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学生家庭教育

2024-05-11

加强学生家庭教育(精选十篇)

加强学生家庭教育 篇1

因此, 本人拟通过下面有关单亲子女, 特别是离异家庭学生心理受到严重伤害的情境叙述, 从单亲家庭问题给未成年人带来的负面影响, 进一步剖析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 以寻求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具体措施。

一、造成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异常的因素

1、轻率离婚导致未成年人心理适应失衡, 是带来心理异常的内部原因。

据民政部统计:2003年为133.1万对, 2004年增加到161.3万对, 今年一季度, 我国共有46.5万对夫妻办理了离婚登记, 有关专家研究发现, 离异家庭的学生有心理压抑和行为退缩等严重表现, 这些表现与完整家庭子女有显著差异。离异家庭学生在学习上普遍困难, 学业成绩不如完整家庭的学生。研究还发现, 缺损型家庭的男生攻击性较强, 女生则表现出更多的焦虑和苦恼。据我的调查发现, 在11.2%单亲家庭学生中, 父母离异造成伤害的更为严重, 这些学生变得更压抑, 攻击性强, 常会自责, 对学习、社交逐渐失去兴趣。严重的离家出走, 甚至有些学生还会导致某些慢性病, 如神经失调, 胃口不好, 胆小怕事等不良行为或其他心理异常。本人曾尝试从学习情况、神经机能、不良情绪、问题行为、不良习惯、社会交往等方面比较正常家庭学生与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状况, 结果从有关数据分析发现, 16—17岁单亲家庭学生的差异更显著, 其中神经机能和社会交往尤为突出, 他 (她) 们的身心受到严重的伤害, 这说明父母轻率离婚对子女心理素质, 道德品质的消极影响的严重性, 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

2、单亲家庭教育放松, 不良的家

教方式直接影响未成年人的行为和心理。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 由家长对子女实施的一种教育和影响。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不能替代的。离异后的单亲家庭的教育方式、方法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和心理, 而不同类型的离异家庭, 由于父 (母) 亲文化素质、心理、生理的不同特点, 其家教形式也尽不相同。本人从我校11.2%的单亲家庭学生调查的数据中归纳出, 诱发学生形成心理障碍的不良家教类型有: (1) 放任、冷淡型 (2) 虐待、发泄型 (3) 溺爱、迁就型 (4) 埋怨、批评型。

二、关爱单亲家庭学生, 重在措施落实

为了消除单亲家庭学生的不良心理倾向, 娇治异常心理活动与行为, 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最大限度地减少单亲家庭个孩带来的负面影响, 预防单亲家庭学生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针对离异家庭学生心理障碍的特殊性, 可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调适:

1、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和采取恰当的教育方法。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负有直接责任。”我国宪法、婚姻法也明确规定, 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教育是无条件的, 所以作为父母不仅从道理上, 而且从法律上都要肩负教育子女的重任。放弃或放松对子女的教育, 可能会令子女养成不良性格特点和不良的行为习惯, 任其发展下去, 很有可能会演变为犯罪行为。所以, 即使离异、丧偶、分居等原因, 也不能放弃或影响到对子女的教育。特别是家庭不幸的孩子, 更应该给他 (她) 们以足够的关爱和正确的教育, 要想方设法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和采取恰当的教育方法, 提醒子女勿交损友, 培养子女高雅的兴趣和爱好, 从而把子女引导到良性发展的轨道, 避免不良行为的发生, 杜绝违法犯罪事故的发生。

2、注重个别心理辅导。

不管家长还是教师, 要经常与单亲家庭学生加强沟通, 要学会积极、耐心的倾听。掌握聆听和沟通的技巧, 为他 (她) 们解决特殊心理问题。密切联系, 深入了解他 (她) 们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要, 对学生与自己的分歧表现出容忍与理解, 对于学生正当的心理要求想方设法予以满足, 对于不切实实际的心理需求细心加以引导, 准确的把握学生所表达的内容, 并能准确的把握其感受, 及其语言背后所隐藏的深层涵义和感受。

3、加强家校联系。

培养单亲家庭学生健康心理素质, 要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在与家长接触中, 要尽量避免“旧事重提”那些痛苦的事, 而应针对学生的个性健康所需要的环境和教育共同探讨合适的方法, 使学校、家庭形成合力, 共同改变学生不正常的心理状态, 促进有效的心理活动, 提高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李强:《单亲子女教育问题及策略》, 《济南教育学院院报》, 2002, 9。

[2]齐麟:《论单亲家庭》, 《人口学刊》, 2006年。

加强学生课间安全教育 篇2

抓好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是保证我们广大学生安全的关键。平时,我们对同学们的安全教育主要有交通安全教育、饮食卫生安全教育、用电用水安全教育、课间安全教育等。今天我主要谈一下课间安全教育

课间活动的内容一般以下几种:处理作业或预习、上厕所、身体活动(包括追逐打闹)、交流谈心和自娱自乐。构成安全隐患的主要是小学生自发进行的身体活动,课间的身体活动就成了小学生课间活动的潜在的最大安全隐患。

小学生活泼好动,爱玩是天性,由此引发的课间伤害事故也是接连不断。概括来说,小学生课间活动的伤害事故主要表现在拥挤踩踏伤害、追逐打闹伤害、危险游戏伤害利用危险物品伤害他人等四个方面。

拥挤踩踏伤害。这种伤害主要发生于教室门口、楼道。上下课时,学生大量聚集到教室门口、楼道,加上小学生年龄小,安全意识差,拥挤现象难以避免。一旦有一名学生失足跌倒,就极有可能造成严重的人身伤害,甚至危及学生生命。

追逐打闹伤害。小学生精力旺盛,好运动,特别是男同学常会为了芝麻大的事,满教学楼地追逐打闹。在追逐过程中,很多时候都易发生安全事故。

危险游戏伤害。这是课间活动时学生伤害事故的多发因素。究其原因,一是游戏本身隐含了危险因素,二是游戏的地点常常不是在宽阔的操场,而是在教学楼的走廊上、教室前。利用危险物品对其他学生进行有意或无意的伤害。如小刀、弹弓、玩具枪等。

为了大家的课间活动安全,我给大家提如下要求:

一、规范言行,举止文明。很多事故都是由于学生出口伤人,相互对骂或行为过激造成的。这就需要我们学生规范语言、行为文明。

二、明令禁止。小学生往往很难控制自己的行为,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有时也弄不清楚。我们要求大家认真学习《守则》和《规范》,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三、课间做一些有益和安全的游戏和活动。

四、要有一定的预见能力,凡事多想想后果。

最后,我还宣布我校学生课间活动的十条规定:

1.课间休息时不在楼梯、走廊、过道间逗留玩耍。

2.在楼梯、走廊上行走时,应礼貌让路,不得抢先、拥挤,靠右慢走讲秩序。

3.行至拐弯处要小心,避免碰撞慢慢行。

4.不带有危险性的玩具到学校里玩。

5.不乱扔果皮纸屑,注意安全讲卫生。

6.下楼梯不跑不跳稳步走,保持距离不推拉。

7.在教室里休息不要追逐、推拉、打闹,防止课桌椅的碰撞,造成意外伤害事故。

8.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不得私自玩单杠、爬杠等危险性的体育活动项目。

9.严禁趴在走廊的围栏上,不准放东西在围栏上,不准从楼上往下扔东西。

用智慧教育学生,加强养成教育 篇3

对于学生的日常养成教育,要避免生硬枯燥的说教,因为你说的大道理再多,而他们没有丰富的人生阅历,看世界高度不同,尽管教师的说教他们口头上承认了,但心里不一定能理解。还记得前年,我带儿子去吉林玩,走在街上,儿子就是让我抱,一将他放在地上让他自己走,他就哭,没办法只好再把他抱起来。就在我蹲下的一瞬间,我发现儿子为什么哭了,因为我们看见的是大都市的繁华,而孩子看见的是可怕的两只脚在动,孩子看世界和大人的高度不同。所以,我们解决问题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把养成教育融入具体的事情中,一篇好的课文,一件生活中的小事,一个故事,让他们谈自己的看法,说出他们的观点。我在用我的智慧让一切不良因素远离他们。

1.冷处理法解决学生之间的矛盾

学生学习、活动在一起时间长了难免会出现小小的摩擦,前不久,我班李迅和历奥两个同学之间为一点小事大动干戈,同学劝都劝不开。这时第四节课的上课铃声响起,我来到教室,看到这两个同学还扭打在一起。我把他们拉到教室门口,静静地看着他们,什么也没说。第四节课是科学课,我先让其他学生到教室上课。这时,看着他俩不服不愤的样子,我想现在处理一定效果不好,得先让他们平静一下,我对他们说:“先上课去,下午到我办公办公室来。”下午他俩真的来了,看样子气有点消了,可是火候还不够。我对他们说:你们能来我很高兴,不过老师有点忙,你们先等一会。我开始批作业,写教案,就是不理他俩,过了一会他俩有点难受了,因为不知道我要怎么处理他们,开始小声嘀咕。我没理他们,又过了一会,他俩实在挺不住了主动走过来说:“老师我们知道错了,你这么忙,我们还不懂事,因一点小事和同学打仗,违反了小学生守则。我们保证一定好好学习小学生守则,不再犯错误。”我的心理战术胜利了,我要的效果达到了,我笑着说:“好了,老师今天很高兴,第一你们能准时来见我;第二,你们自我反省,老师相信你们不会再犯错了,你们回去吧!”两个孩子开心地拉着手跑了。

2.故事法帮学生改掉不良行为

在培养好习惯的同时必然要矫正不良习惯,就像一颗小树苗,必须砍掉多余的枝杈,才会笔直茁壮地成长,教师如果不改变学生的不良习惯,他就会想小树一样长不大,或偏离主干是向一个枝杈生长,这些不良习惯可以毁掉人的一生,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谈心语气除了亲切、真诚外,内容还应含蓄委婉,直话曲说。班主任可以从自己的生活阅历和知识积累中选取富有启发性的事例或故事讲给他们听,让学生从中领悟,受到教益。

班里有个孩子叫王振国,是个让人头痛的孩子,头脑很聪明,可就是调皮捣蛋,同学们都不喜欢和他玩。一天小国偷了同桌的钱,还振振有词地说:“他钱包里就一元钱,这么少算什么偷。”偷钱还狡辩,我真的很生气,刚要狠狠批评他,可是一想他还是个孩子,没有大人的生活阅历,不能拿我们的经验看孩子,给他冠上一个小偷的帽子,这会毁了孩子的一生。于是,我静下心来,对他说:“老师先给你讲个故事吧,从前有个表兄弟俩,家里很穷,有一天看见一家商店里没人,就一起偷了东西,表哥回到家,妈妈看见了儿子拿回这么好的东西很高兴,还夸了儿子,还帮着儿子把东西藏起来。表弟回到家,妈妈见了十分生气,狠狠地教训了儿子,并告诉儿子:人穷不能在短,还领儿子还了赃物,向那家赔礼道歉。后来表弟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政法大学,成为优秀的法官,表哥却成为一个惯偷,坐进了监狱。”小国听了羞愧地低下了头对我说:“老师我知道怎么做了。”我摸摸他的头对他笑着点点头,小国也开心地笑了。从那以后小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后来随父母转到长春去上学,前几天他让爷爷转告我,他现在学习很好,还被评为校园之星,他不会忘记我对他的教育,因为是我帮他扶正了人生的航线。

3.用现实改变学生的不合作

什么是合作呢?顾名思义,合作就是互相配合,共同把事情做好。世界上有许多事情,只有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合作才能完成。一个人学会了与别人合作,也就获得了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所以,人们常说:小合作有小成就,大合作有大成就,不合作就很难有什么成就。这是非常宝贵的人生道理。

加强学生养成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篇4

一、建立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机制

在对学校生源组成情况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 围绕学生的发展需要, 通过领导示范和教师们群策群力, 落实师资、制度、资源等, 使全体学生提高对礼仪规范的认识, 学会使用礼貌用语, 养成良好的礼貌行为习惯, 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使其从关心自己的人品、学业、健康、前途到自爱、自尊、自立、自强。

二、构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大课堂

1. 为人师表作示范。

教师作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指路人, 其自身的行为规范和道德素质, 对学生养成文明礼貌习惯, 起着关键作用。学校应注重榜样的示范作用, 正面诱导, 使典型示范和整体提高相结合, 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 全体教师以庄重大方的仪表, 和蔼可亲的仪容, 规范的语言给学生作出示范, 使学生在师生交往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2. 学校教育和家庭指导相结合。

家长良好的礼仪形象, 文明的家庭气氛, 会对子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为提高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实效, 学校发挥家长的作用, 聘请教育名师传授家教知识, 把文明礼仪教育的情况向学生家长通报, 经常与家长联络, 使家长及时了解子女在校的情况, 同时也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 学校家庭互相配合、共同努力。

3. 文明礼仪教育融入社会。

学校要经常组织学生开展“文明礼仪活动”, 定期到周边社区搞宣传, 出板报, 向居民宣讲、宣传礼仪规范;邀请社区有影响力的人士到学校给学生讲礼仪的现实意义及对于个人交际的影响, 通过这种互动, 促进学校和社区的良好关系。

三、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1. 校园宣传要突出主题, 讲究格调, 营造处处育人的氛围。

学校橱窗依据学校教育主题每月更换;学校走廊悬挂名人名句;学校墙壁张贴文明语告示。无声的语言是对学生最好的教育。班级的黑板报既有规定主题, 又有自由发挥, 教室布置要简洁明快, 具有特色, 追求个性。

2. 校园广播, 栏目设计精巧, 内容丰富多彩。让学生知晓校事、国事、天下事;丰富知识, 开阔视野。

3. 开放图书室, 鼓励学生增加阅读量, 加强教师的阅读指导, 以提高阅读质量, 从而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 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

4. 举办校园文化艺术体育活动, 形式多样, 内容丰富, 既活跃学生身心, 又给学生展示自我、施展才华的舞台。

吸引师生热情主动参与, 寓教于乐, 寓教于活动。

5. 开展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系列活动。

(1)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创设教育情境, 宣传行为规范细则。

(2) 结合主题教育活动, 组织板报评比活动, 开展如“文明礼仪伴我行”、“文明礼仪在我身边”等板报评比活动。学生们在组织材料, 书写板报的时候, 文明礼仪教育也就在其中了。

四、引导学生自主管理

在高中生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中, 行为训练应注重多种方法的组合, 而且要注意选择学生乐于接受的训练方法。

1. 明确意义, 激发动机。

调动全体教师参与养成教育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文明的行为习惯, 不仅是提高学生个人文明素质的问题, 更是涉及整个社会公民素质的问题, 必须把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来抓。抓养成教育并不是校长、德育处主任、班主任几个人的事情, 也不是德育处一个处室的事, 应该是全校师生员工共同的事情。因此, 必须建立一个全员参与抓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工作网络, 由学校领导、值周班主任、学生会和学生护校队组成的日常行为监督小组, 对在校学生的言行礼仪给予检查、矫正, 形成“人人关心养成教育, 人人抓养成教育”的氛围。

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动机。自我教育能力是学生在自我教育活动过程中形成的, 激发和保持学生自我教育的愿望十分重要。要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 如校园广播、班级黑板报、宣传橱窗等宣传工具, 采取专题讲座、主题班会、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 引导学生观察现实、体验社会生活, 激发学“生追求真善美, 培养高尚情操”的愿望, 不断提高自我教育能力。

2. 建章立制, 规范言行。

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并不是靠几次教育、几个活动就能完成的, 需要长期持之以恒的训练才能形成。除了建立健全一整套的规章制度外, 还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养成教育工作制度, 以确保持之以恒地抓好行为规范教育。

值班制度:值班人员由校领导、德育处、保卫科、班主任、学生会、学校护校队组成, 负责检查每天学生在校的行为表现, 发现问题, 及时教育、矫正, 并将情况及时记录在值班记录上。值班人员要认真做好每天的检查、评比。

值周制度:值周人员由学校行政领导、学生会干部组成, 主要岗位在学校大门口和校园, 负责检查每天学生进出校园时的行为表现, 发现问题, 及时矫正、教育。

讲评制度:每周或每月将值班、值周检查学生的行为习惯情况通过量化的形式进行汇总并集中点评, 对表现好的班级进行表扬, 这不仅对好的班级起到了鼓励作用, 对表现稍差的班级也起到了督促作用。

3. 严格训练, 逐步强化。

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训练, 必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 而其中“导之以行”尤为重要。为此, 必须强化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的训练, 使学生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

一是要寓“学生文明行为习惯”训练于各种活动之中。大型的学校活动是训练学生行为规范的好时机, 活动中要求学生排队进出场、按次序就座、不吃零食、不扔果皮纸屑、认真听讲、有礼貌地鼓掌致谢等, 使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受到教育。

二是要寓“学生文明行为习惯”训练于学科教学之中。学科教学渗透养成教育是一个非常好的渠道。各学科老师不仅要在备课时要考虑学科渗透德育的内容, 而且教师在课堂上、在学生面前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 板书书写等要规范, 为学生做出表率, 并在提问学生时使用“请你回答”、“请坐下”等文明用语, 为学生形成良好的文明习惯起到示范作用。

三是要寓“学生文明行为习惯”训练于日常生活之中。要求学生在校生活规范化、科学化、序列化。如学生就餐时, 要求学生做到排队买饭, 用餐时不大声讲话, 注意节约粮食等。

总之, 养成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过程。重视养成教育, 逐步养成良好的语言行为习惯, 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具有特殊意义, 并使他们终生受益。

关爱学生生命 加强安全教育 篇5

—我校召开班主任安全工作会议

“株洲县某中学两高中生遇害身亡”,此新闻一出立刻引起了我校领导的高度重视,3月26日上午,学校紧急召开全体教职工会议,强调校内安全工作,并再度部署强调本学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核心、重点与细节。

加强品德教育,提高学生素质 篇6

关键词:教学理念;德育修养;学习习惯

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对人才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大。小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發展的学生。因而,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将德育与智育相结合,在教给学生新知识的同时不断渗透品德教育,因为学生一生非常漫长,只有端正他们的态度,坚持品德教育,才不会使他们的成长偏离人生轨道。在教学时,我们要始终以科学精神为支撑,帮助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那么,如何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渗透品德教育呢?

一、教师要积极转变思想,增强顺变时代的教学理念,努力提高自身的德育修养

作为一名小学老师,面对的是一群白纸一样的学生,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需要我们通过自身的魅力影响每一个学生。因而,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如今,作为当代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再也不是以前那种只负责学生最基本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而是学生人生的导航、是风向标。教师头脑里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论你教什么内容,教什么科目,除了教给学生所学科目的知识外,还要以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任务,并在教学中强化学生共产主义的理想,培养学生爱国、爱家、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将学生智力发展与品德教育摆在同等的地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但要从大局考虑,还要注意从细节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人不可能是一个单独的个体,他生活在一个大的环境中,成长或多或少地受周围人和物的影响,因而,如何让周围环境成为学生的有利因素,而将负面影响削除到最弱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的生活学习环境,形成良好的学生与生活的氛围,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在学校里,深厚的校园文化氛围,良好的学校学习风气都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树立人生观,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进而影响着学生的道德行为。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只有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学生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注重细节,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良好的习惯来源于细节,这就要求我们从点滴做起,有意识地把它作为自己的自觉行为。在学校里,上课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这就是最基本的细节。同时,做错事情要勇于承认错误,遇到别人有困难了要主动帮助,别人帮助你时要说谢谢……在家里的时候,除了要及时完成学校布置的学习任务外,还要积极主动地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长辈的节日时,要及时送上一句祝福,送上一件自己动手制作的礼物等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形成的,贵在坚持,并要做到循序渐进,贯穿始终。

三、要善于在教材中挖掘所蕴含的德育因素,使德育渗透于无形中

小学的每一个学科,都有其自身的学科特点,教学的任务,知识的编排,都是各不相同的。但有一点是相同的,每一学科中都无形地蕴含着对学生的品德教育,需要教师去挖掘、去引导学生学习体会。教师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要有选择地适度地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在无形中增强品德行为意识,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每一个学科都有不同的学科特点,因而,在德育渗透时,教师要事先制订好学习计划,要注意渗透的内容,讲究渗透的方法和分寸,要考虑学生的接受水平,要善于结合本学科的知识加以要求,做到有的放矢。

当然,在品德教育时,教师要理论联系实际,将德育与生活环境相结合,让学生更好地接受。例如,在教学《董存瑞舍身炸碉堡》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他这么做有什么作用,为什么他要这样做,然后再引导学生想到我们现在要怎么做,进而说说我们要怎么帮助别人,怎么为社会作贡献……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新知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将德育渗透于无形之中。

四、增强学生的德育意识,提高德育的主动性

在品德教育中,受益的是学生,主体也是学生,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要怎么做,该怎么做,才能主动去做。当然,学生毕竟受认识的限制,不可能像成年人一样自觉地约束自己,也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品德的形成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适时帮助学生制定自己的德育目标,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要让学生意识到德育对自身发展的正作用,要强化他的社会责任感、成就感,让他们主动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并把德育作为自己的主动行为。

德育无止境,德育无处不在。只要每个教师在教学中脚踏实地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关心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品德素养,那么,提高全民素质将不再是一句空话。

加强中职学生养成教育培养 篇7

1 中职学生日常行为问题表现

当前, 中职学生不仅文化基础知识薄弱, 而且在行为习惯、组织纪律、道德品质等方面和普通高中学生之间也存在很多差异。接受中职教育的学生基本是中考落榜生, 在初中阶段大部分自觉性差, 老师对他们的学习成绩和行为习惯也失去了信心, 学生一直得不到肯定和认可。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 他们以自我为中心, 放纵自我, 以实用主义为价值观, 自私自利, 集体荣誉感、家庭责任感、社会责任感淡漠, 组织纪律观念、团队精神不强, 对父母依赖性较强, 逆反心理较重, 不愿意接受家长和教师的劝导。学习目的不明确, 态度不端正, 上课迟到、早退、旷课, 在课堂上做与课堂无关的事, 如讲话、玩手机、听MP3、睡觉等现象屡禁不止。在日常生活中抽烟、喝酒, 说脏话、撒谎, 厌学、逃学, 谈恋爱, 打架斗殴, 精神萎靡不振、沉迷网络, 生活自由散漫、夜不归宿等现象经常发生。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与他们在初中期间养成教育的缺失有很大关系。要解决上述难题, 就必须从中职学生的养成教育抓起。

2 加强中职生养成教育的意义

2.1 帮助学生塑造完美人格, 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中职学校着重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专业技能人才, 却往往忽视学生的养成教育。结果导致中职学生生活上缺少自理意识;性格上自私自利;学习上缺乏刻苦勤奋等。如不及时弥补, 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 日后也会难以立足社会。所以, 在中职学习阶段, 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生已有养成习惯状况, 有针对性地开展养成教育, 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帮助学生塑造完美的人格, 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2.2 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习惯, 促进良好品质的形成

目前, 多数中职学生经历了中考失利的打击, 以“失败者”的心态进入中职学校。他们自卑, 自弃, 因此他们的学习态度不积极, 文明习惯等基础素质也较差。通过学校长期不断的引导, 以健康向上的思想教育学生, 正确的舆论引导学生, 规范的行为塑造学生, 先进模范的事迹鼓舞学生, 可使学生逐渐形成诚实、友善、礼貌、守纪、进取、乐观向上等良好品质。

2.3 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促进自理、自律能力的形成

中职学校的学生多数是十五六岁的独生子女, 由于父母娇生惯养, 使他们自理能力不强, 缺乏良好的生活习惯。我们必须加强纪律约束和思想引导, 对他们进行跟踪式的养成教育, 随时纠正恶习, 逐渐养成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和良好的卫生习惯, 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和自律能力、团队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2.4 培养学生勤奋学习的习惯, 为终身学习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础

中职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 缺少学习的自觉性及刻苦钻研的精神。悲观厌学、麻木沉沦、纪律涣散现象屡见不鲜。课堂上心不在焉, 课后心猿意马。对于这些特殊的学生, 应针对其特点和专业特色进行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引导, 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 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逐渐养成勤奋学习的习惯, 为终身学习能力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2.5 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 为学生顺利就业铺平道路

目前, 大多数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精神, 缺少劳动感受, 有的只是好逸恶劳。学生的劳动意识与职业培养目标背道而驰。

因此, 中职学生应开展各种公益劳动、实践实习活动以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为学生走向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3 养成教育培养的措施

3.1 强化规范, 常抓不懈, 促使养成教育经常化

朱熹说:“论先后, 知为先, 论轻重, 行为重。”因此, 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应该首先从学生的认知出发。让学生首先明确什么该做, 什么不应该做。要加强对《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及学校相关的规章制度的学习, 要结合中职学生的实际, 从学会学习、学会做人、讲究文明、注重仪表、注重卫生、注意安全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中职学生行为规范和一日常规, 让学生明确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 以及如何去做。在学生充分认知的基础上, 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 对养成教育常抓不懈, 既不能大刀阔斧, 又不能快刀斩乱麻。在日常教育中, 要有耐心, 看到学生逐步成长的动态过程, 同时加强监督。注意学生日常行为表现的反复性.对好的行为及时发现、及时表扬, 及早批评、制止或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 注重信息反馈, 促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经常化。

3.2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创造良好的行为养成环境

中职学生正值青春期, 他们心理渐趋成熟, 追求人格独立, 在人生目标、价值追求、处事原则和态度等方面已经有了自己的观点和思维, 在思想和生活上对家庭既有一定的依赖性, 又强烈地希望能够摆脱家长的束缚, 独立、自由地学习生活。而有些家长往往不理解孩子的这种心理变化、需求, 或者只注重孩子的成绩, 只要成绩好, 要什么给什么, 无形中助长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 追求时髦, 不懂关心他人, 缺乏感恩意识, 自理能力差等众多不良行为习惯;或者认为孩子没考上高中就不能成才, 对孩子丧失信心, 动辄挖苦羞辱, 冷嘲热讽, 对孩子的成长、学习和生活漠不关心, 无形中使学生有了被遗弃的感觉, 自我放纵, 我行我素, 对自己、家庭和社会丧失了责任感。因此, 作为中职教育工作者, 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 经常性地开展家访活动, 或通过电话与家长探讨交流, 让家长理解学校教育的各项措施和对学生的要求。帮助家长转变观念, 全力配合好学校搞好子女的教育工作。

3.3 设立评价激励机制, 并落实到位

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实际上是一种神经系统的动力定型。这不仅需要教育、引导和管理, 更需要评价和激励, 使学生的行为在评价激励中改正、升华、定型。如实行品德操行评定, 建立学生行为自律登记卡, 按月汇总反馈。实施文明工程, 建立激励示范机制, 每月评选“文明班级”“文明寝室”“文明学生”“学习之星”“校园之星”等, 鼓励先进, 鞭策后进, 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3.4 注重德育实践活动, 增强教育实效

学校应寓养成教育于各项德育实践活动中, 做到寓德于乐, 活动育人。充分发挥校团委、学生会的职能作用, 配合学校积极开展适合学生特点, 为大家喜闻乐见, 对健康有益的各项德育活动, 为学生积极搭建个性舞台, 让每一个人都能向全校师生及社会展现自己的个性和特长, 使学生感悟到人生价值的真谛, 使学生身心得到陶冶, 在德育实践活动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5 优化校园文化建设, 以环境育人

从一定意义上讲, 有什么样的校园文化就会有什么样的学校, 就会培养造就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必须加强对学校及周边地区治安的综合治理和社会文化市场及娱乐场所的管理, 坚决清除危害学生健康成长的文化垃圾, 打击腐蚀和教唆学生的犯罪行为。同时, 与此相对应的, 在学校内, 就必须加强校园环境建设, 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 关注校风、校貌, 以及诸如宣传栏、黑板报、广播站、阅览室、活动室等学校的物质文化环境的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可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熏陶和感染, 陶冶情操, 健全人格, 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

对中职生而言,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其以后的职业生涯有着重要的意义, 这就要求中职教育工作者必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用我们的爱心, 从一点一滴抓起。让教育不断贴近学生的心灵, 让学生一次次地有所感悟、有所成长.通过我们不断的努力, 长期的坚持, 为学生明天的发展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奠基。

参考文献

[1]林格.怎样培养习惯[M].新世界出版社, 2006.

加强礼仪教育提升学生素质 篇8

良好的礼仪修养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标志之一。但是, 由于种种原因, 当代青少年的礼仪修养水平还比较低。这与他们的社会角色很不相称, 也与“礼仪之邦”的公民身份不相符。而礼仪修养水平不高, 势必会影响到他们人际交往的质量, 进而影响他们整体素质的提升。为此, 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 教师有必要加强对学生的礼仪教育。

一、礼仪的概念

礼仪是对礼节、礼貌和仪式的统称。礼节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 特别是在交际场合中表示尊敬、问候、慰问以及给予必要协助和关心的惯用形式。如, 握手、鞠躬、拥抱、致意、微笑等都属于礼节。不同民族、国家有不同的礼节;礼貌是指人们在相互交往过程中言语动作谦虚恭敬的行为表现;仪式则是一种正式的礼节形式, 是指为表示礼貌和尊重在一定场合举行的、具有专门程序的规范化的活动。礼者, 敬人也。我国礼仪教育专家金正昆教授认为, 礼表示尊重, 是一种道德的要求, 仪则是一种规范形式。礼仪概括说来就是敬人之道。礼仪修养是指人们在礼貌、礼节及仪式方面所具有的符合社会伦理要求的行为和认识。

二、礼仪与道德的关系

礼仪与道德是互为促进、相互补充的辩证统一关系。礼仪是道德的外在表现, 一个人有怎样的道德水准就会表现出怎样的礼仪修养;而道德则是礼仪的灵魂, 二者统一于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之中。礼仪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礼形于外, 德诚于中”, 即礼仪修养形诸于外, 思想道德修养蕴蓄于中。在人际交往中, 礼节、礼貌、仪式形诸于外, 交往对象可以感知和体悟蕴涵其中的思想感情。人的礼仪修养水平是受思想道德水平支配的, 蕴蓄于中的思想道德修养是人进行文明礼仪活动的基础内驱力。礼仪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侧重点不同。礼仪修养侧重于礼仪知识的学习和运用, 核心是在人际交往中该如何正确表达对交往对象的尊重、问候、恭敬。思想道德修养则侧重于思想道德知识的学习和运用, 核心是思想道德境界的提升。一个思想道德境界高的人, 应该是一个具有良好礼仪修养的人。

三、加强青少年礼仪教育的意义

1. 加强青少年礼仪教育, 有助于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 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良好的礼仪修养不仅代表一个人, 而且代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形象。在现代社会, 虽然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整体实力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 但在评价这个国家和民族时, 通常是从人们的言行举止、文明习惯与精神面貌入手。言行举止是文明还是野蛮, 是高雅还是粗俗, 这是人礼仪修养水平高低的具体体现, 也是学校人文教育效果的直接反映。加强青少年礼仪教育, 通过礼仪规则、礼仪姿态和礼仪语言的学习与训练, 让他们掌握正确的礼仪规范, 养成讲究礼貌的交往习惯, 表现出谦恭礼让、动静有节的大家风范, 不但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的人文精神, 而且能够提升他们的人文素质。

2. 加强青少年礼仪教育, 有助于培养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文化是维系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纽带。民族文化认同感对于当代青少年非常重要。失去民族文化认同感, 将带来民族价值观的崩溃和精神世界无所依托等问题。早在3000多年前的我国殷周时期, 周公就制礼作乐, 后来经孔子等人的完善, 礼乐文明则成为儒家文化的核心。在中国“礼、乐、射、御、书、数”传统六艺中, 以“礼”为首, 这充分说明了中国人重视礼仪的传统。因此, 加强对青少年礼仪理论和礼仪规范的教育力度, 能够促使其主动学习中华民族文化, 在潜移默化之中增强他们的民族文化认同感。

教育浅析如何加强中学生的诚信教育 篇9

1、历史因素

“诚信”丰富的伦理内涵, 是在中华民族共同繁衍, 劳动创造中沉淀而成的。但在封建社会长期的专制下, 人们的诚信意识也存在着扭曲的一面。历史上“逢人只说三分话, 未可全抛一颗心”、“老实人易吃亏”等“世袭”观念的残余影响, 导致中学生在潜意识中诚信意识的匮乏。

2、社会环境的影响

当代中学生在接受传统教育的同时, 也深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带来的新观念、新体制的影响。当代社会建立在广泛的经济活动和浓烈的商业化基础之上, 物质利益日益变为人生的主要动力, 这对尽快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社会文明发达程度无疑具有积极作用。但也不能不看到, 商业盈利原则的普泛化对人类崇高的道德价值和纯洁的精神世界形成了一定的威胁。

3、教育内部原因的影响

目前, 我们的教育方法以灌输、说教为主, 将德育教育视为政治说教, 或把德育教育当做知识传输, 将德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简单的等同, 忽视情感教育。试想淡化情感教育, 又怎会有诚信呢?

在德育工作的实际操作中, 存在大量的形式主义。有些学校的德育工作, 往往只跟形式, 不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 搞些空对空的活动, 学生根本就不懂为什么这么做。可想而知, 效果只能适得其反。

4、家庭教育的影响

中国的教育长期以来强调的是智育, 只要高分, 进名校, 其他都是次要的, 甚至是可以忽视的。因此, 导致在对子女的教育过程中, 有的家长只重视学习成绩的好坏, 而忽视对他们思想品质的教育, 对子女平时不诚实的行为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导致不少中学生出现打骂、残害父母、中学生之间相互残杀等严重后果。

“教育是对于受教育者心理上所施行的一种确定的, 有目的的和有系统的感化作用, 以便在受教育者心身上, 养成教育者所以希望的品质。”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应该从家长、学校、社会三个方面共同对青少年进行诚信教育。

1、从学校方面看:首先要统一协调学校内部的各种教育力量。学校诚信道德建设是通过各科教学, 班主任工作, 课外活动、团队组织等多种途径进行的。各种教育作用和活动方式不尽相同。因此, 学校领导必须加强对学校教育的统一领导, 统一部署, 互通消息, 定期讨论, 研究学生情况。而要保持各方面教育力量影响的一致性, 最重要的是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必须首先要有诚信的德行。“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学校领导、教师要以高尚的诚信人格影响学生、感染学生, 率先垂范, 做好表率。只有这样, 才不会失信于学生, 才能在学生心目中形成榜样力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2、从家庭方面看:家庭是学生道德行为养成的重要环境。诚信不是人生下来就有的, 需要后天不断的教育, 加上自己切实的践行才能获得。家长的文化水平, 思想修养, 教育子女的态度和方法, 都是影响子女的道德行为的重要因素。在这方面, 父母要以身作则, 身教大于言教。只有家长诚以处事, 信以持家, 才会使子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时下, 我们的家长对子女不可能不爱, 对子女的未来发展不可谓不关心, 但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 对自身的人格修养却忽略了。有的家长的各种不良习性, 各种勾心斗角, 损人利己的恶劣勾当, 在子女的眼皮底下演绎, 子女耳濡目染。所以, 父母在家中的一言一行都会不可避免的在子女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痕迹, 诚信教育不能只是单纯的学校教育行为, 而应该首先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3、从社会方面看:社会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大熔炉, 对学生的诚信品格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正视社会现实, 即使看起来相当稳定, 也不会是纯而又纯的。教育者应该采取“开放政策”, 让学生广泛地接触社会。对社会上一些不健康地东西, 要引导学生加以辨别真伪, 增强学生的免疫力。社会上的大众传媒也应采取正面引导, 健康教育, 褒贬分明。

诚信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它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形成目标一致的合力, 只有这样才能大大提高诚信教育的实效性。

诚信要求学生说老实话、做老实人、办老实事, 侧重于实事求是, 信守承诺。但在经济全球化, 网络信息化的现代社会,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知识经济已现端倪。客观上要求我们突破常规, 反对僵化的模式, 挣脱传统观念的束缚,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诚信和创新的关系就是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只有解放思想, 才能真正达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 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为此, 一方面, 我们要教育学生光明磊落, 实事求是, 言行一致;另一方面, 要让学生走出课堂, 参加和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实践, 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要勇于突破常规, 不断创新, 做到“不犯规, 也不犯傻”。

加强诚信教育让学生不再“说谎” 篇10

如今小学生说谎现象越来越普遍,说谎的水平越来越高,“三分为真,七分为假”,处理起来,让教师大伤脑筋。在构建诚信社会的今天,我们不仅要在社会上广泛教育引导民众树立诚信观,更要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从小养成诚信意识,以诚实守信为荣。教师要重视学生说谎这一现象,积极探索纠正学生说谎的方法,下大力气去教育、引导他们,将学生培养成正直、诚实、坦率的人。

一、产生学生说谎现象的原因

说谎是一种欺骗行为。但是说谎现象又在当今中小学生中的普遍存在,甚至有些学生说谎水平之高常常出人意料。他们对自己的谎言习以为常,并为撒谎的成功而洋洋自得,丝毫没有想到自己的言行影响了班级的正常秩序,甚至还会伤害到别人。这可能是以下原因造成的。

1. 对家长的模仿

有人说“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家庭是儿童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学校,而家长则是这个学校的首任教师。家长的言传身教,以及家长本人的个性特点,对子女心理的发展和个性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王丽的妈妈由于文化程度不高,与追求刺激、新鲜、时尚的王丽时常话不投机,虽然经常督促,但始终效果不大。王丽的爸爸由于工作的关系,找他办事的人很多,即使是休息时间也不例外,有时为回避客人,经常告诉孩子,当某某人来电话时就说爸爸不在家。其他工作上的事情,有时也不回避王丽。王丽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耳濡目染,逐步形成说谎的恶习。

2. 家长的教育不当

家长粗暴专制的教育方式往往给孩子带来精神上的压力和痛苦,使孩子产生惧怕心理,不敢对家长说真话,容易使学生产生说谎行为。王丽的父母对她抱有很大的期望,当她达不到要求时,失望之余,父母便对她大声斥责、辱骂,认为他们如此大力培养她却不争气,丢了他们的面子。王丽是个个性很强的女孩,父母的粗暴态度使她受到较深的情感刺激,表面上屈从,内心却在默默抵抗。当她第一次忐忑不安地谎报自己考试得了95分时,父母不但没有发觉,还破天荒地表扬了她,使她说谎的胆子越来越大,从而变得虚伪,失去童真。

3. 自我满足心理

有些孩子为了表现自身的能力,让别人对他产生羡慕心理,往往无中生有,编造谎言。王丽在绘画活动中常常获奖,经常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称赞。但在学习上她天资不高,又不肯用功,经常落在其他同学的后面,使她觉得很没面子。在家庭中说谎使她尝到了甜头,她又开始在学校里试着对老师、对同学编造谎言。她从作文书上抄作文,以赢得同学的羡慕、老师的欢心。她没有写作业,就说作业忘在奶奶家了……教师必须给予她相应的心理疏导和帮助,促使她改掉说谎的不良习惯,在学习上多给予辅导,增强自信,促使其心理逐步健康。

二、加强诚信教育的策略

1. 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与王丽的父母及时沟通,让他们明白,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孩子会观察得清清楚楚。因此,家长必须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以身作则,在孩子面前遵守诺言,言出必行。同时将王丽的学习情况、性格特点、交往情况以及她的智力发展状况分析给家长听,建议他们综合考虑王丽的实际情况,适当地降低要求,提出一些她能够达到的目标。

2. 引导自我教育,化解心理压力

首先,明确告诉王丽说谎是不对的,让她增强避免说谎的“免疫力”。再利用活动课开展了一次主题队会,通过讲述一些因不诚实而招致严重后果的事例和一些伟人诚实守信的故事,启发全班同学要提高认识,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有了认识的基础后,当我再对王丽的不良行为提出批评,要求其改正时,她很乐于接受。

3. 教师和同学的经常监督

任何一个学生的转变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他们往往会出现反复。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不能急躁,要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经过有针对性的帮助,王丽有了很大的改变,成绩虽然还不是特别突出,但是她肯用功了,父母也允许她参加学校的绘画小组了。由于不必整天躲在撒谎的阴影中,整个人也开朗了许多,同学们都愿意和她交朋友,她在日记里写到:“诚信让我快乐。”

上一篇:园艺技术毕业下一篇:幽门螺杆菌阴性胃溃疡