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综合实践活动

2024-05-08

初中地理综合实践活动(精选十篇)

初中地理综合实践活动 篇1

对于刚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来说, 对中学学习、生活还不是很适应, 甚至对环境还不了解, 学习兴趣需要激发, 学习方法需要培养, 同学间的合作需要锻炼, 但他们有的是对新事物的渴望和蓬勃的朝气与活力。教师在设计活动方案时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特点, 有针对性地取题, 活动方式和目的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 不能太难、太高, 学生无法达到;也不能太简单, 学生没有爱好。另外, 学生年龄还比较小, 活动应以家庭、校园和社区为中心, 以人地关系为主线, 既与教学相关联, 又联系生活, 只有这样的方案才切实可行。在实际教学中, 我们进行了如下几种类型的尝试。

地理课程的研究对象是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 它兼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这一特点决定了初中地理教学必须走出课堂, 到大自然中去, 到社会实践中去。结合初一教材, 我们设计了以下几个实践活动方案。

1.在学习了《地图》一节后, 指导学生绘制学校的平面图。学生刚升入初中不久, 对校园比较熟悉但不够全面, 刚学习了地图的基本要素, 通过绘制学校的平面图, 可以很好地把二者结合起来, 既可以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又可以增强学习兴趣, 还可以激发学生对校园的热爱之情。

2.在学习了《海陆的变迁》一节后, 指导学生实地考察家乡的海陆变迁。课后组织学生分组找寻我们身边的海陆变迁, 因为是山区, 在我们身边就有许多海陆变迁的实例, 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效果显著。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长, 环境问题已从地域性问题变为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之一, 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 因此, 环境教育在中学教育中日益受到重视, 这也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又一平台。

1.结合重大的环保节日进行深入了解。随着环境问题日益得到关注, 联合国和我国政府都确定了一些重大的环境节日, 如4月7日“世界无烟日”、4月22日“世界地球日”、5月11日“世界人口50亿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等。每一个节日来临, 教师都向学生具体地介绍它的由来和现实意义, 让学生搜集资料, 并探讨针对这一问题, 我们都应该如何做。通过环保节日的宣传, 学生不但增强了环保意识, 而且开阔了视野, 丰富了知识。

2.结合实际寻找生活中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有很多都存在于我们的实际生活当中, 能够意识到并解决这些问题就是教给学生“学会生存、学会生活”。针对我们日常生活中产生大量垃圾如何处理这一问题, 我们设计了“生活垃圾, 你会分类吗?”的实践活动方案;学校周边小饭馆天天使用的一次性的筷子和餐盒数量惊人, 学生进行了调查并发出了“自带饭盒, 拒绝使用一次性餐具”的倡议等。这些活动贴近学生生活, 可行性强, 并且对学生的现在乃至将来都会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是我们进行环境教育比较典型的案例。

通过初一地理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综合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 运用地理知识的技能有了明显的增强,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逐步明确, 具体意义有:

1.有益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地理实践活动对正确理解地理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生实践活动可以为课堂上和书本上抽象的、孤立的知识提供极为生动形象的例证和解释。如绘制校园平面图可以使学生对地图的使用和绘制有深刻的熟悉。学习一切知识的目的都在于应用。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通过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 而看到地理知识的价值。

2.有益于地理知识和技能的迁移与发展。例如学生通过初一地理的学习, 熟悉气候、地形、交通、资源等是人类生存的先决条件, 并通过实地调查、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到人们的居住场所与气候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气候直接影响着房屋的形态和结构, 通过探究学习分析西亚热带沙漠里和严寒的极地地区人们居住场所的形态特点, 就是对地理知识和技能的迁移。

3.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在综合实践活动中, 无论是采取个人活动还是小组活动的形式, 在活动中每个人都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为了履行责任, 必须依靠自己的头脑和身体, 自主地思考和行动, 这就形成了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活动以小组或集体的形式进行, 人际交往的机会要比课堂上多, 即使是个人活动, 也需要学生不断同他人进行交流, 综合活动实践使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得到提高。学生的实践活动还可以锻炼学生, 学生的实践活动几乎没有或很少现成的资料, 所需数据、事实实例, 都要靠学生自己寻找、查阅、选择、摘录、分析。这种搜集和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工作极为有利。

我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我们教书最重要的是引起学生的兴趣。”初中学生好动, 好奇心强, 好表现, 对地理课比较感兴趣, 但是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差, 因此在地理教学中综合开展多种多样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综合实践活动, 在培养学生地理兴趣、地理素养等方面有重要作用。这需要地理教师转变思想观念, 不断学习, 拓展知识面, 提高业务素质才能设计出符合学生学情的实践活动, 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朱丽.建构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的几个基本视角[J].地理教学, 2012 (8) :39.

地理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篇2

校园综合实践活动

2015/2/9

主题

校园环保节能 适用年级 七年级 设计意图

根据教育部有关学校节能环保的的通知及平舆一中的综合实践实施的实际情况,拟在本学期以环保节能为大主题,以各班为单位,围绕主题自主开展一系列环保节能综合实践活动,并于5月中下旬进行一次成果交流。活动背景

当下环境问题是全球的热点问题,关系到全人类每个和国家和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尤其是我国人口和环境之间的矛盾急剧上升。结合我我县的实际情况,我省市农业大省,我县是驻马店人口大县,18个乡镇,90多万人口。历年干旱和洪涝灾害现象时有发生。我校的实际情况是:我校是住宿式学校,学生大多是农村学生,亲身感觉到环境对农业的影响,都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活动分析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淡水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同时,由于不合理的利用,本来短缺的淡水资源日益紧张。虽然人们对水域污染的原因及其危害、空气污染对人类的危害、控制和减轻空气污染的一些措施、生物和环境、人和环境的联系有一些了解。但孩子们缺少应用保护环境基本知识的实践活动,如考察活动、调查

活动等。根据中年级学生年龄特点,我们应做到趣味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并尝试与语文、信息技术、数学、音乐、美术等学科整合,体现新课程改革理念,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既有社会实践,又有研究性学习,突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综合性、开放性和生成性,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活动安排

活动过程共计6课时。活动目标

1、让学生从生活中选择课题,通过课前调查、搜集,课上研究、讨论,课后实践、研究,使学生乐于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他们勤于思考的习惯,勇于探索的精神及自主探索的能力。

2、通过设计各种课题方案,培养学生学会调查、实验、参观访问、查找资料等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对信息的分析、整合能力。

3、通过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分析、研究,从而有所发现,体验到与人分享的乐趣及成功的快乐,从而使学生关注社会,关心自然,树立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活动准备

师资准备:成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小组,以及班主任、各班综合实践活动

时间安排:每周综合实践活动课及课外活动时间。

活动计划

通过学生的讨论,我们知道垃圾也能变废为宝,比如:废饮料瓶能做手工、没用的硬卡纸、碎布能做贺卡、布贴画、制作花瓶等。生活中用过的纸杯、喝空了的易拉罐、塑料瓶、过时的挂历……留着无用,弃之可惜,能否将这些废旧物品,通过巧妙地再利用,做成装点我们生活的小饰品,使旧物换新颜。废物利用,既保护了环境,又节约了资源,让学生在想想、做做中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动手操作和实践创新能力。

学会利用吸管制作壁挂的方法,并且使学生认识到废弃物的价值,以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让学生人人动手、动脑参与制作相框,并鼓励他们大胆提出自己的创意,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活动四:垃圾箱的设计与制作

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垃圾箱在生活中的作用,从而增加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设计垃圾箱,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可以让学生看各种各样垃圾箱图片,提出优点或需要改进的地方? 然后由学生为学校、家里、公共场所等地方设计一只最科学、实用、美观的垃圾箱。设计好后,学生小组内交流,并说一说自己的创新之处。最后为自己设计的的用垃圾箱创设一句广告词,设计广告词时要简洁易记、具有宣传性,还应与垃圾箱途、形状相吻合。活动五:设计未来的交通工具

通过学生自己调查分析家庭交通工具发展的过程,从而体现科学技术的伟大。学生畅想未来的交通工具、设计未来的交通工具,从而培养

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实践能力及合作能力。

活动六:制作环保购物袋

首先给学生观看禁止无偿使用塑料袋的条令,由学生谈一下使用塑料袋的危害,了解塑料袋的代用品,纸制塑料袋或无纺布塑料袋,根据操作步骤,与学生一起制作。

策划教师: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地理实践研究 篇3

关键词:学习兴趣;综合实践;地理实践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中应开展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研究性、探究式学习和实践活动,把地理实践作为高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贯彻综合实践的渐进、深入原则,保障素质教育的实效。

一、高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是国家意志和社会需要的体现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课程计划中规定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与校本开发的课程,是与学科并列而不是从属学科的综合课程。

从国家角度分析,在计划生育国策的影响下,人口数量得到了很好的控制,而核心与关键是提高国民素质。因此,在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就成为人才培养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

当代社会发展迅速,但我国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正如吴刚平教授所说的那样:我们只能培养打工仔,培养不出老板;只会解题,没有问题;只求稳准,不会冒险。为何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高分低能?为何随着学校学习年限的增加学生学习兴趣逐渐丧失?为何幼儿忙探究,学生忙解题,成人忙休闲?

二、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主体发展的需要

高中生具有兴趣潜向发展,对模仿和探索持认同或厌恶感性化的心理特点。让他们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净化正向发展环境,能使他们的兴趣爱好得以培养和发展,就能渐渐形成技能和特长,为人才发展打下基础。

三、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应立足于地理实践而不局限于地理

活动采取以学生为主,与教师指导、总结反思相结合的模式。对任何实践活动,教师都要加强领导,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活动,发挥好主导作用。但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则应以学生为主体,大胆让他们去亲自动手动脑,去探索,去创造。要让学生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过程中增长才智,不断进取。

教师要耐心地加以启发指导,精心组织设计,将地理实践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开展地理实践活动的形式是丰富多样的,应根据学校所在地区环境条件和可能提供的条件,选择开展适当形式的实践活动,按活动范围可分为校内和校外两大类。

校内活动主要有:气象观测与天气预报、滑坡观测与预报、天文观测、教具制作、实践阅读、地理墙报、知识专题讲座或报告会、辩论赛等。

校外活动有野外观测、乡土地理调查(包括自然生物、经济、人文、环保等)、地理旅行、地理参观、测量与地形图绘制采集标本(包括岩矿、动植物、土壤等)。

活动组织形式可以是以班、组、兴趣小组、协会等为单位,在时间上可以是长期的,如气象观测、滑坡预报等;也可是短期的,如地理展览、地理调查、地理报告会、主题班会等。

四、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结与问题

1.走出课堂,真实交流,增强德育效果

几年来,笔者发现,在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参与的各项综合实践活动中,师生间越了解,德育成效越好。在每次活动中,学生都远比课上更积极。教师能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和帮助,同时对于好学上进的学生进行表扬,增强了德育工作效果。

2.把实践活动当成玩,是任务,或是形式

在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许多教学环节异化导致综合实践活动仅仅为活动而活动,即“只有活动,没有课程”。活动的设置丢掉了校本课程的本意,既没有反映地方、学校特色,又没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这种活动空有其表,毫无内涵,学生无所得、无所获,背离校本课程设置的初衷。校本课程中的活动必须是有规划、有设计、有组织、有评价的,必须是与学生的兴趣、意愿和生活以及社会发展需要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不是只有综合实践就可以,从教师到管理者都容易忽略学生活动的过程评价,以学生作品为最终目的,形成千篇一律的活动结果。学生的发展是多样化的,高中综合实践活动应注重总结与反思,而不能单一化。

参考文献:

高中地理环境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探究 篇4

环境问题在现代社会越来越严重, 加强环境教育, 增强环境意识, 是高中地理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更深刻地了解我国环境问题, 增强环境意识, 探究解决方法, 我们试图探讨将环境教育贯穿于各种综合实践活动中, 让学生通过环境观察、实践、调查、分析、归纳, 获取环境知识和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念。走出长期以来只在课堂上大量灌输知识概念, 忽视实践技能, 限制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模式。

二、高中地理环境教育综合实践活动中应该贯彻四个“必须”

(1) 高中地理环境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必须紧扣课程改革的时代要求和发展趋势。时代要求我们培养一代素质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 新的教学改革要求我们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 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中地理环境教育实践活动可以作为很好的切入点,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项目和活动方式, 综合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 开展以学生为主体, 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为主要特征的多种活动内容的教学形式, 从而促进学生情意、操作技能和认知协调发展。

(2) 高中地理环境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必须结合学校所在区域, 紧密联系乡土地理内容。第一, 各区域都有不同于其他区域的地理特征, 各区域可持续发展必然采用不同措施。结合学校所在的具体区域进行研究, 能培养学生严谨务实、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第二, 乡土地理是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的载体, 为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一个研究的平台。学生通过调查收集身边的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 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会将地理基础知识应用于实践, 进一步掌握地理学的知识和研究方法, 而且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将地理各要素综合起来研究的能力。

(3) 高中地理环境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校的实际情况, 切实有效地管理好外出调查的学生。为使课题研究能够顺利地开展, 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 在学生现有的学习习惯与课改所倡导的新型学习方式之间取得可行的转化措施。其次还要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 如学校以往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经验、学校的关系网、学校所在地的环境情况, 学生生源的分布, 制定对学生外出调查的管理措施、学校的图书资料和校园网建设等情况, 这些方面都是必须考虑和做好准备的。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 篇5

一、活动背景及设计意图分析

(一)活动设计背景分析

【新闻调查】《北京青年报》公众调查组曾在北京八大区搞了一次调查。调查对象是包括市属县的年龄在6岁至14岁的学生及其家长。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89份。

结果之一:相当多的独生子女不干家务或很少干家务。在调查所列5项劳动种类中,只有15.5%的孩子经常购物;11.6%的孩子经常打扫卫生、整理房间等;8%的孩子经常洗碗、洗菜等;6.6%的孩子经常洗衣服;3.9%的孩子经常做饭。从上述数据来看,比例都是相当低的。另外,有69.7%的孩子明确表示从没做过或很少做饭;63.2%的孩子表示从没洗过或很少洗衣服;48.1%的孩子表示从没做过或很少做洗碗、洗菜等简单家务劳动;38.6%的孩子从没买过或很少买东西;31%的孩子从没做过或很少做打扫卫生、整理房间这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结果之二:独生子女平均每天的家务劳动时间太少。0分钟的占9.7%;1-10分钟的占47.3%;11-20分钟的占27.2%;21-30分钟的占11.9%;31-60分钟的占2.8%;1小时以上的只有1.1%。我国青少年平均每天劳动时间远远低于其他国家的孩子。

(二)活动设计意图分析

现在的独生子女处在大人的包围之下,依赖性强、任性,很少懂得体谅父母。而现在父母又只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忽视劳动能力的培养。在家里很少让孩子干家务活,劳动能力较差。缺少劳动体验的孩子很难体会到父母们生活的艰辛。由此本人设计了这样一个主题的实践活动。意在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知道自己作为家庭中的一员,参加家务劳动自己也有份,应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在家长的指导下理财、买菜、做简单的饭菜、刷碗、扫地、收拾屋子等。孩子在参与中提高劳动能力,养成劳动的习惯,更重要的是体会到家长当家的不易,从而更加理解、体谅家长。

二、活动目标:

(一)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收集、整合信息的能力,并能对已有信息进行一定提炼。2.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做明明白白的消费者。

3.学会分工协作,培养小组合作精神和分析交流问题的能力。

(二)知识目标

1.学会做家务,学会安排家庭一天生活开支。2.了解一些生活中的环保小常识,并学会一些简单易行的处理家中废弃物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熟悉身边的各种家务劳动,逐步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增强家庭责任感。

2.体会父母每天为生活操劳的辛苦,更加热爱体谅自己的父母,能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

【目标解析】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目标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对家务劳动、家庭理财等与个人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调查、梳理和体验,让学生亲身探求,收获劳动成果。整个活动过程不求得出一个统一的结论,重在学生努力的实践,强调的是学习的过程。

三、活动方式

此次活动主要采用探究、讨论、体验等方式进行,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学科整合设计预想

(一)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活动中学生观察、交流父母做家务填写调查表并说说感受,并撰写当家日记,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表达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等。特别为学生提供了有亲生体验的写作素材。

(二)与思想品德学科的整合。观察父母做家务,并坚持自己每天做至少一样力所能及的家务,体会父母每天为生活操劳的辛苦,更加热爱体谅自己的父母,能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

(三)与其他学科的整合。用各种方式展示父母最辛苦的一项家务劳动并说说自己当时的感受,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表达的平台,让通过写作、绘画、作曲、摄影、电脑制作、表演模仿等形式展示自己的实践成果,使自主探究能力得到个性化的发挥。这一环节与语文、美术、音乐、信息技术等学科相整合。

六、课前活动准备

(一)确定探究的课题与方向,成立探究小组。(按兴趣自由组合,5—8人为一组,各组推选一名组长。)

(二)提出探究要求。

1.切入点要小。如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开展梳理探究:家庭开支调查组、家务劳动体验组、变废为宝研究组等。

2.围绕探究方向采用观察法、调查问卷法,查找文献资料法等开展调查研究。

3.归纳总结调查结果并能谈谈自己的看法。

【活动解析】“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的主要学习过程在课外,而不能依靠课堂上教师的讲授,课堂只是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和交流学习心得的舞台。学生应花费一定的时间在课外搜集资料,展开调查,深入研究,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课堂上,主要组织学生交流、展示探究成果,交流探究心得与活动体会。成果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口头交流,可以是笔头作文,可以是班报校刊,也可以在网上交流等。

七、课内活动过程 活动一:我是家务能手

(一)家务劳动调查(调查表见附表1)

1.汇报调查的结果:爸爸妈妈一天要做哪些家务事?

2.数一数其中一个同学调查的爸爸妈妈一天所做家务的总数,体会爸爸妈妈的辛苦。

3.课件出示任务:仔细观察爸爸妈妈做家务,把你认为他们干得最辛苦的一个家务劳动的过程,用描写、绘画、表演等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并谈谈自己当时的体会和感受。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仔细观察,进一步体会父母做家务的辛苦,培养它们的观察、思维能力。同时在展示时,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表达的平台,让写作、绘画、作曲、表演模仿能力得到个性化的发挥。

(二)智力竞答

1.怎样去掉桌子上的油腻?(可用纱布包裹湿的茶叶渣擦抹,或用冷茶水擦洗,也可用牙膏或洗涤剂清洗。)

2.如果炒菜炒咸了,有什么方法补救吗?(有多种办法,根据炒菜的不同而定,如炖菜类,可以加入适当的水,炒菜可以加入适量的糖或醋。)

3.去超市买食品,挑选时要注意什么?(食品外包装完好,无损坏,然后,看生产日期、保质期,挑选最新生产的食品,此外还要尽量挑选知名的厂家)

4.你还有哪些做家务的小诀窍呢?

【设计意图】为了能让学生顺利完成当家任务,安排了这一趣味性的比赛环节,特别是家务小诀窍,是对自己生活常识的一次总结。

(三)厨艺大比拼 幻灯片出示比赛规则:

1、可采取小组探讨、研究、合作等方式通力合作,交流厨艺,设计一道招牌菜谱。

2、推选一位代表参加“厨艺大比拼”模拟活动,从“简单易学”、“富含营养” “经济实惠”等多角度推销本组招牌菜。

3、汇报成果,评选最佳创意奖3名。

【设计意图】本环节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同时为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加强打下基础。在整个活动实施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去锻炼,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活动二:我是理财高手

(一)家庭开支调查(调查表见附表2)。

1.根据调查结果说说家庭中一般都有哪些开支?(水电、煤、菜金、学费、饭费、医药费、娱乐消费、礼尚往来等)

2.以自己家庭的开支状况为例,说明在这些开支中,哪些是维持生活的必要开支? 3.说说你家一般每月的基本生活费是多少?

4.引导学生算出全班的平均生活水平,并可提醒学生对这个结果不必非常的精确,可以保留整十数或整百数。

【设计意图】根据小组商议的实施计划,小组成员们用访问、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来了解家庭收入,然后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算出每月开支、一天开支。从孩子们的实际行动中,我们可以欣喜地看到他们学会了关注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切,学会了为父母、家庭分担一份责任,比如学生在安排家庭一天开支时,由原来的乱花钱、只买最贵的变为现在的理性消费。

(二)创设情境、小鬼当家。

1.情境故事:这学期,班中从内地转来1位同学,爸爸是某厂的技术员,每月收入3000元,妈妈是学校教师,每月收入2000元。一家人每月伙食费、通讯费、物业费、汽车燃油费等基本生活费用约2500元。住房按揭每月1000元。

有一天,一家人坐在一块向当家的爸爸提要求:

孩子说:“我喜欢读英语,电视台介绍的语音复读机不错,我想要一个”。

妈妈说:“每天坐办公室,缺少锻炼,买台健身器或买个跳舞毯,健身娱乐两不误”。

孩子说:“我还想要台游戏机,同学们都有”。

妈妈说:“家中电视机老了还是21寸的,趁现在彩电降价,换台42寸液晶的吧”。

孩子说:“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我想今年暑假我们全家都去杭州旅游一次怎样?”

爸爸说:“我看还是买台电脑,现在是信息时代,有了它,便于工作学习”。

大家都有理,可难坏了爸爸。

2.以上提到的物品所需的开支如下表:

语音复读机 约600元

健身器 约3000元

跳舞毯(接电视机)约2000元

游戏机 约1000元

彩电 约 6000元

电脑 约5000元 同学们,按他们的收入情况,能全满足愿望吗?不过,如果订个规划,合理安排开支的话,在2~3年之内完成应该是没有问题的。3.如果你来当这个家,你怎样订这个2~3年的规划,来决定先买什么、后买什么?或不买什么?说明理由。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得出方案,并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模拟,同学们活动的积极性、真实性都提高了,让活动有真正的实效。同时也是一次对学生综合知识、技能的运用的考验。)活动三:我谈当家感言

(一)学生畅谈当家感悟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的设计,引导学生畅谈此次活动的收获,学生们普遍能够体会到父母的辛劳、正确的消费观建立的重要性以及生活处处皆学问等问题,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一个全程认识,丰富学生的学习知识,有益知识的积累,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课外延伸,学以致用 课件出示下一阶段的活动内容。

1.制定“今天我当家”计划表并利用周末具体实施,希望同学们能以各种形式展示你当家一天的成果。

2.选择一样自己最拿手的家务劳动,并坚持一个月,以实际行动来回报爸爸妈妈,并请爸爸妈妈打分。

3.打扮自己家的小院或阳台。(提示:拿出自己的零花钱到市场上买一些价廉物美的花草,合理布置,利用时间管护、如浇水、剪枝等)

【设计意图】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来自学生的生活实际,研究的过程也是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通过学生对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探究来获得直接经验,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堂上的诸多活动还仅仅停留在初步设想阶段,唯有走向生活,延伸课外,让自己的劳动成果付诸实践,为生活所用,才是学生学习发展的最终目标。

八、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综合实践活动,孩子们积极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围绕活动主题,学生们结合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主动参与、深入探究、亲身体验,成为了活动的最大得益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增强了与人交流合作能力 在现在的社会中,交流与合作能力已日渐成为人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中,孩子们在完成了小组任务的同时,学到了与人交往、合作的方式,增强了礼仪交往的能力。比如他们在调查物品价格时遇到有的营业员不配合,甚至粗暴地拒绝回答孩子们提出的问题,扔掉了他们的问卷调查表,孩子们没有退缩,也没有依赖老师,而是用自己真诚的话语说明自己进行调查的原因,最终他们用自己认真的解释、诚恳的态度获得了反对者的支持,圆满完成了调查任务。

(二)发挥了自主探究精神

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是孩子们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所引起的,是大家自己商议出来的,学生们都很感兴趣,所以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如孩子们通过自己调查家庭开支后,他们自己归纳出理性消费的原则,比如购买食品则最关注质量,购买文具更注重价格等等,而不是像以前那样,什么都要买最贵的。学生们在活动中,不仅仅从书本上、课堂上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走出了书本、走出了课堂,走向了社会,通过亲身的实践,去发现和体验到一个崭新的世界。

(三)激发了对家庭的责任感

从孩子们的实际行动中,我们可以欣喜地看到他们学会了关注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切,学会了为父母、家庭分担一份责任,学会了用自己的行动表达对家庭、对社会的关爱。

而从教师自身来看,通过本次活动进一步转变了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以此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由只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转变为重视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重要性,更为娴熟地运用探究式教学方式,并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多种实践能力。在活动过程中,我运用了观察法、实验探究法等研究性学习的形式与方法,让学生以实践为核心内容,倡导主动参与、主体体验、探究、调查等主要方式,发展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了学生对知识地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在搜集资料时,我注意提示学生搜集的途径。整理时,提醒学生分清主次,去粗取精,对资料进行科学地汇总、分类;在观察、调查、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做有心人、掌握了多渠道收集信息的方法。他们体验了解决问题的愉悦,发挥了极大的潜能。附表1:家务劳动调查表

爸爸、妈妈每天除了工作,指导我们学习,还要做一大堆的家务活,真辛苦啊!他们每天要做哪些家务劳动呢?让我来调查一下吧!调查一定要具体全面哦!(如果爸爸妈妈不在身边,你可以调查身边每天照顾你的人,如:爷爷、奶奶„„)时间 上午 爸爸

妈妈

其他人 中午 下午 晚上

附表二:家庭开支调查表 项目 衣 食

娱乐消礼尚往其它 费

费用(元 /月)

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温馨提示数:1

页:1/1 平台温馨提示 2012-12-06 15:36:03 辅导老师陆桥浏览了您的这篇文章。班辅评论数:1

初中地理社会实践活动初探 篇6

一、初中地理社会实践活动中诸多困惑

就我在初中地理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困惑:

困惑之一:课时紧,教材都处理不完,哪来时间进行实践活动;

困惑之二: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安全问题压力太大,承担不起;

困惑之三:社会实践活费时、费力、费劲、直接成效不显著(书面考试);

困惑之四:活动方案编制、评价体系构建不完整导致活动单一,预期达成度低;

二、如何更好解决初中地理社会实践活动中诸多困惑

我们要敢于直面困难与挑战,在初中地理社会实践活动中我做过一些尝试,供大家分享;

(一)合理整合教材活动类型,充分利用身边资源

(1)学生自己动手类:如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球仪、等高线图的制作,八年级上册中国行政区图制作等,教师就完全可以学生在假期或课余进行,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动脑对地球大小、形状、经纬网、等高线、中国各省区、位置等都有深刻印象,甚至终身难以忘记。教师同时进行展示、展评,精品还加入到学校手工制作展厅展示,学生的积极性也得以极大调动;

(2)就近就地取材类:如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天气预报》、八年级上册,《河流》、《水资源》、《土地资源》、《工业》等社会实践,充分利用学生家长职业资源优势,学生家长在德阳市气象局、水务局、环保局工作,就请他为学生讲解相关原理、成因、意义、影响等,这比地理老师本人更专业、更具体、更真实;

(3)亲身实践类:可利用学校、年级组社会实践周巧妙插入地理实地实践活动内容,如环境保护,河流一节,针对德阳市保护母亲河活动,教师事先做好方案,提出相关实践内容,同时将河流成因、流向、水质、水文、灾害进行考察,各自形成报告,教师再要求由学生提供题材、数据汇入学校演讲报告中,学生非常有成功感、自豪感。

(4)激趣实践类:初中地理课标要求,“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如初中八年级上册《交通运输》、《民俗与旅游》一节,就可以利用国庆大假、学生寒暑假让家长带自己的孩子进行适当旅游,当今旅游已成为家常菜,但更多家长和学生紧紧是玩玩、开心而已,教师必须提出相关要求,如,运输工具的特点、线路设计、相关景点民俗、民风、民情等,制作成视频,在学校开放周时间将精选好的视频当着家长、学生的面精选播放,家长有荣誉感,觉得钱花得值,学生有兴趣感,在快乐中求得知识与同学老师的认可,学生学习地理的情趣得到极大提升,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二)合理利用时间节点,开展实践活动

初中地理教材每册有难、有易,有松、有紧,可以打破不同章、册序列,容易的章册多安排活动,难度大、时间紧的章节少安排活动,我们的时间自然就不会紧张,书本知识传授也不会缺失;使书面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能力,在课堂上灵活吸纳理论知识。

(三)合理、科学分组、确保开展实践活动安全

安全是我们开展任何活动第一要务,势必确保师生安全,教师首先拟定活动安全预案,并根据所在班级学生人数把组织能力强、安全意识强作为小组组长,每组5人,小组人数不宜太多,太多管理难度就会增大,同时活动之前教师务必召开小组联席会,将注意事项、活动要求、目的、活动总结,对个别学生实行个别保护与跟踪,在活动中老师,勤观察、多提示、防微杜渐,把风险降到最低,确保活动圆满达成。

三、加强初中地理社会实践活动势在必行

初中地理综合实践活动 篇7

关键词:高中地理,综合实践,策略,生活化教学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在一个相对宽裕的时间内,提供给学生自由的学习空间,学生是这个空间的主导者,具有整个活动主体的支配权和主导权,能够以自我和团队为中心,推动实践活动的有序进行。

一、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模式主要是主题式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围绕学生身边的一些社会问题或与学生切身相关的问题进行设计,旨在引导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尝试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可以开发与环境问题相关的课题,可以是有关雾霾的课题研究,或水污染的课题研究。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学科间联系,也能激发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努力寻找问题原因,解决方法。综合实践活动课在内容选择设计上则充分体现了其综合性的特点。其内容可吸取社区的课程资源,也可以和学科知识结合。例如,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和地理学科相结合的案例,旅游路线的方案设计课,肯德基布局的影响因素等。综合实践课在教学组织形式上主要以小组活动为主,伴有班级活动和个人活动。而分组则忌讳自然分组,自然分组存在较大的偶然性,可能导致组与组之间的区别过大而使研究失去意义。所以,分组对于整个综合实践课来说尤为重要,一般原则是充分考虑成绩、性别、个性等因素实现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目的旨在使小组之间相对平等,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组内成员需要各有特长,使每个学生在组里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真正参与到活动中去。

二、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开展的策略

(1)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强化学生地理实践素养。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的核心素养是教学活动开展的目标;而探究活动是学生获得基本能力的主要学习方式,也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任何学习活动离开了探究活动就失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仅停留在一些知识的记忆而没有转化为自有知识的过程。地理综合实践活动探究可以通过分组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强化地理学习过程中的合作意识。在具体操作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特点设计一些有创意的实践活动。比如,高中生的各项能力比较强,课堂上可以让学生扮演“天气预报员”“地震宣传员”等角色,学生通过自身扮演角色不仅加深了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而且提高了他们的地理综合素养。

(2)正确把握教与学的关系。地理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必须与学生的经验与生活相结合,激发学生从身边选取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地理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核心是在学生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为前提下开展活动,活动的前提是学生的兴趣。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教学目标切忌脱离生活实际,越俎代庖,要合理组织与开展。在活动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促使学生能够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这样也可以提高学生实践探究、合作学习等能力。

(3)结合乡土地理,组织实践,渗透乡土情感教育。综合活动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实践课程设计的重要原则应该是乡土化。乡土地理是整合多种课程运用不同教学方法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优秀载体。目前高中地理教学偏重知识讲授,因而容易忽视学生的乡土情感教育,也容易忽视学生的实际能力。家乡的气候、地形、土壤、植被、农业、旅游资源、水利建设、民俗真实可感,都能使学生动情。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就蕴含在生活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活,了解自己的家乡,了解周围的事物,学会观察、学会思考,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感兴趣的主题。

三、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成效

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课有益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地理实践活动能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正确理解,学生实践活动可以为课堂上和书本上相对陌生以及陈旧的知识提供极为生动形象的例证和解释。例如,按比例绘制校园或者学校周边地区的平面图可以使学生对地图的使用和绘制更深刻更熟悉。学习一切知识的目的都在于应用。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通过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发现地理知识的价值。例如,学生对河流污染源的调查,能发现问题,并且能够结合实际提出有益的改进内容,有益于学生地理基础知识迁移与发展。例如,学生通过自然地理的学习,熟悉气候、水、陆地环境、资源等,通过人文知识的学习,熟悉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等这些基本原理和基本事实,通过当地调查、上网或图书馆查询资料去了解到住宅建筑与气候的密切联系,气候直接影响着住宅的形态和结构,通过探究学习发现我国南北建筑房屋的差别,不同气候区的特色建筑的分析等都是对地理知识和技能的迁移。

四、结束语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提高学生地理综合实践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是地理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开展高中地理综合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实践探究、合作学习等能力。

参考文献

[1]周雪中.“回归生活世界”的地理课堂教学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2]李家清.新理念地理教学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俞先龙,李秋红.享受地理课堂中的生活[J].地理教学,2004(06).

初中地理综合实践活动 篇8

一、初中地理操作式活动教学的重要性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 通过适当实践操作, 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把握地理知识与技能, 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在新课标下, 倡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手脑并用, 可见学生的外在实践活动与内在思维活动同样重要。对于地理而言, 其内容与生活、自然紧密相联, 并非单一思维, 而需学生手脑并用。同时, 地理学习是一个特殊认知与实践过程。在地理教学中, 教师不能只重视结果, 更应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 这包含了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 如动手、动脑、动眼等。所以, 在地理教学中, 教师需进行操作式活动教学, 让学生参加到实践操作中, 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在实践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判断、学会操作, 从而形成知识, 提高能力。

二、初中地理技能操作式活动教学实践

在技能操作式活动教学中, 注重的是技能训练, 也就是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其具体步骤如下:

1.明确地理活动课题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首先要明确活动课题。这需要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水平与能力等, 然后再确定本次活动的具体题目, 活动过程中的要求与方法, 以及本次活动需达到的目标等。在这一环节, 教师主要起着指导与启发作用,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将他们导入学习意境之中。其次, 对学生活动操作方法, 教师需事先加以指导, 明确要点, 突出关键点, 让学生能够明白本次活动的学习任务, 并能积极独立思考, 让学生在心理上做好活动准备, 保证活动的方向性。例如, 学习完“等高线的判读”后, 教师可明确操作的课题——等高线地形图与等高线地形模型。第一, 教师方面。首先布置活动任务,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利用橡皮泥捏制高线地形模型, 并在纸上作出等高线地形图, 同时, 提出要求, 该模型应具有两个不同高度的山顶, 两个不同陡缓的上坡, 以及不同的地表形态, 如陡崖、鞍部、山谷与山脊等。第二, 学生方面。了解老师布置的任务, 即动手制作高线地形图及其模型, 积极思考, 感知内容, 并做好准备工作。

2.加强实际操作环节

这一环节是活动教学的主体部分与关键之处, 需要老师事先精设计划。在这一环节中, 需要学生根据活动内容, 利用所需知识, 开动脑筋, 设计最佳方案, 动手自主操作。而教师主要是进行指导与组织, 巡视学生操作情况, 纠正学生的错误, 点拨、启发学生思维。有必要的话, 还需个别辅导, 有效调控课堂秩序。如学生依据所学的等高线知识来设计方案, 制作模型:①将橡皮泥捏成山形, 仔细观察其形态;②在白纸上画出所捏制的山形, 需突出其整体姿态;③在橡皮泥上用彩笔画出等高线;④沿着等高线用刻刀切割橡皮泥。⑤用竹签或者钉子由山顶穿孔到底, 在每次画等高线时对齐孔。⑥把所切橡皮泥底端放于纸上相同位置, 依据其作出相应的地形图。⑦认真观察所绘地形图, 与橡皮泥的山形对比, 探究等高线特征及其地形关系。

三、注重作品展示与改进

在这一环节中, 先是学生展现制作的作品, 生生互评、互议, 改进作品。然后教师进行评价, 帮助学生纠正、改善, 并再次操作。在教师评价过程中, 对于学生的展示成果, 教师需及时反馈与评价, 不单是评价结果, 更需评价过程, 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及时改善。其次, 调动学生积极性, 给学生改进机会。再次, 多样化评价方式。如教师评, 生生互评、学生自评等, 让学生于评价过程中学会承担责任, 努力改进不足之处, 同时, 教师需注重学生自评, 并对学生展开个体化评价, 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 所得到的方法与技能, 公正公平地评价学生的成果, 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如在作出等高线模型与地形图后, 学生展示自己所制作的模型与绘制的地形图, 生生互评互议。然后教师选出优秀作品用投影仪向全班学生展示, 共同欣赏与借鉴。对于不成功的作品, 教师应分析其原因, 让学生及时改进后再次重新操作。

四、形成技能, 培养创造能力

这一环节, 要求学生把握相关的操作规则与操作方法, 将知识内化为技能。在实践活动中, 教师还需多多肯定与鼓励学生。当学生掌握操作技能后, 教师应予以肯定, 适时鼓励, 让学生保持学习热情。

初中地理综合实践活动 篇9

一、以《综合实践与创新活动》教材为依托开展教学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新的课程, 在课程开展的初期, 没有可以借鉴的成型的教学模式, 对于一线的教师来讲, 如何将课程理念变为可操作的具体内容, 是一个很大的难题。2004年, 冀教版《综合实践与创新活动》教材的出版, 为我们实施这门课程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平台。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又一个单元主题, 而每个主题之下又是一个又一个开放的小主题, 师生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提示内容, 根据学生兴趣及实际条件有选择地进行活动。同时, 教材又为我们提供了包括观察法、采访、问卷、演讲等许多进行活动所必需的方法指导。这就使得师生在活动过程中有了依托, 在活动的每一环节都可以得到教材的“扶助”, 从而使活动有序、有效地启动、开展下去。

例如, 冀教版《综合实践与创新活动》七年级上有一单元主题《寻找身边的绿》, 在做这一单元活动的时候, 我根据教材安排的内容, 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 并联系我区实际, 共同商量定出了《关于宣化区环境污染状况的调查》、《宣化区初中学校校园植被的调查》、《水污染的研究》三个小主题, 并指导学生根据主题需要确定了适合的研究方法。这时, 教材中研究方法的提示又为我们的活动提供了许多帮助, 学生们通过阅读教材, 就可以明白各种方法如何去应用, 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活动的效率。

需要指出的是, 教材只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蓝本和可资借鉴的过程, 并不代表整个综合实践活动的全部内容。在实施中应注意不能把这本教材当作学科教材去教, 以至于会出现黑板上种庄稼、做实验的现象。而是需要教师有选择地、创造性地去使用。

二、以校本研发课程内容为主渠道拓展教学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国家规定、地方管理、校本实施的课程。因此, 以校为本开发课程资源是我们实施课程的理想境界。在课程启动后,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 在师生基本能够依托教材按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完成活动之后, 教学的重点就应该进行转移, 即由选择教材单元主题转移到紧密联系学校实际, 立足社区实际, 开发当地资源, 自主开发教材主题中去。这时候, 学生可以在学科学习过程中, 对学科知识有所感悟、反思、质疑, 或者在现有知识基础上进行新的思考、延伸、拓展, 有意识地抓住这些有利契机, 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进行深层创新、研究, 最终形成自己的学习成果, 如语文学科在教授了以“故乡”为主题的单元后, 在实践课就组织学生开展了“家乡的名片———京西第一府宣化”的主题活动。也可以根据学校的大型活动, 选择自己的研究角度, 去探索、体验、创造, 从而生成系列的探究活动主题, 形成完整的综合实践活动过程。

几年来, 笔者根据学生年级特点,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 先后做了《校园安全面面观》、《可爱的宣化》、《传统节日》、《保护我们的家园》等综合实践活动, 并在每个主题之下形成了系列的小主题供学生选择, 使每位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操作的内容。这样的以校为本开发活动内容的做法, 克服了活动场地、季节、环境等条件的限制, 有利于把活动落到实处, 收到了很好的活动效果。

校本研发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主流方向, 是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究、实践, 开拓校本开发的新路。

三、以多学科教师合作指导为主深化教学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 教师的角色定位是活动的合作者———与学生亲历亲为, 一起参与活动;活动的激励者———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地激励学生去探索、实践;活动的支持者和协调者——活动中, 同学们遇到的困难是形形色色的, 这就需要指导教师去支持、协调。教师还需要为活动提供一些资料、情感、能力等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 综合实践活动是综合课程, 在活动过程中涉及到文科、理科等各个学科的知识, 在活动中, 既要动脑, 又要动手, 而我们的教师所学专业是单一的, 在活动指导中不可能面面俱到, 这就造成了活动指导的局限性。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摸索出的做法是:以综合实践活动专职指导教师为主设计活动, 组织学生开展活动, 而学科教师均承担相关内容的指导,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备的指导教师群体, 使学生开展的每一次、每一项实践活动都有了有力的指导师资保障, 促进了活动课程的深入发展。例如:在我 (语文专业) 承担指导的《我心中的偶像》这一综合实践活动中, 就同时聘请了历史、政治、心理等学科的老师共同指导学生开展活动;在指导《保护我们的家园》活动中, 又聘请了生物、地理等学科教师为指导, 有效地完成了这一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兴的课程, 唯其新, 才更彰显出蓬勃的生命力;唯其新, 才给了我们更多的探索空间。以校为本, 多维指导, 多方开发资源, 全力做好活动指导, 需要我们更深一步的研究与实践, 只有这样, 才能更有效地推动这门课程健康地发展。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亮点, 同时也是难点。如何推进这门课程是课改研究的新课题。宣化第二中学依托教材开展教学, 以校本研发课程内容为主渠道拓展教学, 以多学科指导教师协作完成活动指导, 为推进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进行了尝试。

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研究 篇10

一、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特点

1.综合性.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最明显的一个特点便是综合性.综合性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 初中数学各部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学生通过学习图形、表格、图像等一系列数学表达形式, 可以形成对初中数学知识的整体性认识.第二, 初中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是互相联系、互为依托的.通过引导学生将初中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 可以有效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其他学科的问题, 培养学生良好的应用意识.

2.开放性.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包容每个学生的发展特点, 尊重每个学生的发展需求, 具有广泛的开放性.开放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 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在运用的时间、空间上比较开放, 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地点可以是校园, 也可以是社会.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可以在课堂上, 也可以在课堂外.第二, 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在内容上具有开放性, 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实验法、调查法等不同的活动方法进行选择.学生可以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 也可以单独进行活动.

3.自主性.在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 学生独立思考、深入探索, 这充分体现了活动具有自主性.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学会自主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活动中,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可以进行适当指导, 但不能大包大揽, 限制学生的主观思维.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确定研究课题和研究方法, 使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展示, 使其思维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

二、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类型

1.游戏型活动.游戏型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一种典型类型.猜数学谜语就属于这种活动类型.游戏型活动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水平.如开展某项数学计算活动, 让学生参与其中, 活动结束后选出答案准确、速度最快的学生为获胜者.这样的游戏活动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同时锻炼学生数学思维的敏捷性.

2.操作型活动.在操作型活动过程中, 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出活动课题, 让学生自由组合成活动小组, 利用各种学习用具操作进行.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此外,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测量、去运算, 在实践操作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竞赛型活动.在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 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竞赛活动, 进一步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为学生下一步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初中数学实践活动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1.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初中数学教材“平移”、“旋转”一课中, 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图形, 通过课下准备三角形、四边形, 在电脑上下载相关图片, 引导学生把图形进行平移与旋转, 使学生通过实践找出平移与旋转的特征.这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获取直接经验, 从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质疑思考能力.初中数学教材中有开展“找找生活中的角”这项活动, 学生结合身边一些物体, 指出角的存在.学生在找“角”的过程中, 可以提出质疑, 找出顶点不尖、有点钝的角, 教师通过引导解析, 全面培养学生的质疑思考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解决问题涉及数学技巧的应用, 而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学会从新角度去看旧问题, 需要创造力、想象力.在综合实践活动中, 学生会不断提出问题, 在此教师要给予肯定, 引导学生去找出解决办法, 这样有利于学生形成创造性思维, 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

四、结语

上一篇:10kV电力工程施工技术下一篇:情绪倦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