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环境会计监控

2024-05-10

企业环境会计监控(精选十篇)

企业环境会计监控 篇1

近年来, 环境会计作为我国会计体系中的一个分支, 在企业成产经营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是环境会计工作的最终成果, 也是环境会计核算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揭示环境资源的利用情况和环境污染的治理情况, 是治理严峻环境问题的必然要求。

我国城市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公众对城市大气污染问题的关注度也逐年增加。长春市地处我国东北地区, 较长的冬季采暖期和巨大的机动车保有量导致了大量的空气污染物排放和空气质量的逐年下降。本文以2014年和2015年长春市重点监控企业大气污染排放的企业自行监测数据为研究对象, 分析了其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现状和问题。

1 重点监控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信息披露现状

根据《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 (试行) 》及《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 (试行) 》的通知, 选取长春市辖区范围内17所大气污染物重点排污企业为研究对象, 对其在2014年和2015年发布的自行监测信息 (具体包括企业自行监测方案和自行监测开展情况年度监测报告) 进行分析。本研究所选企业名称及其监控信息见附图。由附图可知, 2014年和2015年长春市大气污染物重点排污企业的披露信息的内容主要为主要大气污染物 (SO2、NOx、烟尘) 的产生量和排放量, 其中两者均披露的有9家, 两者披露其一的有6家, 两者均未披露的有2家。披露内容和披露方式上存在一定问题。

2 重点监控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2.1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不全面

根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 16297-1996)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3271-2001)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3223-2001) 以及《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4915-2003) , 本研究统计的17家企业普遍存在污染物排放信息披露不全的情况。例如, 热电企业并未对烟气黑度等级予以说明;水泥行业未对公布氟化物、汞及其化合物和氨的排放量;生化企业未对其特定污染物的排放量予以公布。现有的已披露信息中, 主要大气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均公布的企业仅占53%。近一半的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多根据自身的偏好, 选择性地在某一年度进行公布。各家企业的报告缺乏统一的形式, 对本企业的环境管理状况、重大环境事故及污染物总量控制和减排鲜有说明, 使得同行业间缺乏可比性。

2.2 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形式较单一

在所调查的17家企业的排放报告中, 所有的企业均以不可度量绩效的形式 (即非货币形式) 公布其排放的污染物的具体清单。各企业的环境信息公布形式较为单一, 并未以货币形式估算其大气污染物排放所带来的环境成本, 其货币化成本和效益仅停留在政府环保补贴和缴纳排污费等项目上。这种披露方式显然让公众和其他使用信息的人不能正确的评价企业的环境成本和效益, 也就无法获得其环境损益分析。

3 完善和提高重点监控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信息的环境披露质量的建议

3.1 加强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体系的建设

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主体是企业, 企业有责任和义务通过公布其大气污染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来履行其社会责任。与此同时, 我国应尽快采取措施制定相关方面会计法律法规, 不断完善大气污染物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式和内容。虽然我国已经制定了《环境影响评价法》, 但是仍没有从会计的角度做出明确的规定。可以将涉及环境的内容列入会计要素, 作为强制披露的内容之一, 并在会计核算中建立完整的环境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体系, 防止有关部门和单位的短期行为。另外, 加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法制化建设, 鼓励高校、企业和其他科研机构参加环境信息披露的立法建设, 探索出行之有效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

3.2 提高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意识, 降低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成本

首先, 企业应该不断地提高环境意识。企业应该意识到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不仅仅是企业发展的社会责任, 更重要的是会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各个排污企业应加强自身内部机制管理, 建设出行之有效的环境会计信息制度。其次, 企业之间可加强环境报告编制方法和规范的交流, 形成统一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规范, 统一披露内容和披露方式。最后, 企业对财务人员应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方面的培训, 提高其核算环境成本和环境效益工作能力, 降低核算成本, 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参考文献

[1]姚翠红, 李恩恩.我国造纸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现状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 2016 (17) :17-21.

[2]岳燕.重污染行业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分析[J].信息披露, 2014 (21) :71-73.

[3]王汉玉, 谷兰, 万鹰昕.企业环境报告书及政策研究[J].环境可持续发展, 2013 (6) :58-63.

[4]吕书权.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必要性[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9 (4) .

企业环境会计监控 篇2

(1)企业经营失败、会计信息失真及不守法经营在很大程度上都可归结为企业内部控制的缺失或失效,而会计监控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主要方面。为此,新《会计法》对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财政部出台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也提出了相应的规范内容。可以说,在当前我国企业普遍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新形势下,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监控制度,充分发挥企业内部控制的作用,对增强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那么如何建立完善企业内部监控制度呢?笔者根据《会计法》的要求,结合烟草企业目前会计监督控制现状,提出几点浅见。

一、烟草企业建立完善内部会计监控制度的目标定位

烟草企业内部会计监控的主要目的是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有效进行,防止会计错误发生,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以及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

具体包括:使会计信息的收集、归集、记录和汇总过程,真正反映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情况,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错弊,保证烟草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对企业内部的部门、流转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及时防止和制止偏离企业经营决策和规章制度的行为,使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决策以及与此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得到贯彻实施,保证国家的方针、政策和财经法规在烟草企业内部的贯彻执行,保证烟草企业内部经营决策和规章制度的正确实施;对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性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并帮助纠正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运转的各种因素,发现生产经营活动偏离企业经营目标的情况,为企业管理部门进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提高烟草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有效地监督和制约财产物资的采购、计量、验收、入库、记录、保管、领用、退废等各个环节,避免和纠正各种损失浪费问题,维护烟草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二、烟草企业建立完善内部会计监控制度的规范内容

按照内部会计监控的目标要求,从烟草企业的现实状况看,目前应主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规范工作:

1、明确会计事项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首先,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务保管人员、记账人员的职责权限明确、责任清楚,避免相互扯皮、推诿,或者越权行事。其次,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财务保管人员要实行职务分离。最后,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务保管人员的权责应当相互制约。

2、与会计相关的处理手续要严谨。如:在由定货、验收、入库、付款、记录组成的材料采购流程中,就“验收”这个环节而言,需要办理“核对定货合同,检查来货数量、品种、规格、质量和价格,开具验收单和质量证明单,并由经手人员签字盖章”等手续,这些严谨的处理手续是保证“验收”环节正确性和可靠性的必要手段。

3、明确重大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程序。主要突出两点:一是决策和执行程序应当明确,做到制度化、规范化;二是决策和执行程序中应当体现决策人与执行人之间能够相互监督、相互制约。既要防止权限过于集中,也要防止政出多头。

4、进行财产清查。这是加强烟草企业财产物资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全面或部分地对现金、银行存款、债权债务的清查核对,对实物资产的实地盘点,改善经营管理,制定整改措施,做到账实相符,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

5、建立合理和切实可行的控制标准。控制标准是企业控制经营管理活动并保证控制活动有据可依所制定的各项标准、尺度和依据。如定额、规范、预算、进度、目标、计划等。设定的标准必须“明确”、“公正”、“合理”,同时具有“激励作用”。

6、构建会计电算化安全控制体系。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计算机安全控制体系已成为行业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程序员、操作员、系统管理员职责分离;程序员严禁单独接触系统;系统设计、软件开发人员严禁介入实际会计业务操作。加强输入、输出控制,采取双备份、异地存放、严禁任何人修改等措施。

7、烟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化、程序化。《会计法》规定,各单位应当在内部会计监控制度中明确,对会计资料进行内部审计的方法和程序,以便内部审计机构或内部审计人员对会计资料的审计工作制度化、程序化。烟草企业内部审计重点要放在成本费用支出、年度会计财务报告、法人离岗、会计人员离岗、基建项目、货币资金审计等方面。

三、烟草企业内部会计监控制度的几项措施

1、提高内控人员素质。内部会计监控,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加强对会计人员业务知识培训,完善干部交流和岗位轮换制度。建立一套科学的会计考评工作体系,形成一套激励机制。同时要增强烟草企业负责人和管理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使内部会计监控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2、做到实施内部会计监控制度与贯彻实施《会计法》相结合、完善内部会计规范与企业目标相结合。内部会计监控制度是《会计法》的一部分内容,是执行《会计法》的具体体现。建立完善内部会计监控措施,对企业资金筹集、调度、使用、分配实行控制,对各项成本费用支出实施监管,对经济活动操作者的权力实施监控,从而加强企业管理,实现企业的目标。

3、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控手段,建立以“堵”、“查”为主的监控防线。利用内部审计职能,定期对内部会计监控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与考核,堵漏查缺,奖惩挂钩,达到内控效果。

4、抓好会计岗位定位工作。按照《会计法》的要求,设立会计具体工作岗位,赋予一定的职责和权限,规范操作规程和处理手续,做到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并以此定奖惩。

5、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提高企业内部会计监控效果。目前,大中型烟草企业的会计核算基本上脱离了手工操作的账务处理过程,今后要特别注意开发与引进先进的企业财务与管理软件,逐步建立高质量的企业信息沟通系统,共享信息,大家监控,同时还可以减少人为因素对内部监控效果的影响。

四、烟草企业内部会计监控制度的两个导向

加强企业财务会计监控的策略研究 篇3

【关键词】企业;财务会计;监控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企业的数量在不断扩增,企业规模也越来越大,很多企业为了不断提高经济效益,逐步向集团化方向发展,使企业财务活动变得更加复杂。企业只有充分做好财务会计的监管工作,保障企业的财务安全,才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发展。

一、加强企业财务会计监控的重要性

(一)企业健康发展的需要

如果企业失去了资金的保驾护航,那么就会损害企业的利益,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因此,企业想要实现健康发展的目标,必须要加强财务会计监控。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资金安全和稳定是确保企业正常运行的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条件。在企业财务会计监控中,需要清楚企业的投入资金、回收资金、操作中的追加资金等,明确企业资金的流向。另外,在企业的资金分配中,还需要按照监控结果来决策,从而实现企业资金的优化配置。

(二)杜绝企业财务腐败的需要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还是存在较多的财务腐败现象,从而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危害。企业出现财务腐败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比如现有的法律法规不完善、市场经济的财务监控机制不完善、企业自身缺乏有效的监控体系。因此,为了杜绝企业财务腐败的现象,企业必须要加强财务会计监控,规范财务会计秩序,维护企业自身的利益。

二、加强企业财务会计监控的策略

(一)明确财务会计人员的职责

在企业的财务会计监控中,必须要明确财务会计人员的职责,做到权责分明,它是企业内部财务会计监控的核心。第一,单位负责人,他是企业财务会计监控的主体,对企业的财务会计实施监控的时候,必须要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财务会计监控制度。第二,财务主管人员,企业应该注意加强培养和考核他们的组织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协调能力等,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财务监控能力。第三,一般会计人员,这些人员应该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办事,拒绝违反相关制度的事项。第四,相关业务执行人员,这类人员在企业的财务会计监控中,必须要明确各自的岗位职责,杜绝兼任不相容职务现象的发生。第五,内部审计人员,这类人员要增强自律能力,认真履行职责并对相关的监控工作进行客观的评价和修订。

(二)遵循各项监控原则

要想不断加强企业的财务会计监控工作,还必须要遵守相关的原则。第一,坚决遵守预算管理控制原则,在企业中执行财务预算管理。它是为实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目标提供的重要保障,同时还能对企业资金实行有效的监管和控制。企业在制定相应的财务预算管理时,必须要确保层层落实,在执行的阶段要严格按照之前的预算方案来执行。第二,遵循资产保护控制原则,在企业中建立相应的资金结算中心。资金是企业财务会计监控的重点,所以必须要加强企业的现金、存款、投资等方面的管理,建立相应的资金结算中心。第三,严格遵守相关的财务会计记录原则,不断推进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一方面,结合相关的财务制度以及企业自身的情况,明确企业的各项财务记录,比如编制报表、填制凭证以及登记账簿等;另一方面,在企业推行会计电算化,规定企业电算化的各项工作,比如会计电算中的硬件操作、软件管理等。此外,还要不断加强企业财物会计队伍的建设,对企业的财务会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

(三)建立企业整体风险管理体系

从企业的市场经济活动来看,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为了把财务风险降到最低,就必须要建立企业整体风险管理体系,对企业的财务进行全方位的监控。首先,全面收集企业的经济活动信息,其中包括企业的外部信息和内部信息两个方面的内容,尽量做到全面且真实;其次,根据企业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标准,把企业的所有经济活动进行分类,做到分类清晰,覆盖面广;最后,根据相关的分类,建立一套符合企业经济活动的整体风险管理体系,从而实现对企业财务的有效监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实施有效的企业财务会计监控可以有效实现企业健康的发展、杜绝企业财务腐败,对企业的发展和财务安全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必须从明确财务会计人员的职责、遵循各项监控原则、建立企业整体风险管理体系三个方面来加强企业财务会计监控,促进企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誉臻.企业财务会计问题及改革策略探析[J].中国商贸,2014(4).

[2]沈慧.加强企业财务监控的策略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4(1).

[3]周玲.关于加强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2(11).

企业环境会计监控 篇4

(一)会计法规系统不健全。

虽然《会计法》、《企业会计制度》及《企业会计准则》相继颁布实施,但随着新经济业务的不断发展,这些法规、准则、制度本身的应用也相继凸显出了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个别企业利用资产重组、关联方交易、资产评估、虚拟资产、利息资本化、交易时间差等合法却不合理的手段粉饰财务报表、提高企业利润、虚构经济业务、从事不等价交换和进行违规会计处理,造成了企业会计信息失真。

(二)会计管理体系的相关规定不能得到严格执行。

《会计法》第23条规定:“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和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任免应当经过主管单位同意,不得任意调动或撤换。”虽然《会计法》对会计人员的任免做出了明确规定,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遇到很多问题。如国有中小企业大都实行法人代表负责制,中层管理人员由法人代表聘任。会计人员无法发挥其会计监督作用,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当然也就得不到保证。

(三)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管系统不完善。

目前中小企业的外部监督主要由企业的主管部门实施。而主管部门往往从本部门利益出发,对所属企业采取保护措施,不能对企业进行有效的监督。

二、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监控体系的建立健全

(一)加大政府会计信息质量监督检查力度。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企业希望政府发挥的是对会计信息披露的适度监管职能,即监管的目标是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可比性和可信性,而不是干预企业管理者的经营行为;监管方式的选择在于畅通会计信息供给渠道,确保企业及时、完整的披露准则制度所要求公开的会计信息;监管的内容只能围绕信息披露内容真实性的核实。政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实施监督。

1. 加强法制建设,严格执法,完善会计核算制度,充分发挥财政部门的监管职能。

我国已颁布了《会计法》,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与会计相关配套的法律及法规。中小企业要努力提高会计核算制度的灵敏性,及时反映多变的、日趋复杂的经济业务。同时加大执法力度,充分发挥处罚措施的震慑作用,从法律上对企业经营者和会计人员形成约束。财政部门应根据《会计法》的授权重点检查各单位会计人员的任职资格、会计制度的执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状况,对颁发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证严格把关,加大对违反《会计法》行为的处罚力度,积极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从人员和制度上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提供事前监控。

2. 加强税收执法,充分发挥税务部门的监管作用。

要提高税务人员会计信息质量的鉴别水平,保证国家税收足额、及时收缴。虽然税收以纳税人主动申报为主要形式,但税务机关可以通过抽查中小企业纳税人的会计资料来保证税收,同时监督单位会计信息质量。

3. 强化政府审计,促进会计信息质量的全面提高。

政府审计是政府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最后一道防线。政府审计应根据《审计法》赋予的权力,在独立、客观、公正地鉴证各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的同时,加大对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和对政府相关工作人员在会计信息质量鉴证工作中履行职责的检查力度,从而促进会计信息鉴证工作质量的提高,保证会计信息监督的有效性。

(二)加强社会会计信息质量监督检查力度。

社会监督的主体是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在构建会计信息监控体系时应充分重视社会审计监督,使会计师事务所成为中小企业外部监督的主导力量。会计师事务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所具有的社会监督地位已被明确,但在具体操作上缺少可行性较强的指导意见。笔者建议在相关法律规定的基础上,尽快制订更具体、明确的法规,完善年度会计报表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注册会计师审计应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中小企业进行外部约束的必然选择,也是监督成本较低、见效较快、较优的外部监督形式。通过对中小企业年度财务报表进行真实性、合法性、全面性审查,对承包经营者期满检查以及对资产的评估、经济纠纷的调解和重大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等,避免伪造、粉饰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情况,避免财务报表出现虚报、误报、重大遗漏等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保护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三)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信息质量监督体系。

内部监督的主体是各单位本身,各个单位应当根据《会计法》等相关法规的要求,建立健全以企业法人或主要负责人为核心,以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为基础,由会计人员自我检查、会计部门内部稽核、审计部门全程审核相结合的企业内部会计信息质量监督体系。从企业内部会计信息生成的关键阶段进行质量把关,力争把虚假会计信息消灭在企业内部,以保证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的质量,维护单位的信誉。

(四)加强公众监督,大力宣传会计法规,改善会计执业环境。

企业环境会计监控 篇5

【文件来源】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关于做好2007年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排污申报和排污费征收报告汇审

工作的通知

(环办函〔2007〕15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厅):

根据我局《关于印发〈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名单〉的通知》(环办函〔2007〕93号)要求,为掌握国家重点监控企业的污染物排放情况,现就进一步做好2006年度排污申报和排污费征收报告汇审工作等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统一采集和核定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排污数据

各级环保部门应对国家重点监控企业的排污数据进行统一采集和核定,要求辖区内所有列入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名单的企业填报统一的《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统计表(试行)》。表1-1单位基本信息中的中心经纬度等45项指标必须全部申报,不允许缺项、漏项。《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名单》中的企业即为第43项“国家级重点污染源”,名单之外的应去除;表1-

7、1-8中的上年(2006年)排放量数据应与污染控制、环境统计、环境监测等部门充分协调,以各省与总局共同核定的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为主要依据填报。

二、建立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数据库

在《排污费征收管理系统》软件已经普遍使用并建立了企业排污申报数据库的基础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监察机构要将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填报的《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统计表(试行)》的信息全部录入《排污费征收管理系统》软件,并向总局环境监察局报送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排污申报数据库。要对照《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名单》逐一核对辖区内国家重点监控企业的排污申报数据录入情况,保证列入《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名单》的企业无一疏漏,在数据录入过程中要加强审核,避免因数量级、计量单位和逻辑关系错误等导致发生数据不实等问题。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监察机构在对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数据进行核对后,备份出软件数据库,发送给西安交大长天软件公司进行技术性校验,由其反馈校验清单,供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监察机构进一步核对。

为不影响及时、完整的建立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排污申报数据,未全面使用《排污费征收管理系统》软件的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应由省级环境监察机构负责组织直接将本省(区、市)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填报的《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统计表(试行)》的信息录入《排污费征收管理系统》软件并报送数据库。其中,未使用《排污费征收管理系统》软件的江西、青海两省,总局环境监察局将各提供给一套《排污费征收管理系统》软件暂时使用,并组织两省环境监察机构人员到京培训、录入,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三、认真完成2006年度排污申报、排污费征收报告汇审工作

在确保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排污申报数据质量的同时,要按照《排污申报核定工作报告制度》(试行)和《排污费征收工作报告制度》(试行)的要求,做好2006年度排污申报、排污费征收报告汇审工作。各级环保部门应对年报报表数据进行认真审核,把好数据质量关,做到数字准确、填报齐全、逻辑清晰,如实反映辖区内企业排污状况,严禁用排污费反推排污量或者任意修改、调整数据。在2006年度文字分析报告中,应当综合分析本地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能源消耗等与污染物排放状况、排污费征收的变化趋势,提出问题与建议。

2006年度排污申报报表及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排污申报数据库报送总局环境监察局的时间推迟至2007年4月15日。2006年度排污申报、排污费征收报告汇审工作将于2007年4月下旬进行,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

联系电话:(010)66556439,66556464,66556437

(029)82245879,82241037转服务组

网址:/epi-sepa

附件:1.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排污申报数据录入、审核、汇总事项说明

2.排污申报核定工作报告汇审计分办法(试行)

3.排污费征收工作报告汇审计分办法(试行)

二○○七年三月九日

附件一:

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排污申报数据录入、审核、汇总事项说明

使用《排污费征收管理系统》软件录入、审核、汇总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数据,需注意以下几个操作环节:

一、录入或修改国家重点监控企业申报数据

1、《关于印发〈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名单〉的通知》(环办函〔2007〕93号)文件中所列出的各省(区、市)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如果在已有的省局数据库中不存在,则要新增录入。在新增录入时不能以省级身份直接录入,应按监管权限分别以地市级身份录入、建立数据库,再汇入省级。在《排污费征收管理系统》软件中录入《关于排污费征收核定有关问题的通知》(环发〔2003〕187号)附件一《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统计表(试行)》和附件四《污水处理厂(场)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统计表(试行)》数据时,年份应该选择2007年。

2、《关于印发〈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名单〉的通知》(环办函〔2007〕93号)文件中所列出的各省(区、市)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在《排污费征收管理系统》软件的企业基本信息录入中的“重点类型”必须选择“国控重点”;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名单中的污水处理厂必须全部录入软件。

3、检查已有数据库中各企业的“重点类型”,凡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名单中所列出的各省(区、市)重点监控企业都应该设为“国控重点”;名单中没有列出的企业,“重点类型”不能设为“国控重点”。保证各省(区、市)上报的数据库中“国控重点”企业只能是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名单中的企业。

4、除污水处理厂外的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必须填报《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统计表(试行)》,其中表1-1的第1、2、3、7、9、14、15、16、17、18、21、22、26-40、43、44,表1-7和表1-8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等项内容必须认真核对填写,不能缺漏;污水处理厂必须填报《污水处理厂(场)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统计表(试行)》,其中表1-1的第1、2、3、13、14、16、29等项内容必须认真核对填写、不能缺漏。在《排污费征收管理系统》软件中录入《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统计表(试行)》和《污水处理厂(场)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统计表(试行)》数据时年份应该选择2007年。

5、数据一致性。国家重点监控企业2006年COD、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应与环境统计、污控等部门共同核定的数据基本吻合。

二、发送数据库进行技术性校验

1、各省(区、市)将准备上报的数据库提前发给西安交大长天软件公司进行技术性校验时,应利用数据库管理工具,选择备份数据库,备份当前使用的数据库,压缩后发给西安交大长天软件公司。

2、发送数据库前,应利用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数据校验工具(可下载),将数据库中的企业与《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名单》进行核对。

3、正式向总局环境监察局报送数据库时,应使用“系统设置/数据导出”功能报送完整数据库。

附件二:

排污申报核定工作报告汇审计分办法(试行)

一、汇审范围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汇总编报的排污申报核定年报、季报。

二、汇审内容

按照排污申报核定工作报告制度要求进行汇审,重点考核报告的及时性、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三、汇审方式

汇审由总局环境监察局负责组织,采用计分制方法进行,满分为100分。

四、汇审计分方法

1、排污申报核定年报60分

其中:报送及时10分

数据真实20分

内容完整10分

计算准确10分

整洁规范5分

签章齐全5分

2、排污申报核定季报32分(每份季报8分)

其中:报送及时2分

数据真实3分

内容完整2分

签章齐全1分

3、排污申报年度文字报告:8分

其中:报送及时1分

工作的整体性描述2分

主要数据对比、分析与评价3分

问题与建议2分

五、计分原则及要求

1、缺报排污申报核定工作年报,或缺报排污申报核定季报两次以上者,不得参加汇审计分,并视情况予以通报批评。

2、排污申报核定报表的报出时间,以当地邮局邮戳日期为准,每迟一天,扣0.5分,节假日不顺延。扣分日从截止报送日期的第二天开始算至实际报送日(包括当天)。

3、排污申报核定四个季度报表中相关指标之和应当等于排污申报核定年度报表中相关项,即四个季报表1指标之和=年报表2-1相关项,表2指标之和=年报表2-2相关项,表3指标之和=年报表7相关项,表4指标之和=年报表9相关项。每一项不等的,扣除0.2分,直至扣除年报和四个季报“数据真实”分值32分止。项目未填报的,加和时按照“零”计算。

4、排污申报核定工作报表中给出的单位不得任意更改,每更改一项的,扣除0.1分。

5、数字不真实、技术性差错、漏项、签章不全、字迹不清楚等,每一处扣0.1分;由一处数据错误造成两个以上数据错误的累计扣分。

6、排污申报核定年度报表中:

(1)表2-1 污染物排放情况汇总表污水及污染物、废气及污染物和固体废物数据 = 表2-

2、表2-3相应数据之和,不等的,每一项扣除0.2分,直至扣除年报“数据真实”的分值10分;

(2)表2-1 污染物排放情况汇总表污水及污染物≥表6按污水排放去向汇总表中各排放去向数据之和,不等的,每一项扣除0.2分,直至扣除年报“数据真实”分值中的10分;

(3)表3“污水处理厂排污申报核定汇总表”无数据的,扣除“内容完整”中的5分,表4“固体废物专业处置单位排污申报核定汇总表”无数据的,扣除“内容完整”中的1分;

(4)表5中各种行业污水类的数据值不应完全一致,表6各个排放去向数据值不应完全一致,表8各个行业废气类的数据值不应完全一致,表10各个行业固体废弃物的数据值也不应完全一致,如有两项一致的,扣除0.5分,三项一致的扣除0.6分,依次类推,直至扣除“计算准确’的全部分值10分止;

(5)某省属于表7中的某个流域,而在流域一栏却没有数据的,或者不属于某个流域,却在流域一栏有数据的,扣除该省“内容完整”分值中的3分;

(6)某省属于表9中的两控区,而两控区一栏却没有数据的,或者不属于两控区,却在两控区一栏有数据的,扣除该省“内容完整”分值中的3分。

7、按上述规定扣除各项要求的分值时,扣除该项分值为零止。

8、辖区内所有环境监察机构全部使用《排污费征收管理系统》软件的,加附加分20分;如部分机构使用的,按照比例酌情扣分;数据库中申报户数与实际申报户数不一致的,扣10分;电子数据与书面报表内容不一致的,扣10分;未上报数据库的,不得附加分。

9、年度文字报告应当对报表有详细明确的分析,提出中肯的意见,如分析内容不符合规定要求,酌情扣分。

10、排污申报核定户数与收费户数相差在50%以内的扣3分,相差在50%―100%以内的,扣8分,相差100%以上的,扣15分。以上在最终得分的基础上扣除。

六、汇审计分结果

1、在每年汇审会议结束之后,按汇审得分高低,公布结果。

2、根据汇审计分结果,总分在70分以下的,不参加评奖。参加评奖的省份中,前8名为一等奖,第9名至18名为二等奖,其余为三等奖。获得一等奖的省份可推荐辖区内排污申报核定工作先进个人10名,获得二等奖的推荐8名,三等奖的省份可推荐5名,不参加评奖的省份不推荐。

附件三:

排污费征收工作报告汇审计分办法(试行)

一、汇审范围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汇总编报的排污费年报、季报、年终快报。

二、汇审内容

按照排污费征收工作报告制度要求进行汇审计分,重点考核报告的及时性、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三、汇审方式

汇审由总局环境监察局负责组织,采用计分制方法进行,满分为100分。

四、汇审计分方法

1、排污费年报55分

其中:报送及时10分

数据真实15分

内容完整10分

计算准确10分

签章齐全5分

整洁规范5分

2、排污费季报28分(每份季报7分)

其中:报送及时2分

数据真实2分

内容完整2分

签章齐全1分

3、排污费快报10分

其中:数据真实2分

报送及时8分

4、排污费年度文字报告:7分

其中:报送及时1分

工作的整体性描述2分

主要数据对比、分析与评价2分

问题与建议2分

五、计分原则及要求

1、缺报排污费年报,或缺报排污费季报两次以上者,或缺报年终快报者,不得参加汇审计分,并视情况予以通报批评。

2、排污费征收报表的报出时间,以当地邮局邮戳日期为准,每迟一天,扣0.5分;年终快报每迟一天,扣2分,节假日不顺延。扣分日从截止报送日期的第二天开始算至实际报送日(包括当天)。

3、排污费第四季度报表金额各项>第三季度报表金额各项>第二季度报表金额各项>第一季度报表金额各项,如不满足上述关系之一者,扣除后一季度报表“数据真实”的全部分值,如排污费第四季度报表金额各项≤第三季度报表金额各项,则扣除第四季度报表“数据真实”的分数2分。

4、排污费征收开单金额、户数不得等于排污费解缴入库金额、户数,相等的,季报表每一张表扣除“数据真实”分值2分,年度报表扣除“数据真实”分值10分;排污费征收第四季度报表数据不得等于排污费年度报表数据(比较征收开单户数、开单金额、入库户数、入库金额四个指标),相等的,扣10分。

5、排污费征收工作报表中给出的单位不得任意更改,每更改一项的,扣除0.1分。

6、数字不真实、技术性差错、漏项、签章不全、字迹不清楚等,每一处扣0.1分;由一处数据错误造成两个以上数据错误的累计扣分。

7、排污费季报或者年报中,如出现有排污费金额数但对应户数为“零”或排污费金额为“零”但有户数的情况,季报的“数据真实”2分全部扣除,年报的“数据真实”分数中扣3分。

8、排污费年报表中:

(1)表2-2“按级次排污费征收解缴明细表”中必须包括本省全部的地市情况,地市情况填报不全的,扣除年报“内容完整”分值中的5分;

(2)表2-4中,属于某个流域却没有污水排污费,或者不属于某个流域却有污水排污费的,扣除“内容完整”分值中的3分;

(3)表2-5中,属于两控区却没有排污费,或者不属于两控区却有排污费的,扣除“内容完整”分值中的3分。

9、按上述规定扣除各项要求的分值时,扣除该项分值为零止。

10、辖区内所有征收机构全部使用《排污费征收管理系统》软件的,加附加分20分;如部分征收机构使用的,按照比例酌情扣分;数据库中申报户数与实际申报户数不一致的,扣10分;电子数据与书面报表内容不一致的,扣10分;未上报数据库的,不得附加分。

11、年度文字报告应当对报表有详细明确的分析,提出中肯的意见,如分析内容不符合规定要求,酌情扣分。

六、汇审计分结果

1、在每年汇审会议结束之后,按汇审得分高低,公布结果。

2、根据汇审计分结果,总分在70分以下的,不参加评奖。参加评奖的省份中,前8名为一等奖,第9名至18名为二等奖,其余为三等奖。获得一等奖的省份可推荐辖区内排污申报核定工作先进个人10名,获得二等奖的推荐8名,三等奖的省份可推荐5名,不参加评奖的省份不推荐。不获奖的省份不推荐。

浅析企业环境会计成本核算 篇6

摘要环境成本是环境会计体系的一个重要会计要素。在传统会计的基础上,综合性地探讨了环境成本的构成、确认、计量、分配及会计处理等相关问题,希望能为企业和社会提供更真实清晰的会计信息。

关键词企业环境;会计;成本核算

一、环境成本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1环境预防成本。即用于维护环境现状或防止出现污染和破坏而发生的环境支出,主要包括环保设备仪器的购置、环境监测等所发生的费用。

2资源消耗成本。主要指的是单位个体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自然资源的耗费及使用的成本支出,实际上就是将资源产品生产所耗用的自然资源以货币形式加以表现及量化的过程。

3环境污染治理成本。即对已经发生的污染和破坏进行清理和治理而发生的支出。

4环境补偿成本。即对已经发生的环境污染进行补偿而发生的支出。

5环境机会成本。主要包括资源闲置成本(包括闲置自然资源的补偿价值、保护费用、科研费用及有关损失等)、资源滥用成本。

二、环境成本的主要特征

1可追溯性。是指即使企业导致环境问题的行为在当时是合法的,或者说在当时有关的环境法律根本不存在,企业也应对其环境问题负有责任。

2相关性。是指企业对环境问题其他责任方的环境恢复成本、环境使用成本负有相关责任。即企业应对生产经营中的供应方的材料来源是否污染及破坏环境,销售对象深加工和消费是否会因本企业的工艺技术问题而污染破坏环境而负有相关责任。

3递增性。是指随着环境资产的日益稀缺及经济发展而导致的劳动力成本、研究治理成本上升,使企业环境成本必然逐年递增。

三、环境成本的计量

(1)机会成本法。环境资源的使用存在互斥备选的方案,每一种可供选择的用途对人们都是一种获利的机会,而这种机会所产生的获利量,就是另一种机会的成本。

(2)重置成本法。采用重置成本进行核算的前提是企业造成的环境污染无法得到有效治理时,将环境质量恢复到标准状况所需的费用作为该企业的社会成本。

(3)预防支出法。是指人们为了避免环境危害而将预防性的支出作为环境危害的最小成本。需要注意的是,在预防或治理环境污染的效果都能达到环境质量标准的情况下,预防支出法应该是所用各种方法中费用最低的方式。

(4)人力资本法。是专门用于评估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和劳动能力的损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的一种方法。

四、环境成本的分配

环境成本确定之后,接下来的重点就是成本的分配。传统会计在对环境成本进行分配时,常采用直接人工、机器工时等分配标准,导致了成本信息的扭曲,因此,新的环境会计体系下,可以尝试作业成本法来对环境成本进行分配。作业成本法(ABc)是指以作业为核算对象,通过成本动因来确认和计量作业量,进而以作业量为基础分配间接费用的成本计算方法。具体可分以下几步来加以操作:(1)确认耗用企业资源的所有作业;(2)为每一种作业提供一个成本驱动比例;(3)计算产品环境成本,即采用两步骤或多步骤地作业成本计算法计算不同的产品或流程应承担的环境成本。

五、环境成本的会计处理

1资本化处理。企业为预防环境污染和破坏而购置或建造的固定资产可按收益期分别予以处理:(1)收益期大于5年,并能形成有形或无形资产的支出,借记“固定资产”,贷记“在建工程”、“银行存款”,计提折旧时,将当期的预防性支出列入“环境预防费用”、“环境治理费用”等科目,贷记“累计折旧”;(2)收益期大于1年小于5年的环境支出作为递延资产分期摊销,借记“环境预防费用”、“环境治理费用”,贷记“长期待摊费用一环境支出”。

2计入当期成本法。(1)对于企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污染治理费,处理时可借记“环境治理费用”,贷记“银行存款”等会计科目;(2)对于企业因环保问题所支付的罚款、赔款以及其它损失,处理时可借记“环境营业外支出”,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科目;(3)对于企业为开发设计环保工艺、支付环境监测等所发生的当期费用,借记“环境预防费用”、“环境治理费用”,贷记“待摊费用”或“长期待摊费用”。

3作为环境负债处理。环境负债通常是由企业以往的经济活动造成的,须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潜在性义务。当企业遇到与环境有关的将来可能支付的费用时,能够合理而可靠地计量,可借记“环境损害费用”,贷记“应付环境费用”。

参考文献:

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篇7

一、会计信息披露现状

由于我国社会公众和企业的环境意识还比较薄弱, 企业环境会计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 其相关研究还不够系统, 对于环境会计的信息披露没有设立统一的标准。其次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缺少专门性的环境会计准则。国家虽然在环保方面已经颁布了多项法律法规, 但这些法律法规的覆盖面还不全面、完整, 而且现行的环境法规对于与环境相关的会计事项并不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对于环境因素考虑也很少。最后, 由于环境污染信息具有隐蔽性, 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 往往不会主动自愿地披露对自愿环境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 加之国家缺乏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 造成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不全面和虚假。

从企业内部来看, 管理者披露环境信息的意识相当淡薄, 很多企业的管理者注重于企业的损益状况, 忽略了企业自身生产经营活动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没有做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优化, 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其次, 环境信息的披露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并不显著, 由于环境污染造成的影响对企业形象会产生负面影响, 并且环境保护在经济方面产生的收益有时可能大大小于其支出, 很多企业不愿对相关环境信息进行披露。最后是我国企业缺乏环境会计人员。总的来说, 伴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而来的是资源开发不合理、利用不充分、浪费严重及由此带来的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恶化等问题, 而这一切与我国资源的无偿耗费和对污染防治的不加计量、不加披露有关, 由此可以看出, 实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已刻不容缓。

二、影响成因分析

现在关于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有许多不同的理论解释, 这些理论或者侧重于信息不对称, 或者侧重于信号传递, 或者是侧重于受托责任, 从不同方面解释了上市公司关于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

信息不对称理论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 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 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 而信息贫乏的人员, 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针对环境保护领域中的环境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 信息不对称模型也是一个重要的工具, 因为对于造成环境污染和破环的主要责任者来说, 企业拥有更多的环境信息, 而且具有选择披露与否的动机;但对于与环境有着直接利害关系的各利益群体, 包括政府主管部门、机构投资者、债权人、当地居民等, 他们对企业所造成的环境影响方面的信息则明显的处于劣势, 这种信息的不对称就给企业提供了信息优势。

而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 虽然企业的资本主要来源于股东, 但是也要对与企业有关的政府、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者履行相应的责任。因此, 利益相关者需要企业提供除了财务信息以外更多的社会责任信息来评价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对自身所能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的影响。没有尽到社会责任履行和披露的企业会收到法律的制裁、资本市场的唾弃与社会公众的谴责。这都会督促企业更加重视环境责任的履行和披露, 并把它作为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受托责任理论认为, 在环境危机日益加重的今天, 站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 将受托责任观引入环境治理, 可以得到一个环境受托责任的子概念, 它是企业在经济受托责任的基础上建立的关于企业对于环境造成污染的受托责任。所以, 企业层面的环境委托受托关系的存在, 决定了以环境信息披露为核心的企业环境会计存在的客观性和必要性。环境会计的产生, 将受托人履行环境责任的信息公开, 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委托人和受托人之间的环境信息不对称问题, 满足委托人的需求, 让委托人直接监督受托人, 从而促进公共受托环境责任的有效履行。所以说, 公共受托环境责任关系, 是以环境信息披露为核心的环境会计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基础, 它也是推动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不断发展的直接动因。

因此环境受托责任是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直接动因, 作为受托方的企业或公司, 有责任向与环境资源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各利益群体, 报告受托的环境资源的相关信息;信息不对称理论则是政府和学者主张环基于环境业绩评价的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研究环境信息治理的客观依据, 它阐明了在我国目前的社会条件下, 完全依靠企业自律可能披露相关的环境信息, 必须依靠法律法规和政府机构的强制措施才有可能使企业露完整、相关的环境信息为相关各方进行决策所用。

在相关文献研究方面, Chee W.Chow指出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压力来源于消费者、环境保护组织、法律制裁压力、媒体舆论的、环境保护风险等。Buhr认为企业外部的社会公众可以评价和控制一个企业的“正当性”, 而公司要证明其自身的正当性则有必要将其进行的环境活动披露给社会大众。相比“政治经济理论”, “正当性理论”能更好的解释企业进行环境信息披露的原因。Depoers发现: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水平与资金成本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我国, 李建发, 肖华认为环境问题所表现的环境绩效和环境影响是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两个主要问题。而李晚金, 匡小兰, 龚光明认为环境信息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企业为防治污染所建立的专项基金;因恢复环境所发生的资本支出;因超额排放所交的罚款;为环境污染所缴纳的治理费用;因环境损害所做的赔偿与补偿。蒋麟凤通过对中国和日本两国企业披露的环境信息分析, 相关的环保法律和法规 (包括政府制定的环境保护法规, 国家制定的环境会计准则, 推行企业环境会计的基础以及公众的环保意识及舆论宣传等方面) 是主要的影响因素。这一时期的研究开始偏向实证分析, 各个学者分别从不同的方面进行研究, 成果斐然。

总的来看, 我国进行环境信息披露的企业主要集中在重污染行业;从内容来看, 披露的环境信息主要为历史信息, 而且披露的内容不完整, 避重就轻;从对法规的遵守来看, 对有关环境信息披露的法规的遵守差强人意;从环境信息披露的主动性来看主要是强制性披露;从披露方式来看, 各个企业各自为营, 披露的方式不统一;从发展程度看, 与国外相比, 披露还稍显稚嫩;从相应的监督来看, 相关的环境审计还不成熟;从惩罚程度来看, 罚款的力度很轻, 对企业没有更深程度的打击。综上所述, 企业环境信息的披露对于无论是政府、债权人、投资者等企业外部的利益相关者还是企业的管理者都有理论和现实的意义。行政和法律手段会影响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 而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也需要从内部来提高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

三、结论与建议

规模大、业绩好的上市公司倾向于披露更多的环境信息, 通过信息传递揭示上市公司未来发展的价值, 它们也倾向于采取自愿披露环境信息的方式与投资者进行沟通, 赢得投资者的赞誉, 这己经成为中国上市公司塑造较好的“环保形象”和增值“环境商誉”的一种有效手段。同时, 当我国上市公司当存在较大的融资需求时, 也倾向于向外界披露更多的环境信息, 这说明了公司开始重视社会大众的反应, 保护公司的社会形象, 同时满足了对法律法规的遵守。针对我国实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现状和实施环境信息公开后出现的问题, 可以考虑加强政府在环境信息公开和披露方面的责任, 积极完善环境信息披露的法规体系, 加大环境污染的处罚力度, 增加企业的内部成本等措施, 使那些破坏环境和因此不主动披露的企业主动的保护环境, 主动的进行环境信息的披露。

参考文献

[1]Buhr, N.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legislation and annual report disclosure:the case of acid rain and Falconbridge[J].Accounting, Auditing&Accountability Journal, 1998, 11 (2) :163-190.

[2]Chee W.Chow, Adrian Wong-Boren.Vo luntary financial disclosure by mex ican cor porations[J].T he Accounting Review, 1987 (7) :533-541.

[3]Depoers.A cost-benefit analysis o f voluntary disclosure:some empir ical evidence from Fr ench listed companies[J].The European Account ing Rev iew, 2000 (2) :245-263.

[4]耿建新、刘长翠.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及其相关问题的探讨[J].审计研究, 2003 (3) .

[5]蒋麟凤.中日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外部动因比较及启示[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9 (01) .

[6]纪珊、王建明.石化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分析[J].经济师, 2005 (5) .

[7]李建发、肖华.我国企业环境报告:现状、需求与未来[J].会计研究, 2002 (4) .

关于企业环境会计问题 篇8

(一) 当前我国企业环境会计的特征体现

我国的企业环境会计的特征比较突出, 在会计研究的对象扩展特征方面就较为鲜明。在会计研究对象方面不断的扩展, 以及在计量的方式上也有着改进, 对企业环境的联系得到了有效加强。对计量的方式有着优化。以往的企业会计的关注点是企业经济活动, 对资源和环境因素的考虑并不是很充分。但是在对环境会计方面的加强, 就对企业的会计计量方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进。也对企业和环境间的联系得到了有效加强。

(二) 当前我国企业环境会计的问题分析

我国的企业环境会计的问题也比较多, 其中的环境会计核算的形式化比较严重, 会计活动是企业在经济管理当中比较重要的部分。企业经济的发展和会计之间的联系比较健米, 但是在企业环境会计方面没有得到重视, 以及在核算方面名不副实的问题比较突出。在企业的环境会计核算的工作方面是有着诸多困难的, 在当前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再者, 企业的环境会计方面的问题还体现在, 没有将会计核算和传统财务会计核算进行紧密结合。企业环境会计作为财务会计的重要分支, 对财务会计核算的方法体系有着继承, 并和财务会计之间的联系比较密切。但两者间的差距也比较突出。再有就是企业环境会计的核算专业程度还不够, 在财务信息质量的问题上表现的也比较突出。只有在这些方面得以充分注重, 才能为解决实际问题得以有效保障。

二、企业环境会计问题的解决措施探究

为能对企业环境会计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就要能充分注重相应的策略应用, 笔者结合实际探究了相应的策略, 在这些策略的应用下, 对企业环境会计问题的解决就有着积极促进作用。

第一, 企业的发展中, 对环境会计问题的解决, 就要能注重对环保意识的良好树立, 以及在环境的法规建设层面进行加强。环境的问题对企业的发展以及国家的发展都有着影响, 所以加强企业的环境会计问题的解决优化就比较重要。这就要能够将环保的法制宣传以及教育工作得以有效的完善, 将环保法律知识方面进行有效完善, 将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不断加强, 只有如此才能有利于企业的良好发展。

第二, 对企业环境会计问题的解决, 要能从多方面进行充分注重, 将环境会计的制度建设加以完善化。这就需要从多方面充分考虑, 企业的环境制度建设中, 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科学制定, 严格按照这些环境会计披露的制度加以执行, 在操作的程序上能得以严格的重视, 只有在这些制度上完善化, 才能保障企业的环境会计完善化发展。在具体的制度制定中对环境会计的披露准确性以及完整性等方面要能得以保障, 这样才能有效的将制度的作用充分发挥。在政府方面也要能在相应的措施上进行加强, 在环境会计的主导作用发挥上能得以充分注重。政府要能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 在这些基础层面得以加强, 才能有助于企业环境会计问题的解决。

第三, 对企业的环境会计问题的有效解决, 就要能注重环境会计人才的科学化建设。企业的环境会计实施, 最为主要的就是人才的建设发展, 在财务人员的培养方面进行有效加强, 只有如此才能保障企业的良好发展。从具体的措施实施上来看, 就要能注重财务人员的思想建设, 将财务人员的环保意识培养进行有效加强。环境会计是综合性学科, 在具体的人才培养方面, 就要能注重复合型人才的良好培养, 只有这样才能加强企业环境会计问题的有效解决。

不仅如此, 企业的环境会计问题的解决, 还要在环境财务管理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方面进行有效加强。只有在这些基础层面得到了完善, 才能有助于企业环境会计问题的有效解决。

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探析 篇9

社会经济发展至今, 人们在对传统发展模式进行反思中已充分认识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是导致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促使人们要求企业担负环境责任、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呼声亦越来越高, 传统的企业会计已不能满足这一要求。

环境会计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 是从企业的社会责任中培育出来而独立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分支。它是会计学的新兴分支。环境会计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又称绿色会计 (Green Accounting) , 是以自然资源耗费应如何补偿为中心而展开的会计它试图将会计学与环境经济学相结合, 通过有效的价值管理, 达到协调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的目的, 环境会计既要考虑其对象的经济效益, 还要考虑其对象的环境效益, 并要能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环境会计的计量既有货币计量又有实物计量。环境性质的会计信息不同于财务性质的会计信息, 它具有公益性、社会性, 特别在经济转型期与可持续发展的交织之际,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具有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二、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构建

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方式是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要组成部分,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既包括环境会计要素的披露, 又包括环境绩效信息的披露, 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构建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对环境会计要素披露模式的构建以及对环境绩效信息披露模式的构建。

1.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环境会计要素

环境会计要素一般包括“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成本”及“环境收益”等与环境相关的会计要素, 这些与环境相关的会计要素的概念是在传统会计要素概念范围上的一种扩展。在实务中, 对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一方面可以借鉴财务报告的思路, 利用财务报表, 报表附注以及财务情况说明书来揭示因环境问题引起的财务影响;另一方面可以编制专门的环境报告来提供企业的环境绩效状况。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种披露模式:

(1) 在现有会计报表内披露

1) 单列项目。在现有的会计报表内增加项目, 以某种合适的项目对与环境有关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指标单独披露, 例如, 在资产负债表中设置若干单独的项目, 以反映企业拥有的环境资产、出于环境保护目的所提的环境负债等;在利润表中增设专门的项目, 以反映全部或部分的环境支出, 披露控制环境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导致的收益, 在现金流量表中单独设置项目, 列出全部或部分的环保支出等。

2) 非单列项目。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和实务中, 将有关环境问题的财务影响, 直接计入现有报表的有关项目之中, 不进行单独揭示。例如, 向政府交纳的排污费视同一般的共同性费用计入成本费用, 用于环境保护的设备列为一般的固定资产等等。现在看来, 这种做法显然不符合环境会计的要求, 不能适应新的情况的需要, 因此, 需要对现有的财务报告加以改进, 以揭示环境信息。

(2) 编制单独的环境会计报表或独立环境报告

目前, 编制独立的环境会计报告书的实践在世界范围内逐步展开, 在西方发达国家, 一些大型公司已经开始连续编制环境报告书, 如日本的王子造纸公司、松下电器集团公司、美国的巴科斯塔公司等。但是, 由于环境报告书产生的时间不长, 其编制还处于尝试阶段, 因此, 对环境报告书必须具备的内容、基本格式等基本问题存在不同的看法和主张。

独立的环境会计报告, 按照披露的详细程度, 可以分为综合式环境会计报告和具体式环境会计报告。

1) 综合式环境会计报告。综合式环境会计报告是将环境会计信息集中在一起, 以文字、数字、图表的方式, 全面披露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

2) 具体环境会计报告。具体环境会计报告是指通过建立规范的环境报告体系, 将环境会计的有关内容分别设计环境报表进行单独报告。如对企业专门设计环境资产负债表、环境损益表、环境现金流量表等。

2.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环境绩效信息

环境绩效信息披露模式除了披露环境会计要素信息外, 企业还必须对环境绩效予以说明和报告, 并且环境绩效的披露同样应该是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要内容, 不过其内容主要以非货币性信息为主。考虑到我国现状, 应该以披露环境绩效信息为主, 构建环境绩效披露模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 将环境绩效信息分散到现有的信息披露工具之中进行披露。一般意义上讲, 上市公司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年度报告、中期报告都可以以其中的某一或几个部分对环境绩效予以披露。

(2) 编制单独的环境报告。编制单独的环境报告是指采用一定的方法和形式, 对环境绩效通过编制独立的报告来予以披露。单独编制的环境报告可以同时使用文字、图形、表格等多种方法。

目前, 流行于发达国家的环境报告主要是将相关的环境会计信息集中在一起, 即以环境报告书这种工具, 以文字、数字和图表的方式全面披露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这种方法虽然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开支, 但应该是未来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发展方向。联合国环境计划委员会 (UNEP) 建议的企业独立环境报告模式, 其中既包括了环境会计要素披露, 也包括了环境绩效信息披露, 甚至还包括了与利益相关人之间的关系状况等, 可见内容是比较全面的, 我国企业可借鉴这一模式。但是, 鉴于我国目前的情况和现实条件, 可对环境报告进行简化。

三、实现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建议

1. 健全法律法规, 规范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目前我国还没有法律法规明确的把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列入要求。所以, 应加强对与企业环境会计关系更为密切的法律法规的制定。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环境会计的地位和作用, 使环境会计有法可依, 增强实务的操作性和统一性。应做到以下几点:1.修改《会计法》。《会计法》是会计工作最高层次的规范, 将环境会计的核算和监督列入《会计法》, 以法律形式确定环境会计的地位和作用, 是会计理论付诸实践最强有力的手段。2.完善会计准则。会计准则是对会计核算工作具有约束力的规范, 将涉及环境的内容列入会计要素, 成为必须披露的内容, 将会有效地防止有关部门和单位的短期行为。3.建立环境制度。环境会计制度依据会计准则所规定的有关环境原则进行设计, 使环境会计具有可操作性, 便于会计人员掌握。

2. 充分发挥各部门的监督职能

(1) 环保部门。环境保护部门应该对上市公司的环境信息披露做出技术性基础规定, 并会同国家证券监管部门对污染企业上市进行环境审核, 以促使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进一步规范。

(2) 网络。随着网络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人在快速接近因特网。网络信息具有信息量大、传输及时、保存便捷、人性化等多种优势。通过网络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很明显的节约了成本, 并且可以让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到。

(3) 媒体。媒体的监督是指报刊杂志、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对经营者的监督, 具有及时、全面、影响大的特点, 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监督形式。由于媒体是公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具有导向作用, 所以能够对企业形成强有力的约束。

(4) 政府部门。政府部门应该创造一个稳定、安全的环境, 并对上述部门进行监督, 以确保上述部门对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监督的有效顺利实施。

3. 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经验, 促进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同步发展

国外对环境会计的研究已向环境会计准则与制度等方面纵深发展。我们应在了解其环境会计发展历史、现实状况, 把握其来龙去脉的基础上, 紧密结合我国的现实国情, 有目的、有针对地吸收和借鉴有益于我国的环境会计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同时, 认真研究我国的实际情况, 积极拓展环境会计理论研究和实践的新领域, 提高环境会计理论水平, 加强与各国间的交流与合作, 减少开发中的重复劳动, 加快我国环境会计理论、实务的发展。

4. 加强审计监督

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 往往存在着不能全面、如实地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可能性。而社会公众要求企业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要具有合法性、公允性。因此企业环境报告质量的可验证性特征要求有独立的第三方对报告进行审计。对于企业环境报告而言, 环境审计是一种对企业提供的环境报告真实性和公允性进行验证、核实和评价, 并将评价的结果以审计报告的形式传递给有关环境利益关系人的过程。将环境审计报告包括在企业环境报告中有利于他们了解和监督企业的环境受托责任, 以便于他们进行相关的决策。

5. 加强对环境会计的宣传教育

实施环境会计不仅是一个会计问题, 同样是一个复杂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涉及面广、内容复杂。政府除了加强法律的强制作用外, 还应该调动社会各界做好环境保护宣传, 除应特别重视新闻媒体的作用外, 股东、社会公众、环保组织也是促进企业提供环境会计报表的主要因素。政府可以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环保宣传, 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和环境的危机感。

6. 培养专业人员

环境会计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新学科, 且涉及环境学、环境经济学等多种交叉学科知识, 而我国现有会计人员大多只具备会计方面的基本知识, 对环境会计的认识仍有很大缺陷, 缺乏专业人员, 造成了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状况不佳。在此, 笔者提议培养专业的环境会计师, 他是一个不同于会计师的职业, 他不仅需要具备会计师的专业知识, 还必须具备环境学方面的专业知识, 所以对其素质和能力有很大的要求, 而且需要国家和有关部门给与大力支持。这些人员专门对各企业进行环境评估, 监督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

综上所述,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是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产物, 有其存在和发展的无限生命力。我们应在了解和借鉴国外环境会计的理论, 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 探索出一套适合我国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通过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完善, 实现环境资源的损耗和补偿的良性循环, 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论

综合以上分析, 由于环境会计目前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 各项理论与实践还很不成熟和完善, 所以, 我们在选择环境信息的披露方式时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企业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时, 必须坚持将环境活动财务绩效信息和环境绩效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方面以价值量为基础的财务报告形式披露财务绩效;另一方面以实物量为基础的环境报告形式揭示环境绩效。随着各项工作的不断成熟和完善, 再逐步选择独立的环境报告方式。我国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也将于国际接轨, 发挥它应有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路苹.企业污染环境会计体系构建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8, (03)

[2]周剑.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探讨[J].经济视角, 2006 (2) .

[3]张旭丽, 张巨勇, 王亮.论环境会计、环境规制与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J].科技创新导报, 2008, (06)

[4]朱琴芬.新制度经济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5]魏素艳, 肖淑芳, 程隆云.环境会计:相关理论与实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6]方丽娟, 耿闪清, 杨文林.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国外研究综述[J].会计之友, 2007 (5) .

[7]牛冬梅, 陈栋.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研究[J].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学报, 2007 (5)

[8]李洪光, 孙忠强.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 2005, (10) .

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初探 篇10

一、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我国对环境会计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 环境会计信息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使得许多企业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各个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

(一) 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不健全、不完善

我国先后制定了《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海洋保护法》、《森林保护法》等一系列环保法规, 旨在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然而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相关的法律法规却严重滞后。由于缺乏强制性和统一规定, 致使企业对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也存在很大的随意性, 甚至不会自觉自愿地增加环保支出。另外, 新会计准则在制定过程中, 仅囿于传统会计核算体系, 尚未考虑环境的因素, 只在招股说明书、年报、董事会报告和报表附注内容上要求对环境事项加以披露。由于缺乏环境会计行为准则, 企业无法规范环境会计核算对象和信息披露形式。

(二) 相关理论研究盲点使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缺乏实际可操作性

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载体主要包括:内部工作会计记录、会计报表附注、年度财务报表、董事会报告、招股说明书。实务中, 企业在这些载体上披露的大多是定性的环境信息, 缺乏实际的可操作性。这主要缘于有关环境会计理论研究的盲点。我国环境会计理论缺少统一的规则、方法和专业标准, 导致环境会计信息在计量方面的障碍。比如:非货币计量信息如何转换成货币计量信息?具体讲:一是在现行的财务报表中, 如何用定量的数据来反映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成本和环境收益这些非货币事项。二是众多企业在同一个区域里为使用自然资源而付出的环境成本该如何在他们之间进行合理分配。由于环境会计理论研究尚未解决非货币化支出如何量化的问题, 致使企业更愿意披露容易核算的环境信息, 如排污费、绿化费, 很少涉及环境成本、环境收益的单独列示。在董事会报告中更多的是定性的信息, 如企业面对环境风险采取的对策。在报表附注中看到较多的也是定性的信息。

(三) 复合型的财会人员匮乏

环境会计是环境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相互交叉, 需要企业内部工程部门、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的相互配合, 这就对环境会计人才队伍提出更高要求。但实践中高学历、跨学科, 有管理经验的复合型财会人才不多见。财会人员大多缺乏相应的环境、生态、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制约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充分性。

(四) 企业环保意识普遍较差,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意识淡薄

一些企业环保意识淡薄, 污染物排放不合格, 甚至无视国家法律、法规, 对污染物进行故意偷排, 导致一些河流、河道受到严重的污染, 人民的生活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为什么会有如此严重的环境违法行为呢?除金钱的诱惑外, 长期以来“重经济轻环境”、“先污染后治理”的思想在作崇, 只顾企业眼前利益, 而忽视企业长远发展。由于环保意识的缺乏, 导致企业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不重视。

(五)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企业较少, 且信息披露不规范

我国规定13类重污染行业、发生重大环保事件的上市公司和入选深证100指数和上证标准治理、上证金融、上证海外三个板块的上市公司必须披露环境会计信息。2008年6月, 环境保护部印发了《上市公司环保核查行业分类管理名录》, 对需要进行环保核查的行业进行了划分。但是目前鲜有企业披露, 即便披露也是报喜不报忧。付程 (2008) 对2005至2006年间在沪深两地上市交易的1 392家企业的调查显示:其年报中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比例分别为37.43%和43.39%。多数企业信息披露的内容一般对企业经营影响不大, 较多采用文字说明方式, 缺乏数据支撑, 对项目开发后造成的后果没有明确分析和说明。另外, 有些企业只在报表附注中对个别环境信息作简单说明, 没有把这些环境信息放在一个独立的环境项目中反映, 使披露信息失去使用价值。

二、完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举措

(一) 加强环境会计理论研究

环境会计作为财务会计的一个分支, 是在会计学、环境学、环境经济学等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这使得环境会计方法体系多元化、核算对象复杂化。当前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的脱节, 迫切需要会计理论界对环境会计这门新兴学科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以实现计量上的突破, 解决货币计量和成本确认等基本理论问题。同时应积极借鉴国外研究成果, 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对环境会计理论、环境影响成本、会计核算项目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建立可行的指标体系及环境成本分配方法, 解决实务上可操作性差的问题。

(二) 制定环境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传统会计准则不能反映环境会计的内容, 企业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缺乏统一标准。为提高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水准, 应制定专门的环境会计准则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进行规范。可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例如, 丹麦的环境保护法中明确规定:全国所有的企业在上交年度财务报告的基础上, 必须附报一份绿色环境会计报告, 用以监督企业环保义务的履行状况。我国应尽快修改《会计法》, 将环境会计核算和监督的有关内容列入《会计法》;制定环境会计准则, 设置环境会计要素, 扩充会计报表体系;建立环境会计制度, 使环境会计在实际中具有可操作性。

(三) 培养社会对环境会计信息的需求

企业多数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经营目标, 环保意识相对较弱,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不全面。因此, 我们应该通过普及环保知识, 全面培养和大力提高企业和企业利益相关者的环保意识, 并扩大相关舆论宣传力度, 使企业不仅关注自身的经济利益, 同时更加关注自身的环保形象。当大多数企业利益相关者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就会积极要求企业进行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

(四) 完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模式

目前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主要有两种:补充报告模式和独立报告模式。前者是指企业将环境会计信息加入到现有的财务报告体系中并在表内或表外披露;后者是指企业通过编制独立的环境报告书进行信息披露。笔者以为, 重度污染企业可以采用后者披露;非重度污染企业可以采用前者披露。同时, 为了满足利益相关者对环境会计信息的不同需求, 信息的披露应采取以主表为主, 以附表为辅的方式, 因此会计报告应增加内容, 并采用定性和定量披露相结合的形式。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是会计的三大主要报表, 也是环境会计报告的主要内容。对于表内披露, 建议在三张主表中, 加进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所有者权益, 环境收入、环境成本等环境会计要素, 并予以定量披露;对于表外披露, 可以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状况说明书中披露, 可以是定量的也可以是定性的披露。附表既包括财务信息又包括非财务信息。财务信息可以在现行财务报告中披露, 非财务信息可以在附表中披露, 主要有环保措施、环保质量状况等, 披露的方式既可以采用文字叙述, 也可以采用表格等 。

(五) 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

1.建立和健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法律和法规。

目前, 我国针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不仅不多, 而且也没有详细的说明和规定, 尽管财务、证券法规制度有些相关规定, 但是远不能满足上市公司进行信息披露的规范性要求。所以, 当务之急是加大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

2.加强政府的监督。

环境会计在实际中具有可操作性, 离不开政府的监督。建议国家环保总局建立全国性的企业环境报告数据库, 通过互联网公布企业的环境信息, 加大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透明度。

3.加大审核力度。

建立专门的审计机构对企业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进行审计。国家审计署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应制定有关审核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审计准则, 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进行鉴定;建立社会责任审计制度。同时, 加大第三方审核力度, 环保部门要与证券监管部门协调配合, 只有这样, 奖惩措施才能落到实处。

4.制定合理的奖惩制度。

政府应当建立公众参与评选制度, 设立环境会计信息报告年度奖项, 并从税收和高污染企业罚款中调拨资金作为奖励基金。对于环保工作做得好、主动披露环境会计信息且披露充分的企业予以大力表彰和奖励。

(六) 加强对环境会计人员的培养

首先, 对会计和内审人员进行环保、生态、工业、可持续性发展等跨学科知识的综合培训, 更新他们的传统知识结构, 以便更好地推广和应用环境会计知识。其次, 在大专院校会计学专业, 开设《环境会计》、《环境审计》课程, 为更好开展环境会计工作储备人才力量。

参考文献

[1].李露.对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探讨[J].淮海工学院学报, 2012 (09)

[2].陈海.关于我国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与探索[J].经营管理者, 2012 (05)

[3].孙振娟.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J].对外经贸, 2012 (02)

[4].周爱华, 孙贵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问题及建议[J].现代经济信息, 2012 (01)

[5].陆晓娟.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探析[J].现代商业, 2012 (07)

上一篇:环境监测信息系统下一篇:食用油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