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唱主角

2024-05-07

学生唱主角(精选十篇)

学生唱主角 篇1

英语是第二语言, 它和其他课程有着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毕竟它是在渗透他国的语言和文化, 所以英语课应强调每个学生的主动参与,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的思维和行动都处于积极兴奋状态, 从而使学生获得运用英语的能力, 这才是以学生为中心的 (student-centered) 课堂.在课堂上要使每个学生都活动起来并不容易, 但是小学生活泼好动, 他们身上有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 他们喜欢竞赛, 争强好胜, 表现欲强, 喜欢挑战, 竞争可以激发他们不断提高自我.同学们在一起合作竞争, 可以学的更多、更好, 同时也可以促进教学的有效进行.

一、转变教学观念, 引入竞争机制

首先教师自己要转变观念, 改变提问方式, 转变教学方法, 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英语课堂中的活动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老师;老师+学生;双人活动, 学生+学生;小组活动, 学生.

那么怎样才能充分利用好这些活动形式来辅助教学呢?

结合小学生的表现欲望强, 希望通过各种活动展现自己, 得到教师和同学的欣赏和称赞的特点, 在课堂上合理的引入竞争机制, 可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使学生在相互竞争、相互监督和比较兴奋的状态中学习.而竞赛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1) 分小组:把学生分为A、B、C、D四组, 进行小组比赛.

(1) 教授新单词后, 开小火车, 各组记10分, 读错一个人次扣1分.最后决出第一.

(2) 做听力游戏, 教师轻轻告诉每组第一位学生新授单词, 然后学生一个一个往后嘴贴耳的传下去, 到最后一位, 最后一位学生跑上来告诉教师, 测试结束说对单词的小组可得1分.

(3) 课上回答问题, 答对的该小组加1分, 从高年级的角度来执行竞争记分政策, 效果更好!因为每堂课举手回答问题, 每个人只能记一次分, 发言的人越多, 组里的分越高, 单靠一两个尖子学生是不能支撑门面的.

(2) 分男女:把学生分为Boys和Girls, 进行男女学生比赛.向来女生的声音较轻柔, 性格乖巧;男生声音较厚重, 性格较卤莽急噪.而一般的班级男生要比女生多.因此朗读时声音常常此起彼伏, 很是不好听.为了取长补短, 采取男女生比赛可以平衡班级的声源, 听起来整齐, 便于引导学生的正确朗读.

(3) 个人记分:进行个人记分不仅能养成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 而且也能个把个地纠正错音.该记分方式有两种: (1) 课堂个人记分:每堂课上抽查10名学生, 可按学号或者座位号, 要求是点到名立即起身0.5分;立正, 两手放旁边0.5分;回答声音响亮1分;回答正确得1分, 共3分.允许给一次机会改正. (2) 课后个人记分:当课堂抽查未能得分的, 课后适时的对该生进行辅导, 辅导后再进行测试, 并记分 (要求同上) .教师做好记录, 可作为学期结束的平时成绩.也可以将集体记分和个人记分相结合, 如得到优胜组的成员每个人加分.

二、营造良好气氛, 激发竞争意识

竞争意识是人要求向上的驱动力.竞争和自我表现, 能证明学生自己的价值, 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 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 它为每个学生提供一种紧张和激烈的刺激, 使他们产生一种压力和冲破力的欲望, 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 发展学生的能力.如果在学习过程中总是采用合作学习, 容易使学生产生“吃大锅饭”的感觉, 集体意识增强了, 但却丢失了人生中一种向上超越自己、挑战他人的欲望.因此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 我努力营造生动活泼的气氛, 创设一种竞争与合作的心理气氛.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友好合作可以集思广益, 同样在他们之间适当的加入竞争, 可以启发诱导他们的求异思维, 以最佳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小学生的表现欲望强, 自控能力比较差, 有了自己的想法马上就要说出来, 所以, “插话”就成了小学课堂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在教学水果单词时, 我刚出示apple图片, 班上的“快嘴大王”就大声地说了出来, 其他的同学也跟着嚷嚷读起来.“老师, 我还知道橘子橘子orange”“Very good!你知道的真多.”话还没说完, 另一同学又叫道:“我也想起来了, 香蕉香蕉banana.”“真棒, 你怎么知道的呀?”“幼儿园学过的.”“我姐姐教的.”……“那我们就来比赛一下, 看哪个小组说的水果单词多.”顿时, 教室里沸腾起来了.在活动中学生竞争的热情高涨, 集体评价又使得小组内各个个体更好地合作, 一节课就在学生的合作竞争中愉快的过去了.枯燥的单词也被他们愉快的接受了.

三、选择教法, 保持竞争意识

在教学中, 如果总是采用同一种或相仿的教学方法, 学生的心理就易疲劳, 积极性也易受挫.即使某一种方法很好, 但如果使之程式化, 久而久之, 这种方法也会缺乏活力, 学生心中的热情会慢慢消退, 竞争的热情也会渐渐消退.所以在教学中,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尤为重要.比如, 对话朗读竞赛, 每个大组派出2对同学进行对话的朗读, 看谁的时间用的最少, 前提是吐字清楚, 声音响亮, 朗读流利.用时最少的每对表演同学加1分.这样一来, 每组参与练习的机会特别多, 从而达到了预先确定的目的, 也极大活跃了课堂气氛.游戏的趣味性比较强, 实践类竞赛让学生们在学中玩, 在玩中学, 符合少年儿童的天性, 英语小游戏使枯燥的语言知识灌输转变为喜闻乐见的言语实践活动.游戏设计不光为了比赛, 而且要求合理、新奇, 富有想象力, 以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幸运52》中有个环节是1分钟内两人配合说出规定的内容, 一个猜, 另一个用规定的方法来提示对方, 真是紧张刺激, 特别是含有非常高的趣味性, 这种方法应用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确实有效.在教学人体名称时, 我设计了“Touch and say”的游戏:黑板上用简笔画画一个布娃娃, 再规定1分钟内哪队的同学指出正确的位置越多, 这个队的得分就越高.这种游戏小孩子从小就会做, 只是换成用英语说出耳朵、眼、手等名称而已.同学们十分认真, 在激烈的比赛中他们不知不觉达到了对这几个词听说读的训练.试想一下, 在这种环境中学英语, 学生们会是一种什么样的享受呢?再如教学“打电话、购物、问路、问候”等新知识之前, 可以播放相应的“打电话、购物、问路、问候”等flash动画, 情景式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理解与掌握.

四、开展多彩活动, 发展竞争意识

小学生好胜心强,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我把各种活动引入到英语课堂教学中.在教学中我以模仿为主, 采用唱、玩、演等方式, 激发学生的兴趣, 以满足小学生获取成功的心理需要.赋有竞争性的游戏教学是活跃课堂的主要手段.在练习礼貌用语时, 我将班级分成若干小组, 设计抢答题和必答题, 评选出“文明用语使者”, 并颁发证书.复习颜色类单词时, 我将一些没有涂色彩的图片发给学生, 学生给它涂上自己喜爱的颜色, 然后说出所涂的颜色.再比如运用一些控制较严的游戏, 如“Simon says”或“Listen and say”等, 由老师或一个学生发号施令, 选择几个小组一起做, 谁做对谁就晋级, 最后比一比哪一小组晋级.通过这样的游戏, 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发展他们的竞争意识, 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除了开设课堂小范围的竞赛游戏之外, 课外活动也是教师发展学生竞争意识的又一渠道.在活动中, 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会得到充分发挥.如, 组织英语课外活动小组、课外阅读竞争;进行英语朗读、演讲竞赛;设立英语角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巩固、加深课堂上所学到的英语知识, 扩大学生语言实践的范围, 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发展竞争意识.

五、培养健康心理, 优化竞争意识

竞争并不意味着不择手段, 盲目地竞争只会使自己陷于孤立, 甚至损害别人的利益, 某重点中学的一次座谈会上, 一个学生公开说:“人就是自私的, 我会做的题不愿告诉别人, 因为我们之间的关系是竞争.”显然, 这是对竞争的误解, 竞争的目的在于使双方共同促进、提高, 而不在于更加封闭和敌视.如果长期下去, 必然会使学生变得孤僻, 不可一世, 成功也将远离他们.竞争中培养学生欣赏别人的气度, 当对手胜利时, 真诚地祝福他们, 真心地为他们喝彩, 同时在失败中反思和奋起.因此, 在英语课上, 我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 建立合作小组, 目的在于把个人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 健康学生竞争的心理.小组讨论时往往是简单的题争先恐后、互不相让, 复杂的题互相推让、唯唯诺诺.这时我适时地调控课堂气氛:在学生争先恐后时, 要求学生在讨论时平等相待、互相尊重, 发挥各自的特长, 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在相互推让时, 鼓励学生敢于在组内、组间发表自己的观点, 集合大家的智慧, 解决问题.树立“人人都有成功的机会”这一观念.只有这样, 小组讨论才能真正地促进组内人际关系的发展, 融洽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 增加小组内的凝聚力, 优化学生的竞争意识, 让竞争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让学生在英语课上唱主角 篇2

桑春杰

(山东省寿光市文家街道文家中学)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和谐宽松教学氛围……”英国语言大师Micheal West也说:“外语不是教会的,是学会的。”我们教师的作用不是给学生一个拐杖,而是教会他们怎样走路。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怎样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唱主角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是我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几点浅显做法,与大家共勉。

一、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学习的原动力,学习兴趣越浓厚,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越高,思维也就越活跃。因此,我们教师应该在教学中运用有效学策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强烈求知欲和学习欲,在学习外研社出版的初中英语教材时,我常常运用实物、图片、简笔画和多媒体等给学生创设形象直观、生动丰富的教学情境,以此来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例如,在学习“People and places”时,我采用游戏方式,让学生猜一些他们熟悉且感兴趣的`名人。前苏联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兴趣来源于应用。”为了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学习“How to lear English”“Hobbies”“Time off”等课时,我采用了单词听写比赛、歌曲表演、书法大赛、课本剧表演等形式,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他们的学习热情高涨,真正由“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真正成了英语课堂的主人。

二、把时间还给学生

在教学中,教师不要占据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来讲解教材知识,而应该给学生预留出动脑的时间和实践的时间,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有自主探究的机会,才能真正在课堂上唱主角。因此,在学习外研版初中英语教材时,我极力避免自己一味地给学生讲授教材知识,而是给学生提供充分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与自我表现中得到锻炼与发展。例如,()在学习“Propre names”时,我没有像以前那样给学生讲解课文知识,而是让学生自由组合小组,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小组学习成果。这样就把时间充分还给了学生,课堂气氛也其乐融融,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改积极倡导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运用教学新观念,采用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给学生提供出分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课堂上唱主角。

参考文献:

[1]许云祥。浅议英语课堂突显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J]。校园英语:教研版,(05)。

提问,让学生唱主角 篇3

【关键词】语文;提问;学生;主角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在文章《在美国教中国语文》中,作者以杨朔的《荔枝蜜》为例,先让学生读这篇文章,然后进行提问和思考。这篇文章,引发了笔者深思:综观当前的语文课堂,留给学生提问的机会多少?留意学生,会提问的究竟又几个?答案显然不能让人满意。可是,在现实的教学中,想让学生有效地提问,真是“想说爱它不容易!”具体表现为:第一,不敢问。学校以尊师重道为传统,因此对学生来说,教师的地位是崇高的,这样的观点在老师和学生之间竖起了一道墙,学生内心对老师的认知是敬畏的,习惯于跟随老师的脚步,在这样不对等的条件下,学生很难敢于发出不同的声音,提出自己的疑问。一部分学生不知道哪里有问题、有困难,似懂非懂。部分学生自信心不足。第二,不愿问。长期以来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缺乏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索的热情。不愿意将自己在学习和探索中发现的问题和大家一起交流探讨,没有提问的积极性。第三,不会问。平时学生预习作业时,可以让他们提2—3个问题。但从反馈情况来看,学生不会提问。即使问了,也无非是关于难解词语等零碎的问题或是离题千里的话题,讨论的价值不大。

那么如何让学生敢问、愿问又会问呢?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创造民主氛围,给他们提问的勇气

教师要本着“笑进课堂”的做法,和蔼对待每位学生,以真心实意与学生互动,取得他们的信任和爱戴,打破师生间的壁垒。一旦学生们改变了对老师的看法,消除戒心,就会在课堂中积极参与,在遇到问题或困难时,就会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来,并乐于接受老师和同学的意见和帮助。

二、有质必释,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

未知的世界对小学生的吸引力是极大的,所以只要老师稍加点拨和激励,就乐于展开思考,不停发问,在聆听答案的过程中吸收知识。面对学生的质疑,老师需要做到的是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方法去满足学生的求知欲,长此以往,学生才能在学习上保持一种良好的质疑习惯。这就要求教师备课中必须充分准备,吃透与教材密切相关的知识。如遇到学生提的偏离教材、稀奇古怪的问题,教师课后也应查找资料,寻得确切的答案,找适当时机告诉学生,切不可对学生的质疑随心所欲。

三、提供时间、空间,让学生有提问的机会

要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老师首先必须给学生很大的自由度,安排充分的时间,让他们细细地读书,静静地思考,去发现问题;让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去提出问题。要改革教学方法,把质疑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1)在预习中引导学生认真预习课文,从中发现问题。(2)在讲课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对老师的讲解,对同学的发言提出疑问,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从而引导学生的求异思维。(3)在讲读分析课文后,要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再质疑,问问他们还有什么问题。

四、教给质疑的方法,让学生善问

(一)质疑于课题

每篇课文的题目都是其精髓所在,因此如果学生对课题产生疑问,既有利于对文章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如教《最后的姿势》,出示课题后,引导学生质疑。学生问:最后的姿势写的是谁的姿势?最后的姿势是怎样的?作者通过对这最后的姿势的描写,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这些问题直触中心,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做了铺垫。

(二)质疑于课文的重点、难点

对课文重点、难点句段质疑,既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这一线索进行教学。如教《船长》一文时,学生对课文最后一小节的理解非常困难。作为教者要抓住这一小节让学生进行质疑,让学生明白“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这句话的含义。水到渠成,哈尔威船长自然就会屹立在学生的心中。

(三)质疑于矛盾所在

在课文中学生有时会发现某些矛盾的内容,殊不知这也许就是整篇课文的“文眼”,引导学生读书前后联系起来,理解了矛盾,就能悟出道理,提高认识。如《青海高原一株柳》一课,学生对“平常”和“神奇”这两个看似矛盾的地方进行了质疑,在充分肯定他们的质疑精神后,让他们自己去读书,最后得出结论:说它“平常”是因为在平原在水边到处可见,说它“神奇”,是因为它顽强的生命力令人敬畏。

(四)质疑于时代背景

很多时代性很强的文章,都必须先了解时代背景才能更准确地了解中心。如《军神》一文中,刘伯承为什么不告诉沃克医生他的真名,而用刘大川代替?当时的社会情况是怎样的?学生积极查阅资料,了解到当时刘伯承担任川东支队的将领,参加护国运动,军阀统治者到处追捕他,他只能隐姓埋名去治病。同时他们也更敬佩刘伯承了。

(五)质疑于不明白的现象

应该多鼓励孩子去发现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孩子的综合能力。在执教《梦圆飞天》这篇课文时,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说是五花八门,有问“他们在神舟飞船上是怎么吃饭、睡觉的?”有问“世界上谁第一个来到了茫茫宇宙的?”这些问题,是学生不明白的,但又是他们迫切想知道的。教师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可以让学生将语文书读“厚”!

只有让学生“主动求知,主动练,不徒坐听老师之讲说。”只有让学生自主去学习,学生才能学会生存,形成独立自尊的健全人格。

参考文献

[1]黄晓赟,程华.用美的语言塑造美的课堂——论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教通讯),2009(11).

政大课堂学生永远是主角 篇4

因为不了解,因为疑惑,我几乎是以一种“战战兢兢”的心情选了课。9月13日,新学期开始了,陌生的课堂也向我掀开了神秘的面纱。

学生是课堂里的绝对主角,课堂上老师基本是在引领,其他的都是由学生自己做主。

第一堂课上,老师就让学生充分地发挥了自主性。要想修政治大学的热门课程,除了网上选课这一道程序外,还可以在课堂上由老师签名认可,那些在网上选课没有成功的同学,只要在课堂上找老师签字,就可以被加入到选课系统里,成为这堂课的一员。

老师的一个签字,在第一堂课上对于很多没有选上课的同学来说,简直就是“生杀大权”。但究竟给哪些同学发放签名,老师却把这个权利给了学生们。第一堂课上,选上课的同学们经过讨论,同意给3位没选上课的同学加签。因为他们在课堂上讨论时,发表的见解都非常有针对性,对课程本身的了解也很充分。

之后的课程里,老师也始终把学生放在课堂的首位,努力用新颖的教学手段来增加课堂的趣味。我觉得最特别的,也最喜欢的就是“World Cafe”这种形式了。这是我来到台湾之后第一次见识到的“新花样”。“World Cafe”就是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分别讨论不同或相同的主题,每组5~6人,其中设一名组长。讨论共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结束后,小组内除了组长之外的其他成员再自由选择其他小组。而每组的组长,继续留守,和不同的同学再次探讨。三个阶段之后,每个小组的组长整理所有小组成员的讨论结果,并上台发表。老师们也不求统一化的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就可自成一说。

除了“World Cafe”,老师们还有很多其他手段:比如让同学给知识点建构关系图,以图画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知识点和其关系的理解;在组织行为课堂上,老师会给同学们现场做职业能力测试,让同学们了解人的特质分类;老师会把优秀作业复印在每一位同学的作业集里面,让同学们有“榜样的力量”可以参照。

这就是我所见到的台湾大学课堂,活泼、生动,永远由学生们自己唱主角。

·我的台湾印象·

“少子化”可能是未来的严重问题

“World Cafe”这种创新形式,让同学们在激烈的讨论中特别容易产生“思想上的火花”。大家思维都很发散,观点也千奇百怪。

记得有一次讨论的题目是“未来30年,台湾人可能面临的最严重的社会问题是什么”。讨论结束后,组长呈报的结果显示,很多同学提到,“少子化”可能是台湾未来面对的很严重的社会问题。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台湾可能会产生“婴儿超市”这种东西,通过高科技手段,人们可以自主地选择婴儿出生的各种指标,以这种有趣的形式来鼓励人们生育。

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 篇5

一位老师先把自己教学设计理念说给听课教师,可以说,这位老师是经过精心备课的,许多教学细节都进行了精心的预设,我们不禁为老师深厚知识素养,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而折服。但在她说课即将结束时,却这样说道:“这节课还有许多缺陷,如果学生配合得再好些,这节课就会更加完美”。说完后,她不无遗憾地坐了下去。第二位教师也说了她的设计理念,谁知在结束时,她也说出了同样的话:“今天这节课,预设的教学目标没有完成,我感到很遗憾,如果学生配合得再默契些,不但教学目标能圆满达成,而且教学效果会更满意”。说完后,也是带着遗憾坐了下去。

我听过后,心中很不是滋味,两位教师都不约而同的把课堂的缺憾归结为学生的配合,都埋怨学生配合不到位,难道在她们心中,公开课是展示教师才华的舞台么?难道上公开课时学生只是绿叶,老师是那朵高高在上的红花么?如果这样的话,既是教师的悲哀,也是学生的悲哀,更是公开课的悲哀。

举行公开课的目的是为了推广先进的教育思想,先进的教育理念,先进的教学模式,科学的教学设计,智慧的处理课堂生成的技巧,让教师们通过观摩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提升教师专业化素质,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构建高效课堂,最终得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如果这些目的达到了,就不必苛求课堂绝对完美,绝对完美的课堂是不存在的,只有更好,没有最好,维纳斯正因为有了断臂,才具有了永恒的残缺美。我们的课堂也是这样,正因为它有缺憾,才激励我们去寻求最佳的教学设计,从而逐步构建趋于完美和科学的课堂设计,这也正是我们不懈追求的动力。

如果公开课后,把课堂的缺陷归结为学生配合不到位,这说明教师的教育理念还有待修正。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和服务者,如果说课堂有缺陷的话,教师首先应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反思自己预设的学习目标是否贴切,设计的教学流程是否科学,是否处理好了预设和生成关系、是真正尊重了学生的学习起点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在反思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从而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更有效。

由于种种原因,公开课一度成了教师展示才华的舞台,学生只是充当配角,配合老师演好一场戏,完成一次表演秀,这确实让人伤感,不仅阻滞了教学研究的步伐,还会对学生的教育产生许多负面的影响,学生配合好了,教师高兴,学生配合得不那么默契,课后就会遭到老师的责怪,因此在课堂上,学生就会战战兢兢地去迎合老师,在某种程度上还会产生“假回答”,“假听懂”现象,孩子在课堂上哪还会去认真思考,学到真知呢?

物理实验应让学生“唱主角” 篇6

【关键词】物理实验趣味性启发性  探究性     课外实验

物理学家杨振宁说:“物理学是以实验为本的科学。”可见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验的思想,实验沦为收集数据、验证理论、应付考试的工具。我认为物理实验应让学生“唱主角”,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体验自主实验的成就感。

一、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传统的演示实验都是教师动手、学生观察,由于教师具有较高的实验技能,实验结果都较理想,无形中导致学生“迷信权威”。若将教师演示改为学生演示,由于各个学生参差不齐的知识水平及实验技能,可能出现各种与结论不符的结果,很容易引起学生对教材中的实验结论产生怀疑,从而促使学生在进取心的驱动下,为验证自己的实验结果而努力。

学期伊始,我就将学生分组(分几组视各班人数),每组三四人,把一个学期的演示实验承包给各组,轮到哪组演示,要求他们提前预习、演练。正式演示时,各组学生分工合作,或演示或讲解或制造氛围。如学习《力的合力与分解》,研究“分力的大小与夹角的关系”时,学生们或用橡皮筋、钩码、刻度尺、细绳,或用滑轮、弹簧秤、木板、钩码、细绳等定量显示分力的大小与夹角的关系;用细铁丝20cm、羊眼螺丝2个、小木块2块、人字形支架等器材来演示分力大于合力的情况。自己动手,才有很强的感性认识。

学生演示实验既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训练学生用科学的语言描述、解释物理现象,让学生在寻找知识真谛的过程中发展个性,还“狠狠地过了一把‘老师瘾”(我现就读北大的学生陈科源语)。

二、变枯燥的实验为趣味性和启发性的实验,激发学生探求欲望

被动枯燥的实验,必然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兴趣索然。教师应精心设计实验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实验的趣味性,创造出生动的情景,活跃学生思维,使实验教学具有启发性,引发学生的探求欲望。

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时,我指导学生设计“铁球碰鼻”的实验:将一铁球用绳子牢牢悬挂在教室天花板上,将铁球拉离平衡位置,让铁球刚好碰到鼻子,然后放开铁球,铁球摆过去,又摆回向学生“打”来时,学生一齐惊喊起来,被“打”的学生被固定,无处可逃,吓得尖叫起来,但铁球却在“千钧一发”之际荡了回去,学生顺利“脱险”。再结合2013年神舟十号航天员王亚平太空授课时显示的太空环境中神奇的物理现象:单摆装置的小球在太空上不会像地面上一样做往复摆动,而是静止不动。如果轻推小球一下,小球会绕摆轴做圆周运动。为什么?因为太空中小球处于失重状态,没有了回复力,所以不能像在地面一样做往复摆动。“铁球碰鼻”这一有惊无险的实验把自然界的秘密——机械能守恒定律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而联系王亚平太空授课的单摆小球的圆周运动,又启发学生去思考和探索科学世界。

三、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学生实验多半是验证性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是被动地参与。长此以往,学生对实验就不会有浓厚的兴趣,更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物理规律的能力。爱因斯坦说:“对真理的探索比占有更加宝贵。”探索性实验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独到的作用。

教学“牛顿第二定律”时,我将这个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究性实验。①动手实验:首先让学生按照自己设计好的实验方案做实验,使学生从实验中初步认识物体的加速度a与物体的质量m及它所受外力F有关。然后让承包该实验的小组演示课本上的实验,观察实验过程,注意发现研究对象引起变化的原因和条件以及在实验中出现的现象,使学生对a和F、m的关系获得感知。②探究知识:指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具体研究,处理实验数据、列表、画出a—F、a—1/m的图像。③归纳总结:学生共同分析、归纳、总结出牛顿第二定律。让学生用实验探究和理论探究两种方法进行推证,在推证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了解了研究对象、成立条件、适用范围、注意事项等,让学生由学知识变为主动探究自然规律。

四、变实验室实验为课外实验,让物理实验生活化

学生通过课外实验,可以丰富认识,深化与活化已掌握的物理知识,也使课堂教学得到不断的补充和延伸。

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做好课外小实验,既训练了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又拉近了物理与生活的距离,同时使学生在探究、制作中体验了自主实验的成就感。我校尝试了“测沙子间的动摩擦因数”“高空落蛋”“拍摄自由落体频闪照片”“超级肥皂泡”等趣味性实验,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给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习的机会,并使班级中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的求知欲都能得到满足。如学习“动量”时,给学生留个课后小实验“高空落蛋”:要求让一个生鸡蛋从五楼自由落下而不破,所用的实验器材辅助材料的重量不超过一个鸡蛋的重量。结果学生们想了很多办法,或用报纸折成帽子形状将鸡蛋放置其中,或给鸡蛋安装降落伞、底部用泡沫塑料做缓冲,或利用氢气球等。做法千奇百怪,但都围绕动量定理展开。有意思的是,2013年广西高考模拟作文大赛的作文材料“高空落蛋”就是我校做过的实验,我的学生梁妮说:“看到这材料就像遇到朋友一般,物理实验助了我作文一臂之力,轻轻松松拿到一等奖。”

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实验应让学生“唱主角”,不仅仅是在实验操作上进行改变,更要从鼓励参与、强调过程、突出创新等方面进行努力,使学生积极融入物理课堂,主动探究实验,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和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龚媛媛.浅谈高中物理实验教学[J].新课程学习(下),2011(5).

[2]范明渠.浅谈高中物理实验教学[N].学知报(教师版),2012(23).

[3]李新乡,张军朋.物理教学论(第二版)[M].科学出版社,2009(2).

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角 篇7

一、优化教学氛围,创设学生参与条件。

课堂是我们和学生交流的场所, 只有在和谐融洽的环境中,学生才敢于质疑问难,敢于独立思考,敢于激烈争辩,敢于相互评价,敢于与教师争论,敢于指出教师讲课中的失误, 敢于指出教材的不妥之处,从而真正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和成长的气息。例如:在教学练习中的成语时, 给学生讲解成语“舐犊之爱”时,通过观察插图和学生已有知识的理解, 我给这组词语总结时说:“读了这组词语,我们从老牛爱抚小牛的故事里,感到了一种伟大的母爱。”话音刚落,一位同学举手表示反对:“图中从头到尾都没有看出老牛是公的还是母的,怎么能说是母爱呢?”我听后笑着说:“你观察得真认真,看来老师的概括不够准确。那么怎么说才合适呢?”学生又一次活跃了,最后总结出:这组词语表现了一种亲子之情。这样,促使学习成为师生互相交流、彼此沟通、相容互补、互动共进的过程。

二、灵活运用教法,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1.充分利用课本。新修定的小学语文课本,每一课编者都精心编排了 “导读”、“预习”、“思考·练习”、 “积累·运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对课本引起足够的重视,并指导学生把它们读懂。学生读懂了“导读”, 就能为他们的自学导向、导法、导行;读懂了“预习”,就能从中了解到学习的内容、方式和方法;读懂了 “思考·练习”,就能掌握到课文的具体要求;读懂了“积累·运用”,就能在听说读写综合性的训练中培养他们的语文实践能力。我认为,学生参与了利用课本,无疑便找到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前进方向,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课堂变静为动。根据学生的特点,教师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进行动态处理,变静为动。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学生的积极作用, 在教学中教师要因文制宜 、因人制宜、因需制宜,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使学生常有新鲜之感。例如:

想一想:在教学 《云房子》 时, 利用课件展示出云房子的形状,随后引导学生朗读感悟,感受云房子的不同姿态,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想象: 如果你是小鸟,你想造出怎样美的云房子?学生创造的激情被调动起来, 说出了自己想象的云房子:像弯弯的小船,像大大的帐篷,像高高挂起的气球……这时,老师在屏幕上展示各种各样的云房子,孩子们欢呼起来, 张开双臂仿佛是小鸟,纷纷“飞”回自己建造起来的云房子“家”……整个教学过程轻松愉快。

听一听:学完 《二泉映月》,让学生课后找来阿炳创作的曲子听一听,给学生推荐二胡作品 《寒春风曲》,琵琶曲 《大浪淘沙》 《龙船》, 让学生感受阿炳的内心世界,与作者达成共鸣,延续课堂的生成,同时也感受了中国民族音乐的魅力。

画一画: 《北大荒的秋天》 是一篇写景的文章,学生对遥远的北大荒比较陌生,课前老师推荐学生课外阅读 《可爱的草塘》 或相关文章,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北大荒的录像,也可让家长利用假日带领学生去田野、小河边亲身感受一下秋天景物的特点,学习课文后,再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积累,根据课文内容尝试画一些插图,从图画中感知文中的景,感受文中的情。

看一看,说一说:如在教完 《蜗牛的奖杯》 一课后,要求学生用“自由自在”造句,先让学生直接来造句,而后为了照顾学习困难的学生, 我设计了一个情境“一幅小鸟飞翔的图”让他们看图说话,这就等于给他们一把梯子,得到最优发展。

演一演:在课本中有许多童话寓言故事,当教学到这部分内容时,我总是让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学生自由组成小组进行排练、让学生担当课文中的角色进行表演,可以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又可以增强学生对文本的真切体验。

三、注重学法传授,调动学生参与意识。

古人曰:“授人以鱼,只供一餐; 授人以渔,可享一生。”为此,教师只有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能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习,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由“要我学”到“我要学”。

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 篇8

一、学生是“听”的主角

听是音乐艺术实践中最重要的过程,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 离开了听, 音乐就成了无水之源, 离开了听, 音乐教学就无法实施。在校园生活中, 常见这样的现象:有些同学唱起流行歌曲琅琅上口、如数家珍, 而唱起音乐教材中的歌曲却结结巴巴、勉为其难。流行歌曲靠的只是耳熟能详的功夫。因而反复的倾听与感受是音乐教学的法宝。让学生去倾听旋律的起伏, 去感受节奏的变幻, 成为学习的主角。一些所谓的难点变会迎刃而解, 比教师喋喋不休的分析重难点, 讲解知识点要有效得多。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喜欢, 教师轻松, 我们何乐而不为呢?比如《阳关三叠》这首歌。附点节奏如:“渭.城浥朝雨清晨”。若教师讲6.唱四分之三拍, 1唱四分之一拍, 学生根本不知所云。而我只告诉他们在一拍中把第一个音“6”唱尽可能长, 第二个音“1”当然就被挤得相当可怜了。然后教师做示范, 让学生多听多模仿, 然后跟着钢琴伴奏, 在教师带领下边划拍子边唱出前长后短的效果就OK了。而66·这一节奏型教师先边打拍子边示范唱 (唱da da) , 学生仔细听认真模唱, 然后学生用一个词 (要求第一字发上声, 第二个字发阴平声。如“李冬”来唱出节奏。学生个个跃跃欲试:老师、小丫、讲桌、火车、母鸡……兴致那是相当的高。最后我来弹奏钢琴, 学生用刚才他们自己创作的词跟节奏来演唱体会这种节奏型的唱法。大多数同学在反复听的基础上都能轻松掌握。由于时间关系不能在这浪费太多时间, 学生还意犹未尽, 听说课后还有好多同学仍沉浸在创作的自娱自乐当中。当然学生也非常扎实精彩的完成了这首歌曲的学习。

二、学生是“唱”的主角

很多人认为音乐课就是唱歌课, 音乐老师就是教唱歌的, 当然这只是一种偏见和误解, 但至少说明唱歌在音乐课中的重要地位, 唱歌是引用课的内容之一。卡拉OK走进千家万户给了我启示:何不把它带进课堂?如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荧屏之声》。我一进课堂先问学生喜不喜欢卡拉OK, 学生都异口同声的大叫

生双方相互交流, 相互沟通, 相互启发, 相互补充,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与知识, 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 丰富教学内容, 求得新的发现, 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 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7]由此可见, 课堂讲解确实并不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相悖, 而是一脉相承。[8]对于音乐教学来说, 教师恰当地讲解, 能更正确地引导学生更好地去体验、理解音乐作品, 尤其是在欣赏一些结构比较复杂的器乐作品时, 若只是让学生听, 而缺少必要的相关知识的讲解, 学生是不可能对音乐有更深的理解的

总之, 讲解要有“度”, 只有辩证的理解它, 才能正确把握这个“度”, 从而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1994年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

“喜欢”。于是我宣布这节课我们就卡拉永远OK。愿意当众唱的, 想当众唱的, 单个唱的, 多个唱的皆可上台演唱。变原先教师面向尖子生的“点唱法”为学生做主角的“自荐法”。教室沸腾了, 学生个个摩拳擦掌。他们敢唱、愿唱、想唱。一个平时非常文静内向的女同学也走上台来, 着实让我吃惊不小。虽然不是个人独唱, 但也是莫大的进步了。他们个个像电影中的“男一号”“女一号”, 态度认真, 神情大方, 富于表现力。有了这一步, 何愁我们的音乐课堂上不升起更多的音乐新星呢?

三、学生是“动”的主角

不知哪位名人说过:孩子只有在三种情况下能安静;第一是死了, 第二是睡了, 第三是病了。除此都应该是动的。可有些老师唯恐学生的“动”会导致教学活动混乱, 不利于教师管理, 他们自己是出色的演员, 遗憾的是只把学生当观众。而本人认为, 音乐课堂教学就应该让学生动起来, 成为自己的主角, 并各尽所能的演好自己的角色。把他们对音乐的理解、感悟用身体语言表现出来, 动手、动脚、动身、动脑, 在动中感受音乐;在动中寻找乐趣;在动中发挥想象;在动中愉悦身心。这就是音乐的美妙, 音乐的力量。比如在八年级上册的《八音之乐》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用手中的打击乐器去表现几个生活中的情景: (一) 寂静的深夜, (二) 紧张的气氛, (三) 吵架的场景。陈冉同学闭目凝神、盘腿而坐, 用木鱼敲出深夜的寂静;而吴浩同学敲着锣告诉我们三更到了。同样紧张的气氛, 有的同学用一阵紧似一阵的鼓声来表现;有的同学用越来越快的锣声来渲染;还有的同学随手在桌子上就把紧张的气氛烘托的淋漓尽致。最妙的是吵架的场景:大家都司空见惯了吧?可你见过用响板、沙锤和双响筒的“三角战”吗?这次“吵架”是由响板首先发起的, 双响筒也不是好欺负的, 于是一场战斗拉开了帷幕, 于是好心的沙锤过来劝架, 可是“不劝则已, 一劝惊人”。由开始的“二人转”迅速变成了“三角恋”, 吵得难分难解、难分胜负, 最后三人都累了, “偃旗息鼓”, 竟不知道为何而吵。把当今中国之“吵场”表现得惟妙惟肖。课堂教学也随之达到了高潮。

总之, 为学生提供一个快乐的舞台, 让学生成为舞台的主角, 充分主动地去听、去唱、去动, 课堂教学会松而不垮、张驰有度, 教学效果也会事半功倍。学生只有充分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 才能真正感受和体会到音乐的真谛, 从而懂得音乐, 热爱音乐, 成为音乐学习的主角。

大纲》 (试行) 的通知.

[2]黄健.为课堂教学“分析”与“讲解”重新定位[J].教育科研论坛, 2005 (10) .

[3]吴跃华.对高师和声教学改革中三种倾向的探析[J].音乐探索, 2005 (03) .[4]黄桂林.讲解.如何理性地回归[J].江西教育, 2006 (4B) .

[5]田友谊.教育即解放——试析保罗·弗莱雷的“解放教育学”[J].外国教育研究, 2004 (4) .

[6]钟启泉.学科教学论基础[M].上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7]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学生应当成为语文课堂的主角 篇9

一、指导学生根据诗词意境作画

传统的诗词教学主要以教师讲授和学生朗读背诵为主, 教师在滔滔不绝地讲, 学生在忙忙碌碌地记。这样讲授的结果, 教师只能从形式上完成教学任务, 留给学生的仅是一些肤浅的印象或干巴巴的知识。学生既不能深刻了解诗词内容, 又无法体会其优美意境。为改变这种状况, 在古诗词教学中, 笔者根据中国古诗词“诗中有画”的特点, 指导学生根据诗意作画。

例如, 笔者在讲解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这首词时, 首先引导学生了解词的大意, 而后要求学生根据词的上阕内容画一幅画。不少学生对此很感兴趣, 他们积极思考, 反复琢磨, 构思布局。上阕, 诗人从山上、江中、天空、水底等四个方面分别进行描绘, 画面中景物多样, 有山、树、水、船、鹰、鱼等。整幅图画, 有近景, 也有远景;有静景, 也有动景, 充满诗情画意。所以就不善绘画的大部分学生来说, 确实存在一定难度, 但大家还是尽力逼真表现。等大家画得差不多的时候, 笔者让学生相互交流, 相互评点, 然后推出较好的在全班展示, 全班评议。尽管画得说不上栩栩如生, 惟妙惟肖, 但是, 学生通过动手, 进一步熟悉了课文内容, 增强了直观印象。此时, 再要求学生对照画面, 边吟边背, 他们很快就背出来了, 背诵效率大有提高。这种教学方法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 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又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真正实现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实践也证明, 采用类似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 也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二、指导学生根据诗词内容改写

我国古代的诗词中, 有些作品所表达的意象比较简单, 而有些则不然, 很难用直观的画面来展示。对此, 采取改写的授课方式最为适宜。当然, 这种改写不是简单地翻译和客观地描述, 而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再创作。学生只有在吃透了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才能做出来。因此, 在教学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时, 笔者指导学生根据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写一篇散文。教学过程中, 首先要引导学生认真钻研课文, 吃透课文内容, 然后体会揣摩, 让文中的意境像电影中的特写镜头在脑中出现, 而后将脑中闪现的画面用文字描述出来。这样在课堂上,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的确成了学习的主体。

又如, 在教叙事诗《琵琶行》和《孔雀东南飞》时, 可让学生改写成故事或小说。不少学生在写作中借用言情小说技巧, 写下一篇篇感人的爱情故事。这既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 又锻炼了自己的写作能力。由此可见, 改写的过程, 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 其实就是阅读过程中一次意象的再创造, 这比老师喋喋不休的“分析”更有利于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同时, 通过再创作使学生深刻领悟了诗词的内涵, 训练了写作能力, 真可谓一箭双雕, 事半功倍。

三、指导学生根据诗词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 随着现代传播媒介的不断更新与普及, 也随着教育硬件设施的现代化, 一大批现代化传播媒介进入了课堂。在教学中利用多种类型的媒体, 尤其是现代化媒体来传递信息, 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和记忆水平, 并且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开始, 笔者自己制作课件上课, 学生面对图文并茂的课件作品, 饶有兴趣, 听课也较认真, 但是时间一长, 趣味减退, 学习效果也并没有多大提高。于是, 笔者就设想, 让学生一起参与制作课件。近年来, 笔者所教的学生大多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 一年半载下来, 学生基本掌握Power Point和FLASH制作等专业课程, 让学生参与到多媒体课件制作中, 不可以一举多得吗?当笔者把设想告诉学生后, 赢得了他们的赞同。为了尽量让每位学生都参与进去, 让学生分组合作进行, 开学初就给每个小组分派好课文, 要求学生在教学前一周, 完成制作过程。上课之前, 师生再与学生共同修改, 确定最终结果。例如在教学柳永的《雨霖铃》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词时, 根据词的意境, 学生为词设计“MTV”镜头。设计之前, 教师先用多媒体电脑演示全景、特写、远拍、近拍、蒙太奇等摄影术语。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 为词设计镜头, 完成制作。学生通过这一次创造性活动, 发挥了学习的主体意识, 学生由“境”入诗, 知“情”而出, 实现了形象思维和审美鉴赏能力的迁移。由于学生的积极参与, 学生对诗词的把握不再停留在表面的学生。同时, 学习中, 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 而笔者作为教师教学相长, 在与学生一起制作过程中, 提高了自己多媒体操作能力, 这可谓一举多得。当然这种教学模式也并不局限于诗词教学, 应该适用于任何文体的课文教学。

让学生成为英语课堂的主角 篇10

一、学生主体性学习的重要意义

英语中有句谚语“You may take a horse to the water, but you cannot make him drink”。在教学中,我们已经看到,同一个教师,同一本教材,同一样的教学环境,不同的孩子却出现了不同的教学效果。导致这个差异性有各种原因,但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不一致。因此,如何调动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让孩子们确立自身的主体学习意识,已经成为了每个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对主体地位的不利因素

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对英语课堂教学也存在着不利的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小学生自控能力差。小学生极其容易培养兴趣,但也容易失去兴趣。我班的苏周煜同学就是个典型,这一个星期突然对画画感兴趣了,一有时间就开始画画,甚至在课堂作业还没有完成的前提下还沉浸在画画的世界中;但没过几天,突然对唱歌感兴趣,一下课就在教室里哼唱流行歌曲。兴趣来得快,去得也快。

2.小学生思维能力差。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如成人,他们不善于发现语言的系统性和知识的规律性,也缺乏独立学习的能力,对自己的学习缺乏一个计划和安排,对教师的依赖性比较强。

三、教师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1.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1)教师要有亲和力。教师要带着轻松、自信的情绪走进课堂,以自己良好的情绪来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如果教师用充满慈爱的目光,亲和的态度,这样一来,可以消除师生之间心理上的隔阂和紧张的气氛。

(2)教师要尊重学生。教师要给予学生以尊重。当学生出现发音、拼读等错误,不要严厉的批评他们。小学生胆小,害羞不敢开口表达,如果学生举手发言,那已经是勇气可嘉了,不可打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要给予充分的谅解和适度的宽容,要引导他们,鼓励他们,使他们尽可能轻松地对话,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在成功的体验中增加学习的信心。

(3)教师要允许学生犯错。小学生毕竟还小,由于缺乏自觉性和自我控制力,容易犯错误。所以,作为他们的老师,要允许学生犯错。要用一颗爱心去包容、理解那些犯错的孩子。尤其是经常特别需要老师关爱的孩子,一定要多用心关爱他们。因为教师的关爱能促使他们把这些情感化作学习的动力,从而产生对学习的兴趣。

2.教师要严格把好备课关。

(1)备好教材。在备课过程中,紧扣教材,教学设计要有针对性。根据本单元的话题内容和学生实际所掌握的语言能力,巧妙运用旧知识来引出新知识点,易于他们接受和理解。如,我在教新教材5B Unit8 Birthdays中,就是以Unit7Chinese festivals中的表达月份入手的。Unit7中讲到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在什么时候,学习了in January这种月份的表达方式。那么如何表达我的生日在具体几月几日就简单多了,只在在月份的前面加上序数词就可以了。这样,既便于学生理解,又为他们学习新知识减轻了学习负担。

(2)备好教法。小学生活泼好动,没有常性,所以,在备教学方法的时候,尽量要新颖有趣,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充分的把他们的积极性提高。新教材3A在教孩子们学习小动物单词的时候,让他们戴着头饰,到讲堂上来介绍,“I am…”,既巩固了单词和句型,又锻炼了他们说口语的能力,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整节课学生们学得认真而又愉快,教学效率很高。

四、形成科学的评价体系,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

每个学生都希望成功,都希望取得教师和同学们的重视,都想有获得成功的强烈需求,而每个学生的成功体验感都是存存着差异的。所以,建立一套符合学生成长和发展需要的评价体系,尤其重要,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更好的引导、推动和维持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英语课堂评价中,应该要注意:

1.选择合适的评价时机。

(1)上课铃声响起后。上课铃声响后,小学生们是很难马上收心回到课堂学习中的,情绪难以平复。所以,在这个时候,如果可以告诉学生,表现好的话,回家作业可以减半,或者可以加分,并简要说出奖励的理由。

(2)英语表演活动中。小学英语课多以表演、对话活动为主。如何在活动中做到表演到位、观看认真,秩序井然,也必须强调。如果一组学生在表演时,其它组的学生不认真观看,或者发出声音的话,那么这些组将会被扣分,影响自己组的表演成绩。此时,这些评价方式就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2.采用多样的评价方式。

(1)正确的教师评价。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肯定与否,对于小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评价多以鼓励和表扬为主,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如果表现实在不如意,也要注意批评的程度和余地。需要注意的是,评价不是一次定性的,会有二次评价,三次……让学生们懂得“胜不骄,败不馁”,一直要坚持努力。

(2)正确的自我评价。根据自身的认知水平,建立在自我观察和自我分析的基础上,形成自我评价的标准。适当、正确的自我评价能使学生对自己采取分析的态度,并能够将自己的力量也所面临的任务及父母家长的要求加以恰当的比较,从而提高自我的认知水平。

上一篇:溶酶萃取法下一篇:会计组织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