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中毒

2024-05-05

酒精中毒(精选十篇)

酒精中毒 篇1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4~2009年我院收治的急性酒精中毒患者84例, 其中男62例, 女24例, 平均年龄25.37±2.7岁。饮酒品种为啤酒、葡萄酒、白酒或混合饮。饮酒原因为酒宴或情绪低落等。

1.2 临床表现

轻度中毒者表现为神志清醒, 易兴奋、步履蹒跚、共济失调面色潮红, 头痛、呕吐, 有个别的安静入睡、胸闷、烦躁不安。重度中毒者表现为昏睡或昏迷, 血压降低, 口唇呈青紫, 全身湿冷、甚至大小便失禁、瞳孔散大、昏睡、呼吸减慢、心跳加快呈休克状或呼吸缓慢有鼾声、呼吸衰竭。

1.3 并发症

急性酒精中毒可诱发心绞痛, 室上性心动过速, 急性出血性胃炎, 并各自占了不少的比例。发生外伤者应及时给予清创, 缝合, 包扎。

2 抢救及护理措施

2.1 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迅速开通静脉通道, 保证药物的及时应用。一

般补液用5%葡萄糖加普通胰岛素12~16U静滴, 促进乙醇的排泄。对待烦躁不安的患者, 可给安定10 mg肌注或静注, 但是禁用吗啡及度冷丁, 防止抑制呼吸。

2.2 催吐、洗胃

通过催吐可以减少机体对乙醇的吸收, 直接刺激患者咽部进行催吐, 使胃内容物呕出, 减少乙醇的吸收[3]。对乙醇中毒严重者, 可选择通过胃管进行洗胃。用生理盐水洗胃的优点在于可以减少对乙醇的吸收, 直至洗出液澄清无味为止。

2.3 改善通气功能, 保持气道通畅, 保证有效的供氧

对中毒严重的患者, 取平卧位, 头偏一侧, 随时清除口腔内分泌物和呕吐物, 保持呼吸道通畅, 必要时吸痰, 防止呕吐物堵塞呼吸道引起窒息。在保持呼吸通畅的基础上吸氧采用低流量吸氧, 3~5 L/min即可。

2.4 药物催醒

纳洛酮是目前治疗急性酒中毒的首选药。对轻度中毒者予纳洛酮0.4~0.8mg加5%葡萄糖20ml, 静注, 平均清醒时间为40min;重度患者为0.8~1.2mg加入10%的葡萄糖静滴维持, 同时每半小时静推一次为0.4mg[4]。

2.5 饮食指导

指导患者多饮牛奶, 以免诱发或加重原有的消化性溃疡, 在保护胃肠道黏膜的同时通过增加排尿, 促使体内乙醇的排泄。亦可用柑桔皮适量, 焙干, 研成细末, 加入食盐少许, 温开水送服, 或绿豆50~100g, 熬汤饮服。

2.6 严密观察病情

急性酒精中毒若合并颅脑外伤, 意识状况和眼征变化是观察的关键。对神志不清者要细心观察意识状态、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 特别是有外伤史的患者, 要加强意识, 瞳孔的观察, 乙醇中毒往往掩盖了颅脑外伤的典型症状。有瞳孔不对称散大, 即使在正常范围内, 也要怀疑脑疝可能, 应立即报告医师做出相应的处理。

2.7 注意保暖

急性酒精中毒的患者全身血管扩张, 散发大量热量, 有些甚至寒战。此时应适当提高室温, 加盖棉被等保暖措施, 并补充能量。及时更换湿的床单和衣服, 防止受凉以及诱发其他疾病。

2.8 注意安全, 采取保护性措施, 防止意外发生

患者多数表现烦躁不安, 四肢躁动, 护士应加强巡视, 使用床栏, 对于情绪不稳定者应有专人陪护, 必要时给予适当的保护性约束, 防止意外发生。对危重、昏迷、呕吐、大小便失禁的患者, 加强皮肤护理, 保持床单位干净舒适, 病人身体干净整洁, 防止褥疮的发生, 也保证病人尊严的完整。要做好患者的安全防护外, 还要防止伤害他人 (包括医务人员) 。所以在护理酒精中毒的患者时, 要做好自身的防护。如有意外, 及时通知医生。

2.9 心理护理

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常有情绪抑郁、烦躁不安、焦虑等症状, 通过安慰开导和鼓励, 倾听醉酒者的诉说, 让他们发泄心中的愤怒, 不满, 减轻患者的思想负担, 并且积极配合治疗。同时要做好健康教育, 加强健康教育了解酗酒的危害[5], 在患者清醒及情绪稳定后向其及家属宣传酒精及代谢产物乙醛可直接损伤肝细胞。一次过量饮酒其危害不亚于一次轻型急性肝炎, 经常过量则会导致酒精性肝硬化, 胃肠功能紊乱、胃溃疡、营养不良等。而且一般酗酒常在晚餐发生, 导致的严重后果是酒后驾车造成交通事故, 身心受伤甚至危及他人的生命。长期酗酒还可导致这些患者认知功能及智力水平、判断力的下降, 工作效率的减低, 责任心的消退等。

3 结果

经过上述的治疗和护理, 84例患者经1~2h治疗后神志转清, 平均观察2d, 痊愈出院。

4 体会

乙醇是各种酒类饮料的主要成分, 在体内90%以上由肝酶氧化后代谢, 少量由尿, 汗, 呼吸排出, 大量饮酒超过肝脏代谢功能引起蓄积而导致中毒。对中毒患者, 应尽快给予催吐, 补液, 以减少酒精的吸收和促进酒精的排泄, 加速排除体内酒精和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应用纳洛酮快速催醒, 同时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及基础护理,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改善症状, 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降低死亡率, 提高病人的自我保健意识。使患者迅速恢复清醒状态。

摘要:目的 通过对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临床护理, 达到提高疗效, 缩短疗程, 减少并发症的目的。方法 催吐, 纳洛酮催醒, 快速建立静脉通道, 并发症处理, 改善通气功能。结果 60例患者经12h治疗后神志转清, 平均观察2d, 痊愈出院。结论 正确及时的救治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 可以降级患者的受危害的程度, 减轻患者的中毒症状, 降低发病率, 提高病人的自我保健意识。

关键词:酒精,急性中毒,纳洛酮,抢救

参考文献

[1]刘燕萍, 孟国红, 吕华.1例重度酒精中毒患儿的急救及护理体会[J].中华护理杂志, 2003, 38 (11) :883.

[2]冯秀梅.9例急性中毒酒精中毒的急救与护理[J].

[3]赵洁.纳洛酮治疗乙醇中毒的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1, 22 (5) :554-555.

[4]张心中, 原希荣.纳络酮在急性乙醇中毒中的应用[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1997:9.

酒精中毒的症状 篇2

症状一、中毒者早晨有恶心、呕吐、饮少量酒可使症状消除,这是慢性酒精中毒的特殊表现。

症状二、对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停药综合征(表现震颤、幻觉、癫痫和谵妄状态),也可引起多发性神经炎等。

症状三、嗜酒者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高,也可引起脂肪肝、肝炎、肝硬变及胰腺炎等。全球医院网专家介绍:长期大量饮酒可引起慢性酒精中毒,这种中毒对人体每一器官系统均有损害,主要表现在消化和神经系统,对肝、脑损害较大。

远离急性酒精中毒 篇3

5亿。

全国每年能喝掉多少公斤酒?

300亿。

世界酒精“重灾区”在哪里?

中国。

因饮酒不健康造成的疾病有多少?60种。

看了这组数字你会作何感受?除了酒囊饭袋之外,恐怕谁都会对鲜为人知的最后一个数字感到震惊!

春节前后,又到了举杯相贺、开怀畅饮的时候。为使年酒不伤身,酒席间,我们务必要将“限酒”铭记在心,恪守适量的原则。同时要牢记一句话:“喝之前先吃,不吃时再喝!”也就是一喝酒前要适当进食;二要好好地吃饭;三应均衡地将下酒菜类和酒一起食用。

喝酒忌空腹

喝酒的大忌是空腹。空腹是容易醉酒的原因之一,空腹时酒精的吸收在胃比小肠快数倍,使得空荡荡的胃和血液中的酒精浓度急剧上升;原因之二,是酒精到达肝脏,首先经脱氢酶的作用被转换成乙醛,乙醛为有害物质,在损害肝脏同时,可使脸变得通红,进而造成醉酒。

喝酒时还要注意,由于酒精有利尿作用,可使血液中水分浓度减少,导致酒精浓度提高,故无论酒席中,还是酒席后,均要适当补充水分。

酒精中毒3阶段

酒精属微毒类饮品,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剂,作用于大脑皮层。饮酒后初始表现为兴奋,其后可累及皮层下中枢和小脑活动,影响延髓血管运动中枢并抑制呼吸中枢,出现酒精中毒,严重者可致呼吸、循环衰竭。

急性酒精中毒的表现可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兴奋期,表现为眼部充血,颜面潮红,头晕,人有欣快感,言语增多,自控力减低。

第二阶段为共济失调期,表现为动作不协调,步态不稳,身体失去平衡。

第三阶段为昏睡期,表现为沉睡不醒,颜面苍白,皮肤湿冷,口唇微紫,甚至陷入深昏迷,以至呼吸麻痹而死亡。

急性酒精中毒症状的轻重与饮酒量、个体敏感性有关,大多数成人致死量为纯酒精250~500毫升(白酒酒精浓度为50~60%)。

解酒最好别用药物

对轻度醉酒,可采用食物解酒法解酒,方法如:(1)柑桔皮适量,焙干研末,加入食盐少许,温开水送服;(2)绿豆50~100克,熬汤饮服;(3)鲜藕250克,洗净捣烂,取汁饮服;(4)芹菜250克,榨汁服;(5)青甘蔗榨汁,多多饮服;(6)白菜心或萝卜丝,以糖醋腌制后食用;(7)食醋150毫升,混入凉开水饮服(若不加水,则有加重胃黏膜刺激的可能)。

对于中、重度醉酒者,可用药物解酒。(1)西药:用0.5%药用碳或1%碳酸氢钠溶液洗胃,严重中毒者,静脉注射50%葡萄糖100毫升,同时肌肉注射维生素B1、B6和烟酸各100毫克,兴奋狂躁者可用小剂量安定肌肉注射,但避免使用吗啡、苯巴比妥类对呼吸有抑制作用的药物,昏迷者可酌情注射中枢神经兴奋剂。(2)中药:葛花、拐枣各15克,水煎服;或樟木60克,水煎服用;或葛根、紫苏各50克、桂枝、甘草各20克,加水煎服。

治疗中应注意,醉酒者应采取侧卧位,或将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进入肺内,造成吸入性肺炎,同时还要注意保暖,以防受寒。

在此还要纠正一种认识偏差,有人认为,女性的造血能力比男性强,解酒能力也应当比男性强,比男性更能喝。但美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发现,这种说法完全错误,酒对女性危害更大,并且女性酗酒容易使大脑变得迟钝。美国三角国际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在研究中发现,如果男性和女性喝同量的酒,女性要比男性更容易出现酒精中毒症状。而且一旦酗酒,女性要比男性更容易对酒精产生心理上和生理上的依赖性。

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护理 篇4

关键词:急性酒精中毒,抢救,治疗,护理

急性酒精中毒是指一次饮入过量的酒或酒类饮料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由兴奋转为抑制的状态, 俗称醉酒。近年来, 该病已成为我院急诊科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 尤其是节假日就诊患者明显增多。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7月1日—8月31日收治的83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护理体会,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7月1日—8月31日收治的83急性酒精中毒患者, 其中男65例, 女18例;年龄最小16岁, 年龄最大65岁, 平均年龄32.62岁;饮白酒49例, 红酒5例, 啤酒8例, 同时饮2种或3种酒21例。饮酒原因:宴会、酗酒、不良情绪。依照酒精中毒分期[1], 本组患者入院时处于兴奋期29例, 共济失调期42例, 昏睡或昏迷期12例。其中合并上消化道出血, 呕吐物为咖啡色液体者1例。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给予及时救护、催吐, 必要时洗胃, 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 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尽早使用纳洛酮;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确保患者安全、保暖、恰当的生活及心理护理等措施。

2 护理

2.1 减少酒精进一步吸收

酒精经胃肠道吸收很快一般不需要催吐或洗胃, 但饮酒过多的昏迷患者或同时过量服用其他药物的患者短时间内应尽早给予洗胃, 洗胃时插管动作要轻柔, 减少侵入性操作对呼吸道及消化道黏膜的损伤。洗胃过程中使患者侧卧位或头偏向一侧, 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面色、生命体征、腹部情况, 若出现腹痛、休克等应立即停止洗胃, 并对症处理及抢救。患者合作可指导其自己刺激舌根催吐。

2.2 保持呼吸道通畅

患者应采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或者侧卧位, 呕吐时擦净口鼻腔呕吐物及分泌物, 观察呕吐物的量、性质, 是否为咖啡色或血性, 喝红酒者必要时留呕吐物送检鉴别是否有胃黏膜损伤。昏迷者谨防呕吐窒息, 床边备吸引器、氧气、气管插管用物及呼吸机、监护仪等急救物品, 一旦发现窒息先兆或心搏、呼吸不规则立即实施抢救。

2.3 快速建立静脉通道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遵医嘱尽快使用纳洛酮, 纳洛酮为纯阿片受体拮抗剂, 是一种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小的药物, 可使血中酒精含量明显下降, 使患者快速清醒[2]。本组83例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纳洛酮治疗, 先给予0.8~1.2 mg加5%葡萄糖5 m L静脉推注, 继之纳洛酮1.2~2.4 mg加入5%葡萄糖250 m L静脉滴注。71例轻度及中度中毒患者使用纳洛酮后平均清醒时间为0.5 h~2.5 h, 12例重度中毒患者经治疗后意识、呼吸、血压逐渐恢复正常, 均在6 h内清醒。给予奥美拉唑或泮托拉唑、胃复安、维生素C、维生素B6加入5%葡萄糖静脉滴注保护胃黏膜, 速尿静脉注射促进排泄等。

2.4 密切观察病情

严密实施病情监控,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瞳孔、意识以及输液情况, 纳洛酮等药物治疗后的效果, 并做详细记录。了解昏迷患者入院前是否因醉酒跌倒, 如有创伤史的患者, 应加强意识、瞳孔的观察, 必要时行颅脑CT检查鉴别诊断;有高血压史的老年酒精中毒患者, 在频繁呕吐的情况下, 应分清是单纯性酒精中毒引起还是血压升高致颅内压增高引起的呕吐, 使血压维持在一定的水平, 防止脑血管意外发生。有胃炎或胃溃疡病史患者应仔细观察呕吐物及大便性状;应用纳洛酮可见少数患者血压升高、心动过速、室颤、肺水肿, 在使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并与之对话, 判断其意识清醒时间。护理交接班时应床头详细交接病情及治疗护理情况。

2.5 常规护理

兴奋期和共济失调的患者因无法控制自己的言行容易跌倒、自伤或伤及医护人员, 医护人员与患者沟通时要态度和蔼, 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 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以避免冲突。我院专门设立了一间醒酒室, 室内墙壁软包, 专用输液椅为可调节式有保护性约束功能的软包椅, 专人护理, 房间地面干燥, 通道无障碍物, 保证患者安全。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全身血管扩张, 散热增加, 体温下降, 重则可引起肺部感染, 洗胃后患者尤感寒冷, 故应采取提高室温, 给患者加盖棉被等保暖措施[3]。对呕吐及大小便失禁者及时更换衣裤保持床单整洁干燥, 必要时留置导尿。保证热量供给, 醒酒后给予无刺激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以保护胃黏膜, 有消化道出血患者暂禁食, 对处于昏睡或昏迷期无法进食的患者, 给予静脉滴注葡萄糖、复方氨基酸等保证能量供给。

2.6 心理护理

酒精中毒患者清醒后大多因经济损失等原因怕家人抱怨而后悔, 和患者沟通让其了解醉酒对家庭的不良影响。对长期酗酒成瘾的患者及时为其提供戒酒治疗方面的信息, 给予指导帮助, 动员家庭成员及其亲朋鼓励患者增强其戒酒信心。对情绪不良的患者鼓励其采取户外活动、听音乐等健康的方式排遣不良情绪。

2.7 健康教育

通过报刊、科普宣传栏和电视等媒体广泛宣传酒精中毒对身体的危害, 酒后驾驶对社会治安的危害以及对家庭和睦的不良影响, 倡导人们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远离酒精, 珍爱生命。

3 结果

本组83例酒精中毒患者入院后经积极抢救和精心护理, 29例轻度及42例中度中毒患者均在0.5 h~2.5 h内清醒, 12例重度中毒患者6 h内亦全部清醒, 1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呕吐咖啡色液体患者经止血保护胃黏膜对症治疗2 d~3 d痊愈出院。

4 讨论

急性酒精中毒的症状与患者的饮酒量、饮酒种类、情绪以及个人耐受度有关, 严重者可致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抢救原则应快速及时, 方法得当, 尽早清除体内尚未吸收的乙醇, 保证静脉通路畅通, 加速排除体内乙醇残留, 及时准确使用有效的解毒剂, 而动态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及耐心细致的护理, 是抢救急性酒精中毒成功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陈文彬.诊断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42-43.

[2]方楚芬, 林曼娜, 李惜华.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救治体会[J].广东医学, 2006, 27 (2) :295.

酒精灯用什么酒精 篇5

酒精灯

1、结构:酒精灯是由灯体,棉灯绳(棉灯芯),瓷灯芯,灯帽和酒精五大部分所组成。

2、容积:60ml,150ml,250ml和其他规格。

酒精中毒的危害及护理体会 篇6

近几年来我院门诊收治了多例因大量饮酒中毒后被朋友或亲人送来治疗的病人。患者表现为不知人事,不能回答医生的询问,不能配合治疗。查体:病人昏睡、体温降低、瞳孔散大、心率快、血压下降、呼吸慢而有鼾声等昏迷中毒症状。在临床护理中我们体会如下:

1.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呼吸、血压、体温、脉搏、心率、瞳孔的变化并详细记录。注意保暖,特别是在寒冷季节应盖好被子,以维持正常体温。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2.维持呼吸道通畅:患者侧卧或平卧,头偏一侧。防止呕吐物吸入气管,并及时清理呕吐物。对氧气吸入或气管插管者应保持管道通畅,防止管道受压、打折及脱出。

3.协助医生询问病史:护士与病人及家属接触多,应及时了解该患者病史,如是否得过冠心病、糖尿病、癫痫等疾病,确保治疗无误。

4.防止患者坠床或外伤:对躁动不安或过度兴奋患者应加约束,并给予肌注地西泮。避免用吗啡、氯丙嗪及巴比妥类镇静药物。床头应有人陪伴,防止坠床发生意外。病人酒醒后,如需上厕所应有人陪伴。有的患者酒醒后仍有无力、头晕等症状,以防摔伤。

5.作好酒醒后病人的宣传教育:护理工作者应有耐心并选择患者可以接受的方式,用合适的语言告知病人饮酒的危害,长期酗酒易患营养不良、周围神经麻痹、食管炎、胃炎、胰腺炎、肝细胞坏死、肝功能异常等疾病。女性饮酒过量易造成胎儿畸形或死胎。男性易造成性功能降低,酒后驾车容易发生车祸并可诱发犯罪行为。

酒精中毒患者的救治与护理 篇7

一、迅速协助医生查看病情,了解病因。

护理人员协助医师检查患者受伤部位,观测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及四肢活动情况并做好记录;通过询问陪送人,详细了解患者饮酒量、酒精的浓度、受伤时间、伤后意识状况,呕吐次数、呕吐物成分及数量。对昏迷半小时以上的患者,常规送CT检查,判断颅内是否有血肿,颅骨有无受伤,从而准确把握病因、病情。

二、保持呼吸道通畅。

部分患者由于伤前过量饮酒而出现颅脑损伤,会导致呕吐频繁,咳嗽和吞咽反射减弱,意识模糊不能主动排出呼吸道分泌物,致使呕吐物反流,造成呼吸道梗阻现象。面对这样的情况,在护理时就要对呼吸困难、呼吸暂停者实行气管插管或呼吸机辅助呼吸,也可对静脉使用呼吸兴奋剂,以确保呼吸道通畅。

三、急救护理措施。

1. 接诊患者后,要立即测量血压、脉搏、呼吸、神志意识并做好原始记录,对昏迷患者,要给予氧气吸入。

2. 尽早催吐、洗胃。争取在短时间内将尚未被吸收的酒精从胃中迅速排出。对于神志尚清醒的患者应让患者先自饮温开水,然以棉签压舌板刺激咽部催吐,直至胃内食物吐尽。对酒精中毒严重者,尽量置入胃管进行胃肠减压,用生理盐水洗胃以减少酒精的吸收,直至洗出液澄清无味为止。

3. 迅速降低颅内压,维持血液循环。迅速建立两条以上有效静脉通路,用较大针头或静脉留置针进行穿刺;失血过多、周围静脉不易穿刺者行深静脉穿刺,以保证液体和药物能迅速进入体内。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昏迷的患者,入院后即给予20%甘露醇250ml加压静滴,同时给予速尿、地塞米松针静脉推注,以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乙醇抑制肌磷酸化酶的活性,对心肌、骨骼肌均有不同的损害作用,易引起外周循环衰竭,部分患者合并其他脏器损伤,极易发生休克。故对有休克或处于休克前期者应积极扩容,扩容时应以胶体液为主,如低分子右旋糖酐、血浆代用品及血液等,辅以一定量晶体液,如平衡液、10%葡萄糖溶液。同时应予50%葡萄糖液、B族维生素、予纳洛酮促进患者清醒。

4. 对待烦躁不安的患者可给安定10mg肌注或静注。禁用吗啡和杜冷丁,以防抑制呼吸。

5. 急救处理时应注意有无复合伤,如有复合伤,应先处理危及生命的情况。在送X光照片、CT检查时注意病情变化并保持各管道通畅。

四、观察及护理。

1. 急性酒精中毒的表现常常掩盖了颅脑外伤的神经系统症状,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据文献报道,约20%颅脑损伤发生在醉酒状态下。因此,观察病情细致、体检全面是提高诊断效率的关键。

(1)意识的观察

由于乙醇对大脑和间脑神经元的抑制作用可导致昏迷,而颅脑外伤亦可直接引起昏迷,故此时根据意识障碍判断病情相当困难。因此,对于此类患者,必须将乙醇与外伤两种因素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乙醇中毒往往掩盖了颅脑外伤的典型症状。若昏迷在4小时后无改善,则应考虑为颅脑外伤所致,昏迷程度逐渐加深、无好转应考虑颅脑外伤的病情加重。

(2)瞳孔的观察

急性期一般10~20分钟观察1次,做好记录,以作对比。有瞳孔不对称散大,即使在正常范围内,也要怀疑脑疝可能,应立即报告医师作出相应的处理。

(3)体征的观察

精确观察,及时发现伤情变化,常常有一部分患者,特别是颅脑外伤及胸腹部外伤早期就诊时,有的脏器虽然已受损伤,但当时各种检查阳性体征不明显,医护人员很容易被这些表面情况所蒙蔽,产生病情不重的概念。为此,酒醉创伤的患者,首诊时只要发现一个可疑点,护理人员就要协助医师对患者进行认真留院观察,全面掌握患者每个细微的变化,及时发现,及时处理,避免因延误治疗而造成不良后果。

2. 注意安全,防止意外。对烦躁的患者,应采取保护措施,加装床栏或用约束带直接约束患者四肢,以防患者坠床和发生意外。注意不要乱用止痛药,以免掩盖病情,延误抢救时机,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3. 注意保暖。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全身血管扩张,散发大量热量,加上洗胃后患者常感到寒冷甚至出现寒战,应提高室温、加盖棉被等保暖措施,并补充能量。酒精对胃黏膜有强大的刺激作用,多数病例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及时更换衣服、床单等,防止受凉诱发其他疾病。

摘要:酒精中毒, 俗称酒醉, 即摄入过多含有乙醇 (酒精) 的饮料。本文结合酒醉的诸多常见症状, 对酒精中毒的救治和护理进行论述。

急性酒精中毒的抢救护理体会 篇8

1 临床资料

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共收治急性酒精中毒患者80例,其中男74例,女6例,年龄20~56岁。根据其临床表现及血液中酒精浓度可分为兴奋期、共济失调期和昏睡期,本组病例中仅表现为兴奋期的有23例,占28.75%;表现为共济失调期有34例占80.0%其中有1例并发胃出血;昏睡期表现有23例,占28.75%有2例并发胃出血,1例并发呼吸抑制。根据不同时期患者采取不同护理级别护理。

2 方法

2.1 分级依据

把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分为三级。一级:患者处于昏睡期,二级患者处于共济失调期,三级:患者处于兴奋期。

2.2 分级护理方法

2.2.1 三级护理

患者处于兴奋期,主要表现眼睛发红,面色潮红或苍白言语滔滔不绝。行为轻浮粗鲁,有的头重脚轻,走路摇晃。这是由于大脑前叶皮质功能低下产生的脱抑制(兴奋)所致。患者呼气有酒味,血中酒精浓度在1mg/mL以下,属轻度中毒。三级护理的重点是“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避免发生护患冲突”。

在进行护理操作时应该向患者解析清楚,征得患者同意后再进行护理治疗。出现护患冲突时不在患者激动时辩解,如患者出现攻击行为,应该启动暴力事件应急预案。因酒精作用致皮肤血管扩张,散发大量热量,尤其是洗胃后患者常感到寒冷,甚至寒颤,应注意保暖。加盖衣被,及时更换脏衣服和被褥,冬季可用热水袋或电热毯保暖,促进血液循环,维持体温,增加患者的舒适感。

23例兴奋期患者中,没有1例患者与医护人员发生矛盾。

2.2.2 二级护理

患者处于共济失调期,主要表现,身体平衡不稳,步态蹒跚,动作笨拙,意识错乱吐词不清语无伦次发音含糊酒精浓度为1~2mg/m L,属中度中毒。“保护患者安全,保持静脉通路畅通”。

该期患者合作性错,很难沟通,对治疗十分不合作,很多时需要使用约束带辅助治疗。所以,在选择静脉穿刺部位时,多选择前臂的内、外近桡骨侧,避开关节及约束部位。穿刺时要有两名以上医务人员在场协助,使用留置针进行穿刺。保护安全方面,我们采取床的两侧上护栏,尽量让患者在床上使用便盘大小便。催吐疗法无效或不合作时,用温盐水或1%碳酸氢钠溶液洗胃,插胃管时动作应轻柔,防止损伤消化道黏膜,插管和洗胃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呼吸、上腹部变化防胃管和洗胃液进入气管而窒息,随时观察洗出胃内容物的颜色及时发现胃出血等,并发症,有消化道出血病史者禁忌洗胃。

34例患者中没有一例出现跌伤,1例发生静脉留置针脱出。

2.2.3 一级护理

患者处于昏睡期期,主要表现,呼吸缓慢有鼾声,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口唇微紫,心跳加快,瞳孔正常或散大,脉搏细速,血压、体温下降、呕吐、二便失禁。严重者昏迷、抽搐、二便失禁,呼吸衰竭死亡。血中酒精浓度为3~5mg/mL属重度中毒,宜紧急进行对症处理。“保持生命征平稳,严防并发症”。

护理注意要点: (1) 保持呼吸道通畅:酒精中毒患者多伴有频繁呕吐的症状,我们将患者头偏向一侧,以免误吸。 (2) 观察呼吸、血氧变化:当患者出现呼吸变浅慢、血氧下降,清除呼吸道异物和高浓度给氧不能改善时,尽快协助医师进行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3) 观察血压变化:酒精中毒患者血压偏低,在补充血容量和保暖后,血压会逐渐恢复正常。患者在入院时,尽早取出患者身上携带的硬物,以免造成损伤。

23例患者中其中例送院途中出现呼吸抑制,到院后予纳洛酮、吸痰、吸氧等抢救治疗,呼吸恢复平稳。没有一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误吸。

3 结果

80例均在急诊科24h内治愈,1例送院过程中出现呼吸抑制,经抢救呼吸平稳;3例并发胃,出血患者急诊抢救后转入消化科治疗,治疗后均痊愈出院,治愈率为100%。

4 讨论

急性酒精中毒为急诊常见的急重症,病情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急性酒精中毒是短时间内饮酒量超过肝脏代谢能力而蓄积发生中毒。酒精进入人体后在2~5h内全部吸收,90%~98%在肝脏经过一系列酶的作用被氧化代谢为CO2和H2O仅小部分由肺和肾脏排出。酒精为中枢抑制剂,先兴奋后抑制,大剂量可致呼吸中枢麻痹或心脏抑制,成人一次致死量为5~8g/kg[3]。根据其酗酒史及呼气、呕吐物有无强烈酒味即可迅速作出诊断,轻、中度中毒者经催吐、洗胃、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加强基础护理等对症处理后均可很快恢复;重度中毒者由于可抑制呼吸中枢,使呼吸缓慢,纳洛酮是阿片受体拮抗剂,对ß-内啡肽具有特异的拮抗作用,增加呼吸频率,减轻或消除呼吸抑制;醒脑静可醒脑窍,促进意识恢复,胰岛素静滴可促进体内酒精氧化、分解、代谢,缩短昏迷时间。因此,对于酒精中毒患者要仔细搜集病情资料,根据患者的各期不同表现,及时进行相应的治疗和护理,可取得满意疗效。本组患者经过抢救配合有效的护理,取得满意的疗效,68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所以,不同程度的酒精中毒患者给予不同级别的护理,可以,提高治愈率,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摘要:目的 评估急性酒精中毒救护情况, 总结完善急性酒精中毒抢救护理个人体会。方法 对参与的80例急性酒精中毒救护进行总结。结果 急性酒精中毒得到及时抢救, 就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减少病死率。结论 提高医护人员的急救意识和抢救技术, 重视护理, 是救护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重要方面。

关键词:急性,酒精中毒,抢救,护理

参考文献

[1]陈新生, 查振江.亚低温脑保护在创伤后继发性脑损害治疗中的应用[J].安徽医学, 2003, (5) :28-29.

[2]张文武.急诊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29.

急性酒精中毒68例诊治分析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2月—2012年3月我院急诊救治的68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其中男61例, 女7例;年龄19~45岁, 平均 (32.51±13.72) 岁;轻度中毒21例, 中度中毒40例, 重度中毒7例。将上述6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各3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急诊救治方法

1.2.1 对照组

(1) 一般治疗: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 立即采用刺激咽喉法引起患者呕吐, 将酒等胃内容物吐出, 降低体内的酒精浓度, 防止呕吐物阻塞呼吸道引起窒息, 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2], 对于昏迷的患者应监测生命体征, 给与氧气吸入, 及时通知相关科室会诊; (2) 首诊医师体格检查:首先要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情况、循环、呼吸、体温等, 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与适当的临床检查, 如有外伤者给予CT或B超检查等[3]; (3) 药物治疗:针对患者的临床症状给予药物对症治疗, 如保护胃黏膜药物等; (4) 初步处理:对于意识相对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的患者, 建立静脉通路, 给与对症处理后需在观察室观察治疗;对于病情较为复杂、危重的患者, 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协助抢救治疗, 抢救结束病情平稳后转入病房治疗。

1.2.2 实验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与纳洛酮治疗:初始剂量为0.4~0.8mg静脉注射, 共济失调患者给与0.8~1.2mg静脉注射, 昏睡患者给与1.2~1.6mg静脉注射, 用药半小时后酒精中毒症状仍未缓解者可重复给药, 纳洛酮0.8~1.2 mg+5%的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 直至恢复[4,5]。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患者完全清醒, 临床症状消失;有效:患者意识开始清醒, 临床症状明显减轻, 出现角膜反射;无效:无明显改善。两组患者的症状减轻时间及完全清醒时间[6]。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 (x¯±s) 表示, 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实验组有效12例, 显效13例, 无效9例;实验组有效15例, 显效18例, 无效1例,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实验组患者昏迷期的临床症状减轻时间、完全清醒时间均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

2.3 不良反应 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均为出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

3 讨论

急性酒精中毒是指一次大量饮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酒精经胃和小肠在0.5~3h内完全吸收, 在肝脏内氧化代谢, 进入血脑屏障, 导致脑皮质功能受到抑制, 严重者可出现昏睡、昏迷, 甚至心跳呼吸骤停, 可出现酮体蓄积导致代谢性酸中毒, 对身体造成严重的损害[7,8]。纳洛酮为阿片受体拮抗剂, 可直接拮抗β-内啡肽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 清除自由基, 促进乙醇的转化, 保护脑组织, 恢复患者的意识[9]。在急诊救治过程中需要医护人员的密切配合, 为积极治疗赢取时间, 还应注意与患者家属的有效沟通, 由于陪同患者就医者多数为饮酒人员, 注意沟通技巧, 需要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防止发生冲突。在治疗及用药过程中, 医生要注意保护患者的消化系统, 给与适当保护胃黏膜及防止胃出血的药物, 并针对患者的临床症状给与适当的检查, 还可给与醒脑静, 该药均有醒脑开窍、安神定志等作用, 可有效保护脑组织, 防止脑部受损。本文采用常规治疗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 在急诊内科救治后, 为患者的预后赢得了宝贵时间, 减轻了疗区医生及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使就医更合理化。

综上所述, 急性酒精中毒患者急诊救治, 对预后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使用纳洛酮治疗, 不良反应少, 临床效果好, 为患者的下一步治疗做了良好的铺垫。

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内科急诊救治方法与效果。方法 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纳洛酮。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减轻时间及完全清醒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有效12例, 显效13例, 无效9例;实验组有效15例, 显效18例, 无效1例,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实验组患者昏迷期的临床症状减轻时间、完全清醒时间均少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急性酒精中毒患者采用急诊内科救治, 取得了满意度的效果, 不良反应少, 为患者争取时间, 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酒精中毒,急诊,治疗结果

参考文献

[1] 刘春莲.对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急救和护理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 2012, 19 (19) :145-146.

[2] 吴国寿.急性酒精中毒的内科急诊治疗[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本月刊, 2008, 10 (19) :91.

[3] 汪红霞, 谭鸿, 姜伟, 等.急性酒精中毒的诊疗流程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 2011, 8 (19) :9-11.

[4] 袁颖, 任桂兰.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56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4) :221.

[5] 唐永富, 潘曦明, 詹义星.醒脑静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126例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 2010, 48 (30) :134-135.

[6] 叶延辉.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34例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 (30) :128-129.

[7] 姜爱凤.急性酒精中毒合并脑出血的急救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 5 (15) :38-39.

[8] 佟豪, 巴雅尔, 熊英.纳洛酮联合山莨菪碱治疗急性酒精中毒156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 3 (14) :23.

急性酒精中毒387例诊治体会 篇1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社会交际, 生活压力的增加, 急性酒精中毒患者日益增多, 已成为急诊科的常见急症, 重症。急性酒精中毒又称急性乙醇中毒, 因一次饮入过量酒精饮料, 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由兴奋转入抑制的状态, 它可以导致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及其它系统的各类症状[1]。病情轻重不一, 但只要能及时诊断、合理治疗, 绝大部分预后较好 (有其他疾病引起并发症的除外) , 急诊处理即可治愈。我院急诊科自2008年1月-2014年1月共收治急性酒精中毒387例, 除1例发生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转上级医院死亡外, 其余均于24h内痊愈。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387例中男352例, 女35例;年龄15~67岁, 中位年龄28岁。中毒至就诊时间30min~13h。

1.2 临床表现

人体对酒精的耐受能力是因人而异, 酒精中毒大致可分为兴奋期、共济失调期、昏迷期, 在昏迷期是最容易出现颜面苍白、皮肤湿冷、口唇微紫、体温下降、瞳孔散大或正常、呼吸缓慢、大小便失禁、抽搐等症状, 严重者会出现呼吸麻痹。387例临床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322例 (83.2%) ;神志异常者245例 (63.3%) , 主要表现为兴奋、躁动或嗜睡、昏睡、昏迷;合并上消化道出血 (呕吐物为咖啡色、血性、血块等) 58例 (15.8%) ;合并外伤者7例 (1.8%) 。在临床分期中处于兴奋期者132例 (34.2%) , 共济失调期193例 (50.1%) , 昏迷期53例 (13.7%) 。

1.3 诊断标准

(1) 发病前有过量的饮酒史; (2) 呼吸、呕吐物中有酒精的气味; (3) 中枢神经系统兴奋, 共济失调或昏睡等症状, 重度昏迷者呈昏迷状态; (4) 排除药物、化学性气体及其他原因所致的昏睡、昏迷[2]。

1.4 治疗措施

(1) 一般治疗措施:卧床休息, 保暖, 保持呼吸道通畅等。急性酒精中毒患者, 特别是重度昏迷者, 口腔分泌物、呕吐物较多, 而自己又不能有效排除, 为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窒息, 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呕吐物尤为重要。必要时吸氧, 给于心电监护。 (2) 促醒:纳络酮联合醒脑静注射液促醒, 纳洛酮为阿片受体拮抗剂, 是一种安全性高, 不良反应小的药物, 可使血中酒精含量明显下降, 使患者快速清醒, 是目前治疗酒精中毒的首选药物[3]。纳络酮注射液一般先用0.4~0.8mg静脉注射, 然后用0.8mg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ml中静脉滴注, 必要时可重复给药。醒脑静注射液用20ml加入5%葡萄糖溶液或0.9%氯化钠溶液250ml中静脉滴注, 每天1次。 (3) 止呕、护胃:早期呕吐无需处理, 呕吐剧烈者, 给予胃复安10mg肌内注射。护胃一般用H2受体拮抗剂, 如法莫替丁2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ml静脉滴注, 呕血严重者使用质子泵抑制剂, 如奥美拉唑40mg静脉注射。 (4) 补液、利尿:一般给予1000~2000 ml液体。呕吐频繁剧烈者适当增加液量, 补液后可给速尿20mg静脉滴注, 同时注意酸碱平衡和纠正电解质紊乱。

2 结果

387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 1例死亡, 该例患者, 男, 54岁, 以往有冠心病史, 此次饮酒醉后13h来我院, 入院时诉心前区疼痛, 急查心电图显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遂转往上级医院, 经抢救无效死亡。其余386例经治疗后均于24h内痊愈, 其中2h内45例, 4h内252例, 8h内73例, 12h内14例, 24h内2例, 治愈率为99.7%。

3 讨论

急性酒精中毒是由于饮酒过量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由兴奋转入抑制的状态, 临床表现分3期:兴奋期, 共济失调期, 昏迷期。酒精对中枢神经系统毒害作用为:轻度中毒时大脑皮质兴奋;中毒进一步加重时, 皮质下中枢和小脑活动受累, 出现共济失调, 最后使延髓血管运动和呼吸中枢受抑制;严重中毒时出现呼吸循环衰竭。急性酒精中毒时, 机体处于应激状态, 促使腺垂体释放β-内啡肽, 会出现意识障碍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因此, 急性酒精中毒需及时处理, 特别是中重度患者, 应卧床休息、保暖、保持呼吸道通畅, (昏迷患者, 呼吸道分泌物不能有效及时排除, 为防止误吸, 引起窒息,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保持呼吸道通畅尤为重要。) 必要时吸氧, 给于心电监护, 并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同时给于葡萄糖注射液, 维生素注射液等能量药物, 加速酒精代谢。补足液体量后, 应用速尿, 加速酒精排泄, 注意酸碱平衡及纠正电解质紊乱。最主要的是纳洛酮要早期足量应用, 纳洛酮是阿片受体拮抗剂, 能拮抗β-内啡肽对机体产生的不利影响, 起到促醒, 恢复中枢神经正常功能的作用, 是急性酒精中毒的首选药物。醒脑静注射液具有清热解毒, 凉血活血, 开窍醒脑的作用, 静脉给药能通过血脑屏障, 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 改善缺氧脑细胞代谢, 与纳洛酮联合应用起协同作用, 使促醒时间显著缩短。严重患者要注意降低颅内压, 一般选用20%的甘露醇, 它可以有效地降低脑水肿。

由于酒精对消化道黏膜的直接刺激作用, 酒后可引起恶心, 呕吐, 腹痛, 严重者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等急性胃黏膜病变, 有呕吐者,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防止窒息;呕吐剧烈者, 可给于胃复安肌内注射;应注意呕吐物的性质、量、颜色, 观察有无消化道出血, 胃黏膜保护治疗, 一般选用H2受体拮抗剂, 如法莫替丁, 有呕血者, 选用质子泵抑制剂, 如奥美拉唑。

387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 除1例并发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塞死亡, 其余均于24h内痊愈。总的来说, 急性酒精中毒的预后较好, 除了有心、肺、肝、肾等病变需要相关检查及住院治疗外。单纯的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平均治疗时间不长, 不需要住院治疗, 通过急诊对症处理后即可痊愈。临床效果满意, 无不良反应,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佩燕.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950-952.

[2] 王一镗.实用急诊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2:535.

上一篇:卷烟生产下一篇:创设有效课堂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