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因素评价法

2024-05-05

关键因素评价法(精选六篇)

关键因素评价法 篇1

2010年我国工业废水排放量为658×108t, 约占全国废水排放量的40%, 其中氨氮废水为94×104t, 去除率平均值为62%[1]。高浓度氨氮废水来源很多, 并且排放量大、成分复杂、毒性强, 如化肥、焦化、石油化工、铁合金、肉类加工和饲料生产、玻璃制造、垃圾渗滤液等行业排放的高浓度氨氮废水, 一般氨氮浓度在200~6000mg/L, 目前我国制药行业是氨氮排放最大的行业之一[2]。可见加强工业废水的治理势在必行, 特别是氨氮废水的去除。另外, 我国“十二五”期间污染物约束性指标中, 氨氮排放总量控制目标要求比2010年减少10%。

常用的处理氨氮废水的方法主要有吹脱法、生化法、离子交换法、折点氯化法和磷酸铵镁沉淀 (MAP) 法等。目前, 国内多采用生化法和吹脱法, 国外则多采用生化法和磷酸铵镁沉淀法。吹脱法多用于处理中高浓度、大流量氨氮废水, 吹脱出的氨可以回收利用, 但有容易结垢、低温时氨氮去除效率低、吹脱时间长、二次污染、出水氨氮浓度仍偏高等缺点[3], 所以明确影响吹脱法的关键因素, 提高氨氮去除率, 对于氨氮处理成本控制、水污染得到控制、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吹脱法的基本原理

吹脱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废水中所含的氨氮等挥发性物质的实际浓度与平衡浓度之间存在的差异, 在碱性条件下使用空气吹脱, 由于在吹脱过程中不断排出气体, 改变了气相中的氨气浓度, 从而使其实际浓度始终小于该条件下的平衡浓度, 最终使废水中溶解的氨不断穿过气液界面, 使废水中的NH3-N得以脱除, 常以空气作为载体。氨吹脱是一个传质过程, 推动力来自空气中氨的分压与废水中氨浓度相当的平衡分压之间的差, 气体组份在液面的分压和液体内的浓度符合亨利定理[4], 即成正比关系。此法也叫“氨解析法”, 解析速率与温度、气液比有关。

吹脱法一般采用吹脱池 (也称“曝气池”) 和吹脱塔两类设备。但吹脱池占地面积大, 而且易污染周围环境, 所以有毒气体的吹脱都采用塔式设备。塔式设备中填料吹脱塔主要特征是在塔内装置一定高度的填料层, 使具有大表面积的填充塔来达到气—液间充分接触。常用填料有纸质蜂窝、拉西环、聚丙烯鲍尔环、聚丙烯多面空心球等。废水被提升到填充塔的塔顶, 并分布到填料的整个表面, 水通过填料往下流, 与气流逆向流动, 废水在离开塔前, 氨组份被部分汽提, 但需保持进水的pH值不变。空气中氨的分压随氨的去除程度增加而增加, 随气水比增加而减少。影响吹脱法处理氨氮废水去除率主要是pH值、温度、气液比/吹脱水位深度、吹脱时间等因素。

国内外进行吹脱实验, 一般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3 影响吹脱法去除效率的关键因素

3.1 pH值对吹脱效率的影响

水中的氨氮, 大多以氨离子 (NH4+) 和游离氨 (NH3) 保持平衡的状态而存在, 吹脱效率与水中游离氨含量直接相关。其平衡关系式如下:

该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 当pH值升高, 平衡向右移动, 游离氨的比例增大, 当pH值为11左右时, 游离氨大致占90%。根据水的离子积为常数的原理, 即[H+][OH-]=Kw为一常数, pH值是影响游离氨在水中百分率的主要因素。

周明罗[5]利用吹脱法处理实验室自制浓度氨氮为3000mg/L, 吹脱升高效率随pH值而不断增大;当pH值小于10时, 氨氮去除率从22.6%上升到75.8%;当pH值从10升高11, 去除率增大到93.5%, 增大幅度变小;当pH值大于11时, 变化趋于平缓。李瑞华[6]采用氨吹脱工艺处理焦化厂废水氨氮浓度90~700mg/L实验, 发现碱的投加量在1L废水15~30mmoL, pH值为11时最适宜。Ca (OH) 2调节pH值产生的沉淀物堵塞吹脱塔的填料和输送管道, 实际工程中用NaOH调节废水的pH值。P H Liao A[7]采用曝气和吹脱去除养猪业产生的高浓度氨氮废水进行试验, pH值为11.5时, 吹脱的方法最好的结果达到了90%去除率。从以上可知, 吹脱法最适宜的pH值为11左右, 保证吹脱效率的同时, 降低药剂费用。

3.2 温度对吹脱效率的影响

生成氨气的反应是一个吸热反应, 当温度较高时, 氨气的挥发速度大于溶解速率, 平衡向右进行, 但当温度大于30℃时, 水分蒸发速度加快, 导致废水的氨氮浓度升高, 使得去除率下降。吹脱法在垃圾渗滤液中的应用和研究较多, 吴成强等[8]实验结果表明pH值与温度互为影响吹脱效率, 温度越低时, 初始pH值对吹脱效率的影响显著, 温度较高 (≥30℃) 时, pH值对吹脱效率影响不大;初始pH值越低时, 温度对吹脱效率的影响越显著。在刚开始20~40℃时曲线变化较快, 即氨氮去除率增加较大, 但当温度超过40℃时吹脱效率较差。李瑞华等采用吹脱法预处理焦化废水中氨氮, 当温度上升至60℃时, 游离氨所占质量分数增大, 分子的布朗运动加快, 有利于氨吹脱的传质。而朱菁[9]用高温脱氨—吹脱法处理高浓度染料化工废水, 需要70~80℃。刘文龙等[10]采用吹脱法处理催化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 (NH4) 2SO4高浓度氨氮废水 (4300mg/L) , 吹脱温度为80℃, 氨氮脱除率达到99.2%, 氨氮质量浓度可降至60mg/L以下, 运行成本太高。处理不同氨氮废水需要的最佳温度不同, 没有一个适合的范围, 需要通过实验研究确定。

3.3 气液比对吹脱效率的影响

吹脱设备增大供气量或气水自由接触表面积都能加速NH3的传质, 然而在实际工程应用中, 在用地许可的情况下, 增大后者可以提高处理效果, 节省运行费用。吴成强等利用马鞍型填料塔处理垃圾渗滤液发现在合理pH值范围内, 气水比决定了吹脱塔高径比对吹脱效率的影响, 气水比较高 (>400) 时, 高径比越大, 吹脱效率越高。增加气液界面的表面张力, 选择合适的气液比, 提高曝气的单位时间气水比, 研究其他不同填料曝气吹脱氨氮的影响, 计算传质系数关联式, 找到最佳填料。总传质系数和曝气速率的关系, 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吹脱效率与气液比成线性关系, 当气液比为2000~5000时, 传质过程符合溶质渗透理论, 应从动力消耗和吹脱效率两方面考虑。吴方同[11]等采用规整填料塔吹脱去除垃圾渗滤液中的氨氮, 进水氨氮浓度在2000mg/L左右, 吸收段为塑料填料, 吹脱段为不锈钢填料。在温度为25℃, pH值为10.5~11.0, 气液比为2900~3600时氨吹脱效率达95%以上。气液比也影响着氨吹脱效率, Bonmati A[12]等利用脱法处理中温厌氧消化后的养猪场废水, 气液比为30∶1, 然而Pi K W[13]等吹脱法预处理垃圾填埋场气液比3000∶1到6000∶1。在工程应用中吹脱法预处理焦化废水, 李瑞华是采用的YZ型塑料弹性填料, 比表面为850~859 m2/m3, 气液比可达2000~2500, 去除率为80%, 运行费用1元/t。可见, 针对不同种类废水, 利用填料的不尽相同, 应该增加吹脱传质面积, 减少动力消耗, 提高吹脱效率。

3.4 吹脱时间对吹脱效率的影响

减小吹脱时间, 有利于加快反应速度, 提高处理量, 减少设备的容积。徐颖[14]采用吹脱法处理垃圾渗滤液, 吹脱段pH值为11, 气液比在2000~2300, 吹脱时间9h, 反应条件达到最佳吹脱效率才达到52.0%。卢平[15]等采用吹脱—缺氧—两级好氧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 垃圾渗滤液取自香港某垃圾填埋场, 氨氮浓度1400mg/L, pH值为9.5, 吹脱时间12h, 经吹脱后氨氮去除率为60%。傅金祥[16]等采用吹脱法垃圾渗滤液, 进水氨氮浓度1800mg/L, 最佳pH值为11, 最佳气液比为360∶1, 空气量为3.0L/min, 吹脱时间为1h, 去除效率可达88.75%。由此可看出处理相同的废水最佳吹脱时间也相差很大, 可能是因为采用的填料不同、装置设计的合理性等原因造成, 吹脱处理后能够很好地进行后续处理和控制运行成本。

4 联合处理

目前利用吹脱法预处理的研究很多, 比如有利用吹脱与催化转化串联, 所采用的催化剂主要是负载金属氧化物 (Al2O3) , 该法处理成本昂贵, 应用较少。王保学[17]采用空气吹脱+UASB (升流式厌氧污泥床) 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 经过试验表明在pH值10~11、温度20℃、吹脱气体流量为0.17m3/min、吹脱8h条件下废水有利于后续加入颗粒活性炭处理。王献平[18]等氮肥厂经吹脱前期处理, 然后进入A/O工艺, 处理氮肥厂污水, 水量20m3/h, 进水水质氨氮浓度为1000mg/L, 出水稳定在1mg/L。卢平等采用吹脱-缺氧-两级好氧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 垃圾渗滤液取自香港某垃圾填埋场, 氨氮浓度1400mg/L, pH值7.8~9.0, 选定pH值为9.5, 吹脱时间12h, 经吹脱后氨氮去除率为60%, 再经缺氧—好氧生物处理后对氨氮和COD的去除率大于90%。雷春生等[19]水样来自于常州市某制药厂的制药废水, 其pH值为8.5, 浊度为2NTU、氨氮废水浓度为29856mg/L, COD浓度为5987mg/L。采用纳式试剂光度法测定氨氮浓度, 有机复合脱氮剂/吹脱法对氨氮的去除率可达99.99%以上, 废水中的剩余氨氮浓度最低可达0.2mg/L。有机复合脱氮剂/吹脱法的最佳pH值比直接吹脱法的低, 节省了加碱量。最佳气液比是直接吹脱的1/10, 大大节约了能耗, 吹脱时间缩短很多。可以发现吹脱法作为预处理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 最后雷春生等通过使用有机复合脱氮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但是对于其他废水处理效果有待考验。

5 结语

目前国内采用吹脱法处理氨氮废水较多。采用吹脱法时, 不仅应关注如何提高氨氮吹脱效率, 还应主动防止二次污染。当然也存在大量的局限性, 大部分设计只停留在从pH值、温度、气液比、吹脱时间上考察处理氨氮的效率, 其关键参数和结构设计等都值得仔细推敲。近年来, 许多学者通过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反思, 提出了很多技术设计上的改进方法:采用吹脱-缺氧-两级好氧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 通过联合法处理氨氮废水;直接吹脱法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基础上在盛水容器中的废水加入有机复合脱氮剂, 但指出有机复合脱氮剂的脱氮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吹脱法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很大的改进, 但吹脱效率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需要进一步深刻研究和分析, 具体如下:温度对吹脱效率的影响很大;吹脱时间比较长, 一般在1~12h;目前几乎没有关于改变吹脱塔填料特性对高浓度氨氮吹脱效率影响的研究;吹脱产生氨气, 二次污染。

对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处理, 国内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物化法, 很少采用生物法[20], 所以应该采用吹脱法与其他脱氮工艺相互组合, 实现优势互补, 达到最佳运行条件, 最后使出水达到国家标准。寻找运行成本低、可靠、高效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工艺和技术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要:指出了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废水排放量增大, 氨氮引起的水污染事件频发, 急切需要经济有效的脱氮技术, 以提高脱氮效率、减缓水体富营养化, 介绍了吹脱法处理高氨氮废水的内在机理, 讨论了pH值、温度、气液比、吹脱时间等因素与吹脱效率之间的关系, 提出了当前应当改进的方向, 为提高吹脱法处理高氨氮废水去除率提供参考。

关键成功因素法案例3个 篇2

一、关键成功因素法

关键成功因素法(Critical Success Factors,CSF)于1970年由哈佛大学教授william Zani提出,它是信息系统规划重要方法之一,其含义是以关键因素为依据来确定系统信息需求的一种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规划的方法,即在现行系统中,总存在着多个变量影响系统目标的实现,其中若干个因素是关键的和主要的(即成功变量),通过对关键成功因素的识别,找出实现目标所需的关键信息集合,从而确定系统开发的优先次序。关键成功因素法按如下四个步骤进行:系统目标的分解和识别、所有成功因素识别、关键成功因素识别和确定关键成功因素的性能指标或评估标准。识别关键成功因素,就是要识别联系于系统目标的主要数据、处理逻辑及其关系。

在选购电脑方面,按照关键成功因素法的四个步骤,我们首先应该定义目标,即弄清楚采买这台电脑是干什么用的,这些用途可能包括办公、学习、娱乐和特殊用途;其次我们要将方方面面的需求转化为成功因素,即用成功因素来描述用户的需求;第三步就是确定关键成功因素,成功购买电脑的关键因素当然是用最少的钱买到最高性能的机器,除此之外,我们还要考虑信息技术的发展规律,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前提下,机器的档次如何确定;最后一步,就是识别关键成功因素的性能指标或评估标准,即用什么技术指标和标准来衡量关键成功因素,并据此生成数据字典,即产生购买电脑的一些具体数据,用于采买的实施。

二、基于CSF的电脑选购

下面举例说明基于CSF的电脑选购过程。假如某人要买一台台式电脑,用于工作、学习和娱乐,其功能方面的主要内容包括Office办公软件、Pho—toshop和Coredraw等图像处理软件、上网、以及影音娱乐等。据此,我们可以首先定义系统(功能)的目标,即需求集合R一{图像处理软件,办公软件,网络工具(QQ),影音播放)。其次,为满足R,电脑的性能主要应该考虑:具备有效运行图像处理软件的能力,包括运算速度和存储能力。只要具备这种能力,电脑的其他用途均可得到满足。

除了考虑电脑的功能要求以外,选购电脑往往还要从电脑的外观、附件及服务、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等几个方面综合选购,这些因素用KSF的树枝图工具进行描述,见图1。 针对图1中的关键成功因素,我们需要将其转换为性能指标,并用一定的方法进行评价。(1)高性能。运算能力决定了CPU 和主板的档次,为了满足R,低端的Celeron CPU和All—in—One的整合主板就不可取。存储能力决定了内存和外存的大小或容量,满足R的内存容量应该偏大,目前可以考虑4 GB及以上,外存主要指硬盘,目前应该考虑TB级或接近TB级的高转速硬盘,并且应该注意硬盘的Cache容量。I/O能力主要针对显示或打印机,满足R的要求决定了显示器的尺寸应该偏大,而且具有较高的分辨率或带宽,同时显卡性能优良,能够支持显示器的这种需求;对于图像处理,打印机需要考虑输出的幅面、颜色(黑白还是彩色)和质量等因素。

(2)PC发展。早在19世纪6o年代,Gordon Moore就对集成电路的发展规律进行了预测,尤其是1979年修正的摩尔定律,一致经受实践的考验,沿用至今。因此选购电脑时,在满足R的前提下,不宜盲目追加投资以换得性能方面留有余地,也不宜期望一台电脑可以长久不衰,永远用得随心所欲。另外在性能扩充方面,主板的I/O接口或总线扩展槽一般都不会使用完毕,不是考虑的因素,而主要应该注意内存的搭配,同样是4 GB的内存,占用1个内存插槽就比占用2个内存插槽好,因为余下的插槽可以为今后扩充打下基础。

(3)附加及服务。这方面需要注意:品质保证的期限,是所有的部件还是不同部件的保质期不一样;售后服务是否包含免费上门,主要部件(尤其是主板)是否有网上升级服务。

(4)电脑审美。机箱颜色和机箱形状可以根据个人爱好进行选择,对机器性能影响不大;外设连接主要考虑诸如键盘、鼠标、显示器和网卡等是否采用无线连接方式,以及何种无线连接方式。

关键因素评价法 篇3

摘 要:以乌鲁木齐市为例,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展开对研究区的土地整理潜力评价。从土地投入强度、土地利用强度、土地可持续利用度三个准则层面进行潜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系数,同时进行评价指标合理值的确定,进行评价指标标准化及等级划分,最后分析评价结果。结果显示,乌鲁木齐市土地整理潜力值为5.72,处于中等偏上级别,具有较大的潜力,该研究可为乌鲁木齐市及其他地区的土地整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土地整理;潜力评价;多因素综合法;乌鲁木齐市

中图分类号:F311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6.03.017

当前我国土地利用存在土地利用效率低、利用方式较为粗放、布局不够合理等多方面问题,因此在土地开发利用的同时,要通过加强土地整理工作的开展来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只有进行严格的土地整治与保护,才能最终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1]。乌鲁木齐市面积较大,耕地资源分布不均衡,各区县耕地面积及质量存在很大差异。近年来,乌鲁木齐市经济发展水平迅速提高,建设用地需求迅速扩大,由此导致耕地面积不断被占用,耕地质量明显下降,人地矛盾日益加剧。因此,开展对乌鲁木齐市土地整理潜力评价的研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

1 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截至2012年,乌鲁木齐市土地总面积为1 138 391.17 hm2:农用地面积为908 441.97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79%,建设用地面积为42 480.73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3.7%,未利用地面积为187 468.47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16.47%。在土地利用类型中,农用地所占比重最大,建设用地所占比重最少[3-4]。随着乌鲁木齐市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人地矛盾不断尖锐,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开发难度不断增大。另一方面,乌鲁木齐市城镇化建设大大加快,占用耕地面积不断增加,但是土地利用效益却提高缓慢,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不高。在城市中,仍然存在大面积的闲置土地,村镇土地利用较为低效,集约化利用水平急需提高。乌鲁木齐地处大陆腹地,单一的农业结构,使土地脆弱性增强,农业产出效益低下;水土流失问题较为严重,对生态环境威胁较大,土地保护压力较大。此外,部分村民任意毁田、堆放垃圾,不仅占用土地资源造成资源浪费,更会带来环境污染问题,土地生态保护压力较大。

2 乌鲁木齐市土地整理潜力评价

2.1 方法选取

由于土地整理潜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且影响因素的指标容易获取,因此笔者选取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进行乌鲁木齐市土地整理潜力评价,计算公式为:

P=(Pi×Bi)(1)

其中,P代表评价单元的总分值,Pi代表i因素的作用分值,Bi代表i因素的权重值。通过对各影响因子的权重及其潜力等级分值进行加权求和,得出综合评价值,以此划分潜力等级[5-7]。

2.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结合乌鲁木齐市土地整理工作开展现状及笔者的实地调研结果,从土地投入强度、土地利用强度、土地可持续利用度3个准则层面进行潜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并选取相应的方案指标[8],即指标层(表1)。

2.3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由于各评价指标对土地整理潜力的影响程度不同,因此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根据评价指标的重要性进行排序,建立判断矩阵,从而进行评价指标权重系数的确定(表2)。

2.4 评价指标合理值的确定

土地整理潜力的评价主要依据评价模型来进行,而在模型构建之前要进行指标合理值的确定。因为各区域发展情况有所差异,土地利用现状也各不相同,所以要结合区域现状及特点来确定评价指标的合理值[9-10]。乌鲁木齐市土地整理潜力评价指标的合理值如表3。

2.5 评价指标标准化及等级划分

由于所选评价指标单位各不相同,不能直接进行评价,所以要对评价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在标准化处理的基础上,结合评价因子权重,建立4个评价因子等级,分别是“潜力大”、“潜力较大”、“潜力较小”、“潜力小”,同时划定每一级别的范围(表4)。根据表2中各指标C对A的权重,对表4中各评价因子的4个级别对应的标准化值进行加权求和,得到各个级别的潜力值,运用公式(1)进行计算,得到乌鲁木齐市土地整理综合潜力值。

3 结果与分析

如表5所示,通过对乌鲁木齐市土地整理潜力进行综合分析与定量评价,得出乌鲁木齐市土地整理潜力值为5.72,介于II级和III级之间,并接近II级潜力值6.21。本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土地整理水平目前处于中等偏上级别,土地利用仍然存在较多不合理之处,土地利用相对粗放,没有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因此,在当前乌鲁木齐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下,土地整理潜力仍然较大。

通过定量评价及对各潜力评价因子的分析可知,目前乌鲁木齐市道路广场建设用地、土地整理用地、城乡建设用地的人口密度情况、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以及粮食产量等指标具有的挖掘潜力不大,这与近年来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土地整理及城市建设水平的提高有关。而乌鲁木齐市单位土地面积固定资产投资额、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城市综合容积率、土地闲置率等方面仍然有较大的挖掘潜力,尤其是城市人口与用地增长弹性系数,具有更大的挖掘潜力,所以加大乌鲁木齐市土地投入,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化水平及产出水平应是未来乌鲁木齐市土地整理工作的重点之一。

4 结 论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镇化、工业化进程迅速推进,人地矛盾也不断尖锐。土地整理工作是有效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缓解区域人地矛盾、最终实现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的有效手段。本研究针对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现状与土地整理潜力开展评价研究,探讨乌鲁木齐市土地整理的开发潜力,可为乌鲁木齐市土地整理规划方案的编制提供科学合理的理论借鉴,对促进乌鲁木齐市土地整理工作的持续稳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樊闽.中国土地整理事业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农业工程学报,2006(10):246-251.

[2] 田晶晶,张永福,杨磊.沙湾县耕地整理潜力评价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2010,47(2):381-387.

[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新疆统计年鉴[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2008-2013.

[4] 乌鲁木齐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乌鲁木齐调查队.乌鲁木齐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2008-2013.

[5] 张律,夏建国,姜强.南部县定水镇土地整理潜力评价研究[J].资源与人居环境,2012(9):48-51.

[6] 孙静,魏忠义,宇德良,等.县域土地开发整理潜力评价研究——以辽宁省恒仁县为例[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1(3):34-36.

[7] 陈英,刘平辉.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耕地整理潜力分析评价——以临川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2):510-511.

[8] 朱玉碧,凌成树.土地整理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初探——以重庆市为例[J].农业资源与环境科学,2006(6):410-413.

[9] 伍静,周珊,蔡广鹏,等.贵州绥阳喀斯特山区的土地整理潜力[J].贵州农业科学,2012,40(12):210-213.

关键因素评价法 篇4

一、全面预算管理评价体系构建

按照集团公司制定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规范和验收评分表, 本文将从制度、编制、实施、监考四个维度构建全面预算管理评价体系, 具体见表1。

二、全面预算管理评价体系中关键控制点分析

(一) 制度维度的关键控制点分析与控制测试

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达标验收小组对制度维度进行验收评分时, 应从制度编制内容分析, 看关键控制点设计的是否合理, 内容是否全面, 控制测试是否可行, 从七个维度检查以测试制度内容的健全性, 如表2所示。

(二) 编制维度的关键控制点与控制测试

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达标验收小组对编制维度进行验收评分时, 应从编制内容分析, 看关键控制点设计的是否合理, 控制测试是否可行, 从四个维度检查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如表3所示。

(三) 实施维度的关键控制点分析与控制测试

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达标验收小组对实施维度进行验收评分时, 应从全面预算执行、控制、调整分析, 看关键制点设计的是否合理, 控制测试是否可行, 从六个维度进行检验。如表4所示。

(四) 监考维度的关键控制点分析与控制测试

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达标验收小组对监考维度进行验收评分时, 应从全面预算监督、考核及全面预算信息化看关键制点设计的是否合理, 控制测试是否可行, 从六个维度进行检验。如表5所示。

三、全面预算管理评价体系运用效果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一) 全面预算管理评价体系运用效果

对于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规范在评价体系中的关键控制点, 不同的企业由于行业状况、法律环境、组织结构、经营活动的不同, 由此造成不同的企业对关键控制点理解、设计、执行情况存在差异, 但企业又有其共同性, 所以上述分析的关键控制点是可行的。集团公司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规范自在下属研究院开始推行以来, 从院内 (二级单位) →厂所 (三级单位) →子公司 (四级单位) 极为重视, 对照标准自查打分→检查打分→整改效果, 从初始评价重点是预算制度的制定、组织结构的建立、预算编制内容的健全性等, 确定企业如何制定自身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与企业全面预算相关的活动, 对全面预算管理是否重视, 然后重点检查企业采取哪些措施执行全面预算, 是否定期评价全面预算的执行情况, 最后对运行中的偏差是否及时进行改进, 改进效果如何?通过这一系列措施, 各单位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二) 全面预算管理评价体系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由于该全面预算管理评价体系的全面性、重要性、适应性、系统性, 企业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问题:一方面是关键控制点设置不合理, 可能存在少设或多设的情况。如果少设关键点, 会使全面预算管理得不到有效的评价;而多设的话有些企业可能会觉得冗余, 又造成资源的浪费。所以在关键点的设计上, 要根据企业的具体需求设置, 协调控制的有效性和成本。二是评价方法单一, 主要采用打分制。打分标准设置简单, 重点不突出。全面预算管理验收小组要注重收集各种基础原始数据, 建议运用层次分析法 (AHP) , 对体系中关键控制点进行两两重要性打分, 确定每一层次全部因素权重, 通过综合计算各层因素的权重, 以权重为基础打分, 以提高绩效评价的准确性。

摘要:本文通过运用全面预算管理评价体系对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规范进行重新划分, 基于关键控制点法分析评价体系内容, 并提出体系存在问题, 以改进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水平。

关键词: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规范,关键控制点

参考文献

[1]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规范.

[2]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全面预算管理工作验收评分表.

[3]谭剑锋, 罗红艳.浅谈电力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J].广西电业, 2008 (9) .

[4]刘青, 崔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考评探析[J].经营与管理, 2006.

关键因素评价法 篇5

1.1 研究背景

供应链融资近几年开展火爆, 在开展业务的同时也看到少数银行与核心企业出现了畏难情绪, 不敢做, 不愿做。针对部分银行与核心企业的顾虑, 本文分别从银行与核心企业角度选取了相应的制约指标, 站在产品视角运用模糊评价法系统性地研究相关指标。

1.2 研究意义

通过研究供应链融资制约因素, 可以为银行与企业开展供应链融资合作提供相关建议, 找到趋利避害的途径, 以此达到合作共赢的目标。同时进一步丰富供应链融资制约因素的研究, 为今后学者研究相关问题提供可资借鉴的思路。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杨晏忠 (2007) 将供应链金融风险表现形式分为7类进行了分析, 具体包括自然环境风险、政策风险、文化差异风险、市场风险、法律风险、信用风险、行为风险, 并从宏微观两方面提出了供应链金融风险防范的措施[1]。

闫俊宏 (2010) 从三个方面 (行业风险因素、中小企业综合实力和供应链运营状况) 对供应链金融的信用风险进行了研究, 并采用多层次灰色综合评价法进行了风险评价[2]。

吴玲玉 (2013) 认为, 有关供应链金融的相关法律不够完善、电子支持平台相对落后以及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不够健全等问题[3]。

牟明 (2011) 强调要加强法律建设, 目前涉及动产及应收账款担保物权的法律法规主要有《物权法》、《担保法》、《合同法》、《动产抵押登记办法》和《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等, 这些法律虽然对债权人的权利主张有一定保护, 但具体法规仍有待完善[4]。

李勤、韩凯 (2009) 在《供应链融资的现状与问题》中提出核心企业供应链管理意识淡薄及其存在的顾虑[5]。

2 供应链融资制约因素模糊综合评价

2.1 供应链融资制约因素评价指标的构建

制约供应链融资的因素较多, 从系统整体角度可以分为三个角度, 分别是银行、核心企业与政府。按其分类遵照全面性、科学性、公正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等原则。

2.1.1 银行开展组合产品的制约因素

银行开展组合产品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三点。

(1) 部分产品综合回报率偏低。银行是经营货币的企业, 企业就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 供应链融资虽然业务坏账率较低, 但是部分产品综合回报率不高 (比如预付类产品) 。在供应链业务中银行的收益主要有:开票手续费、保证金存款、流贷利息。这些业务的综合回报相比于直接放贷给中小企业获得较高资金回报以及放贷给大型国有企业以获取大额存款都显得不足。在银行业资金紧张, 大家都缺钱的时代, 做综合回报较高的业务也是企业的正常行为。

(2) 业务风险点较多。这一风险体系包括系统风险与非系统风险, 其中系统风险包括宏观与行业系统风险等, 而非系统风险包括信用风险、担保物变现风险以及操作风险。

(3) 业务后台支持不足。后台支持不足主要有两点, 一是软件系统, 二是银行多部门配合协调程度。由于供应链融资是贸易融资, 需要闭合的、单独的软件系统, 因此对软件系统的要求很高, 既要做到业务间相互支持并且能够符合银行业务流程, 又要达到可以查询各业务状态与形成资金划转的通道, 需要做个单独的供应链融资产品软件管理系统。这需要银行软件开发部门与第三方软件公司付出巨大的人力、物力、时间成本。一项新业务的开展, 需要银行内部多部门的一致同意与支持, 公司部、合规部、风险管理部、会计部、评审部、电子银行部等部门一旦有一个部门提出不同意见, 那么此项业务就很难开展与推动下去。

2.1.2 核心企业配合供应链融资方案的制约因素

核心企业配合供应链融资方案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三点。

(1) 增加责任与工作量。在做供应链融资产品的过程中, 需要核心企业提供其财务数据并且配合中小企业完成银行所要求的相关承诺。同时由于供应链融资业务环节较多, 流程较为规范, 单据与需要提供的材料较多, 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其工作量, 公司需要单独拉出一些人干这些事情, 无疑会增加成本。

(2) 财务风险增加。供应链融资预付类产品需要提供回购承诺等, 供应链融资产品业务的开展无疑会加大这些风险, 核心企业可能由于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违约而使自己蒙受一定的损失。

(3) 担心减弱对账期的话语权与中小企业控制力。出于长期合作关系与供应链稳定性的考虑, 核心企业为其配套企业提供了缩短应付账款账期、提供担保、延长应收账款账期等帮助, 这无疑会使核心企业自身的发展面临更多的资金瓶颈约束。

2.1.3 政府层面的制约因素

政府层面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三点。

(1) 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比如《合同法》与《物权法》个别规定不能相互形成一致, 导致债权人的权利得不到保障。再如, 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审查仅仅局限于形式的审查, 并未对真实性与合法性进行审核等问题。

(2) 货币、财政政策支持不足。贸易类融资将银行的资金确确实实地运用到实体经济, 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与转型比其他融资类型帮助较大, 人民银行与财政部对于贸易类融资应该给予一定程度上的支持与优惠, 以促进相关金融机构与企业自愿、积极地参与其中。

(3) 窗口指导力度不够。人民银行、财政部、银监会等政府机构宣传供应链融资力度不够, 在三、四线城市并没有很好地得到推广, 从业人员对于供应链融资的特点与优势了解甚少, 如表1所示。

2.2 供应链融资制约因素评价——模糊综合评价

模糊综合评价首先要运用层次分析法 (AHP) 划分各因素权重, 接着要确定评语级, 然后是根据专家打分确定各个因素所属的评价等级, 最后得出模糊综合评价。

2.2.1 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因素权重

建立判断矩阵设A、P为上下相邻的两个层次:A层次中的某因素Ak对下一层次P中的P1, P2, …, Pn因素有支配关系, 则相应的判断矩阵B为:

1-9标度及其含义如下:

使用AHP专业软件计算结果如下:

(1) 决策目标判断矩阵一致性比例:0.062<0.1, 一致性检验合格;对总目标的权重:1.0000;

(2) 银行判断矩阵一致性比例:0.0516<0.1, 一致性检验合格;对总目标的权重:0.2790;

(3) 核心企业判断矩阵一致性比例:0.0516<0.1, 一致性检验合格;对总目标的权重:0.6491;

(4) 政府政策判断矩阵一致性比例:0.0000<0.1, 一致性检验合格;对总目标的权重:0.0719;

(5) 各制约因素总体所占权重

2.2.2 建立隶属度矩阵

本文发放了20份调查问卷, 包括银行公司部、审批中心多年的从业人员、核心企业业务主管、部分负责人等。将数据按照评语集进行统计, 确定隶属度 (选择此项数目/问卷总人数) 。本文采用了5级评价标准, 结果如表2所示。

根据表2建立子目标的模糊评价矩阵

2.2.3 模糊综合评价

二级评价, 由一级评价结果可得二级评价矩阵

于是:

3 结论及政策建议

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 c1=0.4322, 银行制约因素指标的评价结果为影响较强。c2=0.4202, 核心企业制约因素指标的评价结果为影响较强。c3=0.3286, 政府政策制约因素指标的评价结果也为影响较强。这也不难理解为何最后得出的总结论供应链融资制约因素也是较强影响。

可以明显地看出, 从总体层面看, 银行与核心企业所占影响比重较大, 特别是核心企业是影响供应链融资业务开展与否的关键因素, 所以银行与核心企业的上下游成员企业应该积极说服核心企业帮助成员企业开展供应链融资业务。具体来看, 银行层面上, 业务风险点占大头。核心企业方面, 比较看重对成员企业账期的话语权与控制力, 也较为担心自身的财务风险。政府政策方面虽总体制约程度较小, 但不能忽视, 需要加强支持、宣传力度, 完善相关法律。

参考文献

[1]杨晏忠.论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研究[J].金融论坛, 2007 (10) .

[2]闫俊宏, 许祥秦.基于供应链金融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分析[J].上海金融, 2007 (6) .

[3]吴玲玉, 佟惠玲.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问题与相关建议[J].银行家, 2013 (1) .

[4]牟明.供应链金融市场的发展前景[J].经济论丛, 2012.

关键因素评价法 篇6

无论是习近平主席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提到要解决房地产去库存问题, 还是李克强总理在中央党校视察时讲到的房地产库存问题仍未解决, 都表明了房地产去库存已成为当今国家关注的热点。因此, 房地产去库存将是现在社会上迫切解决的问题之一。最新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 2015年11月末, 我国商品房待售面积已达69637万平方米, 与两年前相比而言, 待售面积涨幅达54%, 而包含在其中的商品住宅房的待售面积同期也增长了439万平方米。库存量的持续增长, 为社会各行各业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当然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导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逐渐放缓, 资金难以回笼, 同时对国家经济的拉动作用也逐步减弱。

二、构建商品住宅房去库存影响因素体系

近年来, 中国商品住宅房的发展一方面为城市建设、城市居民生活的改善、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等作出了积极贡献;但另一方面房价却也在快速上涨, 与普通市民的承受能力脱离以及目前居民需求的减弱, 致使住房库存数量持续上涨。诸多学者专家也曾从不同角度来探讨房地产去库存的可行措施, 本文侧重研究分析商品住宅房去库存的问题, 建立有关商品住宅房去库存的评价指标模型, 以此来判断各影响因素的权重大小。

1. 商品住宅房库存供给。

商品住宅房库存供给指的是某一时间段里房地产市场能够为人们供应的商品住宅总量。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解释说明:一方面在微观经济学的视角上来讲, 商品住宅房供给是在某一固定的时期内、某一价格范围内, 生产者承诺而且可以出售的商品住宅房量;另外再通过宏观经济学的方式进行解释, 商品住宅房供给就是指在这一时期内整个社会上商品住房供应的总量, 包含实物总量、价值总量两个方面。

商品住宅房库存供给还可分为存量供给、增量供给两部分进行阐述。存量商品住宅房指的是某一时期里能让人们直接入住的房子;增量住宅相对应的是指在某一时期里施工以及新竣工的住宅。随着时间推移, 增量商品住宅房将会在某一期间里转化成下一时期存量商品住宅房其中的一部分, 但明显的是存量商品住宅房也会由于人们的购买、自然损耗种种问题在存量上逐渐下降。总之, 商品住宅房的存量和增量在数量的问题上保持了相对平衡的比例关系。

基于以上阐述说明, 可以得到构成商品住宅房库存供给的指标主要包括商品住宅房竣工面积、商品住宅房开发投资额、商品住宅房销售面积、商品住宅房人均库存、商品住宅房新开工面积、商品住宅房施工面积、商品住宅房库存价值七个方面。

2. 居民商品住宅房购买能力。

居民商品住宅房购买力表现为居民对商品住宅房的有效需求, 即居民在当前阶段、当前价格上有能力购买的商品住宅房量, 也就是指居民有买房的支付能力。居民商品住宅购买能力反映出了在相应一段时期里的社会市场容量的规模。从形成购买力的来源看, 包括居民收入、商品住宅房均价、GDP (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居民恩格尔系数、房地产调控政策五个方面影响因素。

3. 居民商品住宅房购买意愿。

居民商品住宅房购买意愿是指居民对商品住宅房购买的潜在需求, 主要表现为居民对商品住宅房的购买欲望, 其表现为过去和现在还未转化成为真正的住房购买力或是支付能力的情况, 但并不排除会在将来的某一时间段里转变成住房的实际购买能力的可能。

影响居民商品住宅房购买意愿的有婚姻情况、人均居住面积、家庭规模结构、住宅的面积位置环境、消费者的市场预期五个方面。按照经济学的角度来进行分析, 有效需求和潜在需求其本质上是不一样的。有效需求本身具有主动性, 通过市场并且以等价交换的方式来得到自我满足。然而潜在需求与之相反, 其本身带有很大的被动性, 往往会通过依赖各类非经济的方法以及手段来达到一定程度的需要, 如达到实现能够买房的渴望。如若潜在需求无法借助外在条件或者受到自身条件的限制, 就会导致其本身不可能实现、履行。相比较而言, 商品住宅房的潜在需求量往往要比有效需求量大。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 在满足一定的条件情况下, 潜在需求会转变成有效需求。如居民商品住宅房潜在需求如果有能够支付购买的方法或者手段就自然而然转化成了居民商品住宅房的有效需求。

根据以上对商品住宅房去库存的因素分析, 构建商品住宅房去库存评估指标体系关系表 (见表1) 。

三、商品住宅房去库存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1. 建立判断矩阵。

AHP法就是找出影响目标层的各类因素, 然后对这些因素做出初步判断, 用代表因素本身重要性的数值以此来构造判断矩阵, 最后通过方根法或者和积法算出各因素真正的权重。本文邀请部分专家为各影响因素做出自己的评分:1分代表两元素相同重要;3分代表Bi比Bj稍微重要;5分表示Bi比Bj明显重要;7分表示Bi比Bj强烈重要;9分表示Bi比Bj极端重要。

(1) 判断矩阵A-B

(2) 判断矩阵B1-C

(3) 判断矩阵B2-C

(4) 判断矩阵B3-C

2. 层次单排序。首先判断矩阵A-B用方根法进行运算, 其过程如表2所示。

由此可求得:

查n=3时RI=0.58。

按照以上相同计算方法, 对判断矩阵B1-C, 有:

对判断矩阵B2-C, 有:

对判断矩阵B3-C, 有:

由于各判断矩阵的CR值都不大于0.1, 因此都具备较好的一致性。

3. 层次总排序。

四、建议

1. 控制市场总量平衡, 调整市场供给。

基于以上商品住宅房库存供给问题的分析, 去库存首要任务是使开发企业主动的压缩投资, 以此来削弱市场的供给量, 并且通过不断地调整价格促使商品住宅房供给逐渐与居民购房能力以及需求相匹配。就目前社会价格水平而言, 商品住宅房供给超过了有效需求的范围。因此, 对于开发企业而言, 商品住宅房去库存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根据市场的需求变化适时的压缩房地产投资、同时适度的降低房价以便加快市场库存量的减少, 加速资金回笼。

2. 稳定市场价格, 增加有效需求。

通过上述住房购买力因素分析, 商品住宅房均价和居民收入是关系到商品住宅房需求的两大重要因素。以上两者只有相辅相成, 才可以使得商品住宅房的市场能够稳定健康持续的发展。针对以上两因素, 一方面可以提高居民的工资性收入或者增加扩大经营性收入, 调节拉动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同时, 还要做到努力增加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水准, 增强居民购房价格承受能力。另一方面稳定商品住宅房市场的价格, 促使房价逐渐趋向合理化, 警惕商品住宅房价格的突然的上涨或者下跌, 保证商品住宅房价格增速或者是减缓都要与居民收入相适应的水平, 从而保证市场供需平衡。

3. 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推动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商品住宅房去库存只依靠市场本身来主动调整化解是不够的, 因为市场本来就具有客观性, 这就决定了政府在消化商品住宅房市场中起到了市场机制不可替代的作用。各地政府纷纷出台了一系列关于购房的政策, 如取消了对房地产购置的各种限制条件、近段时间实施的棚户区改造, 这能让棚户区的居民利用拆迁后的补偿款去购置商品住宅房, 对商品住宅房去库存也是一个有效的方法。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来带动住房、家电等消费, 对于商品住宅房来说也是一个关键性的措施。同时关于去年“二孩”政策的真正实施, 居民对商品住宅房的需求预期也将会提高。

五、结语

上一篇:练点下一篇:系统的运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