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培训教育教学

2024-05-04

校本培训教育教学(精选十篇)

校本培训教育教学 篇1

一、理念引领, 为智慧教育航母“导航”

学校采取“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自主学习”三位一体的学习模式, 提升教师对师德的认识和对先进教育教学理念的认同。

每学期, 学校领导都要对全体教师进行理论讲座和岗位培训。骨干教师从全国各地学习归来, 也要在全校进行二次培训, 使学习成效最大化。2011年以来, 学校先后派出30余人次赴成都、甘肃、西安、海口、沈阳、营口等地参加信息化专题的学术交流活动, 使领导和骨干教师成为智慧教育的专业引领者。学校还多次邀请课题组专家、区域内研修教师到校进行讲座指导。国家211实验课题组专家张生老师经常莅临我校, 指导实验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每次学习中, 教师们都要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深刻反思。为方便教师自主学习, 学校购买了实用的教学资料, 供教师借阅品鉴。

二、技术排障, 为智慧教育航母“护航”

为结合打造智慧教育的发展目标, 学校大力开展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培训。

瞄准技术前沿, 学校组织信息技术部成员对教师进行发展性培训。两年来, 学校重点进行了数字故事、电子相册、微课、魅客maker、Photoshop、Flash等计算机操作技术培训以及电子白板的基础功能和课件制作培训。学校目前拥有最新开发的鸿合电子白板软件, 为教师使用最大程度上提供了便利。学校数次邀请smart白板课件培训师到校进行课件制作培训, 促进教师对白板功能有了掌握。为了得到更专业的白板培训, 学校启动远程培训系统, 邀请异地的软件培训师进行远程培训。结合教育云平台的建设, 学校还随机开展解决实际问题的网络使用培训。比如在开展网络教研活动中, 学校推行了一项减负技术:利用语音识别软件, 将口述的话转换成文字, 受到了教师们的热烈欢迎。

除了全员培训之外, 学校还根据教师的实际, 对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班主任进行了分层次的培训。学校多次组织班主任开展班级网页等专项培训, 引导他们运用班级论坛开展数字故事比赛等活动, 加强与学生和家长的交流。对于青年教师, 学校要求他们将自己的成长经历制作成《成长的足迹》电子期刊, 为自己留下宝贵的经验积累。

三、活动支撑, 为智慧教育航母“加油”

在开展理论与技术培训的同时, 学校还积极组织各类活动和竞赛, 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支撑平台。学校先后开展了教师师德数字故事大赛、教师数字教学案例、教学反思大赛、班级触屏网站制作评比大赛、电子白板说课大赛等等。每次活动结束后, 学校都要举行隆重的颁奖仪式, 并用数字故事的方式展示活动成果, 促进教师之间的学习和交流。学校同时组织教师参加全国各类大赛, 使教师在更高级别、更高规格的比赛中历练自己, 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素养。2013年以来, 学校先后三次组织教师参加全国电子白板课大赛, 为教师的课程实践提供展示交流的平台。

我们从内心里坚信:每位教师都蕴藏着无尽的潜能, 每位教师都有自己对教育独到的见解。为了更加深入地挖掘教师的潜能, 学校以“传播教育智慧, 分享教育心得”为目标, 开展了别开生面的“智慧讲堂”活动。在智慧讲堂活动中, 领导和教师各施其才, 尽展其能, 使小小讲堂成为分享教育智慧的饕餮盛宴。有的教师结合当前同步课堂教学研究进行理论讲座, 有的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与教师分享收获和感悟, 有的交流自己外出学习的体会, 有的讲述自己参加大赛课的成长经历, 有的就自己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分享心得……“智慧讲堂”, 恰如一朵鲜花, 悄悄绽放在华西的沃土之上。

为了更大程度地发挥榜样的辐射作用, 学校还开展了“爱在华西”系列评比活动。通过师德数字故事、“爱心教师”“青年才俊”“明星教师”等评比活动, 促使教师反思自己的教育经历, 挖掘自身和他人的闪光点, 使师德正能量得以广泛传播。

四、实践应用, 让智慧教育航母“起航”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打造智慧教育模式的过程中, 学校在各个领域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教育实践探索, 使智慧教育的航母乘着现代教育的东风, 坚定起航。

学校全面开发运用教育云平台功能, 实施云管理。通过云平台的建设, 学校管理日趋规范化、扁平化、高效化。以教育云平台为依托, 开展了突破时空限制的网络教研活动, 使校本教研更加方便有效。以教育信息化国家级课题211实验研究以及区级课题“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育教学有效性研究”为牵动, 开展了蓬勃深入的课程实践。尤其是本地同步课堂和异地同步课堂教学活动, 拓宽了教师的研究领域, 调动了教师的研究热情, 使优质的教学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分享, 有力地提升了教师的自我成就感。

大鹏扶摇千万里。华西小学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中, 初步形成智慧教育模式。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数字化程度加深, 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提升, 教师学习和运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提高, 学校内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教育教学研究氛围。两年之间, 学校教师获得全国大赛白板课、数字故事、论文等各类奖项近百人次。学校校本研修经验在《新商报》《辽宁教育》上刊登, 《区域教育信息化与学校发展的实践经验》在省级现场会上交流。

校本培训教育教学反思 篇2

提升教师综合素养的立足点在基层,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的突破口在课堂,优化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在实践。在我校对教师开展校本培训以来,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做得不够:

一、校本培训制度建设不够完善

进行校本培训管理首先需要进行校本培训制度建设。有一套完善的校本培训制度,校本培训才能走上科学、有序、高效的道路,成为一项着眼长远发展的运行体系。我校到目前为止,没有真正形成校本培训制度体系,有些零散的制度也都作为摆设,没起多大实效。像教师读书制度、学分管理制度、项目管理制度、评价制度等,还没有真正落实到教师心中,因而也就无从谈起它们发挥的作用。

完善的制度是校本培训顺利运行的保障,进行制度建设不是浪费时间、浪费精力和资源的无意义的事情,而是事关培训整体的有价值的事情。所以,学校要制订全面、合理、公正的培训制度,充分发挥制度的导向、激励和规范作用,使我们今后工作需要着力考虑的一个方面。

二、教师对校本培训的认识不够

绝大部分教师认为,所谓的校本培训就是搞一两堂业务学习、弄一两次教学研讨活动,仅此而已。他们对校本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总认为是学校为完成上面交办的任务而组织的学习活动,是对教师的工作量增加负担,他们没有真正站在提升自身素质的角度去思考,因而这样的培训也就很难取得实效。

其实校本培训内容包含诸多方面,可以是教育方面的,也可以是教学方面的,还可以是科研、队伍建设、管理方面的,主要集中于教师胜任教育教学甚至是革新教育教学的各种知识和能力,包括有关教育理论、所教学科的知识与运用、学校与班级管理、与学生的交往、对学生评价、校本课程开发、教学新技术应用、教育科研能力等。国家教育立法和教育规划工作所倡导的重点内容更是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内容重点。而这些内容的背后隐含着教师的职业道德。这些培训内容交叉融合,使教师的教学、个人和学校组织都得到和谐发展。

三、缺乏对校本培训的评价

打造教育信息化校本培训模式 篇3

目前我校建立了“三网一站”,实现了“班班通”、“室室通”,广域网连接通过学校网关机接入Internet,利用互联网、校园网搭建了Web服务器、资源服务器、FTP服务器。还配备了2000G的Xeon资源服务器,利用资源管理平台进行学校的资源与信息点播。教室里都配备了计算机、实物投影仪、投影机、65寸液晶电脑触摸一体机、图像操作系统、高级音响等设备。同时还有一个网络电视网、校园广播系统网、无纸化办公系统、OA信息无纸化办公系统、飞秋办公信息平台、学校Q群、校内论坛、资源平台点播系统,并建立了“江门市启智学校网站(http://www.jmqizhi.com/)”。学校还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组建了一系列功能室,包括2个多媒体计算机室、电子阅览室,感觉统合训练室、家政训练室、洗漱室、爱心小超市、律动室、个别训练室等多个功能室,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逐步实现“单机进课堂——多媒体网络教室——校园网——国际互联网”的模式。

在积极创设现代信息技术硬件环境的同时,我们逐步把重点放在信息化的应用上,以校长为组长的信息化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的信息化教育和计算机的推广与培训工作,走出了一条具有我校特色的信息化建设之路。近期,本人承担了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教育信息技术专项研究课题《依托教育信息化促进智障儿童生活适应教育的实践研究》(立项号:13JXN048,是江门市唯一通过立项的课题。);周秀文老师承担了2013年度“广东省中小学德育、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信息化背景下,低年级中度智障生养成教育的研究》;李兆老师承担了2014年度江门市中小学生命教育专项研究课题《体验式生命教育在培智学校中的实践研究》三项课题研究。

一、 潜移默化提高教师的信息意识

刚开始培训,由于对计算机应用学习存在着误解,少数教师产生了抵触情绪。就算只是打开电脑,使用别人编好的软件,这些老师也认为是一种负担。实际上这是一个观念的问题。由于信息环境对人的信息意识的形成和提高有着重要影响。因此,信息化领导小组首先通过组织教师们参加各种形式的座谈会、知识讲座、理论学习,坚持向教师们灌输现代教育理念,使其明白只有注重自身信息素养的培养,坚持不断学习才能获得自我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才能在工作中保持强有力的专业竞争能力。

一流的信息技术环境吸引教师们开始尝试接触,精彩的网络世界更是激发了学习的兴趣,信息技术培训工作顺利开展起来了。但由于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存在着很大的工学矛盾,再加上有些学科的局限性,造成另一种情况出现:一些教师常常在培训过程中只按部就班地了解一些基本知识,懂一点实际操作,马马虎虎能完成学习任务就行,不愿再继续使用计算机,更不用说进一步深入钻研了。面对这种情况,信息化领导小组及时调整培训策略,组织教师代表收集、了解学习情况,把对教师的教育信息技术培训工作方向适当调整为,尽最大可能提高本校的现有信息技术设备的使用率,规定每一节课教师要使用一种或一种以上的信息技术,并在教案中注明。学校领导作不定期的随堂听课抽查。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培训的内容着重加强了更贴合教师教学实际的技能训练,同时结合教学中的具体问题作为教学的素材,生动灵活,使培训的内容更具实用性。

二、全方位提高教师的信息应用

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与他们平常的教学实践密不可分,而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重要途径就是培训并创造积极向上、相互关爱以及协商、交流、促进的学校文化氛围。在进行培训前,信息化领导小组要对教师们的信息技术能力进行问卷调查、查访、个人登记等方式的了解,使制定出的培训内容既结合本校教师实际情况,又紧跟信息技术发展的潮流,更不脱离教师的实际教学工作和教学环境。为了节省开支,我校采用“骨干走出去,教师以校为本”的培训模式。派出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回来后举办讲座培训信息技术领导小组的成员,再由信息技术领导小组结合实际教学工作需要,选择合适内容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

学校建立起完善教师计算机培训制度,由专职教师负责对全体教师进行计算机知识与技能的信息技术培训指导,坚持在培训过程中做好意见反馈工作,坚持每一个培训阶段结束前,对全体培训对象进行考核,及时对培训效果进行总结等措施,这是我校信息技术培训工作取得可喜成绩的质量保证。

三、学校管理制度同步落实

我校领导及时抓住这一良好势头,运用行政手段和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参与、学习。从不同渠道创造各种条件,鼓励教师参加各种教学课件、网页制作比赛,经常组织出外观摩、参加各类现代教育理论和经验研讨讲座、人人写论文积极参与信息技术论文写作等。并把能熟练掌握、运用信息技术作为教师升级、评聘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教坛新秀、优秀教师的必备条件。同时规定,每學期的“一人一课”活动都必须使用自行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每个学期结束前每人必须上交一个创作课件和下载课件,并与经济直接挂钩。信息技术培训的当今目标是使每位教师能胜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容易实现的学科如生活适应、语文、数学、信息技术等提出必须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要求,其他学科则必须部分课题实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为进一步形成使用信息技术的氛围,适应现代管理理念,学校全面利用 “校园网”进行教学管理、财务管理,实现常规教学管理网络化。各种通知和文件均在无纸化办公系统上发布;所有文件类档案包括计划、总结、分析、论文等必须以电子文稿方式传送;学校计划下学年全面实行电子备课,真正实现无纸化办公。

事实证明,当教师们有了一定的信息意识后,就不会只是旁观者,而会有意识地利用一定的信息技术服务于日常教学工作。信息技术会真正融入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达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境界。

校本培训教育教学 篇4

关键词:教育技术能力,混合学习原理,校本培训策略

1. 高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现状

当前, 教育技术培训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已经全面开展, 许多高职院校的培训都在自行探索, 培训方式各有不同, 培训质量和效果也参差不齐。我们通过调查和文献研究发现, 虽然高职院校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从培训的实践来看, 仍存在不少问题。

1.1 培训模式落后、单一, 培训目标不明确。

现在大多高职院校的培训模式还主要采用面对面、分阶段的课堂讲授方式, 忽视了教师在培训中的主体地位。并且在培训过程中缺乏受训教师和培训教师的互动, 只是简单地传授知识, 在较短的时间内讲授大量的学习内容, 没有设计教学互动环节使受训教师广泛参与, 造成受训教师难以消化所学知识并提高相关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目标也不够明确, 往往只是执行上级部门的要求, 或者干脆生搬硬套其他地区的教师培训模式。

1.2 培训课程内容多, 培训时间短, 培训效率不高。

由于培训课程内容多, 培训时间短, 导致受训教师难以消化吸收所学知识, 更难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 培训效率不高。

1.3 培训缺乏针对性。

高职教师学科差异性明显, 教育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加之教学任务相对较重, 还有许多教师要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 而这些问题在当前的培训过程中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没有从高职教师的自身特点和实际需求出发, 缺乏系统的有针对的培训课程设计。这样进行的培训也就只能是无的放矢, 达不到培训目的。

1.4 培训评价体系不完善。

现行培训中的评价主要局限在最终的总结性评价, 忽视过程评价, 评价手段单一, 较多采取闭卷理论考试的方法, 以考试成绩为唯一的评价标准, 忽视教育技术培训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广大教师的教学能力, 导致培训大多流于形式, 受训教师在培训过程中的学习缺乏主动性。

以上存在的问题影响了教育技术培训的效果, 应采取积极措施加以解决, 尤其应重视培训方法与策略的研究, 这是影响培训质量最重要的因素。而任何一种单一的培训模式都存在优势和不足之处, 单纯地应用一种模式难以取得最佳效果。

本文针对高职教师的特点, 构建基于混合学习原理的校本培训策略, 更有效地提高高职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 促进高职教师在知识构建、协作学习和交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和多媒体教学设备应用等方面的能力得以提高。

2. 混合学习原理

美国柯蒂斯邦克教授认为:“混合学习是面对面教学和计算机辅助在线学习的结合 (a Combination of Face-to-face Instruction with Online Learning) 。”李克东教授认为“混合学习 (Blended Learning) 是人们对网络学习 (e-Learning) 进行反思后, 出现在教育领域, 尤其是教育技术领域较为流行的一个术语, 其主要思想是把面对面 (Face-to-Face) 教学和在线 (Online) 学习两种学习模式的整合, 以达到降低成本, 提高效益的一种教学方式。”何克抗教授指出:“所谓Blended Learning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 (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 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 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 又要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只有将这二者结合起来, 使二者优势互补, 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总体来讲, 混合学习这种培训模式吸取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和现代的网络教学的优势和特点, 将两者有机地整合为一种更有效的模式。在形式上是在线学习与面对面学习的混合, 在操作上是对媒体的适当选择和组合, 在深层次上则是基于不同教学理论的教学模式的混合, 是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结合, 目的是提高教学绩效。

3. 基于混合学习原理的高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校本培训设计

3.1 培训对象分析

在确定培训内容之前要对培训对象进行分析, 以便确定更加符合培训对象的培训内容。通过调查问卷方式进行调查, 对象全部为高职教师, 共发放问卷50份, 有效问卷45份。从问卷了解到, 有近50% (22人) 的教师认为自己的教育技术水平一般, 只有约15% (5人) 的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技术水平较有信心。 (见表1)

3.2 培训内容及其方式的确定

为了调动培训者学习的积极性, 培训内容和方式要与培训者的水平和实际需要相符合。通过问卷调查和分析, 我们发现多数教师对一些基础办公培训内容较熟悉 (如word、PPT) , 因此不想在这方面花太多时间进行培训。而对Excel、Photoshop、Audition、Flash等难度稍大的培训内容较想学习。同时许多受训者对网页的设计与制作也很感兴趣, 想进行相关方面的学习。 (见图1)

在培训方式方面, 在70%的教师选择面授和在线学习的方式, 有25%的教师选择全面授的形式, 只有5%的教师愿意采用全部在线学习的形式。 (见图2)

根据上面调查问卷反馈的信息, 结合教育技术学科的重要内容, 我们对培训内容及培训方式进行了设置, 如表2所示。

3.3 培训评价的设计

对教师教育技术培训项目进行评价, 是保证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质量的重要手段, 也是为不断改进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提供依据, 以便不断增强培训效果。我们的评价设计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一是学习过程的评价。我们主要利用表现性评价的形式来进行。表现性评价可判断学员的学习结果, 为我们提供观察他们完成任务过程的机会, 能够更清楚地了解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表现性评价本身就是知识和技能整合、扩展及应用的过程, 有力地增强了教学效果。培训结束后, 我们要求每位受训教师根据所学内容提交一件作品, 作品必须把所培训的主要知识融合在里面, 比如受训教师提交一个多媒体PPT课件, 就要求有自己处理的图片、视频和音频等内容。二是学习结果的评价。除了要求学生提交一件作品, 从学生的作品中了解培训的效果外, 我们还可通过问卷和访谈的形式来进行评价。访谈可以采用QQ、E-mail和面对面的形式。我们可通过访谈这种形式了解培训内容设计的合理性、培训方式的科学性、教师的培训能力、培训态度及其他方面的意见。

4. 结语

本文针对高职教师的特点, 利用混合学习原理的优势, 通过对高职教师的调查, 设计出比较符合教师实际需要的培训内容与培训方式。并且为了增强培训效果, 设计了相对较为科学的评价体系。这对提高高职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培训活动是一个系统, 培训方案的实施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来检验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这也是我们接下来主要研究的内容。

参考文献

[1]詹泽慧, 李晓华.混合学习:定义、策略、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电化教育, 2009, (12) :1-5.

[2]李克东, 赵建华.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 2004, (7) :1-6.

[3]何克抗.从Blended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 (上) [J].电化教育研究, 2004, (3) :5-10.

[4]唐进.混合学习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 2009, (3) :126-129.

[5]黄纯国.利用混合学习模式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 2010, (7) :62-65.

智慧教学校本培训心得 篇5

孙雪青

4月21日银川十八中、银川二十五中学校发展共同体智慧教学校本培训的开班仪式上刘晓中教授讲解了现代教育的理念以及什么是智慧教学,让我从中了解了现代教育的教学形式,教师应该怎样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更好的利用现代技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教育工作也应该与时具进,搭上互联网+教育的列车,走在教育的前沿。

刘院长带领团队帮助我校教师快速成长,我认为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在学校寻找发展中无疑给我校带来了春风。另外刘院长讲到了智慧教学的各个环节的实现,让每个老师眼前一亮,感受了现代教育的魅力。在刘教授讲到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教学中根据学生特点进行不同的评价,我觉得这是班主任应该去学习的地方,给每个学生建立一个档案,让每个孩子都有发展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动力和潜能。

智慧教学校本培训心得

孙雪青

4月22日在我校举行了来自全国几所兄弟学校的说课和现场做课活动,也是我校第一次组织大型的活动,感到无比荣幸,同时作为负责电教的我来说心理也承受着一定的压力,时刻处于待命状态,总是担心哪个设备突发故障,就这样楼上楼下来回走动着,在看到两个说课教室能够正常说课的时候,心理才稍稍有些放松。

校本培训教育教学 篇6

1.社区教育信息技术的校本培训现状

1.1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不强

在社区教育队伍建设上,在教学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内容上都并未涉及过多的信息技术校本理论指导,使得很多的知识无法在教学之中无法展开,教学成果无法鉴定。

1.2社区教育信息技术的校本培训任务重

信息技术成为了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技术之一,社会各行业对其重视度十分高。但是在社区教育之中,并不了解校本培训任务,因此无法展开相应的学习。加上校本培训所学知识面过宽,培训任务重,培训质量并不高。

1.3很多的教师教学方式不正确

校本培训的方法、功能和价值,很多的培训老师并不完全认识,并存在很多的误解。传统的社区教学模式板书与教师主讲,浪费太多时间,拖缓了教学进度。而现代信息技术使教师能够在课前准备好要讲解的内容,并存储于电脑中,在课堂中就可以直接向学生进行展示,节约了教学时间。但是很多培训老师一时之间无法转变教学方式,造成教学质量的下降。

1.4教学资金不足

足够的教学资金是进行社区教育的支撑点,很多的社区教育信息技术的校本培训因为资金不充足,无法购买教学设备,教学内容无法正常展开,无法引用教学设备,影响了校本培训的开展。

2.社区教育信息技术的校本培训方法

2.1充分的开发和利用信息技术

在社区教育信息技术的校本培训之中,教师应该增强对学生教学质量的重视,而信息技术可以作为教学质量的有效监测手段,它能够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状况,同时可以采用信息化技术监测学生在学习中学习的知识点,然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生状况与结果进行合理开发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步骤。

信息技术是一门复杂、系统性较强的科目,要实现科学教学,教师必须对相关校本培训方法数据进行收集、分类,在收集培训方法的基础上,完成科学化管理和运用信息技术。在社区教育信息技术校本培训的过程中,深入了解培训方式,加强信息技术的实际操作,这对校本培训后期的科学化管理与调控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必须基于准确、真实的根本原则,根据不同的培训方法之间的区别选择信息技术,用高效的方法实现训练数据的收集和管理。

2.2改变社区教学方式

当前我国信息技术教学之所以会出现质量差、效率低等局面,就是因为大多教师不会开展多种教学来使信息技术的抽象化学习变得具体化。依据教学目标及要求,可以将信息技术名词、句子融入信息技术中,贴近实际,进而能更加更加积极、主动进行学习,达到调动学习兴趣。 加上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较为乏味,而运用信息技术的云教学平台,可以创建良好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使教师及学生间的沟通交流更加全面、顺畅、及时。

2.3合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完善评价机制

完善评价机制可以使信息技术校本培训期间不断取得进步及成功,正确认识自身,树立自信心,促使其语言运用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在完善该机制时,要重视凸显出评价机制中的主导地位并重视形成评价机制后促进发展教学的作用。社区传统的评价机制是使用终结性评价,就是根据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但这种评价不可以使学生得到更好的进步与发展。因此,教师须确保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以凸显出学生在评价中的主导地位。

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合理完善形成性评价。在日常的信息技术课堂中,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学习档案袋,该档案袋具有保存及分析的作用。教师依据评价标准在计算机上设计评价表格,不但可以记录学生完成作业及课堂测验的情况,还可以对其课堂表现、课堂练笔等进行记录并评价。开展小组活动,小组内的成员都可以通过计算机中的评价系统,对自己及小组其他成员的表现进行评价,再由该系统进行合理地整理,并存于每个学生的档案袋内。经过一定的时间,教师可以从每个学生的档案袋里发现其进步及成长。这可以使教师更好地发现学生在成长中的需求,从而鼓励学生,促使其不断进步。

3.总结

校本培训教育教学 篇7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化教学正以其独特的、不容忽视的特点被越来越多的教师采用,成为目前各学科教学的一种趋势。职业院校的教师由于各种原因(诸如年龄问题、所学专业非计算机专业等),虽然学校条件充备,但仍有相当一部分还不能真正融入信息化教学的潮流,加之职业院校特殊的生源关系(如学生文化基础差、学习被动、控制能力差等),要想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适应信息化发展的步伐,必须先要提高教师的信息素质及信息化实践教学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相关的培训学习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各级相关部门组织的各类师资培训活动有限,而且分配到各学校的名额也有限,所以教师几乎很少有机会出去参加培训。这种形势下,校本培训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培训方式。

二、教师信息化教学校本培训概述

所谓信息化教学,是与传统教学相对而言的现代教学的一种表现形态,它以信息技术的支持为显著特征,因而,我们习惯于将之称为信息化教学。当然,以信息技术为支持还只是信息化教学的一个表面特征,在更深层面上,它还涉及到现代教学理念的指导和现代教学方法的应用。

校本培训是指学校根据教育的特点与需要,从学校实际出发,充分发掘学校教育资源,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对全校教师开展的系列培训。其宗旨是促进学校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提高,以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这个概念: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指校本培训所要解决的是学校和教师教学实践所面临的问题;在学校中,指教师应该而且必须在任职的学校和课堂中谋求自身的专业发展;基于学校,指教师培训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从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要出发。

可见,信息化教学校本培训是教师继续教育的一种途径,它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以改革课堂教学、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为导向,以教师信息素质、信息化教学实践能力提高为目标,克服了传统的以大学或教师培训机构为中心的教师在职培育模式中的不足,更加关注教师工作中的“问题”化,从而更有利于教师信息化教学实践能力的发展。

三、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校本培训实施环节

鉴于教师信息化教学校本培训是一种立足于学校的培训方式,因此,在操作过程中就要成立专门的机构或以学校教务处为依托对整个培训过程加以组织、指导和监督。根据教师信息化教学实际情况制订培训计划,作好培训记录,认真贯彻落实,最终对培训质量进行检查与评价,促进校本培训的顺利完成。

(一)调查分析

为了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校本培训,必须先对本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实际情况做摸底调查,了解各年龄阶段、各专业、各层次教师的信息技术掌握程度,并通过问卷、交谈、讨论等形式了解教师对参加校本培训的意向以及对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的要求、期望等。

(二)制定培训计划

1. 确定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决定》的精神,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师自身业务素质,增强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掌握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打造和创设具有自己特色的数字化校园及优良的教育教学环境,做好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

2. 确定培训目标

增强教师的信息技术意识,学习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方式方法,技能技巧,提高教师的信息素质及信息化实践教学能力,培养造就一支品德高尚、观念新颖、业务精湛的信息化教学师资队伍,全面推进信息化教育。

3. 确定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根据各院校摸底调查实际情况而定。目前主要培训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模块。

(1)计算机基本技能。培训的内容主要有:操作系统基础知识;应用Word编写试卷、教案和论文;Excel、常用工具软件(压缩软件、下载软件、杀毒软件等)、网络基础等。

课件制作。培训的内容主要有:Powerpoint、Flash、Authorware等。

(3)网站规划与建设。培训的内容主要有:网页制作(Frontpage、Dreamweaver等)、学校素材库的建立及使用、专题学习网站建设等。

(4)电教设备的使用。

另外,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一些其它常用操作的培训,如聊天、博客等,还应注重信息技术教育理论理念的渗透。

4. 确定培训师资

培训师资视培训内容及学校信息技术师资情况而定是由本校的优秀教师还是由外聘教师担任。

5. 确定培训方式

目前我国比较通用的校本培训方式主要有:课题带动法、集体充电法、师徒结对法、观摩听课法、个人自修法、校际交流法、研训结合法等。

在教师信息化教学校本培训时,可以采用现成的培训方式或方式的组合,也可以结合信息技术的特点,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及教师意愿选择集中面授、集中网络、分散网络、自学等方式,具体形式可以采用专题知识讲座、案例教学研究、开展主题研讨、信息化教学竞赛、实践教学反思及经验总结交流、成果展示交流、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

其中讲座、观摩、竞赛、交流、研讨等集中起来安排,而自主实践、师徒带教、课题研究等则可以分散安排。

6. 确定考核方式

考核是对培训效果的一种评价方式。对于每个模块,可以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如操作系统基础知识、网络基础、常用工具软件、电教设备的使用等基础性较强的模块,可以采用纸质考核加上机考核的方式,也可以只采取上机考核的方式。上机考核可以采用现成的考核系统,也可以由指导教师给定题目考核。

对于其它的模块,由于其应用性强,可以采用电子作品的方式进行考核。对于不同专业的教师,要求制作出信息技术与其所代课程整合的电子教案、电子课件、论文、试卷或是电子资源库、专题学习网站等,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提高其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每种考核方式要确定评价量规,量规可以采用拿来主义,也可以由培训教师自定。还可以为每个培训教师建立培训档案,作为其考核成绩的一部分,所占比例由学校规定。对参加校本培训成绩突出的教师,学校可视本校情况给予适当的物质或精神奖励。

(三)具体实施

1. 实施办法:采用分层次、分阶段、分专业培训

(1)分层次

按照“人人会电脑”,中老年教师会操作,中青年教师会制作,骨干教师会创作的目标进行分层培训。

对新教师。新教师一般在校都接受过信息技术教育,只是缺乏信息化教学的经验,为了让新教师尽快进入角色,更快更好地融入信息化教学之中,可以安排同专业老教师对其进行培训、指导,主要采取师徒结对法、观摩听课法、实践教学反思及经验总结交流等培训方式。

对中青年教师。对中青年教师,要求会制作,即可以达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根据中青年教师接受快的特点,可以采取案例教学研究、开展主题研讨、信息化教学竞赛、成果展示交流等方式,为其制作开创一片天地。

对中老年教师。为了使中老年教师更快、更好地更新教育观念,跟上信息化时代的步伐,可定期对其进行培训。同时,分析青年教师的优点,组织中老年教师向优秀的青年教师学习,听他们的课,与青年教师同步前进。

对骨干教师。对教学骨干以及有潜质的教师,先给他们一定的压力,让他们承担一些与信息化教学相关的作业,如精品课件的制作、校园网站建设与维护、学校素材库建设、专题学习网站建设等,使其在自主实践中提高信息素质。另外,要鼓励他们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并以此带动其他教师,如果有可能,可以申请精品课程。

(2)分阶段

教师信息化教学校本培训并非简单的几次培训就可以完成的。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分阶段培训。每阶段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指定具体的培训模块,进行统一的考核评价。对于本阶段没有涉及到但又急需用到的内容可以进行适时调整,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分专业

师徒结对法、课题带动法一般情况下分专业进行;在案例教学研究、开展主题研讨等形式的培训中,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适时分专业进行培训,由学科带头人或信息技术教师作指导,同专业教师相互讨论、交流,探讨信息化教育之路。

2. 考核与管理

(1)领导带头参与,分管机构具体落实,保障全员参与。

(2)学校应为教师的培训提供资金和设备保障,确保校本培训的正常实施。

(3)学校根据本校实际,制定校本培训计划,保证计划的实行,确保培训时间。

(4)建立两级管理模式,从学校和教师两个层面进行管理。培训期间分别建立学校综合档案和教师个人档案。建档及存档的工作由学校所设的专门机构或教务处实施。

(5)将教师的校本培训和学习情况纳入年度考核或是作为教师评先选优、参加职务评聘的条件之一。

(6)每阶段或每学期组织一次相关竞赛或作品展示交流,提高教师的积极性。

(7)建立奖励机制。参照奖励机制给予适时的奖励。

四、教师信息化教学校本培训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信息化教学校本培训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把信息化的理念转变为教师的教学行为,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而需要经过反复的探索和实践。

2.应尽量避免形式主义与空洞说教。基于学校开展的培训,若没有良好的组织管理机制,势必会流于形式而效果欠佳。因此,必须制定一套较为完善的培训、检测、评估、激励制度,加强组织管理。另外,教师信息化教学校本培训必须紧密结合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以“问题”为中心,以提高教师信息素质和信息化实践教学能力为目标,充分运用课程整合理念,避免空洞说教。

3.信息化教学校本培训不仅要教给教师信息技术操作技能,还应注重信息技术教育理论理念的渗透,以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提升教师的教育理论,为其实施信息化教学打下坚定的理论基础。

4.由于校本培训模式是由各个学校自己去组织领导,因此对那些规模较大、师资条件良好、教学设施完备的学校来说相对容易些,而对那些规模较小、师资欠佳、设施薄弱的学校来讲,则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应鼓励某些区域的学校联合起来,优势互补,依据校本培训的理念,围绕校本培训的目标开展校际培训。

5.教师信息化教学校本培训是促进学校改革,提高教师信息素质及信息化实践教学能力,提升学校教育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但并非解决一切教育问题的最终办法,它应当与培训机构的培训模式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6.对教师信息化教学校本培训的具体教学模式需要进一步加强试验、提炼及概括,形成一些理论依据,加快信息化教学的步伐。

五、结束语

国家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发展的战略地位,作为信息时代的教师,必须适应信息化教学的需要,不仅要掌握信息技术,具备信息素养,更为重要的是将之有效运用到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最终提高教学质量。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校本培训能否实现既定目标,与其严密的组织、管理息息相关。学校必须立足实际情况,制定详细计划,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提高教师的信息素质及信息化实践教学能力,促进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施莉.我国教师校本培训模式简评.教育科学研究,2002.

[2]信息化教学亦是一种素质教育.2007.

校本培训教育教学 篇8

关键词:教学行为,教学反思,校本培训,教师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传统的做法是通过行政管理达到教学过程的优化, 即面向教师与教研组的教学过程管理, 包括备课管理、课堂教学检查与评价、作业管理、实验与实践活动管理、考试与评价管理等这些具体的业务性工作。但通过课堂教学现状的全面调研发现, 在这样的模式下学校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与新课改理念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课堂教学设计都需要进一步完善, 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尚需进一步变革。教学过程管理不能过度依靠行政手段, 依靠教师培训不可能全部对症, 依靠专家指导不可能细致入微, 关键是提高教师把握教学过程的能力。因此以校为本, 自加压力, 有效地对教师进行校本培训, 变革传统的教学行为, 找出解决目前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的对策, 形成独具特色的校本培训模式, 建立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 关系到教育质量能否不断得到提升, 关系到学生能否得到全面健康的成长, 关系到学校教育事业能否得到长远持续的发展。

高素质的人才需要高质量的教育培养, 高质量的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我们以教师教学实践能力提高为突破口, 将教学过程管理也纳入教师研修活动的范畴, 找准教学实践中的薄弱环节和发展需求进行培训体系规划。建立了富有新课程特色的“教学行为为先导, 教学反思为纽带”的校本培训体系。

一、构建和谐的校本培训机制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团队是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而在这个过程中, 校本培训机制的构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校本培训机制的构建, 首先要考虑学校的整体战略, 因为培训必须依托学校这个载体, 必须配合学校总体战略的运行, 为此, 我们制订了富有特色的教师校本培训机制:一是明确校长的职责。二是在学校内部建立“校本培训”的管理专门机构, 加强对校本培训的组织、协调和领导, 保证校本培训的时间、场地、人员及培训内容的落实, 使继续教育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三是规范校本培训学时、学分考核, 加强校本培训档案资料管理建设, 强化动态管理。校本培训综合档案内容包括文件、制度、计划、总结、音像、图片、大型教学教研活动记载、教研课题目录骨干教师分层培训名单等教师个人参训档案内容包括根据学校培训计划拟定的个人学期培训计划、总结、参加学校集中组织的自培活动情况记录、自学笔记、听课笔记、上公开课的教案、个人课题研究情况, 自制教具及教学软件、发表的论文等。这些档案资料将作为教师学时、学分考核登记的依据, 进而成为教师获取继续教育结业证书和晋升职称的依据。四是师资保障和教材保障, 学校要大胆起用那些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的教师作为校本培训的基本师资力量, 同时也可聘请校外教育教学名师担任培训教师。学校尤其要重视选送骨干教师外出学习、考察, 为他们拓展视野, 更新知识、观念, 提高水平创造必要的条件, 从而为校本培训奠定雄厚的师资基础。此外, 学校还要根据培训内容有针对性地及时筛选或自编培训教材、讲义 (包括文本、音像磁盘等) 以供培训需要。

二、组织富有成效的教师培训系列活动

我们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 组织富有成效的教师培训系列活动, 以此作为学校新一轮发展的主攻方向, 以提升教师业务能力为核心, 着眼于教师综合能力的提升, 不断探索教师队伍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 积极为教师创设自主发展的空间, 努力打造一支敬业爱生、扎实高效、充满活力、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1. 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研训活动

学校本着“搭建平台, 稳步提高, 不搞形式主义”的原则, 切切实实地为教师的发展创设空间, 先后举行了“关注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落实课程标准, 细化三维目标”课改研讨活动, 同教材不同教法研究, 教师磨教案、磨课等一系列校本研训活动, 组织教师共同探讨和解决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还鼓励教师积极开展课题研究, 教研与科研相结合, 培养教师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最终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

2. 开设“学术系列讲座”

聘请在学术上有所专长的教师、专家和学者为教师开设一些既具有一定学术性, 又密切联系教育教学及生活实际的讲座。如“教师的着装艺术”、“教研课题的选定”、“当代教育与课程改革”、“美育的艺术教育”等, 为教师打开了一扇扇人文艺术的大门

3. 编印《教师发展手册》, 建立教师成长档案

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和深入,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课程改革的根本保障的观念得到共识。学校针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六个一”工程:每位教师确保每年阅读一本专著、开设一堂教学实践课、点评一堂公开课、设计一份试卷、撰写一篇论文、参加一次研讨。根据“六个一”工程内容, 编印了《教师发展手册》, 学校还为每位教师建立了成长档案, 将各项教学资料、获得的荣誉、发表的文章等相关资料归档保存。

4. 聘请“教学顾问团”, 进行专业引领

专业引领的实质是理论、经验对实践的指导, 理论、经验与实践的对话, 理论、经验与实践关系的重建。专业引领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研究的水平,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邀请一批特级教师组成的“教学顾问团”, 手把手地指导教师备课、上课和课后反思。这些专家不仅带来了大量的教学资源, 而且为教师打开了一扇窗, 拓宽了视野, 促进了教学能力的提升。

5. 利用“希望之星”、“教坛之星”等培养契机, 以点带面

为了全面推进二期课改, 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先后举行了“希望之星”、“教坛之星”的培养、评选活动。通过培养, 教师在理论学习、教学实践、课题研究等方面都切实得到了提高, 迅速成长为学校教学骨干。与此同时, 教师又将好的教育资源带回学校, 使教研组全体教师受益, 起到了以点带面的效果。

三、开展教学行为诊断的教师教学行为反思活动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已完成的教学实践活动有目的地进行审视, 做出理性思考, 并用以指导日后的教学。教学反思能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水平, 它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它的方式是学习和反思相结合, 特别要加强自我学习、自我反思的意识。重视对实践的反思总结, 更重视反思后的实践, 两者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从而达到研究促进教学的目标。

教学反思的真谛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 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 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学会教学反思, 它可以发现不足, 查找原因, 寻求改进办法使教学日臻完善不断提高可以将教学中的“灵光闪现”进行总结提炼, 使之成为稳定的理性行为, 使教学过程更加精彩纷呈;通过对学生学习表现的反思, 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 使师生沟通更加有效, 师生关系更加融洽, 增强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互动性;通过对自身行为剖析, 可以更加理性地认识自我, 从而更有效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扬长避短, 最大限度地体现自身价值。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 存在诸多无法预知的因素, 课后反思不但可以获得许多宝贵经验, 用以指导教学, 而反思过程本身又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研究能力。

1. 开展“教学行为诊断”系列活动

基于对教师课堂教学的不足而开展了“教学行为诊断”系列活动。利用教学探究室, 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过程进行全程自动录像, 课后对教学行为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筛选整理调查与归因分析, 对问题提出解决设想与行动计划, 伴随着“持续反思”的“行动”, 最后反思、总结并形成矫正建议。探究课堂通病, 提高教师课堂驾驭能力, 促进课堂教学艺术水平的全面提高, 使教师有所作为、有所发展、有所超越。具体做法:第一阶段由学校统一安排, 各教研组、备课组落实过程管理, 规范动作。每位教师每学期在教学探究室至少授课一节, 所有教师要对自己的课堂情景进行认真评价与反思。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全程实录后制作成光盘并上传到校园网, 再分学科课堂教学诊断研讨活动, 通过同伴互助和自我诊断, 最后由教师撰写课堂诊断反思报告。活动结束后每位教师将教学设计、诊断性反思报告上交校长室, 作为教师个人业务档案。每年将教学设计、诊断性反思报告编著成教师发展丛书, 作为学校出版物出版。第二阶段“课堂教学诊断活动”的教师在上课前两天自行上报学校, 由备课组负责, 教师自发进行。我们认为这样做是为了保证我们的教学不落伍, 把握最新的课堂教学动态, 因为教师成长是教师学会教学, 不断学得与教师有关的角色期望和规范的社会化过程。能够不断超越自我知识和教学经验局限的教师, 将保持动态、开放、持续发展的状态, 才能成长为学者型、专家型教师。第三阶段为尝试提高, 教师在前两个阶段进行自我反思的基础上检验成效, 现在进教学研究室上课已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行动

2. 开展“知识缺陷诊断”系列活动

采取“你出题我做题”的形式, 首先将教师分成35周岁及以下和35周岁以上两个年龄段, 前者出题后者做题, 考试题目由两部分构成, 即新课程标准、新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当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试题, 分值各占50%, 目的在于使各层面教师自觉关注新课程、读懂新教材, 使教师不断丰富理论素养, 更新教材变化引起的知识缺陷。学校把出卷质量和考试成绩作为考核教师的一项重要指标。通过各种考核或考试为载体, 进行自我知识缺陷诊断。教育考试持续化、制度化, 促使学校建成学习型校园、培养学习型教师。学校根据不同阶段安排不同的学习重点, 每学期都安排专题性考试或教师基本功比武活动。我们认为, 学校要使教师教育真正有所作为, 就要根据情况进行针对性、提高性的学习活动, 以考促学已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 教师通过自我学习, 不断提升自身的整体素养, 真正地提升自己的内涵。我们举行了教师“学考纲研考题”活动, 所有高中教龄5年及5年以下的青年教师参加了考试。

从钻木取火到火柴的运用, 从刀耕火种到机器生产, 人类社会走过了漫长的道路, 经历过无数次的嬗变。校本体系涉及的范围极广, 将是一场教育观念的革命, 一场教师培养模式的革命, 一场涉及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学习状态以及日常教育教学管理等一系列领域的革命。博大精深的校本体系的建设极大地提升了教师的整体素养, 也让学校发展如虎添翼, 这仅仅是开头, 校本体系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 尽管我们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但总感到在研究力度与水平上还不够, 如何理解与应用校本培训体系的研究成果, 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与品位, 还需要我们做深入的挖掘与开发工作更需要专家和同行的指导

参考文献

[1]万福, 于建福.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 2000.

[2]郭景扬.教师继续教育研究[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1.

校本培训教育教学 篇9

一、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校本培训的策略研究

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校本培训应当面向全体教师, 以师德为首, 以教育科研能力培训, 新课程改革和青年教师培训为重点, 造就一支师德好、观念新、素质高、业务精的教师队伍:

(一) 集中培训与阶段性培训相结合

集中培训由学校统一安排, 学期初和学期末开辟专门数天时间全校教师集中;集中培训的内容包括名家讲坛、教师先进事迹报告、新教学观、教学法培训和多媒体教学设备使用培训等。自2011年开始, 学校集中培训的天数已达31天, 集中而有效地对教师某一方面的观念和技能进行突破和提高。

阶段性培训是指学校组织教师在学期中按照既定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系统培训, 包括教学论坛、学习体会交流、青年读书会、研究课等。每学期, 青岛幼师每学期都有10人次以上的教师开设校级研究课、教改实验课和高讲示范课, 全校教师进行观摩学习, 课后举行全校范围的评课。

通过这种集中与阶段的结合, 可以激发教师的兴趣, 有效地调动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二) 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相结合

除了在校内组织集中和阶段性培训外, 学校有计划有选择地派教师外出听课、学习和培训, 博采众长, 弥补校本培训的不足。

近两年来青岛幼师先后多次派出217人次的教师赴各大城市参加学前教育及有关学科研讨活动.组织全体班主任教师参加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班主任培训;组织校本部和附属幼儿园的教师到北京参加“十二五”规划课题培训会;组织各学科教研主任参加在长沙举行的学前教育相关培训青等等。学校还组织教师参加了青岛市、山东省、国家级各级各类的学科培训, 受益面达到90%。

(三) 校内一线教师与名师专家相结合

青岛幼师形成了以学校自主培训为主体, 聘请校外专家参与培训和校际交流培训相结合的开放式的培训体系。例如教师在参加了青岛市教育局组织的首届德国教学法的培训之后, 参训教师将培训的心得与全体教师进行了分享, 让全体教师感受了德国先进的教学理念。

学校还还聘请了其它著名高校的课程论和教学论方面的专家来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讲学, 并进行课堂教学指导, 参与教师培训, 拓展了教师们的视野。今年, 学校就邀请了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教育学博士、世界学前教育组织中国委员会秘书长刘占兰在学校学前教育“名家季讲堂”中为老师们解读了幼儿教师的新标准;陈鹤琴的外孙、教育名家柯小卫做了《陈鹤琴与中国现代幼儿园》的讲座。

(四) 校本培训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

青岛幼师以各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把培训中获得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 用于开展教学研讨活动, 互相听课、评课、交流, 多下幼儿园, 与幼儿园教学实际接轨, 促进教师教学业务水平的提升, 用于实际班主任工作中, 促进教师提升育人水平。

学校组织相关学科教师深入到校附属幼儿园、市实验幼儿园、市府机关幼儿园、广和幼儿园等岛城知名幼儿园开展调研活动, 把先进的教育教学观念和幼儿园的实践相结合, 让校本培训延伸到幼儿园。

二、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校本培训效果研究

仍以青岛幼师为例, 经过全校领导教师的共同努力, 近几年的校本培训工作突破了旧观念的束缚, 其效果经过几年的积累, 也是非常振奋人心的:

(一) 教师理念逐步升华

首先就体现在教育改革的新思想、新观念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全体教师的理念得到了更新。新理念在广大教师心中已经内化、扎根, 有效的提升了教师理论素养。近2年, 教师根据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 93%的教师申报各级各类课题, 30多人次参加教材编写。

(二) 课堂改革生机勃勃

课堂是教师工作的主战场, 课堂教学改革是实施新课程的关键。走进幼师, 你可以看到“亦师亦生, 教学做合一”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中的渗透, 许多可喜的变化, 新颖的教学方法, 平等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课堂环境, 张扬起生命的活力。近两年, 开设市级以上公开课7节次, 优质课评比, 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获市级2等奖以上的8人。

(三) 科研成果丰硕喜人

教育科研既是对已有实践的反思和提炼, 又是对校本培训成果的检验和升华。迄今为止, 青岛幼儿师范学校已拥有国家级重点课题3项;省市级课题5项, 教改实验项目10项, 精品课程5门;近两年来, 青岛幼师有45人在省论文评选中获奖, 有30余篇文章发表。

结语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应当乘着学前教育大发展的春风, 大胆创新, 积极实践, 努力探索新形势校本培训工作的实效性, 创新性, 使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校本培训工作进一步呈现欣欣向荣的态势, 让学前教育事业在不断进取中走向卓越, 走向辉煌。

摘要:在国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形势下, 为充实和提高相关专业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专业技能, 各中职学校纷纷把握发展契机大力建设教师队伍, 校本培训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以青岛幼儿师范学校为例, 用行动研究的方法梳理了校本培训的方法和策略, 对比了校本培训前后教师的进步和取得的成果, 为兄弟院校的校本培训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职学校,学前教育,校本培训

参考文献

[1]张耕.浅谈校本培训与学校管理[J].才智, 2011年17期.

[2]张晓微.校本培训中的教师主体性的个案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 2011年.

校本培训教育教学 篇10

一、校本培训的特征、原则及优势

1、校本培训的本质特征:从校本培训的含义我们不难看出, 它是一种针对性和实效性较强的培训方式。这是因为, 校本培训由校长进行组织领导, 校长是全面掌握和了解学校教学工作的, 对如何开展对教师的继续教育、开展哪些继续教育内容、如何因材施教、由谁负责授课最具有发言权。可见校本培训是从教师的实际出发、针对教师的实际情况开展的培训, 是最能抓住培训重点、难点, 结合教师实际需求开展的培训。所以, 校本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最强。同时, 校本培训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全员性特征。我们知道校本培训是通过组织教师对教学大纲、教材的深入分析, 使教师全面准确的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使教师准确把握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从而切实提高实际教学能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能够把握住如何针对学生的心理及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 并通过有效的引导、启发、交流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才能形成师生之间的良性配合和互动, 使学生在短短的45分钟内获得更大的信息量, 提高实际教学质量。由此可见, 校本培训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特征。另外, 校本培训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职级的教师, 并根据教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适时对教师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这足以说明校本培训是针对本校所有教师的全员培训。此外, 校本培训还具有直观性和持续性的特征。由于校本培训的授课教师是本校的教师, 教师之间对教学水平、授课风格等都十分了解, 再通过校本培训的方式加强学习并在实践教学中模仿, 有助于教师们更加直观地掌握高效的教学方法。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 素质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 小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这就要求通过持续开展校本培训来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水平。因此, 校本培训将随着时代的发展持续开展下去。

2、校本培训的原则:校本培训必须坚持切合本校实际、 主体发展性、学以致用、统一灵活相结合的原则。一是校本培训的切合本校实际原则。校本培训与其他继续教育模式不同, 它的教育资源、教师、教学设施、办学条件都受到学校实际情况的制约。不同小学院校的规模、师资力量、教学资源、教学设施、教学管理模式等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因此, 在开展校本培训时, 也必须充分考虑本校的实际情况, 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但都必须以提高教师们的实际教学能力为宗旨。二是主体发展性原则。校本培训的主体是教师, 开展校本培训也是为了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优化本校的师资队伍。所以, 学校必须高度重视每位教师的发展, 并将教师的个体发展放在首要位置, 坚持主体发展性原则。三是学以致用的原则。校本培训的目的是提高教师们的教学水平, 这就要求教师在校本培训过程中学到的相关知识及时进行消化, 转化为自己的理论成果, 只有坚持学以致用才能真正发挥校本培训的真正效果。四是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原则。学校开展校本培训需要全面把握本地区同类其他院校校本培训工作开展的总体情况, 在把握统一性原则的基础上, 巧妙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 灵活性地开展本校的校本培训, 并注重吸收和借鉴其他学校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此外, 还应针对不同教师的职称水平、学历水平灵活性地开展不同层级的培训内容。

3、校本培训的优势:一是校本培训从教学工作实际出发的, 通过对教学大纲、教材的把握, 教学计划的制定来研究教学方法, 学习专业知识, 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二是以业务学习、教研活动为框架, 以“公开课” 、“观摩课” 、“试验课” 的形式, 以及教育、教学经验的总结、交流等为主要内容, 做到有的放矢, 典型引路, 使教师仿有榜样, 研有目标, 学以致用, 从用中学, 效率显著。[1] 三是具实用性强。 校本培训采取紧密联系实际, 学用结合的培训方法, 可以缩短教师到校外培训的适应过程并节省因到外地培训的旅途时间, 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实用性强。

二、校本培训基地建设以及课程设置

建立与完善培训基地, 是实现校本培训的基础性工作。[2] 这就要求我们积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学校要加强对校本培训的组织领导。小学校长要承担起校本培训第一责任人的职责, 高度重视此项工作, 并成立一个以校长为组长的继续教育领导小组。制定校本培训计划和相关制度, 确保校本培训按部就班的实施。二是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的指导教师队伍。校本培训效果提升的关键在于指导教师过硬的综合素质。因此, 学校要积极发展本校内理论知识渊博、实践经验丰富、对本校情况了如指掌的教师进入指导教师的师资团队。三是提供教学设施。学校要为开展校本培训提供必要的图书资料、音像资料和现代教育设备等教学设施。

校本培训能否实现切实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目的, 关键在于是否开设本校特点的自培课程。这些课程应包括以下内容:以提高教师政治理论素养为主的科学发展观等理论知识, 以提高教师职业素养为主的教育制度与教育法规学习, 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为主的现代教育理论、专业知识、计算机操作技术、教学技能、授课技巧、心理学等, 以提高教师管理水平为主的团队及班主任工作的理论与实践等。有条件的中小学校应该加大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力度, 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校本培训方案和教育部编写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开发指南》的指导下, 立足本校、本县的实际, 有目的、有计划、分步骤地研究开发适合本校特点的自培课程和教材。[3]

三、校本培训的有效操作方式

经过长期的尝试, 校本培训作为一种被广泛应用的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方式, 已经逐渐具备了相对成熟的有效操作方式:

一是广开师道, 能者为师。开展校本培训离不开公认的高水平的教师作为指导教师, 为全面提高本校教师的综合素质, 要拓宽讲师的范畴, 不论是在哪一领域取得显著成绩或者具有丰富经验、熟悉本校情况的教师, 都可以根据教学需求, 发展他们成为校本培训师资团队的一员。这对于他们而言, 是一种无形的肯定和莫大的荣誉, 有助于刺激他们更加努力的工作, 从而现身说法, 示范教学, 将自己有益的教学技巧、经验传递给其他教师, 帮助其他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快速成长起来。

二是开展培训需求分析。通过对我市不同地区小学校本培训工作的考察, 结合本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 对教师做校本培训需求调查, 准确掌握教师最急需、最迫切的培训内容, 为有针对性地开展校本培训打下坚实基础。

三是行动研究。即“ 由社会情景的参与者, 为提高对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 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 进行的反思研究”。[4] 教师要在总结借鉴经验的过程中获得实践性知识, 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是经常进行教学反思。有效的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在客观分析教学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高自我觉察水平和教学监控能力。让教师在有效的反思过程中, 认识到自身的不足, 积极探寻如何通过新的理念来解决遇到的问题, 切实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

结论:总之, 校本培训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 启动以来中小学最主要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经过多年的尝试, 张家口市小学教师校本培训已积累了相对成熟的套路, 建立了完善的模式, 为提高本市小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做出来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严义开.校本培训-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一种模式.维续工程教育.2000年第2期:27-29.

[2][3]王奂新, 田金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管理模式分析.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2月.第19卷第1期:116-120.

上一篇:机遇与挑战共存下一篇:研究性实验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