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婚恋诗

2024-05-23

民间婚恋诗(精选四篇)

民间婚恋诗 篇1

一、宫廷婚恋诗

所谓宫廷婚恋诗,是指描写周王、诸侯诸公以及其他王公大臣的婚配、恋爱的诗篇。这里面既有歌颂婚配及时、婚嫁隆重并祝福婚姻幸福的诸多诗作,也有讽刺违礼逆俗、“鸟兽之行”的篇章。《诗经》的时代,是处于周礼严格约束下的时代。由于君王贵族身份地位的特殊性而涉及到权位继承、财产分配等问题,他们更重视权位、财产继承人的合法性与合礼性。因此,在君王贵族中的婚姻也连带的受到“礼”的约束。

《召南•鹊巢》中说:“之子于归,百两御之。”意思是说:这个姑娘要出嫁,百辆车子侍候她。[3]从诗中描写的送迎车辆的盛况可以知道,这首诗应该是贵族或者诸侯的婚礼,而不是一般的民间婚礼。《卫风•硕人》“硕人其颀,衣锦褧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是在说:高大美人实在高,身穿锦衣布衣罩。是齐侯的女儿,又是卫侯的妻子,是齐太子的亲妹妹,刑国侯的小姨,谭公是她的妹婿。[3]很明显,新娘是一个地位很高的贵族女子。从这两首诗中,我们可以很直观地看到,当时宫廷嫁娶的场面之宏大。

鲁道有荡,齐子庸止。既曰庸止,曷又从止?”是说:葛鞋排列成双,帽带打结成双。鲁国道路平坦,齐国女子用此出嫁。既然说用此出嫁,怎么又从人过夜。《毛诗序》对这首诗的解释是:“《南山》,刺襄公也。鸟兽之行,淫乎其妹。大夫遇是恶,作诗而去之。”这首诗也佐证了春秋时期,婚姻要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原则是整个社会的规矩和惯例。

由此看来,宫廷婚恋诗中描写的贵族男女的爱情和他们之间的婚姻是一种争权夺利的政治工具,是诸侯立国、称霸的武器,其中关于婚嫁场面的描写对于还原当时社会的婚礼习俗提供了依据。仔细分析,我们还可以了解到那个时代所体现出的文化内涵。

二、民间婚恋诗

实事求是地说,宫廷婚恋诗充其量只能算得上婚姻诗而非爱情诗,只是一种政治的附庸,而不是男女两性之间的真挚爱情。真正的爱情,应该在民间。与宫廷婚恋诗相比,不同地域的民间婚恋诗都有一个共同点,即语言质朴自然,感情真挚强烈。

《鄘风•桑中》写“爰采麦矣?沬之北矣。云谁之思?美孟弋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意思是:在什么地方采麦,在沫邑的北乡。说是想那个呢?想美丽的弋家大姑娘。她约我在桑中,她邀我在上宫,她在淇水上把我送。全诗描写男女青年在“桑中”自由嬉戏、谈情说爱的情景。还有大家熟知的《卫风•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是说:那人前来笑嘻嘻,抱着布匹来换丝。不是真的来换丝,来前找我谈婚辞。送你渡过淇水去,到了顿丘分别伊。不是我误了婚期,是你没有请好媒。请你不要生怒气,清秋时节是佳期。女子并非不嫁,而是因为“子无良媒”。诗中的“秋以为期”的婚期反映了殷商时期民间的婚嫁习俗。

《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描写的是:幽静姑娘长得美,等我再城角里。隐蔽着看不见,搔着头立在那里。这首诗中反映的是,在民间,青年男女还有自由选择配偶的自由,平民没有受到过多的礼法的束缚,还保留着古老的遗风。但也有的诗反映了民间婚嫁也受到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等一些婚礼的约束。如《鄘风•柏舟》“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说的是:浮荡水中柏木船,浮在河中水泱泱。那人头发分两边,实是我的好对象。到死发誓没有他!母亲也像天那样,不体谅人呀怎么样!诗中主人公的婚姻不得自由,向母亲倾诉她坚贞的爱情,但是却遭到母亲的反对。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民间婚恋诗中有关爱情的描写更加真实可信,虽然没有过多的对于婚嫁场面的叙述,但是却写出了民间婚嫁所保留下来的古老风俗,这对于研究《诗经》婚恋传统的习俗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三、小结

综上所述,《诗经》婚恋诗的创作时间长、地域广,并且存在多种婚姻形态与婚俗习惯。这些婚恋诗不仅描写了当时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和当时社会的婚嫁习俗,而且还反映出在那个特定的时代里女性的生活状况和社会地位。从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在那个时代背景下,礼教传统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和约束,对现在有很大启发。

参考文献

[1]黄伦峰.周代婚俗下的《诗经》婚恋诗研究[J].2007.

[2]王宗石.诗经分类诠释[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3.

《诗经》的婚恋诗分析 篇2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的三百零五篇中有很多是反映社会风俗的诗,其中关于婚恋方面的尤多,几乎涵盖生活的各个方面。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开辟了中国文学抒情诗的先河,而爱情是诗歌的主题之一,其中关于婚恋方面的尤多。“婚恋”指以恋爱、婚姻为主题的诗篇。特点是“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几乎涵盖生活的各个方面。且婚恋诗也是《诗经》中的精华所在,故反映婚姻爱情生活的诗作在《诗经》中占有很大比重,不仅数量多,而且内容十分丰富,既有反映男女相慕相恋、相思相爱的情歌,也有反映婚嫁场面、家庭生活等的婚姻家庭诗,还有表现不幸婚姻给妇女带来的痛苦的弃妇诗。这些与时代的经济生活、政治制度、风俗习惯尚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对于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根据诗中的反映的内容和情调,本文试图从两个方面论述。

1.表现对爱情的大胆追求和对情人的热切相思,讴歌爱情的甜密,洋溢着热烈欢快的情调。爱情是什么,是永远存活在乌托邦的国度里而又始终受到深陷其中的男女所顶礼膜拜的一种微妙感觉。爱情不是生活的全部,却无疑成为了生活中不可缺的部分。《毛诗大序》中说“诗者,志之所至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诗歌由内心的感发所产生,而爱情是人类最纯真的感情表露,也是最值得用诗歌来歌颂的。因而也成为了文学中一个永恒不变、青春永驻的主题。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情调,但不管是何时,爱情都是人类特有的感情,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冲动。《诗经》中的爱情诗,热烈而浪漫,清新而纯净,是心与心的交流,是情与情的碰撞。

1.1 反映爱的热烈与欢乐。古代婚姻存在人们的思想中就是“媒约之言,父母之命”,青年没有恋爱的自由,一切听命于媒约之言或者父母之命。年代越是古老,这种风俗越是浓厚。男女之间只在履行着一种责任,一种风俗。其实不然,在《诗经》中我们看到在礼制完善之初时周代社会男女交往的清纯本色,看到了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青年男女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和大胆表露情感的欢乐场面。如《郑风溱洧》: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这首诗是描写郑国上巳节男女聚会的盛况与欢乐的,反映了当时郑国民间的风俗。上巳节是三月上旬的巳日,。据说春秋时代在三月上巳这一天,郑国男女到溱、洧二水的岸边举行祭祀,消除灾害。少男少女们也借此春游的机会谈情说爱。阳春三月,春日暖暖,芳草青青,众多男女齐集溱水、洧水岸边临水祓禊,祈求美满婚姻。“士与女方秉兮”。一对青年男女手持香草,穿行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且乐!”他们是那样的清纯,无束地感受着春天的气息,感受着社会给他们营造的浪漫自由的恋爱气氛以及彼此相爱的甜蜜。“维士与女,伊其相谑,”他们边走边相互谑闹,笔调欢畅流动,一对活泼泼的青年男女跃然纸上,他们无拘无束地调笑着,欢笑着,“赠之以勺药”并互赠芍药以定情。好一幅笑谑欢乐的流动画面。从中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和谐、自由、平等,弥漫着愉快与天真的气息。

又如《召南野有死糜》:

“野有死糜,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林有朴蔌,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兮,无使漭也吠。”

这是一首求爱诗。初民社会要求男子孔武有力,故男子求婚,要猎获野兽献给女子,以证明自己是个真正的男子汉。诗中反映的正是这种简朴纯洁的风俗。诗中第一章、第二章写的是一位正在郊外丛林中打猎的青年遇到了一位如花似玉的女子,他以言语相挑,以小鹿为赠。第三章写那位姑娘欣然应允并和他幽会――“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兮,无使漭也吠”,终于获得了女子的爱情。从这里,我们看到的当时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的现实和热闹的场面。《卫风木瓜》“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等等,都是这种自由交往、热烈相爱的反映。

这个时期,描写男女青年相见的诗歌还有很多。如《陈风东门之》:“不绩其麻,市也婆娑”描写女子也不织麻布了,却赶到热闹地方去跳舞相会。《郑风葬兮》则写郑国青年人相互拉歌的热闹场面――“箨兮箨兮,风其吹女。”这就是在《诗经》中所反映出的当时人们恋爱的热烈场面和纯朴的风俗民情。

1.2 反映爱的缠绵与坚贞。“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在自由热烈的气氛中产生的绵绵情意和渴望爱情的坚贞,在《诗经》也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周代时期,统治阶级为了增加人口,增强国力,亦鼓励男女自由恋爱及时结婚,于是组织了大规模的春游祭祀活动,在这些活动中,男女青年便可以理直气壮地表达爱意,追求爱情。《周南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由雎鸠的相和鸣,便联想与那位美丽善良姑娘结对,心想:她真是我的好匹配呀!有了这种想法后,男子便“寤寐求之”,朝也思暮也思,想来想去,他便大胆去追求,结果“求之不得”,于是又“辗转反侧”,翻来覆去不能睡,真焦虑呀!怎么办?于是采用“琴瑟友之”,用琴瑟表达自己的心迹,来拨动少女的心扉,最后“钟鼓乐之”,写出了男子求得之后的喜悦与两人相乐的情景,缠绵之情一览无余。

这种爱慕的发展为两情相悦,便有了幽期密约,《邶风静女》这首诗便以男子的口吻写幽期密约的乐趣:“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踯躅。”这句诗是写青年男女相约在城楼下,美丽的姑娘早已按照约写在城角楼等候她的心上人,“爱而不见”这一句暗含着许多情趣,女子急切而羞涩地等待男子的`到来,而当男子到来时,自己却隐藏起来,“搔首踯躅”把男子的那种迫切想见到女子的心情淋漓地表现出来。一逗、一藏,正是青年男女热恋时浪漫情长的表现。而在东周时期,也不乏为爱情不惜一切代价的青年。例如,《氓风柏舟》“泛彼柏舟,在彼中河。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泛彼柏舟,在彼河侧。彼两髦,实维我特。之死矢靡慝。母也天只,不谅人只!”这是一首反抗家庭干预,追求婚姻自主的民歌。诗中写的少女深爱着一个垂着两只总角的天真活泼的小伙子,不喜欢花花公子。然而,她所梦想的自由爱情,却横遭挫折,受到世俗礼教的阻挠,其母也不同意她自找对象,进行干涉。少女感到彷徨苦恼,望着行驶在河中的柏舟,怀念着自己心中的恋人,由于她对爱情忠诚专一,誓死不改变自己的主意,从内心发出坚定的誓言:“之死矢靡它”,宁死不服从父母安排,可谓开抗婚之源头了。《诗经》所反映的不仅有烈妇贞女,还有对爱情忠贞不二的男子,如《郑风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出其,有女如荼。虽则如荼,匪我思且。缟衣茹,聊可与娱。”这首诗写一位男子面对如云的美女,仍对爱情忠贞不二,只想念他白衣衫绿围巾的妻子,这在一夫多妻制的古代可谓难得。爱情是具有“排他性”的,古人未必对此形成理论,但也深知其中道理。《召南江有汜》:写了一位女子抛开为她安排好的从嫁(妹妹或侄女)独自出嫁的事。当时普遍有从嫁的习俗,而这位女子毅然拒绝,显然是对“爱情”两个字有着较为明确的认识。

1.3 歌颂婚礼和美满欢愉的新婚生活。《诗经》中反映结婚和夫妻家庭生活的诗,虽不如情诗丰富,但也很有特色,如《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这首是对女子出嫁的祝词。诗人以形象的比喻由柔嫩的桃枝、鲜艳耀眼的桃花,联想到新娘的年轻美貌,赞美这位新娘,祝贺她得到美满的姻缘,将来一定能够幸福地生活着。这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生活的良好愿望。全诗情调欢快,充满着喜气洋洋的气氛。经过恋爱结婚后,许多夫妻的生活是幸福美满的,《郑风女日鸡鸣》就是描绘了一对青年夫妇在即将天明之时躺在床上亲昵交谈的情景。全篇通过小夫妻一对一答,表现出小家庭的温馨。这些描写新婚幸福生活的诗歌多选用夫妻相携郊游这一题材。《王风子阳阳》写小两口带着乐器和舞伞相约去参加一个聚会;《郑风有女同车》描写夫妻同游的欢快和感情的加深。

2.描写相思和失恋的痛苦和家庭婚姻的悲剧。在爱情诗歌中,还反映了爱情生活中的苦恼与忧愁。有的是因为失恋,有的是因为生离死别,有的是因为受到家庭阻挠,有的是因为受他人的破坏。总之,它们表现的爱情生活中的种种不幸,反映了社会对爱情的摧残。这类诗情调忧伤,缠绵悱恻,富于感情变化。

2.1 反映相思失恋的痛苦。爱情的自然流露和表白充满了甜蜜,然而现实却给人们的感情增加了许多束缚。相会后总要分别,相别后对情人的思念不断加深,挥之不去。《国风》这类相思诗有十二首,《王风采葛》写别离后的相思苦,一是写莲花,“有美一人,伤如之何”、“有美一人,硕大且卷”、“有美一人,硕大且俨”写男子躺在床上想:美人伤心了吗?想她高窕的身材,黝黑的鬓发和下巴,想啊想啊,想得“寤寐无为”睡不着,想的“涕泗滂沱”鼻涕眼泪流成河。从以上诗我们可看出,相思之苦,形态各异,但大胆直率,毫无矫饰之情,令人惊叹!

如:《周南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息。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这首是江边人民的情歌,抒发男子单恋的痴情。首章连用四个比喻,说明意中人无法追求;第二、三章假想所爱的女子将嫁,自己喂饱马儿去迎亲。诗中情与景水乳交融,男子神魂颠倒的情思与江汉浩渺、烟水茫茫的景色浑然一体,在比喻和暗示中,展现了这个痴心汉因系念之深而产生的焦虑及无可奈何的心境。含而不露,韵味无穷。

《陈风月出》写一个男子的月夜幽思,竟至于“劳心悄兮”、“劳心惨兮”的伤感程度;《陈风泽陂》中的男子在见不到所爱女子时,竟忧伤得寤寐不安而至于“涕泗滂沱”,这是何等的专心而深沉的相思!《郑风子衿》则是写女子对恋人无穷无尽的思念和盼望,竟至于“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表现出刻骨的相思。《王风采葛》写女子的相思之苦,从“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再进而觉得“如三秋”、“如三岁”之久,更强化了想念之切。

2.2 反映世俗、礼教,家长对爱情婚姻的干涉。在《诗经》时代,男女爱情虽然不像后代那样深受封建礼教的压制束缚,但已是“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娶妻如之何,匪媒不得”(《齐风南山》),婚姻自主遭到父母干涉。如《风柏舟》即是写一个女子要求婚姻自主遭到父母干涉时所发出的誓言“鬃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这个女子如此顽强地追求婚姻爱情自由,宁肯以死殉情,呼母喊天的激烈情感,表现出她在爱情受阻挠时的极端痛苦和要求自主婚姻的强烈愿望。而《将仲子》则描写为追求爱情努力反抗礼教的束缚,诗中从她对情人的倾诉中,哀求她心爱的仲子“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她是真爱惜树吗?“岂敢爱之”,那为什么呢?“畏我父母”“父母之言,亦可畏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她是怕受礼教束缚的父母、诸兄的责难,可是“仲可怀也”,我依然爱你呀!当爱情的斗争发展到高潮时,就出现了私奔。接着看《王风大车》中“岂不尔思,畏子不敢”,“岂不尔思,畏子不奔”,女子斥责男子:难道不把你来想?怕你不大胆不敢私奔,短短的几句既表明决心,又提出私奔。“觏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缴日。”活着呀,不同室,死了呀,该合葬,你不信,天上的太阳证明我的心!指日为誓,大胆私奔,生死与共。感情是何等真挚,反抗是何等的强烈!

2.3 反映妇女的悲惨处境和命运弃妇诗。在男女不平等的夫权社会,婚姻的幸福对妇女来说,常常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而已。《诗经》表现婚姻不幸的哀歌,为数不少。《邶风绿衣》中那位“心之忧矣,曷维其已”的妇女,因妾得宠而失位,无可告诉,只能在痛苦中煎熬。《邶风日月》则写受虐待的妻子,辛酸地哭诉丈夫的绝情《召南江有汜》写弃妇的苦恼。《秦风晨风》写女子被遗充后满心委屈,忧伤地盼望着丈夫的回心转意;《唐风葛生》,写少妇丧偶,孤苦无依中痛不欲生等等。这类诗反映的是还维持着婚姻的形式和夫妻的名义,处于失宠、幽闭状态的不幸妇女的命运。

《诗经》中还有一些反映不幸婚姻的诗歌。例如:《诗经小雅谷风》“习习谷风,维风及雨。将恐将惧,维予及女。将安将乐,女转弃予。习习谷风,维风及颓。将恐将惧,予于怀。将安将乐,弃予如遗。习习谷风,维山崔嵬。无草不死,无木不萎。忘我大德,思我小怨。”本诗的每章开头用风雨比兴,在“维风及雨”、“维风及颓”及“维山崔嵬”的描写下,给人以不胜凄苦之感。本诗的作者在凄风冷雨中回忆旧时家境贫穷时,丈夫对自己的恩爱,自己为丈夫分担苦难;没有想到的是生活的富裕,反而使丈夫变心,使自己遭到了遗弃。听着谷口呼呼的北风,想着自己悲惨的命运,怎能令人不发出如此的感慨?而最能反映社会问题的是“弃妇诗”这类诗主要表现当时的社会制度下婚姻破裂后妇女的悲惨结局,抒发弃妇的愤懑不平。如《卫风氓》和《邶风谷风》,充满了对负心人的控诉、怨恨和责难,是《诗经》弃妇诗的代表作。《谷风》以一劳动位妇女口吻,自述遭遗弃的哀痛。全诗共六章,首章追述初来夫家时家境贫困,便“及尔同死”的心愿,次章叙遭弃,三章写弃因,经过辛勤劳作,逐渐富裕起来,而其丈夫却变了心,另有所娶,四章言己德,章五诉说丈夫无情寡义,反爱为仇,末章曰:“我有旨蓄,亦以御冬。宴尔新婚,以我御穷。有有溃,既诒我肄。不念昔者,伊余来。”这么一个善良、勤劳、好义、重情的贫家妇女,终于被喜新厌旧、凶暴、薄情寡义的负心男子遗弃。这都是当时的社会所造成的,在当时也相当典型。

而《氓》:更是如泣如诉、凄切地悲凉地反映了夫权社会下妇女的遭遇。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乘彼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这是一首叙事诗,它以一个普通妇女的口吻叙述自己从恋爱、结婚到受虐待直至被弃的全过程。诗人通过这件事,表达了受压迫的广大妇女的怨恨和反抗,反映出男尊女卑社会制度下妇女的悲惨处境,暴露了夫权制度的罪恶本质。全诗六章,每章讲述一个情节。一二两章写女子与氓的相遇与热恋。“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这桩婚事本来是由男方主动提出的。这个氓以“贸丝”为借口,假意殷勤,骗取了女子的爱情。女子不仅把终身庄严相许,并且出嫁时还带去了大量嫁妆。三四章两章以抒情方式写女子被弃后的悔恨心情。弃妇因自己的血泪教训,发出的对同命运的妇女的衷告,它使用权人们看到,夫权社会是产生婚姻悲剧的根源。这两章诗,在抒情中展示故事的发展。第五章写女子在夫家辛劳的生活以及被遗弃无处诉冤的痛苦。“三岁为妇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女子在氓家起早贪黑,日领夜劳作。这样勤劳,最终还是被遗弃。被遗弃后,世人冷淡,连自己的兄弟都不同情。只有“静言思之,躬自悼矣”。这一章对男尊女卑的不平等现象,进行了血泪控诉。第六章总叙女子被遗弃后的复杂心情和最后抱定的决裂态度。可见在有中国特点的宗法制度下,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劳动妇女,受压迫、受欺凌,以至被遗弃,是不可避免的,她们的哀怨和悲伤,具有广泛代表性。

论《诗经》中的婚恋诗及艺术风格 篇3

关键词:《诗经》;恋爱诗;婚姻诗;艺术风格

收稿日期:2010-10-12

作者简介:周健伟(1972-),女,辽宁大连人,东北财经大学职业技术及继续教育学院公共基础教研室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诗经》中描写男女爱情生活的诗篇数量是比较多的。在《雅》、《颂》中占的篇章极少,《小雅》中仅有三四首,主要集中在《国风》一百六十篇,反映婚姻恋爱主题的将近一半,描写婚姻恋爱比较好的诗歌,可占《幽风》的三分之一。在《国风》中看到许多情诗,咏唱着迷惘感伤、可求而不可得的爱情。在后人看来,这也许是一种含蓄的微妙的艺术表现,但在当日,恐怕主要是压抑的情感的自然流露吧。所有这些都是劳动人民思想情感的真实表达。这些诗比较全面的展示了当时婚恋生活的各个方面,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当时婚恋生活的大致情况。《诗经》中的婚恋诗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表现青年男女相爱相恋的恋爱诗,一类是表现婚后生活的婚姻诗。

一、恋爱诗

爱情是男女之间所产生的一种相互爱慕的美好情感,可以让人充满希望,忘却愁苦。因此,爱情的开始都应该是美丽、动人、并且曲折的,都经历了从追求到相约再到不见而相思的过程。

说到追求,人们脑海里一定会想起“窈窕淑女,君子好逑”[1](P.1)这句话,而这句话就出自《诗经•周南•关雎》一诗,这是一首典型的男子追求女子的诗歌,男子为了自己心爱的女子整夜辗转难眠,用弹琴奏瑟的方法来讨女子的欢心。这首诗表达了男子对与自己心上人相伴相随的仰慕与渴望,感情单纯而真挚,悠悠的欣喜,淡淡的哀伤,展现了男女之情的率真。

在《诗经》中表达男子对女子追求之意的诗歌颇多,如《秦风•蒹葭》和《周南•汉广》等,都向我们展示了男子追求心爱的女子时的不同的心情和境况,虽然有时因为很多原因,那个“所谓伊人”永远都只能“在水一方”[1] (P.166),但是也不乏有两情相悦,一拍即合的,如《邶风•静女》一诗,就向我们展现了一对恋爱中的男女幽会时的景况: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1](P.57-59)

这首诗的语言平实、朴素,这是《诗经》中诗歌的普遍特色,因为在当时《诗经》中的诗歌都是以民间传诵的歌谣的形式流传下来的,所以我们只要一读这首诗歌就可以清晰地明白它所表达的意思。全诗是以男子的口吻来写的,生动地描绘了幽会的全过程:男女相约在郊外,看见男子来了,女孩便故意隐藏起来,惹得男子着急,而后又赠送礼物给男子表达爱意。看完了这首诗之后,你是不是也会想起自己曾经天真活泼的纯真年代呢?

《邶风•静女》一诗,将一个古代恋爱中的少女形象生动地跃然纸上,我们就像看见这样一个女孩真实地站在我们身边。所谓“静女”,就是指文静的姑娘,我们可以看出在奴隶社会男尊女卑的思想下,对女子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要求女子文静、守矩。而文中的这位女子也正是一位循规蹈矩的女子,但是循规蹈矩的深闺少女却与男子私下幽会,而且在幽会的过程当中还做出故意隐藏起来的行为,粗看之下,会不会觉得有悖常理呢?也许会有人觉得这样是很矛盾的,但是我们细想一下,又有什么可矛盾的呢?即使是在制度严明的奴隶社会,它所能够控制的也只不过是人的行为而已,它并不能封闭人所有内心的渴望,也不能阻止激情的蔓延。此诗中的女孩更是深情、动人的,明明自己一早就去等候心仪的男子,可是看见他来了又调皮的故意躲起来,想看看男子的反应,看见男子因为见不到她而着急的样子,我想她的心里一定既感动又开心,因为男子的着急更体现出了他非常在乎这个女孩。

《邶风•静女》这首诗虽然没有从正面描写男子的形象,但是从诗句中的细节我们可以看出此男子也是对女子一往情深,对爱情抱着纯洁美好的向往的。例如他见不到女子便“搔首踟蹰”的着急样子,以及女子赠送了礼物给他,虽然只是一枝小小的红管草,可是在他看来却是比珍珠都要珍贵、美丽,因为这是他所心爱的女子送给他的,就算这样东西本身并没有什么价值,但是女子送给他的这份心意是无价的。

《诗经》中描写男女相爱约会的诗还有很多,如《召南•野有死麕》和《卫风•木瓜》等诗也形象地描绘出了当时男女幽会的境象。

有相聚就一定会有别离,特别是在男女恋爱的时候,每个人都想要时时刻刻在一起,但是又因为礼教和传统的约束而不得不分开,相爱又不能够常相,见,于是相思就成为了爱情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诗经》中《郑风•子衿》一诗,这是一首女子唱的恋歌,女子热恋着一个青年,他们相约在城阙见面,但久等不至,女子望眼欲穿,焦急地来回走动,埋怨情人不来赴约,更怪他不捎信来,唱出“一日不见,如三月兮”[1](P.121)的无限情思。这首诗歌和《诗经•王风•采葛》有异曲同工之妙,《王风•采葛》中的男子对思念的女子,也是一日不见如三月、如三秋、如三岁。这些诗歌都形象地将恋爱中的男女缠绵悱恻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二、婚姻诗

几乎每一段感情的开始都是美丽、缠绵悱恻的,而当爱情步入婚姻的殿堂,热情的火焰渐渐冷却,爱情也渐渐开始向着不同的方向发展。就像《少年维特的之烦恼》里说的,“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一样,有些婚姻给人以隽永的温馨,而有些却向人们展现了它无情冷酷的一面。《诗经•周南•卷耳》一诗中描述的夫妇,他们的婚姻是幸福、美满的: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寊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岗,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1](P.8-11)

这是一首妻子怀恋远行丈夫的诗,全篇均通过采卷耳妇女的种种幻想,表达对丈夫的深切思念。她想象丈夫旅途劳累,人困马乏,忧思愁苦,以酒解忧。又想象马儿累倒,仆人累病,丈夫唏嘘长叹。想象得越丰富,表达的感情越深切,越是有感人的力量。就像感情深厚的两个人,即使不在一起也能够清楚地感觉到对方所想,随时随地都会去想对方现在在做什么、想什么。此诗对后世的影响很大,此后许多诗人的思念之作都继承了这一构思。

《周南•卷耳》一诗从头到尾都只是对妻子思绪的描写,虽然其间并没有从正面去描述夫妇之间相处的的融洽和深情,但是却从妇女的思绪中我们可以见出他们婚姻生活的和睦、幸福。首先,从丈夫远行后,妻子在家魂不守舍,只顾着思念丈夫,可见对丈夫的感情是非常之深。而后,我们对妇女所想的内容进行分析又可以看出丈夫对妻子的感情也是非常深厚的,这首诗歌用的是“思中思”的方法让我们的脑海里浮现出了一组并列的画面,第一幅就是妻子思念丈夫,第二幅就是出门在外的丈夫思念妻子的画面。这首诗用侧描的手法,将这对夫妻之间深厚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并不注重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和对事物的描述,而重在抒情,此诗这种别巨匠心的表达方法更是把所要表达的感情变得更加深厚、凝重。

《诗经》中描写婚姻幸福美满的诗歌有许多,但大都是通过侧面描写的手法来进行表达的,但是《郑风•女曰鸡鸣》一诗,却是通过夫妻对话的形式,直白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乡野优美的晨景和一个恩爱和谐的小家庭以及夫妻间真挚的爱情。

婚姻自然有幸福的与不幸的,有的婚姻家庭和睦,其乐融融,而有的婚姻却只是恋爱的时候轻声细语,你哝我哝,婚后才知道遇人不淑,终日愁苦。

《诗经》中的弃妇诗可以说是其中的经典之作,虽然数量不多,但是对人性的刻画却非常深刻,无论是在人物形象的刻画或是在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手法上都颇具艺术特色。

《诗经》中最具特色的弃妇诗应当属《邶风•谷风》和《卫风•氓》两首。这两首诗都是通过被弃妇女的口吻,来表达对薄情男子的控诉。在诗歌中,妇女和男子的形象都显得非常生动、清晰。但是与《邶风•谷风》相比,《卫风•氓》中被抛弃的妇女少了一份怨愤,多了一点理智的坚强,更值得我们的同情: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1](P.87-90)

此诗共分为六章,第一、二章写妇女回想当初与氓相爱幽会和结婚的快乐光景。第三章则是妇女告诫年轻女子,千万不要太沉迷于情人,否则必难以自拔,也提示男子的薄情,无论一个男子怎样倾情于一位女子都是能够说放就放得下的。第四、五章则是妇女诉说自己在几年婚姻生活中操劳家室,兢兢业业。起早贪黑地为了这个家,可见女子本身十分地贤良德。而丈夫却十分反复无常,前后不一,当妻子达到自己所有愿望时,便忘情负义,对妻子十分冷酷无情。不禁引起人们对这位妇女的深切同情,对氓的行为嗤之以鼻。最后一章则是妇女的悔,后悔当初被“及尔谐老”的誓言和两小无猜的说说笑笑蒙蔽了双眼,而氓却变心,把誓言全部忘在一边,给人以凄凄楚楚的感觉。

在这首诗中,人物形象的描写非常成功。尤其是氓这位男主角,从“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这句诗,我们可以看出,氓这个人是一个擅用心机的人,他在爱情面前是一个城府极深的人。他向女主角求婚的时候,并不是直接、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是通过“抱布贸丝”来作掩饰。其次,氓又是一个性格暴躁的人,这点从“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这句话可以看出。虽然,诗中没有明确地提到氓生气、发怒的情况,但是我们从女子的话里可以看出:氓在女子拒绝他的求婚后非常愤怒,女子为了平息他的怒气,又马上说定下秋天为婚期。所以氓的性格特点也决定了女子将来被弃的命运,他的脾气暴躁、善用心机,先用“及尔偕老”的甜言蜜语哄骗女子,但当女子达不到他愿望的时候就露出了凶恶的一面。诗中的女子本来是一个懵懂、对爱情充满幻想的女孩,在经历了被氓的抛弃、被兄弟的嘲笑,那么多悲惨命运的降临,却依然没有磨灭她对生活的追求,虽然她因为在婚前没有看清楚对方的真实嘴脸,导致被弃的命运,但她不放弃生活的希望,刚烈、坚强的性格是值得我们钦佩的。

《诗经》中的婚恋诗用它朴素、自然的艺术风格向我们展示了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男女之间感情的萌生、发展和结果。并通过对不同婚姻的描述,向我们展现了人性的弱点和社会冷酷的一面。在《诗经》中爱情和婚姻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它更多的是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全面的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因此,《诗经》是永恒的经典,是值得我们不断去研究和探索的。

三、艺术风格

《诗经》中所体现有艺术风格是自然、浑厚、不加雕饰的。作为婚恋诗也不例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优美的环境描写

《诗经》中的环境描写随着其所描绘的场景不同而变化的,有时环境也能体现着其情节的不同。就拿《陈风•东门之杨》来说吧,“东门之杨,其叶牂牂,昏以为期,明星煌煌;东门之杨,其叶肺肺,昏以为期,明星晢晢。”这首诗写了三个场景:一个是杨树的叶子,一个是黄昏,一个是天上的星星,描绘出黄昏时分迷迷茫茫而宁静的氛围,与诗的内容浑然融为一体。黄昏时分,一对情人,在沙沙的杨树林中,望着天上的星星,那种心情、那种景象是何等的美妙!

《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那生长在河边颜色苍青的茂密芦苇,晶莹透亮的露珠已凝结成白茫茫的浓霜,那微微的秋风送着袭人的凉意,那茫茫的秋水泛起浸人的寒气,这为我们描绘出一个美丽清冷、朦胧迷茫的艺术境界,这不仅是秋天那种特有景物的描写,更能表现出男子追求不到女子那种心境,通过意境深远的环境描写,含蓄委婉地表达了相思和追怀之情。

(二)浓烈的抒情

中国诗歌大都是抒情诗,而且以抒情诗为主的诗歌,又成为中国文学的主要样式,当然,《诗经》中的婚恋诗本身也就是抒情诗。《卫风•氓》女主人公为情所动,悲情所困,继而以身相许。在婚姻生活中,她谨守妇道,日夜操持家务,成就家业。可不曾想负心男子“二三其德”,反复无常,凶暴相加,在年老色衰之时,弃之如敝屣不顾。抒情主人公通过叙述从相恋到遭弃的悲剧过程表达不尽的懊悔和深深的怨愤。《周南•关雎》的中的男主人公眼前出现的是一位美丽姑娘采摘荇菜时“左右流之”的苗条、优美的身姿,使他夜不能寐,然而,大约这只是一厢情愿,他只有独自在床上“辗转反侧”,直到天明。这一章既有直接的心理描写“悠哉游哉”,写其绵绵情意,思念不绝,又有动作描写“辗转反侧”,突出其内心状态的不平静,形象逼真地表现了主人公的深深的思念之情。

(三)人物形象极富个性化

《诗经》中的爱情诗不论长短,都有一定的人物形象,在人物形象的描绘上都极具有个性化。就拿《卫风•氓》这首诗来说吧,首先写出了女主人公对心上人一片痴情的形象。“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因不合礼节女主人公并没有答应心上人的要求,这引起了心上人的不满,但这女子“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劝心上人不要生气,“不见复关,泣涕涟涟”不见到心上人不禁忧伤哭泣起来,这为我们描绘出一位极其温顺、极其多情的女孩子的形象。另外,“自我徂尔,三岁食贫。……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给我们描绘出一位一个吃苦耐劳的妇女形象。诗的最后“淇则有岸,隰则有泮”、“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为我们描绘了一位刚毅果断的女子形象。

(四)《诗经》中婚恋诗比兴修辞方法和优美和谐的韵律

1.比兴的的运用

诗经中最突出的修辞手法,就是比兴,作为婚恋诗也不例外,《周南•关雎》诗歌欲写所思之“女”,先以雎鸠起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既是兴,又是比,雎鸠天性温顺,可比淑女之娴静;雎鸠乃“河洲”常见之鸟,可使人联想起常来河边采荇之女;“关关”乃雎鸠雌雄唱和之音,可起“君子”思“逑”之情。彼此起伏的水鸟和鸣,比喻青年男妇求偶。《溱洧》全诗两章,分别以“溱与洧,方涣涣兮”、“溱与洧,浏其清兮”起兴,描写青年恋人群游嬉戏的情景,烘托出美好温馨的气氛。《谷风》的起兴句“习习谷风,以阴其雨”,用风雨交加的自然物象,比喻夫妻关系的破裂和丈夫的暴躁。

2.优美和谐的韵律

(1)叠韵、双声的运用

《诗经》中的语言很有特色,不但词汇丰富,就双声叠韵的运用也十分普遍,作为《诗经》中的婚恋诗,叠韵、双声的运用当然也很是不少:如《关雎》中的“窈窕”、“参差”、“辗转”等,这不但增加了诗歌的韵律美,更细腻地传达出诗人曲折细微的情感和物象活泼的情状。

(2)四言为主的句式,整齐中显示参差错落之美

《溱洧》“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有四言,有三言,也有五言,但四言为主,显得错落有致。重章复沓的形式,造成回环跌宕的气势。《诗经》中的诗歌大都四言为主,采取重章复沓的形式,婚恋诗也不例外,《周南•关雎》中都是四言为主,“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毛之。”重章复沓的形式,这几章中间几更换了几个字,但意义却发生了改变,推动的情节的发展。四言为主,运用双声叠韵和重章复沓体现了一种富于变化的韵律美。

总之,《诗经》的婚恋诗以其丰富的思想内容、自然浑厚的艺术风格和和谐的韵律记录了古代人们美好的爱情婚姻生活,为我们研究古代的风俗历史提供了宝贵的材料,是诗歌中的珍品,成为劳动人民世代相传的绝唱。

参考文献

[1]王秀梅.诗经[M].北京:中华书局,2006.

《诗经·国风》中的婚恋诗 篇4

本文将对《风》中的婚恋诗进行简单分类赏析,以便比较清晰的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婚恋生活,并从中得到启发。

摘 要:《诗经·国风》是《诗经》中的精华,大部分作品是劳动人民的集体创作,其中以表达爱情的恋歌和反映妇女婚姻与命运的诗篇为多。宋代郑樵说《风》是地方特色的歌谣,为“小夫贱隶妇人女子”所喜唱,朱熹也认为“风者,民俗歌谣之诗也”。所以《风》的这些婚恋诗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和幸福的追求以及对歧视、遗弃妇女的批判。

关键词:《诗经》;《国风》;婚恋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最早产生于商代,其他大多数属于周代,最晚的大约创作于春秋中叶,总共历时五六百年。今本《诗经》共有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有160篇,朱熹《诗集传序》中道:“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可知男女言情之作确实是《风》诗的主要内容之一。程俊英主编的《诗经注析》例举了《风》中的77篇婚恋诗,可以知道160篇《风》中有一半的诗歌都是婚恋诗。这些婚恋诗展现了诗经时代男女之间比较自由的恋爱生活,里面有率真大胆的表白,也有对不合理的婚姻的批判,表达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的恋爱婚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描述了在婚恋生活里的忧喜得失,变化离合。我从劳动人民追求美好的婚恋感情的角度,把《国风》中有关爱情婚姻的诗歌作品,从恋爱到婚姻的各个阶段作一个简单大致的分类,以便欣赏。

一、男女约定婚姻之前的阶段。

(一)对于女子到了适当年龄尚无爱人,唯恐耽误了美好青春的心理。《召南·摽有梅》里描述的非常真切: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在古代民间的仲春时节有“会男女”的风俗,《周礼·媒氏》中载:“仲春之月,令会男女。”此诗应该是描写当时女子以梅投男的情景,将梅子投向心仪的男子,内心中急切的盼望着答复,诗中通过“其实七兮”、“其实三兮”、“顷筐塈之”三组情感的递进,将女子内心的悸动和情绪跃然纸上

(二)对于男子,如果遇到了心仪的女子便会对她专一执着的表达爱慕之情。如《王风·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在古代采集通常是女子的事,可以知道被怀念者应该是位女子,闻一多曾指出“采集皆女子事,此所怀者女,则怀之者男”。所以怀者的.“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如三秋兮”、“如三岁兮”,相思呈指数倍增长。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形象浪荡的美男子,一个温柔隽永的女子和一场铭心刻骨的爱情。这种对爱情的执著而又热烈的情感在《郑风·出其东门》中还有更为深刻的表达: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

出其闉阇,有女如荼。虽则如荼,匪我思且。缟衣茹藘,聊可与娱。

这首诗的大概说的是东门的游女虽然“如云”、“如荼”,都不是我所属意的,心中只有那位“缟衣綦巾”的姑娘,不仅表现了主人公对心仪女子的爱慕,更多了一层对该女子的专一执着之情。在国风中描写男女爱慕的还有很多,如《召南·野有死麋》和《郑风·出其东门》,以及描写女子对心上人倾慕之情的《唐风·有杕之杜》和《桧风·羔裘》等。

(三)表现两情未通,单方面的爱慕与惆怅的诗歌,《周南·汉广》中“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在水一方的“游女”求之不得的失望和感伤之情。又如《郑风·东门之墠》的“室迩人远”和《秦风·蒹葭》的“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都是描述追求意中人受到了阻碍。当家庭礼教或封建世俗的阻挠不能嫁给情郎时, 诗经时代的男女也会表现出勇敢的反抗精神。例如《鄘风·柏舟》。

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泛彼柏舟,在彼河侧。髧彼两髦,实维我特。之死矢靡慝。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描写女子对爱情自由的向往与追求,面对父母的阻挠,“之死矢靡它”表示了对爱情的忠贞不渝,类似女子抗拒逼婚的还有《召南·行露》等。有的青年男女为了争取婚恋自由甚至愿意抛弃为封建社会的各种社会束缚而私奔。如《鄘风·蝃蝀》、《王风·大车》等都有描述。

二、男女恋爱和嫁娶的阶段

青年男女经过了“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卫风·木瓜》)的定情阶段之后,《风》还记载各种各样抒写男女约会的诗,例如一对恋人相约在桑间濮上:“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卫风·桑中》),或相约在城墙的一角见面:“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邶风·静女》),或女子在城楼上焦急的等待情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青子佩,悠悠我思”、“一日不见,如三月兮”(《郑风·子矜》),再或者描写情人相约出游的《王风·君子阳阳》、《王风·丘中有麻》、《郑风·溱洧》、《郑风·野有蔓草》、《陈风·东门之杨》以及《齐风·东方之日》等。也有些诗描写男女情人之间闹别扭而苦恼,例如《郑风·狡童》:“不与我言”而“使我不能餐兮”、“不与我食”而“使我不能息兮”。不过《国风》中男女之间哀怨的爱情诗毕竟属小部分,这里就不过多探究,接下来便赏析一下婚姻诗。

上一篇:爱与工作下一篇:秘书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