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理工程技术

2024-05-25

现代物理工程技术(精选十篇)

现代物理工程技术 篇1

由中国农业机械学会主办, 其旗下两个专业分会———现代物理农业工程分会和青年工作委员会联合天津市农业机械与农业工程学会、农业工程杂志社承办, 衢州市常山县人民政府、衢州市青年联合会协办的“第六届全国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发展研讨会、2015 农机装备产业科技发展青年论坛”在素有“四省通衢”之称的浙江省常山县成功举办。常山县县长毛建国, 衢州市青年联合会主席、团市委书记朱素芳, 国际农业与生物系统工程学会 (CIGR) 继任主席、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树君, 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常务理事、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院长廖庆喜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来自全国各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管理部门、生产企业、生态园区的教学、科研、生产及推广应用人员, 以及媒体记者共计130余人参加了会议。

本次研讨会共由4 部分内容组成:现代物理农业工程分会成立大会、青年工作委员会换届会议、学术研讨会以及技术参观。李树君常务副理事长对现代物理农业工程分会的成立、青年工作委员会的换届表示祝贺。他在致辞中提到, 当今时代, 产业链不断延伸, 行业间互相渗透, 合作就是希望, 联合就有未来, 希望大家继续精诚合作、共谋发展, 共同构筑稳固沟通交流的桥梁, 不断加强学术交流, 推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和行业融合, 提高行业整体科技水平;不断加强国际合作平台的建设与开放共享, 加快提升国际竞争力, 为中国农机化事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2015 年1 月30 日, 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十届一次常务理事会议审议通过了成立“中国农业机械学会现代物理农业工程分会”, 并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备案。此次的现代物理农业工程分会成立大会上, 选举产生了分会第一届委员会, 共有127 名委员组成, 中国农机学会常务理事、天津市农机局副局长胡伟当选为主任委员, 大连海洋大学副校长胡玉才等14 人当选为副主任委员, 《农业工程》杂志执行主编王艳红当选为秘书长 (兼) 。

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型学科, 现代物理农业工程创立的时间并不长, 尚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作为一个新兴的学术组织, 现代物理农业工程分会才刚刚诞生, 需要更多的支持和关注。新当选的主任委员胡伟对分会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提出了展望。他指出, 在今后的工作中, 分会将坚持做好学术交流, 推进技术应用示范, 加强宣传报道, 重视学科人才培育与举荐, 促进相关装备产业做强做大, 力争打造“四个一工程”, 即树立一面旗帜、建立一个组织、打造一支队伍、形成一批成果, 推动我国现代物理农业工程学科的发展。

青年工作委员会换届会议暨第五届委员代表大会上, 会议代表听取并审议通过了副主任委员燕明德研究员代表第四届青年工作委员会所作的《中国农业机械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第四届委员会工作报告》, 对臧英等17 位优秀工作者进行了表彰。选举产生了第五届委员会, 共有134 名委员组成,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吕黄珍研究员当选为主任委员。

青年工作委员会自1998 年成立以来, 围绕发掘、培养和表彰行业优秀青年人才, 开展跨行业、多专业的学术交流, 促进农机科技开发、应用和行业发展的宗旨, 先后组织开展了现代农业装备产业科技发展青年论坛、全国栽植机械化技术发展研讨会、全国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发展研讨会、青年科技人才成长论坛等特色活动, 并协助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开展了青年科技奖评选、申报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等系列工作, 为行业发掘、培育和凝聚了一批优秀青年骨干人才。近年来, 青委会不断拓展会议形式、丰富会议内容, 主动加强与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青年组织、社会团体进行技术交流, 合作成效显著, 影响力不断提升, 成为行业青年科技工作者相互交流、共促发展的重要平台和桥梁纽带。

自2007 年至今, 全国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发展研讨会在中国农业机械学会的主持下, 已成功举办了5 届, 会议规模、影响力逐年扩大, 2014 年的参会人员突破了100 人, 促进了该学科在全国的快速发展。而自2012年以来, 第三、第四、第五届全国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发展研讨会均由现代物理农业工程分会筹备组和青年工作委员会联合农业工程杂志社及其他单位共同承办。本次研讨会, 不仅仅是学术交流和探讨, 更是两个分会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的事件, 也是两个分会携手同行、相伴发展的缩影和见证。

会议期间, 代表们还参观了常山县油茶籽油加工基地, 油茶、胡柚种植示范园, 值得一提的是, 示范园里运用了大量的物理农业装备, 如太阳能杀虫灯、粘虫板等。常山县有较多的名特优农产品, 油茶是其主要经济树种, 占浙江省油茶总面积的13%, 2001 年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油茶之乡”;2007 年, “常山山茶油”被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授予“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常山县油茶籽产量常年稳定在4500t左右, 在全国首创以茶油为原料, 采用先进工艺设备和科学提炼方法精制纯天然高级烹调山茶油, 目前全县建成油茶加工企业10 余家。

现代物理工程技术 篇2

蒋卫山(武进遭桥初级中学,江苏武进213171)第20卷常州师专学报2002年第4期

近年来,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人,探究教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不仅将探究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而且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的内容标准。与此同时,《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很显然,现代信息技术对中学物理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促进学生探究性学习具有重要作用。

一、理论思考

探究性学习指的是学生在科学学习中用以获取科学知识,领悟科学思想观念,了解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而进行的各种活动。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它有利于学生获取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技能,体验科学过程与方法,理解科学本质,形成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探究性学习过程一般可分成以下几个环节:问题~假设~事实(证据)一检验与评价~发表与交流。

探究性学习基本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的学习方式。该理论认为学习活动是学生通过一定的情境,借助教师与学生的帮助,通过协作和会话的方式,达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认知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引导者,而“情境创设”、“协作会话”和“信息资源提供”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要求的学习环境必须具备的基本属性和要素。

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为探究性学习的开展、为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培养营造了最理想的教学环境。(1)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2)多媒体计算机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3)多媒体系统的超文本特性可实现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4)计算机网络特性有利于实现培养合作精神并促进高级认知能力发展的协作式学习;(5)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有利于实现培养创新精神和促进信息能力发展的探究性学习。

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物理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一)必要条件

1.硬件。学校为探究性学习提供:①演播式多媒体教室(配有高配置电脑、液晶投影仪、录像机、高性能DVD机等);②交互式多媒体计算机房(配有服务器TOP200()交互教学系统);③千兆主干校园网;另外学校还需为探究性学习提供一间物理实验室及所需的仪器。

2.软件。构建新一代高中物理教学软件系统—主题知识库(或网站),即围绕学习主题把丰富的知识资源组织起来,它可由以下几部分组成:①高中物理教学素材积件库;②高中物理教学课件库;③高中物理教学资料库;④多媒体软件库(Flash, PowerPoint, FrontPage、几何图板、仿真物理实验室等)。

3.潜件。教师以自学为主,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特别是构建主义理论,更新教学观念和思想,掌握教育科研方法,学习现代信息技术,掌握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和多媒体与网络教学软件开发方法。学生由物理和计算机教师共同进行培训,计算机教师负责培训学生电脑基本作、输人法、多媒体演示文稿的制作、网页的制作,物理教师负责培训学生几何画板、仿真物理实验室等软件的使用。(二)具体操作

1.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景,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是探究性学习中的首要环节,对于诱发探究动机、引导学生进人主动探究状态具有重要作用。平时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直观、生动、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发现问题的欲望和解决问题的热情。如在《平抛运动》的教学中,教师先给学生播放作水平匀速飞行的飞机空投炸弹的录像片段,生动的画面、真实的场景使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炸弹运动的轨迹是怎样的?炸弹在空中为什么排在一直线上? 2.运用信息技术,收集事实(证据)在提出问题基础上,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出假说和猜想,然后要制定出较详细的探究计划,计划中应明确所要收集的事实(证据)以及收集事实的方法。在收集事实的过程中,除了物理实验外,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更方便、快捷、高质量地完成某些探究任务。

学生可从主题知识库以及互联网中查找、评价、收集有关信息。例如,探究“噪声污染”、“太阳能的利用”等STS类课题时,学生可从网站上搜集物理学史、生活中的物理知识、最新的物理科学研究进展等资料;学生也可以通过网上调查来获得所要收集的事实,还可利用仿真物理实验软件进行模拟实验研究。3.运用信息技术,实施检验与评价

学生可运用信息技术相应软件对所收集的证据进行筛选、归类、统计和列表分析等综合处理,运用已有科学的知识,采用近似、抽象化、模型化等方法得出符合证据的解释,并且收集更多证据支持解释,检查解释及探究过程、方法上是否存在问题,必要时提出改进措施。

4.运用信息技术,发表与交流

在检查和思考探究计划的严密性,收集证据的周密性,以及解释的科学性,并对结论的可靠性作出评价后,学生可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发表与交流。学生可利用文字处理交流撰写论文或调查报告在网上发表,利用PowerPoint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在课内外进行展示,与班级的其他同学共享,教师同时可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还可利用网络技术的BBS和电子邮件开展合作学习,实现网上交流,与其他师生就感兴趣的探究问题做更深人、广泛的交流。

三、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物理探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及效果

近两年,我们在高

一、高二年级的部分班级先后进行了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物理探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信息技术全面引人物理探究性学习,使之成为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师生互动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促进了物理教学过程的根本性变革。

(一)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接受变为探究。学生有更大的空间和时间可以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并可通过上网查询、模拟实验、交流研讨等手段解决某些物理问题。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二)发展了学习的信息素养。通过探究性学习不仅发展了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而且他们学会了信息技术,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具有了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他们能用计算机制作值日表、课程表等来管理班级,甚至上网浏览、查阅信息、交流、讨论热点问题。

(三)师生的角色发生了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由讲授变为辅助,变成促进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组织者、协助者,学生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探究者。教学形式从面对面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教学方式变为建构主义理想中的个别学习和合作学习,使师生、生生都能平等交流、和谐共处。

(四)促进了学生认知结构形成与发展。作为学习的重要知识资源之一的主题知识网站,它反映了教师头脑里组织知识而形成的某种结构。这种具有结构性的网站、有自身的组织特征,即非线性结构,帮助学生围绕主题建立一个个相互关联的概念框架。优化了学生的认识结构,有利于学生掌握最基础、最具有发展性的知识,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四、教学实践的进一步思考

(一)选定适宜的探究性学习内容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物理探究性学习是一种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的重要学习方式,但不是唯一的学习形式,探究需要较多的时间和较大空间,不可能将所学的知识都用探究的方式来获得。选择适宜的学习内容是教学设计的首要工作,探究性学习内容首先必须是基于探究的、能自然地整合各种探究工具,其中包括利用信息技术;此外还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设计学生喜爱的探究活动。(二)及时向学生提供使用信息技术的指导

现代物理工程技术 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改善;创设;解决

现代社会是信息时代,没有信息或者信息量不足,将一事无成。这无疑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助教师一臂之力。生动逼真的音响效果,色彩鲜明的动态视觉,灵活便捷的交互手段构成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鲜明特征。如何合理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则成了物理教师必须认真研究的重要问题。计算机在创设物理情境、演示技法、反映现象、讲解知识的过程中,可以达到化虚为实、化静为动的演示效果,使物理概念、定理定律以及现象、过程更生动、更直观。教师如果能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计算机集声、像、图、文于一体的特点,可有效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感知、理解、消化和运用,弥补教师单纯讲解的不足,提高教学效果。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抽象的物理知识直观化、形象化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有些物理图景难以被学生想象。这时可以利用计算机丰富的功能,创设物理情境,对物理现象进行动态模拟(这里强调的物理模拟,不是示意性的简单动画,它演示的物理过程接近于物理的真实),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远为近,把抽象的物理现象变得形象生动。这样,既能使学生加深对物理概念及规律的理解,又能有效地改善课堂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例如,在讲解“平抛物体的运动”一节时,习惯的做法是在演示平抛竖直仪的基础上分析介绍平抛闪光照片。以这种教学方式,只能演示两个小球同时开始运动,并同时落地(高度相等),课堂上学生只能听到落地的同一响声,看到平抛的起始情况,了解到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的等时性。但对平抛运动的整个过程,由于人眼无法仔细准确地分辨,观察不出平抛运动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并且教材上提供的平抛闪光照片不是现场拍摄的,该闪光照片是一幅静止的画面,缺少动感,因此学生对平抛运动不能准确地理解。其实,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创设物体平抛运动的教学环境。一开始用计算机以文本形式向学生提出问题:什么样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什么样的运动是曲线运动?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看计算机模拟的平抛运动的过程。教师要求学生注意观看:小球运动是匀速还是变速?小球运动轨迹是直线还是曲线?并分析小球运动的条件和规律。学生通过眼观——小球运动轨迹,耳听——两小球是否同时落地,脑想——两种运动时间为什么相同?两球运动轨迹有什么不同?两球在运动性质上有哪些不同?最后由计算机给出平抛运动的定义、条件、性质及运动方程。再如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将看不见、摸不着的电磁场和电磁波的分布情况,通过显示器形象生动地显示出来,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加深对电磁场和电磁波概念的理解。

如此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使学生充分理解所学知识,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也可以将书本上的内容直观化,使物象存于学生的记忆里,印象深刻不易流失;还可以将物理学中一些抽象的知识变得简单明了,大大减少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阻碍。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善教学手段,突破教学难点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生由于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往往习惯于采用静态分析的方法去研究问题,因此对于一些瞬间变化的物理现象,或者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难以理解,感到非常困惑。这时,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则可以完成一些难以完成的演示实验,为学生提供形象的图像或过程展示。这不仅能促进学生对多种感知和思维形式的整合,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而且能帮助学生变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直观,从而有效地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例如,教学中在讲授“重核的裂变”一节时,笔者曾经采用多米诺骨牌为学生做演示,但过程太简单,无法让学生有深刻的体验,有时还会出现部分骨牌被碰了也不倒的现象,所以模拟实验的效果并不是很好。后来,笔者在教学中用计算机多媒体模拟原子核裂变,现象非常明显直观。当播放原子弹爆炸实况录像的时候,学生们异常兴奋,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促进了对知识的学习和巩固。教师可以用慢镜头或静态的形式播放重核裂变过程,引导学生进行阶段性分析、观察和研究。这种教学方式,既可表现宏观场面,又可表现微观场面,便于引导学生认识物理现象和规律。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物理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平日的课堂教学中,若遇到复杂多变的物理现象,教师可采用物理教学软件辅助教学。这些软件能提供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讲解、悦耳动听的音乐等,使学生获得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当讲授机械振动和机械波部分的内容时,由于两种图像极为相似,学生非常容易弄错,尤其对于机械波的多解问题,复杂的变化过程使很多学生不知从何入手。这时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把多解过程呈现出来,并找出多解的周期特点。一些相对复杂繁琐的问题在信息技术领域绝不是难题,它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让人一目了然。教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就是要让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更直接、更轻松地接受知识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和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化解课时矛盾,提高教学效率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通过文字、图形、图像、动画、音频和交互式网络等方式,可使教学过程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知识容量更大,可打破时空限制,加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接收和记忆过程。学生们在这种动态的学习环境里,更容易领会和掌握所学内容,提高学习效率,加快学习进程,即使课堂上教师提供的信息容量较大,学生也能充分、愉快地接受。这样不但能节省教师的教学时间,增加学生的学习时间,而且有助于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例如,在物理教学中,有很多问题很难通过讲述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如宇宙速度、人造卫星、地球磁场的特点等。如果一味采用讲授法,即使教师讲满一节课,很多学生也是难以理解,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学习物理有畏惧感。如果在讲授这些知识的同时,教师采用多媒体技术将有关现象展示在学生面前,再配合教师的生动讲解,则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开阔学生的眼界和见识,同时将部分解惑的时间也节省了下来,使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这样的课堂,没有所谓的“垃圾时间”,教师讲解得轻松,学生学习也少了压力,以往枯燥乏味的课堂也会变得充满生气。

总之,中学物理是一门教给学生物质结构和运动基础知识的学科,它为计算机辅助教学提供了合适的用武之地。作为物理教师,更应与时俱进,以科学的态度、勤奋刻苦的精神、务实的作风,开拓创新,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改革中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袁海泉.高师《物理教学论》课程考试改革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1,(03)

[2]韩景春.《中学物理教材教法》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 2000,(06)

[3][英]大卫·霍克里奇.王晓明,王伟廉译.教育中的新信息技术.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6

[4]王国川.略论平台教育.教学与管理,1996(6)

[5]韦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摘录),管理信息系统,1999(8)

[6]刘晓镜.信息化:面向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技术发展的战略选择.高等教育(人大复印资料)G4,1998(4)

[7]美、苏、英、法、德五国大学物理教育简介(国际物理教育讨论会资料)[J].

[8]邢红军.论物理教育中的直觉思维及其对教学的启示[J].课程·教材·教法, 2004,(04)

(责任编辑 赵永玲)

现代物理工程技术 篇4

评审主办方要笔者在颁奖仪式上对本次评审工作及其项目情况做一个点评, 思考以后觉得对每一个项目进行点评是很有必要的, 因为这些项目都从不同的角度、层面推动着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但是限于时间原因显然不可能逐个评说。因此, 只好做一个总体评述。

这次评奖是一个初步的、不完整的举动。现代物理农业工程项目全国立项、实施的已经不在少数了, 百八十个不在话下, 有的做得非常好, 不乏获得省部级奖励的项目, 比如, 丰收奖、中华农业科技奖等。还有一些获得突破性的工作, 如空间电场的研发与应用、学科专著的出版、大学专门课程的开设等等, 都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但由于时间关系、信息传递关系, 有很多很好的项目没有申报。而申报的一些项目资料又不齐全, 严重影响了项目评审, 当然, 由于对现代物理农业工程理解的不同, 一些不属于本学科的项目也申报了, 与此同时, 在申报截止甚至会议期间还有单位要求参与评审, 挂一漏万, 因此说这是一次不完整的评奖。

这次评奖是现代物理农业工程发展中一朵值得回味、值得纪念的浪花。现代物理农业工程研讨会从第一届研讨会到本次的第五届, 不过短短几年, 在农业历史长河中是不足为道的, 但就是这短短的几年, 我们完成了大量的工作, 开发出一系列产品并成功的应用到实践之中, 培养了一批标着物理农业标签的研究生, 出版的各种版本的专门书籍进入《中国农机化科技发展报告》。参加活动的人员从最初的天津、大连等少数地区扩展到全国各地, 遍地开花, 申请的项目从几千元、几万元的青年项目, 到省部级重点科技项目, 再到高水平的各种基金项目。生产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推广宣传、生产应用等很多部门投入其中, 应该说发展速度、广度是前所未有的, 超出预想。就笔者个人而言, 能在今年中国农机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上获得农业机械发展突出贡献奖, 应该包括了大力倡导现代物理农业工程的元素, 得益于这项工作所产生的影响。评奖只是现代物理农业工程发展中很小的一件事, 但它表明我们的工作开始进入一个总结阶段性成果的时间节点, 值得重视和回味。

叨叨絮絮说了这么多, 可能刚刚涉猎这些领域的同行要问, 你们忙活半天到底有哪些项目值得借鉴啊?排列如下:温室连作土壤病虫害微波防治技术与设备、植物病害物理防治技术及装备、真空密闭冷等离子体种子播前 处理工艺 技术与装备、气流扰动防霜装备及其智能控制技术、家禽规模养殖智能特种LED照明系统、畜禽舍空气电净化防病促生技、农业鸟害数字化声防技术、可稳定提高植物产量的高电压促进与护卫技术、基于物联网的农林病虫害自动测控系统技术与装备和设施农业环境空气净化系统推广。从这些项目我们可以大致管窥发展之态势。

现代物理工程技术 篇5

常宁市宜潭乡曲潭中学颜伟

当今社会的信息化速度日趋加快,中学物理教育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走信息化之路是必然的选择。传统的教学以“教师的嘴巴和粉笔”为主要教学模式,课堂容量有限,教学手段单一。但使用计算机课件则不同,它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有用资源,如视,听,读,写功能的大大增强;利用“热键”做注解;补充课本中没有的阅读资料;利用网上资源进行相关知识的搜索,这些都有助于增大课堂容量,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更加多样性、花样性、生动性、实效性、先进性,并赋予了课堂教学一股时代气息。

多媒体电化教学是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多媒体包括声、光、图形多种教学手段和途径。其特点是直观、生动、形象。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很大的助益。它画面的色彩变化,录音的音响刺激,以及带有动感的幻灯片,……去年我去衡阳市参加了一次物理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和观摩课,感受颇深。回来后我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运用CAI辅助中学物理教学有了一些心得与体会,在实践中探索了在教学中化抽象为形象、化微观为宏观、化静态为动态、化不可操作为可操作过程的一些具体做法:

首先,应用CAI使教学过程更加直观。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过程的起点是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在物理科的学习中学生由于无法理解一些抽象的理论,而对物理产生一种畏惧的心理,阻碍了他们学习物理的情趣,但应用CAI技术就可以直观的解释一些物理现象和规律,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应用CAI能够实现抽象到具体的转变。由于传统媒体功能的限制及光学实验的特殊性,“光的反射”历来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难点。运用CAI的方式,将光反射的各种过程生动、形象、交互地展示出来,可使学生从感性上对其产生深刻的认识,从而为上升到理性认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应用CAI还可以实现动静的相互转化。在物理教学中,有很多物理现象出现的时间极短,当学生还没来得及看清时,该过程就已经结束。学生就理解不了其中的本质,给教学带来困难。如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就可以使用数码相机把其运动全过程拍下来,然后进行制作,利用计算机可反复操作,使学生认识其过程,同时还可以利用它的某一时刻的静止画面来解释它下落时的特点。教学中的难点就容易突破,省时方便。

应用CAI能够实现从微观向宏观转移。由于条件限制,物理教学中有些物理的实验在课堂教学中无法演示,学生只能从理论上了解。像原子内部结构这部分内容,学生理解不深刻、记不住。我们可以应用多媒体的三维动画的进行动态的模拟演示。

总之,应用CAI让枯燥的物理知识得以升华,形象而又直观的过程感染了学生的学习的动机,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更加崇尚物理,喜欢物理。运用CAI制作的物理课件,具有思想明确、界面友好、画面细腻逼真、空间视觉感强、动态效果自然流畅的特点,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其次,应用CAI可以加大课堂的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物理复习课涉及的内容多,容量大,学生不容易把其知识条理化。老师串讲觉得费时费力,也觉得枯燥。如果用多媒体进行串讲,学生很容易弄清楚知识的脉络,便于系统的理解和掌握。复习时候可以分步显示,即先显示提纲,学生回答问题以后在显示提纲下面的内容。复习串讲完以后,将整个内容都显示在黑板上,条理清楚,脉络分明,内容明确,学生就可以加深记忆效果,也达到我们教学的目的。对于复习课的习题,我们也可以编各种形式选择题、填空题、是非题等,由软件来判断学生解答的正确与否,根据练习的情况,给予必要的表扬、鼓励或重复练习等,通过带娱乐性的练习,能轻松巩固已学知识,从而切实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多媒体教学的好处已经得到广大教师的赞许,但是我们也要清楚认识到它的弊端。我们应该正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媒体地位,其核心特征是“辅助”,即辅助教师,而不是取代教师。只有“人”才有资格做思想的主人,不坚持这一原则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实践就会与现代教育思想的人文精神背离,就可能失败,至

少是价值有限。比如在讲解以计算为主的课时,如果老师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就可以做到边写,边讲,边分析,也可以放开思路,多种方法讲述。如果使用课件教学,就只好按部就班的操作,按事先安排好的教案去讲,在讲课中,缺少与学生的联系,学生有一些疑问,当时就不能解决。其后果是学生学而不实,老师授而不深,达不到本课的大纲要求,这节课就成了一堂课件演示课,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计算机人为的割裂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有机联系,是计算机辅助教学发展的大忌,也是违背课堂教学的初衷的。

现代物理工程技术 篇6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

时下,人们对中职院校还存在很多偏见,大多数中职院校普遍存在招生难的状况,生源相对比较复杂,文化知识基础普遍较差,学习物理课存在种种困难,同时这些学生有比较大的厌学情绪,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不高,认为可学可不学,以致影响少数基础较好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现代信息技术在中职物理教学中,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和视频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图文并茂、全方位、多视角地呈现教学信息,把物理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动态化,把一些抽象而枯燥的物理概念进行动态模拟出来,逼真系统地再现事物的变化全过程,能够方便地改变动画所模拟的物理情景,可以局部放大、强调某个知识点,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将复杂的事物简单化,揭示物理过程的微观实质,丰富学生感性上的认识,克服传统物理教学中不确定性的语言描述和抽象乏味的文字说明,不断刺激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参与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得学生印象深刻,思维充分地活跃起来,加深了对所学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从而有利于中职物理教学的顺利进行,提高教学效果。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更新中职物理教学内容

中等职业教育相对来说起步较晚,缺乏适合中等职业教育需要的、相配套的教材。目前,中职物理教材十分不适合中职生的状况,内容非常多,过分强调学科的系统性、严谨性和基础性,内容更新慢,反映现代物理的新进展、新成果较少,缺乏适应性,多关注物理基本概念、原理的介绍,无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学到的物理知识变成了死知识,缺乏针对性,与各专业实际需要的物理知识点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从而使得课程内容显得枯燥乏味、空洞、缺乏实际意义。

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可以为中职物理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专业课程改革的需要,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的知识水平、心理特征、认识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对中职物理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补充前沿性的现代物理知识,适当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与专业课有关的课外知识,与专业课之间搭一些“接口”,做到因专业种类选择教材,掌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和难度,增加实际应用知识,穿插一些物理学在生活、专业中具体应用的实例,给学生增加感性的认识,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在社会中的价值,物理与生活实际、与专业之间紧密相连,打破头脑中对物理抽象、神秘的认识,激发学习物理的热情和重视,为今后深化专业课程的学习或继续深造奠定基础。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中职物理教学方法

现在,中职物理教学大都还是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法,使用粉笔、黑板加教材,教师不停地讲、做示范性展示,学生被动地听,停留在传授知识阶段,课堂枯燥乏味、气氛沉闷,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和思维能动性,导致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在中职物理教学中,可以引入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师的课堂授课,给学生演示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把抽象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具体化、复杂的物理过程简单化,以简洁明了的方法和形式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呈现给学生,实现化难为易,减少板书时间,大大增加课堂知识容量,有助于学生对抽象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掌握,能够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

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提供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等形式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把各种形式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提供给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学习兴趣、认知风格等自选学习内容、自定学习进度,必要时可寻求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实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满足处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突出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完成物理知识与技能的建构,培养其科学探究的能力、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最大程度的发展。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中职物理实验教学

中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中等应用型技术人才,需要特别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中职物理教学需要着重培养中职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实验是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的重要途径和检验理论知识的实践基础,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途径。目前,中职物理教学的实验条件相对比较落后,存在实验器材陈旧、老化或者损坏现象,导致学生不能及时动手操作训练,学生很少有机会进行相关物理实验,有时只能做一些简单的接线,按规定步骤进行操作的实验,大大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从而造成学生的基础实验技能不够扎实。

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提供模拟实验型多媒体课件,能够运用图像、图形、动画等模拟一些典型的物理实验,演示各种现实情况不允许或者不容易实现的现象,提供可更改参数的指标项,随时记录真实模拟对象的状态和特征,实验现象明显,同时又规避了真实实验存在的危险,实验效果良好。

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提供虚拟实验室,营造一个逼真的自主实验环境,取消时间、地点和实验设备的限制,让学生通过鼠标、键盘、触摸屏等设备进行模拟实验操作,如同身临其境一般经历整个模拟实验过程,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获得接近真实实验过程中的真实体验,熟练掌握某些实验操作技能和技巧,不仅能够提高实验的成功率,还能够节约实验教学的成本。

总之,在中等职业学校物理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能够切实提高中职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更好地发挥物理课程的地位和作用。然而,教学改革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不断的探索、实践和改进,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中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现代物理工程技术 篇7

一、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实验探究效率

在讲授《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这一节课时, 按照传统的实验探究方法, 最大的困难是加速度的测量, 以及测量后对实验数字的处理。现在, 在教学中使用数字化物理实验系统, 实现对物理实验的实时控制以及对实验数据的自动化采集和处理, 使完成探究实验的时间减少了, 实验的结果更加精确和可靠, 更好地发挥了实验教学的功能。

例如, 在探究质量、半径一定的情况下, 向心力与角速度之间的关系时, 先是利用电子传感器将实验数据直接输入到电脑中, 再利用数字化物理实验系统进行作图, 先是向心力与角速度之间的关系图象, 但是这种图象由于不是线性关系, 不便于学生分析, 在教师引导下, 学生又描绘了向心力与角速度平方之间的关系图象, 发现这是线性关系图象, 学生直接就得出了在质量、半径一定的情况下, 向心力与角速度的平方成正比。整个实验探究过程从学生分析到确定使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 进行具体操作得出实验数据, 利用计算机绘制图象, 并讨论得出结论, 也仅用了短短的十分钟, 和以往的方法相比, 动辄一两节课才能完成的实验探究, 大大缩短了实验探究的时间, 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二、利用视频展台让学生由被动变主动

在物理习题教学中, 使用实物视频展台, 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好奇心和自觉性,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例如, 我在处理习题时, 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 两个小组为一大组完成一道题目, 学生分组讨论完后, 先由一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 利用实物视频展台面向全班同学讲解, 再由做同一道题目的另一个小组进行补充。通过这样的互动, 实现了教与学角色的转变, 教学中以学生为主, 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 在讲解的过程中, 让学生自己找出问题, 自行解决, 教师做最后的点评。这样既充分锻炼了学生个人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做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新课程理念。

以上只是作者在实际教学中, 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构建高效的物理课堂的做法, 希望和广大同行共同钻研教学的趣味性、灵活性。

摘要:计算机教育是现代教育不可忽视的科目。我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教什么, 怎么教?在两点上进行了解说, 一点

摘要: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结合了数字化物理实验系统和视频展台的应用, 构建高效的物理课堂。

现代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整合的研究 篇8

目前高中阶段的物理教学中, 普遍存在学时紧, 内容多、知识难度大等困难, 很难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吸收与应用迁移, 更难做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践证明只有通过学生自主地去探究学习,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通过网络教学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课堂知识拓展学习, 将信息技术作为传统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 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 才能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学习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与内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是指信息技术有机地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 成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成为与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高度和谐自然的有机部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不是被动地纳入, 而是主动地适应和变革课程的过程,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将对课程的各个组成部分产生变革影响和作用。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将带来课程内容的革新,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 要求传统的课程必须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要求, 增加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内容, 例如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等, 并要求各门课程都必须根据时代发展, 革新原有课程内容。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将是课程内容革新的一个有利促进因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将带来课程实施的变革,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机整合将带来革新传统的教学策略和理念。信息化环境中,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的地位正在被削弱, 学习者的主体地位被充分体现, 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辅助工具以及强大的认知工具, 革新传统的教育理念, 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正在冲击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将带来课程资源的变化,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和共享性, 都冲击了传统课程资源观, 课程资源的物化载体不再是单单的书籍、教材等印刷制品, 而且也包括网络以及音像制品等。生命载体形式的课程资源将更加丰富, 学习者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通讯功能与专家、教师等交流, 扩大课程资源范围。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将有助于课程评价的变革和改善, 信息技术与课程评价整合后, 将带来评价观念和评价手段的革新, 信息技术可以作为自测的工具, 有利于学生自我反馈, 也可以作为教师电子测评的手段, 优化评价过程, 革新传统的课程评价观与方法。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最主要的是带来学习方式的革命, 学习者从传统的接受式将转变为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就是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 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 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改善教与学的效果,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二、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整合的基本原则

课程整合将信息技术看作是各类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它主要在已有课程 (或其他学科) 的学习活动中有机结合使用信息技术, 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但整合不等于混合, 它强调在利用信息技术之前, 教师要清楚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不足, 以及学科教学的需求, 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学习效果, 使学生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事。对于学生来说, 信息技术则是一种终生受用的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

课程整合的最基本特征, 就是它的学科交叉性和立足于能力的培养。它承认事物联系的整体性和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并具有如下的基本要求。

(一) 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过程。

课程整合以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进行驱动教学, 有意识地开展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 (甚至多学科) 相联系的横向综合地教学。这些任务可以是具体学科的任务, 也可以是真实性的问题情景 (学科任务包含其中) , 使学生置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进行学习。通过一个或几个任务, 把相关的各学科知识和能力要求作为一个整体, 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 也就完成了所需要掌握的学习目标的学习。

(二) 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的基本认知工具。

在课程整合中, 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具体的任务。学生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 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 并且对这种工具的使用要像铅笔、橡皮那样顺手、自然。

(三) 能力培养和知识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目标。

课程整合要求将学生学习的重心转到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 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并且通过这种“任务驱动式”的不断训练, 学生可以把这种解决问题的技能逐渐迁移到其他领域。

(四)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

在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中, 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被看作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 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同时, 在课程整合中,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 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 是教学活动中重要的一环。

(五) 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和谐统一。

信息技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实践平台, 利用它实现相同的目标, 我们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同时, 课程整合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教学目标固定后, 可以整合不同的任务来实现, 每一位学生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来完成同一个任务。这种个别化教学策略对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进行因人而异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但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 要求人们具有协同工作的精神。同样, 在现代学习中, 尤其是一些高级认知场合 (例如复杂问题的解决、作品评价等) 要求多个学生能对同一问题发表不同的观点, 并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 协作完成任务。而网络环境 (尤其互联网) 正为这种协作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论物理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 篇9

关键词:整合,现代教育技术,物理,实践,试验

现代教育技术是有较高综合性的一门学科教育技术, 具有理论基础作为支撑和其他学科理论渗透和交叉, 涉及教育学、教育传播学、教育心理学、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视听教育理论等多门学科。物理课实验教学过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将物理课和多媒体技术有机结合。由先进思想和基础理论引导实现物理实验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功能和作用:增强学习兴趣, 提升教学质量, 还原科学发现, 提高教学实效。通过收集并整理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 可探索出物理课题实验的创新理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 激发并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需求, 这是整合教学的前提, 现代教育技术是物理课堂教学更生动、直观

⑴情景教学, 课堂教学化“抽象”为“具体”, 物理是实验基础较强的一门学科其知识规律源于生活实践, 因而要将实际和理论有机结合, 紧密联系。

物理课堂教学中把抽象的理论联系具体现实生活, 二者进行实际化、具体化的衔接, 提供给学生创造联系的机会, 让学生真正理解物理知识和规律。凭借现代教育技术, 可使用多媒体手段把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和具体化, 物理课堂教学生动有趣, 学生易接受吸收。多媒体技术可以让学生拥有长期的、持久的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 整合现代教育技术和物理实验教学模式有以下几个理论为出发点:首先, 在整合过程中首先要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需求, 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满足学生的需求就符合最基本的整合理念。其次, 整合教学实践过程中, 注重因材施教, 强调共性、保障并照顾多数时探究物理教学方式方法, 因人而异, 是物理课堂教学贴近学生个体, 更加具体、直观、生动、活泼。最后, 整合教学过程中强调物理课堂教学中角色间的交流, 主要是师生间的交流和学生间的交流, 提供给学生各种采集数据的形式和各种重要资源, 强调建设情境, 让物理课的课堂教学易于被学生接受。

⑵课件演示和实验操作巧妙结合, 使实验课简单易行。

物理课堂教学过程学生进行实验, 教师进行相关演示实验, 经常受限于实际条件的制约, 实验效果不明显。通常教师引入模拟实验教学模式, 可通过多媒体技术演示复杂的, 模拟的实验现象。另外, 多媒体技术能够弥补实验的不足和漏洞, 提高实验方法和手段, 实现演练效果可视化。这样就可以使学生直接认知物理实验现象, 感受事物的客观发展, 也方便了教师进行授课。

⑶物理课堂教学动态过程做到直观可视, 亲身感受空间想象的实验。

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设计动态情境和过程, 不易操作, 不方便直观理解, 学生对这种知识结构不能理解吸收。引入多媒体技术就可做到试验可视化亲身感受实验过程, 课堂教学形式多种多样, 这样就可建立模型立体感。

物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设计空间想象, 老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供的多媒体三位技术演示空间效果, 实现可视化, 直观化, 充分发挥空间想象。

⑷物理课堂做到清晰可见透明操作微观现象进行大型天体运动模型化。

放大微观现象, 缩小大型天体运动, 以前的课堂教学不可能达到, 如今使用多媒体技术, 就可以清晰的呈现在学生面前。采用多媒体教学, 做到宏观放大, 微观缩小处理, 一大一小的操作使认知过程生动有趣, 提高学生兴趣, 感受物理知识结构。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深刻了解物理现象知识, 建立科学管理科学观。

2 现代教育技术能够让学生感受科学思想, 领悟科学方法, 走进科学创新领域

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现代教育多媒体技术实现物理科学家经历和探究的历程, 让学生进入到科学探究过程, 再现物理情境, 领悟科研过程中的方法和谋略, 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引入现代教育技术, 创设问题场景时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深入研究, 这样学生就可以体会并品尝成功

营造课堂氛围以及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是物理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两个首要问题。这两点是提高教学成果的最佳方法, 但是不易实现。以语言为主, 动作为辅, 简单的实物和图片烘托氛围, 这是传统教学模式, 做不到实验的丰富性、生动性、可视性。学生很难保持长久记忆。引入信息化教学设计, 采用动画、文本、音频、图像、视频, 提供人工智能信息帮助, 设计交互能力较强的, 实验生动形象、直观可视。

4 多媒体制作,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应注意以下问题

⑴创设真实情景, 解释物理问题是课件制作的出发点, 也是物理课教学的难点。现代教学体系应重视学生的自主性, 尽力在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上, 展示问题场景。⑵教师不能简化课堂教学, 单纯使用多媒课件, 在传递知识的过程中教师依旧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⑶多媒体课件从根本上代替不了物理实验, 课堂教学过程要重视学生亲身操作实验过程, 加强认知。

参考文献

[1]张克忠.计算机辅助教育发展的新阶段[J].计算机世界报, 2000, (09) .[1]张克忠.计算机辅助教育发展的新阶段[J].计算机世界报, 2000, (09) .

[2]赵谦, 王冰, 沙波.国外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新特点与举措[J].外国物理中小学教育, 2001. (08) .[2]赵谦, 王冰, 沙波.国外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新特点与举措[J].外国物理中小学教育, 2001. (08) .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物理教学发展 篇10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 而如何在课堂上展现物理现象, 揭示物理规律, 发挥现代教学技术的优势, 并辅助、优化物理教学, 则是物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项基本要求。在多年的教学实践及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 笔者一直致力于学习、挖掘与整合现代教学技术, 并对诸多物理实验教学开展了有益的尝试。

物理实验的产生有着特定的历史环境和条件。实验中的观察有一定的角度和范围, 要让学生在教室中观察, 就必须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观察角度, 才能发挥实验演示的功效。例如, 在单摆的振动图像教学中, 演示实验通过漏斗摆动, 漏出的沙子流在匀速拉动的木板上形成曲线来反映单摆的振动图像。一直以来, 教师在进行演示时, 往往由于木板水平放置在桌面上, 学生只能看到摆动的漏斗而看不到沙子形成的曲线。演示完后, 由于不能把木板竖起来, 教师就手托木板在教室中走动, 让学生观察, 费时费力, 学生也不能很好地将实验操作与图像有机结合。

当多媒体教室装备了实物投影仪后, 笔者改进了这一实验。利用投影仪把真实的实验过程投放到屏幕上, 全体学生一目了然, 教师边做实验边讲解, 学生则看着流出的沙子怎样一步步形成曲线, 这样就完成了从具体的物理过程到物理图像的思维跨越, 学生深刻理解了振动图像的物理意义,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与综合能力。这一措施使对实验现象的剖析与实验同步, 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思维、视听和谐统一, 从而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课程资源

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发新型的课程资源, 能使一些难以在课堂上实现的教学内容得以生动地展现, 也适合学生特有的认知方式。例如对于《原子物理》中粒子的散射、核外电子的跃迁, 以及天体间的环绕运动等内容, 学生无法在教室直接观察, 也无法用实验进行演示, 传统教学只能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而运用多媒体技术, 就可以对这些物理过程进行模拟。这样, 自然界中和实验室里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及其变化, 大至宇宙空间星球运动, 小至原子内部粒子运动的表现, 都可随时随地、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这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是一种突破, 极大地扩展了学生的感知领域, 提高了教学效果。

物理教学内容大多是动态的, 有些现象往往不易观察。例如, 认识水波的特性, 需要学生观察干涉图样。常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分批围在讲桌前, 学生各自观察, 感受各不相同, 有的甚至没有观察到需要观察的现象。当投影仪进入教室后, 笔者借助于投影仪, 将水波的干涉条纹清晰地展现在全体学生面前, 大家同时观察、相互交流、互相启发, 教师再进行必要的点拨, 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效果获得极大的提升。

再如, 对于“干涉图样中出现的一条条相对平静的区域和激烈振动的区域”这一需要学生特别关注的要点, 由于其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的能力要求太高, 课堂上就非常有必要在屏幕上将一条条线描绘出来, 帮助学生完成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跨越。但由于多媒体投影幕布只能用于展示, 不能即时标注, 总令人感到有所欠缺。笔者运用电子白板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电子白板可以对动画、视频随时暂停控制与标注, 弥补了很多课件交互性较差的缺陷。笔者利用“瞬间暂停”功能, 把动态的画面在学生需要仔细观察的地方停下来, 让学生观察讨论, 加强了师生间的交流和学生间的交流;对需要特别强调的地方, 再运用“局部放大”和“聚光灯”功能, 放大观察对象, 集中观察范围。对“干涉图样中出现的一条条相对平静的区域和激烈振动的区域”这一要点, 笔者利用了电子白板的“即时书写”功能, 带领学生将各个加强点找出来并直接在画面上描点、连线。之后, 再寻找各个减弱点、描点、连线……简单的描点、连线, 将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问题具体化, 克服了教学的难点, 提升了观察的有效性和视频的播放效果。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教学问题

物理问题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对实际生活问题进行抽象, 再加以分析。因此, 物理教学就要呈现很多的图景和板画。为克服板画所造成的时间浪费和学生目光在屏幕和黑板间移动的缺点, 使学生们注意力更加集中, 笔者利用了电子白板。例如, 在《受力分析》教学中, 为提高直观形象性, 便于学生理解, 笔者分别截取了需要进行受力分析的几个对应视频画面, 先进行示范分析。由于电子板书与手写板书有机结合, 在示范讲解、板书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直接在白板上对问题进行启发分析, 一边写一边讲解, 同时观察学生的反应。这一做法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关注程度, 同时也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考时间。师生在共同思考、演算的交互过程中解决问题, 教师的身体语言也得以充分发挥。之后, 利用白板的“即时书写”功能, 让学生们用多媒体笔直接在白板上对视频截取画面动手“写写画画”。这样的教学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 也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和学习的积极性, 体现了交互、参与的教学理念。

借助于“理化生数字化实验室”, 笔者又开始了新的整合, 以期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如磁场问题, 由于场看不见摸不着, 是一种特殊的物质, 以前教学中是通过小磁针来研究磁场的, 而当前配备的传感器能直接对磁场进行测量, 场的强弱也能通过表格和图像的形式展示给学生, 非常直观、灵敏、精确。再如力传感器, 能清晰显示各个瞬间力的大小及力的变化, 解决了以前力学教学中的很多问题。笔者期望通过努力挖掘, 熟练掌握各种传感器的使用, 将其整合进课堂教学中, 以优化教学结构, 提高教学效能。

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是一场触及基础课程结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的全面而深刻的重大变革。教师劳动的复杂程度、专业化程度和创造性程度大大提高, 人们在重视教育对社会发展产生巨大作用的同时, 也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具有深厚的学术根底、广阔的学术视野, 还要具备运用现代教学技术的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自然学科, 重在“悟万物之理”, 教育技术的不断更新, 使学生们在课堂上就能方便地观察到真实的物理现象、生活实际。教师则借助于教育技术的不断更新, 更好地引导学生将物理现象上升为物理规律, 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教学质量得到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教学的科学发展, 专业能力主要是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并发展的。教师专业化的动力主要来自于教师自身的内在需要, 只有领会精髓、更新观念、具有强烈的发展意识, 才能变“要我改”的被动角色为积极参与的“我要改”的主动角色, 自觉地去吸取、研究、学习新的教育技术, 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让学生在课堂上眼到、耳到、手到、心到, 给学生创造一个立体思维空间, 促使学生在各方面综合发展。

当前, 教育技术不断推陈出新, 学校硬件不断升级。而过硬的“软件”需要教师来实现。我们要以积极进取的心态, 主动学习, 与时俱进, 挖掘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新课程改革共同成长, 走教师专业化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陈清梅, 胡扬洋, 邢红军.物理高端备课:构建U-S合作的桥梁:以“生活中的圆周运动”为例[J].教育科学研究, 2013 (12) :55-60.

上一篇:企业年金会计探讨下一篇:图书馆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