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遇与挑战共存

2024-05-04

机遇与挑战共存(精选十篇)

机遇与挑战共存 篇1

关键词:教学,美术,因地制宜

目前我国农村经济有了很大发展, 但由于历史、政治、交通和地理等方面的原因, 西部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到现在仍远远落后于东部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这种严峻的现实状况直接导致了西部农村地区学校的美术教育境遇尴尬, 面临着重重困境。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粗浅的描述。

一、美术教师的匮乏———西部贫困地区学校美术教育面临的最大困境

就笔者所在定西地区的调查目睹, 目前大多数的农村中小学没有专职美术教师, 很多学校因为有教学大纲的规定, 无奈之下只有让其他学科的老师兼任, 上美术课时要么让学生自习, 要么美术课被其他课程所占;还有一些更偏远的山区学校, 因为没有美术老师, 加之老师本身工作量就很大, 所以干脆就不开设美术课。可以说, 美术课程几乎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尊敬。同时, 我们必须要正视和重视另一种社会现象, 那就是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 国家每年都在扩招, 每年考上大学的美术类考生在逐年增加, 但是从高等美术院校毕业的本专科大学生毕业后很多人不愿回来, 他们宁愿在经济较发达的城市或者南方城市去打工, 也不愿意到农村中小学从事美术教学工作。我们知道, 艺术类专业被人称为“贵族专业”, 这些大学生几年专业学习下来, 往往花费了近四五万的家庭收入, 他们希望尽早为家庭分忧, 所以经济发达地区就成了他们首选目标。而目前, 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学校, 无论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学校硬件软件建设情况和教师工资待遇情况都不能吸引他们, 更别说偏远山区。而这种状况延续的时间越长, 就会造成恶性循环, 有一些本在农村已参加工作的美术教师看到前途渺茫, 待遇远远还不如一个打工者, 于是要么调往条件好的城区任教、要么考取公务员、要么辞了教师职业趁年轻也去打工, 这样下去, 农村中小学的美术教师就会越匮乏。

二、美术教师身份尴尬———西部贫困地区学校美术教育面临的直接问题

美术专业教师, 他们作为西部农村学校唯一的美术教育的守护者和推广者, 却不得不改变自己很熟悉的专业观念和工作方式, 从事与自己所学专业无关的其他学科的教学工作, 整天忙于当班主任、吃透教材、备教案、批改作业, 一天工作下来根本没有闲暇时间进行美术专业知识的更新和再教育, 更没有条件从事美术创作活动。说到这里, 笔者很感慨, 笔者本科毕业从教八年来, 基本上年年当班主任, 所带课程以语文为主, 兼带数学、科学、思想品德、美术等课程, 几乎很少有时间来进行美术创作, 这些都极大地影响美术教师专业知识的提高, 进而影响课堂上的美术教学效果。

三、美术课堂教学未受重视———西部贫困地区学校美术教育面临的实际问题

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就是在西部大多数农村中小学里, 美术课的安排得为其他学科让步, 因为学校每年的升学率直接决定着学校的年终考核, 所以学校为了抓学生的学习, 把艺术等“副科”要么不安排, 要么每周只有一节。偏远山区的学校基本上没有安排, 这也让老师们觉得美术是副科, 可有可无。大多数学校连必要的美术教学工具也没有, 甚至每学年开始时连美术教师教学参考书都不给订购。有些学校的美术教师组织的美术课外兴趣小组, 学生连最起码的纸张、笔墨、颜料都不能提供。由于学校教学任务紧, 学生根本没有时间来做手工搞小制作, 有的只好找他人帮忙, 家长帮子女完成美术作业“交差”的比比皆是。

四、新教材———内容的新颖与西部农村中小学实际的无奈

现在学校使用的人教版新教材, 无论在编排、内容、趣味性等方面都比旧教材有很大的进步, 减少了学习难度, 充分考虑了中小学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 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多了, 实践性也增强了, 完整地提出了“美术”包括绘画、设计、雕塑、建筑四大类的概念, 新增了课外实践活动课。而很多农村中小学教师有些手里只有一本教科书, 还有很多学校根本没有条件更新教学设备, 更别提多媒体教学, 老师们只能是利用书本上所罗列的内容让学生学习, 但是课本所列内容十分有限, 这样的教学无疑挫伤了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使学生对欣赏课兴趣下降。

综上所述, 以上确实是西部农村特别是笔者所在定西地区农村许多中小学所面临和存在的问题, 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 确实是一件比较复杂和困难的事情, 笔者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两个粗浅的应对策略。

一是定期让美术教师参加继续教育, 提高美术教师的美术理论水平和自身艺术素质。美术教师是学校美术教学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 而现代社会需求每个社会成员都要学会终身学习, 继续教育, 才能应对新的挑战。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充电, 使美术教师明确美术课程改革的精神和具体目标, 进而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更新教学方法, 大胆进行教学探索。

二是因地制宜的尝试具有西部农村地方特色的美术教育方式。因地制宜, 力求结合本地资源, 开发特色课程。例如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 可在当地民间美术、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等方面有所侧重。黄土高原的黄胶泥、玉米的包皮、小麦的秸杆等都可转化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用之材。在课外美术活动中, 参观本地的庙会、泥塑等民间美术活动, 既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心灵手巧的锻炼, 又增强了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

只要我们更新教育观念, 积极探索和实践立足于农村现实基础上的可操作的新办法、新途径, 相信西部贫困地区中小学校美术教育就会走出困境, 最终形成自己的特色并得到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翟大圣.浅谈农村中学美术教学现状及对策[EB/OL].http://www.docin.com/p-541210913.html

[2]章瑞安.当前中小学美术课程改革中若干问题的思考[Z].美术教学改革与发展学术报告会, 2003, (4) .

机遇与挑战共存 篇2

字数:2476 来源:银行家 2016年10期

字体:大中小 打印当页正文

目前,我国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工作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在中央到地方的大力推动下,未来五年我国钢铁行业将走出困境,行业经营结构将出现较大分化。在此过程中,行业风险积聚且呈扩散趋势,商业银行挑战与机遇并存。

未来五年我国钢铁行业将逐步走出困境,经营结构面临分化

行业整体盈利能力将逐渐提高,五年后有望脱困

国家制定的用五年时间再压减1亿~1.5亿吨粗钢产能的目标以及今明两年压减央企10%左右钢铁现有产能的计划将有效改变我国钢铁市场严重供大于求的现状,钢铁价格有望逐步止跌回升。随着房地产、机械、汽车等下游需求的逐渐恢复,钢企销售收入有望提高。同时,从2005年下半年起,我国钢铁企业加大了降本增效力度,主营业务成本与三项费用呈下降趋势。由于高度重视以销定产,钢材库存居高不下的局面得到了缓解,下降趋势明显。因此,未来五年我国钢铁行业的盈利能力将逐渐恢复,企业有望脱困。

大型龙头企业转型升级加速,将形成3~6家能够引领行业发展的旗舰型企业集团

按照规划要求,“十三五”期间,我国钢铁行业将形成3~6家能够引领行业发展的旗舰型企业集团,意味着大型龙头钢企将进行深层次的转型升级:一是产品结构升级将加快,产品线覆盖的深度与广度将得到大幅提升,市场份额将继续大幅扩大。二是大型企业间的并购重组将增多,强强联合将催生符合现代大规模生产要求的旗舰集团,生产成本将继续下降。近期武钢与宝钢的战略重组揭开了这一序幕。三是大型钢铁企业集团走向国际市场步伐将加快,产品出口与跨国并购都将催生国际一流的大型钢铁企业集团。通过强身健体与走出国门,未来五年我国钢铁行业集中度将大幅提高,行业的竞争格局将由目前的自由竞争向垄断竞争过渡。

中小型钢企生存空间变窄,部分将陆续被市场淘汰

2015年,我国大、中、小型钢企的数量比重分别为3.8%、11.2%和85%,仍以中小型为主,整个钢铁行业尚未进入规模经济的良性发展轨道。对化解产能过剩,不少中小钢企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大型国有钢企的产能降下来后,自己可以搭上钢价上涨的顺风车,继续经营甚至盈利。实际上,本轮化解产能过剩的根本目的是督促企业提质增效,一但大型钢企的生产成本因规模化生产优势的不断加强而大幅下降,中小钢企原有的价格优势将不再存在。同时,随着我国人口红利逐渐丧失,中低端产品可能面临被国外更低成本、市场成长性更好的产品替代的风险,而产品质量低劣、环保短板、资金短缺等缺陷将进一步压缩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部分企业将陆续被市场淘汰,以下三类首当其冲:一是不符合环保、能耗、质量、安全、技术等法律法规要求的企业;二是是长期亏损、资不抵债,市场竞争力难以提高的企业;三是与区域经济发展目标不一致或不能融合、企业发展空间严重受限的企业。

钢贸行业将受到较大冲击

在我国工业化的早期,形成了钢厂管生产、钢贸管销售的流通体制。但是,随着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等现代技术的应用,生产者直接为终端客户提供服务成为可能,钢厂加快了从产品生产商向综合服务商的转型,销售更加重视自有的直供和分支机构。在此背景下,传统的钢贸行业不再具有批零价差与终端客户资源的优势,生存空间将大幅收窄。自2012年钢贸危机发生以来,全国的钢贸商数量已经从20万家缩减至10万家左右,上海近70%、全国其他地区近30%的钢贸商已退出行业,专家预测,未来三年内,我国还有三分之一的钢贸企业要倒闭。

钢铁行业风险积聚且呈扩散趋势

面对严峻的经营形势与即将发生的结构分化,我国钢铁行业未来五年风险积聚且呈扩散趋势。信用风险在钢贸、钢厂积聚

2012年,随着华东地区钢贸企业的资金链突然断裂,钢贸融资危机浮出水面且呈不断恶化之势。2013年上半年,仅在上海各级法院开庭审理的针对钢贸商的金融借款纠纷就超过600起。由于全国范围内大量的钢贸贷款资金被挪用到商业地产、购买矿产,或者转移至海外,甚者充当了PE(私募股权)、VC(风险投资)的角色投资更加高风险的行业,这次钢贸危机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并延续到现在。2014年,钢厂融资危机爆发,呈现金额巨大、连环违约等特点。信用风险在钢贸、钢厂大量积聚。

经营风险将沿产业链、不同规模企业以及区域扩散

前期将向焦炭、铁矿等钢铁产业链上游行业扩散,后期将向汽车、机械、造船等下游行业扩散。钢铁行业出现的严重的产能过剩目前已经传导到上游的焦炭、铁矿行业。2015年我国焦炭行业产能利用率仅为65.2%,企业亏损面高达70%;铁矿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只有65%左右,85%的小型矿山处于关停状态。后期,随着钢铁行业去产能落实到位,钢铁价格上涨将增加下游行业的生产成本,汽车、机械、造船等产能结构性过剩行业的盈利水平将受到负面影响,经营风险加大。

从“僵尸企业”向小型、中型钢企扩散。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与政府、银行应对不及时产生了一批“僵尸企业”。未来五年,由于中小钢企生存空间变窄,部分将陆续被市场淘汰,叠加“僵尸企业”的破坏因素,经营风险将从“僵尸企业”向小型、中型钢企扩散。一旦一批“僵尸企业”违约,可能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造成一系列中小企业的违约,放大金融风险。同时,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是此次去产能的重头戏,一但“僵尸企业”的市场退出通道被打通,其他被淘汰的中小企业也会顺利退出市场,市场优胜劣汰的进程将加快。

由西向东扩散。目前我国“地条钢”生产十分猖獗,西部地区新疆、陕西、甘肃都是生产大省,东部产钢大省河北唐山、辽宁辽阳、江苏徐州、连云港等地也有部分生产。随着国家查处“地条钢”力度的加强,生产企业纷纷关门歇业,经营风险迅速从西向东扩散。加上2016年以来,钢价上涨导致中小钢厂复产增多,1~5月,河北、江苏、山东三大产钢大省产量不减反增,去产能举步维艰,东部地区的风险也在积聚。

商业银行挑战与机遇并存

资产质量下行压力加大,潜在风险不容低估

2015年以来,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逐季上升,钢铁、煤炭等产能过剩行业占比较大。从发展趋势看,未来五年钢贸、中小钢企的恶劣处境;焦炭、铁矿、汽车、机械、造船等上下游行业的经营风险以及钢铁行业风险的区域扩散将继续加大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的下行压力。尤其值得担心的是,目前不少经营单位对钢铁行业信贷风险的严峻性与扩散特征认识不足,盲目乐观地认为五年后随着行业脱困,所有企业的偿债能力都会逐步提高,现有的信贷风险会自动化解,个别单位还在冒险开展钢贸融资业务,主观导致信贷资产潜在风险加大。

退出难、逃废债成为化解存量资产风险的大问题

行业困难时期银行对信贷资产减持加固的措施难以得到企业的配合,不少贷款只得被动延期,坐视其恶化而无可奈何。更有甚者,近期借化解产能过剩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频繁出现,主要方式有:采取抽空原单位,组建新法人的办法甩掉包袱,轻装突围,使银行债权悬空;假破产、真逃债,使银行讨债无门;大量采取联保、互保方式取得贷款,出了问题都不认账,这些现象在中小钢贸、钢厂中较为普遍。

当前的被动局面暴露了商业银行风控管理的缺陷

一是经营战略存在误区,大额信贷资金盲目流向投资热点行业。在地方政府鼓励投资钢铁热情高涨之时,盲目参与投资,不计后果地扩大信贷规模,导致出现问题覆水难收;二是贷款的调查和审查偏重微观企业分析,忽视宏观与行业分析,对国家三令五申的行业风险缺乏足够的重视,盲目跟进贷款;三是信息不对称,风险预警体系建设滞后。一家银行往往无法准确掌握一个集团的所有关联企业在所有银行的授信及风险全貌,难以分析和把握其总体经营发展情况。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曾经被各家银行竞相争抢的优质客户可能一夜之间就变成了不良贷款大户,而银行却知情有限和滞后。

大型龙头企业代表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将有大量的金融需求

一是产品结构调整与产品线的丰富完善需要一定的研发资金、启动资金与生产资金,对固定资产、流动资金贷款需求增加;二是强强联合的兼并收购与战略联盟将对并购贷款、银团贷款、投行业务产生较大需求;三是企业走出去将产生全球资金管理服务需求、跨境贸易“结算+融资”服务需求、跨境风险管理服务需求;四是企业集团的多元化经营使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非钢业务产生较大的融资需求;五是大量的钢企职工将有银行卡、消费信贷、保险等零售金融业务需求。尽管大型龙头企业目前的资产负债水平较高,但通过资产重组与增发股份可以增强其资本实力,未来盈利水平的提升将增加其现金流,企业的整体偿债能力与再融资能力都将得到提升。

提高资产运营能力,防范信贷风险扩散

建议商业银行对钢铁行业实行“有退有进”的信贷结构调整和业务发展策略,严格把控产能过剩引发的融资风险,适时、适度寻求新的业务拓展空间,盘活资产,促进客户结构优化和业务发展。

完善预警机制,把握最佳退出时机

一是超前研究产业、行业、企业和产品的发展趋势,建立行业预警信息指标体系,及时揭示风险;二是全面收集国家和相关部门的预警信号,密切跟踪有关部门及行业协会发布的信息和风险提示,提高对行业信用风险的识别能力;三是组成全行相关部门参加的风控小组,根据预警信号,分析研究最佳退出时机与方式;四是钢铁等产能过剩行业的风险预警要定期化、动态化,防止出现断层。

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抓住风险源头和重点及时详细排查,调整中小钢铁企业信贷政策

当前钢铁行业的风控重点是防范行业性、集群性风险的蔓延。对此,要抓紧时间进行全行钢铁授信业务的检查,重点是中小钢贸、钢厂的虚假财务报表、同行业担保、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情况,钢铁行业供应链风险,上下游相关行业的风险,对资产质量要做到心里有数。在此基础上,针对中小钢贸、钢厂制定专门的信贷政策措施,杜绝风险的蔓延。

建立严格的行业准入标准和强制退出机制

一是结合自身风险偏好、信贷行业分布特点,科学设置行业融资标准与限额,对钢铁行业实行严格的总量控制;二是对于国家明确规定退出的和经营不善、信用等级低、规模偏小、技术落后、担保措施落实不到位、不符合环保政策及产业政策的企业和项目,持续减持加固,规避信贷风险;三是对目前出现和即将出现的三类中小型风险企业与僵尸企业,要建立资产减持和强制退出机制,采取一切有效手段确保银行债权;四是按照国家要求做好呆账核销和抵债资产处置工作,有条件时实现不良资产证券化或批量转让。

围绕盘活资产,抓住机遇,适时、适度发展业务

一是加大对龙头钢铁企业集团兼并重组的金融支持,充分发挥信息、资金上的优势,以“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其他金融资产服务”创新的金融工具和组合方式,帮助企业形成更有效率的组织架构和生产经营规模,淘汰落后产能;二是充分发挥“国际化、综合化”优势,加强境内外机构联动,提升跨境、跨市场服务能力,积极为钢铁行业中综合实力和履约能力较强的龙头企业和优势产能提供“走出去”金融服务;三是对于钢铁行业面对的市场销售新领域,拓展供应链融资和低风险业务,把一些潜在需求通过金融服务转变为现实的有效需求,促进产能供给与需求的平衡,助推钢铁行业消化产能;四是通过以上增量业务,盘活存量资产,提高整个钢铁行业的资产质量。

机遇与挑战共存 篇3

二维码除了具有条码技术的一些共性外,与一维条形码相比,二维码具有数据容量更大、超越了字母数字的限制、条形码相对尺寸小、具有抗损毁能力等优越性。如一件衣服,不但显示基本的名称和价格,还可显示服装材料及其所占百分比、尺寸大小、适合高度、厂家等等。

基于此,近年,二维码在国内越来越受商户和消费者的青睐,被应用到电子凭证、防伪溯源、平面杂志以及数字出版等领域。就连互联网巨头腾讯和新浪都开始争相入局二维码市场。

今年9月,腾讯CEO马化腾在互联网大会的演讲中用了近七分之一的篇幅讲二维码,可被认为是腾讯在二维码市场的参战宣言。国内另一互联网巨头新浪紧跟腾讯的步伐,宣布正式上线二维码功能。

互联网巨头进军二维码领域,足以说明二维码蕴藏大商机。

马化腾说:“移动互联网的地理位置信息,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机遇,这个机遇便是O2O(onlinetooffline,线上到线下)。”二维码则是线上和线下的关键入口,通过小小一块图形便能将后端蕴藏的丰富资源带到前端。

业内人士认为,手机二维码面积小、集成信息量大,和易于传播的特性能帮助媒体和企业用户更快更有效地提升活动覆盖面,为其实现不可估量的商业价值。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O2O市场规模达562.3亿元;2012年,该规模预计达986.8亿元,增长率超75%;而2015年该数字有望突破4000亿元。可见,二维码市场发展的春天,正越来越近。

二维码在中国并不算是新生事物。5年前,二维码就已在国内初露头角,但一直没有火起来。据二维码从业者解释,早期手机二维码面对的最大难题,就是用户基数和使用习惯的问题。另外,2009年以前智能终端的普及程度很低,再加上2G网络的制约,二维码应用很难取得成功。

二维码行业的“先行军”灵动快拍CEO王鹏飞曾向媒体表示,两年前,二维码产业的天时和软环境尚未成熟。“那时的智能手机还廖廖可数,有二维码但没有方便的扫描工具,基础环境跟不上,二维码就成了空中楼阁。”王鹏飞说。

而相关技术人员称,制约手机二维码规模发展的不只是技术上的差距,还有运营商支持力度、终端适配、盈利模式等多方面因素。据了解,目前,运营商对二维码的支持力度不大。一位系统集成公司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态:“这一块业务在国内的产业链还很不完善,需要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以及传统行业的巨头联合大力推广。

二维码看似简单,实则由三类企业构成一个非常复杂的产业链。第一类企业为硬件制造商,如二维码的解码设备;第二类是拍码应用,如常见的手机生码和解码工具;第三类是应用解决方案提供商,如物流管理等的解决方案。

业内人士称,目前在二维码行业,并未出现成熟的商业模式或成规模的商业应用,行业的参与者多处于创业阶段,各类企业也正在寻找自己的盈利点。而手机终端适配不足、码制不统一、信用体系缺失以及金融机构没有相关的立法出台都是制约二维码发展的关键因素。

显然,二维码市场,机遇与挑战共存。伴随着二维码市场的繁荣,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而互联网巨头的加入,势必使竞争更加激烈。

一位工程师表示,二维码的技术壁垒不高,要有所成,创新点应该在衍生应用和商业模式上。一位二维码从业者告诉记者:“二维码产业有很多细分行业,即使是腾讯和新浪这样的巨头也很难做到通吃,二维码的先行者们需要做的是在同质化竞争里找到差异化的业务模式。”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互联网巨头的加入将有助于二维码主读业务市场的迅速扩大。

王鹏飞认为,二维码的竞争不只是作为识别的工具竞争,而在于后端应用上提供二维码“什么样的服务”的竞争,也就是扫完二维码以后,内容方面完善与否。

3G技术和智能手机日益普及和物联网的发展,为二维码应用带来广阔的空间。二维码作为物联网的核心发展技术,“十二五”期间,将分羹物联网带来的5000亿元市场。2012年,二维码市场规模将增长到300亿元左右。

而活跃账户超过7亿的腾讯和超过3亿注册使用者的新浪微博共同推动二维码的普及,将让更多的人体验二维码应用。

据悉,在黑白二维码迅速发展的基础上,已经有商家推出了新形式的彩色三维码。两者相比较,黑白二维码将更多提供综合性的服务,彩色码则有望通过其活泼的表现形式而用于品牌和创意结合的服务。

扫一扫二维码,轻松获取身边事物信息的生活方式已经开始渗透人们的生活。而二维码领域也将衍生出众多商业模式。

据报道,日前,新疆阿克苏地区红旗坡农场的“冰糖心红富士”已经有了用于防伪的“二维码身份证”;纸质图书利用二维码扫描链接进入互联网,为读者提供立体式阅读;福建省永安市公墓新建墓碑安装上了二维码,扫描后进入墓主的纪念馆中了解其生前事迹,发表祝福。

未来,人们也许可以看到,二维码扫码功能成为手机生活类应用的一个标配,人们将通过各种各样的客户端快速玩转二维码。线下的物品标签和平面广告等处二维码将随处可见,人们的生活也会因此而变得更加便利和快捷。

学会共存:中小学面临的挑战与回应 篇4

一、解读“学会共存”

“学会共存”是《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文中提出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2001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国际教育大会以“全民教育和为共同生存而学习”为主题, 指出全球化作为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 给国家之间、种族之间、民族之间的共处带来了复杂而多样的问题[3]。教育全球化是蕴涵其中的一种现象与趋势, 促使当前教育以培养能够共存的全球公民为基本使命, 现阶段学校教育要致力于促进国际理解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培养, 引导学生尊重彼此独立性与文化差异, 学会共存并以此作为一项不分国界的世界性教育课题[4]。

二、共存教育的理念和方法

教育全球化作为全球一体化的一种趋势不是以教育本质普遍性代替民族特殊性的过程, 它把教育对于人性的关注作为不同民族的教育应当共同恪守的基本原则, 包括尊重人权, 善待生命, 维护世界和平, 并以此作为世界教育追求的共同目标。共存教育的基础是认同某些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具有超越民族、文化、宗教的普遍约束力;承认文化的独特性和差异性是人类共同的财富, 通过形成对普遍文化价值的建构, 指导全球化进程中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以此实现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和平共存[1]。共存教育倡导重视平等人权和社会责任感;重视社会公正和民主;理解文化多元性, 宽容文化差异;关心他人;团结互助;富有事业心;重视创造性;尊重男女平等;思想开明, 积极应对变革;重视环境保护;坚持可持续发展等[3]。共存教育需从以下7个方面着手: (1) 提高应变能力, 迎接全球化挑战; (2) 培养公民意识, 积极参与社会、政治活动; (3) 注重人权, 维护世界和平; (4) 发扬优秀传统, 保持和促进文化多样性; (5) 加强外语学习, 促进相互了解; (6) 培养获得知识、学习技能的能力, 肯定科学进步对环境、日常生活以及对当地、国家和世界生活的影响; (7) 信息技术领域的技能习得[5]。近年, 世界各国和地区的教育改革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反映了全球化过程中形成的人类普遍价值和学会共存的基本知识和技能[1], 尝试将共存教育理念和方法纳入各级学校教育体系中去。

三、我国中小学面临的挑战与回应

1. 拓展德育目标

传统学校德育泛政治化, 以斗争哲学为导向, 将师生放在对立位置, 重观念灌输, 轻知行统一;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 缺乏国际理解视野, 忽视全球公民意识的培养。面对全球化浪潮, 共存教育成为学校德育应对社会发展现状的紧迫性选择, 借鉴其基本理念, 建议将共存德育目标拓展为情感、知识、技能三个维度: (1) 情感目标———加强中小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体认, 培养身处第三者位置客观看待异族文化的自觉性, 形成多元文化平等共存的意识;认识与理解当地社区知识系统、语言和社会风俗对培养置身于国家、区域和全球化社会中个体的作用;树立不同国家、民族、个体之间相互依存, 共同促进世界发展的观念;培养学生正义感, 以宽容的心态与开放的视野去正视文化差异, 尊重、理解价值理念, 学会与他人和睦共处, 团结协作。 (2) 知识目标———通过文学、历史、地理、语言、艺术、科学等的学科教学加深对文化多样性的认识;理解全球社会共同面临的紧迫性问题, 如人口增长、贫困蔓延、环境恶化、资源短缺、冲突不断等与人类自身发展的密切关系;设身处地思考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能发挥哪些作用。 (3) 技能目标———通过自主探究性学习, 掌握搜集、选择、归纳、整理信息的方法和能力;学会批判性分析和换位思考;提高学生跨文化移情能力;培养倾听、互动、沟通、合作等跨文化交际技能;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实现自身价值。

2. 深化语言学习

外语是增强人们国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手段。有鉴于此, 2001年2月, 教育部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 要求从当年秋季开始, 小学三年级以上逐步开设英语课程, 实际上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在幼儿园阶段就已开设外语课程。近年来, 语言专家纷纷指出, 外语学习实际上是更广泛意义上的习得第二语言文化背景下的认知习惯和交际方式的一部分[6];只学习语言规则, 而忽视文化知识的习得, 是不可能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有效而成功的交际的[7];把所有的焦点集中在语法形式上的外语教学带来的脱离社会文化语境的单纯的语言技能训练, 导致许多学生在真实的交流中遇到障碍, 能说流利的语言, 却容易犯语用错误[8]。当前, 外语教学应注重整合语言学习和文化知识的习得, 帮助学生把所学到的文化知识运用到语言实践中去, 通过适当的言词和得体的行为表达方式, 在目的语境中成为一个积极有效的跨文化交际参与者。

3. 开展国际理解教育

国际理解教育融入中小学校园已成共识, 当前, 学校实践着重于促进各级教育体系中的跨文化理解;利用讲座、课外活动等形式宣传世界各国文化知识和传统, 增强不同民族之间的认识和理解;鼓励学生掌握基本的行为规范和礼仪, 学会和平共处、尊重和宽容他人;培养学生求同存异的胸怀, 学会倾听, 善于分析;引导学生恪守世界公认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 追求世界和平, 具体的形式有:校本课程、学科渗透和主题活动[9]。如上海市福山外国语小学开发了一套五本《国际理解教育小学生读本》, 精选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国际知识和全球重大问题等内容, 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分年级加以组合, 每周安排一节课[10]。学科渗透是各科教师将国际理解教育的理念、知识渗透在课堂教学中, 加以延伸、整合, 如小学语文课文《威尼斯小艇》、《悉尼歌剧院》等都介绍了西方城市、建筑和独特文化, 语文教师尝试在课堂上有所引申,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体验异域风情。主题活动则是形式多样, 从社团活动到模拟联合国都可以尝试。当前, 我国中小学开展国际理解教育首先强调对民族精神的弘扬, 其次是培养学生具有开阔的全球胸怀与视野, 理性看待我国和世界各国的历史与现实关联;能够理解各国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最终形成对和平、人权等重大国际问题的观点与态度, 学会共存[9]。

4. 扩大校际交流与合作

当前, 我国许多中小学都和国外学校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 鼓励学生赴境外游学, 组织学生海外考察, 选派教师参与境外培训, 互聘语言教师任教, 旨在通过扩大基础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增进各国之间的相互理解, 学习别国的先进技术和教育经验, 优化教育资源, 拓宽师生国际视野, 促进学会共存教育的开展。

参考文献

[1]万明钢, 白亮.全球化时代“学会共存”教育的愿景与实践.比较教育研究, 2009 (11) :77.

[2]熊德明, 耿金良.从“学会生存”到“学会共处”——体现全球精神的课程目标.新课程研究, 2008 (12) :45.

[3]张蓉.从学会生存到学会共存:世界教育目的的变革.外国中小学教育, 2009 (6) :26-27.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3.

[5]王晓辉.学会和睦共处——第46届国际教育大会综述.比较教育研究, 2003 (6) :86-90.

[6]Cole, M.1996.Cultural Psychology:A Once and Future Discipline.Cambridge, MA: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7]Kolb, D.A.1984.Experiential Learning:Experience as the Source of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Prentice Hall.

[8]汤雁方.游学:习得“行文文化”的有效平台.李坤珊.留学生在华汉语教学初探——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7, 205, 207.

[9]石惠新, 孙学文.小学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课程·教材·教法, 2006 (3) :20.

机遇与挑战共存 篇5

据汤森路透数据显示,近五年,全球的并购规模呈下降趋势,而中国的海外并购规模逐年扩张。7月28日,中国资本跨境投资并购第一垂直门户晨哨网发布了《2014年二季度中资海外投资并购报告》。数据显示,2014年二季度实现交割的海外并购交易共14宗,披露金额的12宗,涉资47.30亿美元。二季度新签约的海外并购共26宗,披露金额的有25宗,披露总金额已达171.73亿美元。同时,中国企业在2014年二季度宣布的海外并购意向共15个,其中披露潜在交易金额的意向为7个,涉资166.52亿美元。二季度完成“并购宣布”的海外并购交易共23宗,21宗披露金额,涉资70.65亿美元。晨哨网还另外监测到2014年第二季度的13宗中企海外并购传闻,其中有5宗披露金额,总交易金额约为59.12亿美元。因此,2014年二季度,中国海外并购潜在额约296.29亿美元。

与2014年一季度晨哨网统计的数据相比,二季度并购总额增长了约40%,确定并购的金额增长约33%,潜在并购交易额增长约90%。

投资领域多元化 房地产受热捧

晨哨网数据显示,按披露的并购金额统计,房地产、能源矿产、TMT在二季度中国海外并购行业排行榜上位列三甲,披露总金额分别为214.59亿美元、133.65亿美元和73.63亿美元,分别占当季总披露金额的41.64%,25.94%和14.29%。按当季发生的并购交易宗数统计,标的在房地产、能源矿产、TMT领域的并购最为活跃;总交易宗数分别达到14宗、22宗和19宗。

同时,数据显示,2014年二季度海外并购所涉及领域多达12个,而在5年前,海外并购主要集中在了能源行业。从新浪财经统计的数据来看,2009年二季度的并购宗数为27宗,其中有20宗来自于能源行业,3宗来自于有色金属,另外4宗分别来自农业、家电、服装和汽车,涉及领域仅为6个。可见,近几年来,海外并购领域开始逐渐向多元化发展。

民企Vs成熟市场,“蛇吞象”喜忧参半

在南京新百并购英国House of Fraser的案例中,即将收购的House of Fraser截至2013年1月26日的资产总值为9.07亿英镑(约合94.1亿元),已超南京新百市值一倍之多。因此从南京新百这方面来说,这次收购将是一场“蛇吞象”。

近几年来,海外并购的主体逐渐由国有企业转向民营企业,同时,国内海外并购多数青睐于欧美成熟市场,使得海外并购中这种蛇吞象的情况并不在少数。相关业内人士认为,这种蛇吞象的并购方式存在有较大的潜在风险,资金链一旦断裂,不但无法挽救标的公司的盈利状况,自身业绩与声誉也将受到较大的影响。但是,民营企业由于原始的资金积累,在投资体量,决策速度上不逊于国有企业。经营理念也比国有企业更贴近市场,因此在海外市场上获得的认可度更高,这无疑也是民营企业参与海外并购的优势所在。

在过往并购案例中,不乏此类成功项目。以均胜电子(600699)为例。2012年12月,继2011年收购德国普瑞74.9%的股权后,均胜完成剩余股权交割手续,拥有普瑞100%股权,并将普瑞公司资产注入上市公司,成为上交所首家拥有国际品牌的汽车电子公司。德国公司的创新能力和生产品质管控与中国公司的资金优势和市场资源互补,提前实现了全球化和转型升级战略目标。从二级市场上来看,2012年,公司股价整体稳健上行,势头向好。

上市公司跨境并购或逐渐活跃

2014年4月,“首届中国跨境投资并购峰会”在上海举行。会上,上海证交所副总经理徐明表示,未来,中国上市公司的跨境并购将会逐渐活跃。从政策层面来看,2010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加大了对企业的支持。

另一方面,从企业本身来看。在自身发展的内省动力推动下,很多中国上市公司选择通过跨境并购,打破市场技术壁垒,推行全球化。因此,上市公司通过资本市场的平台进行全球化资本运作,会更便利、快捷,未来跨境并购会越来越多出现上市公司的身影。

展望2009机遇与挑战并存 篇6

2009年是全省通信行业完成汶川地震灾后通信恢复重建的关键一年,也是推进“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的重要一年。我省通信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国际金融危机仍在扩散和蔓延,特大地震灾害仍将在相当长时期内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影响,也将使全省通信发展速度滞缓,要完成灾后重建主要任务,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同时,我们也面临难得的机遇:我国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经济面总体较好,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加速;中央推出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十项措施,支持灾后恢复重建的特殊政策,必将成为推动四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特殊优势和强劲支撑。

2009年,四川通信业要继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及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部署,紧紧围绕全省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以深化电信体制改革为契机,进一步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确保通信业平稳较快增长;积极服务社会、服务民生,加强新形势下的电信监管,重点从传统电信网监管转变为电信、互联网并重的监管;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强化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积极推进3G发展,强力支持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的网络建设和业务应用,支持增值电信业务发展;引导企业进一步规范市场行为,促进公平有序竞争,强化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依法查处和打击各种侵害用户权益的违规行为,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进一步提升党政专用通信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努力促进我省信息服务业做大变强。

2009年,全省通信行业的主要目标是:电信业务总量1057亿元,比2008年增长20%,完成通信业务收入327亿元,增长8%,非话音业务收入占35%;固定资产投资150亿元,比2008年增加25亿元;全省电话用户达到4925万户,增加402万户,普及率达到56.3%。电信网和互联网网络与信息安全性进一步提高,杜绝发生重大通信阻断事故;电信资费整体水平进一步降低,通信服务质量稳步提高,用户满意度提升。

2009年,全省通信行业要围绕上述目标,落实以下工作任务和重点:

——进一步加快通信业发展和灾后重建,扩大内需,加大投资,大力推进第三代移动通信发展,积极扩展增值电信业务市场。抓好《汶川地震灾后通信基础设施重建规划》的实施,落实项目建设,以项目带动投资,做好重大项目进展跟踪;累计完成规划项目投资150亿元,完成除异地迁建的灾区全部通信机房、设施的重建任务,累计完成83%的重建总投资,并全面提高网络质量、安全性和业务服务水平。加强与灾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实施重建工作的衔接,落实通信重建支持政策,协调解决好灾区通信设施重建赔(补)偿、灾区住宅小区及商住楼通信配套设施建设规范等问题,为实现地震灾区“两年恢复重建、三年发展提高、五年振兴跨越”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进一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改善民生,加快信息化建设,促进工业与信息化融合。配合省委实施“1525”工程(着力打造1个销售收入超1000亿元、5个超500亿元、25个超100亿元的重点产业园区),加大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重点推进全省五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出口加工区的高效、直达数据专用通道建设,制定专项实施方案,满足园区企业对数据通信的特殊需求;打造国家级数据灾备中心,业务服务立足四川,辐射西部乃至全国。进一步推进眉山、资阳与成都共用028区号相关工作。大力开拓农村通信市场,搞好农村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扩展农村信息化服务。确保完成“十一五”电话通村、宽带通乡任务,努力提升符合条件自然村(20户以上,通电)通电话比例;围绕省委“牧民定居工程”(2012年基本解决藏区游牧群众近10万户、50万人的定居问题)和“富民安康工程”,建好所需通信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偏远、少数民族地区的通信条件。强化农村综合信息服务,整合资源,提升服务质量和业务层次,促进“三网融合”。

——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通知”精神,大力推动共建共享工作,努力减少重复建设,为建设两型社会做贡献。建立健全共建共享工作机制,创新管理方式,制定实施细则,强化企业协作,牵头组织电信运营企业签订《四川省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合作框架协议》;做好北川县、青川县、绵竹汉旺镇、汶川映秀镇四个重点异地重建城镇通信设施共建共享规划和实施工作,以重点城镇通信重建为抓手,以点带面,实现灾区通信设施的普遍共建,其他地区通信设施的有效共享,推进全省通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督促运营企业完成好灾区10条传输线路共建项目。

——进一步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完善工作机制和保障体系,落实企业责任,强化技术手段,净化网络环境。进一步提升网站分析系统的功能和作用,树立互联网行业主管部门的技术权威和监管权威。做好重要时期、重大事件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加强互联网管理和舆情信息工作,与互联网内容管理部门协作,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和流程。完善互联网安全应急处置,落实安全事件监测预警,加强对重要信息系统、重点网站、重点用户等的网络安全应急支援。

——进一步强化应急通信保障体系建设,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完成国家“十一五”应急通信规划要求的省级应急指挥调度平台建设,强化我省应急通信保障基地建设,壮大政府及企业应急保障专业队伍,加强应急通信演练,科学合理储备和调度应急物资。按照党委政府的要求和部署,有效开展好特殊通信工作,加强党政专用网络建设,逐步扩大服务范围,提升服务水平和应急能力,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

——进一步加强电信监管工作和监管能力建设,以民生为本,建立电信用户权益保护工作机制,有效解决群众关心的移动信息服务、垃圾短信、电信资费与收费、服务质量等热点问题;加大电信资费监督力度,取消短消息业务网内网间差别定价,严厉打击各类虚假宣传、消费陷阱、价格违规行为;积极引导基础电信运营企业有序有效竞争,深入调查分析电信增值业务市场发展状况,大力促进增值业务健康快速发展。进一步加强依法行政工作,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和程序,按有关规定实施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确保行政执法公平公正、合法合理。加强对招标投标工作的监督管理,进一步规范通信建设市场招投标行为。加强对灾后重建和共建共享工程项目的质监力度,确保项目的质量和安全。搞好监管能力建设,调整提高互联互通监测系统功能和处理能力;新建互联网网间质量监测系统、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资源管理系统。

——积极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领导通信业科学发展、平稳较快发展的能力,解决党员干部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观念,查找影响和制约通信及信息服务业发展的突出问题,理清促进科学发展的工作思路和措施;促进我省通信与信息服务业做大变强,努力使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碳标签”的挑战与机遇 篇7

何谓碳标签?它有何作用?

所谓碳标签 (Carbon La-belling) 是为了缓解气候变化,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推广低碳排放技术, 把商品在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产品标签上用量化的指数标示出来, 以标签的形式告知消费者产品的碳信息。简单点说, 就是一个产品从原料采购、运输、生产到销售过程中所消耗的二氧化碳量, 在产品包装上用量化的指数标示出来, 方便消费者了解产品的碳信息, 从而引导消费者选择低碳商品, 最终达到减排的目的。

伴随着近年来“低碳经济”的兴起, 各个国家对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越来越推崇。从2007年起, 国外关于碳标签的讨论不断涌现, 并有不少国家的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开始了这方面的推广活动。英国是最早发起碳标签制度的国家, 并在2007年专门成立了碳基金, 鼓励英国企业推广使用碳标签。计划实施的当年, 英国最大超市特易购就表示未来将要求所有上架的7万种商品上都加注碳标签。而2009年10月首个碳标签制度正式实行的澳大利亚, 则已经做出了在未来5年将5%~10%的连锁超市上架产品贴上碳标签的承诺。此外, 法国、美国、瑞典、加拿大、韩国等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已参与其中, 碳标签已经成为全球性潮流。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在国内超市的进口商品货架上, 商品经常有一个奇特的标签, 上面清楚地写着“CO2××g”等字样。这就是国人并不熟悉的碳标签。以薯片为例, 从马铃薯的种植、加工、装配、运送到上架, 甚至包装回收或垃圾处理过程, 每个环节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都说明清楚。别小看这个标签, 它可以显示消费者手中的产品从原料到成品整个过程中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数量, 使消费者能够对产品的生产给环境造成的影响有一个量化认识, 并做出自己的选择。低碳环保意识, 可见一斑。

然而, 事物总是一分为二。发达国家由于对环保意识水平更强, 设置了广泛而严格的环保标准和标志要求。在推动降低能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推动了本国低碳事业的进步同时, 却让“碳标签”成为发展中国家头上的“紧箍咒”。发达国家会要求发展中国家在出口商品时加注体现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导致温室气体排放量的碳标签。这种严格量化的制度, 对于低碳发展刚刚起步的国家而言, 首先环保型的生产方法和技术需要较高的投入,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难以在短期内实现气候友好产品和技术的引进和采用。导致了发展中国家生产的产品往往具有较高的碳足迹, 在出口目标市场上不具有竞争优势, 很容易被赶出发达国家的市场。

“碳标签”是机遇还是挑战?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 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出口国, 不过中国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却付出了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惨重代价。我国主要出口产品以高能耗、高碳密集型产品、低附加值为主, 如我国化肥、钢铁、水泥生产占世界总量的比率分别由1980年的17%、8.2%、9%增至了2005年的43%、31.2%、46.6%。从2006年开始, 我国就成为了世界最大钢铁出口国。然而, 我国却经常遭遇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的贸易壁垒, 一旦碳标签开始普及, 商品出口很容易受到发达国家强制要求碳标签的限制, 从而影响贸易的可持续发展。而低碳化发展和转型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 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及减排压力, 都要求我国必须转变外贸企业经济增长方式, 进行低碳生产。我国目前已取消“两高一资” (高耗能、高污染排放、资源型) 产品出口退税, 对一些重点的“两高一资”产品还加征出口关税, 并引导这些产业向高附加值和更为节能的方向发展。

同时, 大力发展碳金融, 推进和加快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据统计, 自2008年底至2009年9月末, 中国主要商业银行对钢铁、电解铝、平板玻璃等高耗能产业贷款增速分别为13%、19%、-45%, 均大大低于同期31%的贷款平均增速。按照“十二五”节能减排的总体目标到2015年, 我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到0.859吨标准煤, 比2010年的1.03吨标准煤下降16%。同时, 对违规在建的高耗能、高排放项目, 有关部门要责令停止建设, 金融机构一律不得发放贷款。可以预计, 绿色投资、绿色信贷将在培育和发展我国低碳、环境友好的产品和服务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此外, 碳标签的新制度会提高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竞争力, 在国际科技竞争中实现节能减排领域的弯道超车。由于企业发展更加注重低碳排放、碳锁定, 更多的企业会更需要低碳科技, 相应的科研项目会得到更多的科研基金与经费, 中国在低碳科技研究上的经验就会越来越丰富, 从而提高在国际节能减排问题上的发言权。目前, 已有很多知名企业在自愿减排领域也做了很多开创性的探索和尝试, 包括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百度、中国光大银行等。所以在碳标签问题上应审慎处理, 多角度的入手, 抢占和稳定国际碳标签市场, 推动碳标签的推广运用, 为缓解气候变化做出努力。

“低碳经济”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阳光经济”、“风能经济”等经济模式, 它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操作性诠释, 是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是不可逆转的划时代潮流, 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球性革命。碳标签之战肯定会打响, 关键是中国的企业是主动地去打还是被动地去打。目前要企业接受‘碳金’的观念, 必须要有一个认识的过程, 相关机构必须加大对企业碳管理和碳金融等相关知识培训, 帮助企业负责人转变思想观念, 以适应未来低碳绿色经济的需要。

相关链接

“碳足迹 (Carbon Footprint) ”:概念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指产品或服务在生产、提供和消耗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释放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总量, 又叫做产品碳足迹;二是仅指公司生产过程中导致的温室气体的排放, 又称为公司碳足迹。产品碳足迹比公司碳足迹蕴含的概念要广些, 包括了产品自身消耗 (及处理) 时排放的温室气体, 还包括了生产产品的必要投入。而公司碳足迹只局限于生产过程的碳排放, 所以又用“隐含足迹”的术语来表达。

充满机遇与挑战的2008 篇8

在这一年,将有更多的人伴随国家的发展而改变自己的命运,也将有更多的人接触到网络,并把它作为生活的一部分,包括广大会计学子,也将会在中华会计网校的引导下,走向自己事业的辉煌。同样在这一年,将会有更多的人在自己案头放一本《财会学习》。

在这一年,新会计准则将被更多的企业所采用,更多的人将会感受到会计国际化对自己的影响,首要的影响就是我们所学的都是与世界同步的、接轨的,甚至等效的会计知识。

在这一年,将有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会计行业之美,将有更多的人拿到CPA、CPV……,也将有更多的人笑傲职场:他们发现自己已经从会计职员变身为财务经理,或者从财务经理变身为财务总监。

在这一年,燃油税是否应该推出仍将争论,在面对通货膨胀加剧和环境污染恶化的两难抉择时,我们是选择前者还是后者?这的确是一个进退维谷的难题。

在这一年,增值税的改革能否在全国铺开值得关注,大家都希望得到东北地区那样的优惠政策,以减轻企业成本,但国家考虑的则是财政的承受程度和总体的产业政策。

在这一年,我们还要应对物价上涨带来的困扰,将有更多的人知道什么是CPI,它是不是包含了房价的涨幅,将有更多的人关心房价是不是真的能出现“拐点”。

在这一年,大家会一如既往地关注资本市场的走势,可能会有更多的人走入证券公司把自己变成一名股东,也会有更多的公司通过资本市场融来巨额的发展资金。

在这一年,将有更多的地区希望得到国家政策青睐,有更多的企业希望得到国家政策支持,中部崛起、东北振兴、西部大开发、特区的重新振兴……任何地区发展的愿望都空前强烈。

在这一年,我们面对的环境危机前所未有,李白诗歌中的美丽河山已然变样,很多人甚至在为能喝到不受污染的饮用水而忧心,我们正在为过去不计后果的发展付出的代价买单。

在这一年,我国可能仍要面对来自外部的反倾销大棒,可能会有更多的西方人担心中国产品让他们失去工作,可能会有更多人担心来自中国资本的威胁,也可能会有更多的人对人民币升值问题说三道四。

2008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重要年头,我国可能将遇到许多无法预见的重要课题,能否成功解决这些课题或许会影响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所以,2008受到了各方的热切期待。

在这一年,会计人应该做的就是做好本职工作,力争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到完美,发挥财务在企业中的价值,这就是对企业最大的贡献,也是对国家崛起的支持。

PPP模式:机遇与挑战 篇9

PPP模式有哪些优缺点?对于社会资本来讲PPP模式意味着机遇还是风险?民营企业和其他企业的CFO和总会计师应该如何进行财务设计和管控?本文将为您精彩解读, 敬请期待!

Since the PPP model was mentioned in a budget report submitted to the NPC, a package of demonstration projects, costing¥18billions, have started in less than a year.The operations guide on the PPP model has also released recently.

中国橱柜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篇10

我国橱柜产业是在上世纪90年代随着人们居住条件的改善而起步并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 以今天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势头和人们的消费倾向来看, 毫无疑问, 这是一个富有广大市场前景的朝阳产业。

90年代初, 某橱窗展示和销售的几套进口橱柜, 使中国大众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到了现代整体橱柜, 并对其完美的艺术表现力和高昂的价格发出感叹。当时是中国橱柜行业发展的萌芽期, 这个时期出现了中国最早的一批橱柜企业, 生产的橱柜仅仅具有储物柜的性质。90年代后期, 随着橱柜的配套设备如米箱、垃圾桶、拉篮的大量应用, 中国橱柜行业进入发展期, 富裕的人们开始希望将这个曾经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品搬进自己的家。这时, NOBILIE (诺柏丽) 和ALNO (艾诺) 先后进入中国, 中国的橱柜行业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进入21世纪后, 中国橱柜业迅速完成对西方橱柜业技术的复制和学习, 进入到个性化发展期。这一时期的标志就是打破了耐火板统一天下的格局, 实木、覆膜、烤漆甚至金属纷纷登场。更多的现代橱柜企业出现, 福建金牌、成都百V均成立于这个时期。

厨房既是烹调食物的场所, 同时又代表了一种情绪, 一种生活乐趣, 此外它还是最能充分体现良好家居习惯的一个神秘的空间。以中国人的居住户型来看, 厨房空间都是很有限的, 现代化的整体橱柜可以创造出穿越现代和未来的空间特征, 使空间狭小的厨房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随着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火爆以及基于房地产产业所带动的居家装饰艺术配套产业的发展, 作为住宅六大体系之一的厨卫体系, 被提到相当重要的地位, 以此推断, 作为厨卫体系最主要部分的整体厨房业将会高速发展。目前, 我国橱柜行业正处在高速发展期, 整体橱柜被社会广泛地接受, 成为商品住宅和家庭装修中的重要内容。从建筑装修行业发展的势头来看, 整体橱柜市场潜力仍然巨大。我国有13亿多人口, 每年基本建筑面积达12亿平方米以上, 其中, 城镇住宅建设大约有5亿平方米, 按每户100平方米计算, 就可以为500万户提供住宅。按每套橱柜5000元计算, 每年产值大约250亿元, 而且每年还在以15%的速度增长。所以, 厨柜行业发展前景可观。

有关数据显示, 欧洲每年大概需要橱柜450万套, 而欧洲本地只能生产200多万套, 还有50%的橱柜需要进口。在日本, 由于住宅建筑的标准化程度高, 橱柜需求量大, 而日本人又不屑于在橱柜这种服务密集型行业投入过多的人力和财力, 每年300万套的橱柜需求基本依赖于进口。美国是世界最大的橱柜消费国家, 且消费层次多样化, 高、中、低档的橱柜需求量都很大。以前美国高档橱柜的台面是石材, 为了降低成本就用人造石代替。近几年中国石材大举进军美国市场后, 使石材台面价格比人造石台面还低一些, 美国消费者又反过来选择石材台面。由于中国橱柜具有成本优势, 价格相对较低, 所以, 中国橱柜在美国具有极强的竞争力。

现在, 橱柜行业逐渐成熟, 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设计、生产、安装、配套、服务体系, 应用互联网进行销售信息的交流和技术的交流也是非常方便的。橱柜行业越来越趋向标准化。橱柜产品和一般家具产品在生产、销售、安装上有很大的区别, 对产品设计和安全卫生的要求更高。标准化、系列化生产在橱柜行业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橱柜标准已成为指导生产、规范市场的重要内容。行业发展初期, 许多生产企业参照国际先进标准进行生产。随着橱柜行业的迅速发展, 行业协会颁布了“厨房家具行业标准”、“家用厨房设备国家标准”及“住宅整体厨房行业标准”来规范橱柜市场。根据发展的需要, 我国橱柜行业目前正在对一些标准进行新的修改, 整体橱柜行业的标准化工作正在逐步完善, 未来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中国橱柜行业在向产业化进军的过程中, 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一是标准化经营环境有待开发。中国橱柜市场运作极为复杂, 全国地域辽阔, 各地居民消费习惯不同, 市场潜规则很多, 没有统一的标准化的经营环境, 以致于只有少数国内龙头橱柜企业在艰难地开拓市场, 更多地方橱柜企业则在夹缝中生存。二是有序行业规划有待形成。中国橱柜行业没有合理的发展规划, 致使很多企业处于茫然之中。三是定位不明确。在中国只有16年历史的橱柜行业, 定位是在建材行业, 厨房家具, 装饰装修行业, 还是家居五金类?目前还需要对橱柜行业进行合理地定位。四是监管机制有待完善。橱柜行业在归属管理上也很乱, 工商联、建材协会、装饰行业、家具协会等都对橱柜行业行使管理权, 监管机制的混乱严重制约了橱柜行业的发展。五是产业化生产机制的健全。欧洲橱柜市场产业研究有百年以上的历史。他们主要研究橱柜上下关联产业、客户群体、专业的橱柜零售商、橱柜出货情况、有组织的配销、厨房家具商店与展示等, 并有专业的橱柜市场调查、预测、分析等等。国内橱柜行业在产业研究方面往往没什么投入, 对橱柜产业市场的理解多凭感觉进行。六是价格定位不明确。由于市场不规范, 造成中国橱柜市场均价各地不同。很难说得清行业合理的利润空间到底有多大。七是设计水平有待提高。真正有设计灵魂的原创家居橱柜产品并不多。设计师整体素质令人担忧, 设计水平不高、缺乏创造性思维、与客户沟通不良等现象普遍存在, 尤其是很多设计师只懂得简单绘图, 并不能深刻全面地理解厨房、烹饪, 不能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设计出令客户满意的橱柜成品。橱柜是个个性化、工业化的产品, 是设计师要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而量身定做的, 所以橱柜设计师在橱柜的设计、销售等方面都要在行才行, 要真正成为客户的厨房顾问。

我国城市居民整体厨房拥有率与欧美经济发达国家的居民整体厨房拥有率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中国橱柜行业的发展尚处于初始阶段, 潜在市场空间还十分巨大。中国橱柜的根本出路在于产业化, 这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目前, 中国橱柜行业机遇和挑战并存。中国橱柜要摆脱困境, 就必须设法开拓潜在市场, 实现企业的自我完善, 不断扩大市场容量, 消化更多的产品。产品出口成为中国橱柜的必然选择, 中国橱柜必须到国际舞台上去竞争, 去学习, 求生存、求发展。在制造业和劳动、服务密集型行业, 中国具有较大的成本优势, 而且中国橱柜经过10多年的发展, 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应用已基本上与世界最先进的欧洲同步, 产品品质已经具备出口水平。中国橱柜有欧洲先进的生产设备, 有欧洲企业无法比拟的成本优势, 中国橱柜的附加价值也较高, 产品更富有中国特色。面对有待争取的市场空间, 我们要学会整合, 学会在发展中不断调整前进的步伐, 在每一次机遇和挑战面前, 都能够全力而应对, 让每一次机遇和挑战都转换成一种发展的动力。

上一篇:氧动雾化吸入下一篇:校本培训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