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遇与挑战并存感悟

2022-08-17

第一篇:机遇与挑战并存感悟

区块链,机遇与挑战并存

从实践进展来看,区块链技术在商业银行的应用大部分仍在构想和测试之中,距离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还有很长的路,而要获得市场的认可也面临不少困难。

(一)受到现行观念、制度、法律制约。

区块链去中心化、自我管理、集体维护的特性颠覆了人们目前的生产生活方式,淡化了国家、监管概念,冲击了现行法律安排。

对于这些,整个世界完全缺少理论准备和制度探讨。即使是区块链应用最成熟的比特币,不同国家持有态度也不相同,不可避免阻碍了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解决这类问题,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在技术层面,区块链尚需突破性进展。

目前,区块链应用尚在实验室初创开发阶段,没有直观可用的成熟产品。

比之于互联网技术,人们可以用浏览器、APP等具体应用程序,实现信息的浏览、传递、交换和应用,但区块链明显缺乏这类突破性的应用程序,面临高技术门槛障碍。再比如,区块容量问题,由于区块链需要承载复制之前产生的全部信息,下一个区块信息量要大于之前区块信息量,这样传递下去,区块写入信息会无限增大,带来的信息存储、验证、容量问题有待解决。

(三)竞争性技术挑战。

虽然有很多人看好区块链技术,但也要看到推动人类发展的技术有很多种,哪种技术更方便更高效,人们就会应用该技术。

比如,如果在通信领域应用区块链技术,通过发信息的方式是每次发给全网的所有人,但是只有那个有私钥的人才能解密打开信件,这样信息传递的安全性会大大增加。

同样,量子技术也可以做到,量子通信——利用量子纠缠效应进行信息传递——同样具有高效安全的特点,近年来更是取得了不小的进展,这对于区块链技术来说,就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

影响区块链采用的另一障碍就是管理层担心这项技术在试点项目与概念验证(POC)中尚未得到充分测试。那么最终,区块链的局限性又在哪里?早期的概念验证项目验证的是区块链的可扩展性,但这项技术在处理大量企业交易以及数据时又会存在什么样的局限性?随着区块链越来越广泛地得到采用,不同的应用程序将面临不同的可扩展性问题。

那么处理大量交易需要多少时间和算力?早期的概念验证项目还验证了区块链防篡改交易的安全性。

但是一些管理层关心的是,区块链中的非公开信息是否仍然可以在区块链之外共享。因此,就出现了有关于这项技术的信任问题。目前各类供应商都正致力于创建强大的加密和安全机制,而且多个区块链实体和联盟也正在评估不同的方法,以确保这项技术在保护非公开信息方面是可信任的。

如所有新兴技术一样,区块链也将逐步发展。但由于这项技术可能会对所有行业带来的颠覆性力量,我相信它的发展会十分迅速。当然,服务供应商行业也将积极发挥作用推动区块链技术的采用。

微信群大全 https:///

第二篇:慈善信托——机遇与挑战并存

2016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下称慈善法)正式实施。随着《慈善法》的正式实施,更加细化的配套文件不断出台,国内慈善事业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通过立法的形式,使得慈善信托在中国得以落地,这也从侧面体现出社会多方于慈善信托制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对慈善信托的发展有积极意义,但慈善信托是一把双刃剑,机遇与挑战并存。

《慈善法》第四十四条对“慈善信托”的定义为:“慈善信托属于公益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慈善目的,依法将其财产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照委托人意愿以受托人名义进行管理和处分,开展慈善活动的行为。”,从此条规定来看,现在的慈善信托可谓有法可依,相比之前的公益信托,也具有诸多优势:首先,明确了监管部门为民政部门。《信托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公益信托的设立和确立其信托人,应当经有关公益事业的管理机构批准。”但这个管理机构在法律上没有明确规定,而慈善信托明确了民政部门的监管部门地位,解决了审批的难题,避免了相互推诿或者争夺监管权的可能。其次,与传统慈善方式相比,慈善信托是一种隔离型的资产,传统的捐款很多是个人将财产捐赠给基金会,如果基金会破产,基金会的所有财产都会被清算,这会导致捐款人的财产也会被清算,从而导致捐款人的捐款意愿不能实现。而慈善信托,无论信托公司破产与否,这部分资金与公司财产1 是相互隔离的,公司如果破产,这笔资金则会转交其他愿意作为受托人的机构继续保证运行,这就保证了慈善事业的继续平稳发展。再次,慈善信托更加便捷、灵活,公益信托设立必须经过批准,这为公益信托的设立增加了很大难度,而慈善信托设立只需备案即可,备案制的选择体现了主管机关简放政权的思想。此外,公益信托的监察人为必设机构,而慈善信托监察人根据委托人意愿设立,,把是否设置监察人作为委托人自愿选择的事项,这极大地便利了慈善信托的设立。

都说2016年是中国慈善信托“元年”,在《慈善法》正式实施后,可以预见慈善信托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公益信托的规模也将不断扩大,在看到慈善信托不断发展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挑战,仍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我国开展慈善信托仍存在一些技术性问题,比如税收问题没有明确规定,民政部门对备案要求不统一等执行问题会导致实际操作中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毕竟慈善信托获得社会关注是暂时的,而相关更加细致、具体的配套政策需要进一步落地以及信托公司需设计完美的慈善信托产品,从而使其带动小到企业业绩,大到促进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才是更值得关注与深思。

面对目前慈善信托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慈善信托还有一段路要走,而且有赖于各方推动,鉴于此,我认为在下一阶段带动慈善信托发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尝试:

一、与公益基金会实现优势互补。采用“信托公司 + 基金会”的业务模式,信托公司基于自身的制度优势和资产管理能力而更擅长投资运作,有利于实现慈善信托财产的保值增值,同时信托公司也存2 在一些明显的劣势,如在慈善项目来源以及项目筛选、运营及效果评估上普遍缺乏经验。而公益基金会的优势恰恰体现在慈善项目运作实施方面。长期以来,慈善基金会是我国慈善事业的主要实施主体,在受益人的筛选、慈善项目的运营管理及评估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信托给慈善行业提供了一个更灵活高效的行善方式,是现有的慈善形式的重要补充,以慈善信托为载体,“信托公司 + 基金会”的业务模式必将成为未来发展慈善事业的主流模式,从而推动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翻开新的篇章。

二、与互联网相结合,慈善也要搭上“互联网”快车。采用实现“互联网+慈善信托”的业务模式,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已经有太多的行业和产业加入到“互联网+”的大队伍中来,顺应“互联网+”趋势,适应新时期慈善事业发展的步伐,利用互联网工具比如官方微信公众号,创新推出更多的平台,比如当前某慈善总会创新推出了“为众筹”模式,此平台完全是公益性的,推出这种众筹平台,公信力强,操作便捷,实用性强。

三、与家族信托业务有机结合。“家族信托+慈善信托”模式在目前社会中颇受关注。近年来,随着我国高净值客户财富的日益膨胀,高净值客户回馈社会,践行公益的需求也日渐增强,以家族财富传承为目标的家族信托业务得到飞速发展。在此背景下,信托公司可通过慈善信托与高净值人群家庭财富管理的结合,通过家族信托和慈善信托的方案设计,为高净值客户提供综合的财富服务安排,设计出既有财富传承功能、又能达到慈善目的的“家族信托+慈善信托”的新解3 决方案,以有效拓展慈善信托业务增量及合作伙伴。

现代信托法之父Austine W . Scott曾这样评价信托:“信托作为处理财产之设计,其灵活性没有其他法律能匹敌,设定信托之目的就如同律师的想象力一样无限。”可见慈善信托的发挥空间十分宽广,在国内外一些经典的成功案例当中,富豪往往采取“基金会 + 慈善信托”的模式进行运作。比如:邵逸夫、牛根生、王永庆等都是设立慈善信托基金,采取这种慈善信托家族企业传承模式,一方面可以回报社会,推行公益慈善事业;另一方面企业股权与其他家族财产分离,在其去世之后,其慈善事业能够继续的同时他的家人也获得了信托的受益权,即使有遗产纠纷,企业的正常运营不会受到影响,家族企业永续经营的理想得以实现。因此,在新的《慈善法》的实施下,努力实现财富传承的私益目的与社会公益目的的协调统一,是一条长远的慈善信托与家族企业发展之路。

从整体来看,慈善信托目前还处于萌芽阶段,要不断发展壮大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尝试,通过长期积累实践经验并在探索中不断完善,逐步建立起科学有效的运行模式,再加上其具有独有的优势,慈善信托一定会发展的越大越好。

参考文献

[1] [2] [3] [4] 王金东:《英美慈善信托法律制度研究》 林静:《慈善信托——慈善事业与财富管理的跨界》 高传捷:《慈善信托机遇与挑战并存》 马剑银:《中国慈善信托实践的愿望》

4

第三篇:旧城改造机遇与挑战并存

借助“上海新天地”这一大获成功的改造项目,瑞安房地产一举腾飞,成为旧项目改造者纷纷效仿的楷模,也为开发商拓宽了另一条发展之路。

新拓疆域,圈地造城,是开发商扩展的一贯手法。而如今,随着经济发展的深入,原来蓬勃兴建的城市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蜕化成老城。如何更新城市,让城市利用老化的工业区域来创造新的经济驱动力,而开发商又如何在城市更新中抓住契机,赢得发展,成为聚焦话题。

2010年12月10日,由AECOM公司与广州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联合举办的“传承与再生——珠江三角洲城市更新论坛”全面系统地探索了这一问题。论坛汇聚了各地区的领导、学者和开发商实践者,一同探讨了城市更新在珠江三角洲及中国其他地区的前景,并共同分享了珠江三角洲及伦敦地区在废旧老城区基础上创造充满生机的新城区的实践案例。

旧城改造的广深策略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副院长周春山教授从广州城市更新四个阶段来分析城市更新的发展历程及必要性,从宏观层面概述了珠三角整个城市更新的大战略。

广州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副主任陈勇以“广州市旧城更新改造规划”为案例,具体探讨了城市更新的策略。同时,陈勇也强调旧城改造需要保留城市文化与文脉。而最早由渔村发展起来的新型大都市——深圳,也同样经历了传统工业旧区的转型。多年从事旧城、旧村改造,先后完成渔民村、工业区等改造工作的深圳罗湖区重建局局长孟丽丽则从深圳改造实例出发,详细介绍了深圳罗湖区城市更新的情况。

广深实例的讲述,为在座嘉宾带来了切实可行的操作范例,也为设计师和开发商展示了一副清晰的珠三角城市更新改造图。

伦敦示范

与此同时,活动还邀请了AECOM曼彻斯特经济发展总监Patrick Gulliver,其以英国两个省会城市:谢菲尔德及卡迪夫为实例,讲述了英国城市更新的经验,探讨政策和实施规划、经济机制、协调不同的业主政府机构、私营投资商所发挥的作用。

据了解,为更好地对城市进行规划和更新,AECOM公司在过去的三年间,开发了城市经济弹性指数,指数能帮助衡量城市经济脆弱程度,及经济恢复和未来增长量。尤其是在经济衰退时,能协助城市管理者及规划者评估经济的抗衰能力及恢复程度,为其制定经济恢复及弹性增长策略提供依据。

AECOM公司另一名伦敦规划与设计负责人Charles Ledward以AECOM公司为伦敦作出的总体规划为素材,向听众讲述了英国的城市规划实例和政策以及其中遇到的问题,同时为中国的城市规划及更新提供了境外最佳参考案例。

瑞安地产的改造淘金

当然,对开发商来说,如何在这一轮旧城更新中扮演其城市改造者角色,发挥其作用,并从中求得自身发展是最关切的问题。瑞安房地产有限公司规划发展及设计总监陈建邦以其在佛山开发改造的旧城项目为例,讲述了开发商对城市改造的经验及其机遇。瑞安房地产曾成功开发“上海新天地”,一举成名,而其在论坛上的讲解,以具体案例示范,向开发商传授了开发改造旧城项目的丰富经验,及如何把握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平衡,令与会者获益匪浅。 论坛同时邀请了时尚生活中心集团有限公总裁黄瀚泓及AECOM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总经理李凤禹就“旧区重建为创意产业提供发展平台”、“城市文化保护与开发”等话题进行了探讨。

论坛帮助与会者全面了解了珠江三角洲在城市更新方面所做的努力,并分享相关案例与战略经验,指出城市更新的发展方向,为规划的成功实施提供指导。据了解,此次论坛是AECOM城市系列论坛的重要组成,AECOM还将就城市发展问题开展其他讨论。

第四篇:机遇与挑战并存――论中国保险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新疆平安网讯 中国保险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礼炮声中重新建立,并快速得到发展,经过近60年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中国金融领域不可小窥的三个主要支柱之一,一方面给国家的经济建设起到有利的稳定维护作用,另一方面给人民群众提供了有效的物质保障,成为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保险业伴随着社会经济改革的春风一路走来,然而当时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与低下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作为物质和精神文明相结合的产品保险,并没有快速被社会所接纳,而是作为一个附带品而存在。

直到90年代,改革开放进入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保险业才真正迎来了自己的春天,尤其是在1992年,美国友邦保险公司在上海开业,在国内率先引进保险代理人制度后,中国保险业便开始了新的征程。经过严密的筛选、培训,一批批保险代理人走上保险市场。实践证明,代理人在拓展业务、普及宣传保险知识、提供快捷周到的服务等方面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于是,为确保代理人制度的健康发展,国家首先在上海试点,于1995年12月和1996年4月先后举办了保险代理人资格考试,推行一整套代理人考试、登录制度。自此,全国各大保险公司开始尝试保险代理人制度。保险代理人的足迹刹那间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众多的保险公司顷刻间屹立于各大城市,并在短短几年的不断发展中网点遍布全国各地,保险业的发展以几何倍数递增,中国保险业进入了第一次辉煌时代。

进入21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国际形式的变化,我国的保险业依旧面临巨大的机遇,但是存在的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成为保险业发展的最大挑战;政府和各家保险公司都在努力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以便保险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一、我国的保险业面临的巨大机遇

1、2006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是国家最重要的一次以文件的形式专门对保险业发展提出的意见,很大程度上肯定了保险业的发展和今后的发展前景,为保险业带来了政策上的春风。

2、近几年,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多数人民群众开始注重精神生活的需求,同时,政府虽然大力发展社会保险事业,但是也非常注重商业保险对社会保险的补充,尤其是健康类、意外类和投资类,所以政府和保险公司通过多方面、多渠道的保险宣传,使得很多群众开始了解并接受保险理念,广大人民群众由被动买保险逐步开始变为主动购买各类保险,以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

3、随着中国进入WTO后,保险业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国内外各类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代理公司的增多使得保险业的竞争日益激烈,但是在不断的竞争中,相互学习,交流,促进了保险业整体,从而提高了保险业的社会影响力,行业满意指数不断提升。 与巨大的机遇相比,我国保险业面临的是更多挑战,成为目前制约保险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我国的保险业面临的巨大挑战

1、留人成为保险业最大挑战

IBM公司公布的全球人力资源研究报告显示亚太地区的高级与中级管理层的主动离职率为全球最高,中国则是最突出的体现。

随着国内金融市场的逐渐放开,国内金融企业主体越来越多,以保险为代表的一些行业出现了“新公司带动集体跳槽”的现象。由于国内保险行业的迅猛发展,目前保险人才的数量明显与这个行业的发展速度不匹配,因此,如何留住保险人才便成为保险行业的最大挑战。

目前,国内保险行业缺少的是具有诚信和创新精神的员工。近几年,在中国快速成长与变化的市场环境下,中国保险行业各个企业的人力资源主管们在发展自己的人员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距离保险业发展的需求目标还有很大距离。

2、保险费率将走向市场化、自由化,价格大战不可避免。

保险费率就是保险产品的销售价格。由于保险公司的经营规模、经营水平、经营理念不同,因此构成各公司产品的基础成本、费用不同,对于利润的追求也不同。所以体现在对外销售的保险产品的保险费率的不同实在是自然不过的事。我国入世后,保险市场全面开放,保险市场日趋成熟发展,保险费率的市场化、自由化将是题中之义。在开始阶段,就如同家用电器的价格大战一样,保险产品的费率大战将不可避免。当然这个“价格大战”,也必须是“明码标价”的而不是私下里各种“回佣”等不规范的行为。价格竞争历来是市场竞争的一个有效手段。经过开始阶段的“费率大战”,保险监管部门正确引导,实现保险费率的市场化、自由化才有可能,整个行业的保险费率才会趋于合理,才可能基本稳定下来,各公司的利润就会平均化。然后保险市场将进入一个更加理性、更加秩序的阶段。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矛盾,需要保险监管部门和各个保险公司共同努力。

3、随着保险市场的全方位开放,保险公司的兼并、收购、合并将不可避免,尤其是内资保险公司和外资保险公司的竞争将更为激烈。

市场竞争是无情的。竞争的结果,保险公司间的收购、兼并、合并将不可避免。它既可能是外资“吃掉”内资,也可能相反;既可能是外资“吃掉”外资,也可能内资“吃掉”内资公司;既可能是大“吃”小,也可能是“小”而“强”的“吃掉”“大”而“弱”的;也可能是谁也不“吃掉”谁,而是两个或更多的公司联合起来组建新的公司。总之是强者吃掉弱者,弱者联合成强者,强者联合成更强者。保险监管部门要鼓励和引导弱者联合,强者规范。入世后的我国保险市场将不分外资还是内资还是中外合资将在一个规则下竞赛,在一个政府部门的监管下竞争,适者生存,优胜劣汰。当然这对保险业的监管机构也将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4、再保险将分流,法定20%再保险将可能被改变。 再保险是保险公司控制自身风险的一个有效方法,是“保险人的保险”。现在有关法律政策规定各保险公司的所有业务的20%必须要分保给国家指定的再保险公司。这一规定从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保险公司的创新思维,束缚了保险公司的风险控制,保护了指定的再保险公司的经营。入世后保险监管部门将从市场行为监管转向以偿付能力监管为主上来,只要从源头上监管各公司的偿付能力,规定各公司自留风险的百分比,每一风险单位占自身资本金和准备金的百分比,对于每一笔具体的业务分保,都可由各公司自行决定。同时由于保险市场开放后境外国外的再保险公司要来我国开设分支机构,单独给某个再保险公司以特殊政策也不合世贸组织“国民待遇原则”。

5、保险公司间、金融行业间的混业经营趋势、方式将呈现多样性特征。

入世后中国的市场全面开放,各行各业的市场竞争将变得越来越激烈与残酷。保险公司的产、寿险业之间、保险业与金融其他各业之间的联系将越来越紧密。产寿险公司都会把代理或变相经营某些寿险或产险业务为自己的客户提供更为完善周到的服务,至于一些界限不清的业务如医疗费用保险、人身意外伤害责任保险等更将成为各保险公司争夺的对象;保险业为完善自己的服务需要通过银行众多的网点、窗口以及强大的支付结算系统为自己的客户提供服务;同样道理,银行业和证券业也需要利用保险业的特殊功能为自己的客户提供周到完善的服务。至于保险业开办投资连结的保险品种以及保险资金直接间接进入资本市场、保险业设立独立的开放式或封闭式基金更是保险业与银行业、证券业融合的形式。传统的金融各业在一个金融系统框架的监管下可以独立运作,但面对金融消费者这个“终端”时,越是整合的、体现出“一站式”服务精髓的,就越具有生命力。入世后,我国的保险业会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创造出适合我国经济特征、具有中国特色的方式来。

6、现行的保险代理人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来适应社会的发展。

随着中国保险市场的发展,保险代理人制度备受关注。我国目前共有150余万直接从事保险销售的业务人员,他们的正式名称是“保险代理人”。众所周知,近几年保险代理人的留存率太低,给各家保险公司及客户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对保险业造成了负面的社会影响。究其原因还是在于保险代理人制度的问题。

首先,保险代理人的门槛是否需要提高,这是对客户的尊重,但是中国保险代理人紧缺这一矛盾使得现阶段提高门槛变得很难,与此同时,社会中对保险代理人还存在偏见,这部分偏见一是由于不负责人的保险代理人误导、诱导客户所致,一分部是人民群众对保险和保险代理人的不理解所致。加上其他因素招募大学生代理人的脚步变得很艰难,造成很多高素质的大学毕业生无法进入保险代理人行列。

其次,保险代理人营销制度的天然缺陷使保险代理人缺乏事业上升通道和职业精神支撑,在这种体制下,保险代理人追逐利益最大化的全部重心放在保费收入上,造成人均产能低、业务素质不高等后果,并直接导致欺诈误导现象屡禁不止。

再次,代理人不仅要缴纳营业税,还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对保险代理人而言,税赋过高,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虽然国家已经对其进行了个税减负,但是未来还需要政府和保险业进一步从根本上完善保险代理人的收入税务问题。 往往机遇就是挑战,他们是并存的,我们要坚信政府和各家保险公司定能紧抓机遇,迎接挑战,逐步解决发展中的瓶颈问题,使得中国保险业阔步向前,为稳定国家的经济建设大局,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保险服务,协助政府解决民生问题。尤其是入世后我国保险业面临的挑战还有很多方面,只有正确把握,审时度势,与时俱进,搞好改革,修炼内功,开拓创新,那么中国保险市场必将迎来一个阳光灿烂的春天。(完) (责任编辑: 吕涛)

上证交易所:证券业自律监管面临四大挑战

报告说,2006年上证所的监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多管齐下促股改的举措使资本市场基本制度改革的预期目标得以实现,上市公司大股东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大幅下降,较好地防范了权证交易和行权的风险,监管关口前移原则的贯彻落实,也有效地防止了价格操纵等市场违规行为。但在全流通环境下,上证所自律监管工作面临许多新问题。

一是上市公司大股东的监管问题。大股东的利益与市场利益的一致性使得大股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在意自身的股价表现,也有动力通过一些不当的方式牟取利益。

二是专业投资机构的监管问题。交易所会员的抗风险能力和自律意识仍然相对薄弱,会员的净资本状况将成为制约其业务快速发展的瓶颈,使其难以承受更大的市场风险。并且随着市场逐步开放,QFII等境外机构投资者对国内监管法规和执行效力也提出了新挑战。内幕交易和利益输送问题也将成为基金交易监管的重点。

三是市场创新的监管问题。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特性对交易者和监管者都提出了较高的风险管理和控制的要求。随着融资融券制度的引入,推高股价不再是市场操纵获利的唯一手段,内幕交易的手法也将更具多样性和隐蔽性,对交易所的监察分析和证监会的办案都提出了新问题。

四是跨市场的联合监管问题。如果各个交易所的市场监管工作仍完全隔离、不通信息,则难免出现监管真空或者重复监管的问题。

该报告主要包括市场自律监管制度建设、上市公司监管、会员监管、交易异常监管、自律监管工作的实施效果以及全流通环境下交易所自律监管工作的挑战等六个部分。

2006年上证所首先在监管制度建设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先后全面修订了两大基本业务规则《上市规则》和《交易规则》,并完善了中国证监会正在审批中的第三大基本业务规则《会员管理规则》。几大基本业务规则的修订或制定,进一步理顺了制度分工与相互协调。此外,去年上证所还修订或制定了一系列配套业务规则,为监管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

在对上市公司监管实践中,监管年报显示,上证所紧紧围绕股权分置改革、清欠和信息披露监管三个重点展开监管工作,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第一,完善了配套规则指引,总结成功经验全面推进股权分置改革工作。2006年上证所上市公司部先后制订了8份股改工作备忘录,市场监察部共向保荐的证券公司发出监管关注函49份,要求保荐机构及时自查和整改,并先后约见了50家未股改公司的董事长及其大股东代表进行谈话,共向未股改公司发出监管关注函500余份。

第二,灵活采取各种可能的方式和手段,督促清理占用的上市公司资金。上证所专门成立了清欠工作小组,派专员走访占用比较集中的十几个辖区的上市公司和当地证监局,通过座谈会现场解决公司推进清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开展集中清欠。

第三,针对全流通环境下上市公司日趋明显的利润操纵动机,上证所加强信息披露监管,促进信息披露公平。上市公司部严格按“三重五组”标准操作的工作制度,即初审、复核和总值班三重审核。去年全年共事前审核各类公告3.3万多份,较2005年增长26%。同时加大了信息披露与股价异动联动监管的力度,共向所内市场监察部发出联合监管函88份。

第四,加大惩戒力度,形成监管威慑,进一步加大了上市公司违规惩戒力度。上市公司部全年共发出各类监管函件近1700份,较2005年大幅增长90%以上。在退市方面,2006年上证所共召开专家委员会3次,实施暂停上市公司10家,终止上市6家,实施特别处理40家,撤销特别处理12家。

此外,上证所还采取切实措施,积极推进公司治理。去年制定实施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董事会议事示范规则》、《监事会议事示范规则》等文件,并配合证监会制定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修订了相关定期报告准则等与公司治理相关的一系列规则。上证所还积极开展培训、明确监管导向,对上市公司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进入了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快速发展阶段。 在会员监管方面,2006年上证所重点是抓规范、促创新。首先加强会员交易权限管理,实现业务风险事前控制。在坚持“关口前移”的监管工作原则上,对上证基金通、ETF一级交易商、买断式回购以及权证等业务上继续实行交易权限管理制度,并重点加强了会员权证创设资格的审核工作,有效抑制了权证市场价格炒作。

其次,全力保障权证交易顺利进行,防范会员权证业务风险。积极采取措施规范证券公司的创设、注销行为,将创设业务纳入证券公司自营业务监管,并逐一约见可创设权证的会员公司高管谈话,有效控制创设规模,提醒会员公司高管人员及早回购注销已创设权证。

第三,强化了会员账户管理,限制非规范自营账户的交易。到2006年底共有20家会员的1363个非规范自营账户被采取限制交易措施。针对会员存在“机构使用个人账户”、“个人下挂多个账户”等不规范行为,2006年上证所先后向17家创新类、规范类会员发函,要求规范客户的账户使用行为。

此外,上证所还加强所内、外监管协作,提高监管工作效率,深化与各监管部门间的监管协作;加强与相关证监局的监管信息交流;积极参与创新试点类证券公司、规范类证券公司的评审和会员集合理财计划以及QFII的评审;以及积极配合证监会开展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工作,强化对风险证券公司的日常监管,全年共协助证监会处置风险证券公司10家。

2006年上证所尤其对交易异常强化了监管的针对性。2006年共调查异常交易事件280起,电话提醒营业部356次,向会员通报监管信息75份,约见了10家会员及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谈话。为提高证券监管执法效率,上证所市场监察部还积极配合证监会稽查局对21起案件实施了稽查提前介入调查和评估。

在交易行为监管上,上证所一方面加强对机构投资者的交易监控和分析,加强对会员自营和集合理财计划的监控,约见借壳传闻多的会员高管谈话,传达监管信息,并加强对基金、QFII和保险公司交易行为的日常监控,特别是基金交叉持股、利益输送、尾盘交易、操纵股价等问题,并加强对上市公司大股东二级市场行为的监控。

另一方面,上证所大力加强对新产品交易的监控和违规账户的处罚。面对权证交易异常活跃的状况,由专人负责对权证和ETF等新产品进行监控,对不听警告的涉嫌违规账户,上证所适时依据《交易所权证管理暂行办法》等规则,对其实施暂停交易的处罚。对于盘中交易严重异常的权证,上证所果断实施盘中紧急停牌,对其暂停交易以提示、化解市场风险,维护权证市场的交易秩序。

面对新的环境和挑战,上证所表示,随着行政管制的逐步放松,市场发展更加需要包括自律监管、行政监管和法制监管在内的强有力的证券监管体系和制度予以支持。上证所的目标是要打造一个高效、诚信、富有竞争力的市场。面对新的市场环境,交易所的监管工作同样需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不断强化上证所市场的社会公信力。

第五篇:中国动漫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

动漫产业是指以创意为核心,以动画、漫画为表现形式,通过某种媒介并依托现代科技予以展现的动漫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的产业。动漫又称连动的系列漫画。动漫产业链大体分为漫画、动画、舞台剧和网络动漫。漫画创作是产业的基础,影视动漫是产业的传播工具,动漫舞台剧是产业的延伸和提升,网络动漫是产业在新技术下的运用。另外还存在游戏、玩具等相关产品的开发。我国动漫产业发展比较晚,由于各方面原因的影响,我国没有形成完整的动漫产业链,目前动漫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

行业分析师认为:中国动漫市场前景广阔,具有一定的投资价值。同时,健全的动漫产业链,版权的严格保护,专业人才的配备也是必须的。

据有关数据显示,2011年,国内动漫产值为621.72亿元,而在2005年动漫产值不足100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40%。到十二五规划末期,预计中国动漫产业产值将达到1000亿元人民币。中国动漫市场前景还比较广阔,具有一定的投资价值。在美国、日本等国,动漫产业已经成为其支柱产业之一。而我国的动漫产业在GDP中所占比例微乎其微。中国动漫产业还处于初级阶段,发展速度快,市场空间广阔。这是现代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结果。

但是,我国动漫行业的发展面临艰难的困境。首先,我国知识版权的保护力度不够,盗版横行一时,动漫制作者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却被其他人“搭便车”,这严重损害着创作者的创作热情,损害着动漫产业的根基。其次,动漫产业是一个长期投入的过程,风险极大,现代社会浮躁的心理也不利于动漫产业的投资。最后,国民动漫消费意识的欠缺,国家重视程度不够,人才的大量匮乏等都阻碍着国内动漫产业的发展。未来中国动漫必须在版权严格保护的基础上,完善国内动漫产业链。在人才补给充足的基础上,健全中国动漫市场。

据相关机构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动漫及网络游戏市场调研报告》显示,中国动漫市场前景广阔,具有一定的投资价值。相关投资者再进入该领域投资的时候,应当注意版权的保护问题、长期投资的问题以及专业人才配备的问题。同时在动漫产品上,利用现代科技,向市场推出大众化、多元化、成人化的动漫作品也很有必要。

上一篇:教育宣传月活动方案下一篇:济源市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