量,同时增加鱼虾活动量,以摄食池塘微生物,从而减少池塘生物总耗氧量。

7.暴雨过后、及时做好灾后处理工作。如死鱼、病鱼,受风卷起的水草要立即捞出,并作无害化处理,防止腐烂污染水质,并估算死亡养殖动物的数量、重量,以供补放苗种参考。

8.灾害发生后,抓紧修复被洪水冲毁的塘基和各种养殖设施,加固堤坝,及时清除池塘里过多的淤泥,迅速恢复生产能力。如对水浸泡的养殖设施如增氧机、水泵、投饵机等,应抓紧拆卸、烘干、冲洗并进行检修和维护,以便尽快恢复生产。

9.加强清塘消毒工作。对有鱼虾池塘应尽量采用低刺激消毒剂,如使用活性碘、水产用二溴海因等泼洒消毒,可有效防止鱼体因擦伤所引起的体表溃疡、烂皮烂尾等继发性疾病。对无鱼虾池塘,将水尽快抽干,曝晒、清池,用生石灰150千克/亩,对池塘和周边进行消毒。

10.暴雨后,要调控好水质。有条件的可将浑水及时抽出,换注新水;对pH值在8.5以内的池塘,可泼洒生石灰调节养殖水体的pH值,改善水质。平均水深在1.5~2.0米的池塘,可每10~15天每亩用生石灰10千克,化浆水后全池泼洒一次;对水质变清的池塘,可投放生物菌肥、复合肥料等,以保持池塘有足够的肥量让藻相和菌相平衡;对水质过浓,池底有机质含量过多的池塘,建议施用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等微生态制剂、底质改良剂。使用微生态制剂的同时,必须开动增氧机,避免缺氧。

11.灾后及时补放苗种。对池塘逃鱼、应激死亡的虾等情况进行观察、判断,以摸清存塘生物量,确定补放品种及数量。鱼种入池前应用2%~3%的食盐水浸泡3~5分钟,以防病菌的传播;虾苗要在中间培育池或养殖池围隔里,用优质幼虾粉状饲料强化培育至体长3-4㎝规格,才放归养殖池塘。

篇11:种猪场猪疫病综合防治措施.

摘要 总结 了种猪场疫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 包括抓好防疫卫生、保持适宜的气候环境、搞好疫 病监测、做好预防接种、药物防治、消毒、消灭病菌传播媒介等方面内容 , 以为种猪场猪疫 病的防治提供 参考。

关键词种猪场;猪疫病;防治措施

养猪业是大朝山东镇畜牧业的主导产业 , 它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 , 而且还关系到社 会市场的稳定和国民 经济 的 发展。发展养猪业不但要注重商品猪的生产、饲料种植和加工 , 更应重视种猪生产 [1-2]。种猪生产是发展养猪业的基础 , 一旦种猪感染上猪瘟、蓝耳病、猪 伪狂犬病、猪乙脑等病 , 就会造成怀孕母猪早产、流产、死胎、木乃伊胎 , 或通过胎盘和产道 把病原传染给仔猪造成弱仔等。带有病原的种公猪通过精液造成病原的广泛传播 , 给养猪业 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 甚至带来毁灭性的灾难。现结合大朝山东镇种猪场的工作 , 就种猪的疫病 综合防制进行探讨 , 以促进该地养猪业的发展 [3-4]。

1抓好种猪场防疫卫生

(1实行兽医防疫卫生管理的专人负责制 , 制定本场兽医防疫卫生工作计划 , 实施猪传染 病预防、控制工作。

(2严格隔离饲养。猪场只能有一个出入口 , 禁止非生产人员和车辆进入生产区;猪场门口 设消毒池和更衣室 , 饲养人员进入猪场时要更换已消毒的工作衣裤和胶靴 , 工作服在场内清洗 并定期消毒;卸料、装猪的车辆不得进入猪场;猪舍内用具不得携出场外 , 各猪舍的用具不得串 换混用;严格控制参观活动 , 参观者进场时须与工作人员一样对待。

(3坚持 “ 自繁自养 ”。需从外地引进新的猪种时 , 只能引自非疫区的健康猪场;在起运前应 经当地兽医部门检疫并签发检疫证书 , 再经本场兽医验证、检疫、隔离观察 1~2个月 , 经检查 认为是健康猪只 , 经全身喷雾消毒 , 方可入舍混群;在隔离期间还应驱除体外寄生虫 , 没有注射 疫苗的应补注各种疫苗。

(4采用 “ 全进全出 “ 的饲养管理方式。繁殖母猪做到集中配种、集中产仔 , 以便于产房和 哺乳母猪舍的消毒;仔猪断奶后应集中进入育成猪舍或肥育猪舍 , 同时出栏;猪群离舍后 , 猪舍 应彻底消毒 , 空圈 15 d以上再引入健康猪群。

2保持适宜的气候环境

猪舍要建在高燥、背风、利于排水、坐北朝南、冬暖夏凉地方。夏季舍温不超过 30 ℃ , 冬季不低 于 12 ℃ , 仔猪 舍冬季 的地面 温度不 低于 23 ℃。猪的适 宜相 对湿度 范围为 65%~75%。在气温 14~23 ℃、相对湿度 50%~80%的条件下猪的肥育效果最好。低温高湿易 引起各种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皮肤病和关节炎等 , 因此应防止湿度过高。消除舍内有 害气体 , 除通风换气外 , 应及时消除粪尿污水 , 防止其在舍内分解腐烂。

3及时检查诊断和搞好疫病监测

饲养员应每天观察猪群运动、休息、摄食饮水和检温 , 若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对检查 出的病猪 , 应根据情况分别作妥善处理。凡传染病病猪及可疑病猪 , 应立即隔离 治疗 , 必要时予 以扑杀。每年结合县畜牧兽医局安排的疫病监测任务 , 对猪群进行随机采血送检。

4制定免疫程序 , 定期搞好预防接种

(1商品猪。在产后立即对猪只进行猪瘟超前免疫 , 每头仔猪注射 2头份 ,2 h后吃奶;20日 龄 , 用猪瘟脾淋苗进行第 2次免疫 , 每头注射 1头份;25~30日龄 , 注射高致病性蓝耳病灭活疫 苗;25日龄 , 注射口蹄疫灭活疫苗;28日龄 , 注射仔猪副伤寒疫苗;55日龄 , 注射猪伪狂犬弱毒疫 苗;60日龄 , 注射口蹄疫灭活疫苗;70日龄 , 注射猪瘟 — 猪肺疫二联苗。

(2种母猪。种母猪 70日龄 , 前免疫程序同商品猪。每隔 4~6个月 , 注射口蹄疫灭活疫苗;初产母猪配种前注射猪瘟弱毒疫苗、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猪细小病毒灭活疫苗、猪 伪狂犬、弱毒疫苗 , 间隔 5 d;经产母猪配种前注射猪瘟弱

毒疫苗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灭活疫苗 , 产前 4~6周 , 注射猪伪狂犬弱毒疫苗;乙型脑炎于每年 3月(蚊虫出现前 1个月 , 使用乙型脑炎 疫苗 , 间隔 1个月免疫 2次。

(3种公猪。种公猪 70日龄前免疫程序同商品猪。每隔 4~6个月 , 注射口蹄疫灭活疫苗;每隔 6个月 , 注射猪瘟脾淋苗、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猪伪狂犬弱毒疫苗 , 每种疫苗注 射间隔 5 d,乙型脑炎在每年 3月(蚊虫出现前 1个月 , 使用乙型脑炎疫苗间隔 1个月免疫 2次。在进行上述免疫程序时 , 应使用经国家批准生产或已注册的疫苗 , 并做好疫苗管理 , 按照 疫苗保存条件进行贮存和运输;免疫接种时应按照疫苗产品说明书要求规范操作 , 并对废弃物 进行无害化处理;免疫过程中要做好各项消毒工作 , 接种疫苗要用消过毒的注射皿和针头 , 并 要煮沸消毒 10 min以上 , 每注射 1头猪换 1个针头 , 如果是哺乳仔猪可注射 1窝猪换 1个针头 , 防止交叉感染。如果是冻干苗最好用专用的稀释液 , 使用前将疫苗和稀释液升至室温 , 疫苗一 经稀释 , 应在 2~4 h 内用完 , 过时废弃;经免疫监测 , 免疫抗体合格率达不到规定要求时 , 尽快实 施一次加强免疫;当发生动物疫情时应对受威胁的猪进行紧急免疫;建立完整的免疫档案。5药物防治

一是种猪每月用 0.1%土霉素(粉 拌料或饮水服 3~5 d, 以防止气喘病和猪肺疫等 , 并有一 定促生长作用。二是种母猪在配种前驱虫 , 每年 2次。可用伊维菌素(针剂 0.3 mg/kg体重皮 下注射 1次 , 必要时间隔 7~9 d重复 1次。三是仔猪在饮水或饲料中添加促康生等微生态制剂 , 有促进仔猪生长存活、防拉稀等作用。四是仔猪出生后需注射牲血素 , 可防贫血、缺硒、拉 稀等。五是猪场无论母猪、仔猪 , 每月定期用中草药板蓝根、金银花等溶水喂猪 , 有一定防病 效果。猪场常备一些青霉素、链霉素等抗生素针剂和磺胺二甲嘧啶(SM2、三甲苄氨嘧啶(TMP针剂以及氟哌酸、恩诺沙星等 , 以防急性炎症和急性拉稀等病。

6消毒

一是种猪场建立门口消毒池 , 池内放置浸有消毒液的麻袋片或草垫 , 用有机氯制剂(如氯 毒杀、漂白粉等 作为消毒液 , 每周更换 1次 , 保持消毒池内消毒药液的有效性。二是饲养人员 进入猪场前必须在门卫室洗手 , 用消毒皂或消毒液(可用

0.1%新洁而灭 清洗。进入猪场须穿 专用胶鞋 , 用具在入场前需喷洒消毒。来人参观猪场后 , 需对参观路径或全场进行喷雾消毒或 洒水消毒。三是猪舍内外、猪场道路每周定期消毒。舍内带猪消毒 , 可用对人畜无害的消毒 液 , 如百毒杀或 0.2%过氧乙酸等。运动场及场内道路用 15%石灰水消毒 , 在进行消毒前必须彻 底清扫、冲洗。各种用具、饲槽每天刷洗 , 定期消毒。猪舍垫料定期更换 , 新更换的垫料应事 先消毒 , 消毒方法采用阳光曝晒等。四是种母猪在分娩前需对乳头、阴户用 0.1%高锰酸钾水 擦洗后送入消过毒的产房待产。五是从场外引进猪时需用对人畜无害的消毒药带猪消毒(体 表 , 可用百毒杀或 0.1%~0.2%过氧乙酸。六是粪便、污水应进行无害化处理。粪便可用生物 热消毒法(发酵池或堆粪法 或用漂白粉水喷洒消毒。污水每升中加 2.5 g漂白粉处理。7杀虫、灭鼠 , 消灭病菌传播媒介

上一篇:春分节气的句子下一篇:预算员的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