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作文教学新课堂

2024-05-21

构建作文教学新课堂(精选十篇)

构建作文教学新课堂 篇1

一、个人课题研究在小学语文作文课堂教学新模式构建中的作用分析

帕克·帕尔默曾在《教学勇气》中指出, 每一门学科都有其内在逻辑, 这种逻辑如此精深, 以至于每一块关键组件都包含重组整体所需要的信息——如果用激光照射, 一组有高度组织结构的光就会把所有的一切重组起来。这组激光就是教学行为。个人课题研究可以优化教学行为, 让“激光”散发力量。这几年课题研究的过程中, 笔者发现自己对小学语文作文课堂教学的认识愈发科学了, 对小学语文作文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现象也能有自己的一点思考和分析了。可以说, 我对小学语文作文课堂教学理念的逐步形成并越发清晰是与源源不断的阅读分不开的。大家都知道做课题时查阅资料是免不了的事, 出于课题研究的需求, 在每一次课题研究之前, 笔者都会抓住一切时间阅读大量的有关教育、教学的书籍, 学习他人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 从而不断更新并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这种主动的、理解基础上的理论学习, 促进了我理念水平的提高。另外, 教育教学活动同时也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互动过程, 它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单一活动。为此, 在个人课题研究过程中, 笔者增加了对学生的了解, 这一点给笔者的语文作文教学提供了很多帮助, 在提升笔者自身语文教学能力的同时, 也让笔者更加乐于去深入了解学生对作文教学的期待。

二、个人课题研究在构建小学语文作文课堂教学新模式中的实践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 笔者深刻感受到作文教学的重要性, 面对教师怕改作文, 学生怕写作文的普遍现象, 笔者在苦苦思索, 如何能让学生真正地爱上作文, 乐于表达, 如何让学生的作文能力得到更大的提升, 笔者想通过自己的课题研究来找到一把开启作文教学大门的钥匙。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单元练习”中安排了“读读背背”这一环节, 它的选材新颖别致, 涵盖了词语积累, 优美句段积累, 古诗文积累, 对联积累, 名人名言积累, 等。在教学中能否通过整合和拓展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 培养运用语言和实践语言的能力, 从而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升呢?带着这一思考, 2009年笔者申报了区级课题《“读读背背”教学情境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在教学中, 笔者注重引导学生在“读读背背”的基础上扩展有效积累, 丰富语言及知识储备, 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乐于积累、自主积累, 在积累中运用, 在运用中积累。经过一年的研究和教学实践, 笔者班上的孩子背诵兴趣不断增强, 诵读速度明显加快, 语言表达能力也有所增强。学生在说话写作中, 能用上一些背过的好词佳句, 习作水平有所提升。

如何进一步使学生习作的兴趣得到激发, 提高学生作文的主动意识, 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呢?为此, 2010年笔者又申报了《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自能批改作文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这一次, 笔者和语文组的老师们一起尝试着用一种颠覆传统的作文批改方式,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使作文评改向学生自主、自能操作的模式发展, 让学生主动参与, 提倡互批、自批众改等, 创造良好的作文氛围, 使全体学生都关心自己和他人的作文, 实现学生本位回归。有了参与作文评析的亲身体验和感受, 学生产生了强烈的作文兴趣与欲望。学生越发喜爱上了写作文和改作文, 在区作文教学现场, 笔者班上学生的习作水平给了听课老师很大的惊喜。

可以说两年的课题研究给笔者的作文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改进, 2011年无意之中看到的一个电视节目主持人大奖赛又给笔者带来了很大的启发。当时有一个即兴发挥的环节, 要求选手把几个毫不相干的词串成一段完整的话, 既要表达一定的主题、又要有较强的逻辑性。于是笔者想到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训练学生, 试着让学生把一些词语合理地用进一篇文章或一个故事里, 没想到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于是, 笔者也便执着地在教学中沿着这一方向思考着, 实践着。2012年, 笔者开始了《有效串联在指向写话和习作教学中的意义和实践》的专题研究。在进行教学时, 笔者有意识地让学生根据提供的词语, 展开想象, 进行丰富多彩的说话和写作训练。学生对这一方式颇感兴趣, 习作呈现出丰富的想象力和灵动的语言表达。在教学实践中, 笔者对这一专题的思考越发深入, 能否在学生写话和习作教学中通过对一些字、词、句的有效串联的探索与思考, 建构起一个清晰、高效的习作教学训练系统呢?笔者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实践:课题串联、古诗文串联、店名串联、成语串联、象声词串联、动词大串联、歇后语串联、句子串联、矛盾串联等。通过这样的言语实践, 为学生架起一座由词到句到段到篇的连拱桥梁, 并试图探讨串联的有效性和对习作教学的意义。笔者曾设计了一节《让词串开出美丽的花朵》课例, 通过三个板块:走进词串、赏析词串、运用词串, 步步引领学生徜徉在词串的丰富世界中。笔者从二年级的词串引导学生联想情境, 又带着学生赏析三年级语文书中的不同词串, 让学生感悟围绕词串可以描绘如诗如画的美景、讲述动人的故事、赞美人物的品质。在运用词串时, 教师提供几组词串, 让学生放飞想象, 自由练说, 教师在评价时又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写作方法的渗透, 不仅让学生乐说, 还要会说, 课堂呈现了很多精彩的生成。

三、个人课题研究在构建小学语文作文课堂教学新模式中的反思

构建教学新模式,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篇2

【摘 要】提高课堂效率应以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为基础,应以善于控制注意力为重要手段,应以抓好阅读教学为中心环节,应以表扬和激励为肯定和评价的出发点。

【关键词】教学模式 课堂效率 课堂气氛 阅读教学

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素质教育的各项目标正是凭借日常的教学活动,主要是课堂教学来予以落实,实现内化的。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从表面上看涉及教师和学生双方,然而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主导者,教师的作用远大于学生,因此,教师要勤于探索提高课堂效率的途径和方法。

一、提高课堂效率应以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为基础

课堂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应该得到充分的体现,他们的聪明才智应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课堂气氛的“良好”与否,落到实处,便要看能否诱发学生的思维。良好的课堂气氛,能提高学生的思维动机和兴趣,使学生产生悬念,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并打开思维的门扉。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应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思考,这样一节课就能在轰轰烈烈,竞相发言的讨论与回答中进行,课堂效率也就有了基本的保障。

新课程将实现学生充分的、有个性化的发展放到了突出的地位,强调注重个体差异,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来解决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以实现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自由地、创造性地、个性化地解决问题和理解文本,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提出自己的个人理解。另一方面,教师在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个性化地理解文本的过程中,应通过对话、提问、比照、分享观点、合作反馈等交往环节来促进其对于知识的深层理解,帮助学生不断克服由于自身认识局限性所导致的主观性偏差,引导学生的思维进一步聚合到主题含义和最优的解决策略上来。教师让每一个学生发出个人的声音,同时又引导学生获得一个比较正确的结论;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与思维方法的必要优化相结合;将理解的个性化、独特性与理解的普遍有效性相统一,这才是新课程理念的题中之义,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我们真正需要和一直在寻觅的。

二、提高课堂效率应以善于控制注意力为重要手段

于漪老师说:“教师的语言要经过锤炼,要准确、生动、流畅、优美。像磁石一样,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语文学科本身的独特性更加要求语文教师的语言要有启发性和感染力,如果语言平白无力,那么学生会就会恹恹欲睡,无法激起兴趣。如果教师能使学生的各种器官交替使用,采用丰富多样、新奇生动的教学方法,就会使他们精神焕发,情绪激昂。新课程提出要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因而现在课堂上呈现了较多的外显活动,这是合理的、正常的。以“以活动促学生发展”的指导思想来设计与组织活动,使活动真正具有教育价值并适合于学生,使活动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上课前的导入要生动引人,做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我们要根据课文的内容,针对学生的年龄和个性特征,寻找有利于激发他们兴趣的“敏感点”来做文章。随着课文内容的展开和教学重点的出现,教师应当提出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问题要从学生中来,要难易适度,还要有思考价值,这样有利于对学生的智力开发,使他们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注意力集中在教师和课本上。最后的练习要设计得灵活多样,饶有趣味,使学生在紧张之余轻松一下,在活泼的气氛中用无意注意巩固所学的知识。

三、提高课堂效率应以抓好阅读教学为中心环节

就知识的分类来看,现代认知心理学把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两种。陈述性知识是有关“是什么”的知识,如事物的名称、概念、事实等,这类知识通过教师的讲授就可以掌握和记忆;程序性知识是有关“为什么”和“怎么办”的知识,主要涉及概念、规则、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解决问题的技能、方法与策略的形成,以及情感的体验等,这类知识具有较强的特殊性、个体性和活动性,不能单靠讲授、告诉的方式为学生掌握,而需要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运算、探究、体验等具体活动才能自主内化和占有,从而实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就学生的阅读现状而言,由于他们年纪轻,阅历浅,知识单一等原因,单靠阅读语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很突出,但这又是有局限性的,阅读教学的开放性、灵活性、丰富性不能尽显,因此鼓励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来补充、促进、深化课内知识,这既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又能反过来促进课堂教学的效果,是不可或缺的一条途径。

四、提高语文教学应以表扬和激励为肯定和评价的出发点

一般来讲,在教学活动中恰当地使用鼓励性语言,进行适当的表扬,有助于学生欣赏自己的成功,发展积极进取的自信心,提高学习动机并形成成就感。在教学活动中创设一种竞争、比赛情境,适当地设置一些带奖励性、刺激性的游戏类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符合学生活泼好动的心理特点,为学生们所喜闻乐见,也能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我们的学习最终是为了解决任务本身,是源于我们要学习的内在需要,而不是为了某种竞争,不适当地引入评比和竞争因素,会使学生将注意力过多地放在个人或小组的荣誉上,而恰恰忽视了求知过程本身,这必然违背学习的本意,同时这种竞争易于成为干扰性因素,可能在学生之间产生拒绝合作,互不服气和破坏其他小组等负面影响。

文无定法,但毕竟有“法”,教师应注意将这些“法”――一定的思路,相对恒定的逻辑,文法和表情达意的原则,表意的工具语言,审美和认知的技巧等――传授给学生,使之在实际的阅读训练中深刻地领会并吸收转化为自身的能力技巧,运用到实际活动中去。

注重教学实践 构建物理新课堂 篇3

关键词: 实践  构建  新课堂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5.120

初中教学数理化是一个综合体,而物理教学更加注重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实践操作能力,所以物理教学应当是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积极地进行物理教学实践的过程。只有想办法让学生愉悦地进入到物理课堂,在实践中操作、在操作中实践,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物理的乐趣和幸福,才能创建和谐高效的物理新课堂。关于如何立足实践,构建物理高效新课堂,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去操作。

一、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当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及时消除不利于学生发展的因素,创设良好情景,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物理学习能力。

八年级学生刚接触物理时,会对物理很感兴趣,尤其对物理实验更有兴趣。可是当学生接触到物理抽象概念和学习到枯燥的力学电学内容时,就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兴趣锐减。那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

为此我主要向学生讲一些物理小故事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兴趣。

另外,我组织学生成立了物理实践指导小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动笔、动口能力,积极倡导学生制作物理小实验作品,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创设轻松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

物理课堂要实现高效新课堂,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必不可少。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扬民主教学思想,让学生始终拥有安全、自由、开放的心境,无拘无束、敢疑敢问、敢说敢做,进行学习和实验。

三、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观察和实验探究是物理教学的基础,如若能在物理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则对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创造能力的萌发都将起到很大的作用。

通过探究学习使学生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学生的独立精神和合作精神得到了发扬,问题意识得到了加强,同时可获得亲身体验,产生积极情感,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索、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激起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由于其核心是探究,即让学生参与得到的知识的形成过程中,由于学习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创造了人人参与、人人成功的教学氛围,因而气氛非常活跃,学习也就变成了学生自觉的行为。

四、注重语言艺术的运用

教学是一门高级艺术,教师只有以心换心,以爱换爱,溶情于教,寓德于教,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才能引导学生步入神圣的物理科学殿堂。

教师生动、有趣的语言,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着重要的作用。课堂上教师包含浓郁情感的语言,往往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感染力,教师要善于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把抽象的物理概念具体化、把深奥的道理形象化、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才能让学生懂物理。

五、注重课堂作业的时效化,培养良好的考试习惯

课堂作业是对学生当堂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能力进行综合训练和检测的一个重要手段。我校所使用的三位一体导学案其中有一块就是学习能力检测,这就是本节课的目标检测内容。其重要做法是:

1.有时间限制,下课铃响,一律交卷,没完成也交。

2.使用现成的三位一体导学案代替作业本。

3.实行闭卷测试,不得查阅资料。

4.必须独立完成,不得讨论交流。

5.教师监考,心态考试化,培养学生良好应试习惯。

通过近几年的训练,我感觉到课堂作业时效化、考试化,其训练力度与检测效果将更大更好。课堂作业时效化、考试化绝不是一种时尚,真正实行,有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从有效课堂向高效课堂的转变。

六、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1.通过培养学生的物理阅读习惯来提高物理成绩。现代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向积极主动汲取知识和应用知识转换,进而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高效自学能力。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前提;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是阅读能力的升华,它直接刺激了自学能力的提高,并提高了学习效率。

(1)物理课本是最基本的阅读材料,预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哪些要圈、点、勾、画,哪些有疑问,哪些需要看教辅资料等。

(2)必须根据课本的特点进行阅读,物理新教材有活动、信息快递、物理、生活、社会等多个栏目,要让学生明确这些栏目的作用

(3)举办实践活动,比如社会实践、家庭小实验、兴趣小组等。

2.提高预习的质量。高效的预习能让学生发现自己知识上的薄弱环节,在上课前补上这部分的知识,有利于学生更加有效地去听课,有利于学生有选择性地听课,有利于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有利于提高学生记笔记的效率和水平,着重记课本上没有的和关键的不容易懂得等知识点和方法。这方面可以这样做:

(1)选择合适的预习时机,提出明确的预习要求。

(2)教师精心准备预习案,设置相关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3)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关注插图等辅助资料。

(4)控制预习案例的难易度。

3.抓好物理复习的效率。

(1)安排学生每天及时复习当天学习的内容,及时安排相应的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

(2)对重点、难点知识进行专题复习和讲解。

(3)对学生进行分层检测,使用ABC分层纠错本,提高学习物理的效率。

构建语文阅读教学新课堂 篇4

一、提前预习, 让学生“动”起来

我们的学生不是容器, 他们是有思想、有灵魂的, 不是学习的被动接收者, 是学习的主人。如果如果把一堂课看做是一场戏, 学生就应该是这出戏的“主角”, 而老师只是这出戏的“导演”, 戏演得好不好, 主要看演员的演技怎么样。而演员的演技怎么样就看他平时做的功课了。因此, 我每上一篇课文之前都要让学生先做好预习工作, 不仅要读通课文, 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 还要学会查阅资料。例如, 在上《斑羚飞渡》一课时, 我先让学生自己搜集有关斑羚的资料, 让学生了解斑羚的样子、斑羚的生长地方、斑羚的特点、斑羚的生活习性等;在上《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时, 我不仅要求学生通读课文, 自学生字词, 还让学生通过网络了解李大钊的生平事迹, 了解当时的背景, 特别是让学生对李大钊所从事的革命工作的危险性有初步的了解。学生读得多了, 搜集得多了, 了解得也就多了, 那么课堂上就不会出现“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的尴尬场面。因此, 我经常对学生说:“绝不打无准备的仗。”

二、大胆质疑, 让学生“转”起来

学生虽然失聪, 但是他们智力没有问题, 因此完全可以让他们的思维“转”起来。这里简单介绍几种质疑方法:

1. 紧扣文题质疑

如教学《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文时, 我问学生读完题目想知道什么。学生们纷纷举手, 有的问董存瑞有多大, 哪儿人, 是干什么的;有的问“暗堡”有什么作用, 它是什么样子的;有的问为什么要炸暗堡, 怎样炸的。通过提问,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学生已经透过题目知道了课文要讲的内容, 所以只要对这些问题稍加梳理, 学生就很容易抓住课文的重点——董存瑞是怎样舍身炸暗堡的?

2. 抓重点词质疑

比如, 《古井》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 哺育着她的儿女。”教学时, 我问学生“哺育”是什么意思?学生通过查字典知道“哺育”就是“喂养、教育”的意思。紧接着我问:课文哪些地方讲古井“喂养”了乡亲们, 哪些地方讲古井“教育”了乡亲们?学生通过朗读很容易发现, 乡亲们都到古井取水吃是因为古井“喂养”了乡亲们, 乡亲们帮助两位老人挑水不要报酬是讲古井“教育”了乡亲们。学生借助“哺育”这个词, 把握了课文的重点。

3. 找中心句质疑

例如, 《苦柚》一文中, 有这样一句话:“凭你这颗善良的心, 苦柚子也会变甜的。”在教学时, 我问学生柚子是苦的, 为什么会变甜呢?引导学生体会我们在得到别人的帮助、关心时, 心中是什么感受, 来理解“苦柚”为什么变甜。从而让他们感受小姑娘处处为他人着想的良好品质。在教学中, 只要引导他们从课文中找出小姑娘为他人着想的语句细心品读就够了, 根本不需要“支离破碎”的解析。

4. 巧借插图质疑

例如, 《登山》一文, 有这样一幅插图:列宁和巴果茨基正通过那条悬崖边狭窄的小路, 身体紧贴着石壁, 脚下就是悬崖峭壁。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图中的人是谁, 他们在干什么。找出相应语段读一读, 说一说从描写中你明白了什么。学生很容易地会说出列宁很害怕, 然后让学生去品读、赏析, 体会列宁当时的恐惧。接着再问:列宁很害怕, 为什么回来时还要坚持走那条小路?学生通过学习就会明白, 列宁第一次走是迫不得已, 第二次走是为了锻炼自己的意志, 从两次的对比中, 使学生的思想逐步深入, 认识到列宁不被困难所吓倒的意志品质。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应着重培养学生挖掘问题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这也是育人之道吧!

三、搭建平台, 让学生“吐”出来

俗话说:“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学生有了充分的预习, 就会多角度、多方位地去理解文本, 往往会产生许多独到的见解, 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在教学中, 我们老师就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一定要让学生做到“知无不言, 言无不尽”, 让学生有一种“一吐为快”的感觉。而在实际教学中, 我们经常看到的是“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这使我们的课堂失去了应有的灵动性, 这或许就是学生厌倦上课的原因——单调、乏味。为此, 在教学中, 我不仅让学生敢说, 想说, 还教育他们要耐心倾听, 做最好的听众, 这样才能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 对某一问题重新构建, 真正学有所获。比如, 在提问董存瑞为什么炸暗堡时, 当有学生回答“敌人的暗堡冒出六条火舌, 封锁了我军前进的道路”时, 我没有就此打住, 而是问学生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学生们各抒己见, 有的从“火舌”“封锁”的字面来理解, 有的从暗堡的样子来理解, 有的从下文“冲在最前面的一个战士倒下了”来理解, 有的从后文的“火网”来理解。我接着问学生从这些词语、句子中明白了什么。有的说可以看出敌人的火力很猛, 突出炸堡的困难;有的说可以看出敌人的狡猾, 更加衬托董存瑞的机智、勇敢。通过这样的分析, 学生的思想认识得到了提升, 对为什么炸暗堡也就有了充分的理解。

四、触类旁通, 让学生“飞”起来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在2001年教育部更新教育观念专题报告中, 诙谐地说道:“是不是毛主席拨了拨灯芯, 红色政权就建立了。”这句话看似玩笑, 却向我们道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语文教学还存在“画地为牢”的现象, 还停留在对文本内容的简单解析中。这种“支离破碎”的解析, 不仅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缺乏创新, 缺乏灵动, 也扼杀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这远远背离了我们语文教学的初衷——教是为了不教。例如, 在教学《孔乙己》这篇课文时, 我找了《少年闰土》《故乡》《藤野先生》等许多鲁迅的文章, 让他们对比着阅读、学习, 让他们自己找一找这些课文有哪些共同点。学生通过对比, 不难发现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 正是当时的各种制度, 造成了他们的贫穷, 让他们成为社会的牺牲品, 使他们失去了自我, 变得麻木不仁。学生通过比较, 不仅理解了课文的思想内容, 也对鲁迅的思想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因此, 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拓宽学生的视野, 更要教会学生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让他们真正具备“飞”起来的本领。

构建作文教学新课堂 篇5

管窥新课程高中地理教学,构建有效课堂

文/李云辉

摘 要:由于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应当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将课程理念、标准和目标进行逐步的落实。在课程改革的巨大浪潮中,应当更加注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研究并落实“三维目标”,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给予更多的关注,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加强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加大开发与建设课程资源的力度,注重教学活动与生活实际的结合,落实素质教育。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新模式的构建 篇6

只有思想观念转变走在先,娴熟技能、资源丰富、硬件设备跟上,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新模式的构建才有意义,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的整合才成为可能。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新模式的构建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条件等,灵活、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并善于将各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任何一种方法和模式的选择和使用,都应该建立在深入理解其内涵的基础上,以便学生踏着任务的阶梯去建构知识。下面本文就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新模式作些建议,共同商榷:

一、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创新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

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学校和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给学生营造好学习信息技术的大环境,使之与创新能力培养相适应。信息技术教学应该是一个开放式的教学体系,教师要注意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并把它及时地反映在平时的教学之中。同时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其教学从课内扩展到课外,从校内扩展到校外,要加强与其它学科的交叉渗透,将信息技术巧妙地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加强学科创新能力之间的有效迁移,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创新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从问题解决出发,让学生亲历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的过程

通过问题解决进行学习是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途径之一。一方面,通过问题解决活动学习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自我反思与监控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促使学生把信息技术应用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甚至可以间接或直接地参与到社会生产、信息技术革新等各项活动中去。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尽量将信息技术课安排在计算机房等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践场所;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解决问题;教师不仅要结合实际,为学生安排可以在课堂上完成的任务,也要注意把一些“课外”的实际问题交给学生去处理,如机房的建设与管理、校园网的建设与管理、学习资源的建设等。

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设置认知冲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要合理安排教学,让学生亲身经历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要指导学生学会选择与确立主题,分析需求并规划、设计内容,根据需要与创意获取并加工信息,准确表达意图或主题思想;要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评价和反思问题解决的各环节及效果,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

三、关注基础水平和认知特点差异,鼓励个性化发展

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分化很快,再加上起点水平参差不齐,如部分学生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不熟练等等,这些都会给教学带来诸多不便。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信息技术学习水平,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个性发展需求等方面的差异,灵活设计与组织教学活动。

教师在教学初期可以通过设立多级学习目标和多样的学习方式,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到合适的内容;教师还应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自主探索空间,鼓励不同意见和创造性思路的迸发,鼓励多样化的问题解决方式和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水平差异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次教学;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采用补课的方法为其奠定必要的基础,消除他们对信息技术的神秘感,增强其学习的信心;也可以采用异质分组的方法,变学生的个体差异为资源,让学生在参与合作中互相学习并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协同完成学习任务;对于少数冒尖的学生,给予专门辅导,使其吃饱吃好,早日成才。

在教学后期,应该使学生学习结果作品化,并做好学习成果的发表工作,获得学习成果之后,应该要求学生将学习成果发布给其他人,包括老师、家长以及社会上各种人员,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更多的能力,包括交流力、表现力、约束力,还能够使学生分享更多的学习成果,并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增强自信心。

四、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适应能力

从当前来看,信息技术发展速度快、知识更新周期短,光靠学校的有限学习是远远不够的;从未来来看,信息技术不仅是学习的对象,更是信息时代公民进行终身学习不可或缺的工具和环境。因此,培养高中学生对不断发展、变化的信息技术的适应能力,既是当前教学的需要,也是培养信息时代公民的需要。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在给出任务之后,通过组织学生共同研讨、分析任务,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步骤、策略与方法。还要引导学生对结果进行评价,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增强对信息技术发展变化的适应能力。

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将应用需求与发展变化相联结,主动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譬如,每一类新的工具都是为解决某些特定问题而设计的,而这类工具的新版本或更新换代产品,都是为满足新的需求或提供更有效的方法而设计的。要引导学生在具体工具的使用中认识其优点、发现其不足并提出富有创造性的改进建议,养成主动地适应发展变化的习惯。

总之,由于学生学习方法多种多样,构建信息技术新模式不是改变学生学习风格,而是促进其发展和完善。同时不论何种教学模式,都应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学习。

构建作文教学新课堂 篇7

关键词:新理念,新课堂,创新,实践

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就是要研究如何把《数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落实到课堂中去, 如何构建新的课堂, 从而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下面着重从4个方面来谈谈这个问题。

一、营造氛围, 让学生主动参与

教学中, 教师要努力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使学生尽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为了更有效地开展教学, 教师可以积极为学生创设与生活内容有关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探索的动机。如在认识长度单位之前, 设计了“关于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的探究, 让学生将学习用品作为测量工具, 测量课桌桌面的长和宽, 然后集体反馈, 得到了不同的测量结果。这时教师设疑:一样的课桌, 为什么大家的测量结果不同?如果要让木工师傅加工桌子, 要怎么办?学生在欲罢不能的情境中, 大脑产生一种深层次的内在需求, 诱发了学生探索与创新的欲望, 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探求新知。

二、提供空间, 让学生自主建构

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再创造”的过程, 学生只有通过亲身探究获得的知识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 才能获得“深层理解”。正如“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真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从而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一) 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

动手实践是一种最基本的也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之一。“听见了, 忘记了;看见了, 记住了;自己做, 理解了。”这说明了让学生动手“做数学”的重要性。如“10以内数的组成”的教学, 教师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 创设情境:刘奶奶拿出10颗糖分给丁丁和哥哥吃, 应该怎么分?学生拿出10个小图片边摆边分, 摆出了许多分法。然后教师又要求学生, 将分糖的情况写成和是10的算式, 比一比, 看谁的算式写得最完整。结果学生给了教师许多的惊喜。有的学生找得很完整, 而且很有序, 他们说:我先把每一边各摆了5个圆片就得到了5+5=10, 再从左边拿一个到右边就得到4+6=10, 也知道6+4=10, 然后再从左边拿一个到右边, 就得到了3+7=10, 也就是7+3=10, 2+8=10, 也就是8+2=10。这样, 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 主动地去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

(二) 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习

课堂上, 多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 用自己的喜欢的思维方式自由开放地去探索和发现。作为引导者的教师, 应大胆放手, 为学生的自主探索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例如, 吴正宪老师在教学“圆”的认识时, 先为学生创设适当的学习情境, 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做数学, 用数学。她把学生带到操场上, 画了一个大长方形, 学生站在长方形的四周, 中间放一个脸盆, 让学生投沙包, 看谁投得准。投着投着, 有的学生就提出意见了:“老师, 这样不公平, 他离盆近, 当然就好投进去, 我离盆这么远, 怎么投进去呢?”“说一说, 你有什么公平的方式呢?”“大家站成一个圆, 使每个人与盆的距离都相等, 就公平了。”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了圆的问题, 并很好地解决了。就这样, 学生在数学活动的情境中借助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感受、去经历, 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三) 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

进入新一轮课改以来, 合作学习成为小学数学课堂上的一大“亮点”, 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并运用了合作学习这一教学策略。真正的合作学习其实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 以异质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 以教学多动态因素的互动合作为动力资源, 以团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活动和策略体系。

三、启迪思维, 让学生求异创新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课堂教学在本质上是一个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参与, 自主发现和探究、独立思考和不断创新的过程, 是一种“再发现”和“再创造”的过程。而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教师和教材提供的现成的观点与结论。例如, 教学二年级“乘法的初步认识”时, 先让学生用小棒摆出许多相同的图形后, 让学生根据自己摆的小棒图列出同数连加的算式, 再让学生进一步观察、发现、想办法。由于教师的教学创意巧妙, 借助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 创设了摆小棒的游戏, 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愿望。学生感受到连加算式很长, 写起来非常麻烦, 产生了“如果有一种简便的写法该多好呀”的探索需求。而教师则为学生提供了有效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放手让学生在充满自信的状态下大胆“奇思妙想”, 学生探索出了不同的合并加数的简便方法, 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抽象概括出加法的简便运算———乘法。在这一学习过程中, 学生是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了一个创造和发现“乘法”的原始认识过程, 真正理解了乘法的含义。

构建作文教学新课堂 篇8

一、成因分析

1.特殊的学生群体

可以说中职生大部分都是被升学指挥棒打倒的孩子, 初中毕业, 他们在高一级学校的层层筛选之后无奈地进入中等职业学校, 同时他们也潜移默化地接受了上千年文化积淀形成的“学而优则仕”的价值观, 进入中职学校就从一定程度上让他们丧失了希望, 进而厌倦上学, 语文这样的文化课, 他们就更不在乎了。

2.传统的教学模式

更令人不安的是, 面对这种现状, 当前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模式还是传统的接受式教学。这种程式化、模式化的教学方式, 使得师生之间缺乏应有的信息交流和情感交流, 对于那些学习动力足, 学习目标明确的初、高中生都很难产生好效果, 更何况我们这些脱离了正轨的高校“弃儿”, 无怪乎学生越学越不想学, 教师越教越难教。

二、探索与尝试

鉴于以上情况, 当务之急就是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优化课堂结构, 根据语文学科特点, 构建一种学生愿学、善学的课堂教学模式。素质教育理论认为, 理想的课堂教学, 必须使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状态甚至是不愿接受转变为富有激情的参与意识从而主动灵活地接受新知识, 形成教与学相协调的、动态的、和谐的有序状态。为推广这种理想的课堂教学模式, 笔者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教师要确立全面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习的努力方向。改革课堂教学方式首先要突破传统教学只重视认知目标的桎梏, 树立全面的教学目标。教学不单纯为知识而教, 还应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教。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学到知识和技能, 还要对中职生思想生活、学习状态进行有意识的引导。譬如教学《鸿门宴》不仅要求学生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作用, 了解主要句式的特点, 更重要的是分析项羽、刘邦这两个人物的不同性格, 通过课堂讨论等各种方式让学生明白:正是自高自大、优柔寡断的性格使得项羽在鸿门宴上一步步由主动转为被动;而善于用人、灵活果断的刘邦逐步脱离险境, 理解性格决定命运, 引导学生重塑健全人格。

2.教师要构建系统的、与专业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

教师要对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构建, 了解知识内容的形成发展过程和思维背景, 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和精髓。这就要求对知识进行针对性地选择;对重点难点还要有一定的拓展, 让学生的眼光从课内到课外, 从学校到社会, 以此实现语文教育的人文性、社会性。同时, 语文教学不能抛开专业培养目标。在构建系统知识的基础上, 又要结合职校学生重视专业而忽视文化课的特点, 以专业为切入点, 巧妙地把语文与学生的专业联系起来, 使学生体会到语文也是学习专业的基础。如对于烹饪专业的学生, 教完《景泰蓝的制作》, 就可以布置完成一篇“糕点制作”的文章;人物传记教学, 可选择该专业优秀毕业生的传记。职校语文只有“多用”才会越来越“有用”, 只有让学生切身体会到语文是有用的, 又是有趣的, 才会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3.教师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 激发课堂兴趣

兴趣和智力是嫡亲姐妹, “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中职学生学习基础不好, 就更需要教师运用各种手段,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首先, 多方诱导, 进入课堂角色。刚一上课, 学生的注意力停留在某些课间活动的刺激上, 若想让学生自然进入课堂角色, 这就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的个体特征, 或形象描绘、激发情感, 或演示实验、创设情境, 或设置疑难、造成悬念, 这些情境必须与所学的课文密切相关, 简明, 富情趣, 具有熏陶感染的作用, 让学生不经意间进入角色。

其次, 多种方式, 实践体验。结合所学课文的特点, 让学生以多种方式体验情感, 从而燃起学习的火花。角色朗读或表演, 让学生担当文中某一人物的角色, 体验人物的思想情感;巧设疑问, 让学生小组合作, 探究难点要点, 教师从旁指导;师生换位思考, 让学生以老师的身份释疑解难;教师不妨以学生的身份, 认真倾听, 不断发问, 学生们想方设法解答。实践体验, 激起学生内心的情感, 教学自然就生动起来了。如在教学《项链》一文, 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性格既是教学重点又是难点, 文中很多句子都有丰富的潜台词, 我们可以把它们进行情境再现。可以让学生用各种方式体悟这两处的人物心理并准备角色表演, 学生热情高涨, 特意走上市场观察感受, 互相交流。以下是其中一处的情景对话:

甲:老板, 这个菜还是那个价吗

乙:你总是问了又不买!

甲:这西红柿多少钱一斤?

乙:不要问了啦, 你买不起的!

甲:那有什么便宜一点的菜吗?

乙:便宜的?你自己看吧!

甲:那堆老白菜多少钱一斤?

乙:老白菜, 这些至少两个铜子!

甲:两个?能不能再便宜些?

乙:还再便宜?算了, 一个铜子拿去吧, 其他人还等着我呢!

这样的情境再现让学生在开心快乐的同时也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的辛酸在主人公身上留下的烙印, 理解了主人公由爱慕虚荣到勇敢地承担责任、脚踏实地勤俭节约的变化, 文章主题一目了然, 文章的情感目标得以实现, 并且学生生活积累也得到了迁移, 可谓一箭双雕。

再次, 因地制宜, 分层次教学。

分层次教学是在集体教学的条件下适应并注意个性化发展的教学方式, 它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 能够最大限度开发每个学生的潜力。在中职学校, 部分学生的语文素养较好, 大部分则相对较差, 这就要求教师应树立“面向有差异的学生, 实施有差异的教学, 实现有差异的发展”的分层次教学观念, 在教学内容的制定上要根据不同类别的学生做相应的调整, 即要制定普遍的知识掌握标准, 并要有一定的发挥和提高。比如《风景谈》一文中“桃园小憩”段的教学, 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 (1) 桃园风景如何?找出段中描写桃园风景的词句。 (2) 作者觉得桃园风景美丽吗?为什么?问题1锻炼学生概括信息的能力, 只需从文中找出即可, 可以请中差生回答, 相信学生会找出“半盘旧石磨”, “几尺断碑”、“一截旧阶石”、“怪样的家具”等词句, 并且概括得出桃林并不是优美舒适的地方的结论。问题2有一定深度, 学生要看到人的活动, 人的高贵精神使平常的自然风景美丽起来, 所以必须请优生回答,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本文“欲扬先抑”的手法和深刻的主题。

教师不仅在上课问答等环节可以进行层次性设计, 还可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挖掘潜力。俗话说,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既然如此, 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应引导学生写生活日记, 观察和感受生活中的善恶美丑, 积累写作素材;还要不断扩大学生阅读面, 从阅读中汲取营养;写阅读札记, 阅读面宽了, 写作材料丰富了, 笔下有东西, 创作潜能自然流露出来。笔者要求班级学生制作“手抄本”, 这是一种随意性极强的作业, 你可以在上面摘抄好词好句, 可以摘录文段或仅仅是观点;你如果想发表发表对身边事物或社会现象的看法, 那更欢迎。这样各层次水平学生的生活积累都能够得到调动, 最大限度开发了不同层次学生的潜力。应该说, 只要给学生一片蓝天, 一块绿地, 一片自由的天空, 学生就能积极、主动、健康地发展。

构建高效英语听说课堂的教学新模式 篇9

《中国教育报》1999年5月4日报道:我国英语教学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哑巴英语”、“聋子英语”的问题;从2004、2005年对全球考生雅思考试成绩的统计看, 中国考生平均成绩明显低于全球总平均成绩, 口语考试成绩在全世界倒数第一。

二、学生听说能力低下的归因

1.高考的导向

学生的学习目标具有较大的功利性。他们目标的直接指向对象是自己想进入的大学。高考英语科的听力考试中只有30分的选择题, 口试分数尚未正式统计入高考总分。

2.教师的观念

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纯粹的语音教学, 忽视对学生在真实情景下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也有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基本上忽视对学生的听说能力的培养, 这部分老师认为学生的听说能力是不可能教的。这样在教学活动中重知识轻能力、重书面轻口头的教学模式仍起着主导作用。

3.学生的认识

很多学生受高考听力测试题型的影响, 认为只要能填对A、B、C就行了。口语能力重要但不能给高考长分。

4.学生的心理

很多学生存在害怕说英语的心理。下面是我校高一300名学生说英语时的心理反应的一项调查统计。

5.语言知识

语言知识的欠缺是限制听力提高的瓶颈, 学生语言知识的贫乏使得他们在语言的运用上捉襟见肘。很多学生由于自己的语音、语调不准, 从而不敢开口说英语。

三、构建高效听说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根据以上的归因分析可知, 影响学生听说能力的因素很多。如何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构建高效听说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模式。我就此作了如下探索。

课堂应为学生创造一种和谐轻松的听说氛围, 解除学生的紧张畏惧心理;所训练的材料要能给学生提供较为真实的交际情景, 让学生有话想说, 有话可说;所提供的听说练习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应试素质, 提高听力成绩。而将英语歌曲、电影与高考听说测试有机地结合起来, 就能创建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

下面以“《走遍美国》第一幕第三场Alexandra去归还Richard的胶片袋”为例谈谈英语歌曲、影视与听说教学整合的听说课堂教学模式。

Step 1 English song (5m’)

运用歌曲“Promises Don’t Come Easy”来调动学生学习的情绪, 将歌曲中与相关的语言点与习题结合起来。

After the students sing the song, ask them to finish the following exercises out of the lines.

1.I’ll tell Mary about her new job tomorrow.

You_______her last week. (NMET 2004年福建-32)

1.A.ought to tell B.would have told

C.must tell D.should have told

2.Now that she is out of a job, Lucy_______going back to school, but she hasn’t decided yet. (NMET 2004年北京-25)

1.A.had considered B.has been considering

C.considered D.is going to consider

……

检查答案并要求学生说出歌曲中与练习题相关的歌词。

Step 2 Listening and speaking (I) (8m’)

运用多媒体播放剪辑好的电影, 让学生边欣赏并准备完成一些与电影有关的听力练习题。

1.Play the movie and the students try to finish the following exercises.

1.Where is 83 Wooster Street?

1.Walk to the corner and then make a left turn.

2.Walk two blocks to the traffic light.

C.Make another left at the traffic light.

2.How much is a hot dog?

A.70 cents.

B.17 cents.

C.75 cents.

教师不要直接给学生提供答案, 而是让学生四人一组相互交流, 通过相互的语言弥补来找到练习的正确答案, 最后教师通过投影向学生展示答案并提供相关的答案来源的电影中的对白。

Step 3 Listening and speaking (II) (8m’)

由于学生在第一次看电影时还要完成相关的练习, 因而有很多的细节可能被漏掉, 更多的学生可能只是对电影有一个大体的了解。由于学生的听力水平层次不同, 因此在这一环节进行了分层设计,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练习要求。

1.Play the movie once more and ask the students to finish some detail exercises.

Fill in the following blanks while you are appreciating the movie.

If you can’t write all of them down, you must finish number1, 3, 4, 5, 7, 9, 12, 13 and 15.

Excuse me.Can you help me?

Sure, what do you (1) _______?

Where is 83 Wooster Street?

That’s easy. (2) _______to the corner.

Then make a left turn.

Then walk two (3) _______to the traffic light.

Make another left to Wooster.

Thank you.

……

学生两人一组讨论他们的答案, 在讨论时要求用英语进行交流。

Step 4 Personal show (5m’)

经过前面两个环节, 学生对电影内容已经比较熟悉。但要学生由听的层次上升到说的层次还需有一个语音语调的提升。

Ask some students to try to imitate some sentences from the dialogue.

1.Sure, what do you want?

2.No.Thank you.I have a dinner date.

3.I’m looking for 83 Wooster Street.

4.The traffic.The parking.I was lost.

……

First the students try to imitate them one by one and then they imitate them together.

Step 5 Topics (7m’)

学生口语能力的提升环节。有了前面环节中的听力和口语材料的输入, 学生已具备了自由表达的语言基础, 便可给学生提供两个与影片相关的话题。学生四人一组先在组内进行交流, 然后可请几组同学在全班进行交流, 并让学生对交流的情况作评价。

Offer the students two topics.Students can choose either of them to talk about.

1.Imagine you are making a phone call to your partner. (The situation is that you are in two different places.)

2.Imagine that you don’t know how to get to Wan Jiafu supermarket and now you are asking your partner the way to go there

四、展望

构建作文教学新课堂 篇10

1 充分认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命线,学校必须强化质量意识、忧患意识,牢固树立质量生存、质量取胜、质量发展的观念,把教学质量作为学校发展的头等大事常抓不懈。学校各级领导、各个部门要牢固树立为教学服务的思想,重视教学,关心教学,支持教学。

(2)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解决课堂教学现实问题的需要。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以来,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正在构建,并逐步得到推广。但是,各校教学改革的推进还不平衡:教学方法依然陈旧、低效,甚至无效;课堂教学缺乏活力;形式主义的教研活动仍然在教研组和集体备课组存在;“填鸭式”、“满堂灌”等落后的教学方式仍然盛行;课堂学生学习习惯不良、兴趣不高的现象仍普遍存在。以上种种现象,其主要原因是教师还没有从思想深处发生根本转变,没有清醒地认识到推进教学改革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没有把推进教学改革当成自己的重要工作,缺失改革的责任感,固有的教育理念和陈腐的教育思路仍然牢牢占据着内心,应付了事、表演作秀成为一些教师的主导思想,既没有用最大的勇气,也没有下最大的决心,更没有采取最有力的措施去抓好、做好教学改革工作。

2 积极探索、构建、应用课堂教学新模式

2.1 总体目标

把课堂还给学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

2.2 具体措施、方法

(1)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深入开展听课调研活动。学校领导、教学管理人员和全体教师都要深入课堂听课,形成浓厚的研究课堂教学高效的良好氛围,通过听课、座谈,调研了解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研究解决的办法。教导处要制定听课计划,坚持走进课堂,调动教研组、备课组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听课、评课活动中,对全校课堂教学情况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和分析,做好各种教学资料的统计、记载,并做好归档工作。

(2)扎实开展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针对调研活动中提出的影响课堂教学效益提高的问题,组织教师广泛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活动,积极构建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首先狠抓集体备课:备课时,先把最好的教师的教案复印给大家,由老教师给大家讲教案,疏通教材;然后大家修改教案,比谁改得多、改得好;各自改好后,进行集中交流,取众人之长,由有经验的老教师执笔、定案;再把定下的教案印发给大家。上课前,个人根据本班实际,再对教案作适当调整。每节课上完后,必须写好教后反思。其次:加强预习环节。学生的预习实际上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帮助学生明确目标任务、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式方法,学生用双色笔作预习笔记,在规定的课堂时间内完成。预习环节是学生通过自学或组内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通过学生对文本的挖掘、思想内涵的体验,形成自己的作品:一题多解,不同角度、侧面观察分析问题;感悟情思,形成自己的观点;写诗作词,用歌曲、相声、小品、舞蹈、图画等个性化的手段表达自己的学习收获。经过充分的预习,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再次:上课坚持用“示标———导标——测标———补标”的目标教学法。大胆跳出单纯“认知”的圈子,坚持不超大纲、不超教材,不加教学内容,不加教学难度。时间安排“10+30”模式,即一堂40min的课10min属于教师,30min属于学生,堂课学生要求:举手积极、声音宏亮;讨论热烈,辩论激烈:争问抢答,欢呼跳跃;多种角度,创新实践;笑逐颜开,热闹非凡,教师要特别注意解决好“一统就死,一放就乱”的现象。课堂教学强调以人为本,以学为本,努力把教的过程转化为学习的过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模式,其教学过程分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三个基本步骤。“先学”就是教师用简洁的语言或投影片来揭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然后提出自学的内容、要求、方法及自学的时间,接着让学生自学。自学的形式较多,可以学例题、读课文、看注释、做实验,发现问题及时做上记号,做与例题相类似的习题等;“后教”并不是完全由老师讲解,而是将遇到的疑难问题先让学生通过相互讨论,相互交流,自己来解决,学生实在解决不了的老师再作出点拨,适当讲解。“当堂训练”实际上是分两次训练,但两次的要求不一样。第一次训练在学生自学例题或课文后进行,主要是横仿练习,只要求学生基本会做,不会做的可以再看例题或课文。第二次训练就是课堂作业,也就是达标检测,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全独立地、快节奏地完成。整个课堂教学真正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课堂的全过程是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学习的过程,所有学生都处在主动积极,紧张有序的学习状态中,暴露出的问题及时解决,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素质教育目标达到了落实。

(3)积极推广成熟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从教学实践中归纳、总结出来的教学经验就其内容、形式也会显示出不同的个性特点。教学模式是对经验的总结,是对教学规律的把握。因此要广泛征求广大任课教师的意见,及时修正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经过深入研究之后,各学科确立不同课型可操作性强的基本教学模式, 然后邀请专家审定绘出教学模式的改进意见,最终成型实验成果。建立教学模式,对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规范化管理能起到积极作用,因此要根据各校实际情况,针对学科特点,认真做好课堂教学模式的推广应用,组织、安排教师参加各学科,各层次的教学模式推广研究活动。

(4)对本校教师进行教学水平诊断性分析。在合理、科学的工作周期中,对本校所有专任教师进行具有针对性、符合每个教师实际情况的教学水平分析。要做到对每一名教师都形成一份教学水平分析报告,与教师一起论证立足于教师实际的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策略与方案,并督促落实。

3 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3.1 强化教学检查制度

建立教务处、年级组、教研组三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各教研组、备课组开展互相听课、评课、观摩教学,形成最基本的教学质量监控点;各年级组通过召开学生座谈会、检查教室日志等办法形成年级组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学校教务处通过课堂考勤表、日常检查、月度检查(教案、作业、测验)方式检查全校的教学情况。对教学质量较高的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以及个人,在年终考核中给予必要的政策倾斜,并依据学校相关规定予以奖励。

3.2 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测机制

学校建立以听课后随堂抽测、临时性评价、月度期中阶段性评价、季度期末终端性评价为主体的教学质量监测体系,对各学科的教学质量进行系统、科学的监测;教师要积极建立对学生的教学质量监测体系,形成自我评估、自我诊断、自我矫正的校内质量工作机制,科学开展日常、阶段教学质量监测工作。每学期结束,教学处要形成高质量的教学质量分析报告;要研究教学质量监测的内容、方式、方法,强化教学全过程的管理,使教学管理始终处在动态运转过程中;年级组要形成本年级组的教学质量分析报告;教研组要形成本学科的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3.3 建立教学信息反馈网,保证教学信息反馈畅通

制定《关于实行教学反馈制度的暂行规定》,采取多种形式、多种途径,贯通管理者、教师、学生之间的教学信息通道,建立相对客观、科学、有效的教学信息反馈网。

总之,经过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构建、应用,使教师课堂教学方式有质的飞跃,日常工作中能把新的教育理念渗透其中,努力实现效率与质量齐头并进、减负与质量齐头并进,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教师如何做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1.15.

[2]王晓春.今天怎样做教师[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9.1.

上一篇:实地观察法下一篇:合谋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