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的机遇与挑战

2022-09-04

第一篇:云计算的机遇与挑战

量子计算时代,信息安全的挑战与机遇

By *** 2010年7月

(武汉大学 国际软件学院 2008级7班)

摘 要:量子计算技术的发展对我们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计算机的实用化只是时间问题,我们必须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本文简单介绍了量子计算的基本原理,发展现状及实现方案,展现出了其诱人的前景。同时也指出了对我们当前信息安全的挑战,并且提出了两种应对方案,一是从密码的算法方面入手,二是发展被称为最可靠通信技术的量子密码。

关键字:量子; 计算机; 信息安全; 密码

Abstract: The developing of quantum technology is an opportunity as well as challenge. The common quantum computer is on the way and we must do the preparation now. This paper gives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both the basic theory of quantum computation and the possible solutions for implementation of quantum computer, which shows the promising future of this field. At the same time, we point out the challenges witch it brings to present information system. There are two solutions for this challenge. The first one is to do research in algorithm of cryptography. Another solution is to develop quantum cryptography which is described as the most reliab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Key Words: Quantum; Computer; Information Safety; Cryptography

一、 引言

从1946年人类第一台计算机ENIAC的,到今天计算机信息技术飞速的发展,计算机已经走过了六十多年的历程。六十年中计算机一直按“摩尔定律”的预言不断发生着惊人的变化,体积越来越小,运算速度越来越高,成本基本保持不变,当然计算机芯片的集成化程度越来越高。

这种经典计算机本身存在着不可避免的致命弱点:一是计算过程能耗的最基本限制。逻辑元件或存储单元所需的最低能量应在kT的几倍以上,以避免在热涨落下的误动作;二是信息熵与发热能耗;三是计算机芯片的布线密度很大时,根据海森堡不确定性关系,电子位置的不确定量很小时,动量的不确定量就会很大。电子不再被束缚,会有量子干涉效应,这种效应甚至会破坏芯片的功能。因此现代计算机进一步缩小计算机的体积,提高运算速度已经极其困难。

大多数观察家预期“摩尔定律”的神话将在21世纪的前20年内结束。然而量子学研究给计算机的未来探索出了一条新的出路——量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利用粒子所具有的量子特性进行信息处理,能够用极少的数量表示大量的数据。量子计算很可能就是“摩尔定律”的终结者。目前,量子计算与量子信息技术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量子计算时代的到来,将对我们人类的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在给我们带来了巨大机遇的同时,也对我们的当前的信息安全形成了严重的威胁,不断地挑战信息安全工作者的智慧。

二、量子计算技术 1. 一些重要的基本原理

量子计算之所以有杰出的表现,主要是有以下几个特点:

(1) 量子比特

在量子力学中,我们可以用自旋或者二能级态构造量子计算机中的数据位。与经典计算机相区别,我们称之为量子位(qubit),经常用|表示。在经典计算机中,每一个数据位要么是0,要么是1,二者必取其一。与经典计算机数据位不同的是,量子位可以是|0或者|1,也可以同时是|0和|1。也就是说,在量子计算中,数据位的存储内容可以是0和1的迭加态:|0|1。其中、的含义是在测量时得出结果|0、|1的概率的相关量,221。

以上只是对单量子比特的介绍,还可以有多量子比特。以双量子比特为例,它有四个基:|00、|01、|10、|11,一个双量子比特可以处于如下状态:

其归一化条件为:

|=00|00+01|01+10|10+11|11

x{0,1}2|x|21。

对于更多的量子比特,其基态可表示为:|x1x2xn|。

由此可见,量子计算对经典计算作了极大的扩充。n个量子位可以同时存储2n个数据,从而大大提高了存储能力。

(2)量子比特门

经典计算线路由连接线和门组成,量子线路也不例外。

单量子比特门是一个(二阶)酉矩阵U,满足U†UI,作用在量子比特

||0|1上,相当于将|左乘上U,变换成|`U。

实际上,第一个酉矩阵U都对应着一个有效的量子门,即对于量子门来说 唯一的限制就酉性(unitary)。量子门的作用都是线性的。

在量子线路中,受控非(CNOT)门是一个通用门,任意的多量子比特门都可以由CONT门和单量子比特门复合而成。

(3)量子纠缠态

现代物理学发展表明,量子纠缠态之间的关联效应不受任何局域性假设限制。如果体系的波函数不能写成构成该体系的粒子的的波函数的乘积,则该体系的状态就出处在一个纠缠态,即体系的粒子的状态是相互纠缠在一起的。如果两个粒子处在纠缠态上,不管它们离开有多么遥远,对其中一个粒子进行测量(作用),必然会同时影响到另外一个粒子。正是由于量子纠缠态之间的神奇的关联效应,使得量子计算机可以实现量子平行算法,从而在许多问题上可以比经典计算机大大减少操作次数。 2. 量子计算机的优势

(1)体积

量子计算机是一类遵循物理系统的量子力学性质、规律进行高速数学和逻辑计算、存储及处理量子信息的物理设备。当某个设备处理和计算的是量子信息,运行的是量子算法时,它就是量子计算机。在计算机的器件尺度方面,经典计算机要达到体积小、容量大和速度快的要求受到限制,而量子计算机遵循着独一无二的量子动力学规律(特别是量子干涉)来实现一种信息处理的新模式。它以原子量子态作为记忆单元、开关电路和信息储存形式,组成量子计算机硬件的各种元件达到原于级尺寸,其体积不到现在同类元件的1%。对计算问题并行处理,量子计算机比起经典计算机有着速度上的绝对优势。

(2)速度

与经典计算机相比,量子计算机最重要的优越性体现在量子并行计算上。我们已经知道,量子计算最本质的特征为量子叠加性和相干性。量子计算机对每一个叠加分量实现的变换相当于一种经典计算,所有这些经典计算同时完成,并按一定的概率振幅叠加起来,给出量子计算机的输出结果,这种计算称为量子并行计算。量子并行处理大大提高了量子计算机的效率,使得其可以完成经典计算机无法完成的工作,例如一个很大的自然数的因子分解。量子相干性在所有的量子超快速算法中得到了本质性的利用。因此,用量子态代替经典态的量子并行计算,可以达到经典计算机不可比拟的运算速度和信息处理功能,同时节省了大量的运算资源。 我国已经研制出4个量子位的演示用量子电脑,在世界上处于领先水平。据中科院院士郭光灿说,具有5000个量子位的量子电脑,可在30秒内解决传统超级计算机要100亿年才能解决的大数因子分解问题,这种特性非一般人能够理解。

(3)计算与能量的关系

由热力学定律知, 计算的另一个资源是能量。经典计算作为一种机械的过程与能量的消耗是有关联的。在现代的经典计算中, 计算机消耗电能看似平常, 亦很少有人研究经典计算与能量的关系。然而在量子计算当中, 理论上计算是不消耗任何能量的。 3. 量子计算机的几种实现方案

1998年美国和英国的牛津大学小组已在实验室里制造出了最简单的量子计算机。这种计算机与以往的计算机不同,与我们现在办公桌上“庞大的”机器相比,它更象放在机器旁边的咖啡杯。我们现在还无法确定未来的量子计算机究竟是什么样的,目前科学家们提出了以下几种方案。

第一种方案,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咖啡杯”量子计算机是核磁共振计算机。我们可以用自旋向上或向下表示量子位的0和1两种状态,那么怎么实现自旋状态的控制非操作呢?在许多有机分子中,当其中一个原子的自旋处于不同状态时,另外一个原子的自旋翻转所需的能量或者说共振频率也不同。如果我们把其中一个原子的自旋状态当作控制位,另一个原子的自旋当作目标位,控制不同的共振频率,就可以实现控制非操作。而它之所以更象一个咖啡杯,是由于这些有机分子(例如氯仿)被溶解于另外的有机溶液里。这些有机溶液与氯仿几乎没有相互作用,从而保证了量子态和环境的较好隔离。

第二种方案是离子阱计算机。在这种计算机中,一系列自旋为的冷离子被禁锢在线性量子势阱里,组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绝热系统。与核磁共振计算机不同,这种量子计算机由激光来实现自旋翻转的控制非操作。由于在这种系统中,去相干效应在整个计算中几乎可以忽略,而且很容易在任意离子之间实现n位量子门。

第三种方案是硅基半导体量子计算机。在高纯度硅中掺杂自旋为的离子实现存储信息的量子位,由绝缘物质实现量子态的隔绝,硅基半导体量子计算机与经典计算机一样建立在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基础上,因此有着巨大的诱惑力。此外还有线性光学方案,腔量子动力学方案等。

三、对信息安全的影响 1. 对当前密码体制的挑战

量子计算机的快速计算与分析能力也给当今社会的信息安全体系带来很大的冲击。目前,针对密码破译的量子算法有以下两种:

一是由贝尔实验室的Grover在1996年发明的Grover算法。这是一种针对所有密码(包括对称密码)的通用的搜索破译算法,其计算复杂度为O(N )(相当于把密钥长度减少到原来的一半)。从破译的角度,虽然这种算法使现有的计算能力提高了数亿倍,但对于目前使用的绝大多数对称密码和公钥密码来说还没有受到致命威胁。 二是由贝尔实验室的Shor在1994年发明的Shor算法。这是一种专用的搜索破译算法,其扩展算法能以多项式时间攻破所有的能够转换成广义离散傅立叶变换的公钥密码—— 包括目前广泛使用的RSA、DH 和ECC。由于量子并行运算的内在机制,即使我们不断增加这类密码的密钥长度,也只不过给破译工作增加了很小的代价。对于椭圆曲线离散对数问题,Proos和Zalka指出在Nqubit的量子计算机上可以容易地求解k比特的椭圆曲线离散对数问题,例如,利用1448 qubit量子计算机可以破译256位的椭圆曲线密码。但Shor算法不能用来破译其他类型的公钥密码。

现行的信用卡加密技术也面临着失效的危险。如今的安全措施可能需要现在的计算机花费数千年才能破解,但是量子计算机破解它们只需要几个小时,所有的安全措施都将成为一纸空文。

2. 应对量子计算挑战的策略

一旦量子计算机进入实用,还有什么密码可用? 这是摆在我国面前的一个紧迫的重大战略问题。我们应该未雨绸缪,积极探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量子计算密码算法,以应对量子计算的挑战、确保我国在量子计算环境下的信息安全。 2006 年5 月,在比利时召开了“第一届抗量子密码学会议”(PQCrypto2006, Post-Quantum Cryptography,意思是“量子时代到来之后的密码学”。2008 年10 月,在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召开“第二届抗量子密码学会议”(PQCrypto 2008)。

从这两次国际会议来看,公钥密码应对量子计算机的挑战,还有以下三种基本对策:

(1)用量子密码替代公钥密码。其优点:安全性能在理论上保证绝对不可能用数学方法来破译。问题在于:建立量子密码系统需要昂贵的量子信道,量子密码也不具备数字签名的功能,如何建立网络信任体系值得探讨。

(2)用对称密码的签名取代公钥密码的签名,例如用Hash 函数实现Merkle 签名方案。其优点:其安全性等价求解单向函数的困难性,大大高于目前所有的公钥密码体制;与量子密码相比实现的代价很低。问题在于,这种签名采用一次一密体制,即产生一次签名就要用掉一个密钥,难以在开放环境下大量使用。 (3)采用不能转换成离散傅立叶变换的数学难题来建立公钥密码体制。其优点:功能与现有公钥密码一致,能满足开放性的使用环境,成本低,具备工程实现的可行性。问题在于:其安全性不如前两种那么强,不排除将来有可能会发明出能破译这些密码的新的量子算法。

武汉大学的张老师认为可以采用量子密码、DNA 密码等基于非数学难题的新型密码。这些极具潜力的新型密码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有待我们深入系统地研究完善。他还指出,基于数学难题的、能够抗量子计算攻击的密码也能有效的抗量子计算,这种方案的哲学原理是: 哲学上,任何事物有优点,必然也有缺点。量子计算机有优势,必然也有劣势。有其擅长计算的问题,也有其不擅长计算的问题。基于量子计算机不擅长计算的数学问题构造密码,便可以抗量子计算的攻击。 目前的研究表明:凡是能够转化为求解广义离散傅里叶变换的数学问题,量子计算机都擅长计算。量子计算机能够依据Shor 算法对RSA、ECC 公钥密码和DH 密钥协商体制实施有效攻击,其原因就在于此。但是,量子计算机对诸如非线性方程组求解、格上的一些问题、背包问题、纠错码的一般译码问题等一些困难问题,都不擅长计算。于是,完全可以基于这些困难问题设计密码,而这些密码是抗量子计算的。

四、量子密码 1. 基本原理

量子密码学的理论基础是量子力学,而以往密码学的理论基础是数学。与传统密码学不同,量子密码学利用物理学原理保护信息。首先想到将量子物理用于密码技术的是美国科学家威斯纳。威斯纳在“ 海森堡测不准原理”和“ 单量子不可复制定理”的基础上,逐渐建立了量子密码的概念。“海森堡测不准原理”是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指在同一时刻以相同精度测定量子的位置与动量是不可能的,只能精确测定两者之一。“ 单量子不可复制定理”是“ 海森堡测不准原理”的推论,它指在不知道量子状态的情况下复制单个量子是不可能的,因为要复制单个量子就只能先作测量,而测量必然改变量子的状态。

威斯纳于1970 年提出,可利用单量子不可复制的原理制造不可伪造的“电子钞票”。由于这个设想的实现需要长时间保存单量子态, 这是不太现实的,因此,“ 电子钞票” 的设想失败了。但是,单量子态虽然不好保存却可以用来传递信息,威斯纳的尝试为研究密码的科学家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量子密码最基本的原理是“ 量子纠缠”,即一个特殊的晶体将一个光子割裂成一对纠缠的光子。被爱因斯坦称为“ 神秘的远距离活动”的量子纠缠,是指粒子间即使相距遥远也是相互联结的。大多数量子密码通信利用的都是光子的偏振特性,这一对纠缠的光子一般有两个不同的偏振方向,就像计算机语言里的“0”和“1”。根据量子力学原理,光子对中的光子的偏振方向是不确定的,只有当其中一个光子被测量或受到干扰,它才有明确的偏振方向,它代表“0”和“1”完全是随机的,但一旦它的偏振方向被确定,另外一个光子就被确定为与之相关的偏振方向。当两端的检测器使用相同的设定参数时,发送者和接收者就可以收到相同的偏振信息,也就是相同的随机数字串。另外,量子力学认为粒子的基本属性存在于整个组合状态中,所以由纠缠光子产生的密码只有通过发送器和接收器才能阅读。窃听者很容易被检测到,因为他们在偷走其中一个光子时不可避免地要扰乱整个系统。

当前, 量子密码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如何利用量子技术在量子通道上安全可靠地分配密钥。所谓“ 密钥”,在传统的密码术中就是指只有通信双方掌握的随机数字串。量子密钥分配的安全性由“ 海森堡测不准原理”及“ 单量子不可复制定理”保证。根据这两个原理,即使量子密码不幸被电脑黑客撷取,也因为测量过程中会改变量子状态,黑客得到的会是毫无意义的数据。

我们可以这样描绘科学家们关于“ 量子密码”的设想:由电磁能产生的量子( 如光子)可以充当为密码解码的一次性使用的“钥匙”。每个量子代表" 比特含量的信息,量子的极化方式( 波的运动方向)代表数字化信息的数码。量子一般能以四种方式极化,水平的和垂直的,而且互为一组;两条对角线的,也是互为一组。这样,每发送出一串量子,就代表一组数字化信息。而每次只送出一个量子,就可以有效地排除黑客窃取更多的解密“ 钥匙”的可能性。

假如现在有一个窃密黑客开始向“ 量子密码”动手了,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场有趣的游戏:窃密黑客必须先用接收设施从发射出的一连串量子中吸去一个量子。这时,发射密码的一方就会发现发射出的量子流出现了空格。于是,窃密黑客为了填补这个空格,不得不再发射一个量子。但是,由于量子密码是利用量子的极化方式编排密码的,根据量子力学原理,同时检测出量子的四种极化方式是完全不可能的,窃密黑客不得不根据自己的猜测随便填补一个量子,这个量子由于极化方式的不同很快就会被发现。

2. 最可靠的密码通信技术

加密是保障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现有的各种密码中,没有哪种是解不开的。现在常用的标准加密方式是用一串随机数字对信息进行编码。比如,用数字串“5,1,19,20”来加密英文单词“east”( 四个数字分别表示单词中四个字母在英文字母表中的位置)。这种加密方案有一个致命的缺陷:从数学上来讲, 只要掌握了恰当的方法,任何密码都是可以被破译的。更糟糕的是,这种密码在被窃听破解时,不会留下任何痕迹,合法用户无法察觉,还会继续使用同一个地址储存重要信息,损失就会更大。

现在就是最安全的公钥密码系统, 一旦遇上量子计算机,就形同虚设。须臾之间量子计算机便能破译这种密钥。要是用量子密钥来加密信息,那就连量子计算机也只能望“密”兴叹了。量子密码技术是一种截然不同的加密方法,是密码编制人员追求的最高境界。主要是利用两种不同状态的快速光脉冲(光子) 来以无法破译的密码传输信息。任何想测算和破译密钥的人,都会因改变量子状态而得到无意义的信息,而信息合法接收者也可以从量子态的改变而知道密钥曾被截获过。单量子态有两个特殊的脾气,使它能“ 守口如瓶”:一是根据量子不可克隆原理,未知的量子态不能被精确复制,所以人们不能像复制钥匙一样复制量子态;二是由于量子不确定性原理,任何试图对它“ 不轨”的举动,都会毁坏套在信息上的量子密钥“ 信封”,使盗贼自暴形迹。从理论上来说,用量子密码加密的通信不可能被窃听,安全程度极高。

3. 发展现状

2003年8 月,美国的科研人员研制出一种能探测到单脉冲光的探测器,它同时还能将误测或“ 漏测”率几乎减小到零。

2003 年11 月, 日本总务省量子信息通信研究推进会提出了以新一代量子信息通信技术为对象的长期研究战略,计划在2020 年至2030 年间, 建成绝对安全保密的高速量子信息通信网, 以实现通信技术质的飞跃。

2003 年7 月,中国科技大学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的科学家在该校成功铺设一条总长为3.2KM 的“ 特殊光缆”,即一套基于量子密码的保密通信系统。2003年11 月,华东师大研制成功国内首台量子保密通信样机。

2006 年5 月,在比利时召开了“第二届抗量子密码学会议”。2008 年10 月,在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召开“第二届抗量子密码学会议”(PQCrypto 2008)。

五、国内外研究动态

由于认识到量子计算的战略重要性,世界上好多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地,众多研究机构深入到了这一领域,目前已经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 1. 美国政府已在量子计算领域投入巨资并走在世界前列。首先是美国军方的高度重视。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 A R P A)制定了一个“量子信息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2002 年12 月发表1.0 版,2004 年4 月发表2.0 版,其目标是:在2012 年前开发出各种复杂的量子技术,从核磁共振量子计算、离子陷阱量子计算、中性原子量子计算、谐振量子电子动态计算、光量子计算、固态量子计算、超导量子计算和“独特” 量子位(如液态氦上的电子等)量子计算等八个不同的技术方向上同时开展研究。

美国政府的其他部门也部署了相关计划:国家安全局(NSA)的ARDA5 (Advance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ctivity ) 计划;美国科学基金会(NSF)的QuBIC (Quantum and Biologically Inspired Computing) 计划;美国宇航局(NASA)的Quantum Computing Technology Group 计划;以及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的Physics Laboratory Quantum Information计划等。

在2007 年以前,I B M 一直是量子计算领域的先锋企业。该公司2001 年率先研制成功7 位量子计算机,并完成了用S h o r 算法进行整数分解的试验。I B M 没有采用“绝热量子计算”的技术路线,其研制难度更大,但更接近于多用途密码破译量子计算机。

2. 2007 年2 月,加拿大D -W a v e 公司成功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16 位商用量子计算机“Orion”,同年11 月,宣布研制成功28 qubit 量子计算机系统。 2008 年5 月,研制成功48 qubit 量子计算机系统, 12 月19 日,研制成功128qubit 量子处理器。

3. 欧盟在已完成的第五个框架计划中、以及正在进行的第六个框架计划中都有量子计算的项目。日本早在2000年10 月就开始了为期5 年的量子计算与信息计划。

4. 我国科学家也在积极开展量子计算方面的研究工作,2004 年中国科技大学潘建伟等完成Π 粒子量子系统纠缠态以及终端开放的量子隐态传输试验成吴楠等5 量子计算与量子计算机功。这是在国际上首次取得5粒子量子纠缠态的制备与操纵。

六、 结束语

量子世界是一个神奇的世界,它的到来对我们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目前,世界上各个国家,特别是各大经济科技强国,都认识到了发展量子计算技术的重要性,并把它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正是由于这个关系到国家重大利益的对抗性问题原因,上述计划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但研究成果严格保密,不允许在公开的学术会议上发表。

因此,我们国家必须要独立自主地发展我们的量子技术,有长远计划,并把它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由于历史等原因,我们没有很好地把握电子计算机时代的机遇。这又是一次机遇,我们国家一定要把握好,亲自迎接量子计算时代的到来,引领量子技术发展潮流,实现大国崛起。

参考文献

1. Michael A. Nielsen, Isaac L. Chuang. Quantum Computation and Quantum Information, London, Published b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in 2000. 13502-00 2. 张焕国,王后珍。抗量子计算密码体制研究,专题研究,2011年第05期, DOI:10.3969 3. 龙桂鲁,王川,李岩松,邓富国。 量子安全直接通信,《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2011年第41卷,第4期:332~342. 4. 吴楠,宋方敏。 量子计算与量子计算机,《计算机科学与探索》2007年1月,ISSN 1673-9418. 5. 管海明。国外量子计算机进展、对信息安全的挑战与对策,《计算机安全》,2009年4月。

6. 屈平。 量子密码技术开辟通信安全新时代。《世界电信》,2004年第8期。 7. 罗岚,戴琼海,方崂。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安全技术展望。

8. 杨理。 量子密码学的理论基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9. ELEANOR RIEFFEL. An Introduction to Quantum Computing for Non-Physicists. FX Palo Alto Laboratory and WOLFGANG POLAK. ACM Computing Surveys, Vol. 32, No. 3, September, 2000. Pp. 300-335 10. 王吉林,刘建设,陈培毅。 《微纳电子技术》第46卷第6期,2009年6月。 11. 龙桂鲁。量子计算算法介绍。《物理》第39卷,2001看第12期。

第二篇:核能的机遇与挑战

核能利用的风险与机遇

摘要:日本福岛核泄漏后,德国随即在民众的压力下宣布了全国放弃使用核能的决定,对于中国民众也引起了不少恐慌造成了诸如碘盐抢购的事件。可是世界其他国家如法国也表示无法放弃核能,核能到底存在着怎样的风险与机遇,本文将进行一定探讨。

关键词:核泄漏、核利用、核泄漏事件影响

日本的地震与海啸已经为该国的核工业尤其是福岛核电站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麻烦。毫无疑问这会给日本全国大部分地区带来环境影响,在事故发生的几天之后,甚至还引发了核工业的全球性反应。然而这些反应并不相同,而是因各国实际情况而异,如在规划过程中的公众参与情况,或是能源产业的所有权情况,抑或是各地的实际地理与地震条件以及危机防范情况等。

一、

日本福岛与切尔诺贝利

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8吨多强辐射物质混合着炙热的石墨残片和核燃料碎片喷涌而出。自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后,离核电站30公里以内的地区被辟为隔离区,很多人称这一区域为“死亡区”。20多年了,这里仍被严格限制进入,欲进入隔离区的人必须具备合法手续和有效证件。所有从隔离区出来的人,还必须在专门仪器上接受检查。

据专家估计,完全消除这场浩劫的影响最少需要800年。据不完全统计,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受害者总计达900万人。消除切尔诺贝利后患成了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政府的巨大财政负担。

切尔诺贝利的事故记忆犹新,1986年到现在已经这么多年过去了。郁祖盛很坦率地说,现在即便是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最恶化的情况,也和切尔诺贝利核电厂的爆炸所引起的大面积放射性释放有本质的差别。

据介绍,切尔诺贝利的爆炸,尽管不是核爆炸,也是一个功率陡增后引起的蒸汽爆炸,把几千吨的盖都掀掉了,放射性全部暴露。此次福岛核电站发生的爆炸是氢气与氧气混合后发生的爆炸,是一种化学反应。现在日本福岛核电站的情况最不理想的状态就是它会熔化,而且把压力容器烧穿了,放射性会出来。但是这种出来打个通俗的比方,是缓慢地流动,它不是一种爆炸。它跟切尔诺贝利有本质上的差别,它的影响的范围可能也是有限的。

二、

世界各国的反映与处理办法

日本福岛核事故之后,德国总理默克尔立刻宣布对本国核电厂进行安检,并对8座老旧核电站实行暂时关闭3个月措施。该措施于15日到期,政府决定不再启用这8座核电站,并准备制定新的核能法决定到2022年完全放弃使用核电,使德国成为第一个宣布不再发展核电的欧洲国家。

但是大多数国家很难跟随德国一同弃核。

德国弃核后,法国表示“尊重”德国立场,但尚未准备好放弃核能。法国总理菲永称核能是“未来的解决方案”,法国外长朱佩称,“至少数十年,不能没有核能。”

意大利与波兰都表示他们会继续他们的计划。在印度,负责设计、建造与交付核电站工程的公共机构——核电集团的主席说,日本发生的事件对他们的项目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阻碍”。然而在马来西亚,副总理声明“我们的相关机构是负责任的,我们可以放心,他们知道怎么做才是最好的。”

中国在3月16日(星期三)公布了一项重大决定:在新的安全法规出台之前,暂停审批核电项目。

亚洲开发银行南亚地区局能源处处长翟永平认为,民众可负担、完成“减排”指标和安全可靠这三个能源使用目标相互矛盾,不同国家会做出不同的选择。世界各国会否相继跟进弃核,取决于各国是否真的把气候变化即“减少碳排放”视为首要问题。田军认为,在保证完成二氧化碳排放指标的同时要保证供电,发展核能几乎是唯一途径,因此,大多数国家的核能开发不可能停止。

多位能源专家均表示,欧盟已经事实上建立了人员和电力流动自由的统一电力市场,德国反对在国内发展核电,但并不反对从邻国法国进口核电,可以预见,德国在弃核后将“加强区域合作”,还要从法国进口更多核电,从挪威进口更多水电。

三、

核能的发展和趋势

纵观世界核电工业的发展,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51~1960 年) ,试验性阶段。只有前苏联、美、英、法等国建成10 座试验性的核电站,总容量85. 9 万kW ,单机容量0. 3~21 万kW。

第二阶段(1961~1968 年) ,实用阶段。除上述四国外,德国、日本、加拿大、意大利等国的核电工业相继发展起来,总装机1223 万kW ,最大单机容量60. 8 万kW。此时,发电成本有的已低于常规火电站。

第三阶段(1969~1979 年) ,迅速发展阶段。核电技术趋于成熟,拥有核电站的国家逐年增多。特别是1973~1974 年的石油危机,将世界核电的发展推向高潮。

第四阶段(80 年代以来) ,缓慢发展阶段。70 年代末80 年代初,核能在发展中遇到重重困难,尤其是美国。问题的焦点是核电的经济性下降,加之1979 年三里岛核电站事故,核电的发展步伐放慢。 尽管世界各国核电站的建造费用70 年代以来都有增加,单位成本也比以前高,但法、日、德等国核电成本仍低于煤电。所以从整个世界来看,许多国家仍在积极建造和发展核电。

四、

核能的风险

出于对气候变化和长期能源安全的担忧,人们坚决地将核能重新提上了2007-2008年全球议程。近年来非碳能源的安全记录有了很大改善,核能技术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存在诸多吸引力。

在已有核工业运行的国家(例如欧洲、美国、中国、印度和俄罗斯等),总共有超过300个核能发电站计划已被列入规划或目前正处于建设之中。但是越来越多的非核技术国家(例如土耳其、越南和埃及和其他等国)正在探讨将核能作为能源选择。

问题在于核能依赖于浓缩铀的获得。一些国家对其核能产量进行探测,担心未来可能会受到六个目前生产商用浓缩铀的国家(法国、德国、荷兰、俄罗斯、英国及美国)的封锁。为了避免发生这种情况,这些国家可能决定建立其自身的浓缩铀生产设施。如果发生这种情况,管辖核能技术的国际架构将被摧毁,广泛扩散的风险将会危险地有所增加。鉴于对铀进行浓缩而获得发电站燃料的过程也可以用于生产武器级别的核材料,降低武器级别核材料扩散风险的唯一途径是劝阻相关国家不再建设新的浓缩铀设施。可是这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效果实在是让人无法信赖。

博拉克司长认为,自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事故后,核能的开发与利用就一直备受争议。争议不仅仅集中在核泄漏、核辐射、核废料的处理等方面,而是更聚焦于核能的“剩余风险”上,即不管采取什么样的保护措施,使用核能都存在着人类不可操控的风险。

五、

现阶段核电的必要性

目前全世界运行中的核电站共有437 座,装机总容量34,440. 2 万kW ,年发电量22,235 亿kW/h ,占世界总发电量的21. 9 %。其中美国最多,有109 座核电机组,法国56 座,日本51 座,印度也拥有10 座。还有85座核电站正在建设中,装机容量7,700 万kW ,分属于18 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以东亚地区发展最为迅速。

在德国之前,,1979 年三里岛事故发生之后,瑞典国民进行投票,坚决反对核电,瑞典国会1981 年决定在2010 年之前淘汰核电。但要代替全部现有的核电站,今后10 年内每年要花10 亿美元,这将使其GDP 下降1 %和大量工人失业。因此,1991 年瑞典政府重新评价了核电政策,决定撤消关于1995 年关闭两套核电机组的决定,并决定到2010 年前是否淘汰核电要看其他能源(风能、生物质能) 的开发是否成功再定。意大利1987 年决定暂停5 年执行核电发展计划, 致使工业用电费用大增,国家受到很大经济损失,1994 年便设立了一个协调国家核活动和核计划的特别委员会,决定到2020 年其核电所占总电力比重要接近OECD 国家平均水平。

另外世界性的燃料供应紧张和环境压力的加大,使越来越多的国家推行能源多样化政策,而发展核电是这一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且可再生能源尚难以替代核电等传统能源。翟永平认为,德国核电占发电量比例不大,十年内逐步弃核,理论上可以依靠发展可再生能源弥补需求,但从满足电力基础负荷需求的角度看,只有煤电和核电有替代关系。德国此前已经宣布要在2020年之前减排40%,核电承担的减排份额只能由煤等化石燃料来替代完成。他认为,可再生能源中,太阳能和风能是不错的能源补充,但从数量上说,可再生能源还算不上主流。可再生能源和煤也并不是完全的替代关系。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只能在不同的可再生能源之间比较。可再生能源的科技发展水平较高,但要满足同样需求,使用可再生能源的成本将大大超过传统能源。 田军认为,只有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水能和核能可以提供稳定的发电能力,而可再生能源是间歇性能源,受限于天气、时间等条件,且无法24小时稳定供电,因此,不能成为电网基础负荷的主要供应,只能作为“锦上添花”的补充性能源。如果要转化为连续性能源,从现有技术水平上看,较高的储存成本将不可避免。钱德称,对此,需要发展科技,降低不可再生能源的局限性,比如使太阳能在白天和夜晚都能使用。并鼓励各国共同参与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增加太阳能产能,从而降低成本。

六、 核能中的机遇

如上文提到过的,核能的利用与核扩散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可能是国际金融市场的一次机遇。为了通过一些框架性的手段进而保证浓缩铀的供应,沃顿商学院和哈佛肯尼迪学院的联合工作小组提出了一个真正具有创新意义的概念:“为实现安全提供保证。”作为国际原子能机构和其他机构工作成果的补充,该小组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在金融业和政府部门之间建立起一种合作关系,以创建世界首家国际核燃料保险基金。

该基金运做如下:将从所有成员国收取的会费存放于一家互助保险公司,该保险公司将使用部分资金建立现金储备和购买选配供给品。剩余资金将流向一个由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所组成的财团,而这些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为所有参与国提供分层级的金融保护。国际原子能机构成员国政府将作为该财团的金融担保人。在发生燃料供应中断的情况下,互助保险公司将行使其选择权并与燃料供应商、能源生产商和输送商协作,来安排及时的燃料供给或者从能源网(如果可得)之外采购替代电力。根据此前合同中达成的一致,该保险财团将对成员国和其他所涉及的替代燃料的提供商就任何效率损失进行补偿。

该概念是基于全球风险缓解的一个关键原则而提出的:所有国家正在努力通过能源独立来保障能源安全,通过创建一个为实现“能源互相依赖”的清晰框架,“为实现安全提供保证”的概念可能有助于改善能源安全的状况。

金融市场对核扩散的反应存在一些典型的全球风险问题,其中有道德风险问题和连带责任的问题,当然,在其他领域缺乏协调一致的政策和对系统完整性缺乏信心的情况下,可能无法指望这一概念会行之有效。

此外,氢能开发正在引发一场深刻的能源革命,并将成为世纪理想的二次能源。而核能有可能取代化石燃料而成为今后制氢的一次能源。核能与氢能的结合将使能源生产和利用的全过程实现洁净化。

氢作为一种二次能源"是一种能量载体或能流,必须通过消耗一次能源制取。为利用氢能首先须将氢从其化合物化石燃料、水和生物质中提取出来。 以水为原料的制氢技术包括电解水制氢和热化学制氢。目前,世界上靠燃烧化石燃料为电解水和热化学制氢提供电能和热能。核能在今后有可能取代化石燃料,既为大规模电解水提供电力,又为热化学制氢提供高热源。除核电制氢外,对反应堆中的核裂变过程所产生的高温直接用于热化学制氢已进行了广泛研究,与电解水制氢相比热化学过程制氢的效率较高成本较低。将热化学制氢与发电相结合还可能将效率提高到60%。核能制氢的第一步将是利用较为便宜的电网低谷电能电解水制氢。随着今后先进高温堆的商用化,反应堆将提供足够高的出口温度实现高温热化学循环制氢。" “核能制氢”是2001年美国核学会冬季会议上的一个重要议题。国际氢能协会副主席在会上展望了核能=氢能体系的发展前景"他指出!核能与氢的结合可使)#世纪变得更加光明和洁净。

核能利用中的堆型之一--高温气冷堆虽然不能增殖燃料,但它的优势是安全性好,特别是能提供高温工艺热。由于地球上煤炭储量比石油多得多,随着石油资源的渐渐枯竭,未来液体燃料的供应主要靠煤的液化。但煤的液化需要1000 ℃以上的高温。如用高温气冷堆作高温热源,既可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耗,又可避免化石燃料燃烧带来的环境污染,通过“核能--煤转化”技术,生产液态合成燃料,因而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我国有丰富的稠油资源,只有注入蒸气才能开采。生产蒸气通常要耗去1/ 3 石油产量,很不经济。如用高温气冷堆供热,则可以有效地开采稠油。另一方面,预计21 世纪我国液体燃料的供应将出现长期短缺,如果开发高温气冷堆作为高温热源,利用我国储量丰富的低热值的褐煤生产液态煤,则应是十分理想的方案。

结语:目前,核能在广泛利用上虽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但是由于外部环境和本身资源条件的要求,核能必将继续发展下去并且短时间内是不可能被废弃。核能的利用将提供许多便利与机遇。在核能的利用上还有巨大的潜力可挖,核能的前景一片良好。

参考文献:赵媛 《世界核电发展趋势与我国核电建设》

顾忠茂 《氢能利用与核能制氢研究开发综述》 中外对话网 http://www.chinadialogue.net/

第三篇:【直销银行的机遇与挑战】

互联网金融环境下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不断创新金融业务模式,新型金融形态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本文分析了直销银行产生的背景以及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直销银行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网络消费理念迅速普及、利率市场化加快推进,互联网金融正迅速崛起。各类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形态层出不穷,以应对互联网金融领域发展创新的机遇与挑战。

直销银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并高速发展的。2014年2月28日,民生银行在国内率先上线直销银行,突破传统银行实体网点经营模式,将业务开展完全搬至线上,客户通过电脑、 电子邮件、手机、电话等远程渠道获取金融产品和服务。此举在国内开启了直销银行爆发式增长的新浪潮。包括工商银行、兴业银行、北京银行、江苏银行等在内的 商业银行纷纷推出直销银行,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共有60多家直销银行上线运营,融入越来越多的互联网用户的日常金融生活。

直销银行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末的欧美经济发达国家,经过20年左右发展,已在加拿大、美国、德国、荷兰、澳大利亚等国进入成熟阶段。但在中国,直销银行发展时间尚短,首家直销银行—民生直销银行近期才刚刚上线满两年。发展直销银行,既可学习借鉴国外成熟经验,也由于监管政策、市场环境、金融生态、用户习惯等与国外不同,须依靠自己探索。总体来说,国内互联网金融发展环境向好,市场空间广阔,创新氛围活跃,直销银行正处在摸索挑战期,也同时是弯道超车的历史机遇期。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下,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是直销银行当下发展的重大课题。

互联网金融为直销银行发展创造条件

业内普遍将2013年视 为互联网金融元年。从这一年开始,互联网技术与金融的结合,不断冲击着传统金融机构和新兴互联网公司,原有的金融产业布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些变 化的背后,归根结底是由于技术进步提供了发展条件,金融压抑深化了发展动因,客户改变促成了发展动力,监管包容创造了前行环境。也正是这些因素,为直销银 行的发展创造了先决条件。

技术进步搭建基础构架

互联网技术,尤其是移动 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奠定了必备的物理条件。信息技术(IT)的云端化和平台化,移动网络速度的飞跃和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互联网安全技术 的不断提升和完善,满足了普惠金融发展、客户随时随地享受金融服务、金融行业系统稳定性和安全性的高要求。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人脸识别技术的不断进步完 善,也为未来远程开户的实现,预留了想象空间。

就直销银行而言,其业务 模式摆脱了物理网点和实体银行卡,完全在线上完成。这一方面可为客户提供7×24的全天候服务,客户体验更好;另一方面由于没有网点经营费用和管理费用, 运营成本降低,可回馈给客户更具竞争力的存贷款价格和更低的手续费率。而所有这些优势都离不开技术的实现。

以民生直销银行为例,其 依托科技手段,打造了一套全新的纯线上银行系统,可实现纯线上开户、销户、存款、贷款、理财、转账等金融服务。核心电子账户体系、渠道系统、产品系统、银 行后台管理系统、银行数据统计分析系统以及直销银行安全体系六大核心系统,符合客户使用习惯的网站、手机应用软件(APP)、微信银行、服务热线等专属服 务渠道,保证了民生直销银行以客户体验为导向,以业务需求为驱动,以建设“简单的银行”为目标,满足互联网金融产品新、需求多、变化快、周期短等需求。

金融压抑提供驱动力

波士顿咨询《互联网金融 生态系统2020》报告显示,目前中国金融资产少于10万美元的家庭数量占到94%,但他们的金融服务需求却无法在传统金融行业中得到充分满足,这构成了 中国的金融压抑。而互联网金融边际成本几乎为零的特点,可大大降低入门门槛,将客户群下沉到广泛存在却长期受忽视的普通大众。圈住“长尾”客户,成为促使 互联网金融爆发式发展的原始驱动力。

据统计,民生直销银行的户均管理资产额不到2万元,在传统服务模式下,这些“草根”人群并非目标客户。而事实上,他们的金融需求和聚合力量惊人。民生直销银行的货币基金“如意宝”0.01元起购,将理财门槛降至最低,目前申购总额已超过9400亿元。

互联网金融的本质就是催生金融更市场化、更自由、更民主,而互联网的技术、平台和思维,则为其提供了未来有待填补的巨大空间。

客户金融自主权提升

随着互联网时代对人们消费习惯、金融生活方式的深刻改变,客户的金融自主权也在不断提升。他们要求自主获取信息并做出决策,不再习惯被动接受金融机构和权威专家的信息推送,需要更多简单明了的金融产品自主选择。此外,他们也会自主选择接受服务的时间和渠道,倒逼金融行业改革服务模式。从民生直销银行客户数据统计可以看到,有超八成客户通过手机客户端使用民生直销银行,44.3%客户在下午(12:00—18:00)进行投资理财,甚至有3%的客户会在凌晨(0:00—6:00)打理资产,这些正是客户金融自主的体现。

从国际直销银行的实践看,抓住数字一代客户的需求,在直销银行发展中先发优势明显,这也成为各大传统商业银行竞相上线直销银行、跑马圈地的驱动力。

金融监管日趋成熟,政策利好

近年来,国家对互联网金融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一系列支持和规范并重的政策、意见相继出台,支持互联网金融稳步发展,规范互联网金融市场秩序,为互联网金融和直销银行的健康良性发展开辟了空间。

2015年7月,央行等 十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为互联网金融“正名”和“立规”,直销银行因融合了互联网基因和银行背景的双重优势,被视为迎 来发展新机遇。2015年12月25日,央行发布《关于改进个人银行账户服务 加强账户管理的通知》,支持客户依托互联网开立具有特定功能的银行账户,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支持银行创新,进一步拓展了直销银行现有功能。民 生直销银行现有的电子账户体系契合央行新规线上开户的核心理念,在未来还将被赋予消费和缴费支付功能,拥有更多的账户应用场景,用户黏性更强。

银行拥抱互联网金融面临重大挑战

直销银行是传统商业银行主动拥抱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尝试,是应对客户、技术和行业发展趋势的主动出击和必然选择。但现阶段直销银行发展仍是摸着石头过河,存在竞争激烈、业务模式同质化、持续创新能力有待改善、风险控制能力须不断完善等挑战。

内外部竞争激烈

直销银行在国内虽发展时间不长,但面临着激烈的内外部竞争。

从外部来说,机构对互联 网金融的参与越来越多,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公司、新兴金融业态、通信运营商等纷纷布局,所涉足的资产管理、投资理财、转账汇款等业务,均与直销银行的客 户定位和主要业务有所重合。且由于一些互联网金融机构所受监管更为宽松,能够借助“资金流”与“信息流”融合,为客户提供便捷服务,因而抢占了直销银行部 分客户资源。

从内部来说,目前国内多 数直销银行的发展模式、产品设计、渠道建设等存在同质化问题。主要业务模式以“存款+理财+货币基金”为主,银行核心的信贷业务相对欠缺,价格成为各家直 销银行竞争的主要手段,导致客户资金“此消彼长”。此外,不少直销银行定位只是物理网点渠道的线上延伸,完全依托母行运营,因此在与本行内部资源的分配 上,尚未厘清与传统渠道的竞争边界,有的拒绝存量客户开户,有的则对存量和增量客户进行细微差别对待,缺乏清晰的战略定位。

创新能力须持续提升

目前,国内直销银行在业务模式、产品设计、渠道推广等方面存在同质化较严重、持续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

在业务模式上,多数直销 银行普遍作为传统银行的互联网延伸,以线上外部获客为主要目的,并未形成差异化的客户定位和价值主张;在产品设计上,以“宝宝类”余额理财、灵活储蓄、基 金代销等为主,普遍欠缺贷款业务;在渠道建设上,多依靠自身网页端+APP移动端,与外部渠道的协同合作较少。

另一方面,如若在同质化 竞争中稍有创新,便能从中脱颖而出,抢占市场先机。以民生直销银行为例,推出的定期产品“定活宝”只是在传统的定期产品中嵌入质押贷款服务,让客户享受定 期产品收益,同时如果客户急需用钱,便可在线实时申请质押所持有产品,获取贷款,使定期产品也兼具了流动性。“定活宝”目前销售量近50亿元,创下3分钟 售罄5000万元额度、周销售近10亿元的纪录,市场反应印证了创新的力量。此外,民生直销银行在渠道拓展上打通了线上和线下,即客户可以通过网页、 APP和微信开户,也可通过线下的自动柜员机(ATM)开立电子账户,渠道更为丰富、灵活;民生直销银行还积极与中国电子翼支付、盛大网络盛付通、百度财 富等优秀第三方机构和平台建设合作关系,以“互联网玩法”拓宽获客渠道。

风险控制能力待不断完善

国外直销银行的风险监管 体系主要包括政府监管部门、法律法规与制度、业务活动和技术控制,形成全方位的风险管理体系。我国直销银行目前多隶属于商业银行的电子银行部,风险监管体 系沿用商业银行网上银行风险监管体系。但直销银行与网上银行相比,在业务上具有“直销性”“混业性”和“全生命周期性”,在技术上具有“虚拟性”“开放 性”和“创新性”等特征,这些独特的风险偏好要求在监管方式上也要有所调整和改变。在兼顾安全、效率的前提下,要通过制度设计、政府监督和自身运营对直销 银行的风险加以控制和化解,并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手段,提升风险预警和排查能力。

此外,由于直销银行的商业模式涉及客户的隐私数据、社交网络的声誉风险,也需要加强风控建设。

直销银行未来发展仍有广阔空间

结合国外经验和国内探索实践,在当前互联网金融环境下直销银行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当下,理清发展思路,总结经验教训,可以帮助我们走得更远。

以首家国内直销银行运行 情况为例。民生直销银行于2014年2月28日正式上线,目前已有两周年。作为国内首家直销银行,民生直销银行目前发展健康,客户数已突破300万,金融 资产近400亿元,每天的开户量及产品销量仍在持续高速发展。由此可见直销银行未来发展仍有广阔空间。

差异化和精准化战略定位

从国外直销银行的发展经 验来看,涌现出如下若干类型:产品专家型,即通过高性价比使原本同质化的成熟产品实现差异化;客户专家型,即定位于服务特定客群,并据此设计渠道、产品、 服务和流程;细分市场型,即在产品和客群上进行明确划分;全能型,即覆盖全客群、提供全服务的综合性大型银行。从发展结果来看,结合银行自身优势,对客户 市场进行有效细分,精准定位,提供有特色、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获得成功的案例较多。

例如民生直销银行就定位 于“忙、潮、精”客户群体,重点关注工作繁忙、无暇到网点办理业务、深入网络化生活、对价格敏感的客户,做到有所取舍。在产品设计上,针对这些客户的需 求,提供简单明确的标准化产品。凭借精准的客群定位去发现核心的商业价值,并真正建立抓住客户“痛点”的好产品和好服务,才能真正引来客户。

积极开展内外部合作

互联网金融是思维模式的竞争、规则标准的博弈,直销银行也不是孤立的个体,而应充分利用内外部资源加强合作。

在处理与传统银行的内部 关系上,直销银行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产物,更多的属性应是承载传统银行与互联网两种文化的相互融合,而不应被简单定位于渠道,停留在与传统渠道之间的竞合 关系。直销银行要建立独立的产品定价体系,处理好存量客户二次开发。在发展初期,可充分利用国内银行业目前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电子渠道发展渠道已经较高 的优势,共享资源,同时保持前台、销售渠道、产品创新等方面的独特竞争力。

在对外竞合中,要抓住时间窗口,积极开展与大型互联网企业、第三方支付、非金融领域公司等的合作,充分利用各自优势资源,批量引入客户,吸取经验,在竞争与合作中,做大蛋糕,实现规模效应,共享互联网金融发展红利。

第四篇:全球变化的应对挑战与机遇

全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挑战与对策 【摘要】全球变化是指由自然和人文因素引起的地球系统功能的全球尺度烦人变化,包括大气与与海洋环流、水循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以及资源、土地利用、城市化和经济发展等的变化。全球变化是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出现和人类对其认知程度不断深化而被提出和发展起来的。当今,人类正面临这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重大全球性气候和环境问题——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人口激增与土地荒漠化、森林面积剧减与生物物种的快速灭绝、水资源匮乏、臭氧层破坏、大气中的氧化作用的减弱、环境恶化与灾害频发等。

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产生直接的、间接的影响。因此,人类对全球变化的研究与认识程度;如何合理地安排人类活动;在全球变化背景下如何应对各种灾害现象等等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和社会经济有着重要影响。在认识研究了全球变化后,我们提出了可持续发展,不仅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还需要实现人类社会自身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全球变化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

一、全球变化及其研究共识

1、全球变化

“全球变化是一种新的地球观,它以地球系统的概念为基础,从整体上研究地球系统在各个时间尺度上随时间的变化,集中研究那些把系统所有部分联系在一起的、并导致系统发生变化的过程和机制。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变化及人类对全球变化的适应受到特别的关注。下一理解的全球变化主要是指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1] 全球变化的研究对象是地球系统的各个圈层及相互作用(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人类圈、地圈),其直接研究对象是地球巨系统中的物理、化学、生物和人类等子系统。显然,环境问题对于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生存有着深远的影响,它直接涉及到地球上有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地球的可居住性等重大的战略性科学与社会问题。因此,认识了解地球系统的科学,预测、延缓或适应全球变化,对于协调自然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2、全球变化研究共识

在2000年科学研究委员会议上,IGBP,IHDP,WCRP达成一致共识。全球变化研究共识主要包括:①地球系统是一个独立的自调节系统,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和人类各组分。各组分之间的相互变化与反馈非常复杂,并且具有多尺度的时空变化。对地球系统动力学的认识在最近几年得到了很大提高,这为评估人类所引起变化的影响与后果提供了合理的基础。②除了温室气体排放及气候变化外,人类活动以多种方式影响着地球的环境。人类所引起的地球陆地表面、海洋、海岸带、大气层以及生物多样性、水循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变化远远超过了自然变率,并且其中的一些变化正在加强,这一点已得到确认。③全球变化不能用简单的因果关系来理解。人类驱动的变化一复杂的方式对地球系统产生多重影响,这些影响之间以及这些影响与局地和区域尺度的变化也以多维模式相互作用,这很难理解而且更难进行预测。实际上,此类令人不可理解的问题大量存在。④地球系统动力学往往以临界状态和突变来描述。人类活动会在不经意间触发地球系统动力学的变化,对地球环境和居民产生严重后果。人类活动对地球系统从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的转变具有潜在作用,这种影响将被证明是不可逆转的。在地球环境中人类驱动的突变的概率虽尚未量化,但不容忽视。就一些关键的环境参数而言,地球系统已经超出了过去至少50万年发生的自然变率的范围。目前地球系统中同时存在的各种变化数量与发生频率等都是空前的,地球正在以前所未有的状态运行。[2] 应对全球变化挑战 全球变化在改变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同时,也对经济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如何应对全球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

1、应对挑战的时代背景——科学技术进步

人类的进化史,就是一部利用技术改造自然的斗争史,追溯到从制造原始工具开始,人类一直努力通过自己的智慧,不断创造一个更加适应生存的世界。21世纪初,伴随着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重大科学的突破,科学技术得到迅猛发展。全球性的工业化和信息化进程,能源的大量使用,人口的快速增加,城市的极度扩张都深刻的改变了地球环境。可以预期,人类的未来发展,包括应对全球变化的挑战,必将更多的依赖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依赖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创造性的结合[3]。

2、适应和有序的人类活动

目前,人类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已形成共识,针对已经、正在或将要发生的全球变化及其区域相应响应,地球系统的整体和各个部分难以恢复到原有状态。那么全球和区域系统将达到什么样的平衡状态?在状态转变过程中人类将付出多大代价?人类将因此如何采取行动进行适应? 对难以逆转的全球变化,迫使人类采取措施进行适应,利用其有利方面,减轻或抑制其不利的方面。同时,全球的适应无论是趋利还是避害,都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而可持续发展也只有在对全球变化的适应基础上才能实现[6]。 有序人类活动可以定义为:通过合理安排和组织,能够使生存环境的总体和尽可能的局部在人类可以预见的时间尺度上不发生显著退化,甚至持续好转,同时又能够满足当时社会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需求的人类活动。有序人类活动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和判据,并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手段和措施。[4] 综上所述,20世纪中叶后的全球变化源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因而人类要解决全球变化问题,必须立足于发展,关键在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同时全球变化问题的任何解决方案必须充分考虑全球化的国际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理念。[5]

3、应对挑战的具体措施

1、妥善处理应对全球变化挑战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必须维持区域发展、国家间发展基本平衡。在当前应对全球变化挑战过程中,国际社会应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统筹兼顾人与自然的和谐和人类社会自身的和谐,给科学的、切实可行的(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切实可行的)减排和适应方案。

2、坚持减少碳排放与增加碳汇并举,减缓全球变暖与适应全球变暖并重的原则。 当前减排温室气体是国际社会减缓全球增暖行动的主要关注点和着力点,这是必要的,但是增加陆地和海洋的碳汇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同样重要,却未能给予充分重视。增加陆地和海洋的碳汇对减缓全球增暖十分重要。[6]

3、加强科学研究,减少全球变化认识的不确定性

国际学术界公认对全球变化的科学认识还存在不确定性,尽管从科学的角度看,存在这些科学认识的不确定性是十分正常的现象,但作为制定气候政策和处理气候变化国际事务的出发点,这种科学认识上的不确定性及由此可能带来的风险是不容轻视的。因此,未来国际社会应更好地开展多因子、多科学、全球性联合研究,最大限度减少对全球变化科学认识的不确定性,同时应进一步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全球变化研究的导向,在社会发展中加强全球变化的研究以全球变化研究成果促进可持续发展。[7]

三、应对全球变化:人类发展的新机遇 应对全球变化对人类不仅仅是严峻的挑战,也是重大的机遇。根据应当遵循的原则确定的各种应对措施,实质上是对地球系统的创新管理,将对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及国际关系带来历史性的、不可估量的影响。可以期待,通过应对全球变化的实践,人类生存和发展新模式将逐渐形成,有利于促进人类能源结构的战略性转变;有利于促进地区生态环境的历史性转变;有利于促进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以及促进人类社会相和谐世界转变。

四、总结

全球变化已是事实,是不可避免的,人类必须在全球变化的基础上建立对策,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把全球变化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同时在可接受的变化幅度内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趋利避害,甚至是转变成人类发展的新机遇。在历史长河中,人类经受了气候变迁、疾病流行和其他各种灾变,但都得以生存,当今人类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技术和雄厚的经济基础,只要我们共同努力,秉着“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携手推进可持续发展,我们一定能应对好全球变化,最终实现自然、社会与人类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东生:《黄土与全球变化》,中国科学院学部联合办公室编《中国科学院第十一次院士大会学术报告摘要》,2002年5月,第6-9页。 张兰生、方修琦、任国玉编著:《全球变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2]IGBP, IHDP, WCRP, DIVERSITAS. Global Change and Earth System:A Planet under Pressure[M]. IGBP Science Series,2001 [3]徐冠华,鞠洪波,何斌,等。21世纪中国地球科学发展:立足中国,走向世界。科技日报,2010年8月1日。

[4]叶笃正、付宗兵、季劲钧、董文杰、吕建华、温刚、延晓东,2001:人类有序活动与生存环境。自然科学进展,第16卷,第4期,453-460 [5]叶笃正、吕建华2000: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学院院刊,2000年第三期,183-187面。 [6] IGBP, IHDP, WCRP, DIVERSTAS. Amsterdam Declaration[Z]. Amsterdam, 2001 July. [7]Can adell J G, Raupach M R.MangMing forests for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Science,2008,320:1456-1457.

第五篇:余额宝的机遇与挑战

分析余额宝的机遇与挑战,首先得了解有关余额宝方面的信息。余额宝是支付宝为个人用户推出的一项余额增值服务。把钱转入余额宝中,可以获得一定的收益。 支持支付宝账户余额支付、储蓄卡快捷支付(含卡通)的资金转入。不收取任何手续费。通过“余额宝”,用户存留在支付宝的资金不仅能拿到“利息”,而且和银行活期存款利息相比收益更高。根据其官方介绍,通过“余额宝”,用户存留在支付宝的资金不仅能拿到“投资收益”,而且和银行活期存款利息相比收益更高。

余额宝作为一款新型的货币型基金,拥有许多特点:

1)操作方式简单:余额宝是将基金公司的基金直销服务内置到支付宝服务中,用户将空闲资金转入余额宝,实际上是进行货币资金的购买,资金由相应的货币公司管理【http://jingyan.baidu.com/article/4f34706ef84f3be386b56d7f.html】,收益其实也就是购买货币基金的收益。但相对于现在流行于市面的普通基金,余额宝的操作方式极其简单,并且用户可以直接用余额宝中的资金进行购物支付,相当于赎回基金,整个流程就好像是给支付宝充值,从支付宝提现,和购物支付一样简单易懂。

2)最低购买金额没有限制:不同于普通基金给用户设定门槛,余额宝对于用户的最低购买金额并没有限制,使得用户可以用零花钱,私房钱来投资,以体验理财投资带来的快感。 3)收益高,且使用灵活:相比于银行存款,余额宝能获得相对较高的收益,并且还全面支持网购消费、支付宝转账等几乎所有的支付宝功能,这意味着资金在余额宝中一方面在时刻保持增值,另一方面又能随时用于消费。而且与余额宝合作的天弘货币基金,还支持T+0实时赎回,支持资金随时转出与提现。

基于以上几个优点,使得余额宝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互联网金融竞争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成为目前市场中的老大。天相投顾数据显示,三季度与余额宝对接的天弘增利宝货币基金规模达到556.53亿元,比二季度末的42.44亿元增加了1211.33%,已经成为目前市场上规模最大的基金;排名第二的是华夏现金货币基金,规模为470.24亿元。

然后,在如今的市场中,无时无刻不存在各种各样的竞争与挑战。腾讯公司当然不会让余额宝独享这个新兴的市场,在余额宝上市两周后,便透露即将联合基金公司和银行推出类似产品之后,华夏基金旗下活期通正式推出微理财。在其背后撑腰的,就是第二大在线支付平台财付通,腾讯进军互联网金融的野心就此显现。另一方面,基金业大佬华夏基金将联合互联网巨头百度,合作推出一款类余额宝的线上理财产品。而经过余额宝的成功,各大基金公司也纷纷试图效仿,马不停蹄的奔向各大电商,互联网金融已然进入全面开花的阶段。

除了来自外界的竞争与挑战,余额宝本身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1)货币市场风险:货币型基金的收益向来不是固定的,作为货币型基金的一种,余额宝亦是如此。虽然历史上几乎没有发生过货币基金出现年度亏损的情况。但是,这毕竟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若是货币市场表现不佳,也会影响余额宝的收益。

2)与银行竞争的风险:余额宝把用户闲散的资金吸收到支付宝当中,方便用户购物的同时,给用户带来一定收入,但是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危及到各大银行的利益。

3)监管方面的风险:按照央行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规定,支付宝余额可以购买协议存款,能否购买基金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因此,余额宝的行为属于打擦边球,从监管层面上讲,未必合法,一旦相关部门发难,余额宝可能会被叫停,从而影响用户的利益。

4)网络安全风险:机遇互联网的基金,很大程度上会受到网络安全的影响,破坏了资金从个人银行卡到货币基金托管行的银行体系闭循环,一旦个人支付宝环节出现漏洞,客户资金将出现风险。

虽然余额宝有着诸多风险,但是作为相关领域的第一个尝试者,也确实有着不少令用户满意的优点,因此,我个人对其抱着乐观的态度。

余额宝的机遇与挑战

摘 要

目前,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为了一个热议话题。移动支付、搜索引擎和社交网络等互联网先进技术进入了投资及融资市场并参与配置资源,金融脱媒的现象已经越来越激烈并多元化。

互联网理财,在这种情下越来越接近我们的生活。在2013年6月13日余额宝业务开始运行,仅用6天的时间就突破了百万用户。这种增长速度,是原始的基金公司难以想象的。尽管在之后对余额宝是否产生了违规现象有所争议,但互联网理财的模式已经开始变得触手可及且清晰。

【关键字】 余额宝 互联网 基金理财 1 余额宝的概念

余额宝是最近由阿里巴巴推出的以1元钱起买入、随时可以卖出的一种基金理财产品,尤其是不用将钱赎回便可以直接拿来网购。这将相对低风险、低门槛的理财选择方式依靠第三方支付的平台展现在网购群体面前, 激起了网民的理财意识。

支付宝是网上购物的一种支付方式,经常在淘宝网站购物的人,对此并不陌生。目前,只要登录支付宝,就会有一个十分显眼的广告语会映入网购群体的眼前:余额宝,会赚钱的支付宝。通过支付宝,阿里巴巴开创了余额宝,如果你在支付宝上拥有闲钱,将它转入余额宝中,就能产生收益。按其宣传口径,2012年10万元活期存款利息是350元,如果通过余额宝收益就可以超过4000元。

2 余额宝的机遇

有关数据显示,随着社会不断增长的资产管理及投资理财需求,在今年第一季度,公募基金全部行业的资产管理净值为二点七万亿元;层出不穷、接连涌现的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基金专户理财产品、阳光私募产品以及信托产品,使这块市场的发展空间无限扩大。

阿里巴巴主席马云自认其为金融搅局者,事实也正如他所愿,无论是电子商务推出的金融服务产品,还是成立小贷款公司,或者是第三方支付平台,对于传统金融来说,就像不平静的水中,突然杀出几条四处乱冲的鲶鱼。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等金融机构,逐渐重视互联网金融。在这场理财大战中所有新兴派,谁能最终获得胜利,是由千万互联网理财用户来决定的,这也是余额宝难得的一个机遇。

3 余额宝的挑战

余额宝现如今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能将余额宝合法化,对于监管层来说,余额宝并不是合法的,一旦监管部门发难,余额宝很有可能会被叫停,另外不容忽视的是: 余额宝并没有提醒用户投资货币基金的风险,如果与用户发生了争执,那么法律纠纷就很难避免。

余额宝面临的挑战还有与银行竞争的风险。随着余额宝的上线,银行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利益损害。现如今支付宝已经具有了吸储能力,与银行形成了正面的竞争关系。假如余额宝的资金大到令银行惧怕,银行因此可能会封杀依靠各大银行生存的支付宝。

余额宝的上线,是技术上的一大创新,也是第三方支付业务扩展的一次积极尝试。但是,余额宝所面临的监管风险及与银行之间竞争的难以评估风险,都可能影响余额宝将来的发展。无论如何,余额宝都应敢于面对各种挑战,迎难而上。

参考文献:

[1]赵磊,朱传婕.马云暗示监管过度,余额宝遭遇“备案门”[J].中国经济周刊.2013:66. [2]朱小群.“余额宝”搅局银行业[J].宏观与金融.2013,(8):58-59. [3]宋奕青.余额宝凿出“星星之火”[J].中国经济信息.2013,(495):34-35.

余额宝的机遇与挑战

余额宝是由支付宝公司提供的一项余额理财服务,它于2013年6月13日上线,我记得那天还没到的时候我就已经开始关注这项服务了,本人也在第一时间将银行卡中的一批资金转移到余额宝中,毕竟正常活期年利率才0.35%左右,而余额宝的七日年化收益率达到5%左右,本人实测最低4%的七日年化收益率,最高7%。所以收益率超过普通银行卡活期的十倍,同时比定期五年期利率还要高。另外,余额宝里的资金可以随时转出,用支付宝购物或提现,所以也操作方便。因此,余额宝的用户数量在成指数级增长。尽管仍然有很多用户怀疑其是否有较大风险,不过按实际情况来看,风险极其的小,而且收益稳定。余额宝的出现是对传统银行储蓄的一次很大的挑战。

余额宝到现在为止算是一项很成功的商业模式,它抓住的机遇值得我们学习。一般的普通大众鲜有懂得理财的经验,所以基于支付宝的余额宝让普通用户几乎不需要任何理财知识就可以轻松方便的获得理财收益。余额宝同时也抓住了中国人不愿意高风险投资的谨慎心理,抓住机遇实现了一步很大的成功。随着网络的普及以及网络购物的快速发展,余额宝的使用比起传统网银要方便很多。支付宝在抓住机遇的方面已经得到了先机,比竞争对手先行了一步,接下去的任务是继续推出更好的服务吸引更多的用户。

余额宝到现在为止仍然不算是完美的,它仍然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各大银行都在尽力推出类似的理财业务,财付通、百付宝、网易宝等也准备开始在这个领域分一杯羹,尤其是财付通联合微信支付将要推出的微信理财更是在便民方面对余额宝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毕竟腾讯用户比起支付宝用户是只多不少的。因此现在的关键不在于理财的内容本身,而在于如何给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现在的支付宝也学微信搞二维码扫描支付,渐渐把支付从网络往现实实体方向发展;但是如何才能让习惯于现金支付的人们渐渐习惯上网络支付,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和不懈的推广。另外,资金的安全性也是很多用户顾忌的地方。依我看,拥有数字证书与支付盾的支付宝安全性是远高于传统网银的6位支付密码的,而且传统网银容易被钓鱼,被盗也无法像支付宝一样收到保险公司的赔付。但是如何才能让普通用户放下心来还需要多下功夫,所以余额宝在这些方面还是面临着挺大的挑战的。

余额宝这一新兴网络理财工具有很大的成长空间与完善空间,它很有前途。然而,新兴事物的发展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最后它是持续坚持优秀还是被其它同类产品比下去,就要看支付宝运营团队的运营能力了。

余额宝的机遇与挑战

2013年6月17日,支付宝与天弘基金宣布将联手开展网上理财业务,支付宝推出“余额宝”增值服务。所谓“余额宝”,支付宝官方解释为高收入的支付宝,只要把支付宝内的余额转入“余额宝”,就可以向基金公司等机构购买相应理财产品,从而获得较高收益。同时,余额宝内的资金还能随时用于网上购物、支付宝转账等支付功能,这无不给消费者带来巨大便利。

毋庸置疑,这款业务颇具特色,吸引着众人的眼球。首先,将支付宝的余额转入余额宝,不仅能获得收益,而且与银行活期利息相比更高。以我们西电学生最亲密的交通银行为例,交通银行现行的活期年利率为0.35%,而支付宝12月19日的七日年化收益率为5.5240%(七日年化收益率:货币基金最近7日的平均收益水平,进行年化以后得出的数据),约为交通银行的15倍。其次,余额宝服务是将基金公司的基金直销系统内置到支付宝网站中,余额宝首期支持天弘基金"增利宝"货币基金。用户将资金转入余额宝,实际上是进行货币基金的购买,相应资金均由基金公司进行管理,余额宝的收益也不是“利息”,而是用户购买货币基金的收益,用户如果选择使用余额宝内的资金进行购物支付,则相当于赎回货币基金。从这点上看,余额宝与购买其他货币基金流程没什么不同,但余额宝与购物相结合,具有更大的优势,它比货币基金有更高的流动性,能做到随时交易,而比开放式理财产品有更高的收益。除此之外,余额宝开启了一种全新的理财方式,人们不再单一的将资金以定期或活期的形式放在银行,而是愿意选择更加便捷的网上理财方式。

然而,余额宝并不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而毫无风险的。余额宝将转入资金购买基金,虽然货币基金算是基金风险中最低的,历史数据显示出现亏损的很少,但还是无法与银行理财的安全性相比。同时,余额宝的高收益,促使用户尝试新的理财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对银行产生影响,互联网正在一点点蚕食着原本属于银行的领地,危及到银行的利益。据12月16日科技金融时报报道,余额宝抢走数千亿存款,包括民生、广发、工行等银行在内,纷纷推出类似“余额宝”产品开始反击。除此之外,余额宝官网中只是告知用户基金收益稳定风险极小,一旦发生收益争执,必将引起法律纠纷。因此,余额宝存在一定的纠纷风险。

作为一名普通的消费者或者用户,余额宝到底是在为我们理财还是在促使我们消费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将支付宝中的余额转入余额宝用来赚钱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想法,然而在各种营销手段、购物狂欢肆意的今天,余额宝的便捷也许会成为网购的坚强后盾,促使我们过度消费。而过度消费才是理财最大的敌人,面对实时消费的诱惑,余额宝的用户是否能抵制还是一个问题。 在银行钱荒的影响下,余额宝既把握住了机遇,又面临着挑战,每一个用户都应该看清利与弊,选择合适自己的理财方式。

余额宝的机遇与挑战

我使用余额宝有三个多月了,对它有着很深的感受。我就先从我的角度来谈谈余额宝吧,由此来说它的机遇。

开始使用余额宝,是因为在淘宝买东西,看到余额宝的宣传,觉得还不错,随用随取,每天有利息,于是存了1000进去,几天后过然有收益,一天一毛多。买东西花的也方便,也挺安全的,于是对他有了好感。

后来,比较多的往进存钱是因为银行的转账费。原来家里每个月给打钱都打到银行卡,都要几块钱的手续费,我也是有几张银行卡,钱经常是倒来倒去。使用余额宝以后,转账不需要手续费(前阵子说要手续费,仔细一看是网页版要,手机客户端还是不要的),这就方便了很多,家里打钱直接转入支付宝,然后转进余额宝,需要现金了转一部分到银行卡,两小时到账。平时就在余额宝放着,每天都有收益,不亦乐乎。

我是一个普通的学生,从我可以反映出很大一部分人对余额宝的感受。那为什么说他有机遇呢?这是因为余额宝给用户的收益和方便已经超出了银行很多。对于银行的活期存款,十万块钱一年也就三四百块的利息,那余额宝呢,10万的话每天有10块多的收益,一年4000左右,对比后发现差距明显。这就要说到基金了。买基金是一种投资,比股票风险低很多,比存款收益高一些。而支付宝正是与天弘基金合作,将电商的方便快捷与基金的收益相结合,这样会吸引很多的用户与资金,所以说这是余额宝的机遇。

简单的来说,余额宝相比于其他基金理财产品门槛低了很多。资金转入后,既能像支付宝余额一样随时用于消费、转账等支出,还能享受基金公司提供的货币基金投资收益,获得增值。由此获得大量的用户和资金,获得机遇。

再说到余额宝的挑战,我从风险和竞争两个角度来说吧。 从风险来看,专业点来说,货币型基金的收益并不是固定的,所以余额宝也是如此,那如果货币市场表现不好,货币性基金收益也会随之下降,又因为余额宝的收益是来自货币基金市场收益,所以余额宝的收益也会下降。收益下降,势必会印象用户的心情,或者说是体验。

再有就是竞争。余额宝所做的这些,别的企业也可以做,收益和体验超过余额宝也不是不可能。比如中国银联也推出了类似余额宝的理财产品,类似的还有百度钱包,百度钱包比较狠,声称收益是余额宝的两倍,年收益能到7%~8%。虽然不一定真的能达到,但是也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P2P的一些新公司对于余额宝也有一些竞争,比如宜信、人人贷与拍拍贷。这三家也有各自的特色,宜信纯线下,开拓较为大胆,它基本上什么都敢做,风险控制能力一般。拍拍贷是纯线上交易平台,不负责承担借款方的资质审核。人人贷较为稳健,它的收益在13%左右,并提供借款人的信用审核。收益比余额宝多一些,不过流动性差了一些。

所以,余额宝还是面对一些不同方面风险的。总的来看,余额宝做的很成功,有着很大的机遇。在当今这个时代,本身就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要在这其中找到平衡点,正确面对风险,勇敢迎接机遇。

余额宝的机遇与挑战

2013年6月17日,余额宝正式上线。余额宝仅仅上线6天时间用户数便突破100万大关,与传统的理财方式不同,支付宝给予余额宝足够的支持,支付宝用户将闲置资金转入余额宝后可以增加收益,也兼容了支付宝的网上购物、支付宝转账功能,而且余额宝操作简单便捷,自然受到广大用户的喜爱。余额宝的用户大都是由支付宝用户转换而来,大都是80后90后,他们大都乐于去尝试新的方式。

余额宝其本质是互联网和基金理财产品融合的产物。目前国内货币基金的年化收益率普遍在3%至4%,而活期存款的年收益只有0.35%,余额宝收益是银行同期利率的6倍之多,更直接的是,余额宝用户每天打开余额宝就能够看见自己的收益,这也刺激了人们的投资欲望。余额宝的操作简单,已经加入了移动金融的元素,只需要有能够上网的电子设备,最新版的支付宝钱包已经加入了余额宝功能。

另一方面,余额宝的低门槛是它的一大优势,相对于基金而言,数目小了收益微乎其微,甚至不容易开户,但是余额宝就没有这个限制,理论上是1块钱就可以存入余额宝,产生收益,这能够让更多普通人参与基金理财,体会到理财的乐趣,也使得余额宝吸收了大量闲散资金。我们作为学生,生活费放在银行卡中,几乎是没有收益的,本人就把自己暂时不用的钱放在余额宝中,近2000元每天产生0.28元的收益,每天查看余额宝成为了一大乐趣,相信余额宝的壮大也离不开这种小额的款项。 图一:余额宝实例:

余额宝是互联网和基金理财产品融合创新的产物,因此挑战也是不容忽视的。首先对于天弘增利宝货币基金而言,虽然余额宝为其带来了大量的用户与资金,但是余额宝用户资金量普遍偏小,并且同时伴随有频繁的存入取出活动,资金波动很大,因此对于基金使用方式是不小的考验,投资不慎可能造成损失,但是余额宝刚刚起步,必须保证一定的收益率,才能够赢得更好的口碑。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解决好这些问题余额宝才能走的更远。 另一方面,对于普通用户而言,将资金转入余额宝,实际是进行货币基金的购买,是一种投资行为,余额宝的收益也不是利息,而是购买基金的收益。它不等同于存款,存款是有国家信用作为担保,而投资无人担保,收益也不一定能实现。用户购买余额宝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在其购买界面也有相关免责信息。短期来看,余额宝的收益可能高于银行,但是作为长期储蓄,余额宝并不是最优的选择,但是余额宝要想长久生存下去,仅仅靠小额存款是远远不够的。余额宝的用户大都是喜欢其方便性和流动性,但是也有一些人却正因为其高流动性而选择远离余额宝,因为习惯网购的人很难管住自己。

当阿里巴巴显露出做大小额支付的雄心时,传统银行业就已经感受到了马云和他的团队的“金融野心”,也开始不断变革。多家银行已全面升级旗下开放式理财产品,其中开放式T+0产品的年化收益水平提升至4.5%左右,而且这类产品除在银行网点销售外,大多数也能通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方式购买。如平安银行推出的“平安盈”产品,平安银行的客户可在网上开立财富e电子账户,通过财富e电子账户购买平安盈,赎回资金实时到账,还可直接购买基金或理财产品,而且这款产品起点也极低,甚至实行“一分钱”起购,这也打破了传统银行理财产品的门槛限制。对于传统商业银行而言,更重要的是提升自己的服务水平,通过增加自身渠道对于用户的吸引力来应对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创新业务给自己带来的冲击。

余额宝一经推出,在受到追捧的同时,也有人指出了其中的问题,夸大的收益率、含糊不清的安全性等,但是理财产品与互联网的融合必然是正确的尝试。余额宝目前还处于初始阶段,依靠便捷的交易和较高的预期收益率与商业银行在活期存款的层面上展开了竞争,而感受到威胁后的商业银行,必然会限制其发展。余额宝需要在内忧外患中不断壮大自己,才能够经得起考验。

余额宝的机遇与挑战

余额宝,百度百科是这样介绍的:余额宝由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打造的一项余额增值服务,于2013年6月13日上线的存款业务。通过余额宝,用户不仅能够得到较高的收益,还能随时消费和支出,无任何手续费。用户在支付宝网站内就可以直接购买基金等理财产品,获得相对较高的收益,同时余额宝内的资金还能随时用于网上购物、支付宝转账等支付功能。转入余额宝的资金在第二个工作日由基金公司进行份额确认,对已确认的份额会开始计算收益。 在我看来,余额宝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就是一家新开的用来存钱的“网上银行”。首先,对我吸引最大的,就是他宣传的收益率和不相对应的“随时消费支付和转出”,这对我们早已习惯于实体银行的普通人来说噱头十足。

先来谈一谈他的机遇。首先,他所宣传的7日年化收益率是3.48%,这相对于普通银行的利率是其七倍之多。当然,有点经济常识的人一眼就可以看出来,余额宝的盈利方式和简单的把钱存入银行不同,银行,尤其是商业银行,以贷款带动利润增长,外加金融衍生品,是其主要的盈利方式,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看得到,摸得着。而余额宝在我们看来,更像是一种基金,我们把钱投给余额宝,他把钱拿去做相应的投资,也就是进行各种方式的理财,而余额宝的优势在于凭借强大的支付宝甚至淘宝阿里巴巴,他可以做到随时存取,这是所有的基金亦或是股票都无法做到的。这是其得天独厚的先天创新优势。再者,相比较财大气粗的银行,几十年来,中国银行业在寡头垄断格局下,他们动不动设立一些霸王条款,使得普通民众无处申诉,高利润使它们丧失了金融创新的冲动,余额宝的出现,必定会对银行的地位有所撼动,甚至改变人们对于理财概念的基本理解。

当然,余额宝的挑战从其出现那一刻就接踵而至。一般的投资者首先会考虑到的问题就是他的收益率能否保持?作为新推出的一项理财产品,本着打出名号的目的,把大部分利益让利给投资者稀松平常,但如此之高的收益率是否在合理范围之内?投资者能否将其作为长期投资的产品?他会不会和之前被央行叫停的很多银行理财产品一样,因为违规而早产夭折?这些我们现在还无法评估。但很多专家指出,不完善的监管制度,协商制度,使得纠纷一旦出现,法律的不健全将会使得这些纠纷难以消除。再有,他的出现必然威胁到银行寡头的利益,如何平复银行的威胁感,平静的从中分得一杯羹,这同样是余额宝无法逃避的问题。

然而,余额宝的出现既是一种创新,同时也为一潭死水的中国金融界掀起了一丝涟漪,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希望他能带动更多的网络营销模式的出现,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带来更多的活力与新思想。

上一篇:医疗机构信用承诺书下一篇:一棵树成就一片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