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银行理财

2024-05-24

产品银行理财(精选十篇)

产品银行理财 篇1

(一)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定义

理财产品是商业银行自主开发设计, 按照协议书的规定将筹集的资金分散化投资到证券市场中以期获取高额收益, 然后按照理财业务约定书将一部分收益分配给投资者的一类金融产品。理财产品按照本金保障程度可以分为保证收益型和非保证收益型的理财产品, 按照投资方向可以划分为债券及货币市场类理财产品、证券投资类理财产品、组合投资类理财产品、结构性产品及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等。

(二)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特点

1. 理财产品的门槛较高。

目前, 商业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起购点较高, 一般为人民币五万元, 甚至一些信贷类理财产品起购点为人民币50万元, 从而使得很多投资者由于资金不足而被拒之门外。

2. 中长期理财产品成为热点。

纵观理财产品市场, 中短期理财产品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但是随着央行降息政策的不断出台, 投资者希望通过购买期限相对较长的理财产品来使得自己的收益得到锁定。

3. 理财产品区别度不高。

虽然近年来银行纷纷推出了理财产品, 但这些产品绝大多数仿效国外或同业研发的产品, 同质化现象严重。而且产品推出的动机是为了抢占市场份额, 并不是真正从银行效益的角度出发, 效益观念较为淡薄。

二、青岛农商行现有理财产品及存在的问题

(一) 青岛农商银行现有理财产品的种类

青岛农商行作为一家刚成立不久的农村商业银行, 其理财业务正处于发展阶段。截至2015年, 推出的理财产品系列在富民理财“D”系列的基础上, 增加了“畅盈系列”、“睿盈系列”和“尊盈系列”, 一定程度上使得理财产品的种类得到了丰富和完善。

“富民理财”系列理财产品是由青岛农商银行自行管理运作, 主要投资于风险较低、收益稳定的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风险水平相对较低, 适合有投资经验和无投资经验的投资者。“畅盈系列”和“睿盈系列”类理财产品均为面向个人投资者的非保本浮动收益型的理财产品, 风险水平相对也较低, 投资较为稳健。“尊盈系列”是为企业量身定制的专属理财产品, 既包括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 也包括非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 当然其投资风险由其投资范围而定。

(二) 青岛农商银行理财产品存在的问题

1. 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

从青岛农商银行现有的理财产品种类来看, 虽然在2013年“富民理财”系列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起来了一批新的理财产品系列, 但其推出的产品同质化程度仍然较高, 缺乏自身的特色。尤其考虑到青岛农商银行尚处于理财业务发展的初期阶段, 尚未建立自己的品牌形象, 再加上农商行的网点主要面向农村地区, 对于这一部分客户来说, 对理财产品相关知识了解甚少, 理财意识淡薄, 如果不加以引导, 加大理财产品的宣传, 很难吸引这部分客户前来投资。

2. 理财产品种类单一, 缺乏系统的分类。

以最早从事理财行业的中国光大银行为例, 发售的理财产品既包括短期产品、中长期产品, 又包括资产管理类产品和结构性产品。单从“盈系列”产品来看, 就包括月月赢、季季盈、半年盈、年年盈等种类的产品, 从而满足不同期限投资需求的客户。从这个角度上来看, 青岛农商行目前发售的理财产品并没有按照期限进行系统的分类, 管理较为混乱。而且发售的理财产品相对安全, 收益率较低, 虽然对于主要面向农村地区的农商行来说, 绝大多数小本经营的客户接受不了风险等级较高的理财产品, 但是考虑到长足发展, 农商行应努力去开辟这一市场, 吸引更多的潜在客户, 从而打响自己的知名度, 在理财产品市场上取得更长远的发展。

3. 理财产品的门槛较高。

当然这一问题不仅是青岛农商行理财产品存在的问题, 也是目前在售的绝大多数理财产品存在的通病。青岛农商行作为一家农村商业银行, 其绝大多数网点都分布在农村地区, 因此其面临的主要客户也是农村居民。而对这一部分客户来说, 理财意识相对薄弱, 收入消费水平也不高, 5万元的起购点足以将很多人拒之门外。尤其在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冲击下, 客户分流的情况更为严重。

三、青岛农商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对策—基于市场细分的角度

(一) 市场细分变量的选择

市场细分是指根据消费者的不同购买行为将其划分为不同的消费群体, 每一消费群体具有极大的相似性, 而不同的群体又有很大的差异性。也就是说, 市场细分并不是从企业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 而是站在消费者的立场, 从市场需求的角度出发, 从而便于企业推出迎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

根据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特点, 市场细分的主要变量包括人口统计、地理、利益和心理四个要素。考虑各因素对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的影响, 本文选取的细分变量主要包括年龄、家庭月收入、受教育程度、人生阶段等人口统计变量。

(二) 青岛农商行理财产品多元化发展对策

1. 基于收入变量的理财产品发展策略。

不同的收入群体对风险的承受水平不同, 青岛农商行在设计理财产品时需综合考虑收入这一因素。对于依靠零星短工维持生计的中低收入群体, 受限于自身的知识文化素养, 对理财产品这一新生事物从思想上可能就无法接受, 并且这部分群体的收入水平有限, 绝大多数的支出都用于衣食住行, 基本没有多余的资金可用于理财。因此, 这部分人群成为银行理财产品客户的可能性极低。

然而对于中等收入群体来说, 风险承受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升, 并且有闲钱去进行投资理财。尤其对于面向广大农村地区的农村商业银行, 这部分客户往往占据主导地位。因此, 银行应加大对该部分潜在客户群的宣传。此外, 考虑到这部分客户群体风险抵御能力较差, 因病致残的现象时有发生, 迫切需要为自己的人生取得一份保障, 所以可针对他们感兴趣的领域为其设计专属理财产品, 树立品牌形象。

对于高收入群体来说, 绝大多数人为企业中高层管理者或个体私营业主, 社会阅历比较丰富, 人脉也较为广阔, 如果能服务好这部分客户群体, 必然会给银行带来额外的客户资源, 因此农商行应将其定位为战略客户。

2. 基于年龄变量的理财产品发展策略。

不同的年龄段有着不同的特点和信息的获取渠道, 因此应区别对待。对于青年群体来说, 鉴于其刚踏上工作岗位, 可自由支配的资金相对较少, 并且对资金周转时效的要求较高, 因此应以中短期理财产品为主。并且结合这部分群体的特点, 应设计开发一些起购点较低的理财产品, 毕竟5万元的起点对于绝大多数年轻人来说并不是一个小数目。而对于中年人来说, 家庭事业较为稳定, 也有了一定的积蓄, 此时子女教育问题, 养老问题也成为他们比较关注的问题。因此, 可针对这部分潜在客户群为其设计一些专项理财产品, 比如说子女教育类或养老类专项理财产品, 吸引该部分的客户群。老年人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相对较低, 思想比较保守, 风险承受能力较差, 因此针对该部分群体应设计一些稳健度较高的保证收益类理财产品。并且老年人怕麻烦, 偏好一些期限较长的理财产品。

3. 基于受教育程度变量的理财产品发展策略。

对理财产品的接受程度随着文化程度的不同而不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群体对理财产品的投资策略和范围较为理解, 因此在向其推荐理财产品时, 相对比较容易。而对于受教育程度较低的群体来说, 理财意识比较薄弱, 甚至对理财产品有种强烈的排斥感, 这方面银行应加强对农村地区理财知识的普及, 逐步转变其观念。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 理财产品的创新和发展一定要建立在对潜在客户需求深入发掘的基础之上, 充分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虽然农村地区是一个潜在的巨大市场, 但由于农民理财意识薄弱等因素的制约, 要想开辟这一市场并不容易。这就要求青岛农商行在发展理财产品的同时, 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 进而树立起品牌形象。

摘要:近年来,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 传统借贷业务的利润空间正在不断缩小, 理财业务作为一种新兴的融资渠道, 其重要性正在不断的凸显。青岛农商银行作为一家刚成立不久的农村商业银行, 理财业务正处在发展初期。本文以青岛农商行为例, 结合其自身的特点, 为其理财业务的发展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青岛农商银行,理财产品,多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高铮.浅谈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多元化发展[J].金融营销, 2012, (14) :5-6.

[2]王树林, 张朕玺.投资者群体特点与理财产品设计[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6) :32-35.

[3]魏敏, 李伟.个人理财市场细分及客户群差异性分析[J].金融论坛, 2006, 12 (10) :78-79.

银行理财产品 篇2

银行理财产品

与股票(包括国外市场的股票QDII)挂钩的理财产品属于银行理财产品的高风险产品,这个如果风险承受力较差的,就不要买了。与债券挂钩的理财产品属于银行理财产品的中度风险产品。与信贷相关的理财产品属于银行理财产品的低风险产品,这时候你要选择大型企业的信贷相关的理财产品应该是无风险的,在购买时应该知道挂钩的企业。与存款等固定收益类的相关的理财产品属于银行理财产品的无风险产品,如招行的日日金理财。

银行理财产品“家谱” 篇3

几天前帮友人看一部情感小说稿,几度唏嘘感喟。谈及白璧微瑕之处,我告诉友人,女主人公的初恋情人,一个极端自私懦弱的猥琐胖子,写得有些脸谱化了。友人同意我的看法,但同时透露说,全书中唯有这个人物是离原型最近的。

原以为最贴近现实的却被指失真,我感受得到友人语气中透出的挫折感。我们习惯了把爱情想象得很美好,也习惯了编织出风花雪月的故事把爱情讲得很美丽,然而当我们试图走近真实生活时,却发现内心深处的那种软弱无力。

写虚易,写实难。我告诉友人说,“真正有力量的作品,关键人物的形象应该是立体的,鲜灵活现的。你笔下的胖子已形成了自己眼中的刻板印象。你以为读者应该很明白了,可大家接受的只不过是你提供的不充分的信息。而且最大的问题可能是,你自以为已经很了解这个胖子,可事实上并没有那么深刻地认识他。”

其实理财与写作也有相通之处。各种主流的理财方式和工具,本刊均已反复讲过,然而当我们再一次拿起银行理财产品并试图进一步挖掘时,却发现离市场越近,我们的心态越战战兢兢。如果把它比作一次情感小说写作,我们应如何阐释投资者与银行理财产品之间的“爱情”故事,如何解读“爱情”之殇中那个“极端自私懦弱的猥琐胖子”,又如何为“爱情”旅途增添亮色并走向幸福美满结局?

也许结果并不尽如人意,不过我们仍然希望展现给大家有关银行理财产品尽可能的立体与真实。

在所有的金融机构中,与我们联系最紧密和最受信赖的无疑是银行了。存贷款要到银行;交水电煤气上网费,首先想到的是银行;电子银行、银行卡、衍生产品、资产证券化等业务推陈出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将银行与我们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走进银行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而银行理财产品则是各种理财工具中最受老百姓青睐的形式之一。

要理财,到银行

当代银行业的发展已有数百年历史,暂不论关于银行业起源的金匠版本说还是汇兑商版本说谁更正确,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存、贷、汇是传统商业银行的最基本业务。然而随着个人理财业务的兴起和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壮大,这种情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20世纪70年代后期,资本市场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快速发展给美国银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也为银行理财业务的发端与拓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是与国内理财服务市场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2004年可以称作是中国理财产品市场元年,2月2日,光大银行首开先河,发行了内地第一款外币理财产品——阳光理财A计划;10月,光大银行推出国内首款人民币理财产品——光大阳光理财B计划,一种收益比定期储蓄利率更高的理财方式出现在人们眼前。由此,商业银行大力发展理财业务的大幕正式拉开。在光大银行之后,招商、华夏、中信、民生、兴业等多家股份制银行纷纷跟进,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也在稍晚时候开始推出各自的人民币理财产品。

银行理财产品,即由商业银行自行设计并发行,将募集到的资金根据产品合同约定投入到相关金融市场及购买相关金融产品,获取投资收益后根据合同约定分配给投资人的一类理财产品。它的分类方法很多,最常用的基本分类即按标价货币分类和按收益类型分类,分别见图1、2。

从委托投资期限上看,银行理财产品还可分为超短期产品(1个月以内)、短期产品(1~3个月)、中期产品(3个月~1年)、长期产品(1年以上)以及开放式产品(可以每天或者在约定的日期申购、赎回)。

除了售卖自己的产品之外,依托其广布的物理网点和庞大的客户存量优势,银行理财先机尽占,基金、信托、外汇、保险、黄金等其他投资方式纷纷借道入驻,银行已俨然成为“理财产品超市”。

打招牌,安全稳健

股市跌跌不休,基市萎靡不振,楼市扑朔迷离,金市前景难料,艺术品市场泡沫再起……与此相对应的,却是CPI的持续高位运行,这让许多持资待投的人备受煎熬。但如果你在街头找一位大妈来问,大妈可能告诉你:愁什么愁,买银行理财产品呀。

老百姓为什么如此信赖银行理财产品?在存贷款业务占绝对主导的时代,银行最大的特征是具有极高的信用形式,银行信用往往与国家信用联系在一起,因此安全可靠,值得信赖。银行理财业务则从存贷款业务脱胎而来,安全稳健是其主流产品的主要特征。

设计初衷追求稳健

银行理财产品的设计初衷是风险收益水平界定于定期存款与股票之间的多样化投融资工具,即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比股票低,收益比同期限同币种的定期存款高。

保证收益类产品是最符合这个设计初衷的产品,它的预期最高收益水平的设置有两个基本参考指标:同期限同币种的定存利率水平和同期的物价水平。如图3所示,2011~2012年一季度,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大约超越同期限、同币种定存利率0.3~1.1个百分点;从时间上约滞后CPI指标6个月,并且随着近期通胀水平的降低,去年年底以来已经超过了同期CPI。

通过设立门槛以隔离风险

银行理财产品本质上是金融投资产品,并不是储蓄存款。是投资就必然有风险,理财产品购买者不但要承担产品风险,还要承担“买者自负”的风险。即使是保证收益的理财产品,也可能存在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这与银行传统的储蓄业务有着本质的区别。

为了加强风险匹配能力,银行理财产品通常设定了不同级别的准入门槛。2011年10月9日,银监会正式出台《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将理财产品的风险分级与销售直接挂钩。风险评级为一级和二级的理财产品,单一客户销售起点金额不得低于5万元;风险评级为三级和四级的理财产品,单一客户销售起点金额不得低于10万元;风险评级为五级的理财产品,单一客户销售起点金额不得低于20万元。

固定收益产品中表现较佳

目前国内可以投资的固定收益产品包括固定收益类银行理财产品、债券基金、货币基金、分级基金A端、投连险固定收益类和类债券股票等。从下表可以看出,2008~2011年,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情况仅次于一级债基,风险波动状况仅次于货币性投连险和货币基金,在固定收益产品中综合表现更佳。

看产品,风险也有大差异

收益率高于定期存款,总体风险水平不高,流动性也不错,这是许多人爱死了银行理财产品的理由。但银行理财产品众多,在差异中带来了更多选择的同时,也可能放大了风险。银行理财产品绝不是俯首可摘的牡丹,也可能是长了刺的玫瑰,这几年出现的“零收益门”、“负收益门”就是明显的警示。

保证收益类产品:定期存款的良好替代

无论投资结果如何,到期银行均向投资者支付本金及固定收益。投资者购买了这类产品,就意味着与商业银行签订了一份到期还本付息的理财合同,并以存款的形式将资金交由银行运营,银行在固定期限里,将募集资金集中并开展投资活动。由于产品投资于协议存款、商业票据等特定领域,且客户没有提前赎回权(但银行有),使得产品有封闭操作的便利,有助于提高产品收益。

图3已表明,保证收益类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大约超越同期限、同币种定存利率0.3~1.1个百分点。想必有不少投资者会问:有了保证收益类理财产品,还要定期存款做什么?其实,这个收益的取得是以一定的流动性丧失(客户没有提前赎回权)和风险的增加(银行提前赎回的风险和利率风险等)为代价的。

此类产品适合手中持有大笔现金、对本外币理财产品不甚了解但希望在本金安全的基础上获取保守收益的投资者。

保本浮动收益类产品:有保证地追求浮动收益

是指产品到期后,向投资者保证本金安全,本金以外的投资风险由投资者自担的一类银行理财产品。这类产品在保证本金的基础上争取更高的浮动收益,投资者在存款的基础上,向银行出售了普通期权、互换期权或奇异期权,因此得到普通存款和期权收益的总收益。

收益通常有3种情况:零收益、达到预期收益率以及零至预期收益率水平中间的收益。目前市场上还出现一些保证最低收益率的产品,即产品到期后,最差情况下投资者可以获得最低收益率。一般情况下,最低收益率为活期储蓄利率,目前的情况为0.50%。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讲的“保证本金安全”,仅是针对于持有到期或产品提前终止的情况而言,如果客户提前赎回,则本金可能发生损失。另外,如果是外币产品,该类产品也不保证兑换成人民币后的本金安全。一般认为,银行在此类产品中,不仅扮演了资金管理人的角色,而且扮演了担保人的角色——以保证担保的形式为投资者担保投资的本金安全。

此类产品的风险和收益水平均略高于保证收益类产品,流动性也略强(可赎回),较多受到经常持有大笔流动资金同时希望在本金安全的基础上获取稳健收益的投资者青睐,如中小企业主等。

非保本浮动收益类产品:需要一定风险承受能力

指商业银行根据约定条件和实际收益水平向投资者支付收益,并不保证投资的收益和本金安全的一类银行理财产品。目前市场上出现了部分保本的理财产品,比如90%保本,这类产品到期后最差的表现为投资者只能获得初始投资额90%的本金。

在此类产品中,投资者与银行之间建立了事实上的信任托付关系。从财产的本质来看,它的本金和收益是归受益人所有的,与作为受托管理人的银行无关。商业银行只是充当了受托人的角色,为理财资金的受益人尽职管理资产,并获取管理报酬,但不能占有、分享其受托管理的财产本金及收益。

该类产品的投资风险完全由投资者承担,因此适合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

银行信托理财产品及风险预防 篇4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 我国居民财富也急剧增长, 财富积累出现集中趋势。根据招商和贝恩公司的统计, 2015年中国国内个人资产可投资累计资产总数在千万人民币以上的人群总数已超过100万人, 全国个人总体持有的可投资资产规模达112万亿人民币。进入2013年以来, 中国进入调整生产结构, 转变发展方式的时期, 这一阶段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放缓, 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跌, 股市也不断下降。社会大众的理财观念的形成, 普通百姓开始接触理财产品, 此外, 商业银行也不断推出适合各类投资者的理财服务项目, 使投资者从信托产品中得到稳定的收益和回报。

二、基本概念

银行信托理财产品被称为信托型银行理财产品, 是指银行发行的人民币理财产品所募集的全部资金, 投资于指定信托公司作为受托人的专项信托计划 (1) 。将银行理财产品和信托产品进行重新组合, 现有的银行理财产品就兼具了信托产品的某些特性, 使得银行信托理财产品的特性多样化。在银行信托理财产品中, 银行信托理财资金的收益主要来源于信托项目收益。

三、我国银行信托理财的现状及出现的问题

(一) 我国银行信托理财的现状

从我国国内几大商业银行的信托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来看, 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所有的商业银行逐渐认识到理财业务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二是外资银行进入中国金融市场对国内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迫于压力学习国外银行的先进做法和成功经验, 另一方面探索着进行产品创新。三是注重品牌的树立, 特别是如何在竞争中确立自己独特的业务方向, 以便更好的发展自己的忠实客户;四是银行信用理财产品的研发和推广能力不足, 使得信托理财产品具有很强的相似性, 因此当前国内银行理财业务的竞争主要集中在产品的价格竞争上。

(二) 我国银行信托理财存在的问题

首先, 是理念层次。虽然从银行信托产品虽然种类繁多, 但量身定制的投资计划和产品能力仍然欠缺。各家银行的理财产品存在着严重的同质化现象, 形式结构比较简单, 服务附加值较低, 针对性和专属性较弱。尤其是对于客户利益的保护, 很多产品体现得并不明显。

其次, 是技术层面。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托理财产品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相对于客户的需求来说, 产品同质化倾向、产品层次等问题使得银行不能很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另一方面, 对于商业银行自身来说, 理财产品的开发、设计、营销等方面的问题让银行承担更多的风险。

第三, 人才方面。信托理财服务以人员的专业性、投资品种的多样性为基础, 理财产品开发和运作要求人员具有灵活运用各类金融商品和投资衍生工具的能力和经验。商业银行普遍缺少兼具证券、保险、银行等知识技能全面型专业理财人才。即使是从事专业理财业务的信托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 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四、完善我国的银行信托理财的意见

(一) 加大自主产品创新, 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我国的银行信托理财必须提升自己处理理财资产获利的能力, 从自主创新产品这一环节加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银行的信托理财部门从实际出发为投资者提供一份安全有效的投融资方案和资产保值增值规划, 同时建立客户档案, 依据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财富等因素提供个性化理财方案。银行信托公司也可通过与外来专业投资顾问的协作来提升自身的产品竞争力, 使得银行可以保证自己有一个高水平专业化理财团队为广大的投资客户提供服务, 确保每一位投资者的财产能够实现高效率运行获取最大的收益, 促使银行、信托公司和投资者三者实现共赢。

(二) 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商业银行开展信托理财业务必须以提高风险管理能力为基础。通过控制风险, 保证理财业务稳健发展。首先, 建立由银行董事会、执行经理层和具体实施部门岗位直接操办人员组成的风险管理监控体系。三个阶层分层管理, 各司其职。其次, 在风险量化的具体管理领域, 根据市场不断变化的行情, 及时采用合理的方法计算投资组合的风险和收益。最后, 银行内部应该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状况定期对原有理财计划进行一次全面的风险评估, 并建立相关的突发应急处理机制, 建立综合风险评级体系, 实现重点关注风险和全面的风险测评, 保证投资者的最终利益和银行的行业信誉地位。

(三) 完善信托理财的立法, 加快与其他法律衔接

目前, 我国已经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文献来保证理财业的发展, 但在具体的实际工作过程当中, 信托理财却属于混业经营的情况。在加快立法过程, 并且尽快出台配套的司法解释以便对法规做出明确规定, 加强对银行信托理财投资者的相关法律普及, 避免由于错误理解相关法律规定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四) 注重银行信用和相关法律法规, 健全内控机制

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信用的金融机构, 信用是商业银行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因此必须加强信用建设。具体而言:一是银行信托理财业务人员在工作中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二是熟悉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 准确理解处理相关事务的原则, 明确行业、个人以及投资者所拥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三是商业银行要健全内部规章管理制度, 完善内部管理控制机制, 做到事前业务部门审核、事中风险合规部门监测、事后风险控制委员评估多层级风险监控。

五、结语

就目前我国的金融发展现状来看, 银行应该主动抓住机会推动银信合作, 利用信托经营投资的灵活性优势, 加上自身大量的资金和丰富的客户资源不断地壮大自己经营范围。作为金融服务业来说服务部门的不断发展优化自身的服务终将会给普通的投资者带来利益, 同时使得自身不断地发展壮大。

摘要:随着银行理财业务的不断发展, 信托理财规模有了较快速的增长, 投资渠道不断拓宽, 对信托理财资金运用管理与监管水平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本文在对一些基本概念进行了简要概述的基础上分析我国银行信托理财的运行与发展的现状, 根据这些问题针对性的提出一系列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信托,理财,风险

参考文献

[1]殷剑锋.中国金融产品与服务报2007[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

[2]刘大超等.银信合作产品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期货证券, 2009.

[3]潘丽娟.我国银行业个人理财业务的现状与对策[J].2011

银行理财产品种类 篇5

1、保本固定收益类型,即合同中约定保本及保收益条款,此类产品通常收益率较低,比定存稍高一些;

2、保本浮动收益型,即合同中约定保本条款,但收益率不确定,该类产品通常与某一资本市场具体标的挂钩,即俗称的结构性理财,收益率不确定,在目前的市场上,收益率上限一般不会超过8%;

产品银行理财 篇6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产品;银行理财产品;经济活动;创新;对比

一、引言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必定会促进我国经济水平的增长,因此我们要不断将先进的科学技术推广普及应用到各个领域中,以金融理财业为例,从2013年开始,我国互联网理财业有了极大的发展,阿里巴巴推出的“余额宝”以及腾讯推出的“理财通”这两个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诞生了,它们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就有了几千亿资金的大规模。由于这两款新兴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将受众对象范围扩大到具备闲置财产额度不高的普遍大众,这就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传统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2014年,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发展更是爆发性的,这两款互联网理财产品的使用者数量高达6383万人次。这就表明,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出现,改变了人民群众的理财行为习惯,也让更多的大众有了理财意识,和传统银行理财产品相比,互联网金融理财技术更大程度上依赖于网络营销,它还需要在不断发展进步的社会中逐渐探索、完善、创新。

二、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和银行理财产品之对比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背景下,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出现也是社会的必然趋势,它不仅仅改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财方式、生活方式,还对传统金融理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营销模式方面

当今互联网时代的营销理念坚持着“用户为王,产品优先”的理念,从传统的“产品思维”转向为“用户思维”,由于目前人民群众的消费水平和需求都在不断提升,他们越来越重视自身的体验和感受,传统的产品思维营销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以“余额宝”这一互联网金融产品为例,它的营销模式就是让用户每天都直观地观察到自己的收益,真正实现所见即所得。这和传统的银行理财产品相比,更加重视用户的感受,传统银行理财产品中,存在着大量的专业术语,用户有些根本不了解,只能凭借职员的讲解产生大致了解。此外,银行理财产品的购买过程中,客户需要按照银行工作人员的指令,一步步地完成操作,但是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就是靠用户自己操作,而且是简单的几步操作就能完成。总的说来,对于使用者来说,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使用,操作过程极其简单,收益效应也是直观明显的,赎回过程也不受到任何限制,这种营销模式符合大多受众的需求。

2.营销渠道方面

和传统的银行理财产品相比较,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获取用户的能力更强大,也就是说营销渠道更为广泛。由于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具有大量的用户,人们通过互联网技术也能互相交流,这就是余额宝这种新型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在短时间内收获大量用户的原因,互联网技术可以将一条信息发布在平台上,瞬间就会有大量的阅读量。而传统的银行理财产品的营销渠道只有在银行等着用户,用户无法即时获取信息,在当今生存压力如此大的社会形势下,人们的时间观念越来越重。因此,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高效率、易操作等特点,吸引了更多的用户。

3.投资门槛

传统银行理财产品的专业性都比较强,人们对于那些专业术语很迷茫,而且投资门槛过高,收益效率却很低,此外,银行理财产品一般都是让投放一定时间,在这段时间内自己的资金是看不到摸不着的。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在这方面则具有更大的优势,它凭借公开、透明的交易特点,颠覆了传统银行理财产品的形式,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操作极其简单,不存在专业水平的限制,普通人民群众能够随时随地完成网上支付,而且互谅网金融理财产品的投资门槛极低,只要有钱就可以随时存放,没有传统银行理财产品中的等级差别,不受资金投放量大小的限制。总之,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对投资门槛的放低,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4.服务范围

以银行理财产品为例,它的服务范围仅仅是银行附近区域的人们,无法普及到一些边缘死角地区,农村用户群体极少,此外还有一些资金额度少的人们也往往无法参与到银行理财产品中,这就使得服务范围很小。而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出现,其服务范围极其广泛,用户地区不再受到限制,只要有网络普及就能够使用。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拓宽了服务范围,为各个阶层的用户提供良好的服务。

三、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发展

以“余额宝”这一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为例,它从出现到现在已经具备了极其大规模的用户量,在短时间内得到迅速发展的原因也不只是一方面的,由于它的投资门槛低,只要有闲置资金就能随时投放,这对一些年轻人来说是十分合适的,此外收益高而且直观明显,用户能够查询自己每天的收益状况。在未来社会的发展中,它也应不断实现创新,符合社会市场的需求,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四、总结

总的说来,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理财习惯,在不断更新换代的社会中,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也应不断实现创新,提高自身竞争力,才能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形势下得以立足。

参考文献:

[1]郑秋霞.基于互联网理财的风险分析.《中国商论》.2015年30期.

[2]于寒.互联网理财投资者权益保护问题研究.《南方金融》. 2014年8期.

[3]陈倩文.基于GRACH-VAR模型的互联网理财产品市场风险管理研究.《价值工程》.2015年20期.

[4]吕乔,朱治豪.互联网理财产品的政府监管研究——以余额宝为例.《中国商贸》.2015年7期.

作者简介:

产品银行理财 篇7

自2007年美国提出影子银行 (shadow banking system) 概念以来, 影子银行这一新的金融名词被广泛使用和进行了较多研究, 与此类似的概念还包括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盖特纳提出的“平行银行系统”, 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中提出的“准银行体系”。由于影子银行内涵和外延相对宽泛, 且影子银行的金融交易活动非常复杂易变, 金融创新日渐勃发, 并且随时根据市场需求和监管变动不断衍生变异, 更使影子银行的界定增加了难度, 至今业界和学术界对此无权威统一的定义。本文试图从影子银行的内涵和外延两个角度着手定义影子银行。

1.1 影子银行的内涵厘定

概念的内涵由体现概念特有属性的要素构成, 从影子银行的角度来说, 国内外学者对于影子银行的内涵概念界定给出了众多答案, 包括以列举方式和从功能角度列举的。

通过归纳总结, 影子银行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从事银行业务。

金融市场上, 除传统商业银行外, 还有很多非银行金融机构具有类似属性, 与传统商业银行一样在信用创造、期限转化和风险分散中发挥作用, 其中也包括影子银行。即使影子银行包括各类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 但其最基本的属性离不开“从事银行业务”这一要素, 它是影子银行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2) 不受监管。

影子银行之所以被称为“影子”, 主要是源于其不受监管的特性。在众多定义中, 均强调“无法获得央行流动性支持”和“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 但从美国和国内的实际情况看, 影子银行并非完全不受监管, 更多的是轻度监管或者由于监管者间协调不够造成的监管空白。同时, 由于影子银行的是不断变化衍生的, 监管步伐可能无法跟上其发展速度, 导致影子银行不受监管局面出现。

(3) 系统性风险。

自从2007年提出影子银行概念后, 影子银行受到世界范围的关注, 主要是因为影子银行蕴藏的巨大系统性风险。影子银行易造成系统性风险的原因在于其期限错配和高杠杆性。影子银行一般从事传统商业银行不愿意从事的高风险业务, 并通过高杠杆获取高利润。同时, 由于影子银行未受到严格监管, 无需像传统商业银行计提资本金和准备金, 不用为其高风险投入成本, 更加扩大了其产生风险后的影响。

(4) 信用中介体系。

需关注的是, 影子银行不仅仅是独立运营的法人机构, 还包括商业银行中的部门或使用了某一部分影子银行功能的职能单位。实际上, 大多数影子银行都不是独立的法人机构, 而是隐藏于传统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内部, 且大多数影子银行的操作也离不开传统商业银行的配合, 是内嵌于商业银行中的某个环节。因此, 在界定影子银行时, 应采取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应关注其是否提供了类似影子银行的功能, 而不是外在表现形式。

1.2 影子银行的特点

根据影子银行近几年来的发展特征, 我们可知影子银行具有以下特征:

(1) 依赖批发市场。

传统商业银行的主要负债来源为储户存款, 资产运用也是对应单个法人或者自然人, 在业务办理过程中通过对单笔业务的风险信息收集而成。而影子银行则不同于传统商业银行模式, 依赖批发市场投融资, 在融资方面, 通过发行资产支持证券 (ABS) 、资产支持票据等在回购市场、票据市场、拆借市场等同业市场融资, 对象一般为机构投资者。在投资方面, 影子银行也是通过批发市场购买证券来支持持有资产, 与传统商业银行模式相比, 影子银行依赖批发市场在流动性充足时有筹资快、成本低等特点, 能获取较高收益, 但此模式容易忽视个体风险, 造成风险积聚, 给流动性风险和系统性风险带来严重隐患。

(2) 高杠杆率。

在资本金一定的情况下, 通过大量举债, 增加持有头寸, 可形成以小搏大的效果。根据巴塞尔相关规定, 传统商业银行需计提一定的资本金, 在8%的资本充足率要求下, 银行最大的杠杆倍数为12.5, 但是影子银行由于不受此监管指标约束, 可以随意放大杠杆倍数, 这也是美国影子银行盈利的主要方式。根据美国金融危机调查委员会 (FCIC) 的报告, 美国银行控股公司的杠杆率范围为10-20倍, 投资银行的杠杆率范围为30-40倍, 而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特殊目的实体的杠杆率则高达100倍。在流动性充足的情况下, 高杠杆率固然能带来巨大收益, 一旦流动性出现问题, 杠杆率带来的损失也将被成倍扩大。

(3) 缺乏透明度。

影子银行缺乏透明度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产品设计方面。美国影子银行通过证券化和衍生品等结构性设计和杠杆率的反复嵌套使用, 使得影子银行被过度包装, 使得投资者无法获得衍生产品对应基础产品的原始信息和风险, 仅凭借评级机构的评级购买, 而评级机构不负责任的评级使影子银行面临的风险进一步被忽视。二是在产品信息披露方面。由于美国的影子银行产品大多是场外市场进行, 场外市场的交易多为一对一进行, 双方凭各自认知和对风险的把握来选择, 而且由于产品本身较为复杂, 一般场外市场主要依靠自律监管, 缺乏明确的信息披露制度, 同时产品设计的不透明更加剧了信息透明披露的难度。

(4) 缺乏政府流动性支持。

传统商业银行通过存款准备金和存款保险制度等方式, 在危机爆发时, 能获得央行的流动性支持。而影子银行由于缺乏监管, 且发展速度过快, 相关部门缺乏对产品安全性的设计考虑, 在面临流动性风险时, 难以获得政府的支持。

2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概述的类型和特点

2.1 理财产品的定义

(1) 理财业务。

理财业务也被称为“资产管理”或“财富管理”业务, 理财业务最早源于美国, 美国理财师资格鉴定委员会对此定义为:个人理财是指如何制定合理利用财务资源、实现客户个人人生目标的程序。个人理财的核心主要是根据客户的资产状况与风险偏好来实现客户的需求与目标, 根本目的是实现人生目标中的经济目标, 同时降低人们对于未来财务状况的焦虑。香港银行业对理财业务的定义为:商业银行利用其所掌握的客户信息资料, 通过分析客户财务状况, 了解并发掘客户需求, 制定客户财务管理目标和计划, 并帮助客户选择金融产品, 以帮助客户实现不同阶段的人生目标的一系列服务过程。

我国理财业务采取的是分业经营、分业监管模式。详见下表所示:

(2) 银行理财产品。

我国银行理财业务可分为个人理财业务、机构理财业务和私人银行财富管理业务。根据银监会截至2012年末的统计, 三类理财业务分别占理财业务总额的60%、33%和7%。其中, 个人理财业务还可进一步分为理财顾问服务和机构理财服务。理财顾问服务是指银行对客户提供咨询等服务, 不涉及资金往来。综合理财服务是指商业银行在向客户提供理财顾问服务的基础上, 接受客户的委托和授权, 按照与客户事先约定的投资计划和方式进行投资和资产管理的业务活动。商业银行在综合理财服务活动中, 可以向特定目标客户群销售理财计划。

在理财业务中提供的产品则被称之为理财产品。本文所指的理财产品, 主要指由银行提供的理财产品。从外延来看, 理财产品属于资产管理的子集合, 从内容来看, 理财产品是各类投资产品的组合。根据银监会定义, 银行在向个人或机构提供综合理财服务时, 可以向特定目标客户群销售理财计划, 理财计划是指商业银行在对潜在目标客户群分析研究的基础上, 针对特定目标客户开发设计并销售的资金投资和管理计划, 即本文所指的理财产品。

2.2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类型划分

目前, 国内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纷繁复杂, 如果要对理财产品进行深入了解, 有必要先对产品做一个科学合理的分类。本文可将理财产品按三种方式分类。

(1) 按获取收益模式。

按照客户获取收益模式的不同, 可将理财产品分为保证收益理财产品和非保证收益理财产品。

保证收益理财产品, 是指商业银行向客户承诺支付固定收益, 银行承担相关风险, 或商业银行向客户承诺支付最低收益并承担相关风险, 额外收益由商业银行和客户按照约定分配, 并分担相关风险的理财产品。

非保证收益理财产品又可分为保本浮动收益理财产品和非保本浮动收益理财产品。

保本浮动收益理财产品是指商业银行向客户保证本金支付, 依据实际投资收益支付客户收益, 客户承担收益的相关风险。非保本浮动收益理财产品是指商业银行不保证客户本金支付, 根据实际投资收益情况向客户支付收益, 客户承担全部相关风险。

(2) 按投资方向。

按投资方向的不同, 可将银行理财产品分为七类。

(1) 货币类理财产品:投资于信用级别较高、流动性较好的金融工具, 包括同业拆解、同业存款、央行票据、金融债、债券回购等、特点是投资期短、资金赎回灵活, 本金和收益的安全性较高。

(2) 债券类理财产品:投资于银行间债券市场、国债市场和企业债市场。产品结构简单, 投资风险小, 客户预期收益稳定。目标客户为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投资者。

(3) 资本市场类理财产品:通过信托计划投资基金、上市公司股票、非上市公司股权或股票收益权, 含私募股权类理财产品。通常来说产品的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都较高, 一般只面向具有相关投资经验、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高资产净值客户销售。

(4) 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通过信托计划或其他方式, 将银行发行理财产品所募集来的资金投向信贷资产, 有直接发放信托贷款、委托贷款、受让信贷资产、受让收益权等形式。

(5) 资产组合类理财产品:投资于多种基础资产组成的资产组合或资产池, 发行银行采用动态的投资组合管理方法和资产负债管理方法对资产池进行管理。

(6) 结构化理财产品:运用金融工程技术, 将存款、债券等固定收益产品与金融衍生品组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金融产品, 回报率取决于挂钩资产的表现, 可分为外汇挂钩类、利率/债券挂钩类、股票挂钩类、商品挂钩及混合类等。

(7) 另类理财产品:理财资金投资于证券化资产、对冲基金、大宗商品、巨灾债券、艺术品、酒类等。此类理财产品目前的品种较少, 收益波动率较大, 销售渠道以私人银行为主。

(3) 按业务性质。

如果按业务性质来划分, 当前我国银行的理财业务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1) 代销业务。银行只作为销售渠道, 代理销售其他机构开发的金融产品, 按销售额一定比例收取佣金。比如代理销售的保险产品、各种基金、私人银行部分理财业务等。

(2) 销售自己开发的保本理财产品业务。如结构性存款等。这类业务是一种表内理财业务, 银行承担着风险, 实质是类存款业务。销售这些产品的资金已经列入货币供应量和存贷比的计量范围之内。

(3) 销售自己开发的非保本产品业务, 如非保本浮动收益理财产品等。是银行根据约定的条件和实际投资收益情况向投资者支付收益, 并不保证投资者本金安全。也不承诺收益水平的理财产品在这类理财业务中银行只负责资产运作并收取管理费, 但不承担盈亏连带责任。目前这类业务是银行理财产品的主要类型。

(4) 银行买卖产品业务, 如买卖外汇衍生产品及黄金等商品。这项业务的本质是行自己作为客户的交易对手, 通过一份买入或卖出合同来完成交易。它实质不是通常意义的银行管理业务。

综上所述, 在本文的分析中, 银行理财产品市场主要指银行自己设计销售的保本和非保本理财产品市场。此外,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还可按照币种、期限结构、运作方式、银行类型进行划分。

3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与影子银行的关系

3.1 银行理财产品与影子银行类似的关键特征

某种程度上来说,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已经具备了影子银行的关键特征:类信贷、依附性及货币银行信用创造。

(1) 完成了“类信贷”功能。

大部分银行理财产品在行内的操作方式基本可称之为“资金池对应资产池”, 资金池中资金的来源主要是分流的银行存款, 银行理财募集期间所吸收资金按一般存款记账, 资产池中则包括银行直接购买的标准类债券资产和通过信托公司、证券公司等购买的资产管理计划等。运作模式包括了直接购买资产管理计划, 或者借助第三方以受益权方式间接购买等, 这些资产管理计划则涵盖了大部分的信贷类资产, 或虽表面投向非信贷类资产, 实际上通过各类通道隐秘投向信贷类资产。数量庞大的信贷类理财产品可相当于国外简易型的信贷资产支持票据, 其他一些产品则具有私募基金的性质。同时, 银行机构与银行同业、信托、证券、基金、保险类机构之间的理财业务合作也已经全面展开。若理财产品为非保本性质, 则计入银行资产负债表外, 无需按巴塞尔的相关规定计提资本, 从而形成影子银行。

(2) 绕道监管。

银监会近年来颁布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银行理财产品的会计记账方式和资金投向, 对于遏制影子银行的飞速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实际上, 影子银行不单指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金融机构, 还涵盖进一步细分的各种类似或替代传统银行业务的业务部门和金融工具。只有在具体账户或金融工具的层面上, 才可以更清晰地观察到错综复杂的影子银行活动如何横跨于金融机构与市场之间, 形成彼此交织渗透的金融结构。这种金融系统结构中的新特征给停留在机构层面上的、货币和金融监管相分离的监管体制带来挑战。在整个金融机构甚至一级业务部门的层面上, 它们所从事的业务仍然是中规中矩的银行业务。但是, 在金融工具或细分监管账户的维度上, 众多交易账户的性质都属于理财业务的范畴。通过这些交易账户, 银行内理财部门为客户提供代理金融交易, 甚至直接撮合成对手方交易。部分理财银行部门还未能达到监管要求的“一一对应”和“名单制管理”, 仍采用资金池形式;或部分理财产品表面上受监管约束, 但在监管规定出台后, 采取更为隐秘的办法, 通过绕道信托收益权、中小企业私募债等各类方式逃脱监管, 实际上游离于监管之外。

(3) 负债来源不稳定。

国外影子银行的负债来源非常不稳定, 其负债来源主要来自于同业, 同业资金庞大且具备内在脆弱性, 极易造成系统性风险。而国内的银行理财产品的负债来源不稳定则是源于负债期限相对于资产期限而言, 负债一般来源于短期的储蓄存款, 所投资产期限较长, 流动性较低, 存在较严重的期限错配问题。

(4) 不透明性。

通过观察四大行和股份制银行的理财产品信息披露, 内容非常含糊, 投资者无法了解具体投向, 如在中国银行网站上发行的“工银财富”资产组合投资型人民币理财产品说明书中投向为“本产品拟投资0%—80%的高流动性资产, 20%—100%的债权类资产, 0%—80%的其他资产或资产组合”;在银行内部的操作流程中, 通道类业务过多将使理财产品变成长中介链, 增加了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 银行通过信托、证券、基金公司等通道实现信贷资产的转移消失。

(5) 依附性。

由于我国理财产品没有独立的法律地位, 因此带来自托管的缺陷, 以及产品模式的缺陷 (将在后文论述) , 使得理财产品的基础资产的风险和收益并未传递给投资者, 才使得理财产品一定程度上成为银行的影子。尽管理财是表外的, 由投资者自负盈亏, 但投资者总认为银行会保本, 由银行信誉承担。任何存在隐性担保或是刚性兑付的金融产品都不可避免的带有影子银行的痕迹, 也无法摆脱银行自身资产负债表的约束。名义上, 多数理财产品投资风险由客户自担, 但实际上,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大多数风险, 特别是其中的系统性风险, 最终都要回到商业银行表内。在此意义上, 影子银行业务也许会成为未来金融风险的策源地。

在中国的金融体系中, 与其他类型的金融机构相比, 商业银行拥有无可比拟的庞大的客户基础, 这使得股票、债券、信托、保险等非银行类金融机构的产品, 在许多时候需要借用商业银行的渠道和网络来销售。因此, 在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外, 以理财产品为形式, 促成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完成融资过程, 实现商业银行的渠道价值, 本来是顺理成章和十分自然的。这一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快速发展是自然和正常的, 能够带来中间业务收入的提高。但在过去两年多的时间里, 为了规避监管约束并提升信用供应能力, 商业银行开始主动地把越来越多的资产和负债转移到表外, 这一过程已经脱离了商业银行对渠道价值的追求, 成为本文所讨论的“影子银行”的主要内容。

3.2 理财产品与影子银行关系分析

由于理财产品使银行具备吸收市场化利率负债的能力, 使其承接表外资产成为可能, 而且其承接的信贷资产 (包括票据) 对于银行起到了风险资产出表、腾挪信贷资源、节约资本金的作用, 从实质上形成了标准的影子银行操作模式, 因此在风险监管方面引发一定的隐忧。银行表外信贷类理财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具备影子银行特征。但与国外高度发达的影子银行体系相比, 理财产品在结构复杂程度、依赖批发市场程度和杠杆率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别。首先, 我国理财产品的结构复杂程度要远低于国外的衍生产品, 我国的影子银行更多还是集中于传统银行融资业务, 很少有西方式的结构性金融创新。其次, 在依赖批发市场程度和杠杆率方面, 国内影子银行管理机构最根本的负债来源依然是居民储蓄资金, 并且杠杆的使用程度非常低, 与海外影子银行依靠机构间同业市场大量融资来维持资产运作有很大区别。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业务风险治理 篇8

但从几个著名市场事件和金融危机之后,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业务的背后隐藏的巨大风险也慢慢浮出水面, 本文将由此推开, 并进行讨论, 然后提出解决建议。

一、近几年几个相关市场事件

(一)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

众所周知, 08年美国次贷危机主要是商业银行将风险巨大的, 房产相关联次级抵押债券销售给大众, 然而危机爆发后, 银行钻了空子以中介的角色逃避了风险。这种方式也非常类似现在多数银行理财产品业务。一旦爆发危机, 客户将承担大部分风险。

(二) 2010年我国银信合作叫停事件

2010年6月银信合作产品共发行504款, 当月银信合作理财产品发行规模约为7778亿元, 比上月增加近30%, 其中信托贷款84款, 规模为138.6亿元, 其余为信托投资组合产品 (资金使用方向包括信贷、投资债券和股票等) 。银行借道信托放贷或超千亿元不排除诱发房地产行业资金链断接风险。

因此, 2010年7月初, 多家信托公司收到中国银监局及地方银监局口头通知, 暂停一切与银行理财业务对接的银信合作产品。此举一出, 市场上风风火火的银信合作业务戛然而止。

由此可见银监会已经预见到了理财产品和银信合作可能存在的风险, 不得不出台一刀切暂停方式防控风险。

(三) 2013年6月SHIBOR暴涨银行钱荒事件

2013年6月20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 (隔夜) (SHIBOR) 达到了史无前例的日均13.4%, 期间最高更达到了30%。商业银行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造成此事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是“影子银行”业务不断扩张, 造成银行资金需求和供给期限大量错位引起的。其过程如下图所示:

银行通过和中介的合作, 发放出去实际利率远远高于表内业务, 巨额的利诱下, 使得银行不断的增发各类理财产品来吸收资金支持“影子银行”业务。这类业务的资金来源的理财产品期限往往较短最多不超过3年, 而发放出去的高利贷款期限则普遍较长最多的有10年, 明眼人即使不懂银行业务一看, 也会发现只有3年的理财产品怎么匹配10年的贷款呢?

银行此时的做法是, 等3年的理财产品期满之后, 发放更新的理财产品来保持流动性匹配, 或者可以在同业市场间拆借来达到融入资金的目的。可是, 市场上家家都是这个盈利模式, 个个都需要资金, 6月底半年度, 全国有1.5万亿理财产品到期, 兑付这些理财产品需要大量资金, 期限错配的巨大隐患就暴露出来了。

此次危机进一步证明了, 目前的理财产品管控和内部治理的不完善, 对于系统性风险的防范有待加强。那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理财产品业务的基本构架。

二、理财产品的业务基本构架

商业银行之所以热衷于发行理财产品的原因是什么?

由于理财产品是表外业务, 但是可以取得大量稳定的现金来源, 银行对于稳定现金的追求是从来不会停歇的。另一方面, 商业银行通常会找某家信托公司合作通过信托发行给真正的资金使用者, 这些客户也许是并不符合银行贷款条件的, 但是通过理财产品———银行———信托———客户这个过程取得了资金。银行在中间只扮演了一个类似中介的角色。

由于是表外业务, 银行甚至不用为理财产品业务和银信合作业务计提拨备。从会计核算上来说, 理财产品根本就不是银行的业务, 只是一项或有负债。风险转嫁给了两端的客户:理财产品客户, 信托客户。

虽然, 商业银行基本不承担风险, 理财信托业务给商业银行带来的中间业务收入却相当可观, 在银信合作产品中, 银行获取较高收益, 其收取的手续费占1%~2%, 还不包括资金托管费等其他费用, 综合利润甚至超过利差, 通过银信合作方式, 银行既可以留住客户, 表外业务也不占用资本金;而信托公司只在其中收取千分之三至千分之五的手续费。

面对如此诱惑商业银行怎么会不愿意开展这项业务呢?

三、理财产品业务风险治理

(一) 主要风险点

综合上述, 现行理财产品处理方法存在以下几个风险点:

第一, 资金期限错配。

第二, 客户承担主要风险, 银行只扮演中介角色。

第三, 理财产品记入表外, 不易监管和发现风险。

(二) 治理方法

对于这些风险点, 的监管和控制不容易。一个比较切实的方法是将理财产品纳入表内核算, 设置相应的会计科目。

当然, 商业银行由于巨大自身利益驱使, 不愿意将理财产品纳入表内核算, 因为一旦纳入表内核算, 商业银行相应要计提拨备, 这将大大影响商业银行的获利能力。其理由也会是主要风险不在银行, 银行无需计提拨备。

但是如果不计入表内核算, 就无法迫使商业银行重视并承担责任。我国是高储蓄的国家, 老百姓对于银行有一种盲目的信任, 通常都会觉得银行发行的产品一定不会有问题, 尽管有风险提示等, 老百姓在从银行购买理财产品时, 往往还是只注重预期收益率和银行信誉。殊不知, 银行在其中扮演的只是中介角色。如果风先产生, 银行不会承担具体损失, 顶多是承担声誉风险。如何让银行也承担相应的责任?目前规范理财产品业务做好的方法还是将其记入表内, 让银行承担相应的责任, 不随意发行大量理财产品。

笔者也注意到, 2010年以后银监会也刻意加强了再这方面的监管。

2010年8月, 银监会《关于规范银信理财合作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 (72号文) , 要求商业银行在2年内将表外银信合作理财转入表2014年第1期中旬刊内, 并按照150%计提拨备。

2011年8月28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11年第5号公布《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该《办法》分总则、基本原则、宣传销售文本管理、理财产品风险评级、自客户风险承受能力评估、理财产品销售管理、销售人员管理、销售内控制度、监督管理、法律责任、附则11章80条, 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对于销售过程中的理财产品做出了规范。

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 但是披露和规范的程度还是低于国际水平的。巴塞尔委员会, FASB对于商业银行自营类理财产品的披露原则都更加详细和具体。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创新策略 篇9

一、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创新存在的问题

1. 分业经营影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投资渠道

目前我国金融业分为两个原则, 一个是“分业经营”而另一个是“分业管理”, 这样就造成了目前的分业监管模式俗称“一行三会”, 使得三个市场在理财业务上处于相对分离的状态。正因为是这样客户资金的循环一般都是在各自的体系内单独循环, 所以才无法实现客户资金在其他两个市场的增值。目前, 商业银行资金不能直接涉足保险、证券、基金等领域, 这意味着银行理财品种的收益率不可能太高, 所以大部分客户将以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者为主。虽然国内部分银行已推出综合理财产品, 在一定程度上绕过了“分业经营”的模式, 但给我国的金融监管工作依旧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同质性高, 资金使用效率偏低.理财成本不断提高

目前, 国内商业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逐渐趋同, 具体表现在理财产品附加值低, 产品设计上技术含量偏低, 缺少针对客户需要的个性化设计, 产品设计上仅是把传统的金融业务稍作改进, 资金投向仍以风险较小的货币基金、及债券基金为主, 投资渠道狭窄。

3. 理财人员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偏低, 难以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

个人理财业务要求其从业人员具备专业的业务知识、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娴熟的实操能力。经调查统计, 目前大多数银行网点的理财规划师往往由一线营销人员兼任, 在现行考核体系下, 理财人员在为客户理财时.难以坚持投资人利益优先的基本准则, 首先想到的往往是推销自己的理财产品, 其次才是关注客户财产的增值与保值.甚至将不适当的产品推销给客户, 损害客户的切身利益。在实际工作中缺乏正确解读与投资有关的经济指标的能力、独立为客户制定个性化理财规划的能力以及金融工具的遴选能力, 因此难以适应个人理财市场复杂化、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4. 风险管理水平不高, 信息披露不够明晰完整。

目前部分商业银行在信息披露过程中未将理财资金投向、交易细节、市场运作、风险和收益分配变化等信息及时向客户披露, 往往使用概括、笼统和过于专业化的语言, 是的么客户对自己理财资金的运作、风险和收益不甚了解, 同时也制约了客户对产品的理解。

二、创新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策略

1. 发展混业经营和综合理财业

国内金融机构将面临国际大型金融机构的竞争, 此类金融机构能够通过向顾客提供多元化的“一站式”服务减轻顾客的消费成本, 同时获得规模经营优势, 与国内实行严格分业经营的金融机构相比, 这些金融集团的竞争优势是非常明显的。相比之下混业经营同分业经营相比具有众多优势, 混业经营可以消除市场壁垒, 扩大投资范围;有利于提高银行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提高银行规避风险的意识和能力;有利于提高我国银行的国际竞争力。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普遍采用金融机构之间的跨行合作混业经营的经营模式, 这也是我国商业银行未来需要改变和强加的地方。

2. 加强个人理财产品的创新和个人理财服务的创新

(1) 理财产品的整合。监管机构会协同商业银行将现在所有的理财产品整理成一个产品库, 在充分明确产品定位后, 适时取消一些具有大部分类似的理财产品。同时, 将现有的不同类型的理财品重新组合, 开发出特色的组合式理财产品。

(2) 创新力度的加大。商业银行应深入了解金融市场的信息, 通过合理运用多种金融工具, 开发结构性理财产品。以往的理财产品与商品股票、外汇、指数、利率挂钩, 但开发出的新产品与以往不同, 其挂钩的资产可以是混合上述产品的两种或多种产品。

(3) 对不同层次客户的投资需求、投资收益率的期望以及风险承受能力进行调查, 对适合的投资方案做到有针对性。另外, 根据著名的“28”原则 (20%的客户为银行带来80%的利润) , 可以为一些高端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银行的主要注意力也可以放在收入不高以及存款不多的年轻用户上, 他们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将会成为银行未来的主要客户, 因此也要针对此类潜在的投资者推出相应的理财产品。另外, 维护现有的客户的同时, 拓宽业务的范围, 不仅可以避免老客户的流失, 也可以发掘新的客户。

(4) 品牌开发和建设的力度的加大, 建设理财品牌靠表面的文字功夫是不够的, 因而要开发和建设真正富有本行特色的品牌, 针对该品牌定位和特征, 开发相应的技术含量高、设计差异性大、服务个性化的个人理财产品, 可以提高品牌知名度, 塑造银行良好形象, 提高银行竞争力。

3. 加快网上个人理财渠道创新

现在的理财趋势越来越偏向于互联网, 而通过电子银行来对个人理财服务进行全球化的立体网络互联。同时, 在对互联网进行拓展时, 要不断的对自助服务、电话银行服务等进行整合, 通过联网, 能够对服务范围进行扩展, 增强服务的种类, 通过优化服务能够进一步提高个人理财服务的质量。在业务覆盖上, “一网通”网站包括了内含全时账户管理、移动支付结算、移动投融资、全时电子商务、贴身金融助理五大业务类别;率先实现支付、内部转账、代发代扣、自助贷款、外汇买卖、商务卡和黄金交易等二十余项业务的移动授权和实时查询;全新推出银行通知、金融资讯等多项即时信息服务, 为企业移动商务运营提供了全方位、易操作、安全可靠的移动化金融服务。

4. 加强理财人员专业队伍建设

一是多渠道广纳英才, 提高团队服务质量和产品研发团队的综合素质。对员工进行业务培训, 能够在管理上富有创新以及技术上熟练的综合人才。同时, 加强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培养。

二是对我国个人理财师的认证制度进行完善。在对具有官方背景的理财师的资格认证的基础上不断的开拓个人理财师资格的认证市场, 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认证制度, 做好对规范理财师的职业行为。

三是加强对金牌理财师的培训。商业银行不仅是需要优秀的理财团队, 同时对金牌理财师的需求更加迫切。金牌理财师是为高端客户提供财富管理服务的, 需要熟悉货币市场理财产品的结构, 对专业知识必须非常了解, 能够发现客户的理财需求, 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5. 加强风险防范和管理

商业银行应严格遵循银监会《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监管规定.加强风险提示, 能够对产品做到公开透明, 能够在对产品存在的风险进行明确的说明, 对投资者能够有所提示。同时, 在对投资者提供理财方案时, 要根据客户自身的情况, 帮助投资者在了解高收益的同时存在的高风险的现象, 让客户能够全面、清楚的了解理财产品的详细信息。

参考文献

[1]中国就业培训指导中心组织编写.理财规划师基础知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产版社, 2007.

[2]席晓琳.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市场定位与发展策略研究[D].山东大学, 2008.

[3]徐晟.金融企业营销理论与实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8.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风险研究 篇10

一、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出现和发展

理财产品是商业银行通过对潜在目标客户群进行分析和研究,针对特定的目标客户,开发、设计、销售的资金投资和管理计划。客户授权银行进行资金管理,投资特定的理财产品,产品的收益和风险由客户与银行根据约定的方式共同承担。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在我国出现的时间不长,但发展极为迅速。2013年,153家商业银行共发行了45825款理财产品,比2012年增加了56.2%,在持续稳定的金融环境下,我国的商业银行理财市场进入了稳健发展的阶段,呈现出发展速度快、产品结构种类多、发行数量大的特点。

二、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风险研究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在爆发式发展下,也存在风险隐忧。理财产品在设计、营销、投资、核算的过程中,受到各种可控或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可能导致实际收益偏离预期的情况。此外,在短期利益的刺激下,商业银行大量发行理财产品,“跟风”与“扎堆”现象严重,存在风险意识薄弱、品种结构不合理、同质化现象严重等问题。

结合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现状,将银行理财产品面临的主要风险分析如下:

(一)产品设计风险

理财产品的设计是投放市场前的重要环节,产品结构是否合理、设计是否新颖、目标客户定位是否精准,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市场销量。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创新性不强、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自己的特点,中资银行发行的很多结构性理财产品都购买自外资银行,或是针对某个热点理财领域蜂拥而上,难以根据客户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理财服务。同质化现象将导致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不断激烈,很容易出现恶性竞争情况,导致募集资金的投资受损。

(二)市场运作风险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作为一种投资方式,具有风险和收益并存的特点,理财产品投资领域多为市场化的资产,不可避免的面临市场运作的风险。首先,国家相关政策的变化对理财产品市场有巨大影响,其收益与国家政策息息相关,例如,国家对楼市进行宏观调控时,投资于楼市的理财产品就会受到影响。其次,当国家金融环境出现变化,如央行上调基准利率,或金融市场出现通货膨胀时,理财的预期收益也会受到影响。此外,理财产品是投资者委托基金管理公司进行的,基金在市场运作的过程中,如果基金管理公司作为受委托人出现产品定价失误、投资失误等情况,投资者也势必遭受损失。

(三)信用和监管风险

信用风险是理财产品面临的最常见风险之一,是指交易时一方未能按合约要求履行责任的风险,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信用风险主要包括:债务人信用评级下降、债券发行方信用违约等。不同的理财产品面临的信用风险各不相同,对信贷类和债券类理财产品,当交易方出现财务危机,就可能导致收益损失,对投资类理财产品,其相关的金融衍生品的信用危机不仅仅取决于信用等级,还包括持有合约在剩余期内价值为负值的条件。

监管风险主要包括银监会对理财产品的发行资质审核不严、监管制度存在漏洞、监管计划不够完善等。监管力度不够或缺失,很有可能导致商业银行暗箱操作、上报虚假财务报表、违规发售理财产品等,一些不具备发行资格的理财产品进入市场,给理财产品市场带来风险,影响了市场有序进行。

(四)其它风险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面临的其它风险有法律风险、操作风险等。其中,法律风险是指对国家相关金融法律法规政策理解不当,或执行不力,而导致的违规操作,在开办资格、资金募集、产品设计、税收缴纳等环节引起法律纠纷,而给商业银行带来的风险;操作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内部因制度不健全、操作失误、银行商业信息系统失灵等,带来的操作性风险,给银行带来损失。除了这些常见的操作风险,产品的设计定位不当、信息异常泄露等也属于操作风险。

三、结束语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在研发、销售、投资、核算等一系列过程中,受到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的面临各类风险,导致产品收益偏离预期,使得产品利益遭受损失。了解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在市场运行中面临的风险,并积极采取规避措施,对提升理财产品管理水平、推动理财市场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商业银行应该做好理财产品的风险规避工作,科学合理的设计理财产品,避免可能出现的产品设计和市场运作风险;严格信用管理,加强银行内部对理财产品的监管,规避信用和监管风险;通过严密的风险分析、预警、提升和控制措施,提升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质量,为客户提供安全、优质的理财产品。

摘要:针对经济高速增长背景下,商业理财产品的爆发式增长,对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展开风险研究。本文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现状,阐述了理财产品的设计风险、市场运作风险、信用和监管风险,从产品设计、金融环境、利率变化、监管力度等方面,详细研究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所面临的风险。

关键词: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风险

参考文献

[1]冉京,陈景同.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法律关系探析[J].管理观察,2011(35)

[2]杨鹏志,赵越.试论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金融,2012(2)

上一篇:工程项目测算方法研究下一篇:纳西族传统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