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小论文

2024-05-21

综合实践小论文(精选八篇)

综合实践小论文 篇1

1 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效

1.1 经济效益。

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 一方面显著提高了粮食单产, 2003年车家沟小流域粮食总产量485.26万kg, 粮食单产7528kg/hm2, 比治理前 (2000年) 增加了2.3%。另一方面合理调整了产业结构, 2003年车家沟小流域农业总产值比治理前增加了7.2%。

1.2 社会效益。

以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为基础, 立足流域资源, 实现土地利用与资源开发相结合, 达到保持水土, 提高土地生产力, 降低了劳动强度, 同时提高了环境容量, 缓解了人地矛盾, 有利于群众脱贫致富。经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流域的生态环境有了较大改善, 洪涝灾害得以解决和减缓;土地利用趋于合理, 自给性农业变为综合性多种经营, 提高了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该流域作为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单元和系统, 其结构和功能水平都得到了明显改善, 群众生态意识明显增强, 并继续向优化方向发展。

1.3 生态效益。

通过配置坡面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 在车家沟小流域形成了林地、梯地、沟道、截流沟等节节拦蓄和较为完善的防护体系, 使土壤的团粒结构和理化性质得到改善, 拦蓄和调蓄径流能力大大增强。小流域综合治理后, 林地面积新增350hm2, 林草覆被率提高7.03百分点, 山、水、田、林、路的综合整治形成乔灌草、网带片相结合的水土保持防护体系, 地面小气候明显改善, 水土流失大为减轻, 提高了流域减灾御害的抗逆能力, 随着水保措施的有序实施, 坡耕地土壤侵蚀被有效控制, 基本农田面积逐年扩大, 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 主要做法和经验

2.1 优化措施配置, 注重整体效益发挥

在小流域治理前期工作中, 巴彦县按照水土保持工作方针, 紧紧围绕“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 改善生态环境, 促进经济发展”这一主题, 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小流域开展调查, 把各项措施的布置及数量细化到山头地块, 结合当地城乡发展规划和农业发展规划, 制定了详细的水土流失治理规划。在规划思路上, 把小流域作为一个完整的水土流失治理单元, 注重各项措施的有机配合, 同时又作为一经济开发单元, 发挥小流域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 以达到“治理一条流域, 发展一方经济, 富裕一方群众”的目的。将人工治理与生态自然修复相结合;治理措施与管护机制相结合;治沟与治坡相结合;坡面排水与蓄水相结合, 促进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流域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2.2 突出重点, 精品示范

车家沟小流域内坡耕地比较集中且难于治理, 植被覆盖率低。为发挥重点工程的示范带动作用, 在资金投入上相对集中, 在措施布局上突出紧凑, 在工程质量上体现高标准、规范化、科学化, 在发展目标上体现综合治理、生态防护、产业开发、科技示范, 将过去的散状布局改变为收拢的板块设置, 并根据乡村群众需要, 选择能突出示范的区域提高工程质量、优化措施布局, 为当地群众自发的水土流失治理提供样板。通过优化, 建立了流域水系综合调控高效利用区, 通过沟道拦蓄、坡面径流排蓄综合调控, 保证土不下坡、肥不外流, 旱能灌、涝能排, 洪水资源化。还建立了小流域坡改梯及配套示范区, 通过坡改梯建设土坎梯田保证田面平整, 改变过去顺坡耕作的习惯, 蓄水保土, 通过田坎种植黄花菜、苕条籽等经济作物, 将经济效益同生态效益结合, 促进地堰防护, 维护治理成果。通过土地利用调整, 建立了特种经济林示范区, 有效地提高了单位面积土地产值和当地群众收入。

2.3 完善技术管理体系

车家沟小流域在水土保持前期工作中注重科学规划、精心设计, 施工过程中注重建设质量, 工程竣工后重视建后管护, 使小流域治理治一块成功一块, 群众受益一块。规划中, 通过实地调查小流域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状况、水土流失现状, 认真组织分析研究, 摸清了小流域水土流失的成因, 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对策;设计中坚持以水为主线, 以坡面水系工程、沟道治理工程、坡耕地改造为重点, 充分利用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进行封育, 在宜林的荒山荒坡大力发展水保林, 在部分坡耕地营造经果林或实施保土耕作。为按质、按时、按量完成工程建设任务, 全县实行了年度治理目标责任制度, 县人民政府与项目区所在乡签订水土流失治理年度目标责任书, 把水土保持工作作为县、乡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 县水务局与专业施工队签订单项工程施工承包合同书, 并实行预交工程质量风险抵押金制度;施工中, 水保技术人员深入建设工地, 分片负责工程的施工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管理, 严把工程建设质量关。

2.4 加大对工程项目的宣传力度

为强化全民水保意识, 营造良好的全社会参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舆论氛围, 激发全民参与项目建设的热情, 巴彦县加大了对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的宣传力度, 定期召开村社干部会, 讲解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要意义。充分利用网络、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 广泛宣传水土保持法与相关法律法规, 还投入宣传经费0.6万元, 印发了大量宣传资料, 使群众加深了印象, 提高了对综合治理项目重要性的认识。

3 今后工作的发展建议

3.1 加强水保队伍自身建设

要调整和充实水保监督执法人员, 稳定执法队伍, 采取走出去培训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和执法水平;增加监督执法经费投入, 购置执法所需的设备和工具, 确保执法采集的信息准确、可靠。

3.2 加大管护力度

要加大新植水保林、经果林的管护力度, 确保治理成果早日发挥效益。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工程建后管护办法, 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技能培训, 努力提高农民素质。

3.3 增加治理经费投入, 拓宽投资渠道

巴彦县水土流失严重, 地方财政困难, 群众经济基础差, 没有上级的项目经费支持是搞不好水保生态建设的。因此, 应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对巴彦县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经费的投入, 加大与当地财政、国土、林业等部门的合作, 拓宽投资渠道, 让更多的部门参与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来

参考文献

[1]史鹏程.田家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建设成效与发展设想[J].中国水土保持, 2011 (8) :25-26.

[2]刘震.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积极推进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J].中国水土保持, 2007 (11) :7-10.

综合实践课-环保小发明 篇2

一、教学分析

1、课型与课时

设计•应用1课时

本课教学内容具有人文性、艺术性、科学性。因为环保和科技是当今最热门的话题,本教材把美术与环保、科技这两方面结合在一起,能引导学生感受美术、科技和环保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事实,可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艺术潜能。

环保意识、艺术创造、科学联想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选择不同的创作形式,彩不同的材料来进行有关环保、艺术、科技的创作,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教学时,教师应课前引导学生查看有关环保、美术、科技的杂志、网站,丰富学生的综合知识,为学生提供不同形式的作品实物、图片资料进行欣赏观摩,提供不同材料让学生进行对比、感受、区别,如形状、颜色、质感等。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恰当地利用废旧物品的小造型、颜色完成一件立体的小艺术品。

过程与方法:

(1)欣赏他人作品,启发、开阔学生的创作思路;

(2)注重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作品,培养学生的集体协调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爱护环境的意识。

3、教学重点:

欣赏以环何为主题的海报、学习设计方法。

4、教学难点:

海报内容与形式美感有机结合。

5、兴趣点:

欣赏各种形式的海报;尝试应用废旧材料制作一件环保小工艺品,送给自己的亲朋好友。

6、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图片 学生准备:资料图片

二、教学过程:

准备阶段:组织教学,做好上课准备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探究活动一 布置废旧物展览,培养环保意识。

1、按点材、线材、面材进行分类。

2、按不同质感进行分类;

3、按不同色彩进行分类。

观察发现:

选一个你喜欢的废旧物,说说它美在哪里?

有哪些独特的地方,让你想到了什么?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探究二 与同学交流一些科技新闻环保常识,启发学生创作思维。

1、你准备创作一个什么小发明?

2、你是通过什么途径取得灵感的?

3、你准备用什么形式完成环保小发明? * 启发学生创作思维

活动探究三 感受创作的乐趣,交流创作设计的经验。

1、把握废旧物的特征,选择适合的废旧物。

2、从应用方面选材或根据材料进行联想创作。作业要求:

1、基本要求:

能利用废旧物设计制作一件环保用具。

2、较高要求:

自己发明的环保用具选材恰当、造型美观。

3、个性探究:

手工设计制作的环保用具构思巧妙、造型精致美观,且富有实用价值。手绘设计的环保用具线条流畅、造型美观。学习设计制作方法

展示与交流 布置环境、科技、美术展览。欣赏交流 交流制作经验

欣赏与评价 师评 评价点:设计创新颖(变废为宝),造型装饰美观(艺术价值),环保主题突出(实用价值)。自评、互评 提高审美与鉴赏能力

三、板书设计

13、环保小发明

分类

点材、线材、面材

观察发现

小课题类综合与实践案例研究 篇3

为帮助、指导教师有效开展“综合与实践”教学活动,我们根据“综合与实践”的课程目的、内涵特征,归纳、提炼、整合国内外研究成果,从学生自主参与活动的方式入手,把单独设置与编排的“综合与实践”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上述类型划分基于小学生熟悉、常用或经历的方式。以小课题、小调查、小设计、小操作、小游戏等命名,并不代表某项活动只能使用唯一的活动方式,而是表示该活动以某种参与方式为主,根据需要也可以适当融入其它的参与方式。

依据上表划分的类型,对义务教育小学数学各版本教科书单独设置与编排的“综合与实践”活动内容进行分析,发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数字编码》、四年级上册的《一亿有多大》、五年级下册的《探索图形》、六年级上册的《节约用水》、六年级下册的《自行车里的数学》等,以及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的《上学时间》、五年级上册的《设计秋游方案》、五年级下册的《“象征性”长跑》、六年级上册的《反弹高度》等,均可视为小课题类活动。

小课题类“综合与实践”活动如何组织和开展?除了教材上编排的活动,教师根据学生生活实际和数学学习需要还可以自主研发哪些小课题类的活动?

学习了“多位数乘除法”与“面积和面积单位”后,监利县新华小学龚敏等老师在荆州市教科院小学数学教研员夏井川老师的指导下,研制出《我爱家乡的古城墙》“综合与实践”活动案例,供四年级学生使用。该案例旨在指导学生通过对荆州东门古城墙瓮城占地面积的估计、测量、计算、比较、分析等数学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和推理能力,帮助学生积累开展探究活动的经验。以下是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主要过程。

1.收集信息,整理资料。活动前,教师布置学生在家里和学校电脑室查阅有关荆州古城墙的资料,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培养其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同时为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作准备。

2.提出问题,设计方案。课标指出,要增强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为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他们自主发现并提出问题,教师设计了如下活动。

师:老师也准备了一些资料。大家一起欣赏荆州古城的美好风光吧!(课件出示荆州东门、宾阳楼等图片)。

师(出示瓮城的图片):谁能告诉我这是哪里?

生(齐):瓮城。

师(课件展示瓮城的相关资料):关于东门的瓮城,你能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吗?

生1:瓮城一共能容纳多少人?

生2:瓮城的面积有多大?

生3:……

师: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些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并提出数学问题后,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提出以下想法:①确定瓮城近似什么图形。②求出瓮城的面积。③求出1平方米能容纳多少人。④用瓮城面积乘1平方米能容纳的人数,得到瓮城容纳的总人数;或者用瓮城总面积除以1平方米能容纳的人数,得到瓮城容纳的总人数。

全班交流解决方案时,学生呈现了下面几种有代表性的意见。

解决方案一

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瓮城能容纳多少人?

方案A:我们用3米长的卷尺量长边_________次,长约_________ 米_________厘米;量宽边_________次,宽约_________米_________厘米。根据数据推算出面积约 平方米,所容纳的人数是_________ 人。由李梦怡和李彪测量,李媛媛记录。

方案B:我们用步测来测量。我一步的长度是_________ 厘米。量长边 次,约_________ 厘米,合 米;量宽边 次,约_________厘米,合 米。根据数据推算出面积约_________平方米,所容纳的人数是_________ 人。由胡青璇和姚员测量,万鸿瑞记录。

解决方案二

①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瓮城能容纳多少人?

②我们的测量工具是手臂。先量出宽,量了_________ 次,是_________米;在量长,量了_________次,是_________米。

③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长×宽。

④求出一人占地的面积。

⑤用总面积÷一人占地面积=瓮城容纳的总人数。

解决方案三

①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瓮城能容纳多少人?

②活动准备:量出一步的长度。

③分工合作:

用步子量长,走了 步,约 米;沿宽走了 步,约 米。根据面积公式求出瓮城的面积约 平方米,求出瓮城容纳 人。

④由任宇豪和陈苏萍测量,陈鑫和黄万容观察,罗雨涵计算,组长记录。

从方案中看到,学生选择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不尽相同。教师引导学生对方案进行评价,让他们从中体验到了方案的多样性和适用性。

3.实地测量,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为学生创设实际情境,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经历有目的、有步骤、有合作的实践活动,体验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是“综合与实践”教学活动应该关注和落实的目标。在学生做了上述充分准备后,教师带领学生来到瓮城进行实地测量。有的小组在测量过程中发现原定方案有不够合理或不够简便的地方,于是及时调整了方案。

4.交流评价,总结活动。前述三个活动后,学生获得了一些模糊、凌散的活动经验和初步的情感体验,这些经验还需要进行全面的反思整理与总结提升。于是,教师带领学生回到课堂开展了下面的活动。

师:大家的学习任务都完成了吗?遇到了哪些困难?

组1:我们小组是用64厘米的软尺测量的,由于尺子短,所以测量的次数比较多。

组2:我们是用3米的尺子测量的。由于城墙有弧度,一个人无法完成测量任务,我们是合作完成的。

组3:我们是用手拃的。由于城墙太长,我们决定每数100拃作一次记录,并且分成两个小组进行测量,一组量长边,一组量宽边。

组4:我们选择的是步测。步测速度较快,但步子不好控制,有时大有时小,估计结果不太准确。

组5:……

师:很好!各小组成员通过合作,实地测量了瓮城,但我们的实践活动还没有完成,每个小组还要完成测量报告。现在请大家拿出“我的实验报告”,认真填写。

(小组合作完成实验报告。)

师:通过这次活动,你们有哪些收获?

组1:我们研究了瓮城的大小及瓮城能容纳的人数,懂得了做什么事要有计划,有分工,要齐心协力,团结一致。这次活动我们收获了知识,增进了友谊,锻炼了能力。我们也发现了不和谐的地方,比如城墙边上大量的垃圾,城砖上刻着“某某到此一游”,城墙上泥土流失较严重……我们仿佛听见古城在哭泣、在愤怒。请爱护古城墙,让荆州更美丽!

(其他学生热烈鼓掌。)

在交流评价与反思总结中,有的学生对方案的贴切性和适用性有了体验;有的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展开了反思;有的发现了古城墙保护工作方面的不足,并呼吁社会关注与改进;还有的类推出可以用本次测量瓮城的方法来测量一个广场、一个院子的面积……

案例开展过程中,学生经历了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和方法,通过查阅资料、实地测量和数学推理等手段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学习活动,从而积累了开展课题研究活动的经验,提高了课题研究的能力,提升了从事课题研究的素养。这些经验、能力和素养是学生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所必不可少的。

责任编辑 姜楚华

综合实践小论文 篇4

1 实施情况

1.1 人力资源的整体结构

我科共有护理人员18人, 其中女16人, 男2人;人力资源的整体结构为护师3人, 护士15人;文化程度分别为大专9人, 中专9人;工龄1年~3年占50%, 3年~5年占22%, 5年~8年占5%, 8年~10年占5%, >10年占18%。护士长1名, 分管科室教育、业务及护理工作安排、物品供应、财产管理等。

1.2 相对专科化分组情况

我科为神经外科ICU及骨创伤外科。神经外科ICU设床位6张, 骨创伤外科开设床位52张。根据专科要求, 相应分成两组, 根据护士的专业水平能力竞选两名组长。

1.3 专科分组的目标管理

组长培训带动各级人员在业务能力上要求达到能够全面胜任本专科的护理能力, 能够全面掌握本专科特殊设备仪器的使用, 熟悉专科仪器的操作, 故障的排除等。并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科研论题, 完成高质量论文。完成科室新护士、进修护士及护生的专科带教及小讲课。

1.4 明确分工

全科分组如下:①科室带教组。②病区管理组 (神经外科ICU组、骨创伤外科组) 。③基础护理组。④科研论文组。⑤急救器材、物品管理组。⑥业务学习组。⑦政治学习组。⑧科室物品保障组。⑨科室文艺宣传组。

1.4.1 组长具体要求为

①具有5年以上临床工龄;②熟练掌握专科理论知识, 并具备实际操作能力;③工作认真负责;④具有团结协作和一定的组织协调和管理、沟通能力。具体步骤:①个人申报。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自荐。②竞聘上岗, 包括专长, 护理经历。③根据组别提出可行性报告、规划情况。组长职责:①制定本组工作计划和培训目标及组员考核标准, 并定期抽查, 落实工作内容;②参与护理科研及论文的书写。③责任组长必须对本组内的情况有全面的了解。每月召开小组会议, 对相关事宜及时解决并提出相关解决措施。组长承担了三个角色:①护士长的助手及联络员;②责任组业务管理者和监督者;③责任组之间的协调者;④科研者及教育者。

1.4.2 责任组员

①责任组员的年龄结构以老中青搭配为主, 从而实现以老带新;②组员一般由2人或3人构成;③配合组长开展工作;组员分别承担继续教育和临床带教、仪器、设备的管理。

2 管理体会

2.1 提高了临床护理工作的质量

2.1.1 提高了专业技能

相对固定的责任制人员通过连续性的管理, 体会到科室管理的工作内容。在实际工作中逐步形成专科的技术的连续性经验积累和总结。特别在最年轻护士的培养中, 快速提高了业务水平和临床工作质量。同时紧跟专科技术的发展, 及时了解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情况及发展趋势, 掌握专科高精仪器设备的消毒、使用和操作。

2.1.2 有利于实施专业化管理

通过各责任组管理, 提高工作质量。专科仪器、仪器设备的管理落实到人。专人负责使贵重仪器得到有效保养, 延长了仪器的使用寿命, 同时严格的消毒和灭菌、检测, 使之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

2.2 科学管理

以人为本, 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2.2.1 专人负责制管理

专人负责制后, 将科室的管理权利下放到人, 职责分明, 责任到人, 做到人人有管, 人人管人, 互相监督、促进。①抓好了环节质量, 明确了责任人, 有据可查。根据临床工作的不同职责, 进行人员配备和责任制管理, 明确了责任人的管理职责, 使管理制度在最小范围内得到落实。②提高了临床护士的责任意识, 实施“谁主管谁负责”, 强化了个人行为, 提高了整体意识。

2.2.2 以人为本, 参与管理

真正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 充分调动了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组员参与管理, 激发了积极性和潜能, 提高了护士对工作的满意度和成就感, 稳定了护理队伍[1], 还做到了合理利用人力资源, 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保证了护理质量。

2.2.3 实行弹性排班, 更有利于护理力量的发挥

我科为神经外科ICU及骨创伤外科, ICU工作性质忙闲不均, 通过弹性排班, 使护理人力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护士的在岗时间尽最大可能地满负荷工作, 同时也便于护士长安排护士休息。

2.2.4 缩短了护士长排班时间, 强化了护士长质量管理的力度

科室采用分权式与自我排班相结合, 这样避免了不必要的纠纷、冲突的发生, 加强了科室团结, 提高了凝聚力, 有利于护理人员工作稳定, 同时为护士的学历教育提供尽可能宽裕、弹性变化的时间, 提高了考试通过合格率。每个护士参与轮流排班, 最后由护士长重审把关。护士参与排班, 权衡科室力量, 护理力量优质搭配, 发挥每个人的主人翁精神, 发挥每个护士的积极性, 敢于挑重担, 为他人着想。这样护士长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科室管理上, 放在护理质量的检查、监督上, 使护理工作中的问题及时发现, 及时解决[2]。

2.3 有利于护理队伍的梯形培养

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年制、不同学历的护理人员分别制定相应的、详细的专科组员培养计划 (如新护士带教计划, 毕业2年~3年及3年~5年专科组员培养计划等) , 有利于科室成员的阶段性成长。重视继续教育, 在现有的学历基础上, 鼓励护士参加更高层次学历教育, 科室给予报销适当的学习经费。现有44%护士参加护理大专类学习, 33%护士参加护理本科类学习。在立足全员教育的基础上, 针对不同层次, 不同学科进行分类指导和有选择性的重点培养[3]。

3 讨论

责任制管理确实改变了传统临床的工作和管理模式, 给我们带来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引进竞争机制, 组长给予经济上的鼓励。通过制定每月计划, 将年计划细化至月计划甚至周计划, 护士长定期检查监督, 充分调动了各级人员的积极性。人力资源的配置, 是选择按需设岗, 按岗定人的用人最佳方案, 使工作效率, 潜能挖掘和个人满意度达到最大值的管理过程[3]。

总之, 责任制分组管理有利于培养一支高效率、高素质的护理队伍, 体现了人力资源的科学和有效利用, 是现代医院建设和专业化学科发展的方向, 是未来专科护理人员的发展方向。

摘要:[目的]评价大综合小专科护理人力资源相对责任制分组管理的效果。[方法]总结我科2006年3月—2006年11月责任制分组管理的实践和体会。[结果]相对责任制分组管理提高了临床护理工作的质量, 有利于科学管理, 提高了工作效率。[结论]相对责任制分组管理体现了人力资源科学和有效地利用, 有利于培养一支高效率、高素质的护理队伍。

关键词:大综合小专科,人力资源管理,相对责任制分组

参考文献

[1]常后婵, 张石红, 黎明, 等.改革手术室人力资源配置与使用效果的对照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杂志, 2004, 4 (6) :40-41.

[2]汤小丽.弹性工作制在注射室管理中的应用[J].实用护理杂志, 2002, 18 (7) :69.

小学综合实践论文 篇5

王 颖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是我国新课程方案规定的,一门全新的必修课程。那么,我们该如何开展这门课程呢?笔者将从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角度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学科结合;动手动脑能力 正文:

小学综合实践课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好多老师都望而生畏,不知该如何下手,有些学校甚至避而不上,使之形同虚设,不仅浪费课程资源,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得不到锻炼。

作为一名实践课教师,首先应该对这门课程有个全面的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没有预先设定好的框架,也没有特定的知识体系,而是由教师和学生在实践探索中逐步发展而获得新知的共同生成过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这几个特性:确定活动目标时应强调活动性;挑选活动内容时应重视综合性;安排活动过程时应突出实践性。

鉴于上面的认识,笔者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因为综合实践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它与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必定有交叉的方面,而农村小学的不少教师都是身兼多科教学的,所以笔者 就从以下几门课程的角度进行了探索。

一、将综合实践活动融入语文课。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有个习作,要求写一写校园或别处的景物。我就结合这一素材,组织学生到公园春游,找一找春天的美景,并拍一拍最喜欢的景色,然后分组讨论,最后把它写出来。这次活动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学们脸上都洋溢着春天般的笑容,不仅活动任务圆满完成,而且让作文变得很容易!我在总结实践课堂时,把学生拍的美丽照片贴到班内的展示栏,供大家共同欣赏。另外,写出的文章经过润色也完成了语文的习作任务,可谓一箭双雕。

由此可见,只要你当个有心的教师,敢于去思索,去发现,实践课也会变得生动有趣,连让人头疼的作文课也成了学生的最爱。

二、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融入数学课

青岛出版社出版的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是《走进商场——观察物体》,笔者结合实践课发动学生从家中带来新买的八宝粥、饼干、饮料等食品,然后将教室布置成一个小型商场,让同学们进行观察,看看从不同的角度这些商品是什么形状?是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还是正方形、长方形?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并利用数学仪器画一画图形,最后由代表发言,讲一讲从什么角度观察能得到该图形。教师负责纠正和总结,那么这节实践课同时也是一堂生动的数学课了。在活动中,学生的兴趣十分浓厚,每一个人都积极地参与其中,讨论的声音十分热烈,顺利地完成活动任务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加深了对数学图形的认识。

三、将综合实践活动与英语知识的运用相结合 英语对小学生来说还是一门比较陌生的学科,学习单词和课文并不难,难的是将它运用到生活中去。笔者就设计了一堂运用英语的实践课,课前安排学生调查生活中的英语,要么拍下来,要么将实物带来。在实践课堂上,同学们分好小组,在组内将搜集的资料进行展示、研究,不会的单词实用词典查询,完成任务后,由代表在班级内进行展示和介绍,让大家共同学习。教师除了纠正知识的偏差之外,还要评判出哪一组搜集的英语资料最多,最多的一组给予奖励。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课,大家更深切地体会到:英语就在生活之中,英语还是很有用的,从而提高了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另外,综合实践课堂也得到拓展,锻炼了大家动手、动脑的能力。

四、在综合实践活动与科学课程内容相结合

在教学第五册《科学》第二单元中的《蜗牛》时,我打破常规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学校内外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学习。我先让学生自行找合作的小伙伴,再讲清楚在活动中必须注意的事项和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接下来就带领学生开始寻找了解小蜗牛的活动。草丛中、大树下、小池塘旁都有同学们忙碌的身影:他们有时弯腰寻找,有时低声交流,有时认真思考、分析判断,有的还认真地做记录„„一个个十足的小昆虫学家样子。之后,我再组织大家坐在草地上汇报各小组的观察结果。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学生大胆质疑,各抒已见,个个兴趣盎然,收获颇丰。

五、将综合实践课与美术课结合

小学美术课本中有不少动手操作的内容,我觉得这也是锻炼学生动手 动脑能力的好机会,因此进行了尝试。湖南美术出版社的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第十一课《花团锦簇》,这一课要求学生学习制作纸花。我在课前就布置学生准备好彩纸、剪刀、浆糊、小棍等;在课堂上,我首先动手做了示范:折纸,剪形状,涂浆糊,包花茎;学生在小组内制作花束,然后用塑料彩纸包起来。在制作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也可采用不同的方法,目标是制作出新颖、漂亮的花型。最后,在班内展示大家的作品,评一评哪一组的作品最有创意,并给予奖励。这节课上大家都积极合作,不断尝试、改进,做出了丰富的花型,超出了老师的想象,我不得不佩服学生的创造力!

综合实践活动小课题研究的指导策略 篇6

1、贴近生活,“活”中发现。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的老师。综合实践活动最具活力的特点就是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话题。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出便于操作研究的小课题呢?我们遵循自主选择性、实践应用性、主体开放性的原则,组织学生从平时的生活、学习、活动中,提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提出身边和周围环境中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如:

学科拓展方面——寻找悬挂在唐诗宋词里的月亮

活动领域方面——少先队员心目中最喜欢的活动的调查研究

环境领域方面——关于灵山江水质情况的调查研究

社会领域方面——古城传统风味小吃调查研究

小课题研究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近——贴近生活,贴近现实。小课题研究的内容应该是真实的,通过让学生参与真实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的过程来认识生活的本来面貌。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寻找探究课题,找到科学研究与社会现实的最佳结合点,让学生在亲身的体验中获得对生活中许多问题的正确认识。

(2)小——小事情、小现象、小问题。日常生活中普普通通的小事情、小现象折射出的却是大问题、大观念,这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如,“风味小吃的演变”看出人们生活观念的转变;“频繁停电的原因调查”折射出的环保问题。另外,这些小问题、小现象往往童趣盎然,清新自然,符合孩子乐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天性。

(3)实——实在、可操作。这个课题,从内容上、研究策略上,有很多操作的余地。如果很好地利用主观、客观条件,就能得出研究结果。这往往能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让参与研究的学生感到快乐。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与特长自主选题。选题的过程,是学生发散性、开放性思维得以充分展示的过程。需要注意的是,学生提出的问题并非都是值得研究的,所以还需要老师与学生一起进行筛选。

2、联系实际,“学”中设计。

研究课题确定之后,需要指导学生做好方案的设计和论证,使学生在设计和论证过程中对整个探究活动有一个比较完整、清晰的了解。

(1)成员研究分工要实际,既要考虑每一个成员的兴趣,又要考虑他在课题组内分工负责的研究任务。

(2)研究过程要严谨,要考虑全面,提高效率。在方案制定完成后要组织论证。通过论证,可以继续完善方案,还使课题组成员进一步把握了方案设计的要求,提高了参与热情和关注程度。

(3)研究方法要科学,要考虑参与学生的能力水平,要联系小组成员的物质条件,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如:

《“频繁停电”的调查与研究》活动方案

(一)活动的由来

“同学们,今天晚上要停电,卓老师叫大家写好日记再回家。”语文课代表徐景雯刚说完,大家就议论开了:

“这学期怎么回事,三天两头停电。”

“糟了,又不能上网了。”

“好几天没有看《猫和老鼠》了,真没劲!

的确,频繁的停电影响了大家的生活。为什么经常停电呢?第二天,我们问刘老师,刘老师告诉我们:“去年7月份以来,我县就出现了频繁停电的现象,城里三天停一次,农村是两天停一次。像这们频繁的停电,是我县近几年没有出现过的。到底是什么原因,我也说不清楚。你们可以去调查研究呀!”

就这样,我们成立了“灵溪”课题组,自行组织调查研究“频繁停电的原因及对策”。

(二)我们的目标

1、了解频繁停电的原因及对策。

2、提高自己社会实践能力和小课题研究的能力。

3、培养自己的科学精神,团体合作精神。

(三)活动的方式

查找资料、调查研究、讨论、辩论等。

(四)活动安排

第一阶段:發现问题,提出问题。

第二阶段:分工组合,制定计划。

第三阶段:调查采访,查找资料。

第四阶段:收集资料,分析结果。

第五阶段:交流论文,完成报告。

(五)活动分工

组长:徐景雯 小记者:江汉 录音:张振斌

记录员:毛玉雯 电脑操作员:吴翔

(六)预期成果

论文、活动体会

3、重视体验,“行”中探索。

小课题研究真正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进步。各研究小组依据自己的方案,在课余按照预计的分工分头行动。学生有的收集资料、有的做实验、有的开展社会调查……各负其责,互相配合,体现分工与合作的统一。充分发挥各自的潜能,充分运用自己的创造想象,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同时也注意积累资料,随时记下数据或感受、体会等,像记研究日记、写实验报告、写过程体会等,提高了学生研究过程的效能。

如学校课题组开展的“灵山江水质情况调查”的小课题研究,学生分成调查组、实验组、网络组等,随后学生来到了城南工业开发区、桥下居民生活动区,开展调查、访问、观测等实践活动,回到学校后,学生又上网、上图书馆进一步查阅造纸技术、水污染等资料,相继开展了“这水能不能用来洗衣服”、“这水能不能用来养鱼”、“这水能不能用来灌溉农田”等实验,学生在参观、调查、访问、实验的过程中,懂得了许多关于水资源保护的知识,从中深深感受到水资源保护的近切性,由衷地产生出要保护环境的强烈感情。

当然,学生独立开展探究活动,开始时必然会遇到许多问题,并成为探究活动深入进行的障碍。而且,综合实践活动重在过程体验学习,所以教师要加强过程指导和评价激励。在适当的时候“架”上“一个梯子”,使学生多掌握一种探究的工具,对探究活动的深入开展,促使学生更加自觉地投身于探究的实践,是大有裨益的。另外,加强过程的评价交流,为的是对学生的过程资料所反映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指导、调节,也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研究过程的重视程度,让学生注重参与、合作与交流,而非仅重视结果。

4、创设平台,“乐”中交流。

(1)在交流中进行思维的碰撞。小课题研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实践与思维的空间,在这里,学生通过自身的尝试与体验,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在此基础上举行的交流活动,就能进一步激发起思维的火花。如,通过交流,可以在资料的搜集和在对研究问题的认识上相互补充,加以丰富;通过补充,可以激发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永不满足,将正在研究的课题尽可能深入地进行下去;通过激烈的争论,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举行成果鉴定会,完善成果的表达。在对探究成果进行评价时,我们要求重点是对探究过程进行评价,其中包括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精神、收集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及成果表达等,大家可以提出看法或进行辩论,而不是简单地用等第或分数来评价。必要时,我们也组织“专家组”对成果进行鉴定,具体做法是:先将成果发给“专家”,在学生主持下,由课题组组长介绍课题的研究意义、研究过程,特别是介绍收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过程,并要介绍研究态度、合作精神、研究结论、对策建议、研究体会等;之后由“专家组”对学生介绍的内容进行质疑,同时学生进行答辩;最后由“专家组”代表对成果给予评价。这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技能的运用更加熟练,情感也将得到升华。

小课题研究是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产生的一种综合实践活动形式,它充分展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我们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参与小课题研究活动的全过程,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在创造中发展。

综合实践小论文 篇7

一、小论文的组织开展

小论文的组织对于写作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主要涉及任务布置、评价反馈和展示等三个主要环节。

1. 任务布置课程教学的第一节课即可布置小论文

任务, 明确论文的意义、选题范围、写作内容、质量和时间进度。如《无机材料工艺学》课程的绪论课后布置的论文题目:思考生活中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制品, 搜集资料, 写一篇小论文, 介绍它的详细制备工艺, 比较各种制备工艺的优缺点, 以及工艺技术对性能和应用的影响和制备原料、使用性能和领域对制备工艺选择之间的关系。要求: (1) 题目自选, 二周内交论文题目; (2) 四周内完成全文, 交电子版和纸质版各一份; (3) 具有一定的篇幅 (5000字左右) , 详略得当, 图文并茂, 包括以上各部分内容; (4) 按照内容在文中位置完整列出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格式按照通常格式, 包括论文、专利、著作、网页、报纸等。论文写作意义强调以下几条: (1) 学习论文的写作方法, 引文格式, 实际工作中经常用到; (2) 加强办公软件的应用; (3) 学习文献资料的查找, 增强文献资料分析、总结的能力; (4)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本领域感兴趣的知识点。选题范围由任课教师拟定, 可包括无机材料工艺过程的几个重要环节和当前应用研究的热点课题, 如注塑成型工艺、SPS烧结等, 但是具体的题目则由学生自己确定。为了使学生增强写作信心, 在课程网络上展示出历届学生的优秀论文, 以及写作通常格式, 让学生有模板参考, 并且向学生推荐论文的写作格式。在论文写作进度方面, 向学生明确本论文写作有充分的思考、酝酿和写作的时间, 通常设定为一个月, 二周内查阅文献确定题目, 余下的二周时间则完成论文全文。当然, 也向学生明确拒绝抄袭行为, 应用目前的查重软件对每一篇论文进行查重, 尽量避免学生大量的抄袭, 要求学生应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总结、论述和分析, 达到对书本和实际问题、新问题的融会贯通, 理论联系实际。

2. 评价反馈。

论文写作结束后, 任课教师及时翻阅小论文的写作, 对每篇小论文仔细阅读, 给出点评和成绩, 成绩作为本课程平时成绩。同时, 总结本年级小论文写作的出色和不足之处, 并抽出专门一节课的时间进行点评和讨论, 鼓励学生发言, 与他们交流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感想和得失, 表扬选题、写作、分析准确、深入的学生, 给他们以信心和肯定。对于不符合要求的论文提出修改意见, 及时改写。

3. 展示。

优选部分优秀论文, 上传到优秀论文展示栏中, 同时上传论文成绩单。

二、实施效果

小论文写作在《无机材料工艺学》课程教学中实践了三年,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主要表现在:

1. 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 学习效果明显好转。

中国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的教学状态下, 已经产生了某种抗体, 或者说抗拒力,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论文, 关键在于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来写作, 自然对任课教师产生了信任, 而通过资料的查阅与总结, 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知识面也得到了拓展, 在后续的学习中也得到了促进, 在各种教学讨论中明显能感觉学生具有了课堂外的专业知识的能力, 形成了一定程度的良性循环。

2. 培养了学生查阅文献、论文撰写和文字处理的基

本能力, 为后续的毕业论文和工作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经过了小论文写作的锻炼, 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的过程中, 文献综述部分的写作质量明显提高, 也懂得了如何查阅学术期刊和书籍, 应用微软办公软件的水平也逐步提高, 达到了小论文写作的主要目的和附加目的。

三、问题与思考

当然, 经过三年的实践, 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具体表现在:

1. 大题小做, 深度不够。

学生由于限于知识面和写作技巧的缘故, 通常题目取得很大, 但是来不及或难以驾驭浩瀚的书籍、论文, 对于各种观点和技术论述, 难以有效地总结和分析, 所提出的观点也多为借鉴他人, 深度方面还有待于提高。当然, 作者认为论文写作是一个逐渐培养的过程, 能力的提高也需一个过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 在写作中有一定的收获就具有继续推广的价值。

2. 抄袭现象较为严重。

虽然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强调了拒绝抄袭, 但是仍有少部分学生仍然难以杜绝, 为此引入了近年来研发出的论文查重软件, 明确重复度在30%以上的小论文必须重写, 不予计分, 抄袭现象才得到扭转。

3. 写作格式有待提高。

在小论文布置过程中, 给出了一个参考的基本的格式要求, 因此文献的引用格式和字体段落基本可以得到保障, 但是学生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对于图片、引文标注、表格方面还是难以做到最佳。为此, 通常在讨论阶段以一些具体的实例演示, 以提高后续写作的能力。

4. 专业术语不规范。

由于无机材料种类繁多, 应用领域众多, 而学生在此领域的积淀还弱的情况下, 造成了学生们专业术语的运用方面容易受到某些领域俗语的影响, 不能正确运用规范的专业术语。对此, 我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几年出现的情况, 在课堂上适当引入, 进行纠错, 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总之, 小论文写作在《无机材料工艺学》教学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具有较佳的实践效果。对于存在的问题, 我们将在后续的实践中不断地思考与摸索, 通过教学研讨和师生交流, 继续提高小论文写作实践效果。

摘要:为了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在《无机材料工艺学》教学过程中引入了小论文的写作, 实践中主要涉及任务布置、评价反馈和展示等三个主要环节, 实践的结果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 学习效果明显好转, 培养了学生查阅文献、论文撰写和文字处理的基本能力, 为后续的毕业论文和工作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大题小做, 深度不够;抄袭现象较为严重;写作格式有待提高;专业术语不规范。

关键词:无机材料工艺学,小论文写作,规范

参考文献

[1]宋晓岚, 叶昌, 余海湖.无机材料工艺学[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7.

综合实践小论文 篇8

一、以问题与探究为多维领域。让活动内容回归生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不是依托预设的教材,教学内容也不是体系化的书本知识或知识专题,而是要依托对问题的探究而生成的活动主题,所以综合实践活动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世界。小课题研究即是源于学生生活的一项活动,它联系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对学生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不仅为学生提供鲜活的学习材料和活动主题与话题,而且极大地激起了学生参与活动的愿望和积极性、主动性。

1以多样化的研究主题,提供道德素材。

综合实践活动课题主要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3条线索来开发多种多样的活动主题。那小课题研究内容也可以围绕这3种关系维度来组织研究内容、确定活动主题。“人与自然”维度关注的核心是儿童现实生活的自然环境,学生可以从与其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环境中发现问题,生成活动主题。如“护城河的演变”研究活动,重点对护城河的污染问题进行了调查、探究,并提出了治理污染的建议,培养了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人与社会”维度主张学生能从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社会关系等领域生成研究主题。如“通讯工具的变奏曲”研究活动,学生对近年来家庭通讯工具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从而感受到科技的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与自我”维度要求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从自我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的美与丑、喜与忧、得与失等矛盾冲突来设计研究主题。如“生日如何过”课题研究,让学生对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过生日进行了探讨,使学生学会反思自我,调节自己的言行,如何尊重他人,与他人共生存、同发展等。

2以系列化的研究主题,培养道德情意。

一个主题领域之下可以开发出许多内容相关的主题,形成主题群。如我校设计了“我实践,我快乐”的小公民行动主题领域,四年级围绕主题设计了“与春天约会,与文明同行”的主题活动,其中安排了一系列相关小主题活动:“说春颂春”活动,通过在书本上找春天,诵读、积累描写春天的词句和诗文,歌唱赞颂春天的歌曲,营造浓浓的春意;“寻春赏春”活动,通过外出踏青、寻春,引领学生走进大自然,投身大自然,真切感受家乡的变化、合作的愉悦和春天的美好;“绘春写春”活动,通过绘画、编报、征文等活动,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笔歌颂春天、赞美春天;“话春悟春”活动,通过摄影作品展、优秀小报展、征文、绘画比赛、新人新事评比等,引领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发现春天,用自己的体会感悟春天,用自己的方式歌颂春天,同时感悟师生间、同学间的真情和集体的温暖,从而培养学生爱春天、爱自然、爱生活的美好情怀。

3以针对性的研究主题建构道德体系。

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学校资源、社区资源、学生状况开发有针对性的研究课题来实施德育。我校五年级学生针对学校附近的社区绿化遭受破坏这一现象,展开了小课题研究,调查了解其成因及目前相关支持政策,并向有关部门提出相关解决措施。六年级学生开展了“圣象地板的形成”小课题研究,参观了木业公司,走访了相关工程师,体味科技与成才、生活的密切关系。一个个小课题研究,给学生营造了一个个自主的生活空间,让他们在自己的生活中亲历、生成道德情感,完善、建构道德体系,真正让活动回归生活,发挥生活的教育意义。

二、以活动与交往为主要方式,让活动过程回归实践

人才的成长最终要在社会的伟大实践和自身的不断努力中来实现。生成在于活动,学生的精神世界、道德规范不是靠外部力量塑成的,而是在活动与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小课题研究作为综合实践活动一种形式,就是带学生走进现实生活的“活”教材,在“发现、调查、考察、研究、写日记、绘画”等一系列自己的活动中亲身参与、自主实践、真切体验、深刻感悟。活动形式回归实践,使得教育目标不断由一个个活动的真实进程丰富着、推进着,学生就成为主动的自我教育者,创造的火花不时被点燃,自主探究真、善、美的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也得以培养。

1在实践中升华道德经验。

小课题研究活动设计以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背景、生活中感受到的问题和需要为中心,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如“小筷子,大文章”小课题的研究,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了解制作筷子的材料及资源匮乏问题。在实践中,学生在原有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形成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与新的道德情境发生碰撞,从而发生改造,重组和升华,形成新的道德知觉。

2在实践中丰富情感体验。

小课题研究活动要求学生在活动中手脑并举,勇于行动,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性学习活动,包括探究、实验、资料收集与处理、调查、访问、考察、社区服务、社会宣传等。如小课题“红绿灯下”的研究,学生对现场市民及交警采访,当一小时小交警维持交通秩序,并且对近年来交通事故情况及原因调查分析,交流起草倡议书和调查报告等。学生在这些多样化的活动中践行、检验、改变着自己的行动准则,获得了亲自参与实践探索的积极体验,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3在实践中锻炼交往能力。

小课题研究打破了活动时间和活动空间的壁垒,突破了课堂和学校围墙的限制,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可以与不同的指导老师、同学、家长及社会人士开展多维度的交往活动。如学生开发的“行动起来,美化育才巷”课题研究,学生在活动中对育才巷的诸多个体店主、小商小贩、市民、城管工作人员、交警、街道办工作人员等进行了调查访问,学生在这些人际交往活动中不仅可以习得人际交往的价值准则,还能有效地培养、锻炼人际交往能力及与他人沟通合作的能力。

三、以反思与建构为重要途径。让活动评价回归自我

个体的道德认知只有内化为自己的价值准则、行动准则,才能产生相应的道德行为,而反思与建构即是活动评价、价值内化的重要途径。小课题研究就是通过反思和建构,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得、有所变,从而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真正成为能动的、自主探究的、个性张扬的、情感生命得以释放、得以回归自我的人。

1活动作品,彰显个性。

小课题研究活动中学生的作品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研究报告、调查报告、小论文、小制作、倡议书、诗歌、绘画、小品等,这些作品由对活动过程的反思、建构而成,学生自主地融入了在活动过程当中的收获,感悟和体验。彰显出灵动的个性。

2活动日志,记载历程。

活动日志是记录学生活动过程与活动感受、体验的便捷方式。活动过程中每位学生把自己的点点滴滴心得体会通过日志的形式全面、生动地展现出来。学生是日志记录的主人,日志既是回溯、考察学生活动状况的重要证据支持,又是表达自我、评价自我的有效途径。

3交流展示,分享成果。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将自己的活动过程、活动结果、活动体验与同学、老师、家长或社会人士交流分享,并且让学生自评、互评,教师、家长、社会成员参评,使得学生既有通过反思与建构已经形成的成果,也有学生在交流展示、自主评价中即时、动态的反思和建构,从而帮助学生客观、真实地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不断改进行为策略。

上一篇:作者下一篇:规则的约束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